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籽油皂脚脂肪酸制备C_(21)二元酸的研究

棉籽油皂脚脂肪酸制备C_(21)二元酸的研究

一、棉籽油皂脚脂肪酸制备C_(21)二元酸工艺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彭健[1](2018)在《产十二碳二元酸Candida tropicalis工程菌的构建及油脂的高效转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链二元酸(Long chain dicarboxylic acid)是一类用途极其广泛的脂肪族二羧酸。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是可以通过发酵脂肪酸和烷烃来生产长链二元酸(DCA)的高产微生物。本研究以能够催化油脂生产长链二元酸的C.tropicalis 1798为研究对象,利用大肠杆菌中的mazF基因作为反向筛选标记构建了自杀载体pPICPJm,以促进热带假丝酵母甘油利用的基因gk、调控脂肪酸β-氧化过程的基因CRAT以及ω-氧化过程中的关键酶P450为目标,在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的基因无痕编辑系统基础上对gk基因和细胞色素P450酶、NAD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的启动子基因进行替换,对肉毒碱乙酰转移酶基因CRAT作单拷贝敲除。论文的主要结果如下:(1)获取来源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的毒素蛋白基因mazF基因,解脂耶氏酵母Candida lipolytica 1457中的启动子基因pGAL,通过重叠PCR方法构建重叠片段pGAL-mazF,将其连同抗性标签Kanr基因通过无缝克隆手段连接至载体pPICzαA构建成自杀质粒pPICPJm作为热带假丝酵母分子改造过程中的基因无痕编辑载体。将自杀质粒pPICPJm电转化至C.tropicalis并通过抗生素G418抗性及PCR筛选后,分别在含有半乳糖浓度为0 g/L,5 g/L和10 g/L的平板上划线培养,结果显示10 g/L的半乳糖能够有效抑制C.tropicalis-pPICPJm的生长,因此后续以10 g/L的半乳糖筛选发生第二次单交换的重组子。(2)在自杀质粒pPICPJm的基础上,将C.tropicalis 1798作为出发菌株,通过基因重组的手段,构建了工程菌C.tropicalis gkPr,通过抗生素G418抗性及PCR筛选,证实gk基因启动子替换工程菌C.tropicalis gkPr构建成功。经发酵验证显示,启动子基因替换菌C.tropicalis gkPr甘油利用率提升了56.1%,表明启动子替换能促进C.tropicalis 1798对甘油吸收利用,从而为热带假丝酵母发酵供能。以玉米油为底物进行发酵时还发现重组菌产十二碳二元酸的量比出发菌提高32.7%。(3)利用PCR技术扩增得到C.tropicalis的同源臂CRATpF和CRATpR,重叠PCR拼接后,通过无缝克隆技术连接至自杀质粒pPICPJm,在C.tropicalis gkPr基础上运用电转化法进行同源片段重组,构建了CRAT基因单拷贝缺失菌C.tropicalis gkPc。通过抗生素G418抗性和PCR实验的筛选,证实了CRAT基因单拷贝缺失菌C.tropicalis gkPc构建成功。摇瓶实验表明,单拷贝缺失菌C.tropicalis gkPc十二碳二元酸产量较原始菌株C.tropicalis 1798十二碳二元酸产量升高,产量为7.13 g/L。表明由于CRAT基因的单拷贝敲除,减弱了细胞内脂肪酸的消耗,导致产酸水平的提升。(4)基于以上的研究,以细胞色素P450酶和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为目标,在C.tropicalis gkPc的基础上,对细胞色素P450和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的启动子基因进行了替换,构建了启动子替换工程菌C.tropicalis GCPP。摇瓶发酵显示重组菌株C.tropicalis GCPP十二碳二元酸产量为11.39 g/L,是原始菌产量的2.8倍,5 L发酵罐发酵显示C.tropicalis GCPP十二碳二元酸产量达到了35.64 g/L。

