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研究现状

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研究现状

一、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特性的研究现状(论文文献综述)

郭敏[1](2021)在《活性粉末混凝土及其配筋构件受拉性能研究》文中指出传统混凝土抗拉能力弱,应用到结构中往往忽略其抗拉能力;RPC基体中均布大量的钢纤维,这使其受拉开裂后仍保有较高的抗拉能力。因此,RPC的轴向拉伸性能应该作为其结构设计中重要的一项指标,不可忽略。配筋的RPC可以看作是采用钢纤维与钢筋组合配筋方式的RPC构件,其受拉性能受钢纤维、钢筋、RPC基体三者的共同影响。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从材料层次到构件层次,对RPC以及配筋RPC直接拉伸性能进行系统分析。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自主设计直接拉伸试验装置,对无筋RPC和配置HRB500级钢筋的RPC分别开展了直接拉伸试验(DTT)。试验变量包括养护方式和养护龄期、钢纤维体积含量、配筋率。根据试验结果,得到标准养护RPC和蒸汽养护RPC的受拉全过程应力-应变曲线。提出了两种RPC轴向受拉本构模型。(2)与常用的蒸汽养护相比,标准养护RPC同样可以获得相当高的抗拉强度以及变形能力,这个结论为RPC材料以现浇及自然养护方式向工程领域大力推广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28d标养RPC的弹性模量与蒸养RPC的弹性模量基本相同;28d标养RPC的变形能力甚至比蒸养RPC略高。根据试验数据,全面分析了标准养护龄期对RPC轴向拉伸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计算RPC特征龄期的方法。根据试验数据给出了不同钢纤维掺量的RPC的受拉-变形关系曲线,总结得出RPC受拉特征曲线,并对曲线特点进行分析。根据损伤力学的卸载模量概念,给出了一个RPC构件变形与裂缝宽度的关系式。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拟合,得出根据钢纤维体积掺量估算RPC峰值应力、峰值应变的计算方法。基于纤维混凝土宏观裂纹力学模型,对其进行修正,得到了一个适用于RPC的宏观裂纹力学模型。(3)通过直接拉伸试验得到了不同钢纤维掺量、不同配筋率条件下的配筋RPC的受拉荷载-变形曲线,并总结出其特征曲线,对特征曲线全过程进行分析。提出“kρ值法”作为判别配筋RPC构件裂后受拉硬化和受拉软化的方法。其中k=钢筋的强屈比/RPC抗拉强度,ρ是构件的配筋率。建议当kρ≤0.8%时,构件呈现受拉软化特性,表现为单缝破坏;当kρ>0.8%时,构件呈现受拉硬化特性,表现为多缝破坏。给出试验测得的配筋RPC构件受拉特征值,包括初裂荷载、初裂应变、可视初裂荷载、可视初裂应变、峰值荷载、峰值应变,分析了配筋率、钢纤维掺量对各特征值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的裂缝破坏类型、钢纤维掺量、配筋率对配筋RPC构件拉伸硬化效应的影响。总结得出裂后RPC独立承载-变形关系的特征曲线,可将曲线分为三种类型:单缝破坏的低kρ值类型;单缝破坏的高kρ值类型;多缝破坏类型。在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纤维混凝土构件的开裂机理基础上,推导得出配筋RPC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并给出计算构件裂缝宽度的迭代法计算流程。根据试验数据,绘制了试件的d/ρ与平均裂缝间距关系曲线。通过对配筋RPC受拉构件开裂机理的分析,再结合试验数据的验证,得到一个最小纤维掺量的概念。(4)以HRB500级钢筋与RPC拉拔试验结果为依据,分析了影响高强钢筋RPC粘结强度的各种因素:(1)RPC的浇筑方向;(2)粘结长度;(3)RPC抗压强度;(4)钢纤维掺量;(5)保护层厚度。结合规范的计算方法,给出了临界锚固长度计算式的建议。

马燕妮[2](2021)在《再生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模型研究》文中提出为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天然矿石资源,再生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建材,在土木行业中应运而生。钢筋与混凝土协调工作的前提是二者间具有优秀的粘结性能。探究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滑移性能,并建立正确的粘结滑移本构模型,可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提供重要理论支撑。目前,国内外就混凝土粘结滑移理论模型的研究而言,关于普通混凝土的研究硕果颇丰,而再生混凝土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匮乏。因此开展关于再生混凝土粘结性能研究,建立再生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模型对完善再生混凝土设计规范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中心式拉拔试验,分析和研究了影响再生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再生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模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中心拉拔试验,共制作40组试件,探究四种因素,即,再生骨料替代率(0、30%、50%、75%、100%)、钢纤维添加率(0、0.35%、0.8%、1.5%)、强度等级(C20、C40、C60)、加载速率(0.1k N s、1 k N s、2 k N s、5 k N s)对再生混凝土试件破坏形态和粘结滑移性能的影响规律。(2)基于试验结果分析,试件的破坏形态有三种:劈裂破坏、劈裂拔出破坏和拔出破坏。未添加钢纤维的C60混凝土主要发生劈裂破坏,且粘结滑移曲线不完整;钢纤维添加率为0.35%和0.8%的C60混凝土试件和全部的C40和C20再生混凝土试件发生劈裂拔出破坏;钢纤维添加率为1.5%的C6 0试件发生拔出破坏。(3)基于试验结果,分析四种因素对再生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的影响规律。再生骨料替代率增大,试件极限粘结强度和极限滑移量均降低;添加钢纤维能明显改善其粘结滑移性能,其中,钢纤维添加率为0.8%时的极限粘结强度、极限滑移量和残余强度最大;再生混凝土试件强度等级提高,粘结强度提高,且上升段粘结滑移曲线斜率明显增大;加载速率增大,再生混凝土极限粘结强度增大,对应的极限滑移量反之。(4)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建立再生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模型,结合试验数据,验证其正确性并探究本构模型参数值的影响因素。得出结论:本文建立的粘结滑移本构模型的参数取值与强度等级和再生骨料替代率呈线性关系。(5)基于本文建立的再生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模型,运用ABAQUS软件,建立Spring-2非线性弹簧单元模拟粘结滑移,得到荷载-位移曲线与试验曲线进行对比,进一步验证了粘结滑移本构模型的正确性。

