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PRS的混合通信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GPRS的混合通信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一、基于GPRS的混合通信模式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黄安穴[1](2021)在《面向机器人鸽的分布式远程神经刺激器研制》文中研究指明机器人鸽是指通过对鸽子神经系统施加脉冲电信号以调控其行为,使其能够按照人类期望或意图完成相应任务的动物机器人。不同于其它动物机器人,机器人鸽具有活动范围广、能量消耗小且隐蔽性能好等优势,在军民两用领域都具有重要价值。对于机器人鸽而言,能够产生脉冲电信号的神经刺激器是其核心组成部分,其性能决定着最终的控制效果。然而,目前大多数的神经刺激器主要面向于室内动物使用,传输距离短而且体积大,难以满足鸽子等鸟类的应用需求。针对鸽子解剖结构和行为特点,本文利用柔性印刷工艺和分布式设计理念,研制了一款面向机器人鸽的手持式远程神经刺激器,并从静态、体外和在体三方面测试了其性能。主要工作具体如下:1)为提高机器人鸽的飞行平衡性,刺激器采用分布式结构设计,根据功能将其分为刺激端、中继端和定位端三个独立模块,不同模块之间采用无线方式进行通信。刺激端主要负责产生脉冲电信号;中继端负责与手持端进行远程通信;定位端负责获取鸽子实时位置。分别将其安装在鸽子身体的不同部位,不仅大幅降低了身体单一部位承受的重量,而且减小了飞行过程中对其身体平衡性的影响。2)采用了柔性印刷工艺,制作了电池在内、电路板在外的立方体封装式的刺激端,该模块的长宽高为1.67×1.67×1.87cm,重约4.7g。相比于传统的平面叠加结构,立方体封装式结构使刺激端体积大幅减少。此外,柔性印刷工艺进一步降低了刺激端的重量。体积和重量的减少对于机器人鸽具有重要实际价值。3)开发了鸽子轨迹追踪的安卓手机软件,结合手持式遥控器实现了操控装置由电脑端向手持端的转换,提高了刺激器操控的便捷性。采用安卓手机软件和网络服务器,完成了服务器配置、定位和远程控制三方面的程序设计。此外,定位端还支持多用户同时在线访问机器人鸽的实时位置数据,能够更精准追踪鸽子的位置和观察刺激调控的效果。

蒋艳荣[2](2021)在《基于物联网的智能配变终端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智能配变终端是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中的核心设备,具备数据采集、故障检测、数据存储、与云平台信息交互等功能。配变终端的性能直接影响到配电网的供电质量,是构建配电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充分研究配变终端的功能需求后,采用ARM微处理器和Linux操作系统结合的系统设计架构,以“硬件平台化”和“软件定义终端”为设计理念,分模块设计为设计思路,设计了一种新型智能配变终端,并对智能配变终端的总体架构、底层硬件、软件系统、业务功能等进行了分类、分项介绍。设计选用AM3358微处理器为核心控制模块,扩展RS232和RS485通信接口模块、电源模块、电能计量模块、电容器投切控制扩展装置模块、GPRS无线通信模块、温度检测模块、烟雾报警模块、存储单元模块等。以Linux操作系统为软件设计平台,充分利用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多任务处理能力实现配变终端与云主站通信、数据采集、无功补偿、数据存储等业务功能。经硬、软件和系统功能测试,验证智能配变终端对下可实现与配电台区其他辅助配电设备间的广泛互联与监测控制,对上可实现与云平台服务器的实时信息交互,实现云平台对配电台区运行状态的可观可控,满足配电物联网对智能配变终端的功能需求。

甘雨田[3](2020)在《基于多维信息综合的物流监测系统终端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物流产品的品质等级和价值要求也相应越来越高,保证产品的安全、质量和环境要求是物流运输的主要任务之一。由于近几年我国物流产业爆发式的增长状态,物流运输中经常会发生物品丢失、损坏等问题,同时也会产生由于物品保存不完整、运输不规范而引发的安全隐患,造成不同程度的物品损耗风险。目前市场上物流运输监测产品较少,且功能较为单一,不能对物流运输过程进行全面监测管理,本文针对物流运输过程监测能力较弱的现状,设计了一套基于多维信息综合物流监测系统终端设备,可以实现物流运输状态的实时监测。本文根据现阶段物流运输监测需求,将物流运输监测终端和监测平台结合,全面、实时、准确地监测物流运输状态。监测终端将物流运输的数据信息实时发送给监测平台,监测平台负责存储和显示数据信息,从而实现物流运输过程的实时监测。监测终端的硬件平台系统由核心控制器、数据采集单元和无线通信单元组成:核心控制器采用DSP控制芯片对监测终端的数据和命令信息进行控制;数据采集单元由多维信息传感器组成,负责物流运输状态的数据采集;无线通信单元采用GPRS芯片传输数据信息。监测终端的软件系统由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管理机制和网络通信模块组成,共同作用实现终端的传感器数据处理、电源通断控制、命令接收与发送等功能。监测平台由通信、服务器和显示系统组成,存储并显示监测终端的实时数据信息,完成物流运输过程的系统监测任务。最后,分别对监测终端的功能和监测平台的显示系统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验证了系统数据通信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证明了基于多维信息综合物流监测系统终端设计的正确性,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史晨阳[4](2020)在《船舶岸电监控与运维一体化系统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对港口环保的要求不断提升,船舶岸电技术在靠港船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船舶岸电是指船舶靠港后停止使用船舶柴油机机发电,而采用港口岸电系统向船舶提供电力,从而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船舶岸电的监控与运维一体化技术研究,对提高港口岸电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船舶岸电监控与运维一体化系统展开了研究,设计了监控与运维系统的总体架构和系统功能,研究了岸电并网运行过程中船舶负载变化情况下的岸电控制方法,并设计了岸电监控信息云交互平台,为港口船舶岸电的高效运维提供基础。