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与节能标准化

中国节能与节能标准化

一、中国的节能与节能标准化(论文文献综述)

文红梅,张艳红,李统中[1](2021)在《公共机构节能标准化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系统介绍国内外公共机构节能标准化工作的研究意义及概况,在进一步分析新疆地区公共机构节能标准化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强化公共机构能耗标准化意识、加快节能标准制修订进程、培养节能标准化人才、加强标准宣贯与实施这四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韩占猛,宋晓晓,谭效时,向可祺,张亮亮[2](2020)在《船舶生产企业能源管理相关标准浅析》文中认为船舶行业节能标准化体系不健全,主要是由于船舶行业在节能标准化工作方面规划力度不够,导致标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较差,同时又因为船舶生产企业的用能特殊性,使得船舶行业节能标准化工作效果不明显。能源管理标准化是推动节能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完善的节能标准化体系,能够促进企业目标指标的明确、实现路径的管理及保障措施的建立,节能标准化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前提。

韩硕祥,赵立华[3](2020)在《标准化助力工业绿色发展》文中指出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实现工业绿色发展,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高标准的现代产业体系是制造强国建设的要求,应充分发挥标准的规范、引领和对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加快实施绿色制造,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王岩峰[4](2020)在《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一直以来都是建筑节能领域中的翘楚,在德国以及其他欧盟地区有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节能效果。2007年,中国开始引进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理念和技术,但十几年过去了,仍处于基础理论适应性的研究阶段,推广效果并不理想,与欧洲发达国家相比推广应用严重落后。随着中国建筑节能要求的不断提高,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如何有效利用并快速推广有效的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是建筑节能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于被动式建筑节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现状,研究制约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在中国推广应用的因素,力求找出推动中国被动式建筑节能发展的对策措施。首先,论文在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基础上,对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应用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比中德被动式建筑节能的发展环境、人文环境、建筑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及市场环境的异同,指出应根据气候、发展基础等条件的不同,对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和标准加以调整和完善以便更好的应用。接着,本文在现有资料和文献的整理的基础上,归纳出可能影响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在中国推广应用的21个因素,并按找类别属性将影响因素分为社会、技术、成本、管理和其他五类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并利用SPSS软件,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问卷进行分析,得出相关政策法规、开发商的开发成本、消费者的购房成本、主导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标准化设计与个性化需求的冲突解决是影响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应用的五个关键因素。最后,在借鉴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应用推广在政策、标准、激励制度、消费者认知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案例应用中的问题,从国家及地方的目标设置、政策法规的完善、财税及市场激励机制的建立、典型企业的示范引导、标准化设计与个性化选择的结合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论文的研究为政府在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应用方面的政策的制定、开发企业的市场开拓以及生产制造企业的标准化生产等提供了借鉴思路。

