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胁迫对大豆幼苗根系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铝胁迫对大豆幼苗根系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一、铝胁迫对大豆幼苗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静[1](2021)在《外源复合有机酸对菊芋耐铝的调控作用》文中提出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属菊科向日葵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具有极强的抗逆性、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在我国多地均有种植。近几十年来,随着酸雨频繁沉降,土壤酸化加剧,铝毒已成为南方酸性土壤中限制农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有机酸分泌是植物适应铝毒胁迫的外部排斥铝的主要机制之一,其种类、数量与铝毒缓解程度密切相关。苹果酸、柠檬酸和草酸是多数植物响应铝毒的主要有机酸种类,也是植物适应铝毒环境的极佳螯合剂。本研究以江苏徐州菊芋和四川资阳菊芋为材料,采用土培法,确定苹果酸、柠檬酸和草酸三种有机酸组合缓解菊芋铝毒的最佳浓度,并从光合特性、抗氧化能力等方面明确复合有机酸缓解铝毒的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如下:(1)以四川资阳菊芋为材料,采用土培法培养21 d,通过L9(34)正交实验表明300μmol/L苹果酸、700μmol/L柠檬酸和1000μmol/L草酸复合喷施处理的根相对伸长率最高,比单Al组增加103.26%,表明该种有机酸复合处理对菊芋铝毒缓解效果最好,作为后续实验的外源有机酸复合喷施浓度。(2)以江苏徐州菊芋(耐铝品种)和四川资阳菊芋(铝敏感品种)为材料进行土培实验,明确苹果酸、柠檬酸和草酸复合有机酸对铝胁迫下菊芋生长及光合损伤的缓解效果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Al处理7、14、21d,徐州菊芋和资阳菊芋根系和株高相对伸长率、根系和地上部的干物质积累量与对照相比显着降低。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外源喷施复合有机酸(OA)后,徐州菊芋和资阳菊芋的根系和地上部相对伸长率比Al处理显着增加,地上部及根系干重增加89.69%、68.42%和148.39%、97.95%,叶面积最大增加16.86%和25.52%,Gs最大增加193.22%和195.45%,叶绿素含量升高,Pn和Tr均有所回升。表明外源复合有机酸处理减缓铝毒害对PSII反应中心的破坏,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铝毒引起的光合抑制和光合结构受损,提高叶片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降低铝胁迫对菊芋叶片光合系统的干扰,使得光合作用可正常进行。(3)采用土培实验,叶面喷施苹果酸、柠檬酸和草酸,以探究复合有机酸对铝胁迫下菊芋生理响应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徐州菊芋和资阳菊芋的根系活力在Al处理第21 d降低37.25%和57.96%,叶片脯氨酸含量升高155.56%和94.83%。SOD活性增加,CAT活性最大降幅分别为24.69%和24.74%,MDA含量显着增加92.61%和131.96%。叶面喷施复合有机酸后,徐州菊芋和资阳菊芋Al+OA处理组较单Al组根系活力最大增长率达43.14%和74.36%,Al诱导的脯氨酸含量增加得到有效缓解,抗氧化酶活性升高,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As A)、谷胱甘肽(GSH)最大增长率为22.00%和25.00%、51.96%和81.01%,MDA减少25.51%和30.44%。表明外源施用有机酸可增强菊芋的保护酶活性和增加抗氧化物质含量,提高抗氧化能力,降低菊芋在铝毒生境下的膜脂过氧化程度。(4)通过外源施用复合有机酸,研究有机酸对铝胁迫下菊芋根尖Al积累及根系有机酸和可溶性糖分泌的影响。Al胁迫下徐州菊芋和资阳菊芋的Al含量比对照升高32.21和36.13倍。根系柠檬酸和草酸分泌量分别比对照增加43.94%和32.63%、120.63%和38.91%。进行外源有机酸喷施处理后,徐州菊芋和资阳菊芋的根尖Al含量比单Al处理减少17.26%和27.66%,根系柠檬酸、苹果酸和草酸分泌量最大上升22.38%和40.24%、86.11%和44.18%、52.31%和59.69%,根系可溶性糖含量显着增加。表明外源复合有机酸可改善菊芋生长、降低根尖铝含量,提高菊芋柠檬酸、草酸和苹果酸、可溶性糖的根系分泌能力,以应对铝毒对菊芋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

渠心静[2](2021)在《磷缓解油茶幼苗铝胁迫的生理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发展油茶产业具有缓解食用油短缺、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以及生态建设等多重效益。目前油茶种植面积达400万公顷,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酸性红壤区。然而,酸性红壤铝活性高和有效磷含量低是限制油茶生长发育和增产的两个重要限制因子。为探究磷添加对铝胁迫油茶幼苗的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本研究以1年生油茶‘华金’扦插苗为试验材料进行室内盆栽试验,设置了高磷低铝(+P-Al)、低磷低铝(-P-Al)、高磷高铝(+P+A1)、低磷高铝(-P+A1)4个处理,测定了油茶的生长和抗氧化相关指标、根尖细胞壁铝累积及细胞壁特性和根系代谢组,旨在为磷缓解油茶铝胁迫机理以及磷养分管理提供参考资料。主要结果如下:(1)对油茶生长和抗氧化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P+Al处理显着抑制了油茶植株生物量,植株干重降低了 39.81%,而磷的添加缓解了铝对油茶生长的抑制,植株干重提高了 36.94%;-P+Al处理显着降低了叶绿素含量,抑制了光合作用,而磷的添加提高了叶绿素含量,降低了光抑制,提高了光捕获和电子传递效率以及净光合效率;-P+A1处理显着提高了根和叶的PPO活性,降低了抗氧化酶活性,导致活性氧累积,而磷的添加显着降低了 PPO活性,缓解了铝对POD和APX活性的抑制,降低了活性氧累积;此外,磷添加降低了结合态酚含量的提高,降低细胞壁木质化速率。(2)对油茶根尖细胞壁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铝胁迫抑制了油茶根系伸长;铝胁迫下根尖约有80%的铝分布在细胞壁上,而细胞壁中80%的铝结合在果胶和HC1组分;磷的供应降低了铝在细胞壁的累积;铝胁迫显着提高了细胞壁果胶含量,诱导去甲酯化果胶提高4倍,降低了果胶甲酯化度,而磷的供应降低了细胞壁去甲酯化果胶含量和HC1含量来降低铝在细胞壁的结合位点;此外,铝胁迫下磷通过降低铝胁迫对XET和EGase活性的抑制提高细胞壁的松动性,通过降低CPO活性降低木质化速率,提高细胞壁伸长能力从而缓解铝胁迫对根系伸长的抑制。(3)对油茶根尖代谢组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低磷和铝胁迫降低了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了游离氨基酸和MDA含量,而铝胁迫下磷的供应提高了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游离氨基酸和MDA含量;本研究共筛选出58个差异代谢物,铝胁迫提高了多种氨基酸含量,降低了多种有机酸和碳水化合物含量,而磷供应降低了铝胁迫引起的多种氨基酸的异常累积,但有机酸含量的变化较小,铝胁迫下磷的供应提高了包括蔗糖和葡萄糖在内的多种碳水化合物含量。表明铝胁迫增加了氨基酸的积累,减少了有机酸和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而磷供应通过降低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和增加碳水化合物含量来促进了根系的生长。综上表明,低磷和铝胁迫抑制了油茶幼苗生长和根系伸长,引起氧化胁迫,提高了根尖铝累积,影响了代谢过程,而磷的供应可以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缓解氧化胁迫,改变细胞壁特性降低铝的结合位点,提高碳水化合物累积等途径来缓解铝胁迫。

李明霞[3](2020)在《盐和低氮胁迫下栽培大豆和野大豆适应性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土壤盐碱化是目前世界上影响农业生产最主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为了追求农作物高产,生产中经常出现过量施用氮肥的现象,不仅增加了农业成本,更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栽培大豆是世界上主要的油料作物和粮食作物。栽培大豆是典型甜土植物,容易受到盐胁迫,并且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氮肥。因此培育耐盐能力强、在低氮水平下能高效获取并利用氮的栽培大豆是解决目前问题的有效策略。野大豆长期生存在自然环境下,是栽培大豆的近源野生种,有很强的耐盐碱胁迫和耐低氮胁迫能力,是改良栽培大豆抗逆性的优质野生资源。利用优质野大豆种质资源培育抗逆性强的栽培大豆品种是应对土壤盐碱化和氮肥施用量过多的有效措施之一。本研究模拟两种类型的盐和低氮条件对栽培大豆和野大豆幼苗进行中性盐、碱性盐和低氮胁迫处理,分析了三种类型胁迫处理下栽培大豆和野大豆幼苗在生理、代谢和转录水平发生的变化,比较了栽培大豆和野大豆幼苗响应三种类型胁迫的生理、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的差异,揭示了野大豆抵御三种类型胁迫的机制以及三种类型胁迫对栽培大豆的伤害过程。获得如下主要研究结论:(1)两种类型盐胁迫下,野大豆幼苗比栽培大豆显示出更强的耐盐能力。(2)两种类型盐胁迫下,野大豆能够保持稳定的光合同化功能。同时维持较低的Na+/K+值、积累Fe2+和Ca2+等有益离子以及稳定的矿质营养平衡,减少盐胁迫的伤害。而栽培大豆在两种类型盐胁迫下光合作用受到显着抑制,离子平衡被破坏。(3)野大豆幼苗根系通过增强氨基酸、脂肪酸、糖和糖醇以及有机酸代谢,在细胞中积累大量渗透调节物质,同时,增强次生抗氧化物质酚类物质代谢提高其耐中性盐胁迫的能力。野大豆幼苗根系增强自身的氨基酸和脂肪酸代谢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代谢和三羧酸循环,以及提高次生物质类黄酮类物质代谢抵御碱性盐胁迫。中性盐胁迫下,栽培大豆幼苗根系中氨基酸、脂肪酸、有机酸、糖和糖醇代谢以及三羧酸循环均受到抑制。碱性盐胁迫下,栽培大豆中尽管氨基酸代谢增强,但是脂肪酸、有机酸、糖和糖醇代谢以及三羧酸循环和次生代谢都受到抑制。