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力》教学实录

《磁力》教学实录

一、《磁性的强弱》教学实录(论文文献综述)

刘勋[1](2021)在《项目式学习对培养初中生科学学习的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当今社会,科技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创新成为了时代的新浪潮,这对国民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目的变了,手段也需要改变,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育目的过于窄化、矮化;唯分是图、高分低能、有分无德的问题已经是众人皆知,为打破这一现象,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传承“做中学”思想的教学模式,强调设计、创新思维,能够让学生在新情境下,运用已有认知,去解决面对的问题,进而激发出新思想与新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论文将项目式学习与中学物理教学相融合,在研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初步设计了基于项目式学习的中学物理教学模式,并以岳阳市某中学两个班级共81名初三年级学生为对象,进行对比实验研究设计(实验组:项目式学习教学,对照组:一般教学法),在教学前后分别在两组测试科学学习态度问卷、物理学业成就测试问卷,在教学中观察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做出教学反思,最终总结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进行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成果与实施建议。本文具体的研究内容分如下:第一部分:笔者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于项目式学习的文献调研,了解项目式学习的发展脉络,界定了项目式学习的相关概念,完成了文献综述。调查了中学物理教师对于项目式学习融入中学物理教学现状,了解教师对于项目式学习的态度以及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第二部分:通过对文献的仔细研读和梳理以及深入了解一线教师对于项目式学习融入中学物理的教学现状,总结出项目式学习的基本要素、操作流程、项目式学习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设计策略以及实施流程,设计了科学学习态度问卷与物理学业成就问卷进行教学的评价,为本文的教学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第三部分:根据课程标准以及“关于项目式学习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现状”的调查问卷,选择了“电磁铁”、“电动机”、“发电机”三个合适的项目主题进行教学实践,以某中学两个班级共81名初三年级学生为对象,进行对比实验研究设计(实验组:项目式学习教学,对照组:一般教学法),在教学前后分别在两组测试科学学习态度问卷、物理学业成就测试问卷,来对比接受项目式学习教学与一般教学法后,学生在物理学业成就和科学学习态度方面表现是否存在差异、有何差异,并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学习情况。第四部分:总结并指出本研究中的不足和进一步要做的工作。分析教学的优劣,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出在科学教学中进行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成果以及实施建议。结果表明,在科学学习态度方面,实验组在科学学习态度问卷中表现优于对照组学生,说明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比一般教学模式更能提升初三年级学生科学学习态度。在物理学业成就方面,实验组在该量表的各维度与对照组后测中存在显着性差异,说明两种教学模式之下,项目式教学对初三学生物理学业成就促进作用更加显着。

何琪伟[2](2021)在《5E教学法对培养小学高年级科学解释能力的初探》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科学解释的教育价值逐渐得到科学教育研究领域的认可,并认为科学解释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元素,也是科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认知与能力,科学解释已被视为科学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提出具有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有能力描述、解释甚至预言一些自然现象,而科学解释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科学素养,发展科学解释能力是科学教育的中心。而常规教学在小学生科学解释方面的表现不佳,如解释缺乏因果关系、解释缺乏证据和推理缺乏逻辑等,而5E科学解释引导的探究教学与科学解释有着很高的契合度,5E科学解释引导中的探究是围绕科学解释而开展的,所以开展5E科学解释引导的教学对小学生科学解释能力发展的影响的研究非常重要。通过研究能够初步了解小学生科学解释能力现状,发现5E科学解释引导的教学与常规教学对科学解释能力发展的内在关联,为发展小学生科学解释能力提供一个以5E科学解释引导的探究教学模式。本研究采用对比实验研究设计,探讨5E科学解释引导的探究教学与常规的探究模式下的教学对于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科学解释能力的发展情况。本研究的自变量为不同科学探究教学(对照组:常规教学,实验组:5E科学解释引导的探究教学),因变量为科学解释能力的表现。科学解释能力表现评价主要采用对学生的科学解释测评卷的前后测进行评分。根据科学解释能力评分标准,对学生在科学解释的主张、证据和支持三个维度的回答来进行评分。通过研究发现接受5E科学解释引导的学生的科学解释整体水平显着大于接受常规教学的学生;5E科学解释引导的探究教学能显着提高学生的寻找证据能力和提出支持能力,而提出主张能力没有显着提高;寻找证据能力和提出支持的高分人数显着提高,提出主张维度不同分数段的人数没有显着分数变化。