丁莹[5](2020)在《节能环保支出政策效应研究》文中指出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综合国力稳步提升,然而中国的发展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高污染、高耗能的生产方式无疑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世纪末中国逐渐认识到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弊端,其造成资源的枯竭与环境的污染,最终会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于是开始了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探索。政府对环境问题的干预手段包括命令控制型政策与经济激励型政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激励型手段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能够发挥更大作用已成为学界共识。目前中国的经济激励型政策主要是节能环保支出政策与环境税政策。本文将基于政府节能环保支出政策对于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矛盾方面的作用,对与节能环保支出政策经济效应与减排效应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中国节能环保支出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撑。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对政府节能环保支出政策的经济效应与减排效应进行检验,并在此基础上探究节能环保支出政策经济效应的异质性以及其减排效应的空间溢出,最后,引入作为节能环保支出配套政策工具的环境税政策,对于两种经济激励型政策对绿色增长的综合效应进行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基本结论如下:第一,基于隐性经济视角,考察了政府节能环保支出政策对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治理所发挥的经济效应与减排效应。本文首先构建了包含隐性经济部门与官方经济部门的生产部门理论模型,对节能环保支出对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状况的作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并使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对中国节能环保支出政策的经济效应与减排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节能环保支出具有显着负向经济效应,但该效应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升而减弱,隐性经济规模强化了节能环保支出的负向经济效应,同时节能环保支出的负向经济效应具有滞后性;节能环保支出具有显着正向减排效应,该效应随着环境污染程度的加剧而减弱,同时随着环境污染程度的逐渐增强,隐性经济规模对节能环保支出减排效应的影响逐步由削弱作用转变为强化作用。总体来说,基于隐性经济视角的节能环保支出具有负向经济效应与正向减排效应,即节能环保支出政策能够降低环境污染,但不利于经济增长。第二,剥离隐性经济,基于政府节能环保支出政策的经济效应,探究其经济效应存在差异的原因。本文通过构建包含环保部门与实际生产部门的经济增长模型,对节能环保支出政策发挥经济效应的路径及多重均衡存在性进行理论演绎;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FDI与要素禀赋结构在节能环保支出政策经济效应发挥过程中起到的门限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节能环保支出的经济效应同样具有滞后性,但区别于隐性经济视角下节能环保支出经济效应结论,剥离隐性经济规模的节能环保支出能够发挥正向经济效应。且FDI与要素禀赋结构对于节能环保支出经济效应的发挥都具有显着的门限效应,低于门限值时节能环保支出经济效应发挥程度较小,高于门限值时节能环保支出可发挥更大的经济效应。第三,基于环境问题的空间相关性,本文探究了节能环保支出政策减排效应的空间溢出。本文首先构建了包含执行两个不同程度节能环保支出政策经济体的空间扩散模型,对执行不同节能环保支出政策区域之间减排效应的空间影响进行理论探究;同时对中国节能环保支出政策减排效应进行空间计量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采用地理邻接权重的中国环境污染指数呈现正向空间相关性,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集聚性。考虑空间因素的节能环保支出对中国整体并未起到显着的减排效应,某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节能环保支出对自身能够起到显着减排效应,但其他邻近省、自治区、直辖市节能环保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会导致其环境污染情况的加剧。这是由于节能环保支出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的省份具有环保产业吸引力,能够使得拥有相近地理条件、要素禀赋的临近省份的绿色生产企业转移至该省份;同时传统污染企业的生存空间被挤占,将会转移至临近节能环保支出政策支持力度较小省份,省份之间绿色生产企业与传统污染企业的转移与环保产业的集聚现象直接导致了绿色技术研发创新方面的差异,最终使得环境污染因节能环保支出政策力度的差异发生省份间的转移。但对于节能环保支出减排效应的确实存在性不可否认,其通过间接空间溢出效应对环境污染程度的强化仅建立在地理相邻省份之间。第四,在节能环保支出政策自身经济效应与减排效应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对节能环保支出政策与环境税政策组合的绿色增长效应进行探究。本文首先通过两阶段古诺竞争博弈模型,对节能环保支出政策与环境税政策的实施对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影响作用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能够同时反映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治理状况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节能环保支出与环境税的政策组合对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了节能环保支出能够促进绿色增长,环境税不利于绿色增长的结论,但由于环境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影响,使得二者的政策组合导致节能环保支出政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有所削弱。

李想[6](2020)在《基于标准化能耗建模与目标规划的建筑节能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建筑业在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建筑为人类提供了舒适的室内环境,它满足了人们居住、学习、商业等活动对空间的基本需求。然而,建筑业本身却导致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废弃物以及温室气体排放。在这些负面影响中,建筑能源消耗由于其较高的份额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建筑设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建筑在剩余寿命中的能耗表现,因此,在建筑设计阶段采取措施提升建筑能耗表现是十分有效的节能方法。当前,建筑节能设计通常采用“预测—优化”的两阶段基本框架,即通过建筑能耗预测掌握当前设计方案在未来的能耗表现,并借助优化手段尽量缩小当前设计与设计目标之间的差距。由于当前绝大多数研究成果仅用于科学研究而非服务于建筑设计师,本研究旨在从“预测”和“优化”两个阶段分别提出适合实际工程应用的设计方法,使节能设计更加高效、便捷,并能够满足业主的设计要求。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建筑能耗预测是建筑节能设计的首要工作。本研究提出了一个三阶段建筑能耗高效预测方法:阶段1提出基于参数化的3D能耗模型快速建立方法;阶段2借助EnergyPlus自动仿真获取大量的建筑仿真结果;阶段3运用GA-BP模型建立建筑能耗深度预测模型。随后,本研究通过案例分析演示本方法的操作流程,并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准确性和有效性。(2)本研究借助目标规划模型建立了节能优化模型,并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迭代的求解流程。目标规划模型依据建设项目的设计要求进行建模,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将设计需求转化为数学表达;运用遗传算法求解目标规划模型,大大提升了优化效率;案例分析验证了优化模型的有效性,以及模型应用的可扩展性。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当前绿色建筑设计研究领域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能耗预测与节能优化两个过程分别提出了改进的设计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建筑设计的设计效率和节能效果,为实际工程中的设计与节能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工具,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的推广与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工作。

