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除恐怖主义?

根除恐怖主义?

一、恐怖主义活动斩草除根?(论文文献综述)

李琦[1](2021)在《全球治理视角下网络恐怖主义现状、发展及应对》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网络恐怖主义早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很难在一个或几个国家的力量下彻底解决,唯有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全球治理,方能斩草除根。然而,由于各国对网络恐怖主义的认识不同,网络恐怖主义的特点以及国际规则和标准的缺失,防范打击网络恐怖主义仍然还停留在一国国内和区域性组织层面,无法在国际层面形成强有力的合作。网络恐怖主义问题全球治理,任重而道远。

程国平[2](2021)在《全球网络反恐格局中的中国力量》文中研究说明为加强网络反恐舆论引导,讲好中国网络反恐故事,《中国信息安全》杂志开办网络反恐专栏,面向国内外受众传播中国网络反恐理念,宣介中国网络反恐行动和经验。栏目将围绕网络反恐领域热点、焦点议题刊发主题文章,力求凝聚社会共识,力争建言献策,为防范和打击网络恐怖主义措施和政策出台,提供智力支持。本栏目得到外交部大力支持。

方菁,郭继荣[3](2021)在《非传统安全研究的语言学途径:以安全话语隐喻图景建构为例》文中指出[目的/意义]语言贯穿于非传统安全的多个方面,不仅可以成为安全化的指涉对象,还能够发挥其修辞、认知、评价与建构功能赋予存在性威胁以合法性,影响受众对国家政策的接受度。深入探究隐喻图景与反恐现实之间的关联,有助于发挥隐喻在反恐情报汇集、甄别与研判中的重要作用。[方法/过程]选取12个国家的52家主流媒体相关报道建立非传统安全话语专题语料库,使用Wmatrix语料库软件和语义网络分析技术整体呈现隐喻图景,揭示隐喻模式及其蕴涵意义。[结果/结论]恐怖主义媒介话语的隐喻图景以犯罪隐喻、战争隐喻、道德隐喻、疾病隐喻和自然隐喻为主要的隐喻类别,通过揭示恐怖主义基本特征、塑造参与者身份形象、描述两极化与妖魔化的故事情节、激活受众认知框架并做出道德评价等方式建构出一幅复杂多元的隐喻图景。隐喻通过塑造受众的认知模式间接地作用于反恐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是拓展非传统安全研究维度的可能路径。

贺建涛[4](2019)在《后“伊斯兰国”时代印尼反恐战略的困境及其转型》文中研究说明在后"伊斯兰国"时代,印尼亲"伊斯兰国"组织仍处于持续扩散与活跃中,其极端主义信仰越发顽固,行动则更难防范。同时,印尼对亲"伊斯兰国"恐怖分子"去激进化"改造失利。极端主义伊斯兰政党兴起对印尼赖以立国的潘查希拉原则构成了潜在的威胁。为遏制后"伊斯兰国"时代恐怖主义的挑战,印尼政府修正了之前较为温和的、被动防守型的"柔性反恐"战略,其反恐态度转而趋向于强硬和先发制人。印尼反恐战略的转型取得了积极的遏制效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不过,当前转型中的印尼反恐战略本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尚不能消除恐怖主义的根源,印尼甚至有舆论认为反恐战略的转型是对印尼民主制度和人权安全的一种侵害,这给印尼未来反恐带来了相当大的压

阿利玛(Alima Dyussenova)[5](2018)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中哈反恐合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鉴于中亚国家与中国地区恐怖活动猖獗,为了保护地区的安全而成立。上合组织主要的打击目标和内容是“三股势力”。在新世纪初,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两个国家开始了国家安全互助的磋商。上海合作组织于2001年的6月15日在中国上海成立。这就使得两国间合作有了新的实质性的范围。哈萨克斯坦是中亚的大国,地理位置很特殊,连接欧亚,沟通了中国、俄罗斯和欧洲国家。近些年来,受到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恐怖势力的影响,国内的恐怖活动给国家和人们造成很大的威胁。中国国力的日益增长,随之而来也带来了一些重要问题:新疆的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受到三大势力影响日趋严重,我们国家同样不堪其侵扰日久。哈萨克斯坦的一部分国土紧邻中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两国在反恐方面具有着广阔前景。本文把上海合作组织的根本理论源头一一新安全观作为研究起点,探讨了在此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的结构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反恐合作的现状和影响。并着力找出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反恐合作的因素,提出了上合组织框架下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反恐合作的思考。

