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聚焦超声对膀胱癌细胞和兔移植肾肿瘤的实验研究

高强度聚焦超声对膀胱癌细胞和兔移植肾肿瘤的实验研究

一、高强度聚焦超声对膀胱癌细胞及兔移植性肾肿瘤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永宁[1](2017)在《5-ALA介导的声动力疗法诱导鼠骨肉瘤细胞凋亡机制研究》文中提出骨肉瘤(Osteosarcoma)是一种多发于青少年的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居原发性骨肿瘤的首位,威胁世界各地年轻人。尽管临床诊断和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但恶性骨肿瘤死亡率与致残率仍然居高不下,多数患者5年生存率在60%左右。深入研究肿瘤分子机制及其治疗方法,为临床骨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有助于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存质量。声动力疗法(Sonodynamic therapy,SDT)是在光动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治疗肿瘤新方法,克服光动力治疗穿透性弱的弊端及热效应,发挥声敏剂的特异性聚集及超声治疗的靶向性、无创伤、可重复性、毒副作用小等优势,为临床治疗恶性肿瘤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课题采用低强度超声联合声敏剂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5-ALA)诱导大鼠骨肉瘤细胞(UMR-106)体内外凋亡分子机制开展深入研究。首先采用MTT方法筛选出5-ALA在骨肉瘤细胞中最佳药物浓度、转化为原卟啉IX(Protoporphyrin IX,Pp IX)达到高峰期时间以及最佳超声辐照时间;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5-ALA在UMR-106细胞中的代谢分布情况;通过Hochest33342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运用碘化丙啶(Propidine iodide,PI)染色分析细胞坏死,比较各组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运用Annexin V-FITC/PI染色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形态,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存活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等。发现在6 h细胞中Pp IX代谢达到高峰期,筛选出5-ALA最佳药物浓度为2.0 m M,超声最佳辐照时间是7 min,低强度超声最佳声强2.0 W/cm2。以2.0 m M 5-ALA处理细胞6 h,以2.0 W/cm2低强度超声辐射细胞7 min,可显着诱导细胞凋亡。在研究细胞发生凋亡机理方面,运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了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生成,采用荧光探针染色分析了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运用JC-1染色检测了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改变,发现声动力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主要利用超声波穿透性激活组织内Pp IX产生活性氧,引起细胞钙超载,导致细胞膜及线粒体破坏、溶酶体释放等破坏肿瘤细胞核酸分子结构而发挥作用。通过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2’,7’-dichlorofluorescin diacetate,DCFH-DA)检测到SDT组产生大量ROS,通过钙离子荧光探针Fura-2 AM检测到SDT组细胞内钙离子含量异常升高,通过JC-1检测SDT组出现线粒体膜电位下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凋亡蛋白表达情况,发现在SDT组中Bcl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上调、抑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瘤2(B cell lymphoma-2,Bcl-2)表达下调,以上检测方法说明SDT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以内源性线粒体凋亡途径为主。在体外细胞学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深入探讨SDT对裸鼠移植瘤的抑瘤效应进行研究。对移植瘤测量发现,在SDT组中移植瘤生长缓慢,通过免疫组化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 UTP nick end-labeling,TUNEL)法检测发现肿瘤细胞凋亡增加、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检测到细胞增殖受到抑制,而单纯超声组和5-ALA组细胞凋亡率低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在SDT治疗肿瘤的周边组织几乎无影响。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到Bax、Caspase-3、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p53)等基因在SDT组中阳性表达明显增加,抑癌基因Bcl-2表达下调;透射电镜检测发现SDT组中大量肿瘤细胞凋亡,也进一步证明超声激活声敏剂后诱导肿瘤组织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生长。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SDT能够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明确SDT的作用机制是产生大量ROS,通过内源性线粒体凋亡通路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鉴于声动力治疗的高度靶向性及无创性,在未来肿瘤治疗领域将发挥十分重要作用。

古锦辉[2](2012)在《羟基喜树碱磁性热敏脂质体的制备及药效学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ve focused ultrasound, HIFU)技术作为一种使用于恶性肿瘤的非侵入性的无创热疗新技术。不仅副作用小,而且治疗效果明显。磁性热敏脂质体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可以同时发挥热疗与化疗作用的靶向药物载体,较普通脂质体,具有更强的组织靶向性和热控释特性。将两者联合应用于肿瘤的治疗,一方面既能在HIFU治疗下,杀伤肿瘤局部的大部分肿瘤细胞;另一方面,同时可以将引导至肿瘤局部的磁性热敏脂质体在HIFU加热条件下,释放药物,实现对肿瘤细胞的二次杀伤,进而达到肿瘤治疗的最佳效果。本研究以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 HCPT)作为主药,探索羟基喜树碱磁性热敏脂质体的制备工艺,评价磁性热敏脂质体的相关质量项目以及靶向性、热敏性和细胞毒性等相关指标,最后联合新型热疗技术-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考察两种技术联合使用的抗肿瘤效果。方法1样品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运用HPLC法同时检测羟基喜树碱开环结构和闭环结构的含量,对色谱条件进行优化,并进行方法学考察。2羟基喜树碱磁性热敏脂质体的制备及质量评价选择适当的制各方法和材料制备磁性热敏脂质体,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对制备得到的HCPT磁性热敏脂质体进行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形态以及磁靶向性和热敏性的评价。3HCPT磁性热敏脂质体的细胞毒性试验考察由于HCPT对肝癌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因此以肝癌Huh-7细胞株为考察对象,采用MTT比色法,比较HCPT磁性热敏脂质体组、HCPT注射液组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情况,计算抑制率,考察以上两者的抗肿瘤活性以及各组不同浓度水平的抗肿瘤情况。