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设计的零件选材

基于模糊设计的零件选材

一、基于模糊设计的零件选材(论文文献综述)

李贞[1](2016)在《乘客电梯绿色设计方案评价及关联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绿色设计是实现产品与环境之间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一个合格的绿色产品中,其设计方案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绿色设计方案的评价是衡量绿色产品设计优劣的重要评价标准,因此建立合适的绿色设计评价体系对实现绿色方案评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绿色设计方案中绿色度研究以及建立合理科学的方案的评价体系,对实现乘客电梯绿色设计有重要的实用价值。首先,将绿色设计方法引入到乘客电梯方案设计中。在分析绿色设计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将层次分析法引入乘客电梯绿色设计方案指标体系的建立中,建立了乘客电梯绿色设计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将模糊理论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提出了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乘客电梯绿色设计方案中绿色度评价的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乘客电梯电梯绿色度以此来判断该设计方案的绿色程度。模糊层次分析避免了传统层次分析法中权重判断完全依赖主观判断的问题,使得在绿色设计方案中绿色度的评价更加客观科学,并且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为绿色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绿色度的评价为方案评价奠定了基础。其次,针对乘客电梯绿色设计中指标具有混合型的特点,提出了以信息公理为基础的混合型指标多属性决策方案评价方法。依据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乘客电梯绿色设计方案指标体系。信息公理的方案评价是以信息量的大小来判断方案的优劣,因此针对指标的属性类型特点对指标进行分类,即为实数型、区间型和模糊语言属性指标,对不同类型的指标按照其特点对其进行信息量的计算。实数型和区间型指标属于定量型指标,其有固定的信息量的计算方法。在模糊语言属性指标信息量计算中其与信息公理相结合;并在模糊语言属性中信息量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选择了正态分布隶属函数对模糊属性指标进行信息量的计算。通过各个方案指标信息总量的大小来判断方案的优劣,从中选出最优的方案。并与选取三角隶属函数曲线所得信息量相比较,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最后,为了能够更好的比较各个方案的优劣对各个方案之间的关联度进行评价,应用灰色关联理想解法对方案关联度进行评价。在文中灰色关联理想解法中权重的计算方法与信息公理方案评价相结合,区别于传统的灰色理想解法不同,指标权重用信息公理中正态分布隶属函数进行计算权重。各个指标的信息量即为权重矩阵,通过构造灰色关联系数建立了灰色关联系数矩阵,计算各个方案与正理想方法和负理想方案之间的距离,最终得到各个方案之间的贴进度。通过选择不同的灰色关联系数来比较各个方案之间关联度,并用MATLB对不同灰色关联系数的方案进行模拟。通过结果可知以信息公理为基础的方案评价的准确性同时也能得到各个方案之间的贴进度。

张抗抗[2](2015)在《奇瑞A3汽车差速器多目标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汽车差速器是汽车传动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件之一,主要是用来将变速箱传递过来的转矩和转速按需分配给左右两侧车轮,其性能和可靠性将直接影响整车的质量水平。本文以奇瑞A3汽车差速器为研究对象,在满足可靠度的基础上,对其体积和最大允许传递功率进行多目标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首先,本文以机械可靠性设计理论为基础,根据奇瑞A3汽车差速器的动力性能要求,建立了以可靠度和边界条件为约束条件、以体积最小和允许传递功率最大为目标函数的多目标联合优化设计模型。并使用MATLAB优化工具箱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计算。其次,由于常规可靠性设计是建立在(0,1)二值理论的经典集合基础上,对存在模糊因素的差速器进行设计时显得不够准确。为此本文基于模糊可靠性理论和模糊优化设计理论,建立了差速器的多目标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模型。应用最优水平截集法,将模糊可靠度优化模型转化为非模糊优化模型并求解。对比常规可靠度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模糊可靠度优化设计效果更优。最后,本文在模糊可靠度优化结果的基础上,基于NXUG平台建立了奇瑞A3汽车差速器的三维模型。并以UGOpen为工具,对差速器内锥齿轮进行了二次开发。

苏勇[3](2015)在《基于Pro/E模型驱动的零件材料有害性及碳排放评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制造业发展迅猛。产品中许多零部件从原料获取、加工制造到回收处理一系列过程中消耗各种资源及能源,同时也会向环境中排放出大量的有害物质,资源与环境问题对经济的长远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制造业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在产品设计时既要考虑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又要考虑产品的环境影响性。因此,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考虑产品设计的绿色属性将是产品设计的重要研究方向。如何在设计软件中添加相应插件,实现设计过程对相应零件的环境性能做出量化评估也是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提出了Pro/E模型驱动的零件材料有害性及碳排放评估方法,实现在零件设计过程中同步获取零件信息并对其环境性能进行量化的评估。采用层次化评估方法结合化学品说明数据库中的内容描述对材料的有害潜能进行量化的评估计算,利用评估值衡量材料的环境危害;对零件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分析其从原料获取、加工制造、回收处理整个过程的碳排放,并给出了相应的理论计算公式;利用Pro/E二次开发技术,对零件参数化设计及零件几何参数获取进行了研究;开发Pro/E插件,建立材料信息数据库、工艺设备数据库及材料有害潜能值数据库,实现在Pro/E中自动获取零件模型的几何信息并结合后台数据库及用户输入数据,对零件材料的有害性及碳排放进行量化的评估。以轴类零件为例阐述了插件的使用及有效性。

