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力作用下影响层压复合板反应性能的参数研究

冲击力作用下影响层压复合板反应性能的参数研究

一、影响层压复合板在冲击力作用下反应性能的参数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韩广威[1](2020)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加筋板的非线性动力响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冲击载荷对船用加筋板动力响应的影响是近年来的热点问题。在海洋中航行的舰船,会遇到各种各样复杂、危险的海况;作为船体结构的基本构件,研究加筋板的动力响应显得十分重要。加筋板结构自身具备很多优点,很多学者在很久之前对加筋板就开始了研究,但是加筋板结构包含的影响参数非常多,冲击载荷又有很多的影响因素,因此,分析冲击载荷对加筋板的影响情况十分复杂。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适当的加筋板模型,运用数值分析方法,对冲击载荷作用下,加筋板结构的动力响应进行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分析冲击载荷作用机理,并对实际冲击载荷进行合理的简化。论文中分析简化的冲击载荷类型为流固冲击载荷、三角形载荷、阶跃载荷和线性衰减载荷;研究加筋板结构分别在四种简化的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过程。(2)对船用加筋板模型及参数进行研究分析,参考相关规范和文献,选取适当的加筋板模型和参数;编写有限元程序,通过仿真结果与相关文献进行对比,验证论文程序的正确性和可行性。(3)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建模分析,研究冲击载荷参数、加筋板各参数、初始缺陷等参数对加筋板结构响应过程的影响。(4)运用中心差分法对主要影响因素从定性到定量进行分析,更全面、更系统的分析加筋板参数对其动力响应过程的具体影响程度,并将分析结果进行归纳总结。(5)研究冲击载荷作用下加筋板的变形模式。加筋板在冲击载荷作用下,会有不同的变形模式,包括整体变形模式、局部变形模式和既有整体变形又有局部变形的混合变形模式。论文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分析冲击载荷的冲击时间、载荷峰值和加筋板结构的相对刚度对其变形模式的影响。论文通过合理的建模、大量的数值计算和分析比较,得到的结果和结论比较合理,可以运用于工程实际。

朱倩[2](2020)在《纤维金属层板抗高速冲击性能及损伤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于在高速飞行中的飞行器,任何冲击都有可能给航空航天安全造成巨大威胁,进而发生重大灾难。为满足航空航天中飞行器结构的安全性能要求,对飞行器材料进行抗冲击性能分析必不可少,因此在设计时对其进行抗冲击性能评估已成为飞行器设计的重要步骤之一。纤维金属层板(Fiber Metal Laminates,FMLs)因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而关于FMLs抗冲击力学特性的研究已成为目前复合材料结构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基于ABAQUS仿真软件,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结合VUMAT子程序来建立可以准确表征FMLs各铺层不同损伤模式及失效行为的数值分析模型,并进行刚性子弹高速冲击FMLs的数值模拟。模型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板考虑了高速冲击过程中的应变率强化效应,结合三维Hashin失效准则进行单层板面内损伤识别和受损材料刚度性能折减;金属层板采用Johnson-Cook材料模型;并在各层板间引入界面单元模拟冲击载荷下FMLs的界面分层现象。首先,基于高速冲击损伤分析模型,对三种形状(平头、半球头和尖头)子弹高速冲击FMLs的冲击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三种形状子弹以不同初始速度冲击FMLs的剩余速度和能量吸收,模拟了层板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金属层和界面层的损伤破坏过程,研究了FMLs高速冲击的破坏机理并分别分析了冲击过程中复合材料层、金属层以及界面层的损伤演化。分析得知层板的抗冲击性能与子弹形状有关,但是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大,影响会减弱。其次,对FMLs倾斜冲击问题展开研究。采用刚性半球头子弹高速冲击两种不同结构FMLs(CRALL2/1、CRALL3/2),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4种冲击角度0o、30o、45o和60o以及以不同初始速度冲击后层板的损伤情况,研究了FMLs高速倾斜冲击过程中冲孔、穿透和破坏的整个过程,重点关注了FMLs的抗弹性能和损伤特性。发现子弹的剩余速度和层板的能量吸收与子弹的初始冲击速度和冲击角度有关。最后,对含有单轴、双轴拉伸预载荷和无预载三种情况下FMLs高速冲击损伤过程进行了对比研究,详细分析了不同预载下层板的抗冲击性能和损伤机理,讨论了预载大小及冲击速度等参数对靶板抗冲击性能的影响。拉伸预载荷对子弹的剩余速度和层板的抗冲击性能影响很小,而对分层损伤面积会有一定的影响。综上,本文建立了一套有效分析FMLs抗冲击性能和损伤机理的数值模型,为FMLs设计和抗冲击性能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邓钱元[3](2019)在《AZ31/AZ80镁合金累积挤压板材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文中提出由于镁合金密度小,比强度及比刚度高,其在汽车、电子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然而,由于有些镁合金的强度较低,限制其在工程领域进一步应用。累积挤压技术(Accumulative Extrusion Bonding,AEB)作为一种新型的加工成形方法,可通过单道次挤压实现大的变形量。基于此,本文采用AEB分别制备出AZ31、AZ80和AZ31/AZ80复合板;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拉伸试验系统地分析了挤压道次、挤压温度对AEB板材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经AEB制备的AZ31板材:在250℃时,经1道次AEB后,晶粒发生动态再结晶,晶粒得到明显细化;2道次后,晶粒无进一步细化;当挤压温度增至300℃,晶粒发生轻微粗化。板材的抗拉强度随道次数的增加略有下降,而延伸率则略有提高,其中,在250℃时,经1道次AEB的板材综合性能最优,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相比母材分别提升了3.4%、13.2%和10.3%,其良好的力学性能主要归因于细晶强化。当温度提高到300℃时,1道次挤压板材的强度降低,而延伸率达到最大值19.4%。(2)经AEB制备的AZ80板材:在250℃时,经1道次后,晶粒明显细化,而道次数对晶粒尺寸影响不大;当挤压温度提升至300℃,晶粒长大明显。板材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随道次数的增加有所提升,其中,在250℃下,经1道次AEB时,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相比母材提升了9.5%、和16.7%;2道次时,较母材分别提升了15%和29%。当挤压温度提高至300℃时,板材屈服强度和延伸率略有降低。对两温度下的AZ80挤压板进行时效处理后发现,时效前后板材晶粒尺寸变化不大,在晶界及晶粒内部均出现一定数量的第二相。然而,累积挤压板材经时效处理后,其力学性能相当;与时效态母材相比,均表现出更优的延伸率,但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相较于时效态母材则有所降低。(3)经AEB制备的AZ31/AZ80复合板材:AZ31与AZ80界面结合良好,未出现界面分离,且界面平直;挤压道次数对复合板晶粒尺寸及力学性能影响不大,相反,板材力学性能随温度的升高略有降低。其中,在250℃下,经1道次挤压后板材力学性能最佳,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184 MPa、398 MPa和20.5%。经时效处理后,复合板材的屈服强度均较时效前有所提升,而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则有所降低。

