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全国远程医疗教育研讨会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召开

第五届全国远程医疗教育研讨会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召开

一、第五届全国远程医疗教育研讨会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举行(论文文献综述)

游戏露[1](2019)在《医院集团文化整合研究 ——以汕大附一院医院集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因此我国倡导区域内建立医联体,逐步完善三级诊疗服务体系,从而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缓解医疗资源高度集中现象。全国各地积极进行了组建医联体的尝试与实践,出现了多元化医联体合作模式,医院集团就是其中一种最典型的模式。目前来看,全国组建医院集团的热潮已经风起云涌,但是成功的却并不多。论其失败原因,笔者认为大多为集团内整合的失败。集团内部整合有物质整合、行为制度整合和精神理念整合三个层次,均属于文化整合的内容。基于此,本文以医院集团文化整合为切入点,通过个案分析,探讨医院集团文化整合的具体环节和细节,旨在为医院集团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研究方法本文以个案实证研究为手段,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运用了文献研究、语义分析和个案分析等方法。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剖析医院集团文化整合的相关研究视角和研究现状,充分利用实证调研方法和分析工具,找出问题所在,提出对策建议。研究内容本文主要从六个方面展开: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概述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的目标、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数据来源以及研究的思路框架。第二章相关概念认知和理论研究。对医院集团、医院文化、文化整合以及医院集团文化整合的一般理论进行阐释。并论述本研究的思维框架背后的几个理论支撑。第三章是汕大附一院医院集团文化整合路径分析。包括发展沿革、整合路径研究以及整合模式分析。第四章是汕大附一院医院集团文化整合现状分析和效果评价。包括文化整合的现状分析、文化整合的效果评价以及存在的问题。第五章是汕大附一院医院集团文化整合改进的对策建议。第六章是医院集团文化整合的模型构建。详细论述了文化整合前、中、后三个阶段的步骤方法。第七章是对本研究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指出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创新点与结论本文的创新点是:依托个案研究,提出了医院集团文化整合的步骤和模型。本文的结论是:医院集团的文化整合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分阶段分步骤的渐进的。在进行整合之前,要筹备专人领导小组,对双方的文化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双方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差异,评估双方文化整合风险,评估双方文化兼容的可能性,尽可能避免文化冲突,进行文化整合,成功建设医院集团。

孙冰[2](2018)在《广东省医院建筑发展研究(1835年至今)》文中研究说明医院建筑作为提供医疗和护理服务的场所,是十分重要的公共建筑。广东省作为中国的第一经济大省,其卫生医疗水平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自近代中国第一家西式医院在广州建立起,广东省的医院建筑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引领着全国医院建筑的发展。广东省的医院建筑类型丰富,风格多样,地方特色鲜明,值得深入研究。以史为鉴是了解并学习事物的好方法之一,通过研究历史上医院建筑的发展状况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医院建筑的本质、内涵和发展趋势,进而为未来的设计理念和策略提供基础。目前对于广东省医院建筑的历史发展研究十分有限,且不成体系。因此,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梳理广东省医院建筑自近代以来的发展历程,填补广东省医院建筑发展历史中该时期的研究空白。本文搭建了广东省医院建筑发展的框架,充实和完善了近现代岭南建筑研究,可为后续学者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石。同时,深入剖析影响广东省医院建筑历史的因素及其对未来医院建筑发展的影响,探寻未来广东省医院建筑发展的趋势和应对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首先是背景部分,包括绪论及医院建筑的发展概况。主要阐述了课题的研究缘起、意义,对西方和中国的医院建筑发展脉络进行了大致梳理,为后文的展开做好铺垫。其次是广东省医院建筑各时期的发展历程。本文将近代至今广东医院建筑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通过社会、经济、医疗、政策等的研究,逐一分析每个时期的医院建筑发展情况;通过医院建筑实例的研究,从布局、风格、气候适应性等几个方面来深入分析医院建筑的特征。最后是广东省医院建筑的发展分析及未来建筑设计的策略研究。该部分主要叙述了广东医院发展受到的影响因素,医院建筑的发展演变分析,以及今后广东医院建筑发展面临的挑战;并结合当代具体情况,辅以世界发达国家医院经验,给出了广东省医院的未来发展策略,达到“总结历史,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梳理了广东省医院建筑各个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总结了影响广东省医院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阐述了其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的关系,通过对当代广东省医院建筑可持续性、人性化、地域性的分析,从选址规划、建筑设计、后期运营等方面,探索了当今广东省医院建筑设计的思想和策略,并展望了未来医院建筑的发展趋势。

罗文娟[3](2014)在《1、QD-piggy猪肝脏血管实体模型与数字模型的制作及研发意义 2、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Higemi在小儿肝脏肿瘤诊治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发海信双子3D医学影像与计算机手术辅助系统建立猪肝脏血管数字模型及应用管道铸型技术建立猪肝脏血管与胆道系统塑化实体模型,对比分析两者的影像符合度为研发小儿肝脏计算机手术辅助系统奠定基础。方法采集猪的CT原始数据,应用计算机手术辅助系统Higemi (Hisense Gemini3D Medical Imaging Reconstruction and Computer Assisted Surgery System)建立猪肝脏血管数字模型及应用管道铸型技术建立猪肝脏血管与胆道系统塑化实体模型。结果制作的猪肝脏血管实体模型及数字模型两者均可清楚的显示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位置,管径及主要分支,次要分支和细小血管的分布以及胆道系统。结论该研究表明了研发的计算机手术辅助系统软件的准确性及可行性。可以为临床小儿肝脏疾病患者的个体化评估及治疗提供精准的信息及指导。目的运用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系统Higemi (Hisense Gemini3D Medical Imaging Reconstruction and Computer Assisted Surgery System)对拟行肝切除的小儿肝脏肿瘤病例进行三维重建和风险评估,评价小儿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的操作可行性、三维显示效果和计算体积的准确性。方法前瞻性的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外科60例肝脏肿瘤病例,按照小儿肝脏计算机手术模拟系统标准,对患儿上腹部采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CT)增强扫描,层厚0.6mm-0.625mm,图像以DICOM格式进行储存并导入海信双子医疗影像重建及计算机手术辅助系统Higemi (Hisense Gemini3D Medical Imaging Reconstruction and Computer Assisted Surgery System),行准确三维重建,判断肿瘤的供血血管及需要切除受累肝脏的体积,建立虚拟肝脏切割手术环境,对患儿进行手术规划。结果计算机手术规划系统Higemi可立体,交互式显示肿瘤瘤体位置及其与周围血管间的关系,清晰显示肝内血管的分支走行,可准确计算任意血管的支配或引流区域,可通过虚拟切割对手术方案进行塞选和优化。结论1.计算机手术辅助系统Higemi具有良好的操作可行性、计算准确性和三维显示效果,可以准确计算任意血管的支配和引流范围。有助于实施个体化手术,提高了手术准确性、预见性和可控性。术者可以通过计算机手术辅助系统Higemi对手术方案进行优化,系统地评估手术风险和决定手术方案,能使部分认为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行手术治疗,提高手术的根治性。2.计算机手术辅助系统Higemi可以提高手术医生的阅片水平和空间构象能力。