4考察HCPT磁性热敏脂质体联合HIFU技术治疗荷瘤小鼠在昆明种小鼠皮下植入肝癌细胞H22型细胞株,造成皮下肿瘤模型。设立(1)空白对照组;(2)HCPT注射液组;(3)单纯HIFU治疗组:肿瘤表面不加磁场;(4)单纯HCPT磁性热敏脂质体组:肿瘤表面添加铷铁硼磁钢作为外加磁场;(5)HCPT磁性热敏脂质体联合HIFU组。尾静脉给药,给药后每天量取荷瘤小鼠模型瘤径,观察肿瘤生长状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建立了样品HPLC分析方法根据药物性质,建立了一种既能检测HCPT开环结构和闭环结构的色谱条件,并对该色谱条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开闭环结构在该色谱条件下分离情况良好,对称性好,线性范围及精密度、稳定性、回收率等均符合实验要求。2羟基喜树碱磁性热敏脂质体的制备及质量评价通过对制备方法和制备材料进行筛选,本实验选择天然大豆卵磷脂和胆固醇为载体材料,按照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通过正交试验进行筛选、优化,得到粒径为268nm,包封率为41.8%,载药量为1.32%,热敏性表现为60min脂质体的释放量大于50%,并具有良好磁靶向性HCPT磁性热敏脂质体,其最佳工艺处方为:药脂比为1:30,大豆卵磷脂:胆固醇为8:3,制备温度:42℃,水化介质:pH6.8PBS,亲油性Fe3O4的用量为HCPT:磁粉(w/w)为1:1~1.5。3HCPT磁性热敏脂质体的细胞毒性试验考察HCPT的自制磁性热敏脂质体与注射液作为实验组,比较两者在不同浓度水平的抑瘤率,考察对肝癌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实验组均对肝癌细胞有杀伤作用,而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在相同浓度条件下,HCPT磁性热敏脂质体组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明显高于HCPT注射液组,基本符合羟基喜树碱的开环结构的抗肿瘤活性低王闭环结构的理论事实。4考察HCPT磁性热敏脂质体联合HIFU技术治疗荷瘤小鼠按照皮下种植肝癌H22型细胞株,经过调整细胞数量和植入体积,可以得到瘤径均匀的动物模型。在考察HCPT磁性热敏脂质体的抗肿瘤活性中,发现该磁性热敏脂质体给药组对比空白组的小鼠,给药组的小鼠瘤径变化幅度缓和,而且抑制肿瘤的生长。在联用试验中,各个给药组对肿瘤均有抑制效果,其中给予HIFU治疗的2个实验组出现逐步的死亡,而导致无法考察其最终的治疗效果。结论1HCPT脂质体制备工艺研究薄膜分散法适用于HCPT脂质体的制备。在HCPT脂质体在磷酸盐缓冲液储存过程中,脂质体在室温条件下较在4℃环境下的稳定性差,甚至出现絮状分层现象。脂质体的储存要注意环境因素对其稳定性的影响。2热敏脂质体的制备工艺考察以天然卵磷脂作为热敏脂质体的制备材料,通过正交试验对影响脂质体相变温度的因素进行筛选,可以得到热敏性较好的脂质体。3磁性脂质体制备工艺研究对磁性Fe304使用油酸钠进行表面改性,可以提高磁粉的亲油性,使得磁粉更好的结合到脂质体的表面,形成稳定的磁性脂质体混悬体系,在外加磁场的引导下,可聚集于肿瘤部位。4HCPT磁性热敏脂质体体外药效学考察研究HCPT各剂型的细胞毒性试验,由于HCPT闭环结构的抗肿瘤活性较开环结构强,脂质体能保护HCPT的内酯环结构包封于内部,在试验中可以看到HCPT磁性热敏脂质体组比较HCPT注射液组,在相同浓度条件下,前者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比后者大,证明结果与理论相符。5HCPT磁性热敏脂质体联用聚焦超声抗肿瘤研究研究化疗联用HIFU治疗肿瘤试验,由于HIFU临床上针对的使用个体是人,而实验使用的是小鼠,由于试验个体大小差异悬殊,影响到对肿瘤的定位,以致无法确定治疗区域以及治疗剂量,最终导致治疗效果不明显,甚至出现实验组中途死亡,为此只有对治疗区域进行准确定位及确定HIFU使用的能量,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邝胜利[3](2008)在《基于量热法的高强度聚焦超声功率测量和双频共焦增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越来越多的用于临床肿瘤的治疗。HIFU声功率是关系到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剂量参数。HIFU设备声功率准确的测量对于避免治疗中的副作用和保证靶区肿瘤细胞在合适的超声强度下完全消融都非常重要。由于HIFU声场是高度聚焦的强声场,导致准确声输出功率的实际测量困难。本文研制了一种新型基于量热法原理的HIFU功率测量装置,并提出了一种提高治疗效率的双频共焦HIFU技术。从声功率测量的方法入手,概述了各种超声功率测量方法的原理及装置,包括有辐射力法,互易法,热学法,声光衍射法,水听器扫查声场测量法,全息摄影法等。介绍了各种测量方法特点以及在测量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目前,辐射力法被认为声功率小于20W的理想声场条件下最准确的声功率测量方法。HIFU换能器功率通常在200W以上,声场中非线性的干扰因素明显增加造成辐射力法HIFU声功率测量中许多实际问题。采用全吸收靶辐射力法对HY2900型聚焦超声肿瘤系统换能器不同增益条件下的声功率进行了实际测量。测量结果表明所得声功率与换能器驱动电压平方之间相关性较好。测量中存在靶受力不稳定,重复测量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别等现象。分析实验中造成测量误差的可能原因:高强度聚焦超声可以造成局部瞬时温度升高,甚至导致在焦点处水蒸气爆发;聚焦超声声场中产生声流、空化等非线性效应作用于吸收靶;吸收靶吸收热量;换能器声轴与靶中心轴偏离;电子天平本身有一定的误差;杠杆机构的传递损失,靶的不完善性等。结合实际测量经验总结了注意事项。利用量热法的基本原理,采用144个热电偶并联测量平均温升技术,研制了一种新型基于量热法的高强度聚焦超声声功率测量装置。介绍了热电偶并联测温的原理,对测量装置中所用热电偶进行了测试校正,结果表明自制热电偶测量误差较小,测量结果可信。对瞬时量热法测量声功率的原理以及计算方法进行了叙述。针对大功率聚焦超声的特点对量热法声功率测量装置进行了设计,采用了小容器,小声窗,锥形容器底部,进油/排气孔,空间平均放置测温热电偶的设计方法。采用该测量装置对HY2900型高强度聚焦超声换能器声功率进行了实际测量,与前一章辐射力法的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本装置测量中出现误差的可能原因。实际测量的声功率与驱动电压平方之间线性度好,与辐射力法测量结果接近,测量可重复性强,方法简便快捷,可以作为高强度聚焦超声声功率测量切实可行的方法。结合实际测量经验,对本装置的改进和测量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阐述。针对当前HIFU治疗中单次辐照毁损灶体积小的问题,引入了一种新型双频共焦HIFU技术。实验设备既可以在双频模式下,也可以在单频模式下工作。在仿组织透明体模中对比了双频和传统单频模式下产生毁损灶的大小,探讨双频共焦HIFU增强组织超声能量沉积、提高HIFU治疗效率的可能性。采用的仿组织体模为聚丙烯酰胺凝胶和蛋清混合物,蛋清用于温度敏感指示剂。分别用双频共焦和单频模式HIFU对仿组织体模进行不同时间辐照,测量HIFU毁损灶的长度和直径。结果显示,相同声功率相同辐照时间下,双频HIFU产生的毁损灶显着大于单频模式所致毁损灶。双频共焦HIFU比传统单频HIFU形成更大毁损灶的可能解释就是增强了介质内的空化效应。空化阈值随声波的频率而降低,双频模式下存在的差频声场作为低频声波可以极大的增强空化效应。

郭晓辉[4](2007)在《高强度聚焦超声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增敏作用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对乳腺癌术前做新辅助化疗的病人进行低能量的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通过观测经HIFU联合化疗后乳腺癌原发灶肿瘤细胞的凋亡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的变化,探讨低能量HIFU联合化疗药物治疗乳腺肿瘤的增强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同期经病理确诊可手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40例,分为HIFU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HIFU治疗组患者术前接受化疗的同时进行一次HIFU治疗,对照组术前只接受化疗。两组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性手术,并于治疗前后及手术前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和超声检查。