杨滨滨[4](2019)在《碳纤维增强树脂混合层压板优化成型及其机械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碳纤维增强树脂层压板以其高比强度和比模量的性能优势受到航空航天、汽车和清洁能源等领域的青睐。然而,传统的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层压板往往存在以下问题:断裂伸长率低,断裂方式呈现脆性。为了满足碳纤维层压板的实际使用需求,研究人员将目光逐渐转向设计柔性好、性能综合、兼具成本控制的混合型层压板。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碳纤维增强树脂混合层压板(简称为混合层压板),以传统的碳纤维增强热固性层压板作为主要机械性能载体,以纤维含量较低、塑性较好的热塑性层压板作为其性能改善部分。混合层压板的机械性能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决定:各层压板的原始性能、粘接特性以及堆叠顺序。因此,本文以上述内容为研究对象,对混合层压板的优化成型技术展开研究。首先,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热塑性层压板两步热压工艺,在降低成型参数的同时解决了展宽碳纤维布纤维朝向整齐和树脂良好浸润难以两全的问题。以拉伸、弯曲和冲击性能为测评指标,辅助以微观形貌观察方法,寻求最优的成型参数,并通过层数的变化来验证新工艺的可靠性。其次,采用激光加工技术,实现热固性层压板的表面激光改性处理以提高其粘接强度。根据碳纤维的编织特性,构建了数学模型来表征热固性层压板表层树脂的去除情况;通过对裸露的碳纤维布进行沟槽刻蚀,以进一步提高粘接面积并引入锚定效应作用力。结合单搭接剪切实验、加工形貌和失效形貌观察剖析粘接增强机理,得出最优的激光加工参数以保证混合层压板的可靠粘接。最后,基于上述优化结果进行混合层压板成型。通过改变厚度方向上的堆叠顺序,寻求不同力学载荷下混合层压板的最优搭配。结果发现:混合层压板结合稳定,拉伸性能满足复合材料混合定理;热固-热塑型堆叠方式契合应力分布需求,拥有良好的弯曲及冲击性能。热塑性层压板的加入大大平缓了热固性层压板的弯曲断裂过程,并进一步发挥了热固性层压板的冲击性能,实现了混合层压板的协同增效作用。

赵刚[5](2019)在《航空复合材料结构低能量冲击定位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因其具有优异的材料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结构中。对于复合材料结构,在其生命周期内,即制造、服役及维修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外部的低能量冲击。低能量冲击可能产生不可见损伤,不可见损伤导致结构承载能力下降,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冲击发生后能准确及时确定冲击源的位置,为进一步的检查提供依据,这是结构健康技术需要实现的目标之一。针对低能量冲击定位问题,本文分别从时域、频域和能量衰减三个角度对该问题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针对碳纤维增强层合板(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结构,研究了Lamb波信号处理技术,即对Lamb波的产生、采集与分析进行了研究。根据Lamb波传播的特性,即频散特性和多模式传播方式,由Mindlin板理论和Raleigh-Lamb理论,确定了Lamb波群速度计算方法。针对多模式传播问题,研究表明当频厚积低于1KHz﹒m时Lamb波的高阶模态会截止,只存在低阶模态即A0和S0。在低能量横向冲击的情况下,Lamb波大部分能量通过反对称模式传输,对于低能量冲击,被激发信号的频率属于低频范畴,鉴于此,提出了使用Lamb波的A0模态研究低能量冲击定位的方法。(2)针对基于时域的冲击定位技术,为了有效地提取波达时间TOA(Time of Arrive),采用Db(Daubechies)小波对应变信号进行去噪、分解及重构。根据Lamb波的频散曲线获取A0模态群速度,运用三角测量技术实现对冲击源定位,在定位计算中,为了解决三角测量技术中复杂非线性方程组解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粒子群算法和遗传算法的混合优化算法,保证了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精度。由于运用三角测量技术进行定位研究时,对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算法要求较高,求解算法选取不合理时,将出现较大的误差,且容易产生异常值。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应变片和四点圆弧定位的算法,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3)针对基于频域的冲击定位问题,提出了基于数据驱动和FBG(Fiber Bragg Grating)传感器的定位方法,FBG采集由低能量冲击引发的应变信号。开展了FBG传感器获取应变信号的研究,FBG可采用嵌入式和粘贴式两种方法采集应变信号。采用嵌入式布置FBG时,在样板制备过程中,宜采用端面引出的方法引出光纤,因为端面引出方式可有效提高埋入光纤的成活率。对采集到的应变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统计前三阶固有频率所对应的振幅数据。对振幅数据进行归一化,建立阶次向量矩阵和判断模型。通过热压罐成型工艺制作了两个不同铺层方式、不同几何尺寸的的CFRP样板。样板一的铺层顺序是[0/45/90/-45]2s,尺寸为300mm×400mm×2.5mm,FBG传感器采用嵌入式预埋入层合板中。样板二为一块400mm×400mm×2mm的层合板,铺层顺序为[0/90]4s,FBG传感器沿表面纤维方向±45°粘贴在层合板表面。针对提出的方法,用两个样板分别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适用于工程应用中。(4)研究了应变波在碳纤维层合板传播过程中,阻尼和几何延展对能量衰减的影响。对阻尼引起的波的衰减和能量衰减的稳定性进行了理论研究,建立了能量衰减逆向定位模型。在实验验证过程中,运用应变片采集冲击信号,获取不同冲击点的振幅,对实验中的数据进行拟合,得到拟合曲线。通过拟合曲线方程实现对冲击位置的逆向定位。针对定位误差问题,提出了误差比邻域概念,实验证明冲击源落在误差比邻域内的置信度为0.98。

王志杰[6](2018)在《铝合金/铝基复合材料复合板组织与力学性能的研究》文中提出传统的铝基复合材料因增强体的引入而具有高强度、高弹性模量、高耐磨性能等特性因而在航空航天及汽车制造领域有着较多应用。但低延展性和易瞬断性严重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此有必要开发出一种兼具铝基复合材料高强度和铝合金良好塑性的复合板材来进一步扩大其应用潜力。本文以铝及铝基复合材料为原材料热轧制备了1060/Al-TiC/1060和1060/Al-SiC/1060复合板,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性、增强体含量对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针对增强体含量和工艺参数对复合板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Al-TiCp复合材料中的Al与TiC具有一定晶体学取向关系:其中TiC(111)晶面平行于Al(121)晶面,Al(-311)晶面平行于TiC(101)晶面,Al(-11-1)晶面平行于TiC(110)晶面。经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后发现若Al与TiC中的C原子以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式结合时,界面结合功较高,界面结合强度较好。而Al与TiC中的Ti原子以金属键形式结合时,界面结合功较低,界面结合强度较差。复合材料中的铝基体形貌为典型的等轴晶粒,一部分增强体均匀分布于铝基复合材料的晶界处,其余增强体则在晶界处团聚成为增强体团聚簇,且增强体的含量越高,团聚簇的存在越多。