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张预应力张拉器3D参数化CAD系统研究

后张预应力张拉器3D参数化CAD系统研究

一、后张预应力张拉器三维参数化CAD系统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伟[1](2017)在《25T预应力穿束机卷扬系统仿真分析与研究》文中认为核电站反应堆厂房安全壳是保证核安全的重要屏障,一般设计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壳体结构。由于预应力束很难穿过呈倒“U”形布置的大曲率长孔道,传统卷扬机无法满足施工要求。惊天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为满足核电站建造的需要,专门研发设计了预应力穿束机卷扬系统。预应力穿束机卷扬系统包括卷扬设备和导向设备,其中卷扬设备主要为穿束作业提供动力且能够自动完成收绳和排绳等工作,同时可以根据反应壳的高度来调整支柱的高度,导向设备主要控制预应力束的传送方向,防止预应力束在穿束过程中发生偏移。这两台设备工作环境非常特定,一般只在核电站反应壳中进行工作。在设备设计研发过程中,机械零件的设计与制造是开发的关键。本课题运用CAE技术对卷扬设备和导向设备进行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分析并对两台设备进行试验,主要工作如下:(1)介绍了两台设备的整体方案设计,利用SolidWorks建立了卷扬设备和导向设备的三维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干涉检查。(2)将三维模型导入ADAMS中,对卷扬设备进行运动学仿真,得到卷扬设备的支柱升降和卷扬机左右移动的位移、速度以及加速度,同时也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得到导轨中的滚轮与底座之间的接触力,并用赫兹公式计算出最大体内接触应力以及合成接触应力,对滚轮的寿命进行了粗略估算。(3)运用有限元前处理软件HyperMesh建立了卷扬设备以及导向设备的有限元模型。然后导入ANSYS中,对导向设备在两个极限工况下和卷扬设备在四个极限工况下分别进行了后处理,得到了整机以及各部件的应力和位移云图,并查看了应力和位移的最大位置。经校核,两台设备均满足刚度和强度要求。(4)对已经建造好的卷扬设备和导向设备进行了出厂前的调试以及现场试验。对两台设备进行了运行试验和穿束作业,并检查了设备在穿束工程中的稳定性,同时也对液压系统密封性、油路和电路等管线、焊接质量、外漏钣金件、机体外形尺寸、电气控制、涂漆颜色等进行了检查和测量。结论:根据设计要求对两台设备进行了三维建模、运动学仿真、动力学仿真、静力学分析以及试验,得到的结果均满足设计要求,为预应力穿束机卷扬系统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一波[2](2011)在《基于GIS铁路选线CAD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根据现代铁路选线设计发展的趋势和“3S”技术广泛应用的现状,将GIS应用于铁路选线设计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充分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与决策能力、多维多层次表达和三维可视化等独特优势,对于全面提升当前基于CAD开发的铁路选线系统有着巨大的潜力,而在此基础上采用欧氏障碍空间最短路径理论对线路平面方案进行优化更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在当前的GIS应用中,Google Earth是一款使用广泛的三维可视化地球软件,它把卫星影像、航空照片、三维地面模型等GIS信息布置在一个地球的三维模型上,具备一系列特点能够满足铁路选线设计的需要,从而使得基于GIS进行铁路选线设计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针对传统铁路选线CAD系统存在的不足,本文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为开发平台,以AutoCAD Civil 3D 2011为CAD绘图平台和GIS平台,同时以Google Earth和SRTM作为GIS数据来源,采用C#语言编程形成GIS+CAD的双开发模式,在与原系统相兼容的基础上实现了GIS和CAD的有机结合和优势互补。通过将GIS全面应用于铁路选线设计各环节,有效弥补了原有系统存在的一些缺陷,同时扩展了其功能应用,从而明显提升铁路选线设计的技术水平。文中分别对CAD和GIS的各种二次开发技术作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并根据现实情况确定出比较合理且现实可行的开发方案,以确保所设计的功能可以编程实现。通过对Google Earth数据的来源和精度进行深入分析,推导出将WGS-84大地坐标与铁路选线所采用的北京1954平面坐标进行相互转换的可行方法,同时采用现场实验的方式验证了数据转换的精度和可靠性,进而确定出将GIS数据应用于铁路选线设计的可行性和具体的应用范围。