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高原地区柴油机的正确使用与保养

冬季高原地区柴油机的正确使用与保养

一、高原地区冬季柴油机的正确使用与维护(论文文献综述)

潘立挺[1](2020)在《变海拔条件下柴油机冷却系统性能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空气密度减小,从而进入气缸氧气含量降低,喷入缸内的柴油因缺氧不能充分燃烧;同时冷侧由于大气密度的下降使得空气质量减小,导致从散热器可以传递的热量减少,且冷却水的沸点降低导致受热后容易沸腾。另一方面,海拔变化对冷却系统的控制策略的鲁棒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对冷却系统的设计及控制造成了很大挑战。本文以某款柴油机冷却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高低温冷却系统的设计及仿真,并进行了外界条件对冷却系统的影响分析,并基于最小功耗原则建立不同外界环境下的最优水泵和风扇匹配MAP图,最后设计了一种变论域模糊控制器,该控制形式能有效解决不同海拔及变海拔工况下发动机冷却液出口温度的波动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将某款发动机冷却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设计开发了该冷却系统的高低温双回路冷却形式,通过GT-COOL软件建立了该款高低温双回路冷却系统的仿真模型并进行校核,同时完成了热平衡台架试验,得到了全工况下的冷却系统散热量。2.研究了外界环境如进风温度、进风流量、水泵流量、海拔高度对该冷却系统热平衡的影响情况与影响规律,并设计了3因子的正交试验,得到不同进风流量、冷却液流量、进风温度对发动机出口冷却液温度及散热器进出口温差的影响。3.基于最小功耗原则建立不同外界环境下的最优水泵和风扇MAP图,控制系统可利用最优MAP图实现不同工况下水泵和风扇转速的控制,同时研究了最优MAP在不同海拔、环境温度、车速下的影响,并对降功耗效果进行了验证。4.针对某款柴油机高低温冷却系统在高原地区较高较复杂的控制要求,设计了一种变论域模糊控制器,通过GT-COOL与SIMULINK的联合仿真,验证了该控制形式在不同海拔及变海拔工况下都能有效地控制发动机冷却液出口温度的波动,且具有良好的温度跟随性,同时配合最优匹配MAP能实现较低的功耗。

余建勇,冉建[2](2020)在《190系列柴油机在高海拔及风沙地区的使用和维护》文中认为介绍190型柴油机在青海、甘肃地区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以及在高海拔、多风沙等恶劣地区柴油机的使用维护方法。

杨波[3](2019)在《内燃机高原排放质量评价及故障诊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高原面积大、风景秀丽,保护生态环境是新时代高原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高原城市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已经成为高原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内燃机为机动车辆必不可少的核心组成部分,在高原环境下故障率显着提升,尾气排放污染进一步加深,更为重要的是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当前高原城市消费者对于机动车的环保性和涉及安全性的故障预警和诊断智能化要求不断提升,是未来内燃机市场竞争的热点和焦点。开展内燃机排放质量评价和故障诊断决策知识库的研究对于云内动力有限股份公司发展和高原城市环境保护以及我国抢占内燃机标准高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本研究依托云内动机实验平台,从生态环境保护和产品优化设计的双视角开展基于尾气信息的内燃机高原排放质量改进以及故障诊断知识应用研究。本研究主要工作分为四个核心部分:(1)内燃机高原排放特性统计分析。小缸径内燃机在排放性和经济性上都具有显着的优势,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是本公司未来市场重点销售型号。本研究以小缸径内燃机为研究对象,开展内燃机高原排放实验设计,统计分析故障状态下和正常状态下的尾气排放特征,分析海拔变化对于尾气排放特征的影响。(2)内燃机排放质量综合评价研究。本研究提出利用区间数度量污染等级评价指标等级属性,然后基于可能度理论测算指标客观属性权重,并融合粗糙集法确定指标主观属性权重,进而构建内燃机排放质量可变模糊集评价模型,最后采用实例数据验证本方法的科学有效性,并对比分析海拔变化的影响,探讨不同减排方案的有效性。(3)内燃机故障智能化诊断模型研究。本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基于IHS-RVM的内燃机故障诊断模型。为了获得性能更优的RVM诊断模型,对和声搜索(Harmony Search,HS)算法中HMCR、PAR和BW三参数获取方法进行改进,获得改进的和声算法(Improved Harmony Search,IHS),然后,利用IHS进行RVM超参数寻优,进而利用尾气信息构建出了一种新的基于IHS-RVM的内燃机故障诊断模型。(4)内燃机故障诊断决策知识库设计。首先设计了知识库的表达方式,根据尾气信息和运行状态关系,建立了内燃机故障诊断决策知识库的规则库、事实库和专家库,并以排放质量模型和故障诊断模型为基础设计了推理机;同时,为提升知识库解释能力,设计了维保数据字典和知识检索模块,为内燃机故障诊断决策知识库实现奠定了基础。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设计了一套内燃机在变海拔多工况下高原尾气排放信息试验方案。本研究提出在试验方案选择在省内最高海拔和最低海拔落差达到6000m以上云南进行;选定了符合高原特征且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试验点,且控制了同一海拔和状态下的因素水平,减小了试验误差;该方案解决了实验数据和实际工况数据的差异性问题,揭示了内燃机在变海拔地区的尾气排放性能及基本规律。(2)构建了面向内燃机尾气信息特征的高原排放质量评价方法和故障诊断知识库。本研究提出了基于组合权重的内燃机高原排放质量可变模糊集评价模型,交叉应用了质量管理、模糊数学、机械工程理论等多学科知识,解决了定性评价存在的不足;同时,提出了一种融合粗糙集、和声算法以及RVM方法分别在属性简约、参数寻优和学习预测方面优势的组合方法,明晰了内燃机高原故障特征与尾气信息间的映射关系,并以智能决策知识系统理论为指导,设计了内燃机故障诊断决策知识库,解决了当前故障诊断精度低、效率低的问题。

