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MRI图像计算机数字化采集回写网络管理应用研究

CT、MRI图像计算机数字化采集回写网络管理应用研究

一、计算机数字采集回写CT、MRI图像网络化管理应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鲜锟[1](2015)在《什邡市人民医院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信息化大数据时代,医学影像的标准化和数字化已经成了必然趋势,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已经成为医生对医疗影像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进而给出诊断信息的重要工具和构建数字化医院的基本元素。PACS系统中海量的医学图像数据使得PACS系统核心组成部分图像处理模块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和实现高性能的图像处理模块可以增强PACS系统的图像处理效果,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并改善医疗诊断水平,为医院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同时国内外有关专家一直高度重视医学图像的图像处理技术,因此对PACS系统中的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实现有较大的实际应用意义和学术研究价值。本文主要研究和实现了PACS系统中的图像处理模块,包括传统图像和DICOM图像的处理。论文首先介绍了PACS系统、应用于PACS系统的传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以及DICOM标准的详细格式和解读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两大功能模块:1)基于GDI+的传统图像处理模块,实现了图像锐化、改变亮度对比度、图像反色、伪彩色、插入对象、选区操作、几何变换与测量以及使用命令模式实现对以上动作的撤销和重做等功能,同时改进选区判断算法,提高了在对选区进行锐化、反色等图像处理操作的速度;2)基于Leadtools的DICOM图像处理,包括DICOM图像的放大缩小、窗宽窗位调节、图像反色、图像合成以及三维重建等功能。通过在实际的PACS系统中运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实现的图像处理模块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和良好的开放扩展性。

