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固结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动力固结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一、动力固结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董炳寅,水伟厚,秦劭杰[1](2022)在《中国强夯40年之技术创新》文中研究表明强夯法是一种经济高效、节能环保的地基处理方法。强夯法加固地基可提高地基强度、降低压缩性、消除湿陷性、提高抗液化能力。我国自1975年开始介绍并引进强夯技术,1978年左右开始真正工程实践,距今已有40年。这40年中我国工程界先后将强夯技术应用于山区高填方、围海造地等场地形成后的地基处理和湿陷性黄土、淤积土、砂土、粉质黏土等原地基处理,取得了良好的加固效果,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工程建设中的山区高填方地基、开山块石回填地基、炸山填海、吹砂填海等工程也越来越多,需要加固处理的填土厚度也越来越大,为了能经济高效地处理这些具有复杂地质条件的场地,强夯加固技术向高能级和多元化发展。本文从强夯加固理论、高能级强夯技术、复合强夯加固技术三方面梳理了我国强夯工程实践和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强夯技术的发展展望。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2](2021)在《中国路基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文中提出作为路面的基础,稳定、坚实、耐久的路基是确保路面质量的关键,而中国一直存在着"重路面、轻路基"的现象,使得路基病害导致的路面问题屡禁不止。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了路面病害与路基质量的关联性,从而促进了路基工程相关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不断涌现。该综述以近几年路基工程相关的国家科技奖的技术创新内容、科技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优秀中文权威期刊的论文、Web of Science中的高水平论文的关键词为依据,系统分析了国内外路基工程五大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具体涵盖了:地基处理新技术、路堤填料工程特性、多场耦合作用下路堤结构性能演变规律、路堑边坡的稳定性、路基支挡与防护等。可为路基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与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刘声钧[3](2021)在《堆载预压-固结排水泥炭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泥炭土(泥炭和泥炭质土的统称)是由有机残体、矿物质和腐殖质组成的特殊土。泥炭土具有孔隙比大、含水率高、压缩性强、抗剪强度低和次固结变形显着的特点,是一种工程性质极差的特殊软土。据统计,泥炭土广泛分布于全世界59个国家和地区,总面积高达415.3万km2以上,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5%~8%。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及全球多个国家大规模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驱动下,中国的海外公路建设事业迅猛发展,涉及泥炭土的工程活动越来越多,大量拟建、在建的高速公路难以避开深厚泥炭土层,在泥炭土地基上修筑高速公路通常面临着路堤沉降量过大、工后沉降显着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关于高速公路泥炭土地基处理的工程实践较少,可借鉴的经验不多,在选择高速公路泥炭土地基处理方案时缺乏理论指导。因此,探寻适用于高速公路泥炭土地基的软基处理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斯里兰卡CKE(Colombo-Katunayake Expressway)高速公路工程为依托,基于现场监测资料分析、室内试验,分析了堆载预压-排水固结法在高速公路深厚泥炭土地基中的适用性及可行性。具体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对已有地质资料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分析了斯里兰卡CKE项目沿线泥炭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对超载预压法、砂(碎石)桩-超载预压法和塑料排水带-超载预压法在深厚泥炭土地基中的设计及施工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2)依据CKE项目现场监测资料,分析了泥炭土地基填筑预压期的地表沉降、地表水平位移速率和长达6年的工后沉降变化规律;在实测沉降资料的基础上,利用Asaoka法和改进Asaoka法对典型断面泥炭土地基的固结系数进行了反算;分析了四种软基处理方法的经济性、施工难度和施工工期差异。最后,综合上述研究成果,评价了四种软基处理方法在深厚泥炭土地基中的适用性及可行性。(3)利用自制模型箱开展了砂桩-超载预压法联合处理泥炭土地基的室内模型试验,量化了砂桩面积置换率与泥炭土地基地表沉降、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及不排水抗剪强度变化规律之间的关系。(4)利用室内一维固结试验模拟超载预压法的施工过程,研究了不同超载比作用下泥炭土地基的变形特性;基于软土次固结计算理论,研究了采用超载预压法对泥炭土地基进行处理时超载比的合理取值。研究结果表明:超载预压可以降低泥炭土地基的工后沉降。超载比越大,卸除超载后,泥炭土地基次固结系数衰减越明显,工后沉降越小。超载卸除后,泥炭土的变形经历了三个阶段:主回弹阶段,稳定阶段和次固结阶段。在采用超载预压法对泥炭土地基进行处理时,超载比取0.25即可满足工程要求,过大的超载比是没有必要的。

徐大闩[4](2020)在《动力固结法在码头堆场软基加固工程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动力固结法应用于软基加固工程的关键是要确定科学合理的设计与施工参数。开展动力固结法在高地下水位工况下的现场试验研究,进行大量的现场观测与试验检测,根据试验结果深入分析两种动力组合下的软基加固效果。研究表明,动力固结法适用于依托工程,且在该工程地质条件下,4 000 kJ夯击能的有效加固深度可达10 m左右,多一遍点夯更有利于提高地基浅层的土体强度,经处理后码头堆场可满足工后沉降小于300 mm、承载力达到200 k Pa的设计要求。

