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重组

并购重组

一、并购重组再掀高潮(论文文献综述)

周子钧[1](2019)在《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进程研究(1978年-2018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拟就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进程进行全面考察。主要从两个方面构建本论文的框架:一方面是划分和考察40年资本化进程经历的市场化、产业化、证券化三个阶段,把握期间演进的脉络和螺旋式上升的内在逻辑关系,以此形成了论文的第一、第二、第三章。另一方面是总结40年资本化进程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动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此形成了论文的第四、第五章。第一章即1978年-1999年的市场化阶段。这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79年:“文革”后电影业的恢复;第二阶段1979年-1992年:电影业机制在转型时期的改良;第三阶段1993年-1999年:电影业体制改革全面启动。这个市场化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打破行业垄断,通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焕发电影业的活力,实现电影行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第二章即2000年-2008年的产业化阶段。这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0年-2004年:电影业内改革向纵深发展;第二阶段2005年-2008年:电影业对非公资本和境外资本进一步开放。这个产业化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推动由分散各自为政的状态走向集团化和院线化,实现电影行业向产业化转轨。第三章即2009年-2018年的证券化阶段。这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9年-2012年是启动期;第二阶段2013年-2015年是高潮期;第三阶段2016年-2018年是提升期。2009年10月创业板设立华谊兄弟上市标志证券化阶段来临,民营电影公司率先陆续登陆A股市场;2016年8月中国电影、上海电影两大国有电影公司在A股上市,标志着证券化成为主流。电影公司通过IPO或借壳实现在A股上市融到大量资金,上市以后通过增发、并购等金融手段实现做优做强健康发展。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升证券化的水平,实现中国电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第四章是资本化进程的成效和问题。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取得的成效,首先是对于资本化规律和特点的把握、运行原理和阶段、启动和发展的认知。这是思想上的觉醒,是对于发展电影产业必须走市场化、产业化、证券化的道路,必须接纳、借力资本、资本市场和A股市场取得了广泛共识。政策的制定和推动是一直往这个正确的大方向前进,实际运行当中也取得了显着成效。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必须把握、处理好产业与资本的关系;产业为主资本为附,不能主次不分更不能本末倒置。对资本化的负面影响和破坏力,必须采取电影行业整顿、A股市场监管、财税严格检查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而又严格的治理。第五章是完善推动资本化进程的对策与建议。梳理中国电影产业40年资本化进程,勾画资本化的市场化、产业化、证券化三大阶段脉络与走向,分析资本化进程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都是为了提出更好的对策,以指导电影产业资本化历程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走的更加扎实更加长远。其中,坚持保证资本化沿着正确方向前进、遵循借力资本市场融资做优做强产业、提高通过并购等金融手段实现健康发展、构建积极拥抱互联网资本实现影企自身发展、推动与资本化进程相适应的规范运行体制、把握“内容为王渠道致胜”推动全产业链发展、促进与资本化进程相一致控制好金融风险等七大原则至关重要。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从“资本化进程”观察中国电影产业1978年-2018年40年的发展,在学术研究上填补了一定的空白;从市场化、产业化、证券化三阶段把握40年资本化进程,揭示了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由浅入深、不断递进、螺旋式上升的逻辑进程;从产业与资本的博弈入手进行分析,指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效统一”是观察中国电影“资本化进程”的一个本质性把握;研究方法上融合历史学、金融学、电影产业理论于一体。本文认为,中国电影产业40年资本化进程有力推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站在新起点上,充分吸取资本化进程呈现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必将更加充分,在把握和运用金融杠杆的“度”上必将更加精确,这必然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的空间和质量,推动中国实现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转变。