颜少芬[3](2020)在《可视化教学对高中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文中认为科学思维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利用可视化教学方法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刻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论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分别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了解当前高中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现状和培养现状。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及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理论,结合物理可视化教学方法,构建可视化教学设计模型,以现行的司南版选修3-1“磁场”专题为例,设计可视化教学案例并进行教学实践,运用准实验研究法组织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检验。教学实践表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可视化教学方法可直观形象的呈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经过前后测对学生成绩对比分析,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可视化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定的正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物理可视化教学设计模型为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了新视角,物理可视化教学方法为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实践路径。

刘金丽[4](2020)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课堂教学变革案例分析 ——以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教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立德树人、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必须立足课堂教学变革,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建构知识、积极体验探究、培养学科思维、发展核心素养。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变革,首先化学教师必须深入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含义和培养策略、化学学科内容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教学变革的要素。基于此,本研究对高中化学教师在“认识核心素养、通晓培养方法、理解素养评价”3个维度的认识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化学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认识水平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认识核心素养>通晓培养方法>理解素养评价。(2)化学老师对如何在课堂上发展和评价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问题上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3)强化对青年化学老师对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和评价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变革的文献梳理和相关理论研究,得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变革的主要要素为:(1)课堂教学目标聚焦学科育人;(2)课堂教学内容关注结构建构;(3)课堂教学活动体现探究与体验;(4)课堂教学评价重视多元化和一体化。对化学课堂教学的典型案例分析得到与上述相同的结论。对化学课堂教学典型案例分析还发现,教师对化学核心素养的理解程度是课堂教学变革的基础;情境问题解决教学是课堂教学变革的重点,实现课堂教学的“教、学、评”一体化是课堂教学变革的关键。实现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变革,就必须打好基础、突出重点、抓好关键。

王利芳[5](2020)在《小学实习教师科学实验教学改进的行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课程中重要的教学方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科学实验的直观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完整科学探究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但由于一些小学缺少教师,学校的科学课程由缺乏实验教学经验的实习教师担任,实验教学活动难以有效的展开。如何开展科学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许多科学实习教师的困惑所在。基于此,本研究开展实验教学改进的行动研究,实习教师以研究者和行动者的身份,对科学实验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具体实际问题加以分析,进行不断地反思,获得对实践情境的理解和行为上的改进,修正计划进入新一轮研究,以便得到一些改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策略方法,较快地应用于教育实践,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本研究首先查阅文献对实习教师与科学实验教学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了解实习教师与科学实验教学的研究现状,并梳理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然后设计小学实验教学改进的行动方案,实施科学实验教学改进的行动研究,通过课堂观察法、作品分析法和访谈法来收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改进策略,修正计划进入新一轮研究。最后总结出改进小学实习教师科学实验教学的可行策略,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做好实验教学准备工作,即检验实验所需材料,预做实验和制定科学实验室守则;二是要合理安排实验教学组织,做好分组并细化任务分配;三是在完善实验教学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提出了一些建议,小学实习教师可以根据可行的策略方法较快地改进科学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马玲[6](2019)在《电磁铁及其应用》文中提出【案例概述】近年来,pad课堂教学逐步走进校园,受到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在这种智能终端教育教学的新模式下,教学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于智能终端在课堂教学辅助方面的时效性,特别是在实验学科教学上的效率和质量,老师们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下面以初中物理电磁学中的一节实验探究课为例,结合STEM教育理念,介绍如何将pad上的功能有效利用到实验课堂。