田园园[5](2020)在《安九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案选择及变形研究》文中提出修建公路时,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软土地基,尤其在一些沿海、湖泊多的地区,软土地基特别常见。路堤沉降和失稳是工程上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在修建公路时因软土地基造成的的沉降问题,提高地基的稳定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事情。本文结合了国内外对软土地基的研究现状,对软土的成因、分布和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依托安九二期公路工程的K195—K395段软土工程资料,对该工程的工程概况进行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结合的方式,从造价、工期、处理效果、环境影响、施工难度和机械设备六个方面对水泥搅拌桩、管桩和塑料排水板三种常用的软基处理方式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计算十位专家的总排序权重值,结果表明,水泥搅拌桩为处理该软土地基的最优处理方案。本文采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对K195—K395段的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其沉降量和路堤坡脚处的侧向位移变化规律,并同该工程的监测值进行对比,最后并从水泥搅拌桩的桩间距、桩长、桩的刚度,砂垫层和土工格栅等因素对地基沉降、侧向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PLAIXS有限元对使用水泥搅拌桩处理前后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水泥搅拌桩可以有效地加固软土地基,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使地基沉降值和侧向位移值大大减小;随着路堤的填筑,沉降值和侧向位移也随之增大。(2)与工程中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通过PLAXIS有限元软件数值模拟出的结果与工程监测的结果相比有一些微小差距,这是由于模型简化的原故,但总体趋势基本一致,表明PLAIXS有限元软件的模拟是可行的。(3)对水泥搅拌桩的桩间距、桩长、桩的刚度以及砂垫层和土工格栅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桩间距对沉降值和侧向位移影响较小,随着桩间距的减小沉降值和侧向位移随之增加;桩的长度对沉降值和侧向位移影响较大,长度越大,沉降值和侧向位移越小;沉降值和侧向位移会随着刚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变化不明显;砂垫层和土工格栅对沉降值和侧向位移都有所抑制,但砂垫层主要对减小沉降值有明显的作用,土工格栅对侧向位移抑制效果较好。图37表20参32

许飞[6](2020)在《公路软土路基加固处理及沉降分析》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快速发展,交通量日益增大,大量的公路建设往往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地质情况,其中软土给公路建设带来了较大的麻烦,成为公路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由于软土的特性,导致软土路基强度低、稳定性差,路基是路面的基础,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及稳定性。所以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显得十分重要,如果不对地基进行合理的处理,路基产生较大的沉降变形,使得道路无法正常使用,为了保证公路在使用时安全舒适,在公路设计和施工时需要严格要求控制沉降。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几种常用处理方法的加固原理和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并对这些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处理深度、施工进度、施工成本进行对比分析。以滁来全快速通道为案例简述其软土的分布和加固处理方法的选择,然后选取土工格栅和水泥搅拌桩复合加固断面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整个施工过程。并且分别对案例中使用的土工格栅和水泥搅拌桩两种加固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最后分析讨论不同因素对路基沉降的影响。所得的结论成果如下:(1)基于滁来全快速通道建设项目,经土工格栅和水泥搅拌桩复合加固后,路基的沉降和侧向位移明显减小,降低了地基中土体的竖向应力水平。(2)通过ABAQUS软件数值模拟,分别对土工格栅和水泥搅拌桩两种加固方法进行分析。对土工格栅加固分析,分析结果为:在路堤底部和路堤底部向下0.5m处加土工格栅对于路基沉降的影响很小,对路基侧向位移减小较明显,随着土工格栅层数的增加对路基侧向位移的减小可以叠加;对水泥搅拌桩加固分析,分析结果为:水泥搅拌桩能有效的降低路基的沉降和侧向位移。(3)基于ABAQUS软件数值模拟,对路基沉降的不同影响因素分析。对桩模量、桩间距、桩长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为:桩长变化对路基沉降的影响最大,桩模量、桩间距变化对路基沉降影响次之,当桩模量较大时,继续增加桩模量对路基沉降影响变弱,当桩间距较小时,继续减小桩间距对路基沉降影响也变弱;对淤泥层模量、淤泥层粘聚力、淤泥层摩擦角、淤泥层渗透系数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为:淤泥层渗透系数变化对路基沉降影响较大,淤泥层模量变化对路基沉降的影响较小,淤泥层粘聚力和摩擦角对路基沉降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对桩端以下土层的模量、粘聚力、摩擦角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为:模量和摩擦角变化对路基沉降影响较大,粘聚力变化对路基沉降影响较小;对路堤填土速率、路堤施工间歇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为:填土速率和路堤施工间歇变化对路基沉降影响都较大,路堤施工时需要严格控制好填土速率和施工间歇;对路堤填土高度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为:路堤填土越高路基沉降越大,路堤填土高度对路基沉降影响很大。图:[58]表:[27]参:[51]。

