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教育超市”

复旦:“教育超市”

一、复旦:“教育大超市”(论文文献综述)

雷家彬[1](2014)在《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校跨专业教育的模式与实践创新》文中研究指明实施跨专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协同创新理论在高校教学活动的有效应用。目前国内高校开展了以专业并行模式、专业融合模式、第二专业模式、大学科教育模式、跨学院教育模式为代表的跨专业教育,其突出问题包括专业、学习效果难以得到保证,学生学习目标模糊,教学管理和部门协调不便等。基于协同创新理论,结合武汉工程大学开展"E+"双专业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整合完善跨专业一体化培养方案;优化跨专业教育组织和机制;强化跨专业学生的学习引导;加强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

刘盾[2](2014)在《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模式研究 ——以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为个案》文中研究表明在追逐创新精神、讲究创新能力的今天,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学与中学理应承担责任、相互衔接、共同培养创新人才。当前,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的具体形式表现为中学在高中阶段开设创新班,与优秀大学合作,一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该模式现已开始运行,但尚缺乏系统而深入细致的研究。在本文中,笔者首先汇总关于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的各界观点、见解,进而剖析其理论根基,如教育衔接、创新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等。接下来,以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为例,分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构建、思路框架,探究高中创新班的课堂教学改革、新型制度建设、升学路径改革等;采用“中学生创造力评价量表”对该中学三届高中创新班、普通班学生进行测量、寻找其差异、探索创新改革的效果;通过访谈的方法,对创新班的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相关大学教师等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改革建议。笔者发现,厦大附属科技中学的创新班主要采用“三创”理念(创知、创意、创行)、“三微”模式(微课程、微课题、微研究)。该中学与厦门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分享大学的先进资源、引进大学的师资力量、改革课堂教学、增设创新课程、举办各类讲座,带领学生前往大学实验室参观、实习,设立中学导师制、学分制、“走班制”,实行小班化教学,改革创新班的招生方式,积极完善升学路径等。还通过“中学生创造力评价量表”分析改革的效果,发现随着年级增长,创新班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显着提升,且与普通班学生呈显着差异。通过访谈,笔者发现创新班开展的各类活动增强了学生的信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活跃了他们的思维,但与此同时,创新班学生也面临现实高考的升学压力,自身时间精力的局限性。此外,部分创新制度落实的效果尚未达到理想状态。因此,笔者建议大学应积极地与中学开展课题合作、举办论坛、开设讲座、共享资源等;政府须大力拨款、投资、提供经济上的支持,给予创新班若干优惠政策,尤其要打通升学路径,可实行保送升学、自主招生、降分录取等;中学自身也要敢于采用开明的做法,同时兼顾创新改革与应对高考的平衡关系。

金薇吟[3](2007)在《高校课程综合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课程综合化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文章从哲学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以及教育学的视角,多方面为高校课程综合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又以分析综合方法概括出课程综合化的整体综合、互补相通、动态开放、逻辑同构等构建规律;并联系中外教学改革的实践,归纳出综合化课程的类型系列。

荣建华[4](2006)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新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加入WTO后,对新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以全球化视野,着重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办学体制、师资队伍等方面探讨了我国新闻教育调整和改革的措施。

邹伍祥[5](2005)在《实施完全学分制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上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沿用学年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院校也不在少数,采用学年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学分制的优越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在现今形势下加大推进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的力度,如何在学年学分制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并向完全学分制过渡是高校教学管理的趋势。