席颖[4](2019)在《三峡库区香溪河库湾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其风险评价》文中指出自从三峡大坝建成后,受防洪调度的影响,库区水位周期性消涨,库区环境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行为发生了显着的改变。近年来,受到库区航运以及库岸人类活动的频繁影响,库区多地发现不同程度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污染,而这种污染在水位消涨的影响下,将会进一步扩散,威胁三峡库区水陆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安全。因此,在三峡库区进行PAHs的系统研究与评价,对于库区PAHs的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三峡库区香溪河库湾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三峡库区香溪河库湾PAHs在表层水体、沉积物和消落带及其上缘土壤的分布特征,并运用相关数学模型对其环境行为、来源以及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旨在为香溪河库湾环境保护和PAHs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香溪河库岸带土壤PAHs时空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期间,固定设置采样点,并现场采集了香溪河库岸带3个不同特征区域(消落带上缘、消落带、沉积物)的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16种美国环保署优先控制的PAHs、基本理化指标(p H值、有机质、总氮、总磷、总有机碳)和典型重金属污染物(Cu、Pb、Cd、Cr)的含量,开展了PAHs与土壤重金属和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研究表明:库岸带土壤16种PAHs单体在三个区域均以中低环PAHs为主。沉积物、消落带以及消落带上缘土壤的PAHs总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0.73-1325.25 ng/g、43.60-2110.00 ng/g、83.09-2476.01 ng/g,平均值分别为234.90 ng/g、464.20 ng/g、916.71 ng/g,即消落带上缘PAHs总量最大,消落带的次之,沉积物的最小。水平样带靠近峡口镇和长江入江口的PAHs总量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PAHs与土壤总磷、Cd和2-50μm的土壤团聚体存在显着的负相关性(p<0.05),而与土壤总有机碳(TOC)之间存在不显着的正相关性,PAHs各单体之间及其与总PAHs之间都存在极显着正相关性(p<0.01)。(2)PAHs在水-沉积物界面的污染特征及扩散行为研究;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期间,设置固定采样点,并现场采集了香溪河库湾5个水平样带的表层水体样品,测定了表层水体PAHs的浓度,并采用逸度模型分析了沉积物-水界面的扩散行为。研究表明,香溪河库湾表层水体总PAHs浓度范围为178.00-294.53 ng/L,以3-4环PAHs单体为主。表层水体5-6环PAHs与水体浊度有显着正相关性(p<0.05)。逸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香溪河夏季和秋季PAHs在水体-沉积物界面主要以向沉积物沉降为主,冬季和春季PAHs主要处于动态平衡状态。香溪河沉积物监测时间段内PAHs无二次释放的风险。有机碳、炭黑质量分数对PAHs在水体-沉积物界面的扩散行为有较大的影响,有机碳、炭黑质量分数越高,逸度分数值越低,对水体-沉积物界面的PAHs吸附越强;炭黑比有机碳对PAHs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3)PAHs在不同海拔消落带土壤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对水位消涨的响应;消落带各海拔土壤PAHs在一个水位消涨周期内,整体表现为下层土壤PAHs大于上层土壤。145-155 m高程的土壤PAHs的分布主要受水位消涨的影响,而165-175m土壤PAHs的分布受库岸PAHs外源排放的影响较大。经历了一个周期的水位消涨后,土壤p H值和总磷含量变大,165 m处的土壤p H值以及175 m处的土壤总磷对水位消涨最为敏感;粒径大于50μm的土壤团聚体比例减少,小于2μm的土壤团聚体比例增加,155 m-165 m高程的土壤团聚体对水位消涨最为敏感;土壤TOC、有机质、总氮含量减小,155 m-165 m处的土壤TOC及有机质和145 m高程的土壤总氮对水位消涨响应敏感;土壤PAHs的总浓度增高,其中2-3环PAHs浓度降低,4-6环PAHs浓度增加,145 m和175 m处的PAHs增量最大,165-175 m处的土壤PAHs对水位消涨的响应最为强烈。皮尔森相关性分析表明,PAHs总量与大于50μm的土壤团聚体有显着负相关性(p<0.05),4环PAHs与小于2μm土壤团聚体有显着正相关性(p<0.05)。6环PAHs与3环PAHs有显着正相关性(p<0.05)。PAHs总量与消落带海拔、土壤有机质、总磷、有机碳、总氮等无显着相关性。各海拔消落带土壤、沉积物、消落带上缘土壤PAHs之间都存在极显着的正相关性(p<0.01),表层水体PAHs只与消落带155 m和175 m处的土壤PAHs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性(p<0.05)。(4)香溪河库湾PAHs溯源分析及风险评价;基于异构体比值法和主成分回归分析模型综合分析了香溪河库湾PAHs的来源,分析表明,香溪河表层水体PAHs在秋季是以石油源为主,在其它三个季节以燃烧源为主;而沉积物、消落带及其上缘土壤PAHs在四个季节均以混合燃烧源为主。香溪河库湾4个区域PAHs单体大部分处于中等风险水平,水体、消落带及其上缘土壤PAHs总量评估风险均为Ⅳ级高等风险等级,沉积物在夏季和冬季处于Ⅳ级高等风险等级,而在秋季和春季处于Ⅱ级低等风险等级;香溪河库湾PAHs总量风险值表现为消落带上缘>水体>消落带>沉积物。PAHs在沉积物、水体、消落带及其上缘土壤以吞食和皮肤接触对人体具有潜在致癌风险。各区域致癌风险值的顺序表现为:沉积物>水体>消落带上缘>消落带。皮肤接触产生的风险大于吞食。

