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东和胶粘剂有限公司

上海东和胶粘剂有限公司

一、上海东和胶粘剂有限公司(论文文献综述)

朱雄晏[1](2021)在《胶合板多层压机热压板传热特性与结构改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胶合板生产中使用的多层热压机存在热压板加热温度不均匀并对胶合板成品力学性能品质有直接影响的问题,本文以广东仁化奥达胶合板公司现有的压板工艺为试验条件,以BY21-4×8/800型多层热压机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试验研究、模拟仿真相结合的方法,探究热压传热机理、热压板内部流道结构对板面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以及板面温度分布特性对胶合板成品质量的影响,然后对热压板内部结构进行改进优化。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测量现有结构热压板板面温度分布,探究热压板内部流道结构对板面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测量热压时板坯的厚度方向的温度梯度,考察热压板板面温度分布特性对板坯受热的影响;检测胶合板成品的各项力学性能,分析热压板板面温度场对成品性能的影响。试验测试结果表明,热压板板面温差达7.4℃,热压板高温区域的板坯各厚度层温度整体高于低温区域,热压成品各项性能参数水平不稳定,且成品不同位置的性能参数存在较大差异。(2)根据热压板板面温度分布的影响因素,构建三种热压板内部流道结构的改进方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建模和温度场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改进结构的板面温度分布均匀性和整体加热速度均有明显提升,其中横向开孔两进两出式流道结构热压板的温差为1.3℃,而现有结构为6.5℃,温差减小了 5.2℃,板面温度分布最均匀,确定为最优改进方案。(3)根据改进方案完成热压板的试制和装机,测量改进后热压板板面温度场分布特征、板坯热压温度梯度分布并检测所压制成品的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结构改进后板面实测温差降低了 5.6℃,热压过程中板坯不同位置温度分布一致,热压成品的各项力学性能均有明显提升、达到合格标准且不同位置的性能稳定一致,改进方案合理、有效。对比试验和仿真结果,改进前后热压板板面温差试验测试值相差5.6℃、仿真值相差5.2℃,误差为7.3%,说明仿真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具有准确性。

赵珩[2](2021)在《基于聚醚胺固化体系的高温高韧环氧胶粘剂及结构性能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环氧树脂由于其粘接强度高、固化收缩率低,广泛应用于武器装备部段胶接装配等领域。为了满足武器型号对中低温固化高温高韧环氧胶粘剂的迫切需求,本文从高韧性聚醚胺固化剂分子结构和胶粘剂配方设计出发,开展环氧树脂中低温固化机理研究,进一步建立胶粘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首先,从分子基元反应出发,通过酰胺化反应,以氢化二聚酸和均苯三甲酸两种多元酸与二乙二醇二(3-氨基丙基)醚为原料,获得了含脂肪环的双臂聚醚胺固化剂(DAPE)和以苯环为中心的三臂聚醚胺固化剂(TAPE),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等方法确认了产物的化学结构。进一步,将DAPE和TAPE与4,4’-二氨基二苯甲烷环氧树脂(AG-80)、4,5-环氧环己烷-1,2-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TDE-85)、对氨基苯酚环氧树脂(AFG-90)、海因环氧树脂(HER)四种高性能环氧树脂匹配,开展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全面探究固化反应机理。研究发现DAPE和TAPE固化体系起始固化反应温度低,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非等温DSC法研究表明DAPE和TAPE固化体系均符合SB(m,n)模型,并且非自催化反应在TAPE体系固化过程中作用效果更小。等温DSC法研究表明Kamal自催化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AG-80/DAPE体系的等温固化过程。此外,TDE-85/TAPE体系的DSC曲线呈双放热峰,Friedman法研究表明该现象由TDE-85树脂中缩水甘油酯末端环氧基团和与环己烷相连的环氧基团反应活性相差较大导致。通过在线FTIR法探究固化制度及反应过程中的化学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外推法得到的固化制度下,DAPE和TAPE体系可以完全固化,反应过程中910 cm-1处环氧基团的特征峰强度下降,3300 cm-1左右处羟基和胺基重合峰峰强度上升。最后,为了建立胶粘剂分子结构、固化物结构与胶粘剂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优选DAPE和TAPE与AG-80和TDE-85四种体系,研究其固化行为、力学性能、粘接性能和热稳定性,并与市售D230固化剂进行对比。研究发现,DAPE和TAPE体系固化速度显着提升,凝胶时间大幅下降。对AG-80和TDE-85两种环氧树脂体系,与D230固化体系相比,DAPE固化物断裂伸长率显着提升,但是拉伸强度下降较为明显,TAPE固化物在断裂伸长率提高的前提下,拉伸强度基本不变。采用SEM观察拉伸试样断面,D230固化体系断面较为光滑,DAPE和TAPE固化体系断面形貌粗糙,呈致密的河流状花纹。进一步表征其粘接性能,DAPE和TAPE体系的室温及150℃拉剪强度较D230体系有不同程度上升。采用DMA表征固化物的交联密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果显示TAPE固化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D230基本一致,DAPE固化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显着下降,这与DAPE和TAPE固化物低交联密度有关。热失重测试表明三种固化剂体系的5%热降解温度(T5%)基本持平,DAPE和TAPE体系的30%热降解温度(T30%)和统计学耐温指数温度(Ts)优于D230体系,具有良好的耐热性。

刘慧青,张伦生[3](2021)在《硅烷改性聚合物树脂的现状研究》文中提出综述了硅烷改性聚合物树脂的种类、特点、应用现状以及在我国的发展趋势,介绍了国内外各大供应商硅烷改性树脂的合成方法、产品性能、应用领域、产品类别和牌号等情况。最后分析了硅烷改性树脂在我国发展的重要性。

董浩,夏宇,虞鑫海,刘艳婷[4](2021)在《干式变压器用高导热新型环氧灌封胶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为研制适用于干式变压器的高导热环氧灌封胶,在环氧-酸酐体系中添加实验室自制的改性氧化硅制备灌封胶,测试其导热性能和电气绝缘性能,并研究该灌封胶的适宜浇注温度及最佳固化工艺。结果表明:当改性氮化硅填充量为75%时,灌封胶的热导率为1.494 W/(m·K),介质损耗因数仅为0.41%,具有高导热性以及优异的电气绝缘性能。当浇注温度为70℃时,2 h内灌封胶的黏度低于2 800 MPa·s,具有良好的浇注工艺性。灌封胶最佳的固化工艺为80℃真空/0.5 h+80℃/4 h+90℃/3 h+110℃/2 h+140℃/5 h,在该条件下灌封胶中粉体的沉降较小且固化物有最佳的综合性能。

