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管理的新成果——CMMI

流程管理的新成果——CMMI

一、过程管理的新成果——CMMI(论文文献综述)

程克庆[1](2020)在《WS软件股份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向纵深发展。近几年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使软件行业已经从信息技术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信息产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各政府部门愈来愈重视软件的应用和发展,其中安防信息化应用的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并逐步加深。本文主要以从事安防信息化的WS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在对公司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借鉴现有文献和资料,选择适合企业的竞争战略,从而帮助WS软件公司制定长期适应的发展战略,实现自身技术优势,探索出一条适合市场拓展扩张的生存之路,以适应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对WS软件公司的研究,希望对其他信息技术企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也希望在理论上对研究企业竞争战略相关成果具有一定的延伸意义。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和访谈法,参照企业战略的相关理论,利用相关工具研究了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通过PEST分析研究了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通过五力模型研究了企业行业内的地位。通过调研与访谈,使用外部因素评价矩阵定量分析了企业企业环境的机会与威胁。在公司价值链的研究中使用内部条件因素评价矩阵定量分析了企业的优势与劣势。深入了解企业内部愿景、使命、目标并用SWOT分析工具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了比较研究,在三种战略的可行性分析后,使用定量战略计划矩阵(QSPM矩阵)定量研究了三种战略对WS软件公司的适合程度,并最终选择差异化战略作为企业的业务战略。在确定差异化战略后重点根据企业的问题和战略执行需要,研究了企业竞争战略实施的方案和措施保障。WS公司企业的外部环境机会多威胁少,企业内部优势胜于劣势,企业应该采取的战略是差异化战略,主要是企业自身实力和外部环境所致。在有竞争但非完全竞争的环境下,采取差异化战略,提供有差别的服务表现出自己的独特性来满足公安软件市场是WS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时下最适合的战略,为企业提供核心竞争力,持续续发展奠定基础。

王宁[2](2020)在《模型驱动的软件过程大数据采集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软件研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但难以存储和利用。同时历史项目开发产生的过程数据对于未来相关软件的研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如果能够采用一种有效的方法将软件的需求设计、开发设计和开发测试等过程数据采集并结合特定的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将可以极大地提升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但当前缺乏有效的系统化的软件过程方法和工具来采集软件生命周期中的过程大数据。鉴于我国航天等高可靠软件逐步向模型驱动的软件研制过程转变以及课题组多年来从事于航空航天等高可靠软件工程工具的研发工作,在模型驱动的软件开发方法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极大认可的背景下,图形化模型驱动的软件研制逐步成为高可靠软件质量保障的主流工具。而基于这种技术能够有效地采集软件过程数据,进一步结合云计算技术和软件质量度量方法可以极大地支撑CMMI模型的演进过程。本课题从如下方面开展研究工作:首先论文对相关的支撑系统和技术进行了综合的分析研究和扩展分析给出了系统扩展设计的相关单元结构接口分析特征。其次针对课题组研制的模型驱动的工程工具支撑的软件生命周期的阶段以及各阶段包含的图形体系特征,分析、总结、提炼了3类软件过程大数据并具体映射为模型工具支持的各类属性和功能集合。接下来设计了符合原有系统管理过程的阶段性软件工程文档模板和文档内包含的属性及内容,对文档内数据结合建模数据的云端有效存储格式、上传方式进行了设计并实现了相应功能。再针对系统中后续基于模型的代码自动生成工作的需求,设计了图形模型向XML文档的转换功能。此外,针对模型类大数据通过采用已有各类可靠性预测模型基于给定样本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测试,逐步证明了系统数据集合、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和数据预测连续过程的有效性。最后给出了一个模型驱动的软件过程大数据采集管理系统的需求及详细设计过程包括操作类、业务类和过程管理类数据文档的提取功能、模型描述文档生成功能、相关文档的上传和下载功能、建模人员评价功能和可靠性预测功能并最终实现。经过案例测试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方法技术算法及系统功能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韩新明[3](2020)在《我国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建设研究》文中提出我国的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建设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的研究及实践总结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科技园管理人员和研究者发现,大学科技园最初设计很有魅力,但运行的实际服务能力与期待相比有限,经常陷入无法为入园孵化的企业提供有效帮助的困境,多数的大学科技园通常只能为企业提供场地租赁服务以及简单的业务咨询,这与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初衷是有很大背离的。大学科技园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全面提速语境下,应该如何强化自身能力建设,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科技社会化人才培养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已成为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和科技主管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能力的强弱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与质量。从这个意义来讲,大学科技园的服务能力研究现实价值尤为彰显。从公共组织类型来观察,大学科技园作为一种集公益目标和经济目标于一体的特色混合组织,其能力建设必然不同于单纯的经济组织,也必然不同于非营利组织或政府部门。因此,结合大学科技园的组织属性及其特征,深入分析大学科技园的本体属性,找到适合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建设的合适方法论,才能科学高效地指导大学科技园的服务能力建设。本文在对组织能力建设理论和西方公共治理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选择了Stephen·Osborne等学者提出的新公共治理理论作为中国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建设的方法论。新公共治理理论一方面对西方的公共管理理论进行了批判性地吸收,另一方面吸收了服务主导逻辑理论的精华,可为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建设探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服务主导逻辑的新公共治理理论指导之下,本文设计了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建设的框架体系,明确了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建设的目标,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及指导思想。由于大学科技园的服务能力建设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本文将基于PDCA循环的质量持续改进理论作为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建设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了大学科技园服务持续改进七步流程图。最后,结合服务能力生命周期理论探讨了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建设的流程,明确了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建设周期内的三大构成体系:服务能力生成与运行体系、服务能力成熟度评价体系和与之配套的治理体系。因此,大学科技园的服务能力建设这一议题的核心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部分是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生成与运行体系研究。本部分利用文献分析法,对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的产生机理与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认为,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生成的内部构成要素包括组织要素、资源要素、技术要素以及制度要素四大类。这些内部构成要素通过制度建设和机制运行发生关系,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融合,为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的生成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基础与保障。除此之外,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的产生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包括社会经济环境、社会科技环境、社会人文环境、国家有关的政策法规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应该认识到,大学科技园的服务能力并不是大学科技园内部资源要素与外部环境要素的简单堆砌,还需要一定的运行机制对内部资源要素和外部环境要素进行有效匹配,使其按照期待的目标动态结合起来,才能形成用户满意的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此外,为了更加直观地认识大学科技园的服务能力,本研究结合新公共治理理论,从服务设计能力、运营管理能力、价值共创能力、关系营销能力四个维度构建了新的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框架模型。第二部分是大学科技园的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研究。结合软件领域的能力成熟度模型构建了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成熟度等级模型,将大学科技园的服务能力成熟度分为五个等级:初始级、简单级、规范级、成熟级和优化级。为了能够更有针对性地量化评价大学科技园的服务能力成熟度,利用调查问卷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四个一级指标、二十个二级指标和五十五个三级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出了各级指标的权重。最后,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以4所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为样本对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成熟度评价法进行了实证性检验。第三部分是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建设的路径及保障机制研究。在服务能力建设的路径方面,本研究认为,大学科技园首先应该顺应数字化大潮的发展趋势,及早推进数字化转型,并以系统性思维构建大学科技园数字服务生态系统,从而为园内的在孵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依据数字治理思想,本章认为大学科技园也应该顺应数字化大潮的发展趋势,及早推进数字化转型,从而为园内的在孵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保障服务能力提升的实现,提出从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方面做好相关工作。一方面,以内部治理结构创新调动内部利益相关者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实现从公司治理到平台治理的转变,将外部利益相关者紧紧关联在一起。同以往站在微观的视角研究大学科技园的能力不同,本文从新公共治理理论这个视角入手,从中观层面来探讨大学科技园这一特殊组织的服务能力建设,其理论意义在于:首先,对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的解析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组织能力的研究;其次,通过对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的生成、影响因素等有关内容进行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深化了对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相关理论的基础研究;第三,将新公共治理理论应用于大学科技园研究,进一步拓展了新公共治理理论的应用领域。本研究为大学科技园提供了一种新的能力提升视角,探索性设计了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建设的总体框架,明确了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提升的途径,这些都有助于指导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提升的具体实践,使大学科技园的服务能力建设具有较好的战略性与前瞻性。此外,本研究取得的一些成果,可为政府相关部门和高校在制定大学科技园有关政策时提供决策参考。