转录组学分析发现,野大豆和栽培大豆幼苗根系在中性盐胁迫下分别有139个和587个差异表达基因;在碱性盐胁迫下分别有1627个和5482个差异表达基因。中性盐胁迫下Trihelix、WRKY和HB-HD-ZIP家族转录因子;碱性盐胁迫下MYB、NAC、TIFY和WRKY家族转录因子在野大豆抵御盐胁迫时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中性盐胁迫下野大豆中的同源异型域-亮氨酸拉链蛋白(HD-Zip)基因和碱性盐胁迫下膜联蛋白、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H+-ATPase、β-葡萄糖苷酶、几丁质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谷氨酸脱氢酶的相关基因表达量的上调在抵御盐胁迫时发挥重要作用。代谢组学与转录组学关联分析表明野大豆抵御中性盐胁迫的关键是增强氰基氨酸代谢和类黄酮生物合成;抵御碱性盐胁迫的关键是增强酪氨酸代谢以及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4)野大豆比栽培大豆有更强的耐低氮能力。野大豆能够通过促进根系生长,维持较高的根冠比,增大根系与营养物质的接触面积,吸收更多的氮抵御低氮胁迫。(5)低氮胁迫下,野大豆光合作用受到的伤害显着小于栽培大豆。野大豆能够维持较为稳定的光合色素含量,积累重要的抗氧化物质类胡萝卜素抵御低氮胁迫。低氮胁迫下,野大豆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离子含量,尤其是NO3-。野大豆叶片和根系中的Fe2+和Mn2+;叶片中Zn2+、B3+和Mg2+等微量元素的积累能够有效保护光合作用,从而提高其耐低氮胁迫的能力。而低氮胁迫显着破坏了栽培大豆对必需矿质元素的吸收,造成了严重的矿质营养元素失衡。(6)野大豆幼苗叶片和根系中的谷氨酸族、天冬氨酸族、丙氨酸族和丝氨酸族氨基酸代谢增强抵御低氮胁迫。此外,野大豆幼苗中的三羧酸循环在叶片中维持稳定,在根系中增强,保证能量供应的同时为植物提供重要的代谢中间产物。野大豆幼苗叶片和根系中的糖和糖醇、有机酸和脂肪酸代谢以及类黄酮代谢都增强,有助于提高其耐低氮能力。低氮胁迫下,栽培大豆幼苗整体代谢水平变得紊乱。转录组学研究表明,低氮胁迫下野大豆和栽培大豆幼苗叶片中分别有182个和733个差异表达基因;根系中分别有807个和621个差异表达基因。野大豆通过调控NRT1、NRT2和AMT蛋白家族相关基因的表达来抵御低氮胁迫。叶片中的AP2/ERF-ERF、C2H2、C3H、GRAS、MYB、NAC、TIFY和WRKY转录因子;根系中的C2H2、GRAS、MYB、NAC、TIFY和WRKY转录因子在野大豆抵御低氮胁迫的过程中起调控作用。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联合分析发现野大豆抵御低氮胁迫的关键是增强叶片中的半胱氨酸蛋氨酸代谢和谷胱甘肽代谢;增强根系中的半胱氨酸蛋氨酸代谢、氰基氨酸代谢、N-聚糖生物合成、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和糖酵解。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联合分析发现野大豆幼苗根系中的苯丙氨酸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戊糖和葡萄糖醛酸酯相互转化、半乳糖代谢和类黄酮生物合成是抵御三种类型胁迫的关键代谢通路。本研究还发现了野大豆抵御三种类型胁迫的4个关键基因。(7)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分析发现碱性盐胁迫对栽培大豆的伤害最大。中性盐胁迫和碱性盐胁迫对栽培大豆幼苗根系的伤害机理不同,中性盐胁迫主要是Na+和Cl-共同胁迫,碱性盐胁迫主要是Na+胁迫和高p H胁迫。代谢组学分析显示栽培大豆幼苗根系中的糖和糖醇代谢最敏感,在三种类型胁迫下均受到抑制。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联合分析发现三种类型胁迫下的是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和糖酵解受伤害最严重,显示出,经过长期的人工选育,栽培大豆中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和糖酵解对不良环境最为敏感。本研究为开发和利用野大豆以及利用野大豆培育耐盐碱和耐低氮的栽培大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盐碱地的改善,生态环境的保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为提高其他作物的抗逆性和优质野生资源的保护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闫磊[4](2020)在《硼对柑橘枳砧根系铝毒缓解效应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铝(Al)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其含量约占地壳的8%。世界约40%、中国约21%的耕作土壤中作物受到铝毒害影响。铝毒是酸性土壤(p H≤5)中限制作物生长和生产的重要因素,植物遭受铝毒的最初症状是抑制根系生长,进而抑制植株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降低作物产量。硼(B)是高等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缺硼症状首先出现于根系,与铝毒症状相似,且细胞壁被认为是缺硼和铝毒作用的主要位点。近年来,关于硼对植株铝毒的缓解机制广有报道,但其多针对于一年生作物,而对多年生植株,尤其是柑橘中铝毒害的研究相对较少。柑橘是我国重要的水果作物,其主要种植在南方酸性土壤中,硼缺乏和铝毒害并存问题在柑橘园很常见。枳壳砧木(枳砧)[Poncirus trifoliata(L.)Raf.]作为我国柑橘的主栽砧木,属硼敏感型品种,因此,本研究以枳砧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方式,利用荧光染料活体染色、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13C固体核磁共振(13C-NMR)、X射线衍射(XRD)、非靶标代谢(GC-TOF-M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透射电镜X射线能谱仪(SEM/TEM-EDS)及原子力显微镜(AFM)等现代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分析硼铝处理下根系代谢产物含量及代谢通路变化、抗氧化剂和抗氧化酶防御系统响应、细胞壁物质组分及结构变化、细胞壁各组分铝含量分布及根尖铝吸收转运的响应差异,主要研究结果归纳如下:1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代谢产物及代谢通路的影响不同硼铝处理下根系代谢产物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共鉴定和分析了60种匹配度大于70%的代谢产物,包括20种氨基酸、17种糖类、12种有机酸、5种脂肪酸、2种芳香族化合物及4种其它物质。铝胁迫下,17种主要氨基酸和8种糖类含量明显增加,而3种氨基酸(天冬氨酸、异亮氨酸、谷氨酸)和6种糖含量显着下降。铝胁迫下9种有机酸:特别是三羧酸循环(TCA)中丙酮酸、L-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和延胡索酸代谢物明显降低,分别减少了50%、98.2%、93.6%、60.4%和78.6%。铝胁迫下,加硼降低了天冬酰胺、环亮氨酸、瓜氨酸和组氨酸等10种氨基酸及肌醇、棉子糖、半乳糖和3,6-脱水-d-半乳糖等6种糖类含量。有意思的是,硼对铝诱导的有机酸含量变化无明显的影响。以上结果得出,铝胁迫影响根系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代谢,抑制TCA循环。硼并不能调节有机酸代谢模式,但可调节根中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和代谢降低铝毒。2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抗氧化剂和抗氧化酶防御系统的影响铝胁迫下明显增加根系铝和活性氧(ROS)含量,抑制植物生长相关参数。另外,铝胁迫下增加合成抗坏血酸(As A)的肌醇及L-半乳糖途径中相关代谢物含量,促进As A的积累。铝胁迫下,硼降低了根系铝的积累,抑制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 A-GSH)循环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而诱导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活性,且降低了合成As A的L-半乳糖途径中相关代谢物(D-甘露糖-1-磷酸、L-半乳糖-1-磷酸、L-半乳糖和L-半乳糖-1,4内酯)含量,降低As A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而增加GSH含量。同时,铝胁迫下加硼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而降低了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最终降低了根H2O2的积累,同时表现出较低的H2O2荧光染色强度,提高了植株生物量、根系活力和根系相对伸长量。我们的结果表明,硼可通过调控合成As A的L-半乳糖途径中的代谢物产量、As A-GSH循环及抗氧化酶防御系统,降低根系铝及ROS的积累,缓解铝诱导的氧化应激。3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果胶及纤维素含量及特性的影响铝胁迫严重抑制根系生长,并导致过量的ROS(H2O2和O2.-)积累,细胞壁明显加厚,且改变了细胞壁中果胶和纤维素含量及特性。有意思的是,铝胁迫下,硼供应降低了碱溶性果胶含量而增加了碱溶性果胶甲基酯化度,进而减少碱溶性果胶去甲基水解成游离羧基。硼还增加了两种形态果胶中3-脱氧-D-甘露-2-辛酮糖酸(KDO)含量。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13C固体核磁共振(13C-NMR)分析结果证实,铝胁迫下,硼供应可以降低果胶、果胶羧基基团和纤维素含量,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加硼增加了纤维素的结晶度。此外,加硼明显降低根系胼胝质、ROS和铝的积累,细胞壁厚度明显降低。研究结果表明,硼可以通过降低果胶中羧基基团及屏蔽果胶中铝结合位点,降低铝在细胞壁中的积累。同时,铝胁迫下加硼可以降低纤维素含量及增加其结晶度,增加细胞壁刚性和延展性,利于细胞壁的延伸,进而促进根系的伸长。4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细胞壁各组分铝分布及根尖铝吸收转运的影响铝胁迫明显增加根及根细胞壁中铝含量,且细胞壁中铝含量占根系总铝含量的绝大比例,约79.60-87.33%。对根系细胞壁不同组分中铝含量测定发现,细胞壁中铝大部分结合在半纤维素1中,半纤维素2和果胶中铝含量分别次之,纤维素中铝含量最低。铝胁迫下,加硼降低了细胞壁中铝含量,且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SEM-EDS)分析也进一步验证,硼明显降低细胞壁中铝元素原子百分比。铝胁迫下加硼主要降低果胶(特别是碱溶性果胶)中铝含量,与之对应的,硼主要作用于碱溶性果胶含量及特性,随着硼浓度的增加,碱溶性果胶含量及果胶甲酯酶(PME)活性呈梯度性降低趋势,而碱溶性果胶甲基酯化度逐渐升高,从而减少果胶中的铝结合位点(羧基基团)。原子力显微镜(AFM)图像观察到,加硼后碱溶性果胶分子紧密排列,成网状结构,说明碱溶性果胶更好的交联结合,形成稳定的细胞壁网络结构,进一步降低细胞壁中铝的固定。另外,硼处理抑制了NRAT1(负责将细胞间隙铝离子转运到细胞质)的表达,同时增加了ALS1(负责将细胞质铝离子转运到液泡)的表达,透射电镜X射线能谱仪(TEM-EDS)分析发现,铝胁迫下,加硼处理后细胞间隙和液泡中铝含量比例明显增加,而细胞质中铝含量比例降低。综上,我们的结果表明硼可以调节碱溶性果胶含量及特性,进而减少果胶的去甲基化,降低铝在细胞壁的富集。另外,硼抑制根尖对铝的吸收及促进细胞质内液泡对铝的区室化,最终缓解铝对植株的毒害作用。

