蚓激酶的研究进展

蚓激酶的研究进展

一、蚓激酶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米招娣,兰斌,成绍武,廖君,王国佐,葛金文[1](2021)在《中药复方脑泰方药理药效及有效组分关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中药复方脑泰方整体功效、有效组分和现代药理研究的文献调研,利用cytoscape进行网络构建,剖析脑泰方各有效组分之间的关联性及"君、臣、佐、使"配伍关系,探讨其对"气虚血瘀证"疾病网络的干预效应。中药复方脑泰方由黄芪、川芎、僵蚕和地龙组成,药效物质基础为黄芪多糖、黄芪甲苷、川芎嗪、阿魏酸、蚓激酶、草酸铵和白僵菌素等,其益气活血功效与抑制神经细胞铁死亡、增强神经细胞抗氧化能力、减少神经细胞凋亡等现代药理作用有较大的关联性,有效组分经由JAK/STAT、PI3K/Akt和NF-κB等多条信号通路相互作用,多途径、多靶点共同发挥益气活血之功效。本文通过对中药复方脑泰方有效组分配伍的现代药理学研究,以期为中药复方的研究及现代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杨帆,方敬,郭帅,李雅纯,潘永梅,陈志强[2](2021)在《地龙及其提取物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全球性健康负担。本文系统收集了关于地龙及其提取物的相关文献,整理其治疗慢性肾脏病的药理作用和机制。研究发现地龙及其提取物可以通过改善凝血纤溶系统的失衡,抑制血小板活化,调节脂质代谢紊乱,纠正血液流变学异常达到改善微循环的目的。其次,地龙及其提取物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抑制微炎症状态,从而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积聚以及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这表明地龙及其提取物在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方面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然而仍还存在诸多不足,因此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张成[3](2021)在《芪龙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气虚血瘀证)的分子网络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研究背景缺血性中风(ischemic stroke,IS)是全球关注的重大疾病,据柳叶刀杂志2019年3月的报道,中风病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其中IS占多数(84.4%)。在中国,IS的防治面临更大的挑战,《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9》指出中国IS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中医药防治IS有一定优势,其中益气活血法作为IS的基本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受到了广泛的运用与发展,是IS各个时期治疗的主线。芪龙胶囊源自经典名方补阳还五汤,是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性中成药,课题组前期开展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非随机对照研究,证明了芪龙胶囊能明显改善急性期IS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降低急性期患者P-选择素含量,发挥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然而,芪龙胶囊治疗IS的作用优势与分子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网络药理学方法广泛用于中药复方机制的探索,为从整体层面揭示中药复方协同作用于复杂疾病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思路与可行的方案。2研究目的评价芪龙胶囊治疗IS的作用优势,并从中医整体观和病证结合角度出发,探索芪龙胶囊治疗IS气虚血瘀证的分子网络机制,为其临床精准定位提供依据。3研究方法与结果3.1评价作用优势参照PRISMA2009报告规范,共纳入6个RCT研究,进行定性的系统评价与定量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芪龙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IS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降低IS复发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改善血液流变学方面,均优于单纯常规西药,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探索分子网络机制3.2.1数据获取检索OMIM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获得IS基因2623个;检索SymMap数据库和HPO数据库,获得IS相关气虚血瘀证证候基因398个;从2020年版《中国药典》和国家药品标准中收集到芪龙胶囊组成药物的有效成分12个;检索TCMSP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结合SEA平台预测和文献收集,获得芪龙胶囊药物靶标210个。应用UniProt数据库对收集到的基因数据进行标准化,最终得到三个数据集,用于后续分析:IS疾病基因集、IS相关气虚血瘀证基因集、芪龙胶囊药物靶标集。3.2.2网络构建与模块划分将上述三个靶标(基因)集分别上传至STRING数据库,下载基因相互作用数据,通过Cytoscape软件进行网络可视化,构建了 3个分子网络:IS疾病分子网络、IS相关气虚血瘀证分子网络、芪龙胶囊药物分子网络;分别运用MCODE算法、MCL算法、DCU算法,划分3个分子网络,并计算网络结构熵,选择熵值最小的算法划分模块,最终选用MCL法划分IS分子网络,得到129个疾病模块;MCODE法划分气虚血瘀证分子网络,得到18个证候模块;MCODE法划分芪龙胶囊分子网络,得到6个药物模块;应用g:Profiler平台对模块进行生物功能富集分析,以P<0.05为富集显着的阙值,GO生物过程与Reactom通路富集结果均显示,模块功能与IS相关,具有生物学意义。3.2.3识别与分析病证结合模块应用超几何分布函数,识别129个IS疾病模块中,气虚血瘀证基因显着富集的模块,以P<0.05为显着富集的阙值,得到8个IS气虚血瘀证的病证结合模块;通过2个步骤筛选病证结合模块的核心靶基因:首先,以至少满足大于节点betweenness 值中位数 0.00028548、closeness 值中位数 0.47262702、degree 值中位数 61中的两项为条件,筛选出25个节点;然后,以Cytoscape软件中的cytoHubba插件识别出 10 个核心靶基因:IL1B、FN1、INS、EGF、MAPK1、MMP2、VEGFA、CASP3、MAPK8、MMP9;应用g:profiler平台进行GO生物过程分析,结果显示,富集结果最显着的是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白细胞分化,均与IS病理机制相关。3.2.4识别并分析药物与病证关联模块将3.2.3部分识别出的8个病证结合模块,分别与芪龙胶囊分子网络取交集,得到2个药物与病证关联模块:Module1和Module2,共包含98个靶标;根据国际权威蛋白质知识库UniProt中的分子功能,将98个芪龙胶囊与IS气虚血瘀证关联模块的靶标,按益气活血药治疗IS气虚血瘀证的药理作用归为抗血栓形成等1 1类。从整体上来看,芪龙胶囊治疗IS气虚血瘀证具有多靶标、多成分协同作用的特点;此外,黄芪主要有效成分黄芪甲苷的靶标数量最多(19),在抗血栓生成方面,黄芪甲苷和蚓激酶作用的靶标数量最多(6,3)。