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干法水泥开发投资及规模

新型干法水泥开发投资及规模

一、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的投资与规模(论文文献综述)

沈颖,李红霞[1](2021)在《一夕轻雷落万丝》文中研究指明"1941年,我出生在苏浙皖交界的深山老林。"那是一场被诅咒的战争,它改变了人类原有的秩序,剥夺了地球上同类的尊严,致一切生物于现存经验和常识之外的悬念之中。"那天,我们村一个在河边洗衣的姑娘被日本兵奸污,愤怒的百姓将其杀死。面对即将到来的报复,全村老少只得拖儿带女躲进大山,对,就是那天,我出生了。"雷前治的话语改变了空气中原有的气息。仍然是足下那片土地,解放军南下,国民党溃逃,那时的他还未懂得相生相克是何道理。

耿子婷[2](2021)在《陕西省水泥行业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及污染特征分析》文中认为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优化是当今热点研究重点方向,摸清楚研究区域大气污染现况及特征,是更好的制定降污减排措施的根本,因此本研究将通过分企业收集大气污染重点行业——水泥行业的具体运行数据,并且计算出在各个企业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污染物(SO2、NOX、PM2.5、PM10)的排放数据,通过编制陕西省水泥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清单,再采用WRF/CALPUFF耦合模型对数据进行模拟,得出具体直观的陕西省水泥行业大气污染物空间分布情况及排放浓度,并对此进行空间、时间角度的分析,摸清和分析其污染排放状况及特征,通过分析政策及相关文件着重制定水泥行业大气污染物减排情景,本文还对陕西省各地区各企业水泥熟料生产CO2直接排放总量进行了简要估算预测,可为相关职能部门制定污染减排措施或发展规划提供决策支持。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采用资料收集方法、数理统计以及“自上而下”的排放因子法,构建了陕西省水泥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结果显示,在污染物排放量上:陕西省水泥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统计结果显示,2018年陕西省水泥行业SO2、NOX、PM2.5和PM10的排放总量分别达到9.513×103、3.071×104、4.352×103和1.801×103吨,水泥行业主要污染物为NOX,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一半,关中地区水泥行业主要污染物,它们的排放总量超过陕西省全区域水泥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一半,比例为66%。2、在此基础上,基于WRF/CALPUFF耦合模型方法,模拟研究了陕西省水泥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SO2、NOX、PM2.5、PM10的浓度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受体敏感点大气污染物SO2、NOX、PM2.5、PM10年均浓度贡献为0.11μg/m-3、0.43μg/m-3、0.03μg/m-3以及0.07μg/m-3,浓度贡献最高的地区均为关中地区,关中地区水泥行业四类污染物(SO2、NOX、PM2.5、PM10)的排放量分别占陕西省水泥行业这四种污染物排放总量的48.67%、59.86%、61.92%以及60.23%;在关中地区各地市浓度贡献较为聚集,四种污染物在铜川市的累计浓度都达到最高,分别是0.36μg/m-3、1.71μg/m-3、0.10μg/m-3、0.22μg/m-3;通过分析发现,陕西省水泥行业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对全省空气质量有一定的污染贡献率,其中NOX的贡献最大,达到1.72%,其次是SO2、PM10、PM2.5,分别是1.11%、0.10%和0.09%;陕西省水泥行业污染物地市分布上总体呈现“关中高南北低”的分布趋势;3、其次设置了2种减排情景:末端治理技术优化情景和夏季冬季的错峰生产实施情景,并且通过WRF/CALPUFF耦合模型方法对其进行减排效果评估,结果发现,相比减排前的浓度分布,减排后有力缓解了各地市水泥行业的污染状况,通过改善末端处理技术可以有效的提升污染物净化效果;冬、春、夏、秋四个季度的月平均减排效率分别是68.55%、72.3%、71.5%和72.67%,污染物的平均减排力度相比较之前现状的排放情况,可以达到71.25%左右,并且对于全省整体污染物减排效率为0.24%,效果十分可观;相比减排前的浓度分布,减排有力缓解了陕西省各地市的污染状况;另一方面,发现通过错峰生产可以有效的减小夏季和冬季(7月和1月)的四类污染物的排放量,减排效率均值分别是38.66%与35.89%,对于全年而言,基本上可以减少37.27%的污染物排放量,并且对于全省整体污染物减排效率为0.16%,相比减排前的浓度分布,减排后有力缓解了陕西省冬季和夏季(7月和1月)关中地区各个城市的污染状况,对于陕西省整体的空气质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4、通过预测估算模式,本文得到了陕西省各地区各企业水泥熟料生产CO2直接排放总量,其中,2018年陕西省各地市水泥熟料生产CO2直接排放量共计5069.78万吨,关中地区共计排放量最大为4016.24万吨,占陕西省水泥行业CO2排放总量的79.22%,其中铜川市排放量最大,达1271.19万吨,占总排放量的25.07%;陕南地区共计排放785.72万吨,占总量的15.50%;陕北地区共计排放量仅267.81万吨,占总量的5.28%。