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构建了岸电监控与运维一体化系统总体架构,设计了具有设备监控、安全防护、实时计费、数据存储等综合功能的监控系统;研究了船基、岸基的数据采集和通信模式,并对监控系统所需的监控参数进行了详细分析。(2)研究了岸电监控系统的多通道瞬态录波监控子系统,分析了岸电录波监控的信号类型、分布式结构及系统功能,确定了各同步采集模块的主要参数以及采集信号的输出方法,设计了录波监控软件模块功能;最后研究了多通道瞬态录波监控系统在岸电短路故障和单相接地故障定位中的应用。(3)研究了岸电并网运行监控方法,针对岸电并网运行时船舶负载变化的情况,分析了不同的船舶负载类型及岸电容量需求计算方法,建立了并网逆变器模型及其电路拓扑结构。为提高负载变化时的岸电电力参数稳定性,对传统Droop控制策略进行了优化,提出了CVFT-Droop岸电并网控制策略。通过仿真建模与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CVFT-Droop控制策略可以显着提升负载变化时的电能质量和运行稳定性。(4)研究设计了基于云的岸电监控信息云交互平台,对其系统组成、功能模块、信息交互流程、以及数据存储优化、云平台设备影响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设计和分析,并设计了监控云平台软件界面。岸电监控云交互平台能有效提高岸电系统的使用便捷性和运行工作效率。

周文彬[5](2020)在《某型坦克炮控系统故障在线检测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近些年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坦克炮控系统中各类技术、工艺在不断的更新进步,这也导致了其结构日趋复杂,故障定位日趋困难,对坦克炮控系统进行智能故障检测的难度越来越大。同时,对故障坦克的维修工作还存在着难以第一时间进行诊断作业,确定故障位置耗时过长,检测过程复杂,检测成本高昂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以某型坦克为研究对象,对其炮控系统故障在线检测进行了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首先,研发了一套坦克炮控系统故障在线检测专家系统。将动态故障树引入坦克炮控系统的故障检测中,并采用T-S模型和动态故障树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用于坦克炮控系统故障检测专家系统的知识获取。对导致坦克炮控系统故障发生的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从系统构造和工作原理方面出发,建立多个坦克炮控系统T-S动态故障树。建立了基于T-S动态故障树的故障评估流程,求得各个时间段中各部位的故障率大小,用于确定指定时间段内故障检测的先后顺序并进行检测。归纳总结具体的故障原因,通过产生式表示方法构建坦克炮控系统故障检测专家系统知识库,并借助数据库Access2016来实现知识库的建立和存储。其次,为了在故障发生的第一时间获取故障数据并发送至维修部门,使维修部门快速响应,及时、高效得进行维修作业,设计了一款应用于坦克炮控系统的在线检测装置。该装置可安装于坦克内部,体积较小不会过多占用坦克内部空间,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故障检测的精准度。最后,采用C#编程结合数据库Access2016编写了坦克炮控系统故障检测专家系统的软件部分,设计了坦克炮控系统故障检测专家系统的工作流程,实现了各模块的功能。

刘盼[6](2020)在《远程LED智能玻璃视频播放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智慧化、数字化城市建设的推进,LED智能玻璃显示屏作为平板显示的主流媒介之一,高效利用了玻璃的高通透和高亮显示特性,赋予室外大型建筑物玻璃新的生命力。随着上位机承担的功能的增多且日趋复杂,对传输介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移动网络技术的引入,突破空间地域束缚,无需现场近距离配置控制数据,只要有移动网络的地方就可以通过远程异地控制来更新终端显示屏视频图像。本文基于LED智能玻璃技术、数据处理技术、远程传输技术和嵌入式系统的设计,设计一种非实时远程LED智能玻璃视频播放系统。该系统主要分为上位机软件、下位机异步控制系统、驱动系统以及LED智能玻璃显示屏。上位机软件根据终端显示屏的分辨率制作与其对应分辨率的视频,并将视频图像的像素点与终端显示屏进行画面配准,编解码出RGB数据流,并通过远程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数据的广域网传输。控制系统分为主控制器MCU和辅控制器SCU,下位机中特定的4G模块完成RGB数据流接收,主控制器MCU通过基于FPGA+USB接口的高速数据传输,完成从4G模块的缓存模块读取数据,再对数据进行基于FPGA微处理器的简单处理后,通过光纤线完成数据远距离传输至辅控制器SCU,SCU将视频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后,再经过网口传输至驱动系统,进一步地SCU可通过光纤级联提高数据传输速率以及处理速度。驱动系统通过FPC柔性线路板连接并驱动脱机异步的终端LED智能玻璃显示屏的全彩色视频呈现。本文从软件设计、硬件设计以及FPGA嵌入式软件程序设计上,对远程LED智能玻璃视频播放系统进行设计。本文就功能需求进行各模块系统方案设计,并完成对各功能模块的仿真和在线调试,来确保实现目标设计,从而验证该系统方案设计的可行性和实操性。

胡长友[7](2020)在《基于云平台的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近年来电力系统迅速发展,远程架空线路规模日益庞大,为防止线路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而造成重大事故,需经常对线路进行维护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目前维护方式主要采取人工巡检,该方式存在着检测效率低、巡检工作量大等缺点,尤其在一些偏远地区,巡检难度就加大了,已无法满足输电线路对可靠、实时和安全的要求。本文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利用云平台实现远程传感检测,通过连续或定时的在线监测系统应用于输电线路的运行和维护,进一步提高对输电线路的管理效率。本文首先对输电线路遭受的自然灾害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同时介绍了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基于云平台的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涉及的网络通信技术、云平台技术和导线状态计算模型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从而为建立在线监测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对在线监测系统的前端硬件、云平台、Web页面开发部分进行了研究设计。