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的语言表达艺术

数学课堂中的语言表达艺术

一、数学课堂上的语言表达艺术(论文文献综述)

闫晴晴[1](2021)在《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的现状与优化研究 ——以Q市C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作为教师的一种评价语言,兼有教师语言与教育评价双重特性,具有客观性、激励性、启发性、即时性、艺术性等特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在实践中的综合表现,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与工具,同时也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媒介,普遍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既有利于教师调控课堂教学过程,优化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使用现状如何?是否会存在一些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问题的存在?如何进行优化?这便是本文着力调查和探讨的问题。本研究在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的内涵、重要性、理想诉求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运用课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Q市C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展开了调查,从小学数学教师对于课堂评价语的认识、使用课堂评价语的目的、评价内容、评价对象、评价语的形式与类型、评价语的使用效果以及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的诉求这几个维度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存在随意性、重结果轻过程现象突出、评价语激励性流于偏失、模式化浓重、艺术性有待提高;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学校教学管理规定的忽视与偏失、教师评价观念和语言素养的制约、小学生主观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这三个方面;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需要学校与教师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学校教学管理加强过程性评价是导向,开展相应的主题教研活动、组织培训活动、完善评价机制;另一方面,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是关键,教师要树立科学的评价观念、提高评价能力、优化评价技巧。

郑云端[2](2021)在《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以扬州市H小学为例》文中指出体验教学就是以体验作为师生互动的方式,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学生在亲身经历与感知体验的过程中自主获取知识、生成情感与建构意义。体验教学是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学方式,并且体验教学关注的是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探究、实践及操作过程,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现有水平,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然而,数学课本中的“图形与几何”知识都是具有抽象性的,是对生活经验的概括与总结,这就表明将体验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是能发挥积极作用的,既发展了小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又提高了小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数学课堂因为加入体验而变得更加精彩。目前关于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主要局限于教学实录与反思,因此本研究选取小学高年级的教师和学生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多方面的调查寻找出扬州市H小学的教师将体验教学应用于“图形与几何”教学时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背后产生的原因,最后从全局的角度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策略。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教师与学生访谈和课堂观察这三种研究方法,围绕教师对体验教学内涵与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意义的理解、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体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体验教学方式的选用、体验教学效果的评价这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相关教学现状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师对体验教学价值的理解偏重于几何知识与空间观念的习得、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对学生学情与情感目标的重视不够、体验教学资源的开发缺少实际生活中“图形与几何”资源的利用、体验教学方式的选用缺少多样性与丰富性、体验教学效果的评价缺少带有激励性的情感评价。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数学教学的应试性使课堂活跃度不够、学时的限制使体验效果与预期有差异、少数学生参与体验活动缺乏主动性。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五点改进策略,分别是:教师要加强对体验教学理念的学习与研究;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注重以情促知;体验教学资源的运用要体现生活化与多样化;体验教学方式的选用要创设多种主体亲历的体验活动;体验教学效果的评价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

袁花香[3](2021)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的调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关注和重视美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美,体验数学美和创造数学美。数学美是理性思维和想象的结合,也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其主要包括简洁美、对称美、严谨美、和谐美、奇异美。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充分挖掘出数学教材中的数学美,提升教师自身的美育素养,引导学生感受和欣赏数学美,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本文首先对数学美育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通过研究发现,国内外学者对数学美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从数学美育的理论、课程、教学等方面的研究。从已有的研究中发现教师和学生没有对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确立本文的研究问题:(1)高中生对数学美的认识程度如何?(2)高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是否融入美育?(3)如何把美育有机地融入数学教学中?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的现状。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缺乏美育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尚未树立审美化的教学理念,教师和学生的审美修养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的改进策略。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美育素养,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端正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次,要引导学生感受和欣赏数学美;最后,要优化美育的评价机制,从而促进数学教学融入美育的目标的实现。经过本课题的研究,对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有了比之前更加深刻的认识,本文只要是希望提高一线教学工作者对在教学中融入美育的重视度,让数学教师树立审美化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高,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黄泰朝[4](2020)在《“三区三州”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语言的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民族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民族地区以数学为龙头的理科教育仍是民族教育发展的瓶颈。因此,深入了解民族地区小数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对破解民族教育发展的瓶颈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改实施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改革,而课堂语言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此外,数学问题是引发师生对话的关键,是促使教师语言产生的根源,是每一节数学课堂都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基于此,本文对少数民族集中聚居的“三区三州”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语言及数学问题进行研究,深入了解民族地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为破解民族教育发展瓶颈迈出关键一步。本文以参加“三区三州”小学数学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培训活动的教师为研究对象,基于TIMSS1995和TIMSS1999录像研究中关于课堂语言和数学问题的研究框架,对参加培训前收集的6节数学课堂录像和培训过程中收集的14节数学课堂录像进行转录、编码以及统计分析,总结教师在参加培训前课堂语言和数学问题设计的现状特征,并对比分析教师在参加培训后的变化特征,据此提出改善民族地区数学课堂教学的建议,并为各类教师培训的再开展提供参考。“三区三州”小学数学教师在参加培训前的数学教学现状特征为:(1)教师语言以提问讲授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突出;(2)提问语言的内容更加关注问题本身,评价性提问的形式不够丰富;(3)数学问题类型丰富,延伸性关联问题偏少,呈现情境多样但脱离现实生活;(4)数学问题的开放程度与解决方法密切相关,开放性问题的成效应逐步提高。“三区三州”小学数学教师在参加培训后的数学教学变化特征为:(1)教师语言减少,学生主体地位增强;(2)提问关注学生想法,评价性提问语言更加具体;(3)数学问题的关联性变化不突出,呈现形式更加多样,逐渐联系现实生活;(4)数学问题的问题开放程度显着提升。进而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为:(1)课堂语言要由“教师主控”逐步走向“师生协作”;(2)课堂问题的设计要逐步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为起点;(3)课堂问题要准确把握“数学化”和“生活化”的结合点;(4)教师培训要“以点带面”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