通过2个步骤筛选药物与病证关联模块的核心靶标(方法同3.2.3),得到芪龙胶囊治疗 IS 气虚血瘀证的核心靶标:SELP、MMP3、FGF2、JUN、FOS、HMOX1、PPARG、VCAM1、EGFR、PLG;对药物与病证关联模块,进行GO生物过程与Reactom通路富集分析(方法同3.2.2),结果显示,芪龙胶囊治疗IS气虚血瘀证参与30条生物过程,涉及生物调控、细胞过程、对刺激的反应、解剖结构发育4类,主要包括:细胞凋亡(apoptotic process)、调控细胞程序性死亡(regulation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炎症反应(inflammatory response)等;参与9条信号通路,涉及细胞信号转导、免疫调节、细胞外基质和代谢4类,主要包括: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EGFR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4研究结论(1)芪龙胶囊可能在改善IS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IS复发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改善血液流变学方面有一定优势;(2)IS气虚血瘀证的潜在核心靶基因可能为:MMP9、MAPK1,芪龙胶囊治疗IS气虚血瘀证的分子网络机制可能与抗炎、抗血栓形成、血管生成、抗细胞凋亡、抗氧化应激作用有关,主要通过黄芪甲苷、蚓激酶等多个有效成分协同干预SELP、FGF2等靶标,调控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5创新点(1)运用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方法评价了芪龙胶囊临床治疗IS的作用优势,并从中医整体观和病证结合角度出发,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其治疗IS气虚血瘀证的分子网络机制,为其临床精准定位提供了客观依据,使其临床定位深入到分子水平;(2)通过计算机预测结合模块的拓扑分析,识别出芪龙胶囊主要有效成分黄芪甲苷的靶标PLG可能是治疗IS气虚血瘀证的新的潜在核心靶标,与血管生成作用相关。

夏天[4](2021)在《蚓激酶肠溶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案》文中提出目的: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又名缺血性中风,是由于脑的缺血性病理改变导致的相应脑部功能缺损的一种发病迅速,以偏瘫、失语、昏迷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的脑血管疾病。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所带来的疾病负担越来越重,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方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地龙作为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药,其提取物蚓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究通过对中医中风的梳理,明确中医缺血性中风与西医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同病名、确定诊断标准、证型分类,为更好地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思路方法。方法:本研究主要通过对历代中风的溯源以及当今脑卒中的整理,确定当今缺血性脑卒中的中西医概念、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法。通过对全球及我国脑卒患病人数、死亡人数等疾病负担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全球及我国脑卒中的相关疾病负担情况及变化。通过对蚓激酶治疗脑卒中的文献研究,分析整理蚓激酶在脑卒中的应用及有效指标。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分析以及多次专家讨论,制订蚓激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案。结果:中医中风病经历了病名概念的统一,在近现代时期与西医脑卒中相等同,汲取西医内容,按病理因素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对于缺血性中风的病名诊断标准采用西医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对全球及我国的脑卒中的相关疾病负担情况及变化的分析发现缺血性脑卒中的疾病负担指标在脑卒中的整体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其中我国缺血性脑卒中的疾病负担在近年来呈现快速上涨的趋势。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中西医分型与治疗方式的整理分析发现,现今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治疗更是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并基于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发展了许多中药的新型制剂,给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用药提供了新选择新思路。对地龙提取物蚓激酶治疗脑卒中的文献研究发现,蚓激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NIHSS神经功能评分(NIH Stroke Scal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纤溶活性指标(纤维蛋白原含量、t-PA(组织纤维溶酶原激活物))、凝血活性指标(血小板聚集功能、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改善作用均得到肯定。结论:现有证据表明,我国缺血性脑卒中的疾病负担重,且呈逐渐加重趋势。现在中西医理念相结合的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手段优势凸显,地龙提取物蚓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缺乏高质量的研究数据支撑,因此制定蚓激酶肠溶胶囊(博洛克)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案,以期蚓激酶能够更好地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殷孟兰[5](2021)在《地龙提取物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极化促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缺血性中风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其治疗的关键是促进缺血区域脑血流的恢复。建立侧支循环是快速改善脑血流的方式之一,同时,良好的侧枝循环与预后密切相关,可降低出血转化风险。血管新生属于第三级侧枝循环。小胶质细胞参与调节新血管的形成。在缺血性中风后,小胶质细胞迅速激活,大量表达促炎性细胞因子,引发血管的快速崩解,还可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许多其他细胞相互作用,以双向方式影响脑内皮细胞功能并促进血管新生,参与组织修复。因此,通过促进小胶质细胞向修复表型转化,可能是脑中风疾病的一种治疗策略。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药地龙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炎等作用,在中风、血栓等引起的脑损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地龙提取物对于小胶质细胞的表型转化作用以及对血管新生的影响,为地龙的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目的:1探究地龙提取物抑制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以及促进表型转化作用及机制。2探究地龙提取物通过刺激小胶质细胞极化而发挥促血管新生作用及机制。方法:1体外培养BV-2细胞,通过LPS诱导建立炎症模型,同时加入地龙提取物干预。NO试剂盒、CCK-8试剂盒筛选适合药物浓度;免疫荧光法检测CD16的蛋白表达情况;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ROS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1β、TNF-α、IL-6的分泌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IL-1β的蛋白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IL-1β、TNF-α、i NOS的m RNA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CD206的蛋白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10、VEGF的分泌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IL-10、TGF-β的蛋白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IL-10的m 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AKT、NF-κB的磷酸化水平。