李树良[3](2021)在《重复荷载与氯离子侵蚀耦合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粘结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良好的粘结性能是钢筋与混凝土能够协同工作的关键。然而,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在服役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承受荷载与环境等因素的耦合作用,尤其是荷载及氯离子侵蚀的影响,会导致钢筋锈蚀、混凝土开裂,进而引起钢筋混凝土粘结性能的退化。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荷载作用下粘结性能的劣化研究多集中于荷载或者预锈蚀后荷载等单一作用、持续荷载与氯离子侵蚀耦合作用、短期重复荷载与氯离子侵蚀耦合作用等条件下进行的。但是对于长期重复荷载作用、长期重复荷载与氯离子侵蚀耦合作用下引起的粘结性能退化问题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如下工作:(1)通过对24个梁式试件210d的重复荷载及氯离子侵蚀作用,研究了重复荷载和氯离子侵蚀耦合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时变滑移,绘制钢筋混凝土间相对滑移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分析了重复荷载和氯离子侵蚀作用对钢筋混凝土间粘结滑移性能的影响规律,建立了考虑温度变化影响时钢筋混凝土间相对滑移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2)对经过210d重复荷载和氯离子侵蚀作用后的试件进行了粘结性能试验,观察了不同重复荷载大小、氯离子侵蚀以及荷载与氯离子侵蚀耦合作用后梁式试件的破坏形式,裂缝的发展状态以及底部纵筋在粘结段的锈蚀分布规律;分析了两种状态对极限粘结强度的影响规律,建立了考虑应力大小及锈蚀率影响下的极限承载力模型。通过混凝土梁式试件在0Pu、0.25Pu、0.45Pu、0.65Pu重复荷载及氯离子干湿循环作用下的试验,研究了氯离子在不同应力作用下的渗透规律、氯离子渗透系数随深度变化趋势,建立了考虑荷载作用下不同深度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模型。(4)记录各组试件弯曲粘结试验过程中的荷载及滑移量,绘制粘结应力-滑移曲线,并建立了粘结应力-滑移本构模型,分析了不同重复荷载和氯离子侵蚀作用后对钢筋混凝土间极限粘结应力、滑移量的影响。

彭聪[4](2021)在《基于内聚力的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行为模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虽然建筑材料处于不断的更新和发展中,但是钢筋混凝土仍然是现代建筑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材料之一。钢筋混凝土是由钢筋与混凝土通过胶结复合而成,由于钢筋和混凝土的界面受力情况极其复杂,传统的理论模型在研究钢筋和混凝土界面应力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试验也无法直接获得准确的界面粘结应力。目前对于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行为的研究大多侧重于粘结区域宏观的力学行为,针对粘结区域不同位置的微观力学行为研究缺乏完整成熟的理论体系。本文基于内聚力模型,对不同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粘结滑移行为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从微观角度出发,探索了粘结滑移关系对钢筋混凝土构件整体性能的影响,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介绍了钢筋混凝土的粘结滑移行为的研究进展、内聚力模型的基本理论以及内聚力模型在DCB双悬臂梁和拔出试验中的有限元分析过程。2.建立内聚力有限元数值模型,分析了粘结滑移作用对拉拔构件与梁式试验受力性能的影响。根据钢筋混凝土构件在拉拔作用下的受力特点及规律,分析了其在二维以及三维分离模式下的模型特点以及钢筋类型、粘结长度和材料属性等参数对粘结滑移曲线的影响。对文献中的试验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与试验一致的粘结滑移曲线,进一步分析了混凝土的应力、钢筋的应力和界面滑移量的分布情况,验证了内聚力模型在模拟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行为上的合理性和准确性。3.根据试验结果和数值分析结果,研究了不同加载步下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状态,分析了混凝土材料和钢筋的应力情况、滑移量分布情况;对于承受受弯作用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建立了三维分离式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可以有针对性的体现该构件在承受单向加载作用下的钢筋与混凝土两种材料之间的粘结滑移类型,从而分析出对受弯构件的承载力的影响情况。另外尤其关注在梁长方向上的钢筋混凝土滑移情况,从而探究导致发生滑移的影响因素及高发区域。

秦帅[5](2021)在《钢筋混凝土间粘结滑移关系的解析模型及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作为近现代土木工程中应用极其广泛的材料,从出现起就受到了广泛的研究。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是RC结构的基本力学性能之一,且是进行数值分析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性能保证了RC结构的服役性能,具体包括延性、承载性能、滞回性能等,因此一个完整的粘结应力-滑移关系对结构设计以及完善RC结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由于影响粘结性能的因素众多,导致钢筋与混凝土界面之间的粘结机理十分复杂,因此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推导了RC结构发生劈裂破坏时的粘结应力-滑移关系;然后对圆柱形试件进行了中心拉拔试验,并深入分析了粘结机理,同时对发生两种粘结破坏模式的试件进行了粘结应力-滑移关系的探究;最后,通过在混凝土外表面粘贴应变片,研究了界面处的变形传递至混凝土内部的机理。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探讨适用于劈裂破坏的粘结应力求解方法。当发生劈裂破坏时,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取决于混凝土对钢筋的横向约束能力,因此本文基于厚壁圆筒模型,将混凝土视为开裂与未开裂的两相材料,对混凝土的应力状态进行了分析。在产生裂缝时,需引入软化本构关系以及周向伸长假定来考虑开裂部分混凝土的抗裂特性,然而不同的软化本构关系和周向伸长假定的选取影响了解的形式,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说明。通过对钢筋与混凝土界面处的应力传递机制进行分析,可将约束模型转化为粘结应力-滑移关系。同时,结构发生劈裂时,粘结强度的求解依赖于结构的有效保护层厚度,本文介绍了有效保护层厚度的求解公式,以将厚壁圆筒模型应用到实际工程中。(2)基于上一点的分析,建立一个新的适用于劈裂破坏的粘结应力-滑移关系分析模型。在求解混凝土约束模型时,根据混凝土裂缝扩展的不同状态,将发生劈裂破坏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未开裂阶段、裂缝扩展阶段、完全开裂段以及残余段。在裂缝扩展阶段提出新的周向伸长假定,使得开裂部分混凝土的变形场被更精确地估计。而后,采用对比分析,对得到的约束模型进行适用性评价。粘结应力-滑移关系与约束模型可通过钢筋混凝土界面处的作用机理转化,将试验数据与理论分析方法进行对比,以验证本文提出的粘结应力-滑移关系的精确性。(3)采用轴对称形状钢筋以及圆柱形混凝土体试件,对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性能进行试验研究。通过10组共20个试件,以钢筋直径、混凝土直径、相对保护层厚度、粘结长度为变量,探究劈裂破坏与拔出破坏的粘结机理。通过对试验现象以及试验数据的分析,研究混凝土开裂情况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阶段RC结构的粘结行为响应。然后,通过引入修正系数,实现对发生劈裂破坏的试件粘结强度的预测,并采用无量纲的粘结应力-滑移关系实现对发生拔出破坏的试件粘结滑移全过程的预测。(4)通过在混凝土外表面粘贴应变片,研究钢筋混凝土界面变形传递至混凝土外表面的机理,并分析峰值应变的影响因素,以及沿粘结长度分布的规律。

