先天性巨结肠误诊为腹胀贫血一例

先天性巨结肠误诊为腹胀贫血一例

一、先天性巨结肠误诊为腹胀、贫血1例(论文文献综述)

雷秋萍[1](2021)在《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肠造瘘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总结我院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的临床资料,指导临床诊疗。2.探讨小婴儿HSCR肠造瘘的危险因素,为手术时机的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01例小婴儿HSCR临床资料、手术及术后情况。2.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01例小婴儿HSCR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验结果,总结分析肠造瘘的危险因素。结果:1.本组共201例患儿,男女比例5.9:1,其中95.5%的患儿有腹胀,77.6%的患儿有呕吐,54.2%的患儿存在胎便排除延迟,11.9%患儿有发热,6.0%患儿有腹泻。一期行巨结肠根治术156例,分期手术45例,分期手术均先行肠造瘘。急腹症(8例),并发严重小肠结肠炎且非手术治疗难以稳定病情(22例)、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Total colonic aganglionosis,TCA)(14例)是本组患儿肠造瘘的主要原因。16例(8%)患儿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是本组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次为伤口感染14例(7%)、造瘘口肠管脱垂3例(1.5%)、伤口裂开2例、肠梗阻2例及肠穿孔1例。2.本组201例患儿中,先行肠造瘘45例,肠造瘘发生率22.4%。本研究共纳入15项肠造瘘相关危险因素,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就诊年龄≤28d、术前体重、术前发热、腹泻、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8mg/L、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2ng/m L、白蛋白水平、大便常规异常、右侧型HSCR与肠造瘘的发生有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白蛋白降低(0R值=0.753,95%CI=0.654~0.867,P=0.000),大便常规异常(0R值=11.533,95%CI=3.281-40.535,P=0.000),PCT>2ng/m L(0R值=7.776,95%CI=2.135-28.328,P=0.002),右侧型HSCR(0R值=4.024,95%CI=1.365-11.862,P=0.012)为本组患儿肠造瘘的危险因素。结论:1.小婴儿HSCR主要以反复腹胀、呕吐、胎便排除延迟等主要临床表现。若能早诊断,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大多可直接行一期巨结肠根治术;但是因急腹症起病,并发严重小肠结肠炎且非手术治疗难以稳定病情、TCA等情况,暂时性肠造瘘术仍是重要治疗方法。2.HSCR术后早期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小肠结肠炎为根治组主要并发症,而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主要集中在造瘘组。3.血清白蛋白降低,大便常规异常,PCT>2ng/m L,右侧型HSCR为本组小婴儿HSCR肠造瘘的危险因素。