陈荣,徐泽林,张慧连,陈明[2](2014)在《一种新型多功能彩色超声诊断仪图文管理系统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针对传统彩色超声诊断检查报告单中缺少图像和图像不易处理的缺点,建立一种利用微机开发的彩色超声诊断仪图文管理系统。方法:多功能彩色超声诊断仪图文管理系统基于VC++6.0开发平台和SQL server2000数据库设计而成,以实现图文报告一体化。结果:系统主框架依据Windows风格,中、英文用户界面,具有很好的人机对话功能,操作简洁,使用方便。结论:该系统实现了医疗诊断信息的共享,提高了疾病诊断报告的应用价值,实现了对患者远程疗效追踪,对实现彩色超声图像远程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郝永兴[3](2010)在《基于X射线的食品异物缺陷检测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民生大计,关系到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近些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政府和相关团体已经对食品安全问题逐步加大了监管力度,而且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后,很多食品企业为了与发达国家的食品企业进行竞争,也对食品安全问题更加重视。食品中的异物问题也是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需要一种对已经包装好的食品进行快速无损检测的设备,但是目前这种设备基本上还要靠外国引进,价格昂贵。本文主要基于以上的市场背景,对相关的X射线食品异物检测进行了研究,并且研发出可以应用于生产的X射线食品检测设备。论文对国内外的X射线异物检测设备进行了分析之后,采用了丹东华日理学电气有限公司的X射线发生器,美国硅谷X-Scan Imaging公司的X射线探测器,并利用采集卡将其与计算机相连,并由计算机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以达到确定其中是否含有异物的检测要求。在食品边界提取算法上,分析了几种取阈值的方法,最终确定方差最大自动取阈值法,在提取边界时分别对高密度和低密度异物进行提取,并选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对异物种类进行判别。最后为了显示的自然和谐,在研究了现有的几种灰度图像彩色化的方法之后,提出了适合于X射线图像的快速的图像彩色化方法。论文分为六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目的意义等等。第二部分主要是介绍了系统的硬件结构,包括X射线生成器和探测器的原理以及传送及控制设施的原理。第三部分主要介绍线阵列探测器成像的原理,以及实际中如何对产生的噪声进行暗亮校准,以及如何拼接收到的数据构成一幅完整的图像。第四部分主要是对食品异物边界提取进行了研究,并利用BP网络对检测到的异物进行分类,并在最后介绍了软件界面。第五部分主要对现存的几种灰度图像彩色化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不同的彩色空间进行了介绍。第六部分主要是将灰度图像彩色化技术应用的X射线食品图像上,并根据本项目的特点确定了一种简单快速的方法。最后对本文研究内容作了总结和展望。本文研究了基于X射线的食品异物检测技术,提出了异物判别的方法,并主要对灰度图像彩色化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张莉[4](2006)在《医学图像融合及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医学图像融合是当代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与医学影像科学相交叉的一个研究领域,它是医学图像处理学科的一个前沿性的研究热点。 图像融合技术包括以下几方面主要内容:图像配准、图像融合以及对融合图像进行质量评价。 医学图像融合处理及算法研究的核心任务是全面阐述医学图像融合领域所涉及的医学知识、物理概念、数学方法和计算机程序设计等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对医学图像融合处理中的算法进行效果评估和分析 本文简述了医学图像融合的发展现状及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阐述了本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进行了多种医学成像模式原理的研究,分析了多种医学模式图像特征以及进行融合的必要性。 阐述了医学图像配准基础理论,在此基础上对多模医学图像实现了最大互信息法配准。 阐述了医学图像融合涉及的各类算法的原理及特点,并采取多种算法对几种典型的医学成像融合模式进行了实验验证。 对实验得到的融合图像采用主客观评价指标进行评估,指出基于各种医学融合模式不同的图像特点的最优融合方法。 对全文的工作进行总结,指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罗敏[5](2005)在《PACS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PACS(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是当今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PACS本地化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本论文以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为平台,以建立数字化医院为目的做了如下工作,解决了大规模运用、大流量数据传输的网络需求,解决了随之出现的网络负载均衡、潜在网络风暴的问题,探讨了在组建PACS过程中的总体设计及怎样进行具体每一步的实施方案。通过组建及应用大型PACS系统,作者揭示了PACS对医院工作方法、管理及服务等方面的有益作用。PACS系统网络主交换机采用英特尔(Inter)480T 1000M交换机,各大楼间采用1000M光纤接入,再用100M光纤连接到每个信息点;原有网络保持物理独立,并采用新型的第三或第四层交换设备,减轻该网络的流量负担,解决负载均衡;每个具有医学数字成像及通讯(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 DICOM)标准的设备均铺设超五类屏蔽双绞线;增设Intel Net Structure 1520 Cache Appliance缓存器解决网络风暴;把具有DICOM标准接口或非DICOM标准接口的影像设备进行联网,制定资源共享、系统存储的解决方案,建立典型的医院放射科PACS系统,连接目前医院现有的设备;服务器采用Window NT + SQL Server7.0,解决了管理及存储问题;工作站基于浏览(WEB)方式访问,扩大客户端的使用权限(License),数量为100个;磁盘阵列(RAID 5)在线存储信息3个月,并采用线性磁带库(DLT)作为离线海量存储;扩展全院并解决放射学信息系统(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s, RIS),PACS的数据共享连接;建立地区影像数据交换中心;运用统计方法对医院诊断与非诊断性劳动比值、科研数据可查询率、胶片查询、单位服务成本、病人等待时间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建立及应用PACS前后的诸多参数及因素。通过本设计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院内网络体系,适应和满足了目前PACS的高需求。并为将来向1000M应用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应用条件,为院内实现图像、信息、病人资料等方面的共享与传输提供了保障,为医院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建立了典型的医院放射科PACS系统,连接了目前医院现有的设备,实现了放射科初步的无胶片化方式;将PACS扩展到了全院的临床科室、手术室、急诊室等,以及实现了和已有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s, HIS)、已有的其他医院网络联网,建立起了影像数据中心;实现了和本地区其他医院及其他地区的影像数据中心的联网,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组建PACS后,急诊影像检查时间平均减少64%、数据信息保存比例超过90%、出报告时间缩短、胶片用

岳文军,蹇朴,李春平,董国礼[6](2003)在《医学影像成像教学互动平台CAI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基于Internet网或局域网状态下的医学影像成像教学互动平台CAI,能满足医学影像成像教学、远程教育和临床医生的继续医学教育的需求 ,提高教学质量 ,搞好教学管理。方法 :挂靠学院主页 (或独立主页 )状态下的互动影像教学平台 ,利用Internet和医院PACS系统所提供的丰富医院影像资源 (CR、DR、DSA、CT、MRI、ECT、γ照像、B超、彩色多普勒、直线加速器、内窥镜等 ) ,在局域网状态下 ,学院的影像教室设置教师用主机及交换到学生的子机。教学内容按所属专业 (CR、DR、DSA、CT、MRI、ECT、γ照像、B超、内窥镜等 )、检查部位呈树状结构分布 ;文字资料来源于权威教科书、书着、期刊、知名网页、图像、动画资料来源于①胶片数字化仪、扫描仪 ;②CR、DSA、CT ;③数码像机、数码摄像机 ;④从PACS服务器硬盘直接提取已处理的图像 ,经编辑制作后输入软件 ,制成光盘或注入PACS服务器硬盘。结果 :医学影像成像教学互动平台CAI能突破传统教室教育模式 ,实现实时远程教学或动态控制教学 ,实时查阅最新资料信息 ,集教学、考试系统于一体。结论 :基于Web上医学影像成像教学互动平台CAI能提供互动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效率 ,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实现无纸化考试 ,并可套用其它学科

