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离子丁苯胶乳改性乳化沥青的研制

阳离子丁苯胶乳改性乳化沥青的研制

一、阳离子型丁苯胶乳改性乳化沥青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王怀庆[1](2021)在《SBR改性复配型慢裂乳化沥青制备及路用性能研究》文中提出乳化沥青是一种常温下就可以施工的沥青类型,乳化沥青产品使用方便,与矿料有很好的粘附性,乳化沥青混合料常温下有较好的流动性,对道路快速修复和养护有优异的效果,可以节约成本,延长施工季节。微表处和稀浆封层用的乳化沥青为慢裂型乳化沥青,目前大多乳化沥青为快裂和中裂,不适用于微表处和稀浆封层,而慢裂型乳化沥青的研究与应用又比较少。所以,本研究复配阳离子乳化剂与一种新型非离子乳化剂,结合两种乳化剂的优势,制备出慢裂型沥青乳化剂,用于微表处施工。本文介绍了乳化沥青以及复配型乳化剂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复配的优势,介绍了乳化沥青的作用机理。同时也分析了SM-100非离子乳化剂与以往使用OP-10非离子乳化剂的区别。通过大量实验确定了复配型乳化沥青的制备工艺。设计对比试验得到SM-100非离子和阳离子乳化剂的最佳配比,乳化剂和稳定剂的最佳掺量。软化点和储存稳定性在乳化剂配比为7:3时为最佳,稳定剂含量为0.4%时,软化点和5d储存稳定性最佳,乳化剂的掺量为2.5%时,性能最均衡。因此,得到乳化沥青最佳乳化配方:乳化剂配比为7:3,稳定剂掺量0.4%,乳化剂掺量2.5%。使用自制乳化沥青与OP-10非离子乳化剂的复配产品进行对比,发现自制乳化沥青技术指标较好。并且加入SM-100非离子乳化剂后,不仅乳化沥青的可拌和时间延长,而且破乳时间也延长。自制复配型乳化沥青属于慢裂型乳化沥青。使用SBR胶乳对复配型乳化沥青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改性。通过分析0%-5%胶乳使用量下蒸发残留物的技术指标,发现在胶乳掺量为5%时,针入度最小;软化点,延度,恩式粘度最大,因此最佳胶乳掺量为5%。使用差热-热重热性能分析仪对自制改性复配型乳化沥青与不同破乳速度的乳化沥青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慢裂型乳化沥青的吸热峰值热流量和峰值温度区间都要高于另外两种乳化沥青。使用差热-热重分析仪也可以对不同破乳速度的乳化沥青破乳过程和蒸发残留物含量进行测定。使用动态剪切流变仪测定自制乳化沥青、复配型乳化沥青和基质沥青的流变性能,发现SBR胶乳和非离子乳化剂对沥青的温度稳定性和抗车辙能力有较好的提高。使用自制乳化沥青进行微表处路用性能研究。级配选用MS-3级配,通过拌和试验测得最佳拌和水掺量为10%。水泥掺量为1%-1.5%时,拌和状态最好,综合拌和试验来确定最佳水泥掺量为1%。湿轮磨耗试验测定最低油石比为6.5%,负荷轮粘附砂试验测得最高油石比为7.5%,结合两个试验曲线得到最佳油石比为6.8%。由此确定了微表处混合料的最佳配合比。

赵轩[2](2020)在《改性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中面层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因为其100%利用旧料、低碳环保等技术优势,和室内研究的大量开展、施工工艺的成熟等条件,近些年开始在高等级公路的下面层和基层大规模使用,但设计方法的不足和材料本身的性能限制其在高速公路中面层的应用推广。因此,本文从改性乳化沥青的性能提升和配比设计的关键因素研究出发,对比冷热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并开展实体工程研究,分析改性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中面层的适用性。首先,对比了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方法,确定了室内试验和工程生产的制备工艺;通过对不同胶乳掺量的改性乳化沥青残留物进行常规物理性能、Superpave体系流变性能和微观形态研究,结合评价指标分析,综合考虑经济性和改性效率,确定胶乳最佳掺量。其次,通过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级配设计和最佳含水率研究,确定了施工时冷再生机械的铣刨速度,建立了最佳含水量与温度的线性拟合方程;基于压实特性分析,确定室内冷再生混合料的压实次数,得到了施工时再生和摊铺机组的最佳间距;对比了不同成型方式和养生温度,为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施工质量检验的成型方法提供参考;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进行了配合比设计,确定了两种冷再生混合料水泥和乳化沥青的最佳掺量。然后,基于comsol有限元软件,分析了汾灌高速冷再生路面结构冬夏两季路面温度场的变化规律,确定了与实际更为贴近的冷再生混合料高温蠕变和低温断裂的试验温度;通过多序列重复分层蠕变和全厚式蠕变试验对比了四种冷热混合料和七种整体路面结构的高温蠕变性能;采用半圆弯曲断裂试验,比较了两种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在中低温条件下的抗裂性能,分析了不同加载速率下的断裂参数变化规律;通过半圆弯曲疲劳试验,建立了基于应力比和应力幅值的疲劳方程,并从能量角度评价四种混合料的疲劳性能。最后,通过汾灌高速改性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项目,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体工程,通过路面结构验算、试验段性能跟踪观测等进一步验证了该技术在高速公路中面层的适用性,并结合经济环境效益定量分析了汾灌高速冷再生项目减少的资金成本和能源消耗。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改性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养护工程中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结构性修复提供了新的工程实践案例。

陈卓明[3](2019)在《橡胶混凝土界面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交通运输业和胶板行业的快速发展,废旧橡胶已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与此同时,混凝土作为主要的建筑和交通工程材料,其脆性是导致结构性能劣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橡胶混凝土是在普通混凝土基体中掺入橡胶集料的一类新型混凝土,既可使废旧橡胶资源得到利用,又可改善混凝土韧性等性能。普通橡胶混凝土存在的主要缺点之一是橡胶与水泥基体的界面连接较差,导致抗压强度等性能随橡胶含量的增加而急剧下降,这是橡胶混凝土推广应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拟通过改善橡胶-水泥基界面,使橡胶混凝土界面性能在一定条件下获得优化,橡胶混凝土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得到提高。实验分四个部分进行,首先设计基准混凝土(reference concrete,RC)和基准橡胶混凝土(reference rubberized concrete,RRC),选取不同种类的辅助胶凝材料,分别等质量替代RRC中不同份量的水泥,测定各组试件的表观密度、抗压强度、悬臂梁冲击强度和拌合物坍落度,确定最佳的辅助胶凝材料及掺量;然后提出橡胶与水泥基体粘结性能的评价指标和测试方法,选择不同品种橡胶分别与水泥胶浆粘合,测试各试件的橡胶-水泥胶拉伸粘结强度与剪切粘结强度,评选粘结性能及经济性较好的橡胶品种;选取橡胶品种、表面处理方式、混合方式、胶凝材料、水灰比和搅拌时间作为因素,通过正交试验测定橡胶-水泥基界面粘结强度,确定界面性能优化的组合条件:最后测定优化橡胶混凝土(improved rubber concrete,IRC)的上述各项性能,并观察其界面结构,进行各项研究分析。实验结果表明,IRC与RRC相比,界面连接明显改进,橡胶-水泥基界面拉伸粘结强度和剪切粘结强度分别提高了756%和151%,抗压强度和悬臂梁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48%和17%,密实程度和拌合物坍落度显着增加。与RC相比,IRC的冲击强度和拌合物坍落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抗压强度仅降低了21.7%,IRC的抗压强度和拌合物坍落度符合轻交通载荷公路路面强度和施工的要求。