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境下的英语词汇教学

中国语境下的英语词汇教学

一、汉语语境中的英语词汇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游梦[1](2021)在《由《非正式会谈》看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和文化融合》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汉语热”持续升温,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蓬勃发展,跨文化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了解别国文化,对他国文化也有一个全新认识,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将逐步减少,加速了文化自身的重构与更新,促进了文化边界的跨越,也模糊了文化边界,文化差异的影响将逐渐减小,不同文化之间的壁垒松动,出现“和而不同”的文化新形势。本文以《非正式会谈》六季节目为主要研究内容,各国青年代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国青年代表的语料进行记录和整理,将跨文化交际中折射出的文化差异和文化融合的现象作为落脚点,提出针对对汉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的参考性建议。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通过介绍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意义和《非正式会谈》的地位与国际影响阐述研究背景,并论述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现状。第二章主要从内容差异性、形式多样化、青年代表的多元化特色三个方面介绍《非正式会谈》的概况,将节目议题分为碰撞性文化议题和争议性生活议题两种,着重选取话题具有典型性和争议性的期数中的口语语料以语言知识类和文学常识类进行内容分类,并对语料进行分析发现各国青年代表出现偏误主要集中在近义词、语素负迁移和成语的望文生义,同时也发现各国代表对热词、俗语、惯用语和文学常识掌握较好。第三章介绍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从词汇、行为文化以及心态文化方面分析《非正式会谈》中各国代表语料中折射出来的文化差异,词汇方面又进一步细化到词汇内涵和词汇使用偏误,而词汇使用偏误主要由于中外词汇含义不能完全对应,且汉语存在大量近义词。第四章介绍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融合,通过对节目中的文化融合现象进行分析,了解文化融合现象的类型主要为语言交际中的流行语使用等方面,以及中华文化的兴趣和认同的非语言交际方面,体现文化融合现象由浅到深,由语言知识到情感价值观的趋势。第五章根据前三、四章的分析得到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提出语言教学过程中注重强化训练新词、近义词以及跨文化交际中出现偏误的词语,形成新的习惯,同时注重文化教学,帮助汉语学习者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提高对中国文化的包容度,并了解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策略。

丁磊[2](2021)在《基于大数据背景的商务英语翻译技巧研究》文中认为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使中国逐步迈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大数据技术使用商务英语成为商务工作者开展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文章通过梳理当前商务英语翻译存在问题,结合大数据形式下商务英语翻译变化,提出提升商务英语翻译技巧的几点建议。

范洁[3](2020)在《面向认知差异性的英语文学跨文化传播语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综合国内外已取得的研究成果,面向认知差异性的英语文学跨文化传播语言进行深入研究。英语文学跨文化传播中情感方面的语言认知差异性包括:喜悦方面的语言认知差异、悲伤方面的语言认知差异、愤怒方面的语言认知差异、恐惧方面的语言认知差异等。词汇方面的语言认知差异性包括:词汇联想对应、词汇联想重合、词汇联想碰撞、词汇联想空缺。认知差异性会对英语文学跨文化传播造成很大影响,对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张蒙蒙[4](2020)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言语行为研究 ——以《HSK标准教程》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对外汉语教材是汉语学习者了解汉语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提高汉语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工具。各种各样的言语行为如请求、建议、拒绝、批评等,是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学习者恰当实施言语行为也是衡量其汉语语用能力的标准之一。现有研究表明,目前已有研究者尝试分析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言语行为情况,但多局限于多种汉语言语行为分布情况的描写,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对教材使用者语用学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追踪情况还比较少。本文将以言语行为理论和关联理论为理论背景,采用质性描写和量化分析的研究方法,首先以《HSK标准教程》系列教材为例,分析请求、建议、拒绝、批评四种言语行为的策略分布情况,其次结合问卷调查法,以泰国曼谷高中生为调查对象,考察他们的汉语语用意识、语用理解和语用表达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教材中四种言语行为策略整体出现频率较高,基本可以满足学习者的交际需求,但在言语行为编排上也存在策略类型和分布过于集中、系统性和层次感不强、复现不足的问题。对泰国中学生的语用调查显示,多数被试能够理解并遵循汉语的基本交际原则,但在理解对方的特定意图以及选用恰当的策略和语言形式表达自身观点时存在较大困难。被试较为常用的请求策略为探询型和需求陈述型;建议和拒绝言语行为策略受社会距离和社会权势调控明显。建议语境中高权势者更倾向于使用陈述句和祈使句,低权势者倾向使用疑问句和祈使句,权势相等者多使用祈使句和陈述句。批评语境中高权势者多采用警告威胁、协商和愿望式策略,低权势者以评议式、提醒式为主,权势相等时更倾向使用协商式和愿望式。被调查者在实施拒绝言语行为时多运用解释原因、许诺和劝说对方策略。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从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两个方面得出启示,提出教材编写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重点优先、兼顾其他,循环复现和真实自然的宏观原则。教材编写者在编排具体言语行为时还应注意提供充足语境信息和语用解释,注重语用策略规约化,以及提供多样化、针对性的练习。教师在进行汉语教学时也重视引导汉语学习者总结常用策略,更新策略,树立语用观和语境观。