姚大安[3](2020)在《高效水泥窑烟气脱硫工艺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泥行业熟料煅烧的三大主要污染物排放包括颗粒物、氮氧化物(以NO2计)和二氧化硫(SO2),按照GB4915-2013标准排放限额分别是30 mg/Nm3、400 mg/Nm3、200 mg/Nm3。烟气中SO2主要来自原料和燃烧两部分,单质硫和低价硫化物在高温下被氧化生成SO2。近年来随着国内环保意识及督查力度加强,各地在此基础上限额标准有所不同,部分地方推出了更严格的标准——“超低排放”。在产能过剩及行业利润上涨的共同刺激下,水泥行业普遍存在对污染物降排改造的需求和意愿。在水泥窑烟气脱硫工艺技术应用中,湿法脱硫工艺技术相对成熟,脱硫效率高,一般在90%以上,SO2本底排放浓度适应范围广,但系统复杂、投资大和运行成本和能耗偏高等因素存在应用局限。干法脱硫投资和运行成本都小,但脱硫效率偏低,约30%,国内外都在这方面开展研究和应用试验,取得一定效果。本文就干法脱硫工艺如何提高脱硫效率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本文提出了新的干法脱硫工艺方案,抽取分解炉中生成的活性CaO,其比表面积大,活性非常高,在经过旋风分离器气固分离后,通过分散装置送入预热器出口烟风管道,强化了CaO与烟气的快速分散,增加了反应接触面积,同时利用SP锅炉的多管分流特性和长滞留时间作为脱硫反应容器,从脱硫剂活性、粒度、反应面积和反应时间等方面进行研究,在更低的钙硫摩尔比条件下,提高脱硫反应速率,预测干法脱硫效率到80~85%。在此工艺方案的基础上,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5000t/d水泥窑生产线作为模型,对本方案进行应用设计研究,包括抽取热生料量、风量、旋风分离器和分散装置等,并以模型为基础进行全套的设计选型、工艺布置、非标管道和耐火材料等设计,对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并结合水泥工厂运行实际,对该脱硫工艺技术应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验证了该工艺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本方案具备自动控制条件和基础,进一步提高脱硫控制的稳定性和经济性。本文的研究旨在完善水泥窑烟气脱硫工艺技术,在脱硫效率高、投资和运行成本低、调控简便和可靠性高方面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新选择,推动水泥窑清洁生产的技术进步。

章华斌[4](2020)在《红狮集团环保业务转型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球水泥行业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企业间形成了非常严峻的竞争形势,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竞争环境,并逐步获得更强的竞争实力,水泥企业降低成本、绿色转型是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倒逼水泥企业发展环保业务,并逐步对环保业务进行战略转型。红狮集团环保业务是在市场竞争持续加剧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它希望利用自身的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快速发展,如何凝聚企业力量抓住机遇实现企业的绿色发展,已成为企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选择。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红狮集团环保业务转型发展却存在一定问题:首先,集团公司忽视环保业务的品牌建设,其次,发展环保业务的企业文化建设不足,再次,环保业务的管理存在一定滞后性,然后,企业环保业务成本过高,最后,环保业务管理人才及技术人才培养不到位。上述问题对红狮集团环保业务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亟待探寻与之相适应的解决路径,进而推动红狮集团环保业务有机转型。本文在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红狮集团内部的调研以及全国其他水泥企业环保业务的调研工作,运用所学理论对红狮集团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竞争状况以及企业内部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红狮集团环保业务发展战略建议,帮助其实现快速发展的战略目的。红狮集团环保业务转型发展战略研究是红狮集团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大战略,作为一家水泥环保产业的国家龙头企业,其战略方案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不仅可以使企业本身实现绿色发展,同时对于其他水泥企业实现绿色转型、发展环保业务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进而为促进生态环境贡献更大力量。

赖世贤[5](2020)在《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过程关键性技术问题研究(1840-1949)》文中研究说明工业建筑作为中国近代新兴建筑类型及西方先进技术引进中国的最初载体之一,承载着当时中国较为先进的建筑理念,充当中国近代建筑追赶世界建筑潮流的不自觉历史工具。本文研究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过程中关键性技术问题,含括规划选址、大跨技术、标准化、结构发展等内容,分类探讨木材、砖、水泥等材料技术,同时关注工业建筑设计师。研究以调研过程中大量实物例证结合图纸资料、近现代建筑期刊文献及厂史资料进行,比对同时期西方先进技术,重视技术来源与技术真实性问题。研究对中国近代城市工业发展分期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分期方案。第二章以工厂的选址与布局入手,关注中国近代城市工业萌芽阶段工业建筑营建前期技术性问题,选址和布局贯穿工业建筑建设全过程,涉及宏观地区选择、中观地点选择、微观厂址选择及具体厂区布置等层面。第三章关注中国近代城市工业发展起步阶段,由于生产方式和动力技术改变引起对于大空间厂房即大跨度技术的迫切需求,重点关注西式木屋架。西式木屋架技术在材料和施工技术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展现出对于力学等结构概念的理解,意味着中国建筑近代转型开始。第四章则关注中国近代城市工业加速增长阶段,工业建筑由于大量快速建设带来对于高质量、标准化建材需求等问题。以砖的工业化生产及工业建筑用砖变化,探讨工业化时代下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在引进西方建筑材料后的各方面技术发展。第五章则聚焦中国近代工业稳速增长阶段如何解决工业建筑营建所要求的安全舒适、结构持久等问题,关注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及与之紧密相关的水泥生产技术引入与发展。第六章将专业人才视为技术实施保障予以讨论,关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放缓期对工业建筑营建规范化、经验化起关键作用的设计师及代表作品、设计师群体组成等问题。研究发现在中国近代城市工业发展各时期不同阶段,基于建设目标需求及技术水平不同,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过程中关键性技术问题亦不相同。对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而言,部分营建关键技术与当时世界先进技术相比并不逊色,但技术推广和实现受社会环境及观念意识影响甚大;技术要与当地资源、经济及社会体制相适应,社会需求会强有力改变技术的运用及传播;由于材料观念缺失,其在营建过程中重外观轻建造,重模仿轻创造;技术属于文明范畴,由初级走向高级是趋势,中西方建筑技术融合也是趋势。