赵艾琳[6](2021)在《复杂侧向应力下钢筋-混凝土滞回粘结滑移理论和数值模型》文中认为保证钢筋与混凝土协同工作的关键在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良好的粘结性能。在反复荷载作用下,比如地震作用下,当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滑移处于非弹性阶段时,这时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的损伤是一个累积的过程,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从而钢筋混凝土粘结刚度退化会导致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发生更大的滑移。当这种粘结刚度退化发生在结构的关键部位就引起构件的刚度退化,最终会导致结构的抗震能力和承载能力下降。所以,研究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滞回性能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复杂应力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粘结滞回性能的研究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大多数研究都考虑了单调荷载下的粘结滑移关系。在反复荷载下,混凝土保护层可能开始剥落,钢筋可能由于劈裂作用而退化。另一方面,仅有的一些反复荷载模型没有考虑累积滑移,在损伤因子中只考虑控制位移、循环次数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影响。在实际工程中,构件不会按照既定的控制位移和时间承受反复荷载。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反复荷载和实时变化的混凝土应力耦合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分析模型,同时结合四节点平面粘结单元和ABAQUS子程序提出了相应的数值模型。通过钢筋混凝土拉拔试块初步验证了复杂应力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滞回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最后通过对锚固缺陷构件的模拟,在构件层次验证了复杂应力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理论模型和数值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具体工作如下:(1)提出反复荷载与复杂应力耦合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理论模型。包络曲线参考了前人提出的复杂应力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经验公式。滞回准则是通过实验数据重新标定了粘结参数,考虑位移的累积作用对粘结性能的影响,引入累积滑移、历史最大滑移描述粘结性能的退化。(2)提出反复荷载与复杂应力耦合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数值模型。引入平面四节点粘结单元,利用ABAQUS自带的UEL、URDFIL子程序,通过子程序之间交互功能,实现记录每一分析步的滑移量,计算累积滑移,判断历史最大滑移,同时实时更新混凝土的侧向应力。(3)将提出的数值模型应用于锚固缺陷构件的数值模拟。应用于单调荷载作用下柱与基础节点和反复荷载作用下梁柱节点,通过分析位移-拉拔反力、滑移-粘结应力、钢筋应力分布等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复杂应力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理论模型和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同时,计算结果反映出本数值模型的优势在于能够考虑实时变化的混凝土复杂应力对粘结性能的影响,大多数情况下是采用固定的侧向应力计算通过粘结-滑移本构计算粘结应力,但是钢筋与混凝土的相互作用会使混凝土的侧向应力发生,所以采用固定侧向应力预测粘结性能的办法不可靠,本数值模型预测的结果就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刘继睿[7](2021)在《持续荷载作用下非均匀锈蚀钢筋与混凝土间粘结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良好的粘结性能是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前提,是钢筋混凝土构件力学性能的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外部侵蚀性环境影响,在服役期间内发生的钢筋锈蚀是影响粘结性能的重要因素。钢筋锈蚀将使钢筋与混凝土间粘结界面特性发生改变,甚至导致混凝土保护层的开裂、剥落、脱层,进而引起粘结性能劣化等问题。钢筋混凝土构件在服役期内往往会承受长期的外部荷载作用,在外荷载作用下钢筋锈蚀对粘结退化影响的研究更具有实际工程意义。本文针对钢筋混凝土间粘结性能的问题,以钢筋锈蚀率及持续荷载等级为因素,对钢筋锈蚀外形、时变滑移规律、锈蚀开裂破坏、粘结滑移关系进行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Faraday锈蚀定律,对通电加速锈蚀中不同辅助电极布置位置下的钢筋锈蚀外形进行仿真分析。计算钢筋锈蚀层分布的不均匀状态,并与其他文献中混凝土内钢筋在自然环境下的锈蚀进行对比,以选择接近钢筋自然锈蚀的通电加速锈蚀方法。通过通电加速锈蚀试验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以证明仿真模型的有效性。提出在通电加速锈蚀中钢筋锈蚀分布的计算方法及控制方案。(2)通过荷载作用期间内的钢筋锈蚀试验,记录持续荷载作用下锈蚀发展过程中钢筋与混凝土的相对滑移变化,分析锈蚀及持续荷载等级对时变滑移的影响。通过对试件时变滑移率的分析,判断滑移随时间的变化趋势。(3)基于弹性力学理论,计算钢筋非均匀锈蚀导致混凝土开裂的最大锈蚀深度。根据混凝土开裂后锈蚀产物对裂缝的填充情况,推导钢筋锈蚀程度与混凝土表面裂缝宽度之间的关系公式,并以现有文献中试验数据对其进行验证。绘制持续荷载作用下锈蚀开裂试件的裂缝分布图,研究荷载作用对锈蚀裂缝分布规律的影响。(4)通过弯曲粘结试验,记录各试件的荷载与滑移数据,并绘制粘结应力-滑移曲线,分析持续荷载等级及锈蚀率对粘结滑移曲线的影响。通过对极限粘结强度及峰值滑移的分析,研究粘结滑移曲线的特征。计算粘结破坏能量,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粘结性能的劣化。

解文杰[8](2021)在《海水环境下BFRP筋-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粘结性能研究》文中认为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BFRP)与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组成的新型材料有着良好的抗渗性、韧性和耐疲劳性等耐久性能,有望解决钢筋混凝土耐久性差的问题,在沿海和盐渍土地区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BFRP筋与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粘结性能将直接影响二者协同受力,因此粘结性能的研究是其应用的基础。本文针对海水环境下BFRP筋与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通过中心拉拔试验得到其粘结性能退化规律,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计算得到BFRP筋-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主要研究以下几方面:(1)通过基本力学性能试验,得到了不同浸泡时长下,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试块的质量损失、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变化情况:浸泡90天后试件质量下降3.9%,抗压强度下降24.9%,劈裂抗拉强度下降28.5%;试件均表现出延性破坏,加入纤维能阻止和减缓混凝土内部裂缝的发展。(2)通过中心拉拔试验得到了各组试件的破坏形式、破坏荷载与加载端位移,并计算得到粘结强度和完整的应力滑移曲线。分析各组试件的粘结强度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BFRP筋直径更小、粘结长度更短的试件粘结应力更大,对粘结性能的利用率更高;浸泡90天后粘结强度降低约28%,并通过各组应力滑移曲线发现海水浸泡主要影响应力的下降和衰减阶段。(3)在现有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基础上进行总结和修正,将BFRP筋-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粘结滑移划分为微滑移、上升、下降、衰减和残余5个阶段,并阐述了各阶段的物理意义和几何特征,通过数据拟合得到了各阶段的应力位移表达式,且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拟合曲线和试验曲线能够高精度吻合。分析拟合参数发现:上升阶段拟合参数基本不变,而下降阶段和衰减阶段参数呈现削弱,也印证了海水浸泡主要影响下降阶段和衰减阶段。本试验提出的本构关系模型相较于现有模型更加完整和清晰,能够准确地描述BFRP筋-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粘结滑移。