王海霞[7](2019)在《东北满族民歌演唱艺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满族民歌是东北自然与人文生态环境中形成的、具有浓郁的民族乡韵气息和地方文化特色的歌唱形式。内容涵盖满族人民生产、生活及风土人情,表达了满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其唱词质朴,具有满族独特音律、情感真挚,深深扎根于满族人民的生活,伴随满族人民生活的音乐文化,以歌唱的方式记忆了满族民众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心声。本论文通过对满族民歌历时与共时发展空间的回顾,以文献记载、文化遗存的谱系资料为研究基础,以民间留存的传统民歌田野调查、搜集整理的满族民歌和文化融合发展为新的演唱形式的满族民歌为研究视角,通过个案分析和实践案例比较论证,对满族民歌人文自然生态形成依据、唱词音韵规律、演唱风格及表现形式、传承意义进行研究。论文研究共分为六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缘起、研究思路、研究现状与问题、相关概念的界定,并对研究意义与创新、研究目的与方法之处作了阐述。第一章,通过对满族民歌的历史梳理,从“满族民歌历史文化”视角,阐述了历史遗存的满族民歌与自然和人文生态中满族民歌间的依存关系。并历时性地梳理了不同族源地域满族民歌文化发展历程,论述了满族民歌与民族精神信仰和活态演唱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二章,以当下留存的不同类型的满族民歌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民歌案例论证,阐述了满族民歌在演唱内容、音调结构及不同演唱风格方面的特征,诠释了满族民歌题材之一萨满神歌的演唱特点和存在价值。第三章,从语言学语境探讨了满语民歌语言演唱艺术和方言音韵特点。通过实践案例比较分析,阐述了区域其他民族民歌与满族民歌唱词韵律演唱个性特征,并对满语、满汉双语、汉语三种语言演唱形式的满族民歌演唱风格个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第四章,从文化超越视角,阐述了原生形态满族民歌创新、融合发展后的呈现形式,论证了创新后的满族民歌演唱风格特点。从“和而不同”角度出发,通过实例分析,比较了同一语族同一类型民歌演唱风格特点、同一地域同一类型不同族源的民歌演唱个性。论述了如何借鉴、融合现代多元音声技法超越原生民歌演唱方式的当代呈现,并以实践表演例证形式阐述了服饰、舞蹈、乐器等综合艺术对满族民歌艺术呈现的辅助作用。第五章,阐述了多元文化形态下,满汉文化融合对满族民歌传承与实施路径的影响,分析多样化语境下满族民歌传承形式、演唱形式、传承视域是如何适应当代社会时代发展方向,适应当下人们审美认知观念。

姚国明,唐亚平[8](2019)在《初中科学高效课堂的本质和实现策略》文中认为高效课堂,是科学教学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教学的应有追求。通过一节课建构,借助反思,分析了科学高效课堂的三个特征:真问题、深体验和高情意。在此基础上探寻了实现科学高效课堂的三个策略: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好主体取向;以探究为途径,把握好路径取向;以观念建构为落脚点,把握好目标取向。

楼一丹[9](2019)在《智慧学习环境下的有效教学互动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技术支持下的学习环境更新,课堂中的互动主体和互动形式都变得更为丰富。技术则被期望帮助实现教学的精准化、个性化。因此,如何正确使用技术,如何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实现更有效的互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技术定位的认知偏差,可能会使得技术得不到高效的利用。只是单纯对技术功能的展示,也会使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互动行为反而变得无意义,课堂教与学效率也随之降低,阻滞课堂教学。为解决上述问题,如何在智慧学习环境中进行有效的教学互动成为研究的主题,本研究以智慧学习环境为研究情境,通过“分析框架构建-课例分析-策略提取-策略应用”的路径探寻智慧学习环境中教学互动的有效策略,旨在深化当前智慧学习环境下的教与学,突显技术应用价值。具体而言,研究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梳理一般课堂和技术丰富环境下课堂互动现状,并对FIAS分析方法、TIMSS项目、ICOT工具、S-T分析、CIOSM工具、信息流分析方法等课堂实录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与归纳总结后,从教学活动及其结构、技术使用、互动行为以及互动效果四个维度设计了智慧学习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互动分析框架。然后,选取18个智慧学习环境下开展课堂教学的典型案例,并使用上述框架进行编码与统计分析,提取出智慧学习环境下教学互动的有效策略,包括:(1)课堂教学的低结构设计;(2)学科特性导向的互动主体设计;(3)技术支持的高效反馈实施;(4)指向高阶思维能力的开放问题设计。最后,进行策略的实践应用,基于策略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模板,并应用模板进行一般课堂的重新设计;继而,以授课教师为对象,从教师开展有效教学互动的准备度、策略的可操作性以及策略实施建议这三方面进行访谈调查,分析上述策略的可操作性及有效性。