李殿芬[5](2020)在《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Q市M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知识记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必须关注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课堂提问作为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能力。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分析,以生活教育为基础,探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的途径,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帮助小学数学教师认识到学生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课堂观察法从课堂提问主体向度、提问内容、师生提问意识、提问动机和提问反应这五个维度对Q市M小学的学生及教师进行调查,以了解该学校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向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寻找问题背后的原因,最后分别对教师和学生提出针对性建议,促进学生课堂提问的实践性知识体系的构建,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设计以及理论基础和核心概念界定。第二部分是调查设计与实施部分,阐述了调查设计目的与对象的选择、调查方法的设计与实施以及调查数据的处理与总结,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提问学生的现象占主导;学生提问教师的现象极少;学生提问学生的形式较少。第三部分总结指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向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提问学生的现象占主导主要表现为教师对课堂提问认识不足、学生形成机械学习模式;学生提问教师的现象极少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提问处理不当、学生存在课堂提问障碍;学生提问学生的形式较少主要表现为教师权威性影响学生间提问、学生间不会提问。第四部分从教师和学生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教师提问学生的现象占主导主要是由于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盲目信任;学生提问教师的现象极少主要是由于教师“三怕”(怕影响教学计划、怕权威受到挑战、怕考试成绩不高)压抑学生提问、学生“三差”(个体心理素质差、课堂提问观念差、语言表达能力差)阻碍个人提问;学生提问学生的形式较少主要是由于教师不让问、学生不会问。第五部分是针对以上问题和原因分别从教师和学生角度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的建议及对策。针对教师提问学生的现象占主导的建议是改变教师传统提问理念、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精神;针对学生提问教师的现象极少的建议是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提问、学生要自觉培养提问能力;针对学生提问学生的形式较少的建议是教师要鼓励学生互相提问、学生要主动进行互相提问。

蒋博[6](2020)在《多元智能理论渗透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以人教A版必修1“集合”为例》文中认为传统的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一元的,而1983年由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了这一观点,它把人的智能分为九种。该理论涉及心理学、教育学、艺术教育等学科,在传入中国后逐渐地显现出其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该理论运用于数学教学研究的文献中,主要是针对实践教学,并没有从理论高度上全面分析。为此,本文将多元智能理论渗透于高中数学教学开展访谈调查和教学质性研究,并以“集合”单元为例进行了完整的教学设计。首先,针对多元智能理论如何渗透于高中数学教学的问题,设计访谈问卷提纲,对K市Y中学的三位数学教师进行了现场访谈实录调查。通过访谈内容分析,获取多元智能理论可以在课堂上加以应用的教学观点和建议。其次,基于访谈分析的结果,并且结合集合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出了将多种智能融入该单元的若干教学案例片断,并且给出了每个片断的设计意图及教师点评。最后,将九种智能合理地渗透到“集合”单元进行教学质性研究,给出了完整的教学设计。这些新教学设计的本质就是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智能,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更感兴趣,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质量,并且引导他们将数学与其他事物相联系,将数学回归于生活中,以便懂得数学与生活。