最后,本文对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及所采用的关键技术作了详细介绍和分析,整体的介绍了基于GIS的铁路选线设计系统的功能设计和具体程序实现,展示了系统的界面和主要功能设置,实现了在Google Earth三维空间中进行平面选线设计、地面高程数据提取和地面线绘制、GIS资源下载及利用、GIS空间分析及线路优化等功能模块,同时对线路的三维效果作了部分展示,最后以福建南三龙铁路的可行性研究为例具体说明了系统的应用及进一步改进的途径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李宁[3](2011)在《预应力LNG储罐张拉工艺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液态天然气(以下简称LNG)需求的迅速增长以及能源的战略储备要求,对于LNG的储备容器需求日益增多,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是预应力LNG储罐结构。合理计算预应力LNG储罐在承受各种载荷下的内力及变形已成为设计人员的迫切要求。我国对于圆柱形预应力LNG储罐应用也日趋广泛,而国内目前缺乏对其详尽而系统的理论分析与研究,特别是针对其的预应力张拉工艺方面在国内研究还很少。本文针对50000m3预应力LNG储罐混凝土外墙的动力分析进行了地震响应模拟,主要工作如下:1.使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适用于经典壳体理论的圆柱形预应力LNG储罐混凝土外墙的有限元模型。合理地选取模拟储罐的混凝土实体单元和预应力筋杆单元。2.对预应力LNG储罐的张拉,从类似构筑物(圆形水池、筒仓、煤仓等)获取参考,先进行环向预应力筋的张拉,比且考虑实际施工的条件,人工、设备等,从上而下或从下而上不同顺序张拉,然后进行竖向预应力筋的张拉;在竖向方面,必须对称张拉,采用两点、三点、四点张拉。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环向张拉采用四分之一储罐,竖向张拉采用全罐模拟。3.通过两单元相互耦合,采用等效降温法来模拟在实体单元中的预应力筋效应。通过对圆柱形预应力LNG储罐外墙模型进行内力计算分析,获得储罐外墙在不同张拉顺序下,应力及位移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出,更加符合现场实际施工条件,得出一个安全、经济、合理的张拉方案,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依据和数值分析。

孙成通[4](2009)在《工程机械虚拟样机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将虚拟样机技术运用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中,通过可视化技术建立产品的数字化模型、预测各类工程机械在真实工况下的特征以及所具有的响应,可以完成无数次物理样机无法进行的虚拟试验,从而无需制造及试验物理样机就可获得最优方案,缩短研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及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本文以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重大项目“复杂产品虚拟样机技术研究”(项目编号031110119)及山东常林集团研究项目“工程机械虚拟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为背景,结合工程机械应用实例,对工程机械虚拟样机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解决了虚拟样机技术在工程机械研发中的应用问题。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提出了工程机械虚拟样机的体系结构;从系统工程的角度,研究了工程机械虚拟样机总体技术,指出了工程机械虚拟样机总体技术涉及规范化体系结构和采用的标准、规范与协议、网络与数据库技术、系统集成技术以及系统运行模式。(2)研究了基于HLA的工程机械虚拟样机协同仿真技术,分析了适配器的多学科模型集成方法,给出了适配器的工作流程,提出了基于HLA/RTI的工程机械协同仿真方法。(3)分析了虚拟样机技术中协同设计技术、参数化设计技术,研究了参数化协同优化设计的进程及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计算机协同设计系统,提出了基于Web的工程机械协同设计系统的框架和功能。(4)分析了产品开发过程从串行开发过程、并行开发过程、再到基于虚拟样机开发模式各自的特点;研究了工程机械的开发过程,将产品生命周期维和产品定义过程维应用到开发中,提出了工程机械虚拟样机系统中的开发过程链。(5)从VPT&E环境体系结构需求分析出发,对工程机械的仿真可信性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综合集成的工程机械VPT&E技术方法,为工程机械虚拟样机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支持。(6)研制和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机械虚拟样机协同开发平台”系统,实现了对工程机械产品开发过程中协同仿真、协同设计、VPT&E并对团队、过程、数据等进行有效管理。(7)利用“工程机械虚拟样机协同开发平台”进行了典型工程机械产品YZ18JA型振动压路机的开发,实现了该产品的虚拟样机的多学科协同设计与仿真分析,获得了最佳的设计方案;产品的开发周期缩短30%,制造周期缩短25%,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对促进工程机械企业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研发成本、提高工程机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袁凌[5](2008)在《大跨度预应力框架结构CAD系统研发》文中研究说明预应力框架结构具有建造跨度大、结构性能好、节约钢筋、生产工艺布置灵活等一系列优点,目前正在我国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得到广泛利用。