2体外培养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D3,通过建立缺氧复氧模型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在复氧过程中加入地龙提取物处理的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CCK-8试剂盒检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情况;划痕法检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情况;Matrigel成管法检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小管形成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MMP-9、Ang-1、Ang-2、p-Tie-2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地龙提取物可显着抑制LPS诱导的M1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CD16的蛋白表达(P<0.05),降低炎性因子NO、ROS、IL-1β、TNF-α、IL-6的释放(P<0.05),降低IL-1β的蛋白以及TNF-α、i NOS的m RNA表达水平(P<0.05)。地龙提取物能显着升高M2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CD206的蛋白表达(P<0.05),能显着升高抗炎因子IL-10、VEGF的释放(P<0.05),显着升高TGF-β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升高IL-10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0.05),显着降低AKT、NF-κB的磷酸化水平(P<0.05)。2地龙提取物处理的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能显着促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能力(P<0.05);能显着增加管长以及分支点数目(P<0.05);能显着上调脑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MMP-9、Ang-1、p-Tie-2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降低Ang-2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1地龙提取物可抑制LPS诱导的M1型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促进M2型小胶质细胞抗炎因子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KT/NF-κB通路有关。2地龙提取物可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极化,促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管形成,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ng-1/Tie-2通路有关。

王晓敏,申珅,刘婷婷,李春雨,宁志芬,李国霞[6](2021)在《蚓激酶对UUO大鼠肾组织NOX4、FAK、Src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蚓激酶(lumbrokinase)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NADPH氧化酶4(NOX4)、黏着斑激酶(FAK)、Src激酶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机制。方法:雄性Sprauge-Dawley(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假手术组、模型组、蚓激酶低、中、高剂量组(0.9×105、1.8×105、3.6×105U·kg-1),术后第2天开始灌胃给药,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4 d。免疫组化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NOX4、FAK、Src蛋白表达变化,Western印迹法和RT-PCR法检测TGFβ1、NOX4、FAK、Src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TGFβ1、NOX4、FAK、Src、α-SMA蛋白和mRNA水平显着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蚓激酶组TGFβ1、NOX4、FAK、Src蛋白水平明显降低(F=10.57、7.086、11.23、7.750,均P<0.0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蚓激酶组TGFβ1、NOX4、FAK、Src、α-SMA蛋白水平明显降低(F=8.873、11.18、6.902、8.679、5.672,均P<0.05);RT-PCR结果显示,蚓激酶组TGFβ1、NOX4、FAK、Src mRNA水平明显降低(F=5.546、4.285、6.626、3.911、5.914,均P<0.05)。结论:蚓激酶可改善UUO模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RIF),其机制可能与蚓激酶调控TGFβ1、NOX4、FAK、Src、α-SMA的表达有关。

肖秋萍,左可轩,李颖萌,郑龙金,贺和初,刘文君[7](2021)在《蚓激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蚓激酶(LK)是一组纯化于蚯蚓的蛋白水解酶,具有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及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可直接或间接降解纤维蛋白,并通过降纤和降低血液黏度发挥血栓溶解和防止血栓形成的药理活性。目前,临床上应用LK治疗血栓性疾病,集中于缺血性脑卒中。联合常规治疗手段,LK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液流变学,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提高神经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疗效好且安全;另外,LK联合阿司匹林可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因此,LK在治疗和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具有一定的潜能。本文对LK的药理活性及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LK的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吴娅丽[8](2020)在《基于多组学模式的威廉环毛蚓抗血栓成分DPf3的分离鉴定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血栓性疾病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常用具抗血小板、抗凝和溶栓等作用的药物对其进行治疗,但多数药物伴随出血副作用;中医认为血栓疾病与血瘀证密切相关,通常使用活血化瘀类药物治疗血瘀证,其中动物药(如水蛭、地龙等)为中医活血化瘀的常用药;地龙及含地龙的成方制剂作为抗凝剂和纤溶药物已应用了几个世纪,且被认为无出血副作用;口服蚓激酶制剂在许多国家用于保护心血管,且在我国已作为二类新药上市。中药动物药的研究一直是个难题,威廉环毛蚓作为《中国药典》:收录地龙品种,其抗血栓关键物质基础、作用靶点及机制均尚不明确,故缺乏科学依据指导其临床应用,因此,研究威廉环毛蚓的抗血栓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有重大意义。由于地龙的抗血栓成分主要为蛋白质,本研究借助转录组学-蛋白组学相结合的模式,阐释威廉环毛蚓的抗血栓物质基础,并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研究目的:基于多组学模式鉴定威廉环毛蚓中所含蛋白质,通过分离纯化初步定位其抗血栓活性部位并鉴定分析该部位蛋白质成分的序列、结构和性质;利用动物模型评价该部位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溶栓作用及血管保护作用;通过分子对接和体外模型探讨其抗血栓作用靶点和机制,及血管保护作用机制;借助蛋白组学技术从整体分析其抗血栓及血管保护作用涉及的生物过程及信号通路。