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的人才观

论邓小平的人才观

一、邓小平的人才观论析(论文文献综述)

贺虎[1](2020)在《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人才观论析》文中研究表明每一种思想的形成都离不开特定的时代背景,对李大钊思想的考察也要结合他的成长过程,分析其思想的演变。李大钊成长于内忧外患的时局,西学东渐之趋势中,先后受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共产主义的熏陶,而他最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抉择与历史之背景、时代之任务是分不开的。我们可以将李大钊的成长轨迹分为四个阶段,即幼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和壮年时期,剖析李大钊人才观的发展轨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李大钊人才观的基本内容。李大钊人才观的观点概要如下:与世界观,李大钊始终以马克思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为基础,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做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利器;于人生观,李大钊认为要再造“青春”;于价值观的实践,李大钊号召青年们不要畏惧牺牲。此外,李大钊的人才观是蕴含着阶级性的,他通过阶级对立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对人们的精神剥削。李大钊还提出了政治运动和社会运动实践也是人才的成长途径。他指出人才要达到“物心两面、灵肉一致”。他还主张促进新文化发展以思想的解放突破传统。李大钊的人才观面向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判断。其人才观主要面向青年、工人、农民和妇女,认为青年是“国家之魂”;对于工人和农民,李大钊始终认为工农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对于妇女,李大钊批判封建吃人的礼教,开展妇女解放运动。李大钊还对马克思主义人才提出了标准,他认为必须要以爱国主义精神和马克思主义立场并驾齐驱,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手段,以互助博爱的德性为基础。李大钊人才思想于实践的层面:首先主张理论的研究与传播。李大钊在北大任职期间,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且创办了学术性政治团体少年中国学会。对于思想阵地的占领,他编辑《新青年》杂志进行理论指导,开设《每周评论》杂志加强路线导向。其次,他重视对于青年的教导,首次在学校设立马克思主义课程,领导五四运动,带领青年学生投身政治和社会实践。他还积极领导了工人、农民和妇女的解放运动。李大钊人才观首要的历史价值在于培养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缔造者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他的人才观为社会主义人才思想定下了总基调。思想是时代的声音,面对社会思潮激荡的新形势,社会主义人才培养面对的挑战也是越发艰巨。所以我们要汲取李大钊人才观的精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采古今中西之学孕育人才,以政治社会实践手段促人才之成长。

范仁庆[2](2004)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邓小平现代化理论——内涵、特色与价值研究》文中提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借鉴世界现代化运动洪流中的经验教训与理论成果,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国情,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同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总结了中国近现代发展的经验教训,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和规律,第一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最终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中华文明复兴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与理论。邓小平现代化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 本文力求忠实于邓小平关于现代化基本思想的一系列阐述,从历史方位的角度深入挖掘和梳理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主要内容,阐释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民族、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从而揭示邓小平现代化理论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指导意义。

范仁庆[3](2003)在《邓小平的人才观论析》文中研究表明邓小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阐述了人才问题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 代化建设事业的极端重要性,揭示了人才的德与才、贤与能的本质特征,指明了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的必要 条件和现实途径。邓小平的人才观在邓小平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邓小平的人才观论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邓小平的人才观论析(论文提纲范文)

(1)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人才观论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内研究现状
        2.2 国外研究现状
    3 研究思路和方法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4 创新点与不足
第1章 李大钊的人生轨迹
    1.1 李大钊幼年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892-1905)
        1.1.1 早年生活的心理冲击
        1.1.2 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
    1.2 李大钊少年时期:西方思想的冲击(1905-1913)
        1.2.1 开始接受新式教育
        1.2.2 进一步学习西方思想
    1.3 李大钊青年时期:马克思主义的洗礼(1913-1917)
        1.3.1 对资产阶级理论的失望
        1.3.2 初步转向马克思主义
    1.4 李大钊壮年时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1917-1927)
        1.4.1 俄国革命爆发、积极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
        1.4.2 在北大任教、教授宣传马克思主义
第2章 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观点和性质
    2.1 李大钊人才观的重要观点
        2.1.1 以唯物史观基础的世界观
        2.1.2 以“青春”思想为核心的人生观
        2.1.3 以牺牲精神为基础的价值观
    2.3 李大钊人才观的基本性质
        2.3.1 旗帜鲜明的阶级性
        2.3.2 社会政治的实践性
        2.3.3 物心灵肉的全面性
        2.3.4 突破传统的批判性
第3章 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培养群体和标准
    3.1 李大钊人才观的培养对象
        3.1.1 青年学生
        3.1.2 工人
        3.1.3 农民
        3.1.4 妇女
    3.2 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人才标准
        3.2.1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2.2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
        3.2.3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2.4 互助博爱的德性
第4章 李大钊人才思想的实践手段
    4.1 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组织
        4.1.1 成立首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4.1.2 创办学术性政治团体“少年中国学会”
    4.2 设立理论传播刊物
        4.2.1 编辑《新青年》杂志进行理论指导
        4.2.2 开设《每周评论》报刊加强政治导向
    4.3 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教导
        4.3.1 首次设立马克思主义课程
        4.3.2 带领青年学生投身政治和社会实践
    4.4 领导工人、农民和妇女的解放运动
        4.4.1 激发工人、农民和妇女的思想觉醒
        4.4.2 组织成立无产阶级的政治团体
第5章 李大钊人才思想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5.1 历史价值
        5.1.1 培养发展了毛泽东等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
        5.1.2 为社会主义人才思想定下了基调
    5.2 现实意义
        5.2.1 坚持马克思主义准则,“调和”古今中西之文化孕育人才发展
        5.2.2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全球化背景下的邓小平现代化理论——内涵、特色与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 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历史方位
    (一) 全球化:邓小平现代化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二) 中国国情:邓小平现代化理论形成的客观基础
二、 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内容解读
    (一) 关于现代化的思想基础
    (二) 关于现代化的实质内涵
    (三) 关于现代化的道路选择
    (四) 关于现代化的价值取向
    (五) 关于现代化的发展动力
    (六) 关于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七) 关于现代化的实践保证
三、 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特色分析
    (一)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
    (二) 后发优势与内源动力的有机统一
    (三) 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统一
    (四) 现代化领导力量与政党现代化的有机统一
四、 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当代价值
    (一) 经济价值
    (二) 政治价值
    (三) 文化价值
    (四) 生态价值
五、 结论: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当代传承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3)邓小平的人才观论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才问题是贯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始终的战略问题
二、德与才、贤与能是人才的本质特征
三、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主体
四、领导干部是邓小平人才观的核心内容
五、科技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摇篮
六、制度环境是人才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七、社会实践是人才成长的舞台

四、邓小平的人才观论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人才观论析[D]. 贺虎. 湘潭大学, 2020(02)
  • [2]全球化背景下的邓小平现代化理论——内涵、特色与价值研究[D]. 范仁庆. 苏州大学, 2004(01)
  • [3]邓小平的人才观论析[J]. 范仁庆.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3(04)

标签:;  ;  ;  ;  ;  

论邓小平的人才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