许晓敏[5](2021)在《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涂料染色工艺简单,色谱齐全,可上染各类纤维,染色后无需进行水洗,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染色工艺。现阶段国内涂料染色粘合剂多为聚丙烯酸酯乳液,但聚丙烯酸酯乳液存在耐摩擦牢度差、高温发粘、低温发脆的缺点;聚硅氧烷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柔顺性,通过有机硅对聚丙烯酸酯进行改性,可以合成出粘结性好、成膜性佳的粘合剂。因此本课题以自制端丙烯酸酯基聚硅氧烷和丙烯酸酯类单体为原料,制备出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粘合剂,并将合成的改性乳液作为粘合剂应用在棉织物的涂料染色中。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所示:第一部分是阳离子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本文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等为聚合反应单体,以乳液聚合的方式合成阳离子型聚丙烯酸酯乳液,所得乳液稳定性良好,单体转化率高。第二部分是端丙烯酸酯基聚硅氧烷的制备及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粘合剂的合成。本实验选择端环氧基聚硅氧烷与丙烯酸发生开环反应,合成端丙烯酸酯基聚硅氧烷;经红外光谱仪分析结果表明,端环氧基聚硅氧烷发生了环氧结构的开环反应,与丙烯酸发生了化学键合,合成了端丙烯酸酯基聚硅氧烷。本实验以自制的端丙烯酸酯基聚硅氧烷为改性剂,对聚丙烯酸酯进行改性,通过设计核壳结构的粒子,合成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研究表明所制备的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稳定性好,凝胶率低;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粒度仪、红外光谱分析仪等对乳液微观结构、乳液粒径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合成的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乳液平均粒径小,乳液粒径分布窄,根据TEM图可知,乳液颗粒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X射线原子能谱仪的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改性乳液成膜后表面硅元素含量较高,这表明具有核壳结构的改性乳液在成膜过程中出现核-壳结构的转变。第三部分是将合成的改性乳液作为粘合剂应用在棉织物涂料染色中。实验主要探究粘合剂中端丙烯酸酯基聚硅氧烷的用量、粘合剂用量、焙烘温度与时间等对涂料染色棉织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涂料染色棉织物的手感柔软,干/湿摩擦牢度好,其中干摩擦牢度达4~5级,湿摩擦牢度为4级,最后将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粘合剂与市售的阳离子粘合剂6218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改性乳液粘合剂处理所得的涂料染色棉织物各项牢度指标与粘合剂6218相近,并且在织物手感上优于粘合剂6218,因此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粘合剂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韩瑞杰[6](2021)在《特种橡胶密封材料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橡胶是一类最为常用的弹性密封材料,其在复杂环境下的性能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橡胶密封构件服役的可靠性。密封的失效,尤其受高温、摩擦及材料结构损伤引起的密封失效,不仅会造成密封结构的破坏,还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因此,如何探究橡胶密封材料在复杂环境下性能的变化机理及提升自身结构的优化水平已成为当前橡胶密封材料服役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论文围绕飞机舱门橡胶密封材料性能的评估及应用,以橡胶密封材料耐高温老化特性、老化机理的研究及飞机舱门织物/硅橡胶密封材料制备与表征为主题,在材料的耐高温配方、高温老化后力学性能、摩擦性能、织物/硅橡胶密封材料的摩擦及粘结复合工艺性能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以丁腈橡胶密封材料为基础材料研究了热氧老化前后平均交联密度和局部交联密度对基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丁腈橡胶拉伸强度随交联密度的增长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规律;基于扩散限制型氧化(DLO)效应,测定了基体局部交联密度的梯度分布,揭示了热氧环境下交联点的分布失衡是阻碍受力过程中应力分散,造成力学性能损失的重要原因;研究了高温压缩环境下分子链交联与断裂之间的竞争关系,阐明了压缩残余变形在老化环境下的增长机制;建立了间隔应变模型,并基于位移累积法对橡胶的拉伸性能进行测试,证实了数字图像相关(DIC)在复杂环境下对橡胶大变形测量的可靠性。其次,在交联密度测试及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硅橡胶(苯基)复合材料在热氧环境下力学性能变化的机理。基于CeO2和石墨烯良好的高温防护作用,设计并制备了高温耐受性优良的CeO2/石墨烯硅橡胶(苯基)复合材料,揭示了热氧环境下CeO2对自由基的清除、石墨烯与苯基团的π-π共轭效应是提升硅橡胶(苯基)复合材料高温耐受性的重要因素;结合热分析动力学计算了硅橡胶复合材料热降解的平均活化能E,进一步验证了 CeO2和石墨烯在热氧老化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力学测试表明,基于CeO2(2 phr)和石墨烯(0.8 phr)对基体良好的热防护作用,硅橡胶(苯基)复合材料在300℃/48 h老化后的拉伸强度及拉断伸长率分别保持在4.67 MPa和180%。然后,基于CeO2和石墨烯良好的热防护作用,探究了 CeO2/石墨烯硅橡胶(苯基)复合材料热氧老化前后摩擦系数及磨损形貌的变化规律。通过表层交联密度的测定及表面形貌的分析,研究了表面基体硬度、粗糙度及缺陷对硅橡胶(苯基)复合材料摩擦系数和磨耗比的影响。CeO2与石墨烯对基体良好的热防护作用及石墨烯的自润滑效应均可有助于降低材料的磨耗比,但过量(1.5 phr)石墨烯加入后会引起摩擦表面基体抵御循环剪切能力的下降,造成老化后基体磨耗比由0.8 phr石墨烯时的4.24×10-3 mm-3/N.m提升至4.44×10-3 mm-3/N·m。再次,通过摩擦系数及磨损形貌的对比,证实了表层聚酯织物对硅橡胶基体耐磨性能的显着提升作用。设计制备了含双层织物的硅橡胶复合材料,并基于服役环境,研究了织物/硅橡胶密封材料在干滑/浸水/高温/浸油环境下磨损形貌的差异及摩擦系数的变化规律;观察了滑动速率、外部荷载及织物纱线方向对织物/硅橡胶密封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指出浸水环境下高荷载(25 N)对织物纤维的牵拉及破断作用是导致织物原始结构破坏及表面严重破损的重要原因。最后,通过硅橡胶基体的改性及胶粘剂调配工艺的改善,提升了织物与硅橡胶的粘结性能。基于拉伸、撕裂、剥离等测试,确定了以0.2 phr钛酸酯作为最优含量来增强硅橡胶与织物的粘结性能。接触角测试、红外表征及剥离测试表明,钛酸酯的加入有助于提升硅橡胶的可粘接性。随着钛酸酯含量从0 phr增加至0.2 phr,硅橡胶基体表面的接触角从123.33°下降至108.39°。改性后的硅橡胶基体表面润湿性显着增强,这是硅橡胶与聚酯织物粘结性能提升的重要原因。此外,基于织物纱线拉伸模量的差异,获得了外层织物的剥离状态及内层织物与橡胶的相互作用对织物/硅橡胶复合材料剥离强度及剥离伸长量的影响规律。研究成果将对橡胶密封材料高温老化机理的探索及综合性能的评估提供有价值参考;同时,织物/硅橡胶密封材料多工况下摩擦行为的研究及织物与硅橡胶粘结复合工艺的改善都将为航空织物/橡胶密封材料的应用提供可靠的实验支持。

