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母亲的病历卡

地球母亲的病历卡

一、地球妈妈的病历卡(论文文献综述)

万丽影[1](2021)在《普通话学龄前儿童分级词表的建立及其对童书分级的应用》文中提出词汇习得是儿童语言习得非常重要的方面,儿童词汇的习得情况不仅是衡量儿童语言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考察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重要参考。普通话儿童语言的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儿童语音、词汇、句法、语用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语言也进行了全面的描写和分析。但是,儿童分级词表的研究和建立还很不充分。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儿童的成长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语言环境更加丰富、复杂和多样,儿童语言发展情况也与过去有所不同。国内童书分级还处于探索尝试的初级阶段,尚未形成科学的、权威的、实用性强的、结合汉语特点的分级标准和体系,分级的方法以主观经验为主,分级研究的成果主要是为了出版和销售书籍,研究分级阅读的专家构成来源单一。但是,童书分级是大势所趋,分级的目的是为了更进一步的分级阅读。本研究旨在儿童语言学、心理学等理论的指导下,利用世界上最大的儿童语料库——CHILDES(儿童语言数据交流系统),相关的前人学术研究中提供的词汇和词表,以及自主录音的儿童语料进行分词校对和整理,建立了包含12大类、79小类的词汇分类体系,最终编制出普通话学龄前儿童分级词表,包括3~4岁,4~5岁和5~6岁三个子表,也根据词汇分类标准建立了普通话学龄前儿童名词分级表、动词分级表、形容词分级表和其他词类分级表四个子表。之后,选取畅销的优秀儿童读物,首先运用分词软件对其文本进行分词,以上述分级词表为依据,将文本中的词语或概念与分级词表中的词语或概念进行匹配,得到每个词的等级,然后分析研究各类词的等级分布情况,以此作为文本分级的参考之一,并最终给出语言学角度的分级建议。本研究在综合不同的汉语词汇分类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12大类、79小类的词汇分类体系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分析儿童语言,建立了一份普通话学龄前儿童(3~6岁)分级词表,并将词表应用于童书分级实践。本研究弥补了普通话学龄前儿童分级词表研究的不足,为童书分级和读者选书用书,为儿童语言评估和教育都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付玉琪[2](2021)在《生态批评视阈下的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日益加剧着人们的生存焦虑,各种现代科学的治理方案却未能立竿见影。因而生态批评与生态文化成为人类在精神领域探索疗救的重要路径。生态批评超越了国家、地区、种族的界限,在当今全球化态势愈加明确的时代背景下,生态批评的东西方对话趋势逐渐突显:秉持人类命运共同利益的价值取向,寻求跨文化的生态文明事业的共赢。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始终关注儿童生存的具体文化语境,并以文学的方式参与童年生态问题的救治。尽管中国生态批评理论成果已蔚为大观,但是运用生态批评方法论对整个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作出系统化梳理和研究的着作尚未出现。因而本论文将社会性的生态问题与个体精神疗救相结合,探寻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的生态审美意识的嬗变规律,概览生态童年的特征,进而试图建构中国式童年精神生态的诗学。生态整体主义赋予了“自然”与“人”同等的独立审美地位,它不再是抒情工具与征服对象,能够以其自身特有的美质吸引读者,并塑造他们独特的童年经历与生命体认。受到社会文化与儿童“野性”思维的双重规约,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的生态童年建构由“非自觉”走向“自觉”的过程中,童年精神也经历了由“家园意识”、“荒野意识”到“星球意识”的发展,并且逐渐带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导向,以及“生命写作”的文学内涵。!生态童年建构始终贴近童年生活现实,同时勾连起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人类历史与宇宙历史,从而将儿童生命的自我实现置于更加广阔的“自然”空间。在此基础上确立的中国式童年精神生态的诗学,或将能够积极推动中国童年研究、儿童文学的批评标准更新,以及社会生态文明事业。

