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球菌性肺炎老年大鼠细胞因子的变化

肺炎球菌性肺炎老年大鼠细胞因子的变化

一、细胞因子在肺炎双球菌肺炎老龄大鼠的变化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商园园[1](2019)在《貂源肺炎双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力基因检测及其致病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貂是重要的经济动物之一,已发展形成重要的养殖产业。山东省是水貂养殖第一大省,但是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模式的形成,疫病严重妨碍了水貂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出血性肺炎是危害水貂的重要疫病之一。近年来,本实验室对水貂出血性肺炎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除了绿脓杆菌、克雷伯菌、巴氏杆菌等致病菌外,应该还有其他的病因。为此,本研究对肺炎双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neumoniae)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S.aureus)在水貂群中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致病性进行研究,阐明两者在水貂出血性肺炎中的作用。自2017-2018年期间,从山东诸城水貂养殖场采取水貂肺炎病料120份,共分离到2株肺炎双球菌(Sp-1,Sp-2)和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a-6,Sa-16,Sa-24)。采用分子克隆测序技术,分别对所分离的肺炎双球菌的9种毒力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17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2株肺炎双球菌均携带ply、nan A、lyt A、psp A、psa A及rrg A基因,Sp-1分离株还携带有pav A,hys A毒力基因,而iga基因均为阴性;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中,Sa-16,Sa-24分离株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Sa-6分离株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其中MSSA携带pvl基因,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携带coa、nuc和clf A基因,其中,Sa-6,Sa-24两株同时携带hla、hlb、hld和hlg 4种溶血素基因及Fnbp B毒力基因,肠毒素作为食物中毒病例中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在本研究中只有Sa-6分离株肠毒素seb、seg基因检测为阳性,表皮剥落毒素基因eta、etb及tsst-1均未检出。采用纸片扩散法对5株细菌的耐药性进行了检测,共使用9大类共21种抗生素。本研究中Sp-1,Sp-2分离株对罗红霉素完全耐药,对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西丁、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均敏感。2株MRSA菌株相较于不携带mec A基因的菌株,MRSA菌株对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具有更高程度的耐药性,对青霉素类(氨苄西林、青霉素)和磺胺类(复方新诺明)药物完全耐药,只有部分喹诺酮类(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头孢菌素类(头孢他啶、头孢西丁)药物对Sa-16,Sa-24分离株显示较好的抑菌作用。Sa-6分离株对复方新诺明完全耐药,喹诺酮类、硝基呋喃类、糖肽类及多数头孢菌素类药物均对MSSA分离株显示较好的抑菌作用。根据分离菌株毒力基因检测结果,分别选取肺炎双球菌分离株Sp-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Sa-6进行致病性研究。在小鼠致病性试验中,通过腹腔接种途径对小白鼠进行攻毒试验,结合临床症状观察及小鼠发病时间和死亡率数据统计,结果表明,Sa-6分离株对小鼠的致病性比Sp-1分离株强。之后,回归实验动物,将Sp-1分离株和Sa-6分离株分别通过腹腔接种、肌肉注射和鼻腔接种共3种不同攻毒途径感染水貂。根据感染水貂不同器官中目的菌回收率,并结合组织病理学变化,确定了分离株对水貂具有致病性,同时比较肺炎双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经不同途径感染,其对水貂致病性强弱的差异。结果表明:肺炎双球菌分离株经鼻腔感染水貂,病原菌更易通过在鼻咽部的定植,进而从鼻咽部经呼吸道下行,引起肺部感染,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则易经破损的皮肤感染水貂,引起水貂化脓性感染、蜂窝织炎等。本研究表明,肺炎双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貂群中存在,并可引起水貂肺炎病征。这一结果丰富了水貂出血性肺炎的研究数据,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和生产实践意义。

来薛[2](2013)在《固本止咳中药对COPD呼吸道黏膜免疫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可以导致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该病程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气道的慢性炎症持续存在导致气道壁损伤和修复过程反复发生。目前全世界COPD死亡率居所有死因的第四位,其致死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患者个体来说,临床表现除肺部症状外,常常伴有全身系统的严重疾病表现,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由于本病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较重,COPD现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治疗COPD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针对COPD稳定期的治疗,本着“治未病”的中医理论思想,从预防复发角度出发,采用扶正固本类中药,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还可以减少急性发作次数,从而延缓COPD的病程进展速度。固本止咳中药,从COPD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入手,采用补益肺、脾、肾三脏之气,兼顾痰热、血瘀的特点达到扶正以祛邪的功效。前期临床研究显示,采用固本止咳中药观察30例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中改善患者咳嗽、咳痰的总效率达100%,改善喘息有效率达85.71%,综合疗效评定总有效率96.67%,在改善患者肺功能、调节机体免疫等方面有较好效果。探讨固本止咳中药治疗COPD的作用机理,研究固本止咳中药对呼吸道黏膜免疫系统的影响机制,阐述呼吸道黏膜免疫首道防线作用与中医正气“卫外”功能的关系,提出中医“治未病”理论在COPD防治应用中的优越性。方法:本实验采用鼻腔滴入脂多糖(LPS)加熏香烟的方法建立COPD小鼠动物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固本止咳中药组;运用HE染色、电镜对形态学进行观察,评价COPD模型小鼠的病理改变,及固本止咳中药对COPD模型小鼠病理改变的影响;使用动物肺功能仪分析系统检测实验小鼠的呼吸生理变化,分析固本止咳中药对COPD模型小鼠肺功能的影响;应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气道slgA分泌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实验小鼠肺组织中NE含量表达情况,探讨固本止咳中药对COPD模型小鼠气道及肺组织炎症状态的影响。结果:1.采用鼻腔滴入LPS加熏香烟的方法建立的COPD小鼠模型,可使小鼠气道管腔变窄,管腔内分泌物增加,支气管黏膜上皮脱落,气管微绒毛倒伏,粘缩成团;肺组织间质内炎性细胞浸润增加,肺泡壁结构破坏、溶解破裂,呈囊状扩张,肺泡孔增大,肺毛细血管床明显减少,形成肺大泡,多为生理无效腔等均符合COPD病理学改变。经固本止咳中药治疗后小鼠气道黏膜及肺组织炎性浸润有所改善,肺毛细血管床相对丰富,但仍存在肺大泡改变;微结构变化显示,气道黏膜结构改善明显,肺泡上皮细胞结构仍存在病理改变。2.反应小鼠气道阻塞程度的FEVO.1、PEVO.2,及小气道功能状态的FEF25-75、PEF等指标显示,模型对照组较空白对照组降低(P<0.05),固本止咳中药组较模型对照组增高(P<0.05)。3.BALF中sIgA的含量检测可反应小鼠气道炎症状态,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较空白对照组sIgA明显升高(P<0.05);固本止咳中药组较模型对照组sIgA分泌量明显降低(P<0.05);固本止咳中药组较空白对照组略有升高(P>0.05)。4.NE作为中性粒细胞活化后释放的一种毒性分子,可破坏肺组织弹性纤维,促使形成肺大泡。空白对照组显示NE分泌含量极少,模型对照组小鼠NE阳性表达显着增多,其阳性面积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与固本止咳中药组(P<0.01),空白对照组与固本止咳中药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鼻腔滴入LPS加熏香烟的方法可成功复制COPD动物模型。固本止咳中药可明显改善COPD模型小鼠的气流受限程度,其中以改善小气道功能更为明显;可使呼吸道sIgA分泌含量明显降低,使COPD模型小鼠气道慢性炎症得到有效控制,减轻了sIgA的过度免疫应答,从而起到调节呼吸道黏膜局部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同时使肺组织中NE含量显着减少,肺部炎性浸润得到有效控制。其中sIgA分泌含量与NE含量表达呈正相关性。固本止咳中药通过减轻COPD模型小鼠的气道黏膜及肺组织炎症浸润程度,从而调整呼吸道黏膜免疫状态,对局部气道炎症的控制可减轻气道壁的损伤和修复过程的发生,起到改善小鼠气道通气功能障碍的作用。我们推测,固本止咳中药通过抑制COPD模型小鼠的慢性炎症状态,降低气道黏膜的过度免疫应答,促进气道黏膜的损伤修复,使黏膜免疫达到平衡状态,起到类似中医“正气”卫外的防御功能作用。从而达到控制疾病进程,预防急性发作的目的,体现中医“治未病”理论“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思想。