李泽强,胡淑涛[7](2001)在《计算机X线数字成像设备图文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文中提出对数字 X线成像设备图像存贮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并设计出一套图文管理系统 .它可以很方便地对采集到计算机的图像进行管理 ,改变了传统的手工书写报告方式 ,实现了由程序解决影像报告 ,同时可实现图文报告一体化 ,为医生查询、统计资料带来了方便 .打印的报告单为病人留下了图文诊断的依据 ,也为临床医生共同判诊提供了方便 .

刘易俗,许维亮,张鹏[8](2000)在《计算机数字采集回写CT、MRI图像网络化管理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用于医院医学影像资料的管理,医学图像和影像医生的报告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直接送到临床科室终端显示器上,根据医、教、研需要可以将图像原始数据文件回写到CT、MRI进行后处理或者重新拷贝胶片,使静态图像资料变为动态图像资料,诊断信息的量与面有很大突破。随着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当前医学影像设备普遍设计配有数字接口,这就为影像设备直接连接到计算机网络中,实现全数字化自动采集、;回写图像信息提供非常方便的手段。

二、计算机数字采集回写CT、MRI图像网络化管理应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计算机数字采集回写CT、MRI图像网络化管理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什邡市人民医院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系统的开发理论和技术概述
    2.1 医学图像概述
    2.2 图像的增强与复原
    2.3 DICOM医学图像传输协议
        2.3.1 DICOM标准介绍
        2.3.2 DICOM标准的组成部分
    2.4 PACS系统概述
    2.5 医院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的开发技术选择
        2.5.1 C/S模式
        2.5.2 B/S模式
        2.5.3 采用的系统模式结构
第三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
    3.1 什邡医院的需求
    3.2 系统功能的需求分析
    3.3 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4 系统的功能流程设计
第四章 系统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的设计原则
    4.2 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2.1 三维切面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4.2.2 体绘制重建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4.2.3 三维裁剪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4.3 系统算法设计与实现
第五章 系统的测试
    5.1 测试环境
    5.2 测试的分类及步骤
第六章 具体临床使用病例
    6.1 病案一
    6.2 病案二
    6.3 病案三
    6.4 病案四
    6.5 病案五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一种新型多功能彩色超声诊断仪图文管理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硬件组成与设计
2 系统软件结构与设计
3 讨论

