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血管与乳腺癌新辅助动脉灌注化疗疗效的关系

肿瘤血管与乳腺癌新辅助动脉灌注化疗疗效的关系

一、乳腺癌肿瘤血管和新辅助动脉灌注化疗疗效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杨鸣[1](2021)在《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造成巨大疾病负担。尽管现有治疗手段取得了一定疗效,但仍不能解决所有临床问题。中药注射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应用广泛。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一系列加强辅助用药管理和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的通知出台。由于药品说明书对临床定位不清,循证证据不足,中药注射剂的市场份额迅速下降,亟需精准的循证证据支撑中药注射剂在临床治疗或辅助治疗恶性肿瘤。在中西医并重的政策下,中西药联合应用是恶性肿瘤治疗领域最普遍的现状,中药注射剂常与化疗药联合应用以“增效减毒”。然而对于“增效减毒”的本质仍需要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进一步深入探讨。目前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较少,可能与欠缺方法学指导有关,亟待对相关方法学要点和框架进行探索研究。目的明确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定位,以艾迪注射液为例,为临床实践提供全面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证据。在掌握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方法基础上,初步建立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框架和要点,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研究一: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在深入了解辅助用药、医保目录调整等政策背景的基础上,检索国家药监局网站、药智网、米内网等数据库,梳理历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调研用于恶性肿瘤的中药注射剂品种;以2019年版国家《医保目录》中抗肿瘤/辅助治疗肿瘤的10种中药注射剂为研究对象,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Web of Science、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中以上各类中药注射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检索时间2020年12月。排除题目摘要明显不符合的研究后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中国知网的检索题录为资料,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及呈现;归纳受试人群病种、分期、中医证候、联合用药、对照和结局,以证据图谱展示,明确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研究二: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的证据综合系统检索截至2020年12月发表的中药艾迪注射液治疗或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研究人员两两一组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根据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MSTAR2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优先报告条目:PRISMA声明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完整性。归纳纳入研究基本特征,对生存率和肿瘤缓解、生活质量、恶性积液、放化疗副作用、免疫功能等结局进行分类综合。研究三: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本研究通过概括性评价,系统收集了近10年PubMed收录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评价方法,提炼其方法学要点,参考各国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指南和相关指导原则、国际临床试验质量与报告规范,结合当前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联合应用的临床实际现状,初步形成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框架和方法要点,提出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规范建议清单。结果研究一: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共发现30种曾经或当前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或辅助治疗的中药注射剂,其中2019版国家《医保目录》包含10个品种。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各类中药注射剂品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系统评价自2000年后发表数量显着增加,发表高峰在2014-2016年。各品种纳入研究的关键词中均包含“化疗”,VOSviewer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图谱显示中药注射剂常与化疗联合应用,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原发性肝癌、结直肠癌等病种,以及恶性积液、癌痛、癌性疲乏等肿瘤相关症状体征,文献报告具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减轻放化疗副作用的效应。证据图谱共纳入366项RCT和48项系统评价,217项(59.3%)RCT的干预措施包含复方苦参、参芪扶正和艾迪注射液,118项(32.2%)RCT的研究疾病为肺癌(118,32.2%),其次是结直肠癌(39,10.7%)和胃癌(39,10.7%)。355 项(97.0%)RCT 和所有系统评价都评价的是中药注射剂的加载作用。结局证据图谱显示RCT使用较多的结局包括肿瘤近期疗效指标、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仅艾迪和华蟾素注射液分别有2项RCT在生存期相关的结局中报告了一致的获益。与医保规定相比,证据明显不足的有华蟾素注射液治疗吞咽困难、猪苓多糖注射液辅助治疗恶性肿瘤;与药品说明书相比,缺少相应证型临床证据的是参芪扶正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和注射用黄芪多糖。研究二: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的证据综合本研究共纳入了 52项艾迪注射液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系统评价。结果表明,肺癌(20,38.5%)、肝癌(10,19.2%)和结直肠癌(7,13.5%)是研究最多的肿瘤类型。14项(26.9%)纳入的RCT受试者为中晚期肿瘤患者。除1项研究之外,其余纳入的系统评价均使用艾迪注射液作为放化疗的加载疗法应用,对比单纯标准治疗(放化疗),显示出对生存率、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的明显获益。此外,联合疗法还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放化疗带来的副作用。然而,仅2项(3.8%)系统评价采用AMSTAR2工具评价的结果为低质量证据,其余为极低质量证据,没有研究完整报告了全部27项条目,9项(17.3%)英文发表的系统评价研究报告了 25-26项。研究三: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在概括性评价中纳入了近10年发表的20项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的研究分别为平行组随机对照试验(3,15%)、交叉试验(6,30%)、单臂试验(8,40%)等,涉及心血管疾病(7,35%)、传染性疾病(2,10%)和恶性肿瘤(2,10%)等。