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画的意象美

论中国画的意象美

一、浅谈中国画的意象美(论文文献综述)

毛宣国[1](2021)在《中国古代艺术的意象之美》文中研究指明意象作为一个审美范畴的提出,与中国古代艺术实践密不可分,意象范畴亦是对中国古代各门艺术美感经验的总结。本文主要以中国书法、中国绘画中的水墨山水画为例,谈论中国古代艺术的意象之美:书法意象创造以物象为基础,由象到意,以象显意,意超越象,重在表现书法家的精神情感和生命气韵;水墨山水画的意象审美则突出指向意境的层次,以山水悟道,追求笔墨趣味,"淡""逸""远"的意境表现构成其典型性格。同时简述中国诗歌、音乐、戏曲、园林等艺术类型的意象创造,其目的在于通过不同艺术类型美感经验的阐释来揭示意象美学的内涵,使人们意识到意象美学对于中国美学和艺术实践的重要性。

陈晓娟[2](2021)在《工笔重彩画的意象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工笔重彩画是我国传统艺术文化之一,其注重重彩敷设,且布局工整细密,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比较独特,包容性强,因此自创立以来一直广为流传。而在现代工笔重彩画发展中,其艺术美感的体现不断深入、多元化,观者对其中美感的追求更注重内涵,因此在作画过程中单纯注重布局是否工整细密、重彩敷设与搭配并不能满足观者需求,这一条件下就有必要对工笔重彩画更深层次的美感体现进行追求。而作为中国画,工笔重彩画应当体现的深层次美感应包含"意象美",如何体现这种艺术美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对此本文将展开相关研究,对意象美的基本概念、工笔重彩画中意象美的体现方式及创作理念进行分析。

徐慧极[3](2020)在《中国古代艺术体式研究》文中认为“体式”是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家对艺术门类、类型、体裁、风格等涉及体制与样式问题的总体概括。本文以史为线索,研究中国古代艺术的体式问题。中国古代艺术体式有其独特的形式构成与理论表达方式。本文针对艺术体式理论的论述是以四个结构层次为划分依据,从五个理论维度进行阐述。四个结构层次分别是艺术门类、艺术类型、艺术体裁以及从体基础上延伸出来的风格;五个阐释维度分别是物质媒介与艺术语言、形制规范、名家样式、地域风格、时代风格。艺术体式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范畴,它在门类、类型、体裁三个层级上经历了从混融综合之“艺”到独立之“体”,再到具体体式细化、整合的演化过程。先秦、秦汉是艺术体式的混融期,体式在礼乐制度的规约下发展,该时期着重讨论的是体式与礼乐制度、百工技艺的生成及规范关系。魏晋南北朝是体式的确立期,各艺术门类作为独立个体的艺术批评意识日渐强烈,门类属性及其相互之间的界限渐趋明朗,体式理论侧重于强调艺术家的主导作用及名家样式的典范地位,体式形构、样貌的形式认识逐渐深化,二者在体的生成、确立中互为因果。唐宋是体式的系统整合期,也是体式形制规范的重构期,艺术门类、艺术类型、艺术体裁的样式标准逐渐建立,书、画、乐门类艺术的样式类型论逐渐形成,奠定了后世艺术体式阐述的理论基础。元明清时期,艺术体式在整合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艺术体式理论通过拓展体式阐述的本体向度,整合前代艺术体式,再释体式活力。从种类形式层面延伸至风格,时代风格、名家样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成为体式阐述的主要方面。历史阐述维度进一步推进,既有体式的样式形态获得了系统的梳理,体式的形式构成因素获得了更深层次的凝练,部分原有艺术样式的体式价值得以彰显。把握中国古代艺术体式理论,是重审古代艺术样式形态、样式谱系、艺术风格、艺术流派等论题的一个窗口,也是认识古代艺术整体样式构成的一架梯子,对之进行系统整理,有助于推进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现代阐释。