刘宁[4](2014)在《大学园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大规模的大学园区建设始于21世纪初,此后各地便纷纷兴起了建设大学园区的热潮。虽然在中国辽阔的国土面积上各地区各城市存在着极不均衡的经济发展水平与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状况,但是对大学园区建设的热情与巨额投入却是不相上下的。虽然各地对绝大部分新建的大学园区都冠以“大学城”的称号,然而通过对大学城概念的辨析以及世界范围内大学与城市关系的案例分析,可以发现国内目前建设的多所大学新校区的空间集聚即大学园区和国外的大学城或科学城有很大区别。大学园区现象是一种中国独有的大学在城市中的存在形式。由于中国特有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模式与特殊的发展阶段,所以中国的城市与大学的发展方式也有其自身特色,自然中国的大学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方式也就不同于国外。将郊区城市化以及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问题与大学园区建设联系起来是知识社会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试图通过梳理大学园区与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关系,解读大学在城市生产、生活等各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大学园区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城市竞争力提升之间的内在规律,使大学园区更好的促进城市发展。本论文共分7章。第1章导论提出问题。指出在当今中国城市化与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研究大学园区与城市发展之间关联的意义。对中国的大学园区建设做了回顾与总结。对本研究所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对关于大学与城市相互作用问题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做一梳理和总结。并提出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第2章提出本研究所需要的理论方法。包括集聚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创新体系理论、增长极理论,以及与城市发展直接相关的城市化理论和城市竞争力理论。并阐述了这些理论在大学园区对城市发展发挥影响中的应用。第3章从大学园区对城市有形的影响进行分析,即大学园区建设推进城市化发展进程。提出大学园区改变了土地的使用方式,促进了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改变了区域产业结构从而提升了城市化水平。分析了大学园区推动的城市化地区的特点并提出大学园区建设成为我国城市化的一种模式。还建立了一个大学园区选址的定量化综合评价方法。通过构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评价方法用于对是否适宜作为大学园区选址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定量评价。并针对天津海河教育园区的选址实践进行了评价。还分析了廊坊东方大学园区由于选址不当在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作为反例。第4章从城市竞争力的角度分析大学园区对提升所在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大学园区主要从人力资本形成以及对高科技产业的支持、居住与游憩环境的优化提升、城市社区多样性与包容性、城市文化品位提升以及城市品牌塑造几个方面对所在城市的竞争力产生影响。此外针对大学园区知识共享机制创建了进化博弈模型。经过分析得出影响大学园区知识共享的主要因素。第5章首先概括介绍了一些欧洲大学与城市发展关系的案例,随后详细介绍了英国剑桥、美国斯坦福、日本筑波这三个非常具有代表性并经过多年发展的大学与城市相互作用的案例。英国剑桥是大学校园与城市社区高度融合的典范,也是大学城发展成为现代高科技城市的典型代表。以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园区为基础发展的硅谷是大学与高技术产业相互促进的最成功案例。日本筑波学园都市是以大学和研究机构为依托开发建设新城的典型案例。它们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可以给中国大学园区的发展以借鉴和启示。第6章是对大学园区与城市发展关系的具体案例分析。以天津市正在建设中的大学园区即海河教育园区为例研究其与天津城市联动发展的关系。海河教育园区有效的促进天津的城市化,并且提升天津的城市竞争力。更进一步提出海河教育园区如何从大学园区向大学城的发展方向迈进。第7章是全文的主要结论,总结了大学园区在城市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认为大学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本论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中国大学园区建设与发展的时间不长,所以一些问题尚未显现,因此未能对大学园区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更深入更本质化的研究。今后将继续跟踪研究各主要大学园区及其与所在城市联动发展的新现象和新问题。

杨棉华,何萍,郑少燕,邱秀华,张忠芳,田东萍,罗添荣,顾江[5](2013)在《国际化视野下卓越医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汕头大学医学院自2002年开始,以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卓越医生"为目标,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在借鉴国内外医学教育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国际和中国医学教育标准,构建了"以课程整合为基础、以岗位胜任力培养为导向"的全新教学体系,实现基础与临床课程的整合、交叉与渗透;让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多接触临床和反复接触临床。引入国际公认评价标准(USMLE、OSCE、TOSCE等),全面评价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加强国际交流和营造国际化教育的氛围;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等进行探索与实践。历经十年,取得明显成效,得到广泛认可。

郝晓赛[6](2012)在《医学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医院建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医院特性使已有医院建筑研究与建筑学、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密切关联。随着现代化发展,医院建筑中西方文化的印记逐渐弱化而社会影响则日益突显。当代欧美国家医院建筑呈现出与各国医疗服务提供的模式密切相关的多元化发展态势。我国主流医院建筑一直以“移植”西方经验为发展基础,改革开放后,因国情和医学社会软环境不同,医院中广泛存在着被称为“正确设计错误使用”的现代化场景与社会生活错位景象。这种医院建筑发展方式和社会环境特点,使得从医学社会学视野系统地探讨医院建筑与医学社会的关联、厘清当代问题的根源所在,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在研究的理论基础部分,从医院物质空间研究需要出发,确立了医学社会学理论引入原则,并建立了医院的医学社会环境主要素框架;以英国和荷兰的医院建筑研究为主要对象,分析整合了已有散布的社会学思考,并在兼容于建筑规划领域的社会学理论基础上确立了本研究范式,构建了“医院建筑-医学社会学”各要素关联框架,并对其互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在研究的历史回顾部分,分别沿着西医医院在华本土化演进中的“冲突-妥协”、当今国际现代医院与本土医学社会生活的“同步-错位”两条线索展开讨论,以“派生-类型建筑”概念、各时期医学社会要素对建筑物质空间形态的影响为基础,对中国和西方医院发展各阶段的建筑演进进行了比较研究,特别对中国医院建筑现代化过程进行了医学社会剖析;并从“疾病-病人-社会”角度讨论了与社会密切关联的传染病在中国医院建筑演进中的作用,用典型实例分析了传染病将疾病从个人范畴扩展至公共领域的特性对医院建筑发展的影响。在当代部分,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医改对医院建筑的影响;结合设计理论实践、医院社会议题和各用户群体的医院建筑观点,综合性地呈现了当代医院建筑社会图景,分析了医院建设两极化发展、前期策划和后评估薄弱或缺失,医院建筑宾馆化与迷宫化等问题的社会根源;指出医院人本设计面临着社会结构性困境。研究认为,当前政府将医疗卫生工作定位由过去的居民生活消费归位为重要民生问题之一的深化医改方向,是改观医院建筑现状的基本驱动力。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医院建筑领域和卫生服务领域应结束长期分离发展的局面,开展跨领域合作、共同推动面向社会医疗需求的医院建筑发展,研究并对此给出了具体建议。

