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中雨果的宗教观

《悲惨世界》中雨果的宗教观

一、从《悲惨世界》看雨果的宗教观(论文文献综述)

宣雅馨,陈冬梅[1](2021)在《人道主义思想下女性的理想国——《巴黎圣母院》与《悲惨世界》单身母亲形象分析》文中指出维克多·雨果的笔下塑造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作为其代表作,其中的人物更具有代表性。本文试图对比这两部作品中单身母亲人物的相同点和异同点,并综合分析,借此解读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张富玉[2](2019)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八)】 当世界陷入深不见底的黑暗,拿什么来拯救?——《悲惨世界》阅读与研讨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习情境与任务】《悲惨世界》是雨果前后花了17年时间写完的一部巨着,于1862年问世,全书共5部,洋洋洒洒125万字,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十几年的时间。雨果曾这样描绘那个时代的特征:"在大革命前,社会的建筑是这样的:下边是人民,人民的上面,是由神职人员代表的宗教,宗教的

曲丽丽,孙艳婷[3](2019)在《论《悲惨世界》的文学隐喻因素》文中研究说明雨果的《悲惨世界》是一部伟大的反映现实和人性真善美丑的文学作品,战争、哲学、宗教以及文学内容都囊括其中。研究他的作品的学者更是不计其数,本文试图从语言认知学角度,分析他这部作品中的三个隐喻因素。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家的人道主义思想以及作品深刻内涵。

程施亮[4](2018)在《《悲惨世界》中的巴黎形象》文中提出悲惨世界是法国着名作家雨果笔下的一部长篇小说,是十九世纪最着名的小说之一。悲惨世界充分的展示了当时法国社会、政治生活的全景,反映出了社会的丑陋与现实、人生的苦难和悲哀,可以说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长篇小说,因而也就被人们称作为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更是世界文学史上所公认的一部集现实、浪漫主义相融合的一部着作。本文首先对悲惨世界中的巴黎形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其次分析了悲惨世界中巴黎形象的来源,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张茜茜[5](2017)在《戴吕施特形象的复杂性及其形成原因分析》文中指出戴吕施特的形象复杂,在拥有善良、单纯等优秀品质的同时,也隐藏着冷漠、缺乏责任感及依赖他人等缺点。戴吕施特是雨果的以女儿为创作原型,运用美丑对照和浪漫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刻画的人物形象。雨果不平等的女性观和二元的宗教观的影响,也是戴吕施特性格复杂性形成的原因。

张若晓[6](2017)在《论雨果小说艺术的戏剧化特征》文中研究表明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中的风云人物,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文学大师,法国浪漫派的旗手与标志,在诗歌、戏剧、小说、散文等诸多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在小说创作方面,其五部重要作品《巴黎圣母院》(1831)《悲惨世界》(1862)《海上劳工》(1866)《笑面人》(1869)《九三年》(1874)等,不仅展示了波澜壮阔的社会历史图景,同时塑造出多种多样、丰满立体的人物典型,在表现社会黑暗和人性诡诈的同时,浸润着柔软祥和的人道主义与浑厚激昂的思想力度,以其宏大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灿烂而不朽的旗帜与典范。在其小说创作中,雨果将戏剧艺术手法灵活而准确地加以运用,使其小说具有独特的结构、曲折离奇的情节和恢弘的气势,呈现出强烈的戏剧化特征。论文分为绪论、三章和结语五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是对雨果的文学地位和重要文学创作进行简要概述,并对国内外雨果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梳理,以此为切入点阐释论文选题的意义及创新点。第一章,对西方戏剧发展史进行简要概括,探讨戏剧艺术特征及小说戏剧化的艺术效果,同时从戏剧本身的发展历程入手,逐层深入地导入雨果的戏剧创作,并对其戏剧创作进行梳理和概括。作为戏剧大师,雨果在戏剧创作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剧作《艾那尼》更是成为法国戏剧史上的重要转折,其戏剧作品创作体现出他对于戏剧创作手法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第二章,主要归纳和阐释雨果小说创作中的戏剧化特征,包括小说结构布局的戏剧化、小说故事情节的戏剧化、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戏剧化、小说语言尤其人物话语的戏剧化等四个方面的特征。此外,本章节将从整体和局部等角度,以《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代表性小说着作为例,对雨果小说的戏剧化特征进行抽丝剥茧式地探讨和分析,力图对雨果小说创作的戏剧化特征予以深入探讨和全面展示。第三章,阐述雨果小说之戏剧化特征及其研究的意义。雨果小说创作的戏剧化特征,具有极强的系统性,是其自成体系的艺术世界,是其小说创作最为显着的艺术特征,这与雨果的文艺思想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此部分从雨果小说戏剧化特征的本体论意义入手,揭示之于小说家创作的重要意义,并且说明雨果小说戏剧化特征与其美学思想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小说戏剧化特征研究的学术意义与价值等方面,探讨雨果小说创作戏剧化特征的由来,并阐述其对后世作家文学创作的指导和启发意义。结语部分,再次强调雨果小说艺术的戏剧化特征、艺术效果以及研究意义,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