丁娇[6](2018)在《桃江县灰山港镇N水泥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水泥行业也迅猛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与此同时,环保督查力度不断增强,水泥企业发展面临着很大挑战。以N水泥公司为例进行竞争战略分析,通过分析N水泥公司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制约因素,分析竞争中的机遇与挑战,从而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战略,推动N水泥公司科学、有序、健康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本研究能为我国同类水泥企业探索建立高质量发展模式,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文章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选题的背景、研究意义、文献综述、常用的战略分析工具及三种竞争战略类型、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介绍水泥行业的现状、从宏观环境和产业环境两个维度分析N水泥公司的外部环境。第三部分介绍N水泥公司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从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架构、产能设计、生产技术四个方面对N水泥公司的内部环境进行分析。第四部分通过SWOT分析对N水泥公司竞争战略进行识别与选择。第五部分是战略的实施与保障措施。第六部分是结论。通过SWOT分析可知,N水泥公司处于第二象限,即公司发展面临良好的外部机会,但受到内部劣势的限制。根据模型定位,N水泥公司应采取扭转性战略(WO),最适合N水泥公司的是在总成本领先战略的基础上,结合差异化战略,依托已有的区位、技术、劳动力、资金等优势,抓住“十三五”基建项目多、“一带一部”战略定位创造的有利条件以及住宅产业化推进等带来的发展机遇,通过调整人力资源结构、加快推进二期工程动工建设来减少转型发展的束缚。

冯兰洲[7](2018)在《循环经济视角下水泥企业生态效率水平特征的评价》文中研究说明水泥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和基础性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水泥生产企业具有“两高一资”的鲜明特点,所以资源环境对它的发展约束日益明显,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资源节约以及可循环利用的特点,可以帮助水泥企业实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循环利用、降低环境负荷等多个目标。实现水泥企业生态化转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是我国水泥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而生态效率以降低资源投入和减少污染排放去创造高品质的产品为研究思想,为水泥生产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法。本文首先归纳整理了国内外与水泥行业生态效率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文献,以中国水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进行生态化转型为研究背景,将生态效率作为主线,探讨水泥生态效率的内涵,建立水泥企业生态效率定量化评价模型。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来分析相关模型数据,进而对我国水泥企业的生态效率进行研究,同时进一步对我国水泥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行研究和评价。最后,针对水泥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近几年水泥工业发展的状况,从推进先进技术促进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协同处置力度以及完善制度和政策创新并优化组织管理这四个方面对水泥行业改善生态效率、发展循环经济提出对策和建议。

张呈尧[8](2018)在《水泥行业节能减排路径模拟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泥生产是一个能源密集型的工业制造过程,其生产过程中伴随大量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对能源环境安全造成威胁。作为主要的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之一,实现水泥行业的节能减排之路迫在眉睫。通过节能技术推广途径实现水泥行业节能减排,是当下研究的重要方向。该研究基于自下而上的分析方法自主开发了用于模拟水泥行业节能减排路径的国家能源技术水泥模型,简称NET-Cement(National Energy Technology-cement Model)模型,其中包括水泥产品需求预测模型和节能减排路径规划模型两个子模型。水泥产品需求预测模型,是结合考虑发达地区的历史经验和终端下游部门对于水泥需求量的影响,基于回归分析的方法,构建多因素模型,分析不同社会经济情景对于未来水泥产品需求量的影响。水泥节能减排路径规划模型,是在满足水泥产品需求的基础上,重点考虑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原料替代和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简称CCS)三类节能减排措施。以生产工艺流程为依托,考虑物质流和能源流,以总成本最小化为目标,根据设定的相关约束,模拟行业政策和技术政策对于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的影响,进行最优化的技术选择,制定水泥行业发展的技术路径图,回答各类技术对于节能减排的贡献,为制定未来水泥行业的技术路径提供方法和科学依据,直接指导实践。依据NET-Cement模型对中国开展实证分析,在水泥产品需求量预测方面,较为全面的分析了不同的社会经济情景下的水泥产品需求量的发展路径。各情景下水泥需求量均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但是达峰时间和峰值均不相同。其中,按照SSP1-SSP5增长率情景下的水泥需求量于2020年达到峰值,但其峰值不同,范围为24.72亿吨-25.02亿吨。其余三个情景峰值出现的时间在2022年,其峰值为25.15亿吨-25.48亿吨。整体来看,当下水泥需求量处于震荡阶段,未来水泥需求量呈现下降趋势。在节能减排路径分析方面,依据三种节能措施和节能减排政策设置了技术情景(BAU)、加强技术情景(FS)、原料替代情景(AS)、CCS技术情景(CS)四种情景。考虑未来技术和成本以及相关政策的约束下,全面制定了四种发展模式下的水泥行业的节能减排路径,详细分析了各类技术在规划期的推广进程。仅仅按照原料替代情景下的路径发展可以实现十三五规划对于水泥熟料综合能耗设置的规划目标,为102Kgce。四种情景中,原料替代情景的节能潜力最高,单位减排成本最低。CCS技术情景的减排潜力最大,但成本较高,假设需要更大程度的二氧化碳减排可以选择此路径。各类污染物在原料替代情景下的排放最低,NOx、PM2.5、烟粉尘SIPI和DPI等污染物在2030年的最大减排潜力分别为0.46、5.19、141.10和51.09百万吨。综上所述:按照原料替代情景下的技术路径发展是最优的节能减排路径。

