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内部管理制度

民办学校内部管理制度

一、民办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论文文献综述)

吴开华,廖绿优[1](2022)在《政府与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合作关系构建:合作治理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合作治理理论为构建政府与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合作关系提供了理论支持。一方面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在提供教育公共服务方面与政府具有共同的目标,这是政府与之合作的基础;另一方面其具有政府和营利性民办学校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这是政府与之合作的条件。构建政府与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合作关系的关键在于政府把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纳入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其提供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和资源支持,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新格局。

劳凯声[2](2021)在《一段不应被遗忘的历史:公办学校改制反思》文中提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各国公立学校面对的共同性问题促成了一场世界性的公立学校重建运动,市场化、民营化是改革的重要思路。同一时期,我国也经历了一个被称为公办学校改制的变革进程,简政放权和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是改革的两大重要议题。在这一变革的背后,蕴含着能否创造一种政府之外的现代学校制度的问题。公办学校改制由于利益冲突尖锐,与原先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认知相悖,因此出现了严重的行为失范问题,导致了办学秩序的混乱和教育不公平现象的产生。公办学校改制的结果表明,必须正确理解公办学校的国家性和民间性,准确把握教育的公益性质,妥善处理教育与市场关系,始终坚守公办学校的公共责任。

刘永林,刘玉娟[3](2021)在《民办高校举办者变更政策:演变历程、实践困境和优化策略》文中研究表明分类管理背景下的民办教育新法新政对民办高校举办者变更政策作了细化规定。文章尝试从民办高校举办者变更政策演变历程出发,总结当前相关政策的不足,聚焦民办高校举办者变更制度体系亟待补强、变更决策程序亟须规范、变更清算程序有待优化、变更审批程序仍需强化等实践困境,有针对性地从完善变更规范体系、优化学校决策治理、规范财务清算程序、强化变更行为监督等角度,提出举办者变更政策的优化策略,以期助力民办高校举办者变更政策的完善,推动民办教育法治化、规范化发展。

阙明坤,顾建民[4](2021)在《提升民办义务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框架设计与立法突破》文中研究表明国务院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体现了时代之需、凸显了法理之义。提升民办义务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应坚持以公平与质量为目标,加快从碎片化治理转向整体性治理,从粗放式管理转向精细化治理,从单边管制转向协同共治。从内部来看,《实施条例》在优化学校治理结构的基础上,多措并举促进治理"形式"与"实质"的统一。为了构建支持与规范并举的外部治理体系,《实施条例》在创新政府支持路径、健全外部监管体系两大方面着重发力,并通过相关条款的创新设计和具体突破为民办义务教育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李虔,郑磊[5](2021)在《公办和民办学校教师流动现象探析——基于全国抽样调查的混合研究》文中指出教师流动是义务教育政策和实践中的重要议题,已有研究主要聚焦政策驱动下的教师交流和城乡之间的教师流动,而对公办和民办学校之间的教师流动研究较少。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和来自四个省份的调研资料分析公办和民办学校教师流动的频率、方向以及可能的原因,统计分析发现,超过半数的样本教师有过校际流动,且民办学校教师流动率显着高于公办学校教师;尽管存在着在公办和民办学校之间的双向教师流动,但同性质学校之间的教师流动仍是主要趋势。混合研究表明,影响教师流动的因素是多元且复杂的,但公办和民办学校教师流动的主要原因有所不同。我国中小学教师流动市场存在公办和民办分割的特征,我们在理性看待教师流动现象的同时,应建立健全教师良性流动的政策导向机制,并鼓励公办和民办学校相互汲取经验,多措并举建设更高素质的稳定的教师队伍。

田汉族[6](2021)在《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与教育观念创新》文中提出教育经济学揭示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以及教育行为背后的经济逻辑,为准确理解和有效解决教育改革中的问题带来了全新观念,从教育经济价值观、教育投资观的确立,到教育市场观、教育民营观的形成,再到教育产权观、教育改革成本观、教育治理效能观的拓展,无不打上了教育经济学的烙印。系统梳理教育经济学不同发展阶段的重大理论成果,发现教育经济学的知识生产与教育观念更新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讨论促进了教育经济价值观形成,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强化了教育投资观,教育生产理论研究深化了教育效率观,教育产业问题争鸣使教育市场观、教育民营观更加明晰,而对教育制度经济学的探索则唤醒了教育治理的经济逻辑意识。深入探讨教育经济学知识生产与教育观念变化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强化教育经济学对教育实践的经济理性导向、成本与效率意识和效益最大化思想引领作用,引发人们心灵深处的教育思想革命与教育观念的自我超越,为教育实践发展提供了新方向、新思路、新想法,而且可以确证教育经济学作为一门不断成熟的学科的强大生命力。