毕颖爽[4](2020)在《汉绣工艺在壁饰设计中的笔墨意象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们早已不限于满足于物质生活需求,更多地考虑生活的品质化和精神层面的需要。壁饰设计在空间环境中有诗化空间、体现审美、烘托风格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空间主人的人文意趣与审美。运用汉绣工艺表现将笔墨元素融入壁饰设计之中,为壁饰设计注入新的文化内涵与更为多元的视觉呈现。本文以研究汉绣工艺在壁饰设计中的笔墨意象营造方法为主要方面。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笔墨意象相关文献并进行理论分析、实地考察壁饰设计市场以及壁饰设计师设计作品的研习,前期对该课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与研究,理解笔墨意象的内涵以及对此次设计中所表达的笔墨意象的表现方法。在研究过程中笔者从草图的方案设计及色彩配置、笔墨的形式语言及汉绣工艺的针法表现和把控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实验。设计实践中所营造的笔墨意象是笔者对于“花束映在水里”这一印象进行感知并与审美结合,融于情感,通过汉绣工艺的游针针法进行笔墨形式的表达。作品以丝线作墨表现微妙色彩融于水的含蓄唯美的意象,装裱时选用玻璃镜面作衬纸,当代与传统,冷峻与柔美,纯净与多彩碰撞出笔墨意象的意境美。这其中涵盖温雅的空灵美、含蓄的仙韵美、安静的禅意美。在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笔者内心也在接受磨砺。对于艺术的表达是虔诚且纯粹的,一种工艺的熟练掌握需要平和的心境。运用汉绣工艺游针针法表达笔墨意象并运用玻璃镜面作为装裱时选用的衬纸是对于壁饰设计的一种探索性研究,赋予壁饰设计新的形式语言,使壁饰设计探索创新的过程中为汉绣工艺融入新的生命。

张超凡[5](2020)在《博纳尔绘画中的意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博纳尔是现代艺术中成就颇多的艺术家,他的绘画风格受到多个艺术流派和艺术理论的影响,从而形成一种具有东西方审美共通性的艺术形式。他的绘画是具有“意象”特征的,笔者从东西方美学的角度去探究博纳尔绘画中的“意象”来源及“意象”呈现方式。博纳尔受到象征主义的影响,而象征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直觉论学说,因此称博纳尔是直觉性画家。另外,博纳尔通过对前辈艺术家塞尚、莫奈、高更和梵高的直接研究和间接影响,在东方艺术中找到了一处自己的天地。本课题主要分为三个层面:一,绪论部分包含课题研究的现状、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课题研究的创新点、解决的问题和内容;二,本文研究博纳尔绘画中的意象主要从意象的来源、意象的体现和意象研究的现实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三章作为本课题核心,从光色、笔触、人体、空间、构图和造型等角度做具体的分析;三,对全文做一个总结,表明了本课题的不足之处。

胡文静[6](2020)在《意象思维在海上丝路文创产品中的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倡议的提出,国家越来越重视对海上丝路的保护和研究,它促进了文化传播交融,推动经济繁荣发展,丝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成为当下时代话题。意象思维是主体在感悟客观物象后产生的情感创意表达,是传统造物智慧的结晶,文创属于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将意象思维与文创设计结合,能够带动传统文化技艺的回归。文章采用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对象立足于意象思维,依托海上丝路文化的设计实践,探讨意象思维是如何从情感认知转化为物质产品,侧重解读丝路文化内涵情感与价值,推动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促进文化艺术的生活化发展。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东西方意象思维的来源,论述意象思维的艺术演变过程,分析意象思维的艺术构思方法和它在艺术形态中的表现形式。再从价值与影响两方面,阐述意象思维与文创设计之间的关系,并调研分析现有文创设计中意象思维的应用案例,从中发现意象思维运用到设计中丰富了文创的文化内涵和图形创意。其次,将海上丝路主题与意象思维相结合,从主题构思、图案造型和材料工艺三个方面,展开探讨意象思维在海上丝路文创设计中的艺术表达,从中看到文创设计中的意象认知是通过形色技意具体表现图案的视觉效果。最后,根据前期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完成意象思维在海上丝路文创中的设计实践,主要从丝路文化提取、图案设计、色彩搭配到产品制作这四个方面具体阐述,并总结设计实践及存在的问题,发现意象思维的设计应用过程受主体影响,是对设计者自身文化素养的极大考验。以上研究与实践得出:意象思维的发展不仅是传统造物观念的延续,更重要的是将传统文化融入创新设计,将传统文化依附文创载体,产品功能和视觉造型的丰富性能让观众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让文化焕发新的生命。意象思维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给该领域的设计带来了新的思路。

王海滨[7](2019)在《中国工笔画“意象美”探析》文中研究说明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反映出传统文艺美学对"意象"问题的关注。"意象美"的创作方式是画家将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相融合,并借以托物抒情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中国画从面貌和气质上区别于世界其他艺术形式的原因在于中西哲学观念的不同。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观点来看,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不可能绝对地把事物的面貌完全表现出来。因此,中国画的创作思想中不再将形象的再现当做绘画工作的重心(顾祖钊《艺术至境论》)。因此,追求作品的"意象美"逐渐成为中国画家的艺术精神和指导思想。

