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圣宫水利枢纽工程及未来加固任务总结

黄河三圣宫水利枢纽工程及未来加固任务总结

一、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总结和今后除险加固任务(论文文献综述)

赵彦杰,李凤鸣[1](2019)在《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文化教育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文中研究说明文章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三盛公水利枢纽取得的重要文化成就开始,介绍了文化基地成长历程,分析了作为仍有原使用价值的代表性革命文物的保护、提升利用、科学管理,探讨了挖掘文化潜力,发挥文物作用的建设与教育,全面总结了这一特色文化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李振全[2](2019)在《黄河石嘴山至巴彦高勒段风沙入黄量研究》文中认为黄河上游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每年都有一定的风沙进入黄河并参与河道演变过程,风沙-水沙共同作用下的河道演变机制是河床演变学科中的重要科学问题,同时也是制约黄河上游河道开发利用方式的关键问题。自1980s以来,许多研究者开展了风沙入黄过程及入黄量的研究,但限于观测技术、观测时长以及观测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其研究成果仍然存在争议。本文以乌兰布和沙漠为研究对象,采样资料分析、遥感影像解译、野外系统观测、模型计算等多种方法,进行乌兰布和沙漠风沙入黄研究。分析了石嘴山~巴彦高勒段的水沙特征,通过野外观测获取了风沙运动的基础数据,阐述了风沙运动规律,计算了2013~2016年的实测风沙入黄量。分析了影响风沙入黄的各影响因子的长期变化规律,利用磴口水文站的水位、1967年和2012年的地形数据对长期以来的风沙入黄量进行了定性分析,建立了风沙入黄模型,对1980s以来的风沙入黄量进行了初步计算。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石嘴山~巴彦高勒河段自1950s以来水沙总体呈减少趋势,1970s以来,水沙减少趋势较显着,且输沙量的减少幅度大于径流量的减少幅度。沙漠风沙粒径以大于0.1mm颗粒为主,河段进出口站粗颗粒(大于0.1mm的颗粒)含量和输沙量基本接近,多年平均(1961~2014年)差值为75.93万t,河段内断面河床质的粒径变化与进出口变化过程相似,表明该河段受风沙影响不大。(2)乌兰布和沙漠段沿岸的沙丘以新月型沙丘和新月型沙丘链为主,沿河道左岸流动沙丘段长46.35km,半固定沙丘段长12.1km,固定沙丘段长3.97km,沙丘的宽度、移动速度和沙丘高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3)整个宁蒙河道的植被盖度自1990年的10.9%增长为2010年的16.5%,乌兰布和沙漠的植被盖度增加到11.29%。石嘴山~巴彦高勒河段区间的城市用地、工业用地和矿业用地在2013年及以后显着增加,沙漠面积所占的比例从2000年的72.76%下降到2015年的52.12%。(4)研究区域附近的四个国家基本气象站以及乌海、磴口两个地方气象站的气象数据表明,1990s中期以来,极大风速下降了 8~9m/s,最大风速下降了 5~10m/s,年均风速下降了 1.1~1.7m/s以上,因而该区域的扬沙天气和沙尘暴频次等都表现出显着降低的趋势。(5)通过测定近地表0~60cm高度范围的输沙量,结果表明;研究区的输沙量81.75%集中在0~10cm内,30 cm以上高程的输沙量平均不足7%,输沙率与距地面高度之间符合幂函数的关系。(6)评估了不同时期风沙入黄量。2013~2016年,乌兰布和沙漠风沙入黄量分别为158.92万t/yr、92.74万t/yr、55.61万t/yr和53.78万t/yr。1954~2016年年均风沙入黄量为335.78万t,最大值为1987年的586.61万t,最小值为2016年的53.78万t。在设定的情景模式下,随着土地利用类型的不断好转,2031~2036年风沙入黄量将下降至262.45万t/yr。(7)利用断面法和沙量法冲淤量分析、库容法分析和野外实地观测等方法,对三盛公库区的风沙量进行了分析,综合分析认为,每年进入三盛公库区的风沙量约为70-100万t。

陈启文[3](2016)在《大河上下》文中研究指明遥想一条万里巨川的诞生,那该是一个庄严而浩大的仪式,自然也是天地造化。引子遥想一条万里巨川的诞生,那该是一个庄严而浩大的仪式,自然也是天地造化。但黄河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又是一个让人类费尽猜测的千古之谜。这一谜团近年来已被中国地理学家揭开了,并且向世人再现了在地球造山运动中大地重新塑形和黄河逐渐形成的过程。科学的阐释过于深奥,这里我尽可能把它转化为简明扼要的常识。第一阶段