吴巧瑜[7](2011)在《民间商会社会治理功能的变迁研究 ——以香港潮州商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透过对香港潮州商会的个案研究,从对其历史的和现状的考察,来探讨香港潮州商会在三个不同时期的发展模式及其社会治理功能的变迁。众多特殊性使香港社会现象成为独具研究价值的题域,其中,香港民间商会组织无疑应有一席之地。香港民间商会以其兼备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行会组织的双重特征而独具特色,其独特的社会治理功能在香港社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对于香港社会的繁荣稳定,近现代社会主流的观点大多把它归结为香港“行政主导加广泛咨询民主”的政制、规范的法制以及自由的贸易体系等政府与市场的体制要素,甚少从社会层面,如民间商会等中间组织来挖掘其深层的体制外要素。香港潮州商会从1921年成立至今90年来,秉承敦睦乡谊、弘扬文化、促进工商、服务社会、兴学育才、扶贫救灾的宗旨,开拓奋进,使其成就为凝聚香港潮人的核心、联络世界各地潮团的纽带和沟通海内外潮商的桥梁。今天,香港潮州商会作为香港一百多万潮藉乡亲中历史最悠久且最具代表性的工商团体,在香港社会治理的框架中,已经成为与政府、企业并存的第三种力量,在维护市场秩序乃至维持社会正常运作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与作用。论文一方面通过追溯香港潮州商会的发展变迁历史,客观地描述香港潮州商会由一般的地缘性商人团体演变为当今香港突显社会治理功能的工商团体的不同凡响过程的田野志;另一方面,将其作为观察政府与社会的新视角,通过考察商会存在的合法性、商会的内部治理结构、商会的社会网络以及商会的外部制度环境等变量在不同时期的状况与特点,力图揭示香港潮州商会社会治理功能的发展变迁规律。从对研究对象的历史和现状的考察,本文认为,香港潮州商会的发展模式呈现出从传统到趋新再到开放的特点,而其社会治理功能也表现出从自治到协治再到共治的发展变迁逻辑。

贾中[8](2010)在《医院建筑生态文化理论及设计创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态文化起于生态意识的觉醒,是人与自然协调关系的必须,是人和大地和谐共处,寻求最大环境效益、具有时代意义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在当今弘扬生命意义、崇尚健康的时代,医院建筑生态文化方向是前所未有的一种文化类型,它立足现代、高瞻未来。医院建筑是由众多复杂部门组成的一种公共建筑类型,它是以人的生命健康需求为中心,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研究人类生命活动及与外界环境相互关系、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防治与消灭的规律、增进健康、延长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及工作能力为其首要任务,以现代医学理论及医学科技建构的人工与自然生态环境为手段,与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密切相关。人类生态学、生态文化观在社会发展中日益影响和促进着医院建筑创作的变革与创新,也是医学发展和人类卫生健康事业及建筑设计创作与实践的重要课题。论文以生态建筑学(Archi-ecology)、生态文化理念等相关学科前沿理论为出发点,在医院建筑的概念及内涵基础上,以医院建筑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历史演绎的规律性为先导,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医学背景和国内外医院建筑规划、建筑理论及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以历时的、文献的、形式的、环境的途径为主线进行专题研究和探讨,将生态学、生态建筑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环境心理学、文化学等与建筑学结合,采取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创新成果灵活运用与融汇的综合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医院建筑创新趋势和建筑设计创意、设计原则与方法的系统深入研究,并以相关工程实践进行校验和修正,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论文紧紧抓住医院建筑的特征及规律性,突出了现代医院建筑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技术环境与人文环境有机结合的属性、内涵,注重设计传达出观念更新的信息,从实际出发确定设计理念与原则,从社区、自然环境中寻求真实的立足点,从真诚、细致的关注中获得适宜的设计方法,从医院建筑文化品质与美学价值的形式探索中展示其本真的性格。采用生态学、生态建筑学与生态文化的建筑创作创造性思维、哲思逻辑、理性概设和推理研究方法,用生态观点研究人·医院建筑·总体环境,以有机论为特征,强调事物和现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性;用生态系统生生不息、物质与能量循环转化、信息流动等观点解析病人及与生命、健康有关的人与环境互动规律、认识和解决与医院建筑有关的问题。从学理性上弄清思想,提出一些新的、具有前瞻性、普适性的设计理念、思想、原则和方法,也通过医院建筑的生态文化建构研究促进城市与医院建筑、医院建筑与不断变化的环境协调进化的过程,为我们理解医院建筑的人文性提供一个有益的样本。论文共分六个部分,以生态文化与医院建筑关系-现实辨析与批判-历史研究与借鉴-理念建构-方法建构-典例与实证分析为课题研究主线,论述重点集中在生态文化与医院建筑概念更新、历史演绎的规律性与发展创新的新视点、时代背景下医院建筑理念的更新和设计原则及方法四个方面,理论联系实际地作了以下积极探索:对生态文化的人类文明新境界和愿景在当代医院建筑设计概念更新及内涵的共时性因素进行科学评价;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对医院建筑、医疗环境历史演绎过程的规律性总结;从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化时代意义的现实与前瞻性审视“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相适应的医院建筑定位及规划、设计的新理念;生态文化设计创意构建和谐医疗环境原则及方法。

