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伤病员分类处置制度研究

战时伤病员分类处置制度研究

一、战时伤病员分类及处置系统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璐瑶,商艳霞,郭维博,颜芳,陈明霞,王江南,俞洋[1](2021)在《伤票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灾害医学救援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严重的灾害事故短时间内可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且伤情种类及严重程度复杂多样,救援过程中实施快速准确的伤员分类,是保障批量伤员得到及时后送和有效救治的基础,伤票可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伤票原本主要用于军队战时伤员救治,近年来在灾害医学救援中的运用也逐渐增多。伤票是将伤病员伤情信息从灾区传递到各级救治机构的重要载体,是医务人员迅速准确判断伤病员伤情的重要依据。该文综述了伤票的起源、发展与应用特点及国内外应用进展,探讨了伤票用于灾害医学救援的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伤票在灾害医学救援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王亚鹏[2](2020)在《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优化配置与仿真评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21世纪,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流行病疫情等突发事件频发不断,应急医学救援作为一项济人民群众生命之危、保人民群众生命之安的基础性和兜底性工作,其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受关注和重视。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以及化工行业的迅速发展,危化品事故剧增且大有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与财产安全。因此,深入开展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研究成为一种发展所需和大势所趋,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作为实施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的工具载体和物质支撑,是研究的关键内容与重点问题之一。针对当前国内外危化品事故救援与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两者结合性研究比较缺乏甚至缺失而两者融合研究又非常必要和急迫的矛盾与现实,论文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与军队重点科研项目,以危化品事故为前提,以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为对象,重点围绕装备需求分析、体系构建、模块化编配、效能仿真评估等问题开展系统融合研究,以期解决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中“装备需求有哪些?”“装备体系是什么?”“装备应如何编配?”“装备效能怎么样、如何评?”等一系列关键问题,为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及装备建设、发展与运用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同时也可为其他类似领域应急医学救援装备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基础理论分析了危化品事故发生机理,明确了危化品发生泄漏和未发生泄漏两种模式下事故演变链条,每个模式分别有五个演变链条,得出了火灾、爆炸和中毒是危化品事故“头三号公敌”的结论,并把此三个事故类型确定为论文的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对以往危化品事故伤情分析,总结了危化品事故伤情分布规律;在分析突发事件应急医学救援一般流程基础上,分析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的八项基本原则,总结提炼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的五大环节和四个关键步骤。(2)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分析从两个方面分析界定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的内涵,从四个方面剖析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的特性,明确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的研究边界;创新性地引入应用场景分析法,从环境、用户需求和方法手段三个维度系统分析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3)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化研究通过文献检索与分析,梳理构建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库;采用德尔菲法对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库进行了优化设计,最终构建了包括3个一级模块、9个二级模块和34个三级模块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面向危化品火灾、爆炸和中毒三类事故救援任务的装备模块体系。(4)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及编配研究在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体系框架下,综合运用市场调研法、文献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细化构建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共包括215类装备(模块);在对国家应急医疗救援队人员进行单元编组设计基础上,通过专家咨询研究设计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在国家应急医疗救援队中的编配方案:指挥、侦检洗消、分类后送、急救处置、手术、重症监护、病房、特诊、药房和勤务保障等10个装备单元,215类装备(模块),共计1456件(台/套)装备。补充模块包括危化品火灾、爆炸和中毒三个事故类型救援模块,共计350件(台/套)装备。(5)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仿真评估研究在分析界定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评估内涵基础上,确定了采用数学模型进行仿真评估的基本理念,运用集对分析法构建了“基于对比择优”和“基于对比定位”的两类仿真评估模型;通过分析影响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的两大因素,构建了侦检装备、洗消装备、防护装备、急救装备、后送装备等五类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典型装备的效能评估指标体系,以及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实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综合运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结合防护服效能评估和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实战效能评估,示例说明了评估模型的应用。

马悦[3](2020)在《战时护理信息系统中文书内容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旨在研制适用于战时环境下具有野战特色的电子护理文书,在依据前期课题小组已构建野战救治机构护理工作体系基础上,构建战时护理文书体系内容构架,并根据该体系编制表格式电子护理文书模板,为实现战时护理文书信息化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战时护理文书信息系统适用于野战医疗所、野战医院、医院船医疗队等相当独立展开的救治机构,与野战医疗所信息系统相连,并接收前线传递信息的电子伤票信息系统,在救治机构间无纸化传递伤病员信息,将信息传输给后方医院。以期达到提高文书书写效率,减轻护士工作量,加快各级救治机构间伤病员医疗救治信息传递,提高救治率,快速恢复军队战斗力的目的。方法:运用文献回顾法、访谈法和德尔菲法初拟战时护理文书体系内容构架和编制文书内容。在数据库中尽可能全面检索相关文献及有关书籍,并对有一线经验的10名机动卫勤分队人员进行访谈,在收集和整理资料后,在已构建的野战救治机构护理工作体系基础上,经小组讨论初步形成专家函询表。为保证问卷科学性,随机选取3名符合纳入标准的专家进行预调查,对问卷进行修改完善。最终,根据纳入标准遴选出15名分别来自安徽、江苏、福建、浙江4个省份的专家,通过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战时护理文书体系。通过对专家一般资料的频数和构成比进行描述性分析;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程度描述专家积极性及权威程度;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用变异系数、协调系数和一致性系数判定;以上指标用于验证所构建体系的科学性。根据构建的体系、专家意见及小组讨论,并依据战时文书简便、快速记录原则,将文书体系进行删减、整合,编制野战救治机构战时护理文书模板及处置措施字典。结果:1.构建了战时护理文书体系,最终确立的指标体系共包括医疗后送文书、护理病历、护理执行单、登统计表4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30项三级指标。专家在两轮函询中积极系数分别为100%和80%,表明专家积极性高;专家权威系数为0.81,代表专家具有高度权威性;第二轮函询指标重要程度评分的协调系数为0.2720.428,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2.编制8张战时野战救治机构护理文书模板,包括:危重伤病员护理记录单,轻伤病员护理记录单,疼痛护理评估单,伤病员分类登记薄,伤员流动日报表,输血输液反应登记薄,护理不良事件登记薄,战救物资清点单。结论:1.运用文献回顾法、访谈法和德尔菲法构建的战时护理文书体系,是科学可靠的。2.构建完善的战时护理文书体系可以为编制护理文书及实现文书信息化提供理论依据。

马建威,游海燕,方海亮,江帅,黄朝晖[4](2018)在《战时医疗后送决策支持系统设计》文中指出目的 :研究并设计适应战时需求的医疗后送决策支持系统。方法 :运用决策支持理论及方法,针对战时医疗后送需求,分别从伤病员分类、伤病员信息管理、医疗后送组织指挥和医疗后送模拟训练4个方面设计战时医疗后送决策支持系统。结果:设计了战时医疗后送决策支持系统框架,构建了决策支持模型、伤员生存模型等一系列算法模型。结论:战时医疗后送决策支持系统可为提高战时医疗后送效率和效果提供技术支持。