以STM32微控制器为核心的前端状态监测单元主要包含:采集模块、控制器模块、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实现对现场各种状态的采集,并通过GPRS通信方式上传至云平台供运检人员调阅查看。云平台的设计主要包含云服务器的软件运行环境部署和My SQL数据库管理系统,结合所设计的前端采集系统,完成对前端采集系统的远程控制和数据存储。将Web动态网页技术与数据库技术有机结合,应用PHP技术进行在线监测系统的页面开发,可以实现用户不受空间限制即可对在线监测系统进行访问,具有实用性。最后,对在线监测系统进行联合调试,测试结果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系统的各模块工作正常,基于云平台的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具有可实施性。

任喜伟[8](2019)在《油水界面测量过程方法优化及系统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石油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原油储罐油水界面的准确位置在石油储运和加工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研究油水界面测量过程的优化方法、建立油水界面监测系统意义重大,在石油化工过程系统工程中有着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价值。鉴于原油储罐油水界面测量过程中现有原油乳状液粒径检测算法存在计算精度不高,计算过程复杂;现有油水界面数据计算方法简单,算法效率较低;现有油水界面测量装置设计不合理,应用范围较小;现有油水界面信息管理水平不足,用户体验较差等问题。论文首先对油水界面测量及计算方法进行了归纳分析;其次,提出了基于连通域标记的原油乳状液粒径检测算法,再次,提出了用于油水界面测量的自适应阈值聚类优化算法,最后设计了新型油水界面测量装置及仿真系统,开发了油水界面监测管理系统。论文的主要贡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鉴于掌握原油乳状液液滴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是分析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和粘度等性能的前提条件、对原油乳状液破乳和油水界面测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明确原油乳状液类型及鉴别方法和特性的前提下,讨论了现有原油乳状液粒径检测方法,并对现有原油乳状液粒径检测方法进行相关特性解析;通过对比研究,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了基于连通域标记的原油乳状液粒径检测算法。该算法通过图像滤波和二值化操作,对原油乳状液图像进行预处理后,经过连通域标记和等价标记替换处理,获得原油乳状液粒径显微已标记图像,分析已标记图像中的连通域、计算液滴个数和粒径大小、统计液滴粒径分布。(2)在油水界面测量过程中,鉴于油水界面经验值分类统计算法和经典K-means聚类算法存在异常数据、依赖人工选取典型值和初始聚类中心等问题,提出了自适应阈值聚类算法。首先采用中值预处理算法消除油水界面数据中的伪数据,获得有利于聚类划分的油水界面优化数据;其次采用自适应阈值查找算法,自动找到一组最优初始阈值;最后采用改进的K-means聚类优化算法对油水界面数据进行合理分类,并根据最优化聚类结果计算油水界面及液位高度。该算法能够消除异常数据,自动获取最优初始阈值,并改进油水界面测量经验值分类统计算法和经典K-means聚类算法的思想,实现最优数据分类。(3)为了改进油水界面测量技术向非接触式、多维数据计算发展,弥补自适应阈值聚类算法应用中存在的数据量不足的问题,设计一种新型油水界面测量装置及仿真系统,可获取更全面的二维油水界面数据,满足监测系统测试和上位机软件开发需求。该新型油水界面测量装置利用光的吸收原理,设计光源光照阵列和感光传感阵列,获取分布式油水界面矩阵数据;利用自适应阈值聚类算法计算每一组油水界面数据,并对所有数据求均值获得最终结果。另外,基于新型油水界面测量装置矩阵数据样式和通信原理,设计了油水界面仿真系统。该仿真系统程序设计包含框架设计、发送指令仿真程序设计、返回数据仿真程序设计、接受数据仿真程序设计等。(4)由于我国部分油田联合站原油储罐油水界面监测模式还处于人工管理阶段,部分油田联合站虽然借助高性能测量仪表实现监测自动化,但存在油水界面测量误差大、监测系统兼容性差、用户界面交互复杂等问题,论文提出设计并开发油水界面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底层硬件测量、中间层通信服务和顶层数据展示的三层总体架构设计;分别通过Web Service接口设计、下位机设计、上位机设计和数据访问设计等建立油水界面监测软件设计体系;通过开发下位机GPRS通信模块和上位机信息管理平台完成油水界面监测系统整体建设。在油水界面测量过程不同阶段的实验与应用结果表明,一是基于连通域标记的原油乳状液粒径检测算法可以顺利完成原油乳状液液滴粒径大小计算和液滴粒径分布统计,且在计算准确率和算法复杂度上优于现有算法;二是相对于油水界面测量的经验值分类统计算法和经典K-means聚类算法,油水界面自适应阈值聚类算法具有计算结果准确、迭代次数少和运行时间短等优势;三是基于光吸收原理的新型油水界面测量装置为油水界面测量技术开拓了思路,仿真系统能够达到测试系统、提高油水界面监测系统开发效率的目的,为油水界面监测系统开发提供仿真数据支持。四是开发的油水界面监测系统易于部署、运行稳定、测量准确、可靠性强、界面操作方便,为提高我国油田企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提供了技术保障。