化疗期间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乳腺癌原发灶中肿瘤细胞的凋亡指数(AI)和肿瘤组织PCNA的表达。结果:HIFU治疗组治疗前AI和PCNA表达率分别为0.57±0.39%和77.78±6.83%,治疗后分别为24.33±5.12%和30.23±4.5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AI和PCNA表达率分别为0.60±0.21%和76.34±7.27%,治疗后分别为10.67±3.43%和55.67±5.6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HIFU治疗组AI和PCNA表达率的变化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后HIFU治疗组肿瘤原发灶的大小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5),血流明显减少,临床分期明显降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低能量HIFU联合化疗治疗能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并抑制细胞增殖,可明显提高化疗药物的疗效,两者在抗肿瘤治疗中具有协同作用。HIFU联合化疗药物治疗乳腺肿瘤是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张旭[5](2006)在《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联合HSP70-PC治疗浸润性膀胱肿瘤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联合HSP70-PC治疗浸润性膀胱肿瘤的实验研究为探讨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治疗浸润性膀胱肿瘤的机理,以及热休克蛋白70-肽复合物(HSP70-PC)治疗浸润性膀胱肿瘤的机理,进一步探索该两种方法联合治疗的效果和机理,本研究进行了六部分实验:①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诱导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HSP70表达的研究:制备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动物模型,用内生场热疗仪从体外加热大鼠盆腔,温度升至41℃,用免疫电镜、光镜、蛋白芯片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研究不同热疗方案下肿瘤组织HSP70的表达规律。②大鼠膀胱肿瘤HSP70-PC的纯化研究:用改良的液相色谱三步法从大鼠膀胱肿瘤组织中分离纯化HSP70-PC。③同种肿瘤来源的HSP70-PC对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的治疗研究:将HSP70-PC用于治疗相同品系的肿瘤鼠,观察疗效。本实验首次研究探讨了HSP70-PC对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④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对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形态学影响的研究:对不同方案和疗程的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后肿瘤形态学改变进行病理研究。⑤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对浸润性膀胱肿瘤大鼠免疫状态影响的研究:对不同方案和疗程的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后肿瘤鼠免疫状态的改变进行病理和ELISA研究。⑥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联合HSP70-PC治疗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研究:将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与皮下注射HSP70-PC序贯治疗浸润性膀胱肿瘤大鼠一个月,观察疗效,初步阐释联合治疗的机理。第一部分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诱导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HSP70表达的研究目的研究不同热疗方案的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诱导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发生热休克反应后HSP70的表达规律。方法经尿道膀胱灌注MNU制备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动物模型。分为肿瘤对照组(A组)、单次热疗组(B组)、间隔24小时再次热疗组(C组)、间隔72小时再次热疗组(D组)。用内生场热疗系统从体外加热大鼠盆腔至41℃,持续1小时。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检测HSP70在肿瘤细胞中表达的部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细胞HSP70阳性细胞表达率,并用表面加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肿瘤组织匀浆上清液中HSP70表达量(HSP70 Intensity和HSP70 MZ Area)的变化。结果A组HSP70定位于肿瘤细胞质,B、C、D组HSP70均定位于肿瘤细胞核、线粒体和细胞质。B、C、D组HSP70阳性细胞表达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B、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1)。B、C、D组HSP70表达量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组HSP70表达量均高于单次热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HSP70表达量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方案的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均能诱导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发生热休克反应,上调HSP70表达。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是一种温和的加热方法,它不能使全部肿瘤细胞发生热休克反应。HSP70表达率不与热疗次数成正相关,但表达量与热疗次数成正相关。间隔24小时再次热疗组的HSP70表达量最高。第二部分大鼠膀胱肿瘤HSP70-PC的纯化研究目的分离纯化经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处理后大鼠膀胱肿瘤组织中的热休克蛋白70-肽复合物(HSP70-PC)。方法经尿道膀胱灌注MNU制备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用内生场热疗系统加热大鼠盆腔,用改良的液相色谱三步法从大鼠膀胱肿瘤组织中分离纯化HSP70-PC,用SDS-PAGE、Western blotting、表面加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TOF-MS)鉴定纯化的HSP70-PC及与其结合的多肽。结果应用我们改良的液相色谱三步法纯化获得的蛋白质经SDS-PAGE、Western blotting、SELDI-TOF-MS鉴定,证实其为结合有多肽的HSP70-PC。结论应用我们改良的液相色谱三步法可以纯化获得高纯度的HSP70-PC。第三部分同种肿瘤来源的HSP70-PC对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的治疗研究目的研究用来自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后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热休克蛋白70-肽复合物(HSP70-PC)对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的治疗机制。方法将HSP70-PC用于治疗相同品系的肿瘤鼠,观察疗效。