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甲素对K562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及比较研究

雷公藤甲素对K562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及比较研究

一、雷公藤内酯醇对K562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及对比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丰颖[1](2021)在《小剂量雷公藤多苷对人上皮性耐药卵巢癌A2780/DDP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和目的:作为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上皮性卵巢癌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对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研究显示,上皮性卵巢癌总体缓解率在10%-35%之间,且缓解期相对短暂。尽管在治疗上皮性卵巢癌方面,已经取得了显着进展,但大多数晚期疾病患者仍然难以避免地经历了复发,最终由于化疗耐药而导致死亡,其中以铂耐药发生率最高。临床上,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和晚期卵巢癌的治疗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此外,上皮性卵巢癌的耐顺铂往往表现出多因素的机制,耐药机制比较复杂,目前尚未被完全了解和认识。因此,现阶段治疗铂耐药/铂难治卵巢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序贯单药化疗来维持生活质量和缓解症状,目前的难题仍需要通过创新疗法的临床试验来实现突破。导师带领的课题组一直以来都在中药领域探索,尝试从中药宝库中挖掘出能辅助治疗和改善这些卵巢癌患者疗效的有效中药或中药复合物,期望可以用于这些晚期或耐药卵巢癌的治疗。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中药用于耐顺铂卵巢癌的治疗意义重大。本研究将小剂量雷公藤多苷(GTW)作用于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A2780/DDP细胞株,通过体内体外实验观察小剂量GTW对人上皮性耐药顺铂卵巢癌A2780/DDP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迁移的抑制作用,并揭示GTW抑制上皮性耐药卵巢癌的作用机制,为GTW临床应用于辅助治疗晚期或上皮性耐药卵巢癌提供实验数据和体内体外评价模型。第一部分GTW对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细胞的作用目的尝试从细胞水平评价GTW对肿瘤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1.A2780/DDP细胞的培养、冻存及计数:将A2780/DDP细胞放置在含有链霉素、10%胎牛血清、青霉素的培养液内进行培养。培养条件:环境温度37℃,5%CO2,90%空气湿度,换液周期为2-3d。当细胞贴壁率达90%左右时,进行细胞消化传代。当细胞形状变为圆形时,加入RPMI-1640培养基,并停止消化。取出上清液,得到细胞沉淀物。按9:1的比例,分别加入胎牛血清900μl和DMSO 100μl制作成细胞冻存液1ml,调节细胞浓度。将调节后的冻存液和细胞沉淀均匀混合后冻存。在细胞沉淀物中加入10%胎牛血清等,打散细胞悬液,调整细胞悬液密度至5×104/ml后进行细胞计数。2.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GTW、DDP作用于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A2780/DDP细胞株的细胞存活率,并计算GTW、DDP作用于A2780/DDP细胞后的IC50测定。3.采用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检测不同浓度GTW对A2780/DDP细胞进行干预前后的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分组同前。实验重复3次,取穿膜细胞均值作为反映细胞迁移能力指标。4.采用单向方差分析或双向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以均值表示±SD。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差异。结果1.查阅文献、进行了大量的预实验,并借鉴我们课题组前期研究采用的实验方案,我们选择如下不同浓度梯度的GTW(50μg/ml、200μg/ml、800μg/ml、1600μg/ml、3200μg/ml)作用于A2780/DDP细胞24h,GTW最低的有效抑制浓度为200μg/ml。随GTW浓度的升高,各实验组的细胞存活率呈进行性降低趋势(P<0.05),GTW对A2780/DDP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且IC50为882.1 ug/ml。说明GTW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2780/DDP细胞增殖的作用。2.不同浓度DDP(0.625μg/m L、1.25μg/m L、2.5μg/m L、5μg/m L、10μg/m L、20μg/m L)作用A2780/DDP细胞24h,DDP最低有效抑制浓度为1.25μg/m L(P<0.05)。随DDP浓度的升高,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P<0.05)。DDP作用于A2780/DDP细胞上的IC50为1.891μg/m L。表明DDP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A2780/DDP细胞增殖的作用。3.小剂量GTW对A2780/DDP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强。浓度为200/800/1600/3200μg/m L时,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TW对A2780/DDP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第二部分GTW通过ILK/AKT/GSK3β/Slug信号通路抑制人上皮性卵巢癌耐顺铂作用的研究目的探讨GTW是否能够通过抑制ILK/AKT/GSK3β/Slug信号通路来抑制上皮间质转化,从而增强DDP的敏感性,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及耐顺铂作用。方法1将A2780/DDP细胞进行基本分组,分为空白对照组、GTW组、DDP组和GTW+DDP组。分别用si RNA-ILK、si RNA-Slug、AKT抑制剂、GSK3β抑制剂作用于各基本分组后,并通过Transwell实验对细胞的变化(侵袭、迁移)情况进行检测。2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细胞ILK/AKT/GSK3β/Slug信号通路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in、ILK、AKT、p-AKT、GSK3β、p-GSK3β、slug的表达情况。3采用单向方差分析或双向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以均值表示±SD。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差异。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DP组、GTW组、GTW+DDP组能够有效抑制Slug的表达,并且GTW+DDP组抑制作用明显(P<0.005)。转染si RNA-Slug后,N-cadherin的表达进一步下调,而E-cadherin表达进一步上调,以GTW+DDP组尤为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说明si RNA-Slug协同增强了GTW+DDP组对A2780/DDP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P<0.005)。2.在si RNA-ILK转染后,A2780/DDP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减弱。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DP组、GTW组以及GTW+DDP组A2780/DDP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以GTW+DDP组抑制作用明显(P<0.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未转染前,各组ILK、p-AKT、p-GSK3β和Slug的表达下调。尤其在GTW+DDP组,抑制作用最为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转染si RNA-ILK沉默ILK后,ILK、p-AKT、p-GSK3β和Slug的水平下调更为显着,N-cadherin的表达进一步下调,而E-cadherin的表达进一步上调,以GTW+DDP组尤为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说明si RNA-ILK协同增强了GTW+DDP组的抑制作用。3.AKT抑制剂(MK2206)可抑制A2780/DDP细胞的生长,且呈剂量依赖性。AKT抑制剂协同促进了GTW、DDP和GTW+DDP对A2780/DDP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AKT抑制剂促进了GTW组、DDP组和GTW+DDP组的p-AKT、p-GSK3β、ILK蛋白水平的进一步下调。促进了各组A2780/DDP细胞的E-cadherin水平的上调及N-cadherin水平的进一步下调,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4.GSK3β抑制剂可抑制A2780/DDP细胞的生长,且呈剂量依赖性。GSK3β抑制剂协同促进了GTW、DDP和GTW+DDP对A2780/DDP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以GTW+DDP组抑制作用最为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GSK3β抑制剂诱导了GTW组、DDP组和GTW+DDP组slug、p-GSK3β水平的上调,但不影响p-AKT、ILK。GSK3β抑制剂协同促进了各组细胞的E-cadherin水平上调、N-cadherin水平下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GTW可协同DDP抑制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A2780/DDP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增加A2780/DDP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2.GTW通过靶向调控ILK/AKT/GSK3β/Slug信号通路,对耐顺铂卵巢癌A2780/DDP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产生有效抑制。通过靶向调控ILK/AKT/GSK3β/Slug信号通路,EMT相关蛋白E-cadherin的水平上调,N-cadherin、ILK、p-Akt、p-GSK3β和Slug的水平下调,以GTW+DDP组尤为明显,说明GTW可通过ILK/AKT/GSK3β/Slug途径靶向抑制肿瘤细胞的EMT来增强对DDP的敏感性,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耐顺铂作用。第三部分GTW抑制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裸鼠体内成瘤作用的研究目的通过构建荷耐顺铂人上皮性卵巢癌裸鼠腹腔移植瘤模型,尝试通过体内实验进一步证实GTW可通过抑制ILK/AKT/GSK3β/Slug信号通路,抑制EMT,从而抑制肿瘤细胞EMT相关转移及化疗耐药(DDP-耐药)。方法1.取4~6周龄体重15~20 g的雌性裸鼠48只,按每组12只,随机分为四组,驯化一周。2.取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A2780/DDP常规培养,在裸鼠腹腔建模时候,取0.2ml的细胞悬液进行接种,密度控制在每ml细胞数量为2×107个。接种满96 h后,在裸鼠尾静脉处抽血0.2ml,离心后吸出血清,-80℃保存,备用。抽血完毕后,当肿瘤体积达到50mm3时,接受以下处理:(1)对照组:每隔一天取生理盐水0.2 ml对裸鼠进行灌胃处理,持续10次。(2)GTW组:1 mg/kg/d GTW生理盐水稀释成终体积0.2 ml,腹腔注药,持续14次。(3)DDP组:顺铂4 mg/kg/d,腹腔注射给药,第1、8天给药,总共用药2天。(4)GTW+DDP组:1 mg/kg/d GTW生理盐水稀释成终体积0.2 ml,腹腔注药,持续14次。在第1天、第8天,按照4 mg/kg/d的剂量腹腔注射DDP,总共用药2天。3.接种后,每天观察荷瘤裸鼠的活动情况、肤色、精神状态,并在接种的第7天起,对荷瘤裸鼠的体重、腹围进行隔日观察,当荷瘤裸鼠的腹围增大时,认为腹腔转移瘤产生。实验截止到最后一次给药后第二天。每周测量两次肿瘤体积,并称重小鼠。实验第22天时,每组取3只小鼠进行安乐死后解剖,观察腹腔成瘤、成瘤位置,统计肠系膜上肿瘤的数量,取下肠系膜以及上面的腹腔转移瘤进行称重。同时留取移植瘤标本,保持无菌,-80℃保存。其余小鼠用于评估生存曲线。4.采用ELISA法检测GTW、DDP及两者联用治疗荷瘤裸鼠后,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HE4水平的变化5.用Western Blot检测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裸鼠腹腔移植瘤组织中E-cadherin、N-cadheriin、ILK、AKT、p-AKT、GSK3β、p-GSK3β、slug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6.采用单向方差分析或双向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以均值表示±SD。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差异。结果1.裸鼠腹腔内成瘤后,各组肿瘤体积及重量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各组瘤体积:对照组平均为1916.463±52.491mm3,DDP组平均为1014.021±52.553mm3,GTW组平均为1196.322±51.681mm3,DDP+GTW组平均为680.321±33.652mm3。对照组的肿瘤体积最大,DDP组、GTW组及联合组瘤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DP+GTW组的减小程度最明显。而GTW组和DDP组瘤体积次之(P<0.05)。各组瘤重:对照组平均重0.8210±0.1260g,DDP组平均重0.4797±0.0054g,GTW组平均重0.5413±0.049g,DDP+GTW组平均重0.2777±0.0046g。对照组的肿瘤重量最大,GTW组、DDP组及联合(DDP+GTW)组瘤重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DDP+GTW组瘤体重量的减小程度最明显。而GTW组和DDP组瘤重次之(P<0.05)。2.各组瘤生存期方面,对照组的肿瘤生存期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34.6天、37天,DDP组的肿瘤生存期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41.4天、44天,GTW组的肿瘤生存期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39.8天、40天,联合(DDP+GTW)组的肿瘤生存期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46.6天、49天。DDP+GTW组的生存期最长,生存期最长可以达到50天。3.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中的CA125、HE4水平时发现:和对照组进行比较,GTW组、DDP及GTW+DDP组使得荷瘤裸鼠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HE4水平明显下降,以GTW+DDP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裸鼠腹腔移植瘤组织中E-cadherin、N-cadheriin、ILK、AKT、p-AKT、GSK3β、p-GSK3β、slug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显示:GTW组和DDP组移植瘤组织中的E-cadherin水平均上调,N-cadherin、ILK、p-AKT p-GSK3β和Slug水平均下调。DDP+GTW对肿瘤组织中上述相关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内实验再一次证实:GTW可通过抑制ILK/AKT/GSK3β/Slug信号通路,抑制EMT,从而抑制肿瘤细胞EMT相关转移及化疗耐药(DDP-耐药)