金薇吟[6](2005)在《学科交叉理论与高校交叉学科建设研究》文中指出科学的发展,经历了由综合到分化到再综合三大阶段。当代学科的综合交叉,一是学科自律发展的必然要求。近代至今学科分化几近极致,“分久必合”已成为必然趋势,现代科学研究的相互关联性增加,科学家们前瞻性的自由探索也需要将目光投向相关的学科领域;二是他律性的需要。现代社会实践中大量复杂的、综合性问题的不断提出,亟待多学科横向联合集成攻关。当代学科综合交叉发展的这种趋势,在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发展中已经蔚为热流,并且取得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因此,如何通过研究学科交叉理论,总结国内外高校交叉学科建设经验,以求从总体上改变我国高校交叉学科建设实践相对滞后的状况,便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当务之急。 本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学科交叉理论的研究,按学科交叉机制、交叉学科类型和学科交叉方法三个层面逐步展开论述,其中以对学科交叉机制的分析以及综合为重点。首先从“机制”的词源学发生和生物学对它的创造性移植出发,对学科交叉的深层根源、内在规律,以及学科交叉从有机生成到功能发挥的全过程进行了抽绎、梳理,概括出学科交叉机制的群体序列,既对机制个体作各别的深入分析和科学追问,又通过综合揭示其有机整体性,并探究其哲理意蕴,力求初步建构较为系统的学科交叉机制理论;接着以理论、历史、典型性实例三者相结合的角度列论了知识形态交叉学科的层级类型,又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列论了学科交叉的方法途径。第二部分,是关于高校交叉学科建设的研究。该部分总结了国内外高校交叉学科建设的经验,既分析了高校组织形态交叉学科的主要模式及其总体特征,又以学科交叉理论贯穿于交叉学科建设实践,对高校交叉团队的组建、交叉人才培养与课程综合化、交叉科研及其管理等提出了一系列设想,试图为高校交叉学科建设实践提供一个较为可行的参照系。 本文的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方法以及系统论方法等。

唐安国[7](2005)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搞好本科院校建设》文中研究表明从科学发展观的几个主要视角分析了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过程的新问题。同时对邯郸学院如何实现从专科向本科的转变提出了5个方面的建议。

刘建军[8](2005)在《基于B/S结构的《固体物理》多媒体网络课程的研究》文中指出网络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有效手段和必然趋势,它在实现共享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调研了国内外网络教育的现状,讨论了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理论、基本原则,介绍了网络课程的体系结构、页面设计。采用基于B/S结构的ASP动态网页技术构建《固体物理》网络课程。利用Dreamweaver MX制作动态网页。网络课程包括教案学习、多媒体动态演示、习题测试、BBS论坛和计算机数值模拟等功能模块。在教学资源研制中,采用FLASH技术和VRML语言设计动画演示文件。根据《固体物理》课程计算复杂的特点,开展基于MATLAB的计算机数值模拟,严格遵循物理原理和公式,利用MATLAB软件实现物理过程的可视化,从而达到直观、形象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和科学探索精神,使《固体物理》网络课程成为研究型和助教助学的网站。

张希胜,张娟[9](2005)在《试论大学理念的共性与个性——兼评我国高教界的几种现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总结和分析了现代大学理念的共性与个性 ,评析了当今我国高教界普遍存在的几种有悖于现代大学理念的现象 ,指出了回归大学理念的措施和途径。

马晓丽[10](2004)在《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传媒经营人才培养模式》文中研究说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传播全球化的21世纪和已然加入WTO大背景的纵横坐标的交叉点上,中国传媒面临国际国内竞争的严峻形势与传媒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趋势,媒介的经营管理对其生存发展至关重要,有效的培养不同层面的复合型传媒经营人才,是中国传媒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经济对传媒的影响入手,通过对目前中国传媒经营人才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在借鉴其他行业经验的基础上,较系统的提出了中国传媒经营人才的培养策略,即以终身学习为理念,完善学校教育,重视企业教育。此策略的提出对于目前国内传媒经营人才的培养,对于传媒高校教育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对于传媒企业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二、复旦:“教育大超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旦:“教育大超市”(论文提纲范文)

(1)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校跨专业教育的模式与实践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跨专业教育的几种模式
    (一)专业并行模式
    (二)专业融合模式
    (三)第二专业模式
    (四)大学科教育模式
    (五)跨学院教育模式
二、协同创新视角下跨专业教育模式的比较分析
    (一)五种跨专业教育模式的比较
    (二)跨专业教育的优势与问题
三、基于协同创新的跨专业教育优化策略与实践
    (一)整合完善跨专业一体化培养方案
    (二)优化跨专业教育组织和机制
    (三)强化跨专业学生的学习引导
    (四)加强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

