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水分对西洋参生长的影响

土壤水分对西洋参生长的影响

一、土壤水分对西洋参生长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李丹丹,何昊,张天成,吴泽,张泰,程志庆,杨书运[1](2022)在《覆盖处理对越冬林下西洋参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探究覆盖处理对皖西大别山区林下西洋参出苗的影响,本试验设置常规覆盖、浅覆盖和厚覆盖3种处理(分别以CK、T1与T2表示),分析对比各覆盖处理对土层含水量、地温以及林下西洋参出苗率、根系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T1和T2处理分别在0~10 cm与10~20 cm土层的保水率表现最佳;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地温呈现上升趋势厚覆盖处理对各土层保温效果最佳。其中T2的出苗效果最佳,最终出苗率为80.12%,且根系生长状况最好,根系鲜重和干重分别达10.82 g和3.16 g,根长与根粗分别为40.82 mm和13.16 mm。因此,利用厚覆盖处理可有效保证林下西洋参生长环境以及出苗率,研究结果对于指导当地林下西洋参种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汤慧丽,王宪昌,李佳,张教洪,单成钢[2](2022)在《西洋参皂苷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西洋参作为常见的贵细药材,具纷繁复杂的化学成分及独特的药理活性,能够对机体产生医疗保健作用。随着逐渐深入的研究,人们对西洋参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该文主要归纳了目前已经从西洋参不同部位中分离鉴别出的皂苷类成分及其结构分类、药理活性以及西洋参药材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剖析了目前西洋参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能为西洋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对西洋参未来的研究侧重点提供参考。

张淋淋,孙海,于红霞,孟洪涛,张舒娜,张亚玉[3](2020)在《水分胁迫对西洋参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以二年生西洋参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研究5种土壤水分处理T1(5%~10%),T2(10%~15%),T3(20%~25%),T4(30%~35%),T5(35%~40%)对西洋参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西洋参幼苗叶片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叶绿素b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土壤含水量,根系活力先升高后降低,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先降低后升高,游离脯氨酸含量先降低后升高,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趋势。综合分析认为,土壤含水量低(T1、T2)或高(T4、 T5)时,均不利于西洋参的生长发育,西洋参可通过提高脯氨酸含量来维持细胞稳定性,通过增强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及抗氧化物含量使之相互协调来提高其抗胁迫能力,从而减轻水分胁迫的伤害。

戚莹雪[4](2020)在《干旱胁迫对丹参根部丹参酮类成分合成积累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适度干旱胁迫对丹参根部丹参酮类成分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从转录和代谢水平揭示脱落酸介导丹参植株响应适度干旱胁迫调控丹参酮类成分生物合成的变化规律,明确脱落酸对丹参酮类成分生物合成的调控作用,为生产中制定合理水分管理措施、创新优良种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盆栽控水试验,设置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处理组,控制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田间持水量的75%(75%θf)、65%(65%θf)、55%(55%θf)、45%(45%θf);利用高效液相、质谱成像、液质联用等技术分析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丹参植株根部丹参酮类成分及内源激素含量;分别用10%PEG、200μM脱落酸(ABA)、脱落酸合成抑制剂氟啶酮处理丹参毛状根,比较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四种丹参酮类成分含量,明确脱落酸在干旱介导下对丹参酮类成分生物合成的调控作用;利用二代转录组测序结合q RT-PCR技术分析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丹参植株根中基因表达谱的差异,筛选具有响应干旱胁迫调控丹参酮类成分生物合成的潜在生物学功能关键基因,揭示干旱胁迫对丹参酮类成分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结果:(1)丹参植株根部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四种丹参酮类成分和脱落酸含量随干旱胁迫加重逐渐升高,在土壤含水量为45%θf时,四种丹参酮类成分与ABA含量均最高。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含量依次为21.95 mg/g、52.47 mg/g、13.96 mg/g和161.26 mg/g,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89倍、2.68倍、2.39倍和2.04倍;ABA含量达到了10.81 ng/g,与对照相比提高了8.38倍。(2)丹参毛状根经脱落酸、PEG处理后,四种丹参酮类成分均比对照显着提高,但以脱落酸合成抑制剂氟啶酮处理,四种丹参酮类成分显着降低。(3)干旱胁迫处理后丹参根部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有1个蛋白激酶与干旱胁迫下丹参酮类成分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密切相关,该基因与拟南芥Sn RK2.8同源性较高,命名为SmSnRK2.8,该基因被干旱胁迫和脱落酸诱导显着上调表达。结论:干旱胁迫促进丹参酮类成分生物合成依赖于脱落酸,SmSnRK2.8与介导干旱调控丹参酮类成分生物合成的关键合成酶基因表达密切相关,提示干旱和脱落酸是调控丹参酮类成分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