王月英,马强,马敬[4](2013)在《浅谈三盛公水利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冬季施工》文中指出文章分析了三盛公水利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建设项目在冬季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施工管理和施工技术两方面阐述了做好各闸冬季施工的具体措施。

刘佩[5](2013)在《三盛公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许多省、市、区旅游业的产出占国民经济总产值在不断攀升。在人们的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资源型经济转型时,旅游业更被人们看重,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缺乏,水成为产业的生命线。因此,在黄河流域上兴建了多座水利枢纽工程,随着这些工程的建设,工程周围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使过去单一的水利工程变成了旅游胜地,并且吸引了众多游客。近几年来,我国农业连续九年粮食丰收,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可自由支配的资金增多,更促进了人们回归自然的要求,以增长知识、开拓眼界、陶冶情操、休闲度假、猎奇及探险等为目的的旅游需求大幅度的增加,更推动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根据这样的形势,国家已批准了全国518个水利工程为国家级旅游开放景点,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就是其中之一。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阴山与贺兰山交界的黄河拐弯处,库布齐沙漠之北的河套平原最西端,是我国东南季风末端风沙严重地区之一,此工程对河套平原的农业发展及工业供水等方面起到了极重要的作用。经过50多年的水分涵养,工程周围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三盛公水利工程于2008年被审批为AAA级国家旅游风景区。但是经过几年的旅游开发,旅游业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景区产品不规范、旅游产品单调、及景区未充分发挥生态作用等,鉴于景区的这些问题,笔者对此景区进行了一些深入的调查研究,将调查结果归纳整理,最终完成了文章。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1、分析三盛公水利风景区的开发条件,包括景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及资源禀赋条件的系统分析;2、对景区旅游开发进行主题、形象定位及旅游产品的设计;3、通过前面的分析提出一些景区旅游发展可行性措施,希望对景区以后的旅游开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系统地调查了三盛公水利风景区的资源及发展环境,并对其进行了评价,总结了景区的资源特点及环境特征。2、利用SWOT分析法对三盛公水利风景区旅游的开发进行分析,得出景区旅游开发前景可观。3、提出景区旅游的开发原则、发展阶段和主题思想发及展方向,提出了景区的客源市场开拓的阶段。4、总结景区旅游开发的具体措施。

丁磊[6](2012)在《黄河内蒙古段河道变迁和干流水量损失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黄河内蒙古段河道变迁的分析研究,另一部分为黄河石嘴山至头道拐河段河道水量损失的研究,两部分相辅相成,前者为后者提供有力证据证实河道水量损失的趋势是逐年升高的。在研究方法中本论文共采用了四种理论方法和两种实验方法,其中理论方法为渗流公式法、水量平衡法、湿地水均衡法和日流量演进法,实验方法为水文剖面法和遥感解译法。其中利用遥感解译技术分析河道变化趋势及河道水面冬夏两季水宽的不同是本文与其他论文研究方法不同的一个创新点。研究结果表明,黄河内蒙古段河道逐年抬高趋势明显,主要原因为上游来沙量增大与来水量减小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并不是每一个河段都在淤泥,其中三湖河口至头道拐河段河床抬高较为明显。在河道水量损失的研究中,利用四种方法重点对5-10月份即内蒙古地区的灌溉期间黄河河道水量损失进行了计算,四种方法计算出的结果相差不大,其中水量平衡方法在计算多年平均河道损失水量时计算结果最为准确,对于近24年平均、近5年平均和2010年现状年三个时间中尺度来说,本文拟推荐利用日流量演进法来推求河道的损失水量。最后得出黄河石嘴山至头道拐河段近24年平均河道5-10月份损失水量为12.2亿立方米,损失流量为76.89m3/s,其中5-6月份全河段损失流量为85.05m3/s,7-10月份全河段损失流量为72.84m3/s。

