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防雷的勘察设计

浅谈防雷的勘察设计

一、浅谈雷电防护的勘察与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黄声锦,陈跃清,施宗强,卢辉林[1](2021)在《古树名木雷电防护技术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古树名木通常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雷电灾害调查中发现部分树木遭受雷击损坏,通过分析雷电破坏原因,并结合经济合理、科学有效的原则,对古树名木采取雷电防护,使雷电对树木的损坏降低到合理范围之内。

董建腾[2](2021)在《铁路通信系统雷电防护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铁路是交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列车正常运行,必须建立完善的通信系统,实现信息快速、准确传递,保证相关工作有序开展。雷电发生会影响通信系统正常运行,因此加强防护设计,提升运行的安全性。本文先分析了铁路站场雷电防护,再论述通信系统雷电防护设计,最后提出实施策略,旨在促进我国铁路事业稳定发展。

徐国良[3](2021)在《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法施工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价研究 ——以M项目为例》文中认为随着盾构技术不断进步,盾构法对施工环境的适应性也不断增强,目前被广泛应用在地铁隧道的建设中。虽然地铁隧道使用盾构法施工比较成熟且优势明显,但施工过程中仍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导致施工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本文以某大型城市地铁工程M项目盾构掘进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价为研究对象,从施工单位视角出发,结合盾构法施工技术,利用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开展M项目盾构掘进阶段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价研究。首先本文从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价两方面介绍国内外研究成果,并进行简单评述,以得到对本文研究的启示,然后以M项目区间隧道为实证背景,对该区间隧道的工程概况、工程机械、施工准备、施工方案等情况进行论述,并以掘进阶段为例,对M项目进行工作结构分解,确定了四个层次的工作结构;通过进行风险要素结构分解,确定了三个层次的风险要素结构,以此构建风险识别矩阵。通过对项目资料和事故统计及文献研究,确定了 79项目初步风险要素;通过对风险要素进行关联分析,最终确定了 36项风险要素,构成了 M项目盾构掘进阶段安全风险要素清单。从风险要素识别结果来看,最终风险要素中存在清晰的层次结构和隶属关系,为使M项目盾构掘进阶段安全风险评价更具操作性、评价内容全面完整、评价结果合理可靠,根据最终风险要素的层级结构、隶属关系建立了 M项目盾构掘进阶段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由准则层和要素层组成的因素集,分别作为模糊综合评价的对象,又参照相关国家标准建立了规范、描述准确的评价集,之后使用层次分析法对所有层次指标进行判别计算,得到各层指标相对于上一层次的权重。获取权重后,通过盾构领域的专家及技术人员对各风险要素所引发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导致的损失程度进行打分,结合权重集,建立了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程度的隶属度矩阵。在进行模糊运算后,得到M项目各项评价指标的发生概率水平隶属度向量Q和风险损失程度隶属度向量R,参照相关国家标准中的等级划分标准,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指标的风险概率等级和风险损失等级,最终得出M项目盾构掘进阶段总体安全风险情况为“罕见的”,一旦发生,后果是“严重的”,风险等级为Ⅲ级,属于“可接受的”。风险评价后,简要的提出了风险管理改进对策及建议。最后提出结论与展望,认为风险要素之间的独立性需进一步研究,风险应对和控制也需深入探讨。

李京校,霍沛东,符琳,俞勇佩,张宇龙,李秀文[4](2021)在《古建筑雷电灾害及防雷技术研究综述》文中提出古建筑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雷电灾害是威胁古建筑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首先较完整地介绍了古建筑雷电灾害的总体研究进展,分别综述了古建筑构件的雷击破坏特征和机理,以及古建筑雷击起火灾害成因、方式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研究现状,建议在雷击模拟试验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研究雷击破坏基础性问题。分析了古建筑绝缘避雷与采用防雷装置接闪泄流两种方法,认为后者科学合理。通过归纳古建筑雷电防护技术研究进展、古建筑防雷新技术方法和装置,分析了古建筑防雷技术标准现状。最后,提出古建筑防雷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包括开展古建筑雷击破坏机理、实用的防雷新技术、古建筑雷击选择性、雷击精细化监测预警等,特别是加强古建筑防雷新技术研究,尽量减小对古建筑原貌的影响,做好古建筑的防雷保护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