(3)基于X射线的食品异物缺陷检测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1.2.1 无损检测的几种技术
        1.2.2 国外X射线检测技术发展的现状
        1.2.3 国内X射线检测技术发展的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1.4.1 主要研究的问题
        1.4.2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系统硬件设计
    2.1 系统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2 X射线扫描装置
        2.2.1 X射线发生器
        2.2.2 X射线探测器
        2.2.3 X射线检测的原理
        2.2.4 X射线检测技术的发展
    2.3 图像采集及实时处理系统
        2.3.1 系统实现
        2.3.2 图像采集卡和计算机
    2.4 机械传输装置及控制装置
    2.5 执行机构及射线防护
    2.6 本章小节
第三章 线阵探测器成像校正及显示
    3.1 线阵列探测器数字成像系统基本原理
    3.2 线阵探测器成像的噪声来源及校准
        3.2.1 随机噪声
        3.2.2 暗场偏差校准
        3.2.3 亮场偏差校准
    3.3 图像的采集和拼接
        3.3.1 图像采集
        3.3.2 图像拼接
    3.4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图像实时处理
    4.1 X射线图像及预处理
        4.1.1 X射线图像的特点
        4.1.2 食品检测图像的预处理
    4.2 食品和异物的边界提取
        4.2.1 食品边界提取
        4.2.1.1 食品分割的方法
        4.2.1.2 几种确定阈值方法的比较以及本文的方法
        4.2.2 异物边界提取
        4.2.2.1 吸收率差异大的异物的检测
        4.2.2.2 吸收率小的异物的检测
    4.3 异物种类的判别
        4.3.1 模式识别
        4.3.2 食品分类器的构建
        4.3.3 BP网络分类过程
        4.3.3.1 BP算法原理
        4.3.3.2 BP算法学习原理
        4.3.3.3 BP网络的训练过程
    4.4 软件设计实现
        4.4.1 软件的总体设计
        4.4.2 软件实际界面
    4.5 本章小节
第五章 灰度图像彩色化技术概述
    5.1 X射线图像的特点及彩色化的意义
        5.1.1 X射线图像的特点
        5.1.2 X射线图像彩色化的意义
    5.2 灰度图像彩色化方法的介绍
        5.2.1 伪彩色
        5.2.2 假彩色化
        5.2.2.1 颜色转移方法
        5.2.2.2 颜色扩展方法
    5.3 彩色化处理中色彩空间的选择
        5.3.1 色彩空间介绍
        5.3.2 色彩空间选择
    5.4 灰度图像彩色化的主要问题
    5.5 本章小节
第六章 灰度图像彩色化方法的比较
    6.1 伪彩色化处理
    6.2 假彩色方法
        6.2.1 基于颜色转移的图像彩色化
        6.2.2 颜色扩展方法
        6.2.3 伪彩色与假彩色的比较
    6.3 本文采用的方法
        6.3.1 算法的总体思路
        6.3.2 实验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节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医学图像融合及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医学图像的发展
        1.1.1 医学图像发展概述
        1.1.2 医学图像后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1.2 医学图像融合及算法研究的必要性
        1.2.1 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1.2.2 医学图像融合的必要性
        1.2.3 医学图像融合算法研究的必要性
    1.3 医学图像融合系统
        1.3.1 PACS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1.3.2 远程医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3.3 医学图像实时融合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1.4 本论文所做的工作
2 医学图像融合处理的基本理论
    2.1 多种医学成像模式原理及图像特点
    2.2 医学图像融合常见的融合类型
        2.2.1 CT与NRI图像融合
        2.2.2 PET与CT图像融合
        2.2.3 医学超声融合
    2.3 医学图像融合中的图像配准理论
        2.3.1 医学图像配准概述
        2.3.2 医学图像配准的类型
3 基于最大互信息的多模医学图像配准
    3.1 配准原理
    3.2 基于互信息的处理方法
        3.2.1 相似性测度
        3.2.2 采样子集
        3.2.3 插值技术
        3.2.4 出界点(Outlier)策略
    3.3 多参数最优化算法
    3.4 配准实验
4 医学图像融合的算法研究
    4.1 加权平均法
    4.2 基于傅立叶变换的图像融合
        4.2.1 傅立叶变换的原理
        4.2.2 傅立叶变换的性质
        4.2.3 二维快速傅立叶变换
    4.3 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
        4.3.1 小波变换理论基础
        4.3.2 多分辨分析与Mallat算法
        4.3.3 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
5 多种融合模式下各类算法的实验结果与主客观评价
    5.1 图像融合主客观评价准则
    5.2 多种融合模式实验结果及评价
        5.2.1 CT与MRI图像融合模式
        5.2.2 PET与CT图像融合模式
        5.2.3 超声基波与二次谐波图像融合模式
    5.3 实验结果分析
6 结束语
    6.1 本文所做的工作
    6.2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5)PACS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PACS 的定义
    1.2 PACS 的发展
    1.3 传统的医学图像保存和处理方式存在的问题
    1.4 PACS 的优点
    1.5 PACS 的组成
    1.6 应用模式与解决方案
    1.7 PACS 规模特点
    1.8 PACS 方案设计及实现模式
2 PACS 系统的图像压缩技术
    2.1 图像压缩基础
    2.2 图像的分类和压缩标准
    2.3 本章小结
3 PACS 系统的标准 DICOM3.0 基本概述
    3.1 DICOM 概述
    3.2 DICOM 的发展过程
    3.3 DICOM 标准的组成
    3.4 DICOM 文件格式
    3.5 DICOM 最基本的结构单元——数据元素
    3.6 DICOM 文件头
    3.7 DICOM 数据集合
4 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PACS 的规模
    4.1 小型PACS 系统
    4.2 大容量存储PACS 系统
    4.3 超大规模PACS 综合影像网络系统
5 医院信息系统的基本状态
    5.1 医院基本情况
    5.2 信息系统的基本情况及网络布局
6 医学影像存储和传输系统 PACS 综合布线的设计
    6.1 PACS 影像设备介绍
    6.2 PACS 信息网络终端的设计
    6.3 对PACS 网络交换设备的配置设计
    6.4 PACS 的总体设计及分布实施方案
7 医学影像存储和传输系统 PACS 的实施方案
    7.1 创建典型的医院放射科PACS
8 医学影像存储和传输系统 PACS 的扩展方案
    8.1 全院性PACS 系统
    8.2 地区级超大规模PACS 系统
9 医学影像存储和传输系统 PACS 的升级方案
    9.1 贵医附院PACS 系统目前急需改进的部分
    9.2 PACS 存储升级方案
    9.3 网络访问方式的解决方案
    9.4 整个解决方案对医院十年内的情况分析
10 通过 Worklist 保证 PACS、RIS、影像设备之间患者检查信息的一致性
    10.1 一般资料与问题的提出
    10.2 解决患者检查信息一致性的方法
    10.3 解决PACS、RIS、影像设备之间患者检查信息的一致性后的结果
    10.4 整个过程中的问题讨论
11 医学影像存储和传输系统 PACS 的应用效能分析
    11.1 PACS 对于急诊影像检查的应用分析
    11.2 数据信息保存比
    11.3 出报告时间
    11.4 胶片用量
    11.5 图像检索
    11.6 其他改进
12 医学影像存储和传输系统 PACS 实现的功能及应用
    12.1 实现PACS 与RIS 无缝融合
    12.2 实现医学影像电子化管理
    12.3 建立电子阅片室和电子报告室
    12.4 建立电子阅览室联机检索系统
    12.5 实现电子联合会诊
    12.6 实现远程实时会诊
    12.7 实现手术室及急救中心影像快速传输
    12.8 提高治疗精度
    12.9 提高供影像融合的平台
    12.10 建立医学影像中心
13 PACS 系统的远程实现及应用
    13.1 远程医疗的临床应用
    13.2 远程放射学
    13.3 远程放射学的影像再现性
    13.4 远程放射学的应用
    13.5 对运用远程放射学的感想
    13.6 法律和社会经济学问题
    13.7 目的
    13.8 个人资格条件
14 PACS 系统管理及应用的研究
    14.1 PACS 系统应用管理的历史
    14.2 PACS 与医院信息系统的整合
    14.3 PACS 系统中的流程控制
    14.4 人才储备及管理
15 PACS 系统的扩展应用
    15.1 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的基本架构
    15.2 数字脑电基本配置原理
    15.3 通过磁共振和神经电生理影像融合实现三维立体定位
    15.4 通过磁共振和神经电生理影像融合产生的结果
    15.5 PACS 系统的扩展研究与分析
16 通过 PACS 系统实现临床路径
    16.1 材料与方法
    16.2 结果
    16.3 项目创新之处
    16.4 临床途径实施步骤
    16.5 全面提升医院质量管理
    16.6 结果
17 结论与展望
    17.1 本项目的创新点
    17.2 本项目展望与待完善的方向
    17.3 PACS 系统组建的思考和总结
    17.4 PACS 系统组建及应用的发展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6)医学影像成像教学互动平台CAI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局域网 (LAN) 的设计与构成
    1.2 软件开发工具
    1.3 教学资料来源
2 结果
    2.1 互动平台界面
    2.2 互动平台
    2.3 内容进程
    2.4 无纸化测试
3 讨论
    3.1 多媒体教学与远程教育
    3.2 PACS与电子教室
    3.3 互动平台的优越性