罗石磊[5](2020)在《硫化氢对镉胁迫下黄瓜幼苗根尖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硫化氢(H2S)作为近些年来继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碳(CO)后被发现的第三种气体信号分子,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大量研究证明H2S能调节植物生理功能,包括启动种子萌发、介导根系器官发生、气孔运动、促进光合作用、调节衰老和产量等。同时H2S参与植物逆境胁迫响应,包括温度胁迫、盐胁迫、低氧、重金属胁迫和干旱胁迫等。本试验通过研究H2S对镉(Cd)诱导黄瓜幼苗根尖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影响,结合作物表型、细胞生理及分子水平的检测,说明H2S对Cd诱导的细胞死亡起到负向调控,为H2S抵御重金属胁迫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黄瓜幼苗的根长和鲜重随着Cd(50、100、200和300μM)浓度的升高显着下降,当浓度为200μM时,根长为对照的一半。同时幼苗根系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也随着Cd浓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当用200μM CdCl2处理48 h后,根系过氧化氢(H2O2)和超氧阴离子(O2·-)的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显着升高。随着ROS的积累,黄瓜幼苗根尖细胞死亡也随胁迫时间的延长显着增多。说明Cd抑制根的伸长是受到根尖细胞死亡的影响。2.通过不同浓度的硫氢化钠(NaHS)预处理发现,H2S缓解Cd胁迫呈现浓度依赖效应,随着H2S浓度的增大,根长和鲜重先升高后降低,浓度为100μM时效果最佳。Cd胁迫诱导内源H2S含量的显着升高,而NaHS预处理下内源H2S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处理。H2S能显着降低由Cd引起的ROS积累和膜脂过氧化,同时激活抗氧化系统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根系活力。Evans blue染色结果也表明H2S能减少Cd诱导的根尖细胞死亡。qRT-PCR检测表明H2S通过上调HSP70的表达来增强根系对Cd的抗性,下调ATG8f的表达减少Cd引起的细胞自噬。说明H2S能够通过减少氧化损伤和细胞死亡来抑制Cd胁迫对黄瓜幼苗的毒害。3.Cd胁迫降低了AsA的含量,显着提高了DHA和GSSG的含量,破坏了氧化还原平衡。H2S显着提高Cd胁迫下AsA和GSH的含量,降低DHA和GSSG的积累。Cd诱导GR、DHAR和MDHAR活性显着升高,NaHS预处理后GR、DHAR和MDHAR活性高于Cd单独处理,而且H2S促进了GR、DHAR和MDHAR基因的表达,增强细胞的还原能力,减少氧化损伤。4.通过DAPI染色和caspase-3-like活性的测定,发现Cd能引起细胞程序性死亡(PCD),而H2S能减少DAPI的荧光和caspase-3-like的活性,抑制这一过程的发生。同时Cd胁迫导致线粒体细胞色素c(Cyt c)的释放和线粒体膜转换孔(MPTP)的开放,而H2S提高了Cyt c/a的比值,减少了MPTP的吸光值,抑制了Cyt c释放到胞质中引发PCD的下游反应。5.Cd胁迫下,线粒体Ca2+-ATPase、H+-ATPase和Mg2+-ATPase的活性显着降低,MPTP开放,MPTP相关基因CsVDAC和CsANT表达上调,导致Cyt c和Ca2+释放到细胞质中,诱导线粒体H2O2的积累和激活caspase-3-like的活性,最终发生PCD。H2S负向调控这一过程,减少Ca2+的释放和线粒体H2O2的升高,下调CsVDAC和CsANT基因的表达,维持线粒体ATP酶活性和生理功能,而内源H2S清除剂HT能逆转这一过程,加剧PCD的发生。

张涵[6](2020)在《柑橘耐铝光合响应及根细胞壁铝吸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柑橘在我国主要种植在南方酸性土壤地区。土壤酸化引起的铝毒害限制了柑橘生长。大量研究表明植物对铝毒害的耐受性与细胞壁属性有关。柑橘是一种比较耐铝的果树品种,但有关铝在柑橘体内的储运及细胞壁参与的铝毒害调控机制仍未阐明。本研究以耐铝差异的雪柑和沙田柚实生苗为试验材料,探讨了:(1)两柑橘品种幼苗生物量及根系参数对铝毒害的响应;(2)两柑橘品种叶片光合特性对铝毒害的响应;(3)铝在两柑橘品种幼苗中的分布特征;(4)两柑橘品种幼苗根细胞壁对铝毒害的响应。研究结果如下:(1)铝毒害引起的柑橘幼苗生物量降低和根系发育是铝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相比对照,0.5和1.0 m M铝处理15周显着降低了沙田柚幼苗的生物量,但对雪柑幼苗生物量无明显抑制作用,处理44周后雪柑幼苗生物量显着下降。与对照相比,0.5 m M铝处理促进雪柑幼苗但抑制沙田柚幼苗根系的生长。随着铝处理浓度的提高,柑橘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投影面积和平均直径都随之降低。(2)在光合作用应答铝胁迫方面,0.5 m M铝处理15周未抑制雪柑幼苗的净光合速率,但显着抑制沙田柚幼苗的净光合速率。随铝浓度的提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两柑橘品种光合作用同时受到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的限制。雪柑较沙田柚表现出更好的荧光诱导动力学与降低光电子传递抑制维持较高的光合色素含量以及PSII电子转化效率有关。(3)组织水平上,铝处理的两柑橘品种幼苗体内的铝主要分布于侧根,其次是主根、叶和茎。细胞器水平上,雪柑和沙田柚侧根的铝主要富集在细胞壁上,其次是细胞器和液泡。在细胞壁不同组分上,大多数的铝富集在细胞壁成分的果胶上,其次是半纤维素和纤维素。(4)与对照相比,铝处理提高细胞壁干重占根干重的比例,但显着降低两柑橘品种根细胞壁果胶含量。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扫描分析显示,相比对照,铝处理的沙田柚根细胞壁特异性峰强度变化更大。离体细胞壁的动力学研究表明,雪柑的细胞壁对铝离子的吸附速率更高且解吸率较低。通过序列比对,在柑橘基因组数据库中筛选到4个可能参与调控铝结合的细胞壁果胶甲基酯酶基因。以对照和铝处理后的柑橘根c DNA为模板,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了柑橘细胞壁果胶甲基酯酶相关基因对铝毒害的响应,结果表明,4个基因在沙田柚中的表达量显着提高,但在雪柑中无显着变化。综上所述,本研究在植物生理和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了耐铝差异的两柑橘品种对铝毒害的应答机制。雪柑幼苗耐铝性强于沙田柚幼苗与降低光电子传递抑制,维持较高的光合色素含量和PSII电子转化效率,以及通过细胞壁果胶的强吸附减少铝向地上部的转运有关。本研究结果可以丰富柑橘耐铝机制,为揭示柑橘逆境响应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黎汤侃[7](2020)在《铝胁迫下四种桉树幼苗根尖抗氧化系统运作方式与评价》文中研究指明铝毒污染伴随着当今工业水平的发展和大气酸化程度的加深愈发严重。在近年流行的城市污染地生态修复中,前期速生植物能为今后园林造景和环境改善打下坚实基础。为了筛选出耐铝性优良的桉树品种,以及了解耐铝性强弱树种之间的抗氧化系统工作原理,本论文通过研究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圆角桉(Eucalyptus umbellate)、巨桉(Eucalyptus grandis)、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四种不同基因型实生桉树幼苗的耐铝性差异、根部抗氧化系统运作差异以及根部损伤外观等多重指标,借助分析根部生长情况、评价根部生理生化指标、观察根部细胞染色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了如下结论:1.四种桉树幼苗均能在24h之内产生对铝胁迫的应答,最直观的反映体现在影响根系的伸长与降低根系活力,影响植株根部和叶片的生理指标方面。2.研究的四种桉树幼苗在4.5m M Al3+胁迫24小时下表现出显着的耐铝性差异,通过对其根和叶的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和多酚氧化酶含量变化等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得出,四种桉树耐铝性为尾巨桉>尾叶桉>巨桉>圆角桉。杂交后代尾巨桉对于铝毒胁迫最为耐受,适用于铝污染土地种植。3.桉树幼苗根尖受到胁迫后产生大量的ROS与RNS,经荧光显微观察可知其产生部位集中在根尖细胞分裂活跃区域,且通过对死亡细胞进行依文思蓝染色及用希夫试剂对MDA发生部位进行观察比较发现ROS与RNS产生的量和部位与死亡细胞及MDA产生的量和部位呈正相关。4.ROS和RNS的产生能够激活根尖细胞的抗氧化系统及抗亚硝化系统的运作,耐铝性强的树种对于铝毒胁迫的防御系统与铝敏感型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铝耐受型桉树幼苗如尾巨桉、尾叶桉的根尖通过迅速显着提高CAT、SOD、As A、GSNOR等关键酶类或非酶类物质来清除ROS和RNS的过量累积,抵御氧化胁迫和亚硝化胁迫;而铝敏感型桉树如圆角桉、巨桉则产生了更多的NADPH氧化酶加速ROS的累积,同时少量的GSNOR、SOD、GSH分泌导致RNS的过度累积,形成双重损伤。5.抗氧化系统的应答速度与抗氧化水平以及耐铝性呈正相关,耐铝性较强的基因型桉树根尖细胞的As A-GSH循环响应更为迅速,其过程中的代谢物分泌更为旺盛,并且会通过保持高水平的抗氧化物质如APX、As A、GSH等来对即将产生的氧化胁迫做出防御。