周晨迪[8](2019)在《“线”在中国画中的审美表现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线"(线条)不仅是中国画造型核心构成元素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画的生命线,其不仅能帮助画者刻画出物体的形象特征,同时还能生动地传递画者的情感态度、精神层面的追求和审美境界,因此,中国画中的"线"往往具有独特的审美要求,这也是决定其能良好表现物体造型、层次、质感和空间感的重要条件。纵观我国历代中国画作中的线条,其形式多样、千变万化,不同造型的线条可表现出其独有的情感思想和审美情趣,为了更好的体会中国画线条所表现的情感思想,就需深入分析和探索其审美表现和审美情趣。本文主要简述了"线"与中国画的关系、中国画中"线"的特征及其审美功能以及"线"在中国画中的审美表现。

訾睫[9](2018)在《探究中国画之美》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代表"中国画"一直是祖国人民的骄傲。中国画的历史悠久,艺术形式自成一体。中国画强调的是通过感情来传递美:含蓄美、意象美、气韵美都是中国画所体现的美。国画教师要想为祖国培养出众多的国画人才,就需要提高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分析中国画的艺术特征、目前我国国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国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策略,进而在教会学生中国画技巧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使学生承担起继承中国传统艺术的重任。

马楠[10](2018)在《民国时期中国传统题材油画形式语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油画这一西方画种自明末进入中国始,一直面对一个如何与本土视觉艺术融合并且进行再创造的课题,其难度在于东西两种源远流长的视觉文化传统间存在的巨大差异。民国时期是对这个融合与再创造的课题深入研究、努力实践的重要阶段,其方法之一是将传统水墨画题材用之于类似的油画题材进行创作,换言之,艺术家以中国人物、山水、静物题材与油画人物、风景、静物题材融合,并且将传统的诗情画意引入这种融合中。进行这种研究与实践的民国油画家众多,徐悲鸿、刘海粟、李毅士、王悦之、林风眠、关良、丁衍庸、常玉、潘玉良、颜文梁等为其中佼佼者。他们凭借深厚的中国文化与艺术的修养,负笈欧美、东瀛研习西画,汲取其艺术技巧和美学思想,进而研究两种视觉艺术的异同,探索融合之道,传统题材经过文艺复兴和现代主义的油画语言演绎和阐释,被赋予了时代意义,走出了油画本土化的独特道路。本文一共六章。第一章是纵与横的历史梳理,讨论民国时期传统题材融入油画的过程,包括学院中身兼艺术家与艺术教育家双重身份的油画家在融合方面的艺术与教育实践,洋画运动中传统题材与现代主义油画语言的融合,以及抗战期间救亡图存背景下油画向传统题材的回归。第二章至第五章为具体的融合实践的研究,手法上分为写实与表现,题材上则从中西人物画的异同、风景与山水的异同、静物与花鸟的异同结合前述十位艺术家的作品进行讨论,并独辟一章专门讨论艺术家将文人画特有的诗情画意传统引入融合实践。第六章则试图对这种融合进行理念上、学理上的概括和梳理,包括传统题材元素的符号化运用、意象性表现语言的多样化、图形色彩的书写性特征和东方平面化装饰图式的构成倾向。本文试图通过这样的历史梳理以及学理和个案的研究走出改变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传统水墨题材及其美学与西洋美术一—文艺复兴美术与现代主义——融合的系统研究阙如状态的第一步。

二、浅谈中国画的意象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中国画的意象美(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古代艺术的意象之美(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书法艺术的意象之美
二、中国水墨山水画的意象之美
三、意象美创造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共同特征
结语

(2)工笔重彩画的意象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意象美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二、工笔重彩画中意象美的体现方式及创作理念
    (一)体现方式
        1. 创作手法
        2. 创作细节
        3. 创作造型
    (二)创作理念
三、结语