梁文献[9](2019)在《新型集抄系统中电表故障自动诊断和变更识别算法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在电力企业供电管理中,传统的点对点人工抄电表方式经常会出现错抄、估抄、漏抄和计算错误等问题,严重降低了电力服务水平,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电力企业管理的需求。远程集中抄表(简称集抄)系统不仅能够全方位满足用电用户对于获取自家电量的需求,实现“一户一表”的目标,而且通过远程招测数据,能够避免大量的人力读表以及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但当遇到换表、拆表、更改电表的电源点等现象时,现有集抄系统的软件平台和硬件系统无法自行进行上述现象识别,只能依靠工作人员的现场勘查才能发现上述问题。同时,用户电表档案变更时导致集中器记录的信息与用户档案不一致而出现离线状态,不仅集抄成功率降低,而且明显增大了后期维护的工作量。此外,集抄系统也会由于现场设备损坏或通信通道中断等故障的发生而导致抄不到数据。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主要研究电表故障自动诊断算法和变更识别算法,将其应用到开发的新型集抄系统中进行实验测试,具体的研究工作如下:首先,本文分析了新型集抄系统的功能需求及基础数据需求,对系统进行了总体框架设计,主要包括系统逻辑框架、物理框架、软件构架、通信模式等的设计。其次,本文分析了常见的电表故障情形以及常用的电表故障诊断方法,并对本方案中新型集抄系统采取的电表故障诊断方法进行了设计,包括针对电表自身故障的诊断方法以及针对窃电引发电表异常的诊断方法。接着,本文基于分簇算法给出了一种电表变更识别的方法,并以此设计一款带有自动搜表功能的集中器,通过对电表逻辑地址的搜索,解决电表变更的识别问题。最后,本文将两种功能算法在新系统中进行了实际应用,并通过试点测试对算法的实用性和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单桂朋[10](2019)在《基于OneNET平台的作物监测系统》文中研究表明对农作物生长环境和本体信息进行精准、全面、实时和远距离监测是现代农业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近年来农业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相关研究和应用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是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本文针对农业物联网中传感器节点、传输方式和网络平台的不足,采用新型电路和模块设计传感器及采集节点,应用WiFi与GPRS混合通讯模式以及OneNET开放平台,设计一种作物监测系统,具体包括:(1)采用新型超低功耗、超低成本、高集成度WiFi模块设计作物环境多参数采集节点和茎秆微变化采集节点,这两种采集节点免去外置MCU,近一步降低节点功耗、成本和体积;以STM32单片机为主控制器,开发了一种新型便携式的作物叶片电阻采集模块,对作物叶片电阻精确测量,并带有WiFi功能,可无缝接入监测系统;采用OV7670 CMOS摄像头作为作物图像采集节点,挂载在中继A20模块上。采集节点定时监测作物信息,非工作状态下进入睡眠(超低功耗)模式,将低功耗演绎到极致。(2)采用新型WiFi终端和GPRS中继模块,使用WiFi和GPRS混合通信模式开发作物监测系统,传感器节点与中继模块之间采用WiFi协议组成局域网,传感器节点通过TCP/IP协议将数据传送给中继模块,中继模块通过GPRS连入互联网。(3)采用中国移动物联网免费开放平台OneNET作为作物监测系统的网络平台,降低了的研发、运营和运维成本。中继节点A20模块通过WiFi(TCP/IP协议)接收传感器采集信息,并可外接摄像头模块,A20的WiFi部分通过AT指令控制GPRS部分与OneNET平台建立TCP连接,通过OneNET平台专用EDP协议传送数据和图像,并可实现OneNET平台数据的下发、拍照控制。(4)使用本系统对盆栽番茄进行监测试验,并分析了土壤含水量、茎直径微变化和叶片电阻的关系,探讨了本系统用于作物水分胁迫、水分亏缺监测的方法。本作物监测系统可采集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温湿度、土壤电导率、土壤pH值、作物植株茎秆微变化、作物叶片电阻以及作物图像等信息,具有监测全面、性价比高、传感器节点接入方便、平台通用性好等特点,适用于温室作物的生产管理和作物学研究。

二、基于GPRS的混合通信模式的研究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GPRS的混合通信模式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机器人鸽的分布式远程神经刺激器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刺激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 章节安排
2.分布式远程神经刺激器系统方案
    2.1 鸽子行为特点分析
    2.2 刺激器设计方案论证
    2.3 刺激器的整体框架概述
    2.4 本章小结
3.分布式远程神经刺激器硬件电路
    3.1 刺激器手持端电路
        3.1.1 显示模块与按键电路
        3.1.2 通信模块电路
        3.1.3 主芯片电路
        3.1.4 供电电路
        3.1.5 手持端电路板制作与外壳制作
    3.2 刺激器中继端
        3.2.1 通信模块电路
        3.2.2 主控芯片和供电电路
        3.2.3 中继通信端电路板制作
    3.3 刺激器电路
        3.3.1 主芯片与刺激生成模块电路
        3.3.2 刺激信号接口电路
        3.3.3 通信模块与供电电路
        3.3.4 刺激端电路板制作
    3.4 刺激器定位端电路
        3.4.1 GPS模块
        3.4.2 通信模块与供电电路
        3.4.3 主控芯片电路
        3.4.4 定位端电路板制作
    3.5 本章小结
4.分布式远程神经刺激器软件程序
    4.1 刺激器上位机平台构建
        4.1.1 公网IP的建立
        4.1.2 服务器的配置
    4.2 刺激器手持操控程序实现
        4.2.1 串口屏调试程序界面
        4.2.2 手持端主程序结构设计
        4.2.3 ZigBee主从机配置设置
    4.3 刺激器鸟载器件程序实现
        4.3.1 刺激器通信端程序
        4.3.2 刺激器刺激端程序
        4.3.3 刺激器定位端程序
    4.4 刺激器轨迹追踪软件
    4.5 本章小结
5.分布式远程神经刺激器性能测试
    5.1 刺激器静态测试
    5.2 刺激器体外性能测试
    5.3 刺激器在体刺激性能测试
        5.3.1 手术步骤
        5.3.2 鸽子地面任务
        5.3.3 鸽子飞行任务
    5.4 本章小结
6.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研究成果
致谢