邵传淦[9](2016)在《新疆TY水泥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指出新疆TY水泥公司(简称“TY水泥”)是新疆TY集团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最后一环,现拥有7条水泥生产线,1条湿法电石渣生产线和6条新型干法电石渣及废渣制水泥生产线,主要原料电石渣、粉煤灰、炉渣、硫酸渣、石灰粉末、柠檬酸渣、铜渣、电石炉收尘灰、煤矸石等工业废渣均来源于TY集团内部各产业。TY水泥始终坚持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遵循“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废弃物利用率达到82.5%。公司是全国首家100%电石渣替代钙质资源生产水泥的企业,在电石渣及全工业废渣生产水泥领域拥有5项发明专利,是新疆最具综合竞争力的水泥企业,在北疆区域市场上处于优势地位。但是受近两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及全疆水泥产能严重过剩影响,经济效益出现大幅度下滑,为了使TY水泥能在北疆保持竞争优势,同时增加其利润率,需要重新审视市场竞争环境,为企业未来发展制定新的竞争战略,使得企业能够抓住机遇,创造新的篇章。本文首先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目的、选题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框架等。接着对企业竞争战略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和评价。本论文以TY水泥为研究对象,是基于TY水泥在循环经济产业链中利用工业废渣生产水泥这一创新的企业经营模式,其拥有引领和示范效应,是水泥行业的典型代表。本论文在对TY水泥的竞争战略研究中,比较全面地分析了公司的一些基本状况,系统地研究了公司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及其发展趋势,对公司总的发展战略也作了总体描绘,本文着重运用了SWOT分析模型这一战略选择工具,对公司所面临的优势(S)、劣势(W)、机会(O)、威胁(T)等进行了充分的概况及分析,然后再运用波特三大战略理论对公司竞争战略的选择进行了分析,最终明确公司的竞争战略是:主要是实施差异化战略结合成本领先战略。

谭琦璐[10](2015)在《中国主要行业温室气体减排的共生效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当前面临温室气体减排和空气污染物的双重挑战,多数实证研究证明针对两者的措施存在共生效益,研究共生效益有利于我国制定更科学全面的空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减排政策。同时,共生效益概念所包含政治属性使得我国有必要明确行业具有的共生效益大小,以在国际谈判上具有更多的话语权。为评估我国主要行业二氧化碳减排的共生效益,量化共生效益对减排政策制定的影响,本研究基于钢铁、电力和水泥三个行业共146项技术开发了自底向上优化模型,构建了行业二氧化碳共生效益分析框架,结合多目标分析、不确定情景分析等评价了行业二氧化碳减排政策共生效益存在性和大小,在此基础上对行业未来二氧化碳削减目标给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行业现有的针对2015年的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在电力和钢铁中能够实现,而水泥行业的烟粉尘和二氧化硫目标设定过严。对三个行业而言,无论是减碳还是减污目标都具有使对方削减的共生效益,但在减污目标驱动下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的共生效益总和更大。三个行业在2015年达到减碳减污目标基础上,2020年其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还能够分别进一步削减4-20%,0-4%及2-15%。通过将碳排放强度在其可行范围内采样发现,并非任何水平的二氧化碳削减强度都具有空气污染物减排的共生效益,对某些污染物而言,只有碳约束达到较强程度时才具有协同削减的效益。三个行业在2020年所具有的最大空气污染物削减共生效益值占行业减排成本的比重分别为0.7-1.3%,1.2-2.4%,1.5-3.1%,共生效益值同成本的比值十分微小。在考虑减污共生效益大小,单位减排成本变化趋势和速率下,对三个行业2020年碳削减目标的建议为:电力行业2020年单位发电量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削减10-14%,排放量为34.4-36.0亿吨;钢铁行业2020年吨钢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削减1-2%,排放总量将达到12.6-12.8亿吨;水泥行业2020年吨水泥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削减8-12%,排放总量为11.8-12.4亿吨。届时水泥行业有可能进入碳排放峰值的平台。

二、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的投资与规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的投资与规模(论文提纲范文)

(1)一夕轻雷落万丝(论文提纲范文)

“好人好马上三线”
“知小民,做大事。”
雷前治上任三把火
“我们是被骗来的”
“那是最大的遗憾......”
从云贵高原到京城赴任
国产化的艰难跋涉
定位水泥协会与103号文
六十家大型水泥企业
浙江水泥的角力
南方水泥的崛起
“我就是个穿针引线的”
“我现在是个不务正业的人”

