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对淋巴细胞计数与1年死亡率的关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对淋巴细胞计数与1年死亡率的关系

一、相对淋巴细胞计数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年病死率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Vaccine and Immunization Branch,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1](2021)在《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专家共识》文中指出慢性病严重威胁中国居民健康。与健康人群相比,慢性病人群患流感和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的几率增加,可加重原有慢性病,导致慢性病人群死亡率增高。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可减少慢性病人群发生呼吸道感染和严重并发症的机会,降低住院和死亡,减轻疾病负担。本共识基于国内外现有的研究证据,介绍了中国主要慢性病疾病负担、主要慢性病人群罹患流感和肺炎球菌性疾病的疾病负担、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的保护效果和安全性、疫苗接种建议等内容,旨在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相关医疗机构开展应用疫苗防控慢性病人群感染性疾病工作提供参考。

汪剑锋,陈培锦,张国恺,沈阳[2](2021)在《红细胞分布宽度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析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潮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治疗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该院同期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0例为对照组,均行心电图、血液生化指标检查,比较两组RDW,分析RDW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RDW为(14.60±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06±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84,P=0.012)。观察组冠状动脉血栓检出率为70.00%(49/70),高于对照组的50.00%(3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63,P=0.002)。以RDW为变量,对观察组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649(95%CI 0.546~0.753,P=0.006);当RDW临界值为14%时,RDW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3%、59%。RDW与心肌肌钙蛋白I呈正相关(r=0.19,P=0.006)。结论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RDW升高与心肌损伤和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升高均有关,RDW可作为预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

赵国玉,崔川,李梦媛[3](2021)在《单核细胞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风险评分的关系》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老年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梗死溶栓风险评分(TIMI)的关系。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 纳入诊断为STEMI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102例为STEMI组,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正常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然后根据心肌梗死溶栓风险评分(TIMI)将STEMI患者分成两个亚组(低评分组35例, 高评分组67例)。分析MHR与STEMI患者TIMI风险评分之间的关系,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HR是否可作为急性STEMI和高TIMI评分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 STEMI组MH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TIMI低评分组MHR水平显着低于TIMI高评分组(P<0.05)。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中, MHR是STEMI患者TIMI高评分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STEMI患者的MHR和TIMI评分之间呈显着正相关(r=0.396, P<0.01)。通过ROC曲线分析, 结果显示MHR的曲线下面积为0.815(95%CI:0.734~0.896, Z=7.613, P<0.01), 当MHR最佳截断值为2.380时, 灵敏度为55.22%, 特异度为97.14%。结论 MHR与STEMI患者的TIMI评分显着相关。MHR可作为STEMI患者判断其预后的一个辅助或参考指标。

石梦然[4](2021)在《总缺血时间对STEMI患者PCI术后预后的影响和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从20世纪90年代我国已经进入了轻度老龄化社会。目前影响老年人病情危重、死亡率较高排在前列的疾病当属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并且有逐步年轻化的趋势。研究表明,梗死动脉缺血再灌注治疗时间与STEMI患者的长短期预后密切联系,伴随总缺血时间(total ischemic time,TIT)的延长,STEMI患者的年病死率将逐步升高。因此,缩短TIT、快速及时的再灌注治疗能够有效保护心肌避免长期缺血损害,进而降低STEMI患者严重不良预后。为缩短TIT,经过10余年国内外研究探索,逐渐形成了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能提高AMI患者的早期确诊率,减少其因诊断、转运等因素导致的延误,能显着缩短首诊于下级无PCI能力医院患者闭塞动脉的再灌注时间,降低其短期死亡率及改善长期预后。目的:本研究为探讨TIT对STEMI患者PCI术后的影响及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住院且满足入选标准的STEMI患者500例。根据不同来院方式分为基层转入组、“120”送入组、自行来院组。基层转入组再根据有无与我院建立区域协同救治协作,分为协作组(A组)与非协作组(B组)。主要记录并分析不同分组的总缺血时间,肌钙蛋白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入院时的Killip分级、心脏超声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出院后通过随访门诊及有无再住院记录等方式随访。通过以上数据统计其院内及1年后病死率;1年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TEMI患者PCI术后1年病死率的影响因素。结果:1.