陈美林,张珍明,赵红博,张丹丹,王润南,黄文静,谭超兰[2](2016)在《新催化法合成C21二元酸》文中研究说明用Pd/C+吡啶硫酮催化妥尔油脂肪酸中的非共轭亚油酸转化为共轭亚油酸,再与丙烯酸在对羟基苯甲醚阻聚剂存在下发生Diels-Alder反应合成C21二元酸。收率为41.5%、酸值为298.2 mg KOH/g、纯度92.6%,亚油酸转化率为95.5%。用元素分析、IR、LC-MS和酸值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

贾普友,薄采颖,胡立红,周静,周永红[3](2015)在《利用植物油油脚和皂脚制备脂肪酸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油脚和皂脚分别是油脂水化脱胶和油脂碱炼时的副产物,利用植物油油脚和皂脚可以制备化工原料脂肪酸。综述了植物油油脚和皂脚的原料来源、组成及性质、制备脂肪酸的技术及研究进展、脂肪酸的分离鉴定技术及开发应用前景,并指出将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根据原料和产品的性质,制定合理高效的工艺是充分利用植物油油脚和皂脚的必要条件;通过进一步合理利用和开发油脚和皂脚,可以变废为宝,为企业和社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饶华俊[4](2015)在《鳀鱼油皂脚中EPA和DHA分离富集工艺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鲲鱼(Engraulis japonicus)是海洋中最丰富的小型鱼类资源之一由于鲲鱼体内含有丰富的内源性酶类而极易自溶腐烂,主要用于制作鱼粉和提取鱼油等深加工。鲲鱼毛油中EPA和DHA的总含量高达20%以上,是制备精制鱼油的理想原料。鱼油皂脚是在鱼油精炼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其产量占精制鱼油总产量的5~6%。鱼油皂脚中的总脂肪酸含量高达40~60%,特别是总脂肪酸中高含量的EPA和DHA,具有极高的回收利用价值。本文以鯷鱼油皂脚为原料,在对其主要成分进行测定的基础上,通过酸化工艺将皂脚中的皂转化成脂肪酸;再与乙醇进行酯化和转酯化反应得到脂肪酸乙酯;然后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对脱色后的乙酯化鱼油进行EPA和DHA的富集;最后对得到的精制鱼油进行相关的品质鉴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通过主要成分的测定表明,鱼油皂脚原料中水分、皂和中性油的含量分别为69.73%、5.12%、23.89%,在干基条件下中性油的含量达高到78.92%。在鲲鱼油皂脚的酸化工艺中以皂的转化率为考察指标,研究料液比、硫酸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四个单因素对皂的转化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的优化,得到最佳的工艺条件:料液比3:7、硫酸用量4.18mL、反应时间60min、反应温度71℃。在此条件下,皂的转化率达到99.92%,油脂的提取率为25.27%。在高酸值粗鱼油的酯化工艺中以酯化率为考察指标,研究浓硫酸用量、无水乙醇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四个单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再通过响应面法对酯化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的工艺条件:浓硫酸用量为9mL、无水乙醇用量为90mL、反应温度为78℃、反应时间为3.0h,经三次验证实验得到油脂的实际酯化率为97.56%,回收率为83.80%。各因素对酯化率影响的主次关系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乙醇用量>硫酸用量。方差分析表明,浓硫酸用量、无水乙醇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油脂的酯化率的影响均非常显着。在采用分子蒸馏设备进行EPA和DHA的富集实验中,主要研究了蒸馏温度和蒸馏压力两个因素对富集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蒸馏温度和蒸馏压力对富集效果均有显着的影响,在合适的温度下,温度越低,则重组分的回收率越高;此外,采用多级分子蒸馏既能获得高含量的EPA+DHA产品又能够提高回收率。本实验设计的五级分子蒸馏工艺可获得EPA+DHA总含量为60.50%的产品,回收率为62.79%。对得到的精制鱼油进行了脂肪酸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分析,并进行了相关的品质鉴定。结果表明:精制鱼油中含有18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有8种,单不饱和脂肪酸有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有6种,分别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1.26%、14.77%和62.29%。精制鱼油含有7种主体风味成分,分别是3,6-壬二烯醛、2,4-癸二烯醛、辛酸乙酯、正己酸乙酯、丙烯醛、2-癸烯醛、4-庚烯醛,多种风味物质的共同作用使得精制鱼油呈微腥味。通过品质鉴定表明,精制鱼油的各项指标均能达到SC/T3502-2000规定的一级精制鱼油的标准。

