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尘控制与治理

粮尘控制与治理

一、粮食粉尘的控制与治理(论文文献综述)

谢振华[1](2022)在《粮食仓储企业粉尘爆炸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研究》文中提出在论述粮食粉尘特性、爆炸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引发粮食粉尘爆炸的工艺设计因素和生产管理因素,并进行了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依据粮食仓储企业粉尘爆炸的风险和粉尘防爆相关标准,编制了粮食仓储企业粉尘防爆安全检查表,由此可以确定粮食仓储企业粉尘爆炸的风险点和安全等级。最后提出了粮食仓储企业粉尘爆炸防控措施,为粮食仓储企业粉尘防爆提供了科学指导。

高志航,张永建,李成,季苏丹,张淑,冯捷,胡晨杨[2](2021)在《港口散粮输送系统粉尘防爆工艺设计探讨》文中提出本文对港口散粮输送系统中工艺设计需要注意的粉尘防爆点进行分析总结,探讨粉尘爆炸危险区域中输送设备、除尘系统、清理、计量等设备在工艺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防爆措施。

姚立超[3](2021)在《工业粉尘涉爆风险综合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于涉粉种类繁多、涉粉工艺不断更新、粉尘涉爆风险情况复杂等原因,粉尘防爆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因此,针对工业粉尘涉爆风险进行风险评价对于粉尘防爆监管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部分雷达图法在其他领域中应用的有益成果,提出粉尘涉爆风险雷达图的改进方法,将其系统地应用于工业粉尘涉爆风险综合评价,并针对工业粉尘涉爆风险管控过程建立了一种半定量多维图形评价方法,同时进行风险等级划分,以通过评价结果对其风险管控过程进行改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应用Cite Space软件梳理现有粉尘涉爆风险评价的评价对象和选用的评价方法,分析粉尘爆炸条件及风险管控过程,在此基础上构建粉尘涉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编制评价量表。综合应用区间层次分析法、最优传递矩阵法、熵权法、合作博弈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组合赋权,为建立粉尘涉爆风险评价模型提供基础。将指标权重集转换为各指标轴的夹角,并提取粉尘涉爆风险雷达图的平均面积作为评价的特征量。同时,将雷达图的平均周长和同面积的圆周长的比值定义为短板系数,对特征量进行修正,进而建立工业粉尘涉爆风险综合评价方法,确定粉尘涉爆风险雷达图的绘制流程。并基于最优分割分级算法计算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结合改进后的ALARP原则,提出风险分级管控原则。设计并开发工业粉尘涉爆风险综合评价系统,能够对大量企业同时进行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自动划分风险等级,生成粉尘涉爆风险雷达图及风险统计图,以简化评价工作,便于企业快速自评,辅助政府监管决策。