与自行来院组(263.22±185.35min)相比,120送入组(196.67±150.66min)患者的TIT明显缩短(P=0.002);与自行来院组(75.32±13.43min)相比,120送入组(65.43±9.62min)患者的D-to-W时间明显缩短(P<0.01)。基层转入组中,与B组(413.23±315.02min)相比,A组(257.85±136.80min)患者的TIT明显缩短(P<0.01);与B组(88.67±20.28min)相比,A组(76.49±15.74min)患者的D-to-W时间明显缩短(P<0.01);2.与自行来院组相比,120送入组患者院内病死率[1%(1/100)比6.8%(17/250),P=0.02]、术后1年病死率[1.01%(1/99)比6.52%(15/230),P=0.04]、术后1年MACE发生率[12.1%(12/99)比22.6%(52/230),P=0.02]均降低;基层转入组中,与B组相比,A组患者术后院内病死率[2.86%(2/70)比11.25%(9/80),P=0.03]、1年病死率[3.125%(2/64)比13.3%(8/60),P=0.03]、术后1年MACE发生率[18.75%(12/64)比35%(21/60),P=0.04]均降低;3.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IT>180 min(OR 5.335,95%CI1.257~22.648,P=0.023)、术前Killip分级≥Ⅱ级(OR 4.147,95%CI 1.083~15.878,P=0.038)、多支血管病变(OR 7.597,95%CI 1.321~43.684,P=0.023)、CTn I峰值(OR 1.076,95%CI 1.025~1.130,P=0.003)及CKMB峰值(OR 0.990,95%CI 0.984~0.995,P<0.01)均是STEMI患者PCI术后1年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TIT越短,STEMI患者心功能越好,病死率及MACE发生率越低;2.STEMI患者发病后及时呼叫120,在适当情况下绕行非PCI医院、急诊科和冠心病监护病房(Coronary Care Unit,CCU),能最大限度缩短TIT。3.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可缩短TIT,有效提高区域内STEMI救治水平。

牛俊强[5](2021)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正常组和心功能不全组之间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的水平差异,探讨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预测心功能不全的价值,为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评估预后提供简单有效的参考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入住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且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23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75例,女性58例,详细记录入院患者现病史及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既往史包括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病史,个人史包括吸烟史,所有入院患者行急诊PCI手术前需完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止凝血功能、心梗两项、心肌酶组合、NT-pro BNP、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入院24小时内完善心脏彩超检查。采用killip分级法,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个组(killip I级组即心功能正常组和killip>I级组即心功能不全组),比较心功能正常组患者、心功能不全组患者之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并对心功能不全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预测心功能不全的价值。结果:(1)心功能正常组患者与心功能不全组患者之间比较,在身体质量指数、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肌钙蛋白T、肌红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GRACE危险评分、NTpro BNP、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killip II级组、killip III级组、killip IV级组患者之间两两比较,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GRACE危险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及GRACE危险评分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功能不全密切相关。(4)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GRACE危险评分呈正相关。(5)ROC曲线的分析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内发生心功能不全的曲线下面积为0.761,最佳截断值为8.0,灵敏度为57.9%,特异度为42.1%;GRACE危险评分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内发生心功能不全的曲线下面积为0.713,最佳截断值为136.5,灵敏度为47.4%,特异度为94.2%;联合NLR值和GRACE危险评分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功能不全的ROC曲线,其曲线下面积0.814。结论:(1)NLR、GRACE危险评分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功能不全密切相关,NLR、GRACE危险评分越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病情越严重,心功能不全发生率越高,当NLR>8.0,GRACE危险评分>136.5时,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是否发生心功能不全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2)NLR与GRACE危险评分之间呈正相关,同时联合NLR、GRACE危险评分检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比单一指标更高。