杨小华[5](2013)在《松香/油脂基二元酸及其聚酰胺固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提出以工业脂肪酸和可再生资源松香为原料,经Diels-Alder加成反应,合成了松香/油脂基二元酸;以此新型二元酸为原料,分别与三种脂肪族多元胺进行酰胺化反应,合成三种反应型环氧树脂用聚酰胺固化剂。对该三种聚酰胺固化剂分别与环氧树脂128的固化产物的性能进行了测试。以综合性能较优者为例,对固化产物的热解动力学进行研究,分别利用n级反应机理和自催化反应机理对该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该新型聚酰胺固化剂的工业应用提供理论指导。首先,以工业脂肪酸和松香为原料,经Diels-Alder加成反应,合成了新型含稠环结构的松香/油脂基二元酸。单因素分析表明最佳合成工艺:以工业脂肪酸质量计,催化剂醋酸锰的用量为1%,松香的用量为20%,反应时间5h,反应温度240°C,反应压力0.5MPa。在此工艺条件下所合成产物的色泽(铁钴比色):14~15,酸值:193.9mg/g,碘值:136.8mg/g,黏度(40℃):320mPa·s,采用凝胶色谱法测定二元酸中二聚体的含量为51.03%。并通过紫外光谱、凝胶色谱、1H-NM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其次,以此自制的新型二元酸为原料,分别与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进行酰胺化反应,合成三种胺值不同的聚酰胺固化剂。对固化物用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利用拉力试验机、冲击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镜(SEM)等分别对三种聚酰胺固化产物的机械力学性能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C36二聚酸聚酰胺650的固化物性能相比,三种自制的聚酰胺固化剂固化物的性能除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略低外,拉伸剪切强度、拉伸强度及模量、弯曲强度及模量、压缩强度、硬度均得到提高;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达到了73.46℃、87.36℃、88.40℃,比聚酰胺650固化物的玻璃化温度至少提高了30℃。以综合性能最优的聚酰胺固化剂(三乙烯四胺和松香/油脂基二元酸合成)为例,采用非等温热重分析方法(TGA)研究该聚酰胺固化物的热分解过程。通过Coats-Redfern积分法得到热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用Kissinger最大失重速率法求得热分解反应活化能为134.85kJ/mol,用Ozawa等失重百分率法求得20%~80%的失重率下热分解反应活化能在157.03kJ/mol~227.29kJ/mol之间,频率因子ln A在34.99min-1~46.56min-1之间。与C36二聚酸聚酰胺651的固化物热分解反应活化能相比,该新型聚酰胺固化物的热分解活化能更高,热稳定性更好。同时,采用非等温DSC法对该固化剂的固化反应过程进行了跟踪,分别用Kissinger、 Ozawa方程计算得出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55.62kJ/mol和59.08kJ/mol,指前因子A为1.95×107s-1,由Crane方程计算得出固化反应级数为0.89, n级动力学方程为n级反应动力学的模拟计算曲线与实验曲线存在较大的差距,不能很好地描述该体系的固化过程。通过T~β图外推法分析得出了固化体系的凝胶温度Tgel为65.57℃;固化温度Tcure为100.37℃;后处理温度Ttreat为136.06℃。通过Malek等转化率法求得固化度a在0.2~0.8之间的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的平均值为35.43kJ/mol,固化反应活性较高。自催化模型求得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为与n级反应动力学方程相比,在低升温速率10K/min时自催化模型的计算曲线与实验曲线吻合较好。