魏梦丽[5](2020)在《冬季温室老山芹栽培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老山芹(Heracleum moellendorffii Hance)作为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类山野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由于野生老山芹被人们不合理采挖,以及自然生长的季节性,难以满足人们的周年需求。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时间的低温处理、不同浓度赤霉素浸根处理对老山芹萌发及生长的影响,拟明确老山芹休眠解除的适宜方式;通过研究种植密度、肥料处理、基质相对含水量对老山芹生长的影响,拟明确老山芹冬季生产合理的栽培措施,旨在为老山芹冬季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试验得到以下结论:(1)室外自然条件下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使老山芹冬季温室生产的植株健壮,低温时间越长越容易打破低温造成的休眠。老山芹随着低温处理时间增加,其萌芽时间均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趋势,萌发率表现为先下降后升高趋势,其中室外低温40 d(T40)的处理效果最佳,且株龄越大越容易打破休眠。(2)一定浓度赤霉素可有效促进老山芹的萌发,其中200 mg/kg(G4)浸根8h、16h以及150 mg/kg(G3)浸根24 h效果最好,不仅萌发时间最短而且萌发率处于高水平。200 mg/kg赤霉素(G4)浸根16 h有利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多糖的积累;50 mg/kg赤霉素(G1)浸根16 h有利于黄酮、皂苷及香豆素的积累。(3)高密度使老山芹趋于直立生长,低密度趋于横向生长,中密度可有效提高黄酮、皂苷、香豆素和多糖的含量。(4)施用一定水平炭基肥和腐熟鸡粪最为底肥均有利于老山芹生长与品质的改善,其中600 kg/667㎡炭基肥(T2)效果最好。不仅产量最高,同时有利于黄酮、香豆素、皂苷、多糖、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积累。(5)草炭土:蛭石=2:1的混合基质相对含水量80%-95%(S3)时有利于老山芹的生长,产量提高,粗纤维少,且有利于香豆素的积累;65%-80%的基质相对含水量(S2)有利于多糖、皂苷、黄酮和皂苷的积累。(6)建立了1套老山芹冬季温室生产技术体系。以一年生老山芹根部作为定植材料,采用200 mg/kg赤霉素浸根8-16 h,定植密度12000株/667㎡,施用600 kg/667㎡的炭基肥或者1000 kg/667㎡腐熟鸡粪作为底肥,生长期间保持土壤湿润状态进行管理。

韦德群[6](2019)在《水分胁迫下太子参的响应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控制土壤水分含量,探讨水分胁迫影响太子参药材形成的客观规律,以期利用水分胁迫,实现药材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指导种植技术的优化,为太子参的生态种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处理及不同生长时期处理的方法,研究水分胁迫对太子参生长发育及块根物质积累的影响,结合内源激素(ABA、GA3及BR)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生化指标的测定,探讨太子参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通过创建太子参块根的转录组数据库,分析太子参块根在水分胁迫下的差异基因,揭示太子参对土壤水分胁迫的响应分子机制。运用HPLC、UV及RT-qPCR技术研究水分胁迫对太子参块根中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1.土壤含水量与太子参块根长度、根径及根重等指标呈现正相关关系。随着土壤水分含量增加,ABA含量呈现先升高降低的趋势,GA3含量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块根发育相关基因Expansin-A1、Expansin-A16及Expansin-B3的表达量与GA3的含量呈正相关,说明GA3可能通过调节Expansin基因的表达量影响太子参块根的形态建成。干旱胁迫下,过氧化氢酶CAT显着上调,太子参块根中H2O2被有效清除;滞水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着上调,与块根中H2O2及MDA的积累成正相关性。2.干旱胁迫下,MAPK、单萜类生物合成、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肌醇磷酸代谢、氧化磷酸化、精氨酸生物合成、精氨酸与脯氨酸代谢、苯丙素类生物合成等通路激活。随着土壤水分增加,硒类化合物代谢、蛋氨酸及半胱氨酸代谢、苯丙素类生物合成、戊糖及葡萄糖醛酸转换、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吲哚生物碱、倍半萜及三萜皂苷生物合成等通路激活,揭示了植物体内的新陈代谢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而变化。其中DREB1D、果胶甲基酯酶抑制剂(PMEI)、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s,STK)、甲基转移酶(MET1)基因在水分响应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3.太子参块根总皂苷在干旱及滞水胁迫下的含量均呈现升高的趋势。干旱胁迫下,MAPK通路激活,调控WRKY类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进而促进三萜等皂苷类合成关键酶基因PMK及MDD的表达上调;滞水胁迫下α-法尼烯合酶AFS基因显着上调表达,进而调控三萜等皂苷类合成关键酶基因SS、SE等基因的表达水平。太子参环肽HB的含量随着水分的增加而增加,可能受到赤霉素的调控。4.各时期的水分胁迫对太子参单根的根长、根重、直径等指标的影响并不呈现一定的规律;但对块根数均有显着提高的作用,且滞水胁迫下的块根数高于干旱胁迫下的块根数;16~30 d的干旱及滞水胁迫均能显着提高太子参地下生物量。各时期的干旱胁迫均能显着提高太子参块根中皂苷含量,滞水胁迫下皂苷含量减少;干旱胁迫下太子参水分胁迫β-A280基因表达量显着上调,推测干旱可能通过调控β-A280基因的表达水平来影响总皂苷的含量。结论:1.土壤水分胁迫对太子参块根形态的影响。水分可能通过引起GA3的变化来激活Expansin基因的表达,调节太子参块根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2.太子参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机制。土壤水分胁迫下太子参的CAT、SOD、POD的活性显着变化,能够帮助清除细胞内的H2O2及MDA。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升高,太子参中干旱相关物质如硒类、单萜类化合物等向其它次生代谢产物如三萜类、黄酮类化合物进行转化。DREB1D、PMEI、STK及MET1蛋白在太子参水分胁迫响应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LEA1、LEA4及LEA5蛋白在干旱条件下特异激活,其可能参与了太子参对干旱环境的自我保护机制。3.水分胁迫对太子参块根中皂苷及环肽HB合成的影响。干旱胁迫可能通过激活MAPK通路,结合WRKY转录因子,调控皂苷合成关键酶基因PMK及MDD的表达,使皂苷含量升高;滞水胁迫下α-法尼烯合酶AFS基因显着上调表达,推测其可能调控SS、SE等基因的表达,使皂苷含量升高。水分胁迫可能调控调节GAs的含量,进而影响环肽HB的积累,其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4.16~30d的干旱胁迫不仅能显着提高太子参块根的产量,而且可以提高块根中总皂苷的含量,为胁迫处理的最佳时期。

