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娇鸾百年长恨》的地域性

论《王娇鸾百年长恨》的地域性

一、论《王娇鸾百年长恨》中的地域性(论文文献综述)

徐硕[1](2021)在《明代拟话本小说伦理叙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三言”“二拍”等明代拟话本代表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分析其伦理叙事。主要围绕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等伦理关系展开讨论。绪论部分,交代研究对象和方法,梳理研究现状,从而突出选题意义。第一章,概述明代社会伦理实际,在对官方意识形态与市井道德的综合考量过程中,尝试还原拟话本伦理叙事的历史语境。第二章,讨论拟话本的君臣伦理叙事。以“忠”为核心范畴。指出拟话本对君臣伦理的书写,主要从两个方向展开:一是刻画“昏君佞臣”的反面典型,引导读者进行伦理批判。二是塑造“明君贤臣”的正面典型,从而表达积极的政治理想。同时,拟话本的叙事者常借历史典范事迹来影射晚明政治。第三章,讨论拟话本的父子伦理叙事。以“孝”为核心范畴。首先指出拟话本习惯借助“道德困境”构造两种情节模式,即“侍亲”和“寻亲”,塑造孝子形象;其次从父母话语权威“缺席”的角度探讨逆子形象的塑造。第四章,讨论拟话本的兄弟伦理叙事。首先讨论拟话本对“兄友弟恭”理想关系的建构,通过塑造理想化典型,强调在同辈亲缘关系中建立并维持话语秩序的重要性。而父母缺席、家产纷争和亲属迫害等情节模块,是兄弟伦理叙事中经常出现的。第五章,讨论拟话本的夫妻伦理叙事。首先探讨“夫妻离合”这一常规情节模式,尤其借助战争书写和疾病书写来构造“节妇义夫”的正面道德典型;其次探讨“夫妻背德”这一常规情节模式,考察拟话本在肯定人欲与维护家庭伦理的角力过程中,进行了哪些尝试和努力;最后探讨妾室在夫妻关系中的影响,指出该类形象的两种功能:一是被塑造成极端化典型,承担成为践行“守节”情节的角色功能;一是扮演紊乱家庭伦理(尤其夫妻和谐)秩序的套路性角色。第六章,讨论拟话本的朋友伦理叙事。指出在精英道德和市井道德双向互动中,通过对极端化形象的塑造,完成对朋友伦理的刻板化(甚至畸形化)呈现。

银鑫[2](2020)在《现代湖南新诗研究(1918-1949)》文中研究表明1918年9月15日,陈衡哲留美期间发表了现代湖南新诗史上第一首白话新诗《人家说我发了痴》,拉开了现代湖南新诗创作的序幕。现代湖南新诗的创作历程大体上与中国现代新诗创作进程同步,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1920年代(1918-1927)是湖南新诗创作的尝试探索期,部分诗人在不断摸索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湖南刊载新诗的文学报刊大量涌现。1930年代(1928-1937),湖南诗人的创作呈现出逆势突围的趋向,在当时恶劣的社会政治环境中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发表诗歌的社团、出版物有了先前的成果固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学生群体的社团活动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高潮。1940年代(1938-1949),现代湖南诗人响应时代要求,在诗中唱响了革命与战斗的主旋律。现代湖南诗人是一个在时代风云激荡下与地域文化浸染下成长起来的诗人群体,他们的诗歌兼具时代共性与地域特性,在创作的共性之中又展露出诗人自我的个性。这一特点在他们的诗歌主题、艺术风格上均有呈现。现代湖南新诗的主题丰富,集中地表现在对忧时与经世、爱情与婚姻、离别与思念、自然与人生主题的书写上。现代湖南诗人在诗中揭露社会黑暗与不公、表达对底层人民的关怀、抒发保家卫国的情志;通过描写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爱情的苦痛、对包办婚姻的批判向读者传递着他们的婚恋观;借由吟咏自然和慨叹人生,纾解心中的愁绪;他们也在诗中抒写离别的愁苦与乐观释然,倾吐对故土的思念。在时代的急剧变化中,湖南诗人的创作中融入了对家国天下的责任和担当意识。在艺术风格上,现代湖南新诗呈现出浪漫奇幻、清新隽永、刚劲质朴的特点。语言大都平实质朴、俚俗不讳,口语、方言的使用在诗中俯拾皆是。现代湖南诗人擅于通过奇幻的想象,古典的神话,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使用营造浪漫的意境,使诗歌呈现出浪漫奇幻的风格。清新隽永则主要表现在语言的运用、意象的选择、以及内容上追求一个“味”字上。现代湖南新诗不断从湖湘文化精神中汲取养分,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为湖湘地域文化精神融入了新的时代内涵。现代湖南新诗也与时代保持着紧密的互动,始终呼应着革命运动的潮流,成为革命斗争强有力的号角,彰显出较好的宣传价值。同时,现代湖南诗人以实录或者艺术加工的方式记录革命运动与斗争的重要时刻,借用新诗反映历史,使现代湖南新诗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或历史参考价值。现代湖南新诗语言、精神品质和主题书写上的特点在当代湖南诗人的创作中也得到了延续。