杜然可[5](2020)在《面向母语为英语留学生的汉语告别语研究》文中认为告别语作为日常交往结束的标志,是社交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不同的告别语选择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汉英的告别语形式上不是一一对应的或是可以直接通过翻译理解的。因此本文旨在当教学对象是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时,发现汉英告别语在表达形式、场景使用的差异,并通过对比得出汉语告别语的特点,考察教材与留学生使用中是否关注了这些特点。以此为基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留学生汉语口语交际准确性和得体性,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等。首先从汉英告别语的界定与分类入手,其次分析对比两种语言中告别语在表达形式及使用场景上存在的差异,为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在学习使用告别语时会出现的问题与难点做初步判断,分析对教学的影响。然后再从教材和学生入手,考察口语教材中汉语告别语的呈现情况,并对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一手资料,分析汉语口语教材与留学生在告别语教学与学习上的不足。最后落足于教学,针对汉语告别语教学提出具有一定针对性和现实性的建议,使留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不同形式的汉语告别语,助于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口语水平。

吕佳微[6](2020)在《能力概念的空间隐喻表征:对大小、上下和左右位置的考察》文中指出在概念隐喻表征中,空间隐喻是我们认识和理解抽象概念最常用的表征方式。空间隐喻是将我们认知结构中积累的空间概念与抽象概念进行联结,使抽象概念在认知过程中得到形象化的理解。我们每个人都随时处在不同的空间环境中,我们每天都与空间的各个维度相接触。如果我们能将抽象概念用我们熟知的具体概念进行表征,那就可以诠释和表达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了。从具身认知的角度出发,我们对空间概念的认识和经验将直接影响着我们如何表征抽象概念。我们每个人的身体构造和地球引力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我们对空间维度的理解,从而决定了对抽象概念的表征。近年来的语言学研究表明,人类语言中存在着大量跟空间维度有关的表达方式,比如将情绪、权力、道德等抽象概念跟空间概念相结合。能力作为抽象概念,是否与空间维度也存在隐喻表征呢?本研究参照了概念隐喻研究中常用的经典Stroop范式,将筛选的能力词汇作为实验材料。三个实验的研究思路一致,实验设计均为2x2因子,即2(能力概念:高或低)*2(空间维度:大小或上下或左右)两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将反应时和正确率为因变量,分别考察能力概念是否与大小、上下和左右位置存在空间隐喻表征。本研究的三个实验分别将能力词汇以大小、上下位置、左右位置不同的方式进行呈现,最后让被试对能力词汇的高低通过按键做出判断。若能力词汇与空间维度存在联结,那么在条件一致(如高能力词汇以大字体呈现)的情况下,被试的正确率会显着高于非一致条件(高能力词汇以小字体呈现),且判断时长会显着低于非一致条件。综合三个实验的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在汉语语境下,存在能力概念与大小的空间隐喻表征,高能力与大字体有联结,低能力与小字体有联结。(2)在汉语语境下,存在能力概念与上下(垂直)位置的空间隐喻表征,高能力与上方位置有联结,低能力与下方位置有联结。(3)在汉语语境下,不存在能力概念与左右(水平)位置的空间隐喻表征。