高向向[6](2021)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联合血清尿酸对PCI术后患者预后的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NLR及血清尿酸联合对行急诊PCI术患者的预后有无价值;为早期预防PCI术后患者发生MACE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脑血管分院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就诊的32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均行急诊PCI术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病案浏览器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首次血常规及部分生化指标、GRACE评分、Gensini评分,电话随访半年内是否发生MACE事件。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行PCI术的AMI患者发生MACE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研究对象是否发生MACE事件分为MACE组与非MACE组,通过Kruskal-Wallis检验计算各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通过ROC曲线分析NLR、UA、PLR及其三者两两联合对急诊PCI术后患者发生MACE事件的预测。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 25.0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将收集部分指标与MACE事件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EF<50%、CKMB>19.40ug/L、NLR≥5.11及尿酸≥357umol/L均是发生MACE事件的危险因素。将上述对发生MACE事件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LVEF:OR=34.93(P<0.01)、CKMB:OR=21.22(P<0.01)、NLR≥5.11:OR=5.61(P<0.01)、UA≥357umol/L:OR=15.04(P<0.01),故LVEF<50%、CKMB>19.40ug/L、NLR≥5.11及UA≥357umol/L均是发生MACE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2)MACE组与非MACE组间一般资料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在年龄中差异具有显着性(H=3.96,P<0.05),MACE组年龄高于非MACE组;两组在左室射血分数(LVEF)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45.20,P<0.01),MACE组LVEF低于非MACE组;两组在吸烟中差异具有显着性(H=5.82,P<0.05),MACE组吸烟者低于非MACE组(41.38%vs64.19%);两组在Gensini评分中差异具有显着性(H=6.13,P<0.05),MACE组Gensini评分高于非MACE组。(3)MACE组与非MACE组间血常规指标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在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EU#)中差异具有显着性(H=4.68,P<0.05),MACE组中性粒细胞绝对数高于非MACE组;两组在淋巴细胞绝对数(LYM#)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4.79,P<0.05),MACE组淋巴细胞绝对数低于非MACE组;两组在NLR中差异具有显着性(H=17.01,P<0.01),MACE组NLR高于非MACE组;两组在血小板(PLT)中差异具有显着性(H=7.68,P<0.01),MACE组血小板高于非MACE组;两组在PLR中差异具有显着性(H=13.60,P<0.01),MACE组PLR高于非MACE组。(4)MACE组与非MACE组间生化资料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在尿酸(UA)中差异具有显着性(H=26.42,P<0.01),MACE组尿酸高于非MACE组;两组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6.74,P<0.01),MACE组肌酸激酶同工酶高于非MACE组;两组在肌钙蛋白I(c TNI)中差异具有显着性(H=29.59,P<0.01),MACE组肌钙蛋白I高于非MACE组。(5)根据NLR及尿酸最佳截断点将患者分为组1(高NLR高尿酸组)、组2(高NLR低尿酸组)、组3(低NLR高尿酸组)、组4(低NLR低尿酸组),以组4为基础,分别与其余三组进行MACE事件发生比较,结果所示,组1、组2、组3发生风险分别是组4的38.84倍、6.34倍、8.43倍,差异有显着性。(6)应用ROC曲线分析NLR、UA及PLR两两联合对行急诊PCI术后患者发生MACE事件的预测,结果所示:NLR与UA、NLR与PLR、UA与PLR在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2、0.73、0.78,三者的敏感度分别为82.80%、65.50%、79.30%,特异度分别为72.00%、75.30%、76.40%,三者分别与发生MACE事件有统计学差异(P<0.01),NLR联合UA对PCI术后患者发生MACE事件的预测比单独指标及其余两两指标联合的预测价值更大。结论:1.NLR与尿酸值升高与急诊PCI术后患者发生MACE事件具有相关性;2.NLR≥5.11及尿酸≥357umol/L均是急诊PCI术后患者发生MACE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两者联合对发生MACE事件的意义更大。

李军政[7](202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房颤预测模型研究》文中指出背景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种常见的和较严重的冠心病,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则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心律失常,同时AF也是ACS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国报道的ACS患者新发房颤(new 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NOAF)发生率介于6.7%到13.4%之间。研究表明,ACS患者住院期间NOAF,与未发生房颤患者相比,出现严重不良结局事件的风险更高。近年来,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了ACS患者NOAF相关的可能危险因素,也构建了基于少数临床特征或者单一生物标记物的预测模型。但是,这些预测模型仍存在一定不足,主要问题是:模型区分度较低、未对模型进行全面评价、模型缺少外部验证等。此外,ACS包括三个临床亚型,亚型之间的临床特征、发病和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均有差异。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是ACS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这些患者院内NOAF的相关因素可能与ACS有差异,目前还缺乏相关研究。因此,有必要开展ACS患者和UA患者住院期间NOAF预测模型相关研究,为住院早期及时发现高风险患者提供科学依据。目的筛选ACS患者和UA患者住院期间NOAF的相关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内部、外部验证和评价,进一步对模型进行可视化,为方便快捷地定量评估患者发生房颤的风险,辅助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对象分别来自两家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连续纳入符合条件的ACS和UA患者,分为建模组和外部验证组。回顾性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入院体检结果、实验室检测指标、超声心动图结果、治疗情况等信息,分别在建模组和外验证组中描述患者临床特征。建模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Lasso回归筛选NOAF预测因子,构建基于Logistic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在外部验证组中对模型进行验证,通过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模型区分度,绘制校准曲线评估模型校准度,通过决策曲线分析对模型临床效用进行评价。