桑杰草[3](2020)在《“三言”的民俗书写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民俗与文学相辅相成,民俗是文学创作的灵感来源,文学的进步发展又与民俗的变化发展息息相关。“三言”作为我国古代世情小说的集大成者,是晚明作家冯梦龙的巅峰之作,共辑录了一百二十部作品,从众多方面记录了晚明时期的民俗文化,为我们描绘了生动的社会民俗画面。本文运用民俗学理论对“三言”中民俗进行系统梳理,以作品文本作为民俗的素材,分析代表性的民俗事象。同时,借鉴民俗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民俗的文学功用,以及蕴涵的深刻文化价值,通过小说中对民俗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晚明的现实生活以及市民的现实生活状态与群体心理。本文试图对“三言”小说中的民俗书写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文章分为三部分:绪论部分对民俗与文学的关系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以及“三言”民俗研究的现状;正文部分由三个章节对民俗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探究,第一部分列举“三言”中的民俗现象,包括生产民俗、生活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令民俗。第二部分从民俗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民俗书写推动情节发展、民俗场景渲染叙事环境三方面,分析民俗书写在文本中的文学叙事功能。三部分对民俗包涵的文化内涵进行探究,从小说中体现的时代特征和群体心理分析,指出当时盛行重商好利的价值观,灵活多变的丧葬观、婚嫁观在社会上的影响;结语部分是对“三言”民俗呈现的文学意义和文化价值的总结。

陈曦,费团结[4](2019)在《论“三言”“二拍”中的汉水流域风俗描写》文中研究说明"三言""二拍"写到汉水流域地区的小说有17篇,其中约10篇都写到或比较详细描写了汉水流域风俗。这些小说描写了发生于汉水流域地区的婚嫁风俗、丧葬风俗、岁时节日风俗、物质生产风俗和语言风俗等。风俗描写使小说的情节叙述更为巧妙、有趣,人物刻画更有层次和深度,文化内涵和艺术品质也得到增强。这些风俗既具有跨越时空的普遍性,也具有一定的地域个性色彩。