韩悦侃[4](2019)在《基于云平台的中小企业ERP数字化策略研究 ——以A企业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全球经济将进入数字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数字化之路。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中小企业也需要提升企业自身的数字化水平。ERP是现代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数字化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是目前我国很多企业进行数字化建设的主要方式。中小企业通过对ERP的成功实施以及有效应用,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然而,中小企业在ERP的应用中,存在着管理思想落后,对ERP的认识不清等原因,导致企业对自身运用ERP的情况没有清楚的认识。中小企业如何评估企业ERP数字化的现状,并进行ERP数字化的提升是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难题。本文首先通过对经典的成熟度模型如诺兰模型、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数据成熟度模型,工业4.0成熟度模型以及ERP实施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分析,总结出成熟度模型的共性与构建规律,将成熟度模型引入到中小企业ERP数字化的运用中,构建了ERP数字化成熟度模型,将中小企业的ERP数字化成熟度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原始层、信息层、整合层、优化层、智慧层,并为每个等级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说明。同时构建了ERP数字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从战略与愿景,组织与文化,资源与技术,数据信息以及业务流程五个维度,对中小企业的ERP数字化成熟度进行评估。然后本文通过向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及问卷调查,确定了成熟度模型各指标的权重。之后,本文根据成熟度评价体系设计调查问卷,对A企业的ERP数字化成熟度进行评估,并分析A企业在ERP的运用中的不足。最后,本文分析了云平台ERP的优势,以及A企业实施云平台ERP存在的数字化挑战,提出了A企业实施云平台ERP的框架以及基于云平台的A企业ERP数字化提升策略,希望对我国其他中小企业的ERP数字化转型提供帮助。

