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波动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影响

心境波动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影响

一、情绪波动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心律失常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姜晓萍[1](2022)在《超早期康复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 依据入院顺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 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超早期康复护理, 对比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心理状态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59.12±3.58)分vs (61.32±3.62)分, (60.56±1.52)分vs (61.42±1.54)分〕,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生活质量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予以心肌梗死患者超早期康复护理, 可缓解负面情绪, 防范并发症, 对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值得推广应用。

张磊,陈琳,富路[2](2021)在《脑利钠肽在心房颤动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AF在早期阶段具有阵发性和无症状性质,通常不能在发生时被及时诊断和(或)治疗不足,常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对房颤的治疗、预后以及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脑利钠肽在房颤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陈丹蕾[3](2021)在《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心率指标变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Arrhythmia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AMI)患者心率指标变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AAMI患者82例,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干预组(给予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预见性护理干预), 每组41例。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护理前后心率指标变化与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AAMI患者心率、QT离散度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QTC间期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AAMI患者情绪表现、疼痛缓解、饮食状况、躯体功能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期间干预组AAMI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AMI患者实施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率情况, 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 值得推广应用。

张婕,武彩虹,沈晓霞,田艳珍,母文利[4](2021)在《身心全面系统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PCI术后情绪波动的影响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身心全面系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情绪波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行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100例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2组均接受PCI术治疗与常规照护,研究组另加入身心全面系统护理内容,对比患者情绪波动、心功能状况、心血管不良事件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患者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患者LVEF、LVEDV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5 d后研究组LVEF、LVEDV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WMD距离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后,多数患者情绪容易波动,给予身心全面系统护理,可平复情绪波动,改善心理状态,促进心功能状态恢复正常,增强机体耐力,减少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该模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谢鸿鸣,董丽梅,林美英[5](2021)在《预见性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效果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基于对照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评价患者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期间未出现心律失常,对照组治疗期间再次出现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模式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临床意义较高。

徐傲枫[6](2021)在《短时程动态心电图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心率评估》文中认为目的:统计学资料显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现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把利剑。在前瞻性研究和分析中,心率增高的价值与心血管疾病和预后之间互相牵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显示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与心率过快成紧密联系,并且现已证实人类冠脉内硬化斑块的形成与心率增快呈正相关。动态心电图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是目前临床上用于精确测量心率的检查方法。本文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的平均心率,找到一段时间的平均心率能与之对应,以减少患者检查时间,优化其检查方法。