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美育研究与审美激活

论传统美育研究与审美激活

一、论传统美育研究与美学的激活(论文文献综述)

肖瑶[1](2021)在《《开明国语课本》对中国传统美育思想的实践转化及当代启示》文中提出《开明国语课本》中的美育实践继承了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审美思想,并且对儒家传统审美思想进行了有效的美育实践转化。这种转化主要体现为:对儒家美育人生观念的改良,对儒家道德美育思想的升华取舍以及对儒家审美育人理想的实践转化。这种转化对民国时期的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其经验亦值得当代美育实践反思借鉴。

李永杰[2](2021)在《构建美学研究的中国学派》文中提出11月13—14日,中华美学学会第九届全国美学大会暨新时代中国特色美学基本问题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深圳主会场、北京分会场及线上同时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就构建中国美学理论体系与话语体系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研讨。中华美学再出发当前,美学研究的语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轩玉琴,徐丹丹[3](2021)在《生态美育的新时代教育价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态美育具有审美性、主体间性、生态性、伦理性等多元价值特征。这些特征能促进新时代教育主体间性交往关系的建构,促进新时代教育跨学科多元化内容更新,促进新时代教育参与式实践体验,促进新时代教育目标的实现。

费毓珺[4](2021)在《中国声乐学派文化基因的高校美育途径研究》文中认为为满足新时代高校美育建设需求,将国内音乐界中国声乐学派最新发展成果与高校美育建设任务进行有机结合,一方面有利于学术推进,将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美感根植高等教育。另一方面,在学术成果中萃取养分,为高校美育建设增添力量,起到了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作用,极具实用价值和时代意义。本文立足于高校美育发展,分析当下普通高校的美育建设现状,通过中国声乐学派的优秀文化基因理论研究及应用,探索其融入高校美育的有效路径,目的是将饱含优秀传统文化、民族自信的学派学术成果得到发展和继承,与此同时,也为当下高校美育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袁星[5](2021)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美育现状调研分析——以西安文理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新文科建设是指哲学社会科学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叉融合,形成交叉学科、交叉融合学科,以及交叉专业的新文科的一系列建设事项和建设工作,主要建设项目为"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在此背景下,作者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基础,以西安文理学院为例,针对高校美育工作现状展开调研分析,调研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以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美育工作。

吴雁斌[6](2021)在《美育视野下学生成才策略探究》文中研究指明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让美育教育逐渐成为家长、学生和学校重视的教育。美育教育和德育教育并称为"学生成长的基石"。由此可以看出,美育教育作为一种和德育教育并重的教育样态,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从多角度进行切入,引导学生美育教育的提升。本文从美育教学现状的角度出发,结合美育的教学特点和思维特点,对于美育教学中学生成才策略做出了一些实践探究。

庞晓蒙[7](2021)在《故事的回归——新时代审美教育的方法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故事是人朴素而经典的审美教育方法,具有卓越的审美教化的力量。目前,"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需要美育发挥桥梁与纽带的作用。而当下审美教育仍然面对诸多问题,急需找寻好的教育方法,故事美育成为一条突围之路。故事的美育功能仰赖于其以"人性、真实、生活"三大支点为核心的内在价值。以此为基础,故事具有了普世性审美能量,同时拥有了一种优势可以超越艺术形式的束缚,以审美视野的方式进入艺术、自然与人生美育领域,使人在审美时借助故事性想象与审美对象进行泛性审美连接,以审美共情寻求更好的审美体验,从而提高审美素质,深化美育成效。

任晓菲[8](2021)在《论新型文博类综艺节目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播与转化》文中提出随着文化政策导向和大众文化消费的转型,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得到快速发展。其中,以《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遇见天坛》为代表的文博类综艺节目立足于博大精深的文物古迹资源,融合戏剧表演、纪录片、真人秀等多种综艺样态,通过深度解码传统文化内涵、创新传统文化传播路径、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等方式使内容生产和传播兼具时代气息、审美品格和文化意蕴,真正推动了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弘扬,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和发展提供了借鉴。

马赜博儿,高薪[9](2021)在《作为美育新范畴的审美智能及其测评维度》文中研究说明理想的美育测评体系应既在学理上具有逻辑性与结构性,凸显审美教育的特性,又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和对不同测评情境的适应性。"审美智能"因其概念本身的结构性与可测评性能有效服务于美育测评。审美智能结构囊括并清晰描述了美育测评中应考察的八大基本维度,其基本维度不仅符合智能的结构特征,体现了美育的特性,亦是我国美育目标的测评表达。审美智能结构具有丰富的差异化空间,既能适应于各艺术门类与不同教育阶段的测评需求,还包容并顺应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有助于美育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审美智能结构不仅具有内在于结构本身的实践性,且符合我国美育当前的发展需求,与我国美育培养目标指向一致,体现了我国的美育特色,具有本土化转换的充分可能。

宋学勤[10](2021)在《论邓以蛰美学思想的体系与特征》文中研究指明邓以蛰作为中国现代美学转型时期的代表人物,其美学思想的典型特征是以中释西、以西引中和中西互释。他在方法论上既注重中西融合,又注重史论结合。在本体论上,认为艺术是内心直觉的表现,最高的艺术境界是气韵生动。中西结合,最终形成"心""性灵"与"绝对精神""境遇"与"表现""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与"体—形—意—理"相对应,"心物交感论""意境论"和"生动—神—意境—气韵"相结合的理论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书法美学是其以西释中、激活古典的一个典型。但也存在视野较窄、缺乏反思等遗憾。

二、论传统美育研究与美学的激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传统美育研究与美学的激活(论文提纲范文)

(1)《开明国语课本》对中国传统美育思想的实践转化及当代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儒家美育人生观的现代改良
二、儒家美育道德观的现代取舍
三、儒家审美理想的美育实践