刘鸿斌,王剑武,胡爽,查怀华,胡俊[5](2021)在《雷电维保设计与实现研究》文中指出本文是以《企业防雷系统设计与实现》课题为依据,通过闪电定位仪采集淮安雷击方位次数,根据建筑物区域分布,利用精密仪器和大数据的分析处理,主要研究实验企业可能受雷击的风险评估,利用监测程序制录入数据,程序采用了Spring Mvc+Mysql+Flink的技术体系搭建,通过Http接口接收设备发出的雷击信号请求,并完成雷击数据的入Mysql库。多维度采集的信息,上报设备ID、发生时间、雷击强度等。数据除了存储到Mysql以外,同时会双写录入到Elasticsearch,实现基于SQL的查询和全文基于内容的搜索。Flink系统运行SQL作业,应用风险算法模型,分析数据流,得到风险级别,通过年度数据的分析,给出防雷站点合理性参数,加强区域性防雷设施维护,确保精细化仪器以及重点区的雷电防护,提高防雷维保的重要性和完整性。

李衣长,刘学奎,陈林[6](2020)在《文物古建筑雷电防护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泰宁县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为例,分析其所处区域的雷电活动规律及其影响,针对部分文物古建筑在防雷工程设计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出做好防护"直击雷""闪电电涌侵入""闪电感应"与"接触电压与跨步电压"等关键雷电防护技术措施,并提出在雷电环境恶劣之处安装"独立接闪装置"等特殊防护措施,建立完善的雷电防护系统,以确实增强文物古建筑的雷电防护能力,避免或减少雷击安全隐患,落实文物古建筑保护单位的雷电防护安全工作。

朱薇娜[7](2020)在《高层建筑雷击风险评估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雷电是一种自然的放电现象,常常伴有着闪电和雷鸣。一般情况下闪电和雷鸣是同时发生的,所以也称之为电闪雷鸣。雷鸣闪电会和接触到突出的人、物、建筑物产生非常强烈的放电现象。这一放电过程对雷云下方的人、物、建筑物产生很大的危害。雷电灾害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对生命、财产的损失相当可观,尤其是我国南方地区,雷灾事故时有发生。为了避免或者减轻雷电的危害,一方面需要加强雷电监测预警,另一方面要做好项目区域建设可行性研究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确定容易受到雷电袭击灾害的高发袭击点和高危险区,而高层建筑遭受雷击的概率高于其他建筑物,雷电会引起高层建筑物的损坏,对电力、电器、电信设施设备造成损坏,甚至人员伤亡。因此需要做好合理的防雷设施,以防灾避灾的方式来保护建筑物,电器及各设施设备的安全。本篇文章以国贸天峰小区为例,通过对该小区各方面地理位置、环境因素、气候资料、原始数据等的收集分析,对项目所在地雷暴日数以及雷暴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说明高层建筑物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的必要性,为实现项目整体的综合雷电防护设计提供依据。首先,对雷电研究的背景意义进行了介绍,通过对雷电活动的认识和对雷电灾害的常识性介绍,引起人们对雷电防护的重视;然后根据项目资料的收集,土壤电阻率的测试,雷暴日的确定,具体分析建设项目防雷设计的特殊要求,分析幕墙侧击雷的防护,分析雷电场对智能化弱电系统设备的影响,确定防雷引下线的设置,确定防雷等电位连接和强、弱电系统综合布线的设计。最后,根据数据分析和设计的结果,提出具体防护措施,为高层住宅建筑物的雷击风险评估提供有利例证。

