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PA为保险业开辟新天地

CEPA为保险业开辟新天地

一、CEPA开启保险业新天地(论文文献综述)

劳海燕[1](2021)在《回望金融监管史 汲取奋进的思想力量》文中研究表明回顾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发展史,可以发现,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金融业不断健康发展、监管事业不断进步的根本保证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开辟了伟大道路、创造了伟大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金融业飞速发展,形成了相对健全的现代金融体系以及日益成熟的金融监管体系。回顾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金融业不断健康发展、监管事业不断进步的根本保证。

吴瑶[2](2020)在《太平洋保险寿险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改善。保险行业也被更多的人所关注与青睐。很多家庭资产投资的首选就是保险,所以中国也有了保险大国的称谓。国内政府对商业保险的支持政策频频出台,作为保险行业主要利润来源的寿险业务,更是吸引全球各国保险巨头及国内大型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加入中国市场,为开辟更多、更广泛的寿险市场从而获取利润。在这种竞争激烈的市场形势下,选取哪种方式的竞争策略,对保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影响深远。本文以企业战略管理作为理论工具,采用文献资料分析、访谈调研法、比较分析法等方式对太平洋保险中的寿险项目进行竞争策略的研究与分析,目的是为公司研究和选择合适的竞争战略。首先,运用PEST分析工具对太平洋保险寿险业务进行研究分析,特别是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当然也充分地运用了波特五力模型对公司的现状与同行业进行整理分析,将公司的优势与劣势清晰地展现出来。建立外部因素评价矩阵模型(EFE矩阵),分析调研数据和EFE矩阵模型之后可以看出公司发展的当下的机遇以及未来的挑战。而且,通过SWOT与价值链分析工具也可以推测出公司当下的能力与未来的潜力,优点和缺点也同时一目了然。建立内部因素评价矩阵模型(IFE矩阵),根据对公司员工及社会公众等的调查和访谈结果,对内部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公司的优势基于一般以上,且劣势需具体举措进行改善。接着,在此基础上,运用波特的基本竞争战略理论分析太平洋保险寿险业务三种竞争战略的可行性,通过QSPM模型定量分析后,提出满足太平洋保险寿险业务的竞争策略——选择差异化战略。并且通过数据整理提出了如何确保差异化战略实施的具体细则,本文根据价值链辅助动作的分析提出具体举措。本文通过研究与分析最终选择了差异化战略,提倡寿险产品研发差异化致力服务不同客户群体,寿险产品营销差异化拓宽营销渠道培养营销精英,寿险增值服务差异化提升服务质量增添服务温度,科技服务差异化提供准确快捷的体验式服务。并提出以加强公司文化建设、注重人力资源管理、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推进科技化信息建设为保障,打造“产品+渠道+服务+科技”的寿险营销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实施举措。通过提高战略实施执行力,稳健经营,稳步推动差异化竞争战略,提高太平洋保险在寿险业务中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张哲清[3](2020)在《互联网保险对GS保险公司的影响及对策建议》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消费模式的日趋成熟,互联网与金融的概念加速融合,互联网保险以其广阔的发展背景,成为行业内关注的焦点。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行业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下,互联网保险成为互联网金融的下一个风口。传统的保险公司、保险代理机构、互联网科技公司均加入互联网保险的市场热潮中。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升,互联网保险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多元化。随着行业的蓬勃发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定价模式单一,无法满足客户需求;依赖第三方渠道,存在信息泄露风险;保险业务流程过简、客户投诉多等问题。本文以GS保险公司为例,通过查阅文献数据,发放调查问卷,与行业内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其他公司对比,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互联网保险对GS保险公司互联网业务发展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剖析产生不利影响的原因,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通过创新产品设计、丰富定价因子、优化业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深化渠道合作、运用保险科技、调整组织结构等方式,来促进GS保险公司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孙文秀[4](2020)在《创新驱动下杭州城市空间组织的转型与重构》文中研究表明新技术革命下的创新驱动引领全球经济社会进入新时期,创新成为城市谋求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创新经济、人才和空间成为主导城市转型与竞争的关键所在。以创新型城市杭州为例,论文系统构建了城市产业、人口、空间分析框架,并通过数据分析、问卷调查、现状比对以及规划政策梳理,深入研究剖析了杭州城市内部产业经济、社会人口及空间形态的格局特征及演变趋势。最终,论文形成以下结论:(1)创新驱动杭州城市经济产业在结构体系和空间布局上发生分化。伴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实现由工业型主导向服务型经济形态转型升级。