宋慧娜[2](2020)在《线粒体靶向的雷公藤甲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文中指出肿瘤(Tumor)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肿瘤细胞的显着特征为不死性(无限增殖),迁移性和接触抑制现象消失。线粒体是重要的能量代谢和生物合成的工厂,对细胞正常功能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肿瘤细胞的线粒体明显异于正常细胞的线粒体,肿瘤细胞的特殊表现与线粒体功能异常有密切的关系,如今,癌症也被认为是一种线粒体代谢疾病,线粒体成为肿瘤细胞治疗的重要靶点。相关研究表明,肿瘤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远大于正常细胞。电子移位亲脂性阳离子化合物(DLCs)可以利用肿瘤细胞膜电位这一差异在肿瘤细胞线粒体内选择性地积聚,而小分子抗肿瘤活性化合物可与DLCs连接作为线粒体靶向性化合物,实现一定肿瘤细胞选择性,增强抗肿瘤活性。目前为止使用和研究最多的DLCs是三苯基膦盐(TPP+),其靶向线粒体的功能被多篇文献报道证实。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是从雷公藤根部提取分离得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成分,但因水溶性差、全身毒性大、治疗窗口窄等缺点,使其不能在临床上得到系统应用。为考察TPP+的线粒体靶向性是否可以保持雷公藤甲素的抗肿瘤活性,增加其对肿瘤细胞选择性,从而降低毒性,本论文设计并合成了雷公藤甲素的TPP+衍生物,进而评价了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经过活性筛选发现我们设计并合成的5个雷公藤甲素TPP+衍生物中,Mito-TP-2不仅能保持雷公藤甲素的抗肿瘤活性,在肝正常细胞HL-7702与肝肿瘤细胞HepG-2中的表现显示一定的肿瘤细胞选择性;RP-HPLC法测定细胞内的积聚量,发现Mito-TP-2在HepG-2细胞线粒体的积聚量约是母药雷公藤甲素的3倍,证明其有一定的线粒体靶向性。进一步实验结果表明Mito-TP-2将肿瘤细胞阻滞于G0/G1期,并能引起细胞内LDH释放量增加,ROS升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在斑马鱼HepG-2移植瘤模型中,1 μM Mito-TP-2具有与TP相当的抑制作用,且对斑马鱼幼鱼无明显毒性影响,而同等剂量的TP对斑马鱼幼鱼毒性大,可见明显心包水肿。雷公藤甲素与Mito-TP-2的毒性试验还显示,雷公藤甲素在较低浓度组即出现致畸现象,随着浓度加大孵化率和体长均不断降低,且具有明显的肝脏毒性;而Mito-TP-2在同等剂量下的各浓度组均未出现明显毒性。在化合物Mito-TP-2高浓度发育毒性实验中发现,当化合物Mito-TP-2浓度高达12 μM时偶有心包水肿出现,但在浓度≤12 μM时,Mito-TP-2对斑马鱼的死亡率、孵化率、畸形率和体长均没有影响。说明化合物Mito-TP-2保持母药的抗肿瘤活性的同时降低了母药的毒性。本论文是对保持雷公藤甲素抗肿瘤药效的同时降低其毒性的探索,为基于天然产物的药物开发提供了研究基础与思路。