张天允[9](2021)在《基于压电陶瓷的灌浆套筒锈蚀监测及抗拔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灌浆套筒接头作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重要连接方式,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在装配式结构的长期服役过程中,灌浆套筒处于装配式结构的交界处,因其外保护较为薄弱,所以在长期服役的过程中,灌浆套筒部位最先发生锈蚀,而装配式结构受力筋的连接主要以灌浆套筒连接为主,所以对其因锈蚀造成的连接性能退化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试验角度出发,首先通过压电陶瓷对灌浆套筒内壁的锈蚀程度进行识别,然后研究内壁锈蚀对灌浆套筒连接性能的影响,最后研究钢筋锈蚀对灌浆套筒粘结性能的影响,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1)为了识别灌浆套筒内壁因氯离子侵蚀达到的不同锈蚀程度,通过公式推导得出灌浆套筒达到不同锈蚀率所需要的时长,采用电化学方法对套筒内壁进行加速锈蚀,锈蚀前在灌浆套筒内壁和钢筋外壁粘贴压电陶瓷片,使用锈蚀监测系统对5组不同锈蚀率的试件进行监测,获得各试件不同频率下的时域信号,分别通过信号峰-峰值和小波包能量值对时域信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信号峰-峰值和小波包能量值对测量的信号较为敏感,基于此两种方法,提出两种不同的锈蚀识别指标,此两种锈蚀指标能够较好的识别套筒内壁的锈蚀状态,为锈蚀监测方法提供参考。(2)为研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灌浆套筒在长期服役后内壁发生锈蚀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制作了10个灌浆套筒连接试件,理论锈蚀率依次取0%、3%、6%、9%、12%,采用电化学方法对灌浆套筒内壁进行加速锈蚀,并对锈蚀构件开展拉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锈蚀率为0%和3%时,灌浆套筒连接试件的破坏形式均表现为钢筋断裂破坏,灌浆料与套筒内壁之间的相对滑移很小,套筒的连接性能由钢筋的抗拉性能决定;当理论锈蚀率达到6%及以上时,灌浆套筒连接试件的破坏形式均表现为灌浆料拔出,极限拉拔力和极限滑移量均随锈蚀率的增大而降低;与未发生锈蚀的套筒相比,实测锈蚀率达到12.74%时,锈蚀导致灌浆套筒连接试件的极限拉拔力损失将近50%。针对套筒锈蚀后灌浆料被拔出的情况,提出了灌浆套筒内壁锈蚀的断裂粘结滑移模型,理论模型主要分为四段,即微滑移段、断裂段、强化滑移段和持平段。为内壁发生锈蚀的灌浆套筒连接试件的数值精细化建模提供了理论参考。(3)为研究钢筋锈蚀后与灌浆料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考虑不同直径钢筋的影响,对钢筋进行开槽内贴应变片,灌注20个灌浆套筒连接构件,采用电化学方法使钢筋的锈蚀率分别达到0%、3%、6%、9%、12%。对20个构件进行拉拔试验,获得不同锈蚀程度下各构件的荷载滑移曲线和不同锚固位置的钢筋应变。通过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得到各构件不同锚固位置处的粘结应力和相对滑移量,确定了锈蚀前后粘结锚固位置函数并分析了粘结退化机理。最后建立了考虑位置函数的钢筋锈蚀前后与灌浆料的粘结滑移本构模型,为锈蚀后灌浆料与钢筋的有限元分析提供基础。

孙浩[10](2021)在《高应变率荷载作用下钢筋与ECC的粘结滑移性能试验研究》文中指出结构遭到汽车撞击、爆炸等高应变率荷载作用导致柱失效后,失效柱上方受损跨梁如果不能消化上部荷载,结构将发生竖向连续倒塌。Engineered Cementilious Composites(工程用水泥基复合材料,简称ECC)因其拉伸应变硬化,多裂开裂的特征,使其具有高延性、高韧性、裂缝宽度小的特点,受损跨梁材料可采用ECC替代混凝土,从而在大变形阶段依然可以为结构提供抗力。大变形阶段ECC与钢筋会出现粘结滑移,粘结滑移程度直接影响结构抗力。并且由于结构柱是瞬间突然失效,会产生明显的动力效应。钢筋和ECC两种材料均具有应变率敏感性,荷载应变率会影响其力学性能、变形性能和本构关系,但是在高应变率荷载作用下,ECC与钢筋的粘结滑移机理不明确,本构关系未建立,造成无法基于有限元软件模拟该类结构连续倒塌的动态过程,因此,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1)基于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简称SHPB)装置和粘结滑移试验的特点,设计了SHPB进行高应变率粘结滑移试验的附属装置,解决了钢筋滑移行程问题、试件非平面接触问题和钢筋内部应变片引线的导出问题。(2)考虑应变率、钢筋直径、ECC强度等级三个参数对ECC与钢筋动态粘结性能的影响,设计并制作了108个圆柱形试件,使用SHPB与附属装置完成了动态粘结滑移试验,发现受到高应变率荷载冲击的试件出现了ECC劈裂-钢筋拔出、ECC劈裂-钢筋屈曲和ECC劈裂三种破坏模式;进一步设计并制作了9个钢筋-ECC静力粘结滑移对比试件,进行了静力中心拉拔试验,发现在静力荷载作用下,试件均出现了ECC劈裂-钢筋拔出的破坏模式。(3)通过SHPB试验,测得了高应变率下粘结滑移曲线(粘结应力-滑移量曲线),揭示了粘结机理,以平均极限粘结强度、平均滑移量及极限粘结刚度作为评价依据分析了应变率、钢筋直径、ECC强度等级三个参数对动态粘结滑移性能的影响;通过中心拉拔试验,测得了静态的粘结滑移曲线,分析了钢筋直径对静态极限粘结强度的影响,对比了动静态粘结滑移曲线,计算了动力增强系数DIF(Dynamic Increase Factor,简称DIF)。(4)通过钢筋内贴应变片法,推导了钢筋锚固长度范围内粘结应力及钢筋与ECC相对滑移的分布规律,提出了反映粘结应力-滑移量关系在锚固长度内的分布规律的位置函数ψ)(x,对比验证了动态粘结试验结果与部分已有粘结滑移本构的吻合性,提出了一种两曲线的平均粘结滑移本构φ(s),建立了一种考虑锚固位置影响的高应变率下钢筋与ECC的粘结滑移本构τ(s,x)。

