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育策略探索

小班教育策略探索

一、小班化教育策略的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金枝[1](2020)在《农村小学自然小班化语文教学研究 ——基于江西丰城隍城镇农村小学为对象的调查》文中认为当下受农村劳动力迁移、出生率回落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的学龄人口逐渐减少,且班额越来越小,形成了许多自然小班,甚至有的班级人数不足5人。根据实际调查,农村的小学生大部分缺少到位的家庭教育,且家境较为困难。留守在家中的老人照顾孩子的生活已是力不从心了,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只能是有心无力。因此,学生渐渐滋生了厌学情绪,养成了得过且过的学习习惯。这种现状是令人焦虑的。为了让农村学生享受教育的“阳光普照”,身为江西丰城乡村教师的我,从农村小学自然小班化的实际情况出发,试图研究如何利用自然小班来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教育的质量,实现教育公平,以期改善农村小学教育薄弱的局面。本文的研究,以江西省丰城市隍城镇农村小学为调查对象,总结当地的教育实践经验,探索了农村自然小班化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方法与模式。通过分析当地农村小学教师教学情况与学生学习情况,寻找到适合农村自然小班化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以及教学模式,围绕产生的困惑和存在的问题切磋可行的解决办法,进而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育质量,促进农村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对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总结隍城镇包括上城村小在内的学校的教学经验与不足,助益于隍城镇未来的教育发展,为隍城镇的村小自然小班化教学的改革而服务。本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言。首先交代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和选题缘由;其次写出研究思路和研究意义;再次是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以及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第二部分是农村自然小班化语文教学相关原理及发展状况。首先厘清有关于农村自然小班化教学的关键概念,对小班、自然小班、小班化、小班化教学、农村自然小班化教学的概念进行了解释,分述农村自然小班化教学的特点;其次总结农村自然小班化教学的功能优势和价值;最后对农村小学自然小班化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农村自然小班的形成与趋势。第三部分是农村小学自然小班化语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首先对照城乡小班化教学的差异,并且借鉴城镇小班化教学的经验;其次分析隍城镇的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现状;最后是分析隍城镇村小自然小班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探索农村小学自然小班化语文教学的方法与模式。第四部分是对农村自然小班化语文教学的对策和反思。首先提出实施农村自然小班化教学的对策建议;其次是提出适合村小小班化语文教学的方法如小班长教学法、语文手账教学法、心愿兑换券教学法、活用乡土文化资源教学法等,并在每一个方法介绍后提供真实的案例;再次是研究并构建童趣化教学的模式,并且进行教学程序的推导和演绎,再针对此类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分析其利弊之处,提供教学模式与方法的范例给农村教师作为开展自然小班化教学的参考;最后对农村自然小班化语文教学进行展望,研究其拓展性和局限性。

孙瑾[2](2017)在《乡村小学“小班化教育和管理”策略研究 ——以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为例》文中指出近些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步伐不断加快,大量乡村人口不断涌入城镇,乡村大批学生,其中不乏大量优质生源随父母的迁徙或外出务工而流向城镇,这不仅造成乡村学校班级人数锐减,而且生源质量呈下降趋势,并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由于中国现行的中、高考政策对小学阶段几乎没有影响,所以乡村小学的生源流失尤其突出。虽然我国乡村小学“小班化”的物质形态已经自然形成,然而“小班化教育”的意识形态还远未跟上。乡村“小班化教育”是一种无奈和被动的选择,它与欧美发达国家或我国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中所推行“精品化教育”或“个性化教育”不同。乡村小班的出现并未带来我们所期待的学生成绩有明显提升、综合素质能够得到全面发展等效果。中国当代乡村的“小班化教育”可谓有形无实。本课题是基于社会现实问题提出来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研究乡村“小班化教育”现状,从而提出管理策略,让乡村“小班化教育”扬长避短,让学生在小班中张扬个性、全面发展,从而实现教育公平。本文以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的五所小学为研究对象,以五横乡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具体实施为基础,重点对其“小班化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并予以分析,同时研究乡村小学“小班”的特质所在,在理论上进行反思和分析,为乡村小学实现“小班化教育”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和适切的管理策略。本文共包括五章,第一章是导论,对本文涉及的相关概念予以界定,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小班化教育”的研究及实践概况;第二章从形成背景、教师意识、家长和学生的素质着手分析了乡村“小班”所具有的一些特质形成的原因;第三章对五横乡小学“小班化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为乡村小学实现“小班化教育”提出了积极有效的教学及管理策略,为乡村“小班化教育”的继续发展提出新的思路和构想。

