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plater封堵器经导管置入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护理体会

Amplater封堵器经导管置入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护理体会

一、经导管置入Amplat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护理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谢华浩[1](2021)在《腹腔镜日间手术患儿围术期心电图的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性分析和总结近三年腹腔镜日间手术患儿术前常规心电图诊断结果、术中及术后期心电图具体表现、术中及术后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对比分析腹腔镜日间手术患儿围术期心电图表现,对小儿外科腹腔镜日间手术围术期心电图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统计分析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完成术前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日间手术患儿566例(研究组)、未完成术前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日间手术患儿432例(对照组)共998例患儿临床资料信息,包括:姓名、年龄、生长发育状况(BMI值)、性别、住院号、术中基础资料、出院诊断、术前常规心电图诊断结果、术中及术后期心电图表现、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研究组中术前心电图诊断结果异常组部分患儿术前电解质及心肌酶学情况等。术中基础资料主要为:[手术方式、麻醉诱导-手术-苏醒流程时间、术中输液速度等,详见结果]。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一般情况1.1研究组患儿566例(男444例,78.45%;女122例,21.55%);对照组患儿432例(男360例,83.33%;女72例,16.67%);两组性别构成情况无差异。1.2研究组腹股沟斜疝患儿320例(56.54%),鞘膜积液患儿118例(20.85%),隐睾患儿128例(22.61%);对照组腹股沟斜疝患儿248例(57.40%),鞘膜积液患儿78例(18.06%),隐睾患儿106例(24.54%);两组病种构成情况无差异。1.3研究组患儿5-7岁280例(49.47%),7-10岁共194例(34.28%),10-14岁共92例(16.25%)。对照组患儿均为3-5岁,共432例(100.00%)。1.4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基础资料比较未见明显差异。2.研究组术前心电图诊断结果统计情况2.1研究组患儿566例中共有320例术前心电图诊断结果为异常,具体异常结果:窦性心律不齐270项,窦性心动过速47项,偶发室性早搏4项,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4项,偶发房性早搏2项,窦房结游走心律2项,WPW预激综合征A型2项,WPW预激综合征B型1项,窦性心动过缓1项,共计333项,其中13例患儿具有两项心电图异常结果。320例中有239例在术前完成了电解质及心肌酶学检查,显示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且各种异常结果亚组之间电解质和心肌酶学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2不同病种、年龄、性别组患儿术前心电图诊断结果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术中及术后期心电图诊断结果统计情况3.1研究组术前心电图诊断结果正常组246例患儿中共有65例在术中及术后期出现心电图异常诊断结果,65项(人均一项)结果包括:窦性心动过速48项,其余异常17项,具体如下:5项偶发室性早搏,5项窦性心律不齐,4项偶发房性早搏,2项窦性心动过缓,1项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术前心电图诊断结果异常组320例患儿中有309例在术中及术后期出现心电图异常诊断结果,其中某些患儿出现两项及以上异常,共计412项异常结果,具体如下:窦性心律不齐276项,窦性心动过速105项,其余异常31项,具体如下:10项偶发室性早搏,6项偶发房性早搏,4项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4项窦性心动过缓,2项WPW预激综合征A型,2项一度房室传导阻滞,2项窦房结游走心律,1项WPW预激综合征B型。3.2研究组中不同性别组、不同病种组、不同年龄组患儿在术中术后期心电图诊断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3研究组术中及术后出现的心电图异常类型与术前心电图异常类型的对比显示,两者都以窦性心律不齐和窦性心动过速为主。但对比统计分析显示两组总体仍有差异(P<0.001),术中及术后出现的心电图异常项目中窦性心动过速明显增加,其他的类型没有明显增加。3.4术前心电图正常患儿术中及术后出现的心电图异常类型与术前心电图异常类型的对比结果显示,两者都以窦性心律不齐和窦性心动过速为主。但对比统计分析显示两组总体仍有差异(P<0.001),术前心电图异常以窦性心律不齐占主要,术前心电图正常患儿术中及术后出现的心电图异常则以窦性心动过速为主。3.5术前心电图异常患儿术中及术后出现的心电图异常类型与术前心电图异常类型的对比显示,两者都以窦性心律不齐为主。但对比统计分析显示两者总体仍有差异(P<0.05),术中及术后出现的心电图异常项目中窦性心动过速明显增加,其他的类型增加不明显。4.对照组术中及术后期心电图诊断结果统计情况4.1对照组患儿432例中有345例在术中及术后期出现心电图异常诊断结果,其中某些患儿出现两项及以上异常,共375项异常结果,具体如下:窦性心律不齐202项,窦性心动过速159项,偶发室性早搏4项,偶发房性早搏3项,窦性心动过缓2项,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1项,WPW预激综合征A型1项,WPW预激综合征B型1项,一度房室传导阻滞1项,窦房结游走心律1项。4.2对照组不同性别组、不同病种组患儿在术中及术后期心电图表现未见明显差异(P>0.05)。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及术后期心电图表现对比分析对照组心电图异常诊断结果比例高于研究组(P<0.01),使用Bonferroni法进行两两比较分析显示,只有窦性心动过速比例存在差异,且对照组比例高于研究组,其他异常诊断结果类型比较未见明显差异。6.术中及术后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统计情况研究组和对照组共998例腹腔镜日间手术患儿在术中及术后期无一例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论:1.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全身状态(ASA-PS)分级系统评估为Ⅰ级或Ⅱ级且无心肺疾病的日间手术患儿,术前心电图异常的比例仍然很高,且类型丰富,以窦性心律不齐和窦性心动过速最为常见。2.腹腔镜日间手术患儿术中和术后期心电监测的应用,可以较术前单次常规心电图捕捉到更多的心电图异常信息,能及时反应腹腔镜手术中麻醉和手术操作等刺激对患儿心电活动的影响,具有比较强的应用必要性。3.术前心电图能发现较高比例的无症状心律失常,但其在预测术中及术后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方面价值不大。