蓝春波,秦露露,苏有学,赵景婵[6](2013)在《桐油制备3-正丁基-6-(1-癸烯酸基)-4-环己烯二酸》文中指出以桐油为原料制备3-正丁基-6-(1-癸烯酸基)-4-环己烯二酸,分子式为C22H34O6(C22三元羧酸)。首先通过酯交换反应得到桐油酸甲酯,桐油酸甲酯与马来酸酐经过Diels-Alder反应制备3-正丁基-6-(1-癸烯酸甲酯基)-4-环己烯二酸,再经过皂化、酸化和分离等过程得到C22三元羧酸。用FT-IR、MS及1H 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正交试验考察Diels-Alder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桐油酸甲酯与马来酸酐投料比为1∶1.2,反应温度为160℃,反应时间为2 h。

凌庆枝,黄秀彦,高莉莉[7](2008)在《菜籽油脱臭馏出物和皂脚的衍生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研究了菜籽油脚中的脂肪酸、甾醇及生育酚等组分的检测方法。采用蒸馏技术脱除菜籽油脚重组分,将馏出液经三甲基氯硅烷(TMCS)和N,O-双(三甲基)三氟乙酰胺(BSTFA)吡啶溶液硅烷衍生化,采用程序升温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化学成分,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含量。脱臭馏出物中检出8种游离脂肪酸、1种生育酚和4种甾醇,总含量分别是74.54%、1.56%和11.87%。皂脚中检出10种游离脂肪酸和2种甾醇,总含量分别是90.33%和1.50%。油酸含量在脱臭馏出物和皂脚中分别达到35.38%和39.9%。通过对油脚主要成分分析,为其活性成分的研究和资源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曾益坤,黄秀娟[8](2004)在《棉籽油皂脚脂肪酸制备C21二元酸工艺的研究》文中指出以棉籽油皂脚为原料,经皂化、酸解及蒸馏得到富含亚油酸的皂脚脂肪酸,亚油酸经共轭化后和丙烯酸发生Didels-Alder反应合成了C21二元酸,共轭反应用碘为催化剂,催化剂碘的用量为亚油酸质量的0.1%;Didels-Alder反应的适宜反应条件为:丙烯酸/亚油酸为29%,反应温度230℃,反应时间2h。

张亚刚,吾满江·艾力[9](2003)在《壬二酸的性质、合成和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综述了壬二酸的性质,用途及合成方法,介绍了国内外采用臭氧氧化法合成壬二酸的研究进展。对臭氧氧化法合成壬二酸的反应机理,合成工艺做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并对臭氧氧化法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做了展望。臭氧氧化法作为一种清洁工艺在油脂深加工和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方面大有可为。

王钦文[10](1992)在《沙蒿籽油开发利用途径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沙篙是一种优良的防风固沙植物,其种子含油量23%左右。开发利用此种野生油料资源对促进其种植,形成种植与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防止风沙侵害农田,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引述了有关沙篙籽油的特征及理化常数,根据其特性及脂肪酸组成的特点,分析探讨了沙篙籽油在食用,油漆树脂类工业用,以及作为饲料油脂添加剂诸方面的可行性。