李鹏程,王中航,黄意,陈海红[7](2020)在《我国节能市场机制标准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节能市场机制标准化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节能市场机制标准体系,共计由6个子体系、20个大类、160余项标准组成,研究了标准体系的特点,并对节能市场机制标准化发展模式及相关重点领域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对促进我国节能市场机制标准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赵亮[8](2019)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节能驱动机制与多目标优化策略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业得到迅猛发展,随着人们物质和生活品质的改善,对建筑面积、居住环境和舒适度等条件的要求不断提高,导致能源消耗持续上升,因此建筑行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刻不容缓。对于建设项目而言,能源消耗贯穿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和运行维护全生命周期。本文以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节能驱动机制和多目标优化策略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科学计量学领域的可视化知识图谱,界定和识别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节能影响因素;其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各因素对节能动力的影响路径和作用关系,探究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节能驱动机制;在此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社会、自然和经济三个维度出发,提出建设项目节能多目标优化策略;最后,通过工程项目案例验证优化策略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建立的结构方程模型能客观反映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节能驱动机制,提出的建筑能耗、采光和成本多目标优化策略能获得平衡多性能目标的非支配解和进行成本预测。论文开展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科学计量学的方法对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使用Citespace分别绘制了国际、国内建设项目节能研究知识图谱。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全生命周期节能影响因素进行了识别和界定,构建了政府政策、节能技术、节能认知和设施管理对节能动力作用的理论模型。(2)根据实证研究的步骤和方法,开发了节能影响因素的测量量表,并对江苏省内从事建设项目管理和相关专业背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和AMOS等统计分析工具对调研样本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信度和效度检验,借助因子分析识别出影响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节能的5个因子,共包含33个二级测量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拟合指标检验和修正,最终构建出建设项目节能驱动的结构方程模型。利用修正后的模型和理论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厘清了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政府政策、节能技术、节能认知和设施管理对节能动力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制。(3)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自然和经济维度出发,确立以降低能耗为自然维度目标,以采光性能为社会维度目标,以项目成本为经济维度目标的建设项目节能多目标优化模型。通过BIM技术、参数化驱动和云计算等方法进行建筑能耗和采光模拟,研究了不同参量因素下建筑能耗和采光性能的变化机理。(4)针对本文提出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以Optimo作为优化引擎,分析NSGA-II算法在经典多目标优化问题上的收敛性、多样性和局限性;提出包括BIM模型建立、参数化驱动开发、建筑性能模拟、多目标优化设计、帕累托前沿分析、节能决策和评估6个步骤的基于NSGA-II算法的建筑性能多目标优化策略;并采用遗传算法改进BP-神经网络,实现成本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5)以某会展中心项目为例,选取窗墙比、建筑朝向、窗高、玻璃材质和墙体材质等设计参量,通过Dynamo参数化驱动BIM模型进行基于NSGA-II算法的项目能耗、采光性能优化,结果表明优化过程的收敛效果较好,并计算出平衡多性能目标要求的非支配解。将优化结果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数据进行训练,结果表明训练数据的迭代误差较小,可用于项目成本的预测分析。论文从工程项目管理视角厘清了全生命周期节能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并探究了节能驱动机制,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融合BIM技术、参数化驱动、云计算、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进行建筑能耗、采光和成本多目标优化的策略,实现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复合权衡节能调控,提升了我国建筑节能研究的信息化水平。该论文有图89幅,表55个,参考文献353篇。