(2)陕西省水泥行业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及污染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研究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国内水泥行业发展现状
        1.1.3 排放清单概述
        1.1.4 空气质量模型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排放清单编制研究成果
        1.2.2 CALPUFF模型研究成果
    1.3 研究意义
2.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年份及区域
        2.2.2 排放清单污染物甄选
        2.2.3 污染源活动水平数据收集
        2.2.4 排放因子确定
        2.2.5 CALPUFF模型组成
        2.2.6 CALPUFF模型输入内容
    2.3 本章小结
3.研究区域概况
    3.1 陕西省地理概况
        3.1.1 行政区划
        3.1.2 地形地貌
    3.2 陕西省气候现状
    3.3 陕西省空气质量现状
        3.3.1 环境空气质量时间分布
        3.3.2 环境空气质量空间分布
    3.4 陕西省水泥行业发展现状
4.排放清单计算结果及其分析
    4.1 陕西省水泥行业污染物排放清单
    4.2 陕西省水泥行业不同工序污染物排放清单
5.模型模拟结果及分析
    5.1 数据来源
    5.2 模拟参数设定
        5.2.1 地理数据预处理
        5.2.2 气象数据预处理
        5.2.3 污染源参数设置
    5.3 WRF/CALPUFF耦合系统模拟
        5.3.1 模拟结果
        5.3.2 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减排情景设置
    6.1 水泥行业末端治理技术优化
        6.1.1 水泥行业末端治理技术现状
        6.1.2 末端没治理技术减排措施
        6.1.3 减排效果模拟分析
    6.2 水泥行业错峰生产实施方案
        6.2.1 错峰生产现状
        6.2.2 错峰生产减排措施
        6.2.3 减排效果模拟分析
7.陕西省水泥行业碳排放预测估算分析
    7.1 必要性分析
    7.2 预测估算方法
    7.3 计算结果分析
8.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3)高效水泥窑烟气脱硫工艺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
        1.2.1 湿法脱硫技术
        1.2.2 半干法脱硫技术
        1.2.3 干法脱硫技术
        1.2.4 复合脱硫技术
    1.3 研究内容及目标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3.4 研究目标
    1.4 创新点
2、水泥窑炉特性
    2.1 原燃材料
        2.1.1 生料原料
        2.1.2 燃料
    2.2 水泥窑工艺
        2.2.1 工艺流程简介
        2.2.2 热力学反应
        2.2.3 主要工艺设备
    2.3 水泥窑运行参数
    2.4 水泥窑SO_2产生机理
3、脱硫方案及模型
    3.1 脱硫反应原理
    3.2 脱硫方案
    3.3 水泥工厂模型
    3.4 设计基本参数
4、脱硫方案应用设计
    4.1 抽取风量
        4.1.1 热生料抽取量
        4.1.2 热风抽取量
    4.2 旋风分离器
        4.2.1 结构形式
        4.2.2 规格参数
        4.2.3 内筒
    4.3 脱硫剂分散装置
    4.4 非标管道
        4.4.1 旋风分离器进风管
        4.4.2 旋风分离器出风管
        4.4.3 旋风分离器下料管
    4.5 耐火材料
    4.6 计算机模拟
5、工艺布置及经济效益分析
    5.1 设备选型
        5.1.1 电动翻板阀
        5.1.2 重锤锁风阀
        5.1.3 风机
        5.1.4 截止阀
    5.2 工艺布置
        5.2.1 工艺布置方案
        5.2.2 工艺测点及标定孔分布
        5.2.3 新增荷载汇总
        5.2.4 系统操作控制
        5.2.5 可行性评价
    5.3 经济效益分析
6、影响因素分析
    6.1 预热器出口温度影响
    6.2 余热发电影响
    6.3 窑系统运行影响
        6.3.1 对电耗影响
        6.3.2 对煤耗影响
        6.3.3 对高温风机影响
    6.4 中控操作影响
    6.5 生产组织影响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红狮集团环保业务转型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结构框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战略转型的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发展战略理论
        2.2.2 可竞争市场理论
        2.2.3 波特五力模型
        2.2.4 SWOT分析法
3 调研与研究设计
    3.1 案例选择
    3.2 案例描述
    3.3 红狮集团环保业务概况
    3.4 调研数据收集
        3.4.1 访谈调查设计
        3.4.2 访谈调查对象的选取
        3.4.3 访谈提纲
        3.4.4 访谈过程
        3.4.5 访谈的主要内容总结
4 红狮集团环保业务转型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 红狮集团环保业务竞争力分析
    4.2 红狮集团环保业务软硬件资源分析
    4.3 红狮集团环保业务的五力模型分析
    4.4 红狮集团环保业务转型发展的SWOT分析
        4.4.1 红狮集团环保业务转型发展的优势(Strengths)
        4.4.2 红狮集团环保业务转型发展的劣势(Weaknesses)
        4.4.3 红狮集团环保业务转型发展的机会(Opportunities)
        4.4.4 红狮集团环保业务转型发展的威胁(Threats)
        4.4.5 红狮集团环保业务转型发展
    4.5 红狮集团环保业务转型发展存在的问题
        4.5.1 集团公司忽视环保品牌建设
        4.5.2 企业文化建设有待加强
        4.5.3 环保业务管理相对滞后
        4.5.4 企业环保业务成本较高
        4.5.5 环保业务管理人才及技术人才培养不到位
        4.5.6 市场环境发展不稳定
5 红狮集团环保业务转型发展战略实施对策及保障
    5.1 红狮集团环保业务转型发展战略实施对策
        5.1.1 以品牌建设战略助力环保业务转型
        5.1.2 以企业文化建设战略促进环保业务转型
        5.1.3 以管理创新战略支持环保业务转型
        5.1.4 以成本管理战略强化环保业务转型
        5.1.5 以人才队伍建设战略推动环保业务转型
        5.1.6 以市场发展战略应对环保业务转型
    5.2 红狮集团环保业务转型发展战略实施保障
        5.2.1 优化管理组织结构
        5.2.2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5.2.3 实施特色营销管理
        5.2.4 打造现代环保制造型企业
        5.2.5 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码海外产业布局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过程关键性技术问题研究(1840-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1.2.1 研究对象界定
        1.2.2 时间概念界定
        1.2.3 空间范围说明
    1.3 文献综述及前期分析
        1.3.1 中国近代建筑的相关研究
        1.3.2 中国近代工业建筑的相关研究
        1.3.3 中国近代建筑技术的相关研究