孙良峰[4](2014)在《面向低碳的产品结构再生设计与反馈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产品低碳设计是低碳经济驱动下的研究热点。本文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低碳的产品结构再生设计与反馈方法。围绕产品结构多层建模与结构再生技术、设计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化反馈与结构方案评价技术展开研究,并在多个产品的结构设计过程中进行应用,验证了所提出的理论、方法及技术的可行性。全文的组织结构为:第一章:综述了产品低碳设计与产品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相关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当前产品低碳设计与产品结构设计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论文组织结构。第二章:构建了面向低碳设计的产品结构多层集成模型。分别从产品结构多个层面分析了通过优化各层结构来改善产品低碳性能的方法。研究了通过产品层的整体选材来改善产品的可回收性能;以模块细分及可重构表达来提高部件层结构的可重用性;以零件结构的再生来改善产品的制造、装配、拆卸等性能。建立了各层结构相应的模型,并构建了面向低碳设计的产品结构多层集成模型。第三章:基于构建的结构多层集成模型研究了产品结构再生设计技术。基于产品结构与材料关联模型,实现了产品回收策略的快速自动生成,提出了相应的产品整体选材算法。采用有向图运算法则描述模块重构操作过程,实现部件结构层的模块重构。通过结构的再生规则,实现零件层面的结构再生并提取再生关联碳排放信息。以实际设计问题为例阐述了结构再生设计的实现过程。第四章:研究了产品结构设计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化反馈技术。提出了产品结构与碳排放信息的映射方法,采用相对碳排放因子的方法实现了碳排放的量化。通过追踪基础零部件生命周期中各类碳排放关联信息,构建了企业的基础碳排放库。利用功能分解树映射结构,形成产品结构的分层递阶划分,并通过结构的逐层搭建及碳排放信息的逐层提取,至底向上地构建了产品的碳排放分层递阶表达,提出了产品结构设计过程中的碳排放反馈机制,实现了产品结构设计过程中的实时碳排放量化反馈。第五章:研究了基于泛逻辑推理的产品融合低碳性分析的结构方案评价技术。用功能与或树及匹配命题集的形式实现了产品结构方案的命题表达,并采用各独立匹配命题分别评价再整体集成的方法,细化了评价过程。将产品性能指标分为功能性评价指标及低碳性评价指标,以各独立匹配命题为单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分别评估。利用泛逻辑学中建立的命题自相关性及互相关性对命题真值的影响模型,将两者有效的结合,同时充分考虑各独立方案之间的集成特性,运用复合命题的泛逻辑推理方法实现整体结构方案的评价。第六章:介绍了面向低碳的产品结构设计系统的开发及其在多机电产品设计中的应用,验证了所提理论、方法及技术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第七章:对全文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郑慧超[5](2012)在《复杂压铸模具设计专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压铸是高效益、高效率的精密铸造方法,但在压铸模具设计中存在模具材料种类繁多,模具结构复杂、稳定性较差、设计工作量大及周期长等问题。因此本论文基于将成熟专家知识吸收重用的思想,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和开发针对复杂压铸模具的专家系统,为高效合理设计该类模具打下基础。系统采用Access2007数据库技术和面向对象的VB6.0编程语言平台,确立产生式知识表达方式。通过建立18种压铸模具材料的9种性能数据库,结合模具设计8个方面的大量成熟专家经验及理论知识,组成合理的、科学的、可靠的知识库;利用专家系统正向推理原则,结合知识库中专家知识和判据,建成高效、适用的推理机;最终实现用户通过人机对话获得专家建议的目的。研究的关键是专家实际设计经验的收集和整理,及将其数据化和可控化,为实现“大型、复杂压铸模具专家系统”的科技创新提供最重要的基础。具体研究成果为:1)在模具材料选用阶段,系统可提供全面可靠的材料性能数据,同时,能够基于铸件类型、材料性能、典型失效形式及机构零件类别,有针对性的推荐最优材料。2)在模具结构设计阶段,系统可直接根据铸件的平均壁厚、重量、复杂程度和精度等初始条件,推荐出合适的压射压力、浇铸温度、压铸时间、保压时间、压铸机型号及浇道面积等方面的主要设计参数;在推出机构,模架设计、衬模设计及抽芯机构等机构设计方面,系统提供合理设计参数的同时,也为其零件模块设计标准化提供合适的建议。3)在报价和诊断模块,基于“经验法”和“工时法”开发了两种报价系统,同时针对压铸生产中压铸件的常见的25种缺陷建立了“压铸件诊断数据库”。系统在“变速箱壳体”等复杂压铸模具的实际开发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显着提高了设计效率,完成了“04”重大专项课题“大型、复杂、高寿命压铸模具”赋予的任务,同时也为以后模具设计的智能化和标准化做出一定的探索。

胡光忠[6](2012)在《模糊可重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在转向架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转向架是机车车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件之一,担当着运行、导向、承载、减振的任务,同时也是牵引和制动最终执行者,是一个典型的复杂机械系统,其设计具有模糊性、耦合性和递归性等特点。目前的设计方法主要针对现有运行转向架存在的问题,进行局部改进和优化,很少有涉及转向架结构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同时,现代社会的高效率同样影响着产品开发设计。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产品的快速重构设计是复杂机械产品研究的重点。本文基于这两方面的现状,以快速创新设计理论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我国转向架设计实际,展开模糊可重构设计理论与方法及其在列车转向架设计的应用研究。1.可重构设计作为21世纪制造业关键技术之一,相对其他的设计方法能够同时解决设计的继承性和创新性两个问题,但是其设计理论基础为独立公理设计理论,仍然难以支撑复杂产品重构设计。本文在详细论述传统可重构理论及其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模糊可重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分析了设计输入信息的模糊性、设计域关系的模糊性和设计求解过程的模糊性,给出了模糊可重构设计的定义及其模糊可重构性的定理,并证明了复杂机械产品设计具有可重构性。针对传统可重构设计采用的层次分析和“Z”字映射方法,在复杂机械产品可重构设计方面存在效率低和风险大的问题,给出了模糊可重构设计方法。将传统的设计域进行细化,提出了性能域概念,将物理域分为结构域和参数域,采用模糊数描述设计域及其映射关系,通过模糊矩阵变化、模糊相似识别和再设计实现产品的重构。2.论述了模糊可重构设计相关模糊集理论及其方法。介绍了模糊集定义和λ-截集的概念,给出了机械产品设计中设计参数的常用隶属度函数。详细论述了基于多参数的模糊识别加权贴近度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模糊可重构设计构件的模糊优选。论述了机械结构的模糊优化方法,以许用应力为模糊约束和转向架构架质量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Hypermesh的OptiStruct工具对构架进行了优化分析。3.研究了基于质量屋(HOQ)的产品重构设计矩阵分析方法及其在转向架总体设计中的应用。论述了结构化分析工具(HOQ)的构建过程和关联矩阵及其耦合性分析方法。以转向架设计为例,构建了转向架的“功能—结构”映射矩阵,分析了其可重构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转向架”性能—参数“关联矩阵,给出了主要设计参数及其重要度排序,为确定目标设计参数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为构件的模糊识别提供了依据。4.针对转向架构架结构的复杂性,研究了构架广义模块化设计方法及其性能仿真。结合焊接构架的结构特征,给出了广义模块定义及其函数表达,分析了参数化模块、柔性模块和虚拟模块的划分方法及其特点,论述了广义模块化产品重构设计方法。以某构架设计为例,实现了构架广义模块化设计以及性能仿真的自动化。5.研究了模糊可重构设计系统(BFRDS)关键技术,实现了其系统开发。产品可重构设计系统关键技术包括产品数据模型、配置设计和自动装配等技术。根据复杂机械产品性能的复杂性,提出了多软件协同仿真技术。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高速列车转向架的结构特征和设计过程,构建了转向架模糊可重构设计系统的结构体系,给出了系统功能模块和重构设计流程,开发了设计系统软件。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复杂机械产品可重构设计问题,以传统可重构设计为基础,基于并行工程和数字样机技术,研究了模糊可重构理论与方法,并以某型转向架为典型应用,探索了转向架设计继承与创新问题。开发的模糊可重构设计系统实现了转向架的模糊重构设计及其产品数据的集成管理,为转向架快速设计和资源重用提供了重要手段和软件平台。