橡胶-水泥基界面粘结强度理想的组合条件为“丁腈橡胶,水胶比0.42,搅拌时间150s,丁苯胶乳为表面改性剂和辅助胶凝材料,橡胶与水泥胶浆预混”,影响橡胶-水泥基界面粘结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橡胶品种、表面改性剂、混合方式和水胶比。丁苯胶乳作为表面改性剂在丁腈橡胶与水泥胶浆之间起到了较强的连接作用,作为辅助胶凝材料时为降低混凝土的水胶比创造了条件。丁苯胶乳或乳化沥青等固含量替代5%的水泥时,橡胶混凝土的综合性能最优,抗压强度、拌合物坍落度和界面均得到改善;丁苯胶乳由于乳化剂的作用,提高拌合物坍落度的效果显着;乳化沥青易于填充混凝土孔隙,使橡胶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增加、抗压强度大幅提高。水玻璃由于对水泥拌合物有促凝和夺水作用,不宜作为辅助胶凝材料掺入橡胶混凝土中。橡胶-水泥胶粘结强度从大到小的橡胶品种综合排序为氟橡胶>丁腈橡胶>天然橡胶>硅橡胶>聚氨酯橡胶,丁苯胶乳等固含量替代10%的水泥时,橡胶-水泥胶平均综合粘结强度最高。橡胶与水泥胶浆主要通过机械咬合、键合和分子缠绕等方式粘合,胶乳中的乳化剂和消泡剂对界面粘结性能有影响。橡胶-水泥胶拉伸粘结强度与剪切粘结强度大致随辅助胶凝材料丁苯胶乳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拉伸粘结强度峰值高于剪切粘结强度峰值,拉伸粘结强度与剪切粘结强度的差异主要是橡胶与水泥胶界面的粗糙及摩擦力引起的。随着橡胶-水泥基界面的改善及粘结强度增加,橡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冲击强度和密实程度相应提高,冲击延性相应降低。橡胶-水泥基界面对橡胶混凝土的宏观力学性能起主导作用。橡胶混凝土受压破坏优先发生在橡胶-水泥基界面的水泥基侧,其界面粘结强度是抵抗橡胶混凝土裂缝扩展和受压破坏的关键因素。橡胶混凝土受冲击破坏优先发生于冲击部位附近的石(砂)-水泥界面过渡区,橡胶-水泥基界面状况是影响橡胶混凝土冲击缺口扩展路径和冲击强度的重要因素。RRC拉伸破坏形式为脆性断裂、界面处破坏,IRC拉伸破坏形式为韧性断裂、混合破坏。

周启伟[4](2019)在《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指出十三五末期,随着我国高速路网的完善,高速公路将由快速发展的建设期进入大规模的养护阶段。高性能乳化沥青作为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技术的核心材料成为广大道路工程师竞相研究的热点。树脂类材料以其具有强度高、黏结力强、应用工艺相对简单而被广泛应用于热熔胶材料中,如何将树脂类材料应用于乳化沥青中,并提升乳化沥青的综合性能是当前高性能乳化沥青领域的新靶点。基于树脂材料的特性,本文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类型的树脂材料对乳化沥青进行共混改性,提出了针对两种不同树脂的乳化沥青制备工艺,研究了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的宏观性能,同时采用微观手段分析了树脂-乳化沥青的细观特性及改性机理;最后进一步采用橡胶对共混物进行复合改性,并研究其宏观性能和细观特性;以期研究成果为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的工程应用提供科学的数据。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的制备及性能评价根据聚合物乳液共混理论,制备了双组份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基于拉拔试验、凝胶试验及动态热机械分析(DMA)试验评价了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的黏结性能、凝胶热线和动态热力学特性,得出了共混物的最佳比例范围;并借助荧光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揭示了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的微观相结构及共混机理;(2)增黏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的制备及性能评价根据相似相容原理制备了增黏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基于沥青三大指标试验、拉拔强度试验、乳化沥青贮存稳定性试验、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动态剪切试验和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MSCR)试验评价了增黏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的常规性能、黏结性能、贮存稳定性、动态热力学特性、流变特性和抗变形能力;得出了共混物的最佳比例范围;并借助荧光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揭示了其增黏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的微观相结构及共混机理;(3)胶乳-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性能评价采用两种不同胶乳对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共混物进行改性,基于拉伸试验、动态热机械分析(DMA)评价了两种胶乳对共混物拉伸性能、动态热力学特性的影响,得出了胶乳的最佳掺量,并借助荧光显微镜揭示了胶乳对共混物相结构的影响及三相共混物的强度形成机理;(4)SBS-增黏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性能评价基于沥青三大指标试验、乳化沥青贮存稳定性试验、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及动态剪切试验和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MSCR)试验评价了 SBS-增黏树脂-乳化沥青的常规性能、贮存稳定性、动态热力学特性、流变特性及抗变形能力;并借助荧光显微镜揭示了SBS-增黏树脂-乳化沥青的三相结构和共混机理。

王永明[5](2019)在《高低温法制备丁苯胶乳的粉末化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以高低温法小试生产的丁苯胶乳工艺为基础,通过对其中试试验传热问题的调控,在京博化工研究院实现了中试放大生产,并对生产的胶乳进行了改性乳化沥青和路试铺装测试。为了扩大高性能丁苯胶乳的应用领域,又进行了粉末化制备的工艺探究和基质沥青的改性应用研究。比较了胶乳接枝法和凝聚法两种工艺,确定了粉末丁苯橡胶的最佳制备工艺。研究高低温制备工艺的丁苯胶乳中试放大过程,发现前期反应放热巨大,聚合釜温在5.9℃和34.4℃之间出现波动,工艺不稳定。通过探究不同制冷措施下的控温曲线,研究了中试传热过程。发现采用-15℃制冷液、双制冷机切换制冷以及夹套制冷能够控制低温聚合阶段的釜温大范围波动,解决传热问题。将中试生产的丁苯胶乳改性乳化沥青进行路试铺装测试,结果表明测试路段稳定性较好,性能符合交通部相关指标。在丁苯胶乳的粉末化制备研究中,以高低温聚合工艺生产的丁苯胶乳为原料,以苯乙烯和丙烯腈为接枝单体,通过胶乳接枝法对丁苯胶乳进行粉末化制备。结果表明,采用活化剂EDTA铁钠盐和亚硫酸氢钠将55℃的接枝率提高了4.75%,1.5%的乳化剂用量和1.3%的电解质用量使胶乳具有最高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但是胶乳接枝法制备的粉末丁苯橡胶改性沥青的低温延度损失严重,5℃延度低于10 cm,不适于改性沥青的粉末丁苯橡胶生产。本文又采用了凝聚法对丁苯胶乳进行粉末化制备研究。通过对絮凝剂、絮凝温度、隔离剂和凝聚剂对凝聚工艺影响的探究,确定了最优的粉末丁苯橡胶生产工艺。工艺配方及条件为:隔离剂采用硬脂酸钠、油酸钠和硅油等复配隔离剂,絮凝剂选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凝聚剂选质量分数为15%的硫酸镁溶液,絮凝温度为55℃。将凝聚法制备的粉末丁苯橡胶进行改性沥青测试,结果表明,当添加量为2%时,改性沥青软化点为54.8℃,较基质沥青提高了7.2℃,5℃延度由小于10cm提高到100cm以上,粉末丁苯橡胶同时改善了沥青的高低温性能,是最佳的粉末丁苯橡胶制备工艺。