徐梦[3](2020)在《垃圾要分类 绿色在“浙里”——二年级“绿色生活”系列主题班会》文中研究表明活动背景杭州在2019年8月15日正式实施垃圾分类。这项绿色举措,不仅能减少垃圾占地、有效节约原生资源,还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使人与自然绿色和谐共处。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还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禹风[4](2019)在《圆舞浜黑蜀葵》文中认为第一章斯德哥尔摩的天如此湛蓝。秦陡岩右手遮在额头上,眼睛往前看,他看见阳光下北欧城市黄色的石头建筑,缺乏游人的宁静街巷。换岗的皇宫卫兵懒洋洋骑在白骏马上,从他身边经过。头一抬,蓝色天宇澄净无云,完全与秦陡岩熟悉的灰色天空不同。怎么形容这天空?好比横陈一个金发碧眼北欧女郎,让人一下子想不起圆脸扁身材的家乡妹。一只鲜红热气球滑入视野,航行高天。秦陡岩浑身一震,悲从中来。

范小青[5](2018)在《灭籍记》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1.假子真孙我是个孙子。可我不是个普通的孙子。我是个真孙。我们这地方,是个有文化的地方,过去经常在戏文里唱才子佳人假子真孙这样的故事。我就是那个真孙。这是我爷爷奶奶对我说的,我母亲也这样说,只有我父亲从来不屑表态。在这一点上,我是有怀疑的,倒好像我才是个假子,他是真孙似的,他从来都不把我放在眼里。至于应该怎么理解假子真孙这种说法,真对不起,我不能理解。我是个没文化的大学生。再说了,我也不怎么想理解,如果一定要我说,我能想得出的理由是这样的:我的父亲吴永辉是我的爷爷奶奶领养的,我父亲可以称他们为养父养母,但是我却不能喊他们养爷爷养奶奶,我得规规矩矩地喊爷爷奶奶。难道这就是假子真孙?无所谓啦。不关我事。其实我父亲吴永辉一早就知道自己是

袁友才[6](2017)在《对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我忐忑地站在冷冻车间门口的草地上,一口气抽完了五支烟,刚把烟头弹向黑压压的空中,项目经理吴德明如兔子一样从门里蹿了出来,一条红色弧线划过了他摇晃的头顶。他侧头张望了一眼,大步冲到我的面前,嗓门响得像机关枪:"赵总,见鬼了,他……他女儿,一个小女孩赖在里面,不肯出来了。"吴德明跑出来的时候没有把门关上,一束苍黄光影追赶着他焦虑的脚步,家属凄凉的哭声从门洞里挤了出来,

陈仓[7](2017)在《小上帝》文中研究表明一、末日并未到来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并未到来,人类仍将继续存在于地球之上。二〇一三年一月七日,上海,据天气预报称,受重度雾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能见度不足一百米。即便如此,人间并没有丝毫毁灭的迹象。那一天,对其他人太普通了,对我与小青来说,却有些不好的预感。大概六点吧,小麻雀就在窗外叽叽喳喳地叫着我们了。我们约好了要去医院检查,所以比往常起来早那么一点,带着空腹昏昏沉沉地出门了。

