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歌唱中声音与情感的结合

论歌唱中声音与情感的结合

一、论歌唱中的声情并茂(论文文献综述)

冉金玉[1](2020)在《歌唱中声音与情感的把控》文中研究指明在歌唱中,声音和情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且歌唱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声音来表现歌曲的内涵与情感。同时歌唱也是二度创作的过程,歌者将自身的情感体验与作品相结合,进行修饰再创作,而后运用恰当的歌唱技巧来演绎歌曲。这样,歌曲的演绎才能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才能令歌唱充满鲜活的生命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呼钰[2](2020)在《民族唱法演唱实践中借鉴美声唱法的技艺探析》文中研究说明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是声乐艺术的两种重要形式。由于历史、文化的差异导致两种唱法在不同层面都存在差异,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中国民族声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与厚重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意大利美声唱法作为外来文化的传入,开创了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新平台,对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何把美声唱法有利于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东西借鉴过来消化融合,洋为中用,使民族唱法有一个大的飞跃,走向更系统、更科学、更完美的艺术境界,是我国声乐界乃至学习者为之奋斗的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新时代民族唱法以民族语言为基础,继承、发扬并融合民歌、说唱、戏曲等传统歌唱艺术精华,吸收、借鉴西方美声唱法的歌唱理论与方法,使之提升歌唱能力及艺术表现能力,能够更自如地演绎具有时代感的声乐作品,适应时代的审美需求,取得长足发展的可喜成绩。新时代的民族唱法成为具有鲜明民族性、科学性、艺术性、时代性特征的中国特色的声乐表演艺术与新型歌唱范式。本文基于声乐界民族唱法借鉴美声唱法获得的有路可寻的成功经验,立足自身学习实践,从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特点探究,技巧层面和审美层面的比较入手,结合作品演唱实践的体验,主要论述了民族唱法演唱实践中借鉴美声唱法的技艺探析,阐释他们之间的共性融合和优势互补的关系。

胡籽崤[3](2020)在《浅谈歌唱中气与声的协调关系 ——程军教授声乐教学理念初探》文中提出非专业唱歌可以表达出我们的心情,是不需要专业演唱技术作为支撑的,而专业的歌唱则是需要在拥有歌唱知识和基础训练后,才能将歌曲演绎的更加完美,需要歌唱者把握好唱歌时的气息使用,声音音色以及用韵等各个方面。需要综合以上这些音乐基础,正确处理好气息和声音的平衡关系,才能通过演唱发挥出来。只有在理解了抽象的理论知识后,通过歌唱实践过程将其具体化表现出来,才能帮助歌唱者平衡好气与声之间的配合和运用,进而帮助我们掌握好良好演唱的方式。程军教授作为一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他用从事声乐演唱与教学40多年的时间来研究和学习气与声的协调平衡关系,将自己亲身实践的经验与理论知识相互结合,不断反复研究和整理,形成了一套科学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良好呼吸状态的研究,包含正确认识良好呼吸状态的内涵和如何建立好良好呼吸状态。第二部分是发声的基本原理,包含正确声音的产生和声带闭与合以及喉结向下挡气发声,最后一部分是良好歌唱意识下气与声的协调关系。

滕海燕[4](2020)在《高中歌唱教学整合模式实践研究 ——以邹平市第一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中音乐教学在启迪学生心智、培养美好情感和人文素养等方面有着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目前的高中歌唱课存在“上课形式单一、感受和理解歌曲内涵不充分等”问题,致使学生歌唱兴趣不高,严重影响到歌唱学习的有效性。本研究在前期针对歌唱教学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国家育人目标的要求、在新课程方案和新课标精神以及相关音乐美学理论的指导下,关注学生对歌唱的学习体验过程,积极进行理论研讨、探索课堂实践,立足“作品赏析与歌唱训练”“体态律动与歌唱训练”“戏曲艺术与歌唱训练”三个方面,创建适合当前普通高中歌唱教学的整合模式,以此有效提升高中歌唱教学效果,同时促进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