闵慕[7](2020)在《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实施的现状研究》文中认为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核心主题是实现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国新课程改革提倡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话教学则是与加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相契合的方式。但是观察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存在实践过程中的弊端。本研究符合深化小学数学新课改的迫切需求,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层面出发,研究对话教学实施的现状,有助于塑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文化,搭建互动的数学课堂语言,创设独特的数学活动意义,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是师生以及文本三位一体共同发展的过程,而课堂上无时无刻发生着不同意义的对话。对话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师生课堂对话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本研究从学生和教师的双向视角,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以对话哲学理论、会话分析理论、对话教学理论和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实施的现状进行深入探索,分别从预备发起阶段、具体形式阶段、总结生成阶段进行分析和总结:一是教师在课堂对话中控制课程,学生缺乏平等的对话机会;二是师生缺乏对话情感,忽视学生的深层次需求;三是教师的数学语言简易程度低,理解困难,缺乏提问技巧;四是师生对话的话题难以反映数学思维,不利于学生数学建构能力的发展。针对以上问题,对应维度进行原因分析,以此反映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各实施阶段的现状。根据数据分析、案例研究和问题来源探究,本研究提供了优化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实施的建议:第一,创设民主开放的身心空间环境,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第二,提高师生的理论认识,以此加强理论与实践融合,探索话题的有效性。第三,组织开放性和深度性对话,善用教育机智凸显课堂生成。

韩玉婷[8](2020)在《初中数学课堂追问影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数学口头表达能力更融入了数学学科的特殊性。2017年出版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在对数学课程性质进行描述时指出:“数学教育应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数学口头表达能力是监测数学语言学习程度的一个基准,对于初中生而言,具备良好的数学口头表达能力,有助于对符号语言、图表语言的掌握,并能相互转化,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研究的相关概念作了界定,对文中涉及的理论作了理论依据分析,围绕(1)初中生数学口头表达能力的现状以及数学口头表达能力的影响因素;(2)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追问”的现状,教师在课堂追问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3)将案例分析与访谈结合检测实施改进措施的效果,总结通过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追问”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相应策略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案例分析以及访谈来探究数学课堂追问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影响,得出结论:“重结果,轻过程”、“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艺术”的追问都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追问,对于初中生数学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数学思维的提升没有促进作用。文章末尾并根据得出的结论总结了几点通过数学课堂追问提升初中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策略:(1)选对追问内容;(2)预设追问方式;(3)适当延长第二候答时间;(4)选择合适对象;(5)追问后评价。本研究旨在探究出提升初中生数学口头表达能力的课堂追问策略,以期供后者参考。

张驰[9](2020)在《渗透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数学所沉淀下来的文化底蕴在数学教学中也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近十几年来教育界对数学文化有关内容的研究已成为热门课题,在高校,数学文化作为一门主要选修课已经普遍开设起来。2011年,数学文化应该渗透数学教材,走进数学课堂的内容已经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得到明确的规定,这也揭示了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文化渗透数学课堂的情况并不理想。一方面,一线教师对于数学文化的的理解太过浅显,认为数学文化就只限于数学史,忽略了数学文化对学生精神世界、思维训练方面的价值。另一方面,教师对如何有效渗透数学文化还存在问题。怎样才能使数学文化真正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渗透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理念、原则是什么?具体应该怎样操作?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探索渗透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针对以上问题,本篇论文通过对“数学文化”和“教学设计”相关文献梳理,找出目前数学文化渗透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中已取得的成果和有待改进的地方。以布鲁纳的教育文化观、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以及史密斯—雷根教学设计模型作为本文的研究理论基础,并通过深入调研渗透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成因。在此基础上,进行渗透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探索,找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五大要素的制定策略并结合案例进行解释说明,展示出各个基本要素的设计过程及方法,并提出以下具体策略:一是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注意:1.教学目标的设计突出数学文化的引领;2.教学目标指向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培养。二是教学内容的组织要注意:1.基于数学应用,联系数学文化;2.了解数学史料,亲近数学文化;3.渗透数学思想,体会数学文化。三是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注意:1.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有利于数学文化素养的培养;2.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与学段特点相匹配。四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注意:1.基于“问题意识”的设计理念;2.项目式学习助力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3.借助数学活动营造文化素养的培养氛围。渗透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大概可以分为以下5个环节,分别是:(1)以文创情境;(2)用文探新知;(3)文中固知识;(4)导图忆知识;(5)借文拓知识。五是教学评价的设计要注意:1.贯彻“真实性评价”的评价设计思想;2.采用多元化、开放式的评价方式。研究把数学文化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在进行教学设计相关要素的策略探索时结合了相应的案例分析,使得陈述更加翔实。本研究对数学文化有效渗透小学数学课堂和教学设计的制订提供方法指导,有助于数学文化更好地落地,数学教师更好开展素质教学。