左都霜[2](2020)在《696例因呕吐住院患儿临床特征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经常规筛查未能确诊的696例因呕吐住院患儿的病因、临床特点、并发症和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07.01至2018.06.3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以“呕吐”为主诉,且通过常规筛查(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肝肾功+电解质+血糖+胸部平片/腹部平片/腹部彩超)未能明确呕吐病因的住院患儿,排除出院时仍未确诊的病例,回顾性分析确诊病例的一般资料及病因;按病因分组,例数≥20例的组作为主要病因组,分析各主要病因的临床表现、并发症、确诊时间、住院时间及出院时病情;按年龄分组,分为新生儿组、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期儿童组、学龄期儿童组、青春期儿童组,分析不同年龄组的病因分布、并发症及出院时病情;按病程分组,分为病程≤2周组和病程>2周组,分析不同病程组的病因分布、呕吐频率、呕吐物性质、并发症及出院时病情;分析696例呕吐儿童发生并发症及近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选入病例1489例,排除病例793例,最终纳入696例确诊病例,其中男性441/696例,女性255/696例。呕吐病因中单一病因有57种共623/696例,以消化系统疾病(578/623例)为主,非感染性疾病(530/623例)多于感染性疾病(93/623例);多种病因导致呕吐的患儿共73/696例,其中主病因有16种,合并病因有20种,也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主。2.按病因分组,主要病因组有9个,分别为胃食管反流组(91/696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组(85/696例)、先天性肠闭锁/肠狭窄组(64/696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组(41/696例)、急性胃炎组(38/696例)、先天性巨结肠组(30/696例)、周期性呕吐综合征组(29/696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组(24/696例)和环状胰腺组(23/696例)。各主要病因组相互比较,在就诊年龄、病程、呕吐频率、确诊时间、住院时间及呕吐进食物、呕吐咖啡色物质/血丝、呕吐胆汁、腹胀、腹痛、腹泻、血便/黑便、胎便排出延迟、头痛/头晕、并发呼吸道感染、并发电解质紊乱、并发脱水、近期预后不良的发生率等18个项目中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酸碱平衡紊乱的发生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周期性呕吐综合征的中位数就诊年龄(108月)最大、中位数病程(750天)最长,中位数呕吐频率(15次/天)、呕吐咖啡色物质/血丝的发生率(37.93%)、腹痛的发生率(62.07%)及头痛/头晕的发生率(31.03%)均最高。先天性巨结肠腹胀的发生率(86.67%)、胎便排出延迟的发生率(30.00%)及近期预后不良的发生率(23.33%)均最高,中位数确诊时间(12天)及中位数住院时间(经手术治疗为32.5天;未经手术治疗为13天)均最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呕吐胆汁的发生率(77.65%)最高,急性胃炎的腹泻发生率(15.79%)最高,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血便/黑便发生率(8.82%)最高,胃食管反流并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92.31%)最高,先天性肠闭锁/肠狭窄并发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43.75%)最高,环状胰腺并发脱水的发生率(17.39%)最高。3.按年龄分组,新生儿组398/696例,婴儿组127/696例,幼儿组67/696例,学龄前儿童组33/696例,学龄期儿童组57/696例,青春期儿童组14/696例,不同年龄组排名前三的病因不同。各年龄组合并病因和近期预后不良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组的并发症发生率(94.72%)最高,其次为婴儿组(81.89%),学龄期儿童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2.63%)最低,其中新生儿组最易并发呼吸道感染、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紊乱,婴儿组和幼儿组最易并发脱水。4.按病程分组,病程≤2周组有513/696例,病程>2周组有183/696例。病程≤2周组有449/531例为单一病因,64/531例为多种病因;病程>2周组有174/183例为单一病因,9/183例为多种病因。