王雨昕[2](2016)在《南北车合并案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在全面深化改革稳中求进的大背景下,产业和治理结构逐步完善,资本市场也日趋健全,促使我国许多大型国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愈加的频繁。本文是以南北车合并为案例对上市公司并购过程进行的探究分析,作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两大巨头率先启动的国企改革整合重组,其战略目的显然是为了对同类或同质企业进行合并同类项,从而提高国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南北车合并作为国企改革道路的探路者,为以后的国企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同时也为我国“一带一路”、“走出去”等重大经济战略的实施提供重要载体。或许未来的国企改革模式会更多样化,内涵会更丰富,但至少在目前探索的阶段中,国企改革形式还是更看重相对快速有效的并购重组的整合方式,优先选择的战略方向也是要与国家政策、全球战略相适应。本文以我国国企改革背景下南北车合并案例为切入点,运用理论与案例分析结合的研究方法来分析案例中所反映的主题、问题、过程和结果,尤其是对并购后期整合过程中外部环境和内部整合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从并购效应了解此次并购的实质,再通过评价分析并购过程和并购结束后的后期整合工作,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拓展思考,提出对策建议,并在文章的最后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归纳总结。

刘辰[3](2014)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企业价值收益法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并购重组活动也日益频繁。2013年国内并购市场在交易数量与金额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峰,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在其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资产评估作为独立的第三方为并购重组提供价值的专业判断或专家意见,是交易定价重要的参考依据。作为评估常用的三大方法之一,收益法是从预期收益角度考虑被评估资产的价值,而并购重组活动往往也是看中目标资产在未来能够为企业带来的收益。在理论上,收益法是最符合并购重组要求的评估方法。随着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的快速发展,收益法在评估实践中选用状况如何,在相关参数确定方面存在哪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对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进行研究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估值理论与实践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2013年我国深市主板并购重组评估数据,运用了统计分析与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收益法的选用和参数确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评估案例剖析收益法评估存在问题。此外,在折现率这一重要参数的确定分析中,本文还以2009-2013年我国A股主板及中小板数据为基础对CAPM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为收益法参数的改进提供了实证的依据。最后本文针对收益法评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延长详细预测年限、重视CAPM模型拟合优度、规范企业特别风险调整和流动性调整等建议。希冀本篇论文能够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企业价值收益法评估的改进以及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用信息。

苗璐[4](2013)在《我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汽车产业对于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但是,总体来看,我国汽车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率仍不高,随着汽车行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并购重组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此外,国际金融危机也促使我国汽车行业的并购重组活动进入了空前活跃时期。但是并购是否能够实现企业价值提升,学术界一直未形成统一观点,汽车行业内并购重组能否提高目标企业绩效更有待探索。本研究基于对并购相关理论尤其是并购绩效方面的学术成果的总结及分析,在对我国汽车行业的成长和兼并重组历程及现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将实证研究运用至我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研究中去,选用财务指标法以2005年至2007年沪深两市发生并购重组事件的目标公司的35家汽车行业上市企业为样本,选择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共10项财务指标建立起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统计学中因子分析法测度每个企业的历年绩效的综合得分,总体评价目标企业历时五年即从并购前一年至并购后第四年的并购绩效得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并购为目标企业带来了短期的绩效提升,却未能给目标企业长期绩效的提高带来帮助。数据结果表明并购绩效未提升主要原因有,国际环境影响,政府干预及企业对于短期绩效的过度关注。根据对目标企业并购前后绩效长期变化数据结果,本文为企业的并购活动提出了相关建议,同时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相关政策建议,以期能够对行业领军者及政策制定者有所帮助。

王京京[5](2012)在《日美银行并购的研究及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启示》文中研究指明在21世纪一国的经济实力对该国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金融业的发展状况就能充分体现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素有金融业“发动机”之称的银行业在一国的经济发展上也被赋予了更重要的地位。本文总结了日美两国银行业并购的动机和特点,重点概括出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银行业并购不同于以往银行并购的地方。同时也对两国银行并购后的效果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归纳出银行业并购的利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银行业起到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与此同时,我国的银行业仅有几十年的发展史,是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略显稚嫩。本文作者认为银行并购是扩充自有资本、扩大市场份额的有效途径,但同时,在银行并购后人员的整合、制度的整合以及经营理念的整合上也具有相当的难度。不仅如此、在银行并购的过程中,相关的法律支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适当引导都是必备可少的。银行并购以后,对提高了金融监管的难度,这就对金融监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是监管不当,轻则引起恐慌,重则动摇金融市场的稳定性,这些都是必须引起重视的。本文通过对发达国家银行并购案的研究,结合现阶段中国的银行业发展状况和金融制度,试着归纳出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方法,同时也重点阐述了银行业并购后容易出现的问题,为以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王子先[6](2011)在《全球化下中国服务业跨越式升级的路径及开放战略》文中研究指明服务业信息化现代化基础上的全球化趋势,实际上构成了一次新的产业革命,即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后的服务业革命。它不仅从根本上改变着世界服务业的发展模式,而且日益深刻地改变着各国经济、产业、技术的发展模式,成为决定各国国际竞争力的制高点。服务全球化与外包的巨大外溢效应,使新兴市场利用后发优势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升级的路径成为可能,传统的线性产业升级路径一再被打破。我国