两种铝基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随着增强体含量的增加显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复合材料的延伸率随着增强体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具有不同增强体含量的1060/Al-TiC/1060和1060/Al-SiC/1060复合板的1060层微结构在通过厚度方向展现出不均匀的发展趋势。表层处的铝合金晶粒与轧制方向呈一定角度倾斜,晶粒的倾斜程度在向界面层发展过程中逐渐降低。1060层在通过厚度方向上展现出一定的织构梯度。随着测试位置由表层到达界面层,r-cube剪切织构的强度逐渐减弱而cube织构的强度逐渐增强。复合材料的中心层展现出α-fiber和β-fiber轧制织构,随着增强体含量的升高β-fiber的体积分数逐渐降低。复合板的强度随增强体的加入逐渐升高并达到最大值,而随着增强体含量进一步升高后,复合板的强度展现出降低趋势;复合板延伸率随着增强体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对于不同热轧变形量制备的1060/Al-TiC/1060复合板,从1060表层至界面层过程中大角度晶界数量及晶内高角度晶界取向差逐渐降低。1060层cube取向强度随轧制变形量的升高而降低,而r-cube取向强度则逐渐升高。Al-TiC中心层在热轧后显示为α-fiber和β-fiber轧制织构,随着变形量升高,β-fiber组分的体积分数逐渐升高。复合板的屈服强度及抗拉强度随轧制变形量的升高而增大,延伸率首先随变形量的升高而增高并在43.0%变形量下达到最大值,而后显示略微的降低趋势。对于不同热轧温度制备的1060/Al-SiC/1060复合板,1060层受板材与轧辊间摩擦力引起的剪切变形作用而产生不均匀分布的显微组织。轧制温度对1060层产生的剪切变形有很大影响,350℃下1060表层晶粒的细分程度以及高角度晶界的数量最大,1060层上r-cube剪切织构强度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升高且在350℃时达到最大,而后逐渐降低。热轧复合后复合板Al-SiC中间层上初始的random织构转变为α-fiber和β-fiber轧制织构。复合板的屈服强度及抗拉强度随轧制温度的升高首先展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超过400℃后略微降低,而其延伸率则展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

吴进雪[7](2018)在《连续玻纤增强聚烯烃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提出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CFRTP)具有强度高、可设计性强、耐化学性能好、绿色环保等优点,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建筑、汽车等领域。随着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扩展,市场对CFRTP的需求也快速增长。本文采用熔融浸渍工艺制备了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烯烃预浸带,并通过模压和辊压两种成型工艺制备了复合板材。主要研究了温度、牵引速度、不同模具、层数、纤维排布角度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结构的影响,优化了成型工艺,并对聚乙烯(PE)和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乙烯(GF/PE)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和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针对层间力学性能较弱,进一步研究了落锤冲击对聚丙烯(PP)和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GF/PP)复合材料的冲击响应和损伤机理。对复合材料的研究和生产提供了性能参数依据和理论指导。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随着模具温度的升高,GF/PE预浸带的拉伸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当牵引速度10r/min、模具温度240℃时,GF/PE预浸带的浸渍效果和力学性能最佳。纤维含量为40%时,GF/PP预浸带和GF/PE预浸带的拉伸强度分别为491MPa和435MPa,通过SEM图发现,GF/PP预浸带的界面粘结效果优于GF/PE预浸带。模压成型中模具温度200℃时,GF/PE复合板材的力学性能最佳,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为336MPa和286MPa。采用模具(a)制备复合材料的孔隙率和力学性能都优于模具(b),随着预浸带层数的增加,层间剪切强度变弱导致复合板材力学性能的下降。随着纤维排布角度的增大,纤维在受力方向上的分量越来越大,提高了复合板材的力学性能。辊压成型中模具温度230℃、牵引速度2r/min时,GF/PE复合板材的浸渍效果和力学性能最佳。(2)采用动态力学分析(DMA)研究了纤维含量和纤维长度对GF/PE复合材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GF/PE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逐渐降低,在高温下纤维对储能模量的影响更加显着。随着纤维含量的增加,GF/PE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逐渐增加,α松弛峰移向高温,γ松弛峰移向低温,损耗因子随着纤维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储能模量明显优于长纤维,5mm和50mm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和损耗因子相差不大,表明5mm和50mm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相近。(3)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了纯PE和GF/PE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和熔融行为。对纯PE和GF/PE复合材料结晶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降温速率的提高,结晶峰变宽、结晶起始温度和结晶峰温度移向低温。纤维的异相成核作用提高了GF/PE复合材料初始结晶温度和结晶峰温度,但是结晶焓降低。对纯PE和GF/PE复合材料熔融曲线分析,降温速率和纤维的加入对PE及GF/PE复合材料熔融温度和熔融峰温度影响不大。采用Ozawa、莫氏方程对PE和GF/PE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模拟,其中莫氏方程适用于描述其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过程。(4)采用Instron 9250 HV型落锤对PP和GF/PP复合材料进行低速冲击试验,并探究了冲击能量、编织预浸带的宽度、纤维排布角度、预浸带层数对其冲击历程和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的加入提高了GF/PP复合材料的承载能力,减小了损伤面积。随着冲击能量的增加,峰值载荷逐渐增加,试样的损伤模式由基体开裂、脱粘演变为分层、纤维断裂等。编织预浸带宽度对GF/PP复合材料的冲击载荷和吸收能量影响不大。由于载荷分布的均匀性,[-45o/45o]试样的承载能力明显优于[-30o/30o]、[-60o/60o]试样。在相同冲击能量下随着层数的增加峰值载荷逐渐增加,损伤面积逐渐减少,表明材料的刚性和承载能力增大,在10J冲击能量下“损伤机理”发生变化的厚度临界值在68层之间。

