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学习指南

“大气压”学习指南

一、《大气压强》学习指导(论文文献综述)

汪海宁,姚蕊,李红梅[1](2021)在《具身认知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活动设计——以“大气压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具身认知理论是一种新兴的认知科学理论,它强调认知是大脑、身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以具身理论指导,可以突破初中物理的教学重难点。以"大气压强"为例,设计具身化的教学活动。

张艳梅[2](2021)在《基于“5E”模式的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 ——以大气压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标要求学生应该准确的掌握相关物理概念,并能将其运用于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对某些物理概念的认识是不准确的,且很少能将其运用于生活实际当中,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建构和应用科学概念,是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目前出现的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5E教学模式,它通过引入、探究、解释、迁移和评价五个环节的实施,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去主动建构知识和应用知识。因此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利用5E教学模式有针对性的对大气压强进行教学设计并用于教学实践,研究其概念建构和应用的效果。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验研究法和访谈法进行研究。首先查阅关于5E教学模式和大气压强教学设计的相关文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其中对初中物理教学可借鉴的方面,论证5E教学模式运用于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学的可行性。其次通过对不同版本教材的对比分析、学生学情的分析及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目前大气压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对于大气压强的概念没有进行具体的解释;(2)对于大气压强的测量,多数教师为探究而探究,并不注重学生思维上的培养和方法的掌握,只是为了那么一个框架;(3)一些教师把重点放在对大气压强相关实验的改进上,而不是进一步解决学生的错误认知;(4)关于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目前还没有比较完善的设计教学。再次根据以上研究结果,联系生活实际,有针对性的运用5E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并实施于实验班中,而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最后在教学实践后,通过对学生的访谈,验证学生对5E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且运用SPSS软件处理实验班和对照班检测试卷所得的数据并进行分析,验证基于5E教学模式的大气压强教学是否具有良好的效果。研究发现,5E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且能够较好的解决学生和教师在大气压强学习和教学时面临的相关问题,如帮助学生较好运用大气压强相关知识去解释生产生活现象;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对5E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较高。