翟忆文[7](2020)在《基于多模态理论的汉语初级词汇教学设计 ——以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为例》文中认为随着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多模态教学方式在汉语教学中日渐常见。多模态PPT演示教学模式是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学中主要采用的一种多模态教学方式,但实际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主要与多模态PPT演示教学中教学方法与模态选用不当、PPT课件构建中的设计不当有关。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立足“设计”的相关理念,本文以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初级汉语综合课中词汇部分的教学设计为例来探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汉语教学设计领域中的具体实践和应用。本文首先梳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理论基础及框架、多模态外语课堂教学的设计框架以及多模态PPT演示教学的教学模式三方面的相关概念。接着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总结出笔者任教孔院汉语初级综合课堂词汇教学环节中与模态使用和教学方法相关的问题:课堂选用模态多呈交叠冗余或排斥抵消关系;教学方法单一;忽视汉字认读和书写练习等。然后从不同角度分析多模态理论应用于笔者所任教孔院汉语初级词汇教学的可行性与用好多模态教学方式的必要性。接着通过对相关问卷结果分析总结出摩洛哥学习者的学习风格:视觉型、活跃型、感悟型和序列型,其中以视觉型最为突出。随后针对摩洛哥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与词汇教学中的相关问题,围绕笔者任教孔院现用教材《HSK标准教程2》展开教学设计并给出教学建议。教学设计以两种形式呈现:依据不同教学环节中教学方法及模态选用与组合的整体设计;针对第12课《你穿得太少了》中词汇部分的教学设计实例。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本研究以笔者一学年较为成功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全面总结了教学中受到学生和同事肯定的教学方法与模态组合,最后以一篇教学实例展现。希望能为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的初级汉语词汇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途径,为新手教师的课前设计提供一些帮助。

彭姣姣[8](2019)在《《发展汉语Ⅰ》与《新实用汉语课本1》语法点英文注释对比研究》文中认为汉语语法知识繁多、规则复杂,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在初级阶段,对于第二语言习得者来说,语法规则的理解运用尤为困难。目前主流的对外汉语教材,通常借助学习者的母语或者较为通行的媒介语(主要是英语),对语法知识点进行对应转译,以帮助学习者掌握核心要义。因此,准确得体的英文注释,对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论文研究两本使用广泛、具有代表性的对外汉语教材:徐承伟主编的《发展汉语I》和刘珣主编的《新实用汉语课本1》,以探讨两书相同语法点英文注释的异同。论文运用奈达功能对等的翻译理论,选取具有典型性的语法知识点,详尽分析了两本教材中语法英文注释的优劣。通过对比实证的研究,结合当前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经验,以期发现语法知识转译中的普遍问题,探索优化语法知识转译的规律与方法,探究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语法英文注释的途径。论文重点探讨了《发展汉语I》和《新实用汉语课本1》对相同语法点进行英文注释时,存在的异同。主体部分从两个方面展开对比研究,第一个方面关注目的语中语法规则该如何取舍的问题。如在第二章中,通过5组词汇英文注释对比分析,论文指出,转译时对语法规则的取舍,不能仅仅考虑英文注释的简洁,简单直译,要突出对外汉语教与学的实践导向,针对学生偏误,以学习者的汉语应用能力为目标,注重翻译时向英语对等语法的转换;同时,适当增加语用范例,或者图表等直观应用场景,弥补语法注释转译时的认知差别。第二个方面重点阐释了汉语独有语法知识点的翻译注释问题。在第三章,针对常用句型的英文注释,论文着重分析汉语中特有的语法点的翻译,提出了“直译+解释说明”、“对比+补充说明”、“图示+情境对话”等三种英文注释方法,并能结合教材应用,分析了这些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第四章总结两本教材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原因,给出建议。语法英文翻译要突出对语法的知识性转换,不能只考虑语言翻译的对应而省略语法信息,否则容易误导学习者,造成语法认知上的缺漏和混乱。同时,对汉语中独特的语法点,则不妨以直译为基础,再辅助必要的知识解释、图示和语用范例,以帮助学习者掌握规则的特征和内涵。