王子先[7](2011)在《全球化背景下后发国家服务业跨越式升级的路径与我国开放战略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服务业信息化、现代化基础上的全球化趋势,实际上构成了一次新的产业革命,即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后的服务业革命。它不仅从根本上改变着世界服务业的发展模式,而且日益深刻地改变着各国经济、产业、技术的发展模式,成为决定各国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服务全球化与外包的巨大外溢效应,使新兴市场利用后发优势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升级成为可能,传统的线性产业升级路径被再次突破。中国参与服务业全球化具有多方面优势,面临双重黄金机遇,需要选择正确的开放战略,以助推向服务经济转型升级。

孔迪[8](2011)在《东风盈利模式图谱浮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0年,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行业兼并重组再掀高潮情况下,东风汽车公司市场占有率达到14.5%。其中,东风中重卡、SUV、MPV汽车销量均居行业第1位。 去年的车市很给力,超过1700万辆的销量创造了中国汽车史上的最高纪录,更是达到汽车大国美国的历史最好水平。 ?

姚佩[9](2010)在《上市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并购重组绩效研究是并购重组研究中的首要课题,正确认识并购重组的价值效应有利于企业科学决策,并且是确立立法与监管的基本价值取向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并购重组将是企业在面对激烈的竞争潮流中可供选择的一种积极有效的途径或方法。本文通过均值方法计算的出各年度指标数值作为样本数据,时间从2002至2009年,从而形成本文有关7个指标和20家上市钢铁企业的年度样本数据。其次本文选取20家上市钢铁企业是要概括我国整个钢铁行业在并购重组风波中的影响效果,因为股份公司是市场经济中的主导力量,而上市公司又是现代股份公司最典型的代表,上市公司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投融资对象,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优劣从根本上决定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市场的有序竞争。本文在研究钢铁企业的资产并购重组的绩效对企业的发展影响是否具有显着性过程期间,采用数理分析、因子分析方法,并在其总体基础上进行综合得分,而综合得分也就是并购重组绩效考核指标,由于两种分析方法同时得出绩效指标的综合得分图表的变化曲线是一致的,而且符合当前我国并购重组发展形势,因此认为我国当前并购重组效果影响积极,并给出结论。本文研究意义在于寻找到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出路,借鉴国际钢铁行业中成功企业的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钢铁行业具体特点,联系国内钢铁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各类钢铁企业具有针对性的并购发展策略建议;同时提出战略性并购的系统分析方法。对我国钢铁工业解决现存矛盾,在结构调整中发展壮大,提高国内钢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迈向钢铁强国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李佩晨[10](2010)在《金融危机下企业借壳上市动因与绩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借壳上市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并购重组方式,逐渐成为多个学科领域共同关注的全球性热点问题。近些年,在金融危机的强势冲击下,国内乃至全球股市的市值大幅缩水,资本市场的泡沫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从而使得目标公司变得相对“廉价”,这为企业借壳上市提供了可乘之机。同时,频繁的借壳上市现象不仅提供了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的需要,还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本文正是在这样一个经济发展非常态的大背景下,站在企业自身的角度,进行企业借壳上市的动因与绩效研究。本文在介绍并购以及借壳上市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借壳上市的动因与绩效的现有相关研究,而后针对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借壳上市的的现状、动因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与研究,并针对金融危机期间(2007年和2008年)42家典型的借壳上市样本公司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事件研究法分别对其绩效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关于动因,企业对融资的需求是我国证券市场中频繁出现借壳上市现象的最本质、最根本,也是最核心的动因。关于绩效,样本公司借壳上市之后的总体绩效均比借壳上市之前的总体绩效有所提高。因此,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借壳上市活动在总体上是有效的。但是,2008年借壳上市前后的绩效改善程度并不如2007年明显。同时,市场对企业借壳上市公告信息的反应非常迅速且强烈,而且反应时间非常短暂,借壳上市信息对市场产生了正效应。