刘建军[9](2019)在《生态宜居视域下的辽南农村居住环境适老性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截止到2018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约2.5亿,其中农村老年人口已超过1亿,约占农村总人口 18.7%;而辽宁省农村老年人约占户籍人口的25.58%,高出全国约7%,反映出农村老龄化课题的急迫性。本研究结合国家“坚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战略目标,对如何构建辽南农村生态宜居适老性环境进行探索。对于老龄化问题,不同的省市地区有着各自的特点。作为劳动力人口流失严重的地区,辽宁不可能像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那样,依靠吸引大量的劳动力人口,来抵御老龄化。作为全省沿海经济带的核心区域,辽南兼有沿海型与内陆型两种典型村落,其适老性建设既有共通之处,也存在着差异化。主要表现为: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内陆型农村老年人交通出行成本较高;②沿海型村落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好于内陆型,新建农宅较多,但二者都存在村一级医疗卫生人员严重不足,医疗服务水平较低,村内闲置资源较多;③两种村落中多聚集着失能、失智老人,农宅基础生活设施都较为落后,缺乏必要的适老化部品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进行支持。研究以上述问题为切入点,对辽南农村不同年龄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进行分析,探索“生态”、“宜居”概念下的适老性设计要素,并尝试构建相应的适老性评价模型。通过结构方程对适老性影响因素进行解析,从而全面地、系统地构建适老性设计评价体系及设计策略。研究首先对农村“生态宜居的适老性”的概念、内涵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详细的梳理。其次,重点阐述了在生态宜居视域下适老性的研究内容,发现老年人对舒适度的理解并不仅仅是依赖人体工程学所定义的无障碍尺寸,而是更关注对自身周围空间的尺度控制。因此,研究基于人际气泡理论引入了“个人领域”的概念,详细论述在这一概念下舒适度、便捷性、连续性等宜居相关概念的定义。以此为基础,对老年人在不同空间层面的适老性需求进行调研,并建立了5个理论假设。最后,研究综合适老性评价、实地测绘以及计算机模拟数据,建立生态宜居评价模型,验证相关假设。提出辽南农村适老性设计策略:①辽南农村居住环境适老性优化策略;②辽南农宅生态适应性节能与适老性设计策略,进而为辽南农村养老政策的制定以及适老性环境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论文在生态宜居的视域下从新审视老年行为、空间尺度、无障碍、适应性节能等农村居住环境适老性设计问题,尝试为老年人营建一个绿色、和谐、舒适、便捷的现代乡村生活环境。

陈任飞[10](2019)在《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增长能力评价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的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于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虽然我国已经进入汽车大国的行列,但是汽车产业如何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双重效益是一种重大的难题,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是解决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此,本研究从绿色增长的角度为切入点,对我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进行绿色增长能力进行评价,识别出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首先,通过对绿色增长理论、绿色供应链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生产者责任延伸理论进行梳理,分析了产业绿色增长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界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增长能力的概念和内涵。并从产业环境、产业资源、产业技术和产业绩效四个维度分析其要素构成,通过分析四个要素的耦合关系,解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增长能力形成的基本机理。其次,构建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增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增长能力的形成机理,从四个维度进行指标海选通过CA分析、变粗糙集筛选方法识别该产业绿色增长能力指标,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对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增长能力进行测度与评价。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采用TOPSIS与灰色关联理论构建节能与汽车产业绿色增长能力评价模型,基于我国2000-2016年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增长能力水平指数,并进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增长能力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产业环境、产业资源、产业技术和产业绩效呈现出不同的增长轨迹;产业环境和产业技术两个准则层的协调发展对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增长能力的提高具有显着的影响;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资源要素的相对不足是目前绿色增长能力较弱的重要原因。目前汽车产业在承接节能与环保压力挑战和利益相关者诉求的能力较弱,必须通过积极配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资源、强化技术创造实现经济和节能环保的多重绩效。研究结论丰富了绿色增长的相关理论,并为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增长能力提升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对于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中国的节能与节能标准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的节能与节能标准化(论文提纲范文)