谢钦[9](2019)在《中西词汇文化的对话:英语词汇教学的新启示》文中研究说明英语词汇教学是英语学习与教学的基础部分,中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词汇文化区别必然导致二者在词汇教学中有所区别和联系。通过分析中西方词汇文化的区别,发现英语词汇教学在汉语语境下所面临的教学问题与难点,从而总结出在汉语语境下进行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以期能够更加优化今后系统性的英语教学,完善当下的英语教学体系。

陈彤[10](2019)在《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近几年来,许多学者、教师以及语言学家都已经纷纷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自然拼读法教学上。自然拼读法又称“phonics”,是一种为英语初学者进行英语发音学习的方法,其内容为26个字母以及各个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具有一定的拼读规律。学生通过掌握这种规律,可以达到促进英语语音学习的作用。它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准确的发音。英语的拼写与读音之间是有规律可循的。学习拼读规律,掌握拼读能力,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在教学中运用自然拼读法,可以有效利用汉语拼音的正迁移作用。在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应用自然拼读法。对于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有所提高,包括语音意识、拼读能力等。但在目前的小学英语课堂中,拼读法在实际的操作中还是存在了一些问题,例如,教师对“自然拼读法”的认识存在误差,对自然拼读法的目标定位不准,以及教学方式略显单一化,教学过程缺乏有序性。这些问题都导致它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效果。为此,教师应该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加强对自然拼读法的认识与理解;重视自然拼读法教学的有序性;灵活地采用多种方式应用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达到优化自然拼读法教学的目的。本文从实际教学出发,基于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运用了问卷调查、课堂观摩以及对一些一线教师进行访谈的方式,来了解自然拼读法目前的应用现状。找出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原因所在,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二、汉语语境中的英语词汇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汉语语境中的英语词汇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由《非正式会谈》看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和文化融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非正式会谈”节目分析
    2.1 “非正式会谈”特色分析
        2.1.1 内容差异性
        2.1.2 形式多样化
        2.1.3 青年代表的多元化特色
    2.2 “非正式会谈”议题分析
        2.2.1 碰撞性文化议题
        2.2.2 争议性生活议题
    2.3 “非正式会谈”口语语料分析
        2.3.1 口语语料范围分类
        2.3.2 口语语料分析
第三章 “非正式会谈”折射出的文化差异及其偏误分析
    3.1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3.1.1 跨文化交际的特点
        3.1.2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3.2 词汇折射的文化差异
        3.2.1 词汇内涵的文化差异
        3.2.2 词汇使用偏误的文化差异
    3.3 行为文化的差异
    3.4 心态文化层的差异
第四章 “非正式会谈”的文化融合现象
    4.1 文化融合的概念和过程
    4.2 “非正式会谈”的文化融合现象
        4.2.1 语言交际的文化融合
        4.2.2 非语言交际的文化融合
第五章 “非正式会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5.1 对语言教学的启示
        5.1.1 新词语教学
        5.1.2 重视近义词教学
        5.1.3 成语以及惯用语教学
    5.2 对文化教学的启示
        5.2.1 沉浸式体验教学
        5.2.2 议题式教材
    5.3 “非正式会谈”对培养师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启示
        5.3.1 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5.3.2 汉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大数据背景的商务英语翻译技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商务英语翻译的基本内涵
    (一)商务英语翻译的概念
    (二)商务英语翻译的基本原则
    (三)商务英语翻译的语言特点
        1.词汇量大。
        2.新词汇的融入。
        3.专业性强。
        4.句式复杂且冗长。
        5.翻译灵活。
二、当前商务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和语用差异的问题
    (二)词汇翻译方面的问题
    (三)句式翻译方面的问题
三、大数据背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变化
    (一)学习资源的变化
    (二)沟通交流的变化
    (三)翻译内容的变化
四、大数据背景下商务英语翻译技巧提升策略
    (一)教学者主体
        1.提高教师大数据技术应用水平。
        2.打造大数据课堂教学环境。
    (二)学习者主体
        1.明晰大数据相关词汇语境及内在含义。
        2.借助词类转译工具,提高大数据信息翻译精度。

(3)面向认知差异性的英语文学跨文化传播语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研究对象
三、情感方面的语言认知差异性
四、词汇方面的语言认知差异性
五、结语