汪本龙[7](2019)在《林下西洋参立地选择及苗期生长规律》文中认为西洋参根部富含皂苷、氨基酸、多糖、挥发油等活性成分,具有显着的药用和保健价值。林下参比大棚参的质量和价格都有显着提升。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海拔、林分类型、坡向、栽培年限的西洋参生长量和净光合速率,探讨西洋参林下栽培的立地条件和生长规律。结果如下:(1)大别山区1200-1300m海拔下的西洋参生长更好。两种海拔下的西洋参株高、径粗、茎叶鲜重、茎叶干重、根部鲜重、根部干重等都存在显着差异,海拔在1200-1300m的林下西洋参分别是海拔1000-1100m的林下西洋参的1.46倍、1.16倍、2.53倍、2.55倍、3.19倍和3.10倍。且1200-1300m海拔下的西洋参净光合速率更高。(2)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西洋参的主根长度、主根粗度、根部鲜重、根部干重等生长指标无显着性差异。且两种林分类型下4年生西洋参叶片中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也无显着差异。(3)阴坡的西洋参生长更好。阴坡4年生西洋参在径粗、叶长、叶宽、主根长度上都要显着高于阳坡,分别是阳坡西洋参的1.18倍、1.10倍、1.14倍和1.18倍。主要药用价值的根部也差异显着,阴坡4年生西洋参的根部鲜重比阳坡4年生西洋参高出1.66g,根部干重比阳坡4年生西洋参高出0.53g。且阴坡西洋参的净光合速率显着高于阳坡。(4)林下西洋参的株高、径粗、茎叶干重、根部干重等随着苗龄的增加而增大,其中,1-3年生西洋参茎叶干重和根部干重增加缓慢,差异不显着;4年生西洋参的茎叶干重和根部干重要显着高于3年生西洋参。(5)夏季西洋参(红果期)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现双峰型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1时和15时,在13时出现光合“午休”现象。而1、2年生西洋参净光合速率相近,平均为1.35μmol m-2s-1,3、4年生西洋参净光合速率相近,平均为1.60μmol m-2 s-1。