二、棉籽油皂脚脂肪酸制备C_(21)二元酸工艺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棉籽油皂脚脂肪酸制备C_(21)二元酸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产十二碳二元酸Candida tropicalis工程菌的构建及油脂的高效转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长链二元酸的生产方法
        1.1.1 催化油脂法
        1.1.2 化学合成法
        1.1.3 微生物发酵法
    1.2 热带假丝酵母的育种方法
        1.2.1 诱变育种
        1.2.2 基因工程育种
    1.3 产长链二元酸热带假丝酵母菌种的改造
        1.3.1 烷烃、油脂在热带假丝酵母中的代谢途径
        1.3.2 GK基因
        1.3.3 CRAT基因
        1.3.4 P450酶系
    1.4 立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1.4.1 立题背景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热带假丝酵母基因无痕编辑载体pPICPJm的构建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和设备
        2.2.1 菌种、质粒
        2.2.2 主要试剂
        2.2.3 主要仪器
        2.2.4 培养基
    2.3 实验方法
        2.3.1 冻干菌种的恢复培养
        2.3.2 Candidalipolytica1457基因组DNA的提取
        2.3.3 pPIC9K质粒的提取
        2.3.4 引物设计
        2.3.5 抗性基因kanr的克隆
        2.3.6 启动子基因pGAL的克隆
        2.3.7 毒素蛋白基因mazF的克隆
        2.3.8 同源重组片段pGAL-mazF的制备
        2.3.9 载体pPICzαA的酶切
        2.3.10 去磷酸化
        2.3.11 浓缩
        2.3.12 Kanr片段与载体pPICzαA的连接
        2.3.13 转化
        2.3.14 阳性重组菌株的筛选
        2.3.15 质粒pPICzαA-Kanr的提取
        2.3.16 质粒pPICzαA-Kanr的酶切
        2.3.17 去磷酸化、浓缩
        2.3.18 重叠pGAL-mazF片段与pPICzαA-Kanr的连接
        2.3.19 转化
        2.3.20 阳性重组菌株的筛选
        2.3.21 电转化及阳性重组菌株的鉴定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基因组DNA及质粒的提取结果
        2.4.2 自杀质粒pPICPJm的构建、转化及鉴定
        2.4.3 自杀质粒pPICPJm的表达与鉴定
    2.5 总结
第3章 热带假丝酵母GK基因启动子替换工程菌的构建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菌种和质粒
        3.2.2 主要试剂
        3.2.3 主要仪器
        3.2.4 培养基
    3.3 实验方法
        3.3.1 C.lipolytica1457基因组DNA的提取
        3.3.2 质粒pPICPJm的提取
        3.3.3 引物的设计
        3.3.4 同源臂 gkpF和 gkpR的获取
        3.3.5 同源重组片段 gkpF- gkpR的制备
        3.3.6 启动子基因pGAP的获取
        3.3.7 重组载体pPICPJm- gkpFR的构建
        3.3.8 转化
        3.3.9 阳性重组菌株的筛选
        3.3.10 启动子替换载体pPICPJm- gkp的构建
        3.3.11 转化
        3.3.12 阳性重组菌株的筛选