分别绘制nomogram,并制作交互式网页,对预测模型进行可视化研究。结果1.建模组共纳入1535例ACS患者进行分析,其中包括UA 820例;外部验证组纳入1635例ACS患者,包括UA 1288例。ACS患者住院期间,建模组和外部验证组NOAF发生率分别为8.21%和6.12%。无论是建模组还是外部验证组,与未发生房颤患者相比,NOAF患者呈现出较高的年龄、入院心率升高、BNP水平升高、左/右心房横径增大的临床特征。2.在ACS患者建模组中,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Lasso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入院心率、左心房横径、右心房横径、心衰分级、BNP水平、服用他汀、PCI治疗可作为NOAF独立的预测因子,基于这些指标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外部验证,模型评价结果显示,建模组AUC为0.891(95%CI:0.863-0.920),验证组AUC为0.839(95%CI:0.796-0.883),且两组均通过校准度检验(P>0.05),临床效用评价显示域概率取值在一定范围内,模型有临床净获益。3.在UA患者建模组中,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Lasso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左心房横径、右心房横径、心衰分级、BNP水平、PCI治疗可作为NOAF预测因子,以此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外部验证,建模组AUC为0.894(95%CI:0.854-0.934),验证组AUC为0.844(95%CI:0.790-0.891),且模型的校准度较好,具有临床净获益。4.通过nomogram、交互式网页对模型进行可视化,定量显示发病风险。结论1.高龄、入院时较高的心率、左心房和(或)右心房横径增大、以及心功能生物标志物BNP升高、有心衰是ACS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和接受PCI治疗则是新发房颤的保护因素。2.高龄、左心房和(或)右心房横径增大、以及心功能生物标志物BNP升高、有心衰也是UA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接受PCI治疗则是新发房颤的保护因素。3.分别构建了ACS患者和UA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房颤预测模型,对模型进行了内部、外部验证和评价,证实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稳定的校准度和一定的临床净获益。预测模型的可视化使医务工作者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早期定量评估患者发生房颤的风险,为辅助临床决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杨月敏[8](2021)在《PLR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心室重塑的预测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值(PLR)是一种新型预后评估因子,本文就PLR对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心室重塑的预测价值进行评估。方法:将2018年11月1日至2020年5月31日于吉林省人民医院首次行PCI的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病例数量为68例,统计患者入院时的基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疾病种类、既往高血压与糖尿病病史、吸烟与饮酒史、入院时血小板与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入院时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指标、入院时心脏彩超的相关指标,出院后6-12月复查的心脏彩超相关指标。根据入院时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计算出NLR值,以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计数计算出PLR值,通过绘制ROC曲线与计算约登指数,得出最佳的PLR值,将患者分为PLR高组(30例,PLR>219)及PLR低组(38例,PLR<219)。根据患者入院与出院后复查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进行计算左室舒张末容积增长率(ΔLVEDV),若该数值≥20%说明发生了左室心室重塑。根据统计的患者相关资料进行比较PLR高组和PLR低组之间的统计学关系,以及NLR与PLR对左室心室重塑预测价值,进而分析PLR对PCI后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室重塑的关系。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PLR高组和PLR低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两组不同疾病分类中,不同疾病种类的患者数量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两组患者中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数量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心脏彩超的复查和入院检查结果上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PLR高组在两次检查中的差异较大;根据计算的数值绘制ROC曲线发现NLR与PLR对PCI后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左室心室重塑都具有预测价值,但PLR比NLR对左室心室重塑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既往吸烟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史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PCI治疗后发生心室重塑的危险因素;根据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PLR与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结论:NLR与PLR对PCI后心室重塑均具有预测价值,但PLR对PCI后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左室心室重塑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适于临床应用。既往吸烟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左室心室重塑的危险因素;而血脂的升高与心室重塑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要从源头上进行控制,降低发生重塑的风险。