卢晓[8](2018)在《土壤因子对中药材产区预测分析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药材的区域分布及品质形成与特定的生态环境紧密相关,同种药材在不同生态环境下品质差异很大。由于道地产区面积有限,引种栽培在中药材生产中极为普遍,选择中药材适宜产区是生产优良品质药材的前提条件。本研究基于药材分布、有效成分含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利用《中药资源生产区划分析地理信息系统(CMRPRGIS)》软件平台,结合构建的中药材产区预测空间分析数据库,建立了中药材产区预测分析方法,对连翘、西洋参、浙贝母三种药材进行了产区预测分析,并得到了三种药材适宜生长的环境因子数值范围。同时以浙贝母为例,在预测的适宜产区进行了栽培验证。1.建立了中药材产区预测分析空间数据库对CMRPRGIS原有数据库进行补充和调整,建立了中药材产区预测分析空间数据库。内容上,将43个气象因子减少为24个单一气象因子,删除了 19个综合气象因子,降低了分析过程中因子的共线性风险;保留了 3个地形因子和1个植被覆盖因子;在原有7个土壤因子的基础上增加了 12个来源于《中国土壤数据库》和《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养分数据》中包含空间信息的土壤因子。操作上,统一并规范了气象因子、地形因子、植被类型因子及土壤因子的数据表达和单位,增加了对数据内容的解释,并将新增12个土壤空间数据从球面投影转制为平面投影,将图层内的属性数据进行了归一化处理,最终形成了中药材产区预测分析空间数据库。结构上,数据库采用四层逻辑结构分布,利用ArcSED插件组件连动Access软件,与《中药资源生产区划分析地理信息系统(CMRPRGIS)》软件平台实现兼容,为中药材适宜产区预测提供数据基础。2.建立了中药材适宜产区预测的分析方法采用MaxEnt(最大信息熵)模型,对中药材的地理分布进行预测,实现了环境因子的自动筛选,避免了人为选择环境因子的主观性,同时根据模型的预测结果给出适宜区域内的环境因子的取值范围;根据药材成分含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利用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药材成分含量与环境因子间的回归模型,利用min-max标准化的方法确定环境因子的权重,以达到CMRPRGIS软件平台的空间分析的系数基本要求。随后将不同的环境因子图层赋予得到的权重,进行空间叠加分析,构成了中药材有效成分空间分布预测模型。结果输出采用自然断点法对模型计算的数据进行栅格数据重分类,避免了 TCMGIS软件和CMRPRGIS原始软件自带分析方法中适宜等级划分的人为操作部分的主观性。3.增加土壤因子后三种药材适宜产区的预测实例分别以野生品种连翘、国外引种栽培品种西洋参以及道地性极强的栽培品种浙贝母为代表药材,预测了适宜产区的范围及相应的行政区域内的面积,以及适宜的环境因子的取值范围,探究了土壤因子在这三种药材预测分析中的作用。对连翘适宜产区的预测过程中叠加了对连翘苷空间分布的预测结果。增加了土壤因子后,土壤因子的环境因子贡献率为22.6%,适宜区总面积减少了 10.72%,次适宜区面积减少了 36.34%,面积的缩小主要受土壤类型、土壤有效硼和有效钼等土壤因子的影响,连翘苷的含量主要受到温度和降水的影响。在对西洋参适宜产区的预测中,土壤因子累计贡献率为50%,适宜区总面积减少了 57%,次适宜区面积减少了 61%,面积的缩小主要受土壤有效硼、土壤有效铜、土壤全钾、土壤有效钼的影响。在对浙贝母的适宜产区的预测中,土壤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31.7%,引入土壤因子后适宜区总面积减少了 37.5%,次适宜区面积减少了 41.3%,面积的缩小主要受土壤类型、土壤有效铜、土壤含沙量、土壤黏土量的影响。总体上看引入土壤因子后丰富了土壤数据信息,矫正了分析模型,剔除了土壤环境不适宜的区域,使得预测产区范围缩小;提高模型的约束能力,提供更精确的环境因子适宜范围。4.浙贝母预测的适宜产区栽培试验通过比较浙贝母预测产区江山县与道地产区磐安县的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差别,发现预测产区浙贝母的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含量显着高于道地产区(P<0.05),但产量显着低于道地产区(P<0.05),栽培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对高有效成分产区的预测,施肥对产量的预测结果影响较大。

张超宇[9](2017)在《水因子调控对农田栽参土壤微生态环境及人参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为五加科药用植物,根入药,药用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吉林省长白山区为人参主产区,人参产业是当地支柱性产业之一。传统的毁林栽参模式对环境破坏较大,已逐渐被农田栽参所取代。农田栽参产量低、病害严重等问题制约了产业的发展。这些问题与人参生长的基质土壤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土壤含水量对人参的生长发育起关键作用。白浆土作为长白山地区重要的栽参土壤类型,其水分含量影响土壤状况和人参的生长发育。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通过盆栽方式控制白浆土水分含量,系统研究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学性状、人参的产量和质量,旨在确定适合人参生长发育的水分条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土壤的理化性质是土壤肥力评价的重要指标,影响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光合作用等多个方面。本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40%时,土壤pH较低,酸化程度高,土壤导电率高,盐化严重。而含水量维持在80%时,土壤容重较低,总孔隙度较大。2.微生物作为土壤微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联系土壤和植物关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Biolog法对不同水分处理人参白浆土微生物功能代谢多样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AWCD值与白浆土壤水分含量密切相关,土壤水分含量越高,AWCD值越大,同时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显着高于低水分处理。白浆土微生物对酯类碳源利用最多,其次为氨基酸和醇类。3.微生物活性和微生物量与土壤肥力关系密切,通过土壤埋片法、碱吸收二氧化碳滴定法、氯仿熏蒸法对微生物的纤维素分解作用、呼吸作用和微生物量碳氮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栽参白浆土水分含量影响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纤维素的分解作用,其中土壤水分含量为80%时,其呼吸作用和纤维素分解作用最强,同时微生物碳氮比最高。4.土壤酶是土壤微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营养物质转化和能量循环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常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利用常规的分光光度法和滴定法对土壤主要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发现:人参白浆土含水量对各土壤酶活性影响程度不同。土壤脲酶、蛋白酶和蔗糖酶与水分之间存在相关性,水分含量越高,土壤酶活性越强。而水分对土壤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较小。5.人参产量和质量是评价人参好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利用HPLC法对人参主要活性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人参的生物量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在较低的土壤水分条件下,有利于人参单体Rb1、Re和Rg1的积累,但是对人参总皂苷的含量影响不显着。