二、并购重组再掀高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并购重组再掀高潮(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进程研究(1978年-2018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缘起与概念界定
        (一) 论文缘起
        (二) 概念界定
    二、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与文献述评
        (一) 研究现状
        (二) 文献述评
    四、主要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主要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框架、创新点与不足
        (一) 框架
        (二) 创新点
        (三) 本文的不足
第一章 资本化的市场化阶段(1978年-1999年)
    一、第一阶段:“文革”以后电影业的恢复(1978年-1979年)
        (一) 电影业在新中国的发展与曲折进程
        (二) “文革”后恢复老电影放映时出现的盛况
    二、第二阶段:电影业体制在转型时期的改良(1979年-1992年)
        (一) 政策上重点是先后调动“制发放”行业的积极性
        (二) 电影单位由事业转为企业走市场化道路
        (三) 调整机构设置形成“影视合流”的局面
    三、第三阶段:电影业体制启动全面改革(1993年-1999年)
        (一) 打破中影集团一家独大统购统销的垄断
        (二) 打破中影集团和省级发行公司的垄断
        (三) 打破16家制片厂的垄断调动各界拍片积极性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资本化的产业化阶段(2000年-2008年)
    一、第一阶段:电影行业内改革向纵深发展(2000年-2004年)
        (一) 政策上大力推进集团化和院线制改革,推动向产业化转向
        (二) 投融资上国企加快转企改制,民企扩大融资渠道
        (三) 资本多元化大力促进了电影产业发展
    二、第二阶段:电影行业对外开放打开大门(2005年-2008年)
        (一) 政策上对于境外资本和非公资本进一步开放
        (二) 投融资上中影发债民企谋求上市,行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
        (三) 电影产业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加快资本化进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资本化的证券化阶段(2009年-2018年)
    一、第一阶段:证券化的启动期(2009年-2012年)
        (一) 政策上加大金融政策推动企业上市成为着力点
        (二) 投融资上电影公司上市标志着证券化时代来临
        (三) 华谊兄弟首家在A股上市起到了示范效应
    二、第二阶段:证券化的高潮期(2013年-2015年)
        (一) 政策上继续鼓励公司上市,同时改进和完善电影审查
        (二) 投融资上互联网资本强势进入,电影产业基金十分活跃
        (三) 二级市场并购火爆与出现问题的表现与原因
    三、第三阶段:证券化的提升期(2016年-2018年)
        (一) 政策上对明星证券化的遏制和再融资疏堵结合
        (二) 投融资上资本有进有退步入去伪存真的提升期
        (三) 中影上影两大国企实现A股上市的标志性意义
        (四) “内容为王”获得支持,资本流向发生结构性变化
        (五) 互联网影业与国企和民企三分天下重塑行业格局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资本化进程的成效与问题解析
    一、电影产业资本化的成效解析
        (一) 对资本化的运行规律和特点的认识更加清晰
        (二) 对资本化的运行原理和阶段的把握更加准确
        (三) 对资本化进程的启动和发展形成的共识更加坚定
        (四) 对借力A股市场做优做强的意义和路径更加明确
        (五) 对保持市场活力与严控风险之间的把控能力更加强大
        (六) 对建构产业与资本辩证关系的良好生态系统更加自觉
    二、电影产业资本化的问题解析
        (一) 电影公司存在诸多问题影响通过IPO进行融资
        (二) 跨界定增存在虚火与企业并购存在严重障碍
        (三) 证券化负面影响凸显影企上市后的风险边界
        (四) 资本的霸权导致电影产业的异化和扭曲行为
        (五) “保底发行”与“天价片酬”对于电影产业的侵蚀
        (六) 电影板块在A股市场回报率偏低、规模偏小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完善推动资本化进程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保证资本化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原则
        (一) 把握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发生的方向性调整
        (二) 努力创作出资本与内容结合的佳作
    二、遵循借力资本市场融资做优做强产业的原则
        (一) 影企要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在A股市场上市融资
        (二) 借力A股市场资源配置优势培育大型企业集团
        (三) 重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推动与A股市场对接
        (四) 打造影视企业融资渠道助力小微影企融资
    三、通过并购等金融手段实现影企健康发展
        (一) 发挥股市先发优势的公司在外延并购上的优势
        (二) 通过不断外延并购做优做强是必然选择
    四、积极拥抱互联网资本实现影企自身发展
        (一) 把握互联网资本在电影产业链地位主流化的趋势
        (二) 上市电影企业要积极拥抱互联网资本的进入
    五、构建与资本化进程相适应的规范运行体制
        (一) 应制定和出台规范资本运行的相关制度
        (二) 尽快组建电影经纪人群体的行业协会
    六、把握“内容为王渠道致胜”的原则,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一) 上市影企要打造全产业链模式防控业绩下滑的风险
        (二) 上市影企要瞄准“内容+渠道”模式以提高经营业绩
    七、完善与资本化进程相一致的产业规则和市场规则
        (一) 要遵从产业和市场规律推动资本化进程
        (二) 用大工业运行的方式分散和控制好金融风险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与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南北车合并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框架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本文创新之处
        1.4.2 本文不足之处
2 案例介绍
    2.1 案例并购历程
    2.2 案例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2.2.1 首个以战略合作为并购动因的国企并购案例
        2.2.2 南北车合并为国企改革探索道路
        2.2.3 中车的成立有助于服务国家的战略方针
    2.3 南北车合并所带来的启示
3 案例分析
    3.1 并购效应分析
        3.1.1 消除了恶性竞争现象
        3.1.2 实现核心技术互补,拓宽业务范围
        3.1.3 优化产业结构,配合国家战略发展
    3.2 并购整合分析
        3.2.1 整合中多余的税收增加企业负担
        3.2.2 中介机构专业化程度不高影响并购效率
        3.2.3 内部整合过程复杂
4 针对并购事件提出的对策建议
    4.1 加快立法并加强监管,规范并购行为
    4.2 正确发挥政府在并购中的作用
    4.3 完善中介机构建设,并提高二级市场定价能力
        4.3.1 创新并购业务并完善数据库,培养专业人才
        4.3.2 提高合理定价能力
    4.4 做好内部整合工作
        4.4.1 文化整合
        4.4.2 人力资源整合
        4.4.3 财务整合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3)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企业价值收益法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文献研究综述
        1.2.1 国外文献
        1.2.2 国内文献