方振龙[7](2012)在《煤矿瓦斯抽采钻机设计》文中认为本文在绪论中说明了我国分布有大量的煤矿,但在瓦斯抽采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介绍了国内外瓦斯抽采钻机的发展状况(主要生产技术、生产厂家、产品类型等)。最后综述本文设计的主要内容。本文在第二章主要介绍瓦斯抽采钻机的设计方法。传统设计方法主要运用长期积累下的经验进行设计;可靠性设计需要大量的数据建立工程数据库,保证可靠性;有限元方法将连续体离散成有限个单元体的组合结构;优化设计可以使钻机的一些指标达到最优;模块设计有利于钻机的标准化、系列化;系统设计使钻机的各个部分成分有机的整体;模糊设计能够对钻机设计中的一些模糊过程进行分析;人机工程使工人操作钻机时舒适,效率高;绿色设计使钻机对环境友好;反求工程可以对先进的钻机进行反求,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本文在第三章阐述钻机的设计。根据钻机的使用情况和要求,选用了气动马达作为作为动力结构,具有防爆安全、工作范围广、维修简单、价格低廉的优点。钻机的马达的进出气相应设备上装有消音器,降低噪声,使工人感到舒适。钻机总体结构采用了架柱式结构,有六大部分组成(回转总成、行走总成、导向台总成、钻杆导向支架、支架、钻套),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程度很高,从而使钻机易于拆卸,可以频繁移动。钻机钻进结构使用了高效螺旋钻杆和硬质合金钻头回转钻进,工作时转速高、扭矩大、操作安全。钻机参数确定主要考虑了钻机的转速、转矩、工作行程等。在确定基本结构后,对钻机的各个零部件进行了具体的设计,进而绘出了部件的二维图纸,三维模型。最后对零部件进行了装配,确保设计的各个零部件不发生干涉等,使设计正确合理。本文第四章在钻机设计出来之后对主要零部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以确保工作时的安全可靠。有限元分析一般包含五个步骤:零件模型建模完毕后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零件使用时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应该施加何种约束。对零件进行施加相关力和约束,即求解参数的设定。对零件进行合理的网格划分。进行求解,得出结果。进行有限元分析的主要零件有:支架底座、横梁、齿轮、齿轮轴等。经分析它们的最大应力均小于需用应力,变形也都很小,工作安全。本文第五章得出结论:钻机结构合理,工作可靠,满足要求。从总体上说本文设计出了一气动架柱式钻机,该钻机主要使用高效螺旋钻杆和硬质合金钻头回转钻进,压缩空气作为动力,两个独立马达分别带动回转和给进。可用于煤矿煤层探水,探排瓦斯空的施工。具有转速高,扭矩大,操作简单,安全的特点。

李海林[8](2011)在《基于模糊设计方法的羽毛球运动专项辅助练习器的优化设计》文中认为工业设计过程是综合应用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技术进行复杂的分析、综合、决策的过程。随着工业设计从简单外观设计、色彩设计、功能设计等扩展到包括情感设计、交互设计、反设计等,信息之间的交错越来越复杂,其模糊性也就越加明显。近几年的设计学科的发展表明,产业的模糊性正在加强,而科技信息的发展也使得工业设计师需要以“模糊设计”的思想来进行工作。本文就针对“工业设计”本身的模糊性,将应用模糊数学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并结合工业设计本身实际的特性,着重研究模糊理论下的工业设计的本质。把设计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理解,并就创新设计中没有基础数据来源的情况下引入专家调查法,获得单因素影响的权重值,这将有利于设计师把握主要矛盾,做到有的放矢,以更高的效率解决关键问题。后续并运用模糊数学工具对方案的遴选提出量化的指数,利于分析各方案之间的优劣关系,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此方法在针对设计因素分析以及方案遴选的过程上弥补了传统方法中的不足。在此基础上的运用也对其他设计行业例如: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视觉设计等具有一定的普遍推广意义。