丁同同[3](2020)在《雷公藤多苷化学成分及其谱效关系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为研究雷公藤多苷中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的物质基础,建立雷公藤多苷的特征图谱与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两者之间的谱效关系。方法:(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13批雷公藤多苷的特征图谱。(2)MTT法测定13批雷公藤多苷对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炎症细胞株(RA-FLS)的毒性抑制作用,以及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株(RAW264.7)NO释放率的影响。(3)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对特征图谱共有峰与药理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其可能具有生物活性的色谱峰,并对其单体活性成分进行验证。(4)运用常规柱色谱,半制备液相,以及质谱,核磁等相关技术对雷公藤多苷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采用MTT法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抗肿瘤,免疫抑制等生物活性筛选。结果:(1)建立了13批雷公藤多苷的特征图谱,共匹配共有色谱峰30个,生成了雷公藤多苷的参照图谱,各批次与参照图谱的相似度在0.72~0.96之间。(2)给药剂量为10 mg/L时13批雷公藤多苷对RA-FLS细胞具有不同的抑制作用,S3抑制作用最高可达52.74%,S13基本无抑制作用;给药剂量为2.5 mg/L时13批雷公藤多苷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NO释放率具有不同的抑制作用,S3抑制作用最高可达62.00%,S2和S13基本无抑制作用。(3)16个共有色谱峰对抑制RA-FLS的活性呈正相关;15个共有色谱峰对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释放率活性呈正相关。指认了色谱峰2为雷公藤甲素,色谱峰10为雷公藤内酯酮,色谱峰21为雷公藤红素,色谱峰22为雷公藤内酯甲。四个化合物对两种细胞模型的贡献率2>10>21>22。(4)在雷公藤多苷中分离得到13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a/b-amyrenone(1)、3β-acetoxyolean-12-en-28-oic acid(2)、antriptolactone(3)、ω-hydroxypropioquaiacone(4)、3-(4-hydroxy-3-methoxyphenyl)-propenal(5)、3-methoxy-4-hydroxy phenylethanol(6)、vanillin(7)、3,4,5-三甲氧基苯酚(8)、对羟基苯甲酸(9)、对羟基苯甲醛(10)、vanilyl alcohol(11)、2,6-dimethxy-1,4-benzoquinone(12)、bis(2-ethylhexyl)benzene-1,2-dicarboxylate(13)。化合物1,2,5和12首次在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给药剂量为50μmol/L时化合物1,5和12对K562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化合物2,3,5和12对HEL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化合物3和12对SH-SY5Y细胞株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化合物1,2,3和12对RA-FLS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化合物12对HL-7702无细胞毒性。其中化合物12对SH-SY5Y、HEL、RA-FLS和HL-7702细胞株的生物活性均为首次发现。结论:本文对雷公藤多苷的主要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对其活性与指纹图谱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为中药雷公藤多苷质量控制标准的完善及其在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的药物研发提供了实验依据和新的研究策略。

徐方[4](2020)在《雷公藤内酯醇对高糖环境下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VEGF表达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对体外高糖环境下培养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CECs)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1、将捐献的人眼球提取出来的HRCECs进行体外培养,取发育良好的第34代细胞用于实验。2、运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来检测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作用下高糖环境下体外培养的HRCECs增殖的情况。3、运用Western blot方法来检测各个分组HRCECs的VEGF含量。结果:MTT比色法结果显示:通过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的对高糖环境下培养的HRCECs的干预,HRCECs的增殖不同程度的受到抑制。具体表现如下:1、在相同培养时间下,低糖组HRCECs数目明显少于高糖组,P<0.05,具统计学有意义;2、在相同培养时间(分别为24h,36h,48h)下,高糖组和高糖组+不同浓度雷公藤内酯醇(20nmol/l、40nmol/l、60nmol/l)组进行对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HRCECs的抑制率随着雷公内酯醇浓度的增加而呈现增高趋势。3、在同一雷公藤内酯醇浓度干预下,不同时间点之间进行两两对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HRCECs的抑制率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增高趋势。4、在相同培养时间(分别为24h,36h,48h)下,高糖组和高糖+溶剂对照组之间吸光度值在统计学上无显着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显示:1、在相同培养时间下,对比蛋白条带的灰度值低糖组HRCECs的VEGF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高糖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在同一培养时间下,高糖组和高糖+不同浓度雷公藤内酯醇(20nmol/l、40nmol/l、60nmol/l)组,不同的组别之间进行两两比较,随着雷公藤内酯醇的浓度的增加,对比蛋白条带的灰度值HRCECs的VEGF的表达量呈下降趋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在同一雷公藤内酯醇浓度干预下,不同时间点之间进行两两对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对比蛋白条带的灰度值HRCECs的VEGF的表达量呈下降趋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4、在相同培养时间(24h,36h,48h)下,高糖组和溶剂对照组,通过对比蛋白条带灰度值,两组间的HRCECs的VEGF的表达量无显着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雷公藤内酯醇对体外高糖环境下培养的HRCECs的增殖起抑制作用,具一定的浓度、时间依赖性;2、雷公藤内酯醇能够降低高糖环境下培养的HRCECs的VEGF的表达,并且也具有一定的浓度、时间依赖性。