张博韵[10](2020)在《小学数学教师课堂理答行为的现状研究 ——基于“上海优课”平台资源》文中研究说明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的部分强调了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往往是通过课堂提问来实现的。作为提问的其中一个环节,理答行为在其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需要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在课堂上,学生给出的答案往往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教师对于如何灵活应变,有针对性地给出反馈和评价感到困难,因此,本研究通过观察“上海优课”平台上的课例资源,旨在了解小学数学教师课堂理答行为的现状,并为教师改进和完善课堂理答行为提出有效的策略与建议。为了了解小学数学教师课堂理答行为的现状,本研究采用了文献法、观察法和案例分析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从积极反应和消极反应两方面对教师理答行为的现状开展研究。其中,积极反应包括表扬、重复、修正、追问、转问五种行为;消极反应包括无回应、打断、否定和批评四种行为,再进一步从形式、内容、语言等角度细化观察指标,根据这些维度编制了一张观察量表。在研究实施阶段,观察了40节小学数学课堂,对数据进行记录、整理,并选取其中的部分课例片段做具体分析。经过课堂观察和案例分析发现,教师课堂理答行为趋于积极,消极反应较少。在消极反应中,最常出现的是因忽视而造成的“无回应”现象,直接否定或批评训斥的行为极少。在积极反应中,表扬是教师最主要运用的理答方式,这表明教师在课堂上非常注重对学生的激励,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表扬的形式和语言仍比较单一,大多为口头语言上的简单肯定。对不同年级课堂进行比较发现,随着年级升高,教师理答的方式和内容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追问行为增多,对数学语言的关注减弱,这表明教师在高年级课堂上更注重对学生的启发。此外,教师理答行为也呈现出一定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女教师理答的语言更加明确,更具针对性。最后,本研究从理答的方式、形式、语言、内容这几方面为教师课堂理答行为的改进和完善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要把握时机,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回答情况运用恰当、积极的理答方式;其次,要丰富理答的形式,增加微笑、手势等体态语言来回应学生;再者,理答的语言要具有针对性,提供明确的反馈信息、减少不必要的机械重复;最后,理答不能只关注回答的结果,还要更多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和数学语言表达,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规范的数学语言。