与病程>2周组比较,病程≤2周组合并病因、呕吐胆汁、呕吐粪汁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12.48%vs 4.92%、46.98%vs 34.43%、4.29%vs 1.09%和89.67%vs 73.77%),呕吐进食物的发生率更低(90.25%vs 99.4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呕吐频率、呕吐咖啡色物质/血丝及近期预后不良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5.年龄为新生儿期是并发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性别、病程、呕吐频率、早产、低出生体重和胃食管反流均不是并发呼吸道感染的显着影响因素(P>0.05);年龄为学龄期是并发电解质紊乱的保护因素(P<0.05),消化系统畸形是并发电解质紊乱的危险因素(P=0.001),性别、病程、呕吐频率、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均不是并发电解质紊乱的显着影响因素(P>0.05);消化道畸形、年龄为婴儿期和幼儿期是并发脱水的危险因素(P<0.05),呕吐频率每增加1次/天,并发脱水的风险增加15.3%(P<0.001),性别、病程、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均不是并发脱水的显着影响因素(P>0.05);年龄为新生儿期是并发酸碱平衡紊乱的危险因素(P<0.05),性别、病程、呕吐频率、早产、低出生体重和消化道畸形均不是并发酸碱平衡紊乱的显着影响因素(P>0.05);病程>2周是并发严重并发症的保护因素(P<0.05),消化系统畸形和NEC是并发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性别、年龄、呕吐频率、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均不是并发严重并发症的显着影响因素(P>0.05)。消化系统畸形和严重并发症是发生近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性别、年龄、病程、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多种病因均不是近期预后的显着影响因素(P>0.05)。结论:儿童呕吐的病因种类多而复杂,通过常规筛查未能确诊的呕吐病因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主,不同病因的临床表现各有差异,并发症、确诊时间、住院时间及近期预后也不相同。不同年龄的常见病因不同,新生儿期最易出现呕吐,也最易出现并发症,特别是呼吸道感染、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呕吐胆汁及粪汁、有合并病因及并发症等情况在病程≤2周的呕吐患儿中更易见到。年龄是并发呼吸道感染、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影响因素,呕吐频率是并发脱水的影响因素,病程和NEC是并发严重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消化系统畸形是并发水电解质紊乱和严重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消化系统畸形和严重并发症是发生近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文佳冰,李勇,黎明,肖雅玲[3](2019)在《婴幼儿结肠狭窄7例诊疗及近期随访结局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婴幼儿结肠狭窄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验,并对近期随访结局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月龄以上的结肠狭窄患儿资料,共纳入结肠狭窄病例7例,其中男童5例,女童2例,月龄3~12个月,中位月龄7个月。结肠狭窄部位:升结肠1例,降结肠3例,乙状结肠3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不同持续时间的腹胀表现,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前1例通过肠镜检查,1例通过钡剂灌肠造影明确诊断后手术,1例术前误诊为先天性巨结肠,4例因病情紧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6例发现结肠狭窄,其中4例行狭窄部位切除、肠吻合术,2例行肠造瘘术,术后3个月关瘘。1例因急诊术中漏诊,术后腹胀加重再次探查发现乙状结肠狭窄行肠造瘘术。结果 7例患儿中,1例因遗漏乙状结肠狭窄再次行肠造瘘术,最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6例随访1年均预后良好,无肠瘘、粘连性肠梗阻、肠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术后7例病理结果均提示狭窄段肠壁出现慢性炎症改变,2例合并肠壁黏膜组织息肉样增生,1例缩窄处肠壁肌间可见异位的肠黏膜腺体结构,1例狭窄段肠壁肌层部分缺失,浆膜层脂肪组织及毛细血管显着增生,所有病例病理检查结果均排除先天性巨结肠。结论婴幼儿结肠狭窄临床上相对罕见,多由各种因素引起的炎症导致,常诊断困难,易发生误诊、漏诊造成严重后果。术中应细心观察,在探查未发现问题或发现的问题不能解释患儿病情时应及时扩大探查范围。结肠狭窄行一期狭窄段切除肠吻合基本安全可行,但如合并多发肠道畸形或腹腔炎症明显则建议行肠造瘘术。