杨轶男[4](2021)在《某矿区儿童环境铅暴露健康风险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矿区空气、土壤、饮水、饮食等各环境介质铅(Pb)含量,旨在揭示矿区儿童Pb外暴露现状;将儿童铅暴露-吸收-生物动力学综合模型(Integrated Exposure Uptake Biokinetic,IEUBK)结合矿区环境参数,构建本土化矿区IEUBK模型,并与实际检测儿童的血Pb含量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矿区IEUBK模型实用性;从儿童行为、父母职业与及居住环境等方面集成研究矿区儿童Pb暴露影响因素,为矿区儿童Pb暴露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按照典型性、重点性、可行性原则选择中国北方某矿区为研究现场,根据污染程度选择5个外环境空气采样点,根据当地河流走向设置6个地表水监测断面,在矿区农田设置30个土壤监测点,在矿区社区设置15个室内空气监测点,15个室内积尘监测点,随机采集收获期自产玉米30份,自产蔬菜30份,市场采购食品36份,进行外暴露Pb含量测定;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Pb污染评价;采用风险商(HQ)进行Pb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价,采用超额终生癌症风险(ILCR)进行Pb致癌健康风险评价。(2)选择矿区儿童569名为研究对象,进行血Pb及尿肾功监测,采用一对一问答式对其监护人进行调查。(3)利用美国环保署EPA提出的IEUBK模型结合研究现场环境参数构建本土化矿区儿童铅暴露-吸收-生物动力学综合模型并进行验证分析。采用SAS9.3、SPSS26.0等统计软件进行儿童Pb暴露影响因素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1)矿区采暖期Pb单因子污染指数是非采暖期的3.0倍,枯水期Pb浓度为丰水期的59.04倍;Pb在蔬菜地、玉米地土壤中的超标率分别为37.50%和52.94%,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0.8和2.50倍;室内空气中Pb仅在采暖期存在超标现象,超标率达到了25.45%;室内积尘Pb的超标率高达100%,最大超标倍数17.20倍;家庭自产叶菜类蔬菜、根茎类蔬菜、其他蔬菜中Pb的超标率分别为66.67%、14.29%、35.0%,明显高于市场采购蔬菜,自产玉米Pb不存在超标现象。(2)矿区人群不同暴露途径Pb的暴露水平依次为:经消化道>经呼吸>经皮肤,经消化道的暴露量占总暴露水平的98.21%;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接触HQ分别为3.20、5.54、3.01×10-3,ILCR经呼吸道、消化道分别为4.96×10-7、5.64×10-6。(3)矿区儿童血Pb中位数为10.61μg/dl,四分位数间距为4.33μg/dl~19.32μg/dl;矿区儿童血Pb与铝(Al)、钒(V)、铬(Cr)、锰(Mn)、镍(Ni)、锌(Zn)、砷(As)之间呈正相关,与Cr相关系数最大,rs=0.437;与铜呈负相关。(4)多重线性回归多因素显示:每天平均在马路上时间超过2小时、每周吃牛奶奶粉3~4次、混合喂养、人工喂养时间9个月以上均是导致矿区儿童血Pb含量升高的主要因素。(5)利用矿区环境参数构建本土化IEUBK模型,预测显示儿童血Pb浓度及其超过观察值10μg/dl在不同年龄组分别为:0~岁组浓度2.18μg/dl,概率0.06%;1~岁组浓度4.35μg/dl,概率3.84%;2~岁组浓度5.3μg/dl,概率8.84%;3~岁组浓度6.16μg/dl,概率15.12%;4~岁组浓度6.23μg/dl,概率15.71%;5~岁组浓度6.38μg/dl,概率16.93%;6~岁组浓度6.56μg/dl,概率18.47%。结论:矿区采暖期空气、枯水期饮水中铅含量增高,当时农产品铅含量超标,环境治理仍需加强;儿童血铅水平较低,仍需长期观察研究;父母既往职业暴露、住房装修时间长短与儿童血铅存在关联;矿区儿童体内钒、锰、镍元素与血铅呈正相关;儿童每天超过2小时在马路是血铅水平的危险因素,婴儿期喂养方式影响儿童血铅水平,乳制品是血铅水平的保护因素。IEBUK模型预测效果在1,2,5,6年龄段表现良好,在0,3,4年龄段还需要优化模型暴露参数。

张宇航[5](2020)在《粮库除尘车除尘装置的设计与研究》文中提出除尘装置作为工业粉尘排放处理的主要设备,其运行状况和除尘效率直接影响到工业生产的效率。随着工业场合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对除尘装置的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为解决粮食在转运过程中的粉尘排放问题,同时提高除尘装置的利用率,除尘车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中,本文根据粮库除尘需求设计了一种应用于粮库搭载与除尘车的除尘装置,对粮库粮食转运工作环境改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首先研究了袋式除尘装置的粉尘捕集机理和粮食粉尘特性,分析了粮食粉尘捕集的适用机理。然后根据粮库现场环境和设计要求,对除尘装置过滤风速、过滤面积等参数进行了详细计算,确定了除尘风机、滤料和清灰系统的设计参数。结合除尘装置设计方案,利用流体仿真软件Fluent对除尘装置流场进行仿真,首先分析了不同入口直径对粮食粉尘运动轨迹的影响,确定了除尘装置最佳入口直径;然后对除尘装置内部流场进行了分析,并根据仿真结果提出优化方案;最后对除尘装置清灰过程进行了模拟仿真,分析了不同喷吹时间和压力对清灰效果的影响,为喷吹清灰参数设计提供了参考。通过实验对除尘装置实际处理风量、除尘装置系统阻力和除尘效率进行分析,验证本粮库除尘车除尘装置设计的可行性。该论文有图49幅,表19个,参考文献91篇。