田东[6](2019)在《低冰点凝胶状高黏乳化沥青的研制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寒区道路都面临路面积雪结冰的问题,这使得路面抗滑性能严重不足,从而大大影响了交通的安全与快捷。低冰点类养护材料对在役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的同时可以有效抑制路面冰雪,但应用中发现,低冰点填料的加入会影响乳化沥青材料的稳定性,存在破乳过快,无法拌和施工的问题。凝胶状乳化沥青是当下兴起的新型材料,其相比普通乳化沥青具有如下特点:一、材料稠度较大,可稳定储存一个月以上,可以一次生产,多次使用,避免重复生产造成的资源浪费;二、材料粘结性能较好,能对石料形成有效裹附,对原路面形成高效粘结。在上述背景下,本论文探究将低冰点填料的抑制冰雪特性与凝胶状乳化沥青的优异使用性能相结合,制备低冰点凝胶状高黏乳化沥青,以更好地满足对在役路面进行养护和主动除冰雪的需要。首先,从凝胶状乳化沥青的使用特性出发,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组成材料对乳化沥青各项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乳化剂种类将全面影响乳化沥青的使用性能,为了获得良好的乳化效果,应关注乳化剂与沥青的配伍;同时,为了提高乳化沥青的储存稳定性、布氏黏度以及粘结性能,应重点进行乳化剂选择。分析了乳化沥青与低冰点填料的拌和稳定性,结果表明,阴离子型乳化沥青不能与低冰点填料拌和,阳离子型乳化沥青的拌和稳定性受其双电层结构强弱、体积平均粒径以及布氏黏度的影响。进行低冰点填料固体表面Zeta电位分析发现,低冰点填料对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乳化沥青微粒存在强烈的吸附作用,故不能拌和使用。低冰点填料组成成分影响分析表明,冰点下降剂对乳化沥青双电层结构影响最大,原因在于改变了乳液的pH,增加了乳液的离子浓度。低冰点填料物理性能影响分析发现,低冰点填料粒度组成过细,自然堆积密度过小会影响与乳化沥青的拌和。其次,对制备低冰点凝胶状高黏乳化沥青的基质沥青及沥青含量、乳化剂、稳定剂和改性剂做了优选并分析了其发挥的主要作用。其中,乳化剂的主要作用在于增强乳化沥青的双电层结构稳定性,保证与低冰点填料稳定拌和使用;稳定剂的作用在于对乳化沥青增稠、增黏,显着提高其储存稳定性;改性剂的作用在于提高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的粘结性能、高/低温性能以及弹性恢复能力。在此基础上,以拌和稳定时间、布氏黏度、低温粘结性能以及湿轮磨耗损失率为评价指标,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确定了低冰点凝胶状高黏乳化沥青的最佳配比。性能检验表明,低冰点填料赋予了凝胶状高黏乳化沥青优异的抑制冰雪特性;所制材料表观上呈凝胶状,针入度指数大于2,具有凝胶型结构;材料具有较好的粘结性能、弹性恢复能力、高温稳定性能与低温抗变形能力,玻璃化转变温度达到-38℃,实现了探究目标。最后,将低冰点凝胶状高黏乳化沥青制备成低冰点含砂雾封层材料,确定了其适宜施工用量。各项使用性能检验发现,该养护材料气候适应性强,拌和/施工均匀性好,具有憎水特性;此外,该材料渗透性能、抗渗水性能以及粘结性能表现优异;加速加载磨耗试验、抗冻融试验以及抑制冰雪耐久性检验发现,该低冰点含砂雾封层养护材料具有良好的路用耐久性能以及主动除冰雪耐久性能,具备实际工程运用条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张习斌[7](2019)在《废弃机油残留物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汽车拥有数量的增多,废机油(Recycled Engine Oil,REO)的年回收量也逐渐上升,但废旧机油经回收后产生了无法处理的废弃机油残留物(Recycled engine oil bottom,REOB)成为了新的环境污染物,因此REOB的回收利用成为了一大研究重点。本研究结合我国大部分高速公路已陆续进入中后期需要大量乳化沥青来进行维修养护的现状,通过研制粘层、改性粘层、改性封层、微表处、冷再生和改性稀浆封层六种不同用途下的废弃机油残留物改性乳化沥青,一方面解决REOB的处置问题,另一方面通过REOB替代一定比例的沥青及改性成分达到了节省资源的目的,从而节约成本。为确定通过REOB制备废弃机油残留物改性乳化沥青的可行性,以国内常见的三种REOB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将其按照不同比例融入老化沥青并进行三大指标的测试,挑选出对老化沥青再生效果最佳的三号REOB——REOB-3。对掺入REOB-3的老化沥青进行DSR试验和BBR试验,进一步研究REOB-3对老化沥青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棒状薄层色谱分析试验对REOB-3和掺加REOB-3前后的老化沥青进行分析,研究废弃机油残留物对老化沥青的再生作用机理,证明了REOB与沥青良好的相容性,确定了利用REOB制备废弃机油残留物改性乳化沥青的可行性。将REOB-3作为乳化沥青制备材料的一部分掺入后制备乳化沥青,并主要通过1d储存稳定性、恩格拉粘度、延度和针入度等试验方法对新型乳化沥青进行了性能验证,最终得出了六种不同用途的废弃机油残留物改性乳化沥青的材料配方与制备工艺。通过剪切试验和拉拨试验测试了粘层用途的新型乳化沥青的粘结性能,得出了该用途新型乳化沥青的最佳用量,并结合实体工程铺筑试验段,对废弃机油残留物改性乳化沥青的性能进行检测,与普通的乳化沥青相比,各项指标没有明显差异,性能稳定。

罗正斌[8](2019)在《沥青用SBS胶乳的制备及其在微表处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改性乳化沥青是微表处的粘结材料,其质量好坏显着影响微表处的质量,目前改性乳化沥青中应用最广泛的改性剂是SBR胶乳。由于目前SBS改性乳化沥青制备基本采用先改性后乳化的方式得到,SBS改性沥青乳化比较困难,所以工业化生产存在限制。基于此,本文通过对SBS胶乳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得到性能优异的胶乳,并且将其应用于微表处。本文首先选择合适的良溶剂溶胀SBS,配制得到SBS溶液。研究不同条件下SBS溶液的流动性,确定SBS溶液中溶剂与SBS的质量比。根据SBS胶乳的乳化工艺对原材料进行选择并确定乳化工艺参数,采用四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通过机械稳定性、Zeta电位、粘度等评价指标分析各因素对SBS胶乳性能的影响,确定了SBS胶乳的最佳配方。通过蒸馏工艺得到稳定性能良好的浓缩SBS胶乳,评价蒸馏前后的SBS胶乳性能。其次,采用先乳化后改性的工艺得到改性乳化沥青,并进行常规性能指标分析。最后选用SBS胶乳改性乳化沥青、SBS改性乳化沥青、SBR胶乳改性乳化沥青分别制备微表处混合料,对比三种改性乳化沥青对微表处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SBS胶乳配方为:水/SBS(0.8)、乳化剂(8%)、无机稳定剂(0.2%)和有机稳定剂(0.1%);其中乳化剂为阳离子乳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非离子乳化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3:1。对蒸馏前后的SBS胶乳进行性能评价,发现蒸馏前后的SBS胶乳粒径分布均匀,稳定性极好,且蒸馏后的SBS胶乳比蒸馏前的SBS胶乳更为稳定。通过对比SBS胶乳改性乳化沥青、SBS改性乳化沥青和SBR胶乳改性乳化沥青的性能,发现SBS胶乳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具有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采用荧光显微分析了SBS胶乳改性乳化沥青的微观结构,表明SBS胶乳在改性乳化沥青中分散良好,乳化效果优异。以不同改性剂的改性乳化沥青制备微表处混合料,进行常规性能对比分析,发现三种改性乳化沥青微表处混合料的耐磨耗性能、抗水损性能和抗车辙性能均符合规范要求,其中SBS改性乳化沥青性能最为优异,而SBS胶乳以及SBR胶乳两种改性剂性能相差不大。三种改性剂的微表处混合料都基本不渗水,均具有良好的防水功能。同时它们的摩擦系数相差不大且均大于技术要求,三种改性剂的微表处混合料均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