杨丽梅[8](2015)在《汉语情态动词“要”的认知研究:情境化视角》文中提出情态动词“要”作为现代汉语里使用频率最高的情态动词之一,历来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过去的研究对情态动词“要”的词性、语义、“要”和后续动词形成的结构以及“要”对后续动词的语义影响进行了充分的研究。至今为止,鲜有触及到含有情态动词“要”的句子的语义认知建构过程。“要”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语法成分?“要VP”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要”对VP的语义贡献到底是什么?这些问题似乎依然没有统一有效的解释。本研究以“要”为切入点,在认知语法情境植入理论框架内,将“要”视为情态情境植入成分,在重新审视“要”的句法特征和语义功能的基础上,探讨情境植入成分“要”的情境植入功能和含有情态动词“要”的句子的语义建构的认知机制。本研究旨在对“要VP”构式的语义概念化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本研究共分八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研究回顾。第三章,本文的理论基础和认知分析框架。第四章,汉语情境植入成分“要”的界定和分类。第五章,含有“要”的句子的句法语义特征。第六章,情境植入成分“要”的情境植入功能分析。第七章,汉语情境植入成分“要”和英语情境植入成分will的对比分析。第八章,结论。第一章为绪论,交待本研究的研究缘由、目的、研究问题、理论指引、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第二章为文献述评,纵览前期研究中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并作出出评论,在此基础上发现本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情态动词“要”的语义特征是什么?“要”对VP和NP的语义限制有哪些?“要VP”语义建构的认知机制是什么?针对第二章中所提出的研究问题,第三章阐释本文的认知语法的情境植入视角,搭建“要VP”语义建构的认知分析框架。“要”是一种情境植入成分,“要VP”是一个被植入情境的语法构式(grammatical construction)。在一个“要VP”构式中,“要”的使用给句子凸显的过程植入了一种情态力,从而将VP凸显的过程锁定为(locate)未然过程。“要”和VP联结的过程中,“要”凸显一个抽象的图式性过程(界标),这一界标过程的语义凸显和VP的语义凸显对应(correspond),即VP的语义凸显对“要”凸显的界标过程做出了具体的阐释,“要”和“VP”联结为合成结构[要VP]。“要”为合成结构的侧面决定体,[要VP]凸显一个有意愿实施的过程。第四章首先将“要”界定为情境植入成分,并对情态动词“要”的语义作出描写和分类。对“要”的历时语义演变考察以及对“要”的语义的共时观察揭示了“要VP”中情态动词“要”的核心义为“意愿义”,即“有意愿实施VP所表征的动作过程”。我们根据“要”的意愿义在不同的句子中的实际呈现将“要”的情态义分为动力情态、道义情态和认识情态义。不同情态义的“要”给VP所表征的过程植入了不同的情态情境。第五章基于语料分别对“要”表现为动力情态、道义情态和认识情态时“NP要VP”的句法和语义特点作出分析。依据“NP要VP”中“要”的情态类型以及主要动词VP的语义特征,“要”作动力情态时,“NP要VP”可以分为活动类动力情态、变化类动力情态、状态类动力情态;“要”作道义情态时,“NP要VP”可以分为活动类道义情态、变化类道义情态、状态类道义情态;“要”作认识情态时,“NP要VP”可以分为活动类认识情态、变化类认识情态、状态类认识情态。动力情态、道义情态和认识情态“要”字句的句法结构都可以表征为:NP+要+VP。动力情态“NP要VP”的语义表征为:NP有意愿实施VP所表征的动作过程。整个构式具有意愿性、心理性和力动态性的特点。道义情态“NP要VP”的语义表征为:NP有义务实施VP所表征的动作过程。整个构式具有未然性、心理性、力动态性和社会互动性等特点。认识情态“NP要VP”的语义表征为:NP有可能实施VP所表征的动作过程。整个构式具有未然性、心理性、力动态性和可能性等特点。第六章基于语料分别探讨了“要”作为动力情态、道义情态和认识情态时“NP要VP”的语义建构过程。通过语料发现,“要”作动力情态和道义情态时,出现在“NP要VP”中的主语NP多为有生命体,动词VP多为活动动词。“要”作认识情态时,NP中的有生命体和无生命体以及VP中活动动词、变化动词、状态动词数量分布均匀。作为情境植入成分,“要”给VP所表征的过程植入认识情境和时间情境。“要”的认识情境功能表现为:1)动力情态“要”和道义情态“要”分别给VP所表征的过程植入意愿力和道义力。在意愿力和道义力的作用下,动词VP被凸显为活动性强的过程,VP所表征的过程被概念化为意愿中的过程和道义中的过程。认识情态“要”给VP所表征的过程植入认识判断力,在认识判断力的作用下,动词VP被凸显为活动性弱的过程,VP所表征的过程被概念化为将来可能出现的过程。2)在认识情态“要”的植入下,VP的语义凸显分别被识解为实现可能性大的过程,实现可能性一般的过程和实现可能性小的过程。“要”的时间情境功能表现为:“要”给过程植入说话时间。动力情态、道义情态“要”的植入使得概念化主体以说话时间为参照,将句子的语义凸显识解为过去、将来时间可能发生的过程。