伏海[5](2020)在《中国声乐男中音声部演唱和研究 ——以温可铮、刘秉义、廖昌永为例》文中指出本文以中国现代声乐男中音声部歌唱艺术在不同时代的发展为背景,选择以温可铮、刘秉义、廖昌永这三位中国声乐男中音代表人物的演唱风格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艺术经历、演唱技术、艺术修养、社会情怀、文化观念以及声乐演唱审美意识等多种角度,关注并认识这些因素与其演唱风格形成的关系,并在此认识基础上,首次以审美范畴的理论范式,对三位代表人物的演唱风格特点进行了较为规范的概括、提炼和界定,继而又对这三位代表人物演唱风格的共性和个性特征,从技术因素和文化因素不同方面进行了专门的分析和研究。文中还从男中音曲目择用的角度,审视中国男中音曲目择用的范围和历史选择,进而分析和认识中国男中音的发展走向。本文是在“代表人物-艺术实践-艺术风格-审美范畴-曲目择用”的综合维度中,展开对中国声乐男中音典型代表人物的研究。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进行研究:第一章以“男中音声部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声部划分和界定”为题,主要介绍男中音在西方声部划分体系下进行声部划分的方法,以及男中音声部伴随着美声唱法的传入后在我国的发展和影响。第二章以“中国声乐男中音不同时期三位典型代表人物的演唱风格”为题,对温可铮、刘秉义、廖昌永三位男中音歌唱家的演唱风格特征进行研究,既总结他们的不同演唱风格特征及艺术个性,又寻找他们的共性特征,通过对每一个歌唱家的演唱风格的整体把握,同时基于对他们演唱的大量作品的感性体验、审美感知,从声乐表演美学的角度,对每一位男中音歌唱家的演唱风格,分别归纳、提炼出以四个字来概括的声乐审美范畴,即:将温可铮演唱风格概括为“通”“融”“灵”“透”;将刘秉义演唱风格概括为“阔”“情”“灵”“透”;将廖昌永演唱风格概括为“阔”“雅”“韵”“透”,并分别界定和论述。第三章以“中国声乐男中音三位典型代表人物演唱风格审美范畴的共性与个性特征”为题。在本文的认识和归纳、提炼中,对三位歌唱家演唱风格的共性和个性特征分成两个层面(技术和文化层面)进行对比研究,本文认为,其演唱风格审美范畴共性个性特点的形成,和他们的生活经历、学习经历、思想情感、审美取向、文化观念、声乐流派、职业定位、时代情感等都有着一定的联系。第四章以“从中国声乐男中音曲目择用看中国男中音发展走向”为题,第一部分对中国声乐男中音曲目择用范围的历史选择做一个脉络式的梳理,第二部分是关于中国声乐男中音曲目择用的思考和认识,第三部分是对影响曲目择用的文化因素和遵循原则的认识。本文认为,中国声乐男中音的发展,从上世纪20年代传入至今,可以说处在一个中西文化不断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从美声唱法传入之初以西洋声乐为学习标准,再到美声唱法民族化的提倡,从唱法、风格、观念、曲目的择用等方面,都经历了一个从西洋化到民族化、最后到以中国声乐的建立为目标的发展过程。其变化伴随着时代和变迁,呈现出一个不断融合、发展,趋于平衡且多元化发展的态势。

贺易岑[6](2020)在《试论歌唱中声情并茂的意义》文中提出声情并茂是歌唱艺术的重要审美标准,是歌唱效果的重要因素,对歌唱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所要谈论的正是歌唱中声情并茂的意义。在第一章中开篇明义,探讨了声音与情感在歌唱中的重要意义,得出了声音是歌唱的基础,情感是歌唱的核心,声情并茂是歌唱艺术的审美标准的结论。在第二章中探讨了在歌唱中做到声情并茂的途径。包括了提高歌唱技巧,提高艺术修养,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在第三章中提出了歌唱中声情关系的几项误区,包括重声轻情、重声轻字、重情轻声、声情脱节,只有走出了这几项误区,歌唱时才能声情并茂,歌唱水平才能得到质的飞跃。