郑晓依[3](2021)在《陆基长波导航授时系统中低频地波传播时延时变特性研究与建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陆基长波导航授时系统是完备PNT(Positioning Navigation and Timing,定位导航和授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想要使其提供高质量的PNT服务,获取准确、可靠的低频地波传播时延预测/修正量成为关键。由于受传播路径电特性复杂变化的影响,低频地波传播时延表现出明显的时变特性。因此,研究低频地波传播时延的时变特性并寻求可靠的预测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于低频地波传播时延高精度预测的现实需求,围绕低频地波传播时延的时变特性展开研究,针对复杂长距离下传播时延的预测问题,提出了综合考虑传播路径上多位置点多气象的GR(Generalized Regression,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建模方法,有效地提高了传播时延的预测精度。具体内容如下:(1)基于理论预测方法,分析了地层和大气层中各时变因素对传播时延时变特性的作用机理,及其对传播时延的影响规律和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气象因素与传播时延之间有着必然联系,对于1000km的传播距离,其变化所引起的传播时延时变量可达百纳秒量级甚至微秒量级。(2)基于长期监测数据,分析了低频地波传播时延的时变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指出:①传播时延随季节和昼夜的变化而变化,且其波动幅度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增加;②相比于简单短路径,对于复杂长距离传播路径,传播时延的时变程度是全路径上各位置点气象因子时变情况综合作用的结果;③复杂长距离传播路径上的气象差异较大且不容忽视,路径上某一位置点的气象不足以反映整条路径上的气象,需要考虑传播路径上更多点的气象。(3)建立了适用于复杂长距离的传播时延时变预测模型。即针对复杂长距离情况,依次以全陆地路径和海陆路径为例,将BP(Backward Propagation,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和GR神经网络分别应用于低频地波传播时延的预测,建立了考虑传播路径上单点和多点气象的传播时延时变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GR神经网络结合多位置点多气象因子构建的传播时延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和适用性。本文研究成果可为高性能陆基长波导航授时系统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王文静[4](2021)在《阵列相干声源改变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对光波传输特性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激光技术的蓬勃发展,制约其应用质量的大气湍流被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机械波,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对局部大气的时空分布特征产生影响,基于这一特性,本文提供一种扰动大气湍流结构的新思路。建立了不同的声源模型,从声波的波动方程出发,结合声波的干涉叠加原理,数值计算出不同阵列声源模型激发的“人工不均匀体”空间分布情况;基于大气湍流折射率结构常数的“2/3”定律,结合随机过程解析方法,求解出“人工湍流”的折射率结构常数;进行“声光结合”,计算在声波干扰下,光波在湍流中的传输特性。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阐述了大气折射率的物理性质,总结工程上常用的大气折射率测量方法;基于大气的物理属性,对比分析了几种不同计算大气折射率的经验性公式。给出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的定义,分析了边界层及自由大气中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n2的特性及经验性计算公式。2.从声波的波动方程出发,分析声波在运动过程中对大气物理属性的扰动,基于相干声波的干涉叠加原理,给出阵列相干声源激发折射率不均匀体的计算方法。建立“点阵列相干声源”模型,并数值计算其激发的“人工大气压强”及“人工大气折射率不均匀体”空间分布情况。在单个点阵列声源模型的基础之上,建立多种“组合阵列声源”模型,数值计算并且对比分析了不同“组合阵列声源模型”在局部空间激发人工折射率不均匀体分布情况。3.基于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的“2/3定律”,结合随机过程的解析方法,在原有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的基础之上,叠加“人工折射率不均匀体”,对两个随机过程进行叠加解析,求解得到了“人工湍流”的折射率结构常数。在声波扰动的大气中引入光波,基于Fante的计算结果,求解出“人工湍流”中波束的长期扩展半径,数值分析了点阵列相干声源参数改变对波束扩展半径的影响;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计算kolmogorov谱下的波束漂移方差,分析了点阵列相干声源参数改变对波束漂移方差的影响。基于Rytov近似,以平面波为例,计算并数值分析了点阵列相干声源参数改变对光波闪烁指数的影响。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验证了相干声源改变湍流特性的可行性,对于声波控制湍流的后期实验以及工程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陈新欣[5](2021)在《靶场环境参数集成监测系统及LoRa组网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靶场环境包括飞机、导弹、运载火箭、飞船等诸多试验靶场,对于靶场试验来说,靶场背景环境参数的监测必不可少,靶场环境参数决定了试验任务能否顺利完成。然而面对复杂的靶场环境,如何进行多种环境参数集中采集、对于覆盖范围广的靶场环境如何进行大范围内的组网监测、对于数据如何进行远距离传输,都是靶场环境监测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结合LoRa无线技术、ARM嵌入式技术、多传感器集成技术和北斗定位技术设计了一套符合复杂靶场背景下的环境数据集成监测系统。主要内容包括:1.比较分析现有环境监测系统,并结合靶场背景环境的实际需求,进行系统方案设计。根据方案设计进行处理器、传感器和操作系统的选型。结合ARM嵌入式技术、多传感器集成技术和μC/OS-II实时操作系统进行环境监测终端软硬件设计,实现对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大气压强、降雨量、太阳总辐射、PM10、PM2.5、风速、风向等十多种环境参数集成采集,解决了靶场背景环境监测数据采集单一,集成度低等问题。2.对WiFi、ZigBee、LoRa等无线传输技术进行比较,利用LoRa技术的优势,将LoRa无线技术应用于靶场背景环境监测系统。进行LoRa无线模块节点硬件电路和软件通信设计,实现环境数据的远距离低功耗传输和大范围内靶场环境的星形组网监测设计。利用北斗定位技术实现环境监测终端的位置信息定位功能。3.根据系统构架设计远程监测终端的上位机软件。远程监测终端通过LoRa无线模块接收各个环境监测终端采集到的环境数据和位置信息,进而对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人机交互设计,并且实现定位信息地图显示功能。系统方案设计完成后进行系统外观模型设计和系统组装,最后进行系统调试,调试包括环境终端采集测试、LoRa通信性能测试和上位机软件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环境监测终端可以对环境中十多种环境参数进行集中采集,并且准确获取到终端位置信息。LoRa无线模块的传输距离、丢包率和节点组网性能都可以达到预期设计目标。远程监测终端上位机软件可以准确接收处理环境数据和位置信息。本文通过对靶场环境参数集成监测及LoRa组网系统设计,实现了对靶场环境数据的集中准确测量、设备集成度高、数据传输距离远、组网方式灵活等目标,为靶场环境监测提供了一套有效的监测设备。