李娜娜[2](2021)在《经胸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患者住院费用的多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室间隔缺损行经胸微创封堵术的治疗效果及影响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行经胸封堵或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直视修补室间隔缺损的259例学龄前儿童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输血率、监护室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抗生素使用费用及总住院费用;采用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住院费用的因素。结果匹配后共112例病例纳入研究(封堵组56例,直视修补组56例)。封堵组在输血率(23%vs91%,P<0.001)、机械通气时间(3.00/3.88h vs10.00/16.75h,P<0.001)、监护室持续时间(1.00/1.00天vs3.00/3.00天,P=0.001)、术后住院时间(7.16±4.43天vs10.32±3.89天,P<0.001)、总住院时间(14.07±6.68天vs18.77±6.25天,P<0.001)、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3.00/0.75天vs3.00/3.75天,P<0.001)、抗生素花费(1037.92/1686.51元vs1345.13/2839.21元,P=0.050)均低于直视修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总住院花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853.97±22620.18元vs56615.47±16418.24元,P=0.461);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体重、性别、肺动脉压、NYHA心功能分级、室间隔缺损大小、心胸比、手术方式、是否合并肺炎、就诊年份与住院花费具有显着相关性(P<0.05),而射血分数与住院花费无显着相关性(P>0.05);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就诊年份、体重、NYHA心功能分级、肺动脉压、心胸比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肺动脉压、就诊年份、NYHA心功能分级、心胸比与住院花费呈正相关,体重与住院花费呈负相关;根据本文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就诊年份、体重、NYHA心功能分级、肺动脉压与住院花费具有显着相关性。其中肺动脉高压对患者住院费用影响最大,其次为体重、就诊年份,NYHA心功能分级对住院费用影响最小。结论经胸微创封堵室间隔缺损可以有效降低血制品及抗生素的使用,同时减少了患儿机械通气时间、监护室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更有利于患儿快速康复;肺动脉高压、就诊年份、体重、NYHA心功能分级是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

陈苏伟,陈宏,钟永亮,乔志钰,里程楠,葛翼鹏,于海,朱俊明,孙立忠[3](2020)在《药物治疗与预防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扩张-基于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马方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是常染色显性遗传的结缔组织病,同时累及心血管、肺、眼、骨骼肌肉等多个系统[1]。90%的MFS患者在10~12年内发生主动脉事件。主动脉扩张形成动脉瘤或夹层导致破裂成为MFS患者的最常见死因。如果未接受有效治疗,平均寿命不超过45岁。有效的外科干预改善了MFS患者的预后[2]。随着研究的深入,应用药物预防MFS主动脉扩张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刘海滨[4](2020)在《单中心介入封堵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疗效评价》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单中心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 defect,VSD)患儿介入治疗术前、术后超声心动图(Ultrasonic cardiogram,UCG)相关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Dd)、左心房横径(Inner diameter of left atrium,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 shortening fraction,FS)、二尖瓣、三尖瓣返流程度]、身高、体重、心电图的变化,评价导管介入封堵治疗VSD的疗效。资料及方法1、研究对象及入选标准: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2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儿内科住院并进行介入封堵治疗的先天性VSD患儿。共纳入235例患儿,其中,男115例,女120例,年龄2岁~13岁。根据年龄段将上述235例VSD患儿分成<3岁组,3岁~,6岁~,>9岁组,共4个年龄组。术后1年患儿年龄在患儿住院时年龄基础上加1岁,因术前患儿最小年龄≥2岁,故术后再按年龄段将患儿分成3岁~,6岁~,9岁~共3个年龄组。纳入标准:年龄≥2岁,体重≥10kg;听诊心前区3-4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为VSD,且VSD大小及位置适合介入治疗;最后经左心室造影确诊适宜介入封堵治疗;依从性良好,并能按时接受随访的病人;同意并接受VSD介入治疗,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VSD缺损部位非膜周部;患有至少2种以上先天性心脏畸形;介入手术过程中出现呼吸骤停和(或)心跳骤停等严重并发症;术中心电图检查有左束支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过往有心脏外科手术或其他心脏介入手术病史的患者。