经尿道膀胱灌注MNU制备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动物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A(肿瘤对照)组、B(HSP70-PC治疗)组、C(肿瘤细胞裂解液治疗)组,每组5只。皮下注射治疗一月后对膀胱肿瘤、膀胱引流区域髂动脉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脾脏进行病理研究,ELISA检测血清Rat IFN-γ含量。结果膀胱及肿瘤湿重B组低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0)。B组肿瘤分期低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肿瘤分级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B组肿瘤细胞AI、膀胱肿瘤组织中CD8阳性细胞率、血清Rat IFN-γ含量均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组间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70,0.597,0.979)。脾脏S-100蛋白阳性细胞率、CD8阳性细胞率由高到低均为B、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细胞PCNALI、膀胱肿瘤组织中S-100蛋白阳性细胞率、淋巴结中S-100蛋白阳性细胞率三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08,0.718,0.847)。结论皮下注射HSP70-PC可以上调原位浸润性膀胱肿瘤大鼠的细胞免疫状态,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但对肿瘤细胞增殖无影响。第四部分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对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形态学影响的研究目的对不同方案和疗程的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后浸润性膀胱肿瘤形态学改变进行病理研究。方法制备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动物模型,分为短期组和长期组。用内生场热疗系统从体外加热大鼠盆腔至41℃,不同组别热疗次数及疗程不同。短期组中分为肿瘤对照组(A组)、单次热疗组(B组)、间隔24小时再次热疗组(C组)、间隔72小时再次热疗组(D组)。长期组中分为肿瘤对照组(E组)、间隔24小时再次热疗组(F组)、间隔72小时再次热疗组(G组),治疗4周。热疗后对肿瘤进行病理研究。结果短期组膀胱及肿瘤湿重由高到低为A、D、C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7);长期组由高到低为E、G、F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分期和分级在短期组和长期组中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观察短期组中的热疗组均有早期凋亡细胞出现;长期组中的热疗组凋亡细胞和凋亡小体多见。短期组中B、C、D组的肿瘤细胞HSP70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B、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1)。长期组中热疗组的肿瘤细胞HSP70表达率由高到低为F、G、E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短期组PCNA LI由高到低为A、B、D、C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I由高到低为C、D、B、A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长期组PCNA LI由高到低为E、G、F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I由高到低为F、G、E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长期的间歇热疗未导致肿瘤细胞出现热耐受。第五部分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对浸润性膀胱肿瘤大鼠免疫状态影响的研究目的研究不同方案和疗程的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使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发生热休克反应后机体免疫状态的改变。方法制备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动物模型,分为短期组和长期组。用内生场热疗系统从体外加热大鼠盆腔至41℃。对不同方案及不同疗程的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后肿瘤鼠免疫状态的改变进行病理,ELISA检测血清Rat IFN-γ含量。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到短期组中B(单次热疗组)、C(间隔24小时再次热疗组)、D(间隔72小时再次热疗组)组肿瘤组织中有较多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长期组中F(间隔24小时再次热疗组)、G(间隔72小时再次热疗组)组中性粒细胞聚集,巨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短期组中组膀胱肿瘤组织中、淋巴结中、脾脏中S-100蛋白阳性细胞率由高到低均为C、D、B、A(肿瘤对照组)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短期组中膀胱肿瘤组织中CD8阳性细胞率、脾脏CD8阳性细胞率、血清Rat IFN-γ含量A、B、C、D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组中各项指标由高到低均为F、G、E(肿瘤对照组)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次数的增加,肿瘤鼠的免疫细胞重新分布,有利于肿瘤抗原递呈及效应细胞攻击肿瘤。第六部分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联合HSP70-PC治疗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研究目的观察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联合皮下注射HSP70-PC治疗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初步阐释联合治疗的机理。方法制备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动物模型,分为A(肿瘤对照组)、B(热疗组)、C(HSP70-PC治疗组)、D(联合治疗组)四组。用内生场热疗系统从体外加热大鼠盆腔至41℃。将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与皮下注射HSP70-PC序贯治疗一个月后对肿瘤、引流淋巴结、脾脏进行病理研究,检测血清Rat IFN-γ含量。结果D组透射电镜下肿瘤组织中凋亡细胞和凋亡小体多见,有较多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聚集成团、巨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D组膀胱及肿瘤湿重、肿瘤分期、肿瘤细胞PCNA LI均低于A、B、C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分级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D组肿瘤细胞HSP70表达率、肿瘤组织中S-100蛋白阳性细胞率高于C组(P<0.01);但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5,0.686)。D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膀胱肿瘤组织中CD8阳性细胞率、淋巴结中S-100蛋白阳性细胞率、脾脏S-100蛋白阳性细胞率、脾脏CD8阳性细胞率、血清Rat IFN-γ含量均高于A、B、C组(P<0.01)。结论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产生的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上调免疫状态的作用,与HSP70-PC诱发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具有协同互补作用和叠加效应。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联合HSP70-PC治疗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的新方法的疗效高于单独的疗法。