毕成[5](2019)在《基于过程控制的小卫星创新项目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航天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小卫星因技术更新快、发射成本低,规模化部署模式化制造方便等特点得到蓬勃发展,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存在小卫星创新项目管理粗放,责任划分不明确等问题,项目管理过程控制管理以其科学的管理方法在项目施工、软件系统、商业金融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首先针对小卫星创新项目管理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仔细调研了小卫星创新项目相关项目文档及文献,研究了当前项目从启动、计划、执行、到验收等管理过程现状及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研究了现代管理理论过程控制相关理论及小卫星创新项目管理特征,建立基于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小卫星创新项目管理模型,将CMMI模型中不同过程域的过程管理方法如工作结构分解、动态连续管理等方法应用到小卫星项目管理。然后结合小卫星项目具体执行流程特征,分别研究分析建立了小卫星创新项目整合、成本、风险、质量、进度管理等管理流程,根据小卫星创新项目特点并确定合适的管理原则。最后,本文开展了小卫星创新项目过程控制管理在小卫星高保真仿真系统论证、设计、测试、配置等管理过程的应用研究,给出了项目关键节点管理及项目管理过程的管理进展情况。小卫星高保真仿真系统开发的应用实践很好的检验了过程控制管理在小卫星创新项目管理的有效性。

倪勇佳[6](2018)在《基于CMMI模型的A公司汽车电子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软件,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消费者对汽车功能要求的不断升级,汽车电子已经成为整车开发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类产品,特别是近几年国内汽车市场消费的高速增长给国内汽车电子企业提出了更高更严苛的要求,一些汽车电子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积极主动求变,这其中包括A公司。本文引入汽车电子行业内被广泛应用的软件成熟度模型CMMI,首先简单介绍了其相关理论和研究,然后从过程管理,项目管理,工程,支持角度分析软件开发项目流程的改进和优化方式,结合A公司在软件项目开发管理和过程当中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案例,使用CBA-IPIM评估模型对问题进行诊断,筛选出所有CMMI模型中的过程域问题,并结合A公司实际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改进后新流程,最后通过在A公司部分项目上的试运行,确认新流程的有效性以及后续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为应对新一轮汽车行业环境的变化趋势,进一步提升A公司在汽车电子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本文也引用了敏捷开发,前瞻性地为软件开发过程管理及过程改进提供指导和支持。

任强[7](2017)在《A银行软件开发中心知识管理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对推动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A银行软件开发中心这样的知识密集型企业中,不仅需要输入大量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而且在开发过程中也会产出大量的知识。如果能将知识管理策略与企业发展目标、软件开发流程相结合,对相关知识进行沉淀、共享、应用学习和创新,就必然会提升中心的整体软件开发及创新水平,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所以,实施知识管理对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提升人员整体素质、提升IT支持服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查阅了多篇知识管理与软件开发流程相结合的专业文献基础上,通过对A银行软件开发中心进行知识管理现状的问卷调查,总结出A银行软件开发中心目前在知识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结合A银行的战略目标,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知识管理策略并付诸实施。为了提高A银行软件开发中心的知识管理水平,需要遵循知识管理的全员参与原则、知识管理与软件开发流程相结合的原则、知识管理与员工绩效关联原则。根据这些原则,提出了A银行软件开发中心知识管理策略模型:知识编码化策略、知识人格化策略以及知识风险防范策略。接着,根据策略模型,分别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策略:构建知识管理系统、构建专家人才库、加强知识保护措施。在策略实施的保障方面:一方面,由领导牵头组建专门的知识管理团队;另一方面,营造分享学习创新的企业文化。通过实际实施的效果来看,以上知识管理策略在A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证明了该策略的有效性。本人希望通过对知识管理策略的研究,能够对软件开发企业在知识管理原则制定及策略选择上有所启发,使知识管理更好的在企业内部落地,更好的促进软件开发效率的提高及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黄爱明[8](2015)在《以CMMI为基础的企业软件过程及质量管理平台的设计探讨》文中指出当前我国企业软件过程管理存在诸多不足的地方,针对这个问题提出全新的企业软件过程与质量管理平台,在对该平台系统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主要利用了三层模式构架,同时还采取了独特的设计方法。同时为了符合管理平台系统的需要,把整个系统体系分成了三个主要的子系统,这三个子系统互相协同合作,为此对如何设计三个子系统提出建议。

姚丽[9](2015)在《冲突及其管理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企业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面临重大的困境和挑战,如何克服创新中遇到的困境和挑战,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有关冲突较为成熟的理论来自于西方,我国学者对冲突的研究刚起步。然而,冲突是一个极具情境化的构念,对于讲求和谐的中国企业,西方学者的冲突理论不一定适用。冲突观也在由传统冲突观向新兴冲突观转变。创新会引发冲突,然而冲突在创新领域的研究还相对不足。基于上述现实背景和理论研究现状,在中国情境下,对冲突、信任和创新管理能力如何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影响展开研究,目的是找到各变量间相互影响的内在规律,为提升我国企业创新绩效提供理论依据和管理启示。对于冲突及其管理在创新环境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构建了两个理论模型,即冲突、信任和创新绩效理论模型;冲突管理、创新管理能力和创新绩效理论模型。模型1探讨了任务冲突和关系冲突的关系;任务冲突和关系冲突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情感信任和认知信任对前面两个关系的调节效应。模型2研究了合作型冲突管理和竞争型冲突管理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创新管理能力在此关系中起到的调节作用。通过对中国制造型和服务型企业的实际问卷调研,运用相关分析和层次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研究结论。主要研究结论和创新点如下:(1)将冲突分为任务冲突和关系冲突。任务冲突对创新绩效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该研究结论与新兴冲突观相吻合。同时也证实了任务冲突对关系冲突的正向影响作用。(2)将信任分为情感信任和认知信任。认知信任对任务冲突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即在高的认知信任水平下,任务冲突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的强度要高于低认知信任水平。情感信任水平对任务冲突与关系冲突之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即在高的情感信任水平下,任务冲突对关系冲突的正向影响的强度要低于低情感信任水平。该结论拓展了冲突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理论边界。(3)通过整合冲突管理、和谐和关系理论,证实在中国情境下,竞争型冲突管理方式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合作型冲突管理方式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负面影响。而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合作型冲突管理有利于组织创新,而竞争型冲突管理则不利于组织创新。该结论与西方学者的研究结论不同。(4)企业创新管理能力对竞争型冲突管理方式和企业创新绩效会产生调节作用,即在创新管理能力高的企业,竞争型冲突管理方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的强度要低于创新管理能力高的企业。同时,企业创新管理能力对合作型冲突管理方式和企业创新绩效间会产生调节作用,即在创新管理能力高的企业,合作型冲突管理方式对企业创新绩效成正向影响;而创新管理能力低的企业,合作型冲突管理则不利于企业创新。该研究结论拓展了冲突管理和创新绩效的理论边界。