(3)中国古代艺术体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价值
    二、体式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现状
        (一)艺术形态分类相关成果
        (二)古代文体研究相关成果
        (三)古代艺术史研究兼及成果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学方法
        (二)比较法
        (三)历史阐述学方法
    六、创新之处
第一章 礼乐制度和百工技艺规范下的先秦、秦汉艺术体式
    第一节 礼乐制度与艺术体式
        一、礼乐为主导的音乐体式
        二、典仪仪制下礼乐体式的分化
        三、礼制规约与音乐体式的样态
        四、发展至性情、模仿的音乐起源论
    第二节 诗乐舞由一而分
        一、上古到先秦:诗乐舞一体,乐舞为主导
        二、秦汉:歌舞音乐形成,歌、舞为主导
    第三节 隶变与书体书势的衍生
        一、经典书学势体文
        二、势体文文献剖析
        三、《四体书势》的体式意义
        四、势体文与书法体势
        五、势体文综合艺术语言、形制规范、样式风格阐述维度为一体
        六、势体文对唐代书体论的影响
    第四节 百工技艺、礼乐观念下的工艺和绘画体式
        一、工艺技艺与百工艺术体式的分化
        二、宇宙观念与百工艺术体式的统合
        三、礼乐观念与绘画体式的存在价值
第二章 主体和样式典范主导的“体”:魏晋南北朝艺术体式
    第一节 形构、样貌与魏晋南北朝艺术体式
        一、《文心雕龙》之“体势”
        二、形构、样貌与书法体式
    第二节 阮籍、嵇康以琴体言乐体
        一、阮籍音乐体式论
        二、嵇康琴体论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音乐体式分化
    第四节 二王典范与书家体式
        一、魏晋南朝二王体式典范
        二、钟张二王与古今二体
        三、书家、书体的体式建构
    第五节 人物画、山水画体式
        一、传神论与人物画体式
        二、山水画体式论形成
        三、六法与画体
第三章 形制规范的建立:承前启后的唐宋艺术体式
    第一节 唐宋乐舞、戏剧体式整合
        一、诗、词的音乐体式衍变
        二、宋音乐体裁文献转折期
        三、从唐歌舞燕乐至宋杂剧
        四、乐部制与乐部样式标志
    第二节 体法与唐宋书法体式
        一、书体为纲与书体体式
        二、书体体式与书家体式
        三、书法体式的融合与分化
    第三节 类型与唐宋绘画体式
        一、体式风格类型
        二、门类与绘画体式
        三、门类间体式融合
第四章 本体向度的拓展:元明清整合再释的艺术体式
    第一节 风格阐释维度的延伸
        一、时代风格与名家样式
        二、地域风格与流派风格
    第二节 形构阐释维度的延续
        一、戏剧体式与戏曲体制
        二、书体体式的系统整合
    第三节 历史阐述维度的推进
        一、时代、艺术家体式的历史概括
        二、钩沉体式传衍的流脉意识显着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4)汉绣工艺在壁饰设计中的笔墨意象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目前研究现状
        1.2.1 国内现状
        1.2.2 国外现状
    1.3 研究内容、目标与方法、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目标
        1.3.3 研究的方法
        1.3.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笔墨意象的综述
        2.1.1 笔墨意象的内涵
        2.1.2 笔墨意象的形式表现
        2.1.3 笔墨意象的意境之美
        2.1.3.1 笔墨意象的诗化情怀
        2.1.3.2 笔墨意象的人文关照
        2.1.3.3 笔墨意象的禅之韵味
    2.2 壁饰的界定
        2.2.1 壁饰在空间中的作用分析
        2.2.1.1 改善空间
        2.2.1.2 烘托风格
        2.2.1.3 体现审美
    2.3 汉绣艺术的概述
        2.3.1 汉绣艺术的定义与简史
        2.3.2 汉绣工艺材料的特性
        2.3.3 汉绣工艺的典型技法与特点
        2.3.3.1 锁绣法
        2.3.3.2 平金夹绣法
        2.3.3.3 齐针绣法
        2.3.3.4 长短针绣法
        2.3.3.5 游针绣法
第3章 汉绣工艺的笔墨意象营造研究
    3.1 汉绣工艺与笔墨意象的契合性营造
        3.1.1 游针针法的笔墨意象营造
        3.1.2 长短针针法的笔墨意象营造
        3.1.3 齐针针法的笔墨意象营造
    3.2 汉绣工艺营造的笔墨意象之美
        3.2.1 温雅的空灵美