杨娅菲[3](2016)在《民办中学小班化教育研究 ——基于重庆市巴川小班实验中学的个案研究》文中认为小班化教育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我国推行以来,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我国沿海等发达地区,小班化教育改革更是开展的如火如荼。与此同时,民办教育也开始进入发展的春天。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以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民办教育在发展传统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开展了小班化教育,特别是国内一些内陆城市,其中,重庆市巴川小班实验中学就是民办小班化教育中异军突起的一支,它的发展不只是在中国西南片区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更是获得了“初中教育专家”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称号。为了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我国小班化教育,尤其是民办小班化教育,笔者以重庆市巴川小班实验中学为研究个案,深入分析民办中学小班化教育的发展优势、发展现状、发展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整篇文章以下从三个部分进行展开: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的问题主要包括民办中学小班化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相关的概念界定,民办中学小班化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本文研究的思路和研究过程。第二部分主要描述个案学校小班化教育实施的现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案学校的概述;二是个案学校小班化教育的实施与探索,包含对教学环境的探索、对课程体系的探索、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对评价体系的探索以及对核心素质培养的探索等。第三部分是个案学校小班化教育取得的成效与不足。第四部分是个案学校小班化教育取得成效和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第五部分是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些个案学校小班化教育健康发展的对策,主要包括:拓宽教师职业发展路径、逐步推进课堂改革的落实、加强合作学习内涵的运用、强化和提高创新评价的执行力度。文章的结语主要为笔者研究的结论以及研究存在的不足。

赵慧[4](2015)在《本土视域下小班化教育推进的探索与实践》文中提出在坚持"立德树人"新形势下,如何增强改革的整体性效应,促进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山东省东营市在思考,在行动。东营市教育局秉承"幸福教育和谐家园"发展理念,以狠抓小班化教育推进为突破口,统筹规划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努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助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东营市教科院作为区域教育的行政助手、基层教科培的指导机构,在区域小班化教育推进中肩负着项目研究、指导及

李生滨[5](2015)在《论我国小班化教育发展历程与基本特征》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18年小班化教育发展历程回溯,明晰我国小班化教育起源与内涵。在脉络梳理中把我国小班化教育发展划界为萌发期、探索期和创新期。探析小班化教育各阶段基本特征:萌发期,上海与北京借鉴国外"缩减班级规模"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引领我国小班化教育研究酝酿前行;探索期,政策导航小班化教育与新课改同行,"自组织联盟"研究共同体产生,推进小班化教学基础性研究走向成熟;创新期,"大中华地区小班化教育研究协会"成立,学术交流促进小班化教育走向文化自觉,驱动本土小班化教育实践创新。

白冰[6](2014)在《区域推进小班化教育研究 ——以慈溪市为例》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众对享有高质均衡教育的呼声异常强烈,作为人民的政府理应尽一切可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小班化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提升,而且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小班化教育是区域基础教育发展的新方向,也是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新途径。本文初步梳理了国内外有关区域推进小班化教育的研究成果,利用自身有利条件对慈溪市开展小班化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的实地调查和分析,同时提出区域推进小班化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客观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推进小班化教育的对策建议。全文的主要内容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阐述了本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然后对国内外关于小班化教育及区域推进小班化教育研究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梳理,确定了本研究的技术手段及思路,并明确了有关小班化教育的相关概念,如小班、小班化教育、区域推进等。第二部分为小班化教育概述,详细描述了小班化教育的理论基础及其优势,并对区域推进小班化教育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详细解读。第三部分是以慈溪市为例,对慈溪市开展小班化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分析慈溪市推进小班化教育研究的背景,理清了慈溪市推进小班化教育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步骤,并对其产生的效果及意义进行了总结。第四部分是在前几章的基础上所作的综合分析,结合理论与实践对区域推进小班化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第五部分呈现了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并反思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待进一步的探讨和完善。

吴永军[7](2014)在《我国小班化教育:成绩、困境与展望》文中指出近二十年来,我国小班化教育理论及实践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许多成绩。在新的时期,小班化教育也面临许多困境,如发达地区的城镇化人口的压力,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认识模糊、行动缺位等。但未来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小班化教育必然会有燎原之势。