钱星辰[7](2020)在《整体碳化加固法处理浅层软弱地基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依托江苏省交通厅科研基金“整体碳化技术加固高速公路浅层软弱地基应用研究”(2018T01),应用氧化镁整体碳化加固技术,选择常宜和宜长高速公路部分浅层软弱土地基,采用现场试验、长期监测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施工设备研发,结合现场试验、加固效果检测和路基荷载下的监测,形成了施工、监测和质量评价技术。主要内容及成果如下:(1)针对氧化镁整体碳化浅层软弱地基的施工工艺,研发了整体碳化的机械设备和整体碳化系统。该系统通过履带式挖掘机装配搅拌装置、固化剂供给装置、通气碳化装置,有效地对浅层软弱土体进行注料和搅拌,并在通气碳化数小时内完成对软弱地基加固。(2)通过氧化镁整体碳化浅层软弱地基的施工工艺研究,确定了从施工材料准备、软弱土体搅拌、通气系统布置、通气碳化等施工工艺,提出了成套氧化镁整体碳化加固浅层软弱地基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流程。(3)通过原位测试,研究了整体碳化法加固浅层软弱土的处治效果,结果表明:土体能在短时间的碳化后获得动回弹模量和地基承载力的提升。部分碳化区域动回弹模量达到了20MPa以上,现场各测点的地基承载力都超过了100k Pa,满足了工程建设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4)采用原位监测技术,对氧化镁整体碳化处理后路基荷载作用下的沉降和土体应力进行了研究,路基荷载下累计沉降量在70mm以内,土体固结效果良好;碳化路基上各测点的土压力也在120天左右的时间回归到132k Pa左右。(5)结合施工工艺,分析不同碳化时间和通气管距下的碳化效果、碳化后的地基承载力、动回弹模量和长期沉降量等规律,提出了氧化镁整体碳化浅层软弱地基技术的质量控制方法。(6)对比传统的浅层软弱土地基处治方法,整体碳化固化法属于环境、资源友好型地基处理方法,处理单位立方淤泥质土的成本比传统的换填法可降低约17%,经济效益显着。

盛若愚[8](2020)在《振动排水固结软土在交通荷载下变形的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提出,东部沿海各经济区正迎来新一轮的发展。作为我国主要软土分布地区,众多工程项目需要新建在软土地基之上,其中更不乏众多交通工程。由于软土工程性质差,具有强度低、天然含水率高、渗透性差等特性,软土地基的加固以及运营期在循环交通荷载下的沉降变形一直是岩土工程领域关注的问题。因而经济且有效的地基加固处理方法成为迫切需求。传统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中静力处理法由于较长的工期无法满足特殊工程的需要,强夯法对土层的扰动较大容易造成地基土结构性破坏,此外真空预压等方法由于其较高的成本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作者所在课题组采用循环振动荷载替代原有的冲击荷载并与静力排水体系结合,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动力排水固结方法—“振动排水固结法”用以加固软土地基。本文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室内软土振动排水固结试验和动三轴试验,以期从施工期排水速率和工后运营期在循环交通荷载下变形两个方面对该法的加固效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主要成果如下:(1)软土振动排水固结试验中,荷载比对软土排水固结具有显着影响。根据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发现存在排水效果最佳的某一荷载比临界值,该值随围压的提高而增大;试样的竖向变形则会随荷载比的提高而不断增大,而随着围压的提高而不断减小。(2)循环应力比对静力排水和振动排水加固的试样在循环交通荷载下的累积塑性应变均有显着影响。循环应力比越大累积塑性应变越大,且循环应力比高于临界循环应力比时试样在循环荷载下发生破坏。使用振动排水固结法加固的软土试样再次承受循环交通荷载时,试样累积塑性应变受到加固期振动频率和加固后循环荷载频率的双重影响;振动频率与循环频率相同时试样累积塑性应变值最小,振动频率与循环频率相差越大试样累积塑性应变值越大。(3)引入Monismith经典模型对静力排水加固试样在循环荷载下的累积塑性应变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建立了模型参数与循环应力比和循环频率之间的关系。基于对振动排水加固软土的动三轴试验结果的分析,引入与频率差值│fc-fv│有关的参数对Monismith进行了修正,构建了考虑循环应力比、循环频率、频率差值并能预测振动排水固结法加固软土承受循环交通荷载下累积塑性变形的修正模型。

林智德[9](2020)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及其在澳门新城填海工程的应用》文中指出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各地区的经济也实现了飞速发展,尤其是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为了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高效的道路运行至关重要。作为中国非常重要的特区之一,澳门的填海工程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此,本文就以澳门新城填海工程为研究对象,系统性分析了该区域的软土性质及处理技术。根据现有数据情况,对本填土区天然淤泥推荐采用插打塑料排水板+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对于回填层采用振冲+振动碾压法进行地基处理。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果:(1)本文首先针对澳门新城填海区软土特点收集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研究资料,提出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并根据资料分析和澳门新城填海工程实际情况提出了本次的研究方法和内容;(2)该部分主要是针对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理论及基本原理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对其在软基处理中的实际应用要点进行了分析,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3)该部分针对澳门新城填海工程的实际情况展开分析,了解了工程的水文条件和工程地质情况,并进一步提出了应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的难点所在,以及阐述了预压法在澳门新城填海工程的实际应用工艺;(4)根据第三章节的分析研究,提出符合具澳门地区特色的填土区天然淤泥地基处理方案,同时对其整个实际工程的运行、运作的功效、结果等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其次,对填土区天然淤泥地基监测技术的相关方案进行分析及研究,同时利用监测数据作为推算最终沉降量;并验算计算方法是否正确,对各个影响参数进行细化分析。