方法:通过美国DMS12.5.0076a版动态心电图及散点图分析系统,对12通道动态心电图记录盒所采集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连续24小时心电信息进行分析:(1)将24小时平均划分并计算出各时间段的平均心率;(2)将各时间段平均心率与标准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平均心率相比,找到最能评估患者24小时平均心率的时间段。结果:1、选入病例的基本情况。(1)入选病例103例,其中男88例(85.44%),女15例(14.56%)。男女比例约为5.87:1。(2)入选病例年龄在30-86岁之间,平均年龄(62.93±12.17)岁,其中青年人(30~44岁)10例,中年人(45~59岁)36例,年轻老人(60~74岁)42例,老年人(75~89岁)15例。(3)服用β受体阻滞剂情况,服用者占例(78.64%),未服用者占例(21.36%)(例数),其中心率大于80次/分者占例13例,未服药2例。(4)入选病例的梗死部位占比情况:单纯下壁心肌梗死患者33例;下壁合并其他壁梗死患者23例;其他壁梗死患者47例,其中单纯前间壁梗死患者22例。2、将选入的103例患者按照梗死部位分为三组,分别为急性ST段抬高型单纯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急性ST段抬高型下壁合并其他壁心肌梗死患者、急性ST段抬高型其他壁心肌梗死患者。3、将24小时分为3个连续的时间段(8h)、4个连续的时间段(6h)、6个连续的时间段(4h),计算各时间段的平均心率并与标准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的平均心率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部位为下壁,其08:30AM-12:30PM(4h)与标准24小时动态心电图所得到的平均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部位为下壁合并其他壁与其他壁,其16:30PM-00:30AM(8h)与标准24小时动态心电图所得到的平均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短时程动态心电图的平均心率能够反应24小时平均心率。其中:急性ST段抬高型单纯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其08:30AM-12:30PM(4h)最佳;急性ST段抬高型下壁合并其他壁心肌梗死患者其16:30PM-00:30AM(8h)最佳;急性ST段抬高型其他壁心肌梗死患者其16:30PM-00:30PM(8h)最佳。

熊璐[7](2021)在《早期心脏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心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1)通过早期心脏康复训练,来探究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的心功能水平。(2)通过早期心脏康复训练,来探究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的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且愿意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时填写一般信息资料。采用简单随机分组的方法,运用于这100位患者之中,与此同时,设置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自50人,分别予以早期心脏康复训练与常规康复治疗,然后再收集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在术后的一个星期,还有以手术当天为开始后的一年,比较两组患者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在术后1周时,观察组心功能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患者好,差异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其中,出院后的一年通过电话追踪、居家随访、再次来院复查,再次分析心功能指标的数据时,可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b0.05)。(2)在术后并发症里,在术后的一个星期时,其中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的得分,可以看出,观察组干预后的分数是低于对照组的,差异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无死亡案例;就术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来看,通过观察、比较这两组患者,可发现差异是无统计学意义的(P>0.05);且出院后的一年时,两组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来说,早期康复训练的运用,能够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一周的时间里,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术后心功能的恢复水平,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早期心脏康复的有效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能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提高护理质量与水平。(2)早期康复训练的开展需在患者进行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及时实施。随着患者出院时间的延长,早期康复训练对后期的心功能水平、并发症影响效果不明显。(3)在早期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和患者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模式,同时也有利于疾病和健康知识的宣教,让患者加强对疾病的了解和学习,有助于术后健康的恢复和自我管理。

徐志强[8](2021)在《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时间分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发作的时间分布特点,为AMI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资料与方法:统计从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之间就诊于我院心血管内科的AMI患者1649例,这些患者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1287例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362例,排除不符合研究条件的527例患者,分析了1122例AMI患者(包括956例STEMI和166例NSTEMI)发病的时间分布特征以及不同亚组的发病时间特点。按年龄<55岁、55岁≤年龄<75岁、年龄≥75岁,分别进行研究;我们出于本次研究目的和本地气候特征,对四季进行分段,春季(3月23日至6月21日)、夏季(6月22日至9月21日)、秋季(9月22日至12月21日)和冬季(12月22日至3月22日);每周按星期一至星期日划分7天;每天按照6小时一个组,划分为四个时间段,分别为0:005:59、6:0011:59、12:0017:59、18:0023:59。按照不同影响因素进行亚组分析,观察各组患者的时间特征,并用统计学方法呈现。统计方法:数据统计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多元logistics回归及统计学软件IBM SPSS22.0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具有显着性,分析数据特征,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分布特征,并判断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一、总体样本分析1.