魏春梅[8](2013)在《小班化教育特质分析及面临的问题与思考》文中指出小班化教育有其固有的内涵特质和要求。推行小班化教育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和挑战,如何突破这些难题成为推进小班化教育的关键。实施小班化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转变效益观念,树立质量优先观。另外,可以通过大班和小班共融来缓解经费紧张问题,通过加强小班化教育教师培训来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和增强教学能力。

吴昊谦[9](2013)在《小班化教育政策研究 ——以宁波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小班化教育是基于小班教育,区别于传统的大班教育,在教学方式和课程教材安排上都有自己的内在独特属性,也是一种动态的教学过程。我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在部分地区开始实施小班化教学改革,目前已进入了越来越广泛的领域,小班化教育改革也被国家列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经过多年发展和实践,小班化教育改革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在不断进步,但同时也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完善的小班化教育政策引导。教育政策是小班化教育实施的政策指导,没有完善的小班化教育政策指导,小班化教育改革就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在现阶段小班化教育政策不完善的情况下,我国小班化教育改革出现诸多问题,在课程教学,教材编制,教师培训,经费支持和教学评估等多方面越来越脱离小班化教育改革初衷,因此,继续加强和完善小班化教育政策,对后续小班化教学改革有深远意义。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及国内外关于小班化教育及其政策的研究综述。第二章是小班化教育政策的分析框架,分析框架基于政策分析理论,主要包括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三部分,通过三个步骤构建小班化教育政策的内在联系和政策体系。第三章以宁波市为例,运用教育政策分析理论,对宁波市小班化教育政策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第四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和实践,对构建小班化教育政策提出可行性建议。

黄日暖[10](2012)在《小班化教育:高明一中的“高明之选”——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校长陈国光访谈录》文中研究说明小班化教育,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使用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教育模式,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与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教育模式。但小班化教育在我国还处于尝试性的探索阶段。从2009年秋季起,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全面实行小班化教育,每班学生人数40人以下,是佛山市乃至广东省率先实行小班化教育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实施小班化教育以来,高明一

二、小班化教育策略的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班化教育策略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农村小学自然小班化语文教学研究 ——基于江西丰城隍城镇农村小学为对象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农村小学自然小班化教学相关原理及现状
    第一节 农村小学自然小班化教学的概念及特点
    第二节 农村小学自然小班化教学的功能优势及价值
    第三节 农村小学自然小班化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第二章 农村小学自然小班化语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西丰城隍城镇村小调研为中心
    第一节 城乡小班化教学的对照与借鉴
    第二节 隍城镇村小自然小班化语文教学的现状调查
    第三节 隍城镇村小自然小班化教学的问题分析
第三章 农村小学自然小班化语文教学的教学策略
    第一节 如何改良:隍城镇村小实施自然小班化教学的建议
    第二节 如何教学:探索农村自然小班化语文教学新方法
    第三节 童趣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建构
    第四节 艰难地探索:前景展望以及新的困惑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乡村小学“小班化教育和管理”策略研究 ——以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课题的提出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三节 国外“小班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第四节 国内“小班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第五节 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章 乡村“小班化教育”的特质及发展困境
    第一节 乡村“小班化教育”的特质分析
    第二节 乡村“小班化教育”的发展困境
第三章 五横乡小学“小班化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调查的目的与过程
    第二节 五横乡小学班额现状分析
    第三节 五横乡小学近三年抽测成绩分析
    第四节 五横乡小学教师数量、年龄、学科结构分析
    第五节 五横乡小学办学环境改造情况分析
第四章 乡村小学实现“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策略
    第一节 由规范到优化,走内涵发展之路
    第二节 由传统到现代,拓宽家校合作渠道
    第三节 以科研促教学,走行动研究之路
第五章 乡村小学实现“小班化教育”的管理策略
    第一节 着力优化乡村教师队伍
    第二节 积极营造乡村教师文化生态环境
    第三节 逐步打造乡村小学特色“小班化教育”模式
致谢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