再次,针对填土区天然淤泥地基加固工程特点,为确保排水系统和密封系统的质量,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现场抽样实验检测及肉眼检测等方法,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这也是本论文的重点内容;目前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已经广泛运用到海堤建造工程,具有非常显着的优势,但受到材料、地质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实际在开展工程建设的时候有很多难点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因地制宜,采用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法,因此本文针对澳门新城填海工程中应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展开多角度深层次研究。

王平[10](2020)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在深厚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沿海地区的基础建设速度迅速提升,然而,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着大面积的软土地基,软土由于其含水量、压缩性高,且固结排水困难,导致软土地基存在稳定性差等缺点,进而影响工程结构稳定性,对建筑工程施工以及路面施工带来了极大危害。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具有易施工、成本低、噪声小且工期短等诸多优势,在堆载压力和真空负压的共同作用下,软土地基能够快速地进行排水固结作用,使得地基的主要沉降能在预压阶段得以完成,大大减少了施工完毕后的工后沉降,因此其在沿海地区的软土地基处理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基于大面积的现场试验,对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的加固原理、计算方法和监测方法及指标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并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之上对真空堆载预压的相关施工参数进行探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对比分析了真空预压法和堆载预压法两种方法之间的异同点,对比分析了两者在加固机理、应力路径和强度增长方面的特点,并基于此对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机理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能够实现正负超静孔压的抵消,其最终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较小,有助于促进地基土的快速固结沉降缩短工期,提高工程施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通过总结分析现场试验数据,分析了试验过程真空度、孔隙水压力、地表沉降的发展变化规律,随着深度的增加,竖向排水系统中存在的井阻效应引起的真空度的传递效率逐渐降低,真空压力在12m以上深度的加固作用显着下降。对比分析10-13m土体在加固前后的各项力学性能,深部土体强度和稳定性的明显提高,验证了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在深厚软土地基加固中的优势。(3)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的进行模拟,将数值模拟的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分析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之上对渗透系数、排水体布置以及真空压力这些施工参数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中排水体的布置间距对加固效果的影响最为显着,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二、动力固结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动力固结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强夯40年之技术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强夯理论的发展
    1.1 强夯加固的动力固结理论
    1.2 强夯加固机理的微观解释
    1.3 强夯加固软土地基的探讨
    1.4 强夯置换理论
    1.5 对国内各规范强夯章节的评述
2 高能级强夯技术的发展
    2.1 高能级强夯加固机理
    2.2 高能级强夯技术的应用
    2.3 高能级强夯有效加固深度
3 复合强夯加固技术的发展
    3.1 砂桩-强夯法
    3.2 碎石桩-强夯法
    3.3 堆载预压-强夯法
    3.4 真空井点降水-强夯法
    3.5 排水板+管井降水+强夯法
    3.6 真空预压-强夯法
    3.7 孔内强夯法
4 高能级强夯在超高超深填方分层处理中的实例应用
    4.1 原场地地基处理
    4.2 高填方填筑体处理
    4.3 挖填交接面、施工搭接面处理
    4.4 地下排渗系统设置
5 强夯技术的发展展望
6 结论

(2)中国路基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论文提纲范文)

索 引
0 引 言(长沙理工大学张军辉老师、郑健龙院士提供初稿)
1 地基处理新技术(山东大学崔新壮老师、重庆大学周航老师提供初稿)
    1.1 软土地基处理
        1.1.1 复合地基处理新技术
        1.1.2 排水固结地基处理新技术
    1.2 粉土地基
    1.3 黄土地基
    1.4 饱和粉砂地基
        1.4.1 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新进展
        1.4.2 高真空击密法地理处理技术
        1.4.3 振冲法地基处理技术
        1.4.4 微生物加固饱和粉砂地基新技术
    1.5 其他地基
        1.5.1 冻土地基
        1.5.2 珊瑚礁地基
    1.6 发展展望