雍琪[7](2020)在《基于纳米纤维素纤丝复合材料的纸质文物加固保护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纸质文物数量浩如烟海、不胜枚举,这些纸质文物作为特殊的历史文化载体,见证了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变迁,记录着大量历史文化、技术科学、政治经济等信息,具有极高的研究和保存价值,是我国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但是纸质文物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会逐渐发生脆化、断裂、絮化、霉变,严重影响了纸质文物的保存寿命,急需对其进行保护加固。纳米纤维素纤丝作为天然高分子,有着良好的理化性质,和纸张结构相似有着良好的相容性,具有很强的结合力。基于此,本文研究了以纳米纤维素纤丝为主的非水相加固剂对纸张的加固作用以及纳米纤维素纤丝作为胶粘剂对纸张的修裱粘结效果,期待能对纸质文物的保护提供新方法。因此,本研究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1.纳米纤维素纤丝对纸张的加固研究采用物理球磨法对喷雾干燥的纳米纤维素纤丝进行处理,通过SEM、LPSA、TG、FTIR、XRD等多种分析手段对球磨前后的纳米纤维素纤丝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球磨后纳米纤维素纤丝粒径变小但未改变其分子结构。将球磨后的纳米纤维素纤丝用异丙醇分散后处理生宣纸,通过抗张强度、耐折度、柔软度、pH值、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对手段对处理前后以及老化前后的纸张的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素纤丝处理纸张能大幅度增强纸张的机械性能,且不改变纸张柔软度,颜色变化较小,不改变纸张的pH值,但是由于纳米纤维素纤丝自身热稳定性较差,导致处理后纸张耐老化性能较低。2.纳米纤维素纤丝复合磷钨酸钡对纸张的加固研究通过氢氧化钡饱和甲醇溶液和磷钨酸乙醇溶液制备了磷钨酸钡沉淀,利用SEM、XRD、XPS、TG等对磷钨酸钡及磷钨酸钡与纳米纤维素纤丝复合物的性能进行了表征。将制备的磷钨酸钡与纳米纤维素纤丝用异丙醇分散后处理生宣纸,通过纸张拉伸试验机、耐折度仪对老化前后纸张机械性能进行测试,通过SEM、FTIR、XRD等手段对处理前后以及老化前后样品的微观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素纤丝与磷钨酸钡复合处理纸张,磷钨酸钡被纳米纤维素纤丝膜包覆,且与纳米纤维素纤丝相互作用,使得不仅提高了纸张的机械性能,还能显着增强纸张的耐老化性能,并有效改善了颜色的变化。3.纳米纤维素纤丝和纳米氧化镁对酸性纸张的脱酸与加固研究利用纳米纤维素纤丝与纳米氧化镁异丙醇分散液处理酸化纸张,并进行老化试验,通过纸张拉伸试验机、耐折度仪、pH计、分光光度计、SEM、FTIR等对纸张的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研究表明,处理后纳米氧化镁被纳米纤维素纤丝膜裹附,通过静电作用紧密的附着在纸张纤维以及纳米纤维素纤丝上,显着提高纸张的机械性能,并提高酸化纸张的pH,同时起到了脱酸与加固作用。老化后纸张的机械保持率大幅度提升、色差降低,表明纳米氧化镁的加入能提高酸化纸张的耐久性,改善酸性纸张老化后的变色现象。4.纳米纤维素纤丝作为纸张修裱粘结剂的初步研究通过流变仪、万能材料试验机、柔软度仪、耐折度仪等手段对纳米纤维素纤丝、小麦淀粉浆糊、羧甲基纤维素以及纳米纤维素纤丝与小麦淀粉浆糊的复配液的粘性、粘结强度以及对纸张的机械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测试;对胶粘剂的防霉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素纤丝胶粘剂处理纸张不会改变纸张的柔软性,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粘附性、防霉性。将纳米纤维素纤丝与小麦淀粉按不同比例复配,通过纳米纤维素纤丝特殊的纳米尺寸与理化性质与小麦淀粉浆糊中的淀粉胶束相互作用从而优化复配胶粘剂的各项性能,可得到稳定性、成膜性、粘度低、耐老化性能优异的复配胶粘剂。

魏楚[8](2020)在《微纳米纤维多层复合空气过滤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煤炭、石油等能源的燃烧、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的排放及土地沙化等导致严重的环境恶化、空气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纤维空气过滤材料可去除空气中大部分颗粒物,是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高效低阻的纤维空气过滤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课题将静电纺丝、干法成网与热风粘合工艺相结合制备微纳米ES/PAN纤维多层复合过滤材料。首先通过静电纺丝工艺设计,选定纳米纤维分布较为均匀、纤维形态平直光滑、直径分布较集中的工艺。然后选定合适的热风粘合温度和热风时间,保证该工艺下的复合材料的纳米纤维网与基网粘合牢,具有一定的尺寸稳定性、整体性和较大的断裂强力,以及具有实际应用的可能性。然后,对多层复合过滤材料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发现,在微米纤网总克重、总纺丝时间一定时,当层数小于10层时,多层复合滤料的过滤效率和过滤阻力均小于单层复合滤料,而且品质因子(QF)增大;当层数大于10层时,多层复合滤料的过滤效率和QF值均大于单层复合滤料,阻力略微减小或仅增大5 Pa,则微纳米纤维多层复合方法对提高滤料的过滤效率是有效的,但层数越多效果越好。在微米纤网总克重、层数一定时,多层复合滤料的过滤效率随纺丝时间的增加而显着提高,但过滤阻力也急剧增大,使QF值增大到最大值后减小,这表明静电纺丝时间的选择要合理,不能只为提高过滤效率而忽视材料的综合过滤性能。另外,由正交实验的极差分析可知,三因素对透气性影响的重要性排序为:总纺丝时间>总纤网克重>层数,对过滤效率、过滤阻力影响的重要性排序为:总纺丝时间>层数>总纤网克重。最后,通过分别以纺丝时间、微米纤维网克重为梯度制备两组ES/PAN纤维多层梯度复合过滤材料,研究发现两组材料的透气性变化不大,随着纺丝时间梯度增量增加,多层梯度复合滤料对不同粒径颗粒的过滤效率逐渐增强,过滤阻力略微增大,QF值递增。随着微米纤网克重梯度增量增加,多层梯度复合滤料对不同粒径颗粒的过滤效率也递增,但提高幅度略小,但过滤阻力不变,QF值递增。另外,梯度滤料的正、反两面过滤性能的趋势一致,但反面的过滤性能稍差于正面。