罗跃全[5](2018)在《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研究》文中提出新军事变革冲击了传统的军事理念和军事安全观念,未来战争将发生巨大变化。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新材料等会聚发展并应用于军事领域,使得新边疆、高边疆、生物微边疆成为新的主权概念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面对新军事变革和新技术革命这一发展浪潮,我国安全风险呈累积态势。党中央作出了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组建陆军领导机构,加快陆军转型发展。战争形态的改变和陆军职能任务的深化拓展,对战斗力生成转化模式提出了全新命题,使得担负战斗力维护任务的军队卫勤从幕后走向台前,对卫勤建设在为战斗力提供科学性、系统性和效能性保障方面提出了更高标准和更大挑战。卫勤建设理念也在发生转型,由伤亡可承受性向“低伤亡”甚至“零伤亡”方向发展,战救技术由保“命”向保功能、保生活质量等“全健康”方面发展。随着未来高技术战争可以实现对致伤手段、打击范围、毁伤程度等多因素的可控,卫勤任务也将从救治能力向战斗力的提升及预先保护等方面转变,向有利于提高、更新战斗力保障机制发展。如何在新一轮变革中实现卫勤保全效能最大化是本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通过对全新作战理论和医学科技发展背景下“卫勤保全”思想的深化拓展,并以此为理论依据指导卫勤实战化建设,提高战救技术的发展突破和有效运用。陆军师级医院是我军卫勤体系中的核心力量,是执行我军战救、教学、训练、医疗和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等多样化任务的主要平台,在分级诊疗体系中处于卫勤要素涵盖最全的关键节点,是全面实践和发展卫勤保全理论的理想切入点。课题着眼陆军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与任务,探索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建设,为实现实战化条件下的卫勤组织指挥提供科学决策支持。本文系统运用管理学、军事学、运筹学、统计学等相关理论、技术与方法,深入分析了“卫勤保全”理论相关概念、核心内涵及应用前景,结合专家论证和建模分析,分析了卫勤保全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构建了基于卫勤保全理论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体系,借鉴引用军事建模中“多优先级列表作战资源调度方案建模与辅助决策方法”和虚拟仿真等技术手段,设计建设实战化卫勤战救模拟研训中心,开展能力体系建设实践并通过开展联合作战军事演训和非战争军事行动等卫勤实践进行建设效果的实证研究,最后对加强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建设进行了思考和展望。现状及理论研究部分,通过广泛调研国内外文献资料,分析外军和我军卫勤建设的基本概况、相关理论和发展优势;以既往实战卫勤保障任务为对象进行个案调查与类比分析,归纳军队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建设经验和问题不足。探索新形势下,特别是现代战争条件下陆军师级医院进行卫勤保障时的时间点、伤情特点、救治要点等新情况新问题;对卫勤保全、军队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等概念进行阐明,对卫勤保全与外军卫勤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对卫勤保全理论应用的新特点、新形势进行研究。核心卫勤保障能力体系研究部分,通过情报分析、专家访谈、座谈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深入了解新时期陆军转型发展战略、职能任务拓展以及新质作战力量建设布局。以此为基础和框架,根据广泛的文献研究情况和专家访谈意见,设计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研究调查问卷,采用Delphi法对全军相关单位管理、医学、生物、军事、工程等领域的60名专家进行两轮咨询,完成对卫勤保全理论构成要素、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等核心内容的问卷调研,采用层次分析法、探索性因子分析、熵值法分析等数学建模方法,研究确定了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指标及权重体系。结果显示:效能型卫勤能力、主动型卫勤能力、科技型卫勤能力关系紧密、缺一不可,是推动卫勤保全改革的核心要素。核心卫勤保障能力建设部分,以能力体系为依据,聚焦基于卫勤保全理论的“效能型卫勤能力、主动型卫勤能力、科技型卫勤能力”三大领域,以多样化军事行动卫勤任务为牵引,运用“多优先级列表作战资源调度方案建模与辅助决策方法”进行资源到任务的科学配置,创新引入“卫勤蓝军”概念,指导建设卫勤战救模拟研训中心,形成循序渐进、优化整合的现场急救、转运后送、综合战救、野战手术、重症监护、控制评估等虚拟仿真合成训练资源集合。综合应用医学模拟、计算机仿真等技术,开展伤情不可预知的、对抗性的卫勤战救模拟训练,探索实战条件下的生理和心理适应、团队综合协作意识、复杂伤情处置技能、战救基本技能、战救思维等战救能力生成;通过“网络学习、模型操作、虚拟仿真场景演练”等手段,对机动卫勤分队进行“多任务场景仿真”的全维全程“对抗性训练”,创新“单元式、组合式、模块化”的组训模式,探索和实践满足新质作战力量战斗力生成模式需要的卫勤保全能力体系建设。实证研究部分,采用“多优先级列表作战资源调度方案建模与辅助决策方法”,依托卫勤战救模拟研训中心功能模块齐全、高度贴近实战的训练资源集合,对本单位受领的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医学救援行动、中外联合卫勤实兵演习、高原联合作战实兵演练等实战卫勤任务进行系统设计、科学组训和资源调度,形成优化的卫勤保障方案并加以模拟演练和实际运用,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科学验证能力体系建设效果并不断完善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生成模式。最后,本研究站在陆军使命任务历史性拓展、科学把握战略主动以遂行未来多样化军事行动的角度,特别是从满足陆军战斗力新生成模式的卫勤保全能力体系建设需求出发,提出三个方面的思考与建议: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集成,实现卫勤效能的可持续性;二是建立作战牵引的卫勤支持机制,发挥主动卫勤的专业决策作用;三是重构科技创新平台和体系,助推先进科技在军事卫勤中的应用,为新时期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建设快速向卫勤保全转型创造条件。

贾婷[6](2016)在《三级甲等综合性军队中心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以“三维质量结构”理论为基础,通过运用质性研究、专家咨询等研究方法,构建出基于军队医院平战时任务特点,包含野战医疗队及维和二级医院卫勤保障任务的军队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三级甲等综合性军队中心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研究方法第一步,采用目的性抽样法,对19名临床护士和12名住院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提取研究结果中与临床护理质量评价相关的内容,为建立规范、高效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军队中心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提供参考。第二步,通过现象学分析法,便利抽取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军队中心医院中参加国际维和卫勤保障任务的护理人员,针对维和二级医院护理质量现状进行深入访谈,选取结果中与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任务指标相关的内容,构建出军队维和二级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草案。第三步,运用德尔菲法,选取山东及河南省19所三级综合性军队医院中30名护理管理专家进行咨询,对初步形成的指标进行两轮专家咨询。采用Excel2007和SPSS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专家咨询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协调程度等,对其权威性及代表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1)军队医院护患双方对护理质量评价认识的质性研究:提炼出2个与指标体系相关的主题。(1)质量评价利弊:大部分临床护士与患者认为质量考评有助于患者获益,且能提升护士自身水平,使护士受益,但质量考评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导致临床护士与患者出现负性情绪。(2)护理质量内涵:护理质量评价应关注患者的健康结局与感受,护理管理者在强化专业技术检查的同时,还应注重体现人文管理。此研究关注护理质量标准的执行者和受益者对护理质量考评的认识和感受,突出质量控制过程的人文属性,为建立规范、高效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军队中心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人文导向。(2)维和二级医院护理质量评价现状的质性研究:概括出与维和二级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相关的主题3个:组织管理、病区管理、技术管理;亚主题9个:组织结构、制度规范、教育演练、环境安全、物资管控、文化交流与沟通、护理安全、消毒隔离、职业防护。本研究为构建规范化的维和二级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提供科学依据,且为军队医院建立不同展开模式下(野战医疗队/所、野战方舱医院、医院船等)的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任务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提供参考和借鉴。(3)三级甲等综合性军队中心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该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临床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包含3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81个三级指标;第二部分是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任务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其中野战医疗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含5个一级指标和28个二级指标,维和二级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含5个一级指标和33个二级指标。(2)第一轮专家积极系数为96.67%,权威系数0.875,第二轮专家积极系数96.55%,两轮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经过卡方检验,P<0.05,符合统计学要求。专家选择合理,结果可信度较高。研究结论本研究经质性研究和专家咨询构建出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军队中心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集中意见,研究结果可为军队医院提升护理质量管理和评价效能提供可靠依据,为军队医院规范多样化军事行动遂行卫勤保障任务中护理管理、增强伴随保障能力提供有益借鉴,为制定军队护理工作发展规划、完善军队医院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可用信息。