(2)基于物联网的智能配变终端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章节安排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智能配变终端需求分析
    2.1 配变终端功能概述
    2.2 配变终端系统架构
    2.3 终端性能指标分析
        2.3.1 环境条件
        2.3.2 工作电源
        2.3.3 配变终端接口需求
        2.3.4 电能信息监测功能需求
        2.3.5 平台软件功能需求
        2.3.6 故障检测及报警需求
        2.3.7 数据存储需求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能配变终端系统硬件设计
    3.1 配变终端硬件设计模块
    3.2 核心控制模块
    3.3 通信接口模块
        3.3.1 远程通信接口
        3.3.2 本地通信接口
    3.4 业务功能模块
        3.4.1 电源模块设计
        3.4.2 电能信息采集单元设计
        3.4.3 无功补偿单元设计
        3.4.4 温度检测单元设计
        3.4.5 烟雾报警单元设计
        3.4.6 实时时钟单元设计
        3.4.7 存储单元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能配变终端系统软件设计
    4.1 系统软件架构
    4.2 Linux核心功能
    4.3 系统初始化
    4.4 主站监测功能实现
        4.4.1 Ethernet方式通信
        4.4.2 GPRS方式通信
    4.5 监测电能参数功能实现
        4.5.1 校表程序设计
        4.5.2 电能参数采集程序设计
        4.5.3 电能参数计算
    4.6 无功补偿功能实现
        4.6.1 获取复合开关状态程序设计
        4.6.2 电容投切算法
        4.6.3 投切命令协议设计
    4.7 温度监测功能实现
        4.7.1 设置DS2482S
        4.7.2 环境温度采集
        4.7.3 油温采集
    4.8 烟雾报警功能实现
    4.9 实时时钟单元实现
    4.10 存储单元程序设计
        4.10.1 AT24C04 读写程序设计
        4.10.2 FM25L160 读写程序设计
    4.11 数据库存储功能实现
        4.11.1 数据表设计
        4.11.2 数据存储程序设计
    4.12 守护进程程序设计
    4.1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智能配变终端功能测试
    5.1 系统硬件检查测试
    5.2 硬件功能模块测试
        5.2.1 远程通信接口测试
        5.2.2 本地通信接口测试
        5.2.3 电容器投切控制扩展装置测试
    5.3 软件功能测试
        5.3.1 业务功能单元测试
        5.3.2 系统集成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3)基于多维信息综合的物流监测系统终端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终端设计相关技术
    2.1 系统集成技术
    2.2 DSP控制技术
    2.3 多维传感技术
    2.4 无线通信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3.1 需求分析
    3.2 总体设计
        3.2.1 系统流程
        3.2.2 系统结构
        3.2.3 终端结构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硬件平台设计
    4.1 总体方案
    4.2 核心控制器
        4.2.1 电源电路
        4.2.2 外围电路
        4.2.3 数据处理电路
    4.3 数据采集单元
        4.3.1 温湿度传感器
        4.3.2 图像模组
        4.3.3 定位模块
    4.4 无线通信单元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
    5.1 总体结构
    5.2 嵌入式软件
        5.2.1 结构流程
        5.2.2 数据采集
        5.2.3 数据处理
        5.2.4 管理机制
        5.2.5 网络通信
    5.3 平台显示软件
        5.3.1 结构设计
        5.3.2 显示系统数据
        5.3.3 显示系统功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终端功能测试
    6.2 平台显示测试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船舶岸电监控与运维一体化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岸电综合监控研究现状
        1.2.2 船岸监控运维一体化研究现状
        1.2.3 多通道瞬态录波系统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2章 岸电监控与运维系统总体设计
    2.1 岸电监控运维系统总体架构
    2.2 岸电供配电系统设备组成
    2.3 岸电监控运维系统功能需求
    2.4 岸电监控系统设计
        2.4.1 岸电监控系统结构
        2.4.2 监控系统功能架构
        2.4.3 岸基数据采集和通信模式
        2.4.4 船岸数据采集和传输模式
    2.5 岸电系统安全防护功能设计
    2.6 岸电系统综合监控参数分析
        2.6.1 监控数据采集和处理
        2.6.2 监控数据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岸电瞬态录波监控系统设计
    3.1 岸电瞬态录波监控设计原则
    3.2 岸电瞬态录波监控总体方案
        3.2.1 瞬态录波监控信号类型
        3.2.2 网络分布式方案设计
        3.2.3 系统性能及技术特点
    3.3 岸电瞬态录波监控系统设计
        3.3.1 瞬态录波监控功能设计
        3.3.2 瞬态录波系统结构设计
        3.3.3 数据同步采集模块设计
        3.3.4 采集信号处理方法
        3.3.5 录波监控软件功能设计