刘慎[5](2018)在《气源起动车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文中认为气源起动车是一种专用车辆,主要用于地面直接起动大型飞机主发动机。气源车流量大、压力高,目前还没有实现国产。此项目开发的气源车填补了国内空白,对国防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采用以HCS12为内核的MC9S12DG256B处理器为主控制器,采集温度、压力、液位和其它位置等参数,经过主控制器综合处理后,再控制各种阀门的开关以及柴油机的转速,实现供气压力和温度稳定的目的。厂内调试以及各种极端条件的测试效果都非常理想。MC9S12DG256B处理器通过CAN总线和SAE J1939协议与柴油机建立通讯,实现了柴油机转速、冷却液温度、机油压力等参数的读取。使用液晶屏完成了所有系统数据、状态和报警信息的显示,设计了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控制面板。本文完成了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硬件的选型、总体电路的设计、印刷电路板的设计、软件的编写以及电气系统的组装调试。结果表明,气源起动车电气控制系统满足设计要求、性能稳定、可靠性高。

彭飞[6](2018)在《柴油机高原低温起动措施》文中提出本文通过总结高原地区的环境特征,分析了高原低温起动影响因素。通过对高原低温条件下柴油起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适合低温环境的柴油机柴油、机油、功率充足且工况良好的起动马达、大容量起动电源和有效的低温辅助起动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并对各对策进行分析,选择最佳方法,从而为进一步提高柴油机在高原低温下的适应性提供了参考。

张宝生[7](2018)在《高原高寒条件对车辆维修保障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原和高寒环境的特点,高原和高寒环境对车辆维修保障的影响,应该正确认识高原地区车辆使用的特殊相,采取先进的手段对车辆进行维护和管理,才能够更好的延续车辆的使用寿命和增强使用的可靠性,要高度重视开发能够更好适应高原和高寒环境的不同车辆。

马建,孙守增,芮海田,王磊,马勇,张伟伟,张维,刘辉,陈红燕,刘佼,董强柱[8](2018)在《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文中研究说明为了促进中国筑路机械学科的发展,从土石方机械、压实机械、路面机械、桥梁机械、隧道机械及养护机械6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筑路机械领域的学术研究进展、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土石方机械方面综述了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技术等;压实机械方面综述了静压、轮胎、圆周振动、垂直振动、振荡压路机、冲击压路机、智能压实技术及设备等;路面机械方面综述了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水泥混凝土摊铺设备、稳定土拌和设备等;桥梁机械方面综述了架桥机、移动模架造桥机等;隧道机械方面综述了喷锚机械、盾构机等;养护机械方面综述了清扫设备、除冰融雪设备、检测设备、铣刨机、再生设备、封层车、水泥路面修补设备、喷锚机械等。该综述可为筑路机械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姜启堂[9](2018)在《特殊气候对载人航天工程内燃机车设备的影响与维修改进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东风4B型内燃机车是中国铁路运输的主要牵引动力之一,其维护和保养也成为铁路运输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承担着日益繁重的国防科技试验、物资和人员运输任务,进出中心的设备和物资主要依靠铁路运输来实现,作为首当其冲的排头兵--东风4B型内燃机车则承担着机车牵引动力的重任,为载人航天试验运输任务的圆满完成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动力保障。为确保东风4B型内燃机车正常、安全运行,本文首先分析了我部东风4B型内燃机车因常年运行于气候条件恶劣的环境,如风沙、低温和高海拔等因素对内燃机车的影响;并指出了当前其故障特点、维修状况和计划预防修处在维修过剩与维修不足两大弊端。然后,依据多年来这款内燃机车在特殊气候条件下运行过程中的维修与保养经验,进行了总结探讨,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检修方案,在机车柴油机原空气滤清系统增加“附加抽尘装置”,提高了整个滤清效率;并对管内机车维修策略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取的一系列工作,探索新形势下铁路运输发展规律,查找和应对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更科学有效的措施,提高机车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为类似管内机务段运用区段提供参考。东风4B型内燃机车维修与保养及时与否、有效与否都将直接影响其运行的安全性和使用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加强对内燃机车的维修与保养,是保证机车正常营运所必须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保证铁路运输事业健康稳定发展的要求。

马桂香,马俊生,赵令猛,刘海峰[10](2017)在《柴油机三高环境下性能提升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文中研究指明概括了柴油机在三高环境下性能提升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分为高原高寒环境下采取的关键技术和高温环境下采取的关键技术两部分来综述概括。对于柴油机的高原高寒环境适应性的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在于增压技术、燃烧优化技术、低温起动技术、富氧燃烧技术等。对于柴油机的高温环境适应性的关键技术,常采用一些增加散热的措施。最后,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二、高原地区冬季柴油机的正确使用与维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原地区冬季柴油机的正确使用与维护(论文提纲范文)