张丹丹[9](2011)在《绿色设计中材料选择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市场需求的推动、环境法律法规的颁发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逐渐增强,绿色设计逐渐成为众多企业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绿色设计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融入到产品设计过程中,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联结为一个互为因果的有机整体。由于产品的绿色性能主要通过材料的各项属性的环保性体现出来,材料选择在绿色设计中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绿色材料选择是实施产品绿色设计的重要过程与方法,是改善产品环境性能、降低产品生命周期内环境影响程度的重要手段。本文对绿色设计和材料选择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明确了绿色选材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重要性等内容。综合考虑各种工程材料的普遍适用性以及材料选择的一般步骤,建立了面向绿色设计的选材体系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绿色设计的三维层次材料选择方法,在兼顾材料的技术性能(机械性能、工艺性能)、经济性能等基本属性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材料的绿色属性和环境属性。详细论述了基于绿色设计的三维层次材料选择方法的原理、模型及该方法的基本特点。论述了绿色材料选择评估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具体的评估流程,提出了面向绿色设计基于材料选优层次分析的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以FA206B型梳棉机产品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本文建立了支持材料选择和评估的材料数据库,开发了计算机辅助材料选择评价(CAD-MSA)系统,建立了CAD-MSA系统的总体结构框架,主要包括选择材料、查询材料的基本属性、材料综合性能评估等模块;介绍了计算机辅助材料选择评价系统的开发环境,基于C#语言在ASP.NET和SQL.Server支持环境中进行了系统开发,并以FA206B型梳棉机产品材料选择为例进行了应用验证,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何俐萍[10](2010)在《基于可能性度量的机械系统可靠性分析和评价》文中指出随着工程系统问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因素的逐渐增加,可靠性日益成为科学和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保证工程系统功能稳定的主要质量指标。传统的基于概率(随机)可靠性理论的设计、分析方法是目前用于不确定性处理的最为常用和成功的方法。但对于结构复杂、工作条件经常改变的机械系统(如大型起重运输机械),往往较难或无法获得足够的统计数据,且初始数据通常包含着大量的主观信息和认知不确定性(Epistemic uncertainty)。由于这类系统通常具有多发性故障、多故障模式等特点,适用于设计初期的可靠性数据可信性不大。传统的概率可靠性方法对已知数据的依赖性较强,计算或分析结果往往跟实际情况偏差较大。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下,针对概率可靠性方法在理论和应用上的若干局限性,以及机械装备设计中常常出现的数据不足及数据具有模糊性的实际情况,基于融合可能性理论模型和可能性计算方法的可能性度量(Possibilistic measurements)体系,研究信息不完善条件下复杂机械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和评价问题。研究工作目的之一是探索基于可能性度量方式的系统可靠性分析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其次,为系统非概率可靠性分析建立基于“不确定形式规范化一测度与积分量化一应用方法研究”流程的设计框架;最后为提高统计数据缺乏时机械装备的可能可靠性设计水平和可能可靠性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撑与技术保障。结合模型研究和方法开发,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论文研究的主要工作如下:(1)研究可靠性设计和分析中不确定性的认知属性及其处理问题。剖析机械系统和结构可靠性分析中涉及基本输入、可靠性模型、度量手段以及外部操作环境等多方面来源的不确定因素及其实质,给出实际可靠性工程中数据不足现象的表现、特征及其认知不确定性本质。比较在概率体系和非概率体系框架下,可靠性中不确定性解决方案的不同度量方式,进而说明随机可靠性模型中特征参数、分布类型、样本容量和先验分布等因素对模型偏差的较大影响。提供认知不确定性在表达、合成和传播上的主要方式,为可靠性分析中不确定因素的处理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框架。(2)研究可能不确定性及其相应信息的度量问题。通过可能不确定性命题对应的信息类型和语义解释,说明可能性度量方式的测度二元性(可能性测度和必要性测度)和量化双极性(乐观标准和悲观标准)特点在刻画认知不确定性时的计算实现。通过可能性理论与概率论和模糊集合论在公理背景、模型表达和运算特点等方面的比较研究,给出可能性度量方式在相关理论中的测度转化形式。接着探讨建造可能性分布函数的隶属函数生成法和概率分布转化法。以此为基础,通过对少量客观数据进行主观赋值,给出在可能可靠性理论建模中基于可能性中值的可能性分布构造方法,并对齿轮弯曲疲劳强度试验中的寿命分布进行实例分析,建立数据不足时基于可能性方法的系统分析和可靠性设计的测度与积分框架。(3)研究基于可能性度量的可能可靠性建模问题。以可能性测度取代概率测度刻画系统(元部件)的失效行为,将寿命视为可能性空间上的模糊变量。通过拓宽系统寿命的定义域,在不影响问题本质的前提下简化能双(Posbist)可靠性模型的推导,实现包括串联、并联、串并联混合系统、冷储备系统等在内的典型系统Posbist可靠度计算。通过可能可靠性与概率可靠性的对比分析实例,说明认知不确定性在可靠性一般系统模型中的度量方法,建立数据不足条件下结合可能性方法与系统可靠性分析的一般模型框架。(4)研究对应典型系统可能可靠模型的故障树分析和重要度分析问题。一方面,从故障角度采用可能性测度刻画系统中状态变量的可能不确定属性,重新定义单调关联系统和可能性故障树的结构函数,建立基于能双相干系统的故障树模型并推导适用于定性分析的最小割集(MCs)模型和适用于定量分析的逻辑门的可能性算子。另一方面,结合可能性理论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和广义信息论对非可加性测度的引申,建立基于可能性信息熵的重要性测度模型及分析方法。通过基于集合论和测度论的二维模型框架,定义可能性空间上公理化的重要度指标。通过重要性事件的识别实例对认知不确定性的敏感性分析问题进行探索,构建一种适合实际可靠性分析的应用方法。综合以上工作,在起重机械结构方案选型、起重机钢丝绳断绳事故分析、起重机危险因素分析以及安全综合评价等工程实例中验证本文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即认知不确定性描述对于数据不足现象处理的适应性、可能不确定度量对于认知不确定处理的有效性,以及可能可靠性系统模型与故障树模型对于可能性度量方法应用于可靠性分析和安全评价等工程实际的可行性。本文的研究可望推广应用于其它多种复杂设备的可靠性综合评估、故障检测和安全控制中。

二、基于模糊设计的零件选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模糊设计的零件选材(论文提纲范文)