余定洋[9](2018)在《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冷补料具有安全环保的突出特点,是当今道路材料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改性乳化沥青的性质对于冷补料的使用性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采用自制的环氧树脂乳化剂制备出水性环氧树脂,选择常温固化速度快,安全无毒的多胺类固化剂组成水性环氧体系,对水性环氧体系及其改性乳化沥青的相关性质作了分析,对水性环氧乳化沥青的混合料进行了设计和性能研究,并与水性环氧+SBR复合改性乳化沥青的相关沥青及其混合料指标作了对比分析。首先,本文自制了环氧树脂乳化剂并制备水性环氧树脂,针对乳化沥青的实际使用条件以及道路路面的使用需求,选择了一款多胺类固化剂与自制水性环氧树脂配合使用,通过理论计算得到了固化剂的使用量,研究了温度对水性环氧体系固化的影响。然后,根据水性环氧特点,推荐了低温蒸发残留物制备方法。对不同水性环氧掺量的蒸发残留物的延度、针入度、软化点和布氏黏度作了分析,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水性环氧乳化沥青的微观形态,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水性环氧体系掺入基质乳化沥青后的变化,通过动态剪切流变仪的温度扫描及频率扫描分析了10%、15%、20%水性环氧体系掺量下的基质乳化沥青和3%SBR乳化沥青的蒸发残留物的流变特性,并与基质70#沥青作对比,确定了本文水性环氧体系的起效用量。其次,针对本款水性环氧体系特点,对乳化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中的养生温度、击实次数、二次击实时机提出修改,分析了温度、级配、水泥、存放时间、水性环氧体系比例、SBR复合改性对混合料强度的影响,并将本文的马歇尔试件强度与其他同类研究作了对比分析。最后,研究了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对环氧乳化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提出了改进措施。

檀森[10](2018)在《春光油田稠油热采水平井乳化沥青堵水体系研究》文中提出目前春光油田稠油热采大多用水平井开发,由于完井方式为全井段裸眼筛管完井,在某一段见水后,无法使用机械措施和卡封措施进行堵水。针对稠油热采水平井含水上升过快的问题,本文以乳化沥青体系作为热采水平井堵剂,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以沥青为原料,2.4%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0.4%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0.2%实验室合成乳化剂TA-8(即2.4%1631+0.4%1831+0.2%TA-8)为乳化剂配方,使用胶体磨制备了乳化沥青。同时研究了沥青加热温度、沥青软化点以及“油水比”对乳化效果的影响。常温下乳化沥青稳定12天不析水,平均粒径3.822μm、粘度33.44mPa·s,稀释后有更好的流动性。进一步研究了乳化沥青的耐温性、耐盐性和加砂稳定性。使用质量分数为0.075%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831)作为稳定剂时,常温下15%的乳化沥青稀释液可在矿化度为86704mg/L的地层模拟水中稳定6h,在200℃下15%乳化沥青稀释液可稳定6h。为使堵剂在高温下有更好的堵水性能,在乳化沥青中加入一定量的丁苯胶乳作为改性剂,制得改性乳化沥青,并对其粒度分布、流变性、耐温耐盐性进行了评价。胶乳的加入使平均粒径、粘度有所增加,使耐温耐盐性改变,但影响较小,改性乳化沥青体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流动性。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乳化沥青堵剂的注入性能、封堵性能、选择性封堵性能及耐冲刷性能。为避免出现较高的注入压力,应在60℃左右进行注入,同时堵剂中沥青质量分数应为1530%,目标地层的渗透率应大于1278×10-3μm2。通过单管实验,确定乳化沥青堵剂的配方为:40%乳化沥青原液+0.075%1831+2%胶乳,在200℃下堵剂堵水率大于80%,具有较好的水相封堵性能和耐冲刷性能。双管实验验证了堵剂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封堵性能,可适用于热采水平井堵水。

二、阳离子型丁苯胶乳改性乳化沥青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阳离子型丁苯胶乳改性乳化沥青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SBR改性复配型慢裂乳化沥青制备及路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乳化沥青发展历史
        1.2.1 国外发展历史
        1.2.2 国内发展历史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乳化沥青研究现状
        1.3.2 改性乳化沥青研究现状
        1.3.3 非-阳离子乳化剂复配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复配型乳化沥青的研制及性能评价
    2.1 乳化沥青的乳化机理
    2.2 乳化沥青的破乳机理
    2.3 原材料的选用
    2.4 仪器的使用
    2.5 复配乳化沥青配方设计
        2.5.1 制备工艺
        2.5.2 蒸发残留物含量
        2.5.3 正交试验
        2.5.4 单因素分析
        2.5.5 对比实验
    2.6 乳化沥青破乳速度试验
    2.7 乳化沥青拌和试验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SBR改性复配型乳化沥青的研制及性能评价
    3.1 SBR胶乳改性剂
    3.2 改性乳化沥青制备工艺选择
        3.2.1 先改性后乳化
        3.2.2 先乳化后改性
        3.2.3 边乳化边改性
    3.3 胶体磨剪切时间
    3.4 SBR胶乳掺量确定
    3.5 差热-热重热分析
        3.5.1 快裂型乳化沥青热分析
        3.5.2 中裂型乳化沥青热分析
        3.5.3 慢裂型乳化沥青热分析
        3.5.4 自制改性乳化沥青热分析
    3.6 动态剪切流变性能分析
        3.6.1 复数剪切模量G*
        3.6.2 相位角δ
        3.6.3 车辙因子G*/sin?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微表处路用性能研究
    4.1 微表处材料技术要求
        4.1.1 改性乳化沥青
        4.1.2 集料
        4.1.3 其他材料
    4.2 微表处混合料级配设计
    4.3 微表处配合比设计
        4.3.1 可拌和时间试验
        4.3.2 粘聚力试验
        4.3.3 湿轮磨耗试验
        4.3.4 负荷轮粘附砂试验
        4.3.5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2)改性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中面层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冷再生国内外发展概况
        1.2.2 改性乳化沥青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3.1 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3.2 改性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比设计关键因素研究
        1.3.3 改性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室内研究
        1.3.4 改性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实体工程应用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原材料
        2.1.1 基质沥青