(2)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模式研究 ——以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第二节 概念界定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思路、框架与方法
第一章 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之理论基础
    第一节 关于大中学教育衔接的探讨
    第二节 关于创新的探讨
    第三节 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第二章 厦大附属科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之构建
    第一节 厦大附属科中概况
    第二节 厦大附属科中创新班之设立与发展
    第三节 创新班的“三创”理念与“三微”模式
    第四节 关于创新班模式构建的反思
第三章 厦大附属科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之运行
    第一节 课堂教学创新:引入新理论运用新方法
    第二节 高中导师制与家校联合培养
    第三节 创新式的教学管理模式
    第四节 创新式的招生方法与升学路径
第四章 厦大附属科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之成效、问题与对策
    第一节 调查问卷的选择以及维度设置的说明
    第二节 调查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厦大附属科中创新班之成效探讨与问题归纳
    第四节 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发展之建议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3)高校课程综合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论依据
    (一) 从哲学层面作论证
    (二) 从教育学层面来论证
二、构建规律
    (一) 整体综合律
    (二) 互补相通律
    (三) 动态开放律
    (四) 逻辑同构律
三、类型系列
    (一) 选修课程的拓展
    (二) 交叉课程的强化
    (三) 自主课程的出现
    (四) 通识课程的普及
    (五) 方法课程的增设
    (六) 实践课程的再生

(4)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新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新闻教育面临的挑战
    1.竞争加剧, 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2.教学观念的变革
    3.促进办学体制改革, 我国新闻教育办学模式将更加多样化
    4.对新闻教育国际化的要求
二、面向全球化我国新闻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1.对课程体系的重新建构
    2.注重素质教育, 人文与科技并重, 培养复合型人才
    3.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 以人为本,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
    4.理论和实践一体化, 产、学、研三结合
    5.抓住入世机遇, 建立多元化办学体制
    6.推进新闻教育的国际化

(5)实施完全学分制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目前实行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解决实行完全学分制所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6)学科交叉理论与高校交叉学科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研究综述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相关概念选介、辨析与界定
    一、学科
    二、学科交叉
    三、交叉学科
    四、学科交叉机制
    五、交叉学科建设
    六、学科群及其特征
第二章 关于学科交叉理论
    一、学科交叉机制
        (一) 多元机制
        (二) 融生机制
        (三) 话语机制
        (四) 互补机制
        (五) 同源机制
        (六) 开放机制
        (七) 流动机制
        (八) 合力机制
        (九) 增殖机制
    二、交叉学科类型
        (一) 比较学科
        (二) 边缘学科
        (三) 软学科
        (四) 综合学科
        (五) 横断学科
        (六) 超学科
    三、学科交叉方法
        (一) 观同察异法
        (二) 话语移植法
        (三) 互补共融法
        (四) 连锁辐射法
        (五) 辐集聚焦法
        (六) 横断论析法
        (七) 哲学提升法
第三章 关于高校交叉学科建设
    一、高校交叉学科组织模式
        (一) 交叉学科主要模式概观
        (二) 交叉学科模式的总体特征
    二、高校交叉学科建设
        (一) 交叉团队的组建
        (二) 交叉人才培养与课程综合化
        (三) 交叉科研及其管理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7)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搞好本科院校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科学发展观
二、关于怎样建设好本科

(8)基于B/S结构的《固体物理》多媒体网络课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多媒体网络教育的概况
    1.2 国外多媒体网络教育的发展状况
    1.3 国内多媒体网络教育的现状及发展
    1.4 网络课程建设面临的问题
    1.5 本文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多媒体网络教育的基本理论
    2.1 多媒体网络教育的建构学习理论
        2.1.1 建构学习理论的认识
        2.1.2 建构学习理论对学生的要求
        2.1.3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2.2 多媒体网络教育的特点
    2.3 多媒体网络教育的基本观点
    2.4 多媒体网络课程的基本要求
    2.5 多媒体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
第三章 多媒体在线教育网站的构建
    3.1 基于B/S结构的ASP动态网站
    3.2 ASP技术
        3.2.1 ASP介绍
        3.2.2 ASP语法结构
        3.2.3 ADO数据库访问
    3.3 《固体物理》在线教育网站系统设计
        3.3.1 网站系统主体结构
        3.3.2 功能设计
    3.4 前端网络页面的设计与开发
        3.4.1 Dreamweave MX网页制作软件
        3.4.2 网络页面设计的基本要求
        3.4.3 网络课程主界面设计
        3.4.4 导航菜单页面设计
    3.5 后台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3.6 网站的权限管理
第四章 多媒体网络课程资源的研制
    4.1 文字素材的编辑
    4.2 图形、图像的编辑
    4.3 flash动画的制作
        4.3.1 flash动画的优点
        4.3.2 flash Mx基本操作
        4.3.3 固体物理网络课程中flash动画制作
        4.3.3.1 Flash导航条的制作
        4.3.3.2 Flash演示课件的制作
    4.4 视频素材的编辑
    4.5 虚拟现实技术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
        4.5.1 虚拟现实技术概述
        4.5.2 VRML语言
        4.5.3 网络教学中应用VRML技术的基本思想
        4.5.4 构建晶体结构VRML文件的方法
        4.5.5 空间格子VRML文件制作实例
第五章 基于MATLAB的固体物理计算机数值模拟
    5.1 网络课程中引入计算机模拟的意义
    5.2 数值模拟软件MATLAB
        5.2.1 MATLAB简介
        5.2.2 MATLAB的特点
        5.2.3 MATLAB主要命令
    5.3 固体物理中开展数值模拟的实例
        5.3.1 计算方法的选择
        5.3.2 模型的建立
        5.3.3 数值模拟结果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9)试论大学理念的共性与个性——兼评我国高教界的几种现象(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代大学理念的共性与个性
    1.现代大学理念的共性
    2.现代大学理念的个性
二、我国高教界有悖于大学理念的几种现象