王雪[9](2020)在《改性黄麻织物增强格栅夹芯结构的制备和力学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木质复合材料格栅夹芯结构因其具有多孔的芯层结构,使其具备轻质、高强、保温、隔热、消声、防潮等多功能性的开发潜质。传统的复合材料夹芯结构多以碳纤维和玻璃纤维为增强体,伴随着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开发可持续的新型结构功能材料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之一。天然植物纤维具有较高的初始模量、较好的力学性能、资源广泛、可生物降解、可持续和价格低廉,以连续天然纤维织物增强树脂基体制备叠层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满足复合材料格栅夹芯结构对拉伸主导型轻质材料的要求。因此,将天然纤维织物增强复合材料与木质复合材料格栅夹芯结构结合起来,拓宽复合材料夹芯结构的应用领域的同时,能够促进天然纤维的综合开发利用。本文以黄麻织物/环氧树脂叠层复合材料为芯子,云杉为面板制备木质复合材料格栅夹芯结构。为解决黄麻纤维和树脂基体的界面相容性,选用对黄麻纤维化学成分组成(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引起变化的高温蒸煮碱处理和不引起变化的KH-560硅烷偶联剂处理来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借助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光电子能谱(XPS)、植物纤维成分分析法和热重分析法(TG/DTG)等表征方法,研究三种纱线密度(30/10cm、50/10cm、80/10cm),不同浓度高温蒸煮碱处理(0%、2%、4%、6%、8%、10%)和不同 KH-560 硅烷偶联剂处理时间(Omin、10min、30min、60min、90min、120min)对黄麻织物的化学成分组成、元素组成、结晶度、热稳定性、表面形态结构及叠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从而得出最佳处理方式并应用到复合材料格栅夹芯结构的制备中,研究改性后纱线密度为50/1Ocm和80/10cm的黄麻织物对叠层复合材料和方格形格栅夹芯结构的平压性能的影响,研究三种格栅夹芯梁(方格形SSS、双十字形DCSS、单十字形CSS)的失效模式、承载能力、能量吸收等性能。主要研究结果表明,黄麻纤维沿生长方向呈“竹节”状,横截面呈多边形,黄麻纤维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分别为53.69%、25.56%和11.1%。黄麻纤维的单细胞的细胞壁是由大分子纤维素填充在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中构成,是黄麻纤维的骨架和主要受力支撑。黄麻纤维在240℃-395℃的温度范围内降解量最大,为71.77%,黄麻纤维降解的峰值温度为365.18℃。纱线密度为80/10cm的黄麻织物增强的叠层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比纱线密度为30/10cm的叠层复合材料提高了 29.2%和29.4%。黄麻织物的多孔性、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表明其适合用来作为木质复合材料格栅夹芯结构芯层材料的制备。高温蒸煮碱处理能够有效去除黄麻纤维中的大部分木质素和半纤维素,改善黄麻纤维的结晶结构,当NaOH浓度为6%时,纤维素的相对含量达到最大,叠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为优异,其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分别比未处理的黄麻织物增强叠层复合材料分别提高37.5%、23.2%、72.3%和72.2%。NaOH溶液浓度为8%和10%时,黄麻纤维中的纤维素受损开始降解。KH-560硅烷偶联剂成功的接枝到黄麻织物表面,FTIR检测到C-O-Si(1105cm-1)和Si-OH(986cm-1)官能团存在于被修饰的黄麻纤维表面,SEM观察到被修饰后的黄麻纤维表面裹了一层较厚的树脂,界面相容性、结晶度和热稳定得到改善,当修饰时间为60min的黄麻纤维的结晶度和晶粒尺寸最大,叠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好,其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比未处理的分别提高了42.32%、39.74%、49.43%和49.45%。热重分析表明,当KH-560修饰时间为30min和60min的叠层复合材料的残余量较多,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高温蒸煮碱处理相比,KH-560处理60min的黄麻织物叠层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最为优异,满足以拉伸主导型复合材料夹芯结构的设计要求,硅烷偶联剂处理不产生废液,比较环保,对黄麻纤维本身也没有损伤,处理过程更简单有效,因此以KH-560接枝处理应用到格栅夹芯结构的制备中。以KH-560处理的纱线密度分别为50/10cm和80/10cm黄麻织物/环氧树脂叠层复合材料为芯子,云杉木材为面板的格栅夹芯结构的平压性能研究表明,纱线密度为50/10cm和80/10cm的方格形夹芯结构在最大承载力、载荷质量比和比强度相差无几,黄麻织物纱线密度为80/10cm的方格形芯子的承载能力均强于黄麻织物纱线密度为50/10cm的方格形芯子。纱线密度为80/10cm的夹芯结构的总能量吸收、比能量吸收、平均载荷和载荷效率分别比纱线密度为50/10cm的夹芯结构提高了 20.3%、16.5%、23.4%和23%。方格形格栅夹芯结构的平压失效模式为面板开裂、芯子格壁屈曲、芯子格壁折断和面板断裂。三种格栅夹芯结构(方格形SSS、双十字形DCSS和单十字形CSS)的弯曲性能研究表明,在黄麻织物上接枝KH-560提高了叠层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和力学性能。改性叠层复合材料中硅元素含量约为未改性叠层复合材料中硅元素含量的4倍。方格形夹芯长梁的承载能力、能量吸收最为优异,方格形夹芯梁的抗弯刚度,抗剪刚度,抗剪模量和抗剪强度分别为2.10×108N·mm2、1.97×105N,143.94MPa,0.948MPa,明显高于双十字和单十字夹芯梁。DCSS短梁的荷载质量比与SSS的长梁相似,三种格栅夹芯梁的破坏模式包括芯子剪切破坏、整体剪切破坏、面板压溃、面板折断以及芯子与面板分离。

刘筱[10](2020)在《交联型/聚合型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聚氨酯(PU)具有一定的耐磨性、耐低温性等性能并且对不同种类的基材有一定的粘接性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地应用在涂料和胶黏剂等领域。水性聚氨酯(WPU)是以水作为溶剂的聚合物,水的引入既可以降低PU生产所需要的成本,又可以降低VOCs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水性聚氨酯虽然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但是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进而需要对其进行改性,因此本研究的主要方向是通过引入多种改性剂来合成具有某种优良性能的WPU,进一步对所合成的交联型及聚合型的WPU的制备方案及性能进行一定的分析及讨论。首先,在反应中,采用溶液聚合的制备方法,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与聚酯多元醇(PE-3020)合成了聚氨酯预聚体,在此基础上加入扩链剂2,2-二羟甲基丙酸(OMPA)、改性剂黄原胶(Xanthan),通过黄原胶中的-OH与HDI中的-N=C=O的反应合成了黄原胶改性水性聚氨酯(WPU)乳液。采用粒径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热失重分析仪(TG)、原子力显微镜、光学视频接触角测量仪等对黄原胶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进行表征及测试,考察黄原胶的添加量对WPU改性胶膜的耐水性、力学性能和乳液粒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黄原胶加入的质量分数为0.2%时,乳液外观呈现半透明泛蓝光,乳液粒径均匀;拉伸强度达到17.86MPa,断裂伸长率为489.3%;呈现的水接触角为57.5°,吸水率从31.6%降低至20.1%。原子力显微镜显示,改性后的WPU胶膜的表面较未改性的WPU出现了较多微小凸起的小鼓包,并且发现黄原胶改性后的表面的粗糙程度明显地增加,黄原胶改性后的WPU与未经过改性的WPU进行相比较,热稳定性有效地被改善了。综上所述,黄原胶改性的WPU粘度及热稳定性得到了显着提高。通过预聚合和原位自由基共聚合两步法合成了丙烯酸酯接枝环氧树脂、硅氧烷和含氟有机物共同改性的水性聚氨酯杂化乳液,以提高水性聚氨酯的疏水性。实验中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与聚酯多元醇(PE-3020)为单体,以2,2-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亲水扩链剂,以丙烯酸-4-羟基丁酯(4-HBA)、环氧树脂(E-51)和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改性剂制得了-NCO封端、含有双键的聚氨酯预聚体;然后,将封端的预聚体与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HFBMA)原位自由基共聚合,制得了 4-HBA/E-51/KH-560/H-FBMA共同改性的水性聚氨酯杂化乳液(HEKH-WPU)。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粒径分析仪、热失重分析仪(TG)、光学视频接触角测量仪等,对聚合物膜进行了表征及测试,并考察了在4-HBA的加入量为质量分数的5%和KH-560的加入量为质量分数为2%时,改性剂E-51和HFBMA的用量对HEKH-WPU胶膜的耐水性、力学性能和乳液粒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E-51加入量为5%,HFBMA为30%时乳液外观呈现半透明泛蓝光,乳液粒径均匀,拉伸强度达到9.430 MPa,断裂伸长率达317.5%,呈现的水接触角为107°,吸水率从32.8%降低至6.07%。说明经4-HBA/E-51/KH-560/HFBMA多重改性的WPU的疏水性能及吸水率得到了显着改善。聚氨酯预聚物由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和聚酯多元醇(PE-3020)合成。在此基础上,加入扩链剂2,2-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丙烯酸-4-羟基丁酯(4-HBA),合成4-HBA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4-HBA/WPU)。在4-HBA/WPU乳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柠檬烯(Limonene),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柠檬烯改性4-HBA/WPU乳液(4-HBA/Limonene/WPU)。对改性后的聚合物膜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粒径分析仪、热失重分析仪(TG)、光学视频接触角测量仪和吸水性试验等表征及测试。结果表明,4-HBA和柠檬烯的加入量对WPU的热稳定性、耐水性、力学性能和乳液粒子等产生影响。当添加的柠檬烯的量为8%,添加的4-HBA的量为6%,乳液外观呈半透明蓝光,热稳定性高于未改性WPU,抗拉强度达到169.5 MPa,呈现的水接触角为105°,吸水率从29.3%降低至7.8%。综上所述,4-HBA和Limonene改性WPU乳液的力学性能及疏水性、吸水性得到了显着改善。