张磊[7](2015)在《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力量能力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在对国内外和军内外卫生应急救援力量能力建设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专家咨询法建立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队伍能力指标评估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综合检验,以判定其是否科学、合理及各指标间是否协调一致;以建立的能力指标评估体系为依据,运用计算机语言编制能力评估软件,以实现指标体系的数字化、信息化;根据研究成果,结合武警部队实际,为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力量的建设与发展提供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方法:在系统复习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和军内外卫生应急救援力量能力建设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形成能力评估的基本思路,初步拟定能力评估指标体系。通过信函、E-mail、电话、当面呈送的方式向15位专家进行咨询,专家由应急管理、卫生勤务、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救援医学等几类人员组成,专家都具备副高以上职称,咨询的内容主要涉及指标设置是否恰当、指标名称是否准确、指标是否全面以及权重分配等。通过咨询,最终确定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及各指标相应权重。在充分分析多种综合检验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选择层次分析法,通过构建层次分析结构、构造判断矩阵和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以验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及指标间的协调一致性。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为软件开发需求,运用计算机语言(Visual C)将其数字化、信息化,研制卫生应急救援力量能力评估软件,使能力考核评估更加方便、快捷。结果:通过专家咨询,构建了一套由7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42个三级指标构成的较为全面的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内容涉及组织指挥、应急机动、伤病救治、药材保障、分类后送、防疫防护和防卫生存等方面。通过咨询,还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对专家咨询特征的分析发现,咨询专家的权威程度较高,专家意见协调性较好,采用专家咨询法构建的指标体系是科学合理的。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能力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综合检验,结果发现:各级指标均通过一致性检验,随机一致性比率(CR)均<0.10;指标整体的综合一致性检验CR也<0.10,可以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专家在判断一、二、三级指标的重要性时,各判断之间协调一致。利用计算机语言编制的能力评估软件经安装调试,运行顺畅,方便快捷。结论:(1)在应急救援理论的指导下,对国内外、军内外卫生应急救援力量能力建设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和探讨。(2)通过对国内外、军内外相关理论及文献的分析研究,结合武警部队实际情况,拟制了卫生应急救援力量能力评估指标初稿,在此基础上经过专家咨询,构建了包括7项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和42项三级指标在内的卫生应急救援力量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并赋予了各指标相应权重。(3)在全面分析多种综合检验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综合一致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指标间具有良好的协调一致性,说明指标体系是科学的、合理的。(4)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为开发需求所编制的能力评估软件系统方便快捷,运行顺畅,基本实现软件开发目的。(5)通过全面分析,结合武警部队的职能使命,提出了加强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喻晓[8](2015)在《战时伤病员医疗救治医学伦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生命伦理问题正变得日益迫切和突出,军事医学伦理面对战争的现实与残酷,亦陷入难以推行的尴尬境地,战场上的军事伦理与医学伦理发生着尖锐的冲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军队走出国门,参与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任务等国际军事行动日益频繁,并日趋常态化,维护战略通道安全,参加联合军事演练的机会也日渐增多。对于在战场医疗行动中可能会遇到的军事医学伦理问题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什么样的问题是不容忽视、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这是本文关注的主题。参战人员需要有完善明确的政策、法规或指导法则指导我军医务工作者妥善解决战伤救治中遇到的伦理学问题。国内军事医学伦理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力量相对薄弱,实践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尚不适应。现有的卫勤法规性文件对于伦理学方面的关注较少,对于一些争论热点问题的做法规定陈旧。在此背景下,结合国际讨论热点,对比借鉴外军做法,结合我军实际情况,对战伤救治中的医学伦理重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对我军卫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文献资料为基础,以历史的事实为依据,采用实证分析、定性研究、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我军和地方卫生工作者对战救工作中伦理问题的认知水平进行了调查并收集了大家对战时伤病员救治中的伤员分类、伤员知情同意权、隐私权、自决权问题的看法,结合调查数据分析结果,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得出解决我军相关问题的有益启示,并对我军事医学伦理学学科建设和政策法规建设提出思考与建议。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献回顾:针对本文所探讨的几个问题收集国内外相关军事医学伦理文献进行回顾分析,梳理总结国内外对于相关问题的观点与看法,发现我军在此方面研究的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是战伤救治伦理问题认知情况调查:选取医学科研单位里的机关工作人员、科研管理人员、医学科研人员及医院管理人员和医生共139人,对战救工作执行者、管理者和法规制定人员对于伤员分类工作、伤员知情同意权、隐私权、自决权、战地安乐死和姑息疗法等问题伦理学角度的认知程度,2006版《战伤救治规则》的普及程度以及大家对其中分类原则及方法的看法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我军及地方卫生工作者对相关问题的伦理认知程度平均水平较低,且不同职业人群认知水平有显着差异(P<0.05),说明法规的普及和了解以及参与现实工作的实践对于提高伦理认知有很大帮助,但在各类思潮影响下,因缺乏法规指引,许多人的伦理观念模糊矛盾,因此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十分重要。第三部分是对战时伤病员医疗救治过程中相关医学伦理问题的讨论:结合调查分析结果,对战伤救治中的伤员分类问题、伤员知情同意权、隐私权、自决权问题,总结概念定义,对比分析我军与外军原则与做法,列举相关伦理纷争,讨论伦理困惑问题,并进行思考,对我军分类原则提出建议,并指出对伤员知情同意权、隐私权、自决权问题讨论关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第四部分是思考与建议:从宏观角度对我军事医学伦理学研究与发展提出四点建议:一是适应发展需要,认清差距、客观对待、取长补短,坚持我军优良传统,加强对军事医学伦理问题的关注与讨论;二是以军事需求为根本,以国际法规为核心,结合实践检验,确保可行性,加强军事医学伦理制度法规建设;三是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加强公平性、改进战时医患关系,聆听诉求、关注伤员战后生活质量,加强后方医院建设、提高重伤员救治待遇,规范军医行为,从根本上提高伦理认知水平;四是加强人才培养,促进军事医学伦理学学科建设。文章最后的小结对本文进行概括性的总结,指出了本文研究内容的创新点和不足,并对后续研究工作提出建议。本课题对军队及地方卫生工作者对战救工作中医学伦理问题认知水平进行调查,并通过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分析,客观展示了目前相关人群伦理认知水平的实际情况以及现行法规普及程度和可行性。在现实数据基础上,对战时伤病员医疗救治工作中的医学伦理重点问题中我军和外军的原则、伦理纷争和困惑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和对比研究,总结提出对我军分类原则的建议,对以前关注讨论较少的伤员知情同意权及隐私权等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讨论,并对相关问题研究及解决方案的制定进行有益探索,对推进我军军事医学伦理学学科和法规制度建设有重要参考价值,为未来军事医学伦理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和战伤救治工作政策法规的修改与制定提供了基本依据。