(1)变海拔条件下柴油机冷却系统性能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冷却系统零部件产品的发展现状
        1.2.2 冷却系统的高原适应性研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计算模型建立及试验验证
    2.1 流体动力学理论基础
    2.2 高低温冷却系统仿真模型
        2.2.1 GT-SUITE仿真计算环境
        2.2.2 高低温双循环冷却系统概况
        2.2.3 冷却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2.2.4 高低温散热器前后布置形式确定
        2.2.5 通过低温冷却的水流量比例确定
    2.3 柴油机冷却系统热平衡台架试验
        2.3.1 发动机热平衡原理
        2.3.2 试验仪器及设备
        2.3.3 试验条件及方法
        2.3.4 试验结果及分析
    2.4 冷却系统模型试验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外界环境对冷却系统影响及敏感性分析
    3.1 冷却系统评价指标定义
        3.1.1 冷却系统冷却能力评价指标定义
        3.1.2 冷却系统经济性评价指标定义
    3.2 苛刻工况下冷却性能校核
    3.3 外界环境对冷却系统影响分析
        3.3.1 环境压力对热平衡的影响
        3.3.2 进风温度对热平衡的影响
        3.3.3 进风流量对热平衡的影响
        3.3.4 水泵转速对热平衡的影响
    3.4 通过水泵和风扇降温所需功耗对比
    3.5 多参数正交仿真分析
        3.5.1 正交设计法简介
        3.5.2 基于正交设计的冷却系统参数敏感性分析
        3.5.3 仿真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冷却系统部件匹配优化研究
    4.1 冷却系统部件最优匹配MAP制定
    4.2 外界环境对冷却系统控制参数的影响分析
        4.2.1 最优水泵和风扇转速随海拔变化
        4.2.2 最优水泵和风扇转速随环境温度变化
        4.2.3 最优水泵和风扇转速随车速变化
    4.3 最优MAP与原机控制功耗对比分析
    4.4 控制方法比较及确定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变海拔条件下冷却系统控制仿真
    5.1 冷却系统控制策略及需求分析
    5.2 冷却系统的变论域模糊控制
        5.2.1 变论域模糊控制原理
        5.2.2 冷却系统的变论域模糊控制器设计
        5.2.3 伸缩因子确定
    5.3 GT-COOL和 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设计与搭建
        5.3.1 联合仿真技术概论
        5.3.2 联合仿真平台建立
    5.4 冷却系统仿真结果分析
        5.4.1 高原定海拔单一工况下冷却液出口温度控制效果分析
        5.4.2 变海拔单一工况下冷却液出口温度控制效果分析
        5.4.3 变海拔变工况下冷却液出口温度控制效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2)190系列柴油机在高海拔及风沙地区的使用和维护(论文提纲范文)

1 海拔高度对柴油机功率的影响
2 应对措施
    2.1 气缸盖的使用与维护
    2.2 喷油泵的使用维护
    2.3 增压器
    2.4 调整
    2.5 清洁、散热
    2.6 针对柴油机功率不足的问题
3 柴油机使用中产生穴蚀的原因
4 预防柴油机汽缸套的穴蚀
5 结论

(3)内燃机高原排放质量评价及故障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内燃机尾气高原排放特征相关研究
        1.3.2 内燃机故障诊断模型及方法相关研究
        1.3.3 内燃机故障诊断专家知识库系统相关研究进展
        1.3.4 文献评述
    1.4 研究范围的界定
        1.4.1 研究对象的界定
        1.4.2 试验范围的界定
    1.5 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6.1 主要研究内容
        1.6.2 创新点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分析
    2.1 基本概念简介
        2.1.1 高原及其环境的基本特征
        2.1.2 内燃机排放及其危害性
        2.1.3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2.2 基础理论分析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知识管理理论
第三章 内燃机高原排放信息的试验调查设计
    3.1 排放信息获取试验调查设计
        3.1.1 试验方案设计
        3.1.2 试验设备和仪器清单
        3.1.3 试验地点和工况情况
    3.2 排放数据采集
        3.2.1 正常状态数据收集
        3.2.2 故障状态数据收集
    3.3 排放信息预处理与分析方法
        3.3.1 排放信息预处理
        3.3.2 排放信息分析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内燃机高原排放信息特征统计分析
    4.1 不同状态下气体污染物排放统计分析
        4.1.1 正常状态下气体污染物排放统计分析
        4.1.2 故障状态下气体污染物排放统计分析
    4.2 不同状态下颗粒物排放统计分析
        4.2.1 正常状态下颗粒物统计分析
        4.2.2 故障状态下颗粒物统计分析
    4.3 海拔因素对内燃机高原排放的影响分析
        4.3.1 海拔因素对正常状态下排放的影响分析
        4.3.2 海拔因素对故障状态下排放的影响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内燃机高原排放质量可变模糊评价研究
    5.1 内燃机排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5.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5.1.3 评价指标维度构成及等级标准
    5.2 内燃机排放质量评价模型构建
        5.2.1 可变模糊集模型原理
        5.2.2 可变模糊集模型的权重优化
        5.2.3 基于组合权重的可变模糊评价模型构建
    5.3 内燃机排放质量可变模糊评价
        5.3.1 组合权重的确定
        5.3.2 评价过程及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排放信息的内燃机故障诊断及知识库设计研究
    6.1 基于排放信息的内燃机故障诊断机理
        6.1.1 气体污染物判断故障的机理
        6.1.2 固体颗粒物判断故障的机理
    6.2 超参数优化的内燃机故障诊断RVM模型
        6.2.1 相关向量机模型原理
        6.2.2 相关向量机模型的参数寻优
        6.2.3 内燃机故障诊断模型构建
    6.3 内燃机故障诊断模型性能评价
        6.3.1 内燃机故障诊断模型性能评价指标
        6.3.2 内燃机故障诊断模型性能评价
        6.3.3 多种模型性能对比分析
    6.4 内燃机故障诊断决策知识库设计
        6.4.1 内燃机故障诊断决策知识库需求分析
        6.4.2 内燃机故障诊断决策知识库总体设计
        6.4.3 内燃机故障诊断决策知识库的详细设计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三峡库区香溪河库湾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其风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1.绪论
    1.1 多环芳烃的生态环境行为
    1.2 三峡库区水位消涨对库区环境的影响
    1.3 国内外流域多环芳烃研究现状
    1.4 多环芳烃源解析研究进展
    1.5 多环芳烃的评价方法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7 创新点
2.研究区域、样点布设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样点的布设及样品的采集
    2.3 研究方法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多环芳烃在香溪河库岸带土壤中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
    3.1 香溪河库岸带土壤理化性质
    3.2 香溪河库岸带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
    3.3 香溪河库岸带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特征
    3.4 香溪河库岸带土壤多环芳烃相关性研究
    3.5 本章小结
4.多环芳烃在水-沉积物界面的污染特征及扩散行为研究
    4.1 香溪河库湾表层水体多环芳烃分布规律
    4.2 香溪河库湾表层水体多环芳烃与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
    4.3 香溪河库湾水-沉积物界面多环芳烃扩散行为的研究
    4.4 本章小结
5.香溪河库湾不同海拔消落带土壤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其对水位消涨的响应
    5.1 香溪河库湾各海拔消落带土壤多环芳烃分布特征
    5.2 不同海拔消落带土壤理化性质对水位消涨的响应
    5.3 不同海拔消落带土壤多环芳烃对水位消涨的响应
    5.4 本章小结
6.香溪河库湾多环芳烃溯源分析及风险评价
    6.1 香溪河库湾多环芳烃溯源分析
    6.2 香溪河库湾多环芳烃的风险评价
    6.3 本章小结
7.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着