(1)乘客电梯绿色设计方案评价及关联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1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1.1.2 绿色设计的提出
        1.1.3 乘客电梯中绿色设计的必要性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方案评价的基础理论研究现状
        1.3.1 公理设计研究现状
        1.3.2 灰色理论研究现状
        1.3.3 模糊理论研究现状
    1.4 绿色设计方案评价的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乘客电梯绿色设计与环境的关系
    2.1 引言
    2.2 乘客电梯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
        2.2.1 乘客电梯绿色设计材料的选择阶段
        2.2.2 拆卸设计阶段
        2.2.3 回收设计阶段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乘客电梯指标体系建立及绿色度的综合评价
    3.1 引言
    3.2 层次分析法
        3.2.1 层次分析法的概念
        3.2.2 基于层次分析法绿色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3.3 模糊层次分析法
    3.4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乘客电梯绿色度的评价
        3.4.1 模糊层次法的数学模型
        3.4.2 计算评价准则的综合重要程度值
        3.4.3 计算评价准则的归一化权重值
        3.4.4 多级模糊综合绿色度评价
    3.5 乘客电梯曳引系统绿色度评价分析
        3.5.1 绿色度的确定评价集和构造因素集
        3.5.2 乘客电梯绿色度评价中一级指标权重集和二级指标权重集
        3.5.3 模糊综合评价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模糊信息公理的绿色设计方案评价
    4.1 引言
    4.2 信息公理
        4.2.1 信息公理的概述
    4.3 混合型指标评价问题的描述
    4.4 绿色设计中定量型和区间型属性指标信息量的计算
        4.4.1 定量型属性指标信息量的计算
        4.4.2 区间型属性指标的信息量的计算
    4.5 实例验证
        4.5.1 乘客电梯绿色设计方案评价
        4.5.2 选取三角隶属函数信息量计算
        4.5.3 不同隶属函数结果对比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灰色关联理想解法的绿色设计方案关联度的评价
    5.1 引言
    5.2 理想解法和灰色关联度
        5.2.1 理想解法
        5.2.2 灰色关联度
    5.3 灰色关联理想解法在绿色设计方案中应用
        5.3.1 基于信息公理与灰色关联法的改进理想解法介绍
        5.3.2 灰色理想解法的评估模型
    5.4 实例验证
        5.4.1 验证步骤
        5.4.2 不同灰色关联的比较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2)奇瑞A3汽车差速器多目标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汽车差速器简介
        1.1.1 差速器作用
        1.1.2 差速器种类和发展现状
        1.1.3 奇瑞A3汽车差速器结构
    1.2 差速器的原理
        1.2.1 差速器运动原理
        1.2.2 差速器运动时转矩和转速分配
    1.3 机械模糊可靠性设计发展现状
    1.4 选题的意义和目的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机械可靠性设计的模糊学方法
    2.1 机械可靠性设计理论
        2.1.1 基本概念
        2.1.2 应力-强度干涉理论
        2.1.3 机械零件的可靠度计算
        2.1.4 可靠度分配
    2.2 基于模糊设计准则的可靠性设计
        2.2.1 模糊设计准则
        2.2.2 基于模糊设计准则的可靠度计算
    2.3 模糊优化设计理论
        2.3.1 最优水平截集法
        2.3.2 模糊综合评判
        2.3.3 增扩系数法
    2.4 多目标优化方法
        2.4.1 多目标模型的处理
        2.4.2 MATLAB优化工具箱简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奇瑞A3+1.6DVVT汽车差速器多目标可靠性优化设计
    3.1 差速器转矩和转速计算
    3.2 建立数学模型
        3.2.1 目标函数
        3.2.2 约束条件
        3.2.3 设计变量
    3.3 数学模型求解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奇瑞A3+1.6DVVT汽车差速器多目标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
    4.1 概述
    4.2 建立数学模型
        4.2.1 目标函数
        4.2.2 约束条件
        4.2.3 设计变量
    4.3 求解数学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UGNX平台的奇瑞A3汽车差速器三维建模
    5.1 奇瑞A3汽车差速器的三维建模
        5.1.1 锥齿轮参数化建模主要过程
        5.1.2 斜齿轮和差速器壳体建模
        5.1.3 差速器装配图和爆炸图
    5.2 基于UGOpen的差速器锥齿轮二次开发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6.1 研究内容总结
    6.2 对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基于Pro/E模型驱动的零件材料有害性及碳排放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插图清单
表格清单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环境问题的凸显
        1.1.2 CAD技术的快速发展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2.1 绿色设计研究现状
        1.2.2 Pro/E二次开发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意义及来源
        1.3.1 课题研究意义
        1.3.2 课题来源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材料有害性量化评估方法的研究
    2.1 材料有害潜能理论
        2.1.1 TPI方法在材料环境性能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2.1.2 我国在应用TPI方法中障碍分析
    2.2 材料有害潜能的层次化评价方法
        2.2.1 AHP方法概述
        2.2.2 评价指标体系
        2.2.3 指标权重确定
        2.2.4 权重可接受性判断
        2.2.5 材料有害潜能评估值的计算
    2.3 实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生命周期的零件碳排放计算方法研究
    3.1 碳足迹理论
        3.1.1 碳足迹概念的提出
        3.1.2 碳排放相关计算方法研究
    3.2 生命周期评价
        3.2.1 LCA简介
        3.2.2 LCA框架
    3.3 基于生命周期的零部件碳排放计算
        3.3.1 目标和系统边界的确定
        3.3.2 零部件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ro/E二次开发关键技术研究
    4.1 Pro/E二次开发概述
    4.2 基于Pro/E的参数化建模方法
        4.2.1 参数化设计
        4.2.2 基于Pro/TOOLKIT零件参数设计的实现
    4.3 基于Pro/TOOLKIT零件模型信息提取的研究
        4.3.1 遍历特征获取零件模型信息
        4.3.2 访问模型项获取零件信息
    4.4 零件模型信息提取实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Pro/E下零件材料有害性及碳排放评估插件的开发
    5.1 系统工作流程
    5.2 环境配置
    5.3 数据库的建立
    5.4 系统界面
    5.5 零件实例
        5.5.1 零件工艺分析
        5.5.2 软件辅助分析计算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部分材料TPA值
附录2 我国电网碳排放因子
附录3 GWP值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4)面向低碳的产品结构再生设计与反馈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产品低碳设计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2.1 产品碳足迹分析与设计技术
        1.2.2 产品绿色选材技术
        1.2.3 产品可回收性设计技术
    1.3 产品结构设计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3.1 产品结构优化设计技术
        1.3.2 产品模块化设计技术
        1.3.3 产品结构可拆卸设计技术
    1.4 现有产品低碳设计与结构设计方法存在的不足
    1.5 论文研究背景
    1.6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2 面向低碳设计的产品结构多层集成模型
    2.1 引言
    2.2 产品层结构与材料关联模型
        2.2.1 面向回收的产品整体选材过程
        2.2.2 产品层结构与材料对回收策略的影响
        2.2.3 基于多色图的产品整体结构与材料关联模型
    2.3 部件层结构模块重构重构模型
        2.3.1 部件模块的结构细分及模块元
        2.3.2 模块元信息表达
        2.3.3 部件模块可重构模型
    2.4 零件层结构再生模型
        2.4.1 产品结构再生单元提取与表达
        2.4.2 零件层结构可再生模型构建
    2.5 面向低碳设计的产品结构多层集成模型构建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结构多层集成模型的产品结构再生设计技术
    3.1 引言
    3.2 基于结构多层集成模型的产品整体选材技术
        3.2.1 基于材料相容性聚类的产品整体回收策略生成过程
        3.2.2 面向回收的产品整体选材算法
        3.2.3 面向回收的产品整体选材技术的实现
    3.3 基于结构多层集成模型的部件模块重构技术
        3.3.1 部件模块重构操作的有向图运算规则
        3.3.2 部件模块重构操作过程描述
        3.3.3 部件模块重构技术的实现
    3.4 基于结构多层集成模型的零件结构再生技术
        3.4.1 基于结构再生规则的零件结构单元低碳再生
        3.4.2 零件结构单元再生关联变化信息表达
        3.4.3 零件结构单元再生技术的实现
    3.5 本章小结
4 产品结构设计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化反馈技术
    4.1 引言
    4.2 结构关联碳排放信息映射与量化
        4.2.1 联接结构单元的碳排放映射
        4.2.2 功能结构单元的碳排放映射
        4.2.3 基于相对碳排放因子计算的碳排放量化技术
        4.2.4 基础零部件碳排放库构建
    4.3 产品分层递阶结构的碳排放表达
        4.3.1 产品结构分层递阶表达
        4.3.2 碳排放分层递阶论域划分
        4.3.3 碳排放分层结构构建
        4.3.4 碳排放分层信息提取
    4.4 产品结构设计过程中的碳排放动态反馈
        4.4.1 产品结构设计过程中的碳排放反馈机制
        4.4.2 产品结构设计过程中的碳排放反馈实现
    4.5 本章小结
5 融合低碳性分析的产品结构设计方案评价技术
    5.1 引言
    5.2 产品结构方案评估中的低碳性与功能性分析融合
    5.3 基于命题合成推理评价的产品方案表达方法
        5.3.1 基于命题描述法的产品方案表达
        5.3.2 独立匹配命题的评价
    5.4 基于泛逻辑推理的方案整体评价技术
        5.4.1 基于互相关性分析的方案集成特性分析
        5.4.2 基于泛逻辑算子的总评价值计算
    5.5 融合低碳性分析的产品方案评价技术的实现
    5.6 本章小结
6 面向低碳的产品结构设计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应用
    6.1 面向低碳的产品结构设计系统体系结构
    6.2 注塑机整体结构碳排放分析应用
    6.3 注塑机合模部件的结构低碳设计应用
    6.4 汽车门框弧焊工装夹具低碳选材设计应用
    6.5 汽车门框自动化焊接中心的结构方案评价应用
7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附录1: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录用)的学术论文
