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说室内设计如何选择合适的相对湿度——看了《空调与建筑能耗的室内空气计算参数》有一个感受

也说说室内设计如何选择合适的相对湿度——看了《空调与建筑能耗的室内空气计算参数》有一个感受

一、也谈如何选择合适的室内设计相对湿度——读《空调室内空气计算参数与建筑能耗》有感(论文文献综述)

孙冰[1](2021)在《人体热舒适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及数据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社会,我国大力倡导节能减排,建筑节能设计已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建筑节能设计时,设计参数的确定离不开合理、可靠的基础参数的支持。在室内环境方面,国外发达国家已建立了热舒适基础数据库,并由此形成了标准体系,但我国仍缺乏行业内公认的数据库。热舒适基础数据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数据挖掘分析的结果,对热舒适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热舒适数据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有待完善,有关数据特征对数据集质量的影响分析还鲜少有人涉及。本文针对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空气流速、新陈代谢率和服装热阻六种人体热舒适影响因素和热感觉投票(Thermal Sensation Vote,TSV)、热舒适投票(Thermal Comfort Vote,TCV)、热可接受度投票(Thermal Acceptability Vote,TAV)三种主观评价指标,根据建筑环境特点和人员生活习惯,从缺失值识别、数据一致性检查、异常值检测三方面提出了办公和居住建筑热舒适现场调查数据的质量控制方法。在异常值检测方面,主观投票值存在着受试者误解、人员录入错误等质量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常用的异常值检测方法,并结合热舒适原理,研究提出了采用基于SET(Standard Effective Temperature,标准有效温度)距离的两步架构异常值检测方法对TSV进行异常值检测,该方法以标准有效温度SET为指标,采用基于距离d的K-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分类方法确定相似工况点,并采用基于高斯分布的异常值处理方法确定异常值。同时,提出采用数据可视化方法对TCV和TAV进行异常值检测。基于该方法,本文采用MATLAB语言开发了热舒适现场调查数据处理系统。本文对寒冷地区的大连、郑州、洛阳、天津4个城市进行了办公和居住建筑现场调查,并收集有效问卷2447份。在本次调查数据基础上,研究还收集了来自其他高校的热舒适现场调查数据,并采用提出的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对收集到的所有数据进行了质量控制,从而建立了经过严格质量控制、覆盖全面的中国热舒适数据库,数据库涵盖自2001年至2021年近20年来的覆盖中国五个热工分区24个省50个城市的热舒适现场调查数据41977组,数据分布较广,在环境温度和调查地点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于建立的热舒适数据库,本文以热感觉模型作为评价数据集质量的依据,从样本数量、数据分布以及数据范围三个方面分析了数据特征对数据集质量的影响。研究采用基于区间估计的样本量计算方法,得到在办公和居住建筑热舒适现场调查中,最小样本量为350。对比发现,相比于正态分布和均匀分布数据,正偏态分布数据中性温度偏低,负偏态分布数据中性温度偏高,均匀分布数据建立的热感觉模型更稳健。随着温度范围的减小,冬季中性温度升高,夏季中性温度降低,建立的热感觉模型精度减小。

李浩坤[2](2021)在《呼和浩特地区农村互助养老建筑冬季气候适应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互助养老成为各地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热门话题,在此背景下,农村互助养老建筑数量与日俱增,以老年人为主体的互助养老建筑与农村单体住宅有很大差别,但在建筑形式上多与农村传统民居一致。本文以呼和浩特农村互助养老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和软件模拟的研究方法,总结严寒气候条件下农村互助养老建筑冬季气候适应策略。首先,对呼和浩特现有互助养老建筑的总体布局、平面功能、围护结构、采暖方式、能源应用特征等方面进行调研。发现该地区现有互助养老建筑具有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较差、平面功能分区不合理、冬季采暖能耗高、室内热环境较差等问题。第二,根据地理位置、建筑形态、采暖方式对三个典型互助养老建筑进行热环境实测,发现采用传统砖混结构形式、煤炉采暖的案例老人常活动区域的平均温度能够达到18℃以上。但煤炉取暖的方式不仅会造成空气质量差、昼夜温差大等影响,且能耗较高。采用传统砖混结构形式、地暖采暖的案例整体温度偏低,不能够满足老年人热舒适需求。采用新型聚苯模块构造方式、太阳能采暖的案例具有较好的室内热环境,卧室平均温度达到了18.4℃,且昼夜温差能够维持在3℃以内。第三,对长期居住在呼和浩特地区的187位农村老年人进行人体热舒适问卷调查,建立了呼和浩特农村老年人冬季热感觉模型,确定了热中性温度为21.09℃、热期望温度为20.5℃,80%与90%可接受热舒适温度区间分别为18.25℃~24.33℃与19.52℃~22.71℃。同时,发现该地区农村老年人的热敏感度较低。最后,结合呼和浩特地区气候、农村互助院、农村老年人热舒适等数据,针对互助养老建筑的院落布局、建筑形态以及围护结构三个方面进行软件模拟优化,分别提出相应的气候适应性策略。对建筑朝向、体形系数、平面布局、围护结构的优化中,围护结构的优化效果最为显着。通过正交试验将不同围护结构优化方案进行组合得出节能率超过65%的6套优化方案。互助养老建筑的气候适应性的研究,对改善农村互助养老建筑的室内热环境、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幸福指数、实现互助养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弥补了农村互助养老建筑气候适应性的理论基础,可为互助养老建筑的建设提供参考。