张婷婷,刘子凡,安锋,谢贵水[8](2020)在《铝胁迫造成橡胶苗死亡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铝毒是酸性土壤中抑制植物生长和产量的主要因子,但其对橡胶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甚少。本研究设置50、100、200 mmol/L3种Al3+处理浓度,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铝胁迫下橡胶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根系活力、根系导水率、H2O2和O2-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叶片SPAD值、叶片相对含水量、根系活力、根系导水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H2O2和O2-含量则逐渐增加,且浓度越高对各个指标的影响越显着。铝毒害可造成根系活性氧(H2O2和O2-)的累积,进而造成根系活力和导水率下降,叶片SPAD值和相对含水量下降,最终导致橡胶幼苗死亡。

冯君[9](2020)在《内生菌对铝胁迫下水稻幼苗根系生理及柠檬酸代谢分子机制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酸性土壤的不断增加,土壤中Al3+含量严重超标,大量的Al3+可对作物根系的生长产生抑制,进而造成农作物减产及品质下降。本文利用碱蓬内生菌高Y1-1侵染水稻幼苗,将水稻幼苗分为侵染组(E+)和未侵染组(E-);配制不同浓度的AlCl3(0、40μM、80μM、120μM)溶液分别对E+组和E-组水稻幼苗进行胁迫处理。对水稻幼苗的生长指标、生理指标及柠檬酸合酶基因、多药物有毒化合物排出家族转运蛋白(MATE)基因以及质膜H+-ATP酶基因表达情况进行测定,旨在探究内生菌对不同浓度铝胁迫下水稻幼苗的缓解机制,为水稻抗铝毒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铝胁迫抑制水稻幼苗生长发育,主要表现为株高和根长减小,干物质量减少,总根长降低,根系表面积和直径变大,根尖短粗,且根尖数减少。与E-组相比,内生菌高Y1-1侵染后,株高、根长和干物质积累量均有所增加,根系形态参数除根系平均直径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状况均有所改善。2.铝胁迫下的水稻幼苗叶片和根系中的铝含量随铝浓度升高而升高;内生菌侵染使高浓度铝胁迫下的水稻幼苗叶片和根系中铝含量显着减少。3.在低浓度铝胁迫下,水稻幼苗根系中SOD和POD活性与对照比升高,但高浓度铝胁迫下,SOD和POD活性下降;CAT活性与对照比活性下降;MDA含量则升高。内生菌高Y1-1侵染后降低了根系中MDA含量,增加了根系中SOD、POD和CAT的活性。4.铝胁迫下,E-组在胁迫初期8种有机酸含量和总有机酸含量与对照比增加,在中后期各有机酸含量趋势不一致;E+组在整个胁迫期,柠檬酸含量和总有机酸含量(120μM AlCl3第6 d处理除外)均比同浓度的E-组显着增加。5.根系质膜H+-ATPase活性在低浓度铝胁迫下提高,但高浓度的铝胁迫导致质膜H+-ATPase活性下降;内生菌高Y1-1的侵染对低浓度铝胁迫下的水稻幼苗根系质膜H+-ATPase活性有所提高。6.低浓度铝胁迫下的OsCS3、OsCS4、OsFRDL4、OSA1、OSA2、OSA4、OSA6、OSA7、OSA8、OSA9基因表达上调,但在高浓度铝胁迫下则表达下调。内生菌高Y1-1侵染时,柠檬酸合酶基因OsCS3和OsCS4表达上调;MATE基因OsFRDL4则在高浓度铝胁迫时表达上调;质膜H+-ATPase基因OSA2、OSA7、OSA3、OSA5、OSA8和OSA9的表达上调。

韩德鹏[10](2019)在《甘蓝型油菜幼苗对铝毒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耐铝候选基因筛选》文中研究表明酸性土壤的铝毒胁迫是限制我国南方油菜生产和产量提升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研究油菜对铝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油菜耐铝相关基因对改良油菜耐铝性和加快耐铝油菜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54份遗传变异广泛的甘蓝型油菜资源,对其进行了耐铝性评价,并研究了极耐铝和铝敏感油菜品种(R178和S169)幼苗在不同铝浓度处理下的生理响应。此外,基于前期针对254份材料开发的200510个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标记,对油菜幼苗耐铝相关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association study GWAS),同时,利用RNA-seq技术分析鉴定铝胁迫下耐铝和铝敏感油菜(R178和S169)幼苗根系中耐铝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最后通过功能注释确定甘蓝型油菜幼苗耐铝性相关候选基因。本研究得到以下结果:254份甘蓝型油菜自交系品种在100μmol·L-1Al3+的营养液中培养7d后,与无Al3+对照相比,不同基因型油菜品种主根生长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通过测定主根相对伸长率(relative root growth RRG),品种18G178的RRG为94.7%,主根受铝胁迫危害最轻,为极耐铝基因型品种。品种18G169主根伸长抑制最严重,其RRG最低为53.7%,为铝敏感基因型品种。以筛选出的耐铝品种R178(18G178)和铝敏感品种S169(18G169)为试验材料,在营养液培养条件下,分别用0、50、100、150、200和300μmol·L-1Al3+(p H4.5)处理28 d后测定其形态及生理指标,研究其对不同铝胁迫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50μmol·L-1铝处理下R178的根系形态指标与对照无显着差异,S169的根系形态指标与对照间均差异显着,随铝处理浓度的加大,除总根尖数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其余根系指标均持续降低;此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在上述两个品种幼苗根系中均表现出开始升高而后持续降低,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随铝浓度增加而降低,脯氨酸含量则呈现相反的趋势。铝胁迫导致2个品种幼苗根系和叶片的质膜透性显着增加。综上,铝胁迫显着抑制了油菜根系生长,破坏了细胞质膜的完整性,油菜幼苗通过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的积累以及保护酶活性的增高抵抗铝胁迫。以耐铝型油菜品种R178和铝敏感型油菜品种S169为试验材料,利用RNA-seq技术分析不同铝胁迫时间下(0 h、6h、24h)耐铝和铝敏感油菜幼苗根系中的差异表达基因,筛选与油菜耐铝性相关的候选基因。研究结果表明,18个样品的原始数据经过质控和过滤,总共获得151.88Gb有效数据,平均每个样品得到7.07Gb有效数据。通过对2个油菜品种不同铝胁迫时间下根系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和功能注释,共筛选到46个耐铝性相关的候选基因,其中苹果酸通道蛋白基因7个、柠檬酸转运蛋白基因5个、ABC转运家族蛋白基因5个、金属转运家族蛋白相关基因14个、天然耐药相关巨噬细胞蛋白Nramp基因1个、C2H2锌脂蛋白转录因子基因3个、铝敏感蛋白基因2个以及抗氧化相关基因9个。以254份来源独立遗传变异广泛的甘蓝型油菜自交系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铝胁迫及对照下甘蓝型油菜幼苗相关形态指标(地上部鲜重、根平均直径、根鲜重、主根相对伸长率、总根表面积、总根尖数、总根体积和总根长),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和混合线性模型(GLM)并结合前期开发的200510个群体SNP标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A01、A02、A03、A04、A06、A08、A09、C03和C04等9条染色体上探测到18个性状显着关联的SNP位点,并在显着性位点两侧100 Kb范围内发掘到30个耐铝相关候选基因,筛选到的基因主要包括ABC转运体家族基因、水通道蛋白基因、MATE家族蛋白基因、硫酸盐转运体家族基因、金属耐受蛋白基因和抗氧化相关基因,主要参与了无机离子的转运和代谢、苹果酸和柠檬酸等有机酸的转运排出、细胞壁修饰及氧化应激反应等过程。本研究发掘到的耐铝候选基因经进一步功能验证后,可为油菜耐铝性遗传改良和耐铝新品种选育提供基因元件和技术支撑。

二、铝胁迫对大豆幼苗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铝胁迫对大豆幼苗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外源复合有机酸对菊芋耐铝的调控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铝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1.1.1 铝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1.2 铝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1.1.3 铝对植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1.2 植物根系有机酸分泌对铝毒的响应和调控作用
        1.2.1 植物根系有机酸分泌对铝毒的响应
        1.2.2 有机酸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1.2.3 有机酸缓解植物铝毒的作用机理
    1.3 问题的提出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铝胁迫下有机酸对菊芋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方案
        2.1.2 相对根长、相对株高及叶面积的测定
        2.1.3 干物质积累量的测定
        2.1.4 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2.1.5 叶片光合指标等的测定
        2.1.6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复合有机酸最佳浓度筛选
        2.2.2 铝胁迫下复合有机酸改善菊芋生长和光合作用
        2.2.3 铝胁迫下复合有机酸提高菊芋叶片叶绿素合成能力
        2.2.4 铝胁迫下复合有机酸对菊芋叶片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2.2.5 复合有机酸降低铝对菊芋光合系统的损伤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铝胁迫下有机酸对菊芋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与培养方法