陈隽[8](2019)在《汕头电网高压线路防雷方案设计与实施》文中提出汕头市架空高压线路主要位于山河、丘陵地带,大部分于多雷区,由于雷暴日偏多,雷电活动较为频繁,对电网高压线路的正常运行和维护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避免设备事故的发生,电网管理部门制定了一套架空高压线路防雷保护措施,但是未能实现预期处理效果。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汕头电网高压线路历年来的雷击跳闸问题,并对汕头电网高压线路防雷布设展开现场调查,结合历年来的数据及其他地区的雷击事件,根据国内外最新的防雷技术应用,提出线路防雷优化设计方案,以此提升耐雷水平。首先,采用实地勘察法对设备所处环境进行现场勘察,根据调查的结果和查阅的图纸、历史跳闸资料,总结高压线路雷击风险点,风险点主要包括高压线路电阻偏高、线路档距设置过大、绝缘水平较低、避雷线路保护角设置过大、防雷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并通过分析高压线路雷击事故现状及产生原因,为线路防雷方案设计研究提供线索。其次,构建雷电防护模型,分析感应电荷与雷电空间电场分布情况,从地埋设施因素、地形地貌设施、地质因素、气候因素4个方面出发,概述易击段影响因素,并从接地电阻、线路绝缘、线路避雷器、保护角、耦合地线5个方面出发,概述耐雷影响因素。依据这些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提出高压线路防雷方案设计方案。再次,结合现场防雷保护控制需求、现场高压线路杆塔实际布设情况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本文主要介绍了调节接地电阻、提高线路绝缘、装设防绕击避雷针、雷电接闪器避雷器、调节保护角、同塔多回线路加装不平衡绝缘等实施方案,根据各技术侧重点的不同,制订不同的实施方案,从而达到高效防雷效果。最后,本文通过对防雷方案设计、具体实施及大量文献查阅,验证了接地电阻降低、线路绝缘强度提升等参数优化后,线路跳闸率下降,通过对比,评估本文提出的防雷保护方案,得出了文中介绍防雷方案具有良好的防雷保护效果,为其他地区电网高压线路防雷布设及优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张文波[9](2018)在《中国古代建筑遗产防灾减灾策略与措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古代社会遗存至今的建筑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作为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类型多数暴露于室外环境中,这使得这类遗产不可避免地面临自然环境突变带来的灾害破坏风险,尤其是近些年发生的“汶川5·12大地震”、“玉树地震”、“海地大地震”、“印度洋海啸”、“尼泊尔大地震”、“日本熊本大地震”等骤发性自然灾害对各国建筑遗产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损害,引起国际遗产保护领域的高度重视。过去很长一段时期,遗产保护领域面对这种惨痛的灾害教训只能“被动应对”,这种“先破坏,后保护”的应对方式远无法恢复灾害造成的遗产损失。为了应对这种全球范围内遗产普遍面对的灾害风险,2007年,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世界遗产防灾减灾策略”。由此可见,建筑遗产的防灾减灾已成为国际遗产保护领域的重要保护策略,也是实现遗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一课题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关注,并且成立了相应的国际遗产防灾减灾组织,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我国建筑遗产防灾减灾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如何根据古代建筑遗产的价值构成、易损性特征、环境特征、灾害危险特征以及遗产地的防灾减灾能力发掘并形成一套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的防灾减灾策略、措施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围绕这一目的,本文从两大方面展开研究,首先是确立了灾害学体系下的建筑遗产保护视角,建筑遗产既是研究保护的主体,同时更是灾害发生的构成要素,只有通过确立该研究视角,才能打破“传统”的“被动应对”的保护策略,进而将防灾减灾与遗产保护建立起密切联系。在将两大研究领域融合后,接下来,本文着手构建建筑遗产防灾减灾的框架结构,该部分内容主要从建筑遗产灾害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建筑遗产的灾前预防、灾中应急响应和灾后恢复四个方面展开研究,这四个方面对应灾害发生的各个阶段,共同构成这一框架之下的有机整体。建筑遗产灾害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既包括从宏观层面制定单灾种的建筑遗产灾害区划分析图,为我国遗产保护宏观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又针对具体建筑遗产面临的多种灾害风险构建出相应的评估体系,便于具体建筑遗产灾害风险评估实施。建筑遗产灾前预防、灾中应急、灾后恢复则是通过制定不同灾害发生阶段的防灾减灾规划,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与措施以降低遗产的灾害损失。基于以上研究目的和内容的需要,本文主要采用以系统论和跨学科为主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系统论的研究方法明确了文中“系统、要素、结构、功能”,从论文基础逻辑层面进行系统性架构,明确系统的整体目标和研究的结构层级,与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一起将建筑遗产防灾减灾研究的相关要素和各分支研究的功能进行整合、系统化。通过全文研究,以期完善和推进我国建筑遗产防灾减灾学科的发展,拓展遗产保护领域应对自然灾害破坏的研究思路和应对途径。