张静宏[6](2020)在《承德市农村土壤污染防治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各地区土壤污染事件所引发的粮食安全问题逐渐凸显,无论从国家到地方都开始关注土壤污染问题,相继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以减少土壤污染现象的发生,确保食品安全。农村作为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的主要种植地区,土壤健康与否尤为重要。承德市属于山区,耕地面积相对紧缺,一旦发生大面积的土壤污染问题,则会严重威胁到农业经济与社会稳定的发展。要想保障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村种植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做好土壤污染修复与预防。本文研究承德市农村土壤污染防治问题的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善承德市农村土壤环境,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保护人居环境安全,促进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和比较分析法,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生态效益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调研数据和相关材料为支撑依据,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承德市农村土壤污染的现状,并结合承德市现有的农村土壤污染防治情况,指出了承德市农村土壤污染防治存在着相关法律、规章仍不完善,监管执法不到位,防治资金短缺,农民缺乏土壤保护意识,土壤污染防治技术有待提升以及企业生产缺少环境保护设施等问题。然后借鉴荷兰、日本,以及国内黄石市和河池市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所做出的成效,根据承德市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从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建立综合治理体系与监控机制,构建多渠道的资金筹措方式,提高农民的土壤保护意识,培养专业人才提升污染防治技术,促进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以及引用新技术预防土壤污染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承德市农村土壤污染防治问题的对策。

王冬雪[7](2020)在《散料自由下落诱导气流流动规律研究》文中认为粉尘弥散造成的空气污染严重威胁工农业生产安全和大气环境质量,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散料自由下落对周围气流的卷吸和释放是粉尘弥散的一大诱因,但是由于自由落料诱导气流呈现出不稳定的弱动态变化,气流与颗粒之间、颗粒与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十分复杂,而目前对散料下落过程中气相和颗粒相的动力学行为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深入研究自由落料过程中颗粒与气流的耦合机理,分析诱导气流的流动规律和颗粒的动态衍变行为,能够为工农业生产过程中粉尘弥散的抑制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本文基于中粮食转运现场建立实验模型,选择粮食作物作为颗粒物料进行自由落料诱导气流流动规律和颗粒运动特性的探索。通过测量整个落料过程的总气流速度大小对诱导气流进行表征,并利用单因素法对幂函数拟合关系进行量化分析,探讨了落料高度、质量流量、粒度和落料管空间等相关性因素与诱导气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诱导气流速度与落料高度的1.29次方成正比,与落料质量流量的0.35次方成正比;在实验粒度范围内,诱导气流速度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幂函数拟合系数和指数分别由0.2236和0.2691增加到0.4580和0.3843;在实验落料管径条件下,诱导气流在管径120 mm处最大,随着管径的减小和增大均呈现减小的趋势。利用量纲分析的方法,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计算诱导气流量的半经验模型,经过验证确定该模型的误差在20%以内。并对其他计算模型在本文实验条件下的适用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颗粒尺寸是决定计算模型适用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利用CFD-DEM耦合方法对自由落料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颗粒流的动态流动过程以及颗粒扩散特征、诱导气流的速度特征、压力特征等实验中难以观察到的一些参数的相关规律进行分析,发现颗粒速度与下落高度成正比,并随下落时间的增长而增大;模拟绿豆颗粒以0.68 kg/s的质量流量下落155 cm时,颗粒流束的直径dh随着下落高度H的数值关系可用公式dh=0.109H+0.049来表示;不同高度截面的气流速度分布和压力分布趋势大致相同,数值均随下落高度的增大而增大,落料盘附近的气流流动性最强。该论文有图33幅,表7个,参考文献110篇。

李熊[8](2019)在《禾草沟选煤厂筛分车间粉尘产生规律及治理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选煤厂筛分车间是粉尘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产尘形式多样,粉尘浓度高,对人体伤害最大的呼吸性粉尘占比大,致病性表现尤为突出。目前的除尘技术在实践中存在不足,除尘效率远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求,粉尘治理迫在眉睫。本论文依托禾草沟选煤厂筛分车间粉尘治理项目,通过现场实测、理论分析以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筛分车间尘源点产尘机理、粉尘的物性参数以及最适除尘工艺参数优化等进行相关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对筛分车间粉尘物性参数进行研究,分析了筛分车间粉尘的产尘机理和扩散规律。筛分车间粉尘浓度高达780 mg/m3,呼吸性粉尘占49%64%,SiO2含量平均为4.80%5.40%,远超国家标准允许范围,严重危害作业人员安全和身心健康。根据国家标准规定,本次粉尘浓度治理目标应小于10 mg/m3,呼吸性粉尘浓度治理目标小于3.5 mg/m3。建立了筛分车间主要尘源点原煤分级筛系统、块煤破碎系统的几何模型,对粉尘产生及扩散规律进行仿真模拟。通过对筛分车间产尘影响因素分析,通过改造溜槽结构,在溜槽底部增加给料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出料口粉尘浓度,筛分车间溜槽给料匙倾角控制在45°左右,可以有效控制冲击气流和诱导气流的产生,达到降低粉尘浓度。通过对筛分车间粉尘特性研究和对除尘技术进行分析和比较,采用脉冲喷吹布袋除尘器和虹吸式微雾除尘相结合的形式对筛分车间粉尘进行治理。优化除尘器安装位置和导料槽长度:208输送带导料槽优化后为8.5 m,距排料槽边缘1.2m;301输送带导料槽优化后为15 m,距排料槽边缘1.6 m。通过现场测试和数值模拟,筛分车间粉尘浓度达到国家要求,证明该技术可行性。该论文包含图36幅,表22个,参考文献75篇。