但预应力框架结构设计的复杂性,却影响了他的使用。为了对预应力框架结构在理论与设计结合上作进一步的研究,推动预应力结构的普及与发展,减轻设计人员的工作负担,充分利用计算机长于计算和数据处理的特长,结合工程师的设计经验,研究并开发了此预应力框架结构CAD设计系统。本CAD系统提供了交互式输入、自动建模、荷载计算、结构内力计算、构件设计计算、计算结果图形显示、施工图自动成图和计算文本的输出等功能,是一种快捷、适用、有效的预应力框架结构设计工具。本系统运采用面向对象技术。系统本身的实现是采用在WINDOWS VITAS环境下,用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工具Visual C++ 6.0作为开发工具,实现了程序设计工程的自动化。本系统采用主窗口与分级窗口的操作模式,用户界面良好、操作方便灵活,具有理想的结构计算结果及可视化输出,具有良好的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本文详细介绍了预应力框架结构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1.波形曲线的预应力损失计算。2.等效荷载,综合弯矩,次内力的计算。3.预应力筋用量的计算。4.施工阶段,使用阶段下的验算。5.柱筋用量的计算。6.本系统的使用方法。

高丽,傅源方,范云霄,刘梅[6](2004)在《后张预应力张拉器三维参数化CAD系统研究》文中认为介绍了张拉器三维参数化CAD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其实现 ,该系统是在MDT软件平台上利用VisualBasic6 .0语言为开发工具实现的。它的三维、参数化特点可以大大地提高设计准确性和设计效率。该系统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二、后张预应力张拉器三维参数化CAD系统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后张预应力张拉器三维参数化CAD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25T预应力穿束机卷扬系统仿真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卷扬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外发展状况
        1.2.2 国内发展状况
        1.2.3 卷扬机的有限元分析研究状况
    1.3 国内外卷扬机的发展趋势
    1.4 核电站预应力穿束国内外发展现状
        1.4.1 国外发展状况
        1.4.2 国内发展状况
    1.5 预应力穿束技术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1.6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25T预应力穿束机卷扬系统方案设计与三维模型建立
    2.1 引言
    2.2 预应力穿束机液压卷扬系统方案设计和建模
        2.2.1 卷扬设备方案设计
        2.2.2 卷扬设备建模
        2.2.3 导向设备方案设计
        2.2.4 导向设备建模
    2.3 模型的干涉检查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ADAMS的卷扬设备仿真分析
    3.1 引言
    3.2 虚拟样机技术
        3.2.1 虚拟样机简介
        3.2.2 ADAMS虚拟样机理论基础
    3.3 虚拟样机的建立
        3.3.1 模型导入的步骤
        3.3.2 定义运动副和驱动
    3.4 卷扬设备运动学仿真分析
        3.4.1 支柱运动学分析
        3.4.2 卷扬机运动学分析
    3.5 卷扬设备动力学仿真分析
        3.5.1 定义接触
        3.5.2 仿真计算轮子与导轨的接触力
        3.5.3 应力计算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ANSYS的卷扬设备和导向设备有限元分析
    4.1 引言
    4.2 有限元软件的选用
    4.3 有限元分析过程
    4.4 卷扬设备前处理并求解分析
        4.4.1 CAD模型导入HyperMesh
        4.4.2 主要构件有限元模型建立
        4.4.3 整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4.4 卷扬设备静力学分析
    4.5 导向设备前处理并求解分析
        4.5.1 导向设备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5.2 导向设备静力学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25T预应力穿束机卷扬系统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方案
        5.2.1 试验目的