陈少林[7](2011)在《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及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资源是西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加快水利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基础。水土资源组合极端不均衡是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中最突出的矛盾。西部水资源总量占全国45.9%,而83%集中在西南部。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总量的8%,资源型缺水问题突出。水利是支撑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统筹区域发展战略全局的重要基础。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尤其是对于水资源未能充分利用、水利建设落后的西部地区,水利建设状况直接关系到西部区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良好的水利发展是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本论文遵循现代经济学研究范式,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规范与实证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匹配的基本模式,综合运用新古典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农业政策学和计量经济学等分析工具,从系统阐述水利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与地位入手,全面总结西部大开发十年来水利发展进程与现状,就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水利发展进行区域比较与评价,运用数理模型实证预测今后十年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包括工业和农业的用水需求估算,结合西南大旱旱情以案例形式对高海拔区域水利欠账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最后给出今后十年我国西部大开发水利发展战略选择与政策建议。本论文研究的核心内容有以下几点:第一,对国外水利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国外水利发展政策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有益借鉴和启示。美国、日本、以色列和印度的水利发展给本文如下启示:水利建设和发展以实现灌溉、防洪、抗旱以及饮用水投资均衡发展为根本立足点,以多元化水利筹资方式为战略着眼点,以加大水利科技投入为重要着力点,以充分利用水权与水价的杠杆调节作用为关键切入点。这些启示的获得,有助于破解制约我国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水利政策的制定提供指导性的建议,进而为实现我国水利良性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强大动力和政策保障。第二,第一次系统预测了未来十年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本文从西部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变动情况入手,利用Malmquist(曼奎斯特指数)方法分析西部各省(区、市)目前在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具体变动情况,再利用灰色系统关联来分别分析影响工业和农业用水量的主要因素,最后利用灰色预测GM(1,1)模型,预测今后十年西部大开发对水资源的需求情况。受制于直接测算水利需求在数据获取和技术分析方面均有一定难度,目前学术界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预测几无涉猎。本文采用上述计量方法对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进行估算是一次新的尝试。第三,以案例分析为突破口,系统全面的阐释了2010年西南大旱的成因及其教训。本文研究发现,西南大旱的发生,自然气象因素固然是其直接原因,但主观人为因素不可忽视。本次旱灾造成的巨大损失充分暴露出我国高海拔区域水利发展存在的严重问题——水资源丰富但却未能充分利用,即水利欠账太多。原本水资源储量丰富的云南寻甸县发生严重旱情的事实表明,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关注水生态保护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各地应根据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的特点,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顺应人民群众的期望,完善抗旱非工程措施,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从根本上增强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水利支撑和保障。第四,提出了未来十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水利发展战略。今后十年西部大开发水利发展总体战略应该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即西部水利事业应把以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本点,以改善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生产条件为出发点,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节水技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西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总体战略的指导下,本文进一步提出了生态保护战略、技术创新战略、人才建设战略和西电东送战略等具体战略措施,针对西北和西南地区不同的水利条件和发展取向分别给出了可操作性强的实施建议。

周景芍,程艳红,张素平,李旭东,可素娟,周康军,滕翔[8](2009)在《黄河流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文中指出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m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自治区),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km。黄河的突出特点是"水少沙多、水沙异源"。全河多年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m3,仅占全国河

李凤鸣,奥红伟[9](2007)在《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除险加固期间工程运行与施工》文中认为三盛公水利枢纽除险加固工程,是对大型水利枢纽的大规模除险加固,是在复杂的除险加固过程中不影响工程正常运行的约束条件下进行的,运行与施工矛盾重重,通过深入分析矛盾,提出了解矛盾的基本思想,并落实在具体的方法与措施中,取得了运行与加固施工的圆满完成,对此进行了探讨,旨在其它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参考。

李东方[10](2005)在《基于改进模糊综合评判理论的水闸安全性评价》文中认为我国是世界上兴修水利最早、拥有水利设施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些水利工程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大量工程修建于解放初期五、六十年代,运用时间较长,且未得到及时修补,成为病险工程,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种状况已得到有关部门的一定重视,积极投入大量资金对其进行维修与加固。 安全性鉴定是维修与加固的关键环节之一,对既用水利工程进行加固必须经过全面的安全性鉴定。通过安全性检测和鉴定分析,应该对建(构)筑物的结构构成、材料的老化及力学性能、结构的损伤及缺陷、使用历史情况及结构上的作用等进行尽可能详尽的了解,并依据有关标准对结构的安全性现状进行评价。 进行水利工程安全性评价多采用基于专家经验的实用鉴定法,根据工程的现状、检测结果和复核结果,依照有关标准进行评定,主观性较强。我国现行房屋建筑及工业厂房的可靠性鉴定标准中采用系统科学中的层次法,将评定对象划分为相对简单的若干层次,一定程度引入模糊数学和传力树的概念,分层分项进行检查,然后逐层逐步进行综合,以取得能满足实用要求的可靠性鉴定结论,在目前无法直接用失效概率来衡量在用复杂结构的可靠性的前提下,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本文引入改进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采用房屋建筑可靠性评定的思路,依据相关规范,构建了水闸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修正文献[24]中提出的改进的 AHP 确定权重法,确定了较合理的指标权重,根据水利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对工程现状的调查分析、现场安全检测结果、工程复核计算结果,对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的拦河闸,进行了安全等级评价。本文将基于模糊模式识别模型[23]的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水闸安全性鉴定,与规范对水闸安全类别划分语言描述的模糊性一致,不仅考虑了决定安全类别的大量的和多层次的影响因素,而且用数量来表达人的主观判断,从而将定性指标量化,使评价过程数学模型化,评价结果与实际的专家经验法评价结论一致。