张阳[4](2018)在《超声在新生儿急腹症中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引起新生儿急腹症相关疾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收集济南市儿童医院2016年12月2018年2月超声检查怀疑新生儿急腹症并经手术治疗的127例患儿,男87例,女40例,年龄1小时2月14天,早产儿38例,足月儿89例。腹胀54例,占42.5%,呕吐59例,占46.4%,便血25例,占19.7%,排便困难及不排便40例,占31.5%;查体腹部膨隆77例,占60.6%,腹壁静脉显露18例,占14.2%,腹肌紧张20例,占15.7%,肛窝处无正常肛门32例,占25.2%。2.仪器设备及检查方法超声仪器为Philips iU22,使用高频探头L12-5,频率812MHz,充分暴露腹部,尽量使患儿处在安静状况下检查,检查胃十二指肠时,嘱患儿饮饱奶后取右侧卧位,依次检查贲门、胃体、幽门以及十二指肠等,观察胃腔内充盈情况,有无幽门管开合异常及逆蠕动征象以及十二指肠有无扩张积液等;检查小肠、结肠时,患儿无需充盈胃部,取仰卧位,依次沿着空肠、回肠、结肠作连续性扫查,观察肠腔有无扩张积液、肠管走行、肠壁结构、血流以及肠壁有无包块及肠间积液等情况,注重扫查一下右下腹探查阑尾情况,最后患儿可取膀胱截石位于会阴部扫查探测肛管发育情况。结果超声诊断新生儿急腹症127例,其中,诊断NEC 37例,新生儿阑尾炎12例,肠旋转不良19例,肠闭锁26例,先天性肛门闭锁32例,脐膨出1例,经手术证实119例,误诊8例,超声诊断率93.7%(119/127)。1.NEC超声诊断NEC 37例,手术证实36例,误诊1例,误诊1例手术证实为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并胃穿孔,超声诊断率97.3%(36/37)。手术证实36例NEC患儿中肠穿孔18例;伴发新生儿阑尾炎9例。2.新生儿阑尾炎超声诊断新生儿阑尾炎12例,手术证实10例,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3例,急性穿孔性阑尾炎5例;误诊2例,误诊2例手术证实为NEC并肠穿孔,超声诊断率83.3%(10/12)。其中,伴发NEC 4例。3.肠旋转不良超声诊断肠旋转不良19例,手术证实18例,18例中肠扭转270°1例,360°13例,450°1例,540°2例,720°1例;误诊1例,经手术证实为回肠闭锁合并肠套叠,超声诊断率94.7%(18/19)。其中,伴发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并发胃穿孔1例。4.肠闭锁超声诊断肠闭锁26例,手术证实22例,22例中十二指肠闭锁1例,结肠闭锁(降结肠)1例,小肠闭锁20例,小肠闭锁20例中I型4例,II型1例,III型9例,其中,IIIa型6例,IIIb型3例,IV型6例;误诊4例,误诊4例经手术证实两例为MP,一例为环状胰腺,一例为全结肠型巨结肠,超声诊断率84.6%(22/26)。手术证实22例中肠穿孔1例,伴发MP 2例,伴发肠旋转不良2例。5.先天性肛门闭锁超声诊断先天性肛门闭锁32例,手术证实32例,超声诊断率100%(32/32)。6.脐膨出超声诊断脐膨出1例,手术证实1例,超声诊断率100%(1/1)。结论超声检查是一个实时动态的过程,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相结合,既可以直接观察新生儿腹腔脏器情况,又可以追踪导致梗阻、穿孔的原发病变,对新生儿急腹症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极高的价值,可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邹秋实[5](2018)在《高频超声在婴幼儿先天性肠闭锁及肠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婴幼儿小肠闭锁及狭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收集2015年8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因呕吐、腹胀、排便障碍等消化道梗阻症状就诊临床疑似先天性肠闭锁及肠狭窄并进行手术治疗的156例患儿,男96例,女60例,男女比例约1.6:1,年龄9小时~2岁9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新生儿肠梗阻表现,多为生后即出现呕吐、腹胀、自主排便功能异常等,其中呕吐患儿148例,占比约94.9%,其中含有胆汁者59例,占呕吐患儿约39.9%,含有粪便样液体者12例,占比约8.2%;腹胀68例,占比43.6%;62例患儿排便功能障碍,多在生后无正常胎便排出或胎便排出后未再排大便等,占比39.7%。2.检查方法超声仪器Philips IU elite和Philips EPIQ 5,低频探头常规扫查全腹,探查患儿腹胀充气情况,评估患儿整体情况,除外幽门疾病、有无腹腔占位性病变等,然后用高频探头自贲门开始依次扫查,扫查过程中应注意有无异常扩张肠袢,观察扩张肠管与萎瘪肠管间的梗阻位置,仔细扫查十二指肠根部,特别是肠系膜根部附着区,观察SMA及SMV走形,胰腺的位置及形态等。结果本组156例手术患儿术后证实先天性肠闭锁53例,超声诊断49例;先天性肠狭窄21例,超声诊断21例;继发性肠狭窄4例,超声诊断2例;CHPS共46例,超声诊断46例;环状胰腺4例(其中2例为肠闭锁合并畸形),超声诊断1例;肠旋转不良24例(其中1例为肠闭锁合并畸形),超声诊断22例;TCA共4例,超声诊断2例;腔内型囊肿型肠重复畸形3例(其中1例为肠闭锁合并畸形),超声诊断3例;胎粪性肠梗阻1例,超声诊断0例。结论1.高频超声检查是先天性肠闭锁及肠狭窄诊断的有效手段,临床工作中可以作为首选检查方法;产前超声对于该疾病筛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外科干预,减少术后并发症;2.超声在先天性肠闭锁的位置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于肠闭锁分型的作用仍待进一步研究;3.超声对继发性肠闭锁或狭窄,如NEC、腹内疝、胎粪性腹膜炎等继发闭锁或狭窄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不仅能发现梗阻征象,也可发现原发病,与消化道造影检查等相互补充、印证。