二、上海东和胶粘剂有限公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海东和胶粘剂有限公司(论文提纲范文)

(1)胶合板多层压机热压板传热特性与结构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胶合板热压工艺流程和原理
        1.2.1 热压工艺流程
        1.2.2 热压胶合原理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热压板温度场的研究现状
        1.3.2 板坯热压温度场及力学性能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2 多层热压机理论基础
    2.1 胶合板用多层热压机简介
        2.1.1 热压机结构组成
        2.1.2 热压板加热方式
        2.1.3 热压机工作过程
    2.2 热压板传热的基本原理与数学模型
        2.2.1 热压板传热基本原理
        2.2.2 热压板传热的数学模型
    2.3 热压板内部流道结构设计理论依据
        2.3.1 流道直径和回路数的确定
        2.3.2 流道布置方式的选择
    2.4 本章小结
3 多层热压机热压传热特性试验研究
    3.1 试验设备和仪器
    3.2 试验方法和过程
        3.2.1 热压工艺参数
        3.2.2 热压板板面温度检测方法及过程
        3.2.3 板坯纵向温度检测方法和过程
        3.2.4 成品性能检测方法和过程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3.1 热压板板面温度分布规律
        3.3.2 热压过程板坯厚度方向温度梯度分布规律
        3.3.3 热压成品力学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热压板内部结构改进与仿真对比分析
    4.1 热压板流道结构的改进方式
        4.1.1 纵向开孔两进一出式流道结构
        4.1.2 横向开孔两进一出式流道结构
        4.1.3 横向开孔两进两出式流道结构
    4.2 温度场数值模拟分析
        4.2.1 模型的建立和简化
        4.2.2 网格划分
        4.2.3 求解模型和控制方程
        4.2.4 物性参数设置
        4.2.5 边界条件的设置
    4.3 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改进后热压板试验验证
    5.1 试验设备与仪器
    5.2 试验过程与方法
        5.2.1 热压板板面温度分布测试
        5.2.2 板坯热压温度梯度测试
        5.2.3 成品性能测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板面温度分布测试结果与分析
        5.3.2 板坯热压温度梯度测试结果与分析
        5.3.3 成品性能检测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2)基于聚醚胺固化体系的高温高韧环氧胶粘剂及结构性能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环氧树脂简介
        1.2.1 常用环氧树脂分类
        1.2.2 常用环氧树脂固化剂分类
        1.2.3 环氧树脂固化反应机理
    1.3 环氧树脂增韧改性
        1.3.1 化学改性增韧环氧树脂
        1.3.2 共混改性增韧环氧树脂
    1.4 环氧树脂固化剂的增韧改性
        1.4.1 商品化聚醚胺
        1.4.2 化学合成聚醚胺
    1.5 环氧树脂耐高温改性
        1.5.1 商品化的耐高温环氧树脂
        1.5.2 化学改性耐高温环氧树脂
        1.5.3 共混改性耐高温环氧树脂
    1.6 环氧树脂固化动力学
        1.6.1 热分析动力学的理论基础
        1.6.2 热分析动力学方法
    1.7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聚醚胺固化剂的合成与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原料及仪器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双臂聚醚胺固化剂的合成
        2.3.2 三臂聚醚胺固化剂的合成
    2.4 测试方法及表征
        2.4.1 红外光谱测试
        2.4.2 核磁共振氢谱测试
        2.4.3 核磁共振碳谱测试
        2.4.4 胺值测试
        2.4.5 室温粘度测试
    2.5 结果与讨论
        2.5.1 固化剂的化学结构表征
        2.5.2 固化剂胺值
        2.5.3 固化剂粘度
    2.6 本章小结
3 聚醚胺固化体系固化行为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原料及仪器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4 测试方法及表征
        3.4.1 DSC测试
        3.4.2 FTIR测试
    3.5 结果与讨论
        3.5.1 非等温 DSC 法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3.5.2 基于动力学的固化反应机理分析
        3.5.3 固化制度研究
        3.5.4 等温 DSC 法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3.5.5 在线 FTIR 法固化反应机理研究
    3.6 本章小结
4 聚醚胺固化体系性能探索
    4.1 引言
    4.2 实验原料及仪器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拉伸样条的制备
        4.3.2 拉剪试样的制备
        4.3.3 DMA样条的制备
    4.4 测试方法及表征
        4.4.1 凝胶时间测试
        4.4.2 力学性能测试
        4.4.3 热性能测试
        4.4.4 SEM测试
    4.5 结果与讨论
        4.5.1 凝胶时间分析
        4.5.2 拉伸性能分析
        4.5.3 拉剪强度分析
        4.5.4 SEM分析
        4.5.5 DMA分析
        4.5.6 TG分析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硅烷改性聚合物树脂的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硅烷改性树脂的特点和应用
2 硅烷改性树脂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3 硅烷改性树脂的国内外供应商现状
    3.1 国外供应商
        3.1.1 日本钟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3.1.2 德国瓦克化学公司
        3.1.3 迈图高新材料集团
        3.1.4 旭硝子(日本)集团
    3.2 国内供应商
        3.2.1 江苏瑞洋安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3.2.2 上海东大化学有限公司
        3.2.3 浙江皇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 结语

(4)干式变压器用高导热新型环氧灌封胶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试验
    1.1 原材料
    1.2 制备方法
    1.3 性能测试
2 试验结果
    2.1 环氧灌封胶灌封温度的选择
    2.2 活性氧化硅粉体填充量的选择
    2.3 灌封胶固化工艺的选择
3 结论