        3.3.13 C.tropicalis1798感受态的制备
        3.3.14 电转化及阳性重组菌株的鉴定
        3.3.15 种子培养
        3.3.16 原始菌株和重组菌株甘油利用分析
        3.3.17 原始菌株和重组菌株的发酵培养与十二碳二元酸的测量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基因组DNA及质粒的提取结果
        3.4.2 启动子替换载体pPICPJm- gkp的构建、电转化及鉴定
        3.4.3 C.tropicalis1798和C.tropicalis gkPr生长速率及碳源利用分析
        3.4.4 以油脂为底物C.tropicalis1798和C.tropicalis gkPr的发酵验证
    3.5 总结
第4章 热带假丝酵母CRAT基因单拷贝缺失工程菌的构建
    4.1 引言
    4.2 主要材料和设备
        4.2.1 菌种
        4.2.2 主要试剂
        4.2.3 主要仪器
        4.2.4 培养基
    4.3 实验方法
        4.3.1 C.tropicalis1798基因组DNA的提取
        4.3.2 自杀质粒pPICPJm质粒的提取
        4.3.3 引物的设计
        4.3.4 同源臂CRATpF和CRATpR的获取
        4.3.5 同源重组片段CRATpF-CRATpR的制备
        4.3.6 基因敲除载体pPICPJm-CRAT的构建
        4.3.7 转化
        4.3.8 阳性重组菌株的筛选
        4.3.9 C.tropicalis gkPr感受态的制备
        4.3.10 电转化及阳性重组菌株的鉴定
        4.3.11 种子培养
        4.3.12 发酵培养及十二碳二元酸的提取与测定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基因敲除载体pPICPJm-CRAT的构建、电转化及鉴定
        4.4.2 C.tropicalis gkPr和C.tropicalis gkPc生长速率分析及发酵验证
    4.5 总结
第5章 热带假丝酵母ω-氧化途径增强工程菌的构建
    5.1 引言
    5.2 主要材料和设备
        5.2.1 菌种
        5.2.2 主要试剂,
        5.2.3 主要仪器
        5.2.4 培养基
    5.3 实验方法
        5.3.1 C.tropicalis 1798基因组DNA的提取
        5.3.2 质粒pPICPJm质粒的提取
        5.3.3 引物的设计
        5.3.4 同源臂pP450R,pP450F,pNADPH-R,pNADPH-R基因的获取
        5.3.5 同源重组片段pP450F-pP450R,pNADPH-F-pNADPH-R的制备
        5.3.6 启动子基因pGAP的获取
        5.3.7 重组载体pPICPJm-P450pFR,pPICPJm-NADPHpFR的构建
        5.3.8 启动子替换载体pPICPJm-P450p,pPICPJm-P450Np的构建
        5.3.9 转化及阳性重组菌株的筛选
        5.3.10 C.tropicalis gkPc感受态的制备
        5.3.11 电转化及阳性重组菌株的鉴定
        5.3.12 种子培养
        5.3.13 发酵培养及十二碳二元酸的提取与测定
        5.3.14 5L发酵验证实验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5.4.1 启动子替换载体pPICPJm-P450p,pPICPJm-P450Np构建、电转化及鉴定
        5.4.2 C.tropicalis1798、C.tropicalis gkPr、C.tropicalis gkPc、C.tropicalisGCPP生长曲线
        5.4.3 以油脂为底物C.tropicalisGCPP的发酵验证
    5.5 总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2)新催化法合成C21二元酸(论文提纲范文)