王南颖[7](2016)在《从《悲惨世界》的人物塑造看雨果的宗教思想》文中研究表明《悲惨世界》是体现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巨着,但它同时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息。作者通过主要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情节的安排,明确地肯定了基督教博爱、奉献的人文精神及对世人的感化力量,同时以修道院为例剖析、批判了基督教神权专制、扭曲人性的另一面。雨果的宗教思想结合了进步的资产阶级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精神的主旨。

陈巧英[8](2015)在《《悲惨世界》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文中指出《悲惨世界》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的过程,凝聚着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追求富国强兵的梦想,蕴含着现代知识分子对文学与现实关系的沉思,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探索。文章对《悲惨世界》在中国的传播研究情况做了较为详尽的梳理,肯定了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对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胡海洋[9](2015)在《维克多·雨果小说中的死亡主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一生笔耕不辍,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政论文方面都颇有建树。本文以雨果小说为研究对象,从其人生经历、作品内涵、精神理念等方面,对其小说中的“死亡主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从更全面的角度理解雨果本人及其作品展现出来的深刻内涵。论文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概括说明了论文的总体构成,总结概括国内外对于雨果及其作品研究的现状,找出目前研究的缺失与不足,引出本文的观点,介绍论文的研究方法。第一部分结合具体小说文本,总结出雨果小说中固有的死亡情节以及作者描写死亡的特点。在雨果前后发表的7部小说中共有近15名人物最终走向死亡,这其中多半是由于当时社会制度的不公正所导致的,无论是对其顺从还是反抗,黑暗的社会制度最终都会让生活在最底层的人物走向死亡。同时,在其作品中也有为了追求美好爱情而英勇献身的情节,作者借此颂扬了爱情的伟大与美好,让读者体会到浪漫主义笔调下爱情的永恒。在刻画这些死亡场面时,雨果有意突出“精神永恒”这样一个主题,通过生命终止与精神长存的对比,让死亡变得自然起来,也展现了死亡背后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宏大的道德情感。第二部分从雨果自身的人生阅历出发,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雨果死亡观的成因。雨果的一生几乎横跨整个19世纪,丰富的社会经历让他笔下的死亡不再显得恐怖、直白,而是在其人生观与宗教观的影响下变得平缓而富有内涵。同时,西方传统的死亡观念也让他在作品中用“精神长存”这样的办法来缓解死亡带来的恐惧。面对巴黎社会的现状,雨果让作品中的人物在人道主义精神的引导之下收获爱情、拯救社会从而最终得到精神的永生。正是在内外因素互相结合的情况下,雨果笔下人物的离去才更多地体现出美好、平静与安详。第三部分主要论述死亡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从情节发展来说,死亡往往是一部小说故事发展的转折、高潮或结束部分。在雨果的小说中,死亡可以起到连接故事内容、预示小说结局、影响人物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在小说的形式方面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吸引读者阅读的同时也从不同层次展现了死亡的意义。同时,死亡情节也更能加深小说想要突显的内涵,雨果在刻画死亡时加入了对于赎罪与命运的描写,通过深刻的书写方式让作品中的人物在自我赎罪的精神指引下,由最初的孤独无助走向命运所安排的美好的精神世界,让读者也体会到了死亡带来的强大生存力量与深刻精神内涵。结语部分主要是对论文进行整体的总结,点明雨果小说中死亡主题的具体内涵以及给后世创作带来的影响与启发。