郝增光,韩兆帅,葛慧敏[9](2021)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评估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预后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5月在安阳地区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16例,根据PLR预测患者5年后死亡的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PLR组和低PLR组,比较两组患者的5年随访结果,主要包括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再发心肌梗死、再发脑卒中和出血。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MACCE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PLR预测患者5年后死亡的临界值为164,高PLR组94例,低PLR组122例。高PLR组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和MACCE的发生率均高于低PLR组(χ2=4.744、4.484、4.476,均P<0.05);高PLR组5年存活率81.9%,明显低于低PLR组的96.7%(P<0.001);年龄(OR=2.312,95%CI:1.005~4.315)、左室射血分数(OR=1.217,95%CI:2.743~9.657)和PLR(OR=1.108,95%CI:1.638~6.256)为患者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高PLR为患者发生全因死亡(OR=0.132,95%CI:0.045~2.143)、心源性死亡(OR=1.459,95%CI:0.725~3.632)和MACCE(OR=5.413,95%CI:2.205~8.314)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高PLR影响患者的5年存活率且为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全因死亡和MAC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

韩春雨[10](202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NLR、PLR水平对冠脉病变程度及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评估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院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04—2020-04于我院初次行冠状动脉造影且临床基本资料、实验室参数齐全的ACS患者426例,根据住院MACE的存在情况,将纳入的患者分为MACE组(n=104)和非MACE组(n=322)。根据Gensini评分(GS)的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三组:低GS组(<34分,n=143),中GS组(34-58分,n=142),高GS组(>58分,n=141),使用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h H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MACE组NLR(4.48[2.42,7.47]比2.82[1.79,4.70],P<0.001)和PLR(133.21[92.88,190.25]比101.03[75.33,134.01],P<0.001)值显着高于无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基于Gensini分组的三组中,低Gensini组、中Gensini组、高Gensini组NLR(3.59[1.56,3.58]比3.47[1.94,5.73]比3.71[2.13,6.21],P<0.001)、PLR(93.98[66.03,127.94]比110.90[88.26,140.79]比120.37[84.58,174.54],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OR 1.189,95%CI1.003~1.409,P=0.046;OR 1.102,95%CI 1.005~1.208,P=0.039)、PLR(OR 0.993,95%CI 0.986~0.999,P=0.021;OR 1.004,95%CI 1.002~1.009,P=0.042)是院内MACE和以Gensini评分量化的严重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NLR预测院内MACE发生的截断值为4.5161,灵敏度为50.0%,特异度为74.53%,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633(95%CI 0.585~0.679,P<0.001);PLR预测院内MACE发生的截断值为153.103,灵敏度45.19%,特异度84.78%,AUC为0.666(95%CI 0.619~0.711,P<0.001)。NLR预测高Gensini(>58分)的截断值为3.802,灵敏度为49.620%,特异度为66.440%(AUC 0.600,95%CI 0.552~0.647,P<0.001);PLR预测高Gensini的截断值为153.543,灵敏度37.400%,特异度84.750%(AUC 0.616,95%CI0.567~0.662,P<0.001)。结论:NLR、PLR作为一种新的炎症标志物,与ACS患者院内MACE的发生和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有显着的独立相关性。NLR、PLR作为一种容易获得且价格便宜的炎症指标,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炎症标志物广泛应用于鉴别高危患者,从而有助于指导个体化治疗以改善ACS预后。

二、相对淋巴细胞计数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年病死率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相对淋巴细胞计数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年病死率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1.1 CCVD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1.1.1 高血压
        (1)定义:
        (2)流行特征:
        (3)疾病负担:
        1.1.2 冠心病
        (1)定义:
        (2)流行特征:
        (3)疾病负担:
        1.1.3 脑卒中
        (1)定义:
        (2)流行特征:
        (3)疾病负担:
    1.2 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1.2.1 流行特征
        1.2.2 疾病负担
    1.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1.3.1 COPD
        1.3.2 哮喘
        (1)定义:
        (2)流行特征:
        (3)疾病负担:
    1.4 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1.4.1 流行特征
        1.4.2 疾病负担
2 主要慢性病与感染性疾病的关系
    2.1 心脑血管疾病
        2.1.1 心脑血管疾病人群更易患流感、肺炎等感染性疾病
        2.1.2 感染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加重
    2.2 糖尿病
    2.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2.4 恶性肿瘤
        2.4.1 恶性肿瘤患者更易患流感、肺炎等感染性疾病
        2.4.2 感染易导致恶性肿瘤加重
    2.5 流感造成的疾病负担
        2.5.1 流感在全人群中的疾病负担
        2.5.2 流感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的疾病负担
        (1)心脑血管疾病:
        (2)糖尿病:
        (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4)恶性肿瘤:
    2.6 肺炎造成的疾病负担
        2.6.1 肺炎在全人群中的疾病负担
        2.6.2 肺炎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的疾病负担
        (1)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2)糖尿病:
        (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4)恶性肿瘤:
3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有效性
    3.1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简介
        3.1.1 流感疫苗
        3.1.2 肺炎球菌疫苗
        (1)PPV:
        (2)PCV:
    3.2 流感疫苗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的的应用效果
        3.2.1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3.2.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3.2.3 糖尿病患者
        3.2.4 恶性肿瘤患者
    3.3 PPV23在主要慢性病人群的应用效果
        3.3.1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3.3.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3.3.3 糖尿病患者
        3.3.4 恶性肿瘤患者
    3.4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联合接种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的应用效果
4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
    4.1 一般人群流感疫苗和PPV23接种的安全性
    4.2 流感疫苗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
        4.2.1 心脑血管疾病
        4.2.2 糖尿病
        4.2.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4.2.4 恶性肿瘤
    4.3 PPV23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
        4.3.1 心脑血管疾病
        4.3.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4.3.3 糖尿病
        4.3.4 恶性肿瘤
    4.4 流感疫苗和PPV23联合接种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
        4.4.1 心脑血管疾病
        4.4.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4.4.3 糖尿病
        4.4.4 恶性肿瘤
5 WHO和其他国家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推荐
    5.1 流感疫苗接种推荐
        5.1.1 心血管疾病患者
        5.1.2 糖尿病患者
        5.1.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5.1.4 恶性肿瘤患者
    5.2 肺炎球菌疫苗接种推荐
        5.2.1 心血管疾病患者
        5.2.2 糖尿病患者
        5.2.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5.2.4 恶性肿瘤患者
6 中国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建议
    6.1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程序
        6.1.1 流感疫苗
        6.1.2 肺炎球菌疫苗
    6.2 慢性病人群接种建议
7 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4)总缺血时间对STEMI患者PCI术后预后的影响和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一、引言
    1.TIT
    2.区域协同救治
    3.小结
二、资料与方法
    1.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入选标准
        1.3 排除标准
    2.方法
        2.1 PCI治疗方法
        2.2 资料搜集
        2.3 分组
        2.4 临床随访
        2.5 观察指标
        2.6 统计学分析
三、结果
    1.基线资料
    2.生化指标及心肌梗死相关生物标志物等
    3.救治时间节点比较
    4.心功能及超声随访情况
    5.近期及远期预后
四、讨论
    1.总缺血时间与心肌梗死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
    2.STEMI患者救治时间分析
    3.TIT对患者心功能、病死率及MACE发生率影响的分析
    4.STEMI患者术后1年病死率的危险因素分析
    5.基于总缺血时间探讨区域联合救治的临床意义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总缺血时间对STEMI患者再灌注及预后的影响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心功能正常组与心功能不全组之间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不同killip分级组别之间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2.3 NLR在 GRACE危险评分不同危险分层间的比较
    2.4 NLR与 GRACE危险评分相关性分析
    2.5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分析
    2.6 ROC曲线
3 讨论
    3.1 冠心病的发展现状
    3.2 急性心肌梗死与炎症反应
    3.3 NLR与急性心肌梗死
    3.4 GRACE危险评分与急性心肌梗死
    3.5 NLR、GRACE危险评分与急性心肌梗死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6)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联合血清尿酸对PCI术后患者预后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标准
        1.1.1 研究对象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2 研究内容
        1.2.1 一般及临床资料采集
        1.2.2 分组情况
        1.2.3 评估方法
        1.2.4 相关数据定义标准
    1.3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实验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及临床资料分析
        2.1.1 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2.1.2 血常规各指标分析
        2.1.3 肝功能、肾功能及血脂各指标分析
        2.1.4 心功能、血凝指标及评分分析