1实验
    1. 1 试剂与仪器
    1. 2 实验步骤
        1. 2. 1 亚油酸异构化
        1. 2. 2 合成C21二元羧酸
        1. 2. 3 粗产物后处理
2结果与讨论
    2. 1 异构化反应温度对收率的影响
    2.2 Diels-Alder加成反应温度对收率的影响
    2. 3 异构化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
    2. 4 Diels - Alder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
    2. 5 投料比对收率的影响
    2. 6 不同催化剂对亚油酸转化率的影响
    2. 7 催化剂的量对亚油酸转化率的影响
3结论

(3)利用植物油油脚和皂脚制备脂肪酸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植物油油脚和皂脚的原料来源及组成和性质
2 利用植物油油脚和皂脚制备脂肪酸技术及研究进展
    2. 1 混合脂肪酸的制备技术
        2. 1. 1 皂化酸解法
        2. 1. 2 酸化水解法
    2. 2 制备脂肪酸研究进展
    2. 3制备方法的不足与建议
3 混合脂肪酸的分离技术及研究进展
    3. 1 混合脂肪酸的分离技术
    3. 2 混合脂肪酸的分离技术
    3. 3 混合脂肪酸分离技术的不足与建议
4 展望

(4)鳀鱼油皂脚中EPA和DHA分离富集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鳀鱼油皂脚简介
    1.2 皂脚的研究及利用现状
        1.2.1 中性油的回收
        1.2.2 脂肪酸的提取
        1.2.3 生物柴油的制备
        1.2.4 表面活性剂的提取
        1.2.5 特殊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
        1.2.6 高能量饲料的应用
    1.3 EPA和DHA的生理功效
        1.3.1 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1.3.2 对癌症的防治
        1.3.3 对糖尿病的防治
        1.3.4 对炎症的防治
        1.3.5 对大脑的作用
    1.4 分子蒸馏技术简介
        1.4.1 分子蒸馏的原理
        1.4.2 分子平均自由程
        1.4.3 分子蒸馏过程及特点
    1.5 立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1.5.1 立题背景
        1.5.2 研究内容
第2章 鳀鱼油皂脚酸化工艺的优化
    2.1 材料与仪器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鳀鱼油皂脚酸化工艺流程
        2.2.2 皂脚主要成分和转化率的测定方法
        2.2.3 单因素实验
        2.2.4 响应面优化实验
        2.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皂脚主要成分的测定
        2.3.2 单因素实验
        2.3.3 响应面优化实验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酸值粗鱼油乙酯化工艺的优化
    3.1 材料与仪器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设备与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乙酯化工艺流程
        3.2.2 乙酯化反应方法
        3.2.3 酯化程度的确定方法
        3.2.4 脱色方法
        3.2.5 酯化率的计算方法
        3.2.6 酸值的测定方法
        3.2.7 单因素实验
        3.2.8 响应面优化实验
        3.2.9 数据处理与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单因素实验
        3.3.2 响应面优化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分子蒸馏法富集EPA和DHA的工艺研究
    4.1 材料与仪器
        4.1.1 主要材料与试剂
        4.1.2 主要设备与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分子蒸馏工艺流程
        4.2.2 分子蒸馏方法
        4.2.3 脂肪酸成分检测方法
        4.2.4 实验设计
        4.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EPA和DHA的确定及其在原料中的含量
        4.3.2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4.3.3 高效分子蒸馏工艺条件的确定及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精制鱼油的脂肪酸和挥发性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5.1 材料与仪器
        5.1.1 材料与试剂
        5.1.2 设备与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鱼油品质标准
        5.2.2 检测方法
        5.2.3 精制鱼油脂肪酸成分分析
        5.2.4 挥发性成分的测定及分析
        5.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精制鱼油的脂肪酸分析结果
        5.3.2 精制鱼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结果
        5.3.3 精制鱼油品质评价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结论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5)松香/油脂基二元酸及其聚酰胺固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3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1.2.1 松香树脂酸合成材料的研究进展
        1.2.2 耐热型聚酰胺固化剂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1.5 本论文的创新点和特色
第二章 松香/油脂基二元酸的合成及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和仪器
        2.2.2 分析测试方法
        2.2.3 松香/油脂基二元酸的合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原料工业脂肪酸的 GC-MS 分析
        2.3.2 原料松香的 GC 分析
        2.3.3 最佳反应条件的选择
        2.3.4 松香/油脂基二元酸的结构表征
    2.4 小结
第三章 松香/油脂基聚酰胺固化剂的合成、性能及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部分
        3.2.1 主要原料
        3.2.2 分析仪器
        3.2.3 聚酰胺固化剂的合成
        3.2.4 低分子聚酰胺固化剂理化性能
        3.2.5 环氧树脂/聚酰胺固化体系的制备
        3.2.6 固化物的力学性能测试
        3.2.7 红外光谱(FT-IR)分析
        3.2.8 扫描电镜分析
        3.2.9 玻璃化温度 Tg和热重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环氧树脂与固化剂固化反应的 FT-IR 表征
        3.3.2 固化物的力学性能分析
        3.3.3 固化物的耐热性分析
        3.3.4 拉伸断裂面形貌分析
    3.4 聚酰胺固化产物的热分解动力学
        3.4.1 固化物的热分解特征
        3.4.2 反应级数 n 的确定
        3.4.3 反应活化能 Ea及指前因子 A
    3.5 小结
第四章 松香/油脂基聚酰胺固化剂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原料与仪器
        4.2.2 实验原理
        4.2.3 非等温 DSC 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固化反应 n 级反应动力学
        4.3.2 固化反应自催化反应动力学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5.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6)桐油制备3-正丁基-6-(1-癸烯酸基)-4-环己烯二酸(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1.2 C22三元羧酸的制备
2 结果与讨论
    2.1 C22三元羧酸的表征
        2.1.1 C22三元酸的质谱分析
        2.1.2 C22三元酸的红外光谱分析
        2.1.3 C22三元羧酸的核磁分析
    2.2 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
3 结论