杨森鑫[6](2017)在《新时期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立法研究》文中指出当前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是恐怖主义。近年来,我国恐怖主义的威胁不断加据,暴力恐怖活动的偶发性、随机性让人防不胜防,对平民无差别的杀戮更容易引发社会的恐慌效应,恐慌心理扩散、弥漫致使公众犹如芒刺在背、躲犹不及。恐怖活动已成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严重威胁,是我们已经面临和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如何在新时期反恐政策的指导下,探析我国反恐刑事立法、《反恐怖主义法》等反恐相关立法规定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国外反恐立法为借镜进行完善,从而更好地防控恐怖活动犯罪,实现反恐治本清源的目的,是本文研究的重要课题和主要内容。文章共分为五章展开相关论述。第一章主要介绍新时期我国恐怖活动的基本概况。明确恐怖活动的相关概念是进行反恐立法研究的前提和起点,“恐怖主义”、“恐怖活动”、“恐怖活动犯罪”等概念的厘定是依法反恐的客观要求。虽然各国对“恐怖主义”、“恐怖活动”等概念存在较大争议,但在基本构成要素方面已经形成共识。“恐怖主义”属于宏观的上位概念,既涵盖恐怖主义的意识形态,也包括恐怖主义行为。“恐怖活动”是指具体的带有恐怖主义性质的行为,属于下位概念的范畴。为了避免概念上的混用和适用上的模糊,本文的研究和论述立足于具体的恐怖行为,选取“恐怖活动”的概念以研究具体的恐怖活动犯罪及与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相关的立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恐怖活动此起彼伏,从未停息,经历过不同的发展阶段,恐怖活动呈现出袭击范围扩大化、恐怖活动网络化、组织形式分散化和恐怖活动人员低龄化、女性化等特征。网络恐怖活动、微恐怖活动以及“伊吉拉特”恐怖活动成为我国新型的恐怖活动类型,是新时期我国反恐斗争面临的新威胁。第二章分析了新时期我国防控恐怖活动的政策与立法原则。防控恐怖活动的政策在我国的反恐斗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时期我国恐怖活动的新形势对反恐政策产生深远影响。新时期恐怖活动的长期性要求标本兼治,新时期恐怖活动的复杂性要求全面全程反恐,新时期恐怖活动的社会性要求“三分打击、七分治理”。我国新时期的反恐政策与反恐斗争的实际需要紧密契合,是反恐立法发展完善的宏观指导原则,在新时期反恐政策指导下,根据国际国内恐怖活动的新发展,我国反恐立法进行了补充和修改。作为反恐立法的宏观战略指导,我国防控恐怖活动的政策主要包括刑事政策、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这些政策在指导反恐立法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当前我国防控恐怖活动的立法原则主要表现为反恐刑事立法的前置与扩张、行政反恐与刑事反恐相协调、反对民族分裂与宗教极端,以及反恐优先兼顾保障人权。上述立法原则既是对我国既有反恐立法经验和司法实践的总结和提炼,也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指引着我国反恐立法的进一步完善。第三章讨论了我国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的相关立法主要包括《刑法》、《反恐怖主义法》、《网络安全法》、《反洗钱法》以及反恐的地方性规定,这些反恐相关立法为防控恐怖活动提供立法依据,但是当前的反恐立法仍存在一定问题。在宏观方面,恐怖活动犯罪立法存在打击恐怖活动犯罪长期政策与近期政策的法制化问题、打击恐怖活动犯罪常态法和紧急法的协调性问题、打击恐怖活动犯罪立法模式与立法体系结构问题,以及强力反恐与柔性反恐的关系问题。在微观层面,存在对“恐怖活动犯罪”的概念界定不明、对恐怖活动行为类型规制不全面、现有的罪名条款存在疏漏以及司法实务中恐怖活动犯罪的具体法律适用障碍等问题。《反恐怖主义法》在实际适用中也凸显出困境,如存在应急性特征无法回应恐怖活动的新变化,政府主导的反恐力量格局无法实现全面防控,重事件控制与应对、轻事前社会治理,反恐对策体系缺乏全局性与立体性等一般问题。同时,还存在社会情报体系的法制化欠缺、对网络恐怖活动规制不足、反恐措施适用的边界不明和对恐怖活动人员安置教育规定存在质疑等具体问题。《网络安全法》缺乏对重点领域技术研发能力的保障措施,忽视对境外网络入侵行为和境内主动获取行为的法律管控,忽视技术手段在网络安全防控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存在网络运营者法律责任与保护公民信息安全之间界限不清等问题。而且,反洗钱法、反恐怖主义法、反恐地方性规定等其他相关立法与反恐刑法的衔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第四章论述了国外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的相关立法及借鉴价值。该章系统介绍了国外反恐立法的基本状况,在分析我国与国外反恐立法共性与差异的基础上,归纳出国外反恐立法对我国的借鉴之处。联合国、欧盟、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俄罗斯、英、美等西方主要国家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的立法,对我国反恐立法体系的建构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我国与国外均通过多部门立法防控恐怖活动,重视双边与多边的反恐协作,且反恐立法具有明显的应急性特征。但是,在反恐的立法背景、立法立场以及立法措施的侧重点方面,我国与国外仍存在一定差异。我国应借鉴国外的有益立法成果,建立系统化的反恐立法体系、强化与国际社会的反恐联合协作、形成全方位的反恐怖对策机制,以应对恐怖活动给当今社会带来的严峻挑战。第五章对我国防控恐怖活动犯罪提出立法完善建议。该章立足于我国反恐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有益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相关反恐立法的具体建议。在反恐刑法的立法完善方面,首先要明确“恐怖活动犯罪”的内涵与外延,将“恐怖活动犯罪”界定为依照我国刑法应负刑事责任的恐怖活动行为,重视恐怖活动犯罪行为的恐怖主义性质和行为的刑事违法性。其次要完善现有的恐怖活动犯罪条款,最后要增设走私、贩卖、运输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罪,包庇、纵容恐怖活动组织罪以及实施恐怖行为罪等新罪名。在《反恐怖主义法》的立法完善方面,通过坚持标本兼治、增强反恐效果,重视事前防控、进行前瞻式立法,构建政府与公众二元协调的反恐力量格局以及设立针对网络恐怖活动的专门条款等,完善反恐怖主义法的立法体系。同时,进一步完善《反恐怖主义法》中“安全防范”章和“情报信息”章的相关规定。在《网络安全法》的立法完善方面,要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加强对境外网络入侵行为和境内主动获取行为的管控,通过立法对相关术语予以明确界定,并协调好网络运营者法律责任与保护公民信息安全的关系。此外,还要完善反洗钱法及相关地方反恐立法规定,实现相关立法与反恐刑法的有效衔接,建构系统的反恐立法体系,真正实现反恐立法的全方位治理。