二、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总结和今后除险加固任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总结和今后除险加固任务(论文提纲范文)

(1)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文化教育基地的建设与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三盛公水文化基地的成长历程
2 文化基地活文物的维护与功能提升
    2.1 维护与加固更新
    2.2 功能的创新性提升
3 文化基地管理水平的提高
    3.1 管理标准应用
    3.2 精神文明升级
    3.3 文物档案管理
4 特色文化基地的建设与教育
    4.1 基地博物馆建设
    4.2 基地户外文化景点建设
    4.3 基地特色开放管理模式
    4.4 基地宣传教育模式
5 基地建设经验与未来

(2)黄河石嘴山至巴彦高勒段风沙入黄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石嘴山至巴彦高勒河段概况
    2.1 河段特征
    2.2 水沙特征
        2.2.1 水沙演变特征
        2.2.2 水沙分布特征
        2.2.3 水沙变化趋势检验
        2.2.4 粗颗粒泥沙输移特征
    2.3 河道冲淤与水位变化
    2.4 气候条件
    2.5 风沙特征
        2.5.1 乌兰布和沙漠概况
        2.5.2 风沙入黄模式
    2.6 小结
3 乌兰布和沙漠风沙入黄量研究综述
    3.1 前期研究成果
        3.1.1 1980s黄土高原综合考察成果
        3.1.2 中国科学院寒旱所的研究成果
        3.1.3 其他研究成果
    3.2 风沙在河道内的淤积
        3.2.1 淤积比例
        3.2.2 风沙对河床粗颗粒淤积物的贡献率
    3.3 前期研究成果合理性分析
        3.3.1 根据河段泥沙粒径沿程变化分析
        3.3.2 根据磴口站平均水位变化分析
        3.3.3 风沙对河床淤积的贡献率分析
    3.4 小结
4 风沙入黄影响因子及长期变化特征
    4.1 沙漠风蚀
    4.2 河道边界条件
        4.2.1 1991 年河道边界条件
        4.2.2 当前研究河段的堤防分布
    4.3 沙漠治理状况
    4.4 土地利用状况
        4.4.1 宁蒙河道土地利用状况
        4.4.2 石嘴山~巴彦高勒河段土地利用状况
    4.5 气象因子变化特征
    4.6 沙尘暴频率变化
    4.7 影响因子变化的可持续性
    4.8 小结
5 沙漠物质组成及沙丘运移规律
    5.1 沙漠沙物质粒径特征
        5.1.1 级配特征
        5.1.2 沙丘不同部位粒径组成
    5.2 沙物质分层粒径特征
        5.2.1 各粒径组含量分布
        5.2.2 中值粒径和不均匀系数
    5.3 沿黄不同区域粒径特征
    5.4 沙丘形态及其运移特征
        5.4.1 沙丘形态和移动监测
        5.4.2 沙丘形态特征
        5.4.3 沙丘的运移特征
    5.6 小结
6 沙漠风沙输移特征
    6.1 野外观测体系概况
    6.2 不同下垫面风沙输沙量观测
        6.2.1 常规气象指标观测
        6.2.2 流动沙丘风沙流结构观测
        6.2.3 悬移沙量监测
        6.2.4 沙丘风蚀观测
    6.3 起沙风况
    6.4 沙丘不同部位风速特征
        6.4.1 沙丘不同部位风速流场
        6.4.2 沙丘迎风坡处风速加速率的变化
        6.4.3 沙丘不同部位风速廓线与粗糙度
    6.5 风沙流特征
        6.5.1 风沙流的垂直分布特征
        6.5.2 风沙输沙量与风速关系
        6.5.3 风沙沉降特征
    6.6 小结
7 风沙入黄模型及风沙入黄量综合分析
    7.1 风沙入黄经验模型
        7.1.1 模型构建
        7.1.2 参数率定
    7.2 基于风蚀模型的风沙入黄模型
        7.2.1 风蚀模型
        7.2.2 数据准备
        7.2.3 模型参数率定与验证
        7.2.4 计算结果
    7.3 沉积物金属元素含量
        7.3.1 金属元素含量
        7.3.2 风沙占河道泥沙比例
    7.4 河段水位变化与风沙入黄量
        7.4.1 1980 s风沙入黄量
        7.4.2 1990 ~2013 年风沙入黄量
    7.5 河道断面高程与风沙入黄量
        7.5.1 断面分布
        7.5.2 断面冲淤特征
        7.5.3 风沙入黄量估算
    7.6 风沙入黄野外观测与估算
        7.6.1 典型沙丘移动监测
        7.6.2 不同立地条件下输沙量观测
        7.6.3 悬移入黄风沙量观测
    7.7 风沙入黄过程及趋势预测
    7.8 风沙入黄量综合分析
        7.8.1 实际观测值
        7.8.2 历史时期风沙入黄量
        7.8.3 未来风沙入黄量
    7.9 小结
8 三盛公水库风沙量研究
    8.1 三盛公水库概况
    8.2 入库水沙特征
    8.3 水库淤积
    8.4 入库风沙量
        8.4.1 断面法和沙量法冲淤量
        8.4.2 库容法
        8.4.3 野外观测法
        8.4.4 风沙入库分析
    8.5 小结
9 结论与建议
    9.1 结论
        9.1.1 河道水沙及边界条件变化
        9.1.2 风沙运动及影响因子变化特征
        9.1.3 风沙入黄量
    9.2 创新点
    9.3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浅谈三盛公水利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冬季施工(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情况
2 总干进水闸等各闸冬季施工的主要内容
3 冬季施工存在的问题
4 冬季施工措施
    4.1 合理安排施工项目及施工进度
    4.2 解决冬季施工的技术措施
    4.3 冬季施工注意事项