        1.3.4 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技术相关研究小结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标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难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难点
    1.6 论文研究整体框架
第2章 近代工业萌芽起步期工厂选址规划与厂区布局的探索
    2.1 技术载体:萌芽起步期军事工厂的典型性
    2.2 宏观布局:地区选择——初期规划缺位与后期调整乏力
    2.3 中观布局:地点选择——初期运输依赖与后期全面平衡
    2.4 微观布局:厂址选择——初期因地制宜与后期逐步合理
        2.4.1 江南制造局——两次选址失误
        2.4.2 金陵制造局——邻护城河建厂
        2.4.3 福州船政局——风水择地典型
        2.4.4 天津机器局
        2.4.5 广东机器局——近海到近铁路
        2.4.6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结合祭祀文化
        2.4.7 吉林机器局——资源优于运输
        2.4.8 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多个方案比较
    2.5 厂区布局:总平面设计——“幼稚时代”的想象与探索
        2.5.1 江南制造局——功能重叠引起流线混乱
        2.5.2 金陵制造局——自由布局适应生产流程
        2.5.3 福州船政局——分区明确兼顾礼制秩序
        2.5.4 天津机器局
        2.5.5 广东机器局——传统合院影响厂区布局
        2.5.6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缺乏规划下一事一建设
        2.5.7 吉林机器局——完全独立自主设计
        2.5.8 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比邻建设带来资源共享
    2.6 近代工业萌芽起步期军事工厂选址布局及建设特点
        2.6.1 结合传统风俗观念择地因地制宜利用旧有建筑
        2.6.2 有目的规划设计偏少与有控制的建设过程缺乏
        2.6.3 自由生产流线与传统等级秩序制约的平面布局
        2.6.4 功能复合下空间布局及建筑形式的本土化改良
    2.7 国内外工业发展早期工厂规划设计及理论的发展
        2.7.1 国外早期工厂建筑规划选址及设计
        2.7.2 国内近代工厂选址设计理论的发展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近代工业萌芽起步期西式木屋架技术发展与中西互鉴
    3.1 中西木屋架技术之别及西式木屋架体系传入
        3.1.1 中西技术差异——基于力学原理的形式差异
        3.1.2 知识引介普及——《建筑新法》及书中所载木屋架类型
        3.1.3 名称反应认知——西式木屋架及各构件名称演变
        3.1.4 需求引发变革——工厂建筑西式木屋架应用概况
    3.2 近代工业萌芽起步期工业建筑木屋架技术应用
        3.2.1 洋务运动中的机器局兵工厂
        3.2.2 民族工业发展下的工业建筑
    3.3 构造技术发展与木材使用
        3.3.1 整体性补强与抗震技术构件增加
        3.3.2 木构架之间结合方式与位置选择
        3.3.3 木屋架与墙体及柱子间结合方式
        3.3.4 进口木料与国产木材的使用偏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近代工业快速发展期制砖工业化与工业建筑用砖技术
    4.1 建材生产方式的改变——近代制砖工业技术发展
        4.1.1 传统制砖技术延续
        4.1.2 制砖技术的机械化
        4.1.3 制砖工厂规划建设
    4.2 建材生产变革的深入——产品类型变化与质量标准推行
        4.2.1 产品及原料的多样化
        4.2.2 规格与质量的标准化
    4.3 建材生产变革的影响——制砖技术传播与砖瓦产业勃兴
        4.3.1 制砖技术传播
        4.3.2 制砖工业分布
    4.4 工业建筑用砖技术的改变
        4.4.1 “青”“红”之变——观念改变与技术改变之辩
        4.4.2 砌筑方式——规格统一带来的改变
        4.4.3 粘合材料——对应砌体改变的变化
        4.4.4 特殊构造——回应工业生产的处理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近代工业快速发展期水泥引进与工业建筑混凝土应用
    5.1 从落后到超越——中国近代水泥工业发展
        5.1.1 大量建设保障——中国近代水泥产量提升
        5.1.2 窑体技术变革——国际水泥生产技术提升
        5.1.3 后发外生优势——中国近代水泥技术提升
        5.1.4 多样企业类型——中国近代着名水泥企业
        5.1.5 曲折前进及多样技术来源
    5.2 营建技术提升——近代混凝土工业建筑技术应用
        5.2.1 西方近代钢筋混凝土技术发展及其在工业建筑的应用
        5.2.2 “过渡型”的结构——钢骨混凝土结构的引入与应用
        5.2.3 中国近代钢筋混凝土结构工业建筑的技术应用
        5.2.4 近代工业快速发展期钢筋混凝土工业建筑营建技术特征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近代工业发展放缓期工业建筑设计专业化
    6.1 西方近代工业建筑设计发展与专业化
    6.2 从“工匠”到“建筑师”——身份认同与地位转变
        6.2.1 主业之外兼营副业——洋行发展与设计类洋行(机构)产生
        6.2.2 华洋混合来源复杂——中国近代建筑设计师产生
        6.2.3 工业建筑审批制度——《建筑工厂审核法》颁布
    6.3 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设计机构与设计师
        6.3.1 经验建设与跨界参与——非建筑专业人员的设计
        6.3.2 以施工带入建筑设计——营造厂(施工方)的设计
        6.3.3 执业特点与专业设计——专业建筑设计师设计
    6.4 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设计发展与专业化过程特征
        6.4.1 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设计特点
        6.4.2 近代工业发展放缓期建筑设计专业化加速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研究主要成果及结论
        7.1.1 中国近代城市工业发展分期方案
        7.1.2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工业建筑营建过程关键性技术问题探讨
        7.1.3 技术的适应性及技术选择
        7.1.4 营建技术观念及文化抗争
        7.1.5 技术真实性及其重要意义
    7.2 研究创新
        7.2.1 系统梳理中国近代工业建筑建造技术史
        7.2.2 分类研究建筑材料及其生产流程和技术应用
        7.2.3 尝试对技术实现保障的制度和建筑师的研究
    7.3 未竟之处
        7.3.1 和海外的技术关联性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7.3.2 和遗产物证的相关性需要进一步延伸拓展
        7.3.3 研究营建技术发展尚未深入结构力学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A:随文附表
附录B:随文附图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桃江县灰山港镇N水泥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企业竞争战略文献综述
        1.2.2 水泥企业竞争战略文献综述
    1.3 相关理论基础
        1.3.1 战略分析常用工具
        1.3.2 三种竞争战略类型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N水泥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2.1 水泥行业现状分析