付波[9](2014)在《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发展情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世界战争样式从机械化时代迈入信息化时代,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逐渐深化,我军战时卫勤保障建设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应对信息化战争挑战,加快推进我军战时卫勤建设,发展信息化条件下卫勤保障理论和实践,已经成为我军卫勤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课题。美军是世界上最早迈入信息化时代的军队,美军战时卫勤保障伴随美军军事转型发生了巨大改变。在卫勤保障理论方面,提出“部队健康保护”理论,突出“强健促进、伤病预防、战伤救治”并重,对军人实施全方位、全寿命的卫勤保障;在保障体制方面,建成了高效、灵活的联合卫勤保障机制,开发了全面的三军联合创伤救治系统,通过系统整合方法组织协调战伤救治,确保了伤员得到正确、及时救治;在人员编制方面,适应美军部队转型建立了轻型化、机动化、模块化卫勤保障力量,满足了战时卫勤保障的不同需求;伤病员救治方面,前线卫勤力量部署不断前移,战伤救治梯次减少,建立了立体化、快速化战场医疗后送体制;在卫生物资供应保障方面,借用现代企业ERP供应模式,实现卫生物资精准保障。美军的战时卫勤保障转型代表了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战时卫勤保障的发展方向和潮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为我军卫勤建设全面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本研究综合运用了情报调研法、专家咨询法、归纳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分析美军战时卫勤转型发生、发展的背景和动因基础上,全面、系统梳理美军战时卫勤保障理论和实践,深入考察并把握其战时卫勤保障体系的历史沿革、卫勤保障理论理念发展、卫勤保障的组织、指挥和实施,卫勤保障的重点领域和方向等核心问题,揭示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的实质、特点和规律,深化对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美军战时卫勤保障问题的认识,重点挖掘美军在战时卫勤保障方面的有益经验,对比分析我军战时卫勤保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推动我军卫勤建设全面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本研究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的理论基础研究,在系统梳理美军军事转型和军事后勤转型的基本历程与基本理论基础上,结合我军战时卫勤保障相关理论和美军条令条例中有关战时卫勤保障解释,辨析和探讨了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内涵,明确其概念、类型以及包含内容。第二部分是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环境与动因分析,分析了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的历史和现实环境,以及诸多因素对战时卫勤保障转型的影响。冷战结束和海湾战争是影响美军战时卫勤转型的历史性事件。和平发展环境、经济实力和技术发展是保证转型的现实条件。战争形态、国家战略、军事转型、科学技术、战争实践对战时卫勤保障转型起到推动作用。第三部分是对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的基本脉络加以梳理和分析,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经历了“萌芽阶段”、“理论与思想准备阶段”和“全面展开阶段”。整个战时卫勤保障转型有三条主线,一是转型纲领性文件“部队健康全面保护”理论的酝酿、提出、诠释与实施;二是美军战时卫勤保障条令《联合作战卫勤保障》的不断修订;三是卫勤体制编制紧随军队体制编制调整而变化。第四部分重点分析了美军战时卫勤保障组织指挥体制及其调整,主要表现为战区内卫勤组织指挥体制伴随军队小型化、模块化改编同时进行了模块化改造。分别在战区级、军师级设置了医疗部署保障司令部、卫生旅、多功能卫生营三级模块化、多功能任务式医疗指挥控制机构。根据作战需要配属相应的模块化分队,进行特遣编组。采取模块分解与组合的方法,组建成符合作战环境、满足作战需求的卫生旅和多功能卫生营,完成不同需要的战时卫勤保障任务。建制部队卫勤力量调整特点包括卫勤力量部署前移、作战与卫勤协调一致、模块化组织设计等。第五部分结合美军最新联合作战卫勤保障条令,分析美军转型后联合作战卫勤保障特点与经验,重点对联合作战中伤病救治、伤病员医疗后送、卫生物资保障、牙科勤务、心理卫生保障、卫生防疫和兽医勤务的组织和实施进行研究,分析讨论了战场医疗救治阶梯进行重构,构建了完善的分级伤病员后送体系,实现卫生物资精确保障等方面。第六部分总结了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实质、途径和趋势,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的实质是“部队健康全面保护”理念的改革和信息化卫勤保障模式的改革。转型主要途径包括:成立强有力转型领导机构推动转型;发布系统转型文件指引转型;采取全面转型和逐步推进相结合方式;采用理论创新和试验评估促进转型;发展重点技术引领转型。转型趋势是:卫勤功能由伤病救治拓展到健康促进;卫勤保障范围向全方位保护、全寿命健康拓展;卫勤指挥体制由后勤管理型向作战指挥型转变;卫勤保障体制由建制主导型向支援主导型转变;卫勤保障方式向网络支援保障转变。第七部分在对比分析我军战时卫勤保障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对我军的启示:①正确认识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②借鉴美军经验,结合我军实际实施战时卫勤转型;③把握规律,认真谋划我军战时卫勤转型工作。