毛衍钦[9](2020)在《一种轴流式粒子分离器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文中提出旋风分离器对于粮食系统粉尘治理,降低粮仓爆炸事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按照进气方式可以分为轴流式和逆流式两种。轴流式旋风分离器较逆流式旋风分离器具有更低的阻力特性,具有更高的发展潜力。为了提高轴流式旋风分离器的分离能力,本文设计了一种轴流式旋风分离器,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1)本文通过搭建测试平台,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主要结构参数(叶型、叶片出口角、导流锥直径)对压降和分离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正交试验得到最佳旋风子压降为170.9Pa,5%抽气率下的分离效率为68.23%;叶型、叶片出口角对分离器的压降值和分离效率值影响显着,导流锥直径对压降的影响显着但是对分离效率的影响不显着;增加抽气率会提高分离效率,对120-250微米的颗粒具有高的分离效率。2)本文对管内流动特征以及颗粒与壁面碰撞效果进行了模拟。结果如下:旋风管内部流场分布合理,管内最大切向速度为进口平均速度的3.6倍;叶片出口角增大时,管内切向速度降低,涡核旋转效果减弱;切向速度恢复系数对颗粒分离效率影响不显着,法向速度恢复系数对分离效率影响显着;铝材质相对于钛、不锈钢具有更高的分离效率,因为铝材质具有较低的法向速度恢复系数。3)本文研究了不同管径下的分离效率,得到旋风管组合后的流动特征。结果表明:旋风管管径增大后,管内旋流强度减弱,颗粒与壁面碰撞减弱,颗粒的分离效率发生提升;多个旋风管组合后,排尘气流会发生相互干扰以及返混现象;旋风管组合使用时,采用六边形并联,前级采用大管径旋风管,后级采用小管径旋风管的组合方案。本文通过开展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工作,提高了现有除尘装置的分离能力,为轴流式旋风分离器的设计提供了指导,对于粮食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王松磊[10](2019)在《传统农业中国的社会结构新论 ——基于唯物史观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马克思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合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由法律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产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之所以把马克思的这段话放在摘要的第一段,是因为这段话是贯穿于本研究的灵魂。当前中国的社会转型和深化改革,不能离开历史,隔离传统。理解传统社会,才能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相比阶级分析法、传统-现代理论范式、国家-社会二分法、以及新制度经济学,唯物史观能提供更科学的视角,来理解传统中国的社会结构以及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依据唯物史观,本研究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传统农业中国的生产力状况。文明社会早期阶段,地理环境作为“初始条件”,其特性通过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对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气候的变化,导致人类结束了“原始的丰裕生活”,不得不驯化可食用的物种,进而发明了农业。作为劳动对象,黄土的土壤环境、冬干夏湿的气候特点以及粟和黍的植物特性,产生了旱作农业的生产方式。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限制,农业生产工具没有根本的革新,生产工具的驱动力长期以自然力为主。第二部分论述了生产关系的相关核心概念和不同社会类型的生产关系特点。分配是以权威为媒介的生产关系,这是传统农业中国社会生产过程的中心环节。交换是遵循价值规律的生产关系,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过程的中心环节。现代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分配与交换并重。基于交换和分工的集体是生产上相互依赖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基于分配关系的集体是在外部因素作用下生产上自给自足的个体的强制性共同体。两种类型的集体有着本质的不同。传统中国的集体属于后一种类型。第三部分阐明了交换关系在传统农业中国的约束条件。受到交通运输成本的影响,交换关系在中西方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由于存在优良的河流和海洋,西方社会的交换关系具有天然优势。而在传统的农业中国,道路、河流、运河等交通运输条件则依赖中央政府的能力。社会分工与交换,在西方是基于经济需求,在传统农业中国则基于政治需求。无论是起源还是后来的发展,商人和工商业均受制于政治统治。第四部分对集体社会的形成进行了阐述。农耕社会生产方式对外扩张和防御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对内统一作为保障。农耕生产方式的内敛性则产生了对内排斥军事暴力和离心倾向。由于公有制、资源稀缺性、集中分配的管理方式和服从权威的共性,使农耕生产方式与军事组织能够结合在一起,其最佳方式就是兵农合一的集体制度。最大的集体单位是天下(国家),最小的集体单位是个体家庭,与家族、宗族、官僚制等其他类型的集体单位,共构成了包含许多集体单位的等级性集体社会。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第五部分对家国关系进行了重新审视。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交换关系为经济基础,西方的家国异构本质上是私的家庭的血缘亲属关系不同于公共权力的国家的政治关系。而传统农业中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分配关系为基础,家国同构是伦理道德和父家长权威的结合。随着农耕经济被市场经济取代,应当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家国关系。结论是对全文进行总结,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传统农业中国是建立在农耕生产方式基础上的集体社会;第二,传统中国集体社会的生产关系是以分配为中心环节,当前中国的现代化最重要的是提高交换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第三,传统农业中国的社会底色具有多层性。