        2.1.1 中国水泥行业分析
        2.1.2 湖南水泥行业分析
    2.2 宏观环境分析
        2.2.1 政策环境分析
        2.2.2 经济环境分析
        2.2.3 自然环境分析
        2.2.4 技术环境分析
    2.3 产业环境分析
        2.3.1 供应商议价能力
        2.3.2 顾客议价能力
        2.3.3 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
        2.3.4 替代品的压力
        2.3.5 潜在进入者威胁
3 N水泥公司发展简介与内部环境分析
    3.1 N水泥公司发展简介
        3.1.1 发展历程
        3.1.2 发展现状
        3.1.3 现有竞争战略
    3.2 内部环境分析
        3.2.1 人力资源管理
        3.2.2 组织架构
        3.2.3 产能设计
        3.2.4 生产技术
4 N水泥公司竞争战略识别与选择
    4.1 内外部环境因素归纳
        4.1.1 优势
        4.1.2 劣势
        4.1.3 机会
        4.1.4 威胁
    4.2 N水泥公司竞争战略识别
    4.3 N水泥公司竞争战略选择
5 N水泥公司竞争战略的实施与保障措施
    5.1 加快项目进度,提升竞争实力
    5.2 优化人员结构,培育后备力量
    5.3 响应环保政策,发展绿色产业
    5.4 延伸产业链条,开拓新兴市场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循环经济视角下水泥企业生态效率水平特征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1.3 循环经济及生态效率的研究现状
        1.3.1 水泥行业循环经济研究现状
        1.3.2 水泥行业生态效率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水泥行业循环经济与生态效率概述
    2.1 水泥行业概况
        2.1.1 水泥生产概况
        2.1.2 水泥生产工艺概述
    2.2 循环经济理论概述
        2.2.1 循环经济基本概念
        2.2.2 循环经济的特征
        2.2.3 循环经济理论的基本架构
    2.3 生态效率理论概述
        2.3.1 生态效率基本概念
        2.3.2 我国水泥行业生态效率现状
        2.3.3 水泥行业循环经济和生态效率的关系
第3章 使用DEA对中国水泥工业生态效率水平评价
    3.1 DEA原理及模型
        3.1.1 DEA模型的优势
        3.1.2 DEA模型计算方法
        3.1.3 超效率DEA模型介绍
    3.2 评价指标的选取及评价体系构建
        3.2.1 水泥行业生态效率评价的目标
        3.2.2 水泥行业生态效率评价指标选择的基本原则
        3.2.3 水泥行业生态效率的评价指标
        3.2.4 水泥行业生态效率指标的处理方法
    3.3 数据来源与统计
    3.4 数据的计算和处理
        3.4.1 DEAP2.1 软件的计算和处理
        3.4.2 LINDO6.1 软件的计算和处理
    3.5 计算结果的分析和评价
        3.5.1 总体结果分析
        3.5.2 分项结果分析
第4章 提高生态效率开展循环经济的建议和对策
    4.1 推进先进技术使用,促进节能减排
        4.1.1 新型干法水泥技术
        4.1.2 余热发电技术
        4.1.3 智能制造技术
    4.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2.1 扩大水泥原材料范围、合理开采
        4.2.2 提高水泥质量
        4.2.3 提倡散装水泥
    4.3 加大协同处置力度
    4.4 完善制度和政策创新并优化组织管理
        4.4.1 循环经济制度创新
        4.4.2 循环经济政策创新
        4.4.3 循环经济管理模式优化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工作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水泥行业节能减排路径模拟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水泥行业实施节能减排的必要性
    1.2 国内外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研究现状
        1.2.1 水泥需求预测研究
        1.2.2 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相关研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水泥需求预测方法综述
        2.1.1 类比趋势法
        2.1.2 终端部门需求法
    2.2 水泥行业节能减排路径模拟方法综述
        2.2.1 自上而下评估方法
        2.2.2 自下而上评估方法
    2.3 水泥节能减排策略及措施综述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泥行业能耗和排放来源
    3.1 水泥生产工艺技术能耗分析
        3.1.1 生料制备技术及能耗
        3.1.2 熟料煅烧技术及能耗
        3.1.3 水泥粉磨技术及能耗
    3.2 水泥生产过程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来源
第4章 水泥行业节能减排路径模拟方法
    4.1 NET模型总体框架
    4.2 NET-Cement模型开发
        4.2.1 目标函数
        4.2.2 模型约束
    4.3 NET-Cement技术选择框架
    4.4 NET-Cement参数设置
        4.4.1 未来中国水泥产品需求量
        4.4.2 技术参数与能源参数
        4.4.3 污染物参数
第5章 水泥产品需求预测——以中国为例
    5.1 水泥产品需求预测思路及方法
        5.1.1 研究思路及变量的选择
        5.1.2 研究对象选择和数据处理
    5.2 水泥产品需求预测模型
        5.2.1 预测模型
        5.2.2 情景设置
    5.3 水泥产品需求预测结果
第6章 水泥行业节能减排路径模拟——以中国为例
    6.1 节能减排推广情景设置
    6.2 节能减排技术模拟结果
        6.2.1 节能减排路径分析
        6.2.2 能源消耗
        6.2.3 二氧化碳排放
        6.2.4 污染物排放
        6.2.5 成本分析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9)新疆TY水泥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的目的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思路、研究方式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战略管理相关理论综述
    2.1 战略管理理论描述
        2.1.1 战略管理的兴起与发展
        2.1.2 战略管理的主要流派
    2.2 波特竞争战略理论描述
        2.2.1 波特的五种基本战略
        2.2.2 波特五力模型
第三章 水泥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国外水泥工业基本情况简述
    3.2 中国水泥工业基本情况简述
        3.2.1 行业产能、产量
        3.2.2 行业新特点
        3.2.3 中国水泥工业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3.3 新疆自治区水泥工业基本情况简述
        3.3.1 全区水泥工业特点
        3.3.2 面临的形势
第四章 TY水泥外部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PEST)
        4.1.1 政策环境分析
        4.1.2 经济环境分析
        4.1.3 技术环境分析