邓军[10](2013)在《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研究》文中提出新时期我军的根本任务是“能打仗、打胜仗”。我国西部高原寒区(西藏、青海、新疆地区)人口稀少,幅员广阔,边防线长,道路崎岖,战略地位重要,对外反“蚕食”、对内反“分裂”斗争任务艰巨,是我军未来作战的主要方向。高技术条件下高原寒区作战有发起突然、时间急促、部队集结量大、保障范围广、保障难点多等特点,加之高原寒区环境气候恶劣,地方病、环境相关病、自然疫源性疾病突出,对高原寒区卫勤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军定点布局、对口保障、分级负责的卫勤保障模式,在作战中容易成为打击目标,医疗保障机构面临很大的生存威胁。同时,未来信息化条件下,高原寒区发生战役级及以上规模的高技术战争时,军队建制保障医疗资源数量不足,其他战区支援保障的医疗机构,面临难以适应环境、难以遂行保障、难以有效诊治等问题。因此,研究这一特殊地域作战的卫勤保障体系,加强地方医院的平时储备和战时动员,将作战方向战略后方支援区域内的地方医院纳入战时卫勤保障的后备力量,实施军民融合式发展,建立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寓军于民的卫勤保障创新模式,探索行之有效的保障手段和方法,对提高战役卫勤保障能力,取得高原寒区作战胜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据军队卫生勤务学、国防卫生动员、模块化理论及系统评估理论等相关学科理论,聚焦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问题,采用文献荟萃、现场调研等方法,研究总结我国地方医院平转战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国内外地方医院平转战的发展历程和探索实践,分析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的基础和存在的问题。采用专家咨询、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某区域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的应急响应需求、卫生资源储备与战备训练等潜力情况,获得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的现实卫勤需求。在此基础上,采用优化建模、模块化等方法,构建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应急响应模型,优化应急响应体系与流程,探讨应急响应机制;解析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医疗分队模块结构,建立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医疗分队模块体系,阐明地方医院平战转换模块化机制;编制各类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预案,形成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预案体系,为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提供平战转换的理论与方法支持。进一步通过专家问卷,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为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能力评估提供工具,从而提升地方医院参与高原寒区作战的卫勤保障能力。本课题研究共分七章,第1章主要分析了高原寒区的概况及对机体的影响,阐明了高原寒区作战卫勤保障的特点和要求,重点回答“意义性”的问题;第24章主要分析了地方医院平转战的发展历程、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并围绕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有无需求开展研究,回答“虽有意义,是否必要”的问题;第56章主要围绕高原寒区地方医院有无基础而开展潜力调查和分析,并依据调查结果,针对地方医院是否具备平转战能力开展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回答“既然必要,有无可能”的问题;第7章主要研究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机制和预案体系构建,回答“既然可能,如何实践”的问题。基于这一思路,通过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等研究,获得了以下研究结果:地方医院平转战发展历程和现况研究结果:(1)国内外国防卫生动员和地方医院平转战相关研究取得一系列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本研究中的地方医院平转战,是指战时由地方抽组的医疗救护分队预编地方各级医院中,从接到动员命令后,完成抽组或整体转换并到指定区域集结待命的过程;目前,我国地方医院平转战主要存在潜力调查管理不足、平转战机制建设不健全、平转战预案体系和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尚不健全、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研究不足等四个方面的问题。(2)地方医院资源丰富,人才和技术密集,卫生动员潜力巨大,高效的国防卫生动员是实现高原寒区作战卫勤保障的重要补充。(3)高原寒区作战对卫勤保障提出了新要求,大批量伤员、伤情复杂严重,伤病员救治与后送困难,地方医院的快速平战转换成为高原寒区作战卫勤保障的重要方式之一。(4)从地方医院平战转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上入手,研究前后密切衔接、军地密切融合、任务密切协同的“军地一体保障体系”,是高原寒区作战卫勤保障研究的新路子。地方医院平转战需求研究结果:(1)高原寒区作战急性高原病发病率高、卫生防病任务重、伤病员后送困难、地方卫生资源缺乏、高原特需药材保障难度大,卫勤保障的需求突出。(2)高原寒区作战减员率高,卫生人员的需求大,肢体伤、多部位伤、轻度脑损伤发生率高,救治难度很高,急性高原适应不全症、冻伤和非战斗外伤发生率高,救治任务的艰巨。(3)深入分析某战略后方支援区域卫生资源的现状发现,某区域医院在卫生机构总数、卫生床位、卫生人力及卫生设备等方面资源充足,说明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卫生资源的潜力储备充足。(4)地方医院建立了国防卫生动员与应急响应体系,但存在应急体系规范化程度不高、基础设施综合防范能力不强、应急处置救援能力不足、应急管理的社会参与程度不高等问题;应急响应体系主要以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为主,与战时卫勤保障的应急响应存在差距,现有的体系还不能完全满足高原寒区作战卫勤保障任务需求。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能力研究结果:(1)在高原寒区战略后方支援区域某城市地方医院动员潜力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两轮专家咨询,筛选确定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能力评估指标。(2)确定了各评估指标的权重,制定了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能力评估标准,形成了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经总体一致性检验,指标各项权重判断无逻辑错误,具有满意一致性,指标体系构建合理,能够较好评估高寒地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能力。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机制和预案构建研究结果:(1)围绕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的快速“转”的问题,开展平转战应急响应机制研究,提出了地方医院应急响应程序,构建出平战转换模型,阐明了保障潜力向保障实力转化的机制。(2)围绕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的高效“转”的问题,开展平转战模块化机制研究,明确了地方医院医疗分队模块化步骤和模块化测算方法,提出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医疗分队可作为野战医疗队、野战医疗所、“中心型”野战医院、途中医疗站、基地医院、专科手术队、前沿手术队等模式实施保障,解析构建了高原寒区作战地方野战医疗所和野战医疗队三级模块化体系,以野战医疗队为例,研究建立了高原寒区作战地方野战医疗队人员编组配置的标准化模块,明确了卫勤保障模块化的机制。(3)提出了高原寒区作战卫勤保障应急预案的分级、分类,依据军队卫勤保障预案研制的思路与方法,构建了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预案体系,形成了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预案案例,为地方医院平转战提供范例。下一步将在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需求大规模调研、地方医疗分队模块化建设实战化、平转战能力评估体系现场验证等方面深入开展研究,为高寒地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系统的优化调整提供更加符合实际的政策建议。

二、战时伤病员分类及处置系统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战时伤病员分类及处置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伤票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灾害医学救援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伤票的起源与发展
    1.1 伤票的起源
    1.2 我军伤票的使用
    1.3 伤票的发展
        1.3.1 纸质伤票与电子伤票
        1.3.2 心理伤票
2 美俄军队和我军伤票的特点与应用
    2.1 美军伤票
    2.2 俄军伤票
    2.3 我军伤票
3 伤票在灾害医学救援中的运用
4 讨 论
5 小 结

(2)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优化配置与仿真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意义
    1.3 基本概念约定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研究现状
        1.4.2 应急医学救援装备研究现状
    1.5 主要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研究思路
        1.5.3 研究方法
第2章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相关理论分析
    2.1 危化品事故发生机理及伤情分析
        2.1.1 危化品事故发生机理分析
        2.1.2 危化品事故响应等级分析
        2.1.3 危化品事故伤情分析
    2.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特点分析
        2.2.1 事发突然难预测,应急响应时效强
        2.2.2 伤病员量大集中,现场急救任务重
        2.2.3 致伤因素较复杂,专业救治要求高
        2.2.4 工作环境较险恶,紧急救援效率低
        2.2.5 特殊药材需求急,药材筹措难度大
        2.2.6 参与救援部门多,力量协同困难多
    2.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流程分析
        2.3.1 突发事件应急医学救援勤务一般流程
        2.3.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的基本原则
        2.3.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的关键步骤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及模块化研究
    3.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的内涵与特性
        3.1.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的内涵
        3.1.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的特性
    3.2 基于应用场景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分析
        3.2.1 应用场景分析基本结构
        3.2.2 基于条件/环境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分析
        3.2.3 基于用户需求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分析
        3.2.4 基于方法手段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分析
    3.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优化设计
        3.3.1 基于文献分析法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库初步设计
        3.3.2 基于德尔菲法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确定
        3.3.3 面向任务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及编配研究
    4.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构建原则
        4.1.1 依法构建
        4.1.2 立足现有
        4.1.3 突出应急
        4.1.4 规模适度
        4.1.5 系统配套
    4.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构建方法与流程
        4.2.1 市场调研法
        4.2.2 文献分析法
        4.2.3 专家咨询法
    4.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及编配方案
        4.3.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框架
        4.3.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编组分析
        4.3.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化编配方案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仿真评估研究
    5.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仿真评估理论基础
        5.1.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评估内涵
        5.1.2 仿真评估理论
        5.1.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仿真评估模型
    5.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5.2.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5.2.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影响因素分析
        5.2.3 典型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评估指标体系
        5.2.4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实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
    5.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评估指标权重确定
        5.3.1 侦检装备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5.3.2 洗消装备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5.3.3 化学防护服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5.3.4 集体防护方舱/帐篷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5.3.5 化学急救箱/盒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5.3.6 化学急救车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5.3.7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实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5.4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评估模型应用示例
        5.4.1 防护服效能评估示例
        5.4.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实战效能评估示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体系构建专家咨询表
    附录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构建专家咨询表
    附录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化编配专家咨询表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主要简历
致谢