(5)气源起动车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气源车的现状
    1.3 气源车的基本结构
第二章 气源车电气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1 气源车主要技术指标
    2.2 气源车电气控制系统的要求
        2.2.1 对检测点的要求
        2.2.2 控制面板的布局要求
        2.2.3 系统控制参数要求
        2.2.4 操作流程设计
    2.3 总体设计方案分析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3.1 系统硬件的总体方案
    3.2 主要硬件的选择
        3.2.1 主控制器的选择
        3.2.2 传感器的选择
        3.2.3 警示灯的选择
        3.2.4 光耦隔离的选择
    3.3 系统硬件的电路设计
        3.3.1 主控制器电路的设计
        3.3.2 电源电路的设计
        3.3.3 传感器电路的设计
        3.3.4 数字输入输出电路的设计
        3.3.5 柴油发动机转速控制电路的设计
        3.3.6 电控箱温度监测电路的设计
        3.3.7 CAN总线通讯电路的设计
        3.3.8 硬件逻辑的设计
        3.3.9 抗干扰措施
    3.4 硬件部分总结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4.1 软件的总体结构设计
    4.2 主程序模块的设计
    4.3 CAN总线通讯模块的设计
        4.3.1 CAN总线简介
        4.3.2 SAEJ1939简介
        4.3.3 CAN总线编程
    4.4 显示屏模块的设计
    4.5 小结
第五章 气源车控制系统测试
    5.1 厂内调试
        5.1.1 总装前调试
        5.1.2 整车联合调试
    5.2 极端环境测试
        5.2.1 低温试验
        5.2.2 高温、高湿试验
        5.2.3 淋雨试验
        5.2.4 平原地区飞机对接试验
        5.2.5 高原(低气压)试验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6)柴油机高原低温起动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高原地区环境特点
2 高原低温起动影响因素
3 柴油机高原低温改善措施
    3.1 改善低温起动性能的技术措施
    3.2 低温起动辅助措施 (方式)
4 高原低温起动方案分析
    4.1 措施比较分析
    4.2 起动措施的选择
5 结语

(7)高原高寒条件对车辆维修保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高原和高寒环境的特点
2 高原和高寒环境对车辆维修保障的影响
3 结束语

(8)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论文提纲范文)