2 路堤填料的工程特性(东南大学蔡国军老师、中南大学肖源杰老师、长安大学张莎莎老师提供初稿)
    2.1 特殊土
        2.1.1 膨胀土
        2.1.2 黄 土
        2.1.3 盐渍土
    2.2 黏土岩
        2.2.1 黏 土
        2.2.2 泥 岩
        (1)粉砂质泥岩
        (2) 炭质泥岩
        (3)红层泥岩
        (4)黏土泥岩
        2.2.3 炭质页岩
    2.3 粗粒土
    2.4 发展展望
3 多场耦合作用下路堤结构性能演变规律(长沙理工大学张军辉老师、中科院武汉岩土所卢正老师提供初稿)
    3.1 路堤材料性能
    3.2 路堤结构性能
    3.3 发展展望
4 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长沙理工大学曾铃老师、重庆大学肖杨老师、长安大学晏长根老师提供初稿)
    4.1 试验研究
        4.1.1 室内试验研究
        4.1.2 模型试验研究
        4.1.3 现场试验研究
    4.2 理论研究
        4.2.1 定性分析法
        4.2.2 定量分析法
        4.2.3 不确定性分析法
    4.3 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4.3.1 有限元法
        4.3.2 离散单元法
        4.3.3 有限差分法
    4.4 发展展望
5 路基防护与支挡(河海大学孔纲强老师、长沙理工大学张锐老师提供初稿)
    5.1 坡面防护
    5.2 挡土墙
        5.2.1 传统挡土墙
        5.2.2 加筋挡土墙
        5.2.3 土工袋挡土墙
    5.3 边坡锚固
        5.3.1 锚杆支护
        5.3.2 锚索支护
    5.4 土钉支护
    5.5 抗滑桩
    5.6 发展展望
策划与实施

(3)堆载预压-固结排水泥炭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排水固结法研究现状
        1.2.2 砂(碎石)桩法研究现状
        1.2.3 泥炭土地基处理研究现状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斯里兰卡CKE高速公路泥炭土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
    2.1 工程概况
    2.2 沿线环境地质情况
        2.2.1 地形地貌特征
        2.2.2 气象与水文情况
        2.2.3 工程地质情况
    2.3 沿线泥炭土基本物理力学指标
        2.3.1 泥炭土分类
        2.3.2 泥炭土的物理力学指标
    2.4 CKE高速公路泥炭土地基处理工程的设计及施工介绍
        2.4.1 泥炭土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原则
        2.4.2 超载预压设计及施工概况
        2.4.3 塑料排水板设计及施工概况
        2.4.4 砂(碎石)桩设计及施工概况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速公路深厚泥炭土地基处理方法适用性研究
    3.1 引言
    3.2 地基沉降监测方案介绍
        3.2.1 监测设备
        3.2.2 监测点位的布设原则
        3.2.3 监测频率
    3.3 泥炭土地基监测资料分析
        3.3.1 地表沉降监测资料分析
        3.3.2 地表水平位移监测资料分析
        3.3.3 工后沉降监测资料分析
    3.4 不同处理方法对泥炭土地基固结系数的影响
    3.5 不同处理方法的经济性、施工难度和工期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砂桩-超载预压法联合处理泥炭土地基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模型试验
        4.2.1 模型箱
        4.2.2 试验材料的选取
        4.2.3 数据量测与采集系统
        4.2.4 模型试验方案
    4.3 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4.3.1 地表沉降变化规律
        4.3.2 孔隙水压力消散规律
        4.3.3 地基不排水抗剪强度增长规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泥炭土地基超载预压法处理的变形特性及超载比(R'_s)研究
    5.1 引言
    5.2 试样制作及一维固结试验方案
        5.2.1 试样制作
        5.2.2 一维固结试验方案
    5.3 超载预压对泥炭土变形特性的影响
        5.3.1 超载过程对总变形量的影响
        5.3.2 超载卸除后的回弹变形研究
        5.3.3 超载预压对泥炭土次固结变形的影响
    5.4 最佳超载比(R'_s)的确定
        5.4.1 软土次压缩量计算的基本理论
        5.4.2 工程算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4)动力固结法在码头堆场软基加固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动力固结法特点
    1.1 加固原理
    1.2 排水体的设置
    1.3 与常用方法比较
    1.4 适用范围
2 工程概况
3 工程地质条件
4 试验方案
5 成果分析
    5.1 单点夯击次数确定
    5.2 有效加固深度分析
    5.3 加固效果
        5.3.1 地面夯沉量
        5.3.2 十字板剪切强度
        5.3.3 双桥静力触探强度
        5.3.4 浅层平板荷载试验
6 结语

(5)安九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案选择及变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说明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软土的工程特性及常用的处理技术
    2.1 软土的工程特性
        2.1.1 软土的定义
        2.1.2 软土的类型
        2.1.3 软土的分布
        2.1.4 软土的工程性质
    2.2 软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方法
    2.3 软土地基的沉降计算
        2.3.1 分层总和法
        2.3.2 考虑不同变形阶段的沉降计算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层次分析法在软土地基处理方案选择上的应用