咸辉[9](2010)在《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变迁与欠发达地区政策选择研究 ——以甘肃省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以来,参合农民就医的经济负担减轻,农民因病致贫的状况有所改变。但因各地区社会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还有很大的困难。如何做到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得以优化并促进这一制度更趋完善,需要不断对其运行及其相关的合作医疗政策作出调整,需要总结农村合作医疗的历史经验教训,需要对不同的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基于以上考虑论文运用历史分析法,对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变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那么只能从政策的视角去寻找合理的解释。在此基础上选择甘肃省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典型来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需求,结果表明参合农民、各级政府和医疗机构的利益诉求及其对待新农合的态度、工作行为都有很大差异。因此如何协调三者之间的利益是调整新农合政策的切入点和关键。同时对甘肃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和补偿机制的研究,也出现与上面相同的问题。参合农民、各级政府和医疗机构之间不但存在利益的博弈,同时也存在着政策方面的冲突。这就要求政府在制定社会政策时,要考虑制度的兼容性和政策的嵌入性。在甘肃实证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欠发达地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及政策问题的研究,提出农村医疗体系要进行体制创新,要借鉴国内外经验,对新农合政策进行不断调整,并正确选择政策方向和实施重点。同时制度创新要结合欠发达地区的实际,避免用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思路来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遇到的新问题。

郑桂娜[10](2010)在《电子垃圾拆解区过渡金属暴露对学龄儿童肺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不当的电子垃圾拆解方式使得大量过渡金属释放到空气中。电子垃圾拆解区学龄儿童的生活环境含有高浓度的过渡金属,但目前涉及吸入过渡金属微粒对学龄儿童的肺功能影响的研究却十分有限对。目的研究过渡金属在电子垃圾污染区学龄儿童体内的积累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贵屿当地出生并长期居住的健康学龄儿童71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服装制造业为主的两英镇同年龄段儿童73例作为对照人群。用呼吸量测定法检测用力肺活量,同时检测血中铬,锰,镍的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活力及丙二醛的含量。结果暴露组学龄儿童的全血锰和血清镍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8-9岁年龄段的学龄男童的用力肺活量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暴露组丙二醛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着上升,但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有所下降。结论本研究表明,电子垃圾拆解区学龄儿童在生活环境中的铬、锰、镍污染暴露导致了铬、锰、镍在体内的大量蓄积,同时,这些过渡金属引起的氧化损伤与8-9岁学龄男童肺功能下降有关。

二、第五届全国远程医疗教育研讨会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举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第五届全国远程医疗教育研讨会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举行(论文提纲范文)

(1)医院集团文化整合研究 ——以汕大附一院医院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框架
第二章 相关概念认知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认知
    2.2 相关理论基础
第三章 汕大附一院医院集团文化整合路径分析
    3.1 发展沿革
    3.2 整合路径
    3.3 整合模式
第四章 汕大附一院医院集团文化整合现状分析与效果评价
    4.1 文化整合现状分析
    4.2 文化整合效果评价
    4.3 存在问题
第五章 汕大附一院医院集团文化整合改进的对策建议
    5.1 调研评估,风险诊断
    5.2 流程设计,模式优化
    5.3 统一理念,价值建构
    5.4 积极动员,全员参与
    5.5 加大宣传,品牌塑造
第六章 医院集团文化整合模型构建
    6.1 整合前
    6.2 整合中
    6.3 整合后
第七章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实地访谈提纲
    2: 医院集团文化整合研究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及在校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广东省医院建筑发展研究(1835年至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
        1.1.1 广东省医院建筑发展处于全国前列
        1.1.2 广东省医院建筑特点突出
        1.1.3 广东省医院建筑历史研究的缺失
        1.1.4 探寻适合广东省医院建筑的设计策略
    1.2 研究对象与范围概念界定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范围的界定
    1.3 研究意义
        1.3.1 广东省医院建筑发展历史的梳理
        1.3.2 广东省医院建筑设计策略的总结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医院建筑的相关研究现状
        1.4.2 医院建筑历史的相关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实地调研法
        1.5.3 分析推演法
    1.6 论文框架结构
第二章 医院建筑发展概述
    2.1 古代宗教医学的医院建筑
        2.1.1 古代西方医院建筑
        2.1.2 古代中国医院建筑
    2.2 近代实验医学、机械医学的医院建筑
        2.2.1 近代西方医院建筑
        2.2.2 近代中国医院建筑
    2.3 现代生物医学、整体医学下的人性化医院建筑
        2.3.1 现代西方医院建筑
        2.3.2 现代中国医院建筑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近代广东省医院建筑发展历程
    3.1 晚清医院建筑(1835-1911)
        3.1.1 背景研究
        3.1.2 西式医院的兴起
        3.1.3 传教医生与晚清西式医院建筑
        3.1.4 晚清医院建筑设计特征分析
    3.2 民国时期医院建筑(1912-1949)
        3.2.1 背景研究
        3.2.2 西式医疗机构的发展
        3.2.3 专业建筑师主导下的西式医院建筑
        3.2.4 民国医院建筑设计特征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建国至今广东省医院建筑发展历程
    4.1 建国至改革开放前医院建筑(1949-1978)
        4.1.1 背景研究
        4.1.2 全民普及医疗思想下的医院建筑发展
        4.1.3 影响医院建筑发展的人物
        4.1.4 建国至改革开放前医院建筑设计特征分析
    4.2 改革开放后医院建筑(1979-1999)
        4.2.1 背景研究
        4.2.2 从计划医疗向市场化医疗发展思想下的医院建筑
        4.2.3 影响医院建筑发展的建筑师
        4.2.4 改革开放后医院建筑设计特征分析
    4.3 二十一世纪医院建筑(2000-今)
        4.3.1 背景研究
        4.3.2 新医改政策下的医院建筑发展
        4.3.3 境内外设计团队深入合作对医院建筑的影响
        4.3.4 二十一世纪医院建筑设计特征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东省医院建筑发展分析
    5.1 近代至今广东省医院建筑发展演进分析
        5.1.1 总体布局演进分析
        5.1.2 平面布局演进分析
        5.1.3 气候适应性分析
        5.1.4 医院建筑建设标准分析
    5.2 影响广东省医院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
        5.2.1 自然气候环境对广东省医院建筑的影响
        5.2.2 社会经济发展对广东省医院建筑的影响
        5.2.3 医学、技术发展对广东省医院建筑的影响
        5.2.4 医疗政策变迁对广东省医院建筑的影响
        5.2.5 地域文化对广东省医院建筑的影响
        5.2.6 多种因素影响下的未来广东省医院建筑分析
    5.3 当代广东省医院建筑发展面临的挑战
        5.3.1 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
        5.3.2 广东省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5.3.3 设计理念应与时俱进
        5.3.4 加强绿色技术创新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广东省医院建筑设计策略和发展趋势
    6.1 当代发达国家医院建筑设计的启示
        6.1.1 便捷宜人的规划设计
        6.1.2 弹性的建筑布局
        6.1.3 注重医院建筑的未来可变性
        6.1.4 便捷的流线设计和清晰的指引系统设计
        6.1.5 人性化的空间营造
    6.2 广东省医院建筑设计策略
        6.2.1 选址、规划理念
        6.2.2 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
        6.2.3 灵活发展性设计策略
        6.2.4 高效便捷性设计策略
        6.2.5 人性化设计策略
    6.3 医院建筑设计的新拓展
        6.3.1 医院建筑的适老化设计
        6.3.2 分级医疗下的基层医院建筑设计
        6.3.3 信息化医院设计
        6.3.4 健康中心医疗建筑
        6.3.5 与城市界面友好相融的医院建筑
结论和创新点
参考文献
    一、着作图书文献
    二、学术期刊文献
    三、学位论文参考文献
    四、技术标准
    五、网络资源
附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词
答辩委员签名的答辩决议