(3)民办中学小班化教育研究 ——基于重庆市巴川小班实验中学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缘起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小班
        1.3.2 小班化教育
        1.3.3 巴川小班实验中学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研究
        1.4.2 国内研究
        1.4.3 理论依据
    1.5 研究设计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问题
        1.5.3 研究方法
    1.6 研究过程
2 个案学校及其小班化教育实施的现状
    2.1 个案学校的概述
    2.2 个案学校小班化教育的实施与探索
        2.2.1 对教学环境的探索
        2.2.2 对课程体系的探索
        2.2.3 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2.2.4 对评价体系的探索
        2.2.5 对核心素质培养的探索
3 个案学校小班化教育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不足
    3.1 个案学校小班化教育取得的成效
        3.1.1 师生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3.1.2 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显着提高
        3.1.3 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3.1.4 社会关注度得到明显提升
    3.2 个案学校小班化教育存在的不足
        3.2.1 教师队伍不稳定
        3.2.2 课程改革的形式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3.2.3 合作学习忽略了学生的个人感受
        3.2.4“升学率”偏离了学校教学目标
4 个案学校小班化教育取得成效和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4.1 个案学校小班化教育取得成效的原因
        4.1.1 有效整合多种资源
        4.1.2 灵活运用管理机制
        4.1.3 创建丰富的校园文化
        4.1.4 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4.2 个案学校小班化教育存在不足的原因
        4.2.1 教师职业认同感得不到提高
        4.2.2 课程改革落实不深入
        4.2.3 合作学习重形式而轻内涵
        4.2.4 教学质量评价执行不到位
5 促进个案学校小班化教育健康发展的对策
    5.1 拓宽教师职业发展路径
    5.2 逐步推进课堂改革的落实
    5.3 加强合作学习内涵的运用
    5.4 强化和提高创新评价的执行力度
6 结语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致谢

(4)本土视域下小班化教育推进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 区域小班化教育推进的价值思考
    1. 小班化教育推进是实现社会育人的必然途径
    2. 小班化教育推进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抓手
    3. 小班化教育推进是深化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突破
二、 发挥专业职能, 助推区域小班化教育推进
    1. 发挥智囊作用, 服务区域教育行政决策
    2. 发挥引领作用, 指导小班化推进工作
三、 区域小班化教育推进成效及启示

(5)论我国小班化教育发展历程与基本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小班化教育起源与内涵
    (一)小班化教育起源
    (二)小班化教育内涵
二、我国小班化教育发展阶段划界
三、我国小班化教育各阶段基本特征

(6)区域推进小班化教育研究 ——以慈溪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小班化教育的含义与班级规模
        1.2.2 小班化教育的背景意义与理论依据
        1.2.3 小班化教育的政策研究
        1.2.4 小班化教育的评价研究
        1.2.5 小班化教育的实践探索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相关概念
    1.5 研究的创新点
2 小班化教育概述
    2.1 小班化教育的理论基础
    2.2 小班化教育的优势
    2.3 区域推进小班化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2.3.1 小班化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2.3.2 小班化教育是实施课堂改革的新举措
        2.3.3 小班化教育充分体现现代教学评价手段
3 慈溪市推进小班化教育的现状调查
    3.1 慈溪市推进小班化教育的背景分析
        3.1.1 推进小班化教育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3.1.2 推进小班化教育符合慈溪市教育发展趋势
        3.1.3 推进小班化教育体现教育公平
    3.2 慈溪市推进小班化教育的基本思路
    3.3 慈溪市推进小班化教育的主要步骤
    3.4 慈溪市推进小班化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3.4.1 小班化教育有效地推进了素质教育
        3.4.2 小班化教育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平台
        3.4.3 小班化教育为教育均衡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4 区域推进小班化教育的思考与对策建议
    4.1 区域推进小班化教育的困难与问题分析
        4.1.1 教育理念与教育效益方面的问题
        4.1.2 教师专业成长与师资配备方面的问题
    4.2 区域推进小班化教育的经验借鉴
        4.2.1 国外成功经验借鉴
        4.2.2 国内成功经验借鉴
    4.3 区域推进小班化教育的基本原则
    4.4 区域推进小班化教育的对策建议
5 研究的结论与不足
    5.1 研究的结论
    5.2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7)我国小班化教育:成绩、困境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性认识上的成果
    (二)实践推进上的成就
    (三)理 论 研究成果、实践经验 提炼 较 为 丰富
    (一)城市化人口压力导致发达地区小班化教育形成“悖论”
    (二)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政策的缺失、模糊 (不明确)甚至错误认识以及行动缺位,导致小班化教育前景的不明朗甚至停滞
    (三)理论认识及实证研究相对薄弱,导致专业指导严重缺位和缺乏,使得教师素质不符合小班化教育要求,其专业化品质比较低,影响了小班化教育的业绩及声誉,从而制约其发展
    (一)就面上规模扩大而言,未来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内在矛盾与化解矛盾的动力兼而有之
    (二)就已经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地区而言, 政府应该进一步给予各方面的支持
    (三)就小班化学校而言,整体提升专业化水平是当务之急
    (四)就小班化研究而言,应强化实证研究、 规范化数据收集与分析工作