        3.1.2 菊芋根系活力的测定
        3.1.3 叶片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3.1.4 叶片MDA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3.1.5 叶片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测定
        3.1.6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复合有机酸对铝胁迫下菊芋根系活力的影响
        3.2.2 复合有机酸对铝胁迫下菊芋叶片脯氨酸的调控
        3.2.3 复合有机酸对铝胁迫下菊芋叶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2.4 复合有机酸减轻铝对菊芋叶的氧化损伤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铝胁迫下复合有机酸对菊芋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与培养方法
        4.1.2 根尖Al含量的测定
        4.1.3 根系分泌物的收集与测定
        4.1.4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复合有机酸对铝胁迫下菊芋根尖Al含量的影响
        4.2.2 复合有机酸对铝胁迫下菊芋根系分泌有机酸能力的影响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5.3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磷缓解油茶幼苗铝胁迫的生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油茶及其产业发展概述
    1.2 酸性土壤磷和铝的存在形式及含量
    1.3 铝对植物的毒害机理
        1.3.1 对根系生长的影响
        1.3.2 对养分吸收的影响
        1.3.3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1.3.4 诱导活性氧簇产生
        1.3.5 对代谢生理的影响
    1.4 植物的耐铝机理
        1.4.1 外部排斥机理
        1.4.2 内部耐受机理
    1.5 磷缓解植物铝胁迫的研究进展
        1.5.1 对磷和铝吸收的影响
        1.5.2 有机酸合成及分泌的影响
        1.5.3 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1.6 代谢组技术在植物逆境生理研究中的应用
    1.7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7.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7.2 研究内容
        1.7.3 技术路线
2 磷添加对铝胁迫油茶幼苗光合及抗氧化生理指标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及试验处理
        2.1.2 油茶幼苗生长指标测定
        2.1.3 叶片磷和铝含量测定
        2.1.4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2.1.5 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2.1.6 叶片和根PAL、PPO活性及可溶性酚含量测定
        2.1.7 叶片和根H202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2.1.8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磷和铝对油茶植物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
        2.2.2 磷和铝对油茶叶片磷和铝含量的影响
        2.2.3 磷和铝对油茶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2.4 磷和铝对油茶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2.2.5 磷和铝对油茶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2.2.6 磷和铝对油茶根和叶可溶性酚含量及PAL和PPO活性的影响
        2.2.7 磷和铝对油茶根和叶抗氧化酶活性及H_2O_2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2.3 讨论
    2.4 小结
3 磷添加对铝胁迫油茶幼苗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及试验处理
        3.1.2 根系伸长率和根系活力测定
        3.1.3 组织化学染色
        3.1.4 细胞壁提取和铝含量测定
        3.1.5 细胞壁铝吸附
        3.1.6 细胞壁果胶和半纤维素特性分析
        3.1.7 PME、XET和EGase活性测定
        3.1.8 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
        3.1.9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磷和铝对油茶根长、根系活力和质膜完整性的影响
        3.2.2 磷对油茶根系细胞壁铝含量的影响
        3.2.3 磷对油茶根系细胞壁组分铝累积及铝吸附的影响
        3.2.4 磷和铝对油茶根系细胞壁果胶特性的影响
        3.2.5 磷和铝对油茶根系细胞壁半纤维含量的影响
        3.2.6 磷和铝对油茶根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4 磷添加对铝胁迫油茶幼苗根系代谢物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及试验处理
        4.1.2 根系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MDA含量测定
        4.1.3 根系代谢物的提取、分析和鉴定
        4.1.4 数据处理及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磷和铝对油茶根系生化指标的影响
        4.2.2 代谢物主成分分析
        4.2.3 油茶根系铝胁迫下的代谢物变化
        4.2.4 磷对铝胁迫下油茶根系代谢物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5 总结与创新点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3)盐和低氮胁迫下栽培大豆和野大豆适应性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栽培大豆和野大豆生物学概述
        1.1.1 栽培大豆
        1.1.2 野大豆
    1.2 盐胁迫和低氮胁迫对植物的伤害
        1.2.1 土壤盐碱化现状
        1.2.2 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
        1.2.3 植物中氮的生理作用及其来源
        1.2.4 氮肥在农业生产中的施用现状
        1.2.5 低氮胁迫对植物的伤害
    1.3 植物对盐胁迫和低氮胁迫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1.3.1 植物对盐胁迫的适应机制研究
        1.3.2 植物对低氮胁迫的适应机制研究
    1.4 代谢组学
        1.4.1 代谢组学的概念及研究流程
        1.4.2 代谢组学在植物盐胁迫研究中的应用
        1.4.3 代谢组学在植物低氮胁迫研究中的应用
    1.5 转录组学
        1.5.1 转录组学的概念及研究流程
        1.5.2 转录组学在植物盐胁迫研究中的应用
        1.5.3 转录组学在植物低氮胁迫研究中的应用
        1.5.4 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联合分析在植物非生物胁迫中的应用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2.1 技术路线
    2.2 植物材料培养
    2.3 两种类型盐胁迫处理
    2.4 低氮胁迫处理
    2.5 生长参数测定
    2.6 光合特性参数的测定
        2.6.1 气体交换参数的测定
        2.6.2 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
        2.6.3 数据分析
    2.7 离子含量的测定
        2.7.1 阴离子含量的测定
        2.7.2 阳离子含量的测定
        2.7.3 数据分析
    2.8 代谢组学研究
        2.8.1 代谢物萃取
        2.8.2 代谢物衍生化
        2.8.3 代谢物的上机检测
        2.8.4 数据分析与统计
    2.9 转录组学研究
        2.9.1 RNA提取、文库制备和Illumina测序
        2.9.2 数据分析
        2.9.3 q RT-PCR验证
3 野大豆和栽培大豆幼苗根系对盐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
    3.1 根系生长变化
    3.2 幼苗光合特性变化
    3.3 根系离子平衡变化
    3.4 根系代谢组学变化
        3.4.1 代谢组学变化概况
        3.4.2 中性盐胁迫下代谢物的种类、数量和代谢通路的变化
        3.4.3 碱性盐胁迫下代谢物的种类、数量和代谢通路的变化
    3.5 两种类型盐胁迫下根系转录组学变化
        3.5.1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3.5.2 基因表达量概况
        3.5.3 重复样品间相关性分析
        3.5.4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3.5.5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富集分析
        3.5.6 差异表达基因KEGG通路富集分析
        3.5.7 转录因子分析
        3.5.8 盐胁迫响应基因分析
        3.5.9 转录组和代谢组学联合分析