白甲丽[3](2021)在《呼吸式玻璃幕墙建筑室内光热环境调控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呼吸式玻璃幕墙建筑因其独特的双层玻璃围护结构而具有节能性。目前研究多是以建筑围护结构优化为重点,以改进建筑的节能性,但在实际工程中,呼吸式玻璃幕墙室内光热环境受外界多种因素影响,控制的智能化直接关系到其节能效果,这就涉及到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控策略的优化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呼吸式玻璃幕墙建筑室内光热环境的调控系统设计和策略优化展开研究。首先,建立呼吸式玻璃幕墙光热传递模型,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全面分析在西安气象条件下呼吸式玻璃幕墙建筑夏季、冬季以及全年的气候适应性,揭示夏季典型日下通风口开启扇角度和百叶帘角度变化对室内光热环境的影响规律。以夏季典型日为例,得到白天通风口开启扇和百叶窗随时间变化的最佳输入角度。百叶帘角度和通风口开启扇角度的调节通过对伺服系统的控制来实现。建立改进伺服电机自抗扰控制Simulink仿真模型。利用基于改进差分进化算法的自抗扰控制技术(DE-ADRC)动态整定自抗扰控制算法(ADRC)参数实现角度的连续变化,提高信号跟踪效果。其次,以室内舒适温度、舒适相对湿度和能耗最低为控制目标,运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得出最优百叶角度和通风口开启扇角度。本文建立三个蒙特卡罗分析指标,对多目标优化后的系统进行鲁棒性检验,对比PID算法、ADRC算法、DE-ADRC算法、多目标优化控制算法下系统的鲁棒性,结果显示在多目标优化算法控制下系统稳定性相对最好,抗干扰能力较强,证明了该算法的可靠性。最后,利用Trnsys建筑模拟软件和Matlab联合仿真,建立呼吸式玻璃幕墙建筑室内光热控制模型,在DE-ADRC算法控制下照明能耗和冷负荷有所改善,平均照明能耗降低了6.6%~9.4%,平均冷负荷降低了5.4%~10.8%。验证了DEADRC算法在系统控制方面的可靠性,进而改善呼吸式玻璃幕墙建筑的节能性。

蒙泳君[4](2021)在《基于不同活动水平空间分区的大学生活动中心空调节能设计研究》文中认为作为综合型校园公共建筑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其内部包含着多种功能空间。在不同功能空间中,使用者有着不一样的活动状态和热舒适需求。目前在炎热的夏季,大学生活动中心通常采用统一的空调参数调控所有功能空间内的热环境,在此情况下不仅会使部分空间使用者处于不舒适状态,而且会使空调制冷耗能巨大,这种现象在具有漫长夏季的湿热地区尤为明显。若基于使用者的活动水平将有相似热环境需求的空间进行分类,基于分类进行分区热舒适调节时考虑空调节能,将可达到舒适高效的节能效果。因此,本文首先将有相似热环境需求的空间分类,并进行热调节分区,然后以空调耗能大的湿热夏季气候作为研究条件,来推荐各类活动水平空间节能型室温值与相应气流参数范围,最后根据不同活动空间提出节能设计策略,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节能性分析。为此,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大学生活动中心常设的功能空间按活动特征来分类,可分为:安静坐姿型空间;动态坐姿型空间;轻微走动型空间;运动锻炼型空间。然后采用实测与模拟手段,获知案例现状各类空间的热环境状况,可知如按统一参数来调节,在最热月会使空调调控的温度差几乎都在6℃以上,空调制冷耗能较大。其次,分析各空间使用者活动状态下的人体代谢活动水平,按使用者的活动水平进行分类,可大致归纳具有相似热环境参数需求的功能空间,可实现相应的热调节空间分区:静坐型空间(1.0~1.3 met)、轻微活动型空间(1.4~2.9 met)、中等运动型空间(3.0~6.0 met)。然后,分析各类活动状态的人体代谢活动水平,基于不同活动水平将有相似热环境需求的活动空间进行分类,以形成相应的热调节分区。结合已有研究和实测调研的结果可知,在湿热气候区,静坐型空间推荐设置的室温值可为29℃,此时需补偿的气流流速为0.5~0.8 m/s;轻微活动型空间推荐设置的室温值可为29℃,需求的气流流速为0.8~1.2 m/s;中等运动型空间推荐设置的室温值可为30℃,为了运动人体能更加有效地散热,除了乒乓球室、桌球室等小型球类活动室不能组织大气流外,其余中等运动型空间可采用风扇来组织气流设计。最后,为了能验证大学生活动中心按不同活动水平空间分区热调节前后的节能效果,选取湿热地区典型案例进行节能设计,可知进行空间分区调节后,案例在夏季使用率为60%时,总节能率约为42%,约节省了64.2万度电,节省的电费约32.1万元。由此,在大学生活动中心里,按静坐型、轻微活动型、中等运动型来分类空间,对分类后的空间进行相应适宜的热舒适分区调节,再依据各类活动空间的舒适需求采用空调+风扇的方式进行调节设计,就可有力改善现状综合型大学生活动中心空调制冷能耗大的现象。