范冰冰[5](2020)在《赤芍总苷抗肝肿瘤药效物质分析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aeonia veichii Lynch的干燥根。味苦,性微寒,归肝经,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等症。赤芍总苷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血栓、抗氧化、抗肿瘤、抗内毒素、保护神经系统和心脏等作用。本课题对赤芍的有效组分赤芍总苷进行提取、纯化及药效筛选研究,采用UPLC-QTOF-MS等现代分析仪器和方法对赤芍总苷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利用疾病靶点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SEA等网络数据库平台的大数据资源,揭示赤芍总苷治疗肝癌所调控的靶点及信号通路。通过H22荷瘤肝癌小鼠模型及体外Hep G2细胞模型,开展赤芍总苷抗肿瘤体内及体外药理、药效学研究,明确赤芍总苷是否具有抗肝肿瘤作用;并从细胞周期、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角度及对细胞色素P450酶不同亚型活性及基因水平的影响对赤芍总苷发挥抗肝肿瘤作用的机理进行研究;通过大鼠血清中肝损伤、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指标的含量变化,探究赤芍总苷是否引起大鼠肝脏毒性。本研究明确赤芍总苷具有抗肝肿瘤作用,并从多角度阐释其作用机制,为赤芍总苷的临床应用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1.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芍药苷、赤芍总苷、出膏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筛选赤芍总苷最佳提取工艺;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结合大孔树脂技术,通过静、动态吸附与解吸试验,筛选赤芍总苷的最佳纯化工艺。采用MTT法,通过肝癌Hep G2细胞增殖抑制率比较赤芍、赤芍总苷体外抗肝肿瘤作用。2.采用UHPLC-Q-TOF-MS技术,结合对照品、文献、相关数据库信息比对的办法,对赤芍总苷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分子网络研究方法,构建赤芍总苷分子离子可视化网络图,结合质谱相关信息,全面表征赤芍总苷成分。3.采用体外药效MTT法,以细胞增殖抑制率为评价指标,开展赤芍总苷对肝癌Hep G2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通过建立H22肝癌荷瘤小鼠模型,以抑瘤率、脏器指数、瘤体病理切片及血清中细胞因子ALT、AST、FAS、FASL、IL-2、IFN-γ、TNF-α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开展赤芍总苷体内抗肝肿瘤药效学研究。4.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利用TCMSP、SEA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网络数据库平台的大数据资源,挖掘赤芍总苷成分调控靶点基因信息;利用Drugbank、Dis Ge NET、及TTD数据库,查找肝癌相关靶点,从而得到赤芍总苷成分调控肝癌的生物学靶点;采用STRING等数据库,得到靶点之间蛋白互作网络图,探讨靶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对靶点进行GO基因功能注释分析,明确赤芍总苷成分参与调控肝癌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和分子功能;进而利用KEGG数据库对靶点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从大数据方面揭示赤芍总苷治疗肝癌所调控的靶点及信号通路。5.利用流式细胞仪,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开展赤芍总苷对肝癌Hep G2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采用PI单染色法,开展赤芍总苷对肝癌Hep G2细胞周期影响的研究。6.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 RT-PCR技术,检测经赤芍总苷作用于肝癌Hep G2细胞后,细胞中相关基因的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经赤芍总苷作用于肝癌Hep G2细胞后,细胞中相关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从基因及蛋白水平阐释赤芍总苷抗肝肿瘤作用机制。7.通过ELISA法检测大鼠肝脏中细胞色素P450亚酶CYP1A2,CYP3A4,CYP2D6,CYP2C9,CYP2E1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 RT-PCR技术检测CYP1A2,CYP3A2,CYP2D1,CYP2C11,CYP2E1 m RNA水平的表达,考察赤芍总苷对细胞色素P450酶不同亚型的影响。8.通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ALT、AST、ALP及γ-GT的含量变化,探究赤芍总苷对肝脏组织的损伤程度;通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SOD、MDA及GSH的含量变化,探究赤芍总苷对肝脏组织氧化损伤的程度;通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Na+-K+-ATPase的含量变化,探究赤芍总苷对肝脏组织线粒体的损伤程度。结果1.赤芍总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8倍量3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 h;赤芍总苷的最佳纯化工艺为选用HPD-700大孔吸附树脂,上样生药浓度为0.1g/m L,树脂比上柱量为0.3g/m L(原药材/湿树脂),2BV水除杂,5BV 30%乙醇洗脱,即得赤芍总苷化学物质组分。赤芍、赤芍总苷作用于肝癌Hep G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69.66%、66.00%。2.采用UHPLC-Q-TOF-MS技术,经正离子检测模式,经对照品、文献与相关数据库信息确定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比对推测出芍药内酯苷异构体、毛蕊异黄酮苷、牡丹皮苷E、没食子酰芍药苷或异构体构建赤芍总苷的分子可视化网络,共找到5个分子网络成分簇,其中一个分子簇为芍药苷及其相关化合物。3.利用TCM-SP、SEA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网络数据库平台,挖掘出赤芍总苷成分共调控139个潜在靶蛋白。利用Drugbank、Dis Ge NET、及TTD数据库,共找到5727个癌症相关靶点。通过VENNY软件对赤芍总苷各成分靶蛋白与肝癌潜在靶点进行映射,共得到99个交集靶点,主要包含IL-2、Bcl-2、TNF、PTEN等。通过靶点之间蛋白互作网络图,明确靶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对靶点进行GO基因功能注释分析,明确赤芍总苷成分在生物过程方面主要富集于细胞增殖的正调控、凋亡过程的负调控、MAPK级联、炎症反应的负性调节等;在细胞组成方面主要富集于线粒体、细胞外间隙、死亡诱导信号复合物等;在分子功能方面主要富集于一氧化氮合酶调节活性、蛋白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活性、生长因子活性等各种蛋白酶活性。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有84条通路参与到赤芍总苷作用于肝癌细胞的过程,主要包括MAPK、PI3K/Akt、VEGF、肿瘤坏死因子、癌症中心碳代谢等信号通路。4.体外药效实验结果显示,赤芍总苷1mg/m L给药浓度作用于肝癌Hep G2细胞24h,36h,48h的抑制率分别为66.00%、72.52%、74.10%,IC50值分别为0.71、0.57、0.52mg/m L;体内药效实验结果显示,环磷酰胺组、赤芍总苷低、中、高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57.61%、23.06%、36.64%、48.13%,除赤芍总苷低剂量组,肿瘤的抑制作用均超过30%(中药的瘤重抑制率>30%,评定药物具有抑瘤作用),符合相关要求。5.与模型组比较,赤芍总苷高、中剂量组血清中ALT、AST、FAS、FASL的含量显着降低、IL-2的含量显着升高,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或p<0.05),赤芍总苷各剂量组血清中IFN-γ、TNF-α的含量显着降低,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6.赤芍总苷作用于肝癌Hep G2细胞36h,低、中、高剂量组的凋亡率分别为11.7%、16.9%、22.9%;与模型组比较,赤芍总苷中剂量组肝癌Hep G2细胞G2/M期的比例降低。7.赤芍总苷作用于肝癌Hep G2细胞36h后,与模型组比较,赤芍总苷组细胞中Akt、Bcl-2、PI3K、MEK、ERK m RNA和蛋白的水平均不同程度降低,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PTEN、Bax m RNA的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8.与空白组比较,赤芍总苷组CYP1A2活性显着增强,有显着性差异(p<0.01),CYP3A4、CYP2D6、CYP2C9和CYP2E1活性没有显着性变化;与空白组比较,赤芍总苷组CYP1A2 m RNA水平显着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1),CYP3A2,CYP2D1,CYP2C11和CYP2E1 m RNA水平没有显着性变化。9.与空白组比较,赤芍总苷组大鼠血清中ALT、AST、ALP、γ-GT、SOD、MDA、GSH及Na+-K+-ATPase的含量没有显着变化。结论1.本课题优化了赤芍总苷的提取纯化方法,其工艺简单且操作方便,为赤芍总苷的后续药效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2.采用UHPLC-Q-TOF-MS技术、构建赤芍总苷化学成分网络,能够全面表征赤芍总苷成分,并能呈现成分之间的关系,为其开发利用及药效研究奠定实验基础。3.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手段,挖掘赤芍总苷成分调控肝癌的生物学靶点,通过蛋白网络互作分析、基因功能注释分析、靶点调控通路分析等,实现赤芍总苷抗肝肿瘤作用机制的快速、系统分析,发现赤芍总苷抗肝癌作用可能与PI3K/Akt、MAPK等信号通路相关。4.赤芍总苷对Hep G2肝癌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诱导Hep G2细胞凋亡、降低G2/M期细胞的比例,扰乱细胞正常分裂状态达到抑制作用。5.赤芍总苷能够减轻肝脏损伤程度,对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6.赤芍总苷发挥抗肝肿瘤作用可能与抑制Hep G2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调控PI3K/Akt及MEK/ERK信号通路有关。7.赤芍总苷可能通过诱导CYP450酶亚型CYPl A2的活性发挥抗肝肿瘤作用。8.赤芍总苷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及一定给药时间内,不影响肝脏的功能,没有肝毒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王雪梅[6](2019)在《健脾补髓法联合CAG方案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中医健脾补髓法这一治法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证患者的干预作用,验证中医健脾补髓法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脾肾阳虚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广大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一条切实可行之路。方法:根据本临床观察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50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结合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CAG方案化疗,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中药白血病I号方。通过2个疗程的治疗,观察、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观察两组有效率、输血频率及治疗结束10天后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进而对白血病I号方的疗效性和安全性做出评价。结果:(1)治疗组在输注红细胞悬液、辐照单采血小板的总量上明显均优于对照组(P<0.05),因此可以认为白血病I号方可以减少脾肾阳虚证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输血总量、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为临床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提供了思路。(2)治疗组与对照组使用药物对两组有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率、生存期影响无明显差别(P>0.05)。(3)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在血细胞分析(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网织红细胞)、中性粒细胞缺乏恢复期方面影响无明显差别(P>0.05)。(4)治疗组与对照组使用药物对肝功能(AST)、肾功能(肌酐、尿素氮)、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影响均无明显差别(P>0.05)。虽然两组存在治疗上存在用药的差异性,但安全性观察指标未见与用药相关的异常改变,耐受性、安全性较好。结论:健脾补髓法联合CAG方案在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脾肾阳虚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的减少输血量,且安全性良好,是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脾肾阳虚证)有效的方法之一。