(1)公共机构节能标准化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公共机构节能标准研究意义及其概况
    2.1 研究意义
    2.2 国内外节能标准工作概况
        2.2.1 国外研究概况
        2.2.2 国内研究概况
3 新疆地区能耗标准化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 对策及建议
    4.1 强化公共机构能耗标准化意识
    4.2 加快节能标准制修订进程
    4.3 培养节能标准化人才
    4.4 加强标准宣贯与实施
5 结语

(2)船舶生产企业能源管理相关标准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船舶生产企业能源管理标准现状
2 能源管理标准化的作用及意义
3 船舶行业能源管理标准未来发展方向
4 结语

(3)标准化助力工业绿色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加快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
2 标准化是推进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
3 工业绿色发展标准化工作应关注的重点
    3.1 加强节能与绿色标准体系顶层设计
    3.2 加快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
    3.3 加强基础研究与新技术的应用作为标准化的输入
    3.4 加强标准化服务能力提升和宣贯实施

(4)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总结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2 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在中国应用现状分析
    2.1 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的内容及应用
        2.1.1 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的内容
        2.1.2 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
    2.2 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应用现状
        2.2.1 总体示范推广情况
        2.2.2 典型应用案例
        2.2.3 典型应用案例对比分析
    2.3 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在中国示范应用的主要问题分析
        2.3.1 鱼骨图分析
        2.3.2 主要问题分析
3 影响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在中国推广的因素分析
    3.1 研究的理论基础
        3.1.1 扎根理论
        3.1.2 技术扩散理论
    3.2 中德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发展基础的对比分析
        3.2.1 被动式节能建筑概念关注点的对比
        3.2.2 被动式节能建筑技术应用环境的对比
        3.2.3 被动式节能建筑技术和相关管理的对比
    3.3 基于调查问卷法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基于调查问卷法的影响因素识别
        3.3.2 基于主成分的关键影响因素统计分析
4 德国的成功经验及其对中国未来推广应用的启示
    4.1 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在德国的推广应用
        4.1.1 发展历程
        4.1.2 推广应用成效
    4.2 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在德国的推广应用经验和启示
        4.2.1 成功经验
        4.2.2 对中国的启示
5 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应用对策建议
    5.1 政策法规方面
        5.1.1 整体规划及法律法规的顶层设计
        5.1.2 被动式节能建筑系列强制性标准的完善
        5.1.3 被动式节能建筑认证制度与标识体系的建立
        5.1.4 市场推广及应用的激励政策的完善
        5.1.5 全产业链协调发展的进一步支持
    5.2 市场调节方面
        5.2.1 降低消费者的购房成本
        5.2.2 解决标准化设计与个性化需求的矛盾
        5.2.3 强化主导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
    5.3 建筑本体方面
        5.3.1 降低开发商的开发成本
        5.3.2 降低开发商的采购成本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应用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节能环保支出政策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3 论文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研究综述
    2.2 运用财政政策解决环境问题研究综述
    2.3 节能环保支出政策效应研究综述
    2.4 隐性经济与空间溢出对环境政策影响的研究综述
    2.5 现有文献局限性
第3章 节能环保支出政策理论基础及作用机理
    3.1 节能环保支出政策基本界定
    3.2 节能环保支出政策的理论基础
    3.3 节能环保支出政策的功能作用
    3.4 节能环保支出政策作用机理
第4章 节能环保支出政策经济效应与减排效应检验
    4.1 节能环保支出政策经济效应与减排效应理论模型
    4.2 节能环保支出政策经济效应与减排效应计量模型设定
    4.3 节能环保支出政策经济效应与减排效应的实证检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节能环保支出经济效应异质性的门限特征研究
    5.1 节能环保支出经济效应异质性的门限特征作用机理
    5.2 节能环保支出经济效应异质性的面板门限模型设定
    5.3 节能环保支出经济效应异质性的实证检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节能环保支出减排效应的空间溢出研究
    6.1 节能环保支出减排效应空间溢出的理论基础
    6.2 数据选取与指标构建
    6.3 节能环保支出减排效应的空间相关性分析
    6.4 节能环保支出减排效应的空间计量检验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节能环保支出与环境税政策的综合效应研究
    7.1 节能环保支出与环境税政策组合的博弈模型
    7.2 节能环保支出与环境税政策综合效应的计量模型设定
    7.3 节能环保支出与环境税政策综合效应的实证检验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致谢