二、粮食粉尘的控制与治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粮食粉尘的控制与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1)粮食仓储企业粉尘爆炸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粮食仓储企业粉尘爆炸的原因分析
    1.1 粮食粉尘爆炸的条件
    1.2 粮食粉尘爆炸产生原因
        1.2.1 工艺设计环节
        1.2.1. 1 整体规划及布局不合理。
        1.2.1. 2 粮食净化清理的技术工艺装备设计不合理。
        1.2.1. 3 通风除尘的工艺设计不合理。
        1.2.1. 4 设备的选型不合理。
        1.2.2 生产管理环节
    1.3 粮食粉尘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2 粮食仓储企业粉尘防爆安全检查表
3 粮食仓储企业粉尘爆炸防控措施
    3.1 技术措施
        3.1.1 控制粮食粉尘的质量浓度
        3.1.2 防止电气设备、静电产生点火源
        3.1.3 采取有效的抑爆、泄爆、隔爆技术
        3.1.4 安装有效的监测、预警系统
    3.2 管理措施
        3.2.1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3.2.2 建立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3.2.3 建立风险管理制度
        3.2.4 强化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3.2.5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与安全文化建设
        3.2.6 加强事故应急管理
4 结语

(2)港口散粮输送系统粉尘防爆工艺设计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粮食粉尘特性及爆炸原理
2 粮食粉尘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
    (1)20区
    (2)21区
    (3)22区
3 工艺设计中的粉尘防爆措施
    3.1 散粮卸船设备
    3.2 输送设备
        3.2.1 带式输送机
        3.2.2 斗式提升机
        3.2.3 埋刮板输送机
    3.3 清理和计量设备
    3.4 通风除尘系统工艺设计
    3.5 其他设备
4 其他措施
5 结束语