二、数学课堂上的语言表达艺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学课堂上的语言表达艺术(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的现状与优化研究 ——以Q市C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论文选题的缘由
        1.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
        2.课堂教学评价语运用的普遍性
        3.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评价语运用的随意性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国内课堂教学评价的相关研究
        2.国外课堂教学评价的相关研究
        3.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相关问题明晰
    (一)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界说
        1.课堂教学评价
        2.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
    (二)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的重要性
        1.有利于优化教师的教学素养
        2.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的理想诉求
        1.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的客观性
        2.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的激励性
        3.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的启发性
        4.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的即时性
        5.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的艺术性
二、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
        1.调查目的
        2.调查工具
    (二)调查对象
        1.观察对象
        2.访谈对象
        3.问卷发放对象
        4.案例分析对象
    (三)调查实施
        1.课堂观察的实施
        2.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处理
        3.访谈的实施
    (四)调查结果
        1.小学数学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评价语的认识
        2.小学数学教师使用课堂教学评价语的目的
        3.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的评价内容
        4.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语的主体与对象
        5.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的形式、类型
        6.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的使用效果
三、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一定程度上存在随意性
        1.评价语使用目的上“重教轻学”
        2.评价语重知识技能轻过程与情感
        3.评价语的评价主体、对象失衡
    (二)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重结果轻过程现象突出
    (三)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激励性流于偏失
        1.肯定性评价语滥用
        2.无效评价语过多
    (四)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模式化浓重
        1.评价语言笼统化
        2.评价语言缺乏机智性
        3.评价语言学科特点不突出
    (五)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的艺术性有待提高
        1.评价语言单调、枯燥化
        2.评价语的形式、类型单一
        3.评价语缺乏感情色彩
四、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教学管理规定的忽视与偏失
        1.学校对课堂教学评价语的重视程度不够
        2.评价语的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
    (二)教师评价观念和语言素养的制约
        1.评价理念落后,缺乏科学的评价理念
        2.专业素质薄弱,评价能力有待提高
        3.语言素养低,语言缺乏艺术性
    (三)小学生主观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
        1.小学生主观意识不强烈
        2.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薄弱
五、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的对策
    (一)学校方面
        1.开展主题教研活动,提高教师评价水平
        2.组织培训活动,满足教师提升需求
        3.完善评价机制,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
    (二)教师方面
        1.树立科学的评价观念
        2.提高评价能力,奠定评价基础
        3.提升评价技巧,锤炼评价语言的艺术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以扬州市H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一) 体验教学是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学方式
        (二) 在数学课堂中应用体验教学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三) 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需要体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 体验教学的相关研究
        (二) 体验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相关研究
        (三) 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相关研究
        (四) 评价和启示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的理性思考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 体验教学
        (二) 小学高年级
        (三) 图形与几何
        (四) “图形与几何”教学
    二、体验教学思想的演进
        (一) 国外体验教学思想的演进
        (二) 国内体验教学思想的演进
    三、体验教学的特点
        (一) 亲历性
        (二) 主体性
        (三) 情境性
        (四) 生命性
        (五) 情感性
        (六) 生活性
    四、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 有利于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学会自主学习
        (二) 有利于学生加速几何知识与已有经验之间的转换
        (三) 有利于学生“图形与几何”学习情感的生成与升华
        (四) 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
        (二) 情境教学理论
第二章 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的现状调查——以扬州市H小学为例
    一、调查设计
        (一) 调查对象
        (二) 调查方法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教师对体验教学内涵与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意义的理解
        (二) 教师对高年级“图形与几何”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
        (三) 教师对高年级“图形与几何”体验教学资源的开发
        (四) 教师对高年级“图形与几何”体验教学方式的选择与运用
        (五) 教师对高年级“图形与几何”体验教学效果的评价
第三章 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对体验教学价值的理解偏重于几何知识与空间观念的习得
        (二) 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对学生学情与情感目标的重视不够
        (三) 体验教学资源的开发缺少实际生活中“图形与几何”资源的利用
        (四) 体验教学方式的选用缺少多样性与丰富性
        (五) 体验教学效果的评价缺少带有激励性的情感评价
    二、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 数学教学的应试性使课堂活跃度不够
        (二) 学时的限制使体验效果与预期有差异
        (三) 少数学生参与体验活动缺乏主动性
第四章 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的改进策略
    一、教师要加强对体验教学理念的学习与研究
        (一) 经常观摩名师讲课以探索体验教学艺术
        (二) 自主参与培训活动以深度理解体验教学内涵
        (三) 主动开展实践反思以提高体验教学能力
        (四) 积极加入教学沙龙以形成体验学习共同体
    二、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注重以情促知
        (一) 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充分结合学情
        (二) 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感发展水平
        (三) 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阶段性
        (四) 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达到情知合一
    三、体验教学资源的运用要体现生活化与多样化
        (一) 不断挖掘生活实际资源使学生感悟数学实用价值
        (二) 勤于搜集媒体网络资源使学生感受几何知识魅力
        (三) 巧妙运用学生的学习情感资源使课堂氛围开放和谐
        (四) 善于捕捉生成信息资源使课堂朝着纵深方向发展
    四、体验教学方式的选用要创设多种主体亲历的体验活动
        (一) 创设丰富情境引导学生主体主动参与体验活动
        (二) 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经历几何知识快速生成
        (三)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激励学生共同解决几何问题
        (四) 提供交流反思平台强化学生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
    五、体验教学效果的评价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
        (一) 重视激励性评价以提升学生学习自信
        (二) 通过互评充分激发学生积极学习情感
        (三) 注重自我评价以提高学生学习成就感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第2 章 数学美的概念、特征
    2.1 概念的界定
    2.2 数学美的内容与层次
    2.3 数学美育的功能
第3 章 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的调查与分析
    3.1 问卷调查
        3.1.1 研究对象
        3.1.2 调查问卷的编制
        3.1.3 研究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3.1.4 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
    3.2 访谈分析
        3.2.1 访谈的目的和意义
        3.2.2 访谈提纲的设计
        3.2.3 访谈内容及分析
    3.3 调查结果
        3.3.1 教师尚未树立审美化教学理念
        3.3.2 学生审美能力不强
        3.3.3 现行的教学体系制约美育的实施
第4 章 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的策略
    4.1 提高教师的美育素养
    4.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3 引导学生感受和欣赏数学美
第5 章 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的教学案例
    5.1 圆锥曲线的教学设计
    5.2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教学设计
第6 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不足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高中数学中美育渗透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4)“三区三州”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语言的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节 概念界定
    第二节 国内外关于课堂语言的研究
        一、国外关于课堂语言的研究
        二、国内关于课堂语言的研究
    第三节 国内外关于课堂数学问题的研究
        一、国外关于课堂数学问题的研究
        二、国内关于课堂数学问题的研究
    第四节 大型课堂录像研究项目介绍
        一、TIMSS录像研究项目
        二、LPS录像研究项目
    第五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评述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框架
        一、课堂语言编码框架
        二、课堂中数学问题的编码框架
        三、课堂语言和数学问题编码样例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流程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流程
    第五节 研究工具
第四章 “三区三州”小学数学课堂语言和数学问题的现状特征分析
    第一节 “三区三州”小学数学课堂语言的分析
        一、教师语言的总体分析
        二、教师提问语言的分析
        三、教师讲授语言和指示语言的分析
        四、“三区三州”数学课堂教师语言的现状特征
    第二节 “三区三州”小学数学课堂数学问题的分析
        一、数学问题的类型分析
        二、数学问题的关联性分析
        三、数学问题的情境性分析
        四、数学问题的开放性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三区三州”小学数学课堂语言和数学问题培训前后的对比分析
    第一节 “三区三州”小学数学课堂语言的对比分析
        一、教师语言总体特征的对比分析
        二、教师提问语言的对比分析
        三、教师讲授语言和指示语言的对比分析
    第二节 “三区三州”小学数学课堂数学问题的对比分析
        一、数学问题类型的对比分析
        二、数学问题关联性的对比分析
        三、数学问题情境性的对比分析
        四、数学问题开放性性的对比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一、现状特征
        (一) 教师语言以提问讲授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突出
        (二) 提问语言的内容更加关注问题本身,评价性提问的形式不够丰富
        (三) 数学问题类型丰富,延伸性关联问题偏少,呈现情境多样但脱离现实生活
        (四) 数学问题的开放程度与解决方法密切相关,开放性问题的成效应逐步提高
        二、变化特征
        (一) 教师语言减少,学生主体地位增强
        (二) 提问关注学生想法,评价性提问语言更加具体
        (三) 数学问题的关联性变化不突出,呈现形式更加多样,逐渐联系现实生活
        (四) 数学问题的开放程度显着提升
    第二节 建议
        一、课堂语言要由“教师主控”逐步走向“师生协作”
        二、课堂问题的设计要逐步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为起点
        三、课堂问题要准确把握“数学化”和“生活化”的结合点
        四、教师培训要“以点带面”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一、本研究的不足
        二、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Q市M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1.重视课堂提问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2.课堂提问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3.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4.改变提问向度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二)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课堂中学生提问价值的研究
        2.课堂中提问主体和提问向度的研究
        3.课堂提问内容的研究
        4.课堂提问功能的研究
        5.对国内外研究的思考
    (四)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
        2.论文研究思路
    (五)理论基础与核心概念界定
        1.理论基础
        2.核心概念界定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设计目的与对象的选择
        1.调查设计目的
        2.调查对象的选择
    (二)调查方法的设计与实施
        1.课堂观察法的设计与实施
        2.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3.访谈提纲的设计与实施
    (三)调查数据的处理
        1.提问主体和向度
        2.提问内容
        3.提问意识
        4.提问动机
        5.提问反应
        6.对调查数据的总结
二、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提问学生的现象占主导
        1.教师对课堂提问认识不足
        2.学生形成机械学习模式
    (二)学生提问教师的现象极少
        1.教师对学生提问处理不当
        2.学生存在课堂提问障碍
    (三)学生提问学生的现象较少
        1.教师权威性影响学生间提问
        2.学生间不会提问
三、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主导提问的原因分析
        1.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2.学生对教师的盲目信任
    (二)学生缺少向教师提问的原因分析
        1.教师“三怕”压抑学生提问
        2.学生“三差”阻碍个人提问
    (三)学生之间缺少提问的原因分析
        1.教师不让问
        2.学生不会问
四、改进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的建议
    (一)针对教师提问学生的建议
        1.改变教师传统提问理念
        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精神
    (二)针对学生提问教师的建议
        1.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提问
        2.学生要自觉培养提问能力
    (三)针对学生提问学生的建议
        1.教师要鼓励学生互相提问
        2.学生要主动进行互相提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现状调查问卷(实测)
    附录二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现状的访谈提纲
    附录三 :小学生课堂提问现状的访谈提纲
    附录四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案例分析
        案例一:关于一年级《0的认识》的案例分析
        案例二:关于一年级《8和9的加减法》的案例分析
        案例三:关于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的案例分析
        案例四:关于二年级《认识时间》的案例分析
        案例五:关于三年级《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案例分析
        案例六:关于三年级《周长的计算》的案例分析
        案例七:关于四年级《亿以上数的认识》的案例分析
        案例八:关于四年级《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的案例分析
        案例九:关于五年级《小数乘小数》的案例分析
        案例十:关于五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案例分析
        案例十一:关于六年级《分数乘分数》的案例分析
        案例十二:关于六年级《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案例分析
致谢