    2.2 发生MACE事件相关因素分析
        2.2.1 对MACE事件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
        2.2.2 对MACE事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
    2.3 各组间一般及临床资料分析
        2.3.1 各组间一般资料比较
        2.3.2 各组间血常规指标比较
        2.3.3 各组间生化指标比较
    2.4 NLR与尿酸分组间MACE事件发生比较
    2.5 NLR、UA、PLR以及两两联合对MACE事件的预测
第三章 讨论
    3.1 NLR与急诊PCI术后患者预后的意义
    3.2 尿酸与急诊PCI术后患者预后的意义
    3.3 PLR与急诊PCI术后患者预后的意义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7)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房颤预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Abstract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房颤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房颤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房颤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4.1 研究对象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第五章 急性冠脉综合征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房颤预测模型可视化
    5.1 研究对象与方法
    5.2 结果
    5.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新发房颤流行特征及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PLR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心室重塑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PLR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试验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技术路线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对比
        2.2 两组患者心脏重构检测资料的结果分析
        2.3 PLR与心脏重构的关系
        2.4 分析PLR、NLR与心室重塑的预测效力(ROC曲线)
        2.5 分析PCI后发生左室心室重塑的影响因素
        2.6 分析甘油三酯、胆固醇与PLR的相关性
        2.7 随访过程中患者病情变化
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9)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评估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临床资料收集
    1.3 治疗方法
    1.4 临床事件的定义
    1.5 随访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和PLR评估患者5年死亡的最佳临界值
    2.2 高PLR和低PLR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实验室生化指标的比较
    2.3 高PLR组与低PLR组患者5年随访结果比较
    2.4 影响患者发生MACCE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5 高PLR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10)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NLR、PLR水平对冠脉病变程度及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评估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研究内容
        2.1 资料采集
        2.2 实验室生化指标的测定
        2.3 冠状动脉造影及结果评估
        2.4 Gensini评分
    3 统计学方法
    4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血液炎性标志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四、相对淋巴细胞计数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年病死率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专家共识[J]. Vaccine and Immunization Branch,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21(06)
  • [2]红细胞分布宽度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研究[J]. 汪剑锋,陈培锦,张国恺,沈阳. 中国基层医药, 2021(09)
  • [3]单核细胞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风险评分的关系[J]. 赵国玉,崔川,李梦媛.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1(09)
  • [4]总缺血时间对STEMI患者PCI术后预后的影响和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临床意义[D]. 石梦然. 湖北医药学院, 2021(02)
  • [5]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相关性研究[D]. 牛俊强. 桂林医学院, 2021(01)
  • [6]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联合血清尿酸对PCI术后患者预后的意义[D]. 高向向. 延安大学, 2021(11)
  • [7]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房颤预测模型研究[D]. 李军政.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01)
  • [8]PLR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心室重塑的预测价值[D]. 杨月敏.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评估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价值[J]. 郝增光,韩兆帅,葛慧敏.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1(02)
  • [10]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NLR、PLR水平对冠脉病变程度及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评估价值[D]. 韩春雨.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对淋巴细胞计数与1年死亡率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