    3.4 瞬态录波在岸电故障定位中的应用
        3.4.1 短路故障定位应用
        3.4.2 单相接地故障定位应用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岸电并网运行监控方法研究
    4.1 船舶岸电电源种类和容量的确定
        4.1.1 靠港船舶负载计算方法
        4.1.2 连续负载和间断负载
        4.1.3 需要系数法负载计算
    4.2 岸电并网逆变器及其拓扑结构
        4.2.1 并网逆变器的分类
        4.2.2 岸电并网逆变器的电路拓扑结构
    4.3 岸电并网逆变器Droop控制策略
    4.4 岸电并网运行CVFT-Droop控制
    4.5 岸电系统CVFT-Droop控制仿真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岸电系统智能监控云平台设计
    5.1 岸电监控云平台设计分析
    5.2 岸电信息云交互平台组成
    5.3 岸电云交互平台功能模块
    5.4 岸电信息云交互系统流程
    5.5 监控云平台相关关键技术
        5.5.1 数据库存储优化
        5.5.2 云平台设备影响分析
        5.5.3 岸电监控云平台软件界面
    5.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5)某型坦克炮控系统故障在线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坦克炮控系统简介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第二章 炮控系统故障在线检测专家系统的设计
    2.1 专家系统的基本概念
    2.2 T-S动态故障树分析方法
    2.3 基于T-S动态故障树的专家系统知识获取
        2.3.1 启动系统故障分析
        2.3.2 液压系统故障分析
        2.3.3 坦克高低向炮控系统故障分析
        2.3.4 坦克水平向炮控系统故障分析
        2.3.5 射击电路故障分析
    2.4 专家系统知识库的构建
    2.5 专家系统推理机的设计
    2.6 本章小节
第三章 炮控系统故障在线检测装置的设计
    3.1 在线检测装置的整体设计
    3.2 故障检测终端的设计
    3.3 数据采集单元的设计
        3.3.1 单片机主芯片
        3.3.2 电源电路的设计
        3.3.3 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
        3.3.4 防干扰隔离设计
    3.4 本章小节
第四章 炮控系统故障在线检测专家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模块设计
    4.2 工作流程
    4.3 系统实现
    4.4 本章小节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6)远程LED智能玻璃视频播放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LED显示屏的发展现状
        1.2.1 LED显示屏技术现状
        1.2.2 “LED显示系统”研究现状
    1.3 LED智能玻璃简介
    1.4 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1 系统设计目标
        2.1.2 系统原理
    2.2 LED智能玻璃显示原理
3 上位机软件设计
    3.1 软件功能设计小
    3.2 上位机软件开发平台
    3.3 坐标映射模块
        3.3.1 映射原理
        3.3.2 映射模块功能实现
    3.4 视频编辑模块
        3.4.1 视频编辑功能实现设计
        3.4.2 视频数据处理技术
    3.5 像素点编解码模块
        3.5.1 图像像素RGB数据提取
        3.5.2 图像像素RGB数据重整
    3.6 数据发送模块
        3.6.1 互联网网络架构概述
        3.6.2 网络通讯技术
4 下位机硬件系统设计
    4.1 硬件系统设计综述
    4.2 4G模块
        4.2.1 4G模块的工作原理
        4.2.2 4G模块的选型
    4.3 光纤传输单元设计
    4.4 数据处理单元FPGA
        4.4.1 数据处理单元FPGA功能模块设计
        4.4.2 FPGA主控模块选型
    4.5 基于FPGA+USB接口+4G模块的高速数据传输
        4.5.1 USB工作模式
        4.5.2 驱动控制芯片选型
    4.6 驱动系统硬件设计
        4.6.1 驱动芯片选型
        4.6.2 驱动器设计
5 基于FPGA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
    5.1 基于4G模块+USB接口的FPGA软件配置
    5.2 视频处理模块设计
        5.2.1 DDR3简述
        5.2.2 基于FPGA控制的DDR3模块操作
    5.3 光纤传输软件设计
        5.3.1 Aurora协议阐述
        5.3.2 Aurora IP核的操作
    5.4 SCU级联设计
6 仿真与调试
    6.1 上位机软件功能测试
    6.2 下位机系统测试
        6.2.1 4G模块上网测试
        6.2.2 光纤传输单元测试
        6.2.3 数据处理单元仿真
    6.3 系统整体测试效果展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7)基于云平台的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水平和发展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在线监测系统相关技术
    2.1. 网络通信技术
    2.2. 云平台设计
        2.2.1. 云平台基本结构
        2.2.2. 云服务器架构
        2.2.3. 软件开发环境
    2.3. 导线状态计算模型
        2.3.1. 覆冰状态计算模型
        2.3.2. 导线垂弧计算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方案与硬件设计
    3.1. 系统总体框架
    3.2. 采集模块
    3.3. 控制器模块设计