(3)工业粉尘涉爆风险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工业粉尘涉爆风险及评价指标分析
    2.1 可燃性粉尘
    2.2 粉尘涉爆风险管控过程
    2.3 粉尘涉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2.3.1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2.3.2 制定评价量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3.1 基于区间层次分析法的主观赋权
    3.2 基于熵权法的客观赋权
    3.3 基于合作博弈法的组合赋权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4.1 评价模型建立
        4.1.1 传统雷达图法分析与改进
        4.1.2 评价模型建立
        4.1.3 风险等级划分
        4.1.4 评价模型修正
        4.1.5 改进ALARP原则与风险分级管控
    4.2 粉尘涉爆风险雷达图的绘制与分析
        4.2.1 粉尘涉爆风险雷达图绘制
        4.2.2 粉尘涉爆风险雷达图分析方法
    4.3 工业粉尘涉爆风险综合评价流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粉尘涉爆风险评价方法的应用
    5.1 风险综合评价系统设计
    5.2 风险综合评价系统开发与展示
        5.2.1 欢迎界面
        5.2.2 评价结果管理
        5.2.3 风险综合评价
        5.2.4 评价数据管理
        5.2.5 数据统计分析
    5.3 黑龙江省粉尘涉爆企业评价实例
        5.3.1 黑龙江省粉尘涉爆风险基本情况
        5.3.2 企业粉尘涉爆风险综合评价过程
        5.3.3 黑龙江省粉尘涉爆风险评价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黑龙江省粉尘涉爆企业基本情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4)某矿区儿童环境铅暴露健康风险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儿童铅暴露途径
        1.2 儿童机体中的铅代谢
        1.3 儿童铅暴露对健康的危害
        1.4 儿童环境铅暴露防治及健康风险研究进展
    2 矿区概况
        2.1 矿区介绍
        2.2 矿区环境污染及治理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矿区环境铅暴露现状及其健康风险评估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
        1.3 统计学分析
        1.4 评价方法
        1.5 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
    2 结果
        2.1 污染源暴露分析
        2.2 环境污染状况分析
        2.3 人群外暴露计算及其风险评估
    3 讨论
第三章 矿区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1.3 统计学分析
        1.4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基本信息
        2.2 儿童体内铅含量现状分析
        2.3 儿童血铅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第四章 基于IEUBK模型的环境铅对儿童血铅的影响研究
    1 IEUBK模型原理及应用
        1.1 常用血铅模型比较及选取
        1.2 模型概况
        1.3 模型构造
        1.4 铅的生物利用度
        1.5 模型参数设置基本原理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儿童行为参数调查方法
        2.2 环境污染参数研究方法
        2.3 模型本地化、验证和应用
    3 结果
    4 讨论
第五章 总结
    1 主要结论
    2 研究创新点
    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语英汉对照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5)粮库除尘车除尘装置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2 除尘装置除尘机理及粉尘特性研究
    2.1 粉尘过滤机理
    2.2 滤料纤维过滤机理
    2.3 过滤层压力损失
    2.4 粮食粉尘特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除尘装置总体设计
    3.1 除尘装置主要技术参数设计
    3.2 除尘装置系统阻力计算
    3.3 除尘装置风机系统参数设计
    3.4 除尘滤料参数设计
    3.5 除尘装置清灰系统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除尘装置流场仿真分析
    4.1 流场仿真理论与软件基础
    4.2 流场有限元仿真
    4.3 入口直径对粮食粉尘颗粒运动情况的影响探究
    4.4 除尘装置流场优化研究
    4.5 基于流场仿真的除尘装置喷吹清灰优化研究
    4.6 本章小结
5 粮库除尘装置除尘实验分析
    5.1 粮库除尘装置性能试验分析
    5.2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承德市农村土壤污染防治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土壤污染
        2.1.2 农村土壤污染
        2.1.3 智慧农业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公共产品理论
        2.2.3 生态效益理论
第三章 承德市农村土壤污染与防治现状
    3.1 承德市行政区域与经济概况
    3.2 承德市农村土壤污染现状
        3.2.1 农村生产垃圾堆放导致土壤功能下降
        3.2.2 污水流入导致土壤内部环境受损
        3.2.3 粉尘和有毒有害气体污染导致土壤贫瘠
        3.2.4 农药化肥过量使用导致土壤农药化肥残留超标
    3.3 承德市农村土壤污染防治现状
        3.3.1 土壤污染防治方案得到有效落实
        3.3.2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3.3.3 环境违法行为受到严惩
        3.3.4 基层环保所建设完成
        3.3.5 存在隐患问题的行业得到重点关注和整治
第四章 承德市农村土壤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
    4.1 相关法律仍不完善
        4.1.1 土壤污染防治法有待完善
        4.1.2 地方规章有待完善
    4.2 监管执法不到位
    4.3 防治资金短缺
    4.4 农民缺乏土壤保护意识
    4.5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有待提升
    4.6 企业生产缺少环境保护设施
第五章 国内外土壤污染防治的经验与启示
    5.1 荷兰土壤污染防治做法
    5.2 日本土壤污染防治做法
    5.3 湖北省黄石市土壤污染防治做法
    5.4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土壤污染防治做法
    5.5 对承德市的启示
第六章 承德市农村土壤污染防治对策
    6.1 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体系
    6.2 建立综合治理体系与监控机制
    6.3 构建多渠道的资金筹措方式
    6.4 提高农民的土壤保护意识
    6.5 培养专业人才提升污染防治技术
    6.6 促进企业发展循环经济
    6.7 引用新技术预防土壤污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致谢