王琴[6](2017)在《肠神经元发育异常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背景:肠神经元发育异常症(Intestinal dysganglionosis,IDs)是一种因肠神经发育异常所致肠壁神经分布失常所致的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型疾病,是引起小儿慢性便秘的常见原因,它包括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和巨结肠类缘病(Hirschsprung allied diseases,HAD)。先天性巨结肠(HD)是由于消化道远端肠壁肌间和黏膜下神经节细胞缺如所致的一种功能性的消化道梗阻,占新生儿肠梗阻的20%-25%,临床表现为严重的便秘,自1886年由H?rald Hirschsprung首次提出后,其成为肠神经元发育异常症的最具代表性的疾病。随着病理生理学的发展,一系列临床症状类似于HD的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异常疾病被逐渐发现,尽管这些疾病的肠神经元未缺失。自从1971年Meier-Ruge首次发表了关于结肠神经元发育不良症的报道后,学术界有关其他少见的先天性肠神经系统异常疾病的文献相继出现,这些疾病被称为巨结肠类缘病(HAD)。肠壁的病理活检是HD和HAD的可靠诊断方式,尤其是结直肠多处全层活检更是HAD最确切的诊断。然而行肠壁全层活检具有一定医疗风险,它不仅需要全身麻醉,还需要缝合活检部位的操作技术,还可能伴随严重并发症,为了避免这些风险,一些无创性或少创性的检查如钡灌肠、直肠肛管测压等也在被研究,但往往会出现不同的结论,这就导致临床术前诊断的困难。对于HD和HAD患儿,往往先行开塞露、清洁回流灌肠、药物等保守治疗,治疗无效或复发的可行手术切除病变肠段,当病变范围累计到整个结肠、甚至回肠,而小儿症状严重时可一期行回肠造瘘术,对于一些急症患儿,如A型IND、并发消化道穿孔等,因其病情往往较重,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巨结肠类缘病(HAD)种类多样,临床表现均缺乏特异性,一般辅助检查敏感性低,早期临床确诊十分困难。目的: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肠神经元发育异常症临床资料,其中先天性巨结肠101例、巨结肠类缘病19例,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进行相关病例分析,并比较两者术后并发症及排便功能改善情况,总结临床经验,为巨结肠类缘病的诊治提供帮助。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120例肠神经元发育异常症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先天性巨结肠组(101例)和巨结肠类缘病组(19例),其中先天性巨结肠组中9例一期行肠造瘘、二期行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92例行一期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包括腹腔镜辅助腹会阴巨结肠根治术31例、腹会阴巨结肠根治术18例、经会阴巨结肠根治术43例;巨结肠类缘病组中1例一期行肠造瘘、二期行T型造瘘术、2例行腹腔镜下乙状结肠降结肠部分切除吻合术、2例一期行肠造瘘、二期行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结肠次全切除术1例、全结肠切除术1例)、14例行一期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包括腹腔镜辅助腹会阴巨结肠根治术9例(乙状结肠降结肠部分切除术2例、结肠次全切除术7例)、腹会阴巨结肠根治术4例(乙状结肠降结肠部分切除术1例、结肠次全切除术1例、全结肠切除术2例)、经会阴巨结肠根治术1例(乙状结肠降结肠部分切除术),即乙状结肠降结肠部分切除术共4例、结肠次全切除术共9例、全结肠切除术共3例。根据先天性巨结肠病变累计范围不同,又可将先天性巨结肠组分为常见型巨结肠组(70例)、长段型巨结肠组(20例)、全结肠型巨结肠组(11例)。整理分析术后并发症原因及处理措施,并通过长期门诊及电话随访术后患儿排便功能恢复情况,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以上组间和组内的术后效果比较。结果:巨结肠组中所有患儿均于行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后便秘情况得到改善,但术后近期大部分出现不同程度的排便次数增多及肛周皮肤发红、糜烂等情况,特别是行结肠次全切除术和全结肠切除术的患儿,以Holschneider排便功能评估表为参考标准,通过对行根治术的患儿进行6个月3年的随访,发现101例HD患儿中:大便次数93例正常;每次排便时间92例小于5分钟、1例大于15分钟;97例无污便、4例存在污便,其中1例每月大于3次;肛门感觉97例正常、3例偶尔消失、1例完全消失;大便控制能力上有97例可达1分钟以上、3例小于1分钟、1例不能控制;大便性状上87例正常、9例大便不成形但非水样便、5大便稍干结;每月需开塞露、纸尿裤、药物治疗小于3次的有93例、大于等于3次的有8例、每周大于3次0例。巨结肠类缘病组中,1例患儿行乙状结肠降结肠部分切除术后1月因症状复发再次行结肠次全切除术,病情恢复良好;1例行T型造瘘术后一年的患儿试行封堵后关瘘,病情恢复良好;9例行结肠次全切除术和3例行全结肠切除术的患儿近期排便次数增多,伴不同程度肛周皮肤糜烂,通过对术后1年后的患儿进行排便功能评估:大便次数17例正常;每次排便时间15例小于5分钟、1例大于15分钟;18例无污便、1例存在污便,但每月小于3次;肛门感觉18例正常、1例偶尔消失;大便控制能力上有17例可达1分钟以上、2例小于1分钟;大便性状上16例正常、3例大便不成形但非水样便;每月需开塞露、纸尿裤、药物治疗小于3次的有17例、大于等于3次的有2例、每周大于3次0例,对于HAD的患儿,结肠部分切除术可能会使病变段切除不完全而致病情复发,行结肠次全切及结肠全切术后腹胀及便秘症状改善满意;T型造瘘术可是治疗新生儿和低龄患儿的一有效选择。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对常见型HD组、长段型HD组和全结肠型HD组术后排便功能评分进行秩和检验,P>0.05,因此改良Soave手术对各型HD的术后排便功能改善情况相同;对HD组和HAD组患病性别、胎粪排出情况进行χ2检验,在患病性别上,P=0.17>0.05,HD组和HAD组在患病性别上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以男性患儿居多(82.2%,68.4%),因此可认为HD和HAD患病均以男性患儿多见,在胎粪排出情况上,P=0.00<0.05,有统计学意义,HD组和HAD组胎粪延迟率分别为92.1%、36.8%,因此可认为HAD患儿的胎粪排出延迟情况较HD患儿少见;对HD组和HAD组术后排便功能改善情况的各项指标进行χ2检验,P均>0.05,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两组行手术治疗后,排便功能恢复情况相同;对HD组和HAD组术中快速冰冻结果与术后大体标本常规病理一致性进行χ2检验,P=0.01<0.05,有统计学意义,HD组和HAD组一致性发生率分别为93.1%、73.7%,因此HAD组术中冰冻病理结果准确性比HD组低;对HD组和HAD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进行χ2检验,P=0.001<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9%、31.6%,因此HAD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HD组。结论:1.改良Soave手术对各型HD的术后排便功能改善相同,HAD与HD术后排便功能恢复情况相同,但HAD术后近期并发症多于HD;2.HAD和HD均以男性患儿多见,但胎粪排出延迟情况较HD少见;3.HAD术中快速冰冻病理结果的准确性低于HD;4.对治疗新生儿及低龄HAD患儿,T型造瘘术是一有效选择。