雷旭杰[7](2018)在《基于骨代谢水平对断藤益母汤治疗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炎性关节疾病,累及全身中小关节,因关节滑膜增生导致关节肿痛,最终导致骨破坏和关节功能障碍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致残性疾病。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同时存在骨代谢异常情况。类风湿关节炎属于祖国医学“痹证”的范畴,“筋伤骨损”是其重要病理改变。断藤益母汤是本院风湿病科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验方,方中昆明山海棠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为君药;续断补肝肾、强筋骨,为臣药;益母草功擅活血通脉,利湿消肿,二者并能拮抗君药之生殖毒性,以达增效减毒之目的。全方共奏祛风除湿、补益肝肾、化瘀通络之功,能有效改善痹症患者病情。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中老年RA患者在为期24周的疗程中服用断藤益母汤对于骨代谢水平和骨密度的改善情况以及疗效观察,并对实验室理化检测指标进行综合性分析,探讨其改善RA患者骨代谢水平及骨保护作用的部分作用机理,并定期观察患者血液系统及肝肾功能的用药安全性信息,为断藤益母汤应用于临床治疗RA提供更多理论依据。方法:收集符合诊断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计61例。试验组患者予口服中药汤剂断藤益母汤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予口服甲氨蝶呤片进行治疗,每次10mg,每周1次。对照组和试验组疗程均为24周。分别于基线期、入组第6周、入组第12周、入组第24周这4个时间点检测患者的血清ESR及CRP水平。分别于基线期、入组第24周这2个时间点检测患者的血清骨代谢物检测指标CTX-Ⅰ和PⅠNP水平,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对患者L1~4区域的骨密度值(BMD)进行测定,并通过公式换算T-Score(T值)和Z-Score(Z值);检测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IL-17、TNF-α、IL-6及IL-1水平以及抗CCP水平。在疗程中密切观察及检测患者的安全性指标,观察内容包括:受试者一般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等,皮肤黏膜及消化道反应等;检测指标内容包括:血常规检查和肝肾功能检查。将入组RA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肾虚证型和非肾虚证型,对试验组和对照组中符合肾虚证型的患者比较其中医证候改善、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值改善情况。结果:本研究发现断藤益母汤能降低RA患者CTX-Ⅰ水平,对比MTX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能升高PⅠNP水平,对比MTX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断藤益母汤在改善RA骨吸收指标上的疗效要优于MTX,在改善RA骨形成指标上疗效与MTX相当。断藤益母汤在调节骨代谢CTX-Ⅰ/PⅠNP比值上作用优于MTX,两组的RA患者骨密度水平BMD、Z-score及T-score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未显示差异,但治疗后组间对照断藤益母汤组BMD优于MTX对照组。显示断藤益母汤可能通过降低局部关节炎症和改善全身骨代谢两种途径影响骨平衡,而在改善全身骨代谢方面优于MTX。断藤益母汤能改善RA患者DAS28评分,疗效优于MTX;在改善RA患者关节压痛水平上疗效显着优于MTX,在改善患者关节肿痛水平上疗效与MTX相当;能降低患者ESR、CRP水平,与MTX疗效相当。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抗CCP水平都有所下降,但两组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IL-17、TNF-α、IL-6及IL-1水平均在治疗后明显下降,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TNF-α、IL-6的改善程度优于MTX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断藤益母汤在降低部分炎性因子水平上疗效优于MTX。比较两组RA患者中肾虚证型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改善、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值改善情况,发现断藤益母汤在为期24周的疗程中对于中老年肾虚证型RA患者的中医证候改善优于MT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断藤益母汤在为期24周的疗程中对于RA肾虚证型患者骨代谢指标CTX-Ⅰ水平、PⅠNP水平和CTX-Ⅰ/PⅠNP比值水平具有显着改善作用,作用优于MTX,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断藤益母汤能显着改善肾虚证型RA患者BMD水平,其作用优于MT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除了与昆明山海棠具有抗风湿、改善病情有关的作用外,还可能与断藤益母汤中续断和益母草能切合中老年RA患者肾虚病机,从而可以改善骨平衡有关。由此也提示应用昆明山海棠为主药治疗RA应该结合辨证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对本次研究的用药安全性进行分析,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液系统严重不良反应,有1例对照组患者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两组患者肾功能检查均未见指标出现明显异常。有个别患者出现胃脘部不适及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断藤益母汤能够有效改善RA患者病情活动度,改善关节压痛和肿痛症状,降低机体炎症水平,并能改善RA患者骨平衡,对机体骨密度水平有提高作用,进而可预防RA骨质疏松、并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其中对于肾虚证型RA患者的骨代谢指标、骨密度值改善作用都更为显着,可能与断藤益母汤组方药物配伍切合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主要中医病机有关。本课题的创新点:1.选择肾虚证型较多的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断藤益母汤对于肾虚型、非肾虚型RA患者骨代谢影响,探讨昆藤益母汤组方意义以及辨病辨证结合的优势。结果显示断藤益母汤改善肾虚型患者骨平衡更为有效,提示昆明山海棠配伍续断、益母草更为切合肾虚型中老年患者病机,也提示专方治疗结合辨证治疗更有优势。2.以骨代谢指标CTX-Ⅰ、PⅠNP、CTX-Ⅰ/PⅠNP比值同时结合骨密度检测,观察断藤益母汤对于RA患者的骨代谢影响。结果显示断藤益母汤改善骨代谢优于MTX,同时提示断藤益母汤并非单纯通过控制关节局部炎症、骨破坏来改善骨平衡,可能还通过改善全身的骨代谢水平来影响机体骨平衡。3.以多个炎症因子IL-17、TNF-α、IL-6及IL-1结合DAS28观察断藤益母汤治疗中老年RA患者疗效,结果断藤益母汤组DAS28、TNF-α、IL-6的改善程度优于MTX组,显示断藤益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