创新经济中,金融商务产业空间迅速成长,呈现一主多副、层级化分布特点。信息软件产业空间爆发式蔓延增长,显现多中心、网络化布局特征。研发文创产业空间仍有待发展,表现为“极核-散点”布局结构。(2)创新驱动杭州城市社会人口在阶层结构和空间组织上发生分异。伴随着城市人口持续增长、社会分工进一步明确,创新和服务阶层不断扩增,而传统劳工阶层陷入塌缩。与此同时,人口空间结构由“单中心”向“中心-边缘”格局转变,高学历人才以重要创新产业区为核心多中心、廊道式连绵布局。此外,杭州创新人才在社会属性、就业居住、精神价值及工作生活追求等方面也表现出自有的特征和需求。(3)创新驱动杭州实现产业分化和人口分异的同时,也推动城市空间组织发生变革。杭州城市空间不断转型重构过程中,格局结构显现多中心、组团式布局特征,公共中心体系向多元化、网络化完善,用地空间有序扩张、多元融合。与此同时,城市内部也涌现大量以科学城、特色小镇、众创空间等为代表的创新空间形式,这类空间承载新技术要素、创新产业和人才,从而助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刘依然[5](2019)在《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的建筑师负责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在各个行业不断推进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旨在通过提高供给侧产品质量带动需求侧投资,刺激经济增长。工程建设领域同样面临诸多改革,推行建筑师负责制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建筑师负责制是全过程工程咨询在民用建筑领域的典型模式之一,强调发挥建筑师的主导作用,为业主提供工程建设全过程或部分阶段的设计咨询管理服务,从建筑产品供给侧促进我国建筑业的提质增效。建筑设计大师作为灵魂、领衔设计咨询管理团队的建筑师负责制,一定会满足业主需求,同时显着提升供给质量。建筑师负责制的落实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也需要实施主体的积极配合和业务转型,增强建筑市场对建筑师负责制的认同意识。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师负责制实现方法是刻不容缓的工作。本文立足于我国建筑业现状,以供给侧结构改革对建设工程领域的要求为基础,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把建筑师团队作为研究对象,核心研究了设计单位针对建筑师负责制的实现方式,深入分析了建筑师负责制的本质内涵,建立对建筑师负责制的思想认知。通过试点分析和访谈调研了解建筑师负责制的实际推行情况,归纳总结目前存在的关键问题:建筑师团队基本设计工作的开展问题、设计拓展工作的开展问题、落实责任制的制度保障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两种不同的建筑师负责制实现方法:一是负责综合协调的项目设计总包,二是实现角色突破的设计监造模式,两者均强调以设计为核心。同时结合我国房屋建筑市场的实际情况,分析建筑师团队在两种实现方式中的具体工作内容。最后从组织建设、责任主体、风险分担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解决责任制的落实问题,为建筑师负责制提供制度保障。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设计咨询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建筑师的身份定位和角色升级提供有益借鉴,发挥建筑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建筑创新。对加快建筑师负责制的落地进程,推动建筑设计行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形成,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田芳源[6](2019)在《海南自贸试验区保险业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保险,是社会的稳定器。对于现代经济发展来讲,保险不仅仅是安全垫,也是促进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更是现代社会经济、文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标志。保险业不仅在经济补偿发挥着保险最基本的作用,在金融的资金融通和企业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方面也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通过以海南自贸区建设为切入点,系统地探究海南自贸区的建设给保险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再切实地结合海南省的经济现状、保险业的发展现状。与此同时,借鉴了上海自贸区保险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为海南自贸区保险业的建设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结合海南自贸区正处于雏形期,许多政策需要落地,许多制度与政策需要完善与设立,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技术,也需要大量人才作为支撑以及民众保险意识、风险管理意识亟待形成的现状,为我国海南自贸区保险业的发展与建设提出了四点建议:首先,要利用好保险资金。保险资金的利用属于保险发展的核心内容,它不仅关系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也关系到社会稳定,企业的健康运转;其次,打造独具特色的、适应海南自贸区建设要求以及符合海南自贸区保险业进一步发展需要的、新型的保险公司。包括责任险、航运险、环责险等等,这些新型的保险公司,不仅要维护海南自贸区经济的发展,也为建设美丽的生态海南保驾护航;再次,是要形成独立的人才吸引与培育体系。打造出属于海南的、高质量的人才队伍,让技术和人才成为海南保险业与海南自贸区持续发展的稳定基础;最后,是要用政府这双强有力的手,帮助民众、企业形成对保险业的正确认识。只有人们从心底认可保险,企业从根本上认识到保险意识存在的必要性,才能为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开拓出一片光明之路。