研究的草药包括多种草药来源(6,30%)和单一草药提取物(14,70%),联合应用药物为药物代谢酶底物、鸡尾酒药物或在临床实践中与草药干预同时使用的药物。许多研究选择药代动力学结局作为测量终点,而其他研究则使用药效学结局。研究中使用了不同的提高依从性的策略。其他方法学要点包括:草药质量控制(9,45%),受试者体格检查(16,80%),受试者服用的药物、饮食摄入以及饮酒和吸烟习惯限制(18,90%)等。目前未发现中药注射剂-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研究,借鉴现有研究证据、指南和质量评价与报告规范,本研究创新地提出了 4点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前期研究工作基础建议,比较了不同研究设计应用于中药注射剂与化疗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优缺点,细化了研究人群特征和样本量计算方法,分别归纳了中药注射剂与指示药物、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提供结局指标选择与测量的建议。最终初步形成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评价相关研究的质量评价建议和报告规范建议。结论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中药注射剂品种繁多,中药注射剂多与化疗联合应用,在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等病种研究较多,对近期疗效指标、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有较一致的改善作用。《医保目录》中的各品种循证证据、说明书适应症和医保规定之间存在一定证据缺口。艾迪注射液可能对肺癌和肝癌生存期有获益,对大部分肿瘤生活质量和放化疗副作用有改善作用。但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均较低,限制了对艾迪注射液证据的解释和基于证据的应用。需要针对更有临床价值的原发性肝癌和肺癌进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补充系统评价的原始研究证据。单臂前后对照研究和随机交叉试验是最常使用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在未来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应增加对方法学细节的描述。本研究初步梳理完成了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要点,提出了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报告建议清单和质量评价建议清单,为未来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了方法学支持。

王海云[2](2021)在《基于黄金角径的磁共振多参数成像在肿块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预测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磁共振多参数成像在肿块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预测价值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多参数联合对评估肿块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NAT)后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底期间接受NAT后行手术治疗的28名确诊为肿块型乳腺癌患者的MRI图像,共32处病灶,获得其ADC、D、E值及T2序列信息。分别于NAT前、NAT后行常规MR增强检查。利用Miller&Payne改良病理分级将病例分为两组,即组织学显着反应(MHR)组及组织学非显着反应(NMHR)组。两组间单因素比较临床、病理及影像学参数的差异。利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选出与瘤灶达到病理MHR相关的预测因素。结果:本组单因素结果示,MHR组及NMHR组D值均降低(P<0.05);两组间△ADCmean%(P=0.002<0.05,Z=-2.984)、△D%(P=0.011<0.05,t=-2.832)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T2瘤周水肿转阴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5,X2=7.630),但水肿转阴率结果在分子分型间未见统计学意义(P=0.369>0.05,X2=3.505)。△ADCmean%、△D%、T2瘤周水肿转阴率对治疗后MHR组别诊断效能的AUC值分别为82.9%、79.4%及77.9%。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D%、T2瘤周水肿可以作为NAT疗效的预测因素。结论:本研究表明,磁共振多参数对肿块型乳腺癌患者NAT后达MHR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第二部分基于黄金角径的DCE-MRI定量参数与常规参数在肿块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预测价值比较目的:对比分析高时空分辨率的多线圈压缩感知技术-黄金角径向稀疏平行成像(GRASP)DCE-MRI定量参数与常规多参数在肿块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早期疗效评估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底期间接受NAT后行手术治疗的28名确诊为肿块型乳腺癌患者的MRI图像,分别于新辅助治疗前、第2个疗程后使用3T Vida超导MR(MAGNETOM Vida,西门子医疗,德国埃尔兰根)检查进行常规乳腺扫描以及GRASP扫描,术后按Miller-Payne分级系统分为组织学显着反应(MHR)组及非组织学显着反应(NMHR)组。分析NAT前、2nd GRASP常规参数及动态增强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及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预测性能并比较。选择有意义数值,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利用Logistic回归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探究新构建参数预测NAT疗效。结果:28例患者均为乳腺癌肿块样病灶,共32处病灶,所有病灶在GRASP序列中均具有良好的清晰度。早期预测中,ADC、D、E值等常规参数除ADC相关参数,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Ktrans-mid、△Ktrans%存在统计学意义(P1=0.025<0.05;P2=0.027<0.05;P3=0.025<0.05)。Logistic回归示△ADC%、△Ktrans%,及联合预测参数AUC分别为0.784、0.836、0.896。NAT后除Ve变化率外,常规扫描参数及定量参数均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新辅助治疗前GRASP DCE-MRI的定量参数及常规参数均不能稳定预测疗效;治疗2个周期后部分定量参数可预测疗效:△Ktrans%是预测组织学显着反应的良好指标,△ADC%辅助预测指标。GRASP灌注定量参数可以将治疗观察窗前移,优势更具潜力。

李思奕[3](2021)在《超声造影评估不同乳腺背景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优势》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是否受不同乳腺背景影响。方法:纳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于2017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3例,根据乳腺背景超声分型法分为致密型乳腺和非致密型乳腺。比较不同乳腺背景下二维超声呈现高回声晕与超声造影呈现增强范围扩大的比例,新辅助化疗前后两种检查方法对病灶大小测量情况的组间差异,及两种方法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准确率,分析影像学差异的病理学基础。结果:致密乳腺背景下的乳腺癌二维超声表现晕征比例低于非致密乳腺背景下的乳腺癌(χ2=7.224,P=0.007)。新辅助化疗后不同乳腺背景下超声造影对病灶测量均与病理实际大小相近(P>0.05),新辅助化疗前致密乳腺背景下二维超声对乳腺癌病灶大小的测量值小于超声造影,新辅助化疗后致密乳腺背景下二维超声测量值大于超声造影(P<0.05)。二维超声、超声造影评估致密乳腺背景下的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39.1%、70%和87%、83.3%;评估非致密乳腺背景下的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3.6%、76.5%和84.8%、88.2%。结论:超声造影检查不受乳腺背景影响,能够提高超声技术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效能。