李素云,李亚,李建生,余海滨,赵敏,余学庆,王海峰,王明航[3](2012)在《毒素清颗粒对支原体肺炎老龄大鼠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毒素清颗粒对支原体肺炎老龄大鼠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青年对照组、青年模型组,老龄对照组、老龄模型组、毒素清组和阿奇霉素组,采用气管插管法复制支原体肺炎模型。分别以毒素清(3.995 g.kg-1.d-1)、阿奇霉素(23 mg.kg-1.d-1)灌胃7 d。第8天取材,检测外周血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NEU)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支原体PCR和分泌性免疫球蛋白(sIg)A、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肺脏含水量和病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IL-8表达。结果:阿奇霉素组BALF肺炎支原体阳性为0例(0%),毒素清组阳性3例(30%)。青年和老龄模型组BALF中sIgA和FN分别较青年、老龄对照组显着降低(P<0.01),肺组织含水量、外周血TNF-α,IL-6,IL-8显着升高(P<0.01),且较青年模型组变化显着(P<0.01)。与老龄模型组比较,毒素清组和阿奇霉素组sIgA,FN显着升高(P<0.01),肺组织含水量、TNF-α,IL-6,IL-8显着降低(P<0.01);毒素清组BALF中sIgA明显高于阿奇霉素组(P<0.01),IL-8低于阿奇霉素组(P<0.05)。结论:毒素清对老龄大鼠支原体肺炎作用明显,其机制可能与增强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因子表达,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罗启慧[4](2012)在《肺炎链球菌感染猕猴肠道菌群分子解析及消化、呼吸、免疫系统免疫相关因子的表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肺炎链球菌是社区获得性肺炎最重要的致病原之一,为了进一步研究肺炎链球菌的致病机理,本实验对疑似感染肺炎链球菌猕猴进行解剖,并进行了微生物分离鉴定。同时采用H.E染色法对自发感染肺炎链球菌的猕猴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进行了组织病理学观察。肠道菌群在宿主的营养、代谢和宿主免疫保护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也与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论文对感染肺炎链球菌的猕猴和健康猕猴,采用不同类型分子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猕猴肠道菌群的组成变化。在此基础上,本实验以自发性感染肺炎链球菌猕猴为实验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系统在感染前后IL-6、IL-2、sIgA、IFN-y以及CD3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得到了如下实验结果:1、微生物分离鉴定结果:从心、肝、脾、肺组织及血液中分离到草绿色溶血菌株;胆汁溶菌实验和optochin实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为肺炎链球菌,且为optochin敏感菌株;小鼠毒力实验结果表明本分离株对小鼠致病力强,为肺炎链球菌强毒株;16S rRNA序列分析表明与肺炎链球菌同源性高达99%以上,从分子水平上证实本实验分离到肺炎链球菌。结果表明本实验中采用的猕猴为强毒肺炎链球菌菌株感染猕猴。2、病理组织学结果:发现淋巴结出现大量巨噬细胞及粒细胞;脾血窦间隙增大,淋巴细胞增多;肺脏和气管均发生明显出血,肺泡隔增厚,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肝组织有广泛性的出血,部分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胃肠道黏膜层的腺体细胞发生广泛性的变性、坏死,腺体萎缩、结构破坏,黏膜层淋巴细胞大量增加;食管无明显病变。研究结果表明肺炎链球菌感染组猕猴出现了较为典型的组织病理学变化。3、PCR-DGGE技术分析结果:本研究通过对比2种DNA提取方法,提取到健康猕猴和肺炎链球菌感染后猕猴肠道菌群总DNA,利用细菌16S rRNA V3区通用引物进行扩增,产物经DGGE电泳,利用Quantity one图象分析软件对DGGE图谱进行分析;采用UPGAMA进行聚类分析;并计算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指数,Margalef指数和Berger-Parker指数,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来测定群落结构形态。结果表明:试剂盒法提取的DNA纯度和数量上优于传统方法,DGGE图谱分析表明健康组猕猴肠道菌群结构相对稳定,PCR-DGGE条带数量以盲肠和结肠最多,其次是直肠、回肠和空肠,十二指肠最少,而肺炎链球菌感染组猕猴的各段肠道条带数显着减少(P<0.01),不同动物和肠段间菌群组成差别很大;健康组猕猴肠道细菌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度均高于感染组,与感染猕猴临床和病理表现相一致,感染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降低。4、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采用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技术(FQ-PCR),建立6个菌属包括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和芽孢杆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健康组猕猴和感染组猕猴肠道内该6个菌属的数量和组成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被检的6个菌属均为猕猴肠道中优势菌群,且其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含量最高(拷贝数对数分别为7.692±0.905,7.529±0.979),各个菌属在盲肠、结肠和直肠中含量高于肠道前段。肺炎链球菌感染后猕猴肠道优势菌群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乳杆菌、双歧杆菌和拟杆菌拷贝数均显着下降(P<0.05);芽孢杆菌和肠球菌数量也有一定程度下降,而大肠杆菌拷贝数有所增加,但未达到显着性差异。表明肺炎链球菌感染后猕猴肠道菌群失衡,与感染诱发的肠道炎症反应之间易形成恶性循环,本研究结果也对肠道菌群结构与机体健康关系提供新的启示。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1)消化系统(食管、胃、空肠、盲肠以及肝组织)检测,结果显示IL-6、 IFN-γ以及CD3感染后水平升高,IL-2、sIgA则呈现下降趋势。各种因子的表达主要集中在黏膜层。IL-6和IFN-γ在感染组的表达面积显着高于健康组(p<0.01),其中在空肠、盲肠和胃组织的表达更明显。IL-2在感染组的表达面积显着低于健康组(p<0.01),但是光密度值显示感染组显着升高(p<0.01)。CD3和sIgA阳性细胞表达面积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sIgA仅在空肠有显着降低,而CD3也仅在空肠和肝脏有显着升高(p<0.05);CD3阳性细胞光密度值在肝脏和空肠明显增加,其他组织差异不明显。(2)呼吸系统(气管、肺)结果,感染组猕猴IFN-γ蛋白的阳性细胞面积在肺、气管和血管都明显增高(p<0.05),sIgA在感染组各组织的阳性表达也呈升高趋势,在气管的差异显着,IL-2蛋白的阳性表达面积略有增高,IL-6蛋白表达面积与健康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在气管,阳性细胞光密度值显示,和健康组比较,感染组IFN-γ、IL-2蛋白有明显增加(p<0.05),在血管和肺也仅有IgA和IFN-γ因子呈显着增加(p<0.05)。感染组猕猴肺脏和气管CD3蛋白表达产物的光密度值略高于健康组,但差异不明显,而其蛋白表达产物总面积则小于健康组,均达到了显着或极显着差异(P<0.05或P<0.01)。(3)免疫系统结果(脾和淋巴结),感染组猕猴脾脏内IFN-γ、IL-2蛋白的阳性表达面积都较健康组显着升高,而淋巴结的表达面积在两组间并无显着差异,除CD3外,各细胞因子和抗体都较健康组增加。感染组淋巴结内5种因子蛋白的表达光密度值均高于健康组,其中IL-6蛋白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 IFN-γ及IL-2蛋白表达量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以上结果可看出,各种细胞因子和抗体的变化反应了肺炎链球菌对黏膜免疫系统的影响,这可能与肺炎链球菌的致病力相关联。整体上,与健康组比较,感染组IL-2在呼吸和免疫系统的表达面积增加而消化系统减少;IL-6表达面积在呼吸系统降低,免疫和消化系统增加;IFN-y在消化系统表达面积增加,而其他系统表达变化不一致;CD3在呼吸和免疫系统的表达面积减少,而消化系统整体增加;IgA的表达面积在呼吸和免疫系统的表达面积增加而消化系统减少。各个细胞因子相互联系,形成细胞因子网络,通过调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相互协作抵御肺炎链球菌的侵害。