谢力[10](2015)在《现代建筑内的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文中指出21世纪是电子时代,现代建筑内往往配备着各种各样的电子信息系统,例如通讯设备、自动化设备、高速电脑等等,而且这些电子设备具有较高的集成度和敏感度,工作电压比较低。随着现在建筑的电子信息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一旦遭受雷电的袭击,很容易造成损害,甚至导致整个电子信息系统运行的中断,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雷电防护,保障现代建筑类电子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

二、浅谈雷电防护的勘察与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雷电防护的勘察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古树名木雷电防护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古树名木遭雷击损毁过程及防护要求
    1.1 损毁过程
    1.2 防护要求
2 古树名木雷电防护措施
    2.1 单颗古树名木的雷电防护
        2.1.1 接闪器的设置与安装
        2.1.2 引下线的设置与安装
        2.1.3 接地装置设置与安装
    2.2 多颗古树名木的雷电防护
    2.3 警示牌及护栏的设置与防护
    2.4 雷电预警信号接收及防护
    2.5 后期维护

(2)铁路通信系统雷电防护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铁路站场雷电防护分析
2 通信系统雷电防护设计
    2.1 天馈系统防雷
    2.2 计算机网络系统防护
    2.3 电话通信系统防护
    2.4 站场通信系统防护
3 站场通信系统外部雷电防护设计
    3.1 运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
    3.2 接地装置
4 站场通信系统内部雷电防护设计
5 铁路通信系统雷电防护实施策略
    5.1 制定设计方案
    5.2 成立专业队伍
    5.3 引入新技术、新设备
6 结语

(3)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法施工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价研究 ——以M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相关研究
    2.2 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相关研究
    2.3 相关研究述评
第3章 M项目盾构掘进阶段安全风险要素识别
    3.1 M项目介绍
    3.2 M项目盾构掘进阶段安全风险要素识别过程
    3.3 M项目盾构掘进阶段安全风险要素分析
    3.4 M项目盾构掘进阶段安全风险要素清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M项目盾构掘进阶段安全风险评价
    4.1 M项目盾构掘进阶段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4.2 M项目盾构掘进阶段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4.3 M项目盾构掘进阶段安全风险模糊综合评价
    4.4 M项目盾构掘进阶段安全风险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M项目风险管理改进对策建议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古建筑雷电灾害及防雷技术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古建筑雷电灾害及防雷技术研究进展
    1.1 古建筑雷电灾害研究
        1.1.1 古建筑雷电灾害总体研究
        1.1.2 古建筑屋顶构件雷击
        1.1.3 古建筑雷击起火
    1.2 古建筑防雷技术
2 存在问题与研究展望
    2.1 古建筑雷击破坏机理
    2.2 古建筑防雷新技术
    2.3 古建筑雷击选择性
    2.4 古建筑雷击精细化监测预警
3 结论

(5)雷电维保设计与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淮阴卷烟厂现有的防雷现状
二、防雷系统的硬件布置与软件与开发
    (一)硬件
    (二)系统软件开发
    (三)系统运行情况
三、数据分析与提出的维护建议
    (一)管理存档制度
    (二)厂区防雷装置的日常维护
        1.定期维护和日常检查
        2.防雷装置检查注意事项和装置维护项目

(6)文物古建筑雷电防护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雷电活动规律及其影响分析
    1.1 雷电活动年变化
    1.2 雷电活动月变化
    1.3 雷电活动时变化
    1.4 雷电流大小与落雷方位
    1.5 雷电灾害易损度区划
2 文物古建筑防雷工程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
    2.1 采用或引用防雷技术标准不正确
    2.2 划分古建筑防雷分类与防雷分级混淆
    2.3 防直击雷装置设计不规范、不到位
    2.4 防闪电感应、防闪电电涌侵入等内部防雷措施设计不到位
3 文物古建筑雷电防护关键技术要求
    3.1 直击雷防护
        3.1.1 接闪器设计要求
        3.1.2 防雷引下线设计要求
        3.1.3 接地装置要求
    3.2 闪电电涌侵入防护
        3.2.1 管线屏蔽与接地
        3.2.2 安装电涌保护器(SPD)
    3.3 闪电感应防护
    3.4 接触电压与跨步电压防护
    3.5 雷电防护管理措施
4 结语