贺小舟[5](2018)在《明代商人的经营风险研究 ——以笔记小说为材料》文中提出明代中后期,随着商业的快速发展与繁荣,以及城市居民群体的壮大,为了满足当时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大量以社会底层群体为主角的笔记小说应运而生。商人作为其中的群体,也是被明代小说反映最集中,刻画最生动的。明代笔记小说中记载了大量与商人有关的内容,如商人的婚姻、家庭、消费以及经营活动等等。本文就是以明代笔记小说有关于商人的内容为中心,以经济史的角度切入,对商人的商业经营风险进行论述和研究。本文主要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叙述的是明代商人的群体构成及其不同的经营方式。明代商人群体的规模逐渐扩大,包括继承祖业、弃儒从商、小手工业者和城镇居民三个主要群体。根据商人之间资本、观念以及经营内容的不同,所选择的经营方式也各不相同,而不同的经营方式都不约而同的受到经营风险的冲击。第二部分是从笔记小说中分析明代商人的经营风险。明代商人在商业活动中所遭遇的风险主要是由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所构成。外部风险由自然风险、压榨风险、路途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恶性竞争风险等五个方面组成;内部风险包括合作风险和资金风险,这些风险直接或间接的对商业活动产生着影响,与此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一些问题。通过对笔记小说中商人经营风险的归纳分类有助于对明代商人经营风险有直观、全面的了解。最后一部分是探析明代商人应对风险的措施。商人在经营活动中意识到了风险的存在及其所带来的损失,并就此采取了一系列应对风险的措施。这些措施是:风险规避、风险分散和风险降低。风险规避是应对风险措施中较为简单的一种方式,但同时也是一种消极行为,毕竟商人完全的规避风险的同时就意味着放弃了部分的经济收益。风险分散对商人的资本与商业素质要求较高,并不适用于大部分的商人。风险降低是商人群体较为普遍采取的措施。总而言之,这些措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明代商人的经营管理活动的信息。

陈修娇[6](2018)在《“三言”城市书写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三言”为晚明文人冯梦龙编撰的话本小说,一经刊行,即引起轰动。“三言”吸收了大量前人所作的传奇、笔记、文言小说等,在编撰过程中,掺杂了明代特有的政治、经济现状和文化心理,而这些都突出体现在“三言”的城市书写中,因此,本文拟从“三言”对汴京、江南和西南三个区域的城市书写,探讨其小说史意义。绪论部分论述“三言”的研究现状与城市文学研究情况,阐述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第一章以“三言”中的北宋都城汴京为对象,确定涉及到的宋元话本与明话本具体篇目,探讨其极具特色的城市建筑与宋明两代人的追忆梦华,并且在靖康之变这个历史伤痕中,明人是如何与现世的辽东之祸相观照,在城市的旧梦中感知着盛世下的危机。第二章围绕明代江南特有的城市文化展开,探讨在日渐奢靡的城市生活中,时人在城市中游走于科举制度下的文化身份与经济身份,影响着“三言”笔下人物身份与心理的书写,江南特有的水路交通使天下的货物聚集于此,商品的消费与欲望化让“三言”的笔触亦变为对物的极尽描绘,在江南这个特殊的城市舞台中,明人享尽繁华,“三言”书写着晚明最后的浮世绘。第三章将目光关注到殊方异域的西南地区,论述由于云南的纳入版图、贵州的归顺与平播之战的胜利等历史史实,使明代对西南地区的开发远胜以往,而对云贵川这样的“内部他者”,明人的知识系统、思想观念与治理手段始终处于一种强调正统又游离的状态,面对着“天下”变为“万国”的残酷现实,明人将自己种种复杂的心态都投注于贵州那一座在“三言”中归顺的城里。第四章以冯梦龙的小说观念、“三言”对城市的真实书写与忧患意识三个方面,讨论“三言”对后世小说的在文本真实与社会醒世的影响。结语部分总结论文内容,点出“三言”中三个区域城市不同的特点。在“三言”的城市书写中,与之前的本事相比较,不变的是故事情节,变化的是城市面貌、风气、心理等书写的加强,以及作者寄寓其中的历史、现实感慨的凸显,体现出“三言”城市书写的小说史意义。

费团结,陈曦[7](2017)在《宋元明小说中的汉水故事母题及其当代重构》文中研究指明宋元明小说中的汉水故事,如知音故事、痴情女子负心汉故事、易妻型故事、文人智者故事、野兽求医型故事等,大都是一些着名的故事母题或类型。在当代作家的重构或改写下,这些故事母题中增添了许多现当代的生活内容,也加入了作家独特的人生思考和审美追求,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这些汉水故事母题,既具有跨越时空的普遍性、典型性,也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色彩。