汤超,李德敬,崔兴[8](2017)在《雷公藤内酯醇抑制白血病干细胞自我更新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检测在雷公藤内酯醇作用下,白血病干细胞的NANOG、β-catenin和OCT-4蛋白表达的水平,从抑制白血病干细胞细胞自我更新方面探讨其机制。方法:首先使用免疫磁珠法进行分选白血病干细胞。实验共设4组,分为:对照组、雷公藤内酯醇3个浓度(低中高)组。4个组均加入K562/A02细胞悬液100μL,对照组加入RPMI1640培养液100μL,雷公藤内酯醇低中高浓度组终浓度分别为10、50、100ng/mL。进行各组细胞增殖率的检测、并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NANOG、β-catenin和OCT-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对各组细胞增殖率检测结果显示,3个不同浓度雷公藤内酯醇组,处理24h后都可以观察到K562/A02干细胞增殖受抑,并呈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3个不同浓度雷公藤内酯醇度组的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且与对照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中剂量组中OCT-4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而NANOG蛋白的表达在这4个组中,没发现显着差异。结论:中剂量组的雷公藤内酯醇能够调控β-catenin/OCT-4蛋白表达水平,表明该浓度剂量对抑制白血病干细胞自我更新作用最强;而试验中发现的其具有抑制白血病干细胞增殖的浓度依赖性,表明白血病干细胞受到高浓度雷公藤内酯醇抑制可能存在其他机制。

张亚美[9](2017)在《CHOP依赖的内质网应激通路在雷公藤内酯醇诱导黑素瘤A375细胞凋亡中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恶性黑素瘤被认为是恶性程度极高、侵袭性极强的肿瘤,尽管治疗方法多样,但结果并不理想,因此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十分必要。雷公藤内酯醇作为免疫抑制剂已被证明可以诱导人黑素瘤A375细胞的凋亡。研究表明雷公藤内酯醇可通过多种信号途径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其中也包含内质网应激。内质网介导的凋亡通路是近年来发现的新的细胞凋亡通路。CHOP被认为是内质网应激的主要标志性分子,其表达量显着上升是引起内质网应激性凋亡的三大机制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CHOP依赖的内质网应激性反应在雷公藤内酯醇诱导人黑素瘤A375细胞凋亡的可能及作用机制。目的1.检测雷公藤内酯醇对人黑素瘤A375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并研究雷公藤内酯醇能否引起内质网应激的发生。2.研究内质网应激标志性分子在雷公藤内酯醇干预黑素瘤A375细胞后的变化趋势,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引起细胞凋亡的新的作用机制,为黑素瘤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方法培养人黑素瘤A375细胞系,按照浓度梯度(OnM、12.5 nM、25 nM、50 nM、100 nM、200 nM)加入雷公藤内酯醇24h。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药物作用后细胞形态改变;CCK8法检测对A375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WesternBlot印迹法观察GRP78、p-PERK、PERK及CHOP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同时测定雷公藤内酯醇作用48h、72h后GRP78蛋白的变化趋势;qPCR检测各组细胞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GRP78、PERK、CHOP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1.雷公藤内酯醇作用24h后,随着浓度的增高,细胞数目逐渐减少,细胞变细长的梭形,并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变圆形或类圆形。2.与阴性对照组比较,12.5nM、25nM、50nM、100nM、200nM雷公藤内酯醇作用细胞24h、48h、72 h后均对A375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且与浓度、时间有依赖性,有统计学差别(P<0.05),雷公藤内酯醇对A375细胞24h、48h、72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约为308nM、83nM、55nM。3.雷公藤内酯醇干预A375细胞24h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4.WesternBlot结果显示雷公藤内酯醇可以诱导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p-PERK、PERK及CHOP表达升高,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延长雷公藤内酯醇的作用时间,GRP78蛋白表达量逐渐减少。6.qPCR显示,雷公藤内酯醇作用A375 24h后,GRP78、PERK、CHOP各自mRNA的相对表达量上调,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雷公藤内酯醇可以引起人黑素瘤A375细胞内质网应激的发生。2.雷公藤内酯醇通过CHOP依赖的内质网应激性凋亡途径诱导人黑素瘤A375细胞系的的凋亡。