(4)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言语行为研究 ——以《HSK标准教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语用能力研究现状
        1.2.2 国内对外汉语语用能力研究现状
        1.2.3 四种言语行为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言语行为的理论概说
    2.1 言语行为理论基础
    2.2 请求言语行为策略界定
    2.3 建议言语行为的界定
        2.3.1 建议言语行为的定义
        2.3.2 建议言语策略的分类
    2.4 拒绝言语行为的界定
        2.4.1 拒绝言语行为的定义
        2.4.2 拒绝言语策略分类
    2.5 批评言语行为的界定
        2.5.1 批评言语行为的定义
        2.5.2 批评话语模式分类
第三章 基于《HSK标准教程》的四种言语行为考察和分析
    3.1 教材情况
    3.2 选材缘由
    3.3 教材中四种言语行行为概况
    3.4 教材中四种言语行为的策略分布情况
        3.4.1 请求言语行为的策略分布
        3.4.2 建议言语行为的策略分布
        3.4.3 拒绝言语行为的策略分布
        3.4.4 批评言语行为的策略表现
    3.5 教材言语行为分册分布情况
    3.6 教材中四种言语行为整体分布情况
    3.7 课后习题言语行为情况分析
第四章 泰国中学生言语行为习得调查与分析
    4.1 研究设计
        4.1.1 被试
        4.1.2 调查方法
        4.1.3 问卷设计
        4.1.4 调查实施过程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泰国中学生语用自测情况分析
        4.2.2 泰国中学生语用理解情况分析
        4.2.3 泰国中学生语用表达情况分析
第五章 讨论和建议
    5.1 对教材编写的建议(宏观角度)
        5.1.1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系统展示
        5.1.2 重点优先、兼顾其他
        5.1.3 循环复现
        5.1.4 真实自然
    5.2 对教材编写的建议(微观角度)
        5.2.1 提供充足语境信息和语用解释
        5.2.2 注重语用策略规约化
        5.2.3 提供多样化、针对性的练习
    5.3 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建议
        5.3.1 授课内容实用
        5.3.2 引导学生总结常用策略,更新策略
        5.3.3 引导学习者树立语用观和语境观
第六章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面向母语为英语留学生的汉语告别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汉英告别语概述
    第一节 汉英告别语界定
        一、汉语告别语界定
        二、英语告别语界定
    第二节 汉英告别语的分类
        一、汉语告别语的分类
        二、英语告别语的分类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汉英告别语差异及对汉语教学的影响
    第一节 汉英告别语表达形式的对比
        一、汉英相似的告别语形式
        二、汉语中特有的告别语形式
        三、英语中特有的告别语形式
    第二节 汉英告别语场景使用的对比
        一、汉英直接式告别语场景使用对比
        二、汉英致歉式告别语场景使用对比
        三、汉英祝福式告别语场景使用对比
        四、汉英期待再聚式告别语场景使用对比
        五、汉英叮嘱式告别语场景使用对比
    第三节 汉英告别语差异形成的原因
        一、形成汉英告别语差异的文化背景因素
        二、形成汉英告别语差异的社会权势因素
        三、形成汉英告别语差异的社会距离因素
    第四节 汉英告别语差异中显现的汉语告别语特点
        一、汉语告别语形式具有时代性
        二、汉语告别语的使用受文化礼仪的影响
    第五节 汉英告别语差异对汉语教学影响
        一、对口语教材中告别语呈现的影响
        二、对告别语教学内容选择的影响
        三、对告别语教学侧重点的影响
        四、对告别语教学方法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汉语告别语考察与分析
    第一节 《汉语口语速成》中汉语告别语考察与分析
        一、《汉语口语速成·入门篇》中汉语告别语统计与分析
        二、《汉语口语速成·基础篇》中汉语告别语统计与分析
        三、《汉语口语速成·提高篇》中汉语告别语统计与分析
    第二节 《发展汉语》口语教材中汉语告别语考察与分析
        一、《发展汉语·初级口语》中汉语告别语统计与分析
        二、《发展汉语·中级口语》中汉语告别语统计与分析
    第三节 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汉语告别语的考察总结
        一、《汉语口语速成》中对汉语告别语编排的优点
        二、《发展汉语》口语教材中对汉语告别语编排的优点
        三、口语教材中对汉语告别语编排存在的不足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母语为汉语中国学生和母语为英语留学生汉语告别语使用情况调查
    第一节 母语为汉语中国学生和母语为英语留学生汉语告别语使用情况调查的说明
        一、汉语告别语使用情况问卷调查目的
        二、汉语告别语使用情况问卷调查对象
        三、汉语告别语使用情况问卷调查内容
    第二节 母语为汉语中国学生和母语为英语留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一、汉语告别语使用情况问卷回收情况分析
        二、汉语告别语使用情况问卷告别语回答语料统计
    第三节 母语为汉语中国学生和母语为英语留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中国学生和留学生使用告别语整体分析
        二、中国学生和留学生直接式告别语使用情况分析
        三、中国学生和留学生间接式告别语使用情况分析
        四、汉语告别语使用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总结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母语为英语留学生汉语告别语教学建议
    第一节 针对口语教材的汉语告别语编排建议
        一、优化告别语类型的分布情况
        二、丰富告别语出现的场景
        三、丰富告别语的练习形式
    第二节 针对教学者的汉语告别语教学建议
        一、对汉英告别语差异及其原因持积极态度
        二、结合学生交际与学习需求丰富教学手段
        三、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
    第三节 针对母语为英语留学生的汉语告别语学习建议
        一、对文化差异及其表现持积极态度
        二、对日常交际提高关注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能力概念的空间隐喻表征:对大小、上下和左右位置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隐喻
        1.1.1 概念隐喻理论
        1.1.2 具身隐喻理论
    1.2 能力
        1.2.1 能力概念
        1.2.2 能力概念的隐喻研究
2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假设和思路
        2.2.1 研究假设
        2.2.2 研究思路
    2.3 研究意义
        2.3.1 理论意义
        2.3.2 现实意义
3 实验研究
    3.1 前期准备
    3.2 实验1能力概念与大小的空间隐喻表征
        3.2.1 实验目的
        3.2.2 实验结果
        3.2.3 讨论
    3.3 实验2能力概念与上下位置的空间隐喻表征
        3.3.1 实验目的
        3.3.2 实验方法
        3.3.3 实验结果
        3.3.4 讨论
    3.4 实验3能力概念与左右位置的空间隐喻表征
        3.4.1 实验目的
        3.4.2 实验方法
        3.4.3 实验结果
        3.4.4 讨论
4 综合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致谢