(7)高层建筑雷击风险评估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第2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1 所研项目原始数据收集
        2.1.1 强电系统
        2.1.2 弱电系统
        2.1.3 综合布线
        2.1.4 接地系统防护
        2.1.5 接地及安全措施
    2.2 项目地理位置及环境
    2.3 土壤电阻率数据采集
    2.4 建筑物及其服务设施特点
        2.4.1 各个建筑物基本特性测量分析指标
        2.4.2 各个建筑物分区特性测量分析指标
        2.4.3 建筑物各线路特性测量分析指标
第3章 项目所在地历史气候资料整理与分析
    3.1 南昌市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
        3.1.1 南昌雷暴日年分析
        3.1.2 南昌市雷暴日月分析
        3.1.3 南昌市雷暴日时分析
    3.2 项目数据分析
        3.2.1 项目雷电活动范围
        3.2.2 地闪密度
        3.2.3 雷电参数极值
    3.3 年预计雷击次数的估算
        3.3.1 年预计雷电闪击次数的计算
第4章 建筑物雷击风险评估
    4.1 雷击风险评估办法
        4.1.1 参数基本概念
        4.1.2 建筑物风险分量及其影响因素
        4.1.3 风险容许值R_T
        4.1.4 风险评估办法
        4.1.5 评估参数详细
        4.1.6 风险分区
        4.1.7 参数选择及建筑风险分量
    4.2 雷电风险评估
    4.3 评估过程
        4.3.1 1#住宅评估
        4.3.2 2#住宅评估
        4.3.3 3#、5#住宅评估
    4.4 评估结论
    4.5 雷电防护建议
        4.5.1 评估结论原因分析
        4.5.2 雷电防护建议
        4.5.3 整改后的风险计算
第5章 建筑物内部雷击风险因子分析及综合布线
    5.1 评估方法
        5.1.1 电子信息系统雷电电磁脉冲防护等级计算方法
        5.1.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雷电电磁脉冲防护等级的确定
    5.2 评估计算结果
    5.3 评估结论
    5.4 雷电防护建议
        5.4.1 各线路过电压保护
        5.4.2 综合布线
        5.4.3 电话线路系统防护
        5.4.4 计算机网络线路防护
        5.4.5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线路防护
        5.4.6 可视对讲线路防护
        5.4.7 有线电视线路防护
第6章 结语
    6.1 结论
    6.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8)汕头电网高压线路防雷方案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法
    1.4 章节安排
第二章 汕头电网高压线路现状分析
    2.1 高压线路运行基本情况
    2.2 调查分析
    2.3 高压线路危险点分析
        2.3.1 接地电阻
        2.3.2 防雷措施
        2.3.3 线路档距
        2.3.4 避雷线路保护角
        2.3.5 绝缘水平
    2.4 线路雷击事故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汕头电网高压线路防雷方案设计
    3.1 雷电放电模型
    3.2 导体感应电荷与雷电空间电场分布
    3.3 雷击选择与易击段影响因素分析
        3.3.1 地面设施因素
        3.3.2 地形地貌设施
        3.3.3 地质因素
        3.3.4 气候因素
    3.4 易击线路耐雷影响因素分析
        3.4.1 接地电阻
        3.4.2 高压线路绝缘
        3.4.3 线路避雷器
        3.4.4 耦合地线
    3.5 高压线路防雷方案设计
        3.5.1 调节杆塔接地电阻方案
        3.5.2 架设耦合地线方案
        3.5.3 加装线路避雷侧针方案
        3.5.4 安装线路避雷器方案
        3.5.5 安装阻波型雷电接闪器方案
        3.5.6 基于并联间隙技术的线路保护方案
        3.5.7 0°保护角改造方案
        3.5.8 同塔多回高压线路防雷保护方案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汕头电网高压线路防雷方案具体实施
    4.1 调节杆塔接地电阻
    4.2 架设耦合地线
    4.3 加装避雷针
    4.4 安装避雷器
    4.5 安装雷电接闪器
    4.6 基于并联间隙技术的线路保护
    4.7 0°保护角改造
    4.8 同塔多回高压线路防雷保护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汕头电网高压线路防雷方案实施效果评估
    5.1 防雷方案应用评价方案
    5.2 应用效果实施效果评估
        5.2.1 调节杆塔接地电阻
        5.2.2 架设耦合地线
        5.2.3 加装避雷针
        5.2.4 安装避雷器
        5.2.5 安装波阻型雷电接闪器
        5.2.6 基于并联间隙技术的线路保护
        5.2.7 0°保护角改造
        5.2.8 同塔多回高压线路防雷保护
    5.3 防雷方案优化建议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中国古代建筑遗产防灾减灾策略与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范畴
        1.2.1 研究视角与内容
        1.2.2 建筑遗产范畴