许振江[7](2019)在《上海改革开放研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作为当代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使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下学界兴起了对改革开放及其历史的研究热潮。开展对改革开放史的研究应当在阐述“改革开放史”的概念及其内涵基础上,明确改革开放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在“革命史范式”、“现代化范式”等多种范式共存与争鸣条件下,实现多种研究范式的互鉴融通,乃至构建适合改革开放研究的新的研究范式,促进改革开放研究框架体系的搭建和党史学科体系建设。当下深化改革开放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存史、资政、育人三个方面。这三方面的价值同样体现上海改革开放研究之中。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上海在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后来居上,实现了由“后卫”到“排头兵”的飞跃。学界对上海改革开放的研究也经历了萌生与初生、规范与兴盛、全面发展的阶段。新时代,上海作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试验田,承担和肩负起越来越多的改革试点工作,引领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鉴于上海在我国改革开放历史、现实及其未来中的重要地位,学界对上海改革开放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就研究领域而言,从最初的政治、经济领域扩展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与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相契合,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实践主题的历史定位。就研究现状而言,相较于生态领域改革的研究而言,经济、政治、社会、文化领域的改革研究是成果较多的领域,其中尤以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为甚,这与上海乃至全国改革开放从经济领域起步并实现突破有着密切联系;社会领域的改革建设,上海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因而对这方面的研究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旨在发挥“上海经验”的借鉴参考价值;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兴起,上海在城市生态建设和体制建设方面的做法也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但相较于其他领域,这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新的研究领域。就国内研究而言,学界研究的问题主要聚焦于上海改革开放历史过程与分期、浦东开发开放、国资国企改革、金融改革、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以及政府机构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与医疗改革,城市综合治理和党的建设等主要问题。对上海改革开放,海外学者和机构也予以相当的关注,他们研究的问题主要聚焦于上海与全球化关联,表现之一就是全球化对上海的影响,体现为对外资投资、产业转型升级、政府与市场等问题的关注;其二是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诉求,表现为对上海建设全球中心城市路径、挑战和机遇的研究;除此之外,对上海的移民、就业、教育等社会问题也予以了一定程度的关注和研究。整体而言,这些研究问题背后是学界对“怎样发展上海、发展什么样的上海”问题的关怀,是对新时代如何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考与探索,以及对怎样推进地方改革开放、怎样研究地方改革开放的探索与反思。就研究方法而言,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学界综合各类研究方法的特点,实现了文献研究法、社会史学、口述史学、定性与定量、比较研究等各类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对各类研究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应当客观公正看待,坚持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切忌过分夸大或贬低,更为重要的是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坚持唯物史观指导。在研究成果方面,上海改革开放的研究成果多以论文(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图书、报纸文章的形式的呈现,其中论文成果数量是其中占比最大的,其次是图书成果。除此之外,也有一定数量的研究报告、资政报告、视频影像成果,成果类型呈现形式多样化。就学术影响力而言,以成果的被引量和载体影响因子而言,不同类型的成果在被引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总体而言,学位论文、期刊论文被引量要多于图书的被引量。刊载研究成果的主要期刊的影响因子总体偏低。因而上海改革开放研究成果在影响力方面还有待加强。就研究力量而言,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国内高等院校、上海社科院、上海市委党校构成了研究的主要力量。除此之外,中央党史与文献研究院及部分档案馆、纪念馆、区县史志部门也是其中重要的参与力量。在海外研究中,北美洲、欧洲和亚洲的国家构成了研究的中坚力量,其中尤以美国、日本、新加坡、英国等国家为主。尽管当下的改革开放研究比较热门,但是研究面临的问题仍不可忽视,比如研究史料中官方史料档案封闭性问题,民间史料的发掘运用问题,研究人员不足、结构不合理且科研能力有待加强的问题,研究成果的资政育人效果转化,以及党史学科定位和归属不清晰导致的学科体系建设迟滞问题,等等。就未来上海改革开放研究发展而言,本文认为要以上述问题为切入点,着力解决研究人员和史料问题。在研究内容上继续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的研究,注重上海改革开放历史经验教训、实践模式的总结,真正发挥改革开放史研究资政育人功效的发挥,同时借鉴海外上海研究相关成果、经验和方法,全面深化上海改革开放研究。未来的上海改革开放研究应当体现和注重对“人”的发现与关怀,加强对改革开放精神、改革开放中的争论等议题的研究探讨,以及通过在对改革开放历史的定位和探究中建构改革开放话语,乃至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促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阐述和传播。本文认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研究恰逢其时,正值当下。新时代党和国家将改革开放予以“里程碑”和“历史性事件”的极高评价和定位,一方面是由于改革开放顺应了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发展的趋势,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期望和需求,其历史性成就使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所发生的巨变和飞跃;另一方面,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面临着“啃硬骨头”、“趟深水区”的困境,亟需打破体制机制和思想领域的桎梏和藩篱,因而总结研究改革开放历史,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历史、理论支撑尤为重要。鉴于总结历史、服务现实和引领未来的多重需求,本文认为应该以当下改革开放史研究为契机,将党史国史研究重心的后移,以深化当代中国研究。