2、介入治疗方法:在全麻或局麻下按VSD介入治疗常规对上述患儿进行介入封堵治疗。封堵器均选用国产型号(批准号:YZB/国0277-2009《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介入治疗成功标准:术中彩超及造影监测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明显残余分流,术中心电图监测无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发生,术后住院治疗观察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3、临床资料分析: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术前与术后1年的心电图、心脏彩超、身高、体重等资料,汇总后进行以下三方面的对照分析:1.介入治疗术前患儿各项观测指标与正常同龄儿参考值对照。2.介入治疗术后1年患儿各项观测指标与正常同龄儿参考值对照。3.介入治疗术前患儿各项观测指标与术后1年各项观测指标对照。结果1.术前UCG各项观测指标、身高、体重、心电图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比较:(1)术前UCG各项指标、身高、体重比较:①术前<3岁组和>9岁年龄组LAD、LVDd均值显着大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P<0.05),其他各年龄组术前LAD、LVDd均值显着大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P均<0.001);②术前各年龄组EF、FS均值显着大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P均<0.05);③术前各年龄组患儿二尖瓣返流、三尖瓣返流例数比正常同龄儿对照组显着增多(P<0.05);④术前各年龄组身高均值显着小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P<0.05),术前<3岁组体重均值与正常儿童比较(P<0.001),其他各年龄组体重均值显着小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P均<0.05);(2)术前心电图比较:VSD术前患儿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n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IRBBB)、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CRBBB)的比例分别为2.1%和3%,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左心室高电压的比例为18.2%,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2.术后1年UCG各项观测指标、身高、体重、心电图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比较:(1)术后1年UCG各指标、身高、体重比较:①术后各年龄组LAD、LVDd均值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均>0.05);②术后各年龄组EF、FS均值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均>0.05);③术后各年龄组患儿二尖瓣返流、三尖瓣返流例数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④术后各年龄组身高、体重均值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均>0.05);(2)术后1年心电图比较:VSD术后患儿IRBBB、CRBBB的比例分别为3.8%和4.3%,显着正常儿童对照组所占比例(P<0.001);左心室高电压的比例为2.1%,与正常儿童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3.术后1年患儿UCG各项观测指标、身高、体重、心电图与术前对照组比较:(1)介入前后UCG各指标、身高、体重比较:①术后患儿LAD、LVDd均值显着小于术前对照组(P均<0.001);②术后患儿EF、FS均值显着小于术前对照组(P均<0.001);③术后患儿二尖瓣返流、三尖瓣返流例数显着少于术前对照组(P均<0.001);④术后患儿身高、体重均值显着大于术前对照组(P均<0.001);(2)介入术前后心电图比较:术后1年患儿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的比例与术前对照组相比显着增多(P<0.05),术后1年患儿左心室高电压的比例显着低于术前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VSD患儿介入封堵术前LAD、LVDd、EF、FS、二尖瓣返流、三尖瓣返流、身高、体重与正常同龄儿相比有显着差异;2、VSD患儿介入封堵术后1年LAD、LVDd、EF、FS、二尖瓣返流、三尖瓣返流、身高、体重与正常同龄儿相比无显着差异3、介入封堵术后IRBBB和CRBBB的发生率较术前增高,左室高电压的比率与术前相比显着降低。

孙宏晓[5](2020)在《年龄<2岁房间隔缺损患儿介入封堵术后随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1.探讨年龄<2岁房间隔缺损患儿介入封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年龄≥2岁患儿是否存在差异;2.探讨年龄<2岁患儿术后恢复情况与年龄≥2岁患儿是否存在差异;3.探讨尽早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是否能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9年6月于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23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分为实验组(年龄<2岁,95例)、对照组(年龄≥2岁,140例)。纳入标准:1.单纯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患儿;2.不合并其他需处理的心脏畸形;3.不合并内分泌疾病、遗传代谢病、营养素缺乏相关疾病等。通过收集住院病例资料、门诊随访等方式,收集2组患儿病史、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实验室检查(生化全套、凝血常规及血常规)等资料,统计并发症(残余分流、心律失常、血管并发症等)发生情况,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变化情况等;收集2组患儿6月龄及3岁的身高和体重等数据。