(6)多元智能理论渗透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以人教A版必修1“集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
        1.1.2 “集合”在高中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1.3 将多元智能理论渗透于集合单元教学中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2.3 研究的内容
    1.3 研究的思路
        1.3.1 研究计划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论文的结构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2.1 文献的收集途径
    2.2 多元智能理论研究概述
        2.2.1 理论产生的背景
        2.2.2 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2.2.3 理论在教育教学领域的研究现状
    2.3 多元智能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2.3.1 语言智能
        2.3.2 逻辑数学智能
        2.3.3 空间智能
        2.3.4 身体动觉智能
        2.3.5 音乐智能
        2.3.6 人际智能
        2.3.7 内省智能
        2.3.8 自然探索智能
        2.3.9 存在智能
        2.3.10 多种智能综合
    2.4 集合单元教学的相关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访谈设计
    3.1 访谈对象
    3.2 研究内容
    3.3 访谈工具与流程
        3.3.1 访谈工具
        3.3.2 访谈流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访谈结果分析
    4.1 整体结果分析
        4.1.1 整体结果
        4.1.2 整体结果分析
    4.2 语言智能
    4.3 逻辑数学智能
    4.4 空间智能
    4.5 身体动觉智能
    4.6 音乐智能
    4.7 人际智能
    4.8 内省智能
    4.9 自然探索智能
    4.10 存在智能
    4.11 多种智能结合
    4.12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元智能理论渗透“集合”的教学片断设计
    5.1 语言智能
    5.2 逻辑数学智能
    5.3 空间智能
    5.4 身体动觉智能
    5.5 音乐智能
    5.6 人际智能
    5.7 内省智能
    5.8 自然探索智能
    5.9 存在智能
    5.10 本章小结
第6章 多元智能理论融入“集合”的教学设计
    6.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6.1.1 教学内容
        6.1.2 教学目标
        6.1.3 教学重、难点
        6.1.4 教学用具
        6.1.5 教学过程
        6.1.6 板书设计
        6.1.7 教学反思
    6.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6.2.1 教学内容
        6.2.2 教学目标
        6.2.3 教学重、难点
        6.2.4 教学用具
        6.2.5 教学过程
        6.2.6 板书设计
        6.2.7 教学反思
    6.3 《集合的基本运算(1)》
        6.3.1 教学内容
        6.3.2 教学目标
        6.3.3 教学重、难点
        6.3.4 教学用具
        6.3.5 教学过程
        6.3.6 板书设计
        6.3.7 教学反思
    6.4 《集合的基本运算(2)》
        6.4.1 教学内容
        6.4.2 教学目标
        6.4.3 教学重、难点
        6.4.4 教学用具
        6.4.5 教学过程
        6.4.6 板书设计
        6.4.7 教学反思
    6.5 预期教学效果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7.1 总结与创新之处
        7.1.1 总结
        7.1.2 创新之处
    7.2 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7.2.1 学生的智能调查
        7.2.2 教案的实施与教学效果检验
        7.2.3 根据实际融入多元智能
        7.2.4 访谈不够全面
    7.3 结论及教学建议
        7.3.1 论文研究结论
        7.3.2 注重培养学生自然探索智能
        7.3.3 注重培养学生人际智能
        7.3.4 注重培养学生内省智能
        7.3.5 存在智能也需要培养
    7.4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A
附录B
致谢