(7)基于多模态理论的汉语初级词汇教学设计 ——以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综述
        1.2.1 多模态相关理论的研究综述
        1.2.2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应用于语言教学的相关研究
        1.2.3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应用于对外汉语以及国际汉语教学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多模态外语教学相关理论概述
    2.1 多模态相关概念界定
        2.1.1 多模态的概念
        2.1.2 多模态与多媒体
    2.2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理论基础及理论框架
        2.2.1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理论基础
        2.2.2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综合框架
    2.3 多模态外语课堂教学设计框架
        2.3.1 模态的类型与搭配
        2.3.2 多模态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
        2.3.3 多模态外语教学设计中模态之间的关系
        2.3.4 多模态外语教学设计中模态选择的原则
        2.3.5 多模态PPT演示教学模式
第三章 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汉语初级词汇教学相关的问卷调查及分析
    3.1 模态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及分析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调查设计
        3.1.4 调查结果及分析
    3.2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基于多模态理论的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汉语初级词汇教学设计
    4.1 多模态理论应用于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汉语初级词汇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4.1.1 教学条件的可行性
        4.1.2 教学内容的可行性
        4.1.3 教学对象的可行性
    4.2 多模态理论应用于摩洛哥哈桑二世孔院汉语初级词汇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4.2.1 孔子学院发展角度
        4.2.2 教师角度
        4.2.3 学生角度
    4.3 多模态理论指导下摩洛哥哈桑二世孔院汉语初级词汇教学的整体设计
        4.3.1 前期分析
        4.3.2 教学目标阐述
        4.3.3 教学环节设计
    4.4 第12课《你穿得太少了》词汇教学设计实例
        4.4.1 教学内容
        4.4.2 教学目标
        4.4.3 教学程序
        4.4.4 教学步骤
    4.5 教学建议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所罗门学习风格自测问卷表(阿语版)
    附录二: 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教师词汇教学的模态使用及课堂反馈调查问卷(中文版)
    附录三: 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教师词汇教学的模态使用及课堂反馈调查问卷(法语版)
    附录四:针对二年级三班学习者的多模态词汇教学方式的访谈大纲(中文版)
    附录五: 《HSK标准教程2》词汇分类统计表
    附录六: 《HSK标准教程2》词汇教学内容分析表
    附录七: 《HSK标准教程2》词汇教学目标编排表