陈恋[5](2012)在《IL-6、IL-2、sIgA、IFN-γ以及CD3在感染肺炎链球菌猕猴消化系统的表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肺炎链球菌的致病机理,本试验以自发性感染肺炎链球菌猕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食管、胃、盲肠、空肠以及肝组织的基本病理变化及IL-6、IL-2、sIgA、IFN-γ和CD3的表达与分布变化,从粘膜免疫角度探讨肺炎链球菌感染机体机制。方法:以三只自发性肺炎链球菌猕猴和健康猕猴作为试验对象,解剖取材食管、胃、盲肠、空肠以及肝组织,常规固定包埋后进行H.E.染色检查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L-6、sIgA、IFN-γ蛋白质的表达变化,采用原位杂交染色检测IL-6、IL-2、sIgA、IFN-γ以及CD3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病理组织学显示肝组织明显出血,肝细胞变性坏死;胃肠道粘膜层细胞普遍变性坏死,腺体固有结构消失,炎性细胞增生;食管无明显病变。(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蛋白质表达和分布染色结果显示阳性细胞总面积在感染组各组织中的变化:IL-6蛋白质有显着升高(p<0.05);IFN-γ蛋白质在肝脏和空肠有极显着升高(p<0.01),其余组织升高差异不显着(p>0.05);sIgA蛋白质则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在空肠下降差异显着(p<0.05),在食管有轻微升高,其余组织下降差异不显着p>0.05)。(3)原位杂交染色检测mRNA结果显示阳性细胞总面积的变化:感染后IL-6mRNA在空肠、盲肠和胃组织有显着升高(p<0.05),其余组织升高差异不显着;IL-2mRNA在肝脏、盲肠和食管显着降低(p<0.05),在空肠极显着降低(p<0.01),在胃组织降低不明显;IFN-γ mRNA在空肠有显着升高(p<0.05),其他组织升高差异不显着;sIgA mRNA在空肠、盲肠和胃有显着降低(p<0.05),其余组织降低趋势不显着;CD3mRNA在空肠极显着降低,在盲肠显着降低(p<0.05),在食管有升高,其他组织降低差异不显着。(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阳性细胞光密度值在感染组的表达变化,IL-6蛋白质在盲肠和胃组织显着升高(p<0.05),在空肠有极显着升高(p<0.01),肝脏中下降,食管升高不明显;IFN-γ蛋白质在肝脏和胃组织显着升高(p<0.05),在空肠极显着升高(p<0.01),其余组织升高不明显;sIgA蛋白质变化不明显。(5)原位杂交染色结果显示感染后阳性细胞光密度值的变化,IL-6mRNA在盲肠显着升高(p<0.05),在空肠极显着升高(p<0.01),肝脏中下降,其余组织升高差异不显着;IL-2mRNA在肝脏、盲肠和食管升高,其余组织下降,但是差异都不显着;IFN-γmRNA在肝脏和空肠以及胃组织显着升高(p<0.05),在食管极显着升高(p<0.01),在盲肠升高不明显;sIgA mRNA在食管有极显着升高(p<0.01),其余组织升高不明显;CD3mRNA在肝脏升高,其余组织下降,差异都不显着(p>0.05)。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染色阳性颗粒都集中在细胞质,细胞核不着色,阳性细胞主要集中在胃肠道和食管的粘膜层,肝细胞索之间,在血管内也可见部分阳性细胞;除了炎性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和肝细胞表现为阳性反应之外,部分胃肠腺细胞和肌间结缔组织也有阳性反应。结论:各种细胞因子和抗体的变化反应了肺炎链球菌感染机体后,胃肠道粘膜免疫系统细胞免疫功能有增加,而体液免疫有下降趋势,推测作为粘膜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胃肠道细胞免疫的增强有利于机体清除该细菌。各因子抗体的变化可能与肺炎链球菌的致病力相关联,通过调节相关因子在不同组织的表达可以为开发研究新疫苗或者新的药物靶位点提供新的途径。