(6)基于标准化能耗建模与目标规划的建筑节能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建筑能耗预测相关研究现状
        1.2.2 建筑节能优化相关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建筑节能研究沿革
    2.1 概念起源
    2.2 关键理论
    2.3 评价工具
3 基于标准化BEM建模的建筑能耗预测技术研究
    3.1 预测技术总体框架
    3.2 阶段1:参数化建模
    3.3 阶段2:自动化仿真
        3.3.1 EnergyPlus概述
        3.3.2 建筑能耗仿真模拟流程
    3.4 阶段3:基于GA-BP的建筑能耗预测
        3.4.1 人工神经网络概述
        3.4.2 遗传算法概述
        3.4.3 GA-BP概述
        3.4.4 基于GA-BP的建筑能耗预测实现流程
    3.5 案例分析
        3.5.1 案例背景介绍
        3.5.2 参照建筑基本设定
        3.5.3 数据抽样
        3.5.4 结果与讨论
    3.6 小结
4 基于GP的建筑节能优化技术研究
    4.1 GP模型概述
        4.1.1 GP模型基本概念
        4.1.2 GP模型与多目标优化模型的对比
        4.1.3 一般化GP模型的建立
    4.2 基于GP模型的建筑节能优化流程
    4.3 案例分析
        4.3.1 案例背景
        4.3.2 优化方案介绍
        4.3.3 程序设计方案
        4.3.4 结果与讨论
    4.4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成果总结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设计参数取值依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我国节能市场机制标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节能市场机制标准化发展现状
    1.1 节能市场机制的概念与进展
        1.1.1 节能市场机制的概念
        1.1.2 国内外节能市场机制进展
    1.2 国内外节能市场机制标准化发展现状
        1.2.1 国外节能市场机制标准化现状
        1.2.2 国内节能市场机制标准化现状
2 节能市场机制标准体系构建
    2.1 构建节能市场机制标准体系的方法
    2.2 节能市场机制标准体系的构成
    2.3 节能市场机制标准体系的特点
3 总结与建议