应用SPSS Statistics 2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或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计量资料做正态性分析和方差齐性分析,本研究中全部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随访数据采用Bartlett球形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儿术前血常规、生化全套及凝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房间隔缺损大小、心胸比、左室射血分数、肺血增多例数及心前间隙变窄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实验组患儿右心增大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随访6个月~3年,均未发生致死性并发症,无封堵器脱落、血管并发症等其他并发症发生。两组患儿术后均有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恶性心律失常及残余分流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随访数据:左室射血分数、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比较全部患儿ASD大小与6月龄生长发育指标相关性。身高、体重及其Z值,BSA,BMI等指标与ASD大小均无相关性(P均>0.05)。将ASD大小进行修正,去除体表面积影响后,在身高、体重及其Z值,BSA等指标均存在相关性(P均<0.05),BMI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6月龄生长发育评估数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6月龄时身高、体重Z值均为负值。对照组患儿3岁时身高、体重及其Z值均落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同一患儿3岁及6月龄Z值变化为正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身高Z值变化为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Z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术后心功能及并发症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年龄<2岁患儿行手术治疗不会增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也不会影响术后恢复情况。房间隔缺损患儿身高、体重发育均落后于正常同龄儿童。年龄<2岁患儿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身高、体重出现追赶性生长,至3岁时身高、体重接近或超过正常同龄儿水平,并且明显高于未行手术或年龄≥2岁行手术治疗的患儿。尽早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对于患儿身高、体重增长有益。年龄<2岁患儿行介入封堵手术是有益的,与年龄≥2岁患儿相比,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无明显差异,但生长发育获益明显增多。因此,推荐无自愈可能的房间隔缺损患儿尽早行介入封堵术以促进身高、体重更好的增长。

王富栋[6](2020)在《经食道超声引导室、房间隔缺损外科微创封堵手术效果与经验总结》文中指出目的:回顾性研究分析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行室、房间隔缺损外科微创封堵术的手术效果,并就相关手术经验加以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09年10月至2019年10月间928例在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或经皮-股静脉途径(以下简称经皮途径)行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外科微创封堵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体重、缺损类型及直径等。并对全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室间隔缺损552例,房间隔缺损376例。其中男性478例,女性450例,年龄分布4个月74(8.64±2.42)岁,体重分布856(23.32±12.26)kg。结果:1、全体患者均行外科微创封堵术,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成功907例,成功率97.7%;2、全体552例VSD患者均采取经胸封堵途径,封堵成功540例,失败后改体外循环下开胸心脏直视缺损修补12例;3、376例ASD患者中256例采取经胸途径,成功251例,失败2例,脱落3例;另有120例选择经皮封堵途径,成功116例,失败2例,脱落2例;4、封堵成功患者术后随访中出现Ⅲo房室传导阻滞1例,其余均未发现主动脉瓣及三尖瓣反流、心包积液、溶血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5、全体手术用时3087(51.28±10.35)min,术中失血1535(23.64±4.26)ml,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210(4.76±0.33)h,住院天数410(6.43±1.26)d;结论:1、经食道超声引导下封堵VSD、ASD创伤小,失血少,住院时间短,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显着。2、经食道超声引导外科微创封堵术:经胸路径短,适应证宽;经皮封堵更加微创,并以外科手术作为技术保障,较常运用于小儿ASD的封堵。3、针对不同的ASD缺损类型及其直径大小,选择相应的封堵路径,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4、通过对907例封堵成功患者的术后复查和定期随访,证明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行VSD、ASD封堵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郭怡萍[7](2020)在《TEE引导经皮封堵与X线下封堵及外科小切口治疗房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文中认为背景房间隔缺损是由房间隔发育不良引起的左、右心房间的交通异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成为最新的封堵方法,具有避免X线照射、无需开胸的优势,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可全程实时动态角度引导,能近距离观察心内结构,不受胸部声窗条件限制,清晰的显示房缺类型及残端情况,明确房间隔膨胀瘤或多孔型缺口,对缺口距后下缘间隔的视野暴露具有明显优势。本研究主要探讨婴幼儿在TEE引导下经皮介入封堵术的临床价值。目的对比TEE引导下房间隔缺损经皮介入封堵相比X线下封堵及经胸小切口的对照研究及术后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已实施TEE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三组,研究组(TEE引导下经皮介入封堵);对照组1(X线下经皮介入封堵);对照组2(外科经胸小切口封堵)。