        3.2.2 含蓄的仙韵美
        3.2.3 安静的禅意美
第4章 毕业设计《蔓延》的笔墨意象营造实验
    4.1 毕业设计方案——《蔓延》
        4.1.1 设计构思
        4.1.2 设计定位
        4.1.3 色彩设计
        4.1.4 纹案设计
        4.1.5 设计草图
        4.1.6 技法设置
        4.1.7 绣片与镜面结合的壁饰设计实验
    4.2 设计说明
        4.2.1 制作流程
        4.2.2 作品设计说明
    4.3 设计效果图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5)博纳尔绘画中的意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2 选题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3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1.4 解决的问题和内容
第2章 博纳尔绘画的“意象”来源
    2.1 法国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影响
    2.2 象征主义和直觉综合主义的影响
    2.3 亨利·博格森哲学理论的影响
    2.4 生活题材—情感最深刻的表现
    2.5 东方审美元素的吸收与借鉴
        2.5.1 日本浮世绘的吸收和借鉴
        2.5.2 东方艺术元素的体现
第3章 “意象”在博纳尔绘画中的体现
    3.1 光与色的意象表达
    3.2 笔触中的写意挥洒
    3.3 象征性符号—人体中的意象美
        3.3.1 象征性的人体姿态
        3.3.2 窥视下消融的女人体
    3.4 空间、构图及造型的意象化
        3.4.1 意象化的构图
        3.4.2 空间的意象美
        3.4.3 神秘朦胧的造型
第4章 博纳尔绘画中“意象”研究的现实意义
    4.1 与中国写意性油画的契合点
    4.2 对中国艺术家油画创作的影响
    4.3 博纳尔的油画对我艺术创作的影响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意象思维在海上丝路文创产品中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分析
    1.4 论文的创新点、重点、难点、关键点
    1.5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5.1 研究内容及思路
        1.5.2 研究方法
第2章 意象思维的发展及艺术表现
    2.1 意象思维的来源
        2.1.1 东方意象思维的形成
        2.1.2 西方意象思维的形成
        2.1.3 意象思维的内涵阐释
    2.2 意象思维的艺术演变
        2.2.1 观象与取意
        2.2.2 造象与再生意象
        2.2.3 意境对意象的渗透
    2.3 意象思维的艺术表现
        2.3.1 仿象
        2.3.2 抽象
        2.3.3 兴象
        2.3.4 喻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意象思维在文创设计中的价值及案例分析
    3.1 意象思维与文创设计的关系
        3.1.1 意象思维对文创设计的价值
        3.1.2 意象思维对文创设计的影响
    3.2 意象思维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3.2.1 地域文化类文创设计
        3.2.2 传统文化类文创设计
        3.2.3 流行文化类文创设计
        3.2.4 诗歌文学类文创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意象思维在海上丝路文创中的设计表达
    4.1 主题与构思设计
        4.1.1 文化提炼
        4.1.2 再东方意象
        4.1.3 成熟的文化认同
    4.2 图形与造型设计
        4.2.1 图形元素组合
        4.2.2 绘画技法表现
        4.2.3 图案情节构成
        4.2.4 色彩艺术表达
    4.3 材料与工艺设计
        4.3.1 材料选取与搭配
        4.3.2 工艺方法与技巧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意象思维在海上丝路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实践
    5.1 丝路文化解读
    5.2 设计构思
    5.3 图案设计与绘制
    5.4 色彩搭配
    5.5 文创产品设计制作
    5.6 设计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线”在中国画中的审美表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线”与中国画的关系
二、中国画中“线”的特征及其审美功能
三、“线”在中国画中的审美表现
    (一)意象美
    (二)意趣美
    (三)节奏美
    (四)书法美
四、结语