陈梦盈[8](2017)在《明代白话小说中的园林描写与文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界内以往关于明代白话小说与园林艺术及文化的研究,通常是站在小说类型的角度展开对文本的讨论,其结果往往只能凸显一类文学题材内部的园林叙事特点,很难清晰、明了地探知不同题材文学作品内部的有机联系。本文以十八部最具代表性的明代白话小说中的园林描写为主要研究对象,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园林描写中的叙事建构、园林描写中的意象建构,以及园林描写中的文化建构。同时,由于明代社会呈现出士人“雅”文化与市民“俗”文化并行不悖的现象,故而在文章撰写中注重分析此在小说文本中的具体体现。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包括绪论、正文与结论:绪论部分首先详细论述了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和选题意义,以文中所涉及到的几组关键词语——“明代”、“明代小说”、“明代白话小说”、“园林”、“园林描写”为重点阐释对象,以此严格限定文章的研究范围;第二,该部分从“拓展研究对象”、“拓展园林与人物间关系”、“强化明代的断代分析”、“不同阶层中的精神文明建设”四个方面论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第三,交代研究底本,以减少由于版本不同所造成的偏差。其次,从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现状与评述两方面切入,总结其对于本文的借鉴意义。第二章为明代白话小说中的园林描写,首先参考以往对于白话小说的分类成果,确定一套适用于本文的划分标准,并将研究对象逐一分类;其次总结明代白话小说中园林描写所呈现出的共性特征;最后分析不同类型白话小说中最突出的描写特点。第三章为园林描写中的叙事建构,首先说明明代白话小说中所涉及到的园林类型——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公共园林、异界园林和其他园林,并逐一探讨每种类型的园林作为环境及背景时在文本叙事中的特殊作用,并探讨作者设计此的用意。第四章为园林描写中的意象建构,首先介绍白话小说园林描写中最常出现的四种意象类型;其次单独说明一类特殊的意象——典故;再次从“意义的指涉”、“多义性指代”、“意义的发展”三方面探讨园林描写中意象的多种含义及引申含义,以及对于前代意象含义的继承与发展;最后由意象分析抬升至意境分析,探讨园林描写中的意境生成手法。第五章为园林描写中的文化建构,首先从园林描写中的文化建构入手,分析园林描写中所涉及到的多种文化成分,并探讨其对于叙事及人物形象的具体作用,以及其为小说增添的“真”、“善”、“美”;其次探讨园林描写中的审美层次,从“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志”三方面展开,由浅入深地分析园林描写中审美层次的递进。