二、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特性的研究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特性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活性粉末混凝土及其配筋构件受拉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RPC的研究现状
        1.2.1 RPC的发展历程
        1.2.2 RPC力学性能研究现状概述
        1.2.3 RPC直接拉伸性能研究现状
        1.2.4 配筋 FRC、配筋 RPC受拉性能研究现状
        1.2.5 RPC在工程中的应用
    1.3 问题的提出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论文结构
        1.4.3 研究内容
2 RPC材料直接拉伸全过程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RPC材料轴向拉伸全过程试验设计
        2.2.1 试验概述
        2.2.2 试件设计
        2.2.3 夹具设计
        2.2.4 试验样本及组数
    2.3 试件制作
        2.3.1 RPC原材料
        2.3.2 钢筋
        2.3.3 试件制备及养护
    2.4 轴拉全过程试验方法及过程
    2.5 辅助试验
        2.5.1 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2.5.2 抗折强度试验
        2.5.3 抗折强度与抗拉强度对应关系浅析
    2.6 RPC受拉应力-应变曲线与本构模型
        2.6.1 轴向拉伸破坏现象
        2.6.2 轴向拉伸应力-应变全曲线及材料参数
        2.6.3 RPC轴向拉伸本构模型
    2.7 养护龄期对RPC拉伸性能的影响
        2.7.1 龄期与抗压强度的关系
        2.7.2 龄期与抗拉强度的关系
        2.7.3 养护龄期与RPC弹性模量的关系
        2.7.4 养护龄期与RPC变性能力的关系
    2.8 RPC特征拉应变与养护龄期及强度的关系
        2.8.1 初裂拉应变与龄期的关系
        2.8.2 峰值拉应变与龄期的关系
        2.8.3 峰值拉应变与抗拉强度的关系
        2.8.4 峰值拉应变与抗压强度的关系
    2.9 本章小结
3 RPC受拉开裂机理及宏观裂缝模型
    3.1 概述
    3.2 钢纤维在RPC中的作用
        3.2.1 钢纤维对RPC受拉构件未裂阶段(弹性阶段)的影响
        3.2.2 钢纤维对RPC受拉构件裂后阶段的影响
    3.3 RPC随机微裂纹力学模型
    3.4 RPC宏观裂缝力学模型
    3.5 RPC的延性参数
        3.5.1 断裂能
        3.5.2 特征长度和延性长度
        3.5.3 裂纹形成能
        3.5.4 RPC轴拉试验各组试件延性参数
    3.6 本章小结
4 配置HRB500 钢筋RPC轴向拉伸性能分析
    4.1 引言
    4.2 配筋RPC轴向拉伸曲线
        4.2.1 试验所得配筋RPC轴拉试件荷载-变形曲线
        4.2.2 配筋RPC轴向拉伸曲线全过程分析
        4.2.3 配筋RPC受拉性能的影响因素
        4.2.4 配筋RPC轴拉构件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
    4.3 配筋RPC轴拉试验特征值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配置HRB500 钢筋RPC构件受拉开裂机理
    5.1 引言
    5.2 配筋RPC的拉伸硬化效应
        5.2.1 拉伸硬化概述
        5.2.2 配筋RPC拉伸硬化效应
        5.2.3 拉伸硬化效应的试验结果分析
    5.3 裂缝宽度计算理论
        5.3.1 钢筋混凝土裂缝宽度计算理论
        5.3.2 各国规范中的裂缝宽度计算方法
    5.4 普通钢筋混凝土受拉开裂机理
    5.5 纤维混凝土受拉开裂机理
    5.6 配筋RPC受拉开裂机理
    5.7 裂缝间距
    5.8 本章小结
6 HRB500 级钢筋与RPC的粘结
    6.1 引言
    6.2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粘结机理
        6.2.1 粘结应力的组成及影响因素
        6.2.2 粘结强度的计算
        6.2.3 粘结-滑移本构模型
    6.3 高强钢筋与RPC的粘结性能
        6.3.1 高强钢筋RPC拉拔试验
        6.3.2 平均粘结应力
        6.3.3 RPC浇筑方向
        6.3.4 粘结长度
        6.3.5 RPC抗压强度
        6.3.6 钢纤维掺量
        6.3.7 保护层厚度
    6.4 临界锚固长度
    6.5 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及结论
    7.2 本文主要创新点
    7.3 后续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再生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变形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机理
        1.2.1 粘结力的组成
        1.2.2 粘结机理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普通混凝土与钢筋间粘结滑移性能
        1.3.2 再生混凝土与钢筋间粘结滑移性能
        1.3.3 混凝土与钢筋间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2 本文技术路线
第二章 再生混凝土试验方案设计
    2.1 试验设计
        2.1.1 试验原材料
        2.1.2 试件设计
        2.1.3 试件配合比设计
    2.2 试件制作
    2.3 试验仪器及试验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再生混凝土粘结滑移试验结果分析
    3.1 试验结果
        3.1.1 破坏形态
        3.1.2 粘结滑移特征值
    3.2 各参数对粘结性能影响
        3.2.1 钢纤维添加率
        3.2.2 再生骨料替代率
        3.2.3 再生混凝土强度等级
        3.2.4 加载速率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再生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模型
    4.1 本构模型的建立
        4.1.1 上升段本构模型
        4.1.2 下降段本构模型
    4.2 本构模型与试验结果对比
        4.2.1 试验曲线参数的确定
        4.2.2 本构模型曲线与试验曲线对比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再生混凝土粘结滑移有限元分析
    5.1 ABAQUS有限元模型
        5.1.1 单元类型及材料属性
        5.1.2 加载方式及分析步设定
        5.1.3 网格划分
        5.1.4 弹簧单元
    5.2 ABAQUS有限元计算结果
        5.2.1 云图分析
        5.2.2 ABAQUS模拟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6.1.1 主要结论
        6.1.2 创新点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重复荷载与氯离子侵蚀耦合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粘结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氯离子侵蚀引起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
        1.1.2 荷载与氯离子侵蚀耦合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粘结性能的研究意义
    1.2 钢筋混凝土的粘结性能简介
        1.2.1 粘结应力分析
        1.2.2 影响粘结性能的因素
        1.2.3 粘结试验的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氯离子对钢筋混凝土劣化的影响研究现状
        1.3.2 荷载与环境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粘结性能研究现状
        1.3.3 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研究现状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和研究存在问题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概况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及设计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件设计
        2.2.3 试件制作
    2.3 试验设备
    2.4 试验方法
        2.4.1 钢筋力学性能及混凝土强度试验
        2.4.2 极限承载力试验
        2.4.3 重复荷载试验
        2.4.4 钢筋腐蚀电位测量
        2.4.5 自由氯离子含量测定及氯离子扩散系数计算
        2.4.6 钢筋锈蚀率测定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重复荷载与氯离子侵蚀耦合作用下时变滑移的研究
    3.1 引言
    3.2 初载后钢筋混凝土间瞬时滑移分析
    3.3 考虑温度变化影响时钢筋混凝土间时变滑移分析
        3.3.1 0.25P_u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间时变滑移
        3.3.2 0.45P_u及0.65P_u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间时变滑移
        3.3.3 荷载及氯离子侵蚀对时变滑移的影响分析
    3.4 时变滑移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210d重复荷载作用后弯曲粘结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弯曲粘结试验现象
        4.2.1 氯离子侵蚀试件表观特征及破坏形式
        4.2.2 重复荷载及氯离子耦合作用下钢筋腐蚀电位结果
        4.2.3 粘结段钢筋锈蚀特征
    4.3 重复荷载及氯离子侵蚀耦合作用对极限粘结强度的影响
        4.3.1 耦合作用对极限粘结强度影响
        4.3.2 耦合作用下粘结强度退化模型
    4.4 氯离子渗透性能结果及分析
        4.4.1 不同应力水平下混凝土中自由氯离子浓度
        4.4.2 不同应力水平下的氯离子扩散系数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氯离子侵蚀、重复荷载单独及两者耦合作用下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5.1 引言
    5.2 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曲线
    5.3 重复荷载与氯离子侵蚀后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5.4 重复荷载、氯离子侵蚀对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的影响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致谢