        2.1.2 丁苯橡胶乳液
        2.1.3 乳化剂
    2.2 SBR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
        2.2.1 制备方式
        2.2.2 SBR改性乳化沥青实验室制备
    2.3 SBR改性乳化沥青物理性能研究
        2.3.1 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获取方法
        2.3.2 软化点
        2.3.3 针入度
        2.3.4 延度
        2.3.5 乳化沥青筛上剩余量试验
        2.3.6 乳化沥青储存稳定性试验
    2.4 SBR改性乳化沥青流变性能研究
        2.4.1 试验设备及准备工作
        2.4.2 温度扫描试验
        2.4.3 多应力重复蠕变恢复试验
        2.4.4 低温弯曲梁流变试验
        2.4.5 线性振幅扫描试验
    2.5 SBR改性乳化沥青微观形态研究
    2.6 SBR改性乳化沥青最佳掺量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改性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比设计关键因素研究
    3.1 原材料与级配设计
        3.1.1 原材料
        3.1.2 级配设计
    3.2 最佳含水率
        3.2.1 不同材料掺量下的最佳含水率
        3.2.2 不同温度下的最佳含水率
    3.3 压实特性
        3.3.1 压实曲线
        3.3.2 压实参数
        3.3.3 试验结果分析
    3.4 成型方式
    3.5 养生条件
    3.6 最佳乳化沥青和水泥用量
    3.7 配合比设计性能验证
        3.7.1 冻融劈裂试验
        3.7.2 车辙试验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改性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室内研究
    4.1 混合料试件制备
        4.1.1 冷再生混合料试件制备
        4.1.2 热拌沥青混合料试件制备
    4.2 温度场模拟
    4.3 高温性能
        4.3.1 多序列重复加载动态蠕变试验
        4.3.2 试验结果分析
    4.4 中低温抗裂性能
        4.4.1 半圆弯曲断裂试验
        4.4.2 试验结果分析
    4.5 疲劳性能
        4.5.1 半圆弯曲强度试验
        4.5.2 半圆弯曲疲劳试验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改性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实体工程应用
    5.1 工程概况
    5.2 旧路评价
        5.2.1 交通状况
        5.2.2 路面性能状况
        5.2.3 芯样评价
    5.3 路面结构验算
        5.3.1 路面结构设计指标及材料参数
        5.3.2 交通荷载参数
        5.3.3 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验算
        5.3.4 无机结合料层疲劳开裂验算
        5.3.5 验算结果
    5.4 施工工艺及试验段性能检测
        5.4.1 冷再生施工工艺
        5.4.2 试验段性能检测
    5.5 经济环境效益分析
        5.5.1 经济性分析
        5.5.2 环境效益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3)橡胶混凝土界面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废旧橡胶资源及利用状况
        1.1.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弱点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橡胶混凝土界面与性能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混凝土与橡胶复合的研究
        1.2.2 橡胶混凝土特性与界面的研究
        1.2.3 橡胶混凝土界面与性能改进的研究
        1.2.4 橡胶混凝土界面及改性研究存在问题与展望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总体方案
        1.3.1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总体方案
        1.3.3 关键问题与创新性
第二章 胶凝材料对橡胶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2.1 概述
    2.2 橡胶混凝土胶凝材料改进方案
        2.2.1 试验材料
        2.2.2 基准配合比
        2.2.3 试验方案与配合比
        2.2.4 试件制作
        2.2.5 测试项目与方法
    2.3 橡胶混凝土胶凝材料改进效果分析
        2.3.1 胶凝材料特性分析
        2.3.2 胶凝材料对橡胶混凝土物理性能的影响
        2.3.3 胶凝材料对橡胶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2.3.4 胶凝材料对橡胶混凝土界面的影响
        2.3.5 胶凝材料改进综合评价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橡胶与水泥胶浆的粘结性能
    3.1 概述
    3.2 橡胶与水泥胶浆粘结试验方案
        3.2.1 试验材料与配合比
        3.2.2 试验方案与试件制作
        3.2.3 测试方法
    3.3 橡胶与水泥胶浆粘结性能分析
        3.3.1 橡胶特性分析
        3.3.2 橡胶品种对橡胶-水泥胶粘结强度的影响
        3.3.3 辅助胶凝材料含量对橡胶-水泥胶粘结强度的影响
        3.3.4 橡胶-水泥胶拉伸粘结强度与剪切粘结强度的变化规律
        3.3.5 橡胶与水泥胶浆的粘合机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橡胶混凝土界面性能优化
    4.1 概述
    4.2 橡胶混凝土界面优化试验方案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方案
        4.2.3 试件制作与测试
    4.3 橡胶混凝土界面性能优化分析
        4.3.3 各种因素对界面性能的影响
        4.3.4 优化橡胶混凝土的界面性能和改进机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橡胶混凝土界面对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5.1 概述
    5.2 橡胶混凝土性能测试方案
        5.2.1 试验材料与配合比
        5.2.2 配制工艺与测试方法
    5.3 橡胶混凝土界面与性能分析
        5.3.1 优化橡胶混凝土的界面
        5.3.2 界面对橡胶混凝土物理性能的影响
        5.3.3 界面对橡胶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5.3.4 橡胶混凝土界面性能与宏观性能的关系
    5.4 橡胶混凝土界面破坏机理
        5.4.1 混凝土断裂理论
        5.4.2 橡胶混凝土界面受压破坏
        5.4.3 橡胶混凝土界面冲击破坏
        5.4.4 橡胶-水泥基界面拉伸破坏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改性乳化沥青研究现状
        1.2.2 水性环氧树脂制备技术现状
        1.2.3 水性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应用现状