李建生,余学庆,王明航,李素云,王至婉[6](2012)在《中医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研究策略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文章基于近年中医药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主要研究进展结合作者的研究实践,就有关工作进行总结并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主要包括病机研究的"衰老积损、热毒损肺"理论的提出,证候分类与诊断标准的制定,疗效评价中的文献评价和疗效的实证研究,诊疗指南的研究,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测评工具的研制,模型的建立与机制探讨包括内毒素损伤模型与应用和细菌性肺炎模型与应用及痰热壅肺CAP的病证结合模型建立与应用等。有关中医治疗老年CAP研究应着重4点:病机研究、证候学研究是突出个体化辨证治疗的理论基础,应着眼于基于疾病变化规律而完善证候学内容的规范/标准并达到共识,注重老年患者的特点;疗效评价及评价方法研究为获取高质量证据的保障,既要遵循国际公认的方法又要注重突出中医治疗优势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诊疗指南制定与应用为临床研究成果转化提供了指导,应结合不同实际因素(地域、气候等)而不断完善或基于指南而制定适宜的临床诊疗路径;有关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及有关药理学研究等应用基础研究将为探讨作用机制、研究开发新药、优化治疗方法/方案提供依据,应结合中医药的疗效特点和临床应用的实际而注重有关方法学研究。

李磊[7](2011)在《“肺合大肠”中的气机升降理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深入探讨肺和大肠之间气机升降关系,以及在肺肠疾患中的临床应用规律。以期给不断出现的疑难疾患的治疗带来启示,从而发现面向临床应用的理论飞跃的转折点,亦进一步证实“肺合大肠”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研究方法:○1采用中医理论发生学研究方法,对“肺合大肠”、“气机升降”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的形成与演变,作出客观而确实的表达。○2采用古今文献整理研究的方法,重点探索气机升降关系在肺与大肠中的应用规律性。研究成果:肺以宣降为本,肠以通降为要。肺与大肠有同源性,临床证治分为肺病治肠、肠病治肺及肺肠并治。肺肠的气机升降运动与肺肠生理特性相一致。气机升降失常是肺肠病的病机重点之一,灵活运用升降结合的方法,可以达到调理气机、却病正复的目的。研究结论:肺与大肠经脉上相互络属,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治疗上相互为用。气机失调则百病丛生,调理气机升降是治疗肺肠疾病的基本原则。

彭波[8](2011)在《沙白肺炎合剂对反复SP感染老龄大鼠肺脏TNF-α、IFN-γ等因子的调节作用》文中提出目的(Objective):通过观察沙白肺炎合剂对反复肺炎链球菌感染老龄大鼠肺脏TNF-a、IFN-γ、IL-8等因子水平变化的影响,探讨沙白肺炎合剂在老年慢性肺炎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Methods):1、选用实验SD雄性青年大鼠20只和老龄大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青年空白对照组、青年模型组、老龄空白对照组、老龄模型组、沙白肺炎合剂高剂量组、沙白肺炎合剂低剂量组、罗红霉素组。2、实验造模采用气管切开,用微型注射器直接向气管内注射菌液,在1个月内让实验大鼠反复3次感染肺炎链球菌,使其肺炎病程延长的方法造模。3、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大鼠体重、活动度、摄食等一般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在实验用药6天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对部分组织进行匀浆,取肺组织匀浆上层清夜,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肺组织中TNF-α、IFN-γ、IL-8等炎性因子水平进行测量。对另一部分肺组织通过HE染色,制作肺组织病理切片,并对病理损伤进行判定。结果(Results):①老龄中药低剂量组与老龄西药组、老龄中药高剂量组TNF-a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老龄西药组、老龄中药高剂量组、老龄中药低剂量组大鼠肺组织IFN-γ水平相互比较无统计学意义。③老龄模型组和青年模型组肺组织有损伤,老龄组损伤更明显:老龄中药高、低剂量组和老龄西药组对肺组织有保护作用,肺组织损伤较轻。④肺炎大鼠模型肺组织中,IL-8有较强的表达,其水平高低与炎症严重程度成正比;沙白肺炎合剂各组和西药罗红霉素一样,对肺组织IL-8水平有调节作用。结论(Conclusions)沙白肺炎合剂对反复肺炎链球菌感染的老龄大鼠模型肺组织的炎性因子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能降低肺组织中TNF-a、IFN-γ、IL-8等炎性因子水平,对肺组织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还能改善实验大鼠链球菌肺炎后的体重,改善营养状态。