悦贺栋[7](2019)在《声乐表演中的歌唱与形体结合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发展,互联网信息时代地不断深入和提高,人们寻求和获取音乐信息的渠道也更加广泛和直观。视频影业的发达,使得人们对于声乐表演这一学科整体形象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像以前一样,只要听到声音、见到人足矣;而要求:不仅要在有悦耳声音的同时,还要有悦目地表演。那么,我们所说的“悦目地表演”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歌者在舞台上的举手投足,但是“举手投足”的好坏,却足足可以鉴别出歌者在下面形体训练功课中有没有下过真功夫,它也能直接影响到声乐表演者在舞台上传递出来的舞台效果,这也同时证明了,扎实的形体训练之后与正确的声音处理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反而他们的结合能使音乐达到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因此,本文将从基本形体训练如何融入歌唱教学中,研究声乐表演者在不同学习阶段、不同演出场合、不同风格作品的不同训练要求;并根据演唱者的这些不同需求来阐明歌唱与形体的密切联系,从而达到最终所要求的声情并茂的舞台效果。

陈晓盼[8](2019)在《“以字行腔”在高中歌唱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某市普通高中的歌唱教学实践》文中研究指明歌唱教学对高中生的音乐教育及全面素质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提升教学效果成为关键。音乐教育工作者们纷纷将一些成功的教学方法引入教学,将其优秀的教学经验运用到教学中来解决现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字行腔”正是在中国汉字的音韵结构与发音规律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民族传统,借鉴西方科学发声方法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手段、训练方法,将它应用于高中歌唱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学生较好的运用发声、咬字吐字等技能,声情并茂、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本文首先运用文献法整理出课题研究所需要的前期基础理论,并对“以字行腔”应用在高中歌唱教学中进行可行性分析;其次运用观察法与案例研究法,将“以字行腔”为研究对象,普通高中生为教学对象,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设计出“以字行腔”在高中歌唱教学中的应用案例,通过教学实践记录教学过程并做出“以字行腔”在高中歌唱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析与教学反思。通过应用效果评析肯定“以字行腔”在高中歌唱教学中的可实施性与有效性,通过教学反思总结其教学优势与存在问题,提出“以字行腔”在高中歌唱教学中的应用对策。研究发现,“以字行腔”应用在高中歌唱课中具有提高学生演唱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演唱逐渐“咬字真切,行腔圆润”等教学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流行歌曲的独唱教学中,不能突出其音乐个性、笔者的理论储备与教学经验欠缺,对学生的一些声音问题心余力绌等。结合教学优势与不足,笔者提出相关教学对策:第一,丰富教师理论储备,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与教学技巧;第二,遵循“以字的训练为核心”的歌唱教学原则;第三,“以点带面”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第四,在高中歌唱教学中合理借鉴与应用“以字行腔”。歌唱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很难见成效,不要因此产生倦怠、失望或困惑等情绪,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歌唱教学,在长期的教学中不断反思与改进,提高歌唱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以期为促进我国高中歌唱教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和帮助。

李宛烛[9](2019)在《浅析歌唱中声情并茂的基本规律》文中研究指明歌唱中声情并茂的情感流露一直来以来作为考验歌者演唱技巧的重要方面。声情并茂的意韵在歌唱中的体现尤为典型且颇具艺术性、舞台表演性。在运用科学的发声技巧的同时需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身文化素质能力、道德内涵修养,并对歌曲的内在意蕴以及作曲家所要表现的主体情感作深度的情感思考。这个过程是长久性的学习实践,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歌唱者不断地理解学习。如何恰用声情并茂的基本规律来服务歌唱,美化演唱的舞台艺术性。本文将浅析声情并茂的基本规律,展望其对声乐实践发展的科学前沿性。