        1.2.4 存在的不足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制备工艺研究
    2.1 聚合物共混理念和工艺
    2.2 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的制备
        2.2.1 基础环氧增韧改性
        2.2.2 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制备
        2.2.3 乳化沥青的制备
        2.2.4 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的配伍性分析
        2.2.5 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的制备
    2.3 增黏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的制备
        2.3.1 增黏树脂基本特性
        2.3.2 增黏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的制备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宏观性能
    3.1 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宏观性能
        3.1.1 力学性能
        3.1.2 凝胶特性
    3.2 增黏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宏观性能
        3.2.1 常规性能
        3.2.2 黏结性能
        3.2.3 贮存稳定性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细观特性
    4.1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共混物细观特性分析
        4.1.1 相结构
        4.1.2 动态热力学
        4.1.3 共混机理
    4.2 增黏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细观特性分析
        4.2.1 相结构
        4.2.2 动态热力学
        4.2.3 流变特性
        4.2.4 共混机理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胶乳-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性能研究
    5.1 胶乳的性能
        5.1.1 胶乳的类型
        5.1.2 合成胶乳的基本性能
    5.2 胶乳对共混物拉伸性能的影响
        5.2.1 胶乳改性共混物制备
        5.2.2 拉伸试验结果及分析
    5.3 胶乳对共混物相结构的影响
        5.3.1 SBR胶乳对共混物相结构的影响
        5.3.2 氯丁胶乳对共混物相结构的影响
    5.4 胶乳对共混物动态热力学特性的影响
        5.4.1 胶乳掺量对共混物动态热力学特性的影响
        5.4.2 不同胶乳最佳掺量对共混物动态热力学特性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SBS-增黏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性能研究
    6.1 原材料及制备
    6.2 常规性能
    6.3 贮存稳定性
    6.4 相结构
    6.5 动态热力学
    6.6 流变特性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在公路沥青路面养护中的应用
    7.1 增黏树脂-乳化沥青微表处性能研究
        7.1.1 配合比设计
        7.1.2 路用性能对比
        7.1.3 试验段铺筑及检测
    7.2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防护性封涂层性能研究
        7.2.1 防护性封涂层的制备
        7.2.2 防护性封涂层最佳配比
        7.2.3 试验段铺筑及检测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及展望
    8.1 主要成果及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5)高低温法制备丁苯胶乳的粉末化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改性沥青
        1.1.1 改性沥青概述
        1.1.2 改性沥青机理
        1.1.3 改性沥青橡胶类型
        1.1.4 改性乳化沥青材料
        1.1.5 胶粉改性沥青材料
    1.2 改性乳化沥青用胶乳的研究
        1.2.1 阳离子丁苯胶乳改性沥青
        1.2.2 羧基丁苯胶乳改性沥青
        1.2.3 改性乳化沥青用丁苯胶乳存在的问题
    1.3 改性沥青用粉末丁苯橡胶研究
        1.3.1 粉末丁苯橡胶的生产工艺
        1.3.2 粉末丁苯橡胶的关键技术
    1.4 课题的提出及工作内容
2 高低温法制备丁苯胶乳的中试放大研究
    2.1 前言
    2.2 小试试验
        2.2.1 实验药品
        2.2.2 实验仪器
        2.2.3 丁苯胶乳的小试合成
        2.2.4 丁苯胶乳的相关测试和改性乳化沥青测试
    2.3 中试试验
        2.3.1 实验配方和流程
        2.3.2 中试胶乳改性沥青相关测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小试丁苯胶乳工艺研究
        2.4.2 丁苯胶乳工艺的中试放大
        2.4.3 中试丁苯胶乳性能研究
        2.4.4 中试丁苯胶乳路试试验
    2.5 本章小结
3 接枝法制备粉末丁苯橡胶工艺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药品
        3.2.2 实验设备
        3.2.3 胶乳接枝法机理
        3.2.4 胶乳接枝法制备粉末丁苯橡胶的工艺
        3.2.5 接枝率和接枝效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接枝工艺对接枝率和转化率的影响
        3.3.2 活化剂对接枝率和转化率的影响
        3.3.3 乳化剂对接枝工艺的影响
        3.3.4 电解质对接枝工艺的影响
        3.3.5 接枝胶乳粒径的变化
        3.3.6 接枝后胶粉改性沥青性能探究
    3.4 本章小结
4 凝聚法制备粉末丁苯橡胶工艺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药品及设备
        4.2.2 凝聚法机理
        4.2.3 凝聚法制备粉末橡胶的工艺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胶乳-胶粉的成型原理
        4.3.2 PSBR制备工艺优化
        4.3.3 反应条件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低冰点凝胶状高黏乳化沥青的研制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乳化沥青的研究与应用
        1.2.2 低冰点填料的研究与应用
        1.2.3 含砂雾封层的研究与应用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组成材料对低冰点凝胶状乳化沥青性能的影响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及制备工艺
        2.2.1 沥青
        2.2.2 乳化剂
        2.2.3 试验用水
        2.2.4 制备工艺
    2.3 凝胶状乳化沥青性能分析
        2.3.1 沥青与乳化剂配伍性分析
        2.3.2 储存稳定性分析