卢翔远[10](2018)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语言反馈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语言反馈行为,主要是指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语言作为反馈形式的行为。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多种渠道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针对发现的学生的问题,及时利用语言进行反馈,可以调控课堂教学,实现真正的互动、高效的教学。在教学反馈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以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为指导,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语言反馈行为进行了深入分析,确定积极反馈形式和消极反馈形式作为分析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语言反馈行为的两个维度,其中,积极反馈形式对应简单肯定、重复回答、诚恳表扬、安慰鼓励、理答、追问和补充等形式,消极反馈形式对应直接否定和批评等形式,在此基础上,建构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语言反馈行为分析框架》。应用建构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语言反馈行为分析框架》,对“中国教育学会2016年度课堂教学展示与观摩系列活动——中学物理名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高中物理“电场强度”4节课堂实录,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得到了比较优秀的高中教师在物理概念教学课中,课堂教学语言反馈行为值得推广的共同特征:(1)概念引入阶段,使用简单肯定等初级积极反馈形式;(2)概念形成阶段,使用重复回答和追问等积极反馈形式;(3)概念运用阶段,关注追问、理答等积极反馈形式的使用;(4)未使用消极反馈形式。

二、《磁性的强弱》教学实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磁性的强弱》教学实录(论文提纲范文)

(1)项目式学习对培养初中生科学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1.国际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需要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1.研究过程
        2.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项目式学习的相关概念
        1.项目
        2.项目式学习
    (二)国内外研究概括
        1.国外研究概括
        2.国内研究概括
    (三)项目式学习的构成要素与特征
        1.项目式学习的构成要素
        2.项目式学习的特征
    (四)理论基础
        1.多元智能理论
        2.有意义的学习理论
        3.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第三章 问卷设计与结果
    (一)项目式学习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现状的调查问卷
    (二)科学学习态度问卷
    (三)物理学业成就问卷
    (四)正式测试的研究流程
第四章 项目式学习的探究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一)项目式学习的探究教学设计策略
        1.确定合适的项目
        2.制定合理的项目学习目标
        3.设计层次清晰的项目问题
        4.设计多元化的覆盖全程教学评价
    (二)项目式学习的探究教学实施流程
第五章 基于物理课堂项目式学习的设计案例
    项目一:电磁铁
        (一)准备阶段
        (二)实施阶段
        (三)小结与反思
    项目二:电动机
        (一)准备阶段
        (二)实施阶段
        (三)小结与反思
    项目三:磁生电
        (一)准备阶段
        (二)实施阶段
        (三)小结与反思
第六章 研究结果分析与探讨
    (一)项目式学习对学生科学学习态度的影响分析
        1.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科学学习态度各维度得分平均值和标准差
        2.实验组在科学学习态度各维度前后测表现
        3.对照组在科学学习态度各维度前后测表现
        4.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科学学习态度各维度前测差异分析
        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科学学习态度各维度后测差异分析
        6.项目式学习对于初三学生科学学习态度综合分析讨论
    (二)项目式学习对学生物理学业成就的影响分析
        1.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物理学业成就各维度得分平均值和标准差
        2.实验组在物理学业成就各维度前后测表现
        3.对照组在物理学业成就各维度前后测表现
        4.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物理学业成就各维度前测差异分析
        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物理学业成就各维度后测差异分析
        6.项目式学习对于初三学生物理学业成就综合分析讨论
    (三)研究初步结论与教学建议
        1.研究初步结论
        2.教学建议
    (四)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5E教学法对培养小学高年级科学解释能力的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
        1.科学解释
        2.科学解释能力
        3.5 E教学法
二、文献综述
    (一)5E教学法的相关的研究
        1.5 E教学模式的概念
        2.5 E教学模式的价值和应用
        3.国外有关5E教学模式的探究
        4.5 E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的研究
    (二)科学解释的相关研究
        1.学生在科学解释存在困难的研究
        2.培养学生科学解释能力的研究
        3.科学解释标准的研究
        4.科学解释能力测评的相关研究
    (三)结合科学解释能力的5E教学模式研究
    (四)研究综述
三、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三)多元智能理论
四、研究过程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与过程
        1.研究思路
        2.研究过程
五、研究结果分析
    (一)科学解释能力整体水平的成长分析
    (二)科学解释能力各个维度前后测数据分析
    (三)科学解释各维度在各分数段的人数分析数据分析
        1.提出主张能力维度
        2.寻找证据能力维度
        3.提出支持能力维度
    (四)科学解释能力不同维度差异分析
六、研究结论、建议与反思
    (一)研究结论
    (二)教学建议
    (三)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小学科学解释能力测评卷
    附录2:科学解释能力测试卷学生回答部分摘录
    附录3:教学设计(1)课堂实录《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附录4:教学设计(2)课堂实录《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附录5:教学设计(3)课堂实录《铁生锈了》
致谢