曾功君,高云华,谭开彬,刘卫金,刘平,卞爱娜[6](2005)在《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兔肾VX2肿瘤时间-强度曲线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比声学造影与增强CT的时间-强度曲线,初步探讨本科室自制的脂质体超声造影剂的显像机理。方法采用低机械指数,常规超声频率,对14只左肾种植有VX2肿瘤的家兔进行观察,造影前显示肿瘤的最大切面,注射超声造影剂后固定探头切面10min,得到声学造影的灰阶时间-强度曲线,在48h内做CT增强的时间-密度曲线。结果肾肿瘤和肾实质声学造影和增强CT的时间曲线达峰值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曲线下降斜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CT和超声造影剂在肾脏内药物代谢动力学不同,通过肾脏后的CT造影剂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由肾脏排泄,而本实验室自制的超声造影剂可在体内多次循环灌注肾脏,是血池显像剂。

肖子文[7](2005)在《相变氟碳乳剂提高高强度聚焦超声损伤效率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已用于多种肿瘤和非肿瘤疾病的治疗。在肿瘤 HIFU 治疗的过程中发现,对于位于机体深部或体积大的肿瘤,HIFU 治疗的时间长,疗效不够理想。目前在临床使用的一些用于提高 HIFU 治疗肿瘤效率的方法多有不易为患者接受的缺点。一些实验证实微气泡可增强 HIFU 损伤,但实验与临床 HIFU 治疗的差距太大。本研究首先制备用于实验的相变氟碳乳剂(phase shift perfluoropentane emulsion,PSPE),并初步观察其理化性质和急性毒物毒性,在此基础上静脉注射 PSPE 后 HIFU 体外辐照实验动物正常肝脏、肾脏和肝脏肿瘤,观察 HIFU 损伤效率的变化、二维超声实时监控、HIFU 辐照区的病理变化及转归、实验动物重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变化。 一、静脉注射用 PSPE 制备及其急性毒性动物实验 以十二氟戊烷(dodecafluoropentane,DDFP)和乳化剂 Pluronic F68、卵磷脂等为原料,经高速搅拌方法,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处方,制得平均粒径为 1.69 ±0.85 μm、液滴浓度为(2.85±0.37)×1010个/ml 的PSPE,PH 为7.48±0.13。该乳剂的液滴在常温下为液态,温度高于 29.3°C或在超声波的作用下,液滴内的 DDFP 可发生相转变,液滴变为微气泡。该 PSPE 的液滴浓度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平均粒径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增大,PH 无明显改变。以新西兰杂交兔 34 只为实验对象,按近似 LD50测定法测得 PSPE 的 LD50为 0.37 ml/kg。LD50测定实验中观察到动物的急性毒性主要是呼吸困难,解剖发现肺表现高充气不萎缩肺(hyperinflated non-collapsible lungs,HNCL),组织学检查发现肺泡扩张,部分肺泡壁破裂,肺间质受压。结论:(1)高速搅拌可制备供实验使用的 PSPE;(2)PSPE 液滴浓度随保存时间延长而降低,粒径则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增大;(3)该 PSPE 的 LD50为 0.37 ml/kg;(4)PSPE的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 HNCL;(5)需要通过配方、工艺进一步改善降低 PSPE 的平均粒径。 二、HIFU 联合 PSPE 损伤正常组织的实验研究 (一)HIFU 联合 PSPE 体外辐照损伤兔肝脏的实验研究 采用 JC-型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换能器工作频率0.7MHz,焦距 135mm,声功率为 200W。以新西兰杂交兔 62 只为实验对象,静脉注射自制的 PSPE 后 HIFU 体外辐照肝脏。采用实验动物自身对照,实验组静脉注射 PSPE 后行 HIFU 辐照,对照组则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后 HIFU 辐照,每次实验均先辐照对照组,后辐照实验组。辐照方式为定点辐照,辐照深度 20mm。观察 HIFU 辐照后靶区的回声改变,测定靶区回声增强区范围大小和灰度值变化,3 d 后解剖测量 HIFU辐 照 靶 区 凝 固 性 坏 死 体 积 并 计 算 能 效 因 子 ( energy efficiency factor,EEF),取坏死灶标本行组织学检查和超微结构检查,采集静脉血测量实验动物的肝肾功能,解剖时观察重要脏器的大体和组织学改变。结果:(1)对照组和实验组的 EEF 中位数分别为 5.15J/mm3 和1.35J/mm3,PSPE 使得 HIFU 辐照兔肝脏的 EEF 降低近 4 倍;(2)与辐照前相比,实验组的靶区灰度升高值高于对照组;(3)实验组二维超声测量的 HIFU 辐照靶区回声增强范围大于对照组;(4)回归分析提示,HIFU 辐照靶区的回声增强区的大小与凝固性坏死灶大小之间存在直线关系;(5)HIFU 辐照后坏死灶中心细胞结构消失,仅残存组织轮

车艳辞[8](2005)在《高强度聚焦超声及声动力学效应对卵巢癌细胞的体外效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虽然以手术和化疗、放疗为主的传统治疗方法在不断地改进,同时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研究也已经开始,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因而,众多的学者仍在致力于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超声医学尤其超声诊断在临床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超声治疗的发展却相对较为缓慢。在近几十年来,由于超声仪器的改进,超声治疗开始活跃起来,主要表现在超声外科、超声热疗、冲击波和超声体外碎石等,近几年来又出现了高强度聚焦超声、声动力学治疗、超声促进基因转导等几个新的发展方向,其中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已经在临床上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但是在卵巢癌中,关于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的研究较少,而关于声动力学治疗的研究目前尚未见到。 本实验选用卵巢癌细胞株进行了部分相关体外实验研究,分为三部分,论文一探讨了高强度聚焦超声对卵巢癌细胞的体外抑制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吐温80的超声增敏作用和超声治疗对卵巢癌细胞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论文二研究了高强度聚焦超声激活声敏剂血卟啉对卵巢癌细胞的体外抑制效应,论文三探讨了亚甲蓝与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应用时作为细胞毒性药物和声敏剂的双重作用,并对相应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试图为进一步的超声治疗卵巢癌体内试验研究提供依据,并为卵巢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司海鹏[9](2003)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兔胫骨VX2移植性骨恶性肿瘤及治疗后HSP70,CD25变化》文中提出目的 建立兔胫骨VX2移植性骨恶性肿瘤模型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和TSGF水平改变。方法 将27只实验兔麻醉后,无菌条件下操作,于右胫骨上端内侧用克氏针钻孔,将2粒VX2肿瘤组织块植入到兔的胫骨骨髓腔内。27只实验兔随机分为9组,除一组观察自然生存期外,余8组分别于1-8周后分批处死,进行X线、大体、光镜,电镜观察其生长及转移特性。并在移植后2-3周用分光光度计测血中TSGF值。结果 肿瘤原位移植成功率为100%。1-2周在髓内生长,2-3周向髓外软组织侵犯,3-4周出现肺转移,5-6周有肾、盆腔淋巴结转移,7-8周全身多个脏器内转移。荷瘤兔的自然生存时间7-8周,最终因全身广泛转移而死。TSGF荷瘤组(70.1±10.4 U/ml)>正常组(47.6±11.6 U/ml),(P<0.01)。结论 此模型移植成功率较高,生物学特性稳定,转移模式与人骨恶性肿瘤转移方式相似,是研究骨恶性肿瘤的较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之一。X线、TSGF二者结合可了解肿瘤的生长情况。