曾诣[10](2015)在《从雨果笔下的神父形象分析其宗教观》文中指出雨果作品中有三个突出的神父形象,分别是《巴黎圣母院》中的主教代理克洛德、《悲惨世界》中的主教卞福汝、《九三年》中的神父西穆尔登。这三个神父形象体现了雨果复杂的宗教观,既对人道主义情怀的基督教信仰坚定不移,又对扭曲人性、祸害社会的教会和修院制度进行了批判。

二、从《悲惨世界》看雨果的宗教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悲惨世界》看雨果的宗教观(论文提纲范文)

(1)人道主义思想下女性的理想国——《巴黎圣母院》与《悲惨世界》单身母亲形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单身母亲人物形象相同点
二、单身母亲人物形象不同点
三、单身母亲人物形象总结及解读
四、雨果笔下人道主义的理想国
五、结语

(2)【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八)】 当世界陷入深不见底的黑暗,拿什么来拯救?——《悲惨世界》阅读与研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学习情境与任务】
【学习内容与目标】
【学习活动概述】
【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设计示意图】
【学习活动设计】
    一、勾勒人物关系图
    二、探访悲惨人物
    三、寻访人生领路人
    四、拯救悲惨大世界
    五、“世界”尽在掌握中
【读写测评】

(3)论《悲惨世界》的文学隐喻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一.《悲惨世界》的地位
二.《悲惨世界》隐喻因素分析
    1.人物隐喻因素
    2.主线隐喻因素
    3.文字隐喻因素
三.结语

(4)《悲惨世界》中的巴黎形象(论文提纲范文)

一、《悲惨世界》中的巴黎形象
    1、理想的首都
    2、人类的天幕
二、《悲惨世界》中巴黎形象的来源
    1、雨果的巴黎情结
    2、时代风尚的影响
三、结语

(5)戴吕施特形象的复杂性及其形成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戴吕施特人物形象的复杂性
     (一) 纯真却无责任心
     (二) 冷漠与善良的矛盾统一
     (三) “杜朗德”号的附属品
三、戴吕施特形象复杂性形成的原因
     (一) 现实原型的影响
     (二) 文学创作理论影响人物塑造
        1. 美丑对比的原则
        2. 理想和现实结合的原则
     (三) 女性阶级时代弱点的体现
     (四) 宗教观念影响形象的塑造
四、结语