不同年龄组AMI发病的昼夜分布规律:总体样本06:0011:59发病最多,12:0017:59次之,0:005:59发病人数最少,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5岁组12:0017:59为发病最多,06:0011:59发病次之,18:0023:59发病最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5岁≤年龄<75岁组18:0023:59发病最多,06:0011:59次之,00:005:59发病人数最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75岁组12:0017:59发病人数最多,06:0011:59次之,18:0023:59发病最少,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MI发病时间的星期分布特征:总体样本星期二发病人数最多,星期四次之,星期一最少,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5岁组,星期三为发病人数最多,星期一为最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5岁≤年龄<75岁组,星期六为发病人数最多,星期日为最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75岁组星期四为发病人数最多,星期三为最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发病季节特征:对总体样本的统计发现秋季发病最多,春季次之,夏季最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5岁组,冬季为发病最多,夏季发病最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5岁≤年龄<75岁组,秋季发病最多,冬季发病最少,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75岁组秋季发病最多,春季发病最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年龄分布特征:55岁≤年龄<75岁组发病人数最多,年龄<55岁组发病次之,年龄≥75岁组发病最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心梗部位分布特征:急性前壁心梗发病人数最多,下壁心肌梗死发病人数次之,侧壁心梗发病人数最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发病累及血管:病变血管累及LAD(前降支)最多,其次为RCA(右冠脉),总体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罪犯血管累及最多的也是LAD(前降支)最多,其次为RCA(右冠脉),总体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不良事件和生存差异分布规律:根据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时间,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死亡事件的季节、星期规律分布没有显着差异(p>0.05),总体样本住院死亡事件的昼夜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的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季节、昼夜分布没有显着差异(p>0.05),总体样本住院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星期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亚组分析1.非吸烟组与吸烟组季节分布特征上两组和总体样本分布特征大致一致(p>0.05);在发病的星期特征上吸烟组星期日发病人数最多,星期一最少,非吸烟组星期四发病人数最多,星期日发病人数最少,与总体样本类似未呈现规律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昼夜分布规律上,吸烟组为12:0017:59发病最多,非吸烟组06:0011:59发病最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非高血压组与高血压组季节、昼夜分布规律上两组与总体分布特征相似(p>0.05)。在发病的星期特征上高血压组星期五发病人数最多,星期一最少,非高血压组星期六发病人数最多,星期一发病人数最少,与总体样本类似未呈现规律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男性组与女性组发病时间的季节、昼夜分布规律两组与总体分布特征相似(p>0.05)。发病的星期特征男性组星期六发病人数最多,星期一最少,女性组星期二发病人数最多,星期一最少,与总体样本类似未呈现规律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昼夜分布规律上女性组和男性组都是06:0011:59发病最多,两亚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两组和总体样本的季节分布特征大致相同。发病的星期特征上糖尿病组星期六和星期日发病人数最多,星期一和星期四最少,非糖尿病组星期四发病人数最多,星期一发病最少,与总体样本类似未呈现规律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昼夜分布规律上糖尿病组12:0017:59发病最多,非糖尿病组06:0011:59发病最多,两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高血脂组与非高血脂组昼夜分布规律上两组和总体的分布特征相比,分布特征大致相同。发病的星期特征上高脂血症组星期二发病人数最多,星期一最少,非高脂血症组星期四发病人数最多,星期一最少,与总体样本类似未呈现规律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昼夜分布规律上高血脂组06:0011:59发病人数最多,非高血脂组12:0017:59发病最多,两亚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在发病季节上,高血脂组秋季最多,非高血脂组春季最多,两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心律失常组与非心律失常组在发病时间的季节、昼夜特征上两组与总体分布特征大致相同(p>0.05)。发病的星期特征上心律失常组星期六发病人数最多,星期四最少,非心律失常组星期四发病人数最多,星期一最少,与总体样本类似未呈现规律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脑梗死病史组与非脑梗组在发病时间的季节、昼夜特征上两组与总体分布特征大致相同(p>0.05)。发病的星期特征上脑梗死组星期五和星期六发病人数最多,星期三最少,非脑梗死组星期二发病人数最多,星期一最少,与总体样本类似未呈现规律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昼夜分布规律上脑梗死病史组06:0011:59发病最多,非脑梗死组12:0017:59发病最多,两亚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肾功能不全组与非肾功能不全组昼夜分布规律上两组和总体的分布特征相比,分布特征大致相同。发病的星期特征上肾功能不全组星期二发病人数最多,星期三最少,非肾功能不全组星期六发病人数最多,星期一最少,与总体样本类似未呈现规律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病时间的季节规律上肾功能不全组秋季发病最多,非肾功能不全组春季发病最多,两亚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血运重建病史组与非血运重建病史组在发病时间的季节、昼夜特征上两组与总体分布特征大致相同(p>0.05)。发病的星期特征上血运重建病史组星期五和星期三发病人数最多,星期一和星期四最少,非血运重建病史组星期四发病人数最多,星期一最少,与总体样本类似未呈现规律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多次心梗入院组与非多次心梗入院组在发病时间的季节、昼夜特征上两组与总体分布特征大致相同(p>0.05)。