(5)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纺织品涂料染色
        1.2.1 涂料染色概述
        1.2.2 颜料与色浆
        1.2.3 涂料染色粘合剂
    1.3 乳液聚合
        1.3.1 乳液聚合体系的物理模型及各阶段的动力学模型
        1.3.2 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1.4 阳离子乳液聚合
    1.5 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
        1.5.1 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基本方法
        1.5.2 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的的应用
    1.6 本论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阳离子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4 测试与表征
        2.4.1 乳液稳定性
        2.4.2 凝胶率
        2.4.3 固含量
        2.4.4 单体转化率
        2.4.5 乳液粒径
        2.4.6 聚合物乳液胶膜吸水率
        2.4.7 胶膜的力学性能
    2.5 结果与讨论
        2.5.1 乳化剂的选择
        2.5.2 引发剂的选择
        2.5.3 功能单体的选择
        2.5.4 丙烯酸酯类单体的比例
        2.5.5 反应温度与保温时间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与性能
    3.1 实验原料
    3.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端环氧基聚硅氧烷的开环机理
        3.3.2 端丙烯酸酯基聚硅氧烷的制备
        3.3.3 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
    3.4 测试与表征
        3.4.1 乳液稳定性
        3.4.2 凝胶率
        3.4.3 固含量
        3.4.4 单体转化率
        3.4.5 乳液粒径
        3.4.6 乳胶膜吸水率
        3.4.7 胶膜的力学性能
        3.4.8 红外光谱分析
        3.4.9 透射电镜(TEM)
        3.4.10 接触角
        3.4.11 胶膜表面元素分析
    3.5 结果与讨论
        3.5.1 端丙烯酸酯基聚硅氧烷的合成与表征
        3.5.2 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红外光谱分析(FTIR)
        3.5.3 不饱和聚硅氧烷用量对阳离子核/壳型硅丙乳液性能的影响
        3.5.4 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胶颗粒结构分析(TEM)
        3.5.5 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胶膜表面元素分析
        3.5.6 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胶膜耐水性
        3.5.7 端丙烯酸酯基聚硅氧烷用量对胶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3.5.8 核/壳比例对乳液和胶膜性能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在涂料染色中的应用
    4.1 实验原料
    4.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4 测试与表征
        4.4.1 染色织物K/S值
        4.4.2 耐摩擦牢度
        4.4.3 皂洗牢度
        4.4.4 织物柔软度
        4.4.5 扫描电镜(SEM)
    4.5 结果与讨论
        4.5.1 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对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
        4.5.2 粘合剂用量对涂料染色织物性能的影响
        4.5.3 焙烘条件对涂料染色织物性能的影响
        4.5.4 与市售阳离子型粘合剂产品的对比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特种橡胶密封材料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绪论
    2.1 橡胶密封材料应用背景概述
    2.2 橡胶密封材料高温老化性能的研究进展
        2.2.1 橡胶密封材料耐高温老化配方的研究
        2.2.2 橡胶密封材料高温老化机理的研究
    2.3 橡胶基密封材料摩擦磨损特性的研究进展
        2.3.1 橡胶密封材料摩擦性能的研究
        2.3.2 织物/橡胶密封材料摩擦性能的研究
    2.4 织物与橡胶基体粘结复合工艺及性能的研究进展
    2.5 研究现状评述
    2.6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3 橡胶密封材料高温老化前后交联密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以丁腈橡胶基体为例
    3.1 丁腈橡胶复合材料试样的制备
        3.1.1 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3.1.2 试样的制备工艺
    3.2 丁腈橡胶复合材料试样的测试方法
        3.2.1 材料的热氧老化
        3.2.2 交联密度的测试
        3.2.3 力学性能测试
        3.2.4 SEM和EDS测试
        3.2.5 数字图像相关测试
    3.3 丁腈橡胶复合材料交联密度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3.3.1 丁腈橡胶复合材料配方的优化
        3.3.2 交联密度对丁腈橡胶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3.3.3 热氧老化对丁腈橡胶复合材料压缩性能的影响
        3.3.4 试样厚度及外部工况对基体局部交联密度的影响
        3.3.5 DIC在高温环境下对丁腈橡胶大变形测量的应用
    3.4 本章小结
4 CeO_2/石墨烯硅橡胶(苯基)复合材料热氧老化前后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4.1 实验材料及试样制备
        4.1.1 实验材料
        4.1.2 试样的制备工艺
    4.2 CeO_2/石墨烯硅橡胶(苯基)复合材料的测试方法
        4.2.1 硫化曲线测试
        4.2.2 材料的热氧老化
        4.2.3 SEM形貌表征
        4.2.4 热重分析(TGA)测试
        4.2.5 溶胀平衡测试
        4.2.6 拉伸性能及硬度测试
    4.3 CeO_2和石墨烯对硅橡胶(苯基)基体热氧老化性能的影响
        4.3.1 CeO_2和石墨烯在硅橡胶(苯基)基体中的分散
        4.3.2 硅橡胶(苯基)复合材料的硫化特性分析
        4.3.3 硅橡胶(苯基)复合材料的热降解机理分析
        4.3.4 硅橡胶(苯基)复合材料的热分析动力学研究
        4.3.5 硅橡胶(苯基)复合材料的溶胀平衡测试分析
        4.3.6 硅橡胶(苯基)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CeO_2/石墨烯硅橡胶(苯基)复合材料热氧老化前后摩擦性能实验研究
    5.1 实验材料及试样制备
        5.1.1 实验材料
        5.1.2 试样的制备工艺
    5.2 CeO_2/石墨烯硅橡胶(苯基)复合材料实验测试方法
        5.2.1 材料的热氧老化
        5.2.2 摩擦实验测试
        5.2.3 SEM及XRD测试
        5.2.4 表层交联密度的测试
        5.2.5 硬度的测试
    5.3 热氧老化对硅橡胶(苯基)基体摩擦性能的影响
        5.3.1 XRD和SEM对橡胶基体中CeO_2和石墨烯的观察
        5.3.2 热氧老化对硅橡胶(苯基)复合材料摩擦系数的影响
        5.3.3 外部荷载对硅橡胶(苯基)复合材料摩擦系数的影响
        5.3.4 热氧老化对硅橡胶(苯基)复合材料磨耗特性的影响
        5.3.5 硅橡胶复合材料特定工况下摩擦磨损性能对比
    5.4 本章小结
6 聚酯织物/硅橡胶复合材料多环境下的摩擦行为实验研究
    6.1 织物/硅橡胶复合材料试样的制备
        6.1.1 实验材料
        6.1.2 试样的制备工艺
    6.2 织物/硅橡胶复合材料的测试方法
        6.2.1 织物/硅橡胶复合材料试样摩擦条件的设定
        6.2.2 织物/硅橡胶复合材料试样摩擦工况设定
    6.3 织物/硅橡胶复合材料不同环境下的摩擦测试
        6.3.1 外层织物对硅橡胶基体摩擦性能的影响
        6.3.2 干滑环境下织物/硅橡胶复合材料的摩擦行为
        6.3.3 高温环境下织物/硅橡胶复合材料的摩擦行为
        6.3.4 浸水环境下织物/硅橡胶复合材料的摩擦行为
        6.3.5 浸油环境下织物/硅橡胶复合材料的摩擦行为
    6.4 本章小结
7 钛酸酯改性硅橡胶与聚酯织物粘结性能的实验研究
    7.1 硅橡胶与聚酯织物的处理与改性
        7.1.1 实验材料
        7.1.2 聚酯织物的处理
        7.1.3 胶粘剂的调配及固化工艺的改进
        7.1.4 钛酸酯对硅橡胶的改性
    7.2 织物/硅橡胶复合材料试样的制备及测试方法
        7.2.1 试样的制备工艺
        7.2.2 实验仪器及测试方法
    7.3 钛酸酯改性硅橡胶的粘结性能
        7.3.1 不同含量钛酸酯对硅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7.3.2 外层织物在硅橡胶表面的剥离测试
        7.3.3 改性对硅橡胶和聚酯织物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7.3.4 织物纱线方向对双层织物/硅橡胶复合材料剥离性能的影响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
    8.1 全文总结
    8.2 本研究的创新点
    8.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基于纳米纤维素纤丝复合材料的纸质文物加固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纸质文物损伤原因