高月科[6](2021)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低成本实验的应用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学中概念的提出,定律的发现,理论的建立都是以实验为基础且要经受实验的检验。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低成本物理实验取材来源于日常生活,具有材料易取,成本较低,简单明了,极易动手制作的特点。在应用低成本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一种亲切感,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另一方面有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为促进低成本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更好地应用,论文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目前低成本物理实验应用现状,提出了进一步改善低成本物理实验教学的途径,给出了设计原则与应用策略。具体内容如下:利用文献研究法,阐述了目前低成本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分析了历史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界定了低成本物理实验的概念,并阐述相关理论基础;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教师进行访谈,整理调查数据与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了低成本物理实验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低成本物理实验教学的具体途径;针对应用理论缺失的问题,给出了低成本物理实验教学的六条设计原则与七条应用策略,并进行了详细的案例分析;根据给出的原则和策略,设计了两节具体利用低成本物理实验进行教学的案例;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反思了研究中的不足。通过初中物理教学中低成本物理实验的应用策略研究,一方面可以使更多教师和学生注意到低成本物理实验,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为教师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和方向。

王艳艳[7](2021)在《基于“非常规”物理实验促进初中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实践研究》文中认为“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深度参与,这种深度参与包括感知觉、思维、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投入,探索、发现、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在先前经验激活下有效形成知识联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断探究,勇于创新,发展质疑和实证、合作与沟通、知识迁移等方面的能力。如何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达到深度学习,一直备受研究者们关注并成为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实践证明,利用生活材料物品器具开展的“非常规”物理实验在促进学生知识学习、情感培育和能力发展等方面具有很多独特的教育教学功能。探索基于生活材料物品器具开展“非常规”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对提高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无疑具有研究意义。本研究结合国内外深度学习和“非常规”物理实验相关研究,提出了基于“非常规”物理实验创设物理学习情境促进知识联结、深度参与、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设计了如何将策略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的流程图,并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了短期实践,利用调查问卷、成绩分析和教学案例分析等,探讨了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利用该策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研究结果。通过为期半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基于“非常规”物理实验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对学生在物理课堂参与度、主动学习、知识联结、思维结构改变等方面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同时发现,在考察思维层次较低的知识测验中,实施该教学策略对学生的深度学习没有明显促进作用;在考察思维层次较高的知识测验中,实验班正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班,说明该策略对浅层学习无明显作用,能够促进学生由浅层学习向深层学习转变。学生期末测试平均成绩的提高显示了该策略的运用与学生平均成绩之间的正相关。本研究存在的不足: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不具普偏性,仅在初二年级开展了教育研究;目前教育领域对深度学习的概念界定及评价方式尚未达成统一;自身教学经验和研究经验不足。

姚蕊[8](2021)在《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初中物理概念学习障碍对策及教学设计》文中指出物理概念被广泛用于描述现实事物的根本性质和物理特点,从而不同事物得以彼此区分。认识物理概念是认识物理世界的基础,因此学习物理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十分必要。然而,大多数物理概念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时往往会出现学习障碍,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随着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科教学的持续革新,具身认知理论正逐渐被认知科学等领域所认可,为许多研究方向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在学习物理概念时,学生的认知、身体、所处环境以及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均是不可或缺的,这恰好契合了具身认知理论的内涵——认知具有身体参与性、情境性和交互性。将该理论应用于指导物理概念教学,能够充分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提升其认知物理概念的效果,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发展的可能。在汲取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本文以具身认知理论作为指导,结合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实际情况,对初中学生在物理概念学习中出现的学习障碍及应对策略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和分析,了解具身认知理论的起源、内涵等,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从大量论文和书籍中发现了初中生在物理概念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出现的学习障碍;其次,在山东省菏泽市选取了两所中学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目的在于证实初中学生在物理概念学习的各个环节中确实会出现不同的学习障碍,并从具身认知角度分析初中学生在物理概念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以具身认知理论为指导,提出应对初中生物理概念学习障碍的策略,并用八个教学设计实例将这些对策呈现出来。