(3)可视化教学对高中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
        1.2.1 科学思维能力的研究
        1.2.2 可视化教学的研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科学思维能力
        2.1.2 可视化教学
    2.2 主要理论基础
        2.2.1 脑科学理论
        2.2.2 视觉思维理论
第3章 高中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现状和培养现状的调查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
    3.3 调查内容
        3.3.1 学生问卷内容
        3.3.2 教师访谈内容
    3.4 调查结果分析
        3.4.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4.2 教师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3.5 调查结论
        3.5.1 学生问卷调查结论
        3.5.2 教师访谈调查结论
第4章 可视化教学对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
    4.1 可视化教学设计模型
        4.1.1 可视化教学分析
        4.1.2 可视化教学方法
        4.1.3 可视化教学过程
    4.2 可视化教学片断设计
        4.2.1 《磁感应强度》片断教学设计
        4.2.2 《安培力的方向》片断教学设计
        4.2.3 《洛伦兹力的大小》片断教学设计
第5章 可视化教学对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实验
    5.1 准实验研究
        5.1.1 研究目的
        5.1.2 研究假设
        5.1.3 研究设计
        5.1.4 研究过程
        5.1.5 研究结果
        5.1.6 研究结论
    5.2 学生访谈
        5.2.1 访谈目的
        5.2.2 访谈对象
        5.2.3 访谈内容
        5.2.4 访谈时间及地点
        5.2.5 访谈实录
        5.2.6 访谈分析
    5.3 实践研究结论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不足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2 :教师访谈问卷
附录3 :学生课后访谈问卷
附录4 :“磁场”专题针对性测试卷
附录5 :“磁场”专题针对性测试科学思维能力细化表
附录6 :《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教学设计
附录7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教学设计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4)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课堂教学变革案例分析 ——以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1.2 课题提出的意义
        1.2.1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1.2.2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2.3 有利于提升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1.3 课题研究的现状
        1.3.1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关研究
        1.3.2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
        1.3.3 聚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案例研究
        1.3.4 聚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4.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4.3 课题研究的主要框架
第2章 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分析和阐释
    2.1 课题相关概念界定
        2.1.1 核心素养
        2.1.2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1.3 化学课堂教学变革
    2.2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课堂教学变革要素分析
        2.2.1 课堂教学目标聚焦学科育人
        2.2.2 课堂教学内容关注结构建构
        2.2.3 课堂教学活动体现探究与体验
        2.2.4 课堂教学评价重视多元化和一体化
第3章 化学教师对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的认识
    3.1 研究对象与材料
    3.2 研究工具
    3.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3.1 问卷的可靠性分析
        3.3.2 高中化学教师对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的认识程度分析
        3.3.3 高中化学教师对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认识的差异性分析
第4章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典型案例分析
    4.1 典型案例来源
    4.2 典型案例分析方法
    4.3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典型案例的分析结果
        4.3.1 化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分析
        4.3.2 化学课堂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分析
        4.3.3 化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探究体验分析
    4.4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变革典型案例分析的启迪
第5章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的教学策略
    5.1 深入理解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变革的前提
    5.2 优化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变革的有效途径
    5.3 重视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变革的保障
附录
    附录一 高中化学教师对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认识的问卷调查
    附录二 教学案例1: 铁及其化合物
    附录三 教学案例2: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附录四 教学案例3: 元素周期律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小学实习教师科学实验教学改进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科学实验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三)行动研究
    四、文献综述
        (一)关于小学科学实验的研究
        (二)关于小学实习教师的研究
        (三)研究现状小结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六、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第一章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教育科学理论
        (一)杜威“做中学”实用教学主张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理论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理念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目标
        (三)实验教学流程结构
第二章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行动研究设计
    一、确定研究课例
    二、确定研究对象
    三、研究模式流程
    四、研究的时间安排
    五、研究数据收集方法
第三章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进的实施过程
    一、确定《热的传递》实验目标
    二、第一轮实验教学实施
        (一)制定计划(教学设计)
        (二)课程实施(教学实录)
        (三)观察分析(存在问题)
        (四)反思总结(得出策略)
    三、第二轮实验教学实施
        (一)制定计划(教学设计)
        (二)课程实施(教学实录)
        (三)观察分析(存在问题)
        (四)反思总结(得出策略)
    四、第三轮实验教学实施
        (一)制定计划(教学设计)
        (二)课程实施(教学实录)
        (三)观察分析(存在问题)
        (四)反思总结
第四章 总结与反思
    一、实验教学的实施策略与方法
        (一)做好实验教学准备工作
        (二)合理安排实验教学组织
        (三)完善实验教学实施过程
    二、行动研究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电磁铁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案例概述】
    1.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2.Pad提供物理核心素养的助力
【案例亮点】
    1.在自学环节pad的推送任务功能应用
    2.在物理探究实验环节pad的录像、照相功能应用
    3.在物理探究实验环节中,pad的制图功能应用
    4.在物理演示实验环节中,pad的同屏功能应用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专家点评】