孙策[10](2014)在《基于GJB5000A的软件过程改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软件危机的爆发引发了人们对软件开发方式的新思考。过去软件作坊式的开发已经不能满足软件工程的需求。软件规模和复杂度的扩大,导致软件组织必须从工程化的角度来进行软件开发。软件工程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软件危机的问题,但软件质量的提升还需要有相关的标准进行规范。随着信息化的作战方式已经来临,软件成为武器装备的核心系统。军用软件关系着国家安全,它的研制和开发机构必须拥有一定的资格。能力成熟度模型(GJB5000A-2008)是我国总装备部组织国内专家制定出的一套用来指导军用软件研制机构改善软件过程,加强软件开发过程控制和管理的标准。所有军用软件研制机构都必须具有该标准的相应成熟度等级,才可以进行软件研制和开发。本文首先分析了CMM/CMMI和GJB5000A软件过程改进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构成,其次根据A研究所目前软件能力的现状,提出了按照GJB5000A改进的必要性;本文按GJB5000A的成熟度等级要求,对该研究所的软件过程进行评估。确定了该研究所目前的等级为初始级。再次,结合GJB5000A每一个过程域的要求,分别提出软件需求管理过程框架、软件项目策划过程框架、软件项目监控过程框架、软件产品和产品质量保证过程框架、软件配置管理过程框架和软件测量与分析过程框架;最后,将本文提出的软件过程改进框架应用于A研究所中控软件开发项目,分别对多个环节进行标准的实施,实施的结果体现出本文提出的软件过程改进框架的可行性。

二、过程管理的新成果——CMMI(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过程管理的新成果——CMMI(论文提纲范文)