张贤雨[4](2020)在《miR-145靶向调控RCAN3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检测miR-145、RCAN3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并探究其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1.从TCGA和GTEX数据库下载了13份健康对照数据和306份宫颈鳞癌组织数据,分析RCAN3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根据表达中位值将患者分为RCAN3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生存率;为研究RCAN3是否能作为作为宫颈鳞癌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对样本进行Cox回归分析。2.利用mi RNA靶基因预测位点mi RBase和Target Scan寻找RCAN3的重要调控基因,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45是否是RCAN3的上游调节分子;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miR-145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生存的影响;用q RT-PCR方法检测miR-145在不同人宫颈癌细胞系(CaSki,He La和C-33A)和人宫颈永生化鳞状细胞Ect1/E6E7的表达情况;为了更好地进行功能性实验,我们选择表达量相对较高的CaSki进行敲除实验,选择表达量相对较低的C-33A进行过表达实验,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上调/下调miR-145对RCAN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3.在C-33A细胞中,采用CCK-8和集落形成实验分别检测miR-145mimic组、pc-DNA3.1-RCAN3组以及pc-DNA3.1-RCAN3+miR-145 mimic组细胞增殖的变化,Transwell分析各组细胞侵袭及迁移的变化;在CaSki细胞中,采用CCK-8和集落形成实验分别检测miR-145 inhibitor组、si-RCAN3组以及si-RCAN3+miR-145 inhibitor组细胞增殖的变化,Transwell分析各组细胞侵袭及迁移的变化。结果:1.RCAN3在宫颈鳞癌组织中高表达(3.37±0.32 vs 2.21±0.12,P<0.0001);RCAN3低表达组的5年OS明显高于高表达组(72.1%vs60.0%,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RCAN3的表达、临床分期、病理-T、病理-M和病理-N可作为宫颈鳞癌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病理性T可作为宫颈鳞癌的独立预后因子。2.miR-145是RCAN3的一个调控基因;miR-145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下降(0.35±0.21 vs 0.52±0.12,P<0.0001),且miR-145低表达者5年OS明显降低(57.5%vs 74.3%,P<0.05);临床分期Ⅲ-Ⅳ期、肿瘤≥4cm、淋巴结转移和高危HPV感染的宫颈鳞癌患者miR-145表达水平较低(P<0.05,P<0.05,P<0.05,P<0.05);miR-145在人宫颈癌细胞系(CaSki,He La和C-33A)的表达明显低于人宫颈永生化鳞状细胞Ect1/E6E7(P<0.01,P<0.01,P<0.01);上调miR-145显着降低WT-RCAN3载体中荧光素酶的活性(0.16±0.03 vs 0.41±0.04,P<0.01)和C-33A细胞中RCAN3的蛋白表达(0.63±0.07 vs 2.19±0.14,P<0.01),而下调miR-145则可显着增强荧光素酶活性(0.64±0.07 vs 0.41±0.04,P<0.01)和CaSki细胞中RCAN3的蛋白表达(8.34±0.72 vs 2.22±0.11,P<0.01)。3.在C-33A细胞中,miR-145 mimic组细胞增殖、侵袭、迁移数目减少(P<0.01,P<0.01,P<0.01),pc DNA3.1-RCAN3组细胞增殖、侵袭、迁移数目增多(P<0.01,P<0.01,P<0.01),而miR-145 mimic+pc DNA3.1-RCAN3组可部分逆转pc DNA3.1-RCAN3组所致的促进作用(P<0.01,P<0.01,P<0.01);在CaSki细胞中,miR-145 inhibitor组细胞增殖、侵袭、迁移数目增多(P<0.01,P<0.01,P<0.01),si-RCAN3组细胞增殖、侵袭、迁移数目减少(P<0.01,P<0.01,P<0.01),而miR-145inhibitor+si-RCAN3组可部分逆转si-RCAN3组所致的抑制作用(P<0.01,P<0.01,P<0.01)。结论:1.RCAN3在宫颈鳞癌组织中高表达,且高表达者预后差。2.miR-145在宫颈鳞癌组织中低表达,且低表达者预后差。3.miR-145可与RCAN3特异性结合,且靶向负调控RCAN3蛋白的表达。4.上调miR-145表达可部分逆转上调RCAN3表达对宫颈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促进作用。5.下调miR-145表达可部分逆转下调RCAN3表达对宫颈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

刘春霖,杜端明,洪跃飞,江磊昌[5](2020)在《不同血供类型的局部晚期乳腺癌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比较分析不同血供类型的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患者新辅助灌注化疗后序贯外科手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3年1月至2008年5月期间乳腺癌外科术前介入新辅助化疗的LABC患者49例,分为乏血供组22例、富血供组27例;均采用多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行肿瘤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约4 ~ 8周后行外科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中远期临床生存率。结果:灌注化疗结束后至手术前,富血供组所用时间(22.56±5.31)d明显短于乏血供组(33.64±8.70)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灌注化疗疗程结束后,富血供组肿块大小为(24.73±15.65)cm2,乏血供组肿块大小为(52.21±15.59)cm2。富血供组较乏血供组肿块缩小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生存率方面、富血供组前3年累积生存率与乏血供组相仿,但第5年以后累积生存率富血供组明显好于乏血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术前行灌注化疗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富血供型患者能获得更好的中长期临床生存率。