林子艺[10](2017)在《Hsp90抑制剂Ganetespib协同雷公藤内酯醇抑制人类白血病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ganetespib、雷公藤内酯醇对人类白血病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探讨联合用药的协同作用机制。方法:(1)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ganetespib、雷公藤内酯醇单药及联合用药对Bcr-Ab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株K56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细胞株HL-60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2)ComPusyn软件探究ganetespib联合雷公藤内酯醇对人类白血病细胞K562、HL-60的协同作用。(3)Western blot实验检测ganetespib、雷公藤内酯醇单药及联合用药对人类白血病细胞K562、HL-60相关热休克蛋白、增殖信号通路、凋亡调控信号通路等表达的影响。(4)Annexin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仪检测ganetespib、雷公藤内酯醇单药及联合用药诱导人类白血病细胞K562、HL-60的凋亡作用。结果:(1)在一定浓度范围内,ganetespib、雷公藤内酯醇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人类白血病细胞K562、HL-60增殖,ganetespib对应的IC50分别为(0.0486±0.0093)μmol/L和(0.0359±0.0203)μmol/L,雷公藤内酯醇对应的IC50分别为(0.0532±0.0199)μmol/L和(0.0319±0.0036)μmol/L。(2)通过ComPusyn软件分析,在一定浓度配对下,ganetespib联合低浓度雷公藤内酯醇具有协同抑制人类白血病细胞K562、HL-60增殖作用。(3)Ganetespib、雷公藤内酯醇单药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抑制Bcr-Abl和Akt表达,抑制Akt的磷酸化,激活caspase-3、caspase-7、caspase-9和PARP,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Ganetespib单药增加Hsp70表达,抑制p-ERK表达,雷公藤内酯醇单药抑制Hsp70表达,诱导p-ERK表达。(4)Ganetespib协同雷公藤内酯醇更有效抑制Bcr-Abl、Hsp70和Akt的表达,抑制Akt的磷酸化,激活p-ERK、caspase-3、caspase-7、caspase-9和PARP,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作用更明显。结论:(1)Ganetespib和雷公藤内酯醇体外对人类白血病细胞K562、HL-60具有良好的增殖抑制作用。(2)Ganetespib协同雷公藤内酯醇阻断PI3K/Akt通路,抑制人类白血病细胞K562、HL-60增殖,诱导caspase通路,促进细胞凋亡。(3)Ganetespib协同雷公藤内酯醇抗人类白血病细胞作用可能是通过雷公藤内酯醇下调Hsp90抑制剂ganetespib诱导的Hsp70表达、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二、雷公藤内酯醇对K562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及对比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雷公藤内酯醇对K562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及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小剂量雷公藤多苷对人上皮性耐药卵巢癌A2780/DDP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1部分 GTW对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A2780/DDP细胞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研究方法及内容
    2 结果
        2.1 不同浓度GTW对A2780/DDP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2.2 不同浓度DDP对A2780/DDP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2.3 小剂量GTW对 A2780/DDP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
        2.3.1 Transwell迁移实验
        2.3.2 Transwell 侵袭实验
    3 讨论
    4 结论
第2部分 GTW通过ILK/AKT/GSK3β/Slug信号通路抑制人上皮性卵巢癌耐顺铂作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2 结果
        2.1 转染si RNA-Slug沉默Slug后,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
        2.2 转染si RNA-ILK沉默ILK后,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
        2.3 应用AKT抑制剂后,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
        2.4 应用GSK3β抑制剂后,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
    3 讨论
    4 结论
第3部分 GTW抑制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裸鼠体内成瘤作用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2 结果
        2.1 GTW、DDP及两者联用治疗对荷瘤裸鼠生长情况以及肿瘤大小重量的影响
        2.2 GTW、DDP及两者联用治疗对荷瘤裸鼠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HE4 水平的影响
        2.3 GTW、DDP及两者联用后,肿瘤组织中IL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总结与展望
    总结
    不足之处与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上皮性卵巢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 铂耐药上皮性卵巢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线粒体靶向的雷公藤甲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雷公藤甲素与其抗肿瘤活性研究现状
    1.1 雷公藤甲素的来源与结构
    1.2 雷公藤甲素的抗肿瘤活性与作用机制
        1.2.1 呼吸系统肿瘤
        1.2.2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1.2.3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1.2.4 泌尿生殖系统肿瘤
        1.2.5 其他肿瘤
    1.3 雷公藤甲素毒性研究
        1.3.1 心血管循环系统毒性
        1.3.2 消化系统毒性
        1.3.3 泌尿生殖系统毒性
        1.3.4 免疫系统毒性
        1.3.5 其他毒性
    1.4 雷公藤甲素的结构改造与抗肿瘤活性
        1.4.1 C-14β-OH的修饰
        1.4.2 α,β-不饱和五元内酯环(D环)的修饰
        1.4.3 C5,6-位的修饰
        1.4.4 环氧基的修饰
        1.4.5 其他修饰
第二章 线粒体靶向雷公藤甲素衍生物的设计与合成
    2.1 引言
    2.2 目标产物与合成路线
    2.3 雷公藤甲素衍生物的波谱数据
    2.4 实验部分
        2.4.1 实验试剂与实验设备
        2.4.2 雷公藤甲素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2.4.3 雷公藤甲素衍生物的纯度检查
第三章 线粒体靶向雷公藤甲素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细胞与动物
        3.1.2 化合物
        3.1.3 试剂
        3.1.4 仪器
        3.1.5 常用试剂的配制
    3.2 实验方法
        3.2.1 MTT法测细胞活力
        3.2.2 LDH法检测细胞毒性
        3.2.3 RP-HPLC法检测化合物TP和Mito-TP-2在线粒体内的分布与聚集
        3.2.4 DAPI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
        3.2.5 DCFH-DA染色检测胞内ROS水平
        3.2.6 JC-1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
        3.2.7 Annexin/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
        3.2.8 PI染色法测细胞周期
        3.2.9 化合物TP和Mito-TP-2抗肿瘤药效和毒性研究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雷公藤甲素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评价
        3.3.2 Mito-TP-2对LDH释放量的影响
        3.3.3 Mito-TP-2在线粒体里的聚集与分布
        3.3.4 Mito-TP-2对细胞内ROS的影响
        3.3.5 Mito-TP-2对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影响
        3.3.6 Mito-TP-2诱导细胞凋亡
        3.3.7 Mito-TP-2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3.3.8 化合物TP和Mito-TP-2抗肿瘤药效和毒性研究
总结与讨论
附录 化合物谱图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雷公藤多苷化学成分及其谱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表
0 引言
第一章 雷公藤多苷特征图谱的建立
    1 实验仪器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结果
第二章 雷公藤多苷抗炎及免疫抑制活性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第三章 雷公藤多苷谱效关系研究
    1 实验材料
    2 雷公藤多苷与抑制RA-FLS增殖活性谱效关系分析
    3 雷公藤多苷与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 细胞NO释放活性谱效关系分析
第四章 雷公藤多苷的化学成分研究
    1 实验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雷公藤多苷LC-MS分析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1 实验总结
    2 展望
第六章 其他相关研究工作
    1 类风湿性关节炎(CIA)动物模型的构建
    2 鄂西清风藤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 雷公藤多苷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4)雷公藤内酯醇对高糖环境下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VEGF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实验材料
第三章 实验方法
第四章 实验结果
第五章 实验讨论
第六章 实验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5)赤芍总苷抗肝肿瘤药效物质分析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赤芍本草考证及赤芍研究进展
    第一节 赤芍本草考证
    第二节 赤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第三节 赤芍总苷抗肝癌疗效研究
第二章 赤芍总苷的提取纯化及化学成分表征研究
    第一节 赤芍总苷提取工艺研究
    第二节 赤芍总苷纯化工艺研究
    第三节 赤芍、赤芍总苷抗肝肿瘤作用比较研究
    第四节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赤芍总苷化学成分表征研究
    第五节 基于分子网络的赤芍总苷化学成分可视化分析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赤芍总苷体内、外抗肝肿瘤药效学研究
    第一节 赤芍总苷体外抗肝肿瘤作用研究
    第二节 赤芍总苷体内抗肝肿瘤作用研究
    第三节 赤芍总苷对H22荷瘤小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赤芍总苷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第一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赤芍总苷抗肝癌分子机制研究
    第二节 赤芍总苷对人肝癌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第三节 赤芍总苷介导PI3K/Akt信号通路抗肝肿瘤作用研究
    第四节 赤芍总苷介导MEK/ERK信号通路抗肝肿瘤作用研究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赤芍总苷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酶的影响及肝毒性评价
    第一节 细胞色素P450酶的研究概况
    第二节 赤芍总苷对大鼠P450酶亚型的活性影响
    第三节 赤芍总苷对大鼠P450酶亚型mRNA表达的影响
    第四节 赤芍总苷对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第五节 小结
分析讨论
结论
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赤芍总苷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个人简历
致谢