陈韵[10](2013)在《光照和土壤水分对半夏生长和品质的影响》文中指出贵州省是半夏道地产区,但匮乏的野生资源和品质退化的栽培资源已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目前半夏的人工栽培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半夏繁殖系数低,且容易出现品种退化,连作等问题。因此在半夏现有的人工栽培技术上需要有新的发现来提高半夏生长质量和产量。本试验创新点在于从半夏生长所需的环境因子入手,选取了最能影响半夏生长发育的两大因子:光和水。并把光因子按照其构成分成三部分,即光强、光质、光周期,分别在半夏的栽培过程中进行处理,从而探索这三因子对半夏的生长和发育有哪些影响,以期得到能改善半夏栽培方法,提高半夏产量及药用部位质量的方法。取得主要结果如下:1、黄光促进半夏生长发育,促进块茎可溶性还原糖、总糖、生物碱及琥珀酸的合成,而蓝光促进块茎可溶性蛋白及鸟苷的合成;红、黄光提高叶绿素a、b含量,蓝光降低叶绿素a、b含量;白膜透过的光谱最均匀也最有利于叶绿素a的合成;单光膜中,蓝膜与黄膜较有利于叶绿素a的合成,而绿膜和红膜相对有利于叶绿素b的合成。红光下半夏的珠芽形成数最多,繁殖系数最大,说明在半夏的人工栽培中可以利用红光提高半夏的生产产量。2、12h/12h可溶性还原糖、可溶性蛋白、鸟苷、琥珀酸、生物碱等含量最高,长光照利于生物碱和鸟苷的合成积累而不利于可溶性糖、总糖、蛋白质和琥珀酸的积累;18h/6h光周期利于半夏块茎增重,6h/18h光周期利于半夏珠芽的形成萌发,提高繁殖系数;0h/24h不利于半夏的生长和品质的提高。3、遮荫下半夏生长更好,块茎鲜重、繁殖系数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半夏株高和叶片面积显着增加,遮荫可以减轻半夏的光抑制,有利于半夏的生长发育;全光照下利于蛋白质、生物碱、琥珀酸及鸟苷的积累,不利于可溶性糖和还原糖的积累;在遮阴率低于85%范围内,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随着遮阴率的增高而递增,生物碱、琥珀酸及鸟苷含量则递减。4、土壤含水量为60%、75%时最利于半夏块茎的膨大及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琥珀酸等物质的积累;土壤含水量的增高不利于生物碱的累积,有利于鸟苷含量的增加;土壤含水量为30%、45%和90%都不利于半夏叶面积、株高的增长,不利于叶绿素的合成,同时会产生过量活性氧,对半夏的生长和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二、土壤水分对西洋参生长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土壤水分对西洋参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覆盖处理对越冬林下西洋参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相关指标的测定及方法
        1.3.1 土壤含水量以及地温的测定
        1.3.2 出苗情况的监测
        1.3.3 形态指标以及产量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土层相对含水量的变化
    2.2 各处理对不同深度地温的影响
    2.3 各处理对林下西洋参出苗率的影响
    2.4 不同处理对西洋参根系生长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2)西洋参皂苷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皂苷类成分
    1.1 达玛烷型皂苷
        1.1.1 原人参二醇型(PPD)
        1.1.2 原人参三醇型(PPT)
        1.1.3 C-17侧链异构型
        1.1.4 其他结构类型
    1.2 奥克梯隆型皂苷
    1.3 齐墩果烷型皂苷
    1.4 不同部分皂苷成分种类及含量差异
2 生物活性
    2.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2.1.1 抗心律失常
        2.1.2 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2.1.3 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2.1.4 降低血脂的作用
    2.2 抗肿瘤
    2.3 调节代谢系统
    2.4 免疫调节
    2.5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2.6 其他
3 西洋参药材质量控制
    3.1 不同产地及生境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3.2 不同采收期及初加工方法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3.3 农药残留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4 总结与展望

(3)水分胁迫对西洋参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水分处理对西洋参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2 不同水分处理对西洋参根系活力的影响
    2.3 不同水分处理对西洋参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2.4 不同水分处理对西洋参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2.5 不同水分处理对西洋参叶片SOD、POD、CAT活性的影响
3 讨 论