(5)三盛公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 水利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
    2.1 水利风景区相关概念
    2.2 理论依据
        2.2.1 生态学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人地关系理论
        2.2.4 旅游经济学理论
        2.2.5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3 三盛公水利风景区开发背景条件
    3.1 三盛公水利风景区地理条件
    3.2 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概述
    3.3 三盛公水利风景区资源禀赋条件分析
4 三盛公水利风景区开发现状及景区 SWOT 分析
    4.1 三盛公水利风景区开发现状
        4.1.1 景区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4.1.2 景区旅游产品开发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4.1.3 景区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4.1.4 景区旅游市场环境分析
    4.2 三盛公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的 SWOT 分析
        4.2.1 优势分析
        4.2.2 劣势分析
        4.2.3 机遇分析
        4.2.4 挑战分析
5 三盛公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思路及对策研究
    5.1 三盛公水利风景区开发原则
        5.1.1 可持续发展原则
        5.1.2 突出特色原则
        5.1.3 效益优先原则
        5.1.4 市场原则
        5.1.5 生态原则
    5.2 三盛公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思路
        5.2.1 景区开发主题及形象定位
        5.2.2 景区旅游开发规划
        5.2.3 旅游产品设计
        5.2.4 景区客源市场目标
    5.3 三盛公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5.3.1 多方面筹资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5.3.2 结合景区特色资源,挖掘其文化内涵
        5.3.3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景区的知名度
        5.3.4 发挥政府政策优势,协调与当地各产业之间的关系
        5.3.5 发挥灌溉农业优势,发展观光、度假、休闲旅游业
        5.3.6 加强水利风景区人力资源管理
6 结论
    6.1 结论与不足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黄河内蒙古段河道变迁和干流水量损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进展
        1.3.1 河道变迁研究进展
        1.3.2 河道水量损失研究进展
    1.4 研究的方法及内容
2 黄河内蒙古河段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黄河流域
        2.1.2 黄河内蒙古河段概况
    2.2 社会经济状况
    2.3 区域河流水系概况
    2.4 黄河内蒙段水文站概况
    2.5 黄河内蒙段应急滞洪区概况
    2.6 黄河内蒙段取水工程概况
    2.7 黄河内蒙段水库概况
    2.8 黄河内蒙段用水概况
3. 黄河内蒙段河道形态变迁分析
    3.1 河道形态现状分析
        3.1.1 河道现状
        3.1.2 河道形态特征
        3.1.3 河道泥沙特性
    3.2 河道的遥感影像提取
        3.2.1 陆地卫星简介
        3.2.2 黄河内蒙段河道提取
    3.3 黄河内蒙段河道变迁概况
    3.4 主河槽宽度变化定量分析
    3.5 河道摆动定量分析
    3.6 河道弯度定量分析
        3.6.1 黄河内蒙河段河道弯曲分析
        3.6.2 黄河内蒙河段主要河弯
    3.7 关键控制断面的过水断面变化分析
4 黄河内蒙段河道变迁因素及变迁趋势预测
    4.1 河道变迁因素分析
        4.1.1 主要变化河段影响因子分析
        4.1.2 典型河段河道形态变化影响因子分析
    4.2 河道形态演变趋势预测
5. 河道降水量与水面蒸发量
    5.1 河道水面蒸发量
        5.1.1 河道形心点蒸发皿蒸发量估算
        5.1.2 黄河干流内蒙段河道各河段E601蒸发量分析
        5.1.3 河道平均水面宽度的计算
        5.1.4 河道水面蒸发量计算结果
    5.2 河道降水补给量
        5.2.1 河道形心点降水量的计算
        5.2.2 河道降水补给量的年内分配
        5.2.3 河道降水补给量的年际变化
6. 区间取水与入流
    6.1 工农业取水量
    6.2 区间入黄水量计算
        6.2.1 北部区间入黄水量
        6.2.2 南部区间入黄水量
7 基于水量平衡法的河道损失水量的计算
    7.1 水量平衡计算方法
    7.2 河道槽蓄水变化量
    7.3 水量平衡分析
8 基于侧向渗流法的河道损失水量的计算
    8.1 计算方法
    8.3 河道渗漏量的计算
9 基于湿地水均衡法的河道损失水量的计算
    9.1 计算方法
    9.2 湿地耗水量计算
    9.3 外边界地下水流出量
10 基于流量演进法的河道损失水量计算
    10.1 实测流量分析
    10.2 河道流量传播时间分析
    10.3 计算流量传播的方法
    10.4 水量传播时间统计分析
    10.5 流量演进法推断河道损失水量
    10.6 单位河长损失量
11 结论和建议
    11.1 结论
    11.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及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导论
    0.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0.2 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0.3 研究的内容框架
    0.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0.4.1 研究的主要方法
        0.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0.5 研究的主要创新
1 水利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与地位
    1.1 水利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
        1.1.1 水资源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
        1.1.2 水利发展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
    1.2 水利发展对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作用
        1.2.1 水利发展推动西部地区建设良好生态环境
        1.2.2 水利发展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
        1.2.3 水利发展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1.2.4 水利发展保障西部地区改善民生
        1.2.5 水利发展推进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
    1.3 水利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
        1.3.1 水利发展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1.3.2 水利发展在西部社会建设中的地位
        1.3.3 水利发展在西部生态环境中的地位
        1.3.4 水利发展在西部战略布局中的地位
2 西部大开发十年水利发展概况
    2.1 西部地区水土资源状况
        2.1.1 西北地区
        2.1.2 西南地区
    2.2 西部大开发水利发展10 年总体情况
        2.2.1 前期规划夯实发展基础
        2.2.2 骨干工程支撑西部发展
        2.2.3 民生水利普惠人民群众
        2.2.4 节水改造推进节水社会
        2.2.5 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
        2.2.6 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2.3 西部大开发中水利发展存在的问题