刘倩倩[8](2014)在《平面管桁架柱在汽车冲击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及失效模式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家钢材产量的增加和建筑使用要求的不断提高,钢结构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建筑结构中。而桁架柱因用料经济、自重较小,结构线型优美、造型多样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会展中心、体育场馆、工业厂房等结构中。虽然汽车冲击荷载属于偶然荷载,理论上发生的概率很小,但是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汽车冲击建筑物事件发生的概率不断增加。目前国内外对汽车冲击荷载的研究多集中于桥梁方向,对于建筑结构的相关研究很少。基于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管桁架柱在汽车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冲击响应分析方法,对管桁架柱受汽车冲击时的失效模式及失效规律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在ANSYS/LS-DYNA中建立了汽车冲击平面管桁架柱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汽车冲击荷载作用下管桁架柱冲击响应的分析方法,确定了管桁架柱的冲击响应特征指标,包括管桁架柱的特征响应和冲击荷载时程曲线。2、根据汽车模型冲击作用下管桁架柱的失效特点,定义了管桁架柱的三种失效模式,分析了相应失效模式的冲击响应特征。并详细分析了汽车冲击管桁架柱的全过程,从能量的角度揭示了三种失效模式的失效机理。最后分析了汽车和桁架柱的参数对失效模式规律的影响。3、对比两种汽车模型下管桁架柱的失效规律,发现刚体汽车模型作用下管桁架柱的破坏较为严重,冲击荷载也较大。再将两者结果与规范相比较,得到欧洲和中国规范规定的冲击荷载偏小,美国规范更具参考价值的结论。

杨晓莉[9](2014)在《汽车轻量化异种材料胶接接头力学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中,轻量化设计是实现汽车节能、安全和环保的有效手段,它不仅能提高汽车动力性、降低燃油消耗和排放,而且能有效提高汽车车身刚度和耐撞性能。为实现轻量化和材料利用效率最大化,越来越多的铝、镁、塑料、复合材料和高强度钢等不同种类的先进轻质材料同时在现代车身中混合使用,传统的电焊连接技术很难实现异种材料连接的特殊要求,胶接和机械连接是较理想的选择。胶接不但能增强抗腐蚀性,而且能带来车身刚度的增加。而胶接结构的可靠性必须通过它的力学性能来评测,接头的胶接强度的实验研究是评测的有效方法,同时胶接强度也是现代胶接技术中所追求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以汽车车身结构中常用的单搭接接头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和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对钢板、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板所架构的平衡接头和非平衡接头的胶接性能进行了研究。一方面,实验研究了搭接长度、搭接方式及搭接板属性对接头强度的影响,并对破坏形貌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ABAQUS对钢。钢接头,和CFRP-钢接头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了接头的应力云图,结果发现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仿真分析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从分析结果中可知:随着搭接长度增长,应力分布情况基本不变;接头越长,则接头中间部位的应力越小,甚至趋向为零;随着搭接长度的增加,接头峰值应力逐渐减小,接头强度增强,接头端部应力集中也更明显,当接头长度增大到某一值后,接头中部应力变为零。结果又表明同种材料的胶接接头和异种材料的胶接接头,无论是平衡接头还是非平衡接头,当粘接长度增大时,接头的粘接区域的应力集中现象没有得到改善,接头的强度就不发生变化;但是在发生破坏时会增大粘接区域能够承受载荷的部位,那么发生最终失效时,最大的失效位移就会增大,因此,接头发生最终失效后所吸收的能量也增大。

周妙莹[10](2014)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安全壳的破坏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核能的不断发展促使了核电站的建设逐渐增多,核电站作为国家重要的土木工程基础设施极有可能遭受飞机、导弹和其他飞行物的撞击,核电站破坏造成的核泄漏事故将会对周围的居民和建筑设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虽然冲击荷载属于偶然荷载,发生的概率理论上很小,但是近年来由于战争、恐怖袭击事件、施工引起的失误、风致飞行物等原因,冲击事件发生的概率不断增加。目前国内外有不少对于核电站抗冲击的研究,但在第三代非能动AP1000核电站安全壳中的研究并不多,且尚未提出一套系统的分析方法。基于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安全壳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冲击响应分析方法,从安全壳的失效模式、失效机理和失效规律三个方面分别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研究了冲击荷载作用下安全壳冲击响应的分析方法,确定了安全壳冲击响应研究的特征指标,包括安全壳的特征响应和荷载作用。探讨了冲击响应分析流程,包括确定接触算法、建立动力平衡方程和求解动力平衡方程三方面。建立了安全壳精细化数值模型,并通过典型算例分析了冲击荷载作用下安全壳的动力响应特点。2、根据冲击荷载作用下安全壳的不同失效特点,定义了冲击荷载作用下安全壳的四种失效模式:局部凹陷、混凝土剥落、钢筋断裂和穿透破坏,并分析了每一种失效模式的冲击响应特征。详细描述了安全壳的冲击全过程,根据两个关键时刻,将失效的全过程划分成了三个阶段,从能量的角度揭示了每一种失效模式的失效机理。3、确定了冲击荷载作用下安全壳失效规律的分析方案,通过对冲击模型展开大量参数分析绘制了失效分布图,得到了失效模式与冲击物初始能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比较并分析冲击位置沿高度变化时失效分布的变化,确定了安全壳的较不利冲击位置;此外,考虑了冲击角度对失效规律的影响,确定了安全壳的较不利冲击角度。

二、影响层压复合板在冲击力作用下反应性能的参数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影响层压复合板在冲击力作用下反应性能的参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冲击载荷作用下加筋板的非线性动力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有限元软件仿真法研究现状
        1.2.2 理论分析法研究现状
        1.2.3 实验法研究现状
        1.2.4 研究现状简析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目的
        1.3.1 本文的研究目的
        1.3.2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冲击载荷与加筋板结构分析和数值方法验证
    2.1 冲击载荷及其对加筋板结构的影响
        2.1.1 冲击载荷
        2.1.2 冲击载荷对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2.2 船用加筋板结构模型研究及程序验证
        2.2.1 加筋板结构参数的选择
        2.2.2 程序验证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冲击载荷对加筋板非线性动力响应的影响
    3.1 不同冲击载荷的影响
    3.2 载荷峰值和冲击时间的影响
        3.2.1 相同冲量下载荷峰值和冲击时间的影响
        3.2.2 冲击时间的影响
        3.2.3 载荷峰值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加筋板参数对其非线性动力响应的影响
    4.1 缺陷加筋板分析
        4.1.1 初始缺陷
        4.1.2 焊接残余应力
        4.1.3 初始变形
    4.2 加筋板各参数对其非线性动力响应的影响
        4.2.1 各影响参数定量分析原理简介
        4.2.2 加筋板各影响参数的定量分析
    4.3 加筋板固有周期对其非线性动力响应的影响
        4.3.1 加筋板结构固有频率的理论分析模型
        4.3.2 加筋板振动方程推导
        4.3.3 加筋板固有频率数值和仿真求解
        4.3.4 影响分析