        2.3.3 黏度分析
        2.3.4 粘结性能分析
    2.4 凝胶状乳化沥青与低冰点填料的拌和稳定性分析
        2.4.1 凝胶状乳化沥青离子类型对拌和稳定性的影响
        2.4.2 低冰点填料表面电性对拌和稳定性的影响
        2.4.3 低冰点填料组成成分对拌和稳定性的影响
        2.4.4 低冰点填料物理性能对拌和稳定性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低冰点凝胶状高黏乳化沥青制备与优化
    3.1 引言
    3.2 原材料选择
        3.2.1 沥青及沥青含量
        3.2.2 乳化剂
        3.2.3 稳定剂
        3.2.4 改性剂
        3.2.5 低冰点填料
    3.3 低冰点凝胶状高黏乳化沥青配比优化
        3.3.1 多因素试验设计方法选择
        3.3.2 星点设计
        3.3.3 目标性能测试
        3.3.4 效应面优化分析
        3.3.5 低冰点凝胶状高黏乳化沥青制备
    3.4 低冰点凝胶状高黏乳化沥青性能检验
        3.4.1 材料抑制冰雪特性
        3.4.2 材料储存稳定性
        3.4.3 材料粘结性能
        3.4.4 材料低温性能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低冰点凝胶状高黏乳化沥青养护应用研究
    4.1 引言
    4.2 养护材料制备
    4.3 养护材料用量确定
    4.4 养护材料性能检验
        4.4.1 气候因素对材料固化性能的影响
        4.4.2 材料拌和/施工均匀性
        4.4.3 材料憎水性能
        4.4.4 材料的渗透性能
        4.4.5 材料的抗渗水性能
        4.4.6 材料的粘结性能
        4.4.7 加速加载磨耗分析
        4.4.8 材料抗冻融性能
        4.4.9 材料抑制冰雪耐久性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7)废弃机油残留物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乳化沥青的研究现状
        1.2.2 废弃机油改性沥青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废弃机油残留物改性乳化沥青的原材料
    2.1 废弃机油残留物
    2.2 沥青
    2.3 乳化剂
    2.4 改性剂
    2.5 助剂
3 废弃机油残留物对老化沥青的再生作用
    3.1 试验方案
    3.2 试验试样的制备
    3.3 试验结果分析
        3.3.1 常规三大指标试验
        3.3.2 动态剪切流变试验
        3.3.3 弯曲蠕变劲度试验
        3.3.4 棒状薄层色谱试验
    3.4 本章小结
4 废弃机油残留物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工艺研究
    4.1 试验方案
    4.2 乳化设备
    4.3 废弃机油残留物改性乳化沥青的研制
        4.3.1 粘层
        4.3.2 改性粘层
        4.3.3 改性碎石封层
        4.3.4 微表处
        4.3.5 冷再生
        4.3.6 改性稀浆封层
    4.4 本章小结
5 废弃机油残留物改性乳化沥青粘结性能验证及工程应用
    5.1 粘结性能对比试验
        5.1.1 试验方案
        5.1.2 试件制备
        5.1.3 剪切试验
        5.1.4 拉拨试验
    5.2 工程应用
        5.2.0 工程概况
        5.2.1 粘层油施工的一般规定
        5.2.2 粘层废弃机油残留物改性乳化沥青生产及施工工艺
        5.2.3 试验段检测
    5.3 本章小节
6 结论与创新点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一、发表学术论文
    二、其它科研成果

(8)沥青用SBS胶乳的制备及其在微表处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改性乳化沥青的研究现状
        1.2.2 微表处的研究现状
        1.2.3 SBS胶乳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SBS胶乳的研制与制备工艺研究
    2.1 原材料的选择
    2.2 试验仪器与方法
        2.2.1 试验仪器
        2.2.2 SBS胶乳的性能测试方法
    2.3 SBS溶液的配制
        2.3.1 溶剂的选择
        2.3.2 SBS溶胀程度的确定
        2.3.3 SBS溶液的流动性分析
    2.4 SBS胶乳的制备
        2.4.1 SBS胶乳的乳化工艺的确定
        2.4.2 SBS胶乳的正交试验设计
    2.5 SBS胶乳的蒸馏浓缩
        2.5.1 SBS胶乳的蒸馏工艺参数的确定
        2.5.2 浓缩SBS胶乳的结构检测
        2.5.3 SBS胶乳的性能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3.1 原材料的选择
    3.2 试验仪器和方法
        3.2.1 试验仪器
        3.2.2 改性乳化沥青的性能指标测试方法
    3.3 SBS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工艺
        3.3.1 改性乳化沥青的乳化工艺
        3.3.2 SBS胶乳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
        3.3.3 乳化沥青的制备工艺参数
    3.4 改性乳化沥青的性能分析
        3.4.1 改性乳化沥青常规性能
        3.4.2 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性能
        3.4.3 改性乳化沥青微观形态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微表处混合料性能研究
    4.1 原材料的选择
    4.2 试验仪器与方法
        4.2.1 试验仪器
        4.2.2 微表处混合料性能测试方法
    4.3 微表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3.1 矿料级配的选择
        4.3.2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4.4 微表处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4.4.1 微表处混合料的常规性能
        4.4.2 微表处混合料的抗滑性能
        4.4.3 微表处混合料的抗渗水性能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乳化沥青
        1.2.2 水性环氧体系
        1.2.3 乳化沥青混合料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水性环氧体系研究
    2.1 概述
    2.2 水性环氧乳化剂的制备
        2.2.1 实验原理
        2.2.2 乳化剂的制备过程
    2.3 制备水性环氧树脂乳液
        2.3.1 制备方法
        2.3.2 制备过程及效果
    2.4 固化剂的选择与用量
        2.4.1 固化剂的选定
        2.4.2 固化剂的用量
    2.5 温度对固化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3.1 概述
    3.2 乳化沥青的制备
        3.2.1 材料准备
        3.2.2 制备基质乳化沥青
        3.2.3 制备SBR乳化沥青
        3.2.4 制备水性环氧乳化沥青
    3.3 蒸发残留物的制备
        3.3.1 原有方法缺陷
        3.3.2 蒸发残留物的制备方法
    3.4 水性环氧体系对乳化沥青三大指标的影响