发病的星期特征上多次心梗入院组星期二发病人数最多,星期日最少,非多次心梗入院组星期四发病人数最多,星期一最少,与总体样本类似未呈现规律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STEMI组与NSTEMI组昼夜分布规律上两组和总体的分布特征相比,分布特征大致相同。发病的星期特征上NSTEMI组星期四发病人数最多,星期一最少,STEMI组星期二发病人数最多,星期一最少,与总体样本类似未呈现规律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病季节上,STEMI组夏季最多,NSTEMI组秋季最多,两亚组比较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典型症状组与非典型症状组季节分布特征两组和总体样本的分布特征大致相同。发病的星期特征上典型症状组星期四和星期五发病人数最多,星期一最少,非典型症状组星期二和星期三发病人数最多,星期一和星期五最少,与总体样本类似未呈现规律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昼夜分布上,典型症状组12:0017:59发病最多,非典型症状06:0011:59发病最多,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统计的总体样本呈现出昼夜分布特征,06:0011:59发病最多,12:0017:59次之,00:005:59发病人数最少,构成比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年龄<55岁组12:0017:59为发病最多,06:0011:59发病次之,18:0023:59发病最少,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55岁≤年龄<75岁组18:0023:59发病人数最多,06:0011:59次之,00:005:59发病人数最少,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年龄≥75岁组12:0017:59发病人数最多,06:0011:59次之,18:0023:59发病最少,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星期分布上总体样本星期二发病人数最多,星期四次之,星期一最少,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季节呈现一定规律性:秋季发病最多,春季次之,夏季最少,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年龄<55岁组,冬季为发病最多,夏季发病最少,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55岁≤年龄<75岁组,秋季发病最多,冬季发病最少,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75岁组秋季发病最多,春季发病最少,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

罗兰[9](2021)在《针刺结合蹊径通脉汤预处理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内向整流性钾通道相关蛋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对大鼠进行针药结合预处理,针刺内关穴、足三里穴、心俞穴、配合中药蹊径通脉汤灌胃,观察心电图变化,复制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后,对比造模前后心电图变化、心肌组织病理变化以及大鼠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Kir2.1、Kir2.2、Kir 2.3的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情况,为中医临床预防和减轻心肌梗死损伤提供深入的数据支持及新思路。材料与方法:选用SD健康雄性大鼠50只,适应性普食饲养一周,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西药预处理组、中药预处理组、针药结合预处理组,每组10只,期间每组随机抽取8只大鼠记录心电图。空白组与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日一次,连续14日。西药预处理组灌胃阿司匹林肠溶液日一次,连续14日。中药预处理组灌胃蹊径通脉汤日一次,连续14日。针药结合预处理组灌胃蹊径通脉汤,配合针刺内关穴、足三里穴、心俞穴日一次,连续14日。期间五组均普食饲养,观测大鼠心电图。除空白组普通饲料饲养外,其余四组大鼠进行高脂饮食喂养3周,期间维持五组预处理方式不变,结束后记录心电图,结合异丙肾上腺素皮下多点注射(85 mg/kg/d),2日,复制心肌梗死大鼠模型,连续观测心电图,当模型组出现Ⅱ导联ST波显着抬高时,提示造模成功。同时空白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将大鼠麻醉后,在冰袋上快速分离组织,采集心脏组织,制作心肌组织切片,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Kir2.1、Kir2.2,Kir 2.3的蛋白表达量,数据悉数通过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采用单样本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1普食饲养期间五组大鼠所测心电图均显示正常钝圆形P波,未见S-T段改变的正常心电图(P>0.05);高脂饲料喂养期间,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S-T段抬升,出现异常T波(P<0.05),其余三组与高脂饲料饲养前相比没有明显改变(P>0.05);通过注射异丙肾上腺素造模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出现病理性宽大Q波,S-T段显着弓背式升高,T波倒置(P<0.05);针药结合预处理、中药预处理组和西药预处理组的心电图显示T波压平,S-T段抬高,但与模型组的心电图变化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针药结合预处理组心电图中的S-T段抬升幅度最小。2对比五组大鼠心脏组织病理切片的变化,空白组大鼠的心肌细胞排列规则,纹理清晰;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大量丢失,结构紊乱,存在大量平行的胶原纤维及胶原纤维束,炎症细胞浸润;西药预处理组大鼠的心脏组织可见数量很多的平行或交错的胶原纤维束,大量肌纤维及核溶解;中药预处理组大鼠的心肌结构紊乱,梗死边缘处散见炎性细胞;针药结合预处理组可见残存心肌细胞数量,较模型组、西药预处理组及中药组更多,排列较整齐规则,炎性细胞浸润更少。3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Kir2.1、Kir2.2、Kir2.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中药预处理组、西药预处理组的Kir2.1蛋白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结合预处理组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结合预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西药预处理组、针药结合预处理组大鼠Kir2.1、Kir2.2、Kir2.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药预处理组比较,西药预处理组和针药结合预处理组大鼠Kir2.1、Kir2.2、Kir2.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针药结合预处理组升高更为显着(P<0.05)。结论:1针刺心俞穴、内关穴、足三里穴结合蹊径通脉汤预处理可以改善高脂饲料饲养所导致的心肌组织缺血状态。相较于其它各组,通过针刺心俞穴、内关穴、足三里穴结合蹊径通脉汤预处理可以更明显的减弱由于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心肌梗死模型大鼠的心肌缺血梗死损伤。2针刺心俞穴、内关穴、足三里穴结合蹊径通脉汤预处理,可促进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Kir2.1、Kir2.2、Kir2.3蛋白表达量增加。3针刺心俞穴、内关穴、足三里穴结合蹊径通脉汤预处理,能够保护心肌细胞结构,改善心肌细胞缺血状态,从而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减轻心肌梗死损伤。