(7)散料自由下落诱导气流流动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气固两相流研究现状
    1.3 自由下落颗粒流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颗粒自由下落实验系统
    2.1 实验系统
    2.2 实验物料
    2.3 实验方法
    2.4 实验数据
    2.5 本章小结
3 诱导气流相关性因素实验分析
    3.1 下落高度与诱导气流的关系
    3.2 物料质量流量与诱导气流的关系
    3.3 物料粒度与诱导气流的关系
    3.4 落料管径与诱导气流的关系
    3.5 本章小结
4 诱导气流半经验模型建立和对比分析
    4.1 量纲分析
    4.2 半经验模型建立
    4.3 模型误差分析
    4.4 计算模型适用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诱导气流的CFD-DEM耦合数值研究
    5.1 基础原理
    5.2 物理模型建立
    5.3 操作及材料参数
    5.4 模型验证
    5.5 本章小结
6 颗粒与气流运动特征的模拟结果分析
    6.1 颗粒流的动态流动过程分析
    6.2 颗粒扩散特征分析
    6.3 气流速度特征分析
    6.4 气流压力特征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禾草沟选煤厂筛分车间粉尘产生规律及治理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内容
    1.2 选煤厂粉尘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1.3 选煤厂产尘机理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筛分车间粉尘物性参数研究
    2.1 选煤厂基本概况
    2.2 筛分车间产尘机理
    2.3 筛分车间产尘量影响因素
    2.4 粉尘基本特性研究
    2.5 本章小结
3 筛分车间粉尘扩散规律的数值模拟
    3.1 模型的建立和网格划分
    3.2 边界条件及参数设定
    3.3 原煤分级筛系统粉尘数值模拟
    3.4 破碎机系统粉尘数值模拟
    3.5 本章小结
4 筛分车间粉尘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4.1 除尘器的选择与除尘系统布置
    4.2 除尘器参数确定
    4.3 筛分车间除尘系统技术参数研究
    4.4 综合治理技术实施及运行效果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一种轴流式粒子分离器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1.2.1 单个旋风子基本结构
        1.2.2 轴流式旋风子组合使用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轴流式分离器的发展历史
        1.3.2 轴流式分离器应用现状
        1.3.3 结构改进措施
        1.3.4 常用的研究方法
    1.4 本文主要工作及技术路线
    1.5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轴流式旋风分离器的实验系统及方法
    2.1 引言
    2.2 试验系统介绍
        2.2.1 测试系统及仪器
        2.2.2 实验数据测量
        2.2.3 测试用旋风子
        2.2.4 试验物料
    2.3 试验操作流程
        2.3.1 试验前准备
        2.3.2 试验步骤
        2.3.3 注意事项
    2.4 测试内容介绍
    2.5 试验误差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单管分离器分离特性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正交试验方法及测试结果
        3.2.1 正交试验基础
        3.2.2 旋风子分离性能测试结果
    3.3 试验结果分析
        3.3.1 旋风子阻力特性分析
        3.3.2 旋风子分离效率结果分析
    3.4 不同工况下的最佳旋风子分离效率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单管旋风分离器气固流动特性数值研究
    4.1 引言
    4.2 数值模拟方法介绍
        4.2.1 网格划分方法
        4.2.2 控制方程
        4.2.3 颗粒物模拟方法
        4.2.4 边界条件及用户自定义函数
        4.2.5 网格无关性分析与试验验证
    4.3 旋风管内部流场分析
        4.3.1 工况为5m/s时的旋风管内部流场特征
        4.3.2 工况为1-5m/s下旋风管流场特征
        4.3.3 不同叶片出口角下的流场特征
    4.4 颗粒-壁面碰撞分析与受力分析
        4.4.1 不同材质壁面恢复系数
        4.4.2 切向与法向恢复系数
        4.4.3 颗粒受力分析
        4.4.4 颗粒物性对分离效率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管旋风分离器模拟分析
    5.1 引言
    5.2 旋风管直径对分离性能的影响
        5.2.1 颗粒分离效率随管径变化情况
        5.2.2 涡核及颗粒轨迹随管径变化情况
    5.3 旋风管并联组合后的分离性能
        5.3.1 旋风管组合排布方法
        5.3.2 多管数值计算方法
        5.3.3 旋风管并联后的流场特征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旋风管组合方案与展望
    6.1 旋风管组合式多级除尘方案
        6.1.1 旋风管并联组合方案
        6.1.2 旋风管多级串联方案
    6.2 总结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10)传统农业中国的社会结构新论 ——基于唯物史观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由
        (一)提出问题
        (二)思维历程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一)阶级分析法与传统农业中国的社会结构研究述评
        (二)传统——现代理论范式与传统农业中国的社会转型研究述评
        (三)国家——社会理论范式与传统农业中国的社会结构研究述评
        (四)新制度经济学与农业中国的集体产权研究评述
    三、思路方法
        (一)研究旨趣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
第1章 黄土地上的社会生产力
    1.1 地理环境与生产力的关系
        1.1.1 地理环境特性决定生产力发展状况
        1.1.2 地理环境在人类社会初期起决定性作用