索引
0引言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提供初稿)
1 土石方机械
    1.1 推土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肖茹硕士生, 吉林大学赵克利教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统稿)
        1.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1 国外研究现状
        1.1.1. 2 中国研究现状
        1.1.2 研究的热点问题
        1.1.3 存在的问题
        1.1.4 研究发展趋势
    1.2 挖掘机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团队、华侨大学林添良副教授提供初稿;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统稿)
        1.2.1 挖掘机节能技术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刘昌盛博士、郝鹏博士, 华侨大学林添良副教授, 中南大学胡鹏博士生、林贵堃硕士生提供初稿)
        1.2.1. 1 传统挖掘机动力总成节能技术
        1.2.1. 2 新能源技术
        1.2.1. 3 混合动力技术
        1.2.2 挖掘机智能化与信息化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 中南大学胡鹏、周烜亦博士生、李志勇、范诗萌硕士生提供初稿)
        1.2.2. 1 挖掘机辅助作业技术
        1.2.2. 2 挖掘机故障诊断技术
        1.2.2. 3 挖掘机智能施工技术
        1.2.2. 4 挖掘机远程监控技术
        1.2.2. 5 问题与展望
        1.2.3 挖掘机轻量化与可靠性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王德军副总工艺师, 中南大学刘强博士生、万宇阳硕士生提供初稿)
        1.2.3. 1 挖掘机轻量化研究
        1.2.3. 2 挖掘机疲劳可靠性研究
        1.2.3. 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1.2.4 挖掘机振动与噪声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 中南大学刘强博士生、万宇阳硕士生提供初稿)
        1.2.4. 1 挖掘机振动噪声分类与产生机理
        1.2.4. 2 挖掘机振动噪声信号识别现状和发展趋势
        1.2.4. 3 挖掘机减振降噪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1.2.4. 4 挖掘机振动噪声存在问题与展望
    1.3 装载机 (吉林大学秦四成教授, 博士生遇超、许堂虹提供初稿)
        1.3.1 装载机冷却系统散热技术研究
        1.3.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2 研究发展趋势
        1.3.2 鱼和熊掌兼得的HVT
        1.3.2. 1 技术原理及结构特点
        1.3.2. 2 技术优点
        1.3.2. 3 国外研究现状
        1.3.2. 4 中国研究现状
        1.3.2. 5 发展趋势
        1.3.2. 6 展望
    1.4 平地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赵睿英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1.4.1 平地机销售情况与核心技术构架
        1.4.2 国外平地机研究现状
        1.4.2. 1 高效的动力传动技术
        1.4.2. 2 变功率节能技术
        1.4.2. 3 先进的工作装置电液控制技术
        1.4.2. 4 操作方式与操作环境的人性化
        1.4.2. 5 转盘回转驱动装置过载保护技术
        1.4.2. 6 控制系统与作业过程智能化
        1.4.2. 7 其他技术
        1.4.3 中国平地机研究现状
        1.4.4 存在问题
        1.4.5 展望
2压实机械
    2.1 静压压路机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2.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2.2 轮胎压路机 (黑龙江工程学院王强副教授提供初稿)
        2.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2 热点研究方向
        2.2.3 存在的问题
        2.2.4 研究发展趋势
    2.3 圆周振动技术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2.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1 双钢轮技术研究进展
        2.3.1. 2 单钢轮技术研究进展
        2.3.2 热点问题
        2.3.3 存在问题
        2.3.4 发展趋势
    2.4 垂直振动压路机 (合肥永安绿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宋皓总工程师提供初稿)
        2.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4.2 存在的问题
        2.4.3 热点研究方向
        2.4.4 研究发展趋势
    2.5 振动压路机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杂志社万汉驰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2.5.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5.1. 1 国外振动压路机研究历史与现状
        2.5.1. 2 中国振动压路机研究历史与现状
        2.5.1. 3 特种振动压实技术与产品的发展
        2.5.2 热点研究方向
        2.5.2. 1 控制技术
        2.5.2. 2 人机工程与环保技术
        2.5.2. 3 特殊工作装置
        2.5.2. 4 振动力调节技术
        2.5.2. 4. 1 与振动频率相关的调节技术
        2.5.2. 4. 2 与振幅相关的调节技术
        2.5.2. 4. 3 与振动力方向相关的调节技术
        2.5.2. 5 激振机构优化设计
        2.5.2. 5. 1 无冲击激振器
        2.5.2. 5. 2 大偏心矩活动偏心块设计
        2.5.2. 5. 3 偏心块形状优化
        2.5.3 存在问题
        2.5.3. 1 关于名义振幅的概念
        2.5.3. 2 关于振动参数的设计与标注问题
        2.5.3. 3 振幅均匀性技术
        2.5.3. 4 起、停振特性优化技术
        2.5.4 研究发展方向
    2.6 冲击压路机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2.6.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6.2 研究热点
        2.6.3 主要问题
        2.6.4 发展趋势
    2.7 智能压实技术及设备 (西南交通大学徐光辉教授, 长安大学刘洪海教授、贾洁博士生, 国机重工 (洛阳) 建筑机械有限公司韩长太副总经理提供初稿;西南交通大学徐光辉教授统稿)
        2.7.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7.2 热点研究方向
        2.7.3 存在的问题
        2.7.4 研究发展趋势
3路面机械
    3.1 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 (长安大学谢立扬高级工程师、张晨光博士生、赵利军副教授提供初稿)
        3.1.1 国内外能耗研究现状
        3.1.1. 1 烘干筒
        3.1.1. 2 搅拌缸
        3.1.1. 3 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与管理
        3.1.2 国内外环保研究现状
        3.1.2. 1 环保的宏观管理
        3.1.2. 2 沥青烟
        3.1.2. 3 排放因子
        3.1.3 存在的问题
        3.1.4 未来研究趋势
    3.2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周小浩硕士生提供初稿)
        3.2.1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近几年销售情况
        3.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2.2. 1 国外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发展现状
        3.2.2. 2 中国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发展现状
        3.2.2. 3 国内外行驶驱动控制技术
        3.2.2. 4 国内外智能化技术
        3.2.2. 5 国内外自动找平技术
        3.2.2. 6 振捣系统的研究
        3.2.2. 7 国内外熨平板的研究
        3.2.2. 8 国内外其他技术的研究
        3.2.3 存在的问题
        3.2.4 研究的热点方向
        3.2.5 发展趋势与展望
    3.3 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 (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冯忠绪教授、赵凯音博士生提供初稿;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统稿)
        3.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3.1. 1 搅拌机
        3.3.1. 2 振动搅拌技术
        3.3.1. 3 搅拌工艺
        3.3.1. 4 搅拌过程监控技术
        3.3.2 存在问题
        3.3.3 总结与展望
    3.4 水泥混凝土摊铺设备 (长安大学胡永彪教授提供初稿)
        3.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4.1. 1 作业机理
        3.4.1. 2 设计计算
        3.4.1. 3 控制系统
        3.4.1. 4 施工技术
        3.4.2 热点研究方向
        3.4.3 存在的问题
        3.4.4 研究发展趋势[466]
    3.5 稳定土厂拌设备 (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李雅洁研究生提供初稿)
        3.5.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5.1. 1 连续式搅拌机与搅拌工艺
        3.5.1. 2 振动搅拌技术
        3.5.2 存在问题
        3.5.3 总结与展望
4桥梁机械
    4.1 架桥机 (石家庄铁道大学邢海军教授提供初稿)
        4.1.1 公路架桥机的分类及结构组成
        4.1.2 架桥机主要生产厂家及其典型产品
        4.1.2. 1 郑州大方桥梁机械有限公司
        4.1.2. 2 邯郸中铁桥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4.1.2. 3 郑州市华中建机有限公司
        4.1.2. 4 徐州徐工铁路装备有限公司
        4.1.3 大吨位公路架桥机
        4.1.3. 1 LGB1600型导梁式架桥机
        4.1.3. 2 TLJ1700步履式架桥机
        4.1.3. 3 架桥机的规范与标准
        4.1.4 发展趋势
        4.1.4. 1 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4.1.4. 2 智能安全监测系统的应用
        4.1.4. 3 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
    4.2 移动模架造桥机 (长安大学吕彭民教授、陈一馨讲师, 山东恒堃机械有限公司秘嘉川工程师、王龙奉工程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吕彭民教授统稿)
        4.2.1 移动模架造桥机简介
        4.2.1. 1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分类及特点
        4.2.1. 2 移动模架主要构造及其功能
        4.2.1. 3 移动模架系统的施工原理与工艺流程
        4.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2.2. 1 国外研究状况
        4.2.2. 2 国内研究状况
        4.2.3 中国移动模架造桥机系列创新及存在的问题
        4.2.3. 1 中国移动模架造桥机系列创新
        4.2.3. 2 中国移动模架存在的问题
        4.2.4 研究发展的趋势
5隧道机械
    5.1 喷锚机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谷立臣教授、孙昱博士生提供初稿)
        5.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1.1. 1 混凝土喷射机
        5.1.1. 2 锚杆钻机
        5.1.2 存在的问题
        5.1.3 热点及研究发展方向
    5.2 盾构机 (中南大学易念恩实验师, 长安大学叶飞教授, 中南大学王树英副教授、夏毅敏教授提供初稿)
        5.2.1 盾构机类型
        5.2.1.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5.2.1. 2 存在的问题与研究热点
        5.2.1. 3 研究发展趋势
        5.2.2 盾构刀盘
        5.2.2.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2. 2 热点研究方向
        5.2.2. 3 存在的问题
        5.2.2. 4 研究发展趋势
        5.2.3 盾构刀具
        5.2.3.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3. 2 热点研究方向
        5.2.3. 3 存在的问题
        5.2.3. 4 研究发展趋势
        5.2.4 盾构出渣系统
        5.2.4. 1 螺旋输送机
        5.2.4. 2 泥浆输送管路
        5.2.5 盾构渣土改良系统
        5.2.5.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5.2.5. 2 存在问题与研究热点
        5.2.5. 3 研究发展趋势
        5.2.6 壁后注浆系统
        5.2.6.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5.2.6. 2 研究热点方向
        5.2.6. 3 存在的问题
        5.2.6. 4 研究发展趋势
        5.2.7 盾构检测系统
        5.2.7.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7. 2 热点研究方向
        5.2.7. 3 存在的问题
        5.2.7. 4 研究发展趋势
        5.2.8 盾构推进系统
        5.2.8.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8. 2 热点研究方向
        5.2.8. 3 存在的问题
        5.2.8. 4 研究发展趋势
        5.2.9 盾构驱动系统
        5.2.9.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9. 2 热点研究方向
        5.2.9. 3 存在的问题
        5.2.9. 4 研究发展趋势
6养护机械
    6.1 清扫设备 (长安大学宋永刚教授提供初稿)
        6.1.1 国外研究现状
        6.1.2 热点研究方向
        6.1.2. 1 单发动机清扫车
        6.1.2. 2 纯电动清扫车
        6.1.2. 3 改善人机界面向智能化过渡
        6.1.3 存在的问题
        6.1.3. 1 整车能源效率偏低
        6.1.3. 2 作业效率低
        6.1.3. 3 除尘效率低
        6.1.3. 4 静音水平低
        6.1.4 研究发展趋势
        6.1.4. 1 节能环保
        6.1.4. 2 提高作业性能及效率
        6.1.4. 3 提高自动化程度及路况适应性
    6.2 除冰融雪设备 (长安大学高子渝副教授、吉林大学赵克利教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高子渝副教授统稿)
        6.2.1 国内外除冰融雪设备研究现状
        6.2.1. 1 融雪剂撒布机
        6.2.1. 2 热力法除冰融雪机械
        6.2.1. 3 机械法除冰融雪机械
        6.2.1. 4 国外除冰融雪设备技术现状
        6.2.1. 5 中国除冰融雪设备技术现状
        6.2.2 中国除冰融雪机械存在的问题
        6.2.3 除冰融雪机械发展趋势
    6.3 检测设备 (长安大学叶敏教授、张军讲师提供初稿)
        6.3.1 路面表面性能检测设备
        6.3.1. 1 国外路面损坏检测系统
        6.3.1. 2 中国路面损坏检测系统
        6.3.2 路面内部品质的检测设备
        6.3.2. 1 新建路面质量评价设备
        6.3.2. 2 砼路面隐性病害检测设备
        6.3.2. 3 沥青路面隐性缺陷的检测设备
        6.3.3 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6.4 铣刨机 (长安大学胡永彪教授提供初稿)
        6.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4.1. 1 铣削转子动力学研究
        6.4.1. 2 铣削转子刀具排列优化及刀具可靠性研究
        6.4.1. 3 铣刨机整机参数匹配研究
        6.4.1. 4 铣刨机转子驱动系统研究
        6.4.1. 5 铣刨机行走驱动系统研究
        6.4.1. 6 铣刨机控制系统研究
        6.4.1. 7 铣刨机路面工程应用研究
        6.4.2 热点研究方向
        6.4.3 存在的问题
        6.4.4 研究发展趋势
        6.4.4. 1 整机技术
        6.4.4. 2 动力技术
        6.4.4. 3 传动技术
        6.4.4. 4 控制与信息技术
        6.4.4. 5 智能化技术
        6.4.4. 6 环保技术
        6.4.4. 7 人机工程技术
    6.5 再生设备 (长安大学顾海荣、马登成副教授提供初稿;顾海荣副教授统稿)
        6.5.1 厂拌热再生设备
        6.5.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5.1. 2 热点研究方向
        6.5.1. 3 存在的问题
        6.5.1. 4 研究发展趋势
        6.5.2 就地热再生设备
        6.5.2.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5.2. 2 热点研究方向
        6.5.2. 3 存在的问题
        6.5.2. 4 研究发展趋势
        6.5.3 冷再生设备
        6.5.3.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5.3. 2 热点研究方向
    6.6 封层车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杨光兴硕士生提供初稿)
        6.6.1 前言
        6.6.2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与设备
        6.6.2. 1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简介
        6.6.2. 2 国外研究现状
        6.6.2. 3 中国研究现状
        6.6.2. 4 研究方向
        6.6.2. 5 存在的问题
        6.6.3 稀浆封层技术与设备
        6.6.3. 1 稀浆封层技术简介
        6.6.3. 2 国外研究现状
        6.6.3. 3 中国发展现状
        6.6.3. 4 热点研究方向
        6.6.3. 5 存在的问题
        6.6.4 雾封层技术与设备
        6.6.4. 1 雾封层技术简介
        6.6.4. 2 国外发展现状
        6.6.4. 3 中国发展现状
        6.6.4. 4 热点研究方向
        6.6.4. 5 存在的问题
        6.6.5 研究发展趋势
    6.7 水泥路面修补设备 (长安大学叶敏教授、窦建明博士生提供初稿)
        6.7.1 技术简介
        6.7.1. 1 施工技术
        6.7.1. 2 施工机械
        6.7.1. 3 共振破碎机工作原理
        6.7.2 共振破碎机研究现状
        6.7.2. 1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6.7.2. 2 中国研究发展现状
        6.7.3 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6.7.3. 1 研究热点
        6.7.3. 2 发展趋势
7 结语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提供初稿)