    3.1 层次分析法
        3.1.1 层次分析法的定义
        3.1.2 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
        3.1.3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3.2 层次分析法在软土地基处理方案选择上的应用
    3.3 专家打分及构造判断矩阵
        3.3.1 专家打分
        3.3.2 数据处理
    3.4 计算成对比较矩阵
        3.4.1 MATLAB程序设计思路
        3.4.2 使用MATLAB程序代码计算成对比较矩阵
        3.4.3 计算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LAXIS有限元模型建立与分析
    4.1 工程概况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1 PLAXIS有限元软件简介
        4.2.2 本构模型的选取
        4.2.3 模型建立的步骤
    4.3 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
        4.3.1 水泥搅拌桩处理前后的位移对比分析
        4.3.2 路堤填土高度的影响分析
        4.3.3 地表沉降与监测结果的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土地基变形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水泥搅拌桩对地基变形的影响分析
        5.1.1 水泥搅拌桩的桩间距对地基变形的影响分析
        5.1.2 水泥搅拌桩的桩长对地基变形的影响分析
        5.1.3 水泥搅拌桩的桩刚度对地基变形的影响分析
    5.2 砂垫层对地基变形的影响分析
    5.3 土工格栅对地基变形的影响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6)公路软土路基加固处理及沉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固结理论的研究现状
        1.2.3 沉降计算方法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软土路基的工程性质和常用处理方法
    2.1 软土路基的工程性质
        2.1.1 软土的概念及类型
        2.1.2 软土路基的沉降过程
    2.2 常用加固处理方法
        2.2.1 换填法
        2.2.2 强夯法
        2.2.3 土工合成材料法
        2.2.4 袋装砂井排水法
        2.2.5 塑料板排水法
        2.2.6 真空预压法
        2.2.7 水泥搅拌桩法
        2.2.8 碎石桩法
    2.3 常用加固处理方法对比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3.1 工程概况
        3.1.1 周边地形
        3.1.2 软土的分布和加固措施
        3.1.3 地质条件
    3.2 有限元软件ABAQUS简述
        3.2.1 概述
        3.2.2 ABAQUS主要模块介绍
        3.2.3 ABAQUS软件分析的流程
    3.3 材料的本构模型
        3.3.1 线弹性模型
        3.3.2 Mohr-Coulomb塑性模型
    3.4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4.1 几何模型的建立
        3.4.2 材料属性的定义
        3.4.3 分析步的设置
        3.4.4 施工过程的模拟
        3.4.5 网格划分
    3.5 数值模拟计算过程及结果分析
        3.5.1 数值模拟计算过程
        3.5.2 计算结果分析
    3.6 加固处理分析
        3.6.1 土工格栅加固
        3.6.2 水泥搅拌桩加固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路基沉降影响因素分析
    4.1 水泥搅拌桩对路基沉降影响分析
        4.1.1 桩体的模量对路基沉降影响
        4.1.2 桩间距对路基沉降影响
        4.1.3 桩长对路基沉降影响
    4.2 淤泥层对路基沉降影响分析
        4.2.1 淤泥层模量对路基沉降影响
        4.2.2 淤泥层粘聚力对路基沉降影响
        4.2.3 淤泥层摩擦角对路基沉降影响
        4.2.4 淤泥层渗透系数对路基沉降影响
    4.3 桩端以下土层对路基沉降影响分析
        4.3.1 桩端以下土层模量对路基沉降影响
        4.3.2 桩端以下土层粘聚力对路基沉降影响
        4.3.3 桩端以下土层摩擦角对路基沉降影响
    4.4 路堤施工时间对路基沉降影响分析
        4.4.1 路堤填土速率对路基沉降的影响
        4.4.2 路堤施工间歇对路基沉降的影响
    4.5 路堤填土高度对路基沉降影响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7)整体碳化加固法处理浅层软弱地基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浅层软弱地基加固方法研究
        1.2.2 就地搅拌技术研究现状
        1.2.3 MgO碳化加固技术研究现状
        1.2.4 加固效果检验
    1.3 现存问题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整体碳化法加固浅层软弱地基的现场试验研究
    2.1 场地概况及试验材料
        2.1.1 场地概况
        2.1.2 试验材料
    2.2 双向整体搅拌设备
        2.2.1 双向整体搅拌设备的研发
        2.2.2 双向整体搅拌系统的工作流程
    2.3 整体碳化设备
    2.4 整体碳化法加固浅层软弱地基单点试验
        2.4.1 单点试验方案
        2.4.2 单点试验温度和动力触探结果
        2.4.3 试验参数的确立
    2.5 整体碳化法加固浅层软弱地基试验流程
    2.6 加固效果检测方法
        2.6.1 原位测试方法
        2.6.2 长期质量监测方法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氧化镁整体碳化法加固浅层软弱地基的固化效果评价
    3.1 测试方法
    3.2 地基动回弹特性
        3.2.1 测点布控
        3.2.2 水泥、石灰对照区动回弹特性