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研究一威廉环毛蚓无参考基因转录组的构建及分析采用基于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的无参考基因RNA测序技术构建威廉环毛蚓的无参考基因转录组,进而构建其蛋白序列库,为后续研究提供支持。通过测序,共得到超过2000万的clean reads,其中高质量reads超过97%;Trinity拼接后,得到超过10万个转录本和unigenes;翻译所拼接的转录组数据,构建威廉环毛蚓蛋白序列库。ESTScan软件共预测11259个编码序列,可作为引物设计数据库使用。通过与公共数据库比对,共注释 38.21%的 unigenes。研究二威廉环毛蚓总提物的鉴定及抗血栓性质研究采用转录组学-蛋白组学-活性研究整合关联分析方法,以“研究一”所构建的蛋白序列库为数据库,鉴定威廉环毛蚓总提物的蛋白质成分;建立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法(Fib-TT)用于抗凝血活性的体外评价,并基于该方法考察总提物在不同孵育体系中的抗凝活性变化,进而评价其抗血栓性质;研究总提物在不同体系中的蛋白质谱图变化,推测其抗血栓活性成分。从威廉环毛蚓总提物中鉴定到31种蛋白质成分;所建立的Fib-TT 法线性范围较宽,仪器精密度、重复性均良好,可用于威廉环毛蚓抗凝活性的体外评价;总提物的抗凝活性在近中性条件下较为稳定,在30-50℃下活性稳定;通过考察总提物经不同体系孵育后蛋白质图谱的变化,推测其抗血栓活性成分为分子量在26kDa附近的蛋白质。研究三威廉环毛蚓抗血栓成分的分离纯化及鉴定通过“研究二”发现威廉环毛蚓总提物具有较强的抗血栓活性,本实验基于Fib-TT法,采用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纯化威廉环毛蚓的抗血栓活性成分,命名为DPf3,采用SDS-PAGE和MALDI-TOF-MS确定其分子量;通过转录组学-蛋白组学整合研究方式,鉴定DPf3主要成分DPf3 ID NO.1和DPf3 ID NO.2的蛋白质种类;采用从头测序技术确定DPf3主要成分的蛋白质序列,圆二色谱考察其二级结构,I-TASSER预测其三级结构,SAVES评价预测模型;并通过溶血实验考察DPf3的血液相容性。研究发现DPf3的主要成分DPf3 IDNO.1和NO.2的分子量分别为36121.745 Da和24485.004 Da,分别含有329和241个氨基酸;de novo测序获得二者的蛋白质全序列,通过与所构建的本地蛋白序列库比对,分别为>Ac44553g1i11和>Dc43026gli12,序列覆盖度达100%;DPf3的二级结构包含α-螺旋(19%),β-折叠(30%)和无规则卷曲(51%);DPf3的浓度低于4.21 mg·mL-1时具有较好的血液相容性。研究四DPf3对血管损伤型斑马鱼血栓模型的作用研究采用普纳替尼致血管损伤型斑马鱼血栓模型考察DPf3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溶栓作用和血管保护作用。发现DPf3(4.2-12.5 ng/尾)具较强的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其预防能力较阿司匹林(45 μg·mL-1)无显着差异。同时,DPf3(4.2ng/尾)具明显的溶栓作用,其溶栓能力较尿激酶(5ng/尾)无显着性差异。此外,DPf3具较强的血管保护作用。研究五DPf3抗血栓活性的体外评价及机制研究通过分子对接和体外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考察DPf3的抗血栓作用及作用机制。首先采用分子对接评价DPf ID NO.1和NO.2与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凝血酶间的相互作用;继而通过酶谱法、光散射法、形态学研究、纤维蛋白平板法、体外血栓法及凝血四项评价研究DPf3的抗血栓活性及机制。通过分子对接发现DPf3 ID NO.1和NO.2对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均有直接作用,体外实验发现DPf3对纤溶酶原作用很弱,对纤维蛋白(原)及体外血栓均有很强的水解作用;与生成的纤维蛋白栓块相比,纤维蛋白原可能是DPf3的初始作用靶点,且DPf3对纤维蛋白原的作用更强;通过凝血四项评价,发现DPf3能显着延长APTT、降低Fib的含量,且具有延长TT的作用趋势。研究六DPf3血管保护作用机制的细胞模型研究选取HUVECs为研究对象,以(hi)ox-LDL为造模剂,通过研究经DPf3保护前后,损伤性HUVECs的细胞活力、细胞膜完整性、细胞内ROS水平、细胞迁移能力、粘附因子VCAM 1的表达及单核细胞的粘附、血管生成等的变化,来探讨DPf3的血管保护作用机制。研究发现,DPf3对血管具显着保护作用,DPf3能够提高损伤性HUVECs的细胞活力、保护其细胞膜的完整性,降低细胞内ROS的生成;降低粘附因子VCAM I的蛋白表达水平,减少单核细胞的粘附;削弱损伤性细胞的迁移能力,并抑制其新生血管的生成。研究七基于蛋白质组学研究DPf3对血管损伤型斑马鱼血栓模型的影响采用蛋白组学技术从整体水平研究DPf3抗血栓和血管保护作用所涉及的生物标志物、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通过血栓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共鉴定得到1149个差异蛋白标志物,其中表达显着上调和下调的蛋白分别有582个和567个;通过DPf3给药组和模型组对比,共鉴定出66个差异蛋白标志物,其中表达显着上调和下调的蛋白分别有46个和20个,具有显着回调作用的蛋白有23个。通过对差异蛋白标志物所涉及的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进行归纳与分析,发现DPf3发挥抗血栓和血管保护活性的机制主要与调节脂质代谢、调节能量代谢、补体与凝血系统、ECM受体相互作用、MAPK信号通路等相关。研究结论:本研究以“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多组学结合的模式为基础,初步构建中药地龙威廉环毛蚓的本地蛋白序列库,通过分离纯化得到其抗血栓活性成分(DPf3),对DPf3进行鉴定及机制研究。研究发现威廉环毛蚓总提物具良好的抗血栓活性,从中鉴定到31个蛋白质成分,其中分离所得DPf3具良好的预防血栓、溶栓及血管保护作用,且具较好的血液相容性,为威廉环毛蚓抗血栓的物质基础。DPf3的抗血栓机制为:(1)具有很强的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解活性,且能够激活纤溶酶原形成纤溶酶;(2)具有较强的直接溶栓作用;(3)通过影响内源性或/和共同凝血途径及第三种凝血途径产生抗血栓作用。DPf3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机制为:(1)提高损伤性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活力,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降低损伤性细胞内ROS的生成;(2)降低粘附因子VCAM 1的蛋白表达水平,减少单核细胞的粘附;(3)削弱损伤性细胞的迁移能力,从而降低炎症细胞的扩散;(4)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进而抑制血管新生内膜的形成。通过蛋白组学技术从整体水平研究,发现DPf3发挥抗血栓和血管保护作用的机制主要与调节脂质代谢、调节能量代谢、补体与凝血系统、ECM受体相互作用、MAPK信号通路等相关。综上,本研究基本证实了中药地龙威廉环毛蚓的抗血栓关键物质基础,明确其作用靶点并初步确定其作用机制,为威廉环毛蚓的临床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为进一步研究其抗血栓活性成分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和依据,并为中药动物药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林佳艳,王文文,唐梅[9](2019)在《秉前环毛蚓蚓激酶的提取及活性研究初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蚓激酶是从蚯蚓体内提取的一组具有激酶和纤溶酶活性的蛋白质,能够溶解血栓,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试验采用硫酸铵粗提取的方法,从峨眉山大蚯蚓(秉前环毛蚓)体内提取蚓激酶粗提取物,测定其生物活性,并探讨pH值、金属离子及温度对粗提物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pH值、金属离子及温度对粗提物酶活性有影响。2)p H值在5~12,蚓激酶活性相对比较稳定,当p H=8时,酶活性达到最大值;3)Pb2+、Hg2+抑制酶活性;K+、Ca2+和Fe2+促进酶活性;4)当温度在60℃以下时,酶活性较高且稳定性好;大于80℃时几乎完全失活。