        1.2.1 内在因素
        1.2.2 外界因素
        1.2.3 人为因素
    1.3 纸质文物保护方法
        1.3.1 脱酸法
        1.3.2 加固法
    1.4 纳米纤维素纤丝
        1.4.1 纳米纤维素纤丝简介
        1.4.2 纳米纤维素纤丝在纸张保护中的应用现状
    1.5 本文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第2章 纳米纤维素纤丝对纸张的加固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2 纳米纤维素纤丝的球磨处理
        2.2.3 球磨后纳米纤维素纤丝的表征
        2.2.4 纳米纤维素纤丝分散液的制备
        2.2.5 纸张样品的制备及加固处理
        2.2.6 纸张样品的加速老化
        2.2.7 纳米纤维素纤丝分散液处理纸张样品的表征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球磨处理对纳米纤维素纤丝性能的影响
        2.3.2 不同浓度纳米纤维素纤丝分散液对纸张性能的影响
        2.3.3 纳米纤维素纤丝分散液对纸张微观形貌的影响
        2.3.4 老化处理对纳米纤维素纤丝加固纸张的机械性能的影响
        2.3.5 老化处理对纳米纤维素纤丝加固纸张的微观结构的影响
        2.3.6 纳米纤维素纤丝分散液对纸张字迹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纳米纤维素纤丝复合磷钨酸钡对纸张的加固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2 磷钨酸钡的制备
        3.2.3 纳米纤维素纤丝复合磷钨酸钡分散液的制备
        3.2.4 纸张样品的制备及加固处理
        3.2.5 纳米纤维素纤丝复合磷钨酸钡固体样品的制备与表征
        3.2.6 纸张样品的加速老化
        3.2.7 纳米纤维素纤丝复合磷钨酸钡分散液处理纸张样品的表征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磷钨酸钡的结构和形貌
        3.3.2 纳米纤维素纤丝与磷钨酸钡作用机理探究
        3.3.3 纳米纤维素纤丝复合不同浓度磷钨酸钡对纸张性能的影响
        3.3.4 纳米纤维素纤丝复合磷钨酸钡对纸张微观形貌的影响
        3.3.5 纳米纤维素纤丝复合磷钨酸钡对纸张微观结构的影响
        3.3.6 纳米纤维素纤丝复合磷钨酸钡对纸张耐久性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纳米纤维素纤丝复合纳米氧化镁对酸性纸张的脱酸加固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2 纳米纤维素纤丝复合纳米氧化镁分散液的制备
        4.2.3 酸性纸张样品的制备与加固处理
        4.2.4 酸性纸张样品的加速老化
        4.2.5 纳米纤维素纤丝复合纳米氧化镁处理酸性纸张样品的表征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纳米纤维素纤丝复合不同浓度纳米氧化镁对酸性纸张性能的影响
        4.3.2 纳米纤维素纤丝复合纳米氧化镁对酸性纸张微观形貌的影响
        4.3.3 纳米纤维素纤丝复合纳米氧化镁对酸性纸张微观结构的影响
        4.3.4 纳米纤维素纤丝复合纳米氧化镁对酸性纸张耐久性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纳米纤维素纤丝作为纸张修裱粘结剂的初步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5.2.2 胶粘剂的制备
        5.2.3 小麦淀粉糊和纳米纤维素纤丝胶粘剂的复配
        5.2.4 模拟样品的制备
        5.2.5 样品的加速老化
        5.2.6 测试方法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三种不同胶粘剂性能的对比
        5.3.2 纳米纤维素纤丝和小麦淀粉复配胶粘剂的稳定性
        5.3.3 纳米纤维素纤丝和小麦淀粉复配胶粘剂的成膜性
        5.3.4 纳米纤维素纤丝和小麦淀粉复配胶粘剂膜的性能
        5.3.5 纳米纤维素纤丝和小麦淀粉复配胶粘剂的粘度
        5.3.6 纳米纤维素纤丝和小麦淀粉复配胶粘剂的粘接强度
        5.3.7 纳米纤维素纤丝和小麦淀粉复配胶粘剂的防霉性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微纳米纤维多层复合空气过滤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空气污染情况
        1.1.2 空气污染治理
    1.2 空气过滤材料的研究
        1.2.1 空气过滤材料的过滤机理
        1.2.2 空气过滤材料的过滤性能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1.2.3 空气过滤材料的种类
    1.3 微纳米纤维复合空气过滤材料的结构及研究
        1.3.1 静电纺纳米纤维的原料
        1.3.2 静电纺纳米纤维的接收基材
        1.3.3 微纳米纤维叠层复合过滤材料
        1.3.4 微纳米纤维混合过滤材料
    1.4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微纳米ES/PAN纤维复合过滤材料的工艺设计
    2.1 实验原料与设备
    2.2 静电纺丝工艺设计
    2.3 热风工艺设计
    2.4 微纳米ES/PAN纤维复合过滤材料的性能测试与表征
        2.4.1 热稳定性分析
        2.4.2 化学结构表征
        2.4.3 表面形貌观察
        2.4.4 断裂强力测试
        2.4.5 空气过滤性能测试
    2.5 结果与讨论
        2.5.1 静电纺丝工艺结果
        2.5.2 热风工艺结果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微纳米ES/PAN纤维多层复合过滤材料的单因素实验
    3.1 实验原料与设备
    3.2 微纳米ES/PAN纤维多层复合过滤材料的制备
        3.2.1 不同层数的多层复合滤料的制备
        3.2.2 不同纺丝时间的多层复合滤料的制备
    3.3 微纳米ES/PAN纤维多层复合滤料的性能测试与表征
        3.3.1 基本性能测试
        3.3.2 透气性测试
        3.3.3 表面、截面形貌观察
        3.3.4 空气过滤性能测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不同层数的ES/PAN纤维多层复合滤料的性能分析
        3.4.2 不同纺丝时间的ES/PAN纤维多层复合滤料的性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微纳米ES/PAN纤维多层复合过滤材料的正交实验
    4.1 实验原料与设备
    4.2 正交实验样品的制备
    4.3 正交实验样品的性能测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正交实验样品的基本性能分析
        4.4.2 正交实验样品的透气性分析
        4.4.3 正交实验样品的空气过滤性能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微纳米ES/PAN纤维多层梯度复合滤料的性能研究
    5.1 实验原料与设备
    5.2 微纳米ES/PAN纤维多层梯度复合滤料的制备
    5.3 微纳米ES/PAN纤维多层梯度复合滤料的性能测试
    5.4 结果与讨论
        5.4.1 基本性能、透气性分析
        5.4.2 以纺丝时间为梯度的多层复合滤料的空气过滤性能
        5.4.3 以微米纤维网克重为梯度的多层复合滤料的空气过滤性能
        5.4.4 正、反面过滤性能对比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9)改性黄麻织物增强格栅夹芯结构的制备和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木质复合材料夹芯结构研究概述
        1.2.1 木质复合材料夹芯结构简介
        1.2.2 木质复合材料夹芯结构的制备工艺
        1.2.3 木质复合材料夹芯结构力学性能
    1.3 植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界面研究概述
        1.3.1 碱处理
        1.3.2 偶联剂处理
        1.3.3 酰化法处理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1 目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1.4.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4.3 本文的创新点
2 黄麻织物/环氧树脂叠层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黄麻织物/环氧树脂叠层复合材料的制备
        2.2.3 研究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黄麻纤维的形态结构分析
        2.3.2 黄麻纤维化学成分分析
        2.3.3 黄麻纤维的热稳定性分析
        2.3.4 不同织物密度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
        2.3.5 叠层复合材料断裂面的形貌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高温蒸煮碱处理对叠层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黄麻纤维高温蒸煮碱处理过程和原理
        3.2.3 研究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不同碱液浓度处理黄麻纤维的FTIR分析
        3.3.2 不同碱液浓度处理黄麻纤维成分分析
        3.3.3 不同碱液浓度处理黄麻纤维的XRD分析
        3.3.4 不同碱液浓度处理黄麻纤维的SEM分析
        3.3.5 不同碱液浓度对叠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3.6 不同碱液浓度处理叠层复合材料断裂面的形貌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KH-560接枝处理对叠层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KH-560硅烷偶联剂处理过程和原理