(7)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实施的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有待改善
        (二)基础教育改革促使对话教学更新
        (三)对话教学的认识和实施存在误区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对话教学研究现状
        (二)国内对话教学研究现状
        (三)文献研究评述
        (四)研究趋势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二章 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相关概论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对话教学
        (二)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
    二、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的特征
        (一)倾听交往
        (二)合作发展
        (三)开放生成
    三、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的实施要素
        (一)情境
        (二)话题
        (三)思维
        (四)意识
    四、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实施阶段
        (一)预备发起阶段
        (二)具体形式阶段
        (三)总结生成阶段
    五、理论基础
        (一)对话哲学理论
        (二)会话分析理论
        (三)对话教学理论
        (四)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第三章 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实施的现状调查
    一、研究设计与说明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三)学生问卷试测
        (四)研究过程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数学课堂文化、数学课堂语言和数学意义建构的相关性分析
        (二)预备发起阶段
        (三)具体形式阶段
        (四)总结生成阶段
第四章 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实施存在的问题及探源
    一、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实施问题透视
        (一)预备发起前数学课堂文化氛围不浓
        (二)具体形式中数学课堂语言功能受限
        (三)总结生成后数学意义建构效用不实
    二、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实施问题探源
        (一)对话教学内在本质认识不足
        (二)数学课堂对话主体状态失衡
        (三)数学课堂话语信息有效性差
        (四)忽视话题的开放性与多样性
第五章 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实施策略的优化
    一、塑造良好数学课堂文化
        (一)创建对话教学环境
        (二)尊重对话多元主体
    二、搭建互动数学课堂语言
        (一)强化师生关于对话教学的理论认识
        (二)加强教师设计问题和提出话题的能力
    三、创设独特数学活动意义
        (一)组织开放性对话,丰富课堂对话方式
        (二)开展深度性对话,深化课堂对话意义
        (三)发挥教育机智,合理把握生成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附录2:基于对话精神的教师课堂教学策略评价表
    附录3:新手型教师“认识小数”教学录像转录文本(节选)
    附录4:熟手型教师“认识小数”教学录像转录文本(节选)
    附录5:专家型教师“认识小数”教学录像转录文本(节选)
致谢