        3.2.3 碳化区动回弹特性
        3.2.4 整体回弹特性评价
    3.3 地基承载力特性
        3.3.1 水泥、石灰对照区地基承载力特性
        3.3.2 碳化区地基承载力特性
        3.3.3 场地整体地基承载力评价
    3.4 路基填筑过程中的沉降观测
        3.4.1 观测点布置
        3.4.2 沉降分析
    3.5 路基荷载下土压力监测
        3.5.1 观测点布置
        3.5.2 路基荷载下土压力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整体碳化法加固浅层软弱地基的质量控制和效益评价
    4.1 质量控制措施
        4.1.1 施工参数控制
        4.1.2 质量检测标准与方法
    4.2 碳化时间的控制
        4.2.1 碳化时间与动回弹模量关系分析
        4.2.2 碳化时间与地基承载力关系分析
    4.3 通气管距的控制
        4.3.1 通气管距与动回弹模量关系分析
        4.3.2 通气管距与地基承载力关系分析
    4.4 氧化镁整体碳化加固技术的效益评价分析
        4.4.1 经济效益分析
        4.4.2 环境效益
        4.4.3 社会效益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振动排水固结软土在交通荷载下变形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动力排水固结研究现状
        1.2.2 循环荷载下软土动力特性研究现状
        1.2.3 循环交通荷载下软土累积塑性变形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振动荷载作用下软土的固结排水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及设备
        2.2.1 土样的基本物理性质
        2.2.2 试验设备
    2.3 试验方案
        2.3.1 试样制备
        2.3.2 试验方案
    2.4 试验结果及分析
        2.4.1 荷载组合对振动排水效果的影响
        2.4.2 围压对振动排水效果的影响
        2.4.3 累积排水量与竖向变形的关系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振动排水处理后软土在循环交通荷载下的变形特性
    3.1 引言
    3.2 试验装置及方案
        3.2.1 试验装置
        3.2.2 试验方案
    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3.1 循环应力比对加固后软土在循环荷载下变形的影响
        3.3.2 循环频率fc对振动排水加固后软土竖向变形的影响
        3.3.3 振动频率fv对振动排水加固后软土竖向变形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振动排水加固后软土在交通荷载下的变形预测
    4.1 引言
    4.2 循环荷载作用下累积塑性应变模型
    4.3 静力加固后软土累积塑性应变预测
    4.4 考虑加固阶段振动加载频率影响的模型修正
    4.5 修正模型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9)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及其在澳门新城填海工程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路线
第2章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理论及原理
    2.1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简介
    2.2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原理
    2.3 在软基处理中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的应用要点
        2.3.1 填海工作面要点
        2.3.2 排水系统施工要点
        2.3.3 真空预压施工要点
        2.3.4 堆载预压施工要点
        2.3.5 卸载施工要点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工程实例
    3.1 工程概况
        3.1.1 水文条件
        3.1.2 工程地质
    3.2 工程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施工控制
        3.2.1 工程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系统
        3.2.2 工程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施工组织
    3.3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的应用难点
        3.3.1 砂石料用量大、运输强度高
        3.3.2 地基面积大、设计要求高,需确保加固效果
        3.3.3 项目施工涉及到两地的管辖
        3.3.4 施工区涉及机场的限高区域
    3.4 预压法在澳门新城填海工程的应用工艺
        3.4.1 打设塑料排水板施工工艺
        3.4.2 泥浆搅拌桩施工工艺
        3.4.3 抽真空施工工艺
        3.4.4 堆载预压施工工艺
        3.4.5 堤堰施工工艺概况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工程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施工监测
    4.1 监测概述
    4.2 堤堰回弹模量测试
    4.3 堤堰载荷板试验
        4.3.1 沉降位移监测
        4.3.2 深层测斜监测
        4.3.3 观测频率
    4.4 膜下真空度监测
    4.5 陆域的沉降观测试验
    4.6 监测预警制度
    4.7 监测完成后卸载案例
    4.8 监测结果分析
        4.8.1 真空度观测
        4.8.2 地表沉降
        4.8.3 孔隙水压力
        4.8.4 深层水平位移
        4.8.5 分层沉降
    4.9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后的效果