        4.2.3 研究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KH-560处理时长的黄麻纤维FTIR分析
        4.3.2 不同KH-560处理时长的黄麻纤维XRD分析
        4.3.3 不同KH-560处理时长的黄麻纤维SEM/EDS分析
        4.3.4 不同KH-560处理时长的叠层复合材料TG/DTG分析
        4.3.5 不同KH-560处理时长的叠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
        4.3.6 不同KH-560处理时长的叠层复合材料断裂面形貌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方格形复合材料格栅央芯结构的平压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方格形夹芯结构的制备和几何尺寸
        5.2.3 研究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云杉和叠层复合材料压缩性能分析
        5.3.2 云杉和叠层复合材料压缩破坏模式分析
        5.3.3 方格形夹芯结构及芯子平压失效行为分析
        5.3.4 方格型夹芯结构及芯子的平压承载能力分析
        5.3.5 方格型夹芯结构及芯子的平压吸能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三种复合材料格栅夹芯梁的弯曲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试验材料与方法
        6.2.1 试验材料
        6.2.2 三种格栅夹芯梁的制备与几何尺寸
        6.2.3 研究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三种格栅夹芯梁的弯曲失效行为分析
        6.3.2 三种格栅夹芯梁的抗弯承载能力分析
        6.3.3 三种格栅夹芯梁的弯曲吸能性分析
        6.3.4 芯层复合材料FTIR分析
        6.3.5 芯层复合材料XPS分析
        6.3.6 芯层复合材料断裂面的形貌分析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10)交联型/聚合型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水性聚氨酯概述
        1.1.1 引言
        1.1.2 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简介
        1.1.3 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各主要结构单元及分类
        1.1.4 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反应机理
        1.1.5 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目前存在的不足
    1.2 水性聚氨酯粘合剂的研究内容
        1.2.1 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方法
        1.2.2 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改性现状
        1.2.3 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发展趋势
        1.2.4 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2.5 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内容
2 黄原胶改性水性聚氨酯胶粘剂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和实验试剂
        2.2.2 实验原理
        2.2.3 黄原胶(Xanthan)改性水性聚气酯的合成
        2.2.4 黄原胶改性水性聚氨酯的胶膜制备
    2.3 黄原胶改性水性聚氨酯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方法
        2.3.1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试
        2.3.2 结晶性(XRD)测定
        2.3.3 乳液稳定性的测定
        2.3.4 乳液粒径及分布测试
        2.3.5 胶膜扫描电镜(SEM)形貌测定
        2.3.6 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测定
        2.3.7 接触角的测定
        2.3.8 热失重测定
        2.3.9 黏度测定
        2.3.10 固含量的测定
        2.3.11 吸水率的测定
    2.4 结果与讨论
        2.4.1 FTIR图谱分析
        2.4.2 XRD峰图分析
        2.4.3 乳液的外观和稳定性分析
        2.4.4 胶膜的润湿性能分析
        2.4.5 乳液粒径分析
        2.4.6 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
        2.4.7 胶膜力学性能分析
        2.4.8 胶膜的热稳定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4-HBA/E-51/有机氟硅多重改性的水性聚氨酯胶粘剂杂化乳液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3.2.2 实验原理
        3.2.3 4-HBA/E-51/KH-560/HFBMA改性的水性聚氨酯杂化乳液制备
        3.2.4 4-HBA/E-51/KH-560/HFBMA多重改性的水性聚氨酯胶膜制备
    3.3 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方法
        3.3.1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试
        3.3.2 结晶性(XRD)测定
        3.3.3 乳液稳定性的测定
        3.3.4 乳液粒径及分布测试
        3.3.5 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测定
        3.3.6 接触角的测定
        3.3.7 热失重测定
        3.3.8 黏度测定
        3.3.9 固含量的测定
    3.4 结果与讨论
        3.4.1 FTIR图谱分析
        3.4.2 XRD峰图分析
        3.4.3 乳液的外观和稳定性分析
        3.4.4 胶膜的润湿性能及吸水率分析
        3.4.5 乳液粒径分析
        3.4.6 胶膜力学性能分析
        3.4.7 胶膜的热稳定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4-HBA/Limonene改性水性聚氨酯胶粘剂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4.2.2 实验原理
        4.2.3 4-HBA/Limonene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合成
        4.2.4 4-HBA/Limonene改性水性聚氨酯的胶膜制备
    4.3 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方法
        4.3.1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试
        4.3.2 结晶性(XRD)测定
        4.3.3 乳液稳定性的测定
        4.3.4 乳液粒径及分布测试
        4.3.5 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测定
        4.3.6 接触角的测定
        4.3.7 热失重测定
        4.3.8 黏度测定
        4.3.9 固含量的测定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
        4.4.2 XRD峰图分析
        4.4.3 乳液的外观和稳定性分析
        4.4.4 胶膜的润湿性能分析
        4.4.5 乳液的粒径分析
        4.4.6 胶膜力学性能分析
        4.4.7 胶膜的热稳定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全文总结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进一步工作进展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上海东和胶粘剂有限公司(论文参考文献)

  • [1]胶合板多层压机热压板传热特性与结构改进研究[D]. 朱雄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2]基于聚醚胺固化体系的高温高韧环氧胶粘剂及结构性能关系研究[D]. 赵珩.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2021(02)
  • [3]硅烷改性聚合物树脂的现状研究[J]. 刘慧青,张伦生. 中国胶粘剂, 2021(03)
  • [4]干式变压器用高导热新型环氧灌封胶的研制[J]. 董浩,夏宇,虞鑫海,刘艳婷. 绝缘材料, 2021(02)
  • [5]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应用[D]. 许晓敏. 东华大学, 2021(01)
  • [6]特种橡胶密封材料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D]. 韩瑞杰.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2)
  • [7]基于纳米纤维素纤丝复合材料的纸质文物加固保护研究[D]. 雍琪. 陕西师范大学, 2020
  • [8]微纳米纤维多层复合空气过滤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魏楚. 天津工业大学, 2020(01)
  • [9]改性黄麻织物增强格栅夹芯结构的制备和力学性能研究[D]. 王雪. 东北林业大学, 2020
  • [10]交联型/聚合型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刘筱. 陕西科技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上海东和胶粘剂有限公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