杨璐瑄[9](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生活化实验教学研究及实践》文中指出物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物理学习而逐步养成物理观念、拥有更好的科学思维、具有科学探究能力、提高科学态度与责任感。本文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下提出了生活化实验教学方式,并进行了大半年的实践研究,以此来证明生活化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研究。本文从物理核心素养出发,以认知主义理论和生活教育理论等作为理论指导,分析了核心素养和生活化实验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生活化实验教学的设计策略,根据策略选取了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教材中的两节课进行教学设计,并对教学设计的撰写进行了详细分析。第二部分是实践研究,包括问卷调查和教学实践。通过对黄平县的初中物理教师及实践学校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了解教师对于生活化实验教学的态度和实施情况,了解学生对物理课的学习态度,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教学实践主要采用实践研究法和课堂观察法为主,数据分析法、访谈法为辅,选取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平县旧州第二中学八年级两个班进行实践,其中八年级(15)班为实验班,采用生活化实验方式进行教学;八年级(14)班为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前后测成绩、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及学生评价四个方面来分析生活化实验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研究表明:基于核心素养的生活化实验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最后,本文对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以供之后的研究和一线教师的物理教学作参考。

孟易兰[10](2021)在《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物理教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美国政府为加强基础教育中关于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的教育,提出了STEAM教育理念,其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美国在全球的竞争力。我国教育改革中目前倡导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与美国所倡导的STEAM教育理念有许多共同之处。STEAM教育强调真实的问题情境,强调学生亲自动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任务,强调综合的学习方式,这些途径也是我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根据现阶段物理教育的局限如应试的影响、科学探究的不足等,结合PISA2018数据分析得出的科学意愿偏低等现象,提出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物理教学设计研究。通过研究国外STEAM教育的发展现状、国内的物理教育改革及教育政策等,发现在探究STEAM教育“中国化”的过程中大多集中在政策研究与分析层面,学校课程资源严重缺乏。以课例设计为主的现有课程数量非常少,同时,研究存在两个方向的较为普遍的问题,一是课例呈现散点状,无较为规范的课程体系,不利于STEAM教育理念与物理结合的长期系统性的发展,二是设计思路的有较大差异,没有形成一个较为规范或者统一的程序,势必会影响物理教学设计的制作效率和执行效果。基于以上背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一是对STEAM相关理论的分析研究,二是对STEAM教育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设计进行研究,三是尝试构建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中学物理课程案例。根据以上研究方向,本文首先对STEAM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研究,明确STEAM教育的含义、主要特点、理论依据等。从现有理论和案例分析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物理教学设计,找出教学设计中的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设计思路和设计程序进行探索。其次,参照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物理教材,针对部分内容设置了《鉴定盲盒物质》、《制作弹簧测力计》、《探索空气的力量》三个STEAM教学设计案例。最后,根据实际进行STEAM课程设计过程遇到的问题,结合自身体会,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大气压强》学习指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气压强》学习指导(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5E”模式的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 ——以大气压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来源
    1.2 研究现状
        1.2.1 5E教学模式的国外研究现状
        1.2.2 5E教学模式的国内研究现状
        1.2.3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过程和方法
        1.4.1 研究过程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1 教学模式
        2.2.2 5E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2.2.3 5E教学模式对物理教学的价值
        2.2.4 5E教学模式的意义
        2.2.5 教学设计
        2.2.6 教学设计的依据
    2.2 理论基础
        2.2.1 认知发展理论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3 有意义学习理论
        2.2.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3章 开展教学设计前的分析与研究
    3.1 教学活动对象的分析
        3.1.1 初二学生的思维介于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中间段
        3.1.2 初二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趣味性要求
        3.1.3 初二学生对大气压强相关知识的分析
    3.2 对教材的分析
        3.2.1 新课导入的对比分析
        3.2.2 学生科学探究对比分析
        3.2.3 视野拓展对比分析
        3.2.4 课后练习对比分析
第4章 基于5E教学模式的大气压强教学设计与实践
    4.1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4.1.2 实验班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4.1.3 对照班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4.2 教学实践研究
        4.2.1 实验目的
        4.2.2 实验对象
        4.2.3 第1 课时的实施思路及要点
        4.2.4 第1 课时的课堂实录及评析
        4.2.5 第1 课时的实施效果
        4.2.6 第2 课时的实施思路及要点
        4.2.7 第2 课时的课堂实录及评析
        4.2.8 第2 课时的实施效果
    4.3 教学后的结果和分析
        4.3.1 教学后学生测试成绩结果与分析
        4.3.2 教学后访谈结果与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大气压强检测试卷
附录2 学生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
致谢