(8)初中数学课堂追问影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1.2 课堂教学的需要
        1.1.3 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1.2 研究思路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追问
        2.1.2 课堂追问
        2.1.3 表达能力
        2.1.4 数学表达能力
        2.1.5 数学口头表达能力
    2.2 课堂追问的类型与特征
        2.2.1 课堂追问的类型
        2.2.2 课堂追问的特征
    2.3 数学学科的特征
    2.4 初中数学课堂追问研究及口头表达的相关理论依据
        2.4.1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
        2.4.2 保罗·弗莱雷的对话理论
        2.4.3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2.4.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5 国内外研究现状
        2.5.1 国外研究现状
        2.5.2 国内研究现状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流程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工具
        3.3.1 调查问卷的设计
        3.3.2 案例分析的方案
        3.3.3 学生访谈的设计
        3.3.4 教师访谈的设计
4 前测研究结果分析
    4.1 前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1.1 初中生数学口头表达能力的现状分析
        4.1.2 初中生数学口头表达能力的影响因素
        4.1.3 初中数学教师课堂追问的现状分析
    4.2 案例结果分析
        4.2.1 案例一:《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4.2.2 案例分析结果
    4.3 前测结果总结
        4.3.1 初中生数学口头表达能力存在的问题
        4.3.2 初中生数学口头表达能力存在问题的成因
        4.3.3 初中数学教师课堂追问存在的问题
5 后测研究结果分析
    5.1 案例结果分析
        5.1.1 案例二:《初三年级数学课堂检测》
        5.1.2 案例三:《二次函数的应用》
        5.1.3 案例分析结果总结
    5.2 访谈结果分析
        5.2.1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5.2.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5.3 后测结果总结
6 研究结论
    6.1 低效课堂追问对初中生数学口头表达能力的影响
        6.1.1 “重结果,轻过程”的追问
        6.1.2 “重数量,轻质量”的追问
        6.1.3 “重形式,轻艺术”的追问
    6.2 通过课堂追问提高初中生数学口头表达能力的策略
        6.2.1 选对追问内容
        6.2.2 预设追问方式
        6.2.3 适当延长追问的第二候答时间
        6.2.4 选择合适对象
        6.2.5 追问后评价
7 结束语
    7.1 总结
    7.2 不足之处与展望
        7.2.1 不足之处
        7.2.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2 :学生访谈
    附录3 :教师访谈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渗透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文献综述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理论基础
    (五)研究目的和意义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渗透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意蕴
    (一)数学文化内涵的解读
    (二)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文化”
    (三)渗透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理念
    (四)渗透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原则
二、渗透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现状分析
    (一)访谈设计
    (二)访谈对象
    (三)访谈结果
    (四)成因分析
三、渗透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探索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五)教学评价的设计
四、渗透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
    (一)案例一:认识小数
    (二)案例二:有余数的除法
五、研究结论与反思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小学数学教师课堂理答行为的现状研究 ——基于“上海优课”平台资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由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提问行为
        1.2.2 理答行为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1.4 研究目的和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法
        1.5.2 观察法
        1.5.3 案例分析法
    1.6 研究思路
第二章 观察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2.1 观察目的
    2.2 观察对象
    2.3 观察内容
    2.4 观察工具
        2.4.1 编码表的构建
        2.4.2 数据记录单的设计
    2.5 观察的实施
第三章 调查结果分析
    3.1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理答行为的总体情况分析
        3.1.1 积极反应
        3.1.2 消极反应
    3.2 表扬行为
        3.2.1 表扬的形式
        3.2.2 表扬的语言
        3.2.3 表扬的内容
    3.3 重复行为
    3.4 修正行为
    3.5 追问行为
        3.5.1 追问的时机
        3.5.2 追问的内容
        3.5.3 追问的次数
    3.6 转问行为
        3.6.1 转问的方式
        3.6.2 转问的要求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
        4.1.1 教师课堂理答行为趋于积极,消极反应少
        4.1.2 教师课堂理答注重对学生的激励
        4.1.3 随着年级升高,教师理答的主要方式发生变化
        4.1.4 随着年级升高,教师理答关注的内容发生变化
        4.1.5 教师理答行为存在性别上的差异
    4.2 建议
        4.2.1 把握时机,运用恰当的理答方式
        4.2.2 丰富理答的形式
        4.2.3 理答的语言要有针对性
        4.2.4 注重对思考过程和数学语言表达的理答
    4.3 反思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A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理答行为编码表
附录B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理答行为数据记录单
致谢
附件

四、数学课堂上的语言表达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的现状与优化研究 ——以Q市C小学为例[D]. 闫晴晴.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以扬州市H小学为例[D]. 郑云端. 扬州大学, 2021(09)
  • [3]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的调查研究[D]. 袁花香.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三区三州”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语言的现状研究[D]. 黄泰朝.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5]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Q市M小学为例[D]. 李殿芬.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6]多元智能理论渗透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以人教A版必修1“集合”为例[D]. 蒋博.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实施的现状研究[D]. 闵慕. 江苏大学, 2020(05)
  • [8]初中数学课堂追问影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案例研究[D]. 韩玉婷.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1)
  • [9]渗透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D]. 张驰. 西南大学, 2020(01)
  • [10]小学数学教师课堂理答行为的现状研究 ——基于“上海优课”平台资源[D]. 张博韵.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数学课堂中的语言表达艺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