(1)WS软件股份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企业行业背景
        1.1.2 企业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际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框架
    1.5 论文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访谈法
        1.5.3 案例研究法
    1.6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战略管理理论综述
        2.1.1 战略管理的含义
        2.1.2 战略管理的层次
        2.1.3 战略分析工具
    2.2 竞争战略理论
        2.2.1 成本领先型战略
        2.2.2 差异化战略
        2.2.3 聚焦战略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信息技术行业
        2.3.2 软件行业
第3章 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行业环境分析
        3.2.1 行业特点
        3.2.2 行业发展趋势
    3.3 五力竞争模型分析
        3.3.1 现有厂商之间的竞争
        3.3.2 潜入者的威胁
        3.3.3 替代品的威胁
        3.3.4 来自供应商的压力
        3.3.5 来自购买者的压力
    3.4 战略群体分析
    3.5 机会与威胁
        3.5.1 机会
        3.5.2 威胁
    3.6 外部因素评价(EFE)矩阵
        3.6.1 EFE矩阵权重设定
        3.6.2 EFE矩阵评价
        3.6.3 EFE矩阵
第4章 公司内部条件分析
    4.1 公司现状
        4.1.1 业务介绍
        4.1.2 组织架构
    4.2 公司价值链分析
        4.2.1 产品设计与研发
        4.2.2 产品实施
        4.2.3 市场营销
        4.2.4 运行维护
        4.2.5 公司基础
        4.2.6 人力资源
        4.2.7 技术研发
        4.2.8 采购管理
    4.3 优势与劣势
        4.3.1 优势
        4.3.2 劣势
    4.4 公司内部因素评价(IFE)矩阵
        4.4.1 IFE矩阵权重
        4.4.2 IFE矩阵评价
        4.4.3 IFE矩阵
第5章 公司竞争战略选择
    5.1 公司愿景、使命与目标
    5.2 SWOT分析
    5.3 三种竞争战略的可行性分析
        5.3.1 成本领先战略
        5.3.2 差异化战略
        5.3.3 聚焦战略
    5.4 公司竞争战略选择
        5.4.1 专家组
        5.4.2 评分标准
        5.4.3 专家评分
        5.4.4 战略计划矩阵(QSPM)
第6章 公司竞争战略实施方案
    6.1 产品设计与研发
        6.1.1 设计与研发差异化思路
        6.1.2 设计与研发差异化方案
    6.2 产品实施
        6.2.1 产品实施差异化思路
        6.2.2 产品实施差异化实施方案
    6.3 市场营销
        6.3.1 市场营销差异化思路
        6.3.2 市场营销差异化方案
    6.4 运维服务
        6.4.1 运维服务差异化思路
        6.4.2 运维服务差异化方案
第7章 公司竞争战略保障措施
    7.1 企业文化保障
        7.1.1 提升企业文化
        7.1.2 营造创新的人文环境
    7.2 组织结构保障
        7.2.1 成立专业战略管理部门
        7.2.2 提高企业协同能力
    7.3 人力资源保障
        7.3.1 加强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
        7.3.2 加强人力资源绩效管理
        7.3.3 加强薪酬管理
    7.4 客户服务保障
    7.5 公司财务保障
        7.5.1 增加企业现金流
        7.5.2 加强财务监督指导
        7.5.3 优化财务流程
        7.5.4 资金保障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模型驱动的软件过程大数据采集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2 与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CMMI的背景
        1.2.2 建模工具的发展方向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支撑技术和方法
    2.1 GEF框架
        2.1.1 GEF工作流程
        2.1.2 Action操作方式
    2.2 建模工具的基本功能
        2.2.1 基本图形建模
        2.2.2 图形嵌套建模
        2.2.3 图形模型验证
    2.3 可靠性预测模型
        2.3.1 可靠性预测模型的选择
        2.3.2 数据训练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3.1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3.2 系统需求分析
    3.3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3.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3.3.2 数据存储设计
        3.3.3 网络架构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4.1 建模操作序列文档生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2 模型验证记录文档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3 模型描述文档生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3.1 节点图元临时文档的生成
        4.3.2 连线图元临时文档的生成
        4.3.3 模型描述文档的生成
    4.4 功能模块与功能点变化文档的设计
    4.5 软件过程管理文档的设计
    4.6 文档上传与下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7 后台服务端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7.1 文档管理
        4.7.2 数据库管理
    4.8 可靠性预测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8.1 系统可靠性预测模型的优化
        4.8.2 基于活动图的可靠性预测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测试与实验
    5.1 系统测试环境与测试方案
    5.2 系统功能测试
        5.2.1 建模操作序列文档的生成测试
        5.2.2 模型验证记录文档的生成测试
        5.2.3 模型描述文档的生成测试
        5.2.4 文档上传与下载功能的测试
        5.2.5 可靠性预测结果测试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我国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大学科技园发展概述
        1.1.1 大学科技园的诞生及发展
        1.1.2 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选题意义
        1.3.1 选题的理论意义
        1.3.2 选题的实际价值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能力、组织能力与服务能力
        1.4.2 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
        1.4.3 能力建设的概念及其研究范畴
        1.4.4 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建设的定义及内涵
    1.5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5.1 国内外学者关于大学科技园能力的研究状况
        1.5.2 国内外关于大学科技园治理的研究现状
        1.5.3 研究现状述评
    1.6 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1.6.1 主要研究内容
        1.6.2 本文的研究思路
    1.7 研究方法
第2章 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建设的理论基础
    2.1 大学科技园的组织属性及特征分析
        2.1.1 大学科技园的组织属性
        2.1.2 大学科技园的组织特征
    2.2 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的有关理论
        2.2.1 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的宏观理论
        2.2.2 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的微观理论
    2.3 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建设主要指导理论的确定
        2.3.1 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新公共治理理论概述
        2.3.2 以服务为主导逻辑的新公共治理理论构建的基础
        2.3.3 以服务为主导逻辑的新公共治理理论的特点与不足
    2.4 新公共治理理论在大学科技园治理中的适用性分析
        2.4.1 中国当前的时代背景为新公共治理理论的适用提供了可能性
        2.4.2 大学科技园的本质特性与新公共治理理论的作用机理相契合
        2.4.3 多元主体之间的合作意愿为新公共治理理论的适用奠定了基础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建设的总体框架设计
    3.1 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建设的目标、原则与指导思想
        3.1.1 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建设的目标
        3.1.2 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建设的原则
        3.1.3 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
    3.2 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建设的主体
        3.2.1 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建设的主要利益相关者识别
        3.2.2 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分析
    3.3 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建设的方法
        3.3.1 基于PDCA的质量持续改进方法简介
        3.3.2 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持续改进的方法
    3.4 生命周期视角下的服务能力建设流程
        3.4.1 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建设的生命周期
        3.4.2 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建设的三大构成体系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的生成、运行机制及模型构建
    4.1 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的生成及其运行
        4.1.1 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的生成机理
        4.1.2 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的运行机制及其价值实现
    4.2 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模型构建的理论与方法
        4.2.1 能力开发与设计
        4.2.2 能力生命周期
        4.2.3 能力设计的流程与策略
    4.3 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框架模型的构建
        4.3.1 现有的服务能力模型概述
        4.3.2 现有服务能力结构模型的特点与不足
        4.3.3 基于新公共治理理论的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结构模型构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成熟度评价体系的构建
    5.1 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成熟度矩阵模型的构建
        5.1.1 成熟度与能力成熟度模型
        5.1.2 部分典型成熟度模型介绍
        5.1.3 服务型企业服务能力成熟度矩阵模型的构建
        5.1.4 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构建
    5.2 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的选取
        5.2.1 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
        5.2.2 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5.3 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成熟度评价方法的选择
        5.3.1 主成分分析法
        5.3.2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提升的路径及保障
    6.1 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6.1.1 创业服务的提供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利益冲突
        6.1.2 各利益相关者在服务目标偏好不同时产生的利益冲突
        6.1.3 制约服务能力提升的关键问题
    6.2 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提升的路径设计
        6.2.1 以数字化建设推进大学科技园服务方式的改革
        6.2.2 以系统性思维构建大学科技园数字服务生态系统
    6.3 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提升的保障机制
        6.3.1 利益相关者参与
        6.3.2 大学科技园核心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定位及其行动
        6.3.3 大学科技园核心利益相关者的治理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建设的样本案例分析
    7.1 案例样本对象选择说明
        7.1.1 样本的选择范围
        7.1.2 选择样本时需考虑的因素
        7.1.3 案例样本的确定
    7.2 样本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成熟度评价与比较分析
        7.2.1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评价指标
        7.2.2 样本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的综合评价
        7.2.3 样本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评价结果的比较分析
    7.3 提升样本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的建议
        7.3.1 提升服务战略规划能力
        7.3.2 提升过程干预能力
        7.3.3 营造价值共创环境
        7.3.4 构建和维护有效的支持网络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及研究展望
    8.1 文章结论及创新之处
        8.1.1 文章结论
        8.1.2 文章的创新之处
    8.2 研究不足及展望
        8.2.1 研究的不足之处
        8.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评价调查问卷
附录2 指标权重问卷调查
附录3 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成熟度等级问卷调查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4)基于云平台的中小企业ERP数字化策略研究 ——以A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综述
        1.2.2 ERP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与评价综述
        1.2.3 云平台ERP综述
        1.2.4 成熟度模型综述
        1.2.5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成熟度模型相关理论综述
    2.1 模型介绍
        2.1.1 诺兰模型
        2.1.2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2.1.3 工业 4.0 成熟度模型
        2.1.4 数据成熟度模型
        2.1.5 ERP实施能力成熟度模型
    2.2 成熟度模型评述
第3章 ERP数字化成熟度模型的构建
    3.1 ERP数字化成熟度的概念与特征
    3.2 ERP数字化成熟度模型结构及其指标体系
        3.2.1 ERP数字化成熟度模型的维度指标
        3.2.2 ERP数字化成熟度模型的具体指标
    3.3 确定ERP数字化成熟度指标体系的权重
        3.3.1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
        3.3.2 维度指标权重的确定
        3.3.3 指标层权重的确定
    3.4 ERP数字化成熟度等级状态描述
    3.5 ERP数字化成熟度模型的关键过程域
        3.5.1 战略与愿景
        3.5.2 组织与文化
        3.5.3 资源与技术
        3.5.4 数据信息
        3.5.5 业务流程
    3.6 ERP数字化成熟度评估方法
第4章A企业ERP数字化成熟度评价
    4.1 A企业简介
    4.2 A企业ERP数字化成熟度评估
        4.2.1 收集整理数据
        4.2.2 数据分析与结果
    4.3 A企业ERP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5章 基于云平台的A企业ERP数字化转型策略
    5.1.现有ERP供应商的云服务模式及价值
        5.1.1 云平台ERP的优势
        5.1.2 现有ERP供应商的云服务模式
    5.2 A企业实施云平台ERP的数字化挑战
        5.2.1 基础数据零散
        5.2.2 缺乏合理规划
        5.2.3 云服务商选择风险
    5.3 基于云平台的A企业ERP数字化实施框架
    5.4 基于云平台的A企业ERP数字化成熟度提升策略
        5.4.1 资源与技术方面
        5.4.2 数据信息方面
        5.4.3 业务流程方面
        5.4.4 组织与文化方面
        5.4.5 战略与愿景方面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ERP数字化成熟度权重确定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B ERP数字化成熟度调查问卷