李威汉[7](2016)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分析及处理策略》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其处理策略,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2005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巨结肠病例术后因各种原因再次手术病例共60例,其中首次在我院行巨结肠根治术有42例(42/416,10.1%),另外18例由外院转入。本组男性56例,女性4例,首次手术年龄最小为1月,最大为12岁,其中1岁以下26例,1~3岁19例,3岁以上15例,平均年龄28.6个月,中位年龄12个月。本组病例行巨结肠根治术后再次经历1次手术有34例,2次手术有23例,3次及3次以上手术3例。统计并分析再次手术病例的原因,结合临床分型、首次根治术式、再次手术方式的选择、再次手术与既往手术病理结果等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首次手术年龄与术后便秘复发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手术年龄与术后吻合口漏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超过1岁患儿,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率较年龄小于1岁患儿高。术前巨结肠临床分型:短段型4例,常见型38例,长段型10例,全结肠型3例,结果显示巨结肠术前临床分型与再次手术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手术方式:经肛门改良Swenson术32例,再次手术例数2例;Duhamel术43例,再次手术例数2例;改良Rehbein术50例,再次手术例数7例;经肛门改良Soave术282例(单纯肛门拖出74例,开腹辅助166例,腔镜辅助42例),再次手术例数40例。9例病人外院转入,首次根治手术方式不详或不能确定,结果显示首次巨结肠根治术与再次手术关系无统计学差异(P>0.05)。再次手术的原因有:术后便秘复发28例(46.7%),其中误诊类缘病使手术中切除肠管范围不足5例,病变肠管切除不全21例,吻合口狭窄及内括约肌痉挛2例;吻合口漏20例(33.3%),其中有2例术后肛门吻合口回缩(3.3%);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0例(16.7%),其中有1例吻合口肠扭转;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或裂开4例(6.7%);术后盆腔脓肿2例(3.3%);术后出血1例(1.7%);副损伤性瘘3例(5%):直肠尿道瘘1例(1.7%)、直肠阴道瘘1例(1.7%)、肛瘘1例(1.7%),其中有8例病人同时合并有2种或2种以上并发症。28例术后便秘复发病例中,再次手术病理结果与首次病理结果相符有21例,有5例病例首次诊断巨结肠,再次手术术后病例诊断巨结肠类缘病,手术范围切除不恰当有2例,术中切除了扩张段肠管,狭窄段未做切除。获得随访例数48例(80%),失访例数11例(18.3%),死亡1例(1.6%)。在访病人中:41例病人均能自主排便,排便控制良好,大便次数1-3次/天,大便成形,偶有稀便,生长发育与同龄儿童无明显差异;4例病人有少量肛周污粪,不影响日常生活;3例近期出院的病人间断发生小肠结肠炎。结论: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吻合口漏与手术年龄相关,年龄越大,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会越高,其临床分型、首次手术方式与再次手术率无明显相关。对于吻合口漏及副损伤性瘘等围手术期并发症:保守治疗无效时,强调当机立断手术探查,特别是吻合口漏,应果断造瘘,充分引流。便秘复发强调术前全面了解既往诊疗过程,充分准备,必须了解吻合口及结肠形态功能做到术前诊断证据充分,强调以术前或术中病理检查作为手术依据。再次根治术应在可靠的病理诊断基础上实施,尤其是便秘复发及既往造瘘术后的病例。盆腔的精准解剖是完成手术的关键。