    4.4 应变率效应对其非线性动力响应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冲击载荷作用下加筋板变形模式研究
    5.1 冲击时间对变形模式的影响
    5.2 载荷峰值对变形模式的影响
    5.3 加筋板相对刚度对变形模式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纤维金属层板抗高速冲击性能及损伤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复合材料结构高速冲击损伤研究现状
        1.2.1 正冲击研究现状
        1.2.2 高速倾斜冲击研究现状
        1.2.3 含预载荷复合材料结构层板高速冲击研究现状
        1.2.4 研究现状分析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纤维金属层板高速冲击损伤分析模型
    2.1 金属损伤模型
    2.2 复合材料损伤模型
        2.2.1 碳纤维和树脂基体本构模型
        2.2.2 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本构模型
        2.2.3 复合材料损伤判据
        2.2.4 材料刚度折减方案
    2.3 粘结层损伤模型
    2.4 高速冲击损伤流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纤维金属层板高速正冲击损伤分析
    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 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3.3 弹道冲击过程损伤分析
    3.4 高速正冲击分层损伤分析
    3.5 高速正冲击速度加速度曲线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纤维金属层板高速倾斜冲击损伤分析
    4.1 有限元模型描述
        4.1.1 有限元模型的结构
        4.1.2 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4.2 高速倾斜冲击弹道性能分析
        4.2.1 弹道极限与速度曲线分析
        4.2.2 偏转角度分析
    4.3 高速倾斜冲击损伤拓展分析
        4.3.1 冲击回弹行为分析
        4.3.2 穿透过程分析
    4.4 倾斜冲击分层损伤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含拉伸预载纤维金属层板高速冲击损伤分析
    5.1 含拉伸预载荷有限元模型
        5.1.1 模型的建立
        5.1.2 预载荷加载方式
        5.1.3 验证数值模型
    5.2 含预载高速冲击有限元分析和讨论
        5.2.1 冲击过程分析
        5.2.2 分层损伤分析
    5.3 参数讨论
        5.3.1 预载荷的影响
        5.3.2 冲击速度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公式

(3)AZ31/AZ80镁合金累积挤压板材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引言
    1.2 镁及镁合金概述
        1.2.1 镁及镁合金的特性
        1.2.2 镁合金的分类
        1.2.3 镁合金的应用
    1.3 镁合金塑性变形机制和动态再结晶
        1.3.1 滑移
        1.3.2 孪生
        1.3.3 动态再结晶
    1.4 剧烈塑性变形技术方法
        1.4.1 多向锻造法
        1.4.2 高压扭转
        1.4.3 等通道角挤压
        1.4.4 累积叠轧
        1.4.5 累积挤压
    1.5 金属复合材料
        1.5.1 金属复合板材的研究现状
        1.5.2 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1.6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1.6.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6.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微观组织分析
        2.3.1 金相显微组织分析(OM)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2.4 力学性能测试
        2.4.1 拉伸实验
        2.4.2 数据处理
3 累积挤压变形对AZ31镁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挤压道次对AZ31镁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3.2.1 挤压道次对AZ31镁合金组织的影响
        3.2.2 挤压道次对AZ31镁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3.3 挤压温度对AZ31镁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3.3.1 挤压温度对AZ31镁合金组织的影响
        3.3.2 挤压温度对AZ31镁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累积挤压变形对AZ80镁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挤压道次对AZ80镁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4.2.1 挤压道次对AZ80镁合金组织的影响
        4.2.2 挤压道次对AZ80镁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4.3 挤压温度对AZ80镁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4.3.1 挤压温度对AZ80镁合金组织的影响
        4.3.2 挤压温度对AZ80镁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4.4 时效处理对AZ80镁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4.4.1 时效处理对AZ80镁合金组织的影响
        4.4.2 时效处理对AZ80镁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累积挤压变形对AZ80/AZ31镁合金复合板材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5.1 引言
    5.2 挤压道次对AZ80/AZ31镁合金复合板材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5.2.1 挤压道次对AZ80/AZ31镁合金复合板材宏观形貌的影响
        5.2.2 挤压道次对AZ80/AZ31镁合金复合板材微观组织的影响
        5.2.3 挤压道次对AZ80/AZ31镁合金复合板材力学性能的影响
    5.3 挤压温度对AZ80/AZ31镁合金复合板材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5.3.1 挤压温度对AZ80/AZ31镁合金复合板材微观组织的影响
        5.3.2 挤压温度对AZ80/AZ31镁合金复合板材力学性能的影响
    5.4 时效处理对AZ80/AZ31镁合金复合板材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5.4.1 时效处理对AZ80/AZ31镁合金复合板材组织的影响
        5.4.2 时效处理对AZ80/AZ31镁合金复合板材力学性能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C.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4)碳纤维增强树脂混合层压板优化成型及其机械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混合层压板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碳纤维增强树脂混合层压板优化成型设计