(3)1、QD-piggy猪肝脏血管实体模型与数字模型的制作及研发意义 2、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Higemi在小儿肝脏肿瘤诊治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QD-piggy猪肝脏血管实体模型与数字模型的制作及研发意义
    前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QD-piggy猪肝脏血管数字模型的建立
        2.2 QD-piggy猪肝脏血管动物塑化模型的建立
    第三章 结果
        3.1 猪肝脏数字模型建立的结果
        3.2 QD-Piggy肝脏实塑化体模型结果
        3.3 QD-Piggy-l肝脏实塑化体模型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Higemi在小儿肝脏肿瘤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前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肝脏的CT扫描方法
        2.2 CT扫描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
        3.1 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系统Higemi的系统要求和操作要求
        3.2 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系统Higemi的三维显示效果
        3.3 Higemi对肝内管道直径、分支、走形
        3.4 Higemi的体积测算和流域分析结果
        3.5 手术结果
    典型病例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大学园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城市和大学的关系
    1.1.2 中国大学园区的建设兴起的时代背景
    1.1.3 大学园区已成为中国城市的普遍现象
    1.1.4 大学园区建设中的问题
1.2 相关概念辨析
    1.2.1 大学城
    1.2.2 大学园区
    1.2.3 相似称呼的区别
    1.2.4 中国大学园区的类型划分
1.3 相关研究的回顾与总结
    1.3.1 国外学者关于大学对城市影响的研究
    1.3.2 国内学者关于大学园区的研究
    1.3.3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点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框架、研究方法与创新
    1.4.1 论文主要内容
    1.4.2 本论文的研究框架与主要研究方法
    1.4.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及评述
2.1 涉及大学园区自身功能的相关理论
    2.1.1 集聚理论
    2.1.2 人力资本理论
    2.1.3 创新系统理论
    2.1.4 增长极理论
2.2 城市化相关理论
    2.2.1 城市化概念的提出
    2.2.2 城市化的作用机制与类型
    2.2.3 城市化的空间方式及大学园区发挥的作用
2.3 城市竞争力相关理论
    2.3.1 城市竞争力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2.3.2 城市竞争力的模型和指标体系
    2.3.3 大学园区在城市竞争力中发挥的作用 第3章 大学园区对城市化的影响
3.1 大学园区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
    3.1.1 非城市用地改变为城市教育用地
    3.1.2 非城市用地转化为城市居住用地
    3.1.3 大学园区的城市土地利用特征
3.2 大学园区促使交通基础设施改善
    3.2.1 交通与城市化的关系
    3.2.2 大学园区交通的特点及对城市化的促进
    3.2.3 大学园区交通系统对城市新区开发的作用
3.3 大学园区优化了区域产业结构
    3.3.1 大学园区的经济效应
    3.3.2 大学园区服务业的发展
    3.3.3 大学园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3.3.4 大学园区通过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推进城市化
3.4 对大学园区选址的评价
    3.4.1 建立大学园区选址的评价方法的意义
    3.4.2 层次分析法(AHP)
    3.4.3 基于AHP的模糊评价
    3.4.4 构建层次结构
    3.4.5 模糊层次分析法在大学园区选址评价中的应用
    3.4.6 选址不适宜的廊坊东方大学园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学园区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
4.1 大学园区对人才竞争力的影响
    4.1.1 大学是为现代社会提供人才的首要来源
    4.1.2 大学园区由资源共享产生集聚效益
    4.1.3 大学园区集聚效益有利于培养多样化复合型人才
    4.1.4 大学园区为高科技企业提供人才支持
4.2 大学园区对生态环境竞争力的影响
    4.2.1 大学园区的生态环境营造
    4.2.2 大学园区的环境特点提升了所在城市社区的生活品质
4.3 大学园区对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影响
    4.3.1 大学园区有利于多种思想和文化的融合
    4.3.2 大学园区创造多样化包容性的城市社区氛围
    4.3.3 大学园区有利于塑造城市品牌
4.4 大学园区知识共享效果的定量分析
    4.4.1 大学园区知识共享的界定
    4.4.2 知识共享的进化博弈论模型
    4.4.3 对模型的分析
    4.4.4 参数分析
    4.4.5 大学园区知识共享促进机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国际经验对中国大学园区的借鉴
5.1 国外大学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5.1.1 大学对城市产业界发展的综合促进作用
    5.1.2 大学对接本地区优势产业培养专门人才
5.2 剑桥:大学校园、城市社区、高技术产业区融为一体
    5.2.1 剑桥的发展历程
    5.2.2 剑桥的特征分析
5.3 斯坦福:研究园区带动大学与高科技企业互助发展
    5.3.1 斯坦福(Stanford)大学研究园区的发展历程
    5.3.2 斯坦福大学研究园区的特征分析
5.4 筑波:政府主导建设科技与产业集聚的学园都市
    5.4.1 筑波(Tsukuba)学园都市的发展历程
    5.4.2 筑波学园都市的特征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海河教育园区与天津城市发展关系的研究
6.1 海河教育园区的建设背景
    6.1.1 新的时代对大学园区服务城市方式的要求
    6.1.2 天津城市的发展阶段以及大学的发展情况
    6.1.3 海河教育园区的建设动因
6.2 海河教育园区建设概况
    6.2.1 海河教育园区的位置与整体形态
    6.2.2 海河教育园区内部结构
6.3 海河教育园区对天津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6.3.1 海河教育园区促进其邻近的津南区中心镇的发展
    6.3.2 海河教育园区与城市交通网络的契合
    6.3.3 海河教育园区促进津南区的产业结构升级
    6.3.4 海河教育园区促进形成新的天津城市空间结构
6.4 海河教育园区对天津城市竞争力的影响
    6.4.1 海河教育园区对人力资本优化的作用
    6.4.2 通过海河教育园区建设打造优质的社区生态环境
    6.4.3 以海河教育园区为契机形成具有新文化氛围的天津新城区
6.5 海河教育园区由大学园区向大学城发展的过程
    6.5.1 海河教育园区向海河大学城发展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6.5.2 海河教育园区向大学城进化的策略构想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5)国际化视野下卓越医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借鉴国际医学教育标准,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设计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一) 先进的教学体系, 是卓越医生培养的前提。
    (二) 以强化岗位胜任力培养为核心, 为卓越医生培养奠定基础。
二、建立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评价制度, 全面推进卓越医生培养
    (一) 建立和实施美国医师执照考试 (United States Medical Licensing Examination, USMLE) 方法。
    (二) 实施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 。
    (三) 规范和实施形成性评价, 使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三、建设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为卓越医生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 全球招聘优秀教师, 实现教师队伍国际化。
    (二) 选拔教师赴国 (境) 外学习, 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 建立教师成长中心, 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全程服务。
    (四) 重视教学团队建设, 确保卓越医生培养。
四、营造浓厚的国际化氛围, 为卓越医生培养提供优良条件
五、国际化视野下卓越医生培养, 取得的成效