认识情态“要”的植入使得概念化主体以说话时间为参照,将句子的语义凸显识解为现在、过去以及将来可能发生的过程。第七章为汉语情态动词“要”和与之对应的英语情态动词will的情境植入功能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本文所提出的汉语情态动词“要”的分析模式能够对英语情态动词will的情境植入功能作出解释和分析。“要”和will存在着一些共性,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根情态“要”和will都具有给VP所表征的过程植入意愿力和道义力的功能。在意愿力和道义力的作用下,动词VP的语义凸显都为活动性强的过程。认识情态“要”和will都给VP所表征的过程植入认识判断力,在认识判断力的作用下,动词VP被凸显为活动性弱的动作。2)认识情态“要”和will的植入都能使概念化主体将VP的语义凸显识解为具有不同实现可能性的过程。3)在时间植入上,认识情态will的时间情境植入和认识情态“要”一样,都可以使概念化主体将句子的语义凸显识解为现在、将来、过去时间可能发生的过程。二者还存在着一些个性,主要体现为:1)与动力情态、道义情态“要”凸显过去、将来时间可能发生的过程不同的是,动力情态、道义情态will的植入只能使概念化主体将句子所凸显的过程识解为以说话时间为参照,将来可能发生的过程。2)英语中will的情境植入是必要的、强制性的,而汉语情境植入成分“要”是可选择的、非强制性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于汉语情态动词的不完全语法化特征。3)汉语中“要”可以与其它情态动词共现,对动词起共同植入的作用。will不能和其它情态动词共现,共同对动词植入情境。第八章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一,“要”的核心义为意愿,在不同的语境下分别体现为动力情态、道义情态和认识情态。“要”的使用分别给VP所表征的过程植入一种意愿力、道义力和认识判断力。在这些情态力量的驱动下,过程被概念化为未然过程。第二,“要VP”是一个被情境化的语法构式(grounded construction)。整个构式的语义凸显为“有意愿实施VP所表征的过程”。在这一结构中,“要”充当侧面决定体(profile determinant),凸显一个图式性次结构界标,这一界标通过VP所凸显的非时间性过程得以阐释,两者联结之后,句子的语义凸显为意愿中的过程。第三,植入不同情态义的“要”时,“要”对NP、VP有选择限制关系。“要”对VP和NP的选择制约由“要”和VP的语义凸显之间的对应关系决定,即只有当自主成分NP、VP的语义凸显同依存成分“要”所凸显的次结构射体和次结构界标的语义凸显建立起对应关系时,NP和VP才能够和“要”进行联结,形成“NP要VP”结构。第四,情境力的植入对动词的情状产生影响。动力情态、道义情态“要”给VP所表征的过程植入意愿力和道义力,在意愿力和道义力的作用下,句子所凸显的过程被概念化为活动性强的动作过程。认识情态“要”给VP所表征的过程植入认识判断力,在认识判断力的作用下,句子所凸显的过程被概念化为活动性弱的过程。另外,认识情态“要”对动词进行情境植入后,句子凸显的过程成为现实的可能性有大、中、小程度上的不同,这主要取决于认知主体认知努力的不同。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第一,本研究将认知语法情境植入理论运用于汉语情态动词“要”的研究,重点分析了“要”作为情境植入成分在情境化构式“要VP”语义建构中所发挥的作用。对含有情态动词“要”的句子的概念化机制和概念化过程的探索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情态动词“要”乃至所有汉语情态动词的认识。同时,情态动词“要”的语言事实也对认知语法情境植入理论提出了补正。在汉语中,情态情境植入成分并非是小句形成必不可缺的语法成分;除了高度语法化的语言成分外,语法化程度不充分的成分也可以充当情境植入成分,承担情境植入功能。第二,在情境植入理论视野下对汉语情态动词“要”的探讨在一定意义上丰富了汉语情态动词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对情态动词的词性和情态动词与后续动词形成的结构问题上达成了统一的认识;给“要”的语义认识以及“要VP”的语义建构提供了一个统一并兼顾到细节的分析模式,在理论上具有经济性的特征。本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第一,本文从情境植入理论视野对“要”以及“要VP”的结构以及语义建构的解读对对外汉语教学中情态动词教学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第二,对情态动词“要”的情境植入分析还为现代汉语情态动词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第三,对于完善现代汉语语法体系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和个人理论水平的限制,本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给情态动词的认知研究提供了可研究的空间。具体体现在两方面:第一、语料描写有待进一步细化。第二、本文的语料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展。