黄庆[10](2019)在《广地龙的分子鉴定及镉、铅胁迫对其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习称“广地龙”,是我国传统的动物类中药材。我国的蚯蚓品种较多,很多品种形态高度相似,这也加大了混淆品进入市场的概率,正伪品分辨难度随之增加,同时广地龙商品质量受到影响,重金属超标现象严重。本研究建立起广地龙的分子鉴定技术,并探讨了重金属镉、铅胁迫对广地龙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广地龙的药材质量,同时为减少或改善广地龙对重金属的富集提供理论基础。1.建立起3种分子鉴定技术,用于广地龙与其混淆品的鉴别:第一种鉴定方法为RAPD技术,筛选出3条引物可作为广地龙与其混淆品的鉴别引物,分别为:引物DL05(5’-CATCCCCCTG-3’)、引物DL12(5’-TGAGCCTCAC-3’)、引物DL18(5’-TTCCGAACCC-3’);优化RAPD反应体系,得到最佳的反应条件:Mg2+浓度为1.0mmol/L,dNTPs浓度为0.2 mmol/L,引物浓度为0.3μmol/L,Taq DNA聚合酶浓度为1.5 U。第二种鉴定方法为RFLP技术,利用限制性内切酶Rsa I对广地龙及混淆品的CO I片段进行酶切,分析结果为:广地龙的CO I片段经酶切后得到3个片段,赤子爱胜蚓酶、暗孔远盲蚓及威廉环毛蚓的CO I片段经酶切后均得到2个片段,而大腔蚓CO I片段中没有Rsa I酶的识别位点,根据酶切后的片段大小及数目可将广地龙与其混淆品种分开。第三种鉴定方法为LAMP技术,利用LAMP引物设计软件设计出4组引物,分别为FIP(CAACAGCCGCAGACCTTACTA-AACATAAGATTTTGACTTTTGCC),BIP(GGACAGTTTACCCCC CTTTAGC-GCTAAATGTAGTGAGAAAATTGCA),F3(CATAGC ATTCCCACGTCTA)和B3(ACCTAAAATTGATGAGGCAC),通过LAMP反应可将广地龙与其混淆品分开。优化LAMP反应体系,得到最佳的反应温度为63°C,最佳的反应时间为60分钟,LAMP反应检出限是常规PCR的1000倍。2.探索广地龙对镉、铅的富集特征,同时研究镉、铅胁迫下对广地龙药效成分蚓激酶活性和次黄嘌呤含量的影响:广地龙对镉和铅都有一定的耐受和富集能力。镉胁迫下,随着镉胁迫浓度的增加广地龙体内镉富集量总体呈增加的趋势,其对镉的富集没有呈现特定的时间规律,而是当镉累积量达到一定量时,将进行向外排出而减少体内重金属含量,之后继续吸收累积的过程;铅胁迫下,随着铅胁迫浓度的增加广地龙体内铅富集量总体呈增加的趋势,不同浓度铅胁迫下,5周内广地龙对铅的富集特征相同,均表现为先吸收再排出后吸收。广地龙体内的蚓激酶活性变化与胁迫浓度和时间有密切关系。单一镉胁迫下,与对照组比较,广地龙体内的蚓激酶活性变化规律为先增高后下降,且胁迫浓度越大酶活性下降幅度越大;单一铅胁迫下,与对照组比较,低浓度胁迫蚓激酶变化规律为先增高后下降,而高浓度胁迫蚓激酶变化规律为连续下降;镉与铅复合胁迫下,与对照组比较,蚓激酶活性变化规律为先下降再增高后下降。广地龙体内的次黄嘌呤含量变化与胁迫浓度和时间有密切关系。单一镉胁迫下,与对照组比较,广地龙体内的次黄嘌呤的含量变化规律为先下降再升高后下降,不同浓度胁迫对次黄嘌呤的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单一铅胁迫下,与对照组比较,次黄嘌呤的含量变化规律为先升高后下降;镉与铅复合胁迫下,与对照组比较,低、中浓度复合胁迫下次黄嘌呤含量变化规律为先下降、再升高、下降、后升高,而高浓度复合胁迫下次黄嘌呤含量变化规律为先下降再升高后下降。

二、蚓激酶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蚓激酶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复方脑泰方药理药效及有效组分关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复方脑泰方的传统功效及应用
2 中药复方脑泰方的现代研究
    2.1 脑泰方单味药的活性成分及生物活性
    2.2 脑泰方的有效组分及现代药理作用
        2.2.1 脑泰方的有效组分
        2.2.2 脑泰方的现代药理作用
3 中药复方脑泰方传统功效与现代药理的关联性分析
    3.1 脑泰方现代药理与传统功效的关联
    3.2 脑泰方有效组分配伍结构的关联性研究
4 讨论

(2)地龙及其提取物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地龙及其成分研究
2 地龙及其提取物治疗CKD的作用机制 见图1。
    2.1 地龙及其提取物抗凝、抗血栓、抑制血小板活化
    2.2 地龙及其提取物改善CKD血液流变学
    2.3 地龙及其提取物改善CKD脂质代谢紊乱
    2.4 地龙及其提取物对氧化应激的调控作用
    2.5 地龙及其提取物改善CKD内皮细胞紊乱
    2.6 地龙及其提取物、复方调控CKD炎症反应
    2.7 地龙及其提取物抑制CKD肾小球硬化及肾间质纤维化
3 结语

(3)芪龙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气虚血瘀证)的分子网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芪龙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综述
        1 中医理论基础
        2 有效性综述
        2.1 与单纯常规西药的疗效比较
        2.2 与康复训练的疗效比较
        2.3 与传统医药的疗效比较
        3 安全性综述
        4 作用机制综述
        4.1 抗脑水肿
        4.2 溶栓与抗栓
        4.3 抑制血小板活化
        4.4 改善血液流变学
    二、网络药理学在益气活血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病中的应用综述
        1 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综述
        1.1 筛选中药活性成分
        1.2 构建生物分子网络
        1.3 识别功能模块
        1.3.1 模块识别算法
        1.3.1.1 MCODE算法
        1.3.1.2 MCL算法
        1.3.1.3 G-N算法
        1.3.1.4 DCU算法
        1.3.2 模块划分的质量评价
        1.4 分子网络的生物功能分析
        1.4.1 GO数据库
        1.4.2 KEGG数据库
        1.4.3 David分析工具
        1.4.4 g: Profiler分析工具
        2 益气活血药与缺血性中风病分子网络关联的研究综述
        2.1 缺血性中风病的基因预测及分子网络分析
        2.2 益气活血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分子网络机制综述
        2.2.1 单用益气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分子网络机制预测
        2.2.2 单用活血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分子网络机制预测
        2.2.3 益气活血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分子网络机制预测
    三、小结
第二部分 芪龙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一、研究目的
    二、资料与方法
        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结局指标
        2 方案注册
        3 文献检索
        4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5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6 统计学方法
    三、研究结果
        1 文献筛选结果
        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3 纳入研究的风险偏倚评估
        4 分析结果
        4.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4.2 IS复发率
        4.3 临床总有效率
        4.4 Barthel指数评分
        4.5 血液流变学
        4.6 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发生率
        4.7 发表偏倚
    四、讨论与小结