李赛赛[10](2021)在《连夏宁心方对冠心病痰热证患者HRV和血浆CA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饮食结构的改变等,痰热痹阻在胸痹的发生发展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临床应重视痰热型冠心病患者的存在。临床观察发现,冠心病痰热证患者表现症状与现代医学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状态相符合。研究表明,自主神经系统在“心主血脉”与“心主神明”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介导作用,冠心病痰热证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关系密切。导师李平教授创立连夏宁心方,共奏清热化痰以畅血脉,宁心安神以调神明,达到血脉-神明共治之效。本研究临床部分从自主神经角度阐述连夏宁心方对冠心病痰热证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和血浆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CA)的干预作用。团队前期通过高效液相-电喷雾-三重四级杆质谱法(HPLC-ESI-MS/MS)分析,显示连夏宁心方的重要有效组分来自黄连、半夏。基础实验以连夏颗粒给药干预,明确对心梗大鼠HRV、血浆CA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并从NGF/TrKA/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连夏颗粒改善交感神经重构的作用机制。研究一连夏宁心方对冠心病痰热证患者HRV和血浆CA影响目的:初步评价连夏宁心方治疗冠心病痰热证患者HRV和血浆C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试验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共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冠心病痰热证患者80例,随机分配至连夏宁心方治疗组与安慰剂对照组,两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联合连夏宁心方,对照组则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安慰剂,均治疗4周。通过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RV指标(SDNN、SDNN index、SDANN、rMSSD、PNN50)、血浆CA(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和多巴胺(Dopamine,DA))和痰热证量表评分,验证连夏宁心方对冠心病痰热证患者的心率变异性、血浆儿茶酚胺及中医证候的有效性。结果:(1)在心率变异性方面,治疗4周后,治疗组SDNN、SDANN、PNN50均有增高趋势,组内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各指标变化不一,变化趋势均不显着(P>0.05)。治疗4周后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SDNN、SDANN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指标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血浆儿茶酚胺方面,治疗4周后,组内比较,治疗组NE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指标变化无显着性(P>0.05);对照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组间比较,治疗组NE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痰热证评分方面,组内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治疗4周与治疗2周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治疗4周与治疗2周比较不具有显着性差异。组间比较,治疗2周时,两组患者痰热证评分疗效相当,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0.795,P=0.378);治疗4周时,治疗组患者痰热证评分较对照组患者痰热证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789,P=0.003)。(4)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连夏宁心方可提高冠心病痰热证患者的HRV,降低血浆CA,改善自主神经功能,但有待于更大样本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研究二连夏颗粒对心肌梗死大鼠HRV、血浆CA和炎症反应的影响目的:观察连夏颗粒对心肌梗死大鼠HRV、血浆CA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将造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连夏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另设假手术组。连续给予相应药物干预30天后,记录大鼠Ⅱ导联心电图,测定大鼠HRV低频功率(Low-frequency power,LF)、高频功率(High-frequency power,HF)和 LF/HF 比值,ELISA法检测血浆CA和血清TNF-α、IL-Iβ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心肌P38蛋白表达,RT-PCR检测心肌P38mRNA水平,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学改变。结果:(1)HRV: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F、LF/HF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连夏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LF显着提高(P<0.01),连夏颗粒高剂量组LF/HF显着提高(P<0.01),连夏颗粒中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LF/HF明显提高(P<0.05)。各组之间HF未见明显差异(P>0.05)。(2)血浆CA: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CA含量显着升高(P<0.01)。连夏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大鼠血浆CA含量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3)血清TNF-α、IL-Iβ: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Iβ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连夏颗粒高、中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大鼠血清TNF-α、IL-Iβ显着降低(P<0.01),连夏颗粒低剂量组血清TNF-α显着降低(P<0.01),连夏颗粒低剂量组IL-Iβ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4)心肌P38蛋白和mRNA: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梗周围区心肌组织P38蛋白和mRNA表达显着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连夏颗粒高剂量组P38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余组P38蛋白表达有降低趋势,但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连夏颗粒高、中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的P38mRNA表达显着降低(P<0.01),连夏颗粒低剂量组P38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6)HE染色: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梗周围区心肌细胞肿胀、排列紊乱,心肌间质出现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连夏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心肌纤维排列较为整齐,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结论:连夏颗粒可改善心梗大鼠HRV,降低血浆CA水平,减轻炎症反应。