        2.3.1 调控能力不足与工程性缺水问题导致的水资源短缺
        2.3.2 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加剧
        2.3.3 防洪标准低,抗灾能力与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不足
        2.3.4 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农业稳定增产的水利基础亟待加强
3 我国东中西部区域水利发展比较研究
    3.1 东部地区水利十年发展概况
        3.1.1 东部地区水利发展10 年总体情况
        3.1.2 东部地区典型省份10 年水利发展情况
    3.2 中部地区水利十年发展概况
        3.2.1 中部地区水利发展10 年总体情况
        3.2.2 中部地区典型省份10 年水利发展情况
    3.3 西部地区水利十年发展概况
        3.3.1 西部地区水利发展10 年总体情况
        3.3.2 西部地区各省份10 年水利发展情况
    3.4 东中西部地区水利发展比较
        3.4.1 水利投资情况比较
        3.4.2 水利发展政策的比较
        3.4.3 东中部水利发展对西部水利建设的启示
4 国外水利发展情况及对西部水利发展的启示
    4.1 美国水利发展情况
        4.1.1 美国水资源概况
        4.1.2 美国水资源管理结构
        4.1.3 美国水利政策的特点
    4.2 印度水利发展情况
        4.2.1 印度水资源概况
        4.2.2 印度水资源管理结构
        4.2.3 印度水利政策存在的问题
    4.3 以色列水利发展情况
        4.3.1 以色列水资源概况
        4.3.2 以色列水资源管理结构
        4.3.3 以色列水利政策的特点
    4.4 日本水利发展情况
        4.4.1 日本水资源概况
        4.4.2 日本的水资源管理结构
        4.4.3 日本水利政策的特点
    4.5 对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启示
        4.5.1 以实现灌溉、防洪、抗旱以及饮用水投资均衡发展为根本立足点
        4.5.2 以多元化水利筹资方式为战略着眼点
        4.5.3 以加大水利科技投入为重要着力点
        4.5.4 以充分利用水权与水价的杠杆调节作用为关键切入点
5 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5.1 西部大开发对水利需求的特征分析
    5.2 目前西部各省(市、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变动情况分析
        5.2.1 研究方法的选择与确定
        5.2.2 MALMQUIST 指数分析
        5.2.3 西部各省(市、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变动情况分析
    5.3 基于灰色关联的西部水资源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5.3.1 灰色关联模型
        5.3.2 西部地区用水需求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5.4 西部地区用水量需求预测
        5.4.1 灰色系统预测的基本分类
        5.4.2 GM(1,1)预测模型
        5.4.3 实证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高海拔区域水利欠账与西南大旱—云南寻甸教训与启示
    6.1 西南大旱旱情回顾
    6.2 寻甸基本县情及水情
        6.2.1 基本县情
        6.2.2 水资源概况
        6.2.3 降雨概况
    6.3 寻甸县水利发展现状
        6.3.1 蓄水工程概况
        6.3.2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现状
        6.3.3 防洪工程河道治理工程情况
        6.3.4 农村饮水安全及农田小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6.3.5 水资源保护及水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现状
        6.3.6 引水工程概况
    6.4 大旱至灾凸显的水利发展问题
        6.4.1 水利“欠账”太多,远远滞后于现实需要
        6.4.2 水利投资方向有问题,农田水利建设不受重视
        6.4.3 社会抗灾减灾意识薄弱,抗旱非工程措施不完善
        6.4.4 水土流失严重,水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6.5 特大干旱灾害带给人们的启示
        6.5.1 应从战略上重视水利与水务工作
        6.5.2 应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6.5.3 应尽快完善抗旱非工程措施体系
        6.5.4 应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6.6 对策与建议
        6.6.1 构建多主体、多渠道、多元化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机制
        6.6.2 以工代赈,贮水于民
        6.6.3 完善抗旱非工程性措施
        6.6.4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7 西部大开发的水利发展战略研究
    7.1 西部大开发的水利发展总体思路
        7.1.1 指导思想
        7.1.2 基本原则
        7.1.3 基本目标
    7.2 西部大开发的水利发展战略选择
        7.2.1 总体战略
        7.2.2 具体战略
    7.3 西部大开发的水利发展战略实施措施
        7.3.1 西北地区水利发展措施
        7.3.2 西南地区水利发展战略
    7.4 实施建议
        7.4.1 编制实施西部水利专项规划
        7.4.2 建立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7.4.3 探索多元化投资融资途径
        7.4.4 创新西部水利发展机制
        7.4.5 加大对西部水利工作的领导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黄河流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1 防洪减灾体系建设
    1.1 防洪规划
        1.1.1《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
        1.1.2《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纲要》
        1.1.3《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
        1.1.4《黄河流域防洪规划》
    1.2 防洪工程建设
        1.2.1 堤防工程
        1.2.2 分蓄洪工程
        (1) 沁南滞洪区
        (2) 北金堤滞洪区
        (3) 东平湖滞洪区
        (4) 大功分洪区
        (5) 北展宽区、南展宽区
        (6) 黄河下游滩区
        1.2.3 河道整治工程
        1.2.4 水库工程
        (1) 三门峡水库
        (2) 小浪底水库
        (3) 西霞院水库
        (4) 故县水库
        (5) 陆浑水库
        (6) 万家寨水库
        (7) 刘家峡水库
        (8) 龙羊峡水库
    1.3 防洪非工程措施
        1.3.1 水情测报
        1.3.2 洪水预报
        1.3.3 防洪预案
        1.3.4 防汛通信
        (1)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
        (2) 短波、超短波无线通信系统
        (3) 交换系统
        (4) 移动通信系统
        1.3.5 分蓄洪区管理
        (1) 管理体制
        (2) 运行机制
        (3) 法规建设
        (4) 财产登记
        (5) 风险管理
        (6) 运行调度管理
        (7) 政策方面
        1.3.6 调水调沙
        1.3.7 防汛机动抢险队
        1.3.8 防汛抢险料物
2 抗旱减灾体系建设
    2.1 抗旱减灾工程
        2.1.1 蓄水工程
        2.1.2 引提水工程
        2.1.3 灌区建设
        2.1.4 井灌工程
    2.2 抗旱非工程措施
        2.2.1 组织管理
        2.2.2 政策法规制度
        2.2.3 保障体系
        2.2.4 水量调度