(7)计算机X线数字成像设备图文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图像采集方案设计
2 系统软硬件设计
    (1) 计算机硬件配置
    (2) 系统软件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 其模块结构如图3示.
3 知识库数据结构关键技术实现
4 结 束 语

四、计算机数字采集回写CT、MRI图像网络化管理应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什邡市人民医院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的构建[D]. 鲜锟. 电子科技大学, 2015(03)
  • [2]一种新型多功能彩色超声诊断仪图文管理系统的研制[J]. 陈荣,徐泽林,张慧连,陈明. 中国医学装备, 2014(06)
  • [3]基于X射线的食品异物缺陷检测系统设计[D]. 郝永兴.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3)
  • [4]医学图像融合及算法研究[D]. 张莉. 南京理工大学, 2006(01)
  • [5]PACS的研究与应用[D]. 罗敏. 重庆大学, 2005(12)
  • [6]医学影像成像教学互动平台CAI的研究与开发[J]. 岳文军,蹇朴,李春平,董国礼.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03)
  • [7]计算机X线数字成像设备图文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 李泽强,胡淑涛.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1)
  • [8]计算机数字采集回写CT、MRI图像网络化管理应用研究[J]. 刘易俗,许维亮,张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0(01)

标签:;  ;  ;  ;  ;  

CT、MRI图像计算机数字化采集回写网络管理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