        1 芪龙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有效性
        2 芪龙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安全性
        3 研究的意义及不足
        4 对后续研究的建议
第三部分 芪龙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气虚血瘀证)的分子网络机制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1 数据获取
        1.1 获取疾病基因
        1.2 获取证候基因
        1.2.1 获取证候英文主题词
        1.2.2 收集证候基因
        1.3 获取药物靶标
        1.3.1 获取药物有效成分
        1.3.2 收集药物靶标
        1.4 基因名称标准化
        2 网络构建
        3 网络分析
        3.1 网络拓扑属性分析
        3.2 网络模块划分
        4 识别病证结合模块
        5 药物与病证关联模块
        6 构建多层网络
        7 核心靶标筛选
        8 生物功能注释
        9 技术路线图
    三、研究结果
        1 数据获取
        1.1 获取缺血性中风病基因
        1.2 获取气虚血瘀证基因
        1.2.1 获取气虚血瘀证证候英文主题词
        1.2.2 收集气虚血瘀证基因
        1.3 获取芪龙胶囊药物靶标
        1.3.1 获取芪龙胶囊有效成分
        1.3.2 收集有效成分靶标
        2 网络构建
        3 网络分析
        3.1 网络拓扑属性分析
        3.2 模块划分及核心模块识别
        3.2.1 划分三个分子网络模块
        3.2.2 识别分子网络核心模块
        3.3 核心模块的生物功能注释
        4 识别与分析病证结合模块
        4.1 识别病证结合模块
        4.2 筛选病证结合模块的核心靶基因
        4.3 病证结合模块的GO富集分析
        5 识别与分析药物与病证关联模块
        5.1 识别药物与病证关联模块
        5.2 构建“药物-成分-靶标-药理作用”多层网络
        5.3 筛选药物与病证关联模块的核心靶标
        5.4 药物与病证关联模块的生物功能注释
        5.4.1 GO生物过程富集分析
        5.4.2 Reactom信号通路富集分析
    四、讨论
        1 缺血性中风病(气虚血瘀证)的核心靶基因
        1.1 已验证的核心靶基因
        1.1.1 MMP9
        1.1.2 MAPK1
        1.2 待验证的核心靶基因
        2 芪龙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气虚血瘀证)的分子网络机制
        2.1 抗炎作用
        2.1.1 TNF与抗炎作用
        2.1.2 IL6与抗炎作用
        2.1.3 VCAM1与抗炎作用
        2.1.4 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与抗炎作用
        2.2 抑制血小板活化、抗血栓形成与抗炎作用
        2.3 血管生成作用
        2.3.1 AKT1、FGF2与PI3K/AKT信号通路
        2.3.2 MMP2、PLG、NOS3与血管生成作用
        2.4 抗细胞凋亡作用
        2.5 抗细胞铁死亡与抗氧化作用
    五、小结
研究结论
创新点
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计算网络结构熵的python代码

(4)蚓激酶肠溶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第一章 脑卒中的概念
    第一节 中医中风病
        1.现今中风病的概念
        2.历史中的中风病内容
        3.小结
    第二节 西医脑卒中的概念
        1.现今脑卒中的概念
        2.脑卒中的内容
        3.小结
第二章 脑卒中的疾病负担
    第一节 脑卒中的全球疾病负担
        1.患病率高
        2.发病率高
        3.致残率高
        4.死亡率高
        5.小结
    第二节 我国的脑卒中疾病负担
        1.患病率高
        2.发病率高
        3.致残率高
        4.死亡率高
        5.经济负担重
        6.小结
第三章 现代缺血性脑卒中的概念与治疗
    第一节 缺血性中风的概念与内涵
        1.缺血性中风的概念与内涵
        2.缺血性脑卒中的概念与内涵
        3.小结
    第二节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1.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2.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新思路
第四章 地龙与蚓激酶
    第一节 地龙
    第二节 蚓激酶的应用与功效
    第三节 蚓激酶的文献研究报告
        1.蚓激酶的文献检索及结果
        2.蚓激酶治疗脑卒中临床研究文献分析
        3.蚓激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临床研究文献分析
        4.小结
第五章 临床研究方案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
        1.主要目的
        2.次要目的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第四节 研究对象
        1.入选程序
        2.入选标准
        3.纳入标准~([40,77,83])
        4.排除标准~([40,77])
        5.病例脱落
        6.病例退出
        7.病例中止标准
    第五节 干预措施
        1.试验分组
        2.访视计划
        3.合并治疗
    第六节 疗效指标
        1.主要疗效指标
        2.次要疗效指标
        3.探索性疗效指标
        4.安全性评价
    第七节 安全性监测
        1.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定义
        2.关于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的说明
        3.关于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的处理措施
        4.不良事件与研究药物关联性判断
    第八节 统计分析
        1.样本量计算
        2.统计分析数据集
        3.统计分析计划
    第九节 研究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
        1.数据监察委员会
        2.资源配置
        3.质量控制
        4.紧急破盲及揭盲
        5.伦理申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
    附件2 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
    附件3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
    附件4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
    附件5 影响血液流变学和纤溶系统的药物
    附件6 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表
个人简历

(5)地龙提取物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极化促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内容一 地龙提取物对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的抑制作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研究内容二 地龙提取物对小胶质细胞M1/M2 表型转化作用及机制研究