研究三基于NGF/TrKA/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连夏颗粒对心肌梗死大鼠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目的:探讨连夏颗粒对心肌梗死大鼠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连夏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另设假手术组。干预30天后干预30天后采用在体程控电刺激检测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运用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大鼠心梗周围区TH、NGF/TrKA/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和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TH神经纤维的分布。结果:(1)TH蛋白和mRNA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梗周围区TH蛋白和mRNA的表达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连夏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TH蛋白和mRNA的表达显着降低(P<0.01)。(2)免疫组化TH表达及分布: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TH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增多,形态粗大,分布紊乱,部分聚集成束,模型组TH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显着增加(P<0.01)。连夏高、中、低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TH表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连夏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TH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显着降低(P<0.01)。(3)心律失常发生率:电生理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显着提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连夏颗粒高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P<0.01,P<0.05),连夏颗粒中、低剂量组心律失常诱发率有降低趋势,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4)NGF/TrKA/PI3K/AKT信号通路mRNA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梗周围区心肌组织NGF和TrKA mRNA的表达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连夏颗粒高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NGF和TrKA mRNA表达显着降低(P<0.01),连夏颗粒中剂量组NGF和TrKA mRNA表达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P<0.05),连夏颗粒低剂量组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梗周围区PI3K mRNA和AKT mRNA的表达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连夏颗粒高、中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PI3K mRNA和AKT mRNA表达显着下降(P<0.01)。连夏颗粒低剂量组PI3K mRNA和AKT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5)NGF/TrKA/PI3K/AKT通路关键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NGF和TrKA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连夏颗粒高、中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NGF和TrKA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1),连夏颗粒低剂量组NGF和TrKA蛋白表达不同程度的下降(P<0.01,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PI3K蛋白、P-AKT蛋白、P-Bad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连夏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P-PI3K蛋白、P-AKT蛋白、P-Bad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1)。结论:连夏颗粒可能通过调控NGF/TrKA/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了心梗后交感神经重构。

二、情绪波动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心律失常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情绪波动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心律失常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2)脑利钠肽在心房颤动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亚临床AF
2 AF的进展
3 转复为窦性心律的评估
4 AF的复发
5 AF并发症
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7 AF合并心衰
8 在评估全因死亡率的作用
9 展 望

(4)身心全面系统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PCI术后情绪波动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2组均接受PCI术治疗与常规护理。
        1.3.2 研究组另加入身心全面系统护理内容。
    1.4 观察指标
        1.4.1 患者情绪波动情况:
        1.4.2 患者心功能状况:
        1.4.3 对比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2组患者情绪波动情况