董方冉[8](2018)在《黄洪:人身保险要全面转型服务高质量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今年以来,我国人身保险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负增长,似乎进入了瓶颈期。"人身保险业从过去几年的高速发展到今年的负增长,让行业外感到困惑和不解,行业内的人也感到迷惑。不过,如果理解了人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历史脉络和近几年主动调整的内在逻辑,迷茫和悲观大可不必。相反,应该对人身保险业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在前不久召开的2018中国寿险

林君杰[9](2018)在《民国时期农业保险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晚清时期,保险制度从西方国家引入中国。随着农村问题和“以农救国”思潮的出现,引起了当时学者的关注与研究。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为了解决农村问题,提出了“复兴农村”的口号,并把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新兴的农村经济制度,运用到农村复兴事业,并在部分地区推广。因此,农业保险思想引起了学术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了广泛研究。农业保险对民国时期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推广区域和时间受到限制,再加上处于抗日战争的特殊历史时期,其作用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本文主要从国家、社会和农民三个层面研究了农业保险思想的引入和传播、国民政府的介入和推动、银行农业保险事业和农业保险组织机构运行方式、农民对农业保险的接受和选择及农业保险的效果等问题。它有助于人们认识民国时期农业保险思想的发展脉络,而且有利于人们了解农业保险在当时的实际运作及其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为现代农业保险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借鉴和实践经验。

王韩郡[10](2018)在《基于中国偿二代的再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纵观世界保险业发展史,发达的再保险业是现代保险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在建设新兴保险强国的过程中,保险业需要在大型商业风险、农业风险、巨灾风险等更好地发挥风险管理功能,必须大力发展再保险市场,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承保能力。近年来,我国再保险业发展和监管取得了长足进步,并且偿付能力监管逐渐成为保险监管的核心。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各国和有关组织对金融保险业的监管模式进行了反思。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于2011年10月出台了新的26项核心监管原则,美国保险监督官协会2012年提出了偿付能力现代化倡议,欧盟和我国都于2016年正式实施了新一代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当下正处重塑国际保险监管格局的关键时期,我国再保险监管也应当顺应国际监管改革的潮流不断完善,提高我国保险监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而这首要的工作就是先学习、比较国际上再保险监管制度与相应的偿付能力监管。因而,本文从中国再保险市场的基本情况出发,结合欧盟、美国和我国再保险监管制度,运用Campagne模型、VaR在险价值法,测算欧盟、美国和我国再保险监管不同置信水平下的最低资本风险因子,为欧盟、美国和我国再保险监管制度的比较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最后结合我国再保险业监管实际进行了反思。

二、CEPA开启保险业新天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EPA开启保险业新天地(论文提纲范文)

(1)回望金融监管史 汲取奋进的思想力量(论文提纲范文)

“大一统”银行体制时期
    新中国成立前的金融监管(1949年以前)
    改革开放前的金融监管(1949年~1978年)
现代金融监管体制初步建立
    改革开放初期的金融监管(1979年~1984年)
    综合监管体制的形成(1983年~1992年)
金融监管向更加独立和专业化迈进
    分业监管格局形成(1992年~2002年)
    银行业监管的进一步独立和加强(2002年~2017年)
    银保统一监管时期(2018年至今)

(2)太平洋保险寿险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工具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工具
    1.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战略管理基本理论范式
        2.1.1 行业基础理论
        2.1.2 资源基础理论
    2.2 竞争战略理论演进
        2.2.1 基本竞争战略理论
        2.2.2 蓝海战略理论
    2.3 寿险业务竞争战略文献综述
        2.3.1 寿险业务竞争战略选择的影响因素
        2.3.2 保险公司寿险业务竞争战略的选择
        2.3.3 简要评价
第3章 太平洋保险寿险业务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文化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2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3.2.1 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3.2.2 潜在竞争者的压力
        3.2.3 替代品的压力
        3.2.4 供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3.2.5 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3.3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3.3.1 中资企业
        3.3.2 外资企业
    3.4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分析
第4章 太平洋保险寿险业务内部条件分析
    4.1 公司及业务介绍
        4.1.1 公司基本情况及荣誉简介
        4.1.2 公司业务介绍
    4.2 内部资源分析
        4.2.1 有形资源分析
        4.2.2 无形资源分析
    4.3 基于价值链的能力分析
        4.3.1 基本活动能力分析
        4.3.2 辅助活动能力分析
    4.4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分析
第5章 太平洋保险寿险业务竞争战略选择
    5.1 使命愿景及战略目标
        5.1.1 公司使命与愿景
        5.1.2 公司战略目标
    5.2 寿险业务三种竞争战略可行性分析
        5.2.1 成本领先战略可行性
        5.2.2 差异化战略可行性
        5.2.3 聚焦战略可行性
    5.3 寿险业务差异化战略的确定
第6章 太平洋保险寿险业务竞争战略实施及保障
    6.1 寿险业务差异化竞争战略实施策略
        6.1.1 寿险产品开发差异化
        6.1.2 寿险产品营销差异化
        6.1.3 寿险增值服务差异化
        6.1.4 智能科技差异化
    6.2 寿险业务竞争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6.2.1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6.2.2 注重人力资源管理
        6.2.3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6.2.4 推进科技信息平台建设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附录一 关于“太平洋保险寿险业务竞争战略内外部环境分析”的访谈提纲
附录二
附录三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互联网保险对GS保险公司的影响及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
第2章 理论基础和相关研究
    2.1 互联网保险理论基础
        2.1.1 互联网保险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2.1.2 互联网保险的特点
        2.1.3 互联网金融的思想理论
        2.1.4 互联网保险的相关理论
    2.2 相关研究
        2.2.1 关于互联网改变传统保险的相关研究
        2.2.2 关于互联网保险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的相关研究
        2.2.3 关于互联网保险发展对策建议的相关研究
        2.2.4 相关研究评述
第3章 GS公司互联网保险发展现状分析
    3.1 GS保险公司介绍
        3.1.1 组织架构
        3.1.2 寿险业务分析
        3.1.3 财险业务分析
        3.1.4 养老险业务分析
        3.1.5 电子商务业务分析
    3.2 GS公司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历程
        3.2.1 探索期(2003-2014)
        3.2.2 发展期(2015-至今)
    3.3 GS公司互联网保险业务现状
        3.3.1 GS公司互联网保险的产品结构
        3.3.2 GS公司互联网保险的销售渠道及各渠道业务发展情况
    3.4 GS公司互联网保险现状的问卷调查
        3.4.1 问卷调查的目的及设计思路
        3.4.2 问卷回收情况
        3.4.3 样本的描述性分析
        3.4.4 GS公司互联网保险现状的问卷总结
第4章 互联网保险对GS公司的影响及分析
    4.1 互联网保险对GS公司的有利影响
        4.1.1 规模保费增长
        4.1.2 销售限制放开
        4.1.3 获得流量客户
    4.2 互联网保险对GS公司的不利影响
        4.2.1 对产品设计的不利影响分析
        4.2.2 对销售渠道的不利影响分析
        4.2.3 对运营流程的不利影响分析
        4.2.4 对人力资源的不利影响分析
    4.3 产生不利影响的原因分析
        4.3.1 外部原因
        4.3.2 内部原因
第5章 促进GS公司互联网保险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创新产品设计,实现精准定价
    5.2 深化渠道合作,融合线上线下
    5.3 优化业务流程,完善服务体系
    5.4 运用保险科技,防范经营风险
    5.5 调整组织结构,优化队伍质态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GS公司互联网保险的问卷调查
致谢