(4)干旱胁迫对丹参根部丹参酮类成分合成积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丹参酮类成分生物合成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1.1 丹参酮类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
        1.2 转录因子对丹参酮类成分生物合成的调控
    2 植物激素对丹参酮类成分生物合成的影响
        2.1 茉莉酸
        2.2 水杨酸
        2.3 脱落酸
    3 水分对药用植物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3.1 水分对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3.2 水分对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
    4 转录组测序技术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4.1 转录组测序技术
        4.2 RNA-Seq在药用植物研究中进展
第二章 干旱胁迫对丹参植株生理特性的影响
    1 材料、仪器与试剂
        1.1 实验材料
        1.2 仪器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根重测定
        2.2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测定
        2.3 过氧化酶(POD)活力测定
        2.4 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测定
        2.5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2.6 脯氨酸(PRO)含量测定
        2.7 总蛋白含量测定
        2.8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干旱胁迫对丹参植株形态的影响
        3.2 干旱胁迫对丹参植株根重的影响
        3.3 干旱胁迫对丹参植株叶片SOD、POD、CAT活力的影响
        3.4 干旱胁迫对丹参植株叶片MDA、PRO、总蛋白含量的影响
    4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干旱胁迫对丹参植株根部丹参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
    1 材料、仪器与试剂
        1.1 实验材料
        1.2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丹参酮类成分含量测定
        2.2 质谱成像
    3 实验结果
        3.1 干旱胁迫的丹参植株丹参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
        3.2 丹参植株根部丹参酮类成分的横向分布
    4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干旱胁迫对丹参植株体内植物激素的影响
    1 材料、仪器与试剂
        1.1 材料
        1.2 仪器
        1.3 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样品提取
        2.2 对照品溶液制备
        2.3 色谱条件
        2.4 质谱条件
        2.5 方法学考察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ABA对丹参毛状根丹参酮类成分合成积累的影响
    1 材料、仪器与试剂
        1.1 材料
        1.2 仪器
        1.3 试剂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ABA处理对丹参毛状根丹参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
        3.2 PEG、ABA及ABA合成抑制剂对丹参毛状根的影响
    4 讨论与小结
第六章 干旱胁迫下丹参植株根部转录组研究
    1 材料、仪器与试剂
        1.1 实验材料
        1.2 仪器
        1.3 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总RNA提取方法
        2.2 转录组测序及文库构建
        2.3 将测序序列比对到丹参基因组
        2.4 基因定量
        2.5 差异基因筛选
        2.6 差异基因功能注释及分析
        2.7 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2.8 Sn RK2 基因家族分析
        2.9 q RT-PCR验证
    3 结果与分析
        3.1 转录组测序结果
        3.2 基因定量
        3.3 基因注释
        3.4 差异基因
        3.5 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3.6 Sn RK2 基因家族分析
        3.7 转录组测序定量结果验证
        3.8 筛选基因的q RT-PCR
    4 讨论与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着作

(5)冬季温室老山芹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引言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老山芹生长发育特性与营养成分的研究
        1.3.2 关于休眠及解除的研究进展
        1.3.3 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3.4 栽培措施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3.5 冬季温室生产现状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2.1 冬季温室老山芹生产休眠解除初步研究
        2.2.2 栽培密度对冬季温室老山芹生长的影响
        2.2.3 肥料对冬季温室老山芹生长的影响
        2.2.4 土壤水分对冬季温室老山芹生长的影响
    2.3 测定指标方法与数据处理
        2.3.1 萌芽指标测定
        2.3.2 植株形态指标测定
        2.3.3 生理指标测定
    2.4 数据分析
    2.5 技术路线
3 结果与分析
    3.1 冬季温室老山芹生产休眠解除的研究
        3.1.1 低温时间对冬季温室老山芹休眠解除的影响
        3.1.2 赤霉素对冬季温室老山芹休眠解除的影响
    3.2 栽培密度对冬季温室老山芹生长的影响
        3.2.1 栽培密度对冬季温室老山芹形态指标生长的影响
        3.2.2 栽培密度对冬季温室老山芹叶绿素的影响
        3.2.3 栽培密度对冬季温室老山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2.4 栽培密度对冬季温室老山芹产量的影响
        3.2.5 栽培密度对冬季温室老山芹品质的影响
    3.3 肥料对冬季温室老山芹生长的影响
        3.3.1 肥料对冬季温室老山芹形态指标生长的影响
        3.3.2 肥料对冬季温室老山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3.3 肥料对冬季温室老山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3.4 肥料对冬季温室老山芹产量的影响
        3.3.5 肥料对冬季温室老山芹品质的影响
    3.4 基质水分对冬季温室老山芹生长的影响
        3.4.1 基质水分对冬季温室老山芹形态指标生长的影响
        3.4.2 基质水分对冬季温室老山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4.3 基质水分对冬季温室老山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4.4 基质水分对冬季温室老山芹产量的影响
        3.4.5 基质水分对冬季温室老山芹品质的影响
4 讨论
    4.1 关于低温处理对老山芹休眠及其休眠解除影响的探讨
    4.2 关于赤霉素处理对老山芹休眠解除及生长影响的探讨
    4.3 关于植株密度对冬季温室老山芹生长的探讨
    4.4 关于肥料对冬季温室老山芹生长的探讨
    4.5 关于水分处理对冬季温室老山芹生长的探讨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水分胁迫下太子参的响应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土壤水分胁迫对太子参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第一节 土壤水分胁迫对太子参块根形态的影响
        1 材料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土壤水分胁迫对太子参块根内源激素合成的影响
        1 材料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三节 土壤水分胁迫对太子参块根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1 材料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应用转录组学研究太子参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第一节 土壤水分胁迫下太子参块根转录组构建及差异基因分析
        1 材料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土壤水分胁迫对太子参次生代谢途径的影响
        1 材料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时期水分胁迫对太子参皂苷成分和性状的影响
    第一节 不同时期水分胁迫后太子参外观性状变化
        1 材料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不同时期水分胁迫后太子参皂苷成分变化
        1 材料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本章小结
论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缩略语表
附录二 综述 土壤水分对药用植物的质量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三 原始图片
致谢
作者简介