李胜[10](2002)在《高强度聚焦超声体外治疗兔肺肿瘤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是一种不需手术暴露,体外就能造成组织凝固性坏死的肿瘤治疗新技术。通过影像学仪器的引导,能准确破坏靶区内组织,而不会损伤周围组织。作为一种无创局部肿瘤治疗技术,已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大量动物研究表明HIFU治疗技术是安全、有效、可行的。但目前尚未见到HIFU治疗肺肿瘤的相关研究报道。 目的:本文探讨了HIFU治疗晚期兔VX2肺肿瘤的有效性及可行性,为HIFU的临床肺癌治疗研究提供实验依据,实验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建立适宜于HIFU治疗研究的移植性兔肺肿瘤模型。 1方法:将VX2肿瘤组织块接种于40只兔肺组织,建立移植性兔肺肿瘤模型,观察该模型的生物学特征。结果:移植成瘤率为100%,肺肿瘤兔平均生存时间为38.3±9.7天。肿瘤在肺内生长迅速,接种3周时肿瘤直径为12.3±3.5mm。光镜检查在接种后3天,肺组织内可见浸润的肿瘤细胞,接种7天后,纵隔淋巴结有肿瘤浸润,随后肿瘤有腋 重庆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窝淋巴结转移。兔死亡时接种侧大部分肺组织被肿瘤组织取代。结论: 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稳定的生物学特征,生长周期短,与接种在兔内其。它部位的VXZ肿瘤模型生物学特征相似。该模型短时间内可在肺组织 形成较大体积的肿瘤,适合于HIFU局部治疗研究。 第二部分:研究MFU治疗兔肺肿瘤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l方法:为探讨 HIFU治疗肺肿瘤的病理学变化,对 12只接种 3周 后的兔肺肿瘤进行MFU治疗。治疗所用HIFU频率为1石MHz,声强为 101 00Worn‘。iFU治疗肺肿瘤兔后在不同时间(2小时、24小时、3 天、5天、7天)对肺肿瘤组织行病理、电镜检查。结果:iFU辐照即 刻,肺肿瘤图像变为强回声,肿瘤超声图像灰度值增加。治疗后解剖可 见肺肿瘤破坏范围与WFU靶区范围一致。病理学表现为靶区肿瘤组织 呈凝固性改变,细胞不可逆性坏死。具体表现为:治疗24h后,靶区肿 瘤组织内形成境界明显的凝固性坏死区,可见明显的细胞碎片,核固缩、 核碎裂,数量不等的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围绕在坏死组织周围,治疗 后3天;破坏肿瘤细胞继续溶解,坏死靶区内可见核碎片被组织溶解吸 收,由增生的幼稚的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组成的肉芽组织围绕在坏死组 织周围,靶区内可见中性白细胞浸润;治疗5刁天后,坏死组织周围可 3 重庆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见更多的肉芽组织。电镜观察肿瘤细胞器完全破坏,质膜破裂,细胞呈 核固缩、核碎裂、细胞器破裂、染色质边集等细胞坏死表现。 二方法:为探讨iFU治疗兔晚期肺肿瘤的疗效,20只接种3周后 的肺肿瘤兔随机分为治疗组*叫 人对照组*叫 人治疗组接受 HIFU 治疗,HIFU治疗参数同前,每只兔治疗时间为 13 8.l士 18.9秒。对照组 不做治疗。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兔的生存时间,比较两组生存时间 的差异。治疗组在治疗前后做动脉血气分析,观察MFU对呼吸功能的 影响。结果:在iFU治疗组,有一只兔生存时间超过了150天,对照 组无一只兔生存时间超过60大,治疗组与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 引天、37大。治疗组生存时间较对照组生存时间延长。动脉血气分析 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结论:研究表明HIFU对肺肿瘤兔的治疗是一种 有效、可行的方法。实验证实HIFU能有效的破坏兔肺肿瘤,因此HIFU 用于人类肺癌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可能。本研究为MF*的肺癌临床研究 提供了实验依据。

二、高强度聚焦超声对膀胱癌细胞及兔移植性肾肿瘤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强度聚焦超声对膀胱癌细胞及兔移植性肾肿瘤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5-ALA介导的声动力疗法诱导鼠骨肉瘤细胞凋亡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声动力研究现状分析
        1.3.1 医用超声
        1.3.2 超声联合声敏剂治疗肿瘤现状与声敏剂的研发
        1.3.3 声动力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相关研究
        1.3.4 声动力促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2.1.1 细胞系
        2.1.2 抗体
        2.1.3 各类其它实验试剂
        2.1.4 主要试剂配制
        2.1.5 实验仪器
        2.1.6 主要分析软件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胞培养与复苏
        2.2.2 实验分组
        2.2.3 MTT法检测5-ALA对大鼠骨肉瘤细胞的毒性
        2.2.4 MTT法检测单纯超声治疗对大鼠骨肉瘤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2.2.5 ALA-SDT声动力作用对大鼠骨肉瘤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2.2.6 荧光显微镜观察5-ALA细胞内PpIX代谢情况
        2.2.7 Hoechst 33342和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和坏死
        2.2.8 Annexin V-FITC/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2.2.9 Annexin V-FITC染色结合荧光成像检测细胞凋亡
        2.2.10 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
        2.2.11 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
        2.2.12 DCFH-DA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
        2.2.13 钙离子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2.2.14 Western blot检测
        2.2.15 实验动物与分组
        2.2.16 测量移植瘤大小
        2.2.17 石蜡包埋及切片
        2.2.18 苏木素-伊红(HE)染色
        2.2.19 增殖检测与图像分析
        2.2.20 TUNEL法检测凋亡
        2.2.21 免疫组化实验
        2.2.22 透射电镜观察移植瘤亚细胞结构变化
        2.2.23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5-氨基乙酰丙酸介导声动力对大鼠骨肉瘤细胞的毒理学实验
    3.1 引言
    3.2 骨肉瘤细胞形态与分组制备
    3.3 超声装置及体外治疗方法
    3.4 低强度超声联合5-ALA对大鼠骨肉瘤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4.1 超声辐照时间对大鼠骨肉瘤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4.2 不同浓度5-ALA对大鼠骨肉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3.4.3 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法筛选最佳药物孵育时间