王统[9](2017)在《“三言”空间叙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叙事学的空间转向,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空间问题逐渐得到关注。冯梦龙编纂的“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对其空间叙事的研究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从小说的各篇篇目来看,共有32篇点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如《闲云庵阮三偿怨债》、《赵伯升茶肆遇仁宗》、《陈从善梅岭失妻》、《闹樊楼多情周胜仙》等;从其文本内容看,据笔者统计,文本中描写酒店茶肆、寺庙道观、水上江船、官府衙门等地点场所的分别有50、52、38、46篇,52篇涉及梦境描写,此外,还有多处讲到谶言、签词、卦语、偈语、异象、仙镜、地府等,120篇作品却呈现出这些共同性特征,显示了作者创作时强烈的空间意识,为探究“三言”的空间叙事提供了可能。本论文分四部分展开对“三言”空间叙事的探析。在分析之前,首先对本论文的研究对象进行了界定,包括情节场景发生地点或场所的实体空间与基于实体空间又超越实体空间的意识空间,在文本中以现实空间与非现实空间两大类来展开探究。其次,梳理了与本论题有关的研究现状,以对“三言”研究和古代小说中的空间叙事研究有一个全面把握。第一部分着重从儒释道三家思想方面探讨古代空间意识的哲学渊源,总结出古人的空间观特点,并对在此空间观念影响下创作出的小说的空间叙事特点进行了梳理。第二部分关于现实空间,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现实空间构成的主要类型。它是指频繁出现的众多酒店茶肆、寺庙道观、水上江船、官府衙门等空间,探究了其原因及文化意涵。第二,四大空间的叙事功能。它们在文本结构中具有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性格、深化与完整主题的作用。第三部分关于非现实空间,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非现实空间的生成及其主要表现类型。非现实空间出现的思想基础是古人的天人感应观、佛道思想及民间信仰等,表现形式的主要类型为梦幻空间、谶纬空间、仙宫地府等。第二,非现实空间的作用。它们常常是情节发展的线索,并对人物命运具有暗示作用,显示出一种支配民众命运的神秘异己力量。第四部分,论述了“三言”空间叙事的技巧:其一,压缩时间、突出空间的时空关系;其二,叙事空间的直接转换和间接转换协同配合下的叙事空间转换技巧。通过这四部分内容的阐释,笔者试图建立起“三言”空间叙事的框架,并期待能够以此为窗口探究古典白话小说的空间叙事特点,为古典小说空间问题的理论建构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李邃馨[10](2017)在《拟话本空间叙事研究 ——以“三言”为中心》文中研究指明拟话本是宋元民间说唱艺术由“场上”向“案头”过渡的产物,虽仍难脱说话艺术的痕迹,但已经成为纯粹以文字叙事的文学作品。以文字作为媒介的叙事文学固然是以时序性为依托的,但故事情节的展开,并不仅仅以时间性为唯一线索,空间性也是一个重要的逻辑。当叙事者将“本事”改编成为故事时,不单单要考虑怎么样将若干“情节段”在时间轴上安排开,还要考虑它们在空间上是如何布局的。冯梦龙“三言”在以时间为轴的叙事过程中,注意到了叙事空间的描写和利用,创造出了时空交互的叙事空间。本文从拟话本的文体特征与叙事成规入手,探究“三言”的空间叙事结构、手法及其审美意蕴和叙事作用。本文共分为五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绪论部分主要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成果及本文所使用的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第一章讨论故事空间与话语空间的内涵、外延及二者间的同异。第二章研究“三言”的空间叙写与转换方式。第三章讨论特定空间与故事情节的内在关联性及其背后的深层文化心理和思想情致。第四章讨论空间叙事手法在情节建构、冲突制造、塑造形象、控制话语时长、调节叙事节奏等方面的作用。

二、论《王娇鸾百年长恨》中的地域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王娇鸾百年长恨》中的地域性(论文提纲范文)

(1)明代拟话本小说伦理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对象
    0.2 研究综述
    0.3 研究方法
1 拟话本伦理叙事的历史语境
    1.1 官方伦理宣教
    1.2 民间市井道德
2 君臣伦理叙事
    2.1 对昏君佞臣的批判
        2.1.1 君主的消极道德实践
        2.1.2 臣属的消极道德实践
    2.2 对明君贤臣的向往
        2.2.1 以“君”为主线的“遇合”故事
        2.2.2 以“臣”为主线的“遇合”故事
3 父子伦理叙事
    3.1 孝子形象塑造
        3.1.1“侍亲”情节中的孝子
        3.1.2“寻亲”情节中的孝子
    3.2 逆子形象塑造
4 兄弟伦理叙事
    4.1 和谐的兄弟关系
    4.2 紊乱的兄弟关系
5 夫妻伦理叙事
    5.1 双向的积极道德实践
        5.1.1 战乱书写中的积极道德实践
        5.1.2 疾病书写中的积极道德实践
    5.2 单向的消极道德实践
        5.2.1 负义:男性一方的消极道德实践
        5.2.2 失节:女性一方的消极道德实践
    5.3 第三方功能角色的介入
        5.3.1 妾室对夫妻伦理秩序的维护
        5.3.2 妾室对夫妻伦理秩序的破坏
6 朋友伦理叙事
    6.1 主题之一: 志同道合
    6.2 主题之二: 舍生取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现代湖南新诗研究(1918-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现代湖南新诗的概念界定
    1.2 选题背景与意义
    1.3 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现代湖南新诗的发展概况
    2.1 现代湖南新诗的源起
    2.2 众声喧哗的20年代
    2.3 逆势突围的30年代
    2.4 救亡图存的40年代
第3章 现代湖南新诗的主题意蕴
    3.1 忧时与经世
    3.2 离别与思念
    3.3 爱情与婚姻
    3.4 自然与人生
第4章 现代湖南新诗的艺术风格
    4.1 浪漫奇幻的风格
    4.2 平实质朴俚俗不讳
    4.3 清新隽永之美
第5章 现代湖南新诗的价值定位
    5.1 记录与宣传现代中国革命
    5.2 传承与发展湖湘文化
    5.3 对当代湖南新诗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附录 B 现代湖南诗人名录
致谢