附录2: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5)复杂压铸模具设计专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专家系统研究现状分析
        1.2.1 材料加工方面专家系统国内发展现状
        1.2.2 材料加工方面专家系统国外发展现状
        1.2.3 国内外发展情况对比分析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和特色
        1.3.1 压铸模具选材模块
        1.3.2 压铸模具结构设计模块
        1.3.3 压铸模具报价和诊断模块
        1.3.4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特色
    1.4 研究背景、目标及路线图
        1.4.1 研究背景
        1.4.2 研究目标
第二章 压铸模模具的设计概括
    2.1 大型压铸模具基本结构组成
    2.2 压铸模具材料的选择
    2.3 压铸模具结构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专家系统基础
    3.1 专家系统的定义
    3.2 专家系统功能与结构
        3.2.1 专家系统的功能
        3.2.2 专家系统的结构
    3.3 知识处理及表示
第四章 压铸模具专家系统总体设计及实现
    4.1 压铸模具专家系统开发环境及软件技术分析
        4.1.1 计算机配置要求
        4.1.2 压铸模具专家系统开发工具及关键技术介绍
        4.1.3 数据库的创建及与前台程序的连接
    4.2 压铸模具专家系统设计思路和路线图
        4.2.1 压铸模具专家系统设计思路
        4.2.2 压铸模具专家系统设计路线图
    4.3 系统关键技术问题分析及模块建立
        4.3.1 压铸模具专家系统关键问题分析
        4.3.2 压铸模专家系统各模块建立
    4.4 压铸模具专家系统的内容及设计依据
        4.4.1 压铸模具专家系统选材模块架构
    4.5 本章总结
第五章 应用实例
    5.1 模具材料选择
    5.2 压铸模具设计
    5.3 本章总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6)模糊可重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在转向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快速设计技术
        1.2.1 模块化设计理论与方法
        1.2.2 参数化设计理论与方法
        1.2.3 产品族设计理论与方法
        1.2.4 可重构设计理论与方法
        1.2.5 相关设计理论存在的不足
    1.3 快速设计方法使能技术
        1.3.1 并行工程
        1.3.2 虚拟样机技术
    1.4 转向架设计现状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意义
    1.6 论文的组织框架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模糊可重构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现有可重构设计理论方法及其局限性
    2.3 模糊重构及模糊可重构性
    2.4 模糊可重构设计方法
    2.5 模糊可重构设计基本流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模糊集理论及其方法研究
    3.1 模糊集的基本定理
        3.1.1 模糊集定义
        3.1.2 λ-截集
    3.2 设计参数的隶属度表达方法
        3.2.1 模糊统计法
        3.2.2 模糊函数
    3.3 基于多参数的模糊识别方法
    3.4 具有模糊约束的机械结构优化方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HOQ的转向架重构设计映射矩阵研究
    4.1 产品模糊设计矩阵求解方法
        4.1.1 QFD基本理论及核心思想
        4.1.2 模糊重构质量屋(HOQ)的建立
    4.2 耦合关联矩阵求解方法及耦合分析
        4.2.1 关联矩阵求解方法
        4.2.2 关联矩阵的耦合度分析
    4.3 转向架设计原理
        4.3.1 转向架工作原理
        4.3.2 转向架功能及总体需求
        4.3.3 转向架结构及技术参数
    4.4 转向架模糊可重构设计性分析
        4.4.1 转向架功-构映射与可重构性
        4.4.2 转向架性能与参数设计矩阵与耦合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广义模块化的构架设计及性能仿真研究
    5.1 引言
    5.2 广义模块化设计
        5.2.1 广义模块的定义
        5.2.2 广义模块的分类
        5.2.3 广义模块的层次划分
        5.2.4 广义模块化产品重构设计
    5.3 转向架构架广义模块化设计
        5.3.1 构架的功能、结构和技术参数
        5.3.2 支持重构的广义模块化构架设计系统结构
    5.4 转向架构架广义模块化设计实例
    5.5 小结
第6章 产品重构设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6.1 面向可重构设计的产品数据模型
    6.2 基于CBR产品配置的设计
    6.3 基于预定义装配特征的自动装配技术
    6.4 多软件协同设计技术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转向架模糊可重构设计系统(BFRDS)开发
    7.1 高速转向架结构
    7.2 转向架开发设计过程
    7.3 BFRDS系统体系结构与设计流程
        7.3.1 系统结构体系
        7.3.2 系统功能模块结构
        7.3.3 系统设计流程
        7.3.4 系统开发平台
    7.4 功能模块设计及应用
    7.5 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7)煤矿瓦斯抽采钻机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煤矿瓦斯抽采钻机发展现况
        1.2.1 国外发展状况
        1.2.2 国内发展现状
        1.2.3 国内外钻机在我国使用存在的问题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煤矿瓦斯抽采钻机设计的基本方法
    2.1 传统设计
    2.2 可靠性设计
    2.3 有限元
    2.4 优化设计
    2.5 模块化设计
    2.6 模糊设计
    2.7 人机工程设计
    2.8 其他设计方法
    2.9 关键零部件设计理论
        2.9.1 强度理论
        2.9.2 刚度理论
        2.9.3 齿轮传动
        2.9.4 蜗轮蜗杆传动
    2.10 煤矿瓦斯抽采钻机的设计
第三章 煤矿瓦斯抽采钻机结构设计
    3.1 钻机主要的设计参数
    3.2 钻机总体结构的确定
    3.3 钻机支架的设计
        3.3.1 支架底座的设计
        3.3.2 支架前立柱的设计
        3.3.3 支架后立柱的设计
        3.3.4 横梁的设计
        3.3.5 导轨的设计
    3.4 钻机导向台总成的设计
    3.5 钻机回转总成的设计
        3.5.1 回转总成减速箱的设计
        3.5.2 一级被动齿轮的设计
        3.5.3 齿轮轴的设计
        3.5.4 二级被动齿轮的设计
        3.5.5 主轴的设计
        3.5.6 减速箱箱体的设计
    3.6 行走总成的设计
        3.6.1 变速箱总体布局设计
        3.6.2 一级被动齿轮的设计
        3.6.3 蜗杆的设计
        3.6.4 蜗轮的设计
        3.6.5 输出齿轮轴的设计
        3.6.6 减速箱箱体设计
    3.7 钻套的设计
    3.8 钻杆导向支架的设计
    3.9 钻机总装配图
第四章 主要零件的有限元分析
    4.1 支架底座
        4.1.1 支架底座模型的导入
        4.1.2 支架底座的受力分析
        4.1.3 求解参数的设定
        4.1.4 网格划分
        4.1.5 求解结果
    4.2 横梁
        4.2.1 横梁模型的导入
        4.2.2 横梁的受力分析
        4.2.3 求解参数的设定
        4.2.4 网格划分
        4.2.5 求解结果
    4.3 回转总成二级被动齿轮
        4.3.1 模型的导入
        4.3.2 齿轮受力分析
        4.3.3 求解参数设定
        4.3.4 网格划分
        4.3.5 求解结果
    4.4 回转总成二级主动齿轮轴
        4.4.1 模型的导入
        4.4.2 齿轮轴受力分析
        4.4.3 求解参数设定
        4.4.4 网格划分
        4.4.5 求解结果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模糊设计方法的羽毛球运动专项辅助练习器的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现状分析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之处
    小结
第2章 相关基本概念和理论阐述
    2.1 相关概念阐释
        2.1.1 工业设计
        2.1.2 模糊理论
        2.1.3 模糊理论与其他理论之间的关系阐释
    2.2 工业设计中运用模糊设计理论需求因素分析
        2.2.1 多元社会中的工业设计需求"模糊设计"
        2.2.2 工业设计中的"功""能"对应关系需求"模糊设计"
        2.2.3 工业设计中的因果逻辑关系的破裂催生"模糊设计"
        2.2.4 FD(FUZZY DESIGN)模糊设计过程是寻求设计结果的最优解
    2.3 工业设计多因素限制举例
    小结: 模糊设计辅助工业设计过程多因素综合考虑
第3章 模糊设计理论实题论证运算
    3.1 模糊设计优势
    3.2 设计方案遴选决策方法数学模型建立
    3.3 数学分析模型展开
        3.3.1 产品设计单因素集确定
        3.3.2 单因素权数值确定
        3.3.3 单因素优劣评判方法
    3.4 实例运算
    小结: 模糊设计
第4章 羽毛球运动相关问题阐释
    4.1 羽毛球运动
    4.2 羽毛球运动特征及专属性分析
        4.2.1 羽毛球手部运动方式分析
        4.2.2 羽毛球脚步运动方式分析
        4.2.3 羽毛球运动专项肌肉训练特点
        4.2.4 羽毛球运动系统训练方法
    4.3 初级羽毛球爱好者在运动中存在的问题
第5章 羽毛球专项辅助练习器设计相关问题阐释
    5.1 羽毛球专项辅助练习器相关设计解释
        5.1.1 常规训练产品形态分析
        5.1.2 产品色彩分析
        5.1.3 材料分析
        5.1.4 手持产品人机尺寸
        5.1.5 技术基础
    5.2 辅助练习器产品市场前瞻性分析
第6章 产品创新设计实践
    6.1. 模糊设计因素输入
        6.1.1 用户模型建立
        6.1.2 设计目标
        6.1.3 材料准备
    6.2 产品设计草图及相关电子模型
        6.2.1 草图
        6.2.2 效果图
    6.3 模糊数学工具分析产品,遴选设计方案
    6.4 产品模型制作
    6.4 羽毛球步伐辅助训练器设计说明
    6.5 产品整体设计信息反馈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9)绿色设计中材料选择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课题来源
    1.3 绿色设计的研究现状
    1.4 材料选择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基于绿色设计的材料选择体系结构
    2.1 绿色材料概述
    2.2 绿色材料选择的基本理论
    2.3 材料选择的体系结构
    2.4 面向FA206B型梳棉机的绿色设计材料选择体系结构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绿色设计的三维层次材料选择方法
    3.1 经验和传统选材方法
    3.2 基于绿色设计材料选择方法的基本原理
    3.3 基于绿色设计的三维层次选材方法的框架
    3.4 三维层次选材方法应用实例
    3.5 本章小结
4 绿色选材的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4.1 绿色材料选择评估的基本概念
    4.2 绿色材料选择方案的评估流程
    4.3 绿色选材层次模糊综合分析法应用实例
    4.4 本章小结
5 CAD-MSA应用系统实现与实例验证
    5.1 CAD-MSA系统开发与使用环境
    5.2 CAD-MSA应用系统的开发流程
    5.3 CAD-MSA应用系统的关键开发技术
    5.4 绿色选材数据库的内容与结构设计
    5.5 系统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功能简介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结论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科学研究及发表论文情况