可心[10](2019)在《中国古代歌唱理论文献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古代歌唱理论以历史典籍为理论承载,记载了我国古代歌唱实践涉及到的技术理论、表演理论、教学理论等内容。元代之前的古代歌唱理论文献多存于官修正史中的艺文志、乐志部分,及部分类书中;元代之后的理论文献多集中于各类戏曲理论专着之中。中国古代歌唱理论作为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宝贵的理论遗产,凝结了几千年来歌唱艺术实践中总结出的优秀经验。随着古代歌唱艺术自身的发展和丰富,歌唱理论逐渐深入,完成自身的体系化,并成为中国民族歌唱实践的重要支撑。首先,本文采用音乐文献学的方法对中国古代歌唱理论文献以断代搜集和梳理的工作将文献中的歌唱理论进行系统分类,提炼出古代歌唱理论的发展线索、总结发展逻辑,清晰古代歌唱理论历史脉络。其次,本人归纳现有古代歌唱理论文献中的书写体例、文章结构,通过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结合当下民族声乐歌唱研究成果,以“气息”、“咬字”、“行腔”、“情感”四部分凝练出中国古代歌唱理论结构体系,根据其丰富的层次内容完成体系建构,并展开论述。最后,对中国古代歌唱理论在近现代的继承和发展,及当下在民族声乐学科中的运用情况进行梳理,说明古代歌唱理论对于民族声乐学科发展起到的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并以古代歌唱理论发展的视角对民族声乐理论展开展望。对于古代歌唱理论的研究既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专业重要的研究内容,对于该内容的研究有助于当下清晰古代歌唱理论的历史脉络,也有助于通过其丰富的内容建构中国古代歌唱理论的的体系结构,对当今民族声乐专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论歌唱中的声情并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歌唱中的声情并茂(论文提纲范文)

(1)歌唱中声音与情感的把控(论文提纲范文)

一、声音与情感的关系
    (一)以情带声
    (二)声情并茂
二、歌唱者如何把握声音与情感的关系
    (一)掌握基本的歌唱技巧
    (二)分析歌唱作品的伴奏
    (三)处理好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的关系
结 语