        4.1.4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4.2 TY水泥波特五力竞争分析
        4.2.1 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4.2.2 供应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4.2.3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4.2.4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4.2.5 替代品的威胁
第五章 TY水泥内部环境分析
    5.1 TY水泥公司概况
    5.2 TY水泥经营管理及技术状况分析
        5.2.1 公司所处地理位置及资源条件
        5.2.2 公司生产组织及质量管理状况
        5.2.3 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状况
        5.2.4 公司工艺技术及技术装备状况
第六章 新疆TY水泥竞争战略识别与选择
    6.1 TY水泥内外部环境因素归纳
        6.1.1 优势
        6.1.2 劣势
        6.1.3 机会
        6.1.4 威胁
    6.2 建立SWOT分析模型
    6.3 SWOT模型分析和战略定位
    6.4 最优战略选择
第七章 TY水泥竞争战略实施措施保障
    7.1 深挖循环经济产业链潜力,发挥协同联动效应
    7.2 紧抓“一带一路”机遇,提升物流商贸水平
    7.3 加强信息技术手段,推动两化融合
    7.4 创新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激发企业内部活力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10)中国主要行业温室气体减排的共生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我国采取温室气体和空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的必要性
    1.2 温室气体减排共生效益实践
        1.2.1 国外共生效益政策实践
        1.2.2 我国行业节能减排行动
    1.3 本研究的意义、目的及内容
第2章 温室气体减排共生效益研究综述
    2.1 共生效益的定义及研究动机
        2.1.1 共生效益概念的界定
        2.1.2 共生效益研究动机
    2.2 共生效益分类
    2.3 定量评估模型
        2.3.1 自底向上模型
        2.3.2 自顶向下模型
        2.3.3 BU和TD在共生效益研究中的比较
        2.3.4 混合模型
    2.4 将共生效益纳入政策决策的方法
        2.4.1 政策效果评价 ——传统成本效益分析
        2.4.2 考虑共生效益的改进成本效益分析
    2.5 温室气体减排共生效益研究评述
        2.5.1 质疑共生效益相关研究总结
        2.5.2 中国共生效益研究综述
第3章 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及共生效益分析模型
    3.1 主要行业选择
        3.1.2 二氧化碳排放
        3.1.3 空气污染物排放
    3.2 行业二氧化碳减排共生效益分析模型框架
    3.3 行业及技术数据库模块
        3.3.1 行业宏观外生变量及取值说明
        3.3.2 行业技术系统构建和技术参数说明
    3.4 共生效益分析优化模块
        3.4.1 行业二氧化碳、空气污染物和成本计算式
        3.4.2 优化目标及约束条件
    3.5 行业减碳减污政策评估模块
        3.5.1 行业2015年既有减碳减污总量控制目标政策评估
        3.5.2 基于共生效益的行业碳减排目标制定
第4章 行业技术系统及技术层面共生效益
    4.1 行业技术系统
        4.1.1 电力行业技术清单及参数取值
        4.1.2 钢铁行业技术清单及参数取值
        4.1.3 水泥行业技术清单及参数取值
    4.2 行业技术系统及参数验证
        4.2.1 电力行业技术系统及参数验证结果
        4.2.2 钢铁行业技术系统及参数验证结果
        4.2.3 水泥行业技术系统及参数验证结果
    4.3 技术层面共生效益分析
        4.3.1 主体技术或设备
        4.3.2 附属节能技术
        4.3.3 污染物治理技术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2015年行业减碳减污目标评价
    5.1 行业2015年总量控制目标可行性评价
        5.1.1 电力行业目标可行性评价
        5.1.2 钢铁行业目标可行性评价
        5.1.3 水泥行业目标可行性评价
    5.2 现有总量控制目标的共生效益分析
        5.2.1 电力行业减碳减污目标共生效益
        5.2.2 钢铁行业减碳减污目标共生效益
        5.2.3 水泥行业减碳减污目标共生效益
    5.3 不同目标导向下减排行动经济效率评价
        5.3.1 电力行业减排行动经济效率
        5.3.2 钢铁行业减排行动经济效率
        5.3.3 水泥行业减排行动经济效率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行业2020年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共生效益分析
    6.1 行业层面减碳政策共生效益存在性检验
        6.1.1 电力行业共生效益存在性及大小
        6.1.2 钢铁行业共生效益存在性及大小
        6.1.3 水泥行业共生效益存在性及大小
    6.2 基于共生效益的碳减排目标制定与建议
        6.2.1 行业空气污染物削减总共生效益
        6.2.2 行业边际减排成本
        6.2.3 行业2020年二氧化碳削减目标建议与评价
    6.3 碳约束下技术经济性判定
        6.3.1 电力行业技术演化路径
        6.3.2 钢铁行业技术演化路径
        6.3.3 水泥行业技术演化路径
        6.3.4 行业实现减碳减污技术推广清单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进一步工作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的投资与规模(论文参考文献)

  • [1]一夕轻雷落万丝[J]. 沈颖,李红霞. 中国水泥, 2021(12)
  • [2]陕西省水泥行业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及污染特征分析[D]. 耿子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高效水泥窑烟气脱硫工艺设计研究[D]. 姚大安.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 [4]红狮集团环保业务转型发展战略研究[D]. 章华斌.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5]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过程关键性技术问题研究(1840-1949)[D]. 赖世贤. 天津大学, 2020
  • [6]桃江县灰山港镇N水泥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丁娇.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7]循环经济视角下水泥企业生态效率水平特征的评价[D]. 冯兰洲. 天津大学, 2018(06)
  • [8]水泥行业节能减排路径模拟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张呈尧.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7)
  • [9]新疆TY水泥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邵传淦. 石河子大学, 2016(02)
  • [10]中国主要行业温室气体减排的共生效益分析[D]. 谭琦璐. 清华大学, 2015(07)

标签:;  ;  ;  ;  ;  

新型干法水泥开发投资及规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