(6)医学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医院建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为了更贴近社会需求的医院设计
    1.1 我国医院建筑现状与理论困境
        1.1.1 建设极化与本土研究匮乏
        1.1.2 医院特殊性与学科新方向
    1.2 选题概念界定与几点说明
        1.2.1 概念界定
        1.2.2 几点说明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发展
        1.3.1 医院建筑研究视角与现状
        1.3.2 医学社会学的研究与发展
        1.3.3 建筑规划领域新研究动向
    1.4 研究目的与线索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线索
    1.5 研究方法与难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难点
    1.6 论文框架
第2章 方法与理论基础
    2.1 引入:医学社会学方法与理论
        2.1.1 医学社会学研究方法与理论视角
        2.1.2 医学社会学主要内容和引入原则
        2.1.3 研究引入的主要概念与理论观点
    2.2 兼容:建筑规划领域的社会视角
        2.2.1 建筑学领域的社会视角
        2.2.2 城市规划社会学的发展
    2.3 整合:医院建筑研究领域已有社会思考
        2.3.1 英国:构筑建筑与社会需求的桥梁
        2.3.2 荷兰:从封闭医疗城到开放式医院
        2.3.3 医院建筑设计的社会学拓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本研究理论框架与“医院建筑-医学社会”关联初探
    3.1 本研究范式构建
        3.1.1 范式释义
        3.1.2 本范式构建基础
        3.1.3 范式内容和框架
    3.2 医院各发展阶段的建筑演进研究
        3.2.1 研究定义与内容
        3.2.2 医院的派生与类型建筑
    3.3 医院建筑与医学社会要素的互动
        3.3.1 社会结构、医疗不均等的建筑表达
        3.3.2 医疗体制对医院建筑的促进与制约
        3.3.3 医院社会角色影响设计重心的转变
        3.3.4 医院科层化和建筑服务目标的异化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溯源:西方医院发展各阶段的建筑演进
    4.1 西方医疗服务的社会供给
        4.1.1 与医院同步的全科医生服务传统
        4.1.2 当代医疗服务的构成与使用特点
    4.2 西方医院发展分期与已有研究视角
        4.2.1 西方医院发展的四个阶段
        4.2.2 西方已有研究的四种视角
    4.3 作为宗教活动中心的医院建筑
        4.3.1 三种类型:合设、附设与独设
        4.3.2 建筑特点:医院“为神而建”
    4.4 贫民院与临终之家的医院建筑
        4.4.1 世俗社会的贫民院和临终者之家
        4.4.2 教会医院重启与宫殿式医院终结
    4.5 作为医学技术中心的医院建筑
        4.5.1 医院:从“社会仓库”到医学中心
        4.5.2 现代医院三特征:教会医院的遗产
        4.5.3 当代不同社会不同的医院建筑模式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医院发展各阶段的建筑演进
    5.1 我国医疗服务的社会供给
        5.1.1 此消彼涨的本土医学与西方医学
        5.1.2 当代医疗服务的构成与使用特点
    5.2 中国医院已有研究与发展分期
        5.2.1 中国已有研究的三种视角
        5.2.2 中国医院发展的四个阶段
    5.3 作为行政机构与慈善场所的医院建筑
        5.3.1 汉至清末前的医院:官办机构与民间慈善事业
        5.3.2 传统中医医疗场所:控制模糊的亲情空间
    5.4 作为传教与殖民服务场所的医院建筑
        5.4.1 清末沿开埠城市扩散的西医院
        5.4.2 医院建筑“西学东渐”与本土化
    5.5 作为近代国家卫生服务场所的医院建筑
        5.5.1 经济与社会动荡中的医院建筑
        5.5.2 复杂社会环境的不同建筑表达
    5.6 作为计划经济体制卫生设施的医院建筑
        5.6.1 计划经济卫生保健政策与医院
        5.6.2 勤俭建国的首次医院建设浪潮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作为历史指标的传染病与中国医院建筑演进
    6.1 传染病与中国医学社会进程
        6.1.1 传染病医学社会学议题
        6.1.2 传染病“隐喻“与歧视
        6.1.3 传染病与中国医学社会
    6.2 中国传染病医院建筑的发展
        6.2.1 我国传染病医院发展
        6.2.2 传染病医院的“隔离”
        6.2.3 东北鼠疫后的滨江医院
        6.2.4 北京地坛医院的留与迁
        6.2.5 速成的北京小汤山医院
        6.2.6 上海公共卫生中心组建
    6.3 传染病对普通医院建筑的影响
        6.3.1 推动医院发展与体系化
        6.3.2 医院灵活应对突发疫情
        6.3.3 防感染空间措施的强化
        6.3.4 近现代卫生观念的改变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我国当代医院建筑现状述评
    7.1 医改后近 30 年的医院建设
        7.1.1 医改三阶段与医院建筑发展
        7.1.2 医院评级对医院建筑的影响
        7.1.3 社会环境与建筑的同步国际
    7.2 现代医院场景与生活场景错位
        7.2.1 设计理论实践与社会议题重心错位
        7.2.2 设计理想愿景与使用错位
    7.3 医院建筑现存问题的社会学初步调研
        7.3.1 民众视角:医疗服务的场所
        7.3.2 医院工作者视角:工作场所
        7.3.3 主管视角:福利或经营设施
    7.4 医院人本设计的结构性困境
        7.4.1 服务目标异化下的医院建筑
        7.4.2 科层化医院的复杂建筑路线
        7.4.3 服务体系失衡下的空间环境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8.3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医学社会与医院建筑编年简表(1835-1985)
附录B 医院建筑现场调研问卷
附录C 医院建筑观点调查问卷
附录D 访谈记录-01
附录D 访谈记录-02
附录D 访谈记录-03
附录D 访谈记录-04
附录D 访谈记录-05
附录D 访谈记录-06
附录D 访谈记录-07
附录D 访谈记录-08
附录D 访谈记录-09
附录D 访谈记录-10
附录D 访谈记录-11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民间商会社会治理功能的变迁研究 ——以香港潮州商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中外相关研究动态
        一、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二、大陆相关研究现状
        三、香港地区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 理论视角与相关概念
        一、理论视角:治理理论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四节 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一、分析框架
        二、研究方法与材料来源
第二章 20世纪初香港社会变迁中的潮商及其商人团体
    第一节 19世纪末20世纪初香港的社会变迁
        一、政治上建立港督专制的殖民管制模式
        二、经济上实行自由贸易制度
        三、社会上形成以英国殖民者和绅商为主宰的治理结构
        四、文化上营造"中西传统共存"的独特人文景观
    第二节 潮州商帮的形成与香港潮商的崛起
        一、近代潮州商帮的形成——以红头船商帮的涌现为标志
        二、红头船商帮闯港谋生的回眸
    第三节 香港潮商地位的嬗变及其早期商业团体的兴起
        一、香港潮商地位的嬗变:从拓荒者到南北行的中坚
        二、早期香港潮商商业团体的兴起
    第四节 旅港潮州八邑商会的合法性考察
        一、合法性的涵义以及合法性的基础
        二、商会合法性的基础和来源:传统文化认同
第三章 传统与自治:早期香港潮州商会的社会治理功能
    第一节 传统的自主自治结构
        一、自主治理的内部结构
        二、早期商会的运行机制
    第二节 以潮商为主体的社会网络体系
    第三节 外部制度环境
        一、相关法律法规
        二、政策环境
        三、商会与政府的关系
    第四节 自主治理模式下的社会治理功能
        一、自定章程、自筹经费、自我管理与自治功能
        二、办"潮商学校"、修"潮州义山"与服务功能
        三、赈"潮汕八二风灾"与社会公益功能
        四、撤销洋米进口税、恢复香港批信与利益代表功能
第四章 趋新与协治:现代香港潮州商会的社会治理功能
    第一节 法制型治理结构与权威型治理结构的融合
        一、现代商会内部的组织机构设置
        二、现代商会的运行机制
    第二节 国际化社会网络的建构