(3)战时护理信息系统中文书内容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战时医疗文书研究现状
        1.2.2 战时卫勤信息系统研究现状
    1.3 相关概念
        1.3.1 医疗后送
        1.3.2 战时医疗救治机构
        1.3.3 战时医疗文书
        1.3.4 指标体系
    1.4 具体研究内容
    1.5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成立课题小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3.1 初步构建战时医疗文书体系
        2.3.2 条目和体系的初步确立
        2.3.3 德尔菲专家函询法
        2.3.4 质量控制
        2.3.5 统计学分析
        2.3.6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
    3.1 战时医疗文书指标体系构建结果
        3.1.1 专家基本情况
        3.1.2 专家积极性
        3.1.3 专家权威程度
        3.1.4 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
        3.1.5 指标筛选
        3.1.6 第一轮专家函询结果
        3.1.7 最终专家函询结果
    3.2 表格式战时护理文书编制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分析
    4.2 专家构成分析
    4.3 本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分析
    4.4 修改指标分析
    4.5 两轮专家函询结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创新之处
    5.3 研究存在的不足
    5.4 展望
第六章 参考文献
第七章 致谢
第八章 附录
    附录A 野战救治机构护理工作体系
    附录B 德尔菲专家咨询调查表(第一轮)
    附录C 德尔菲专家咨询调查表(第二轮)
    附录D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E 综述
        参考文献

(4)战时医疗后送决策支持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战时医疗后送主要工作
    1.1 伤员搜救
    1.2 伤病员分类
    1.3 伤病员分级救治
2 决策支持系统简介及其在卫勤领域的应用
3 战时医疗后送决策支持系统设计
    3.1 伤病员分类决策支持系统设计
    3.2 伤病员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3.3 医疗后送指挥决策支持系统设计
        (1) 运力需求测算。
        (2) 后送资源态势分析。
        (3) 卫生资源筹划支持。
        (4) 后送策略选择。
        (5) 医疗后送的决策和生成。
    3.4 医疗后送模拟训练系统设计
        (1) 态势及环境模拟。
        (2) 战伤模拟。
        (3) 在线想定作业。
        (4) 卫生物资调度模拟。
        (5) 医疗后送流程模拟。
        (6) 医疗后送方案评估。
4 结语

(5)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名词一览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卫勤保障能力建设发展现状研究
    2.1 外军卫勤保障能力建设现状
    2.2 我军卫勤保障能力建设现状
    2.3 新军事变革对我军卫勤保障能力建设提出新要求
    小结
第三章 卫勤保全理论及其应用前景研究
    3.1 相关概念及卫勤保全核心内涵研究
    3.2 卫勤保全与国外卫勤保障理论的比较分析
    3.3 新形势下卫勤保全理论应用前景分析
    小结
第四章 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体系构建研究
    4.1 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体系构建模型的假设
    4.2 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体系构建研究
    小结
第五章 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建设实践研究
    5.1 用卫勤保全理论引领核心卫勤能力建设方向
    5.2 用作战资源调度方案建模统领卫勤保全战救研训资源构建
    5.3 卫勤战救模拟研训中心的特点与应用
    小结
第六章 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建设效果实证研究.
    6.1 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医学救援行动
    6.2 中外联合卫勤实兵演习
    6.3 高原联合作战实兵演练
    小结
第七章 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建设思考
    7.1 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集成,实现卫勤效能的可持续性
    7.2 建立作战牵引的卫勤支持机制,发挥主动卫勤的专业决策作用
    7.3 重构科技创新平台和体系,助推先进科技在军事卫勤中的应用
    小结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新军事变革对我军卫勤保障的影响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附录 3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承担课题及获得奖项
致谢

(6)三级甲等综合性军队中心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军队医院护患双方对护理质量评价认识的质性研究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维和二级医院护理质量评价现状的质性研究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 三级甲等综合性军队中心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研究设计
    研究结果
    讨论
总结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力量能力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部分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课题来源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
        1.3.1 国内外卫生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概况及发展趋势研究
        1.3.2 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力量能力建设需求分析
        1.3.3 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力量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3.4 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力量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估
        1.3.5 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力量能力评估软件系统开发
        1.3.6 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1.3.7 研究技术路线
    1.4 主要研究方法
        1.4.1 系统分析法
        1.4.2 文献查阅与资料收集
        1.4.3 专家咨询法
        1.4.4 实地调研法
        1.4.5 数理统计学方法
        1.4.6 层次分析法
        1.4.7 软件编程法
第2部分 国内外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及其能力建设研究概况
    2.1 国外卫生应急救援队伍概况
        2.1.1 美国
        2.1.2 加拿大
        2.1.3 日本
        2.1.4 澳大利亚
        2.1.5 其他国家
        2.1.6 国外卫生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概况
    2.2 国内卫生应急救援队伍概况
        2.2.1 国家卫生应急救援队建设历程
        2.2.2 国内卫生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概况
    2.3 军队卫生应急救援队伍概况
        2.3.1 外军
        2.3.2 解放军及武警部队
第3部分 卫生应急救援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
    3.1 几个重要概念
        3.1.1 能力
        3.1.2 救援
        3.1.3 应急
        3.1.4 应急救援
        3.1.5 卫生应急
        3.1.6 卫生应急能力
        3.1.7 卫生应急能力评估
        3.1.8 卫勤应急保障
        3.1.9 卫生应急分队
    3.2 卫生应急人员的类型
        3.2.1 卫生应急管理人员
        3.2.2 卫生应急专业队伍
        3.2.3 卫生应急专家
        3.2.4 其他人员
    3.3 武警部队卫勤保障力量的组成
        3.3.1 武警卫勤应急保障力量体系
        3.3.2 卫生应急救援分队力量抽组
    3.4 武警部队实施卫生应急保障的主要对象
    3.5 武警部队卫生应急保障的主要任务
        3.5.1 卫勤组织指挥
        3.5.2 医疗后送
        3.5.3 防疫防护
        3.5.4 心理应急干预
        3.5.5 药材保障
    3.6 武警部队参与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的类型
    3.7 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分队装备体系
        3.7.1 车辆
        3.7.2 基本装备
第4部分 加强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4.1 加强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4.1.1 职责使命所系
        4.1.2 我国公共安全形势所迫
        4.1.3 完善学科体系所需
    4.2 加强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现实意义
        4.2.1 有助于职责使命的有效履行
        4.2.2 有助于提高武警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卫勤应急保障的能力
        4.2.3 有利于多样化任务卫勤保障机制的创新
        4.2.4 有利于卫生战备工作的落实
        4.2.5 有助于完善武警卫生勤务学的研究内容
第5部分 卫生应急救援队伍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1 概述
    5.2 指标重要性(即权重)的确定
    5.3 本研究所采用的咨询方法
        5.3.1 评价对象
        5.3.2 评价目标
        5.3.3 评价小组
    5.4 本研究指标体系的确定
        5.4.1 确定指标体系的依据
        5.4.2 指标筛选的原则
        5.4.3 指标体系的建立
    5.5 指标体系的内涵
        5.5.1 组织指挥与管理能力
        5.5.2 应急机动能力
        5.5.3 伤病救治能力
        5.5.4 药材保障能力
        5.5.5 伤病员分类后送能力
        5.5.6 防疫防护能力
        5.5.7 防卫生存能力
    5.6 关于本研究中专家咨询效率的几点说明
        5.6.1 专家积极系数
        5.6.2 专家权威程度
        5.6.3 专家意见协调系数(W)
第6部分 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
    6.1 综合评价程序
        6.1.1 评价对象的确定
        6.1.2 评价目标的明确
        6.1.3 评价小组的组织
        6.1.4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6.1.5 评价方法的选择或设计
        6.1.6 评价模型的选择和建立
        6.1.7 分析评价结果
    6.2 常用综合评价方法比较
        6.2.1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6.2.2 综合评分法(comprehensive scoring method)
        6.2.3 综合指数法(comprehensive index method)
        6.2.4 模糊综合评判法(fuzzy synthetic evaluation model)
        6.2.5 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e analysis, DEA)
        6.2.6 秩合比法
        6.2.7 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
        6.2.8 灰色综合评价
    6.3 层次分析法的思想与原理
        6.3.1 层次分析结构的构造
        6.3.2 判断矩阵的构造
        6.3.3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6.4 AHP 在本研究中的运用
        6.4.1 层次分析结构的构造
        6.4.2 判断矩阵的构造及专家打分情况
        6.4.3 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第7部分 卫生应急救援队伍能力评估软件研发
    7.1 开发环境
        7.1.1 关于MICROSOFT VISUAL ST UDIO 2010
        7.1.2 关于ACCESS 2013
    7.2 系统结构与基本功能
        7.2.1 系统结构
        7.2.2 系统基本功能
    7.3 开发源程序(部分)
    7.4 软件呈现
        7.4.1 系统登录
        7.4.2 参数设置
        7.4.3 单位设置
        7.4.4 能力测评
第8部分 加强应急保障力量建设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8.1 抓好应急保障力量建设与发展的关键要素
        8.1.1 要抓住保障能力建设的核心枢纽,推进后勤指挥高效化
        8.1.2 要抓住保障能力建设的基本载体,推进力量建设常态化
        8.1.3 要抓住保障能力建设的物质基础,推进物资储备科学化
        8.1.4 要抓住保障能力建设的重要支撑,推进后勤装备系列化
        8.1.5 要抓住保障能力建设的决定因素,推进机动投送一体化
        8.1.6 要抓住保障能力建设的基本途径,推进后勤训练实战化
    8.2 加强应急保障力量建设与发展的着眼点
        8.2.1 坚持以提高战斗力为根本
        8.2.2 要坚持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导
        8.2.3 要坚持以警民融合发展为渠道
        8.2.4 要坚持以开展检验评估活动为抓手
    8.3 加强卫生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与发展的总体思路
        8.3.1 树立“以人为本、生命第一”的思想理念
        8.3.2 采取“基本+补充”的组织模式
        8.3.3 实施高效简捷的指挥
        8.3.4 提供坚实可靠的力量支撑
    8.4 加强卫生应急保障力量建设与发展的举措
        8.4.1 要按标准全面建
        8.4.2 要按制度规范管
        8.4.3 要按实战严格训
        8.4.4 要按《规则》、《标准》科学评
第9部分 小结
    9.1 主要研究结果
    9.2 主要创新点
    9.3 存在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队能力指标评价体系咨询专家名单
    附件2 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队能力指标评价体系专家咨询表(第一轮)
    附件3 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队能力指标评价体系专家咨询表(第二轮)
    附件4 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队能力指标评价体系
    附件5 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队伍能力评估软件系统开发源程序(部分)
个人简介
发表文章
致谢