张兆岩[7](2017)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恐怖主义宣传与应对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恐怖主义,其目的不仅仅在于通过恐怖行为对一些直接受害者造成危害,更是要通过其行为对更广泛的受众产生威慑或宣传,因而,恐怖主义与宣传有着与生俱来的密切关系。随着媒介的发展演进,恐怖主义的宣传策略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只有全面了解恐怖主义宣传手段的新变化,才能更有效地预防和降低恐怖主义的宣传效果,为社会的稳定繁荣保驾护航。这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恐怖主义相关概念的解读分析,并引出互联网时代恐怖主义宣传的新形势。关于恐怖主义的定义,明目繁多,各有千秋,但无论各国政治体制、宗教信仰、文化差异有多么不同,关于恐怖主义的定义中都包含了通过暴力手段对平民的伤害。恐怖主义宣传作为一种手段,同时也是一种新形式的恐怖主义,主要是通过大众传播的方式,为其恐怖行为辩解鼓吹等,并通过散布相关恐怖信息、图片、音视频等,给大众造成精神层面的恐慌。第二部分论述了恐怖主义与新闻媒体的相互影响和利用。恐怖主义组织在实施任何行动时,都带有一定的政治、经济或宗教目的。如何让他们的目的更容易地达到,如何让他们的“事业”为世人所知,如何将他们的影响扩大到全世界,这些问题,随着媒体的报道都一一解决了。媒体作为恐怖事件的推手,就像一个手握扬声器的广告代理商,免费承担了恐怖组织宣传机构的责任,将恐怖组织的思想传遍了世界。第三部分论述了恐怖主义宣传的转向。由于恐怖组织认识到了宣传的巨大作用,也由于世界各国政府对传统大众媒介的管控,恐怖组织认识到了话语权的重要性,因此他们从被动的“为大众媒介提供报道素材、借助大众媒介宣传自己”,变为主动地掌握属于自己组织控制的大众媒介,有针对性的主动宣传自己。然而,传统大众媒介在需要巨大物质成本的同时,还要有专业的采编人员,稳定的发射频率等硬件要求,这对于恐怖组织来说难于操作,效率低下,满足不了他们的宣传需求。而互联网和火爆世界的社交网络,改变了这个现状。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主要是以“伊斯兰国”为例,分析其恐怖主义宣传,以及网络恐怖主义的线上运作方式。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七种方式:官方杂志、宣言电台、新闻通讯社、社交媒体、移动应用app、自制视频和吟唱歌曲以及媒体中心和新闻发言人。这七种形式是“伊斯兰国”宣传的核心。最后,论述了基于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而产生的虚拟社区,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云伊斯兰国”。第五部分是总结对策。针对以上常见的恐怖主义宣传手段,本文试图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从大数据分析与全球合作、媒介自律和管控、反宣传、媒介素养教育、以及任务的长期性等方面给出建议。通过以上的研究,希望可以为更深入的了解恐怖主义宣传提供参考,让人类社会远离恐怖主义。