(10)基于可能性度量的机械系统可靠性分析和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目录
1 绪论
    1.1 引言
        1.1.1 可靠性工程发展简述
        1.1.2 总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背景
        1.2.1 机械装备可靠性与电子系统可靠性的不同技术需求
        1.2.2 工程设计领域中广泛存在的不确定现象
        1.2.3 常规可靠性理论及其方法的局限性
        1.2.4 实际可靠性分析和设计中面临的数据不足情况
        1.2.5 起重机械安全综合评价方法的不完善性
    1.3 研究目标和技术路线
        1.3.1 分问题的提出
        1.3.2 研究方法和手段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结构组织
    1.6 小结
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2.1 基于可能性度量的模糊可靠性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2.2 可能性度量体系的研究热点
    2.3 基于可能性理论的可靠性理论的模型研究和系统分析
        2.3.1 可能可靠性模型研究与理论发展
        2.3.2 模糊-随机干涉可靠性理论与结构能度可靠性分析
        2.3.3 模糊可靠性模型下的故障树研究
    2.4 基于可能性理论的可靠性理论的设计优化和计算实现
    2.5 小结
3 影响可靠性分析的不确定性因素及认知不确定性处理
    3.1 引言
    3.2 靠性分析中的不确定性因素
        3.2.1 影响起重机伸缩臂架稳定性的不确定性因素
        3.2.2 影响起重机零部件可靠性信息收集的不确定性因素
        3.2.3 影响起重机钢丝绳断裂及断绳事故的不确定性因素
    3.3 不确定性因素的分类和实质
        3.3.1 可靠性分析中涉及的不确定性类型
        3.3.2 可靠性分析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实质
    3.4 不确定性因素的认知属性及其处理方法
        3.4.1 不确定性因素的认知属性
        3.4.2 认知不确定性的表征和传播
        3.4.3 认知不确定性处理的算例分析和初步讨论
    3.5 小结
4 基于认知不确定性处理的可能性度量体系建立
    4.1 引言
    4.2 可能性度量体系的理论模型建造
        4.2.1 可能不确定性的命题形式和信息类型
        4.2.2 可能不确定性的测度形式和分布表达
    4.3 可能性度量体系的计算方法建造
        4.3.1 可能性表达的直觉解释及计算含义
        4.3.2 可能性分析框架下的计算方法
    4.4 可能性度量体系下相关理论的比较研究
        4.4.1 可能性理论与概率论的异同点
        4.4.2 可能性理论与模糊集合论的联系及区别
    4.5 可能性度量体系下可能性分布的构造方法研究
        4.5.1 利用隶属函数构造可能性分布
        4.5.2 转化概率分布生成可能性分布
        4.5.3 基于客观数据主观赋值的可能性分布函数构造新方法
    4.6 疲劳失效数据的可能性分布构造的实例验证
        4.6.1 问题描述
        4.6.2 疲劳寿命可能性分布构造方法的可行性验证
        4.6.3 疲劳寿命可能性分布构造方法的有效性验证
        4.6.4 结果分析和讨论
    4.7 小结
5 基于可能性度量的可能可靠性建模与分析
    5.1 引言
    5.2 可能可靠性理论基础
        5.2.1 模糊变量和不相关性
        5.2.2 基于系统寿命的能双可靠性模型
        5.2.3 基于状态变量的能双可靠性模型
    5.3 典型一般系统可能可靠性建模的理论证明
        5.3.1 串联系统的能双可靠性
        5.3.2 并联系统的能双可靠性
        5.3.3 串并联混和系统的能双可靠性
        5.3.4 冷储备系统的能双可靠性
    5.4 典型系统能双可靠性分析的数值验证
        5.4.1 典型系统的能双可靠度计算
        5.4.2 结果分析和讨论
    5.5 疲劳强度可能可靠性分析的实例验证
        5.5.1 齿轮弯曲疲劳强度的可能可靠度计算
        5.5.2 疲劳强度可能可靠性的可行性分析和有效性验证
    5.6 小结
6 基于可能可靠性模型的故障树及其重要度分析
    6.1 引言
    6.2 故障树建模和分析的常规方法:概率方法
        6.2.1 故障树分析的发展和特点
        6.2.2 故障树分析的内容和步骤
    6.3 故障树建模与分析的新方法:可能性方法
        6.3.1 可能性故障树的数学描述
        6.3.2 单调关联系统及其数学描述
        6.3.3 可能性故障树的定性分析原理
        6.3.4 可能性故障树的定量分析原理
    6.4 基于可能性信息测度的故障树重要度分析
        6.4.1 可能性信息的模糊测度背景及其物理和几何解释
        6.4.2 可能性信息的非精确度量和非特异性表达
        6.4.3 公理化与运筹化方法下的信息熵模型
        6.4.4 可能性信息熵的语义解释
        6.4.5 可能性信息下的不确定度建模图解
        6.4.6 基于公理化可能性熵的重要度分析原理
    6.5 可能性重要度分析的实例验证
        6.5.1 问题描述
        6.5.2 基于可能性熵的重要度计算
        6.5.3 结果分析和讨论
    6.6 小结
7 工程应用实例
    7.1 基于可能性度量方式的工程设计决策
        7.1.1 基于认知不确定性处理的设计评价原理
        7.1.2 基于可能性度量方式的设计决策过程
        7.1.3 机械结构方案选择的实例验证
    7.2 基于可能可靠性模型的故障树分析和安全评价
        7.2.1 起重机械危险因素分析的实例验证
        7.2.2 钢丝绳断绳事故可能性FTA的实例验证
        7.2.3 起重机械安全综合评价的实例验证
    7.3 小结
8 结论和展望
    8.1 论文主要工作总结
    8.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符号和术语表
附录B 起重机加权致命度/风险度评估表
附录C 起重机安全状况综合评估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论文创新点摘要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基于模糊设计的零件选材(论文参考文献)