(8)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节能驱动机制与多目标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相关理论分析
    2.1 全生命周期能耗理论
    2.2 知识图谱理论
    2.3 建设项目管理领域的多目标优化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节能驱动理论模型构建
    3.1 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节能影响因素分析
    3.2 基于知识图谱的节能影响因素识别
    3.3 影响因素和测量指标的界定
    3.4 建设项目节能驱动理论模型构建
    3.5 本章小结
4 建设项目节能驱动机制的实证研究
    4.1 实证研究的方法
    4.2 问卷设计和数据采集
    4.3 数据分析和处理
    4.4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4.5 假设检验和关键路径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建设项目节能多目标优化策略研究
    5.1 可持续发展目标分析
    5.2 多目标优化模型的构成
    5.3 基于BIM的建筑能耗和采光模拟
    5.4 基于NSGA-II算法的建筑性能多目标优化
    5.5 基于神经网络的项目成本预测
    5.6 本章小结
6 工程案例研究
    6.1 项目概况
    6.2 建筑能耗和采光性能优化与分析
    6.3 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成本预测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和展望
    7.1 主要工作和结论
    7.2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的局限性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生态宜居视域下的辽南农村居住环境适老性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提出问题
        1.1.1 辽南农村养老困境
        1.1.2 建筑空间与行为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1 政策背景:城镇化、供给侧与生态宜居
        1.2.2 社会背景:农村老龄化现状
        1.2.3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界定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相关理论与框架
        1.4.1 结构方程模型
        1.4.2 空间关系学
        1.4.3 研究论文框架
    1.5 本章小结
2 生态宜居的适老性理论构建
    2.1 生态宜居适老性相关研究
        2.1.1 生态宜居文献综述
        2.1.2 适老性文献综述
        2.1.3 研究文献综述总结与评述
        2.1.4 生态宜居与适老性的内在联系
    2.2 生态宜居的适老性理论框架
        2.2.1 生态宜居的适老性设计原则
        2.2.2 生态宜居适老性空间划分
        2.2.3 生态宜居的行为分析方法
        2.2.4 引入“个人领域”概念
    2.3 生态宜居适老性模型
        2.3.1 生态宜居适老性评价模型
        2.3.2 研究假设提出
    2.4 本章小结
2 辽南农村适老性调研与统计描述
    3.1 调研内容概述
        3.1.1 调研对象概述
        3.1.2 调研数据说明
        3.1.3 辽南地域民俗
    3.2 养老需求与行为数据统计
        3.2.1 养老需求与老年人基本属性
        3.2.2 老年人交通出行需求与行为特征
        3.2.3 老年人邻里社交需求与行为特征
        3.2.4 老年人农宅居住需求与行为特征
    3.3 适老性满意度评价统计
        3.3.1 交通出行空间适老性满意度评价
        3.3.2 邻里社交空间适老性满意度评价
        3.3.3 农宅居住环境适老性满意度评价
        3.3.4 农宅热舒适度适老性满意度评价
    3.4 农村基础设施现状统计
        3.4.1 辽南农村交通设施
        3.4.2 辽南村落基本概况
        3.4.3 辽南农宅建筑信息
        3.4.4 辽南农宅院落信息
    3.5 农宅生态适应性节能统计
        3.5.1 能源消耗类型调研数据
        3.5.2 生态适应性节能方式
        3.5.3 农宅属性与能耗关系
    3.6 本章小结
4 辽南农村出行空间适老性分析
    4.1 交通出行空间适老性分析
        4.1.1 交通出行空间研究概述
        4.1.2 交通出行空间适老性现状分析
        4.1.3 交通出行空间适老性需求分析
    4.2 交通出行空间适老性影响因素
        4.2.1 交通出行无障碍设计因素分析
        4.2.2 交通出行便捷性设计因素分析
        4.2.3 交通出行空间适老性相关分析
    4.3 邻里社交空间适老牲分析
        4.3.1 邻里社交空间研究概述
        4.3.2 邻里社交空间适老性现状分析
        4.3.3 邻里社交空间适老性需求分析
    4.4 邻里社交空间适老性影响因素
        4.4.1 人文生态适老性设计因素分析
        4.4.2 宜居适老性设计因素分析
        4.4.3 邻里社交空间适老性相关分析
    4.5 农村出行空间适老性设计要点
        4.5.1 交通出行空间适老性设计要点
        4.5.2 邻里步行空间适老性设计要点
        4.5.3 邻里休闲空间适老性设计要点
    4.6 本章小结
5 辽南农宅居住空间适老性分析
    5.1 居住行为的二次调研概述
        5.1.1 老年居住行为统计描述
        5.1.2 农宅居住空间演变特征
        5.1.3 农宅居住空间适老性需求分析
    5.2 农宅居住空间适老性分析
        5.2.1 主要生活空间现状分析
        5.2.2 辅助生活空间现状分析
        5.2.3 院落生活空间现状分析
        5.2.4 农宅适应性节能现状分析
    5.3 农宅居住空间适老性影响因素
        5.3.1 空间秩序性设计因素分析
        5.3.2 空间适应性设计因素分析
        5.3.3 光热舒适与适应性节能因素分析
        5.3.4 农宅空间适老性相关分析
    5.4 农宅光热能耗模拟分析
        5.4.1 开间/进深对采光影响
        5.4.2 开间/进深对能耗的影响
        5.4.3 火炕对能耗的影响
    5.5 农宅居住空间适老性设计要点
        5.5.1 主要生活空间适老性设计要点
        5.5.2 辅助生活空间适老化设计要点
        5.5.3 光热舒适度与适应节能设计要点
    5.6 本章小结
6 生态宜居适老性结构方程
    6.1 数据信效度检验
        6.1.1 信度检验
        6.1.2 效度分析
        6.1.3 潜变量与可观测变量
    6.2 结构方程
        6.2.1 结构方程模型
        6.2.2 模型整体拟合度分析
    6.3 适老性模型的修正