宋诗[6](2020)在《Tspan9及CEA、CA199、CA724、CA242作为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指标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文旨在通过观察Tspan9及CEA、CA199、CA724、CA242在进展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的水平与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它们在进展期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敏感性预测方面的价值。方法:本研究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回顾性筛选了2014年2月至2018年1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接受新辅助化疗的经病理及影像学证实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共筛选出128例。经病人知情同意,于病理科获取活检组织样本,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span9表达,此Tspan9表达为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前表达水平。同时检测了新辅助化疗前后患者血清中CEA、CA199、CA724、CA242的水平,用新辅助化疗前后腹部增强CT及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分析新辅助化疗前Tspan9、CEA、CA199、CA724、CA242的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新辅助化疗前Tspan9表达水平及新辅助化疗前后CEA、CA199、CA724、CA242表达水平变化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本研究中,128例患者中,13例在新辅助化疗后出现疾病进展。新辅助化疗前,61例患者Tspan9呈现高表达,阳性率为47.7%(61/128),Tspan9高表达与较差的肿瘤分化程度、更大的肿瘤直径、更深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更高的肿瘤分期有关(P=0.044,P=0.015,P=0.042,P=0.039,P=0.008)。在疾病进展组,Tspan9高表达患者明显多于Tspan9低表达患者,Tspan9高表达与疾病进展显着相关(P=0.005)。在进展期胃癌患者中,49位患者出现了CEA水平升高,阳性率为38.3%;36位患者出现了CA199水平升高28.1%,47位患者出现了CA724水平升高,阳性率为36.7%;34位患者出现了CA242水平的升高,阳性率为26.6%。CEA的阳性检出率与较高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疾病进展相关(P=0.001,P=0.011,P=0.037),CA724的阳性检出率与血管浸润及较高的临床TNM分期相关(P=0.008,P=0.008),CA199及CA242的阳性检出率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p TNM分期无关。与新辅助化疗前四种肿瘤标志物基线水平相比,化疗后四种肿瘤标志物的平均水平降低,尤其是CEA、CA724和CA242显着降低(分别为P=0.041,P=0.008和P=0.012),这三个肿瘤标志物在疾病控制组中,标志物的下降水平比疾病进展组更显着(分别为P=0.020,P=0.034和P=0.030)。结论:本研究表明,Tspan9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相关,Tspan9高表达与较差的肿瘤分化程度、更大的肿瘤直径、更深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更高的肿瘤分期有关。Tspan9在不同治疗效果下表达差异很大,Tspan9高表达与疾病进展相关,Tspan9表达水平可用于预测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新辅助化疗后,CEA、CA199、CA242、CA724平均水平与化疗前相比降低,其中CEA、CA242、CA724水平显着降低,且CEA,CA724和CA242的下降水平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相关,CEA、CA724、CA242的变化水平可用于预测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汪帝[7](2020)在《DCE-MRI参考区域模型及DWI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获取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3.0T动态增强磁共振及弥散加权成像信息,分别探讨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及定量参数ADC、Ktrans、Kep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价值,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进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8月术前均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并于我院进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40例,年龄3367岁,NAC68疗程,疗程结束后于我院手术治疗,并获得术后病理结果。(1)于新辅助化疗前、第34周期后进行乳腺3.0T动态增强磁共振及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并测量获得TIC及定量参数ADC、Ktrans、Kep值。然后根据Miller&Payne改良病理反应性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组织学显着反应组和组织学非显着反应组,两组病例数分别为18例和22例。分别对比MHR组及NMHR组NAC前与NAC34周期后的各定量参数;比较两组NAC前、NAC34周期后各定量参数及其变化率;比较NAC治疗前后两组的TIC类型变化(△TIC)。(2)运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各参数是否服从正态分布,正态分布者行两独立或配对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者行Mann-Whitney U检验。记数资料采用?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Ktrans、Kep值及Ktrans、Kep变化率对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结果:(1)最终入组行定量、半定量分析者共40例,其中MHR组18例、NMHR组22例。MHR组NAC治疗前ADC、Ktrans和Kep基线参数值分别为(0.789±0.131)×10-3mm2/s、0.785±0.813min-1、0.083±0.066min-1;NMHR组分别为(0.891±0.298)×10-3mm2/s、0.871±0.772min-1、0.084±0.081min-1。两组间各定量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NAC34周期后,MHR组定量参数ADC、Ktrans和Kep值分别为(1.090±0.255)×10-3mm2/s、0.327±0.472 min-1、0.027±0.028min-1,分别与治疗前的参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NAC34周期后,NMHR组定量参数ADC、Ktrans和Kep值分别为(0.937±0.312)×10-3mm2/s、0.745±0.691min-1、0.076±0.080min-1,分别与治疗前的参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NAC34周期后,两组间定量参数ADC、Ktrans和Kep值对比,AD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和Ke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NAC34周期后,MHR组ADC、Ktrans和Kep变化率(△ADC%、△Ktrans%、△Kep%)分别为41.6±39.3,-60.5±29.4,-57.7±29.0;NMHR组分别为6.7±23.1,-5.6±51.5,-9.0±27.9,两组间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Kep变化率预测疗效的曲线下面积最大,诊断阈值、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30.9%、86.4%、83.3%。(6)NAC治疗前后,MHR组和NMHR组TIC类型变化(△TI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NAC治疗前的各定量参数(ADC、Ktrans、Kep)不能预测新辅助化疗的最终疗效。而NAC34周期治疗后,Ktrans、Kep值及Ktrans、Kep变化率可以预测新辅助化疗最终疗效,其中Ktrans、Kep变化率对疗效的反映更客观、真实,且后者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2.NAC34周期治疗后,MHR组ADC值升高明显,ADC值变化率可以预测NAC最终疗效,而治疗后的ADC值在疗效预测中无明显意义。3.乳腺癌NAC治疗前后,TIC类型变化可以反映新辅助化疗疗效,MHR组中以Ⅲ-Ⅱ型、Ⅲ-Ⅰ型改变为主。