每组随机各抽取20例,三组患者年龄均在1至3岁之间,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筛查,所有病例均提示房间隔继发孔型缺损,且无其它心脏畸形及各器官功能障碍。比较分析三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心功能评价、封堵成功率、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率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研究组:成功19例,失败1例。失败原因系术中TEE发现残缘较柔软,难以支撑封堵伞,改为外科修补;成功的19例中有1例存在1 mm的残余分流,1例提示心包积液,均在出院后复查完全消失。对照组1:成功19例,失败1例。失败原因系封堵伞型号大,影响瓣膜活动,封堵失败;成功的19例中1例出现残余漏,更换封堵伞后成功,另1例提示边缘2.mm的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复查分流消失。对照组2:成功20例,其中1例术后提示心包积液,3个月后复查消失;另1例合并胸腔积液,住院期间逐渐吸收。2.研究组与两组对照组相比,手术成功率无明显差异,但研究组与对照组1的住院时间及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着小于对照组2;研究组术后无明显创伤,术中无X线摄入,且术后患者心功能恢复最快。三组患者均未发生心脏穿孔、感染死亡以及封堵伞移动脱落的现象。3.研究组经胸超声心动图复查心功能,利用M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显示心功能状态较好,结果分析表明,P<0.05,有显着统计学差异,且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1术后复查封堵伞位置好,在术后1个月、3个月分别复查白细胞,密切观察化验室指标。对照组2术后复查发现部分患儿表面创口处存在炎性瘢痕增生。结果表明研究组住院天数最短、左室收缩功能状态最显着,P<0.05,有统计学差异。三组患者随访1-3月后无死亡病例发生,无封堵器栓塞、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TEE引导下经皮介入封堵对房间隔缺损的治疗效果显着,术中避免了X线摄入对身体的创伤,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同时结合TEE抗干扰性强,术中图像清晰的优势,是一种简单、安全、可行的新型微创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杨倩[8](2019)在《超声引导下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与传统手术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经超声引导下封堵术与传统外科手术两种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探讨经超声引导下心脏间隔缺损封堵术的适应证、安全性及可行性,为超声引导下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自2013年7月至2018年7月于苏北人民医院心脏外科行ASD及VSD外科治疗病例共64例:传统手术共45例(ASD:38例,VSD:7例);超声引导下封堵19例(ASD:15例,VSD:4例)。所选病例术前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常规检查、心电图、胸部CT或胸部正侧位片等检查确诊并排除手术禁忌,部分老年患者术前常规行冠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病例纳入标准主要有:1.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未合并其他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心脏疾病;2.所选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护理记录、病程记录等数据均能够如实查到,超声心动图的复查也在我院完成;3.封堵治疗组所用封堵器均由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公司生产。排除标准:1.患者临床资料不完全或检查由外院进行;2.患者合并其他需要外科治疗的心脏畸形。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情况(性别,年龄,体重,房、室间隔缺损大小等),术中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体外循环时间、动脉阻断时间、出血量、输血量、呼吸机通气时间等),术后恢复情况(术后下床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及术后并发症(残余漏、气胸、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及切口液化等)。统计数据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传统手术组与封堵治疗组相比,术前体重方面有差异,封堵治疗组体重(49.5±22.2)Kg,传统治疗组体重(55.5±15.0)Kg;封堵治疗组年龄(30.3±20.9)岁,传统手术组年龄(36.7±17.7)岁。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见封堵组治疗缺损直径(ASD:9.2±3.0 mm,VSD:2.4±0.6 mm);传统手术组缺损直径(ASD:22.2±9.9 mm,VSD:9.1±4.7 mm)。传统手术组术中常规行全麻下体外循环手术治疗,术中阻断主动脉,据凝血指标输注血小板等改善术后凝血情况,出血量封堵治疗组(15.8±9.9)ml,传统手术组出血量(358.7±187.2)ml;封堵治疗组术中均无输血,传统手术组输血量(719.4±452.6)ml。术后常规进入重症医学科观察,封堵治疗组呼吸机通气时间(5.5±4.2)h;传统手术组呼吸机辅助时间(20.5±7.0)h。两组患者均无死亡,封堵治疗组1例封堵失败,另择期行开胸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94.8%,较传统手术组成功率(100%)低,分析原因为主动脉瓣侧缺损边缘不足。传统手术1例因术后大出血再次开胸止血治疗;封堵治疗组术后无残余分流,传统手术组房间隔及室间隔术后各有1例少量残余分流,残余分流率4.4%,均行保守治疗,并定期随访。传统手术组术后出现气胸、切口液化、胸腔积液等并发症明显高于封堵组。两组患者在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房间隔及室间隔经超声引导下封堵治疗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无需行体外循环,术中无大量血液丢失,无需输血改善患者凝血及贫血,手术安全性更高,风险更小。与传统手术相比,封堵治疗无需开胸,切口更小,术后无切口脂肪液化,无胸廓畸形,更符合当代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患者身心负担。封堵治疗组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手术费用更加低廉,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优于外科手术组治疗。随着封堵技术提高、封堵材料的进步,超声引导下封堵治疗必将为间隔缺损的治疗提供更理想的方案。