(3)“三言”的民俗书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三言”研究史回顾
    二、“三言”的民俗研究现状
第一章 “三言”中的民俗现象举隅
    第一节 生产层面
        一、商业民俗
        二、工匠民俗
    第二节 生活层面
        一、饮食民俗
        二、服饰民俗
    第三节 人生礼仪层面
        一、婚嫁民俗
        二、丧葬民俗
    第四节 岁时节日民俗
        一、元宵民俗
        二、清明民俗
        三、端午民俗
第二章 “三言”民俗书写的文学功用
    第一节 民俗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第二节 民俗书写推动情节发展
    第三节 民俗场景渲染叙事环境
第三章 “三言”民俗书写的文化价值
    第一节 表现重商言利的价值观念
    第二节 再现情欲与情理契合的婚嫁风尚
    第三节 体现宗儒而灵活的丧葬观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4)论“三言”“二拍”中的汉水流域风俗描写(论文提纲范文)

一、 风俗描写的诸多类型
    1.婚嫁风俗
    2.丧葬风俗
    3.岁时节日风俗
    4.其他风俗描写
二、 风俗描写的艺术功能或作用
三、 风俗的普遍性与地域个性

(5)明代商人的经营风险研究 ——以笔记小说为材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
第一章 明代笔记小说有关商业活动的书写
    第一节 明代笔记小说的基本情况
        一、明代笔记小说的类型
        二、笔记小说在经济史研究中的价值
    第二节 明代笔记小说中的商业活动
    第三节 本文所选取的明代笔记小说
第二章 笔记小说中明代商人的经营方式
    第一节 笔记小说中商人群体的构成
        一、继承家业的商人群体
        二、弃儒从商的商人群体
        三、小手工业者和城镇居民从事商业的商人群体
    第二节 笔记小说中商人的经营方式
        一、家庭式经营
        二、合伙经营
        三、雇佣劳工经营
第三章 笔记小说明代商人经营风险
    第一节 外部风险
        一、自然风险
        二、压榨风险
        三、路途风险
        四、市场风险
        五、恶性竞争风险
    第二节 内部风险
        一、合作风险
        二、资金风险
第四章 经营风险的应对措施
    第一节 风险规避
        一、依靠政治权利
        二、预测市场变化
    第二节 风险分散
        一、多样化投资
        二、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策略
    第三节 风险降低
        一、契约合同
        二、经营管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三言”城市书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框架
    四、研究的难点、创新点
第一章 失落的帝都:“三言”中的汴京风华
    第一节 “三言”中汴京的城市建筑
        一、金明池
        二、以樊楼为代表的酒楼茶坊
    第二节 汴京的繁华节庆
    第三节 一轮明月婵娟照,半是京华流寓人:“三言”中的汴京情怀
        一、靖康之变:汴京的城市伤痕
        二、君臣贪乐:明人视角下的靖康之变与忧虑
第二章 人间天堂:“三言”中的江南盛世
    第一节 江南城市的坊巷城门
    第二节 江南城市的桥梁与商品流通
    第三节 江南城市的奢靡:“三言”中物的书写
第三章 归顺、开发与正统:“三言”中的西南城市
    第一节 圣朝无外,皆为我土:西南地区的归顺
        一、西南的历史与明帝国下的西南疆域
        二、云南的征服:从《独孤生归途闹梦》谈起
        三、四海无虞国太平:贵州的归顺与平播之战
    第二节 还将礼乐俟元功:西南的治理与开发
        一、蛮烟寥落:“三言”中的安庄县城
        二、贵州城垣的筑造与城镇发展
        三、酿就人间琥珀新:以蒟酱为代表的西南风物
    第三节 内部他者:西南的统一与游离
        一、卿处殊方:明人对西南的疏离感
        二、“人好蛊毒战斗”:贵州的叛乱
        三、现实与正统:城隍庙的设立
第四章 实录与载道:“三言”城市书写的影响与意义
    第一节 史统散而小说兴:冯梦龙的小说观在“三言”城市书写中的体现
    第二节 趋俗尚实:“三言”城市书写在小说发展史上的文本意义
    第三节 游戏到醒世:“三言”城市书写的社会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宋元明小说中的汉水故事母题及其当代重构(论文提纲范文)