    3.4. 通讯模块
    3.5. 电源模块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云平台的构建与软件设计
    4.1. 云平台的搭建
        4.1.1. 云服务器环境配置
        4.1.2. Web服务器
        4.1.3. MySQL数据库
    4.2. 网页设计
        4.2.1. HTML语言
        4.2.2. 层叠样式表CSS
        4.2.3. PHP技术
    4.3. 通信网络程序设计
        4.3.1. RS485程序设计
        4.3.2. Zig Bee无线通信程序设计
        4.3.3. GPRS通信程序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5.1. 实验环境
    5.2. 页面程序调试
        5.2.1. 用户登录
        5.2.2. 系统主界面
        5.2.3. 微气象数据查询
        5.2.4. 拉力数据查询
        5.2.5. 覆冰监测查询
        5.2.6. 导线垂弧数据查询
    5.3. 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内容总结
    6.2.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插图列表
表格列表
致谢

(8)油水界面测量过程方法优化及系统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油水界面测量技术研究现状
        1.2.2 油水界面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1.2.3 原油乳状液粒径检测研究现状
        1.2.4 油水界面监测系统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及目标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及安排
        1.4.1 研究内容
        1.4.2 章节安排
2 油水界面测量与计算分析
    2.1 引言
    2.2 油水界面测量技术
        2.2.1 油水界面测量技术进展
        2.2.2 油水界面测量技术对比
    2.3 油水界面计算方法
        2.3.1 基于直接读数的计算方法
        2.3.2 基于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
        2.3.3 基于矩阵数据的计算方法
        2.3.4 基于图像分析的计算方法
    2.4 油水界面测量技术展望
    2.5 本章小结
3 原油乳状液粒径检测算法研究
    3.1 引言
    3.2 原油乳状液及粒径检测
        3.2.1 乳状液类型及鉴别方法
        3.2.2 乳状液相关特性
        3.2.3 现有原油乳状液粒径检测方法
    3.3 连通域及连通域标记
        3.3.1 连通域
        3.3.2 连通域标记
        3.3.3 连通域标记算法
    3.4 原油乳状液粒径检测算法
        3.4.1 乳状液图像滤波算法
        3.4.2 乳状液图像二值化算法
        3.4.3 乳状液粒径检测算法
    3.5 应用实例及分析
        3.5.1 应用实例
        3.5.2 标记过程分析
        3.5.3 算法对比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油水界面自适应阈值聚类算法研究
    4.1 引言
    4.2 油水界面测量过程及数据
        4.2.1 油水界面测量过程
        4.2.2 油水界面数据
    4.3 油水界面伪数据预处理算法分析
        4.3.1 最值过滤算法分析
        4.3.2 定点修正算法分析
        4.3.3 区域去噪算法分析
    4.4 油水界面中值屏蔽预处理算法
        4.4.1 算法基本思想
        4.4.2 算法正确性验证
        4.4.3 算法对比分析
    4.5 油水界面数据分类方法分析
        4.5.1 经验值分类统计算法分析
        4.5.2 经典K-means聚类算法分析
    4.6 油水界面自适应阈值聚类算法
        4.6.1 算法基本思想
        4.6.2 算法验证
        4.6.3 算法实验对比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新型油水界面测量与仿真研究
    5.1 引言
    5.2 新型油水界面测量设计
        5.2.1 测量原理设计
        5.2.2 基本结构设计
        5.2.3 软件结构设计
    5.3 新型油水界面测量过程
        5.3.1 测量过程
        5.3.2 通信协议
        5.3.3 计算方法
    5.4 仿真系统程序设计
        5.4.1 发送指令仿真程序设计
        5.4.2 返回数据仿真程序设计
        5.4.3 接收数据仿真程序设计
    5.5 仿真系统测试
        5.5.1 测试框架
        5.5.2 测试过程
        5.5.3 测试结果
    5.6 本章小结
6 油水界面监测系统应用研究
    6.1 引言
    6.2 油水界面监测系统设计
        6.2.1 系统总体设计
        6.2.2 Web Service接口设计
        6.2.3 系统下位机设计
        6.2.4 系统上位机设计
        6.2.5 数据访问设计
    6.3 油水界面监测系统开发
        6.3.1 系统下位机开发
        6.3.2 系统上位机开发
    6.4 油水界面监测系统应用
        6.4.1 系统安装部署
        6.4.2 系统界面展示
        6.4.3 系统测试结果
        6.4.4 系统应用效果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创新点
    7.3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新型集抄系统中电表故障自动诊断和变更识别算法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外内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集抄系统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总体架构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框架