        1.2.3 国内外文献研究评述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的创新点
2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企业价值评估与收益法理论分析
    2.1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概念与动因
    2.2 价值评估在并购重组中的作用
    2.3 并购重组中评估方法的选择
        2.3.1 评估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
        2.3.2 评估方法的适用性
    2.4 企业价值评估中收益法的评估模型与基本参数
        2.4.1 收益法评估模型
        2.4.2 收益法基本参数
3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企业价值评估中收益法选用现状分析
    3.1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总体概况
        3.1.1 按评估目的分类资产评估和交易情况
        3.1.2 按行业分类资产评估和交易情况
        3.1.3 资产评估价值和交易价格关系
    3.2 收益法的选用统计分析
        3.2.1 收益法的选用总体概况
        3.2.2 行业与收益法的选用
        3.2.3 评估目的、企业性质、关联交易和重大资产重组与收益法的选用
        3.2.4 评估结果差异率与收益法的选用
    3.3 收益法选用现状小结
4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收益法模型与参数确定分析
    4.1 收益法模型的使用统计
    4.2 收益期限与收益额的确定现状
        4.2.1 收益期限的确定
        4.2.2 收益额的确定
        4.2.3 详细预测期现金流现值(PV)与企业价值(EV)的关系
    4.3 折现率的确定分析
        4.3.1 折现率的确定现状
        4.3.2 资本资产定价(CAPM)模型的实证分析
    4.4 收益法模型与参数确定小结
5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收益法评估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
    5.1 收益法评估存在问题
        5.1.1 收益法选用方面
        5.1.2 收益期限确定方面
        5.1.3 收益额确定方面
        5.1.4 折现率确定方面
        5.1.5 流动性折扣与控股权溢价调整方面
    5.2 收益法评估的改进建议
        5.2.1 提高评估人员职业水平及素质
        5.2.2 合理延长详细预测期年限
        5.2.3 注重收益额指标预测的一致性,合理确定现金流增长率
        5.2.4 重视 CAPM 模型拟合优度,规范企业特别风险调整
        5.2.5 规范流动性折扣和控股权溢价调整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4)我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本研究的实践背景
        1.1.2 本研究的理论背景
    1.2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1.3 本文创新点
2 并购理论分析及并绩效研究文献综述
    2.1 并购理论分析
    2.2 并购绩效研究文献综述
        2.2.1 国外并购绩效研究
        2.2.2 国内并购绩效研究
        2.2.3 并购绩效研究结论不一的原因
    2.3 并购绩效实证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2.3.1 事件研究法
        2.3.2 财务指标研究法
    2.4 文献评述
3 我国汽车行业并购历程及现状
    3.1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及现状
        3.1.1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历程
        3.1.2 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
    3.2 我国上市汽车企业并购动因
        3.2.1 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
        3.2.2 政策推动
        3.2.3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3.3 中国汽车行业并购重组现状
4 实证研究
    4.1 研究方法说明
        4.1.1 财务指标法法说明
        4.1.2 因子分析法
    4.2 研究假设
    4.3 样本数据以及财务指标的选取
        4.3.1 样本数据选择原则和方法:
        4.3.2 财务指标的选取
    4.4 模型分析
    4.5 实证运算及结果分析
        4.5.1 原始数据处理及可行性检验
        4.5.2 提取因子
        4.5.3 各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4.5.4 因子旋转
        4.5.5 计算因子得分
        4.5.6 数据结果
5 结论分析
    5.1 数据检验研究假设
    5.2 个案分析
    5.3 数据结果原因分析
6 研究结论策略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提高我国汽车行业并购绩效的对策建议
        6.2.1 对于汽车行业企业提高并购绩效对策
        6.2.2 政策建议
7 展望与总结
    7.1 研究的展望
    7.2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5)日美银行并购的研究及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序言
    (一) 选题背景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银行并购的定义及类型
    (一) 银行并购的定义
    (二) 银行并购的类型
二、日美两国银行并购研究
    (一)日美银行业并购的发展历程
        1. 日本银行业的并购发展历程
        2. 美国银行业的并购发展历程
    (二) 日美两国银行业并购的动机
        1. 日本银行业并购的动机
        2. 美国银行业并购的动机
    (三) 日美银行业并购的特点
        1. 日本银行并购的特点
        2. 美国银行并购的特点
    (四) 日美银行并购的效果分析
        1.日本银行业并购后的效果分析
        2.美国银行并购后的效果分析
三、 我国现阶段银行存在的问题
    (一)银行本身存在的问题
        1.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银行业的主导作用会阻碍金融业的发展速度
        2.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的收益率虽有所提高但就不尽如人意
        3. 中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缓慢——以农村的银行为中心
        4. 中国加入 WTO 后对中国银行业的冲击
        5.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受行政干涉颇多
    (二)中国当前金融制度中存在的不足
四、 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启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全球化下中国服务业跨越式升级的路径及开放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全球化与后发国家服务业跨越式升级的新路径
    (一) 服务全球化与外包引领全球服务业革命
    (二) 全球化背景下后发国家服务业跨越式升级的实践
    (三) 全球化背景下后发国家服务业跨越式升级的基本路径
二、“十二五”时期我国服务业升级面临双重机遇
    (一) 国际金融危机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
    (二) 服务外包的全球新趋势仍将延续
    (三) 后危机时代参与世界产业大调整大重组加快服务业升级的机遇
    (四) 发挥后发优势、积极参与服务业全球化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升级的机遇
三、“十二五”时期我国服务业升级面临的挑战
四、“十二五”时期我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的战略选择