梅雪[9](2010)在《毒素清对肺炎痰热证大鼠肺组织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毒素清对肺炎痰热证大鼠肺组织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以揭示毒素清治疗肺炎痰热证的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wistar大鼠70只,雌雄各半,2月龄,200-20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即正常组、肺炎组、肺炎痰热证组、对照组、毒素清组,每组14只。采用气管插管法制作细菌性肺炎模型,在细菌性肺炎模型基础上给予热环境风热刺激建立细菌性肺炎痰热证模型。毒素清组第7天开始给予毒素清水溶剂(2.8g·kg-1·d-1)灌胃,每日一次,连续5天;对照组第7天开始给予清金化痰汤合桑白皮汤中药水煎剂(5.607g·kg-1·d-1)灌胃,每日一次,连续5天;正常组、肺炎组、肺炎痰热证组第7天开始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每日一次,连续5天。所有动物于风热刺激开始第11天取材。光镜下观察大鼠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肺组织IL-1、IL-6、IL-10、TNF-α的表达及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p-JAK2、p-STAT1、p-STAT3、SOCS3表达,采用RT-PCR法测定肺组织IL-1mRNA、IL-10mRNA及SOCS3mRNA表达水平。结果:1各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 PMN)百分比变化:肺炎组、肺炎痰热证组WBC和PMN百分比均较正常组升高(P<0.01),肺炎痰热证组WBC计数和PMN百分比较肺炎组升高(P<0.01,P<0.05);毒素清组、对照组WBC计数和PMN百分比均低于肺炎痰热证组(P<0.01,P<0.05),毒素清组较对照组降低,但无显着差异。2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正常组大鼠肺组织结构正常。肺炎组细支气管腔及肺泡腔内炎性渗出明显,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出血,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肺炎痰热证组细支气管及肺泡腔脓性渗出明显,肺泡结构破坏,间质水肿,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充血。对照组细支气管及肺泡腔内炎性渗出明显减少,间质轻度水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炎症细胞散在分布。毒素清组肺组织结构基本正常,间质炎症细胞浸润。3各组大鼠肺组织IL-1β蛋白及IL-1βmRNA表达的变化:与正常组比较,肺炎组与肺炎痰热证组肺组织IL-1p蛋白及IL-1βmRNA的表达显着增强(P<0.01),其中,肺炎痰热证组IL-1β蛋白及IL-1βmRNA的表达较肺炎组有增强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肺炎痰热证组相比,毒素清组与对照组肺组织IL-1蛋白及IL-1βmRNA的表达明显减弱(P<0.01),其中,毒素清组较对照组IL-1蛋白及IL-1βmRNA的表达减弱明显(P<0.05)。4各组大鼠肺组织TNF表达的变化:与正常组比较,肺炎组与肺炎痰热证组肺组织TNF表达显着增强(P<0.01),其中,肺炎痰热证组肺组织TNF表达较肺炎组增强明显(P<0.01);与肺炎痰热证组相比,毒素清组与对照组肺组织TNF表达明显降低(P<0.01),其中,毒素清组较对照组肺组织TNF的表达降低显着(P<0.05)。5各组大鼠肺组织IL-6表达的变化:与正常组比较,肺炎组与肺炎痰热证组肺组织IL-6表达显着增强(P<0.01),其中,肺炎痰热证组肺组织IL-6表达较肺炎组增强明显(P<0.05);与肺炎痰热证组相比,毒素清组与对照组肺组织IL-6表达显着降低(P<0.01),其中,毒素清组较对照组肺组织IL-6表达降低明显(P<0.05)。6各组大鼠肺组织IL-10蛋白及IL-10mRNA表达的变化:与正常组比较,肺炎组与肺炎痰热证组肺组织IL-10蛋白及IL-10mRNA的表达显着增强(P<0.01),其中,肺炎痰热证组IL-10蛋白及IL-10mRNA的表达较肺炎组增高(P<0.05);与肺炎痰热证组相比,毒素清组肺组织IL-10蛋白及IL-10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7各组大鼠肺组织p-JAK2、p-STAT1、p-STAT3蛋白表达的变化:与正常组比较,肺炎组和肺炎痰热证组肺组织p-JAK2、p-STAT1、p-STAT3蛋白表达均显着增强(P<0.01),其中,肺炎痰热证组较肺炎组增强明显(P<0.05);与肺炎痰热证组比较,毒素清组和对照组的上述蛋白表达均显着降低(P<0.01),其中,毒素清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8各组大鼠肺组织SOCS3蛋白及SOCS3mRNA表达的变化:与正常组比较,肺炎组和肺炎痰热证组肺组织SOCS3蛋白及SOCS3mRNA的表达显着增强(P<0.01),其中,肺炎痰热证组SOCS3蛋白及SOCS3mRNA的表达较肺炎组增强明显(P<0.05);与肺炎痰热证组比较,毒素清组和对照组肺组织SOCS3蛋白及SOCS3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提高(P<0.01),其中,毒素清组表达水平均数较对照组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采用细菌性肺炎结合热环境风热刺激的方法成功制备细菌性肺炎痰热证模型。该病证结合模型在白细胞反应、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及JAK/STAT信号通路转导方面有其自身的病理生理特点。2促炎性因子与抗炎性因子之间的失衡及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肺炎痰热证的发生发展。3毒素清对肺炎痰热证模型炎症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①直接抑制促炎因子TNF-α、IL-1β及IL-6的过度释放。②促进抗炎因子IL-10的分泌,协调促炎反应与抗炎反应的平衡。③影响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继而下调下游炎症因子的基因及蛋白的表达。④调节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的负反馈因子SOCS3的表达,但其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李建生,邹艳玲,李素云,李道五,余嗣崇[10](2008)在《毒素清颗粒对克雷伯杆菌肺炎老龄大鼠小肠组织IL-1、TNF-α及MIP-2表达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揭示毒素清对老年肺炎导致小肠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复制克雷伯杆菌肺炎大鼠模型。将SD料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毒素清组和左氧氟沙星组。观察肺及小肠组织的病理改变,测定组织含水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小肠组织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蛋白表达和原位杂交方法测定MIP-2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肺脏及小肠组织损伤明显,肺脏和小肠组织含水量增高;模型组小肠组织IL-1、TNF-α及MIP-2的表达和MIP-2mRNA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显着增强(P<0.05);与模型组比较,毒素清组和左氧氟沙星组肺脏及小肠组织病理损伤明显改善,组织含水量降低,小肠组织IL-1、TNF-α及MIP-2蛋白表达和MIP-2mRNA的表达减弱(P<0.05)。结论IL-1、TNF-α及MIP-2的表达上调参与了小肠组织损伤,毒素清通过下调其表达来保护小肠组织。