(5)基于过程控制的小卫星创新项目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1 过程控制理论的研究现状
        1.3.2 小卫星创新项目管理研究现状
        1.3.3 项目管理研究及小卫星领域应用实践现状
        1.3.4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小卫星创新项目过程控制管理理论
    2.1 项目管理理论体系基础研究
        2.1.1 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体系
        2.1.2 项目管理过程控制管理理论
        2.1.3 技术创新项目管理的职能
    2.2 过程控制管理理论研究
        2.2.1 项目开发管理方式分析
        2.2.2 项目工作分解结构方法
        2.2.3 CMMI表示方法
        2.2.4 管理要素管理方法
    2.3 小卫星创新项目过程控制管理理论基础研究
        2.3.1 小卫星创新项目管理存在问题
        2.3.2 小卫星创新项目过程管理基础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小卫星创新项目管理流程设计
    3.1 小卫星创新项目整合管理
    3.2 小卫星创新项目设计执行过程管理
        3.2.1 创新项目的需求分析及概要设计过程管理
        3.2.2 创新项目的详细设计过程管理
        3.2.3 创新项目的评审监控
    3.3 小卫星创新项目风险管理
    3.4 小卫星创新项目成本、外协、配置过程管理
        3.4.1 小卫星创新项目配置过程管理
        3.4.2 小卫星创新项目成本管理
        3.4.3 小卫星创新项目外协管理
    3.5 小卫星创新项目测试及验收过程管理
        3.5.1 测试的任务
        3.5.2 测试的过程管理
        3.5.3 测试用例的管理
        3.5.4 验收过程管理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小卫星创新项目——高保真仿真系统过程管理实践
    4.1 小卫星高保真仿真系统项目整合管理
    4.2 项目方案过程结构工作分解管理
    4.3 项目进度过程管理
        4.3.1 系统总体方案分解流程
        4.3.2 进度控制管理
        4.3.3 监控评审管理流程
        4.3.4 项目技术状态管理
    4.4 小卫星高保真仿真系统测试验收过程管理流程
        4.4.1 小卫星高保真仿真系统测试管理
        4.4.2 小卫星高保真仿真系统验收管理
    4.5 小卫星高保真仿真系统风险过程管理
        4.5.1 小卫星高保真仿真系统风险识别与评估
        4.5.2 小卫星高保真仿真系统风险控制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基于CMMI模型的A公司汽车电子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本课题的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主要技术路线
第2章 CMMI模型的相关理论
    2.1 软件项目概述
        2.1.1 软件项目的特点
        2.1.2 软件项目的生命期
    2.2 CMMI模型简介
        2.2.1 CMMI模型定义
        2.2.2 CMMI模型构成
        2.2.3 CMMI模型的表示法
        2.2.4 CMMI模型实施的意义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A公司电子软件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公司简介
        3.1.1 公司概况
        3.1.2 公司战略
        3.1.3 SWOT分析
    3.2 A公司软件项目开发现状
        3.2.1 软件项目开发组织架构
        3.2.2 A公司软件项目开发团队的组建过程
        3.2.3 A公司的软件项目开发过程
    3.3 A公司软件项目管理问题总结
        3.3.1 软件项目管理的问题
        3.3.2 软件开发过程管理问题
        3.3.3 组织结构对软件开发的影响
        3.3.4 软件项目时间管理问题
        3.3.5 软件开发管理中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A公司软件项目管理流程优化与实施
    4.1 A公司流程问题诊断
        4.1.1 问题诊断方法介绍
        4.1.2 A公司问题诊断结果
    4.2 A公司软件开发项目的过程管理优化
        4.2.1 软件开发组织架构调整
        4.2.2 开发人员考核方式变化
    4.3 A公司软件开发项目的项目管理优化
        4.3.1 简化软件项目管理流程
        4.3.2 优化软件开发过程进度管理
    4.4 A公司软件开发项目的工程管理优化
        4.4.1 产品平台构建和软件平台的构建
        4.4.2 实施差异化软件开发过程管理
        4.4.3 引进敏捷开发过程
        4.4.4 测试驱动开发的实施
    4.5 A公司软件开发项目的支持优化
        4.5.1 配置管理优化
        4.5.2 软件质量管理和评审改进
    4.6 新流程实施准备
        4.6.1 管理层的参与
        4.6.2 沟通与培训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CMMI模型在A公司软件开发项目的实施效果
    5.1 新流程试运行
    5.2 新流程实施初效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卷内备考表