(4)基于内聚力的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行为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滑移研究进展
        1.2.2 内聚力(CZM)模型研究进展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钢筋混凝土粘结界面内聚力有限元分析
    2.1 断裂力学
        2.1.1 线弹性断裂力学
        2.1.2 分层断裂表征方法
        2.1.3 混凝土断裂参数的尺寸效应
    2.2 内聚力模型
        2.2.1 内聚力模型的基本概念
        2.2.2 内聚力的本构关系
        2.2.3 内聚力模型的损伤演化规律
    2.3 DCB双悬臂梁计算模型
        2.3.1 几何模型的创建
        2.3.2 材料参数及界面参数的定义
        2.3.3 定义粘结界面集合
        2.3.4 载荷设置及网格划分
    2.4 拔出试验计算模型
        2.4.1 中心拔出实验粘结滑移有限元模型分析
        2.4.2 中心拔出实验粘结滑移有限元模型结果与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光圆钢筋粘结-滑移行为的数值模拟
    3.1 钢筋混凝土的粘结滑移理论
        3.1.1 粘结滑移破坏
        3.1.2 钢筋混凝土粘结模型种类和粘结单元种类
        3.1.3 光圆粘结滑移曲线与机理分析
    3.2 光圆钢筋粘结-滑移模型的材料选取
        3.2.1 混凝土的选取
        3.2.2 钢筋的选取
    3.3 二维粘聚力单元的粘结滑移模拟
        3.3.1 粘结界面二维单元的建立
        3.3.2 模型建立
        3.3.3 二维单元的粘结滑移模型结果与分析
    3.5 三维单元的局部-粘结滑移数值模拟分析
        3.5.1 有厚度粘结层局部-粘结滑移有限元模型
        3.5.2 零厚度粘结层局部-粘结滑移有限元模型
        3.5.3 粘结层不同模拟方法的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
        3.5.4 粘结层不同锚固长度的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变形钢筋中心拉拔粘结-滑移模型的高强度数值模拟分析
    4.1 变形钢筋粘结滑移曲线与机理分析
    4.2 中心拔出实验粘结滑移有限元模型分析
        4.2.1 材料参数的选取
        4.2.2 算例模型
    4.3 高强混凝土不同龄期试件的模型结果与分析
        4.3.1 粘结应力位移曲线
        4.3.2 载荷位移曲线
        4.3.3 应力应变曲线
        4.3.4 粘结应力曲线
        4.3.5 正应力曲线分布图
    4.4 钢筋外形不同的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
        4.4.1 载荷位移曲线分布规律
        4.4.2 钢筋单元位置粘结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
        4.4.3 对粘结应力曲线的影响
        4.4.4 对应力曲线的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钢筋混凝土梁式粘结滑移层实验数值模拟分析
    5.1 梁式实验模型简介
    5.2 梁式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2.1 构件材料本构关系的选取
        5.2.2 单元的选取与网格划分
        5.2.3 分析步设置
        5.2.4 作用与连接方式的选取
        5.2.5 边界条件与加载
    5.3 梁式试验模型结果与分析
        5.3.1 载荷位移曲线
        5.3.2 粘结应力分布曲线
        5.3.3 正应力分布曲线
        5.3.4 粘结滑移曲线
        5.3.5 钢筋应力分析
    5.4 梁式试验与拔出试验钢筋的比较
        5.4.1 载荷位移曲线
        5.4.2 粘结应力分布规律的比较
        5.4.3 应力分布规律比较
        5.4.4 钢筋等效应力分布规律的比较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论文情况