王林昂[8](2020)在《DNA损伤修复基因APE1抑制尿路上皮癌免疫微环境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尿路上皮癌是起源于尿路上皮的一种多源性的恶性肿瘤,包括膀胱癌以及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是最常见的免疫相关性恶性肿瘤。近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使尿路上皮癌的治疗带来了巨大进步,但总体有效率不高。除了肿瘤细胞PD-L1表达和肿瘤突变负荷外,免疫微环境也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肿瘤细胞DNA损伤修复的失衡或缺陷可影响肿瘤新抗原的产生,以及免疫微环境的改变进而影响肿瘤的免疫治疗,但目前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研究DNA损伤修复基因APE1与尿路上皮癌免疫微环境的关系,为进一步阐明尿路上皮癌免疫抑制微环境的机制,以及ICI治疗患者个体化和联合ICI治疗提供研究证据。研究材料和方法:1.公共临床数据库使用:TCGA数据库2.细胞模型:采用不同人体膀胱肿瘤细胞系T24和BIU87等,小鼠膀胱肿瘤细胞系MB49以及炎症细胞系THP-1和RAW264.7细胞。3.动物模型:(1)采用C57小鼠,4周大小时皮下种植小鼠膀胱癌细胞MB49,随机分为4组,分比为对照组,E3330组,PD-1组和E3330联合PD-1组,评估APE1抑制剂对膀胱肿瘤免疫治疗的作用。4.病人标本:A.收集在我院诊断为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并行手术的病例及其手术病灶石蜡标本,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评估BER通路和STING通路相关蛋白以及TILS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UTUC预后的关系;B.收集在我院诊断为膀胱尿路上皮癌并行膀胱癌根治术的病例及其手术病灶石蜡块标本,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评估APE1、VEGFA及CD163与膀胱癌预后的关系。5.实验方法:本研究采用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多重免疫荧光、细胞转染、RNA测序、流式细胞分析实验等。研究结果:1.TCGA数据库分析发现APE1表达是MIBC患者PFI的独立预后因素,APE1高表达总体上与膀胱癌免疫抑制显着相关,后者包括免疫评分、免疫细胞和多种炎症因子。APE1联合M2巨噬细胞可更好地将MIBC分为低危险组与高风险组。两组基因表达存在显着差异,在高风险组中除APE1表达和M2巨噬细胞丰度较高,其余所有抗肿瘤活性的因子表达在高风险组中均显着降低,特别是M1巨噬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丰度和IFNγ评分、IFNG基因表达水平以及ICC。2.APE1敲低的膀胱癌细胞BIU-87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在GO分析中分子功能方面富集分析前3位分别是受体调节活性,受体配体活性,以及细胞因子活性;KEGG富集分析的前10个通路中的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类风湿性关节炎、IL-17信号通路以及TNF信号通路都与细胞因子密切相关。3.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中IRF3高表达与较好的预后相关,而APE1、polβ高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CD8+T细胞浸润是UTUC预后良好的因素,并且Polβ与T细胞的浸润具有相关性。4.通过免疫组化和多重免疫荧光染色证实膀胱癌组织中高CD163+TAMs比率与预后不良有关,APE1表达与VEGFA表达水平和CD163+TAM的浸润增加呈正相关,提示APE1可能通过VEGFA参与巨噬细胞极化的调节。此外,APE1的高表达与膀胱癌中LVI的存在有关,LVI阳性、APE1的高表达和膀胱癌中CD163+TAM的高比率可能导致患者生存时间缩短。5.膀胱癌MB49小鼠移植瘤模型实验,进一步表明发现APE1抑制剂E3330与PD-1Ab具有协同抑制肿瘤的效应。E3330可显着抑制肿瘤血管形成,以及M2巨噬细胞的浸润;PD-1Ab有显着促进CD8细胞浸润的作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检测两种方法在评估肿瘤免疫细胞浸润方面具有互相补充的意义。结论:DNA损伤修复基因APE1可能是影响尿路上皮癌免疫微抑制环境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抑制APE1对膀胱癌的免疫治疗具有协同作用;APE1作为标志物或协同治疗靶点对今后尿路上皮癌的免疫治疗个体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彭腾飞[9](2019)在《DCE-MRI定量参数评估及早期预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定量参数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NAC(neoadjuvant chemotherapy,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及早期预测其疗效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4年6月至2018年3月间经病理活检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并在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的局部进展期乳腺癌(临床分期为Ⅱ/Ⅲ期)患者55例。分别于患者NAC前、2周期后及4周期后进行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测量肿瘤三个方位最大直径以及定量参数容量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浆容积分数Vp。按照RECIST标准,将瘤灶最大直径缩小大于等于30%视为显着有效组、小于30%或病灶增大视为非显着有效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显着有效组与非显着有效组NAC前Ktrans值、Kep值和Vp值;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显着有效组与非显着有效组NAC前、2周期后、4周期后的Ktrans值、Kep值和Vp值的变化。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显着有效组与非显着有效组新辅助治疗早期(2周期)后参数变化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特异度及敏感度,找到预测进展期乳腺癌NAC疗效的最佳参数及诊断阈值。