        1.1.3 地理环境特性的“蝴蝶效应”
    1.2 地理环境特性与农业革命
        1.2.1 原始社会的“丰裕生活”走向资源稀缺
        1.2.2 物种特性产生不同社会组织制度
    1.3 黄土环境与黄土文明新论
        1.3.1 黄土文明而非黄河文明
        1.3.2 黄土分布于华夏文明核心区
        1.3.3 黄土成因决定中国农业社会的起源
    1.4 黄土土壤与定居式旱作农业
        1.4.1 黄土土壤特性产生旱作农业
        1.4.2 旱作农业产生轮耕制
        1.4.3 旱作农业生产方式决定中国特色的上层建筑
    1.5 农业生产工具与驱动动力
        1.5.1 农业生产工具的自然和人为局限
        1.5.2 青铜很少用做农业生产工具
        1.5.3 驱动动力长期以自然力为主
    小结
第2章 以分配为中心环节的生产关系
    2.1 相关核心概念新解
        2.1.1 作为前提性存在的生产
        2.1.2 以权威为媒介的等级性分配
        2.1.3 遵循价值规律的交换
        2.1.4 以分配关系为基础的集体权威
    2.2 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理论新解
        2.2.1 交换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中心环节
        2.2.2 分配是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中心环节
        2.2.3 交换和分配并重是现代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2.3 传统农业中国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
        2.3.1 西方交换关系基础上的上层建筑
        2.3.2 传统中国分配关系基础上的上层建筑
        2.3.3 对若干重要问题的反思
    小结
第3章 受限制的交换关系
    3.1 交换关系的生产力限制
        3.1.1 西方社会交换关系存在天然优势
        3.1.2 传统中国交换关系存在天然局限
        3.1.3 运输成本对交换关系影响深远
    3.2 政治统治主导下的社会分工与交换
        3.2.1 政治需求产生分配的社会分工
        3.2.2 政治需求导致青铜业与农业分离
        3.2.3 制陶业与农业关系复杂
        3.2.4 纺织业与农业结合产生自然经济
    3.3 官商关系新论
        3.3.1 “商人”自起源就出身低贱
        3.3.2 战国以后抑商成为基本国策
        3.3.3 商人无取得政权之可能
        3.3.4 官营工商业排挤私营工商业
    小结
第4章 农耕生产方式和军事制度合成的集体社会
    4.1 农耕生产方式的对外扩张性
        4.1.1 战争起源于社会生产方式
        4.1.2 农耕生产方式扩张与防御
        4.1.3 农耕生产方式要求政治统一
    4.2 农耕生产方式的对内收敛性
        4.2.1 农耕生产方式对内排斥军事暴力
        4.2.2 农耕生产方式天然地存在内部离心力
    4.3 农耕生产方式与军事组织的契合
        4.3.1 契合于资源稀缺性
        4.3.2 契合于集中分配的管理方式
        4.3.3 契合于集体权威
    4.4 集体社会的形成
        4.4.1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前提
        4.4.2 最大的集体单位是天下(国家)
        4.4.3 最小的集体单位是个体家庭
    小结
第5章 伦理和权威的家国同构
    5.1 西方社会的家国异构论
        5.1.1 亚里士多德:家务管理异于城邦政治
        5.1.2 梅因:地域国家取代血缘政治
        5.1.3 摩尔根:血缘人身关系的古代社会与地域财产的政治国家
        5.1.4 恩格斯:血缘亲属与阶级国家
    5.2 传统中国的家国同构论
        5.2.1 西方思想家:伦理道德与家父权力的家国同构
        5.2.2 日本学者:秩序的家国同构
        5.2.3 中国学者:宗法的家国同构
        5.2.4 梁漱溟:伦理的家国同构
    5.3 对家国异构论与同构论的再思考
        5.3.1 西方社会家国异构的质疑
        5.3.2 传统中国家国同构论的缺陷
    小结
结论
    (一)传统农业中国是建立在农耕生产方式基础上的集体社会
    (二)传统中国集体社会的生产关系是以分配关系为中心
    (三)传统农业中国具有多重社会底色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粮食粉尘的控制与治理(论文参考文献)

  • [1]粮食仓储企业粉尘爆炸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研究[J]. 谢振华. 粮食与油脂, 2022(02)
  • [2]港口散粮输送系统粉尘防爆工艺设计探讨[J]. 高志航,张永建,李成,季苏丹,张淑,冯捷,胡晨杨.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21(06)
  • [3]工业粉尘涉爆风险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 姚立超.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9)
  • [4]某矿区儿童环境铅暴露健康风险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 杨轶男. 兰州大学, 2021(09)
  • [5]粮库除尘车除尘装置的设计与研究[D]. 张宇航.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6]承德市农村土壤污染防治问题研究[D]. 张静宏.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0(07)
  • [7]散料自由下落诱导气流流动规律研究[D]. 王冬雪.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8]禾草沟选煤厂筛分车间粉尘产生规律及治理技术的研究[D]. 李熊.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9]一种轴流式粒子分离器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D]. 毛衍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10]传统农业中国的社会结构新论 ——基于唯物史观视角[D]. 王松磊. 山西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粮尘控制与治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