(9)上市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外并购重组文献研究现状
        1.1.1 论文的选题依据
        1.1.2 论文的选题意义
        1.1.3 本文研究框架及结构安排和创新
    1.2 国外并购重组文献研究现状
        1.2.1 国际并购演进浪潮
        1.2.2 国外并购重组理论
        1.2.3 国外文献及相关研究综述
    1.3 国内并购重组文献研究现状
        1.3.1 国内关于并购理论的研究
        1.3.2 国内文献综述及评价
第二章 钢铁企业并购重组政策及相关绩效理论简介
    2.1 并购重组绩效理论的相关介绍
    2.2 近年来我国钢铁产业的相关政策
    2.3 钢铁产业的政策对绩效的影响
第三章 我国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绩效模型设计
    3.1 钢铁企业的样本和指标选取
        3.1.1 钢铁企业的样本的选择
        3.1.2 影响钢铁企业资产绩效的指标的选择
    3.2 绩效分析模型的构建方法
        3.2.1 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3.2.2 确定评价指标的方法
第四章 我国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绩效模型应用评价
    4.1 样本数据的计算及处理
        4.1.1 样本数据
        4.1.2 样本数据的处理分析
    4.2 并购重组绩效的结论分析
        4.2.1 样本数据的总结
        4.2.2 并购重组中问题原因探讨
        4.2.3 样本数据结论分析
第五章 总结及建议
    5.1 提高并购重组绩效的建议
    5.2 总体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与发表的科研论文
致谢