(9)特殊气候对载人航天工程内燃机车设备的影响与维修改进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内燃机车运用概述
        1.1.2 企业情况简述
    1.2 内燃机车发展概况
    1.3 内燃机车运行中的典型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管内内燃机车介绍
    2.1 管内内燃机车的基本介绍
        2.1.1 构成与功能
        2.1.2 内燃机车的原理
    2.2 管内内燃机车故障分析
        2.2.1 机车自然损耗
        2.2.2 机车故障特点
    2.3 管内内燃机车检修特征
        2.3.1 机车维修种类
        2.3.2 机车检修特点
        2.3.3 机车维修现状
    2.4 本章小结
3 特殊气候对管内内燃机车影响分析
    3.1 春秋风沙对内燃机车影响
        3.1.1 多风沙气候对机车电器影响
        3.1.2 多风沙气候对机车走行部影响
        3.1.3 多风沙气候对机车柴油机影响
    3.2 冬季气候因素对内燃机车影响
        3.2.1 低温对机车运行影响
        3.2.2 温差对机车运行影响
    3.3 地理环境因素对内燃机车影响
        3.3.1 坡道对内燃机车影响
        3.3.2 海拔对机车运行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管内内燃机车安全行车和维修改进措施
    4.1 风沙对管内内燃机车的安全行车和维修措施
        4.1.1 保障机车电器部分安全性采取措施
        4.1.2 保障机车走行部安全性采取措施
        4.1.3 保障机车柴油机安全性其改造方案设计
    4.2 冬季气候对内燃机车的维修保养
        4.2.1 冬季气候柴油机保养措施
        4.2.2 电机及电器的冬季保养常识
        4.2.3 制动走行部分的冬季保养常识
    4.3 管内内燃机车维修改进措施
        4.3.1 明确机车检修周期指标
        4.3.2 实施机车状态维修
        4.3.3 优化机车维修间隔期
        4.3.4 强化机车维修管理
    4.4 本章小结
5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内燃机车安全行车分析
    5.1 实施效果
    5.2 存在问题与差距
        5.2.1 人员素质相对滞后
        5.2.2 部分装备落后性能老化
        5.2.3 部分行车设备缺乏必要的监控手段
        5.2.4 科研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
        5.2.5 行车安全保障体系尚需完善
        5.2.6 缺乏可靠性指标
    5.3 改善措施
        5.3.1 探索新措施提升安全行车
        5.3.2 建立健全管理法规提高人员素质
        5.3.3 进行设备改造提高设备性能
        5.3.4 加快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
        5.3.5 确立以小修和临时抢修为主检修理念
        5.3.6 划分模块,加强乘务员的检查
        5.3.7 逐步建立机车可靠性评价体系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柴油机三高环境下性能提升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高原高寒环境下的关键技术
    1.1 增压技术
        1.1.1 废气旁通增压
        1.1.2 可变截面涡轮增压
        1.1.3 两级涡轮增压
        1.1.4 电辅助涡轮增压
        1.1.5 复合涡轮增压
    1.2 燃烧优化技术
        1.2.1 燃油供给系统的调整
        1.2.2 燃烧系统几何优化
        1.2.3 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技术
    1.3 低温起动技术
        1.3.1 冷起动液
        1.3.2 使用预热装置
        1.3.3 低温机油
        1.3.4 低温蓄电池
        1.3.5 蓄电池保温装置
        1.3.6 超级电容并联蓄电池
    1.4 热平衡控制技术
    1.5 代用燃料
    1.6 富氧燃烧技术
2 高温环境下的关键技术
3 总结与展望