(7)林下西洋参立地选择及苗期生长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西洋参概述
        1.1.1 西洋参的国内研究现状
        1.1.2 西洋参的国外研究现状
    1.2 西洋参生态学特性研究
        1.2.1 光照条件
        1.2.2 空气温度
        1.2.3 土壤湿度
    1.3 林下参栽培研究
        1.3.1 人参属植物林下栽培研究
        1.3.2 西洋参林下栽培研究
2 引言
    2.1 课题来源
    2.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3 主要研究内容
    2.4 技术路线
3 试验地概况与试验方法
    3.1 试验地概况
        3.1.1 试验样地设置
    3.2 试验材料
    3.3 试验方法
        3.3.1 环境条件及生长量测量
        3.3.2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海拔对林下西洋参生长的影响
        4.1.1 不同海拔林下生境
        4.1.2 不同海拔林下西洋参净光合速率
        4.1.3 不同海拔林下西洋参生长量
    4.2 林分类型对林下西洋参生长的影响
        4.2.1 不同林分类型的林下生境
        4.2.2 不同林分类型下西洋参净光合速率
        4.2.3 不同林分类型下西洋参生长量
    4.3 坡向对林下西洋参生长的影响
        4.3.1 不同坡向林下生境
        4.3.2 不同坡向林下西洋参净光合速率
        4.3.3 不同坡向林下西洋参生长量
    4.4 栽培年限对林下西洋参生长的影响
        4.4.1 不同栽培年限西洋参光合速率
        4.4.2 不同栽培年限下西洋参生长量
    4.5 西洋参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
        4.5.1 环境因子日变化情况
        4.5.2 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日变化情况
        4.5.3 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情况
5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作者简介