结果:1.NAC治疗前显着有效组和非显着有效组MRI定量参数值的比较显着有效组38例,非显着有效组17例,NAC治疗前显着有效组Ktrans值、Kep值和Vp值分别为1.319±0.451min-1、1.591±0.369min-1、0.415±0.287,非显着有效组分别为1.225±0.353min-1、1.716±0.619min-1、0.568±0.56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NAC治疗前后显着有效组和非显着有效组定量参数值的比较显着有效组NAC2周期后及4周期后Ktrans值分别为0.977±0.361min-1、0.721±0.505min-1,NAC2周期后及4周期后Kep值分别为1.028±0.293min-1、0.823±0.361min-1,较NAC前均有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C2周期后及4周期后Vp值分别为0.353±0.266、0.369±0.356,较NAC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显着有效组NAC2周期后及4周期后Ktrans值分别为1.281±0.434min-1、0.989±0.563min-1,NAC2周期后Ktrans较NAC前升高,在NAC4周期后稍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C2周期后及4周期后Kep值分别为1.556±0.377min-1、1.383±0.454min-1,NAC2周期后及4周期后Vp值分别为0.315±0.215、0.268±0.261,较NAC前都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NAC早期(2周期)治疗后显着有效组及非显着有效组参数变化值的比较显着有效组NAC2周期后ΔKtrans和ΔKep分别为-17.524(-37.252-3.200)、-41.613(-50.105-13.875);非显着有效组NAC 2周期后ΔKtrans和ΔKep分别为0.654(-13.98035.343)、-4.823(-37.52135.920),两组间ΔKtrans和ΔKe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459、-3.060,P值分别为0.014及0.002。显着有效组及非显着有效组在NAC2周期后ΔVp分别为-19.035(-67.00458.913)、-34.043(-56.51657.187)无统计学差异,Z值为-0.073,P值为0.942。4.DCE-MRI最佳参数的选择ROC曲线分析显示ΔKtrans在NAC2周期后预测非显着有效组的曲线下面积、诊断阈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09、-0.20、50.00、88.24;ΔKep在NAC2周期后预测疗效的曲线下面积、诊断阈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60、-0.41、55.26、88.24。结论:1.定量参数Ktrans及Kep值可以评估局部进展期乳腺癌NAC的疗效。2.NAC早期(2周期)Ktrans及Kep变化值可预测进展期乳腺癌患者NAC的最终疗效且Kep变化值预测效能最高。3.Vp值目前不能评估及预测NAC疗效。

陶维静[10](2018)在《DCE-MRI及IVIM在乳腺癌诊断及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文中认为第一部分DCE-MRI及IVIM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目的:探讨DCE-MRI及IVIM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资料及方法:对2016年11月至2018年01月间207名乳腺病变患者进行乳腺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及体素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成像扫描,其中乳腺良性病灶103例(共115个病灶),乳腺恶性病变及癌前病变104例(共106个病灶),均为女性患者,年龄2590岁。DCE-MRI图像采用Omni-Kinetic软件进行后处理,运用改良Toft模型,手动勾画病变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得出病灶的定量参数Ktrans、Kep、Ve、Vp图及相应的值。IVIM图像运用MITK-Diffusion软件进行处理,根据平扫及对比增强所得的图像确定病灶区域,在IVIM对应的层面及对应区域勾画ROI,通过软件后处理后得出参数f、D、D*图及相应的值。应用GraphPad Prism 6统计软件对定量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参数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mean±standard deviation,`x±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参数用中位值(四分位数)[median(Quartile)][M(P25,P75)]表示。比较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的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Ve、Vp值及IVIM参数的f、D及D*值的统计学差异,参数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特征的用t检验;参数不符合正态分布和/或方差不齐的用Mann-Whitney U检验,a取0.05,P<a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绘制DCE-MRI及IVIM的参数ROC曲线,计算出AUC,并得出各参数的最佳诊断临界值、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DCE-MRI技术在乳腺良性病变及恶性病变(包括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中,Ktrans、Kep值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均<0.001),Ve、Vp值未见统计学差异(P=0.219,P=0.729),ROC曲线显示Ktrans、Kep值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AUC=0.958,AUC=0.950)。IVIM技术在良性病变及恶性病变(包括乳腺导管内癌)的鉴别诊断中,f、D值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均<0.001),D*值未见统计学差异(P=0.073),ROC曲线显示D值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AUC=0.962)。结论: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及IVIM的参数f、D可以鉴别乳腺病变的良恶性,其中Ktrans、Kep、D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对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特异性具有重要的价值。第二部分DCE-MRI及IVIM技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目的:探讨DCE-MRI及IVIM技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疗效评价中的价值。资料及方法:纳入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期间穿刺病理确诊为乳腺癌并进行术前NAC 42名患者,年龄2689岁。乳腺癌NAC化疗采用EC方案,21天一个疗程,共四个疗程。在NAC前、第1疗程末及第4疗程末进行乳腺磁共振DCE-MRI及IVIM检查。运用Omni-Kinetic及MITK-Diffusion软件分别对三次DCE-MRI及IVIM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得出病灶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Ve、Vp及IVIM的参数f、D及D*图及相应的值。参照RECIST标准,对乳腺癌NAC的疗效进行评价,将研究资料分为两组: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及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合并视为有效组;病变进展(progression progress,PD)及病变稳定(stable disease,SD)合并视为无效组。应用GraphPad Prism 6统计软件分析病变的Ktrans、Kep、Ve、Vp、f、D及D*值在有效组与无效组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参数符合正态分布用(?)±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参数用M(P25,P75)表示。当各参数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特征时,比较组间参数的差异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当各参数不符合正态分布和/或方差不齐时,比较组间参数的差异用Friedman检验。α取0.05,P值<α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纳入46个病灶,其中有效组31个病灶(CR:6个,PR:25个),无效组15个病灶(SD:10个,PD:5个),运用后处理软件分析测定病灶的Ktrans、Kep、Ve、Vp、f、D及D*值。