        5.2.2 试验内容
        5.2.3 主要试验仪器
        5.2.4 试验步骤
        5.2.5 试验记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GIS铁路选线CAD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2.3 铁路选线设计发展趋势
    1.3 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1.4 选题理由及本文研究的范围
        1.4.1 选题理由
        1.4.2 本文研究范围和主要内容
2 CAD二次开发技术及方法
    2.1 AutoCAD软件及功能特点
    2.2 CAD二次开发工具简介
        2.2.1 CAD二次开发工具演进过程
        2.2.2 CAD二次开发工具及特点
    2.3 CAD二次开发工具选择
        2.3.1 主要开发工具对比
        2.3.2 开发工具的选择
    2.4 开发环境的搭建
        2.4.1 开发平台的选择
        2.4.2 开发语言的选择
        2.4.3 CAD软件及版本选择
    2.5 CAD数据库结构分析
    2.6 CAD二次开发方法及其实现
        2.6.1 CAD二次开发的基本形式
        2.6.2 AutoCAD.NET API接口
        2.6.3 CAD图形对象交换接口
        2.6.4 CAD二次开发的具体流程
        2.6.5 CAD实体创建方法
        2.6.6 CAD二次开发实现方案
3 GIS数据获取及精度分析
    3.1 GIS简介
    3.2 GIS与CAD之对比分析
    3.3 GIS在铁路选线中的应用
    3.4 GIS主要软件工具
    3.5 GIS数据获取途径
    3.6 Google Earth数据分析
        3.6.1 Google Earth简介
        3.6.2 Google Earth的图形对象
        3.6.3 Google Earth的影像数据
        3.6.4 Google Earth的DEM数据
        3.6.5 Google Earth采用的坐标
        3.6.6 Google Earth坐标转换
        3.6.7 Google Earth数据精度分析
        3.6.8 Google Earth数据分析结论
4 Google Earth二次开发技术及方法
    4.1 Google Earth二次开发方式
        4.1.1 Google Earth的特点
        4.1.2 Google Earth版本选择
        4.1.3 Google Earth二次开发方式
    4.2 基于Google Earth COM API的开发
        4.2.1 COM API接口
        4.2.2 Google Earth COM API类库
        4.2.3 Google Earth COM API二次开发所用坐标系
        4.2.4 Google Earth地理坐标获取
        4.2.5 Google Earth COM API开发步骤
    4.3 基于KML文件的开发
        4.3.1 KML文件简介
        4.3.2 KML语法规则
        4.3.3 KML代码结构分析
        4.3.4 KML文件的创建与读写
        4.3.5 KML文件的开发流程
        4.3.6 KML文件与DXF文件相互转换
5 基于GIS铁路选线CAD系统设计及功能实现
    5.1 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5.2 系统开发采用的主要技术
        5.2.1 COM组件技术
        5.2.2 进程和多线程技术
        5.2.3 Hook API技术
        5.2.4 数据库处理技术
    5.3 计算机系统软件及硬件配置要求
    5.4 系统界面设计
    5.5 主要功能模块设计及程序实现
        5.5.1 软件界面控制及项目管理功能模块
        5.5.2 GE平面选线设计功能模块
        5.5.3 获取地形三维曲面与纵断面设计功能模块
        5.5.4 GE资源下载及应用功能模块
        5.5.5 GIS空间分析及线路优化功能模块
        5.5.6 设计成果三维效果展示功能模块
6 具体应用及其改进
    6.1 基于GE的平面选线设计
        6.1.1 项目简介
        6.1.2 制作三维等高线地形图
        6.1.3 GE中叠合等高线地形图
    6.2 坐标转换及误差分析
    6.3 构建DEM
    6.4 地质布孔及辅助测绘
    6.5 基于GE的铁路三维选线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程序部分代码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预应力LNG储罐张拉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绪论
    0.1 引言
    0.2 LNG 储罐的形式
    0.3 预应力LNG 储罐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0.3.1 国外研究的现状
        0.3.2 国内研究的现状