(4)创新驱动下杭州城市空间组织的转型与重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 新科技革命推动创新成为重要驱动力
        1.1.2 国家: 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1.1.3 城市: 创新发展与转型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概念及范围界定
        1.3.1 概念界定
        1.3.2 研究范围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创新驱动下的城市产业、人口和空间
        2.1.1 创新驱动城市产业分化
        2.1.2 创新驱动城市人口分异
        2.1.3 创新驱动城市空间演化
    2.2 创新驱动下的产业空间
        2.2.1 地区化的产业链与产业集群
        2.2.2 创新网络与区域创新系统
        2.2.3 网络化的“流空间”
    2.3 创新驱动下的社会空间
        2.3.1 创新阶层的特征
        2.3.2 创新阶层的需求与地方品质
    2.4 创新驱动下的城市创新空间
        2.4.1 城市创意场
        2.4.2 高科技产业园和科学城
        2.4.3 特色小镇
        2.4.4 创新街区
        2.4.5 众创空间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创新驱动下杭州城市创新产业格局发展
    3.1 产业经济概况
        3.1.1 产业结构分化
        3.1.2 创新产业发展与产业创新投入
    3.2 创新产业空间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3.2.1 研究数据选择与获取
        3.2.2 基于GIS的产业空间研究
    3.3 创新产业的空间格局特征
        3.3.1 金融商务产业空间
        3.3.2 信息软件产业空间
        3.3.3 研发文创产业空间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创新驱动下杭州城市社会人口演变发展
    4.1 社会人口概况
        4.1.1 社会结构分异
        4.1.2 创新人才发展
    4.2 社会人口演化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4.2.1 基于统计数据的人口空间研究
        4.2.2 基于问卷调查的创新阶层研究
    4.3 社会人口演化空间格局特征
        4.3.1 人口数量的空间格局演化
        4.3.2 人口质量的空间格局演化
    4.4 创新阶层特征需求研究
        4.4.1 现状-社会属性
        4.4.2 现状-日常工作
        4.4.3 现状-休闲生活
        4.4.4 追求-精神价值
        4.4.5 追求-工作生活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创新驱动下杭州城市空间转型与重构
    5.1 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
        5.1.1 西湖时代1.0: 单中心城市
        5.1.2 钱塘时代1.0: 趋江发展——多中心城市
        5.1.3 钱塘时代2.0: 跨江发展——多中心组团式城市
    5.2 跨江发展: 城市空间格局的转型与重构
        5.2.1 空间结构格局优化
        5.2.2 公共中心体系优化
        5.2.3 用地空间布局优化
    5.3 城市创新空间的发展
        5.3.1 创新空间的兴起与发展
        5.3.2 新城模式: 科技城
        5.3.3 集镇模式: 特色小镇
        5.3.4 园区-工作坊模式:众创空间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相关建议
    6.3 创新点
    6.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附录
    A: 杭州市创新人才构成特征和空间需求调查问卷
学位论文数据集