(6)论雨果小说艺术的戏剧化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雨果的文学地位与文学创作
    (二)雨果研究现状
    (三)论文选题的意义和创新点
第一章 雨果小说创作的戏剧化特征
    第一节 西方戏剧艺术发展概略
    第二节 戏剧艺术特征及小说戏剧化
    第三节 作为浪漫派戏剧大师的雨果
第二章 雨果小说中的戏剧化艺术手法
    第一节 小说结构布局的戏剧化
        一、以点带面逐层深化
        二、戏剧化人物关系建构
        三、戏剧舞台效果的营造
    第二节 小说故事情节的戏剧化
        一、血亲间的血腥杀戮
        二、危险境遇下的生死转换
        三、人物身份、关系的突然转换
    第三节 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戏剧化
        一、英雄形象的刻绘
        二、异乎寻常人物的塑造
        三、人物之间的强烈对比
    第四节 小说语言尤其人物话语的戏剧化
        一、独白性
        二、潜台词
        三、动作性
第三章 雨果小说之戏剧化特征及其研究的意义
    第一节 雨果小说戏剧化特征的本体论意义
        一、小说风格的凝重细腻
        二、人物刻画的丰富极致
        三、思想观念的直接渗透和输出
        四、时代问题的显现与影射
        五、变幻激荡的阅读体验
    第二节 雨果小说戏剧化特征与其文艺思想的关系
        一、“滑稽”与“崇高”
        二、“对照”论
        三、文学创作自由观
        四、自然真实与艺术真实
    第三节 雨果小说戏剧化特征研究的学术意义与价值
        一、增进对于雨果创作的理解
        二、启迪作家文学创作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从《悲惨世界》的人物塑造看雨果的宗教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一、小说的关键人物体现了强烈的宗教寓意
    1. 米里埃主教———基督教博爱精神的化身
    2. 冉·阿让———基督教奉献精神的践行者
    3. 嬷嬷们———苦难的拯救者
二、从《悲惨世界》看雨果的宗教思想
    1. 对基督精神的崇尚
    2. 对集中体现在修道院身上的宗教专制的剖析与批判
三、结语

(8)《悲惨世界》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悲惨世界》的永久魅力
二《悲惨世界》在中国的传播
三学界对《悲惨世界》的研究
    (一) 研究内容
        1. 主题研究。
        2. 人物形象研究。
        3.创作方法、风格和叙事研究。
        4.翻译研究。
    (二) 研究方法
        1.比较研究法。
        2.生态批评法。
        3. 诠释法。
        4. 女性主义批评。

(9)维克多·雨果小说中的死亡主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死亡主题的体现
    第一节 人物死亡的原因
    第二节 雨果小说描写死亡的特点
第二章 死亡主题的成因
    第一节 雨果对于死亡的认识
    第二节 社会环境对雨果的影响
第三章 死亡情节的功能
    第一节 完善小说结构
    第二节 突显小说内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从雨果笔下的神父形象分析其宗教观(论文提纲范文)

一、雨果作品中重要的神父形象
    (一) 批判之外的同情———克洛德
    (二) 人道主义与革命现实的矛盾———卞福汝与西穆尔登
        1. 卞福汝
        2. 西穆尔登
二、基督教信仰与人道主义追求相契合
三、雨果宗教观的双重内涵
四、结语

四、从《悲惨世界》看雨果的宗教观(论文参考文献)

  • [1]人道主义思想下女性的理想国——《巴黎圣母院》与《悲惨世界》单身母亲形象分析[J]. 宣雅馨,陈冬梅. 名作欣赏, 2021(24)
  • [2]【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八)】 当世界陷入深不见底的黑暗,拿什么来拯救?——《悲惨世界》阅读与研讨设计[J]. 张富玉. 语文教学通讯, 2019(Z1)
  • [3]论《悲惨世界》的文学隐喻因素[J]. 曲丽丽,孙艳婷. 文学教育(上), 2019(06)
  • [4]《悲惨世界》中的巴黎形象[J]. 程施亮. 明日风尚, 2018(06)
  • [5]戴吕施特形象的复杂性及其形成原因分析[J]. 张茜茜.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06)
  • [6]论雨果小说艺术的戏剧化特征[D]. 张若晓. 山东师范大学, 2017(11)
  • [7]从《悲惨世界》的人物塑造看雨果的宗教思想[J]. 王南颖. 文教资料, 2016(31)
  • [8]《悲惨世界》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J]. 陈巧英. 红河学院学报, 2015(04)
  • [9]维克多·雨果小说中的死亡主题研究[D]. 胡海洋.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5(12)
  • [10]从雨果笔下的神父形象分析其宗教观[J]. 曾诣. 韶关学院学报, 2015(03)

标签:;  ;  ;  ;  ;  

《悲惨世界》中雨果的宗教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