曹寇[9](2012)在《萨达姆时期的生活》文中提出1990 1990年8月2日,萨达姆以"消灭腐朽的反动的君主专制政权"、"解放科威特人民"为口号,命令伊拉克军队越过边界入侵科威特,数小时后占领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市,海湾战争爆发。8月8日,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宣布,科威特与伊拉克合并。大概在五月份小升初考试即将来临之际,红旗小学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搞了一次大扫除工作。李锋作为少先队大队长,在大扫除工作前一天的上午被召集去开少先队队委会议。一进那间四面墙上悬挂着锦旗的大队会会议室(其实也就是一间教

杨怡芬[10](2010)在《追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长白岛载着那个人的航船正向长白岛驶来。长白岛在东海深处,倚着山脉分出南北,南面前岸,北面后岸,东头是个海湾,叫大湾,西头多礁石,叫礁门。外来的历任官员对如此写

二、地球妈妈的病历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球妈妈的病历卡(论文提纲范文)

(1)普通话学龄前儿童分级词表的建立及其对童书分级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综述
        1.2.1 儿童语言研究
        1.2.2 童书分级研究
    1.3 研究意义与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词与词汇
        2.1.2 学龄前儿童
        2.1.3 儿童图书
        2.1.4 图书分级
    2.2 理论基础
        2.2.1 功能论
        2.2.2 基于用法建构理论
        2.2.3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
        2.2.4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
        2.2.5 儿童语言发展的脑生理基础
        2.2.6 隐喻思维
        2.2.7 儿童阅读心理
第三章 分级词表
    3.1 词汇的选取
        3.1.1 选取的原则
        3.1.3 选取的过程
        3.1.3.1 词类的划分
        3.1.3.2 纯儿童语料的分词
        3.1.3.3 词汇的增删和等级调整
    3.2 词表的建立
第四章 童书分级的应用研究
    4.1 童书分级的作用
        4.1.1 童书分级的必要性
        4.1.2 童书分级的重要性
    4.2 童书分级的量化分析
        4.2.1 影响因素的确定
        4.2.2 影响因素的计算
    4.3 童书的选择与文本预处理
    4.4 童书的分级结果及讨论分析
第五章 总结
    5.1 研究的创新点
    5.2 研究的价值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普通话学龄前儿童(3~6岁)分级词表
附录 B 《苏丹的犀角》词汇等级
致谢

(2)生态批评视阈下的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全球性生态危机的研究背景
    二、生态批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三、国内外儿童文学的生态批评研究现状综述
    四、论文基本思路及创新点
第一章 生态批评视阈下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宏观考察
    第一节 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生态审美意识的嬗变
    第二节 生态童年的特征
第二章 生态童年的家园意识
    第一节 怀旧故乡的美好人性
    第二节 重构城市童年的生存图景
第三章 生态童年的荒野精神
    第一节 吁求生态道德
    第二节 高扬动物生命权利
    第三节 塑造荒野精神气质
第四章 生态童年与星球意识
    第一节 全球化视野下的“星球意识”
    第二节 宏阔的星球生命视角
    第三节 重建未来星球秩序
第五章 现代童年诗学的可能性建构
    第一节 童年叙事与“精神生态”问题
    第二节 现代童年诗学特征的可能构想
    第三节 生态美育的可能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圆舞浜黑蜀葵(论文提纲范文)

(6)对手(论文提纲范文)

(7)小上帝(论文提纲范文)

一、末日并未到来
二、我们的舍弃
三、名字的意义
四、男儿的眼泪
五、衣裳的花样
六、未知的遗产
七、被改的生日
八、第一次离别
九、月子房的秘密
十、最干净的路
十一、曲折的奶水
十二、多病的世界
十三、奶爸的忧虑
十四、生命的恐惧
十五、什么是死的
十六、他想做的人
十七、被改变的人
十八、儿子的预言