(5)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的建筑师负责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及目的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3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政策驱动:行业现状与发展方向
    1.1 供给侧结构改革及其要求
        1.1.1 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要求和目的
        1.1.2 建筑业供给侧的转型升级
        1.1.3 设计咨询供给侧改革路径选择
    1.2 建筑业的发展现状与方向
        1.2.1 建筑业发展现状
        1.2.2 设计咨询行业的发展现状
        1.2.3 建筑师的发展现状
    1.3 建筑师负责制的本质内涵
        1.3.1 建筑师服务的国际惯例
        1.3.2 我国建筑师负责制的特点分析
        1.3.3 建筑师负责制的优势分析
第二章 问题成像:试点评价与访谈调研
    2.1 建筑师负责制试点情况分析
        2.1.1 全国试点开展现状
        2.1.2 上海市试点成效与评价
        2.1.3 深圳市试点成效与评价
    2.2 应用扎根理论的访谈调研
        2.2.1 扎根理论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2.2.2 访谈准备与资料收集
        2.2.3 调研结果的研究分析
    2.3 关键研究问题的确定
        2.3.1 试点过程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3.2 建筑师负责制问题归纳
第三章 综合协调:设计统筹与规划总控
    3.1 设计管理的基本工作
        3.1.1 不同专业的设计对话
        3.1.2 制定设计目标和计划
        3.1.3 设计的过程性管理
    3.2 区域规划与建筑设计密切衔接
        3.2.1 建筑师参与区域规划的客观需求
        3.2.2 规划-建筑设计整体工作模式
        3.2.3 参与整体规划的现实服务
    3.3 工程前期咨询服务
        3.3.1 进行项目策划
        3.3.2 辅助投资规划制定
        3.3.3 前期设计咨询工作流程
第四章 角色突破:实施设计监造模式
    4.1 设计监造模式及其组织
        4.1.1 建筑师监督施工的可行性
        4.1.2 设计监造的组织结构
    4.2 监造主要工作方向
        4.2.1 工程建造任务的发包
        4.2.2 合同管理主要工作
        4.2.3 DB设计监督与审查
    4.3 工程交付与质量追踪
        4.3.1 工程验收交付
        4.3.2 工程质量跟踪
        4.3.3 为工程质量保险的服务
第五章 保障制度:责任制的落实
    5.1 建筑师团队的组织建设
        5.1.1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及其应用
        5.1.2 建筑师团队的组织架构
        5.1.3 建筑师团队的工作方式
    5.2 实现建筑师责权利统一
        5.2.1 明确建筑师责任界限
        5.2.2 赋予建筑师应有权利
        5.2.3 保障建筑师合法权益
    5.3 建筑师职业责任保险
        5.3.1 建筑师职业责任保险的涵义
        5.3.2 建筑师职业责任保险的必要性
        5.3.3 建筑师职业责任保险的建议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海南自贸试验区保险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意义及背景
    0.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0.3 创新与不足
1 案例介绍
2 案例分析
    2.1 海南自贸试验区的设立给海南保险业带来的机遇
        2.1.1 促进海南保险市场体系的再完善
        2.1.2 财产险险种发展新机遇
        2.1.3 带动全岛保险业齐发展
    2.2 海南自贸试验区的设立给海南保险业带来的挑战
        2.2.1 海南自贸区挂牌成立较短,许多具体改革措施还未落地
        2.2.2 是否能对自贸区内特殊保险做到对应监管还有待商榷
        2.2.3 海南保险业相关技术和人才匮乏形成发展瓶颈
        2.2.4 传统观念对改革的阻碍
3 上海自贸区保险业发展情况及经验借鉴
    3.1 上海自贸区保险业的发展情况
        3.1.1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设立促进了商业健康险的发展
        3.1.2 优化保险市场结构,激发保险市场活力
        3.1.3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带动了上海航运险市场的发展
        3.1.4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有利于国内保险公司“走出去”
    3.2 上海自贸区建设中保险业的发展经验总结
    3.3 对海南自贸区保险业发展的可借鉴之处
        3.3.1 结合海南当地特点,有针对地满足保险需求
        3.3.2 利用好政策优势,实现制度创新
        3.3.3 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4 海南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4.1 海南保险业发展现状
    4.2 海南保险业发展存在问题
        4.2.1 保险产品同质化问题仍存,产品服务质量有得提升
        4.2.2 人身保险展业渠道急需拓展,续保、退保压力大
        4.2.3 财产保险赔付率偏高,部分险种出现萎缩趋势
        4.2.4 为满足海南自贸区发展需要,保证保险亟待完善
        4.2.5 自贸区设立为保险资金跨境融通带来压力
5 海南自贸试验区保险业的发展对策
    5.1 利用好保险资金,维持自贸海南试验区的金融稳定
    5.2 采用吸引人才措施,打造属于海南的高质量人才队伍
        5.2.1 建立学校、政府、企业三位一体的合作平台
        5.2.2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人才发展平台
        5.2.3 打造高端人才聚集地,满足自贸区对高端人才的迫切需求
    5.3 设立创新型保险公司,致力打造具有自贸区特色的海南保险公司
    5.4 发挥政府号召作用,助企业、民众形成保险意识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7)上海改革开放研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分析
        (一)学术发展趋势分析
        (二)国内研究文献梳理
        (三)海外关于上海研究的核心文献
    三、研究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一)理论指导与借鉴
        (二)分析思路与框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与探讨难点
        (一)研究创新点
        (二)探讨难点
    五、改革开放相关概念及其界定
        (一)改革开放:“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二)改革开放史及其研究范式
        (三)改革开放史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四)改革开放史研究的价值
第一章 上海改革开放研究及其学术发展