(3)陆基长波导航授时系统中低频地波传播时延时变特性研究与建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陆基长波导航授时系统国内外研究进展
        1.2.2 低频地波传播时延国内外研究进展
        1.2.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 章节安排
    1.4 本章小结
2 低频地波传播理论及时变因素对传播时延的影响分析
    2.1 低频地波传播基本理论
        2.1.1 低频地波传播时延
        2.1.2 影响传播时延的因素
    2.2 地层时变因素对传播时延的影响分析
        2.2.1 影响大地电特性的时变因素
        2.2.2 土壤层温度对传播时延的影响
        2.2.3 土壤层湿度对传播时延的影响
        2.2.4 地下水位对传播时延的影响
    2.3 大气层时变因素对传播时延的影响分析
        2.3.1 影响大气电特性的时变因素
        2.3.2 大气温度对传播时延的影响
        2.3.3 大气湿度对传播时延的影响
        2.3.4 大气压强对传播时延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长期监测数据的传播时延时变特性分析
    3.1 传播时延的监测
        3.1.1 测量原理
        3.1.2 仪器设备
        3.1.3 数据采集与处理
    3.2 气象数据的获取与气象类型的选择
        3.2.1 气象数据的获取
        3.2.2 气象类型的选择
    3.3 传播时延时变特性分析
        3.3.1 传播时延时变规律分析
        3.3.2 传播时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3.3.3 复杂长距离下的气象差异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复杂长距离下传播时延时变预测模型
    4.1 人工神经网络
        4.1.1 BP神经网络
        4.1.2 GR神经网络
    4.2 传播时延时变预测模型
        4.2.1 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单点气象的传播时延预测模型
        4.2.2 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多点气象的传播时延预测模型
        4.2.3 基于GR神经网络建立多点气象的传播时延预测模型
        4.2.4 模型结果对比分析
    4.3 模型的普适性验证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阵列相干声源改变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对光波传输特性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大气湍流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大气湍流中光的传输特性研究
        1.2.3 阵列相干声源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与安排
2 相干声波及大气折射率基础理论
    2.1 声波的物理性质
        2.1.1 声波的波动方程
        2.1.2 声波的叠加原理
        2.1.3 声波的相干性
        2.1.4 声波在大气中的衰减
    2.2 大气折射率概述
        2.2.1 大气折射率的测量方法
        2.2.2 大气折射率计算方法
        2.2.3 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_n~2
    2.3 本章小结
3 不同“组合阵列声源”激发局部空间“人工折射率不均匀体”研究
    3.1 相干声源激发折射率不均匀体
        3.1.1 点阵列相干声源模型
    3.2 不同“组合阵列声源”与人工不均匀体作用研究
        3.2.1 “平面组合阵列声源”激发局部空间“人工折射率不均匀体”
        3.2.2 “空间立体组合阵列声源”激发局部空间“人工折射率不均匀体”
        3.2.3 “曲面组合阵列声源”激发局部空间“人工折射率不均匀体”
    3.3 不同类型组合阵列声源激发人工不均匀体对比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光波在“人工折射率不均匀体”中的传输特性
    4.1 声源影响下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的改变
        4.1.1 声源激发“折射率不均匀体”的折射率结构常数
        4.1.2 声源影响下大气湍流折射率结构常数
    4.2 光波在“人工折射率不均匀体”中的传输特性
        4.2.1 波束在“人工折射率不均匀体”中的扩展特性
        4.2.2 波束在“人工折射率不均匀体”中的漂移
        4.2.3 平面波在“人工折射率不均匀体”中的光强闪烁
    4.3 本章小结
5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靶场环境参数集成监测系统及LoRa组网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靶场环境监测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无线传输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
2 靶场环境参数集成监测及LoRa组网系统整体设计
    2.1 靶场环境参数集成监测及LoRa组网系统框架
        2.1.1 系统需求分析
        2.1.2 系统方案设计
    2.2 环境术语及监测标准
    2.3 LoRa技术及卫星定位技术
        2.3.1 LoRa技术
        2.3.2 卫星定位技术
    2.4 本章小结
3 靶场环境参数集成监测及LoRa组网系统硬件设计
    3.1 环境监测终端硬件电路整体方案设计
    3.2 硬件选型方案
        3.2.1 系统硬/软件平台比较选型
        3.2.2 传感器选型
    3.3 ARM微处理器最小系统设计
    3.4 多传感器采集电路设计
        3.4.1 IIC采集电路设计
        3.4.2 RS-485采集电路
        3.4.3 UART采集电路设计
    3.5 LoRa无线传输电路设计
    3.6 北斗定位电路设计
    3.7 外围电路设计
        3.7.1 显示电路设计
        3.7.2 电源电路设计
    3.8 本章小结
4 靶场环境参数集成监测及LoRa组网系统软件设计
    4.1 环境监测终端软件开发语言和工具
    4.2 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
        4.2.1 μC/OS-Ⅱ系统移植
        4.2.2 μC/OS-Ⅱ系统软件设计
    4.3 传感器数据采集驱动程序设计
        4.3.1 IIC总线驱动电路程序设计
        4.3.2 RS-485驱动电路程序设计
        4.3.3 UART驱动电路程序设计
    4.4 LoRa无线传输
        4.4.1 LoRa通信协议
        4.4.2 LoRa无线传输软件设计
    4.5 北斗定位模块软件设计
    4.6 ISP显示模块软件设计
    4.7 上位机软件设计
        4.7.1 Qt开发环境
        4.7.2 上位机软件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4.8 本章小结