        3.5.10 q RT-PCR技术对转录组数据的验证
    3.6 讨论
4 栽培大豆和野大豆幼苗对低氮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
    4.1 生长特性变化
    4.2 幼苗光合特性变化
    4.3 离子平衡变化
    4.4 叶片代谢组学变化
        4.4.1 代谢组学变化概况
        4.4.2 代谢物的种类、数量和代谢通路的变化
    4.5 根系代谢组学变化
        4.5.1 代谢组学变化概况
        4.5.2 代谢物的种类、数量、代谢通路的变化
    4.6 转录组学变化
        4.6.1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4.6.2 基因表达量概况
        4.6.3 重复样品间相关性分析
        4.6.4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4.6.5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富集分析
        4.6.6 差异表达基因KEGG通路富集分析
        4.6.7 氮吸收转运相关基因分析
        4.6.8 转录因子分析
        4.6.9 转录和代谢组学联合分析
        4.6.10 野大豆根系抵御三种类型胁迫的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关联分析
        4.6.11 q RT-PCR技术对转录组数据的验证
    4.7 中性盐、碱性盐和低氮胁迫对栽培大豆幼苗伤害的比较研究
        4.7.1 对根系生长的伤害
        4.7.2 对光合同化功能的伤害
        4.7.3 对根系离子平衡的伤害
        4.7.4 对根系代谢物种类、数量和代谢通路的伤害
        4.7.5 栽培大豆根系对三种类型胁迫的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关联分析
    4.8 讨论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的情况
在学期间参加学术会议的情况

(4)硼对柑橘枳砧根系铝毒缓解效应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文献综述
    1.1 酸性土壤中的铝毒
        1.1.1 酸性土壤概况
        1.1.2 酸性土壤中铝的形态及其活化
        1.1.3 铝毒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1.4 铝毒对植物氧化应激的影响
        1.1.5 铝毒对植物矿质营养代谢的影响
        1.1.6 铝毒对植物细胞壁特性的影响
        1.1.7 铝毒对植物细胞质膜特性的影响
    1.2 植物的耐铝机制
        1.2.1 植物耐铝的外部排斥机制
        1.2.1.1 促进根细胞分泌有机酸
        1.2.1.2 提高根际pH屏障
        1.2.1.3 改变细胞壁特性
        1.2.1.4 提高植株耐铝性的其它外排机制
        1.2.2 植物耐铝的内部耐受机制
    1.3 硼的作用
        1.3.1 硼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1.3.2 硼对植物细胞壁结构的影响
        1.3.3 硼缓解植物铝离子毒害
    1.4 柑橘的种植和生长
2 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3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代谢产物及代谢通路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处理
        3.2.3 样品采集
        3.2.4 硼铝含量的测定
        3.2.5 根系代谢产物浓度分析
        3.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生长参数及根系硼铝含量的影响
        3.3.2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代谢产物的影响
        3.3.3 不同硼铝处理下枳砧根系代谢产物的层级聚类和主成分分析
        3.3.4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代谢通路的影响
    3.4 讨论
        3.4.1 硼是否对枳砧幼苗铝毒具有缓解作用
        3.4.2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代谢通路的影响
    3.5 小结
4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AsA-GSH循环和AsA合成途径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处理
        4.2.3 不同根段铝含量测定
        4.2.4 根尖苏木精和Morin染色
        4.2.5 不同根段过氧化氢(H_2O_2)的荧光染色
        4.2.6 根系相对伸长率、根系丙二醛、H_2O_2含量和根系活力的测定
        4.2.7 AsA、GSH和GSSG含量的测定
        4.2.8 APX、GPX、γ-GCS、GR和DHAR酶活性测定
        4.2.9 根系代谢物含量的检测与分析
        4.2.10 数据处理与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硼含量及不同根段铝含量的影响
        4.3.2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尖苏木精和Morin染色的影响
        4.3.3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MDA、H_2O_2、根系活力及根系相对伸长率的影响
        4.3.4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不同根段H_2O_2荧光染色的影响
        4.3.5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AsA、GSH和GSSG含量的影响
        4.3.6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APX、DHAR、GR、γ-GCS及GPX活性的影响
        4.3.7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AsA合成途径中各代谢物含量的影响
    4.4 讨论
        4.4.1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铝积累情况的影响
        4.4.2 铝胁迫下硼如何调控根系抗氧化剂系统清除体内ROS的积累
        4.4.3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AsA合成途径的影响
    4.5 小结
5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抗氧化酶系统及根系组分结构的影响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处理
        5.2.3 样品采集与根系相对伸长量测定
        5.2.4 根和叶中硼铝含量的测定
        5.2.5 根系细胞膜透性的测定
        5.2.6 根系丙二醛(MDA)、酶活性(SOD、POD、CAT)测定
        5.2.7 根系APX和 PPO活性的测定
        5.2.8 根系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5.2.9 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FTIR)对根系组分结构的分析
        5.2.10 数据处理与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
        5.3.2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幼苗根系相对伸长量和质膜透性的影响
        5.3.3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和叶片硼铝含量的影响
        5.3.4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及H_2O_2含量的影响
        5.3.5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可溶性蛋白、脯氨酸、抗坏血酸和MDA含量的影响
        5.3.6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组分结构的影响
    5.4 讨论
        5.4.1 铝胁迫下硼如何调控抗氧化酶系统消除铝诱导的氧化应激
        5.4.2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组分结构的影响
    5.5 小结
6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细胞壁果胶组分及纤维素特性的影响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试验材料
        6.2.2 试验处理
        6.2.3 样品采集与硼、铝含量测定
        6.2.4 根系苏木精染色、根尖ROS(H_2O_2和O_2~(.-))活性以及细胞活力荧光染色
        6.2.5 根系胼胝质含量测定
        6.2.6 粗细胞壁的提取
        6.2.7 细胞壁果胶的制备
        6.2.8 根系细胞壁果胶、KDO含量和甲基酯化度的测定
        6.2.9 根尖透射电镜切片的制备
        6.2.10 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FTIR)对根系细胞壁组分结构的分析
        6.2.11 ~(13)C-固体核磁共振技术(~(13)C-NMR)对根系细胞壁有机碳结构分析
        6.2.12 X射线衍射(XRD)对根系细胞壁有纤维素结晶度分析
        6.2.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长势、株高、根长及各部位干鲜重的影响
        6.3.2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不同部位、根和叶细胞壁中硼铝含量的影响.