于长莲,吕欣[9](2017)在《房间隔缺损合并房颤行左心耳封堵术预防栓塞15例护理体会》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对房间隔缺损合并心心颤动(房颤)患者在实施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同时进行左心耳封堵术预防栓塞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5例房间隔缺损合并房颤患者应用左心耳封堵术预防栓塞,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包括术前完善各项检查、物品准备、术前处置、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术中准备抢救药品及器械、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的监测,术后病情观察与生命体征的监测、介入治疗术后常规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结果:本组患者除1例出现心包填塞,经心包穿刺行心包引流、动态超声心动图观察,仍有慢性渗血转外科手术外,其余14例均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对房间隔缺损合并房颤患者实行左心耳封堵术,通过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减少心包填塞、出血、血栓形成、封堵器脱落及其他潜在并发症的发生,以保证手术的成功率,降低卒中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林雄[10](2017)在《杂交手术在先心合并肌部室缺治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杂交手术(hybrid procedure)在先心合并肌部室缺中的治疗价值。方法:2009年09月至2016年09月,我院对25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肌部室间隔缺损的患者行杂交手术治疗。其中男性10例,女性15例;年龄区间为1月5岁,平均11.2月。多发性室间隔缺损13例,其中伴发动脉导管未闭(PDA)5例,伴发房间隔缺损(ASD)3例;单纯合并ASD 2例;单纯合并PDA 9例;合并大动脉转位及ASD 1例。患儿取胸骨正中切口入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先经右室表面行肌部室缺封堵术,随后必要时建立体外循环,在心脏停搏下常规方法修补其他部位畸形或缺损。结果:术中有1例患儿产生一过性的III度房室传导阻滞,观察数分钟后恢复窦性心律,术后及随访均未再发生心律失常。术后即刻TEE观察:于肌部室缺处,其中19例无分流,4例微量残余分流(<2mm),2例少量残余分流([2-3]mm)。4例微量残余分流均于出院前复查超声心动图时消失,2例少量残余分流于出院后3个月门诊复查超声时消失。1例大动脉转位的患儿术后死亡;余患儿顺利痊愈出院,且心功能均无明显异常。其中19例患儿完成术后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所有随访病例中,均无封堵器移位,无二尖瓣及三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返流、卡瓣等瓣膜功能异常的并发症。结论:在杂交技术治疗先心病合并MVSD中,其具有创伤更小、手术风险更低及更低的手术死亡率、更高的疗效等优势,逐步走上了历史的舞台:1.避免了左右室切口入路,减少了切口因过大、过多对心脏功能造成的严重影响;2.杂交手术有着同期行修补及封堵的特性,其可避免行二次手术造成的严重创伤,介入封堵治疗的血管通路限制和可能对患儿血管内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同时突破了传统手术及内科介入治疗的瓶颈;3.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体外循环的使用,或缩短其和主动脉阻断的用时,降低了手术风险及术后残余漏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二、经导管置入Amplat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护理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导管置入Amplat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腹腔镜日间手术患儿围术期心电图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心电图在儿科学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其价值与争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2)经胸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患者住院费用的多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技术路线图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临床资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手术过程
        2.2.1 经胸封堵组
        2.2.2 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组
    2.3 观察指标
    2.4 随访
    2.5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两组患儿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后基线资料
    3.2 匹配后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观察指标比较
    3.3 匹配后两组患者术后抗生素使用种类及分布情况
    3.4 匹配后两组患者术后随访结果
    3.5 影响住院花费的相关性分析
    3.6 影响住院花费的多元线性回归及逐步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临床观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