        3.4.1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
        3.4.2 水性环氧与SBR复合改性乳化沥青
    3.5 水性环氧体系对乳化沥青粘度的影响
        3.5.1 试验设备
        3.5.2 试验结果
    3.6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的微观结构分析
        3.6.1 材料及设备
        3.6.2 结果分析
    3.7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的红外分析
        3.7.1 试验仪器
        3.7.2 试验结果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流变特性研究
    4.1 概述
    4.2 试验方法及设备
    4.3 时—温等效原理
    4.4 温度扫描分析
        4.4.1 复数剪切模量结果分析
        4.4.2 相位角结果分析
        4.4.3 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结果分析
        4.4.4 车辙因子结果分析
    4.5 频率扫描分析
        4.5.1 复数剪切模量结果分析
        4.5.2 相位角结果分析
        4.5.3 复数剪切模量主曲线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混合料设计及其强度变化规律研究
    5.1 概述
    5.2 设计方法修正
        5.2.1 击实方法
        5.2.2 养生温度
        5.2.3 二次击实时机
        5.2.4 力学强度试验方法
    5.3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混合料设计
        5.3.1 原材料
        5.3.2 级配的选定
        5.3.3 矿粉及外加水量
        5.3.4 最佳乳液用量
    5.4 强度变化规律研究
        5.4.1 不同温度下强度变化规律
        5.4.2 不同级配的强度对比
        5.4.3 水泥对强度的影响
        5.4.4 存储对强度的影响
        5.4.5 水性环氧体系掺量对强度影响
        5.4.6 水性环氧与SBR复合改性对强度影响
    5.5 强度比较研究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路用性能评价
    6.1 概述
    6.2 水稳定性
        6.2.1 沥青与集料粘附性
        6.2.2 浸水马歇尔试验
    6.3 高温稳定性
        6.3.1 试验方法
        6.3.2 高温性能评价
    6.4 低温性能评价
        6.4.1 评价方法
        6.4.2 混合料低温性能评价
        6.4.3 低温性能的优化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存在不足与进一步研究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10)春光油田稠油热采水平井乳化沥青堵水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高温堵剂研究现状
        1.2.1 高温冻胶堵剂
        1.2.2 固体颗粒堵剂
        1.2.3 高温泡沫堵剂
        1.2.4 其他高温堵剂
    1.3 乳化沥青堵剂研究现状
        1.3.1 乳化沥青
        1.3.2 乳化沥青乳化机理
        1.3.3 乳化沥青堵剂封堵机理
        1.3.4 乳化沥青选择性堵剂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乳化沥青堵剂的制备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乳化沥青堵剂的制备
        2.3.1 乳化剂的筛选
        2.3.2 加热温度对乳化效果的影响
        2.3.3 沥青软化点对乳化效果的影响
        2.3.4 沥青用量对乳化沥青稳定性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乳化沥青堵剂性能评价
    3.1 实验材料和仪器
        3.1.1 实验仪器
        3.1.2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改性乳化沥青制备方法
        3.2.2 乳化沥青稳定性评价方法
        3.2.3 乳化沥青粒度分布评价方法
        3.2.4 乳化沥青流变性评价方法
    3.3 乳化沥青堵剂性能评价
        3.3.1 乳化沥青稳定性评价研究
        3.3.2 乳化沥青粒度分布评价
        3.3.3 乳化沥青流变性评价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乳化沥青堵剂注入及封堵性能研究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仪器
        4.1.2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2.1 乳化沥青堵剂注入性能研究
        4.2.2 乳化沥青堵剂封堵性能研究
        4.2.3 乳化沥青堵剂耐冲刷性能研究
    4.3 乳化沥青堵剂注入性能研究
        4.3.1 不同温度对乳化沥青堵剂注入性能的影响
        4.3.2 最小喉道半径与乳化沥青粒径匹配关系
        4.3.3 不同渗透率对乳化沥青堵剂注入性能的影响
        4.3.4 乳化沥青浓度对堵剂注入性能的影响
    4.4 乳化沥青堵剂封堵性能研究
        4.4.1 不同注入温度对乳化沥青堵剂封堵性能的影响
        4.4.2 不同浓度对乳化沥青堵剂封堵性能的影响
        4.4.3 不同渗透率下乳化沥青堵剂封堵性能研究
    4.5 乳化沥青堵剂选择性封堵性能研究
    4.6 乳化沥青堵剂耐冲刷性能研究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阳离子型丁苯胶乳改性乳化沥青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SBR改性复配型慢裂乳化沥青制备及路用性能研究[D]. 王怀庆. 青岛理工大学, 2021(02)
  • [2]改性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中面层的应用研究[D]. 赵轩. 东南大学, 2020(01)
  • [3]橡胶混凝土界面性能的研究[D]. 陈卓明. 广东工业大学, 2019
  • [4]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周启伟.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4)
  • [5]高低温法制备丁苯胶乳的粉末化工艺研究[D]. 王永明.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6]低冰点凝胶状高黏乳化沥青的研制与应用研究[D]. 田东.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7]废弃机油残留物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张习斌. 山东交通学院, 2019(03)
  • [8]沥青用SBS胶乳的制备及其在微表处中的应用[D]. 罗正斌. 长安大学, 2019(01)
  • [9]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D]. 余定洋. 重庆交通大学, 2018(01)
  • [10]春光油田稠油热采水平井乳化沥青堵水体系研究[D]. 檀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标签:;  ;  ;  ;  ;  

阳离子丁苯胶乳改性乳化沥青的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