(7)东北满族民歌演唱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现状与问题
    四、研究意义与创新
    五、研究目的与方法
    六、概念界定
第一章 东北满族民歌回望
    第一节 满族民歌历史追溯
        一、文献记载中的满族民歌
        二、文化遗存中的满族民歌
        三、满族民歌当代演唱现状
    第二节 满族民歌的人文生态渊源
        一、自然生态中的满族民歌
        二、文化生态中的满族民歌
        三、族源地域中的满族民歌
    第三节 民族精神信仰与族群文化认同
        一、满族民歌与民族精神信仰传递
        二、族群文化认同与民歌活态发展
第二章 东北满族民歌演唱形态特征研究
    第一节 满族民歌演唱类型
        一、体裁类型
        二、题材类型
    第二节 满族民歌演唱特征
        一、传统民歌的本真演唱
        二、质朴各异的音调结构
        三、音韵交融的文字唱词
        四、和合共生的润腔技巧
        五、情感色彩浓郁的衬词
    第三节 满族民歌演唱的反本修古
        一、满族仪式“古歌”演唱之说
        二、满族仪式“古歌”音韵交融
第三章 东北满族民歌满语演唱研究
    第一节 满语民歌语音演唱特点
        一、满语语言的形成与发展
        二、满语元音歌唱音位特点
        三、满语辅音歌唱音位特点
        四、满语言语音重音节特点
        五、满蒙歌唱语音音位比较
    第二节 满族民歌与东北方言的音韵关系
        一、东北方言的声韵调特点
        二、东北方言在演唱中运用
    第三节 满语语言在演唱中的运用
        一、唱词韵式特点
        二、唱词韵律个性
        三、语言演唱特色
第四章 东北满族民歌演唱艺术的当代呈现
    第一节 追求变化与机缘
        一、机缘与灵感的碰撞
        二、远古与现代的链接
    第二节 和而不同的演唱技法
        一、多样性演唱技法借鉴
        二、中西演唱技法的借鉴
    第三节 满族民歌演唱的表现形式
        一、多元文化形式的演唱表现
        二、融合与发展中的演唱表现
        三、借鉴与超越中的演唱表现
    第四节 美美与共的艺术展示
        一、满族服饰在演唱中的艺术展示
        二、满族舞蹈在演唱艺术中的展示
        三、伴奏乐器在演唱艺术中的展示
第五章 东北满族民歌演唱的当代传承
    第一节 传统文化形式下满族民歌传承路径
        一、社会传承的多样性
        二、家族亲缘传承的稳定性
        三、师徒传承的普遍性
        四、族群文化记忆传承
    第二节 多样化形式下东北满族演唱传承
        一、独唱传承形式的永恒
        二、一领众和的自由传唱
        三、对唱传承的情感交流
        四、重唱传承的艺术魅力
        五、合唱传承的艺术超越
        六、民歌传唱的活化石
    第三节 东北满族民歌演唱传承的新视域
        一、学校教育传承
        二、激活民俗传承
        三、传统歌唱延续
        四、媒体化新视界
        五、旅游文化新景观
结论
    一、研究之结论
    二、传承之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东北三省满族分布图
    附录二 田野调查与归类
    附录三 图目录
    附录四 图表目录
    附录五 谱例目录
    附录六 新媒体网络传播的满族民歌
    附录七 满族民歌《摇篮曲》演唱音乐结构分析
    附录八 全国各中小学满语教学情况调查汇总表
    附录九 2018 年全国各地举办满族颁金节的地域汇总
    附录十 满文字头歌
在学习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着作(含项目)情况
后记
附图