    实验一 地龙提取物抑制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M1 型极化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实验二 地龙提取物促进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M2 型极化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实验三 地龙提取物促进小胶质细胞M2 型极化作用机制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研究内容三 地龙提取物处理的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促进缺氧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作用及机制研究
    实验一 地龙提取物处理的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促进缺氧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成管功能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实验二 地龙提取物处理的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促进缺氧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作用机制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地龙治疗脑缺血损伤的药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蚓激酶对UUO大鼠肾组织NOX4、FAK、Src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
    1.2 药物与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动物分组及UUO模型制备
    1.5 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肾组织TGFβ1、NOX4、FAK、Src表达变化
    1.6 Western印迹法检测大鼠肾组织TGFβ1、NOX4、FAK、Src、α-SMA表达变化
    1.7 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大鼠肾组织TGFβ1、NOX4、FAK、Src、α-SMA在m RNA水平上的表达变化
    1.8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蚓激酶对UUO大鼠肾脏TGFβ1、NOX4、FAK、Src蛋白表达的影响
    2.2 蚓激酶对UUO大鼠肾脏TGFβ1、NOX4、FAK、Src、α-SMA蛋白表达的影响
    2.3 蚓激酶对UUO大鼠肾脏TGFβ1、NOX4、FAK、Src、α-SMA在m RNA水平上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7)蚓激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LK的药理活性
2 LK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3 LK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研究进展及前景
4 小结

(8)基于多组学模式的威廉环毛蚓抗血栓成分DPf3的分离鉴定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血栓的研究进展概述
        1 概述
        2 血栓的形成过程
        3 血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用药
        4 血栓性疾病研究模型的构建
        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药地龙抗血栓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1 概述
        2 地龙抗血栓活性物质
        3 地龙抗血栓活性蛋白的研究
        4 作用机制与毒副作用
        5 临床应用
        6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威廉环毛蚓无参考基因转录组的构建及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实验部分
        1 实验材料
        2 RNA提取、测序及转录本拼接
        3 基因序列分析
        4 基因功能注释和表达水平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威廉环毛蚓总提物的鉴定及抗血栓性质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实验部分
        1 实验材料
        2 威廉环毛蚓总提物的鉴定
        3 威廉环毛蚓总提物的蛋白含量测定及抗血栓活性体外评价
        4 威廉环毛蚓总提物的抗血栓性质研究
    第三节 本章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威廉环毛蚓抗血栓成分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实验部分
        1 实验材料
        2 威廉环毛蚓抗血栓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
        3 抗血栓活性成分(DPf3)的鉴定
        4 DPf3 ID NO.1和N0.2的结构预测及模型评价
        5 DPf3的血液相容性评价
    第三节 本章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DPf3对血管损伤型斑马鱼血栓模型的作用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实验部分
        1 实验材料
        2 普纳替尼诱导斑马鱼血栓模型的建立及DPf3最大检测剂量的确定
        3 DPf3对斑马鱼血管损伤型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评价
        4 DPf3对斑马鱼血管损伤型血栓的治疗作用评价
    第三节 本章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DPf3抗血栓活性的体外评价及机制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实验部分
        1 实验材料
        2 DPf3 ID NO.1和N0.2的分子对接研究
        3 DPf3的纤维蛋白(原)水解活性评价
        4 DPf3的纤溶酶原激活作用研究
        5 DPf3血栓溶解活性的体外研究
        6 DPf3对凝血四项影响的体外研究
    第三节 本章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DPf3血管保护作用机制的细胞模型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实验部分
        1 实验材料
        2 HUVECs细胞培养方法的建立及DPf3对细胞活力/毒性的影响
        3 DPf3对ox-LDL损伤性HUVECs的保护作用研究
        4 DPf3对ox-LDL损伤性HUVECs活性氧产生的影响
        5 DPf3对(hi) ox-LDL损伤性HUVECs粘附作用的影响
        6 DPf3对(hi) ox-LDL损伤性HUVECs迁移能力和血管生成的影响
    第三节 本章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基于蛋白质组学研究DPf3对血管损伤型斑马鱼血栓模型的影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实验部分
        1 实验材料
        2 斑马鱼样本的质量控制及评估
        3 普纳替尼所致血管损伤型血栓形成的蛋白标志物分析
        4 DPf3对血管损伤型斑马鱼血栓模型影响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第三节 本章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秉前环毛蚓蚓激酶的提取及活性研究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蚓激酶粗提物的提取