        0.3.3 与 LNG 储罐相似构建物的研究现状
    0.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章 有限元简介和建模参数的确定
    1.1 有限元方法概述
        1.1.1 有限元方法的概念
        1.1.2 有限元方法的发展概况
    1.2 ANSYS 有限元软件概述
        1.2.1 ANSYS 的发展过程
        1.2.2 ANSYS 软件的功能
        1.2.3 ANSYS 软件主要特点
    1.3 预应力LNG 储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1.3.1 基本工程状况
        1.3.2 工程实例的具体计算参数
    1.4 有限元模型单元的选取
        1.4.1 混凝土SOLID65 单元
        1.4.2 预应力钢筋LINK8 单元
        1.4.3 ANSYS 对预应力的处理
    1.5 材料的本构关系
        1.5.1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1.5.2 钢筋的本构关系
    1.6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1.7 载荷情况
    1.8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预应力筋张拉有限元方法的选择
    2.1 引言
    2.2 三种预应力张拉模拟方法的原理
        2.2.1 力模拟法张拉模拟原理
        2.2.2 初始应变法张拉模拟原理
        2.2.3 等效降温法张拉模拟原理
    2.3 三种方法的优缺点
    2.4 逆迭代原理
    2.5 非线性分析
    2.6 考虑几何非线性分析不收敛问题的常用处理方法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预应力张拉方案的分析
    3.1 引言
    3.2 张拉方案的选择
        3.2.1 环向预应力筋张拉顺序
        3.2.2 竖向预应力筋张拉顺序
    3.3 环向张拉不同部位受力分析
        3.3.1 环向自下而上张拉应力分析
        3.3.2 环向自上而下张拉应力分析
        3.3.3 环向自下而上张拉位移分析
        3.3.4 环向自上而下张拉位移分析
    3.4 环向张拉数据分析
    3.5 竖向对称张拉不同部位受力分析
        3.5.1 四点顺时针对称张拉应力分析
        3.5.2 四点顺时针对称张拉位移分析
        3.5.3 三点顺时针对称张拉应力分析
        3.5.4 三点顺时针对称张拉位移分析
        3.5.5 两点顺时针对称张拉应力分析
        3.5.6 两点顺时针对称张拉位移分析
    3.6 竖向张拉数据分析
        3.6.1 竖向四点对称张拉分析
        3.6.2 竖向三点对称张拉分析
        3.6.3 竖向两点对称张拉分析
    3.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论文摘要

(4)工程机械虚拟样机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虚拟样机技术概况
    1.3 工程机械行业产品设计现状与发展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安排
2 工程机械虚拟样机总体技术研究
    2.1 引言
    2.2 虚拟样机系统工程技术
    2.3 工程机械虚拟样机的体系结构
    2.4 本章小结
3 工程机械虚拟样机协同仿真技术
    3.1 引言
    3.2 协同仿真技术
    3.3 多学科协同仿真方法
    3.4 协同仿真支撑环境技术
    3.5 基于HLA的工程机械虚拟样机协同仿真技术
    3.6 基于RTI/HLA的工程机械协同仿真系统体系结构
    3.7 本章小结
4 工程机械虚拟样机协同设计技术研究
    4.1 引言
    4.2 虚拟样机协同设计技术
    4.3 参数化设计
    4.4 基于网络的分布式计算机协同设计系统
    4.5 本章小结
5 工程机械虚拟样机管理技术研究
    5.1 引言
    5.2 虚拟样机技术开发过程
    5.3 工程机械虚拟样机系统中的过程链
    5.4 工程机械产品的开发过程
    5.5 工程机械产品开发过程分析
    5.6 工程机械开发过程管理内涵
    5.7 本章小结
6 虚拟样机测试与评估技术研究
    6.1 引言
    6.2 虚拟样机测试与评估技术
    6.3 虚拟测试与评估技术的研究现状
    6.4 工程机械VPT&E技术研究
    6.5 本章小结
7 工程机械虚拟样机开发实例
    7.1 引言
    7.2 振动压路机虚拟样机系统的总体解决方案
    7.3 振动压路机虚拟样机管理分系统
    7.4 振动压路机虚拟样机设计分系统
    7.5 振动压路机虚拟样机系统的协同仿真分系统
    7.6 振动压路机虚拟样机系统的测试与评估分系统
    7.7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8.2 展望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5)大跨度预应力框架结构CAD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预应力结构的发展