(6)健脾补髓法联合CAG方案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实验目的
    2.实验方法
        2.1 实验设计
        2.2 随机分组方法
        2.3 诊断标准
        2.4 病例选择
        2.5 治疗方法
        2.6 临床疗效指标及安全性相关指标观察
        2.7 统计学处理
        2.8 技术路线
    3.治疗前两组可比性分析
        3.1 两组性别、年龄的比较
        3.2 两组体表面积的比较
        3.3 两组白血病分型的比较
        3.4 两组白血病危险度分层比较
        3.5 两组治疗前血细胞分析
        3.6 两组治疗前生化结果分析
        3.7 两组治疗前输红细胞悬液、输血小板总量分析
    4.结果
        4.1 两组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所占比例)的比较
        4.2 生存状态
        4.3 治疗前后血象的比较
        4.4 治疗前后生化结果分析
        4.5 输血量疗效分析
        4.6 安全性相关指标
讨论
    1.祖国医学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认识
        1.1 古代医者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认识
        1.2 祖国医学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的研究
        1.4 老年AML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证理论依据
    2.现代医学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认识
        2.1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特点
        2.2 西医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
        2.3 观察指标的选取
    3.中药治法的确立及方义
        3.1 健脾补髓法方案的确立
        3.2 方义分析
结论
问题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 2017 年欧洲白血病网络(ELN)急性髓系白血病危险度分层体系
    附件二 CRF表
    附件三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示例)

(7)基于骨代谢水平对断藤益母汤治疗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痹症的源流
        1.1.1 痹症的命名
        1.1.2 痹证的病因病机
        1.1.3 痹证的治疗
    1.2 中药雷公藤及相关制剂作用机理研究
        1.2.1 类皮质激素作用
        1.2.2 对滑膜细胞的影响
        1.2.3 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
        1.2.4 对T细胞因子的影响
        1.2.5 对B淋巴细胞的影响
        1.2.6 对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1.2.7 对细胞因子系统的影响
        1.2.8 对关节炎血管生成的影响
        1.2.9 对金属蛋白酶的影响
        1.2.10 对趋化因子的影响
        1.2.11 对RANKL/RANK/OPG系统的影响
        1.2.12 对炎症介质的影响
    1.3 雷公藤及相关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应用进展
        1.3.1 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3.2 昆藤通痹合剂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3.3 断藤益母汤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3.4 断藤益母汤的副作用研究进展
    1.4 骨代谢标志物在类风湿关节炎实验和临床研究综述
        1.4.1 BTM在动物实验中的应用
        1.4.2 BTM可用于RA病情活动和预后判断
        1.4.3 BTM可用于RA治疗的疗效评价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资料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诊断标准
        2.1.3 患者纳入
    2.2 临床研究方法
        2.2.1 患者分组
        2.2.2 治疗方法
        2.2.3 病情改善评价
        2.2.4 实验室指标
        2.2.5 安全性观察
        2.2.6 统计学方法
        2.2.7 技术路线图
    2.3 结果
        2.3.1 试验完成情况
        2.3.2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2.3.3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肾虚证型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比较
        2.3.4 试验组与对照组DAS28(CRP)评分与RA活动度分级比较
        2.3.5 两组疾病活动指标观察
        2.3.6 两组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观察
        2.3.7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指标观察
        2.3.8 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指标观察
        2.3.9 临时合并用药情况
        2.3.10 安全性情况分析
第三章 讨论
    3.1 RA患者存在骨代谢异常
    3.2 断藤益母汤能改善RA患者骨平衡
    3.3 断藤益母汤能降低RA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3.4 断藤益母汤能缓解RA患者病情
    3.5 断藤益母汤改善肾虚型患者骨代谢作用机理探讨
    3.6 断藤益母汤安全性研究分析
    3.7 本课题存在问题与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8)雷公藤内酯醇抑制白血病干细胞自我更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剂和仪器
    1.2 引物
2 实验方法
    2.1 K562/A02干细胞分选
    2.2 实验分组
    2.3 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CD38-细胞率
    2.4 K562/A02干细胞增殖率检测
    2.5 蛋白印迹法检测NANOG、β-catenin和OCT-4蛋白表达
    2.6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免疫磁珠分选前后CD34+CD38-细胞率的对比
    3.2 雷公藤内酯醇抑制K562/A02干细胞增殖
    3.2 蛋白印迹法检测K562/A02中NANOG、β-catenin和OCT-4的表达
4 讨论

(9)CHOP依赖的内质网应激通路在雷公藤内酯醇诱导黑素瘤A375细胞凋亡中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一览表
绪论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体外实验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体内实验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Hsp90抑制剂Ganetespib协同雷公藤内酯醇抑制人类白血病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1.1 药物与试剂
        1.2 细胞株及培养条件
        1.3 主要试剂的配置
        1.4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MTT比色法
        2.2 Western Blot法
        2.3 AnnexinV-FITC/PI双染法
        2.4 统计方法
结果
    1 Ganetespib抑制人类白血病细胞K562、HL-60 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
        1.1 Ganetespib抑制人类白血病细胞K562、HL-60 增殖
        1.2 Ganetespib抑制人类白血病细胞K562、HL-60 增殖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
        1.3 Ganetespib诱导人类白血病细胞K562、HL-60 凋亡
    2 雷公藤内酯醇抑制人类白血病细胞K562、HL-60 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
        2.1 雷公藤内酯醇抑制人类白血病细胞K562、HL-60 增殖
        2.2 雷公藤内酯醇抑制人类白血病细胞K562、HL-60 增殖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
        2.3 雷公藤内酯醇诱导人类白血病细胞K562、HL-60 凋亡
    3 Ganetespib协同雷公藤内酯醇抑制人类白血病细胞K562、HL-60 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
        3.1 Ganetespib协同雷公藤内酯醇抑制K562、HL-60 细胞增殖
        3.2 Ganetespib协同雷公藤内酯醇抑制细胞增殖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
        3.3 Ganetespib协同雷公藤内酯醇促进K562、HL-60 细胞凋亡
    4 Ganetespib协同雷公藤内酯醇抑制人类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雷公藤内酯醇抗白血病作用研究进展
    1 雷公藤内酯醇对白血病细胞的抑制作用
    2 雷公藤内酯醇抗白血病作用机制
    3 雷公藤内酯醇的临床试验
    4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雷公藤内酯醇对K562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及对比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剂量雷公藤多苷对人上皮性耐药卵巢癌A2780/DDP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D]. 丰颖. 南昌大学, 2021(01)
  • [2]线粒体靶向的雷公藤甲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D]. 宋慧娜. 山东大学, 2020(04)
  • [3]雷公藤多苷化学成分及其谱效关系研究[D]. 丁同同. 贵州医科大学, 2020(04)
  • [4]雷公藤内酯醇对高糖环境下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VEGF表达的影响[D]. 徐方. 南华大学, 2020(01)
  • [5]赤芍总苷抗肝肿瘤药效物质分析及作用机制研究[D]. 范冰冰.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健脾补髓法联合CAG方案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雪梅.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7]基于骨代谢水平对断藤益母汤治疗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D]. 雷旭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5)
  • [8]雷公藤内酯醇抑制白血病干细胞自我更新的研究[J]. 汤超,李德敬,崔兴.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7(04)
  • [9]CHOP依赖的内质网应激通路在雷公藤内酯醇诱导黑素瘤A375细胞凋亡中的机制研究[D]. 张亚美. 南京大学, 2017(05)
  • [10]Hsp90抑制剂Ganetespib协同雷公藤内酯醇抑制人类白血病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D]. 林子艺. 福建医科大学, 2017(04)

标签:;  ;  ;  ;  ;  

雷公藤甲素对K562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及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