(7)A银行软件开发中心知识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背景介绍
        1.1.2 实施意义
        1.1.3 创新压力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知识管理定义
        1.2.2 影响知识管理的因素
        1.2.3 知识管理文献综述
        1.2.4 知识管理策略文献综述
        1.2.5 软件开发知识管理策略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论文结构
        1.3.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知识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中心概况
        2.1.1 中心介绍
        2.1.2 项目开发情况
        2.1.3 创新能力
        2.1.4 人员结构特点
        2.1.5 软件开发知识及其特点
    2.2 知识管理现状问卷调查
        2.2.1 调查概述
        2.2.2 问卷的设计
        2.2.3 问卷的收集
        2.2.4 问卷结果信效度分析
        2.2.5 问卷调查发现问题及原因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知识管理策略选择
    3.1 目标确定
        3.1.1 长期目标
        3.1.2 短期目标
        3.1.3 制定相关制度
    3.2 遵循原则
        3.2.1 全员参与原则
        3.2.2 与开发相结合原则
        3.2.3 绩效关联原则
    3.3 中心知识管理策略模型
        3.3.1 知识编码化策略
        3.3.2 知识人格化策略
        3.3.3 知识风险防范策略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知识管理策略实施及保障措施
    4.1 策略实施
        4.1.1 构建知识管理系统
        4.1.2 构建专家人才库
        4.1.3 加强知识保护措施
    4.2 策略保障措施
        4.2.1 领导带头并组建知识管理团队
        4.2.2 企业文化建设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知识管理策略实施效果分析
    5.1 实施效果分析
        5.1.1 策略实施效果
        5.1.2 与其他企业对比
    5.2 策略实施展望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知识管理现状问卷调查表
附件

(8)以CMMI为基础的企业软件过程及质量管理平台的设计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设计以CMMI为基础的企业软件系统体系结构
2 设计以CMMI为基础的企业软件管理平台子系统
    2.1 构建企业软件过程管理平台子系统的总体结构
    2.2 构建以CMMI为基础的企业软件过程管理平台系统
        2.2.1 以CMMI为基础的企业标准软件过程改进设计方法
        2.2.2 以CMMI为基础的企业软件生命周期和过程裁剪设计
        2.2.3 以CMMI为基础的企业项目软件过程资源数据库设计
    2.3 以CMMI为基础的企业软件过程质量评价设计
3 结语