        3.4.4 5 -ALA介导的声动力对大鼠骨肉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3.4.5 不同超声强度对大鼠骨肉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3.4.6 比较5-ALA联合低强度超声与单独处理组对细胞生存率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5-氨基乙酰丙酸介导声动力诱导体外细胞凋亡形态学
    4.1 引言
    4.2 细胞形态学分析
    4.3 Hoechst 33342和PI染色分析细胞凋亡与坏死
    4.4 Annexin V/PI染色分析细胞凋亡
        4.4.1 Annexin V/PI双染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4.4.2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4.5 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5-氨基乙酰丙酸介导声动力诱导骨肉瘤细胞体外凋亡机制
    5.1 引言
    5.2 活性氧ROS的检测结果分析
    5.3 细胞钙超载研究分析
    5.4 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
    5.5 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5-氨基乙酰丙酸介导的声动力对大鼠移植瘤的抑制效应及机制
    6.1 引言
    6.2 裸鼠移植瘤模型建立及5-ALA在瘤体内的代谢
        6.2.1 裸鼠移植瘤模型建立
        6.2.2 5 -ALA在小鼠移植瘤体内代谢PpIX情况
    6.3 超声装置与在体治疗方法
    6.4 在体抑瘤效果评价
    6.5 病理学分析
    6.6 移植瘤细胞增殖与凋亡
        6.6.1 PCNA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6.6.2 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6.6.3 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蛋白p53表达
        6.6.4 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蛋白Bax表达
        6.6.5 免疫组化法检测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
        6.6.6 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执行蛋白Caspase-3表达
    6.7 移植瘤细胞超微结构改变
    6.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2)羟基喜树碱磁性热敏脂质体的制备及药效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实验研究
    第一章 羟基喜树碱HPLC分析方法建立
        1 前言
        2 仪器和试剂
        3 方法和结果
        4 小结
        5 讨论
    第二章 羟基喜树碱磁性热敏脂质体的制备
        第一节 正交试验优化羟基喜树碱脂质体制备工艺
        1 前言
        2 仪器和试剂
        3 方法和结果
        4 小结
        5 讨论
        第二节 天然大豆磷脂制备热敏脂质体的方法及质量评价
        1 前言
        2 仪器和试剂
        3 方法和结果
        4 小结
        5 讨论
        第三节 羟基喜树碱磁性脂质体制备工艺探索
        1 前言
        2 仪器与试剂
        3 方法和结果
        4 小结
        5 讨论
        第四节 羟基喜树碱磁性热敏脂质体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1 前言
        2 仪器和试剂
        3 方法和结果
        4 小结
        5 讨论
    第三章 羟基喜树碱磁性热敏脂质体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
        1 前言
        2 仪器、试剂和细胞
        3 方法和结果
        4 小结
        5 讨论
    第四章 羟基喜树碱磁性热敏脂质体联合HIFU体内抗肿瘤试验
        1 前言
        2 仪器、试剂和实验动物
        3 方法和结果
        4 小结
        5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
致谢

(3)基于量热法的高强度聚焦超声功率测量和双频共焦增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超声声功率测量
    1.1 超声功率测量的意义
    1.2 声功率测量方法的分类与原理
    1.3 辐射力法
    1.4 光学法
    1.5 热学方法
        1.5.1 瞬时法
        1.5.2 恒流-置换式量热计
        1.5.3 牛角形量热计
    1.6 水听器扫查声场测量法
    1.7 全息摄影法
    1.8 互易法
    1.9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辐射力法高强度聚焦超声功率测量
    2.1 高强度聚焦超声简介
        2.1.1 高强度聚焦超声的发展
        2.1.2 HIFU 技术对组织损伤的物理机制
        2.1.2.1 HIFU 技术对组织的效应
        2.1.2.2 HIFU 的物理机制
    2.2 辐射力法高强度聚焦超声功率测量的计算
    2.3 高强度聚焦超声功率的实际测量
        2.3.1 实验仪器及材料
        2.3.2 实验方法
        2.3.3 测量结果
        2.3.4 结果分析
    2.4 小结
    2.5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量热法的高强度聚焦超声声功率测量新方法的研究
    3.1 前言
    3.2 系统设计
        3.2.1 总体设计
    3.3 热电偶的连接及空间位置
        3.3.1 热电偶测温原理
        3.3.2 铜-康铜热电偶的校准
        3.3.2.1 校准设备
        3.3.2.2 校准原理
        3.3.2.3 校准步骤
        3.3.2.4 测量结果
        3.3.2.5 结论
        3.3.3 热电偶的并联
    3.4 声功率测量原理
    3.5 实际测量与使用
        3.5.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5.2 测量方法
        3.5.3 测量结果
        3.5.4 讨论
    3.6 本装置改进构想与 HIFU 声功率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3.6.1 超声辐射时间的选取
        3.6.2 容器的选择
        3.6.3 容器体积的选取
        3.6.4 容器锥形底角度的选取
        3.6.5 热电偶分布位置
        3.6.6 测温软件(或仪表)的改进
        3.6.7 顶层蓖麻油与水的热交换问题的处理
        3.6.8 蓖麻油的处理
        3.6.9 声窗薄膜位置
    3.7 小结
    3.8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双频共焦高强度超声对仿组织体模毁损灶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作和声学参数测量
        4.2.2 实验设置
        4.2.3 实验步骤
    4.3 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4.6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高强度聚焦超声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增敏作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1 HIFU 的定义、作用机制及应用
    2 乳腺癌的治疗进展
    3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与PCNA表达关系的研究