(8)小班化教育特质分析及面临的问题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小班化教育的基本特质
    1. 小班化教育承载先进的教育理念
    2. 小班化教育追求课堂民主化精神
    3. 小班化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4. 小班化教育追求教育公平
二、小班化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 小班化教育的成本与经费问题
    2. 实施小班化教育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挑战
    3. 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小班化教育推进面临的问题
    4. 发达地区小班化教育推进面临的问题
    5. 现实中的变异和冲突
三、对策思考
    1. 转变效益观念,树立质量优先观
    2. 大班和小班共融,缓解经费紧张问题
    3. 加强小班化教育教师培训,转变教师教育理念
    4. 树立精致化教学思想,坚持多元评价观
    5. 加强小班化教育理论研究,在实践探索中前进

(9)小班化教育政策研究 ——以宁波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的目的
    1.3 研究的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研究现状、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述评
        1.4.1 国外小班化教育政策研究
        1.4.2 国内小班化教育政策研究
        1.4.3 国内外小班化教育政策研究的比较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相关概念
        1.6.1 小班化教育
        1.6.2 教育政策
第二章 小班化教育政策分析框架
    2.1 小班化教育政策制定分析
        2.1.1 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
        2.1.2 教育政策目标的确定
        2.1.3 教育政策文本内涵分析
    2.2 小班化教育政策执行分析
        2.2.1 教育政策执行
        2.2.2 教育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2.2.3 影响政策有效性的基本因素
    2.3 小班化教育政策评估分析
        2.3.1 教育政策评估主体
        2.3.2 教育政策评估标准
第三章 小班化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以宁波市为例
    3.1 宁波市推行小班化教育政策的背景和现状透视
    3.2 小班化教育政策调整价值
    3.3 政策制定中存在的问题
        3.3.1 政府扶持力度不足
        3.3.2 班级规模的设定缺乏论证
    3.4 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3.4.1 经费的短缺和外来人口的影响
        3.4.2 小班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3.5 政策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3.5.1 理论和实践还需持续推进
        3.5.2 教育效益观的分歧
第四章 完善小班化教育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4.1 构建宁波市小班化教育政策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4.1.1 教师管理政策标准不一
        4.1.2 经费支持政策力度不够
    4.2 教育政策在解决小班化教育问题的作用
        4.2.1 规定原则和标准,引导小班化教育有序发展
        4.2.2 确保教育均衡和义务教育段受教育权的起点公平
        4.2.3 维护义务教育合理高效发展,促进社会公平
    4.3
        4.3.1 科学管理,改革教材
        4.3.2 确定目标,避免教育效益分歧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四、小班化教育策略的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小学自然小班化语文教学研究 ——基于江西丰城隍城镇农村小学为对象的调查[D]. 金枝.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2]乡村小学“小班化教育和管理”策略研究 ——以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为例[D]. 孙瑾. 安庆师范大学, 2017(02)
  • [3]民办中学小班化教育研究 ——基于重庆市巴川小班实验中学的个案研究[D]. 杨娅菲. 重庆师范大学, 2016(09)
  • [4]本土视域下小班化教育推进的探索与实践[J]. 赵慧. 中小学校长, 2015(11)
  • [5]论我国小班化教育发展历程与基本特征[J]. 李生滨. 教育科学, 2015(02)
  • [6]区域推进小班化教育研究 ——以慈溪市为例[D]. 白冰. 宁波大学, 2014(03)
  • [7]我国小班化教育:成绩、困境与展望[J]. 吴永军. 课程.教材.教法, 2014(02)
  • [8]小班化教育特质分析及面临的问题与思考[J]. 魏春梅. 教育发展研究, 2013(18)
  • [9]小班化教育政策研究 ——以宁波市为例[D]. 吴昊谦. 宁波大学, 2013(08)
  • [10]小班化教育:高明一中的“高明之选”——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校长陈国光访谈录[J]. 黄日暖. 广东教育(综合版), 2012(10)

标签:;  ;  ;  ;  ;  

小班教育策略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