5 系统组网调试与运行
    5.1 系统环境监测终端性能测试
    5.2 系统LoRa无线组网通信性能调试
        5.2.1 LoRa通信质量测试
        5.2.2 组网通信范围测试
    5.3 上位机软件功能调试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初中物理教学中低成本实验的应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学习动机理论
        2.2.3 “教学做合一”理论
        2.2.4 多元智能理论
第三章 低成本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现状调查与改善途径
    3.1 问卷调查法
        3.1.1 调查对象
        3.1.2 调查目的
        3.1.3 调查结果分析
        3.1.4 调查总结
    3.2 访谈法
        3.2.1 访谈对象
        3.2.2 访谈目的
        3.2.3 访谈记录
        3.2.4 访谈结果分析
        3.2.5 访谈总结
    3.3 改善低成本物理实验教学的途径
        3.3.1 加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3.3.2 加强师生对低成本物理实验的认识
        3.3.3 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
        3.3.4 强化低成本物理实验教学激励评价机制
第四章 低成本物理实验的设计原则与应用策略
    4.1 低成本物理实验的设计原则
        4.1.1 科学性原则
        4.1.2 简单性原则
        4.1.3 直观性原则
        4.1.4 安全性原则
        4.1.5 参与性原则
        4.1.6 创新性原则
    4.2 低成本物理实验的应用策略
        4.2.1 利用低成本物理实验实现教学生活化
        4.2.2 利用低成本物理实验引发学生认知冲突
        4.2.3 利用低成本物理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4.2.4 利用低成本物理实验发散求异
        4.2.5 利用低成本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4.2.6 利用低成本物理实验开展探究式教学
        4.2.7 利用低成本物理实验拓展实验时空
第五章 基于低成本物理实验的教学设计
    5.1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5.2 浮力教学设计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初中低成本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 2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7)基于“非常规”物理实验促进初中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2.1 教学形式简单,学生未发生深度参与
        1.2.2 教学情境单一,学生处于无“惑”的被动学习状态
        1.2.3 知识与生活偏离,缺少与学生原有经验联结
    1.3 研究意义
        1.3.1 有利于提高学生物理课堂参与度
        1.3.2 有利于丰富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1.3.3 有利于知识与经验的联结
    1.4 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问题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概念界定
    2.1 “非常规”物理实验
    2.2 深度学习
        2.2.1 学术界对于深度学习的界定
        2.2.2 深度学习能力表征
        2.2.3 本研究对深度学习的界定
第3章 相关研究现状
    3.1 “非常规”物理实验研究现状
        3.1.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3.1.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3.2 深度学习研究现状
        3.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3.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第4章 理论基础
    4.1 建构主义理论
        4.1.1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4.1.2 建构主义理论的启示
    4.2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4.2.1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4.2.2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的启示
    4.3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4.4 “非常规”物理实验与深度学习的关系
        4.4.1 “非常规”物理实验教学符合深度学习的发生机制
        4.4.2 “非常规”物理实验教育理论与深度学习理论都指向素质教育
第5章 “非常规”物理实验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与案例
    5.1 “非常规”物理实验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5.1.1 深度学习准备阶段
        5.1.2 深度学习阶段
        5.1.3 评价反思阶段
    5.2 基于策略的核心教学活动
        5.2.1 《透镜》核心教学活动
        5.2.2 《凸透镜成像规律》核心教学活动
    5.3 《大气压强》教学案例
        5.3.1 深度学习准备阶段
        5.3.2 深度学习阶段
        5.3.3 评价反思阶段
第6章 教育实验研究过程及结论
    6.1 教育实验前的成绩检验与问卷调查
        6.1.1 前测知识水平分析
        6.1.2 前测考试成绩分析
        6.1.3 前测调查问卷设计与分析
    6.2 教育实验后的成绩检验与问卷调查
        6.2.1 后测知识水平分析
        6.2.2 后测考试成绩分析
        6.2.3 后测调查问卷分析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提高了物理课堂参与度
        7.1.2 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7.1.3 促进了知识联结
        7.1.4 改变了学生的思维结构
        7.1.5 提高了学生成绩
    7.2 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深度学习知识水平前测试卷
附录2 NESS-China深度学习量表
附录3 初中物理深度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4 前测调查问卷独立样本检验结果
附录5 深度学习水平后测试卷
附录6 教育实验前后考试成绩
附录7 后测调查问卷独立样本检验结果
致谢