涂晟楠[8](2015)在《我国刑法与国际反恐公约的衔接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东突”在我国的恐怖势力出现了新的动向,他们企图争取将新疆问题国际化,受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影响的达赖集团加紧同国际恐怖组织相勾结。面对日趋紧张的恐怖形势,我国陆续加入了13个国际组织制定的专门反恐公约,据此《刑法修正案(三)》也增加了许多涉及恐怖主义犯罪的罪名,致使反恐怖主义活动的刑事法律规范的数量达到了新高,且无论从刑事立法精神还是具体刑事法律规范内容来看都与国际反恐公约的趋向基本保持一致。然而尽管我国反恐刑事立法正在不断朝着与国际公约衔接的方向努力,并且刑法典中也勉强能够找到与国际反恐公约相对应的罪名,但是在衔接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立法理念上人权保障观念不强,对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认识不透彻。其次,我国没有一部专门规定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恐怖主义的定义模糊,其行为范围不明确,致使在司法实践中很容易与普通罪名相混淆,很多不是恐怖主义犯罪的行为被入罪,本应追究的犯罪嫌疑人却逃脱法网。再次,刑法的保护范围不周延,很多恐怖主义行为,如危及大陆架固定平台安全等行为在我国刑法典中找不到与国际反恐公约对应的专门罪名,只能牵强用普通罪名进行规制,不能较好地反映国际公约的立法目的。另外某些我国现有的恐怖主义犯罪客观行为方式规定不够全面,缺少个人恐怖活动罪名,量刑上也没有特殊加重、减轻或免责事由,不利于鼓励犯罪分子的事后补救。本文首先对我国刑法和国际反恐公约在立法精神、原则和内容等方面的衔接现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然后在此基础上找出了两者存在的差距并分析这些差距可能会引起的各种问题。其次,通过对国外有关恐怖主义犯罪刑事立法的考察,总结出了一些对完善我国恐怖主义刑事立法有益且可资借鉴的经验。最后,针对我国刑法与国际反恐公约在衔接上存在的差距,结合外国反恐刑事立法的经验,提出应当专门制定一部反恐立法,明确恐怖主义定义,界定好恐怖主义的行为范围,在统一立法理念的指导下给恐怖主义犯罪设专章,调整部分恐怖主义犯罪的构成要件,完善恐怖主义犯罪的处罚措施。