二、细胞因子在肺炎双球菌肺炎老龄大鼠的变化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细胞因子在肺炎双球菌肺炎老龄大鼠的变化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貂源肺炎双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力基因检测及其致病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1 肺炎双球菌的研究进展
        1.1.1 病原学
        1.1.2 致病机理
        1.1.3 肺炎双球菌毒力因子
        1.1.4 流行病学
    1.2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进展
        1.2.1 病原学
        1.2.2 致病机理
        1.2.3 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因子
        1.2.4 流行病学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试剂
    2.4 实验方法
        2.4.1 细菌的分离鉴定
        2.4.1.1 形态学观察
        2.4.1.2 革兰氏阳性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2.4.1.3 细菌 16S r RNA的PCR扩增
        2.4.1.4 毒力基因检测
        2.4.1.5 药敏试验
        2.4.2 小白鼠致病性试验
        2.4.2.1 菌落形成单位计数
        2.4.3 水貂致病性实验
        2.4.4 病理组织学检测
3 实验结果
    3.1 细菌的分离鉴定
    3.2 毒力基因检测
    3.3 药敏试验
    3.4 小鼠致病性试验
    3.5 水貂致病性实验
    3.6 病理组织学检测
4 分析与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固本止咳中药对COPD呼吸道黏膜免疫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一 “正气”卫外与黏膜免疫相关性研究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中医药对呼吸道黏膜免疫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试剂及药物
        1.3 仪器设备
    2、方法
        2.1 技术路线图
        2.2 COPD模型建立与分组
        2.3 固本止咳中药制备
        2.4 给药
        2.5 动物肺组织形态学标本采集及处理
        2.6 动物肺功能检测
        2.7 动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采集及sIgA检测
        2.8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肺组织中NE含量表达
        2.9 统计分析
结果
    1. 一般情况
    2. 小鼠肺组织形态学改变
    3. 固本止咳中药可改善模型小鼠的通气功能
    4. 固本止咳中药可有效控制模型小鼠气道炎症状态
    5. 固本止咳中药可减少肺组织中NE的过度表达
讨论
    1. 中医对COPD病因病机的认识
    2. 固本止咳中药出处及方义
    3. 固本止咳中药改善COPD模型小鼠气道及肺组织结构损伤
    4. 固本止咳中药降低COPD模型小鼠呼吸道sIgA的分泌
    5. 固本止咳中药改善COPD模型小鼠肺通气功能障碍
    6. 固本止咳中药下调COPD模型小鼠肺组织中NE的表达
    7. 卫气与黏膜免疫的关系探讨
    8. “治未病”理论应用于COPD的优越性
    9. 呼吸道黏膜免疫对COPD病理机制的影响
    10.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11.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毒素清颗粒对支原体肺炎老龄大鼠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动物与菌株
    1.2 药物与试剂
    1.3 仪器
2 方法
    2.1 肺炎模型制备
    2.2 分组与处理
    2.3 指标测定
        2.3.1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总数
        2.3.2 血清IL-6,IL-8,TNF-α
        2.3.3 BALF肺炎支原体PCR及s Ig A,FN检测
        2.3.4 肺组织含水量及病理检测
    2.4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各组外周血细胞计数的变化
    3.2 BALF肺炎支原体-PCR检测
    3.3 肺组织病理
    3.4 各组肺含水量的变化
    3.5 各组肺泡灌洗液中s Ig A和FN含量变化
    3.6 各组血清IL-6,IL-8,TNF-α的变化
4 讨论

(4)肺炎链球菌感染猕猴肠道菌群分子解析及消化、呼吸、免疫系统免疫相关因子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肺炎链球菌研究进展
        1.1 肺炎链球菌致病机理
        1.2 肺炎链球菌性肺炎
        1.2.1 肺炎链球菌性肺炎的发病过程
        1.2.2 肺炎链球菌性肺炎免疫学
        1.2.3 肺炎链球菌的防治
    2 黏膜免疫系统研究进展
        2.1 黏膜免疫系统简介
        2.2 胃肠道黏膜免疫
        2.2.1 胃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结构
        2.2.2 胃肠道黏膜与细胞因子和抗体
        2.2.3 肠道菌群和胃肠道黏膜免疫
        2.2.4 胃肠道黏膜免疫功能以及疾病
        2.3 呼吸道黏膜免疫系统
        2.3.1 呼吸道黏膜结构
        2.3.2 呼吸道黏膜免疫效应及相关疾病
        2.4 黏膜免疫的应用进展
    3 肠道菌群结构的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3.1 肠道菌群传统的培养和鉴定技术
        3.2 肠道菌群镜检法
        3.3 肠道菌群结构的现代分子解析方法
        3.3.1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3.3.2 肠道菌群DNA指纹图谱技术
        3.3.3 分子探针技术及基因芯片技术
        3.3.4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
    4 结语
第二部分 实验正文
    第一章 猕猴肺炎链球菌分离鉴定及感染后其消化、呼吸、免疫器官组织病理学观察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种和质粒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试剂及配制
        1.4 猕猴肺炎链球菌微生物学鉴定
        1.4.1 猕猴肺炎链球菌的分离
        1.4.2 革兰氏染色鉴定及胆汁溶菌实验
        1.4.3 OPTOCHIN实验
        1.4.4 小鼠毒力实验
        1.5 肺炎链球菌16S rRNA序列的鉴定
        1.5.1 引物设计
        1.5.2 肺炎链球菌增菌培养
        1.5.3 细菌基因组DNA提取
        1.5.4 16Sr RNA基因目的片段的PCR扩增
        1.5.5 琼脂糖凝胶电泳及PCR产物的回收
        1.6 组织病理学观察
        1.6.1 石蜡切片及染色
        1.6.2 图像处理
        2 结果
        2.1 微生物形态学鉴定、胆汁溶菌实验和OPTOCHIN实验
        2.2 小鼠毒力实验
        2.3 16S rRNA PCR扩增及测序结果
        2.4 消化系统组织病理学观察
        2.5 呼吸系统组织病理学观察
        2.6 免疫系统组织病理学观察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PCR-DGGE技术对肺炎链球菌感染猕猴和健康猕猴消化道内菌群解析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样品采集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主要溶液配制
        1.5 肠内容物细菌总DNA的提取
        1.6 DNA的定量和纯度检测
        1.7 PCR扩增细菌16SrRNA变异区
        1.8 DGGE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DNA提取方法的对比
        2.2 16S rRNA V3区PCR-DGGE图谱指纹分析
        2.3 DGGE图谱聚类分析
        2.4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3 讨论
        3.1 DNA提取方法的分析
        3.2 DGGE结果分析
        4 小结
    第三章 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肺炎链球菌感染猕猴和健康猕猴消化道内特定菌群数量的解析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及处理方法
        1.2 标准菌株及其培养条件
        1.3 主要实验仪器及试剂
        1.4 实验试剂的配制
        1.5 样品中菌群总DNA的提取
        1.6 标准菌株基因组的提取
        1.7 定量PCR引物设计
        1.8 标准品制备所用引物
        1.9 标准品的制备及鉴定
        1.10 实时荧光定量PCR解析各样品中特定菌属菌群结构
        2 结果
        2.1 标准曲线的制备
        2.2 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对猕猴消化道内菌群的定量检测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感染肺炎链球菌猕猴呼吸系统内sIgA、IFN-γ、CD3、IL-2、IL-6蛋白的表达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1.2 实验动物
        1.3 取材
        1.4 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
        1.5 显微、拍照及图像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感染肺炎链球菌猕猴IL-6、IL-2、sIgA、IFN-γ以及CD3在消化系统的表达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1.2 实验动物
        1.3 取材
        1.4 实验方法
        1.5 显微、拍照及图像分析
        2 结果
        2.1 IL-6蛋白在消化系统中的表达
        2.2 IL-2蛋白在消化系统的表达
        2.3 IFN-Γ蛋白在消化系统的表达
        2.4 SIgA蛋白在消化系统的表达
        2.5 CD3蛋白在消化系统的表达
        3 讨论
        4 小结
    第六章 感染肺炎链球菌猕猴免疫系统内sIgA、1FN-γ、CD3、IL-2、IL-6的表达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1.2 实验动物
        1.3 取材
        1.4 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
        1.5 显微、拍照及图像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缩写与全名