(8)战时伤病员医疗救治医学伦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前 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内容
        1、国内外军事医学伦理学研究现状
        2、战伤救治伦理问题认知情况调查
        3、中外军队军事医学伦理问题原则做法对比分析
        4、加强军事医学伦理学科建设建议研究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二、文献回顾
    (一)国外研究现状
        1、伤员分类问题
        2、伤员知情同意权问题
        3、伤员隐私权
        4、伤员自决权和战地安乐死
    (二)国内研究现状
        1、分类问题
        2、伤员知情同意权
        3、伤员隐私权
        4、伤员自决权
三、战伤救治伦理问题认知情况调查分析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选取
    (三)调查结果统计
        1、基本数据统计
        2、多影响因素分析
    (四)分析讨论
        1、分类问题
        2、《战伤救治规则》认知程度
        3、伤员知情同意权、隐私权和药物实验问题的态度
        4、战地安乐死和姑息疗法
        5、性别及年龄对观念的影响
四、 战时伤病员医疗救治中医学伦理问题讨论
    (一)战伤救治伤员分类中存在的医学伦理问题
        1、分类的基本概念
        2、外军伤病员分类的原则
        3、我军伤病员分类的基本原则
        4、战场分类的伦理学困惑
        5、战场分类的伦理学思考
    (二)战时伤员在救治中的知情同意权
        1、知情同意权的概念
        2、战时伤员知情同意权的弱化
        3、我军和外军关于战时伤员知情同意权的做法
        4、战时伤员知情同意权的伦理纷争
        5、战时伤员知情同意权的伦理思考
    (三)战时伤员隐私权
        1、患者隐私权的内容和地位
        2、我军和外军关于战救工作中伤员隐私权的做法
        3、战争中的隐私权伦理纷争
        4、战时伤病员隐私权的伦理思考
    (四)战时伤员救治中的伤员自决权
        1、患者自决权
        2、战时伤员自决权
        3、伤员自决权的做法
        4、伤员自决权的伦理纷争
        5、伤员自决权的伦理思考
五、思考与建议
    (一)适应发展需要,加强对军事医学伦理问题的关注与研究
        1、认清差距
        2、客观对待,取长补短
        3、坚持我军优良传统,提高关注与认识
    (二)以军事需求为根本,加强军事医学伦理制度法规建设
        1、以军事需求为根本
        2、以国际法规为依据
        3、加强实践检验,确保可行性
    (三)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伦理认知水平
        1、改进战时医患关系,加强公平性
        2、聆听伤员诉求,关注战后生活质量
        3、加强后方医院建设,提高重伤员后方救治待遇
        4、规范军医行为,维护患者利益
        5、谨慎对待安乐死
    (四)加强人才培养,促进军事医学伦理学学科建设
六、小 结
    (一)主要研究成果
    (二)研究创新点
    (三)研究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9)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发展情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选题依据
    二、 研究目的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四、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五、 技术路线
    六、 创新点
第一部分 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理论基础
    一、 美国军事转型
        (一) 军事技术革命
        (二) 军事事务革命
        (三) 军事转型
        (四) 美国军事转型特点分析
    二、 美国军事后勤转型
    三、 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
        (一) 卫勤保障基本概念
        (二) 战时卫勤保障基本概念
        (三) 转型的概念
第二部分 美军卫勤转型环境与动因分析
    一、 美军卫勤保障转型的背景
        (一) 美军卫勤保障转型的历史背景
        (二) 美军卫勤保障转型的现实环境
    二、 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动因分析
        (一) 战争形态变化对战时卫勤保障提出了转型要求
        (二) 国家军事战略调整指明卫勤转型方向
        (三) 军事转型对卫勤转型提出了新要求
        (四) 科学技术进步为卫勤转型提供了支撑
        (五) 战争实践对战时卫勤保障转型的不断推动
第三部分 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进程研究
    一、 萌芽阶段(1992-1996)
        (一) 海湾战争推动新军事革命
        (二) 逐步启动军事组织体制变革
        (三) 提出医疗重建计划
        (四) 联合作战卫勤保障正式形成
    二、 理论与思想准备阶段(1997-2002)
        (一) “聚焦后勤”指导下的卫勤转型
        (二) “部队健康保护”改变战时卫勤保障模式
        (三) 继续推进陆军体制编制改革
        (四) “部队健康保护”首次写入联合作战卫勤保障条令
    三、 全面展开阶段(2002 年至今)
        (一) 《聚焦后勤战略计划》和《国防部后勤转型战略》的颁布
        (二) 军队卫生系统转型
        (三) “部队健康全面保护”正式实施
        (四) 持续保障概念的提出
        (五) 陆军卫勤体制编制全面调整
        (六) 联合作战卫勤注重能力建设
    四、 小结与讨论
第四部分 美军战时卫勤保障组织指挥体制及其调整
    一、 美军卫勤力量的规模与构成
        (一) 美军卫勤指挥管理体制
        (二) 美军卫勤力量规模与构成
        (三) 美军卫勤力量平战转换
    二、 国防部卫勤领导体制及其调整
        (一) 国防部卫勤领导体制及其调整
        (二) 三军军种部卫勤组织体系
        (三) 卫勤指挥体制
        (四) 美军卫勤保障指挥管理体制特点分析
    三、 美军军事转型中陆军体制编制调整
        (一) 美国陆军组织构成
        (二) 陆军体制编制调整趋势
        (三) 陆军模块化改造对战时卫勤组织指挥体制影响
    四、 区域卫勤保障组织指挥体制及其调整
        (一) 战区级卫勤保障组织指挥体制调整
        (二) 军师级卫勤保障组织指挥体制及调整
    五、 建制卫勤保障组织指挥体制及其调整
        (一) 美陆军旅战斗队体制编制改革特点
        (二) 美国陆军旅战斗队卫生编制分析
        (三) 卫生排与卫生连人员装备组成
        (四) 美国陆军旅战斗队卫勤保障的组织实施
        (五) 美陆军旅战斗队卫勤保障组织实施特点分析
    六、 战时卫勤保障模块分队编制
        (一) 医疗救治模块分队
        (二) 卫生防疫模块分队
        (三) 战斗应激控制模块分队
        (四) 牙科模块分队
        (五) 卫生物资模块分队
        (六) 兽医模块分队
        (七) 战时卫勤保障模块分队建设综合分析
第五部分 美军联合作战卫勤主要工作与经验
    一、 美军联合作战卫勤保障的目标、原则和内容
        (一) 联合作战卫勤保障的目标
        (二) 美军联合作战卫勤保障原则