(2)民族唱法演唱实践中借鉴美声唱法的技艺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四)研究现状
一、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特点比较
    (一)表现形式的比较
        1.差异性
        2.共同性
    (二)演唱技术内涵的比较
        1.差异性
        2.共同性
    (三)审美层面的比较
        1.审美功能的共同性
        2.审美取向的差异性
二、民族唱法借鉴美声唱法的时代趋势
    (一)国际文化交流背景下的艺术融合趋势
    (二)民族唱法在借鉴美声唱法中发展
        1.借鉴美声唱法的可喜成绩
        2.继承传统与借鉴美声的关系
        3.新时代民族唱法嗓音分类的多样性
三、民族唱法借鉴美声唱法技艺探析
    (一)当前民族唱法歌坛存在问题的质疑
        1.千人一面的局限性
        2.嗓音发紧、共鸣单一
    (二)民族唱法借鉴美声唱法发声技术的机理探析
        1.嗓音共鸣的机理认知
        2.真假声的机理认知和调节途径
        3.借鉴美声唱法共鸣调节的机理与途径分析
    (三)借鉴美声唱法艺术表现探析
        1.大气恢弘的时代感作品催生民族唱法的艺术气质
        2.新时代民族唱法的嗓音能力大大提升了艺术表现力
四、民族唱法借鉴美声唱法技艺融合的体验——我唱《玛依拉变奏曲》
    (一)《玛依拉变奏曲》的音乐分析
        1.《玛依拉变奏曲》的音乐素材
        2.《玛依拉变奏曲》的曲式结构
        3.《玛依拉变奏曲》中的西方音乐思维
    (二)《玛依拉变奏曲》的演唱体验
        1.音域的大幅度拓展
        2.花腔技巧的运用
        3.风格特色的把握
        4.声情并茂的演绎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浅谈歌唱中气与声的协调关系 ——程军教授声乐教学理念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良好的呼吸状态
    第一节 什么是良好的呼吸状态
        (一)呼吸的重要性
        (二)呼吸的正确方法
        1.怎样吸气
        2.怎样呼气
    第二节 良好呼吸状态的建立
        (一)意识决定行为
        (二)建立良好的歌唱意识
第二章 发声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正确声音的产生
    第二节 声带的闭合
        (一)合理闭合
        1.打开
        2.闭合
        (二)喉结向下挡气发声
第三章 歌唱中气与声的协调关系
    第一节 良好歌唱意识下气与声的协调关系
    第二节 气与声的协调关系的训练方法
    第三节 实际作品中的气与声的协调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高中歌唱教学整合模式实践研究 ——以邹平市第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论文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三、论文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第一章 高中歌唱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节 调查问卷
        一、调查目的、对象
        二、问卷的设计与回收
    第二节 问题及成因
第二章 高中歌唱教学整合模式的建构
    第一节 高中歌唱教学整合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国家教育文件的要求
        二、音乐美学理论的体现
    第二节 学科内整合、学科间整合原则
        一、聆听体验原则
        二、情境激发原则
        三、律动辅助原则
        四、文化理解原则
第三章 高中歌唱教学整合模式的实施
    第一节 作品赏析与歌唱训练
        一、应用翻转课堂塑造品质歌唱
        二、发挥评鉴功能规范歌唱实践
    第二节 体态律动与歌唱训练
        一、借助体态律动直观展现音乐要素
        二、借助体态律动声情并茂演绎歌曲
    第三节 戏曲艺术与歌唱训练
        一、借鉴戏曲韵腔提升戏歌演唱
        二、通过戏曲文化丰富审美体验
第四章 高中歌唱教学整合模式的成效分析
    第一节 歌唱整合模式的有效性访谈
    第二节 歌唱整合模式研究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5)中国声乐男中音声部演唱和研究 ——以温可铮、刘秉义、廖昌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中国声乐
        二、典型代表人物
        三、演唱风格审美范畴
    第三节 研究现状综述
        一、着作类
        二、论文类
        三、期刊类
    第四节 研究目的与价值
        一、研究目的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男中音声部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声部划分和界
    第一节 男中音声部划分与界定
        一、直观分辨法
        二、西方歌剧中体系划分法
        三、男中音的声部类型和属于各声部类型的歌剧角色
    第二节 男中音声部在中国
        一、“美声歌唱”传入我国及其影响
        二、中国男中音声乐教学成果
第二章 中国声乐男中音不同时期代表人物的演唱风格——以温可铮、刘秉义、廖昌永为例
    第一节 温可铮的艺术实践与演唱风格
        一、温可铮的艺术经历
        二、温可铮演唱技术分析
        三、温可铮的艺术修养和情感体验
        四、温可铮的演唱风格与审美范畴
    第二节 刘秉义的艺术实践与演唱风格
        一、刘秉义的艺术生涯
        二、刘秉义声乐艺术呈现的审美特色
        三、刘秉义演唱技术分析
        四、刘秉义的演唱风格与审美范畴
    第三节 廖昌永的艺术实践与演唱风格
        一、廖昌永的艺术经历
        二、廖昌永的演唱技术与风格的多种样态
        三、廖昌永的艺术情怀与多元化文化观念
        四、廖昌永中国作品的演唱风格与审美范畴
第三章 中国声乐男中音演唱风格的共性与个性特征——以三位代表人物为例
    第一节 影响歌唱家演唱共性与风格特点的技术因素
        一、正确的呼吸
        二、歌唱中的打开腔体与打开喉咙
        三、共鸣
        四、咬字吐词
    第二节 影响歌唱家演唱个性与风格特点的文化因素
        一、时代情感、时代精神
        二、生活、学习经历
        三、职业定位
        四、师承、实践与风格流派
        五、文化环境、专业氛围
第四章 从中国声乐男中音曲目择用看中国男中音发展走向
    第一节 中国声乐男中音曲目择用范围的历史选择
        一、五四运动后艺术歌曲
        二、20 世纪30-40 年代艺术歌曲
        三、20 世纪50-60 年代艺术歌曲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
        五、文化大革命后期
        六、1978 年至今
    第二节 关于中国声乐男中音声部曲目择用的思考与认知
    第三节 曲目择用中文化因素对其的影响和遵循原则
        一、代表人物的演唱作品类型
        二、时代情感对曲目泽用的影响
        三、风格流派对演唱曲目的影响
        四、曲目择用遵循的原则
结论
余论:笔者对中国声乐男中音声乐观念的认识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6)试论歌唱中声情并茂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声音与情感在歌唱中的重要意义
    1.1 声音是歌唱的基础
    1.2 情感是歌唱的核心
    1.3 声情并茂是歌唱艺术的审美标准
2、歌唱中做到声情并茂的途径
    2.1 提高歌唱技巧
        2.1.1 锻炼肺活量
        2.1.2 良好的歌唱姿势
        2.1.3 呼吸
        2.1.4 咬字吐字
        2.1.5 共鸣
    2.2 提高艺术修养
        2.2.1 注重情感的培养
        2.2.2 准确把握歌曲的风格
    2.3 良好的歌唱状态
3、歌唱中声情关系的误区
    3.1 重声轻情
    3.2 重声轻字
    3.3 重情轻声
    3.4 声情脱节
总结