一、知音故事
二、痴情女子负心汉故事
三、易妻型故事
四、文人智者故事
五、野兽求医型故事
六、汉水故事母题的典型性、普遍性与地域性

(8)明代白话小说中的园林描写与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与意义
        1.1.1 选题论述
        1.1.2 选题意义
        1.1.3 研究对象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现状与评述
        1.3.1 中国园林史与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相关成果
        1.3.2 文学与园林之关系的相关成果
        1.3.3 明代小说与园林关系的研究现状
第2章 明代白话小说中的园林描写
    2.1 明代白话小说类型划分
        2.1.1 对已有标准的简说
        2.1.2 对分类原则的说明
        2.1.3 对研究对象的分类
    2.2 明代白话小说中的园林描写手法
        2.2.1 整体把握和局部关照并存
        2.2.2 虚写环境与实写环境并存
        2.2.3 单一视角与多元视角组配
        2.2.4 文人情致与市民情调并存
        2.2.5 多种感官方式并用
        2.2.6 文本叙事中的线索
    2.3 各类小说中园林描写的主要特征
        2.3.1 历史题材小说中的园林:历史真实与文学真实的交汇
        2.3.2 英雄侠义小说中的园林:环境模糊与叙事清晰的组配
        2.3.3 奇幻题材小说中的园林:神仙世界与人间世界的融合
        2.3.4 世态人情小说与公案小说中的园林:陶冶性情与娱乐功能的碰撞
    2.4 章节总结
第3章 园林描写中的叙事建构
    3.1 明代白话小说中的园林类型
        3.1.1 皇家园林
        3.1.2 私家园林
        3.1.3 寺观园林
        3.1.4 公共园林
        3.1.5 异界园林
        3.1.6 其他园林
    3.2 园林描写的叙事功能及含义
        3.2.1 皇家园林的叙事功能及含义
        3.2.2 私家园林的叙事功能及含义
        3.2.3 寺观园林的叙事功能及含义
        3.2.4 公共园林的叙事功能及含义
        3.2.5 异界园林的叙事功能及含义
    3.3 章节总结
第4章 园林描写中的意象建构
    4.1 园林描写中的意象类型
        4.1.1 花木意象
        4.1.2 鸟兽意象
        4.1.3 陈设意象
        4.1.4 其他意象
    4.2 园林描写中的特殊意象——典故
        4.2.1 容颜品德类
        4.2.2 日常起居类
        4.2.3 情爱生活类
        4.2.4 政治所指类
        4.2.5 其他典故
    4.3 园林描写中的意象指涉
        4.3.1 意义的指涉
        4.3.2 多义性指代
        4.3.3 意义的发展
    4.4 园林描写中的意境生成
        4.4.1 空间分隔
        4.4.2 曲径通幽
        4.4.3 对峙相生
        4.4.4 四时之相
    4.5 章节总结
第5章 园林描写中的文化建构
    5.1 园林描写中多重文化形式的融合
        5.1.1 园林描写中的文学成分与其作用
        5.1.2 园林描写中的音乐成分与其作用
        5.1.3 园林描写中的戏曲成分与其作用
        5.1.4 园林描写中的绘画成分与其作用
        5.1.5 园林描写中的书法成分与其作用
    5.2 园林描写中多重文化审美层次的递进
        5.2.1 审美感知
        5.2.2 审美想象
        5.2.3 审美情志