        1.3.1 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层压板两步热压工艺
        1.3.2 碳纤维增强热固性层压板表面激光加工
        1.3.3 混合层压板堆叠顺序
    1.4 课题来源和研究的主要内容
        1.4.1 课题来源
        1.4.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碳纤维增强热固/热塑树脂混合层压板成型工艺
    2.1 引言
    2.2 热塑性层压板两步热压工艺
        2.2.1 实验材料
        2.2.2 两步热压工乙流程
    2.3 热固性层压板表面激光加工
        2.3.1 表面激光加工机理
        2.3.2 表面激光加工参数
    2.4 混合层压板成型及粘接预实验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层压板两步热压工艺及其机械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机械性能测试方法
        3.2.1 弯曲和拉伸性能测试方法
        3.2.2 冲击性能测试方法
        3.2.3 制样方法
        3.2.4 其他表征方法
    3.3 热压温度对热塑性层压板弯曲性能的影响
    3.4 单体层数对两步热压层压板的机械性能影响
        3.4.1 弯曲性能
        3.4.2 拉伸性能
        3.4.3 冲击性能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碳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层压板表面激光加工及其粘接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单搭接接头制备及剪切测试方法
    4.3 激光去除表层树脂
        4.3.1 树脂去除模型建立
        4.3.2 光斑间距对激光加工形貌的影响
        4.3.3 接触角及搭接剪切测试
    4.4 激光加工纤维布沟槽
        4.4.1 平行沟槽加工形貌
        4.4.2 十字沟槽加工形貌
        4.4.3 沟槽深度表征
        4.4.4 沟槽接头剪切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碳纤维增强树脂混合层压板机械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混合层压板定理
    5.3 堆叠顺序对混合层压板机械性能的影响
        5.3.1 弯曲性能
        5.3.2 冲击性能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航空复合材料结构低能量冲击定位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低能量冲击定位的研究现状
        1.2.1 低能量冲击的定义
        1.2.2 冲击过程应变信号采集技术
        1.2.3 定位算法研究
        1.2.4 基于Lamb波的冲击定位研究
    1.3 研究现状分析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2章 基于Lamb波的时间差及波速的研究
    2.1 引言
    2.2 Lamb波的频散方程
        2.2.1 各向同性板中Lamb波的传播分析
        2.2.2 各向同性板中Lamb波的频散曲线
        2.2.3 各向异性复合材料中Lamb波的传播分析
        2.2.4 复合材料层合板中Lamb波的频散曲线
    2.3 Lamb波的分析
        2.3.1 Lamb波信号检测用的传感器
        2.3.2 Lamb波模式选择
    2.4 Lamb波信号的处理与特征提取
        2.4.1 时域分析
        2.4.2 频域分析
        2.4.3 时域-频域综合分析
    2.5 小波变换
        2.5.1 连续小波变换
        2.5.2 离散小波变换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时域与应变片的定位算法研究
    3.1 引言
    3.2 层合板冲击定位分析
        3.2.1 层合板冲击的动力学方程
        3.2.2 三角测量技术
        3.2.3 非线性方程组的最优求解
    3.3 实验验证
        3.3.1 样板制作
        3.3.2 实验装置
        3.3.3 实验结果
    3.4 基于四点圆弧定位算法的研究
        3.4.1 算法原理
        3.4.2 实验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数据驱动和FBG的定位算法研究
    4.1 引言
    4.2 FBG传感器测量应变研究
        4.2.1 FBG测量应变理论
        4.2.2 FBG埋入方式研究
        4.2.3 FBG粘贴方式研究
    4.3 定位模型的建立
        4.3.1 归一化
        4.3.2 模型的建立
    4.4 实验验证
        4.4.1 实验样本制作
        4.4.2 实验仪器
        4.4.3 实验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能量衰减的定位算法研究
    5.1 引言
    5.2 能量衰减理论
        5.2.1 FRP材料的能量衰减因素
        5.2.2 粘性阻尼与瑞利阻尼的关系
        5.2.3 阻尼引起的波的衰减
        5.2.4 能量衰减的稳定性研究
    5.3 单向铺层CFRP板波形衰减的研究
        5.3.1 单向板样板及实验设置
        5.3.2 单向板TOA研究
        5.3.3 单向板振幅研究
    5.4 正交铺层CFRP板波形衰减的研究
        5.4.1 正交板样板及实验设置
        5.4.2 正交板TOA研究
        5.4.3 正交板振幅研究
    5.5 准各向同性铺层CFRP板的定位研究
        5.5.1 样板制作
        5.5.2 能量衰减模型的建立
        5.5.3 实验验证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铝合金/铝基复合材料复合板组织与力学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轧制复合技术制备金属复合板
        1.2.1 轧制复合机制
        1.2.2 轧制参数对金属复合板材的影响
        1.2.3 金属复合板结合质量的评估
    1.3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3.1 颗粒增强体对铝基复合材料组织的影响
        1.3.2 颗粒增强体对铝基复合材料织构的作用
        1.3.3 颗粒增强体对铝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1.4 晶须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4.1 晶须增强体对铝基复合材料组织的影响
        1.4.2 晶须增强体对铝基复合材料织构的作用
        1.4.3 晶须增强体对铝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1.5 第一性原理在材料计算上的进展
        1.5.1 第一性原理在材料表面与界面上的研究
        1.5.2 第一性原理在晶体缺陷预测上的研究
        1.5.3 第一性原理在微观力学性能上的研究
    1.6 本文研究目的与内容
第2章 实验内容及研究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铝基复合材料制备
    2.3 金属复合板的制备
    2.4 金属复合板的微结构与织构的测试
        2.4.1 金属复合板的金相组织观察
        2.4.2 SEM、EBSD 观察与元素分析
        2.4.3 TEM观察