        一、国际化社会网络建构的动因
        二、国际化社会网络体系建构的标志
    第三节 外部制度环境
        一、在法律法规方面
        二、现代香港潮州商会与政府的互动关系
    第四节 协治治理模式下的社会治理功能
        一、"香港潮州会馆"的落成与自治功能的突显
        二、新春团拜、宴贺乡彦与社会动员功能的加强
        三、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与社会保障功能的拓展
        四、反对重估地税政策与参政议政功能的体现
        五、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与协助政府施政治理功能的渐现
第五章 开放与共治:当代香港潮州商会的社会治理功能
    第一节 合纵连横治理结构的建立
        一、当代香港潮州商会的机构设置
        二、当代商会的运作机制
    第二节 多元化社会网络体系的形成
        一、社会网络的年轻化发展:"香港潮州商会青委会"的成立
        二、社会网络的本土化发展:"香港潮属社团总会"的创立
        三、社会网络的知识化发展:"香港潮汕同学会"的创办
    第三节 外部制度环境
        一、商会与香港特区政府友好的协作关系
        二、商会与大陆地方政府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第四节 合作治理模式下商会的社会治理功能
        一、"盂兰胜会"申遗成功与传统文化道德教化功能的强化
        二、修改会章、鼓励会员积极参政议政与政治功能的突显
        三、积极介入地方社会事务与公共管理功能的彰显
结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8)医院建筑生态文化理论及设计创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表格目录
插图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内容界定
        1.1.1 选题背景与立论依据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3 课题研究内容、范围
    1.2 生态文化学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医院建筑设计理论
        1.3.2 国外医院建筑设计理论评析
    1.4 生态文化观是当代医院建筑设计创新方向之一
        1.4.1 “生态”的涵义
        1.4.2 生态文化超越近现代文化范式
        1.4.3 生态文化是医院建筑设计理念发展的新平台、新动力
    1.5 医疗卫生概念解释及与本课题研究的关系
    1.6 研究框架
2 医院建筑的历史钩沉与 21 世纪创新思维
    2.1 医院建筑在历史反思中走向生态文化深层内涵
        2.1.1 中国医院建筑设计理念现状分析——功用主义误区
        2.1.2 中国医院建筑实践反思
    2.2 传统医疗环境的生态文化意识是现代医院建筑设计的宝贵基因
        2.2.1 自然哲学、宗教医学与中国生活环境、宗教环境式医疗环境
        2.2.2 基督教医学与精神、慈善医疗环境的哲学意识
        2.2.3 还原思维突出的近代工业环境式医疗环境“功与过”
        2.2.4 西方二十世纪 50 年代以后的医疗环境生态探索
    2.3 进化式医院建筑与生态文明同构
        2.3.1 人类文明发展带来的健康问题是医疗环境根本变因
        2.3.2 对医疗环境服务对象的行为心理哲学解读
        2.3.3 功利主义冲击下医疗环境的人道主义原则
        2.3.4 以病人为主体的整体医学是医疗环境新定位的直接动因
    2.4 小结
3 生态文化与医院建筑设计创新
    3.1 医院建筑设计促进生态系统整体性、有机性、演进活力形成
        3.1.1 促进医患者身心与社会、环境同步发展的兼容性环境
        3.1.2 医院建筑是病人、使用者与各层次环境生态互动的场所
        3.1.3 在制约与回应中塑造医院建筑环境的人文精神
        3.1.4 新技术秩序、生态化医疗环境并重的技术性空间环境
    3.2 医院规划、建筑设计促进与总体环境的共生
        3.2.1 卫生资源的系统配置——公平与效益的结合
        3.2.2 医院建筑与自然界物质、能量、信息的生态和谐关系
    3.3 生态美学与医院建筑艺术形式
        3.3.1 生态美学与医院建筑艺术化
        3.3.2 医院建筑艺术倾向体现医疗、保健环境共性与个性结合的美感
        3.3.3 现代医院建筑形式与“人·建筑·各层次环境”和谐美
        3.3.4 医院建筑以象征手法弘扬生命价值的人文内涵美
    3.4 医院建筑生态文化设计方法学探索与借鉴
        3.4.1 医院建筑传统设计方法误区——线性逻辑、片面思维的局限
        3.4.2 以综合系统化设计增进医院建筑科学性、整体性
        3.4.3 以开放式综合设计方法,提升医院建筑的人文素质
        3.4.4 学习生命高度有机、合理性,优化医院建筑生态性能
    3.5 小结
4 生态文化设计创意构建和谐医疗环境
    4.1 医院建筑情系生态,巧因环境
        4.1.1 整体医疗环境的生态文化设计创意要点
        4.1.2 利用医疗环境的绿色生态优势促进病人的身心康复
        4.1.3 医疗环境生态全息化,综合满足现代病人需求
        4.1.4 医疗环境智能化,提高病人的生态环境质量
        4.1.5 医院建筑与城市、社区相互支持、协同发展
        4.1.6 医院空间的灵活性、多义性促进医疗环境变革、发展
    4.2 从病人需求出发,建构生态文化特色的医院建筑空间环境
        4.2.1 从病人特殊需求出发,拓展医疗环境内涵的设计创意
        4.2.2 为住院病人创造温情而富于文化氛围的医疗环境
        4.2.3 依据知觉的生态原理,建构宜人的医疗空间环境
        4.2.4 从弱势群体角度看多元文化医疗环境的优点
    4.3 人性化与医疗功效结合的医院环境设计策略
        4.3.1 人性化与富有情感色彩的医疗环境
        4.3.2 医院空间环境以整体构思突出生态意识
        4.3.3 医院室内环境设计:技术、人文、自然结合
        4.3.4 医院室外环境设计:肇自然之性,化文明之灵
        4.3.5 医护人员工作环境设计:效率与情感结合
        4.3.6 陪护人员环境设计:轻松、舒适的氛围、设施
        4.3.7 促进病人主体性,技术与精神结合的无障碍设计
    4.4 小结
5 实例分析
    5.1 实践设计:瑞康国际医院概念设计
        5.1.1 经开大道方案——都市中绿色医院
        5.1.2 唐家沱方案——阴阳化生的医疗环境
    5.2 国内外医院建筑生态文化设计实例
        5.2.1 日本东京大学附属医学中心——统筹安排、精细设计的环境意识
        5.2.2 美国施里纳儿童医院——利用有限资源创造综合生态、健康环境效益
        5.2.3 上海中山医院综合楼——感性、理性结合以促进人-环境的紧密联系
        5.2.4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现代空间承载传统医疗环境优秀基因
6 结语
    6.1 总结
    6.2 课题特色与创新性
    6.3 课题后续研究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变迁与欠发达地区政策选择研究 ——以甘肃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二、问题的提出
    三、概念的界定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五、论文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研究的文献综述
第二章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变迁研究
    第一节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变迁历程及简要分析
    第二节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变迁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利益相关者的分析
第三章 甘肃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需求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选择甘肃省作为样本的原因与研究思路
    第二节 甘肃省新农合制度需求情况调查
    第三节 甘肃省新农合的需求研究
第四章 甘肃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与补偿机制研究
    第一节 甘肃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与补偿机制研究设计
    第二节 甘肃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机制研究
    第三节 甘肃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补偿模式研究
第五章 欠发达地区新农合制度的制度建设与政策调整
    第一节 欠发达地区新农合制度政策调整
    第二节 欠发达地区新农合制度政策的选择
    第三节 欠发达地区新农合制度创新方向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附件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调查表
附件2 新农合管理机构调查表
附件3 访谈提纲