    2.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2 系统构架设计
        2.2.1 系统逻辑框架设计
        2.2.2 系统物理构架设计
        2.2.3 系统部署模式
    2.3 系统软件构架设计
        2.3.1 系统主站层面构造搭建
        2.3.2 系统功能层面构造搭建
    2.4 系统通信模式设计
        2.4.1 远程通信模块搭建
        2.4.2 本地通信结构搭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表故障自动诊断算法
    3.1 常见的电表故障情况分析
    3.2 常用电表故障诊断算法
        3.2.1 基于关联规则的电表故障诊断算法
        3.2.2 基于贝叶斯网络(BN)的电表故障诊断算法
    3.3 本文设计的电表故障自动诊断算法
        3.3.1 针对电表本身故障的自动诊断算法
        3.3.2 针对窃电引发电表异常的自动诊断算法
        3.3.3 电表故障综合诊断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表变更识别算法
    4.1 电表变更识别的基本思路
    4.2 本文设计的电表变更识别算法
        4.2.1 分簇算法的简介
        4.2.2 基于分簇算法的电表地址搜索方法
    4.3 集中器的设计
        4.3.1 集中器硬件设计
        4.3.2 集中器软件设计
        4.3.3 集中器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两种算法在新型集抄系统中的应用
    5.1 新型集抄系统的功能
        5.1.1 系统功能结构
        5.1.2 功能特色
        5.1.3 新型集抄系统功能使用简介
    5.2 新型集抄系统的运行环境简介
        5.2.1 硬件环境
        5.2.2 软件所需环境
        5.2.3 开发技术
    5.3 新型集抄系统运行流程及两种算法的应用
        5.3.1 新型集抄系统程序
        5.3.2 电表故障自动诊断算法的应用
        5.3.3 电表变更识别算法的应用
    5.4 算法的实验测试
        5.4.1 电表故障自动诊断测试及结果分析
        5.4.2 电表变更识别测试及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基于OneNET平台的作物监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结构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1 需求分析
    2.2 总体设计
第三章 传感器采集节点
    3.1 WiFi模块两种开发方式
    3.2 空气参数采集节点
    3.3 土壤参数采集节点
    3.4 茎秆微变化采集节点
    3.5 叶片电阻采集节点
        3.5.1 采集原理
        3.5.2 硬件设计
    3.6 作物图像采集节点
    3.7 采集节点软件设计
        3.7.1 空气、土壤、茎秆采集节点
        3.7.2 叶片电阻采集节点
第四章 OneNET平台接入协议和中继节点
    4.1 OneNET平台
    4.2 接入协议简介
    4.3 HTTP协议
        4.3.1 文本数据上传
        4.3.2 二进制数据上传
        4.3.3 数据查询
    4.4 EDP协议
        4.4.1 连接建立请求
        4.4.2 存储数据
        4.4.3 心跳请求
    4.5 中继节点
        4.5.1 中继模块
        4.5.2 中继节点软件设计
第五章 系统测试、数据分析与应用
    5.1 系统测试
        5.1.1 WEB应用数据展示
        5.1.2 节点性能测试
    5.2 番茄茎直径数据分析与应用
        5.2.1 水分胁迫概念与检测方法
        5.2.2 番茄茎直径数据分析
        5.2.3 番茄茎直径数据应用
    5.3 番茄叶片电阻数据分析与应用
        5.3.1 作物电生理学研究进展
        5.3.2 番茄叶片电阻数据分析
        5.3.3 番茄叶片电阻数据应用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基于GPRS的混合通信模式的研究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机器人鸽的分布式远程神经刺激器研制[D]. 黄安穴. 中原工学院, 2021(08)
  • [2]基于物联网的智能配变终端的设计与实现[D]. 蒋艳荣.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2)
  • [3]基于多维信息综合的物流监测系统终端设计与实现[D]. 甘雨田. 兰州大学, 2020(04)
  • [4]船舶岸电监控与运维一体化系统研究[D]. 史晨阳. 江苏科技大学, 2020(02)
  • [5]某型坦克炮控系统故障在线检测研究[D]. 周文彬.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2020(06)
  • [6]远程LED智能玻璃视频播放系统的研究[D]. 刘盼.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7]基于云平台的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胡长友. 安徽工业大学, 2020(07)
  • [8]油水界面测量过程方法优化及系统应用研究[D]. 任喜伟. 陕西科技大学, 2019(01)
  • [9]新型集抄系统中电表故障自动诊断和变更识别算法的研究与应用[D]. 梁文献.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10]基于OneNET平台的作物监测系统[D]. 单桂朋.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标签:;  ;  ;  ;  

基于GPRS的混合通信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