(5)钢筋混凝土间粘结滑移关系的解析模型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带肋钢筋与混凝土间粘结性能研究现状
        1.2.1 粘结机理
        1.2.2 粘结强度
        1.2.3 粘结应力-滑移本构关系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厚壁圆筒模型的粘结强度理论分析方法
    2.1 引言
    2.2 钢筋与混凝土界面径向压力求解
        2.2.1 混凝土软化本构关系
        2.2.2 周向伸长假定
        2.2.3 理论计算方法
    2.3 钢筋与混凝土界面传力机理分析
    2.4 厚壁圆筒模型的实际应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生劈裂破坏的粘结应力-滑移关系分析模型
    3.1 引言
    3.2 基于弹性本构理论的混凝土约束模型
        3.2.1 未开裂阶段
        3.2.2 裂缝扩展阶段
        3.2.3 完全开裂阶段与残余阶段
    3.3 混凝土约束模型的讨论及参数分析
    3.4 粘结应力-滑移关系
        3.4.1 约束模型向粘结应力-滑移关系的转化
        3.4.2 参数μ,β和φ的确定
    3.5 粘结应力-滑移关系的精确性验证
        3.5.1 粘结强度验证
        3.5.2 粘结应力-滑移关系验证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的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概况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设计
        4.2.3 试验装置和数据测量
    4.3 试验现象及破坏模式分析
        4.3.1 基本破坏模式
        4.3.2 破坏现象及分析
    4.4 试验数据分析
        4.4.1 试验曲线以及特征粘结参数
        4.4.2 破坏机理分析
        4.4.3 荷载-滑移曲线分析
        4.4.4 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的对比
    4.5 混凝土内部的应变传递分析
        4.5.1 混凝土外表面应变-滑移曲线
        4.5.2 混凝土外表面应变的影响因素
        4.5.3 峰值应变沿粘结长度方向的分布
    4.6 结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6)复杂侧向应力下钢筋-混凝土滞回粘结滑移理论和数值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分析模型研究现状
        1.2.2 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数值模型研究现状
        1.2.3 复杂应力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粘结性能的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复杂应力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滞回关系
    2.1 引言
    2.2 复杂应力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滞回模型
        2.2.1 单调包络曲线
        2.2.2 滞回准则
    2.3 与拉拔试验对比验证滞回关系
    2.4 本章小结
3 复杂应力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滞回数值模型
    3.1 引言
    3.2 复杂应力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滞回数值模型
        3.2.1 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平面四节点粘结单元模型
        3.2.2 复杂应力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滞回数值模型
    3.3 验证复杂应力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滞回数值模型
    3.4 复杂应力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滞回数值模型特点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复杂应力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滞回数值模型在锚固缺陷构件节点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应用于单调荷载作用下柱与基础锚固缺陷节点
        4.2.1 建立模型
        4.2.2 实时采集混凝土应力与不采集混凝土应力结果讨论
    4.3 应用于反复荷载作用下梁柱节点锚固缺陷构件
        4.3.1 建立模型
        4.3.2 锚固缺陷构件的结果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附表A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持续荷载作用下非均匀锈蚀钢筋与混凝土间粘结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及耐久性问题
        1.1.2 持续荷载下非均匀锈蚀钢筋粘结性能的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粘结试验方法
        1.2.2 钢筋锈蚀的机理
        1.2.3 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的研究成果
    1.3 本文研究内容
        1.3.1 钢筋锈蚀方面的研究
        1.3.2 粘结滑移方面的研究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试验概况
    2.1 引言
    2.2 试验设计及试件制作
        2.2.1 变量及分组
        2.2.2 材料参数
        2.2.3 试件设计
        2.2.4 试件制作
    2.3 试件锈蚀方式
        2.3.1 通电加速锈蚀方法
        2.3.2 钢筋锈蚀的控制
    2.4 荷载施加及数据采集
        2.4.1 弯曲粘结试验
        2.4.2 持续荷载施加
        2.4.3 钢筋锈蚀及混凝土裂缝检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通电加速锈蚀钢筋锈蚀外形仿真及验证
    3.1 引言
    3.2 钢筋锈蚀仿真模型
        3.2.1 参数选取
        3.2.2 辅助电极布置
        3.2.3 电流密度计算
        3.2.4 锈蚀分布计算
    3.3 试验验证
        3.3.1 锈蚀仿真模型校验
        3.3.2 自然锈蚀及通电锈蚀对比
    3.4 通电锈蚀效率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持续荷载及非均匀锈蚀期内滑移研究
    4.1 引言
    4.2 滑移相关符号说明
    4.3 加载时刻钢筋与混凝土间瞬时滑移
        4.3.1 瞬时滑移量的测量方法
        4.3.2 钢筋与混凝土间瞬时滑移量
        4.3.3 瞬时滑移分布分析
    4.4 持续荷载及非均匀锈蚀作用下钢筋与混凝土间时变滑移
        4.4.1 钢筋与混凝土间时变滑移的测量
        4.4.2 钢筋与混凝土间时变滑移分析
        4.4.3 时变滑移的误差分析
    4.5 试验期内滑移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持续荷载及非均匀锈蚀下锈裂研究
    5.1 引言
    5.2 钢筋非均匀锈蚀开裂解析解
        5.2.1 钢筋非均匀锈蚀三阶段模型
        5.2.2 孔隙填充阶段δ_1计算
        5.2.3 锈胀力发展阶段δ_2计算
        5.2.4 保护层开裂阶段δ_3计算
        5.2.5 裂缝开展的试验验证
        5.2.6 结论
    5.3 试件持续荷载下锈蚀开裂研究
        5.3.1 持续荷载及锈蚀试验现象
        5.3.2 裂缝开展状况
    5.4 锈蚀的电化学检测及锈蚀率
        5.4.1 电化学检测原理
        5.4.2 半电池电位法锈蚀检测
        5.4.3 钢筋粘结区段锈蚀率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持续荷载及非均匀锈蚀后粘结应力-滑移关系
    6.1 引言
    6.2 粘结滑移试验分析
        6.2.1 试件破坏形式
        6.2.2 粘结应力计算
        6.2.3 粘结应力-滑移曲线
        6.2.4 极限粘结强度
        6.2.5 峰值滑移
        6.2.6 极限粘结强度及峰值滑移相关性分析
    6.3 持续荷载及非均匀锈蚀后粘结滑移能量研究
        6.3.1 粘结滑移能量特性
        6.3.2 试件粘结滑移能量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成果及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致谢