(8)土壤因子对中药材产区预测分析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土壤对中药材品质影响
        1. 中药材生境土壤的研究概况
        2. 土壤物理性质对药材性状的影响
        3. 土壤化学性质对药材性状的影响
        4. 土壤生物性质
        5. 展望
    第二节 中药材适宜产区预测研究的现状
        1. 中药材适宜产区预测研究的主要考察因素
        2. 中药材适宜产区预测的研究方法
        3.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中药材适宜产区预测的研究进展
        4.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中药材适宜产区预测分析空间数据库的构建与分析方法的建立
    第一节 中药材适宜产区预测分析空间数据库的构建
        1. 数据库构建的思路
        2. 数据源
        3. 数据库管理系统
        4. 数据库的构建流程
        5. 结果
        6. 讨论
    第二节 中药材适宜产区预测分析方法研究
        1. 中药材产区预测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2. 中药材适宜产区预测分析模型的构建
        3. 预测结果可视化
        4. 中药材适宜产区预测分析流程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增加土壤因子的中药材产区预测分析实例
    第一节 增加土壤因子的连翘产区预测分析
        1. 数据准备
        2. 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第二节 增加土壤因子的西洋参产区预测分析
        1. 数据准备
        2. 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第三节 增加土壤因子的浙贝母产区预测分析
        1. 数据准备
        2. 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浙贝母预测产区的栽培验证
    第一节 预测产区与主产区浙贝母产量与质量的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二节 不同施肥、覆盖方式及种鳞茎来源对浙贝母产量和有效成分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主要结论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9)水因子调控对农田栽参土壤微生态环境及人参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技术路线图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栽培人参研究进展
        1.1 人参研究现状
        1.2 人参连作障碍
        1.3 栽参模式转变
    第二章 影响人参生长的土壤指标
        2.1 物理性质与土壤肥力
        2.2 化学性质与土壤肥力
        2.3 生物特性与土壤肥力
    第三章 土壤水分与人参生长发育
        3.1 水分对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3.2 土壤水分对人参生长发育的影响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水分对农田栽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第二章 水分对农田栽参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水分对农田栽参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微生物量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水分对农田栽参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水分对人参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
        5.3 讨论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10)光照和土壤水分对半夏生长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及缩略语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光和土壤水分对药用植物的影响
        1.1 光对药用植物的影响
        1.1.1 光照强度
        1.1.2 光质
        1.1.3 光周期
        1.2 土壤水分对药用植物的影响
    2 半夏研究综述
        2.1 半夏资源分布状况
        2.2 半夏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
        2.3 半夏的生物学特性
        2.4 半夏的人工栽培现状
        2.5 半夏生长习性研究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不同光质对半夏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摘要
    1 材料
        1.1 半夏
        1.2 材料处理方法
        1.3 试验仪器
        1.4 试剂
    2 方法
        2.1 生长指标测定方法
        2.2 产量及繁殖系数测定
        2.3 光合色素测定
        2.4 化学成分测定
        2.4.1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2.4.2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2.4.3 琥珀酸含量的测定
        2.4.4 鸟苷含量的测定
        2.4.5 生物碱含量测定
    3 滤光膜特性
    4 结果与分析
        4.1 半夏叶长、叶宽和株高
        4.2 光质对半夏叶绿素的影响
        4.3 光质对半夏块茎鲜重、干重、繁殖系数的影响
        4.4 光质对半夏块茎化学成分的影响
    5 讨论
    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光周期对半夏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摘要
    1 材料
        1.1 半夏
        1.2 试验方法
        1.3 实验仪器
        1.4 试剂
    2 方法
        2.1 保护酶活性和MDA含量
        2.1.1 POD活性测定
        2.1.2 CAT活性测定
        2.1.3 MDA含量测定
        2.2 其他指标测定方法
    3 结果分析
        3.1 半夏叶长、叶宽和株高
        3.2 不同光周期对半夏叶绿素的影响
        3.3 不同光周期对半夏叶片保护酶及MDA含量的影响
        3.4 不同光周期对半夏块茎鲜重、干重、繁殖系数的影响
        3.5 不同光周期对半夏块茎化学成分的影响
    4 讨论
        4.1 不同光周期对半夏叶长、叶宽和株高的影响
        4.2 不同光周期对半夏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4.3 不同光周期对半夏叶片保护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4.4 不同光周期对半夏产量和繁殖系数的影响
        4.5 不同光周期对半夏块茎化学成分的影响
    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光强对半夏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摘要
    1 材料
        1.1 半夏
        1.2 试验方法
        1.3 实验仪器
        1.4 试剂
    2 方法
    3 结果分析
        3.1 半夏叶长、叶宽和株高
        3.2 不同光强对半夏叶绿素的影响
        3.3 不同光强对半夏叶片保护酶及MDA含量的影响
        3.4 不同光强对半夏块茎鲜重、干重、繁殖系数的影响
        3.5 不同光强对半夏块茎化学成分的影响
    4 讨论
        4.1 不同光强对半夏叶长、叶宽和株高的影响
        4.2 不同光强对半夏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4.3 不同光强对半夏叶片保护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4.4 不同光强对半夏产量和繁殖系数的影响
        4.5 不同光强对半夏块茎化学成分的影响
    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土壤水分对半夏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摘要
    1 材料
        1.1 半夏
        1.2 试验方法
        1.3 实验仪器
        1.4 试剂
    2 方法
    3 结果分析
        3.1 不同土壤水分对半夏叶长、叶宽和株高的影响
        3.2 不同土壤水分对半夏叶绿素的影响
        3.3 不同土壤水分对半夏叶片保护酶及MDA含量的影响
        3.4 不同土壤水分对半夏块茎鲜重、干重、繁殖系数的影响
        3.5 不同土壤水分对半夏块茎化学成分的影响
    4 讨论
        4.1 不同土壤水分对半夏叶长、叶宽和株高的影响
        4.2 不同土壤水分对半夏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4.3 不同土壤水分对半夏叶片保护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4.4 不同土壤水分对半夏产量和繁殖系数的影响
        4.5 不同土壤水分对半夏块茎化学成分的影响
    5 本章小结
全文结论与研究展望
    一、全文结论
    二、特色与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土壤水分对西洋参生长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覆盖处理对越冬林下西洋参生长的影响[J]. 李丹丹,何昊,张天成,吴泽,张泰,程志庆,杨书运. 特产研究, 2022(01)
  • [2]西洋参皂苷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J]. 汤慧丽,王宪昌,李佳,张教洪,单成钢. 中国中药杂志, 2022
  • [3]水分胁迫对西洋参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 张淋淋,孙海,于红霞,孟洪涛,张舒娜,张亚玉.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20(04)
  • [4]干旱胁迫对丹参根部丹参酮类成分合成积累的影响[D]. 戚莹雪.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冬季温室老山芹栽培技术研究[D]. 魏梦丽. 东北农业大学, 2020
  • [6]水分胁迫下太子参的响应机制研究[D]. 韦德群. 贵州中医药大学, 2019(02)
  • [7]林下西洋参立地选择及苗期生长规律[D]. 汪本龙.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8]土壤因子对中药材产区预测分析的影响研究[D]. 卢晓.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8(02)
  • [9]水因子调控对农田栽参土壤微生态环境及人参产量和质量的影响[D]. 张超宇. 吉林农业大学, 2017(02)
  • [10]光照和土壤水分对半夏生长和品质的影响[D]. 陈韵. 南京农业大学, 2013(03)

标签:;  ;  ;  ;  ;  

土壤水分对西洋参生长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