于改之,贾配龙[9](2013)在《美国反恐立法评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恐怖主义犯罪的特殊性,美国反恐立法表现出对恐怖主义犯罪定义宽泛、警察权扩大化、准军事化打击、犯罪化前置、突破比例原则等特点,基于此,从警察法、战争法、行为人刑法、敌人刑法、国际法五个方面对美国的反恐立法进行评析,所得出的结论是,打击恐怖主义犯罪必须坚持非歧视、人权保障、法治的原则,不枉不纵,依法反恐,保障人权。

张禄彭[10](2012)在《《俄联邦反恐构想》评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俄联邦反恐构想》是俄联邦政府制定的重要的反恐规范性法律文件,是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延伸。《构想》包括四个部分的核心内容,《构想》与《反恐法》、《2020年前俄联邦国家安全战略》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构想》具有系统性、重预防、分工明确、全民动员等四个特点。《构想》作为俄罗斯反恐斗争的经验总结和一套策略体系,对我国反恐维稳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二、恐怖主义活动斩草除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恐怖主义活动斩草除根?(论文提纲范文)

(1)全球治理视角下网络恐怖主义现状、发展及应对(论文提纲范文)

一、网络恐怖主义问题的现状及发展
    (一)网络成为国际恐怖主义的主要活动空间
    (二)新冠肺炎疫情加剧恐怖主义网络传播新冠肺炎疫情使恐怖主义在网络空间的传播速
    (三)网络技术发展或将引发恐怖袭击形式的深刻变化
二、国际社会治理网络恐怖主义问题的难点
    (一)对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的认定尚未达成共识
    (二)网络空间主权不平等及共同规则标准的缺失
    (三)反恐“洼地效应”与“网络安全鸿沟”的影响
三、防范打击网络恐怖主义亟待全球治理
    (一)以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
    (二)以打击网络犯罪全球性公约为准则
    (三)以保障共同发展、共同安全为目标

(2)全球网络反恐格局中的中国力量(论文提纲范文)

一、坚持防范与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的中国立场和原则
    1.积极参与防范和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的国际合作
    2.坚持网络反恐国际合作的双边与多边机制
    3.反对带有双重标准的反恐思维
二、坚持在联合国框架下开展国际网络反恐合作
    1.支持联合国及安理会通过的反恐决议
    2.推动发挥上合组织的反恐和维稳作用
    3.加强并推动区域和次区域网络反恐合作
三、积极推动国际社会构建全球“网络反恐体系”
    1.建立国际社会网络反恐的“多元合作机制”
    2.深化国际社会网络反恐的“立体司法机制”
    3.推进国际社会网络反恐的“沟通协调机制”
    4.完善国际社会网络反恐的“网络监管机制”
四、塑造防范和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的舆论环境
    1.争取国际社会网络反恐合作的舆论认同
    2.加强媒体舆论引导形成网络反恐战略威慑
    3.加大网络反恐教育力度提升民众反恐意识

(3)非传统安全研究的语言学途径:以安全话语隐喻图景建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隐喻与安全话语
2 基于语义域的隐喻识别与提取方法
    2.1 研究语料收集
    2.2 隐喻提取工具
    2.3 隐喻识别步骤与结果
3 非传统安全话语的隐喻图景研究
    3.1 隐喻图景建构
    3.2 隐喻图景分析
        3.2.1 犯罪隐喻
        3.2.2 战争隐喻
        3.2.3 道德隐喻
        3.2.4 疾病隐喻
        3.2.5 自然隐喻
4 结 语

