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腹轴向皮瓣修复手前臂软组织缺损

髂腹轴向皮瓣修复手前臂软组织缺损

一、髂腹部轴型皮瓣修复手及前臂损伤性软组织缺损(论文文献综述)

杨永熙,冯佳雄,黄晓涛,孙泽光,许研然[1](2015)在《早期切痂一期腹部轴型转移皮瓣修复腕部深度电烧伤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早期切痂一期腹部轴型皮瓣修复腕部深度电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试行腹部轴型皮瓣修复腕部电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实际处理情况将其分为早期切痂移植组和延迟切痂组,各35例。观察两组恢复的效果,针对患者术后出现创面感染率、创面愈合时间、皮瓣成活率、创面愈合等级、截肢率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后,早期切痂组患者创面感染率11%、创面愈合时间(24.0±6.0)d、皮瓣成活率97%、创面愈合等级(甲级33例,乙级和丙级共2例)、截肢率3%,延迟切痂组患者创面感染率31%、创面愈合时间(35.0±7.4)d、皮瓣成活率83%、创面愈合等级(甲级10例,乙级和丙级共25例)、截肢率17%,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151、t=6.831、x2=3.968、x2=31.895、x2=3.968,均P<0.05)。结论早期清创切痂利用腹部各轴型皮瓣修复腕部深度电烧伤,能够有效覆盖创面,减少瘢痕增生,促进手部功能恢复,保护手部功能,减少并发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

郭安安,赵基民,查朱青,汪言富,聂勇志[2](2009)在《腹股沟皮瓣在手、前臂皮肤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介绍带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及前臂皮肤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2008年2月~2009年3月共收治6例手、前臂皮肤缺损患者,均应用带蒂腹股沟皮瓣修复。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皮瓣5例全部成活,1例远端坏死,经缩短患指切除坏死部分后近端成活,术后3~6个月分别行皮瓣整形术,手及前臂外形好,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腹股沟皮瓣修复手、前臂皮肤缺损方法简单,安全,效果较好。