(10)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传媒经营人才培养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传播业人才现状
    第一节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第二节 21世纪的中国传媒趋势
    第三节 中国传媒人才现状
        一、 人才内涵
        二、 中国目前传媒人才现状
        三、 人才竞争
        四、 人才需求
第二章 中国传媒经营人才透视
    第一节 传媒经营管理人才现状
        一、 传媒经营管理人才严重匮乏
        二、 传媒经营人才来源多样化
        三、 经营管理人才素质良莠不齐
    第二节 制约传媒经营人才培育的关键性因素
        一、 传媒体制的障碍
        二、 高校新闻专业对媒介经管教育重视不够
        三、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四、 师资队伍有待提高
    第三节 传媒职业经理人凸现
第三章 传媒经营人才的培养模式
    第一节 传媒经营人才的素质要求及分类职责
        一、 政治素质
        二、 知识结构
        三、 能力素质
    第二节 传媒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理念--终身学习
        一、 终身学习的历史背景
        二、 终身学习--进入知识社会的护照
        三、 终身学习对传媒经营人才的重要意义
        1 、 是提高传媒经营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
        2 、 是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必然前提
        3 、 是迎接传媒国际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
    第三节 传媒经营人才的基础教育--完善高校教育
        一、 教育理念的服务性
        二、 办学形式的开放性
        三、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四、 教育模式的多样性
        五、 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六、 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七、 师资队伍的复合性
    第四节 传媒经营人才的提高教育--重视企业教育
        一、 选人
        二、 育人
        1 、 卓越的企业文化
        2 、 人力资源规划
        3 、 提供培训机会
        三、 用人
        1 、 坚持能力合适原则
        2 、 建立“分级选拔制度”
        3 、 薪酬战略
        四、 留人
        1 、 发挥“领头雁”的作用
        2 、 以发展前景吸引人才
        3 、 建立科学评估机制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四、复旦:“教育大超市”(论文参考文献)

  • [1]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校跨专业教育的模式与实践创新[J]. 雷家彬. 高校教育管理, 2014(05)
  • [2]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模式研究 ——以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为个案[D]. 刘盾. 厦门大学, 2014(08)
  • [3]高校课程综合化建设研究[J]. 金薇吟.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06)
  • [4]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新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 荣建华.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S1)
  • [5]实施完全学分制的思考[J]. 邹伍祥.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10)
  • [6]学科交叉理论与高校交叉学科建设研究[D]. 金薇吟. 苏州大学, 2005(05)
  • [7]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搞好本科院校建设[J]. 唐安国. 邯郸学院学报, 2005(01)
  • [8]基于B/S结构的《固体物理》多媒体网络课程的研究[D]. 刘建军. 合肥工业大学, 2005(05)
  • [9]试论大学理念的共性与个性——兼评我国高教界的几种现象[J]. 张希胜,张娟. 现代教育科学, 2005(01)
  • [10]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传媒经营人才培养模式[D]. 马晓丽. 郑州大学, 2004(04)

标签:;  ;  ;  ;  ;  

复旦:“教育超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