(4)后“伊斯兰国”时代印尼反恐战略的困境及其转型(论文提纲范文)

一、后“伊斯兰国”时代印尼反恐战略困境与挑战
    (一) 亲“伊斯兰国”恐怖组织仍处于持续扩散与活跃中
    (二) 亲“伊斯兰国”恐怖组织越发顽固和难以防范
    (三) “去激进化”的延续对亲“伊斯兰国”恐怖组织改造的效果寥寥
    (四) 亲“伊斯兰国”政党的兴起对潘查希拉原则构成潜在威胁
二、后“伊斯兰国”时代印尼反恐战略的转型与重塑
    (一) “法律反恐”从宽松保守转向强硬与先发制人
    (二) “武装反恐”从完全依靠警察力量转向军队与警察合作
    (三) “思想反恐”从温和包容转向强力遏制和取缔极端主义
三、后“伊斯兰国”时代印尼反恐战略转型的局限与阻力
    (一) 反恐战略的转型尚不能铲除印尼恐怖主义的根源
    (二) 反恐转型中军政权力加强导致了“民主派”对国家制度的忧虑
    (三) 新《反恐法》的强硬和先发制人倾向招致了“人权人士”的指责
结语

(5)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中哈反恐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0.2.1 国外研究现状
        0.2.2 国内研究现状
    0.3 研究方法
        0.3.1 文献分析法
        0.3.2 历史分析法
        0.3.3 归纳分析法
    0.4 难点和创新点
        0.4.1 难点
        0.4.2 创新点
1 上海合作组织反恐合作理论基点一一新安全观
    1.1 新安全观的概述
        1.1.1 广义的新安全观
        1.1.2 中国的新安全观
        1.1.3 新安全观的特征
    1.2 上海合作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1.2.1 上海合作组织的模式创新
        1.2.2 上合反恐体系的发展
    1.3 “上合精神”与地区反恐合作的有机结合
        1.3.1 成员国间的平等、互信与互助
        1.3.2 互利共赢谋求中亚地区共同发展
2 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中哈反恐合作的现状
    2.1 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中哈的地缘政治经济现状
        2.1.1 哈萨克斯坦地缘政治
        2.1.2 中哈经济因素简析
        2.1.3 上海合作组织的地缘政治因素分析
    2.2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反恐合作的发展进程
        2.2.1 地区反恐合作的内容不断丰富、空间继续扩展
        2.2.2 “上合组织”中哈联合反恐行动的落实
        2.2.3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反恐合作的近况
3 中哈反恐合作的影响因素
    3.1 上合组织成员国对地区反恐安全合作的影响
        3.1.1 俄罗斯与中国在地区反恐合作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3.1.2 中亚国家之间的矛盾对地区反恐合作具有一定影响
    3.2 外部限制因素的影响
        3.2.1 美国因素的影响
        3.2.2 欧盟因素的影响
4 上合组织框架下中哈反恐合作的建议
    4.1 明确上海合作组织的定位及使命
        4.1.1 细化反恐领域国际合作分工
        4.1.2 立足于反恐扩大合作范围
        4.1.3 明确组织定位发挥国际影响力
    4.2 中国反恐合作的解决路径
        4.2.1 深化互信关系共同打击网络恐怖主义
        4.2.2 提高中国在“软实力”方面的影响
        4.2.3 创新外交思路
    4.3 中哈反恐安全合作的前景展望
        4.3.1 提供更多地区安全公共产品
        4.3.2 协调相关国家利益提高国际认可度
        4.3.3 继续践行“上合精神”与“亚洲安全观”
参考文献
致谢