        1.1.2 结构设计软件的研究发展
    1.2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1.3 大跨度预应力框架结构 CAD 系统介绍
    1.4 本章小结
2 CAD 系统的介绍和技术开发平台
    2.1 CAD 系统的介绍
    2.2 CAD 系统的技术开发平台
    2.3 本章小结
3 预应力框架结构设计原理
    3.1 引言
    3.2 内力分析的有限元方法
        3.2.1 力学模型与外荷载
        3.2.2 杆件刚度矩阵
        3.2.3 杆件内力求解
    3.3 预应力钢筋的曲线
        3.3.1 预应力作用的理解
        3.3.2 预应力钢筋选形
    3.4 预应力钢筋的应力损失计算
        3.4.1 预应力损失介绍
        3.4.2 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摩擦引起的应力损失 σ_(l2)
        3.4.3 锚具变形、预应力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σ _(l1)
        3.4.4 预应力钢筋的应力松驰损失 σ_(l4)
        3.4.5 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损失 σ_(l5)
    3.5 预应力钢筋用量的初步确定
    3.6 预应力的次内力
        3.6.1 次内力的概念
        3.6.2 次内力计算方法
        3.6.3 非线性阶段次弯矩的变化
        3.6.4 本系统对次内力的考虑
    3.7 非预应力筋计算
        3.7.1 非预应力纵筋计算
        3.7.2 箍筋计算
    3.8 验算
        3.8.1 施工阶段应力验算
        3.8.2 锚固区局部受压验算
        3.8.3 正常使用下挠度验算
    3.9 柱配筋计算
        3.9.1 轴心受压计算
        3.9.2 偏心受压计算
    3.10 抗震构造设防
    3.11 本章小结
4 CAD 系统程序的功能实现
    4.1 WINDOWS 应用程序和编程思想
        4.1.1 WINDOWS 应用程序
        4.1.2 编程思想和方法
    4.2 预应力结构CAD 系统程序实现过程
    4.3 预应力结构CAD 系统程序前处理
        4.3.1 数据输入与输出
    4.4 内力分析的有限元方法程序实现
        4.4.1 结点类CJd
        4.4.2 荷载类CLoad
        4.4.3 材料类CMaterial
        4.4.4 单元类CElement
        4.4.5 总体类CInteger
    4.5 预应力设计功能程序实现
        4.5.1 框架参数结构类CKjCalcluate
        4.5.2 预应力钢筋曲线类CCxhans
        4.5.3 预应力钢筋损失类CLoss
        4.5.4 预应力钢筋初算类CCsyyl
        4.5.5 非预应力钢筋计算类CFeiyugj
        4.5.6 局部受压验算类CJubushouya
        4.5.7 柱配筋计算类CColumnPJ
    4.6 CAD 系统程序后处理
        4.6.1 计算数据文本输出
        4.6.2 显示图的绘制
        4.6.3 图形的DXF 输出
    4.7 本章小结
5 程序应用方法及工程实例
    5.1 实例工程
    5.2 系统交互输入及功能使用
        5.2.1 框架参数输入
        5.2.2 框架荷载输入
        5.2.3 框架荷载设计组合分析
        5.2.4 框架预应力梁参数输入
        5.2.5 框架梁预应力钢筋初算
        5.2.6 等效荷载计算
        5.2.7 非预应力钢筋计算
        5.2.8 柱配筋参数输入
        5.2.9 柱配筋计算
        5.2.10 框架梁挠度验算
        5.2.11 框架梁施工阶段验算
        5.2.12 CAD 系统成图及出图
        5.2.13 计算文件保存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后张预应力张拉器三维参数化CAD系统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25T预应力穿束机卷扬系统仿真分析与研究[D]. 张伟. 安徽工业大学, 2017(02)
  • [2]基于GIS铁路选线CAD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王一波. 兰州交通大学, 2011(05)
  • [3]预应力LNG储罐张拉工艺研究[D]. 李宁. 东北石油大学, 2011(04)
  • [4]工程机械虚拟样机关键技术研究[D]. 孙成通. 山东科技大学, 2009(11)
  • [5]大跨度预应力框架结构CAD系统研发[D]. 袁凌. 重庆大学, 2008(06)
  • [6]后张预应力张拉器三维参数化CAD系统研究[J]. 高丽,傅源方,范云霄,刘梅. 煤矿机械, 2004(01)

标签:;  ;  ;  ;  ;  

后张预应力张拉器3D参数化CAD系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