(8)《发展汉语Ⅰ》与《新实用汉语课本1》语法点英文注释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两套教材中词语英语注释对比
    2.1 “二”和“两”
    2.2 方位词
    2.3 助词“呢”(1)
    2.4 助词“了”(1)
    2.5 助动词“想”
第3章 两套教材中特殊句型的英语注释对比
    3.1 用“吗”的疑问句
    3.2 名词谓语句的英文注释对比
    3.3 形容词谓语句的英文注释对比
    3.4 动词谓语句的英文注释对比
    3.5 主谓谓语句的英文注释对比
    3.6 小结
第4章 两套教材中语法英文注释对比结果分析
    4.1 两套教材中语法点英文注释的优点
    4.2 两套教材中语法点英文释义存在的问题
    4.3 转译问题产生的原因
    4.4 改进问题的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响应新课标的需求
        二、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现状
        三、个人经历和兴趣激发研究欲望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目的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综述
    第五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四、观察法
第一章 关于自然拼读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第一节 自然拼读法的特点
        一、音形一致,掌握准确发音
        二、拼读规律,培养自学能力
        三、正向迁移,促进语言学习
    第二节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的作用
        一、增强学生的语音意识
        二、提高学生的拼读能力
        三、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第二章 英语语音教学运用自然拼读法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教师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
        二、教学目标定位不准
        三、教学方式略显单一化
        四、教学过程缺乏有序性
        五、运用频率较低
    第二节 学生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随声附和,学习被动
        二、语音意识相对薄弱
        三、拼读规律记忆困难
第三章 英语语音教学运用自然拼读法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第一节 教师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培训工作不到位
        二、缺乏专业的教学设计
        三、课程材料缺乏
        四、教师迫于成绩排名的压力
        五、课时量较少
    第二节 学生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未明确参与目的
        二、欠缺英语语境下的可理解性输入
        三、学生复习不到位,遗忘速度快
第四章 优化“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 教师在运用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对策
        一、加强学习,具备系统的自然拼读法的知识
        二、明确目标,制定科学教学设计
        三、多管齐下,增强教学趣味性
        四、考虑实际,循序渐进安排教学
    第二节 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学习
        一、明确参与目的,提高有效参与
        二、注重语音意识训练,针对练习
        三、多种方法展示规律,长时记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教师问卷)
附录2 (学生问卷)
附录3

四、汉语语境中的英语词汇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由《非正式会谈》看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和文化融合[D]. 游梦. 兰州大学, 2021(12)
  • [2]基于大数据背景的商务英语翻译技巧研究[J]. 丁磊.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1(02)
  • [3]面向认知差异性的英语文学跨文化传播语言研究[J]. 范洁.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0(06)
  • [4]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言语行为研究 ——以《HSK标准教程》为例[D]. 张蒙蒙. 山东大学, 2020(10)
  • [5]面向母语为英语留学生的汉语告别语研究[D]. 杜然可. 黑龙江大学, 2020(04)
  • [6]能力概念的空间隐喻表征:对大小、上下和左右位置的考察[D]. 吕佳微.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
  • [7]基于多模态理论的汉语初级词汇教学设计 ——以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为例[D]. 翟忆文.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8]《发展汉语Ⅰ》与《新实用汉语课本1》语法点英文注释对比研究[D]. 彭姣姣. 湖南大学, 2019(02)
  • [9]中西词汇文化的对话:英语词汇教学的新启示[J]. 谢钦. 昭通学院学报, 2019(05)
  • [10]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陈彤.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中国语境下的英语词汇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