(9)冲突及其管理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逻辑框架
        1.3.1 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3.2 研究逻辑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文的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文献回顾与评述
    2.1 冲突及其管理与创新的关系研究
        2.1.1 冲突与创新的本质
        2.1.2 新兴冲突观与创新
        2.1.3 任务冲突和关系冲突与创新的相关研究
        2.1.4 冲突管理与创新的相关研究
    2.2 信任与创新的关系研究
        2.2.1 信任及信任模型
        2.2.2 信任在创新中的作用
    2.3 创新管理能力相关研究
    2.4 相关文献评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融入冲突和信任的创新管理能力及测度
    3.1 融入冲突和信任的创新管理能力
    3.2 融入冲突和信任的创新管理能力成熟度理论模型
        3.2.1 现有创新管理能力成熟度的测量研究
        3.2.2 现有创新能力成熟度研究评述
        3.2.3 融入冲突和信任的创新管理能力成熟度理论模型
        3.2.4 融入冲突和信任的创新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标准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冲突及其管理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
    4.1 冲突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
        4.1.1 任务冲突与关系冲突的关系及假设
        4.1.2 冲突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及假设
        4.1.3 信任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及假设
        4.1.4 信任对冲突和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
        4.1.5 关系冲突对任务冲突和创新绩效的部分中介作用
        4.1.6 冲突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
    4.2 冲突管理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
        4.2.1 冲突管理与创新绩效关系及假设
        4.2.2 创新管理能力对冲突管理和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
        4.2.3 冲突管理和创新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相关量表设计与预测试
    5.1 问卷设计
        5.1.1 问卷设计过程与内容
        5.1.2 问卷量表选择方式
        5.1.3 问卷数据的信度和效度
    5.2 冲突和信任的量表设计
        5.2.1 冲突和冲突管理作为解释变量的测量
        5.2.2 信任作为调节变量的测量
        5.2.3 控制变量及其测量
    5.3 创新管理能力作为调节变量的测量
        5.3.1 创新管理能力的测量步骤和工具
        5.3.2 创新管理能力评估软件
        5.3.3 创新管理能力成熟度数学模型
    5.4 创新绩效作为被解释变量的量表设计
        5.4.1 现有冲突与创新绩效研究中的创新绩效指标
        5.4.2 创新管理流程及各流程特点
        5.4.3 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5.5 预测试数据收集及分析
        5.5.1 小样本数据分析方法和步骤
        5.5.2 小样本数据收集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5.5.3 小样本问卷信度检验和探索性因子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冲突及其管理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检验
    6.1 样本收集和样本描述
        6.1.1 样本选取
        6.1.2 数据收集方法
        6.1.3 统计分析方法和步骤
        6.1.4 总体描述性统计分析
    6.2 数据信度和效度检验
        6.2.1 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步骤和评估指标
        6.2.2 数据信度效度检验
    6.3 冲突与创新绩效模型假设检验
        6.3.1 模型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
        6.3.2 模型的多元层次回归分析
    6.4 冲突管理与创新绩效模型假设检验
        6.4.1 模型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
        6.4.2 模型的多元层次回归分析
    6.5 研究结果及讨论
        6.5.1 研究结果
        6.5.2 研究结果的讨论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理论贡献及管理启示
        7.2.1 理论贡献
        7.2.2 管理启示
    7.3 研究局限和展望
附录
    附录Ⅰ 冲突、信任和创新绩效调查问卷
    附录Ⅱ 创新管理能力成熟度问卷
    附录Ⅲ 创新管理能力软件源程序
参考文献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后记

(10)基于GJB5000A的软件过程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标准
    2.1 软件过程改进
        2.1.1 软件过程
        2.1.2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2.1.3 软件过程改进
    2.2 相关标准介绍
        2.2.1 CMM/CMMI
        2.2.2 GJB5000A 体系结构
第三章 A 研究所软件过程现状分析和 GJB5000A 实施的必要性
    3.1 软件能力现状
    3.2 基于 GJB5000A 软件过程改进的必要性
    3.3 软件成熟度等级评估
第四章 基于 GJB5000A 的软件过程改进框架设计
    4.1 软件需求管理过程
    4.2 软件项目策划过程
    4.3 软件项目监控过程
    4.4 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过程
    4.5 软件配置管理过程
    4.6 软件测量与分析过程
第五章 基于 GJB5000A 软件过程框架在具体项目中的实施
    5.1 项目简介
    5.2 软件需求管理过程
        5.2.1 需求分析
        5.2.2 需求管理
    5.3 软件项目策划过程
    5.4 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过程
    5.5 软件配置管理过程
        5.5.1 人工标识
        5.5.2 配置控制
        5.5.3 配置状态记录和报告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四、过程管理的新成果——CMMI(论文参考文献)

  • [1]WS软件股份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程克庆. 山东大学, 2020(05)
  • [2]模型驱动的软件过程大数据采集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王宁.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3]我国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建设研究[D]. 韩新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1)
  • [4]基于云平台的中小企业ERP数字化策略研究 ——以A企业为例[D]. 韩悦侃. 湖南大学, 2019(06)
  • [5]基于过程控制的小卫星创新项目管理研究[D]. 毕成.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6]基于CMMI模型的A公司汽车电子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优化研究[D]. 倪勇佳. 华东理工大学, 2018(08)
  • [7]A银行软件开发中心知识管理策略研究[D]. 任强.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5)
  • [8]以CMMI为基础的企业软件过程及质量管理平台的设计探讨[J]. 黄爱明.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5(12)
  • [9]冲突及其管理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 姚丽. 天津财经大学, 2015(01)
  • [10]基于GJB5000A的软件过程改进研究[D]. 孙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01)

标签:;  ;  ;  ;  ;  

流程管理的新成果——CMMI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