(10)基于改进模糊综合评判理论的水闸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1.1 水闸安全性评价的必要性
        1.1.1 水闸安全性评价的背景
        1.1.2 水闸进行维修与加固的原因
    1.2 安全评价的相关方法
        1.2.1 复杂系统的评价方法
        1.2.2 已有房屋建筑可靠鉴定的方法与标准
        1.2.3 与水闸安全评价有关的规范
    1.3 本论文的内容与难点
        1.3.1 内容
        1.3.2 难点
2 基于模糊模式识别模型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2.1 模糊集基础理论的引入
    2.2 指标相对隶属度(隶属函数)公式
    2.3 模糊模式识别模型
    2.4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2.4.1 模糊关系与模糊变换
        2.4.2 模糊综合评判
        2.4.3 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两层次复杂系统综合评判
        2.4.4 综合评判结果的判别方法
3 水闸评价指标体系
    3.1 各级评价指标基准权重的确定
        3.1.1 改进的 AHP 法确定指标权重
        3.1.2 对上方法加以修正
        3.1.3 水闸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2 水闸安全类别类别与评定标准
    3.3 子系统各评价指标等级的类别与评定标准
        3.3.1 水闸稳定性和抗滑稳定性
        3.3.2 抗震能力
        3.3.3 消能防冲
        3.3.4 水闸过水能力
        3.3.5 混凝土结构
        3.3.6 闸门与启闭机
        3.3.7 其它
4 计算实例——三盛公水利枢纽拦河闸的安全等级评定
    4.1 三盛公水利枢纽基本情况简介
    4.2 拦河闸的安全等级评定
        4.2.1 拦河闸基本情况与实际安全复核主要结论
        4.2.2 拦河闸的安全等级评定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总结和今后除险加固任务(论文参考文献)