        1.2.3 灾害范畴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论文研究框架
2.建筑遗产防灾减灾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建筑遗产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2.1.1 概念
        2.1.2 构成要素
    2.2 建筑遗产的物质构成要素
        2.2.1 建筑遗产
        2.2.2 相关环境
        2.2.3 附属文化遗产
    2.3 建筑遗产的价值构成要素及特征
        2.3.1 价值构成
        2.3.2 特征
        2.3.3 遗产价值与建筑遗产防灾减灾的关系
    2.4 自然灾害相关内容
        2.4.1 灾害的概念及类型
        2.4.2 灾害的发生机制
        2.4.3 灾害风险概念及构成要素
        2.4.4 灾害对建筑遗产的破坏
    2.5 防灾减灾的相关概念
        2.5.1 防灾减灾(Disaster Risk Reduction)
        2.5.2 预防性保护(Preventive Conservation)
        2.5.3 风险防范(Risk Preparedness)
        2.5.4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
        2.5.5 比较分析
    2.6 建筑遗产防灾减灾的理论背景
        2.6.1 风险文化理论
        2.6.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7 小结
3.构建建筑遗产灾害风险评估体系
    3.1 构建建筑遗产灾害风险评估体系的必要性
    3.2 建筑遗产的风险评估的概念
    3.3 制定建筑遗产灾害风险区划分析图
        3.3.1 陕西省古代建筑遗产和主要灾害概述
        3.3.2 陕西省古代建筑遗产的地震区划分析
        3.3.3 陕西省古代建筑遗产的地质灾害区划分析
        3.3.4 陕西省古代建筑遗产的洪涝灾害区划分析
        3.3.5 陕西省古代建筑遗产的雷电灾害区划分析
    3.4 灾害风险识别
        3.4.1 概念
        3.4.2 风险识别的方法与内容
    3.5 风险分析
        3.5.1 建筑遗产地震灾害风险
        3.5.2 建筑遗产洪涝灾害风险
        3.5.3 建筑遗产滑坡灾害风险
        3.5.4 建筑遗产泥石流灾害风险
        3.5.5 建筑遗产雷击灾害风险
        3.5.6 建筑遗产风灾风险
    3.6 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
        3.6.1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现状
        3.6.2 选择评估方法
        3.6.3 建立灾害风险评估模型
        3.6.4 风险评估
    3.7 具体建筑遗产的灾害风险评估应用示例
        3.7.1 彬县大佛寺明镜台相关概况
        3.7.2 明镜台的致灾因子分析
        3.7.3 灾害风险因子评估
        3.7.4 评估数据的整理和计算
    3.8 小结
4.建筑遗产的灾前预防策略与措施
    4.1 建筑遗产灾前预防综述
    4.2 建筑遗产防灾减灾规划的制定
        4.2.1 必要性
        4.2.2 防灾减灾规划概念及要求
        4.2.3 防灾减灾规划的目标
        4.2.4 防灾减灾规划的内容框架
        4.2.5 灾害预防规划的主要内容
    4.3 建筑遗产的非工程性预防策略与措施
        4.3.1 监测
        4.3.2 保养维护
        4.3.3 全面勘测
    4.4 建筑遗产的工程性预防策略与措施
        4.4.1 抗震工程
        4.4.2 防洪工程
        4.4.3 滑坡防治工程
        4.4.4 泥石流防治工程
        4.4.5 防雷工程
        4.4.6 防风工程
    4.5 其他问题的探讨
        4.5.1 灾前预防与最小干预
        4.5.2 建筑遗产防灾减灾的宣传与演练
        4.5.3 物资保障
        4.5.4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4.6 小结
5.建筑遗产的灾中应急响应
    5.1 建筑遗产灾中应急响应概述
        5.1.1 概念
        5.1.2 特征
        5.1.3 原则
        5.1.4 抢救内容
    5.2 应急响应的基本程序
        5.2.1 灾情预警
        5.2.2 灾情判断
        5.2.3 启动应急程序
        5.2.4 应急响应的范畴
        5.2.5 结束应急响应
    5.3 建筑遗产灾前应急响应
        5.3.1 灾前应急响应规划的制定
        5.3.2 灾前应急响应的抢救策略与措施
    5.4 建筑遗产灾灾后应急响应
        5.4.1 灾后应急评估
        5.4.2 制定抢救规划
    5.5 应急响应中的其他问题
        5.5.1 应急响应的宣传工作
        5.5.2 国际合作
        5.5.3 应急抢救技术、设备的研发
    5.6 结论
6.建筑遗产的灾后恢复
    6.1 建筑遗产灾后恢复的内容构成
        6.1.1 概念
        6.1.2 主要内容
    6.2 灾后建筑遗产整体恢复规划
        6.2.1 短期恢复
        6.2.2 长期恢复
    6.3 建筑遗产灾后评估与分析
        6.3.1 评估类型
        6.3.2 评估内容
        6.3.3 砖石结构古建筑的震后评估与分析
        6.3.4 木构古建筑的震后评估与分析
    6.4 恢复目标
    6.5 小结
7.结论
    7.1 主要研究成果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在学期间发表研究成果
致谢