(8)汉语情态动词“要”的认知研究:情境化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0 引言
    1.1 研究缘由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问题
    1.4 理论指引
    1.5 研究方法
    1.6 结构安排
第二章 文献回顾
    2.0 引言
    2.1 情态动词“要”的研究
        2.1.1“要”的词性
        2.1.2“要”的语义
    2.2“要VP”的研究
        2.2.1“要VP”的结构
        2.2.2“要VP”中“要”和VP的相互关系
    2.3 简评
    2.4 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0 引言
    3.1 认知语法理论基础
    3.2 情境植入理论
        3.2.1 名词和动词的类和例
        3.2.2 情境植入
        3.2.3 动词的情态情境植入
    3.3 本文的分析框架
        3.3.1 作为情境植入成分的“要”
        3.3.2“NP要VP”的情境植入模式
    3.4 小结
第四章“要”的界定和类型
    4.0 引言
    4.1“要”的界定
    4.2“要”的分类
        4.2.1 情态动词分类回顾
        4.2.2 情态动词“要”的历时语义考察
        4.2.3 本文对“要”的分类
    4.3 小结
第五章“NP要VP”的句法和语义特征
    5.0 引言
    5.1“NP要VP”的构成
        5.1.1 NP的界定和分类
        5.1.2 VP的界定和分类
    5.2“NP要VP”的分类
    5.3“NP要VP”的句法特征
        5.3.1 动力情态“NP要VP”的句法特征
        5.3.2 道义情态“NP要VP”的句法特征
        5.3.3 认识情态“NP要VP”的句法特征
    5.4“NP要VP”的语义特征
        5.4.1 动力情态“NP要VP”的语义特征
        5.4.2 道义情态“NP要VP”的语义特征
        5.4.3 认识情态“NP要VP”的语义特征
    5.5 小结
第六章“要”的情境植入功能分析
    6.0 引言
    6.1 动力情态“要”的认识情境植入
        6.1.1 动力情态“要”的认识情境植入模式
        6.1.2 动力情态“要”的认识情境植入功能
    6.2 道义情态“要”的认识情境植入
        6.2.1 道义情态“要”的认识情境植入模式
        6.2.2 道义情态“要”的认识情境植入功能
    6.3 认识情态“要”的认识情境植入
        6.3.1 认识情态“要”的认识情境植入模式
        6.3.2 认识情态“要”的认识情境植入功能
    6.4“要”的时间情境植入
        6.4.1“要”的时间情境植入功能
        6.4.2 动力情态“要”的时间植入分析
        6.4.3 道义情态“要”的时间植入分析
        6.4.4 认识情态“要”的时间植入分析
    6.5 小结
第七章“要”和WILL情境植入对比分析
    7.0 引言
    7.1“要”和WILL的情境植入功能对比
        7.1.1 will情态义的分类
        7.1.2“要”和will的认识情境植入功能对比
        7.1.3“要”和will的时间情境植入功能对比
    7.2“要”的强制植入和WILL的非强制植入
    7.3“要”的连用性和WILL的不可连用性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0 引言
    8.1 主要发现
    8.2 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0)追鱼(论文提纲范文)

一长白岛
二刺棚庙
三那个人
四刘家正
五白衣人
六诊所
七滴血认亲
八小素
九小茶

四、地球妈妈的病历卡(论文参考文献)

  • [1]普通话学龄前儿童分级词表的建立及其对童书分级的应用[D]. 万丽影.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2]生态批评视阈下的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研究[D]. 付玉琪. 兰州大学, 2021(09)
  • [3]垃圾要分类 绿色在“浙里”——二年级“绿色生活”系列主题班会[J]. 徐梦. 班主任之友(小学版), 2020(Z1)
  • [4]圆舞浜黑蜀葵[J]. 禹风. 当代, 2019(02)
  • [5]灭籍记[J]. 范小青. 作家, 2018(04)
  • [6]对手[J]. 袁友才. 广州文艺, 2017(06)
  • [7]小上帝[J]. 陈仓. 芳草, 2017(02)
  • [8]汉语情态动词“要”的认知研究:情境化视角[D]. 杨丽梅. 河南大学, 2015(11)
  • [9]萨达姆时期的生活[J]. 曹寇. 百花洲, 2012(03)
  • [10]追鱼[J]. 杨怡芬. 人民文学, 2010(01)

标签:;  ;  ;  ;  

地球母亲的病历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