王锦绣[3](2009)在《皮瓣在四肢整形中的应用研究附62例报告》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四肢的创伤、肿瘤切除、烧伤、感染、瘢痕切除,都可能会造成皮肤软组织不同程度的缺损及血管、神经、肌腱及骨骼裸露。皮瓣由于本身的特点已成为外科创面修复的主要手段,皮瓣的正确选择长期以来备受关注,本研究通过应用随意皮瓣、轴型皮瓣和游离皮瓣对62例四肢不同程度皮肤软组织的缺损病例进行修复,以受区兼顾功能与外形重建,供区破坏损失小为原则,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皮瓣,以探寻不同部位、不同组织缺损的最佳治疗方案,进一步明确各类皮瓣应用的最佳指征,总结皮瓣移植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及采取的治疗措施以提高皮瓣的存活率及最大程度达到肢体功能兼形态的修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总结62例四肢皮瓣移植的病人,①按选择皮瓣的指导思想和病情需要,首先选择合适皮瓣的供区;②按创面的大小范围设计合适的皮瓣;③依据每种皮瓣的解剖结构分离轴心血管,并切取同受区范围大小的各种皮瓣;④用切取的随意皮瓣或带蒂皮瓣或游离皮瓣覆盖创面;⑤供区创面直接闭合或游离皮片植皮或用各种皮瓣移植闭合创面。结果62例皮瓣中60例全部成活,2例有静脉血管危象发生,经抢救后1例有部分皮缘坏死,二次皮片移植后痊愈。1例成活。53例获得3-8个月随访,9例失访,24例皮瓣外观略臃肿,皮肤色泽与受区有差异,皮瓣外观与弹性良好,部分浅感觉恢复。22例皮瓣无臃肿,皮肤质地、色泽接近邻近皮肤,痛、温、触觉部分恢复,2例皮瓣肤色较深,质地硬,1例边缘愈合不良。瘢痕形成。2例供区植皮部分坏死,皮缘爬行瘢痕愈合。结论1、目前人体各种组织移植的种类繁多,但以受区兼顾功能与外形重建,供区破坏损失小,操作简单易行的原则,必须要对每一个患者进行个性化的皮瓣的筛选组合和改进,严格掌握各种类型皮瓣的适应症。2、单纯四肢深部知名血管动脉的穿支血管短小,供血范围有限,但将穿支血管与皮神经营养皮瓣相结合,增加了皮瓣动脉供血,扩大了皮瓣的切取面积与修复范围。以皮穿支为蒂的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具有皮瓣位置表浅、厚度适中、手术简便易行、不牺牲主干血管、血供可靠的特点,并且可重建指端感觉功能。3、在临床中能够用邻近皮瓣收到与远位皮瓣相同的效果采用前者,能够用不吻合血管的皮瓣收到同吻合血管的皮瓣相同的效果,应采用前者,只能用次要部位皮瓣修复重要部位。既要考虑受区的形态与功能,又需尽可能减少供区形态与功能损害。4、大多皮瓣转移术后的血液循环障碍主要是术后处理不当。过早负重是造成皮瓣边缘愈合不良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溃疡则和术后感染有很大关系,术后早期感染,瘢痕形成是造成溃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莫伟[4](2009)在《腹部轴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在上肢大面积深度烧创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上肢大面积深度烧、创伤创面皮瓣修复的经验。方法设计、制作腹部脐旁及髂腹部轴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对上肢大面积深度烧、创伤创面进行修复。脐旁皮瓣以肌皮穿支为血供的采用"圆形"超薄法;髂腹部皮瓣以直接皮肤血管为血供的隐血管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制备时,采用"U形"超薄法切取。结果 12例上肢大面积深度烧、创伤创面修复后,皮瓣成活,皮瓣色泽好,质地柔软,外形不臃肿。结论轴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具有明显的优点,在烧伤及创伤创面修复中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尹志江,李建伟,韩昕光[5](2006)在《带蒂髂腹股沟皮瓣在临床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性研究应用带蒂髂腹股沟轴型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3年8月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骨创伤显微外科应用带蒂髂腹股沟轴型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患者24例,男21例,女3例,年龄748岁,皮肤缺损面积最大16cm×12cm,最小6cm×8cm,受伤原因包括车轮碾压伤、机器或绳索绞伤、电刨伤、手掌指皮肤脱套伤,共18例,其中15例一期清创修复,3例二期修复,另外包括6例虎口区及手指掌关节处瘢痕挛缩的松解修复。总结该术式的技术要点和相较其他皮瓣的优点,介绍我科对这一术式的一些经验。结果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颜色、薄厚与周边组织相似,皮瓣质地柔软,手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带蒂髂腹股沟轴型皮瓣操作简单,治疗效果好,适合于基层医院广泛开展,并且是手部皮肤缺损的首选治疗方法。

严正江[6](2001)在《髂腹部轴型皮瓣修复手及前臂损伤性软组织缺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髂腹部轴型皮瓣修复手及前臂损伤性软组织缺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髂腹部轴型皮瓣修复手及前臂损伤性软组织缺损(论文提纲范文)

(3)皮瓣在四肢整形中的应用研究附62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论文部分 皮瓣在四肢整形中的应用研究附62例报告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部分
    皮瓣在四肢整形的应用与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部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致谢

(5)带蒂髂腹股沟皮瓣在临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应用解剖
    1.3 手术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髂腹部轴型皮瓣修复手及前臂损伤性软组织缺损(论文参考文献)

  • [1]早期切痂一期腹部轴型转移皮瓣修复腕部深度电烧伤疗效观察[J]. 杨永熙,冯佳雄,黄晓涛,孙泽光,许研然. 中国基层医药, 2015(07)
  • [2]腹股沟皮瓣在手、前臂皮肤缺损中的临床应用[J]. 郭安安,赵基民,查朱青,汪言富,聂勇志.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09(06)
  • [3]皮瓣在四肢整形中的应用研究附62例报告[D]. 王锦绣. 郑州大学, 2009(03)
  • [4]腹部轴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在上肢大面积深度烧创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J]. 莫伟. 中国基层医药, 2009(03)
  • [5]带蒂髂腹股沟皮瓣在临床的应用[J]. 尹志江,李建伟,韩昕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09)
  • [6]髂腹部轴型皮瓣修复手及前臂损伤性软组织缺损[J]. 严正江. 交通医学, 2001(06)

标签:;  ;  ;  ;  ;  

髂腹轴向皮瓣修复手前臂软组织缺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