(6)新时期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立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新时期我国恐怖活动概况
    第一节 恐怖活动相关概念
        一、恐怖活动与恐怖主义
        二、恐怖活动与恐怖活动犯罪
        三、本文的界定与出发点
    第二节 新时期我国恐怖活动的发展阶段及特征
        一、我国恐怖活动发展的阶段
        二、当前我国恐怖活动的特征
    第三节 我国的新型恐怖活动
        一、网络恐怖活动
        二、微恐怖活动
        三、“伊吉拉特”恐怖活动
第二章 新时期我国防控恐怖活动政策与立法原则
    第一节 我国防控恐怖活动政策概述
        一、新时期恐怖活动对反恐政策的影响
        二、反恐政策对反恐立法的影响
    第二节 我国防控恐怖活动政策的内容
        一、防控恐怖活动的刑事政策
        二、防控恐怖活动的民族政策
        三、防控恐怖活动的宗教政策
    第三节 我国防控恐怖活动的立法原则
        一、反恐刑事立法的前置与扩张
        二、行政反恐与刑事反恐相协调
        三、反对民族分裂与极端主义
        四、反恐优先兼顾保障人权
第三章 我国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立法现状及问题
    第一节 我国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立法概述
        一、反恐刑法相关规定
        二、《反恐怖主义法》相关规定
        三、其他立法相关规定
    第二节 恐怖活动犯罪立法存在的问题
        一、恐怖活动犯罪立法的一般问题
        二、恐怖活动犯罪立法的具体问题
    第三节 防控恐怖活动犯罪其他立法存在的问题
        一、《反恐怖主义法》存在的问题
        二、《网络安全法》立法问题
        三、《反洗钱法》立法问题
        四、反恐地方性规定的问题
第四章 国外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相关立法及借鉴
    第一节 国际组织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立法
        一、联合国相关立法
        二、欧盟相关立法
        三、上海合作组织相关立法
    第二节 西方主要国家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立法
        一、军事法模式的反恐立法
        二、刑事法模式的反恐立法
        三、混合模式的反恐立法
    第三节 国内外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立法的比较及借鉴
        一、我国与国外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立法的共性
        二、我国与国外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立法的区别
        三、国外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立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五章 我国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立法的完善
    第一节 协调反恐刑法与其他反恐立法的关系
        一、反恐刑法与其他反恐立法的衔接问题
        二、实现反恐刑法与其他反恐立法的衔接
    第二节 反恐刑法立法的完善
        一、界定“恐怖活动犯罪”
        二、完善现有恐怖活动犯罪条款
        三、增设恐怖活动犯罪罪名
    第三节 防控恐怖活动犯罪其他立法的完善
        一、完善《反恐怖主义法》相关规定
        二、完善《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
        三、完善《反洗钱法》相关规定
        四、完善相关地方立法规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7)互联网背景下的恐怖主义宣传与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1.1 研究综述
    1.2 恐怖主义宣传相关概念解读
        1.2.1 恐怖主义
        1.2.2 恐怖主义宣传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 传统媒介环境下的恐怖主义宣传
    2.1 恐怖主义利用媒体扩大宣传
    2.2 制造热点事件吸引媒体关注
    2.3 主动联系媒体扩大影响
    2.4 媒体通过对恐怖事件的报道获得利益
三 媒介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恐怖主义宣传的转向
    3.1 恐怖主义宣传新形势
        3.1.1 恐怖主义宣传发展的社会背景
        3.1.2 恐怖主义宣传发展的媒介技术背景
        3.1.3 恐怖主义宣传新形势
    3.2 传统媒介环境下恐怖主义宣传的局限
    3.3 新技术新平台的诞生
        3.3.1 互联网为恐怖主义宣传提供网络基础
        3.3.2 社交网络和移动终端改变人类沟通方式
四 互联网环境下恐怖主义宣传的新策略
    4.1 网络恐怖主义的线上运作方式(以ISIL为例)
        4.1.1“伊斯兰国”概况
        4.1.2“伊斯兰国”的网络恐怖主义宣传途径
    4.2 虚拟哈里发社区和“云伊斯兰国”
五 针对恐怖主义宣传新形势的应对策略
    5.1 大数据分析与全球合作
    5.2 媒介自律和媒介管控
    5.3 政府相关机构的反宣传
    5.4 对公众进行媒介素养教育
    5.5 任务的长期性
参考文献
致谢