分析病灶在NAC前后形态学变化,在有效组及无效组中,病灶最大径在第1疗程末与NAC前未见统计学差异(P=0.090,P=0.740),有效组病灶最大径在第4疗程末较NAC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无效组病灶最大径在在第4疗程末较NAC前未见统计学差异(P=0.992)。对DCE-MRI及IVIM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有效组Ktrans、Kep及IVIM的D值在第1疗程末与NAC前、在第4疗程末与NAC前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均<0.001),DCE-MRI的Ve、Vp及IVIM的f、D*值在第1疗程末与NAC前、在第4疗程末与NAC前未见统计学差异(P=0.990,P=0.170;P=0.057,P=0.452;P=0.745,P=0.676;P=0.437,P=0.275);在无效组中,Ktrans、Kep、Ve、Vp、f、D及D*值在第1个疗程末与NAC前、在第4个疗程末与NAC前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352,P=0.567;P=0.105,P=0.069;P=0.069,P=0.631;P=0.414,P=0.171;P=0.168,P=0.262;P=0.096,P=0.938;P=0.879,P=0.221)。结论: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及IVIM的参数D对乳腺NAC的疗效评价早于基于形态学变化的RECIST标准,因此DCE-MRI及IVIM技术对乳腺癌NAC具有早期准确评价作用。第三部分乳腺癌NAC疗效与lncRNA SPRY4-IT1表达差异的相关性目的:通过分析lncRNA SPRY4-IT1在乳腺癌NAC后组织中的表达,探讨SPRY4-IT1表达差异在乳腺癌NAC化疗中的意义。资料及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间37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肿瘤组织,年龄2689岁。采用RT-PCR检测目的基因在乳腺癌NAC组织中的表达量,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方法检测所选的lncRNAs在有效组及无效组之间表达水平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采用Spearman法分析与NAC疗效相关的lncRNA与磁共振定量参数在乳腺癌NAC前后的变化与之间有无相关性。α取0.05,P<α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lncRNA SPRY4-IT1在乳腺癌NAC有效组与无效组的表达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乳腺癌NAC中lncRNA SPRY4-IT1表达水平与乳腺癌NAC有效组Ktrans、Kep、Ve、Vp、f、D和D*在NAC前后的变化未见相关性(P=0.470,P=0.144,P=0.114,P=0.666,P=0.920,P=0.183,P=0.426);乳腺癌NAC中lncRNA SPRY4-IT1表达水平与乳腺癌NAC无效组的Ktrans、Kep、Ve、Vp、f、D和D*值NAC前后的变化未见相关性(P=0.899,P=0.145,P=0.833,P=0.443,P=0.461,P=0.759,P=0.264)。结论:lncRNA SPRY4-IT1可作为乳腺癌NAC的靶向分子标志物,为乳腺癌的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乳腺癌肿瘤血管和新辅助动脉灌注化疗疗效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乳腺癌肿瘤血管和新辅助动脉灌注化疗疗效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药注射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1. 中药注射剂的历史和发展
        2. 监管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3. 循证研究助力科学决策
        4. 具有较强科技竞争力的肿瘤用药中药注射剂品种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药-化药相互作用研究方法的国内外进展
        1. 前言
        2.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方法
        3. 中药-化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方法
        4. 有望应用于中药-化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新方法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
    研究一 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二 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证据综合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三 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
        研究3-1 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评价方法:对前瞻性临床研究设计的概括性评价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研究3-2 中药注射剂与化疗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初探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基于黄金角径的磁共振多参数成像在肿块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磁共振多参数成像在肿块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预测价值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黄金角径的DCE-MRI定量参数与常规参数在肿块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预测价值比较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评估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超声造影评估不同乳腺背景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优势(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临床资料与研究对象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2.仪器与方法
        2.1 检查设备及药物
        2.2 检查方法及观察指标
        2.3 乳腺背景分型及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标准
    3.统计学方法
    4.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患者乳腺背景分组及一般资料
    2 不同乳腺背景下的乳腺癌病灶边缘影像学特征
    3 不同乳腺背景下乳腺癌病灶大小的影像学评估与病理对照
    4 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评估不同乳腺背景分型的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对照研究
讨论
    1 乳腺背景的分型
    2 不同乳腺背景下的乳腺癌病灶边缘影像学特征
    3 不同乳腺背景下乳腺癌病灶大小的影像学评估与病理对照
    4 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评估不同乳腺背景分型的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对照研究