(10)金融危机下企业借壳上市动因与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说明
        1.5.1 并购
        1.5.2 壳
        1.5.3 壳公司
        1.5.4 借壳上市
2 企业借壳上市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成果
    2.1 理论基础
        2.1.1 资本集中理论
        2.1.2 效率理论
        2.1.3 委托—代理理论
        2.1.4 信息信号理论
        2.1.5 内部化理论
        2.1.6 市场势力理论
        2.1.7 财富重分配理论
        2.1.8 寻租理论
    2.2 研究成果
        2.2.1 国外主要研究成果
        2.2.2 国内主要研究成果
3 企业借壳上市的现状分析
    3.1 借壳上市背景分析
        3.1.1 金融危机背景
        3.1.2 法律法规背景
    3.2 借壳上市现状分析
        3.2.1 "天时"——时间分布
        3.2.2 "地利"——行业分布与地域分布
        3.2.3 "人和"——借壳对象
4 企业借壳上市的动因分析
    4.1 外部动因
        4.1.1 经济发展
        4.1.2 改革深化
        4.1.3 竞争需要
        4.1.4 政府支持
    4.2 借壳方动因
        4.2.1 融资需求
        4.2.2 政策优惠
        4.2.3 广告效应
        4.2.4 难以造壳
    4.3 让壳方动因
        4.3.1 壳供给多
        4.3.2 避免退市
        4.3.3 提升业绩
5 企业借壳上市的绩效分析
    5.1 研究方法
    5.2 样本选取
    5.3 数据包络分析法
        5.3.1 研究期间的选择
        5.3.2 数据包络分析的绩效模型
        5.3.3 输入输出指标的选取
        5.3.4 数据计算和处理
        5.3.5 实证分析
    5.4 事件研究法
        5.4.1 研究假设
        5.4.2 事件日与检验期的确定
        5.4.3 正常收益率的计算
        5.4.4 超额收益率的计算
        5.4.5 显着性检验
        5.4.6 实证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3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6.4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四、并购重组再掀高潮(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进程研究(1978年-2018年)[D]. 周子钧. 山东大学, 2019(09)
  • [2]南北车合并案例分析[D]. 王雨昕. 河北经贸大学, 2016(02)
  • [3]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企业价值收益法评估研究[D]. 刘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4(09)
  • [4]我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D]. 苗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01)
  • [5]日美银行并购的研究及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启示[D]. 王京京. 东北师范大学, 2012(05)
  • [6]全球化下中国服务业跨越式升级的路径及开放战略[J]. 王子先. 宏观经济研究, 2011(07)
  • [7]全球化背景下后发国家服务业跨越式升级的路径与我国开放战略选择[A]. 王子先. 加快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 2011
  • [8]东风盈利模式图谱浮现[N]. 孔迪. 中国企业报, 2011
  • [9]上市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研究[D]. 姚佩. 武汉科技大学, 2010(02)
  • [10]金融危机下企业借壳上市动因与绩效研究[D]. 李佩晨. 南京理工大学, 2010(08)

标签:;  ;  ;  ;  ;  

并购重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