四、高原地区冬季柴油机的正确使用与维护(论文参考文献)

  • [1]变海拔条件下柴油机冷却系统性能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D]. 潘立挺. 浙江大学, 2020(08)
  • [2]190系列柴油机在高海拔及风沙地区的使用和维护[J]. 余建勇,冉建.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0(03)
  • [3]内燃机高原排放质量评价及故障诊断研究[D]. 杨波.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6)
  • [4]三峡库区香溪河库湾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其风险评价[D]. 席颖. 三峡大学, 2019(06)
  • [5]气源起动车电气控制系统设计[D]. 刘慎.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1)
  • [6]柴油机高原低温起动措施[J]. 彭飞. 低碳世界, 2018(08)
  • [7]高原高寒条件对车辆维修保障的影响[J]. 张宝生.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8(15)
  • [8]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J]. 马建,孙守增,芮海田,王磊,马勇,张伟伟,张维,刘辉,陈红燕,刘佼,董强柱. 中国公路学报, 2018(06)
  • [9]特殊气候对载人航天工程内燃机车设备的影响与维修改进措施[D]. 姜启堂.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1)
  • [10]柴油机三高环境下性能提升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 马桂香,马俊生,赵令猛,刘海峰.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2017(01)

标签:;  ;  ;  ;  ;  

冬季高原地区柴油机的正确使用与保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