        6.3.3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活性氧和胼胝质含量、苏木精染色、细胞活力的影响
        6.3.4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果胶、KDO含量及甲基酯化度的影响
        6.3.5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细胞壁厚度和细胞壁提取率的影响
        6.3.6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细胞壁纤维素结构的影响
        6.3.7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细胞壁组分和结构的影响
        6.3.8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细胞壁有机碳结构的影响
    6.4 讨论
        6.4.1 铝胁迫下硼降低细胞壁铝、ROS积累促进幼苗根系生长
        6.4.2 铝胁迫下硼改变细胞壁果胶含量及特性缓解铝毒
        6.4.3 铝胁迫下硼改变细胞壁纤维素含量及结晶度解铝毒
    6.5 小结
7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细胞壁各组分铝分布及根尖铝吸收转运的影响
    7.1 前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试验材料
        7.2.2 试验处理
        7.2.3 样品采集与根系硼、铝含量的测定
        7.2.4 细胞壁提取与分离
        7.2.5 细胞壁各组分铝含量测定
        7.2.6 不同形态果胶、半纤维素1、半纤维素2含量测定
        7.2.7 根尖钌红染色及透射电镜分析
        7.2.8 不同形态果胶PME及甲基酯化度(DM)的测定
        7.2.9 碱溶性果胶结构的原子力显微镜(AFM)图像分析
        7.2.10 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FTIR)对根系细胞壁组分结构的分析
        7.2.11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SEM-EDS)分析细胞壁表面铝含量
        7.2.12 透射电镜X射线能谱仪(TEM-EDS)分析细胞间隙、细胞质和液泡中铝的含量
        7.2.13 根尖实时定量PCR(qRT-PCR)
        7.2.14 根MDA和 H_2O_2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质膜H~+-ATPase活性的测定
        7.2.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7.3 结果与分析
        7.3.1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幼苗长势和生长参数的影响
        7.3.2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细胞壁不同组分铝含量的影响
        7.3.3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细胞壁表面铝含量的影响
        7.3.4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细胞壁各组分含量的影响
        7.3.5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不同形态果胶含量及特性的影响
        7.3.6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碱溶性果胶分子形貌的影响
        7.3.7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尖细胞间隙、细胞质和液泡铝含量的影响
        7.3.8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尖铝吸收与转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7.3.9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H_2O_2和MDA含量、T-AOC和质膜H~+-ATPase活性的影响
    7.4 讨论
        7.4.1 硼降低枳砧根系细胞壁铝含量缓解铝对植株造成的毒害作用
        7.4.2 硼影响果胶含量及特性,特别作用于碱溶性果胶
        7.4.3 硼减少根尖对铝的吸收、增加铝向液泡的转运
    7.5 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1.1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代谢产物及代谢通路的影响
        8.1.2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8.1.3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果胶及纤维素含量及特性的影响
        8.1.4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细胞壁各组分铝分布及根尖铝吸收转运的影响
    8.2 主要创新点
    8.3 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期间主要成果
致谢

(5)硫化氢对镉胁迫下黄瓜幼苗根尖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镉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1.1 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2 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3 镉胁迫产生氧化损伤
        1.4 镉对植物水分和离子平衡的影响
        1.5 镉胁迫产生遗传性毒害及细胞死亡
        1.6 植物对镉的耐受机制
        1.7 植物对镉的吸收与固定
        1.8 植物对镉的区室化及螯合作用
        1.9 植物自主调节镉毒
        1.10 植物激活热激蛋白抵抗镉胁迫
    2 气体信号分子H_2S在植物中的研究
        2.1 植物内源H_2S的产生
        2.2 硫化氢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2.3 硫化氢在植物抵御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
    3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
        3.1 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概述
        3.2 细胞程序性死亡在植物中的作用
        3.3 细胞色素c在植物PCD中的作用
        3.4 Ca~(2+)在植物PCD中的作用
        3.5 活性氧在植物PCD中的作用
        3.6 半胱氨酸蛋白酶在植物PCD中的作用
    4 研究的目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4.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4.2 研究的内容
        4.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Cd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培养
        1.2 试验设置
        1.3 测定指标
        1.3.1 根长和鲜重
        1.3.2 相对电导率
        1.3.3 丙二醛(MDA)的测定
        1.3.4 细胞死亡测定
        1.3.5 H_2O_2含量的测定
        1.3.6 O_2~·-含量的测定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Cd胁迫抑制黄瓜幼苗的生长
        2.2 Cd胁迫对黄瓜幼苗根系相对电导率和MDA的影响
        2.3 Cd胁迫对黄瓜幼苗根系H_2O_2和O_2~·-含量的影响
        2.4 Cd胁迫对黄瓜幼苗根尖细胞死亡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H_2S对Cd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的缓解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培养
        1.2 试验设置
        1.3 测定指标
        1.3.1 根长和鲜重
        1.3.2 相对电导率测定
        1.3.3 MDA测定
        1.3.4 根系活力测定
        1.3.5 内源H_2S含量的测定
        1.3.6 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含量测定
        1.3.7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1.3.8 根尖细胞死亡的测定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不同浓度NaHS对 Cd胁迫下黄瓜幼苗根长和鲜重的影响
        2.2 外源NaHS对黄瓜幼苗根系内源H_2S含量的影响
        2.3 H_2S对 Cd胁迫下黄瓜幼苗根系相对电导率、MDA、根系活力和ROS的影响
        2.4 H_2S对Cd胁迫下黄瓜根系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2.5 H_2S对Cd胁迫下根尖细胞死亡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H_2S对 Cd胁迫下黄瓜幼苗根系AsA-GSH循环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培养
        1.2 试验设置
        1.3 测定指标
        1.3.1 AsA和 DHA含量测定
        1.3.2 GSH和 GSSG含量测定
        1.3.3 GR、DHAR和 MDHAR的活性测定
        1.3.4 qRT-PCR检测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H_2S对 Cd胁迫下黄瓜幼苗根系AsA和 GSH含量的影响
        2.2 H_2S对 Cd胁迫下黄瓜幼苗根系GSH和 GSSG含量的影响
        2.3 H_2S对 Cd胁迫下黄瓜幼苗根系GR、DHAR和 MDHAR酶活性的影响
        2.4 H_2S对 Cd胁迫下黄瓜幼苗根系CsGR、CsDHAR和 CsMDHAR基因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H_2S对Cd诱导的黄瓜根尖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培养
        1.2 试验设置
        1.3 测定指标
        1.3.1 DAPI染色
        1.3.2 Caspase-3-like活性测定
        1.3.3 根尖线粒体的分离
        1.3.4 线粒体Cyt c/a和线粒体膜转换孔(MPTP)的测定
        1.3.5 qRT-PCR检测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H_2S对 Cd胁迫下根尖DAPI染色影响
        2.2 H_2S对线粒体Cyt c/a和 MPTP的影响
        2.3 H_2S对 caspase-3-like活性的影响
        2.4 H_2S对Cd胁迫下CsHSP70和CsATG8f表达的影响
        2.5 Cd胁迫黄瓜幼苗根系细胞死亡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六章 H_2S对Cd胁迫下线粒体Ca~(2+)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培养
        1.2 试验设置
        1.3 测定指标
        1.3.1 线粒体分离
        1.3.2 线粒体Ca~(2+)浓度测定
        1.3.3 线粒体Ca~(2+)-ATP、H~+-ATP和 Mg~(2+)-ATP酶活性测定
        1.3.4 线粒体Cyt c/a和线粒体膜转换孔(MPTP)的测定
        1.3.5 根尖细胞死亡测定
        1.3.6 DAPI染色和caspase-3-like活性测定
        1.3.7 内源H_2S含量测定
        1.3.8 线粒体H_2O_2含量测定
        1.3.9 qRT-PCR检测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H_2S对 Cd胁迫下线粒体H_2O_2 浓度的影响
        2.2 H_2S对 Cd胁迫下线粒体Ca~(2+)浓度、Ca~(2+)-ATPase、 H~+-ATPase和Mg~(2+)-ATPase酶活性的的影响
        2.3 H_2S对 Cd胁迫下线粒体Cyt c/a和线粒体膜转换孔MPTP的影响
        2.4 H_2S对 Cd胁迫下线粒体MPTP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2.5 Ca~(2+)与细胞死亡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1 全文总结
    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6)柑橘耐铝光合响应及根细胞壁铝吸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铝在土壤中的形态与活性
    2 铝对植物生长发育和生理活性的影响
    3 铝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4 铝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对细胞壁的影响
        4.1 铝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4.2 铝对植物细胞壁的影响
    5 研究意义
    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6.1 研究内容
        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试验材料与处理
    2 试验方法
        2.1 铝毒害对两柑橘品种幼苗光合作用和生物量的影响
        2.2 两柑橘品种幼苗铝吸收与分布特征
        2.3 柑橘幼苗根细胞壁多糖组分对铝毒害的响应
        2.4 试验设计和数据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1 两柑橘品种幼苗生长发育及光合作用对铝毒害的响应差异
        1.1 铝毒害对雪柑和沙田柚幼苗生长的影响
        1.2 铝毒害对雪柑和沙田柚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1.3 铝毒害对雪柑和沙田柚根系参数的影响
        1.4 铝毒害对雪柑和沙田柚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1.5 铝毒害对雪柑和沙田柚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1.6 铝毒害对雪柑和沙田柚叶片OJIP曲线的影响
        1.7 铝毒害对雪柑和沙田柚叶片荧光参数的影响
    2 两柑橘品种幼苗铝分布特征
        2.1 铝在雪柑和沙田柚侧根、主根、叶和茎中的分布特征
        2.2 铝在雪柑和沙田柚侧根中的分布特征
        2.3 铝在雪柑和沙田柚侧根亚细胞水平上的分布特征
        2.4 铝在雪柑和沙田柚侧根细胞壁各组分上的分布特征
    3 两柑橘品种幼苗侧根细胞壁对铝转运的响应特征