(7)声乐表演中的歌唱与形体结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1.1 理论价值
        1.1.2 现实意义
    1.2 研究现状和方法
        1.2.1 研究现状
        1.2.2 研究方法
2 声乐表演中歌唱与形体结合的理论研究
    2.1 注重声音训练,而忽略形体要求所产生的弊端
    2.2 声乐表演中歌唱与形体结合的概念和特征
        2.2.1 声乐表演中歌唱与形体结合的概念
        2.2.2 声乐表演中歌唱与形体结合的特征
3 声乐表演中不同阶段要求的形体训练不同
    3.1 初级阶段
    3.2 中级阶段
    3.3 高级阶段
4 声乐表演中歌唱与恰当的形体相结合需要注意的原则及两者结合的意义和价值
    4.1 “因地制宜”的原则
        4.1.1 音乐厅
        4.1.2 大舞台
        4.1.3 电视晚会录制现场
    4.2 “风格多样”的原则
        4.2.1 民歌风格
        4.2.2 艺术歌曲风格
        4.2.3 音乐剧风格
        4.2.4 歌剧风格
    4.3 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致谢

(8)“以字行腔”在高中歌唱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某市普通高中的歌唱教学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一)研究价值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文献综述
第一章 “以字行腔”基础理论研究
    一、“以字行腔”发展历史
        (一)“以字行腔”的理念萌芽
        (二)我国声乐艺术的融合与发展
    二、“以字行腔”教学理论
        (一)概念界定
        (二)内容阐释
    三、“以字行腔”教学实践
        (一)行腔母音的训练
        (二)咬字吐字的训练
        (三)歌唱的艺术处理
第二章 “以字行腔”应用在高中歌唱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一、“以字行腔”的理论与方法已被普遍认同
    二、“以字行腔”教学符合新课标要求
    三、“以字行腔”符合高中歌唱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演唱能力
        (一)“以字行腔”教学符合歌唱教学内容
        (二)解决歌唱中学生声音技术问题,提高演唱能力
    四、“以字行腔”符合高中生身心特点,提高学习兴趣
第三章 “以字行腔”在高中歌唱教学中的应用
    一、“以字行腔”在发声练习中的应用——行腔母音的训练
        (一)教学设计
        (二)教学课堂实录
        (三)应用效果评析及教学反思
    二、“以字行腔”在歌词朗诵中的应用——咬字吐字的训练
        (一)教学设计
        (二)教学课堂实录
        (三)应用效果评析及教学反思
    三、“以字行腔”在歌曲排练中的应用——歌唱的艺术处理
        (一)教学设计
        (二)教学课堂实录
        (三)应用效果评析及教学反思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教育反思
    一、教学优势
        (一)在提高学生演唱水平上有显着成效
        (二)改善传统《歌唱》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
        (三)应用“以字行腔”,使学生的歌唱逐渐“咬字真切,行腔圆润”
    二、不足之处
        (一)在流行歌曲的独唱教学中,不能突出其音乐个性
        (二)笔者的理论储备与教学经验欠缺,对学生的一些声音问题心余力绌
    三、教学对策
        (一)丰富教师理论储备,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与教学技巧
        (二)遵循“以字的训练为核心”的歌唱教学原则
        (三)“以点带面”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
        (四)在高中歌唱教学中合理借鉴与应用“以字行腔”
结语
附录一
附录二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附件