        1.2.2 蚓激酶粗提物浓度测定
        1.2.3 蚓激酶粗提物的活性测定
        1.2.4 蚓激酶粗提物pH稳定性测定及最适pH值
        1.2.5 测定各种金属离子对蚓激酶粗提物活性的影响
        1.2.6 蚓激酶粗提物热稳定性以及最适温度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蚓激酶粗提物的制备
    2.2 蚓激酶粗提物酶活性的检测
    2.3 蚓激酶粗提物的pH稳定性测定
    2.4 金属离子对蚓激酶的活性影响
    2.5 蚓激酶粗提物的热稳定性及最适温度的测定
3 结论与讨论

(10)广地龙的分子鉴定及镉、铅胁迫对其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地龙的概述
        1.1.1 地龙的简介
        1.1.2 地龙的主要化学成分
        1.1.3 地龙的主要药理作用
        1.1.4 广地龙药材资源及市场现状
    1.2 地龙鉴定研究进展
    1.3 重金属对中药材的污染现状
    1.4 蚯蚓对重金属富集作用的研究
        1.4.1 重金属对赤子爱胜蚓毒理作用研究
        1.4.2 重金属对广地龙影响研究
    1.5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基于RAPD技术鉴定广地龙研究
    2.1 材料与仪器
        2.1.1 样品采集
        2.1.2 仪器
        2.1.3 试剂及耗材
    2.2 实验方法
        2.2.1 DNA提取
        2.2.2 RAPD反应
    2.3 结果与分析
        2.3.1 RAPD法鉴定结果
        2.3.2 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结果
        2.3.2.1 Mg~(2+)浓度优化结果
        2.3.2.2 dNTPs浓度优化结果
        2.3.2.3 引物浓度优化结果
        2.3.2.4 Taq DNA聚合酶浓度优化结果
    2.4 小结
第三章 基于RFLP技术鉴定广地龙研究
    3.1 材料与仪器
        3.1.1 样品采集
        3.1.2 仪器
        3.1.3 试剂及耗材
    3.2 实验方法
        3.2.1 DNA提取
        3.2.2 CO I序列扩增及测序
        3.2.3 特异性酶切位点分析及酶切反应
    3.3 结果与分析
        3.3.1 CO I片段的扩增及序列的分析
        3.3.2 特异性酶切位点的分析
        3.3.3 运用RFLP技术鉴定广地龙及其混淆品
    3.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LAMP技术鉴定广地龙研究
    4.1 材料与仪器
        4.1.1 样品采集
        4.1.2 仪器
        4.1.3 试剂及耗材
    4.2 实验方法
        4.2.1 DNA提取
        4.2.2 引物设计
        4.2.3 LAMP反应及体系优化
        4.2.4 LAMP特异性及灵敏度的检测
        4.2.5 LAMP技术鉴定市场上广地龙商品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引物设计
        4.3.2 LAMP反应体系优化结果
        4.3.3 LAMP反应特异性及灵敏度检测
        4.3.4 运用LAMP技术鉴定市场上广地龙商品
    4.4 小结
第五章 广地龙对镉、铅的富集特征研究
    5.1 材料与仪器
        5.1.1 样品采集
        5.1.2 仪器
        5.1.3 试剂及耗材
    5.2 实验方法
        5.2.1 染毒处理
        5.2.2 样品处理及测定
        5.2.3 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镉胁迫下广地龙对镉富集特征
        5.3.2 铅胁迫下广地龙对铅富集特征
    5.4 小结
第六章 镉、铅单一及复合胁迫对广地龙体内蚓激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6.1 材料与仪器
        6.1.1 样品采集
        6.1.2 仪器
        6.1.3 试剂及耗材
    6.2 实验方法
        6.2.1 染毒处理
        6.2.2 溶液制备
        6.2.3 蚓激酶的提取
        6.2.4 纤维蛋白琼脂平板制备及活性测定
        6.2.5 数据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蚓激酶活性标准曲线制作
        6.3.2 单一镉胁迫对广地龙体内蚓激酶活性的影响
        6.3.3 单一铅胁迫对广地龙体内蚓激酶活性的影响
        6.3.4 镉、铅复合胁迫对广地龙体内蚓激酶活性的影响
    6.4 小结
第七章 镉、铅单一及复合胁迫对广地龙体内次黄嘌呤含量的影响研究
    7.1 材料与仪器
        7.1.1 样品采集
        7.1.2 仪器
        7.1.3 试剂及耗材
    7.2 实验方法
        7.2.1 染毒处理
        7.2.2 样品处理
        7.2.3 色谱条件
        7.2.4 溶液制备
        7.2.5 方法学考察
        7.2.5.1 线性范围
        7.2.5.2 精密度
        7.2.5.3 稳定性
        7.2.5.4 重复性
        7.2.5.5 加样回收率
        7.2.6 数据分析
    7.3 结果与分析
        7.3.1 样品测定结果
        7.3.2 单一镉胁迫对广地龙体内次黄嘌呤含量的影响
        7.3.3 单一铅胁迫对广地龙体内次黄嘌呤含量的影响
        7.3.4 镉、铅复合胁迫对广地龙体内次黄嘌呤含量的影响
    7.4 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蚓激酶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复方脑泰方药理药效及有效组分关联分析[J]. 米招娣,兰斌,成绍武,廖君,王国佐,葛金文.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1(06)
  • [2]地龙及其提取物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与应用[J]. 杨帆,方敬,郭帅,李雅纯,潘永梅,陈志强.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21
  • [3]芪龙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气虚血瘀证)的分子网络机制研究[D]. 张成.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4]蚓激酶肠溶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案[D]. 夏天.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地龙提取物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极化促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作用及机制研究[D]. 殷孟兰.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蚓激酶对UUO大鼠肾组织NOX4、FAK、Src的影响[J]. 王晓敏,申珅,刘婷婷,李春雨,宁志芬,李国霞.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1(03)
  • [7]蚓激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J]. 肖秋萍,左可轩,李颖萌,郑龙金,贺和初,刘文君. 中国当代医药, 2021(08)
  • [8]基于多组学模式的威廉环毛蚓抗血栓成分DPf3的分离鉴定及机制研究[D]. 吴娅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秉前环毛蚓蚓激酶的提取及活性研究初报[J]. 林佳艳,王文文,唐梅. 南方农业, 2019(19)
  • [10]广地龙的分子鉴定及镉、铅胁迫对其影响研究[D]. 黄庆. 广东药科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蚓激酶的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