        3.1 铝毒害对两柑橘品种幼苗侧根细胞壁各组分含量的影响
        3.2 两柑橘品种幼苗侧根细胞壁的铝吸附和解吸附动力学特征
        3.3 两柑橘幼苗侧根细胞壁组分的红外光谱分析
        3.4 柑橘根PME基因应答铝毒害的表达分析
第四章 讨论
    1 两柑橘品种幼苗生物量和根系发育对铝毒害的响应差异
    2 两柑橘品种幼苗光合作用对铝毒害的响应
    3 铝在两柑橘品种幼苗体内的分布特征
    4 两柑橘品种幼苗根细胞壁的解铝毒机制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7)铝胁迫下四种桉树幼苗根尖抗氧化系统运作方式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土壤铝毒的形成
        1.1.2 铝对植物的毒害机制
        1.1.3 植物的耐铝机制
        1.1.3.1 外部排斥机制
        1.1.3.2 内部解毒机制
        1.1.4 过氧化氢和一氧化氮在植物适应铝胁迫过程中的机制与作用
        1.1.4.1 过氧化氢在植物适应铝胁迫过程中的机制
        1.1.4.2 一氧化氮在植物适应铝胁迫过程中的机制与作用
        1.1.4.3 过氧化氢与一氧化氮协同在植物适应铝胁迫过程中的机制与作用
    1.2 研究目的
    1.3 创新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四种桉树幼苗对不同浓度铝离子胁迫的响应
    2.1 试验材料与培养方法
    2.2 试验方法
        2.2.1 相对根系伸长率的测定
        2.2.2 根系活力的测定
        2.2.3 数据分析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2.3.1 水培环境中不同浓度的铝胁迫对桉树幼苗根系伸长的影响
        2.3.2 水培环境中不同浓度的铝胁迫对桉树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2.3.3 水培环境中不同浓度的铝胁迫下根长与根系活力的标准差分析
    2.4 本章讨论
第三章 不同桉树幼苗对铝毒胁迫耐受性探究
    3.1 试验材料与培养方法
    3.2 试验方法
        3.2.1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3.2.2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3.2.3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3.2.4 根尖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3.2.5 多酚氧化酶(PPO)的测定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水培环境中的铝胁迫对桉树幼苗根尖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3.2 水培环境中的铝胁迫对桉树幼苗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3.3 水培环境中的铝胁迫对桉树幼苗根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3.4 水培环境中的铝胁迫对桉树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3.5 水培环境中的铝胁迫对桉树幼苗根尖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3.6 水培环境中的铝胁迫对桉树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3.7 水培环境中的铝胁迫对桉树幼苗根尖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3.8 水培环境中的铝胁迫对桉树幼苗根尖PPO含量的影响
        3.3.9 四种桉树幼苗耐铝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3.3.10 隶属函数分析
    3.4 本章讨论
第四章 铝胁迫对桉树根尖抗氧化系统代谢的探究
    4.1 试验材料与培养方法
    4.2 试验方法
        4.2.1 抗坏血酸(AsA)含量的测定
        4.2.2 谷胱甘肽(GSH)含量的测定
        4.2.3 SOD酶活性的测定
        4.2.4 CAT酶活性的测定
        4.2.5 GSNOR酶活性的测定
        4.2.6 POD活性的测定
        4.2.7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测定
        4.2.8 NADPH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铝胁迫下桉树根尖还原型抗坏血酸含量的变化情况
        4.3.2 铝胁迫下桉树根尖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的变化情况
        4.3.3 铝胁迫下桉树根尖SOD含量的变化情况
        4.3.4 铝胁迫下桉树根尖CAT含量的变化情况
        4.3.5 铝胁迫下桉树根尖GSNOR含量的变化情况
        4.3.6 铝胁迫下桉树根尖POD含量的变化情况
        4.3.7 铝胁迫下桉树根尖APX含量的变化情况
        4.3.8 铝胁迫下桉树根尖NADPH氧化酶含量的变化情况
        4.3.9 四种桉树幼苗抗氧化系统组分间的相关性
        4.3.10 四种桉树幼苗抗氧化系统主成分分析
    4.4 本章讨论
第五章 铝胁迫下不同桉树幼苗根尖的显微观察情况
    5.1 试验材料与培养方法
    5.2 试验方法
        5.2.1 桉树根尖依文思蓝(Evans Blue)染色
        5.2.2 桉树根尖希夫试剂(schiff’s reagent)染色
        5.2.3 活性氧(ROS)在桉树根尖分布情况的显微观察
        5.2.4 活性氮(RNS)在桉树根尖分布情况的显微观察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1 铝胁迫下桉树根尖伊文思兰吸收量的显微观察
        5.3.2 铝胁迫下桉树根尖对希夫试剂吸收量的显微观察
        5.3.3 铝胁迫下桉树根尖超氧阴离子累积量的显微观察
        5.3.4 铝胁迫下桉树根尖H2O2累积量的显微观察
        5.3.5 铝胁迫下桉树根尖NO含量的显微观察
        5.3.6 铝胁迫下桉树根尖ONOO-含量的显微观察
    5.4 本章讨论
第六章 全文总结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铝胁迫造成橡胶苗死亡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项目测定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铝胁迫对橡胶苗叶片SPAD值及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2.2 铝胁迫对橡胶苗根系活力和根系导水率的影响
    2.3 铝胁迫对橡胶苗根系H2O2和O2?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9)内生菌对铝胁迫下水稻幼苗根系生理及柠檬酸代谢分子机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铝毒害对植物的影响
        1.1.1 铝毒与植物生长发育
        1.1.2 铝毒与氧化胁迫
        1.1.3 铝毒与有机酸
    1.2 铝诱导植物根系柠檬酸分泌的分子机制
        1.2.1 铝胁迫下柠檬酸合成酶(CS)对柠檬酸分泌的调控
        1.2.2 铝胁迫下柠檬酸转运蛋白对柠檬酸分泌的调控
        1.2.3 铝胁迫下质膜H~+-ATPase对柠檬酸分泌的调控
    1.3 内生菌在植物抗逆方面的作用
        1.3.1 内生菌在植物抗病虫害方面的作用
        1.3.2 内生菌在植物抗盐碱方面的作用
        1.3.3 内生菌在植物抗重金属方面的作用
        1.3.4 内生菌在植物抗旱方面的作用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内生菌对铝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准备
        2.2.1 材料培养
        2.2.2 水稻幼苗处理
    2.3 生长指标测定
        2.3.1 生物量测定
        2.3.2 根系形态参数测定
    2.4 数据处理
    2.5 结果与分析
        2.5.1 对水稻幼苗株高和根长影响
        2.5.2 对水稻幼苗地上和地下部分干重影响
        2.5.3 对水稻幼苗根系形态参数的影响
    2.6 讨论
第三章 内生菌对铝胁迫下水稻幼苗根系生理指标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准备
        3.2.1 材料准备
        3.2.2 胁迫处理
    3.3 生理指标测定
        3.3.1 根系铝含量测定
        3.3.2 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测定
        3.3.3 根系有机酸含量测定
        3.3.4 质膜H~+-ATP酶活性的测定
    3.4 结果与分析
        3.4.1 对水稻幼苗铝含量的影响
        3.4.2 对水稻幼苗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4.3 对水稻幼苗根系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3.4.4 对水稻幼苗根系质膜H~+-ATP酶活性的影响
    3.5 讨论
        3.5.1 对水稻幼苗铝含量的影响
        3.5.2 对水稻幼苗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5.3 对水稻幼苗根系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3.5.4 对水稻幼苗根系质膜H~+-ATP酶活性的影响
第四章 内生菌对铝胁迫下水稻幼苗根系柠檬酸代谢分子机制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准备
        4.2.1 材料准备
        4.2.2 胁迫处理
    4.3 基因表达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对水稻幼苗根系柠檬酸合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4.4.2 对水稻幼苗根系MATE基因表达的影响
        4.4.3 对水稻幼苗根系质膜H~+-ATPase基因表达的影响
    4.5 讨论
        4.5.1 对水稻幼苗根系柠檬酸合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4.5.2 对水稻幼苗根系MATE基因表达的影响
        4.5.3 对水稻幼苗根系质膜H~+-ATPase基因表达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10)甘蓝型油菜幼苗对铝毒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耐铝候选基因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铝毒的产生
    1.2 铝毒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2.1 铝毒危害作物的症状
        1.2.2 铝毒对植物细胞结构的影响
        1.2.3 铝毒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3 植物的耐铝生理机制
        1.3.1 外部的铝排斥机制
        1.3.2 内部的铝耐受机制
    1.4 植物耐铝相关基因的研究
    1.5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章 耐铝毒和铝敏感油菜基因型筛选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2.3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4 讨论
第三章 铝胁迫对油菜根系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方法
        3.2.3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铝胁迫对油菜幼苗根系形态指标的影响
        3.3.2 铝胁迫对油菜幼苗根系和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3.3.3 铝胁迫对油菜幼苗根系及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3.4 讨论
第四章 不同基因型甘蓝型油菜幼苗响应铝毒胁迫的转录组分析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
        4.2.2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油菜幼苗根系转录组测序数据产出
        4.3.2 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4.3.3 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注释及分析
        4.3.4 耐铝性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4.4 讨论
第五章 铝胁迫下甘蓝型油菜苗期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设计及表型测定
        5.2.3 基因型测序分型
        5.2.4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5.2.5 候选基因预测
    5.3 结果与分析
        5.3.1 甘蓝型油菜表型性状统计及方差分析
        5.3.2 甘蓝型油菜各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5.3.3 铝胁迫下相关候选基因预测
    5.4 讨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铝胁迫对大豆幼苗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外源复合有机酸对菊芋耐铝的调控作用[D]. 李文静. 浙江师范大学, 2021(02)
  • [2]磷缓解油茶幼苗铝胁迫的生理机制研究[D]. 渠心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3]盐和低氮胁迫下栽培大豆和野大豆适应性比较研究[D]. 李明霞. 东北师范大学, 2020
  • [4]硼对柑橘枳砧根系铝毒缓解效应及机理研究[D]. 闫磊. 华中农业大学, 2020
  • [5]硫化氢对镉胁迫下黄瓜幼苗根尖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影响[D]. 罗石磊. 甘肃农业大学, 2020(01)
  • [6]柑橘耐铝光合响应及根细胞壁铝吸附机制研究[D]. 张涵.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7]铝胁迫下四种桉树幼苗根尖抗氧化系统运作方式与评价[D]. 黎汤侃. 广西大学, 2020(02)
  • [8]铝胁迫造成橡胶苗死亡的机制研究[J]. 张婷婷,刘子凡,安锋,谢贵水. 热带作物学报, 2020(12)
  • [9]内生菌对铝胁迫下水稻幼苗根系生理及柠檬酸代谢分子机制的影响[D]. 冯君.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10]甘蓝型油菜幼苗对铝毒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耐铝候选基因筛选[D]. 韩德鹏. 江西农业大学, 2019(06)

标签:;  ;  ;  

铝胁迫对大豆幼苗根系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