    5 不足与展望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二维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评估不同乳腺背景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4)miR-145靶向调控RCAN3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宫颈癌中RCAN3表达及其与肿瘤预后的关系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RCAN3上游调控miRNA的筛选及验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miR-145/RCAN3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宫颈癌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不同血供类型的局部晚期乳腺癌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化疗药物
        1.2.2 灌注化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间隔时间及肿瘤大小比较
    2.2 两组患者不良发应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情况比较
3 讨 论

(6)Tspan9及CEA、CA199、CA724、CA242作为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指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1.1 实验对象
        1.2 实验材料及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Tspan9的检测方法及结果判定
        2.2 CEA、CA199、CA242、CA724 的检测
        2.3 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
        2.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新辅助化疗前,Tspan9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 Tspan9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
    3 新辅助化疗前,血清CEA、CA199、CA724、CA242 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4 血清CEA、CA199、CA724、CA242 变化水平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DCE-MRI参考区域模型及DWI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DNA损伤修复基因APE1抑制尿路上皮癌免疫微环境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APE1表达与膀胱癌免疫微环境基因相关性分析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APE1对膀胱癌细胞系基因表达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数据分析
    3.4 实验结果
    3.5 讨论
第四章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中BER、STING通路蛋白与TILs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实验结果
    4.4 讨论
第五章 膀胱癌APE1与VEGFA、CD163+巨噬细胞浸润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3 实验结果
    5.4 讨论
第六章 抑制APE1促进PD-1抗体抑制小鼠膀胱癌生长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3 结果
    6.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 DNA损伤与修复与肿瘤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新辅助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9)DCE-MRI定量参数评估及早期预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2.纳入及排除标准
    3.设备与检查方法
    4.数据获取
    5.RECIST标准
    6.统计学处理
结果
    1.临床情况
    2.定量参数值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图
    英文缩略词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10)DCE-MRI及IVIM在乳腺癌诊断及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DCE-MRI及IVIM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DCE-MRI及IVIM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乳腺癌NAC疗效与LNCRNASPRY4-IT1表达差异的相关性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创新点
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学术交流等科研情况
致谢

四、乳腺癌肿瘤血管和新辅助动脉灌注化疗疗效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D]. 杨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基于黄金角径的磁共振多参数成像在肿块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预测价值[D]. 王海云.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3]超声造影评估不同乳腺背景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优势[D]. 李思奕.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4]miR-145靶向调控RCAN3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D]. 张贤雨.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5]不同血供类型的局部晚期乳腺癌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 刘春霖,杜端明,洪跃飞,江磊昌.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12)
  • [6]Tspan9及CEA、CA199、CA724、CA242作为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指标的研究[D]. 宋诗. 青岛大学, 2020(01)
  • [7]DCE-MRI参考区域模型及DWI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应用研究[D]. 汪帝.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8]DNA损伤修复基因APE1抑制尿路上皮癌免疫微环境的研究[D]. 王林昂.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7)
  • [9]DCE-MRI定量参数评估及早期预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研究[D]. 彭腾飞.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 [10]DCE-MRI及IVIM在乳腺癌诊断及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D]. 陶维静. 苏州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肿瘤血管与乳腺癌新辅助动脉灌注化疗疗效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