    4.2 相关性分析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经胸微创治疗室间隔缺损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3)药物治疗与预防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扩张-基于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马方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概述
2.药物治疗现状
3.思考与展望

(4)单中心介入封堵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介入封堵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疗效评价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年龄<2岁房间隔缺损患儿介入封堵术后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及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使用仪器
    3 研究方法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对比
    2 随访资料对比
    3 房间隔缺损大小与6月龄生长发育指标相关性
    4 两组患儿生长发育对比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6)经食道超声引导室、房间隔缺损外科微创封堵手术效果与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机制及类型
    1.2 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方式
第2章 研究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3 手术方式
        2.3.1 经胸外科微创封堵过程
        2.3.2 经皮外科微创封堵过程
        2.3.3 术后管理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手术结果
        3.2.1 全组患者手术结果
        3.2.2 室间隔缺损患者封堵结果
        3.2.3 房间隔缺损患者封堵结果
        3.2.4 室、房间隔缺损不同封堵途径效果分析
    3.3 随访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7)TEE引导经皮封堵与X线下封堵及外科小切口治疗房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食管超声引导治疗房间隔缺损相关的临床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8)超声引导下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与传统手术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研究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房间隔缺损手术治疗进展
        1.房间隔缺损直视下修补术
        2.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9)房间隔缺损合并房颤行左心耳封堵术预防栓塞15例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2 术中护理
    2.3 术后护理
        2.3.1 术后监护
        2.3.2 术后常规护理
    2.4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4.1 心包积液及心包填塞
        2.4.2 出血
        2.4.3 血栓形成的预防
        2.4.4 封堵器脱落或移位的预防护理
    2.5 出院指导
3 讨论

(10)杂交手术在先心合并肌部室缺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术后处理及随访
2. 结果
    2.1 手术结果
    2.2 随访结果
3.讨论
4 超声诊断的价值
5 总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杂交手术的研究与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经导管置入Amplat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护理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腔镜日间手术患儿围术期心电图的分析研究[D]. 谢华浩.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2]经胸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患者住院费用的多因素分析[D]. 李娜娜. 兰州大学, 2021(12)
  • [3]药物治疗与预防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扩张-基于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进展[J]. 陈苏伟,陈宏,钟永亮,乔志钰,里程楠,葛翼鹏,于海,朱俊明,孙立忠.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12)
  • [4]单中心介入封堵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疗效评价[D]. 刘海滨. 山东大学, 2020(04)
  • [5]年龄<2岁房间隔缺损患儿介入封堵术后随访研究[D]. 孙宏晓. 青岛大学, 2020(01)
  • [6]经食道超声引导室、房间隔缺损外科微创封堵手术效果与经验总结[D]. 王富栋. 南昌大学, 2020(08)
  • [7]TEE引导经皮封堵与X线下封堵及外科小切口治疗房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D]. 郭怡萍.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8]超声引导下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与传统手术对比研究[D]. 杨倩.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 [9]房间隔缺损合并房颤行左心耳封堵术预防栓塞15例护理体会[J]. 于长莲,吕欣. 齐鲁护理杂志, 2017(17)
  • [10]杂交手术在先心合并肌部室缺治疗中的应用[D]. 林雄. 福建医科大学, 2017(07)

标签:;  ;  ;  ;  ;  

Amplater封堵器经导管置入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护理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