    4.10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在深厚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软土地基特点及问题
        1.2.1 软土地基特点
        1.2.2 软土地基问题
    1.3 真空联合堆载联合预压法研究现状
        1.3.1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概述
        1.3.2 真空预压技术研究现状
        1.3.3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机理研究现状
        1.3.4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施工工艺研究现状
        1.3.5 计算理论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机理分析
    2.1 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机理
    2.2 堆载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机理
    2.3 真空预压法与堆载预压法加固机理对比分析
        2.3.1 加固机理对比
        2.3.2 应力路径对比
        2.3.3 强度增长的对比
    2.4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机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在深厚软土地基中的应用
    3.1 试验段工程概况
    3.2 试验段工程地质条件
        3.2.1 试验段地质条件
        3.2.2 水文地质条件
        3.2.3 特殊岩性
    3.3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方案设计
    3.4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现场设计
        3.4.1 排水系统
        3.4.2 黏土密封墙设计
        3.4.3 真空预压设备及材料
        3.4.4 上部填料加载设计
        3.4.5 真空卸载
    3.5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施工工序及技术指标设计
        3.5.1 清理整平地基
        3.5.2 填筑砂垫层
        3.5.3 铺设排水板
        3.5.4 黏土密封墙施工
    3.6 现场试验监测方案设计
        3.6.1 监测目的
        3.6.2 监测内容、控制指标控制值及监测频率
    3.7 现场试验加固效果测试方案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在深厚软土地基中加固效果分析
    4.1 加固前后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对比分析
        4.1.1 试验方案
        4.1.2 试验结果分析
    4.2 加固前后土体强度特性对比分析
        4.2.1 试验方法
        4.2.2 试验结果分析
    4.3 真空度监测结果分析
        4.3.1 膜下真空度监测结果分析
        4.3.2 塑料排水板内的真空度监测结果分析
        4.3.3 淤泥中真空度监测结果分析
    4.4 孔隙水压力的监测结果分析
        4.4.1 处理区域内的孔隙水压力监测结果分析
        4.4.2 处理区域外的孔隙水压力监测结果分析
    4.5 地表沉降监测结果分析
        4.5.1 地表沉降随时间变化规律分析
        4.5.2 地表沉降随空间变化规律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数值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5.1 引言
    5.2 排水固结数值计算相关问题
        5.2.1 固结理论
        5.2.2 本构关系
        5.2.3 竖向排水体的等效转换
        5.2.4 时间步的选取
    5.3 计算模型的建立
    5.4 计算结果与分析
        5.4.1 沉降结果分析
        5.4.2 水平位移结果分析
    5.5 影响因素与优化方案探究
        5.5.1 渗透系数的影响
        5.5.2 排水体布置间距的影响
        5.5.3 真空压力分布的影响
        5.5.4 优化方案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动力固结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强夯40年之技术创新[J]. 董炳寅,水伟厚,秦劭杰. 地基处理, 2022(01)
  • [2]中国路基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J].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 中国公路学报, 2021(03)
  • [3]堆载预压-固结排水泥炭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研究[D]. 刘声钧.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4]动力固结法在码头堆场软基加固工程中的应用[J]. 徐大闩. 水运工程, 2020(08)
  • [5]安九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案选择及变形研究[D]. 田园园. 安徽建筑大学, 2020(01)
  • [6]公路软土路基加固处理及沉降分析[D]. 许飞. 安徽建筑大学, 2020(01)
  • [7]整体碳化加固法处理浅层软弱地基试验研究[D]. 钱星辰. 东南大学, 2020(01)
  • [8]振动排水固结软土在交通荷载下变形的试验研究[D]. 盛若愚. 江苏大学, 2020(02)
  • [9]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及其在澳门新城填海工程的应用[D]. 林智德. 华侨大学, 2020(01)
  • [10]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在深厚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 王平.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动力固结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