正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5)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联合HSP70-PC治疗浸润性膀胱肿瘤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缩略词表
2.中文摘要
3.英文摘要
4.前言
5.正文内容
    第一部分 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诱导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HSP70表达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二部分 大鼠膀胱肿瘤HSP70-PC的纯化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三部分 同种肿瘤来源的HSP70-PC对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的治疗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四部分 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对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形态学影响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五部分 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对浸润性膀胱肿瘤大鼠免疫状态影响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六部分 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联合HSP70-PC治疗原位大鼠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6.文献综述
7.附录
    博士期间发表文章
    博士期间主持及参与科研项目
    博士期间获得科研奖励及荣誉
8.致谢

(6)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兔肾VX2肿瘤时间-强度曲线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
    2.超声仪器
    3.研究方案
    4.统计学处理
结 果
    1.兔肾VX2肿瘤声学造影视觉增强显影过程
    2.兔肾VX2肿瘤声学造影的定量评价
    3.兔肾VX2肿瘤CT增强视觉评价
    4.兔肾VX2肿瘤增强CT的时间-强度曲线 (图2)
讨 论

(7)相变氟碳乳剂提高高强度聚焦超声损伤效率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静脉注射用相变氟碳乳剂的制备及其急性毒性动物实验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一章图片及说明
第二章 HIFU 联合PSPE 损伤正常组织的实验研究
    第一节HIFU 联合PSPE 损伤兔肝脏的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第一节图片及说明
第二节 HIFU 联合PSPE 损伤正常山羊肝脏、肾脏的实验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第二节图片及说明
第三章 HIFU 联合PSPE 损伤兔VX2 肝肿瘤的初步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图片及说明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高强度聚焦超声及声动力学效应对卵巢癌细胞的体外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论文正文
    论文一 高强度聚焦超声对卵巢癌细胞的体外效应
        前言
        第一部分 高强度聚焦超声对卵巢癌细胞的杀伤效应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吐温80与高强度聚焦超声的协同作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高强度聚焦超声对卵巢癌细胞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论文二 高强度聚焦超声激活血卟啉对卵巢癌细胞的体外效应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论文三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亚甲蓝对卵巢癌细胞的体外效应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小结与展望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高强度聚焦超声在妇产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综述二 声动力学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兔胫骨VX2移植性骨恶性肿瘤及治疗后HSP70,CD25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兔胫骨VX_2移植性骨恶性肿瘤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观察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片
第二部分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兔胫骨VX_2移植性骨恶性肿瘤及治疗后HSP70、CD25变化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片
综述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高强度聚焦超声体外治疗兔肺肿瘤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目的和内容
第一部分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图片说明
第一部分图片
第二部分图片
文献综述一
文献综述二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四、高强度聚焦超声对膀胱癌细胞及兔移植性肾肿瘤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5-ALA介导的声动力疗法诱导鼠骨肉瘤细胞凋亡机制研究[D]. 李永宁.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01)
  • [2]羟基喜树碱磁性热敏脂质体的制备及药效学评价[D]. 古锦辉.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0)
  • [3]基于量热法的高强度聚焦超声功率测量和双频共焦增效研究[D]. 邝胜利. 上海交通大学, 2008(09)
  • [4]高强度聚焦超声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增敏作用的临床研究[D]. 郭晓辉. 第四军医大学, 2007(03)
  • [5]亚高温盆腔区域热疗联合HSP70-PC治疗浸润性膀胱肿瘤的实验研究[D]. 张旭. 华中科技大学, 2006(03)
  • [6]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兔肾VX2肿瘤时间-强度曲线的对比研究[J]. 曾功君,高云华,谭开彬,刘卫金,刘平,卞爱娜.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5(09)
  • [7]相变氟碳乳剂提高高强度聚焦超声损伤效率的实验研究[D]. 肖子文. 重庆医科大学, 2005(05)
  • [8]高强度聚焦超声及声动力学效应对卵巢癌细胞的体外效应[D]. 车艳辞. 山东大学, 2005(02)
  • [9]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兔胫骨VX2移植性骨恶性肿瘤及治疗后HSP70,CD25变化[D]. 司海鹏. 重庆医科大学, 2003(01)
  • [10]高强度聚焦超声体外治疗兔肺肿瘤的实验研究[D]. 李胜. 重庆医科大学, 2002(01)

标签:;  ;  ;  ;  ;  

高强度聚焦超声对膀胱癌细胞和兔移植肾肿瘤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