(9)浅析歌唱中声情并茂的基本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声情并茂的定义及情感把握
    (一) 声乐演唱中声情并茂的定义
        1. 历史文献阐释
        2. 现代学者观点
    (二) “情与声, 技与艺”的恰当把握
二、如何在歌唱中恰用声情并茂基本规律
    (一) 如何在基础训练中注意方法与技巧应用
        1. 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基础
        2. 自身歌唱能力的提高
        3. 自身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二) 形体表达及表演因素的重要性
    (三) 声情并茂基本规律体现
        1. 文学是声情并茂的载体
        2.“情由心生”的个性抒发
        3. 作品理解与二度创作
三、结论

(10)中国古代歌唱理论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文献综述
        (一)古代文献综述
        (二)研究成果综述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 中国古代传统歌唱理论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古代歌唱理论的萌芽期(先秦及两汉)
    二、中国古代歌唱理论的发展期(魏晋至隋唐)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
        (二)隋唐时期
    三、中国古代歌唱理论的成熟期(宋元)
        (一)两宋时期
        (二)元代《唱论》
    四、中国传统唱论理论的繁荣期(明清)
        (一)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
        (二)腔纯为二绝
        (三)板正为三绝
        (四)解明曲意
第二章 中国古代歌唱理论体系结构
    一、气息
        (一)气息——歌之前提
        (二)气息的运用
        (三)气息对歌唱中音色的影响
    二、咬字
        (一)咬字—歌之起首
        (二)咬字方法的运用
    三、行腔
        (一)行腔—歌之核心
        (二)歌唱中的声腔状态
        (三)依字行腔的行腔方法
        (四)润腔的音乐处理方法
    四、情感
        (一)情感——歌之关键
        (二)古代歌唱理论体系中对于“情感”因素的定位
        (三)解明曲意的重要性
第三章 中国传统歌唱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一、中国传统歌唱理论在近现代的继承和发展
        (一)近代中国声乐发展(鸦片战争至20 世纪50 年代)
        (二)民族声乐的产生和发展(20 世纪50 年代至今)
        (三)传统唱论在当代民族声乐中的实践
    二、古代歌唱理论体系视阈下的民族声乐发展展望
        (一)专业教学方面
        (二)课程开设方面
        (三)学科建设方面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论歌唱中的声情并茂(论文参考文献)

  • [1]歌唱中声音与情感的把控[J]. 冉金玉. 黄河之声, 2020(22)
  • [2]民族唱法演唱实践中借鉴美声唱法的技艺探析[D]. 呼钰.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3]浅谈歌唱中气与声的协调关系 ——程军教授声乐教学理念初探[D]. 胡籽崤. 西安音乐学院, 2020(08)
  • [4]高中歌唱教学整合模式实践研究 ——以邹平市第一中学为例[D]. 滕海燕.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5]中国声乐男中音声部演唱和研究 ——以温可铮、刘秉义、廖昌永为例[D]. 伏海. 中国音乐学院, 2020(08)
  • [6]试论歌唱中声情并茂的意义[J]. 贺易岑. 喜剧世界(下半月), 2020(01)
  • [7]声乐表演中的歌唱与形体结合研究[D]. 悦贺栋.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6)
  • [8]“以字行腔”在高中歌唱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某市普通高中的歌唱教学实践[D]. 陈晓盼.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9]浅析歌唱中声情并茂的基本规律[J]. 李宛烛. 北方音乐, 2019(10)
  • [10]中国古代歌唱理论文献研究[D]. 可心. 西北民族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论歌唱中声音与情感的结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