    一、上海改革开放相关概念及其界定
        (一)上海改革开放概念辨析
        (二)上海改革开放史的概念界定
        (三)上海改革开放研究的价值意蕴
    二、上海改革开放研究的背景变迁
        (一)改革开放由试点到全面深化、纵深发展
        (二)中共党史研究由规范、兴盛到全面发展
        (三)上海在改革开放历程中由“后卫”到“排头兵”
    三、上海改革开放研究的时间脉络
        (一)上海改革开放研究的萌生与初兴
        (二)上海改革开放研究的规范与兴盛
        (三)上海改革开放研究的全面发展
第二章 上海改革开放研究的问题聚焦
    一、关于上海改革开放历史过程及重要历史人物的研究
        (一)关于上海改革开放历史阶段划分的研究
        (二)关于领导人与上海改革开放的研究
        (三)关于上海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研究
    二、关于上海改革开放过程中典型改革与试点的研究
        (一)关于浦东开发开放的研究
        (二)关于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研究
        (三)关于上海金融改革的研究
        (四)关于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研究
        (五)关于政府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的研究
        (六)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
        (七)关于社会保障、医疗改革的研究
        (八)关于上海大型城市社会管理与治理的研究
        (九)关于党的建设的研究
    三、改革开放以来海外上海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全球化与上海改革开放
        (二)上海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社会问题研究
        (三)关于浦东开发开放的研究。
    四,上海改革开放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一)对上海改革开放定位与特色的追问与解答
        (二)对上海改革开放实践模式与经验的总结与凝练
        (三)对如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思考与探索
        (四)对怎样推进地方改革开放的探索与反思
第三章 上海改革开放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史料研究方法
        (一)上海改革开放研究中史料来源
        (二)上海改革开放研究中文献史料研究方法运用
    二、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
        (一)什么是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方法
        (二)上海改革开放研究中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的运用
        (三)上海改革开放研究中如何更好地应用定性与定量分析
    三、口述史学方法
        (一)何为口述史学方法?
        (二)口述史学方法在上海改革开放研究中的应用
        (三)口述史学方法在上海改革开放研究中的功用及局限
    四、跨学科研究方法
        (一)跨学科研究方法的产生及流变
        (二)上海改革开放研究中跨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
        (三)跨学科研究方法在上海改革开放研究中效果与改进
    五、历史比较研究方法
        (一)历史比较研究方法释义
        (二)历史比较研究法在上海改革开放研究中的运用
        (三)历史比较研究法在上海改革开放研究的中效能与不足
第四章 上海改革开放研究的学术成果及其机构团体
    一、国内上海改革开放研究成果的类型
        (一)国内研究成果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二)上海改革开放研究成果的学术评价与影响力
        (三)上海报刊与上海改革开放研究
    二、国内上海改革开放研究机构社团及其人员组成
        (一)党史研究机构及党校
        (二)驻沪高校及上海社科院等机构
        (三)地方志办公室、档案馆、纪念馆及学术团体、社会组织等..
        (四)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以及国内高校
    三、海外上海改革开放研究的机构、期刊、人员
        (一)海外关于上海研究的基本概况和发展趋势
        (二)海外关于上海研究的主要国家、机构、人员
    四、海外上海研究的特点及与国内研究的异同
    五、海外上海研究的国内上海改革开放研究的启示
第五章 上海改革开放研究的成就、特征及经验
    一、上海改革开放研究成就概述
        (一)研究内容不断深化拓展
        (二)研究成果类型多样且得到一定程度的转化
        (三)研究方法的拓展与反思
    二、上海改革开放研究的基本特征
        (一)研究过程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二)研究内容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和政策性
        (三)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四)研究视角与场域的多维性
        (五)研究问题的聚焦性与延展性
    三、上海改革开放研究的基本经验及借鉴价值
        (一)重视基本史实的研究,理清改革开放历史脉络
        (二)突出典型改革实践研究,凸显上海改革开放特色
        (三)做好研究规划和引导,注重研究资政育人功能发挥
        (四)整合研究力量,增强研究的协同性
第六章 上海改革开放研究的学术展望
    一、上海改革开放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官方档案的封闭性与民间史料的收集发掘
        (二)地方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相对短缺、科研能力相关不足
        (三)党史学科归属及建设问题
        (四)当代人修当代史问题
        (五)对改革争论和理论突破的研究不足
        (六)区县改革开放研究相对薄弱
    二、上海改革开放研究存在问题的改进
        (一)继续推进党史学科体系建设和研究规划
        (二)增强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研究
        (三)注重民间史料与官方史料的互济
        (四)加强研究队伍建设
    三、上海改革开放研究的前景趋势
        (一)注重改革开放经验模式的总结
        (二)突出“现代化”的研究叙事范式
        (三)继续以社会史为基础考察改革开放史
        (四)要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主题
        (五)彰显党史研究“与时代同行”的特征
    四、改革开放研究应当予以关注的研究议题
        (一)对“人”的发现与关怀
        (二)对“改革开放精神”凝练
        (三)对“改革争论”的探讨
        (四)对改革开放“史”的定位与探究
        (五)对改革开放国际阐述与传播话语的构建
        (六)国家战略视阈下的上海改革开放研究
结语
    一、选题研究的不足
    二、未来研究改进及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及科研经历
后记