(5)IL-6、IL-2、sIgA、IFN-γ以及CD3在感染肺炎链球菌猕猴消化系统的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肺炎链球菌的研究进展
    2. 胃肠道粘膜免疫的研究进展
    3. 几种细胞因子和抗体的研究进展
        3.1 IL-6的研究进展
        3.2 IL-2的研究进展
        3.3 IFN-Γ的研究进展
        3.4 sIGA的研究进展
        3.5 CD3的研究进展
    4. 选题意义
实验内容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实验试剂
        1.1.3 实验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的取材
        2.2 常规H.E染色
        2.3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蛋白质的表达和分布
        2.4 原位杂交检测MRNA的表达和分布
        2.5 图像采集以及数据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H.E染色结果
        3.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3.2.1 IL-6蛋白质在食管、胃、盲肠、空肠以及肝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
        3.2.2 IFN-γ蛋白质食管、胃、盲肠、空肠以及肝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
        3.2.3 sIgA蛋白质食管、胃、盲肠、空肠以及肝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
        3.3 原位杂交染色结果
        3.3.1 IL-6 mRNA在食管、胃、盲肠、空肠以及肝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
        3.3.2 IL-2 mRNA在食管、胃、盲肠、空肠以及肝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
        3.3.3 IFN-γ mRNA食管、胃、盲肠、空肠以及肝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
        3.3.4 sIgA mRNA食管、胃、盲肠、空肠以及肝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
        3.3.5 CD3 mRNA食管、胃、盲肠、空肠以及肝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
        3.4 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结果比较
讨论
    1. 食管、胃、盲肠、空肠以及肝组织的基本病理变化
    2. 细胞因子以及抗体在感染组和健康组的表达分析
        2.1 IL-6在感染组和健康组的表达分析
        2.2 IL-2在感染组和健康组的表达分析
        2.3 IFN-Γ在感染组和健康组的表达分析
        2.4 sIGA在感染组和健康组的表达分析
        2.5 CD3在感染组和健康组的表达分析
    3. 细胞因子和抗体在感染组表达变化的意义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中医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研究策略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病机研究
证候分类与诊断
疗效评价
    1.文献的评价
    2.疗效的实证
诊疗指南的研究
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价方法
    1.疗效指标体系的建立
    2.证候转归变化为证候疗效评价主要途径
    3.测评工具的研制
模型的建立与机制探讨
    1.内毒素损伤模型与应用
    2.细菌性肺炎模型与应用
    3.病证结合模型与应用

(7)“肺合大肠”中的气机升降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肺合大肠” 理论的源流发展
    1 中医学对 “肺合大肠” 的认识发展
        1.1 中医学对 “肺” 的认识
        1.2 中医学对 “大肠” 的认识
        1.3 中医学对 “肺合大肠” 的认识
    2 西医学对 “肺肠相关” 的研究探索
        2.1 西医学对 “肺” 的研究
        2.2 西医学对 “大肠” 的研究
        2.3 西医学对 “肺肠相关” 的研究
第二章 “气机升降” 理论的探幽阐微
    1 “气机升降” 理论的传统认识
        1.1 中医学对 “气” 的认识
        1.2 中医学对 “气机” 的认识
        1.3 中医学对 “气机升降” 的认识
    2 “气机升降” 理论的现代认识
第三章 “气机升降” 在 “肺合大肠” 中的生理意义
    1 气机升降与肺脏
    2 气机升降与大肠腑
    3 “气机升降” 与 “肺合大肠”
第四章 “气机升降” 在 “肺合大肠” 中的病理意义
    1 气机升降失常与肺脏疾患
    3 气机升降失常与肺肠同病疾患
第五章 “气机升降” 在 “肺合大肠” 疾患中的临床应用
    1 气机升降失常的治疗原则
    2 气机升降理论的临床运用特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详细摘要