    2.2 2组患者心功能状况
    2.3 2组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3 讨论

(5)预见性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效果及睡眠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1.2.2 观察组基于对照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一般资料
    2.2 比较两组治疗期间再次出现心律失常发生率
    2.3 比较两组睡眠质量
    2.4 比较两组负性情绪变化
3 讨论

(6)短时程动态心电图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心率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样本选择
    2.2 研究方法
        2.2.1 使用仪器
        2.2.2 检查方法
        2.2.3 分析方法
        2.2.4 数据纳入标准
        2.2.5 数据排除标准
第3章 结果
    3.1 选入病例的基本情况
    3.2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分组情况及统计描述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冠心病患者的心率管理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7)早期心脏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心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急性心肌梗死概述
    1.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1.2.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概述
        1.2.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心脏康复研究进展
        1.3.1 心脏康复的概述
        1.3.2 心脏康复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假设
    1.6 研究意义
    1.7 创新之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的选定
        2.1.2 纳入、排除标准
        2.1.3 样本量的确定
    2.2 研究工具
        2.2.1 一般信息资料
        2.2.2 调查工具
    2.3 研究方法
        2.3.1 实验设计
        2.3.2 干预措施
        2.3.3 技术路线图
        2.3.4 观察指标
        2.3.5 资料整理及分析
        2.3.6 质量控制
        2.3.7 伦理学原则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信息资料
    3.2 心电学检查结果比较
    3.3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4 讨论
    4.1 早期心脏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心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4.1.1 早期心脏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心功能水平的影响及分析
        4.1.2 早期心脏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及分析
    4.2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患者的样本量及年龄影响分析
5 结论
    5.1 结论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一般资料收集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时间分布(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背景
    2.2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时间规律
        2.2.1 AMI发病的昼夜节律
        2.2.2 AMI发病时间的星期变化
        2.2.3 AMI发病与季节的关系
    2.3 结语与展望
第3章 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入选标准和相关定义
        3.1.2 排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基本信息
        3.2.2 总体样本组
        3.2.3 亚组
        3.2.4 分析数据的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基本资料比较
    4.2 总体样本AMI发病的季节、星期及昼夜分布
        4.2.1 总体样本及不同年龄组AMI发病的昼夜分布
        4.2.2 总体样本及不同年龄组 AMI 发病的季节特征
        4.2.3 总体样本及不同年龄组 AMI 发病的月份特征
        4.2.4 总体样本及不同年龄组AMI发病的星期分布
    4.3 亚组分析
        4.3.1 非吸烟组与吸烟组
        4.3.2 非高血压组与高血压组
        4.3.3 男性组与女性组
        4.3.4 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
        4.3.5 高血脂组与非高血脂组
        4.3.6 心律失常组与非心律失常组
        4.3.7 脑梗死病史组与非脑梗组
        4.3.8 肾功能不全组与非肾功能不全组
        4.3.9 血运重建病史组与非血运重建病史组
        4.3.10 多次心梗入院组与非多次心梗入院组
        4.3.11 STEMI组与NSTEMI组
        4.3.12 典型症状组与非典型症状组
    4.4 AMI 发病时间规律的影响因素
        4.4.1 AMI发病时间的相关因素
        4.4.2 AMI发病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4.5 不良事件和生存差异分布规律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针刺结合蹊径通脉汤预处理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内向整流性钾通道相关蛋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10)连夏宁心方对冠心病痰热证患者HRV和血浆CA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痰热证与冠心病
        1 冠心病概述
        1.1 中西医关于该病的认识
        1.2 导师对该病的认识
        2 从痰热论治冠心病依据
        2.1 中医理论依据
        2.2 现代研究依据
        3 连夏宁心方治疗冠心病依据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自主神经系统与心脏节律的关系
        1 心脏自主神经分布
        2 心脏中的自主神经受体
        3 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
        4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与心律失常
        4.1 房颤
        4.2 室性心律失常