(8)黄洪:人身保险要全面转型服务高质量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今天的“负增长”与“历史负增长”存在本质区别
全面转型既是政策任务也是历史使命
深化认识取得全面转型胜利

(9)民国时期农业保险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一、农业保险推行的必要性
        二、农业保险推行的困难及其解决办法
        三、农业保险经营方式的选择
        四、农业保险首办险种的争论
        五、民国时期农业保险实践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多学科研究法
        三、比较研究法
    第四节 研究特色和创新
第二章 民国时期农业保险推行的原因
    第一节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一、农业遭受自然和社会风险
        二、农业经营缺乏弹性
    第二节 农村复兴的呼声
    第三节 国外农业保险制度
        一、国外农业保险制度
        二、国外农业保险制度的影响
第三章 民国时期农业保险思想的引进与传播
    第一节 晚清农业保险思想的引进
    第二节 民国时期农业保险思想的传播与研究
    第三节 近代农业保险思想引进与传播的特点
        一、指导思想由引进先进理念到农村复兴
        二、传播主体由知识分子到政府官员
        三、传播媒介由大众传媒到学术期刊
        四、传播途径由理论传播到实践传播
    小结
第四章 国民政府推进农业保险的政策和行动
    第一节 农业保险法规和办法的颁布
    第二节 政府关于农业保险的选择
        一、农业保险经营方式的选择
        二、农业保险推行险种的选择
    第三节 政府介入与推进农业保险
        一、地方政府经营农业保险
        二、中央政府经营农业保险
第五章 银行的农业保险行为
    第一节 银行开办农业保险的原因
    第二节 银行农业保险事业
        一、银行专业化前的农业保险事业
        二、银行专业化后的农业保险事业
    小结
第六章 农民对农业保险的态度和选择
    第一节 认识不足,农民误解与逃避
    第二节 农民兴趣与信仰增高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中国偿二代的再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第五节 创新总结
第二章 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及监管
    第一节 中国再保险市场基本情况
    第二节 中国再保险市场机遇与挑战
    第三节 中国再保险市场监管制度
第三章 国际再保险监管经验
    第一节 欧盟再保险监管制度
    第二节 美国再保险监管制度
第四章 再保险业最低资本监管的实证比较
    第一节 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
    第二节 数据来源及调整
    第三节 实证分析
第五章 中国偿二代对我国再保险业经营影响分析
    第一节 再保险主体及资本角度
    第二节 再保险业务信用风险角度
    第三节 再保险部门的新定位
第六章 偿二代对完善中国再保险监管制度的启示
    第一节 再保险市场准入退出监管仍需完善
    第二节 再保险公司的治理和信息披露的监管仍需完善
    第三节 再保险偿付能力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致谢

四、CEPA开启保险业新天地(论文参考文献)

  • [1]回望金融监管史 汲取奋进的思想力量[J]. 劳海燕. 中国农村金融, 2021(17)
  • [2]太平洋保险寿险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吴瑶. 山东大学, 2020(05)
  • [3]互联网保险对GS保险公司的影响及对策建议[D]. 张哲清. 苏州大学, 2020(03)
  • [4]创新驱动下杭州城市空间组织的转型与重构[D]. 孙文秀.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5]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的建筑师负责制研究[D]. 刘依然. 东南大学, 2019(01)
  • [6]海南自贸试验区保险业发展研究[D]. 田芳源. 辽宁大学, 2019(01)
  • [7]上海改革开放研究的研究[D]. 许振江.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9)
  • [8]黄洪:人身保险要全面转型服务高质量发展[J]. 董方冉. 中国金融家, 2018(11)
  • [9]民国时期农业保险问题研究[D]. 林君杰. 赣南师范大学, 2018(01)
  • [10]基于中国偿二代的再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研究[D]. 王韩郡. 云南财经大学, 2018(11)

标签:;  ;  ;  ;  

CEPA为保险业开辟新天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