(8)初中科学高效课堂的本质和实现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学现场实录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信息交流
        2. 实验演示
    (二)活动探究
        1. 师生一起猜想
        2. 设计方案
        3. 学生自主探究
二、教学反思
    (一)真问题成为学生学习行为的主驱动
    (二)深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表征
    (三)高情意成为课堂氛围的主旋律[1]
三、教学启示
    (一)以学生为中心,科学高效课堂教学主体指向
    (二)以探究为途径,科学高效课堂教学路径取向
    (三)以观念建构为落脚点,科学高效课堂教学目标取向

(9)智慧学习环境下的有效教学互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信息化进程对传统学习环境的变革
        1.1.2 智慧学习环境的推广与应用
        1.1.3 智慧学习环境下教学互动优化的要求
        1.1.4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过程与方法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际意义
    1.4 研究框架和论文组织结构
2 研究基础
    2.1 教学互动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教学互动相关研究
        2.1.2 有效的教学互动与教学互动策略
        2.1.3 现状分析小结
    2.2 课堂教学互动分析方法
        2.2.1 课堂教学视频分析
        2.2.2 教学互动分析已有框架与工具
        2.2.3 分析方法小结
3 智慧学习环境下课堂教学互动分析框架设计
    3.1 分析框架设计思路
    3.2 教学互动分析框架
        3.2.1 教学活动及其结构
        3.2.2 技术使用
        3.2.3 互动行为
        3.2.4 互动效果
4 智慧学习环境下课堂教学互动分析
    4.1 分析课例
    4.2 分析过程
        4.2.1 教学互动数据编码
        4.2.2 数据统计分析
    4.3 分析结果
        4.3.1 学科、教学环节与教学交互
        4.3.2 认知目标与教学交互
        4.3.3 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交互
        4.3.4 技术使用与教学交互
        4.3.5 教学活动结构与教学交互
5 智慧学习环境下的有效教学互动策略设计
    5.1 课例分析结果的启示
    5.2 有效教学互动策略设计思路
    5.3 智慧学习环境下的有效教学互动策略
        5.3.1 课堂教学的低结构设计
        5.3.2 学科特性导向的互动设计
        5.3.3 技术支持的高效反馈实施
        5.3.4 指向高阶思维能力的开放问题设计
6 智慧学习环境下的有效教学互动策略应用
    6.1 基于策略的教学过程设计框架
    6.2 八年级科学《电与磁(复习)》教学过程设计
    6.3 教学互动策略应用分析
        6.3.1 《电与磁(复习)》教学过程设计对比
        6.3.2 教师访谈反馈
7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成果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教师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语言反馈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反馈行为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语言反馈行为的目的和意义
2 研究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语言反馈行为的理论基础
    2.1 反馈
    2.2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
    2.3 自我效能感理论
3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语言反馈行为分析框架的构建
    3.1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语言反馈行为分析维度的确立
    3.2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语言反馈行为分析视角的确立
    3.3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语言反馈行为分析视角的赋分
4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语言反馈行为案例分析
    4.1 概念引入阶段的语言反馈行为分析
    4.2 概念形成阶段的语言反馈行为分析
    4.3 概念运用阶段的语言反馈行为分析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存在问题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Q老师上课文字实录
附录二:W老师上课文字实录
附录三:L老师上课文字实录
附录四:Y老师上课文字实录
致谢

四、《磁性的强弱》教学实录(论文参考文献)

  • [1]项目式学习对培养初中生科学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 刘勋.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2]5E教学法对培养小学高年级科学解释能力的初探[D]. 何琪伟.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3]可视化教学对高中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D]. 颜少芬. 闽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课堂教学变革案例分析 ——以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教学为例[D]. 刘金丽. 扬州大学, 2020(05)
  • [5]小学实习教师科学实验教学改进的行动研究[D]. 王利芳.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6]电磁铁及其应用[J]. 马玲.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 2019(11)
  • [7]东北满族民歌演唱艺术研究[D]. 王海霞.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6)
  • [8]初中科学高效课堂的本质和实现策略[J]. 姚国明,唐亚平.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19(10)
  • [9]智慧学习环境下的有效教学互动策略研究[D]. 楼一丹.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2)
  • [10]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语言反馈行为研究[D]. 卢翔远. 曲阜师范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磁力》教学实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