        6.3.1 模型调整
        6.3.2 模型的路径分析
    6.4 适老性模型效应分析
        6.4.1 潜变量的影响效应分析
        6.4.2 观测变量影响效应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辽南农村生态宜居适老性设计策略
    7.1 辽南农村居住环境适老性设计策略
        7.1.1 辽南农村交通出行空间适老性建设策略
        7.1.2 辽南农村邻里居住环境归属感营造策略
        7.1.3 辽南农宅居住空间适老性设计策略
    7.2 辽南农宅生态适应性节能与适老性设计优化策略
        7.2.1 开间进深适应性节能优化策略
        7.2.2 采暖设备更新及外墙维护策略
    7.3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的不足
    8.4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辽南农村适老性满意度调研问卷
附录B 入室调查问卷(二次调研)
附录C 文中分析的农宅基本信息统计结果
附录D 适老性满意度评价统计结果
附录E 农宅光热物理信息统计结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10)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增长能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技术路线图
2 文献综述
    2.1 绿色增长的概念及特征
        2.1.1 绿色增长概念
        2.1.2 绿色增长特征
    2.2 绿色增长能力理论研究
        2.2.1 绿色增长能力概念
        2.2.2 绿色增长能力的影响因素
        2.2.3 绿色增长能力评价
        2.2.4 绿色增长能力提升
    2.3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综述
        2.3.1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2.3.2 国内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政策
    2.4 相关理论综述
        2.4.1 绿色供应链
        2.4.2 利益相关者
        2.4.3 生产者责任延伸
    2.5 现有研究评述
3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增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特征分析
        3.1.1 研究对象界定
        3.1.2 特点分析
        3.1.3 要素构成
    3.2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增长能力形成机理
    3.3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增长能力影响因子识别
        3.3.1 指标提取及筛选
        3.3.2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增长能力影响因子构成
    3.4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增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4.1 构建原则
        3.4.2 指标体系框架
        3.4.3 海选指标与解释说明
        3.4.4 初筛指标与定量筛选
        3.4.5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增长能力评价
    4.1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增长能力评价方法
        4.1.1 评价方法的选择
        4.1.2 TOPSIS和灰色关联评价模型
        4.1.3 分析步骤
    4.2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增长能力评价
        4.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4.2.2 组合权确定
        4.2.3 灰色关联相对贴近度计算
    4.3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增长能力评价结果分析
        4.3.1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增长能力变化趋势的评价分析
        4.3.2 准则层变化趋势的评价分析
        4.3.3 准则层发展等级的评价分析
    4.4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增长能力提升对策建议
        4.4.1 产业环境层面
        4.4.2 产业资源层面
        4.4.3 产业技术层面
        4.4.4 产业绩效层面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创新点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四、中国的节能与节能标准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公共机构节能标准化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A]. 文红梅,张艳红,李统中. 2021新疆标准化论文集, 2021
  • [2]船舶生产企业能源管理相关标准浅析[J]. 韩占猛,宋晓晓,谭效时,向可祺,张亮亮. 船舶物资与市场, 2020(10)
  • [3]标准化助力工业绿色发展[J]. 韩硕祥,赵立华. 中国标准化, 2020(07)
  • [4]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应用研究[D]. 王岩峰.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5]节能环保支出政策效应研究[D]. 丁莹. 吉林大学, 2020(08)
  • [6]基于标准化能耗建模与目标规划的建筑节能设计[D]. 李想.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7]我国节能市场机制标准体系研究[J]. 李鹏程,王中航,黄意,陈海红. 标准科学, 2020(01)
  • [8]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节能驱动机制与多目标优化策略研究[D]. 赵亮.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9]生态宜居视域下的辽南农村居住环境适老性设计研究[D]. 刘建军.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6)
  • [10]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增长能力评价研究[D]. 陈任飞.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中国节能与节能标准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