        4.3 电风暴
        4.4 心脏性猝死
        5 自主神经功能评价指标
        5.1 心率变异性
        5.2 血浆儿茶酚胺
        5.3 心率减速力
        5.4 窦性心率震荡
        6 干预自主神经防治心律失常的策略
        6.1 β受体阻滞剂
        6.2 迷走神经刺激
        6.3 肾去神经术
        6.4 针灸
        6.5 中药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连夏宁心方对冠心病痰热证患者HRV和血浆CA的影响
    前言
    1 研究对象
        1.1 患者来源
        1.2 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简单随机分组
        2.3 随机方案隐藏
        2.4 盲法设计
        2.5 样本量计算
        2.6 伦理学原则
        2.7 治疗方案
        2.8 观察时间点
        2.9 观察指标
        2.10 质量控制
        2.11 统计分析
        2.12 技术路线
    3 研究结果
        3.1 病例纳入与完成情况
        3.2 基线分析
        3.3 疗效指标分析
        3.4 安全性指标
    4 讨论
        4.1 冠心病痰热证型的探讨
        4.2 冠心病痰热证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关系密切
        4.3 HRV分析方法
        4.4 一般资料分析
        4.5 连夏宁心方对冠心病痰热证患者HRV的影响
        4.6 连夏宁心方对冠心病痰热证患者血浆CA的影响
        4.7 连夏宁心方对冠心病痰热证患者中医证候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连夏颗粒对心肌梗死大鼠HRV、血浆CA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引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适应性喂养
        2.2 建立心肌梗死模型
        2.3 分组及给药
        2.4 心率变异性检测
        2.5 取材及样品处理
        2.6 HE染色
        2.7 ELISA检测
        2.8 Western Blot检测心肌P38蛋白
        2.9 RT-PCR检测心肌P38mRNA
        2.10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各组大鼠一般情况
        3.2 各组大鼠HRV结果比较
        3.3 各组大鼠血浆儿茶酚胺的水平
        3.4 各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含量比较
        3.5 各组大鼠心肌P38蛋白和mRNA表达比较
        3.6 各组大鼠HE染色结果
        3.7 HRV与血清TNF-α、IL-1β的相关性分析
        3.8 HRV与心肌P38蛋白和mRNA的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NGF/TrKA/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连夏颗粒对心肌梗死大鼠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
    引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建立心肌梗死模型
        2.2 分组及给药
        2.3 电生理检测
        2.4 心肌标本取材及处理
        2.5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2.6 Western blot检测
        2.7 Real-time PCR检测
        2.8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各组大鼠存活情况
        3.2 连夏颗粒对心梗大鼠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
        3.3 连夏颗粒对心梗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
        3.4 连夏颗粒对心梗大鼠NGF/TrKA/PI3K/AKT信号通路mRNA表达的影响
        3.5 连夏颗粒对心梗大鼠NGF/TrKA/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1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3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情绪波动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心律失常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超早期康复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J]. 姜晓萍.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01)
  • [2]脑利钠肽在心房颤动中的应用[J]. 张磊,陈琳,富路.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21(06)
  • [3]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心率指标变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陈丹蕾.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23)
  • [4]身心全面系统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PCI术后情绪波动的影响分析[J]. 张婕,武彩虹,沈晓霞,田艳珍,母文利. 河北医药, 2021(21)
  • [5]预见性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效果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谢鸿鸣,董丽梅,林美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28)
  • [6]短时程动态心电图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心率评估[D]. 徐傲枫. 大理大学, 2021(09)
  • [7]早期心脏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心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D]. 熊璐. 武汉轻工大学, 2021(02)
  • [8]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时间分布[D]. 徐志强. 吉林大学, 2021(01)
  • [9]针刺结合蹊径通脉汤预处理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内向整流性钾通道相关蛋白的影响[D]. 罗兰.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10]连夏宁心方对冠心病痰热证患者HRV和血浆CA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D]. 李赛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标签:;  ;  ;  

心境波动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