        2.4.4 复合板织构测试
        2.4.5 力学性能测试
    2.5 第一性原理计算
第3章 Al/TiC铝基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Al-TiCp 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3.2.1 Al-TiCp 复合材料的组织形貌观察
        3.2.2 Al-TiCp 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
    3.3 Al-TiCp 复合材料的界面计算
        3.3.1 Al-TiCp 复合材料中的两种体相
        3.3.2 Al(121)表面模型和TiC(111)表面模型原子层数
        3.3.3 Al(121)/TiC(111)界面搭接模型及结合功的计算
        3.3.4 Al(121)/TiC(111)界面电子结构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同含量增强体对复合材料及复合板的作用
    4.1 前言
    4.2 铝基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4.2.1 复合材料的制备
        4.2.2 Al-TiCp 和 Al-SiCnw 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
        4.2.3 Al-TiCp 和 Al-SiCnw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4.3 铝/铝基复合材料复合板的组织与性能
        4.3.1 铝/铝基复合材料复合板的制备
        4.3.2 铝/铝基复合材料复合板的显微组织分析
        4.3.3 铝/铝基复合材料复合板的织构分析
        4.3.4 复合板的力学性能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轧制变形量对1060/Al-TiC/1060复合板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5.1 前言
    5.2 1060 /Al-TiC/1060复合板的显微组织
    5.3 1060 /Al-TiC/1060复合板的织构
        5.3.1 复合板1060层织构
        5.3.2 复合板中心层织构
    5.4 1060 /Al-TiC/1060复合板的力学性能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轧制温度对1060/Al-SiC/1060复合板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6.1 前言
    6.2 1060 /Al-SiC/1060复合板的显微组织
    6.3 1060 /Al-SiC/1060复合板的织构
        6.3.1 复合板1060层织构
        6.3.2 复合板中心层织构
    6.4 1060 /Al-SiC/1060复合板的力学性能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7)连续玻纤增强聚烯烃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玻璃纤维和聚烯烃的概述
    1.3 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1.3.1 预浸带的制备工艺
        1.3.2 复合板材的成型工艺
    1.4 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4.1 力学性能
        1.4.2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1.4.3 落锤冲击
    1.5 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应用
        1.5.1 航空航天领域
        1.5.2 交通运输领域
    1.6 本文课题的提出和研究内容
        1.6.1 目的和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连续玻纤增强聚烯烃预浸带的制备及力学性能
    2.1 实验部分
        2.1.1 原材料
        2.1.2 仪器与设备
        2.1.3 预浸带的制备
        2.1.4 测试与表征
    2.2 结果与讨论
        2.2.1 牵引速度对纤维浸渍效果的影响
        2.2.2 模具温度对纤维浸渍效果的影响
        2.2.3 不同基体对纤维浸渍效果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连续玻纤增强聚烯烃复合板材的制备及力学性能
    3.1 实验部分
        3.1.1 原材料
        3.1.2 仪器与设备
        3.1.3 复合板材的制备
        3.1.4 测试与表征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模压成型中复合板材的制备
        3.2.1.1 模压温度对复合板材力学性能的影响
        3.2.1.2 不同模具对复合板材性能的影响
        3.2.1.3 预浸带层数对复合板材力学性能的影响
        3.2.1.4 纤维排布角度对复合板材力学性能的影响
        3.2.2 辊压成型中复合板材的制备
        3.2.2.1 模具温度对复合板材力学性能的影响
        3.2.2.2 牵引速度对复合板材力学性能的影响
        3.2.3 GF/PE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
        3.2.3.1 纤维含量对GF/PE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3.2.3.2 纤维长度对GF/PE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连续玻纤增强聚烯烃复合材料的结晶动力学
    4.1 实验部分
        4.1.1 原材料
        4.1.2 仪器与设备
        4.1.3 复合材料的制备
        4.1.4 测试与表征
    4.2 结果与讨论
        4.2.1 结晶和熔融行为
        4.2.2 结晶动力学
        4.2.3 Ozawa方程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4.2.4 莫氏方程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连续玻纤增强聚烯烃复合材料的落锤冲击
    5.1 实验部分
        5.1.1 原材料
        5.1.2 仪器与设备
        5.1.3 复合材料的制备
        5.1.4 测试与表征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冲击能量对复合材料冲击损伤的影响
        5.2.2 编织预浸带的宽度对复合材料冲击损伤的影响
        5.2.3 纤维排布角度对复合材料冲击损伤的影响
        5.2.4 预浸带层数对复合材料冲击损伤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论文的主要结论
    6.2 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改进的工作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8)平面管桁架柱在汽车冲击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及失效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构件和结构在冲击荷载下的失效研究
        1.2.2 汽车荷载冲击作用下构件和结构的研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汽车冲击平面管桁架柱的分析方法
    2.1 引言
    2.2 汽车冲击管桁架柱的算法原理
        2.2.1 确定接触算法
        2.2.2 建立动力平衡方程
        2.2.3 求解动力平衡方程