(8)海水环境下BFRP筋-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粘结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
        1.1.2 FRP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1.2 研究现状
        1.2.1 BFRP筋性能的研究
        1.2.2 FRP-混凝土的短期粘结性能
        1.2.3 复杂环境下FRP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
        1.2.4 FRP与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1.2.5 现有研究的不足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及退化规律
    2.1 海水侵蚀混凝土机理
        2.1.1 物理侵蚀
        2.1.2 化学侵蚀
    2.2 纤维对混凝土侵蚀的改善
    2.3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性能退化规律
        2.3.1 混凝土试件所用材料
        2.3.2 人工模拟海水环境
        2.3.3 试件基本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及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BFRP筋-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粘结性能试验
    3.1 粘结机理及破坏形式
    3.2 试件设计与制作
        3.2.1 原材料
        3.2.2 试件制作
        3.2.3 试验流程
    3.3 加载方式与量测内容
    3.4 试验现象分析
    3.5 粘结退化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BFRP筋-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模型
    4.1 粘结极限状态
    4.2 BFRP筋-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粘结滑移模型
        4.2.1 现有模型总结
        4.2.2 本试验粘结滑移模型研究
        4.2.3 粘结滑移模型的数据拟合及验证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9)基于压电陶瓷的灌浆套筒锈蚀监测及抗拔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土木工程中结构健康监测的应用
        1.2.1 常用的结构健康监测方法
        1.2.2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组成
        1.2.3 结构中损伤识别方法概述
        1.2.4 结构健康监测的不足
        1.2.5 结构健康监测未来发展趋势
    1.3 研究现状
        1.3.1 灌浆套筒研究现状
        1.3.2 钢筋混凝土结构锈蚀研究现状
        1.3.3 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压电材料概述及压电传感器
    2.1 压电材料介绍
    2.2 压电效应
    2.3 压电方程
    2.4 压电相关参数
    2.5 压电材料在健康监测领域中的应用
    2.6 压电传感器与主体的结合形式
    2.7 压电陶瓷片在土木中的应用进展
第3章 基于压电陶瓷的灌浆套筒内壁锈蚀监测研究
    3.1 引言
    3.2 加速灌浆套筒内壁锈蚀理论推导
    3.3 试验设计
    3.4 试验结果分析
        3.4.1 基于信号峰-峰值的波动分析法
        3.4.2 基于小波包能量的时频域信号分析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内壁锈蚀灌浆套筒与灌浆料粘结性能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设计
    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4.3.1 试验现象及破坏形态
        4.3.2 钢筋拉断构件粘结滑移关系
        4.3.3 灌浆料拔出构件粘结滑移关系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套筒内锈蚀钢筋与灌浆料粘结滑移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设计
    5.3 试验结果及分析
        5.3.1 试验现象及粘结滑移曲线
        5.3.2 粘结应力沿锚固长度变化规律
        5.3.3 相对滑移分布计算
        5.3.4 粘结滑移关系沿锚固长度的变化
        5.3.5 粘结锚固位置函数
        5.3.6 粘结应力衰减机理分析
        5.3.7 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科研课题及项目

(10)高应变率荷载作用下钢筋与ECC的粘结滑移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ECC的动态性能研究现状
    1.3 静态粘结滑移性能研究现状
        1.3.1 粘结应力
        1.3.2 粘结滑移本构关系定义
        1.3.3 粘结滑移破坏形式
        1.3.4 影响粘结性能的因素
        1.3.5 静态ECC-钢筋粘结滑移研究现状
    1.4 动态粘结滑移性能研究现状
    1.5 粘结滑移本构研究现状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应变率下粘结滑移试验加载装置简介及附属装置设计
    2.1 引言
    2.2 SHPB试验装置
        2.2.1 压杆系统
        2.2.2 数据测量系统
        2.2.3 数据采集系统
    2.3 SHPB试验原理
    2.4 SHPB试验常见问题及处理
        2.4.1 弥散效应
        2.4.2 惯性效应
        2.4.3 摩擦效应
        2.4.4 波动效应
        2.4.5 非平面接触问题
    2.5 SHPB粘结滑移试验附加装置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应变率下钢筋与ECC的粘结滑移性能试验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
        3.2.1 钢筋
        3.2.2 ECC
    3.3 试件设计与制作
        3.3.1 试件设计及参数选择
        3.3.2 试件模具设计
        3.3.3 钢筋加工与内贴应变片
        3.3.4 ECC制备
        3.3.5 试件浇筑
    3.4 试验过程
    3.5 试验现象
    3.6 静力粘结滑移对比试验
        3.6.1 试件设计与制作
        3.6.2 加载装置及量测方案
        3.6.3 试验现象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应变率下粘结滑移试验结果与影响因素分析
    4.1 引言
    4.2 高应变率粘结滑移试验结果
        4.2.1 极限粘结强度及滑移量确定
        4.2.2 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4.2.3 粘结滑移曲线
        4.2.4 粘结机理分析
        4.2.4.1 粘结力的组成
        4.2.4.2 破坏机理
        4.2.5 不同因素对动态粘结强度的影响
        4.2.5.1 应变率
        4.2.5.2 ECC强度
        4.2.5.3 钢筋直径
    4.3 静力粘结滑移对比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拉拔试验结果
        4.3.2 粘结滑移曲线
        4.3.3 不同直径下钢筋的粘结强度
    4.4 动态粘结滑移曲线与静力粘结滑移曲线对比
    4.5 动态粘结强度增强因子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应变率下ECC与钢筋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5.1 引言
    5.2 钢筋应力沿锚固长度的分布
    5.3 粘结应力沿锚固长度的分布
    5.4 钢筋与ECC的相对滑移量沿锚固长度的分布
    5.5 粘结滑移关系沿锚固长度的变化
    5.6 锚固位置函数
    5.7 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研究成果

四、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特性的研究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 [1]活性粉末混凝土及其配筋构件受拉性能研究[D]. 郭敏.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再生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模型研究[D]. 马燕妮.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3]重复荷载与氯离子侵蚀耦合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粘结性能研究[D]. 李树良. 青岛理工大学, 2021(02)
  • [4]基于内聚力的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行为模拟研究[D]. 彭聪. 广西大学, 2021(12)
  • [5]钢筋混凝土间粘结滑移关系的解析模型及试验研究[D]. 秦帅. 广西大学, 2021(02)
  • [6]复杂侧向应力下钢筋-混凝土滞回粘结滑移理论和数值模型[D]. 赵艾琳.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7]持续荷载作用下非均匀锈蚀钢筋与混凝土间粘结性能的研究[D]. 刘继睿. 青岛理工大学, 2021(02)
  • [8]海水环境下BFRP筋-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粘结性能研究[D]. 解文杰. 武汉科技大学, 2021(01)
  • [9]基于压电陶瓷的灌浆套筒锈蚀监测及抗拔性能研究[D]. 张天允.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10]高应变率荷载作用下钢筋与ECC的粘结滑移性能试验研究[D]. 孙浩. 福建工程学院, 2021

标签:;  ;  ;  ;  ;  

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研究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