梁艳[7](2021)在《民办学校加强财务管理的思考》文中认为现阶段,我国民办学校的教育处于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之中,财务管理是民办学校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核心问题,民办学校若要做好做强,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开源,还需要节流。民办学校应提升自身的财务内部管理水平,让管理"节能降耗"。那么,如何加强财务管理,成为民办学校必要而又迫切解决的问题。

卫建国,陈苏阳,张轲珍,曾婷婷[8](2021)在《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财务资产监管制度探究》文中研究表明现阶段民办教育已经形成了业务活动丰富、层次类型多样的发展格局,有效地增加了教育资源供给,弥补了公办教育资源不足。但是,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监管尚属起步阶段,缺乏相应的法规与制度。从对四所民办高校的走访情况来看,民办高校对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可否从事营利活动、如何提取设置专用基金、学校负债及最低余额账户确定及管理等存在适用困境。为此,本文提出厘清监管环境、监管依据、监管主体、监管客体、监管方式等基础要素,构建监管系统框架,探讨政府进行财务资产监督管理的制度体系与措施。

徐婧琳[9](2021)在《“公民同招”政策下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问题研究 ——以S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牛应才[10](2021)在《民办高校加强党的建设研究 ——以陇桥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二、民办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民办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论文提纲范文)

(1)政府与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合作关系构建:合作治理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政府关系的角度
二、走向合作治理: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的变革
    (一)合作治理的理论来源
    (二)教育公共服务的制度框架
三、政府与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合作:内涵、基础与条件
    (一)政府与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合作关系的内涵
    (二)政府与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合作的基础
    (三)政府与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合作的条件
四、构建政府与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合作关系尚需破解的难题

(2)一段不应被遗忘的历史:公办学校改制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最初尝试
    (一)全球性的公立学校重建运动与我国的公办学校改制
    (二)公办学校改制的初衷
二、公办学校改制的成败得失
    (一)公办学校改制的正面效应
        1. 改制学校的经济状况有了改善。
        2. 政府与改制学校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3. 改制学校获得了程度不同的自主办学权。
    (二)行为失范是公办学校改制的突出问题
        1. 改制引发了教育收费乱象。
        2. 改制引发了择校问题。
        3. 改制导致了教育不公平现象。
三、对改制学校的清理整顿
    (一)公办学校改革思路的转向
    (二)公办学校改制的终结
        1. 全面清理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
        2. 确保义务教育的公共物品性质
        3. 改制学校重新选择办学体制
四、反思与重建:公办学校再改革
    (一)探寻公办学校改制失败的原因
        1. 改制未能正确理解和坚守教育公益性
        2. 改制未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教育与市场关系
        3. 政府在改制中出现责任缺位
    (二)以治理之道重建现代学校制度

(3)民办高校举办者变更政策:演变历程、实践困境和优化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办高校举办者变更政策的演变历程
    (一)起步探索阶段(1978—2002年)
    (二)逐步发展阶段(2003—2015年)
    (三)全面深化阶段(2016年至今)
二、民办高校举办者变更政策的实践困境
    (一)变更制度体系亟待补强
    (二)变更决策程序亟须规范
    (三)变更清算程序有待优化
    (四)变更审批程序仍需强化
三、民办高校举办者变更政策的优化策略
    (一)完善变更规范体系
    (二)优化学校决策治理
    (三)规范财务清算程序
    (四)强化变更行为监督

(4)提升民办义务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框架设计与立法突破(论文提纲范文)

一、提升民办义务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的时代之需
二、提升民办义务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法理之义
    (一)民办义务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核心目标
        1.追求公平
        2.提高质量
    (二)民办义务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导向
        1.从碎片化治理转向整体性治理
        2.从粗放式管理转向精细化治理
        3.从单边管制转向协同共治
三、提升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内部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框架设计
    (一)进一步优化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1.基本纲领:学校章程
        2.政治核心:学校党组织
        3.决策中心:学校董事会(理事会)
        4.监督力量:学校监事会
    (二)促进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内部有效治理
        1.提升学校管理者领导力
        2.构建互信人际关系
        3.坚守公益属性
四、提升民办义务教育外部治理现代化水平的立法突破
    (一)创新政府支持路径
        1.给予财政资金扶持
        2.促进教师队伍稳定发展
        3.落实土地税收优惠政策
        4.保障举办者合法权益
    (二)健全外部监管体系
        1.落实公民同招
        2.加强财务监管
        3.开展办学行为监督
        4.落实法律责任

(5)公办和民办学校教师流动现象探析——基于全国抽样调查的混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思路与数据资料
二、教师流动是普遍现象吗?
    (一)流动比例:超过半数的教师有过校际流动
    (二)流动时间:教师流动在近5年内越来越频繁
    (三)流动次数:具有1-2次流动经历的教师占比最高
    (四)民办学校教师流动率显着高于公办学校教师
三、教师流动是单向还是双向的?
    (一)流动方向:教师在公办和民办学校之间的双向流动是普遍现象
    (二)流动偏好:教师以在同类型学校之间流动为主
四、教师流动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一)公办学校教师流动的可能原因
        1. 公办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感、工作压力更强
        2. 公办学校教师管理制度不如民办学校灵活
    (二)民办学校教师流动的可能原因
        1. 编外人员身份影响了民办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稳定性
        2. 民办学校普通教师的薪酬优势被不断稀释
        3. 民办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成长的外部支持和内生动力不足
五、如何理性看待和应对教师流动?