(8)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初中物理概念学习障碍对策及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内容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内容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二章 具身认知理论综述及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节 具身认知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一、哲学维度
        二、心理学维度
    第二节 具身认知理论的代表观点及具体内涵
        一、具身认知研究趋势
        二、国外关于具身认知理论的代表观点
        三、国内关于具身认知理论的代表观点
        四、具体内涵
    第三节 关于具身认知理论的研究现状
        一、具身认知对教学的启示
        二、具身认知理论与物理教学
    第四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学习障碍
        二、物理学习障碍
        三、概念
        四、物理概念
        五、初中物理概念学习障碍
第三章 初中学生物理概念学习障碍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初中学生概念学习障碍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问卷设计与调查
    第二节 调查结果分析
        一、物理概念学习动机障碍分析
        二、物理概念理解障碍分析
        三、物理概念深化障碍分析
        四、物理概念记忆障碍分析
    第三节 具身认知角度分析概念学习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具身化的物理概念学习障碍应对策略
    第一节 巧设具身情景
    第二节 丰富具身体验
    第三节 剖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第四节 优化记忆方式
第五章 具身化概念教学设计实例
    第一节 “光的色散”概念教学设计
    第二节 “重力”教学设计
    第三节 “大气压强”概念教学设计
    第四节 “电压”教学设计
    第五节 “磁现象”相关概念教学设计
    第六节 “密度”教学设计
    第七节 “光的折射”概念部分教学设计
    第八节 “比热容”概念教学设计
第六章 反思与展望
    第一节 反思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初中物理概念学习障碍因素研究”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9)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生活化实验教学研究及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教育改革的趋势
        1.1.2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1.1.3 物理来源于生活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5.1 国内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1.5.2 国内物理生活化实验研究现状
        1.5.3 国外研究现状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学科素养
        2.1.2 物理核心素养
        2.1.3 生活化实验教学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认知主义理论
        2.2.3 生活教育理论
3 初中物理生活化实验教学的现状调查分析
    3.1 调查方案设计
        3.1.1 调查目的
        3.1.2 问卷调查的对象
        3.1.3 问卷调查的设计
    3.2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3.2.1 教师问卷调查分析
        3.2.2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3.2.3 调查结论
4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生活化实验教学探究
    4.1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生活化实验的设计策略
        4.1.1 方式多样化策略
        4.1.2 问题驱动策略
        4.1.3 引发认知冲突策略
        4.1.4 情景生活化策略
        4.1.5 认知整合策略
    4.2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生活化实验教学案例
        4.2.1 《大气压强》教学案例
        4.2.2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案例
5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生活化实验教学实践及效果
    5.1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生活化实验教学实践实施
        5.1.1 实践目的
        5.1.2 实践对象
        5.1.3 实践时间
        5.1.4 实践内容
        5.1.5 控制变量
        5.1.6 实践研究工具及评价路径
    5.2 实践研究过程
        5.2.1 实施步骤
        5.2.2 实施过程
    5.3 教学实践前后结果分析
        5.3.1 实验前测结果分析
        5.3.2 实验后测结果分析
        5.3.3 结论
    5.4 物理生活化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的结论
    6.2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生活化实验调查问卷(教师版)
    附录二: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生活化实验调查问卷(学生版)
    附录三:实验班与对照班各次测试物理成绩表
    附录四:学生访问手稿
    附录五:初二上第一次月考试卷
    附录六:初二上期末试卷
    附录七:初二下期中试卷
致谢