  • [1]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文化教育基地的建设与管理[J]. 赵彦杰,李凤鸣. 内蒙古水利, 2019(10)
  • [2]黄河石嘴山至巴彦高勒段风沙入黄量研究[D]. 李振全. 西安理工大学, 2019(08)
  • [3]大河上下[J]. 陈启文. 清明, 2016(02)
  • [4]浅谈三盛公水利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冬季施工[J]. 王月英,马强,马敬. 内蒙古水利, 2013(04)
  • [5]三盛公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研究[D]. 刘佩. 山西师范大学, 2013(10)
  • [6]黄河内蒙古段河道变迁和干流水量损失研究[D]. 丁磊.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2(06)
  • [7]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及发展战略研究[D]. 陈少林. 中国海洋大学, 2011(06)
  • [8]黄河流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J]. 周景芍,程艳红,张素平,李旭东,可素娟,周康军,滕翔. 中国防汛抗旱, 2009(S1)
  • [9]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除险加固期间工程运行与施工[J]. 李凤鸣,奥红伟. 内蒙古水利, 2007(02)
  • [10]基于改进模糊综合评判理论的水闸安全性评价[D]. 李东方.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5(05)

标签:;  ;  ;  ;  ;  

黄河三圣宫水利枢纽工程及未来加固任务总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