(10)电子垃圾拆解区过渡金属暴露对学龄儿童肺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写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电子垃圾拆解区学龄儿童铬、锰和镍暴露水平调查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电子垃圾拆解区铬、锰和镍暴露对学龄儿童体格发育的影响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电子垃圾拆解区铬、锰和镍暴露对学龄儿童肺功能的影响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四部分 电子垃圾拆解区铬、锰和镍暴露对学龄儿童血SOD、CAT、GPx 活力及MDA 含量的影响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个人简历及发表论文
附录

四、第五届全国远程医疗教育研讨会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举行(论文参考文献)

  • [1]医院集团文化整合研究 ——以汕大附一院医院集团为例[D]. 游戏露. 南方医科大学, 2019(11)
  • [2]广东省医院建筑发展研究(1835年至今)[D]. 孙冰. 华南理工大学, 2018(12)
  • [3]1、QD-piggy猪肝脏血管实体模型与数字模型的制作及研发意义 2、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Higemi在小儿肝脏肿瘤诊治中的应用研究[D]. 罗文娟. 青岛大学, 2014(01)
  • [4]大学园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D]. 刘宁. 华东师范大学, 2014(05)
  • [5]国际化视野下卓越医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杨棉华,何萍,郑少燕,邱秀华,张忠芳,田东萍,罗添荣,顾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01)
  • [6]医学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医院建筑研究[D]. 郝晓赛. 清华大学, 2012(07)
  • [7]民间商会社会治理功能的变迁研究 ——以香港潮州商会为例[D]. 吴巧瑜. 武汉大学, 2011(05)
  • [8]医院建筑生态文化理论及设计创意研究[D]. 贾中. 重庆大学, 2010(12)
  • [9]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变迁与欠发达地区政策选择研究 ——以甘肃省为例[D]. 咸辉. 兰州大学, 2010(10)
  • [10]电子垃圾拆解区过渡金属暴露对学龄儿童肺功能的影响[D]. 郑桂娜. 汕头大学, 2010(07)

标签:;  ;  ;  ;  ;  

第五届全国远程医疗教育研讨会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召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