(6)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与教育观念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讨论及教育经济价值观的确立
    (一)教育劳动非生产性的认识突破与教育劳动经济价值观确立
    (二)教育部门的性质争论与教育先行观认同
    (三)教育经济价值的论证与教育经济价值观形成
二、人力资本理论引进和研究与教育投资观的定型
    (一)教育投资合理比例研究与加大政府投资的认识强化
    (二)教育投资成本-收益分析与教育成本分担的共识达成
    (三)教育投资风险问题探索与理性教育投资观的倡导
三、教育生产理论逐渐形成与教育效率观的丰富
    (一)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分析与教育整体效率观的具体化
    (二)教育规模经济理论提出与教育规模效率理念强化
    (三)教育范围经济实证分析与教育联合生产效率观的创新
四、教育产业问题争鸣与教育市场观念的明晰化
    (一)教育服务产品理论的提出与教育民营观的兴起
    (二)教育与市场经济关系的深入讨论与教育改革市场化取向的广泛认同
    (三)民办教育是否可以营利的讨论与民办教育营利观的突破
五、教育制度经济学孕育与教育治理的经济逻辑意识确立
    (一)教育产权理论的形成与教育产权制度观的建立
    (二)交易成本理论运用与教育改革成本观的提出
    (三)委托代理理论运用与教育治理效能观的重建
六、结语

(7)民办学校加强财务管理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民办学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监督职能未能有效发挥,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
    (二)预算管理体制滞后,预算管理不到位
    (三)财务信息化程度不高,财务信息前瞻性不强
    (四)招投标管理制度不健全
三、提升民办学校财务管理水平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和完善财务监督体系
    (二)实施先进的财务预算体制,科学精准预算
    (三)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加强财务信息安全管理
    (四)制定合理的工程及采购招投标制度
四、结语

(8)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财务资产监管制度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财务资产监管理论
    (一)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基本内涵
    (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财务资产监管制度设计的必要性
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财务资产监管现状
    (一)民办高校发展历程梳理
    (二)民办高校监管的法律依据
    (三)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监督管理情况调研
        1、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监管总体情况。
        2、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监管依据。
        3、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监管主体。
        4、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监管方式。
        5、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财务监管方式。
三、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财务资产监管适用新《民促法》《民促法实施条例》存在的困境
    (一)学年与日历年度之争
    (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可否从事营利活动
        1、规范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对外投资、出借或者转让资产行为。
        2、控制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经济担保或财产抵押行为。
        3、明确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借款用途。
    (三)如何提取、设置专用基金
    (四)学校负债及最低余额账户如何管理
四、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财务资产监督管理的制度设计
    (一)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财务资产监管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
        1、突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特征。
        2、合理确定政府监管部门的角色与权限。
        3、科学设计财务资产监管的系统框架。
    (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财务资产监管制度设计的基础要素
        1、监管环境。
        2、监管依据。
        3、监管主体。
        4、监管客体。
        5、监管方式。

四、民办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论文参考文献)

  • [1]政府与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合作关系构建:合作治理的视角[J]. 吴开华,廖绿优.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01)
  • [2]一段不应被遗忘的历史:公办学校改制反思[J]. 劳凯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10)
  • [3]民办高校举办者变更政策:演变历程、实践困境和优化策略[J]. 刘永林,刘玉娟.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2021(05)
  • [4]提升民办义务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框架设计与立法突破[J]. 阙明坤,顾建民. 中国教育学刊, 2021(09)
  • [5]公办和民办学校教师流动现象探析——基于全国抽样调查的混合研究[J]. 李虔,郑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04)
  • [6]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与教育观念创新[J]. 田汉族. 教育经济评论, 2021(04)
  • [7]民办学校加强财务管理的思考[J]. 梁艳. 会计师, 2021(13)
  • [8]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财务资产监管制度探究[J]. 卫建国,陈苏阳,张轲珍,曾婷婷. 财政监督, 2021(13)
  • [9]“公民同招”政策下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问题研究 ——以S校为例[D]. 徐婧琳.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10]民办高校加强党的建设研究 ——以陇桥学院为例[D]. 牛应才.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标签:;  ;  ;  ;  ;  

民办学校内部管理制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