梁雪,张惠敏,倪诚,王济,井慧如,郭刚,姚海强,孙冉冉,杨菲,俞若熙,包蕾,李品,沈昆,王琦[8](2015)在《第十九讲 关于治疗成人继发性巨结肠病医案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本次"王琦讲堂"围绕国医大师王琦教授治疗成人继发性巨结肠病医案,从成人继发性巨结肠的中西医病因病机(理)、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现状以及王琦教授的处方思路、用药特色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通过讨论,大家对应用中医药治疗成人继发性巨结肠有了深入认识,学习了王琦教授在临床诊疗中采用的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以及善用经方、小方、专方的独特思路与用药经验。

李盛波,郑勇斌,童仕伦,施强,罗海平,郝志楠,肖高春[9](2014)在《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治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1例成人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成人先天性巨结肠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4例,年龄1552岁;4例有胎便排出延迟病史,11例自幼儿期有间歇性便秘、腹胀史;14例钡剂灌肠可见痉挛段、移行段、扩张段的典型表现,6例行肛门直肠测压均未引出肛门直肠抑制反射,所有患者均经术中及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4例行Soave术,4例行Swenson术,8例行Rehbein术,5例行改良Duhamel术。术后排便功能良好。结论慢性便秘史、钡剂灌肠和肛门直肠测压是成人先天性巨结肠主要诊断依据,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手术是其有效治疗手段。

张永光[10](2014)在《先天性巨结肠一期根治术后早期再手术的原因分析》文中指出先天性巨结肠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神经节细胞在病变的远端肠管中先天性缺失而引起的一种常见消化道畸形。确诊后,除一部分短段型HD和超短段型HD外,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进行手术;因此关于其手术治疗的指征、其手术方式的选择、其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一直是临床外科医生的重要研究领域。手术方式以造瘘术为辅、根治术为主,根治术的方式多种多样、亦都趋向成熟。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巨结肠患儿更加倾向于一期行根治术且其手术的成功率逐步提高、术后并发症逐渐减少;但无论何种手术方式,其术后都有部分患儿因各种原因必须再次行手术治疗。关于大宗病例先天性巨结肠一期根治术后非计划再手术的情况,国外总结、报道较多,但国内较少。本文就496例巨结肠一期根治术后早期非计划再手术的相关因素及其直接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重点论述早期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直接原因。目的研究、讨论先天性巨结肠一期根治术后早期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相关因素及直接原因,提高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水平,努力降低一期根治术后的早期再手术率。材料与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外科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资料完整的、行一期巨结肠根治术的病例496例,其中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111例、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312例、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73例。统计早期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相关因素,再次手术的直接原因、时间间距、再手术方式等。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早期非计划再手术的一般相关因素与再次手术的关系是:在性别、年龄(是否满8个月)、术前合并呼吸道感染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前合并小肠结肠炎、贫血、低蛋白血症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分型及其一期根治术的手术方式(经肛Soave术,改良经腹Soave术)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本研究共496例,其中12例早期需再次手术、术后1例死亡,先天性巨结肠一期根治术后的再手术率为2.4%,再手术死亡率8.3%。早期再次手术原因:1例拖出结肠扭转(占8.3%);1例出血(占8.3%);1例肠管回缩(占8.3%)、1例内疝形成(占8.3%);1例黏膜脱垂(占8.3%);1例切口裂开(占8.3%);2例粘连性肠梗阻(占16.6%);2例便秘复发(占16.6%);2例小肠结肠炎(占16.6%)。结论1.在行先天性巨结肠一期根治术的患者中,在性别、年龄(是否满8个月)、术前是否合并呼吸道感染、临床分型、一期根治术的手术方式与早期非计划再次手术率无明显关系,而术前合并小肠结肠炎、贫血、低蛋白血症患儿的早期非计划再次手术率高于不合并者。2.先天性巨结肠(HD)一期根治术后早期再手术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术后出现了相关并发症。这既与先天性巨结肠及其手术方式的本身基本特点有关,也与手术操作者对该术式的熟悉程度、是否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手术、手术方式选择是否合理等因素有关。