(10)现代建筑内的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论文提纲范文)

1 雷电参数和破坏性
    1.1 雷电的主要参数
        1.1.1 雷电小时
        1.1.2 雷暴日
        1.1.3 地面落雷密度
        1.1.4 雷电流波形
        1.1.5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
    1.2 雷电对现代建筑电子信息系统的破坏
        1.2.1 具有较大的受灾面
        1.2.2 雷击具有三维入侵的特点
        1.2.3 雷击灾害的危害程度和经济损失不断增大
2 现代建筑内的电子信息系统以及雷电危害
    2.1 现代智能建筑的特点
        2.1.1 现代计算机技术 (Computer)
        2.1.2 现代控制技术 (Control)
        2.1.3 现代图象显示技术 (CRT)
    2.2 雷电对现代智能建筑的危害
3 现代智能建筑的雷电防护
    3.1 天线系统
    3.2 现代智能建筑物的缆、线、管
    3.3 弱电系统的雷电防护
    3.4 传输网络的雷电防护
4 结语

四、浅谈雷电防护的勘察与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古树名木雷电防护技术分析[J]. 黄声锦,陈跃清,施宗强,卢辉林. 福建热作科技, 2021(03)
  • [2]铁路通信系统雷电防护设计研究[J]. 董建腾. 中国设备工程, 2021(16)
  • [3]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法施工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价研究 ——以M项目为例[D]. 徐国良. 山东大学, 2021(11)
  • [4]古建筑雷电灾害及防雷技术研究综述[J]. 李京校,霍沛东,符琳,俞勇佩,张宇龙,李秀文.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1(02)
  • [5]雷电维保设计与实现研究[J]. 刘鸿斌,王剑武,胡爽,查怀华,胡俊. 科技风, 2021(02)
  • [6]文物古建筑雷电防护关键技术研究[J]. 李衣长,刘学奎,陈林. 福建建筑, 2020(09)
  • [7]高层建筑雷击风险评估应用研究[D]. 朱薇娜. 南昌大学, 2020(01)
  • [8]汕头电网高压线路防雷方案设计与实施[D]. 陈隽.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6)
  • [9]中国古代建筑遗产防灾减灾策略与措施研究[D]. 张文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02)
  • [10]现代建筑内的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J]. 谢力.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5(16)

标签:;  ;  ;  ;  

浅谈防雷的勘察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