    2.3 有限元模型建模
        2.3.1 有限元单元类型
        2.3.2 材料模型
        2.3.3 汽车模型与平面管桁架柱的冲击接触设置
        2.3.4 基本假定
        2.3.5 汽车和管桁架柱的参数
    2.4 管桁架柱冲击响应的特征指标
        2.4.1 管桁架柱的特征响应
        2.4.2 汽车模型施加在管桁架柱上的冲击荷载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刚体模型作用下管桁架柱的失效模式
    3.1 引言
    3.2 管桁架柱在刚体模型作用下的失效模式
        3.2.1 失效模式一:局部凹陷
        3.2.2 失效模式二:整体失效(弦杆弯剪破坏)
        3.2.3 失效模式三:整体失效(弦杆冲切破坏)
    3.3 汽车冲击作用下管桁架柱的失效机理
        3.3.1 失效模式一的失效机理
        3.3.2 失效模式二的失效机理
        3.3.3 失效模式三的失效机理
    3.4 平面管桁架柱的失效模式规律分布
        3.4.1 失效模式分布
        3.4.2 刚体模型的参数对失效模式的影响
        3.4.3 管桁架柱的截面尺寸对失效模式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非线性模型作用下管桁架柱的失效模式
    4.1 引言
    4.2 失效模式及失效规律
        4.2.1 失效模式
        4.2.2 失效规律
    4.3 模拟结果对比
        4.3.1 刚体模型与非线性汽车模型模拟结果对比
        4.3.2 模拟结果与三种规范的对比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汽车轻量化异种材料胶接接头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选题的应用价值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发展现状
        1.2.2 国内发展现状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
    1.4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2 胶接理论基础和复合材料的胶接
    2.1 胶接技术简介
        2.1.1 胶接技术发展趋势
    2.2 胶接理论
        2.2.1 胶接接头简介
        2.2.2 胶接接头的构成
        2.2.3 胶接接头的破坏类型
    2.3 胶接接头的受力形式及其强度
        2.3.1 胶接接头的受力形式
        2.3.2 胶接接头的强度
    2.4 复合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
    2.5 复合材料胶接
        2.5.1 胶粘剂分类和选择
        2.5.2 表面处理
        2.5.3 胶粘剂层厚度对胶接强度的影响
3 胶接接头剪切强度实验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胶接接头实验方法
        3.1.1 胶接材料和实验工具及设备
        3.1.2 胶接接头设计及实验方案
        3.1.3 实验参数的确定
    3.2 胶接实验流程
    3.3 胶接实验结果分析
    3.4 小结
4 胶接接头的有限元仿真分析
    4.1 接头的有限元模拟分析
    4.2 CFRP板与金属胶接接头的有限元模拟分析
    4.3 搭接长度对胶接接头剪切强度影响的有限元模拟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冲击荷载作用下安全壳的破坏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安全壳冲击响应分析方法
    2.1 引言
    2.2 安全壳冲击响应研究的特征指标
        2.2.1 安全壳的特征响应
        2.2.2 荷载作用
    2.3 分析流程
        2.3.1 确定接触算法
        2.3.2 建立动力平衡方程
        2.3.3 求解动力平衡方程
    2.4 计算模型
        2.4.1 定义单元类型
        2.4.2 定义材料模型
        2.4.3 定义接触类型
        2.4.4 基本假定和其他简化
        2.4.5 四个冲击位置
        2.4.6 实例验证
    2.5 安全壳冲击响应典型算例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冲击荷载作用下安全壳的失效模式
    3.1 引言
    3.2 局部凹陷失效模式
        3.2.1 模型1
        3.2.2 模型2
        3.2.3 模型3
        3.2.4 模型4
    3.3 混凝土剥落失效模式
        3.3.1 模型1
        3.3.2 模型2
        3.3.3 模型3
        3.3.4 模型4
    3.4 钢筋断裂失效模式
        3.4.1 模型1
        3.4.2 模型2
        3.4.3 模型3
        3.4.4 模型4
    3.5 穿透破坏失效模式
        3.5.1 模型1
        3.5.2 模型2
        3.5.3 模型3
        3.5.4 模型4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冲击荷载作用下安全壳的失效机理
    4.1 引言
    4.2 局部凹陷失效机理
    4.3 混凝土剥落失效机理
    4.4 钢筋断裂失效机理
    4.5 穿透破坏失效机理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冲击荷载作用下安全壳的失效规律
    5.1 引言
    5.2 安全壳失效模式分布及其规律
        5.2.1 分析方案
        5.2.2 失效模式的分布规律
    5.3 冲击角度对失效规律的影响
        5.3.1 模型1
        5.3.2 模型2
        5.3.3 模型3
        5.3.4 模型4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影响层压复合板在冲击力作用下反应性能的参数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冲击载荷作用下加筋板的非线性动力响应[D]. 韩广威.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
  • [2]纤维金属层板抗高速冲击性能及损伤机理研究[D]. 朱倩. 江苏大学, 2020(02)
  • [3]AZ31/AZ80镁合金累积挤压板材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D]. 邓钱元. 重庆大学, 2019(01)
  • [4]碳纤维增强树脂混合层压板优化成型及其机械性能研究[D]. 杨滨滨. 华南理工大学, 2019
  • [5]航空复合材料结构低能量冲击定位方法研究[D]. 赵刚.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 [6]铝合金/铝基复合材料复合板组织与力学性能的研究[D]. 王志杰. 燕山大学, 2018(06)
  • [7]连续玻纤增强聚烯烃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吴进雪. 山东理工大学, 2018(12)
  • [8]平面管桁架柱在汽车冲击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及失效模式研究[D]. 刘倩倩.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03)
  • [9]汽车轻量化异种材料胶接接头力学性能研究[D]. 杨晓莉. 大连理工大学, 2014(07)
  • [10]冲击荷载作用下安全壳的破坏机理研究[D]. 周妙莹.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03)

标签:;  ;  ;  ;  

冲击力作用下影响层压复合板反应性能的参数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