二、先天性巨结肠误诊为腹胀、贫血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先天性巨结肠误诊为腹胀、贫血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肠造瘘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1.2.2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基本临床资料
    2.2 本组患儿肠造瘘的原因
    2.3 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
    2.4 小婴儿HSCR肠造瘘的单因素分析
    2.5 小婴儿HSCR肠造瘘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先天性巨结肠临床诊疗中面临的挑战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的学术论文

(2)696例因呕吐住院患儿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病因分布
    2.3 主要病因的临床分析
    2.4 不同年龄的呕吐病例分析
    2.5 不同病程的呕吐病例分析
    2.6 儿童呕吐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2.7 儿童呕吐的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3 讨论
    3.1 儿童呕吐的病因
    3.2 部分呕吐病因的临床特点
    3.3 儿童呕吐的诊断思路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婴幼儿结肠狭窄7例诊疗及近期随访结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结果
    一、术前临床资料
    二、手术治疗过程
    三、短期随访结局
讨论
    一、结肠狭窄的病因
    二、结肠狭窄的诊断
    三、手术探查注意事项
    四、手术方式及预后

(4)超声在新生儿急腹症中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高频超声在婴幼儿先天性肠闭锁及肠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致谢

(6)肠神经元发育异常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综述 肠神经元发育异常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分析及处理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摘要
ABSTRACT
一 前言
二 资料和方法
三 结果
四 讨论
五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治疗现状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第十九讲 关于治疗成人继发性巨结肠病医案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王琦教授开讲
2医案介绍
3现场讨论
    3 . 1病因病机
    3 . 2临床表现
    3 . 3鉴别诊断
    3 . 4治疗现状
    3 . 5王琦教授处方思路
    3 . 6王琦教授用药特色
4王琦教授总结

(9)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
    1.3 治疗
2 结果
3 讨论

(10)先天性巨结肠一期根治术后早期再手术的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中英文缩略词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部分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先天性巨结肠误诊为腹胀、贫血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肠造瘘的危险因素分析[D]. 雷秋萍.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2]696例因呕吐住院患儿临床特征分析[D]. 左都霜.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3]婴幼儿结肠狭窄7例诊疗及近期随访结局分析[J]. 文佳冰,李勇,黎明,肖雅玲.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19(07)
  • [4]超声在新生儿急腹症中的诊断价值[D]. 张阳. 泰山医学院, 2018(06)
  • [5]高频超声在婴幼儿先天性肠闭锁及肠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 邹秋实. 泰山医学院, 2018(06)
  • [6]肠神经元发育异常症的临床研究[D]. 王琴. 郑州大学, 2017(02)
  • [7]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分析及处理策略[D]. 李威汉. 广西医科大学, 2016(02)
  • [8]第十九讲 关于治疗成人继发性巨结肠病医案的探讨[J]. 梁雪,张惠敏,倪诚,王济,井慧如,郭刚,姚海强,孙冉冉,杨菲,俞若熙,包蕾,李品,沈昆,王琦. 中医药通报, 2015(01)
  • [9]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治分析[J]. 李盛波,郑勇斌,童仕伦,施强,罗海平,郝志楠,肖高春. 海南医学, 2014(20)
  • [10]先天性巨结肠一期根治术后早期再手术的原因分析[D]. 张永光. 郑州大学, 2014(04)

标签:;  ;  ;  ;  

先天性巨结肠误诊为腹胀贫血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