(9)探究中国画之美(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画的发展历史
二、中国画的艺术特征
    (一) 中国画的意象美
    (二) 中国画的意境美
    (三) 中国画气韵美
三、感悟中国画之美
    (一) 了解国画的名称以及画家生平
    (二) 中国画的创作技巧
    (三) 临摹传统的绘画作品

(10)民国时期中国传统题材油画形式语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缘起
    二、价值意义
    三、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界定
    四、前期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五、创新点
    六、研究方法
第一章 民国时期油画中国传统题材探索的历程
    第一节 民国初期的新兴美术教育
        一、传统美术“画院”、“师徒制”向美术学校/系的转型
        二、油画家兼美术教育家的美术教学
        三、中西美术教材比较
    第二节 上海洋画运动中传统题材的运用
        一、上海洋画运动的意义
        二、传统题材油画与现代主义风格的互融
        三、西画社团共存的多元化格局
        四、女性人体写生对封建传统礼教的挑战
        五、西洋画传播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
    第三节 抗战时期的回归传统
        一、对民族传统艺术精神价值观的反思
        二、关于“抗战绘画”的中国传统题材与技法的应用
        三、纯粹美术思想的提倡对回归传统的影响
        四、艺术民族化与大众化思潮的倡导
        五、艺术宝库敦煌研究的风潮
        六、中国传统民族题材和形式的初步确立
第二章 写实性、表现性油画语言与中国传统人物题材
    第一节 中西人物画的同和异
        一、传统中西人物画的比较
        二、近现代中西人物画的传统沿袭与交融
    第二节 典型案例分析——代表性艺术家与其作品
        一、写实性油画与中国历史题材的融合——徐悲鸿《田横五百士》
        二、戏曲性的视觉化——林风眠、关良的油画戏曲人物画
第三章 表现性油画语言与中国传统山水题材
    第一节 西方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的同和异
        一、传统风景画与山水画之同
        二、传统风景画与山水画之异
        三、山水画吸收风景画的美学和技巧
    第二节 典型案例分析——代表性艺术家及其作品
        一、风景油画中的表现性——中国表现主义先驱刘海粟
        二、“脉脉之思”——王悦之风景油画之表现性
第四章 表现性油画语言与中国传统花鸟题材
    第一节 西方静物画与中国花鸟画的同和异
        一、传统静物画与花鸟画之同
        二、传统静物画与花鸟画之异
        三、近现代静物画与花鸟画的同和异
    第二节 典型案例分析——代表性艺术家及其作品
        一、从东方马蒂斯到现代八大山人——丁衍庸静物油画中花鸟题材的表现性
        二、以花卉作为自我的观照——常玉静物油画中的传统花鸟题材意蕴
第五章 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与民国油画的意象
    第一节 西画的“诗画异质”与中国画的“诗画一体”
        一、诗画关系差异的哲学和美学背景
        二、从模仿说探寻西方诗画异质的必然性
        三、从意境论尝试中国诗画融合的必然性
        四、“意象性”——中西诗画关系的异中之同
    第二节 典型案例分析——代表性艺术家及其作品
        一、人物写实技法与古典诗词意蕴的融合——李毅士《长恨歌画意》
        二、意象与诗化——颜文梁写实性风景油画
        三、古典诗词意蕴的表现性——常玉、潘玉良的静物油画
第六章 民国时期传统题材油画形式语言的特征
    第一节 传统题材元素的符号化运用
        一、中国传统人物形象符号的运用和表现
        二、中国传统山水形象符号的运用和表现
        三、中国传统花鸟形象符号的运用和表现
    第二节 意象性表现语言的多样化
        一、东西方意象油画的渊源
        二、民国油画意象性表现语言特征
        三、油画作品中的个性化意象特征
    第三节 图形色彩的书写性特征
        一、西方现代派油画中的书写性
        二、中国画线性笔墨糅入西方油画笔触
        三、书写性与图形的生成
        四、书写性与色彩的挥洒
    第四节 东方平面化装饰图式的构成倾向
        一、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装饰美
        二、西方现代派中与东方艺术类似的平面性
        三、运用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的平面构成形式
        四、“计白当黑”式平面构图形式
结论
    一、西方媒介中国精神
    二、传统题材的继承对当代架上绘画教育的启示
    三、艺术遗产与文化资源的当代转换
    四、现代美术史的拾遗补缺
    五、写实与表现:发展还是对垒?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四、浅谈中国画的意象美(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古代艺术的意象之美[J]. 毛宣国. 中国文艺评论, 2021(07)
  • [2]工笔重彩画的意象美研究[J]. 陈晓娟. 艺术品鉴, 2021(02)
  • [3]中国古代艺术体式研究[D]. 徐慧极. 东南大学, 2020(02)
  • [4]汉绣工艺在壁饰设计中的笔墨意象实验研究[D]. 毕颖爽.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4)
  • [5]博纳尔绘画中的意象研究[D]. 张超凡. 南昌大学, 2020(01)
  • [6]意象思维在海上丝路文创产品中的设计研究[D]. 胡文静.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2)
  • [7]中国工笔画“意象美”探析[J]. 王海滨. 美术观察, 2019(12)
  • [8]“线”在中国画中的审美表现分析[J]. 周晨迪. 艺术评鉴, 2019(21)
  • [9]探究中国画之美[J]. 訾睫. 美与时代(中), 2018(09)
  • [10]民国时期中国传统题材油画形式语言研究[D]. 马楠. 上海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论中国画的意象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