(8)沙白肺炎合剂对反复SP感染老龄大鼠肺脏TNF-α、IFN-γ等因子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研究部分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品
        1.3 实验试剂
        1.4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
        2.2 反复肺炎链球菌感染性大鼠模型制备
        2.3 给药方法及剂量
        2.4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2.4.1 一般指标
        2.4.2 肺组织病理切片制作
        2.4.3 肺组织TNF-α、IFN-γ等炎性因子的测定
        2.4.4 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IL-8含量
    3 实验结果
        3.1 一般指标的观察结果
        3.1.1 各组大鼠存活率统计分析(表1)
        3.1.2 各组大鼠死亡原因分析(表2)
        3.2 各组大鼠体重水平的变化
        3.3 各组大鼠肺组织中TNF-a水平的变化
        3.4 各组大鼠肺组织中IFN-γ水平的变化
        3.5 各组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比较
        3.6 肺组织免疫组化检测IL-8结果
讨论部分
    1、中医学对老年肺炎的认识
        1.1 中医病名
        1.2. 病机认识
    2、现代医学对老年肺炎的认识
        2.1. 老年人患肺炎的危险因素
        2.1.1. 解剖结构及肺功能变化
        2.1.2. 免疫功能下降
        2.1.3. 口咽部细菌寄殖增加
        2.1.4. 其他基础疾病
        2.2 老年CAP的临床特点
    3、动物模型
        3.1 造模方法的选择
        3.1.1 文献报道的造模方法
        3.1.2 本实验采用反复感染的造模方法
        3.2 模型评价标准
        3.3 动物模型致病菌的选择
        3.3.1 老年肺炎的常见的致病菌
        3.3.2 肺炎链球菌(SP)与老年肺炎
    4、实验中所用西药的选择
        4.1 造模时选用左氧氟沙星控制急性感染
        4.2 实验中选用罗红霉素作为对照药物
        4.2.1 罗红霉素的抗炎作用
        4.2.2 罗红霉素的免疫调节作用
        4.2.3 罗红霉素在呼吸系疾病中的使用
    5、沙白肺炎合剂方药讨论
        5.1 方解
        5.2 现代药理研究
        5.2.1 单味药物功效研究
        5.2.2 复方研究
    6、沙白肺炎合剂对老年慢性肺炎的作用机理分析
        6.1 沙白肺炎合剂体现了"培土生金"的治疗方法
        6.1.1. "培土生金"法的定义
        6.1.2. 历代医家重视"培土生金"法在肺系疾病中的应用
        6.2 沙白肺炎合剂还通过"调补宗气"达到治疗目的
        6.2.1、宗气与肺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密切相关
        6.2.2 宗气的生成及功能正常依赖于脾胃
        6.3、 IFN-γ
        6.3.1. IFN-γ研究概况
        6.3.2 沙白肺炎合剂对IFN-γ的调控作用
        6.4. TNF-α
        6.4.1 TNF-α概况
        6.4.2 沙白肺炎合剂对TNF-α的调控作用
        6.5 IL-8
        6.5.1 IL-8研究概况
        6.5.2 沙白肺炎合剂对IL-8的调控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1 病因病机认识
    2 临床研究情况
        2.1 分型论治
        2.2 中药针剂
        2.3 中药复方
        2.4 治未病
        2.4.1 未病先防
        2.4.2 已病防变
    3 实验研究进展
        3.1 模型研究
        3.1.1 细菌性肺炎模型
        3.1.2 支原体肺炎模型
        3.1.3 卡氏肺囊虫肺炎模型
        3.2 中药药理研究情况
        3.2.1 黄芩苷
        3.2.2 大蒜素
        3.2.3 毒素清
        3.2.4 芩百清肺浓缩丸
        3.2.5 理肺通络合剂
        3.2.6 保元汤
        3.3 药理机制
        3.3.1 抗病原微生物
        3.3.2 抗炎作用
        3.3.3 抗毒素
        3.3.4 调节免疫功能
        3.3.5 改善机体微循环
        3.3.6 止咳化痰平喘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照片
附录二: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致谢

(9)毒素清对肺炎痰热证大鼠肺组织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细菌
        1.3 药品
        1.4 试剂
        1.5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模型制备
        2.2 分组与用药
        2.3 取材与处理
        2.4 测定指标
        2.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各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PMN 百分比变化
    2 各组大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
    3 各组大鼠肺组织IL-1蛋白及IL-1 mRNA表达的变化
    4 各组大鼠肺组织TNF表达的变化
    5 各组大鼠肺组织IL-6表达的变化
    6 各组大鼠肺组织IL-10蛋白及IL-10mRNA表达的变化
    7 各组大鼠肺组织p-JAK2、p-STAT1、p-STAT3蛋白表达的变化
    8 各组大鼠肺组织SOCS3蛋白及SOCS3mRNA农达的变化
讨论
    1 中医学对肺炎的认识
    2 毒索清颗粒的组成
    3 病证结合模型建立的意义
    4 毒素清对痰热证肺炎的作用机制的探讨
        4.1 毒素清对外周血中炎症细胞及肺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
        4.2 毒素清对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照片
附录2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10)毒素清颗粒对克雷伯杆菌肺炎老龄大鼠小肠组织IL-1、TNF-α及MIP-2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模型与分组
    1.3 测定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各组大鼠外周血WBC、PMN计数的变化
    2.2 各组大鼠BALF中WBC、PMN计数及肺脏菌落计数的变化
    2.3 各组大鼠肺脏和小肠组织含水量的变化
    2.4 小肠组织IL-1β、TNF-α、MIP-2蛋白表达及MIP-2
    2.5 肺脏和小肠组织的病理变化
3 讨 论
    3.1 毒素清对老年细菌肺炎的作用
    3.2 毒素清对老年肺炎导致小肠损伤的保护机制

四、细胞因子在肺炎双球菌肺炎老龄大鼠的变化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貂源肺炎双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力基因检测及其致病性研究[D]. 商园园.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2]固本止咳中药对COPD呼吸道黏膜免疫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D]. 来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8)
  • [3]毒素清颗粒对支原体肺炎老龄大鼠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J]. 李素云,李亚,李建生,余海滨,赵敏,余学庆,王海峰,王明航.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21)
  • [4]肺炎链球菌感染猕猴肠道菌群分子解析及消化、呼吸、免疫系统免疫相关因子的表达[D]. 罗启慧. 四川农业大学, 2012(04)
  • [5]IL-6、IL-2、sIgA、IFN-γ以及CD3在感染肺炎链球菌猕猴消化系统的表达研究[D]. 陈恋. 四川农业大学, 2012(06)
  • [6]中医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研究策略与实践[J]. 李建生,余学庆,王明航,李素云,王至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2(03)
  • [7]“肺合大肠”中的气机升降理论研究[D]. 李磊.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12)
  • [8]沙白肺炎合剂对反复SP感染老龄大鼠肺脏TNF-α、IFN-γ等因子的调节作用[D]. 彭波.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11)
  • [9]毒素清对肺炎痰热证大鼠肺组织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D]. 梅雪. 河南中医学院, 2010(03)
  • [10]毒素清颗粒对克雷伯杆菌肺炎老龄大鼠小肠组织IL-1、TNF-α及MIP-2表达的影响[J]. 李建生,邹艳玲,李素云,李道五,余嗣崇.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8(17)

标签:;  ;  ;  ;  ;  

肺炎球菌性肺炎老年大鼠细胞因子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