    5.3 章节总结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9)“三言”空间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中国古代空间意识的哲学渊源及空间叙事梳理
    1.1 中国古代空间意识的哲学渊源
    1.2 “三言”之前的空间叙事梳理
2 “三言”的现实空间
    2.1 现实空间构成的主要类型
        2.1.1 酒店茶肆空间
        2.1.2 寺庙道观空间
        2.1.3 水上江船空间
        2.1.4 官府衙门空间
    2.2 四大空间的叙事功能
        2.2.1 情节发展的助推力
        2.2.2 塑造人物性格的纽带
        2.2.3 深化与完整主题的桥梁
3 “三言”的非现实空间
    3.1 非现实空间的生成
    3.2 非现实空间的主要类型
        3.2.1 梦幻空间
        3.2.2 谶纬空间
        3.2.3 其他空间
    3.3 非现实空间的作用
        3.3.1 情节发展的线索
        3.3.2 暗示人物的命运
4 “三言”的空间叙事技巧
    4.1 时间与空间的处理关系
        4.1.1 压缩时间
        4.1.2 突出空间
    4.2 空间转换的技巧
        4.2.1 直接转换
        4.2.2 间接转换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拟话本空间叙事研究 ——以“三言”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故事空间与话语空间
2 空间叙写与转换
    2.1 空间叙写方式——视角
        2.1.1 人物视角之镜头感
        2.1.2 叙事者视角之全景感
        2.1.3 综合视角之动态感
    2.2 空间转换技巧——道具
        2.2.1 历时性空间转换
        2.2.2 共时性空间处理
3 特定空间与叙事类型之关联
    3.1 地理空间
        3.1.1 江南京畿
        3.1.2 城内城外
        3.1.3 水路陆路
    3.2 文化空间
        3.2.1 茶坊酒肆
        3.2.2 佛寺庵院
        3.2.3 异度空间
4 空间叙事作用
    4.1 情节与人物建构
    4.2 节奏与话语调控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四、论《王娇鸾百年长恨》中的地域性(论文参考文献)

  • [1]明代拟话本小说伦理叙事研究[D]. 徐硕. 辽宁大学, 2021
  • [2]现代湖南新诗研究(1918-1949)[D]. 银鑫.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3]“三言”的民俗书写研究[D]. 桑杰草. 北方民族大学, 2020(12)
  • [4]论“三言”“二拍”中的汉水流域风俗描写[J]. 陈曦,费团结.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 [5]明代商人的经营风险研究 ——以笔记小说为材料[D]. 贺小舟. 云南大学, 2018(01)
  • [6]“三言”城市书写研究[D]. 陈修娇. 兰州大学, 2018(11)
  • [7]宋元明小说中的汉水故事母题及其当代重构[J]. 费团结,陈曦.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8]明代白话小说中的园林描写与文化研究[D]. 陈梦盈. 陕西师范大学, 2017(07)
  • [9]“三言”空间叙事研究[D]. 王统. 山西师范大学, 2017(03)
  • [10]拟话本空间叙事研究 ——以“三言”为中心[D]. 李邃馨. 辽宁大学, 2017(03)

标签:;  ;  ;  ;  ;  

论《王娇鸾百年长恨》的地域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