(7)菜籽油脱臭馏出物和皂脚的衍生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1.1 试验原料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
    1.3 原料预处理
        1.3.1 皂脚酸化油制备
        1.3.2 衍生化处理
    1.4 试验条件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

(8)棉籽油皂脚脂肪酸制备C21二元酸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棉籽油皂脚脂肪酸的制备
        1.2.2 C21二元酸的合成
        1.2.3 反应混合物的提纯
        1.2.3. 1 甲酯化:
        1.2.3. 2 减压蒸馏:
        1.2.3. 3 皂化酸解:
        1.2.3. 4 真空干燥:
    1.3 分析测定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高含亚油酸的混合脂肪酸的制备
    2.2 C21二元酸合成的正交实验
    2.3 粗产品的精制方法
3 结论

(9)壬二酸的性质、合成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壬二酸的性质
3 壬二酸的用途
4 壬二酸的合成
    4.1 壬二酸的常规合成方法
    4.2 臭氧氧化法合成壬二酸
        4.2.1 臭氧氧化法合壬二酸的化学反应及机理
        4.2.2 臭氧氧化法合成壬二酸的关键工艺
        A.反应温度
        B.溶剂的选择
        C.反应时间及反应终点的确定
        D.臭氧化物的分解
        E.分离与纯化
5 结束语

(10)沙蒿籽油开发利用途径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沙蒿油的理化特性与组成
2 沙蒿油的应用途径
    2.1 食用
    2.2 油漆工业用
        2.2.1 原料用沙蒿油检测情况:
        2.2.2 将沙蒿油制成单漂油检测结果:
        2.2.3 单漂油制成低粘度厚油检测结果:
        2.2.4 单漂油制成醇酸调和料检测结果:
        2.2.5 沙蒿油醇酸调和料制清漆检测结果:
        2.2.6 初步结论:该油应用于天然树脂漆、酚醛树酯漆、醇酸调和漆等中,低档漆是可行的,应用于醇酸树脂漆以上高档漆也是可能的。
    2.3 作制备二聚酸的原料
    2.4 作饲料的油脂添加剂

四、棉籽油皂脚脂肪酸制备C_(21)二元酸工艺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产十二碳二元酸Candida tropicalis工程菌的构建及油脂的高效转化研究[D]. 彭健. 齐鲁工业大学, 2018(05)
  • [2]新催化法合成C21二元酸[J]. 陈美林,张珍明,赵红博,张丹丹,王润南,黄文静,谭超兰. 化工时刊, 2016(03)
  • [3]利用植物油油脚和皂脚制备脂肪酸的研究进展[J]. 贾普友,薄采颖,胡立红,周静,周永红. 中国粮油学报, 2015(02)
  • [4]鳀鱼油皂脚中EPA和DHA分离富集工艺的研究[D]. 饶华俊. 浙江工商大学, 2015(05)
  • [5]松香/油脂基二元酸及其聚酰胺固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杨小华.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3(04)
  • [6]桐油制备3-正丁基-6-(1-癸烯酸基)-4-环己烯二酸[J]. 蓝春波,秦露露,苏有学,赵景婵. 化工进展, 2013(03)
  • [7]菜籽油脱臭馏出物和皂脚的衍生气相色谱-质谱分析[J]. 凌庆枝,黄秀彦,高莉莉. 粮油加工, 2008(06)
  • [8]棉籽油皂脚脂肪酸制备C21二元酸工艺的研究[J]. 曾益坤,黄秀娟. 中国粮油学报, 2004(06)
  • [9]壬二酸的性质、合成和应用[J]. 张亚刚,吾满江·艾力.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3)
  • [10]沙蒿籽油开发利用途径的探讨[J]. 王钦文. 中国油脂, 1992(S1)

标签:;  ;  ;  ;  ;  

棉籽油皂脚脂肪酸制备C_(21)二元酸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