        (三) 联合作战卫勤保障能力
    二、 战时伤病救治
        (一) 战场医疗救治阶梯重构
    三、 伤病员医疗后送
        (一) 建立了完善的分级伤病员后送体系
        (二) 伤病员医疗后送行动与流程
        (三) 伤病员分类程序
        (四) 伤病员医疗后送计划的制定
        (五) 美军联合作战伤病员医疗后送综合分析
    四、 联合作战卫生物资保障
        (一) 卫生物资保障职能与原则
        (二) 卫生物资保障的组织结构
        (三) 战时卫生物资保障的组织与实施
        (四) 血液保障体制
    五、 战时牙科勤务
        (一) 战场牙科保障类型与组织体系
        (二) 战场牙科救治分类
        (三) 战时口腔保健
    六 联合作战心理卫生保障
        (一) 战时心理卫生保障组织体系
        (二) 战时心理卫生工作实施
    七、 联合作战卫生防疫
        (一) 卫生防疫组织指挥体系
        (二) 卫生防疫工作实施
        (三) 美军卫生防疫保障特点
    八、 联合作战兽医勤务
        (一) 兽医保障组织指挥体系
        (二) 兽医勤务的组织实施
第六部分 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综合分析
    一、 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的实质
        (一) 保障理念的改革
        (二) 保障模式的改革
    二、 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的途径
        (一) 成立强有力转型领导机构
        (二) 转型文件为转型提供方向指引
        (三) 全面转型与逐步推进相结合
        (四) 理论创新与试验评估相促进
        (五) 技术引领转型发展
    三. 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趋势
        (一) 卫勤功能由伤病救治拓展到健康保护
        (二) 卫勤保障范围向全方位保护、全寿命健康拓展
        (三) 卫勤指挥体制向作战指挥型转变
        (四) 卫勤保障体制由建制主导型向支援主导型转变
        (五) 卫勤保障方式向网络支援保障转变
第七部分 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借鉴研究
    一、 我军战时卫勤保障问题分析
        (一) 卫勤组织指挥体制不适应信息化战争要求
        (二) 卫勤保障体制与信息化战争要求不相符
        (三) 卫勤保障信息化程度有待加强
        (四) 卫勤力量组成严重不均衡
    二、 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对我军的启示
        (一) 正确认识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
        (二) 借鉴美军经验,结合我军实际实施战时卫勤转型
        (三) 把握规律,认真谋划我军战时卫勤转型工作
研究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论文研究综述
发表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10)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研究范围的界定与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理论研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国防动员和国防卫生动员理论
    2.3 我国地方医院平转战的研究
    2.4 讨论
第三章 国内外地方医院平转战发展历程和探索实践
    3.1 我国地方医院平转战的发展历程和探索实践
    3.2 国外地方医院平转战的实践及其借鉴
    3.3 国外地方医院平转战实践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四章 我国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的现状和需求分析
    4.1 高原寒区作战卫勤保障储备现况
    4.2 高原寒区作战卫勤保障需求分析
    4.3 我国高原寒区地方医院平转战的必要性
第五章 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潜力调查与分析
    5.1 调查对象与方法
    5.2 调查内容与分析
    5.3 小结和讨论
第六章 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6.1 指标体系构建目的
    6.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6.3 指标体系构建
    6.4 讨论
第七章 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机制与预案体系构建研究
    7.1 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应急响应机制
    7.2 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模块化及机制研究
    7.3 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预案体系构建
    7.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
致谢

四、战时伤病员分类及处置系统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伤票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灾害医学救援中的应用[J]. 王璐瑶,商艳霞,郭维博,颜芳,陈明霞,王江南,俞洋. 人民军医, 2021(12)
  • [2]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优化配置与仿真评估研究[D]. 王亚鹏. 军事科学院, 2020
  • [3]战时护理信息系统中文书内容的构建[D]. 马悦. 蚌埠医学院, 2020(11)
  • [4]战时医疗后送决策支持系统设计[J]. 马建威,游海燕,方海亮,江帅,黄朝晖. 医疗卫生装备, 2018(08)
  • [5]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研究[D]. 罗跃全.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8(03)
  • [6]三级甲等综合性军队中心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 贾婷. 泰山医学院, 2016(06)
  • [7]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力量能力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D]. 张磊.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5(10)
  • [8]战时伤病员医疗救治医学伦理问题研究[D]. 喻晓.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5(02)
  • [9]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发展情报研究[D]. 付波.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4(01)
  • [10]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研究[D]. 邓军. 第三军医大学, 2013(05)

标签:;  ;  

战时伤病员分类处置制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