(10)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物理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提出
    1.2 研究价值与意义
    1.3 国外研究
    1.4 国内研究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STEAM教育内涵
    2.1 STEAM教育的基本理念
        2.1.1 定义
        2.1.2 基本特征
        2.1.3 STEAM中“A”的涵义
        2.1.4 “STEM+”教育理念的发展
    2.2 STEAM教育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物理教学设计
    3.1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物理教学设计要素
        3.1.1 STEAM教学设计的要素分析
        3.1.2 STEAM教学设计的要素总结
    3.2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物理教学设计程序
        3.2.1 STEAM教学设计的思路
        3.2.2 STEAM教学设计的程序
    3.3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物理教学设计模板
第四章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物理教学设计案例
    4.1 STEAM教学设计案例——《鉴定盲盒物质》
        4.1.1 教学设计分析详解
        4.1.2 《鉴定盲盒物质》教师教学设计
        4.1.3 《鉴定盲盒物质》学生学习记录单
    4.2 STEAM教学设计案例——《制作弹簧测力计》
        4.2.1 教学设计简要分析
        4.2.2 《制作弹簧测力计》教师教学设计
        4.2.3 《制作弹簧测力计》学生学习记录单
    4.3 STEAM教学设计案例——《探索空气的力量》
        4.3.1 《探索空气的力量》教学设计
        4.3.2 《探索空气的力量》学习记录单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专业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四、《大气压强》学习指导(论文参考文献)

  • [1]具身认知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活动设计——以“大气压强”为例[J]. 汪海宁,姚蕊,李红梅.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21(24)
  • [2]基于“5E”模式的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 ——以大气压强为例[D]. 张艳梅.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3]陆基长波导航授时系统中低频地波传播时延时变特性研究与建模[D]. 郑晓依.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4]阵列相干声源改变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对光波传输特性影响的研究[D]. 王文静.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5]靶场环境参数集成监测系统及LoRa组网的设计与实现[D]. 陈新欣.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6]初中物理教学中低成本实验的应用策略研究[D]. 高月科. 延安大学, 2021(11)
  • [7]基于“非常规”物理实验促进初中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实践研究[D]. 王艳艳.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8]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初中物理概念学习障碍对策及教学设计[D]. 姚蕊.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9]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生活化实验教学研究及实践[D]. 杨璐瑄.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10]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物理教学设计研究[D]. 孟易兰. 合肥师范学院, 2021(09)

标签:;  ;  ;  ;  ;  

“大气压”学习指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