(8)我国刑法与国际反恐公约的衔接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我国刑法和国际反恐公约的衔接现状
    (一) 国际反恐公约在我国刑事法治领域的贯彻实施
        1. 立法精神与国际反恐公约基本一致
        2. 刑法原则符合国际反恐公约要求
        3. 刑法规范反映国际反恐公约内容
    (二) 我国刑法与国际反恐公约存在的差距
        1. 立法理念不统一
        2. 恐怖主义犯罪界定不明确
        3. 保护范围不周延
二、我国刑法与国际反恐公约衔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 我国刑法与国际反恐公约衔接的必要性
        1. 遵守国际法原则的要求
        2. 适用普遍管辖原则的需要
        3. 法律全球化发展的要求
    (二) 我国刑法与国际反恐公约衔接的可行性
        1. 国家意志的一致性
        2. 价值取向的相似性
        3. 国际社会的广泛合作
三、国外关于恐怖主义犯罪立法的比较法考察
    (一) 恐怖主义犯罪立法理念的比较
    (二) 恐怖主义犯罪立法模式的比较
    (三) 恐怖主义犯罪范围的比较
        1. 关于恐怖主义的定义
        2. 关于恐怖主义犯罪的罪名体系
    (四) 恐怖主义犯罪处罚的比较
    (五) 国外反恐怖主义刑法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四、我国恐怖主义犯罪刑事立法的完善
    (一) 统一立法理念
        1. 加强人权保障
        2. 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二) 专章规定恐怖主义犯罪
    (三) 增设恐怖主义犯罪的相关罪名
        1. 增设恐怖主义行为罪
        2. 增设危害海上航行安全罪
        3. 增设危及大陆架固定平台安全罪
        4. 增设保护国际人员馆舍、私人寓所和交通工具罪
    (四) 调整部分犯罪构成要件
        1. 增加核材料犯罪的行为方式
        2. 完善恐怖主义犯罪主体的类型
    (五) 增设恐怖主义犯罪的财产刑
参考文献
致谢

(10)《俄联邦反恐构想》评介(论文提纲范文)

一、《构想》的制定
二、《构想》的核心内容
    (一) “作为俄联邦国家安全威胁的恐怖主义”
    (二) “全国反恐体系”
    (三) “反恐的法律、信息分析、科学、物质技术、财政和干部人员保障”
    (四) “反恐领域的国际合作”
三、《构想》与《反恐法》、《2020年前俄联邦国家安全战略》的关系
    (一) 《构想》与《反恐法》的关系
    (二) 《构想》与《2020年前俄联邦国家安全战略》的关系
    (三) 小结
四、《构想》的主要特点
    (一) 系统性强
    (二) 重视预防
    (三) 分工明确
    (四) 全民动员
五、结语

四、恐怖主义活动斩草除根?(论文参考文献)

  • [1]全球治理视角下网络恐怖主义现状、发展及应对[J]. 李琦. 中国信息安全, 2021(03)
  • [2]全球网络反恐格局中的中国力量[J]. 程国平. 中国信息安全, 2021(01)
  • [3]非传统安全研究的语言学途径:以安全话语隐喻图景建构为例[J]. 方菁,郭继荣. 情报杂志, 2021(01)
  • [4]后“伊斯兰国”时代印尼反恐战略的困境及其转型[J]. 贺建涛. 南洋问题研究, 2019(01)
  • [5]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中哈反恐合作研究[D]. 阿利玛(Alima Dyussenova). 辽宁大学, 2018(01)
  • [6]新时期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立法研究[D]. 杨森鑫. 武汉大学, 2017(06)
  • [7]互联网背景下的恐怖主义宣传与应对策略研究[D]. 张兆岩. 吉林大学, 2017(08)
  • [8]我国刑法与国际反恐公约的衔接问题研究[D]. 涂晟楠. 华中师范大学, 2015(07)
  • [9]美国反恐立法评析[J]. 于改之,贾配龙. 山东社会科学, 2013(09)
  • [10]《俄联邦反恐构想》评介[J]. 张禄彭. 武警学院学报, 2012(01)

标签:;  ;  ;  ;  ;  

根除恐怖主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