  • [1]乘客电梯绿色设计方案评价及关联度分析[D]. 李贞. 山东建筑大学, 2016(08)
  • [2]奇瑞A3汽车差速器多目标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D]. 张抗抗. 安徽工程大学, 2015(03)
  • [3]基于Pro/E模型驱动的零件材料有害性及碳排放评估[D]. 苏勇. 合肥工业大学, 2015(07)
  • [4]面向低碳的产品结构再生设计与反馈关键技术研究[D]. 孙良峰. 浙江大学, 2014(06)
  • [5]复杂压铸模具设计专家系统研究[D]. 郑慧超.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2012(10)
  • [6]模糊可重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在转向架中的应用[D]. 胡光忠. 西南交通大学, 2012(11)
  • [7]煤矿瓦斯抽采钻机设计[D]. 方振龙. 吉林大学, 2012(10)
  • [8]基于模糊设计方法的羽毛球运动专项辅助练习器的优化设计[D]. 李海林. 西南交通大学, 2011(04)
  • [9]绿色设计中材料选择关键技术研究[D]. 张丹丹. 山东科技大学, 2011(05)
  • [10]基于可能性度量的机械系统可靠性分析和评价[D]. 何俐萍. 大连理工大学, 2010(10)

标签:;  ;  ;  ;  ;  

基于模糊设计的零件选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