(2)构建美学研究的中国学派(论文提纲范文)

中华美学再出发
发掘传统美学思想价值
充分认识美育的重要意义

(3)生态美育的新时代教育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导语
二、生态美育促进新时代教育主体间性交往关系建构
三、生态美育促进新时代教育跨学科多元化内容更新
四、生态美育促进新时代教育参与式实践体验
五、生态美育促进新时代教育目标的实现
六、结语

(4)中国声乐学派文化基因的高校美育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声乐学派的文化基因融入高校的美育价值
二、高校美育建设现状分析
    (一)美育建设力度不够
    (二)美育师资力量薄弱
    (三)校园文化美育氛围不足
三、中国声乐学派文化基因融入高校美育建设
    (一)加大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特色的课程体系建设
    (二)文化基因内涵助力美育师资队伍建设
    (三)构建全方面、多维度的新时代高校美育保障机制

(5)新文科背景下高校美育现状调研分析——以西安文理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文科背景下对高校美育的理解
二、高校美育现状调研数据及情况分析
    (一)本次调研数据总体介绍
    (二)学生对高校美育的认识情况介绍
结语

(6)美育视野下学生成才策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美育教学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美育教育
    (二)美育核心素养
    (三)成才策略
二、美育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
三、现阶段美育教育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单一,不尊重学生审美主体
    (二)教学缺乏个性,过于强调教学实用性
    (三)教学缺少灵活,美育基础不牢
四、美育核心素养培养困境原因分析
    (一)审美感知的影响
    (二)审美想象的影响
    (三)审美情感的影响
五、美育教学中学生成才策略的路径探析
    (一)确定审美主体,夯实审美基础
    (二)关注个性发展,明确审美感知
    (三)丰富教学手段,激活审美想象
    (四)转变教学模式,丰富审美情感
结语

(7)故事的回归——新时代审美教育的方法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审美教育的当代呼唤
    (一)“五育融合”理念下的培养需要
    (二)审美教育困境中的突围之路
        1. 艺术教育。
        2. 自然美育。
        3. 课堂教学。
        4. 自我提升。
二、故事美育的内在价值
    (一)人性的聚焦地
    (二)真实的想象品
    (三)生活的伴生者
三、故事美育的方法探索
    (一)基于价值论的两大特性
    (二)基于特性的审美方法
    (三)故事审美视野的应用范畴
    (四)故事审美视野的方法论意义

(8)论新型文博类综艺节目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播与转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化解码:深度阐释传统文化内涵
    (一)多路径解读:展现传统文化精粹
    (二)沉浸式演绎:重现历史文化语境
    (三)互文性阐释:实现古今时空交融
二、形态创新:激活传统文化传播路径
    (一)娱乐化外壳:构建青年文化语态
    (二)整合式传播:多渠道交互扩散
    (三)产业化营销:共享衍生文物价值
三、价值引领: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一)仪式化建构:追求文明崇高价值
    (二)故事化深描:彰显个体家国情怀
    (三)共同感确立: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结语

(9)作为美育新范畴的审美智能及其测评维度(论文提纲范文)

一、作为美育新范畴的审美智能
二、审美智能构架中的基本测评维度
三、审美智能的结构化与差异化
四、审美智能多维度测评的本土化
五、结语

(10)论邓以蛰美学思想的体系与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一、邓以蛰美学思想概述
    (一)“表现”“心物交感”与“理想”:艺术的本体论
    (二)中西融合与史论结合:研究艺术美学的方法论
    (三)从崇西抑中到中西互释:邓以蛰美学思想发展历程
        1.崇西抑中时期(1917-1928):“美术革命论”影响下以西方艺术为圭臬
        2.中西互释时期(1928-1948):借鉴西方同时又从中国内部寻找突破口
        3.新中国成立后(1949-1973):躲进书斋钻研古书画鉴定和考据
二、以中释西:“心”与“绝对精神”“境遇”与“表现”
    (一)艺术是“性灵”的绝对“境界”
    (二)重新阐释“气韵生动”:既是“艺术至境”也是艺术的核心规律
    (三)重新阐释“意境”:既是“艺术至境”又与山水画史紧密相关
三、以西引中:“体—形—意—理”和“生动—神—意境—气韵”论
四、中西互释:自成体系的书法美学思想
    (一)表现性:书法美学的核心
    (二)书法的“纯形世界”:从笔画、结体和章法到性灵
五、结论

四、论传统美育研究与美学的激活(论文参考文献)

  • [1]《开明国语课本》对中国传统美育思想的实践转化及当代启示[J]. 肖瑶. 美育学刊, 2021(06)
  • [2]构建美学研究的中国学派[N]. 李永杰.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1
  • [3]生态美育的新时代教育价值研究[J]. 轩玉琴,徐丹丹.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5)
  • [4]中国声乐学派文化基因的高校美育途径研究[J]. 费毓珺. 中国民族博览, 2021(19)
  • [5]新文科背景下高校美育现状调研分析——以西安文理学院为例[J]. 袁星. 艺术教育, 2021(10)
  • [6]美育视野下学生成才策略探究[J]. 吴雁斌.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3)
  • [7]故事的回归——新时代审美教育的方法探索[J]. 庞晓蒙. 中国成人教育, 2021(17)
  • [8]论新型文博类综艺节目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播与转化[J]. 任晓菲. 北方传媒研究, 2021(04)
  • [9]作为美育新范畴的审美智能及其测评维度[J]. 马赜博儿,高薪. 南京社会科学, 2021(08)
  • [10]论邓以蛰美学思想的体系与特征[J]. 宋学勤.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1(07)

标签:;  ;  

论传统美育研究与审美激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