PAK CHOL[5](2021)在《夏热冬冷区的平壤铁路客运站节能改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铁路运输是国家的重要交通手段之一,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动脉。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迅速发展,朝鲜经济建设也正在进入迅速发展的途径。最近几年来朝鲜已经进入了新经济发展时期,同时国家重要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从现状来看,朝鲜国土面积大部分为山区,因而铁路运输对于国家来讲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行业,但是传统的和新建的火车站之间差异不大,并没有设计理念的创新。而且火车站建成年限已久,室内热环境的舒适度严重落后于当代社会要求,特别是候车区等功能空间的能耗问题非常突出。铁路客运站的室内热舒适度是衡量其建筑室内空间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绿色设计的潜力也很大。如何进行室内空间节能改造保证热舒适度,是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因此本文从空间设计和室内环境的角度出发,通过调研得出朝鲜火车站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以区域气候特征和室内环境为主,火车站站房改造与模拟验证,从而得出为保证火车站室内热环境的新设计方法。并且为以后新建或对于老旧建筑的节能改造项目可以提供节能设计的理论依据。同时,通过对平壤铁路客运站节能改造的研究,不仅可以减少建筑能耗,还可满足旅客对火车站室内环境的服务需求,提高空间利用率。本文以平壤铁路客运站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铁路客运站室内环境改善问题,运用现当代绿色建筑设计理论知识,完成对平壤铁路客运站进行实际改造的应用实践以及理论验证研究,满足当代旅客对乘车环境的要求,为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提供方法指导。首先,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阐述研究背景与当代朝鲜铁路客运站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气候特征、空间布局、流线组织、室内环境的调研,得出平壤铁路客运站的能耗现状与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根据得出的对铁路客运站的调研结果,建立平壤铁路客运站的标准计算模型,采用分析与模拟结合的方法对标准模型从气候条件、室内环境感受等方面进行改造研究,得出其与建筑能耗及节能之间的关系,提出铁路客运站站房节能技术。然后,考虑作为公共交通建筑的火车站特点,从室内人员数及人员行为与建筑能耗之间的关系出发,以功能空间布局及流线组织为主,运用空间句法中的视域分析方法,采用Depthmap空间分析软件对平壤铁路客运站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平壤火车站的可达性评价及优化方案,将功能空间改造方案与基于气候适应的火车站房节能技术相结合,从而得出对平壤火车站站房的节能改造及设计方案,对朝鲜火车站新建或改建提供建筑设计依据。

钟思宇[6](2021)在《高校图书馆过渡季节通风数值模拟与控制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师生学习科研的场所,具有在室人数较多、使用时段较长等特点,同时为创造舒适敞亮的阅读环境,图书馆通常采用高大中庭空间以及大面积幕墙等设计,由此导致改善图书馆建筑热环境的通风空调能耗处于较高水平。因此结合高校图书馆的使用情况和室内外建筑环境特征,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过渡季节自然冷源去除室内负荷,提出过渡季节通风空调系统合理的运行控制策略以减少制冷机开机时间,对保证室内热环境的热舒适性并实现节能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理论分析、数据实测和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以重庆市某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阅览区过渡季节室内温度与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APMV)分布情况、室外气象参数对其建筑冷热负荷的影响以及采用不同通风方式对其室内热环境的控制效果,以此为基础对其通风空调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结合图书馆过渡季节室内热环境的实测数据分析了图书馆的热环境特征;并应用建筑环境模拟软件De ST对图书馆全年逐时负荷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分析了其过渡季节负荷特点;同时以温频法(BIN法)基本假定为基础,结合过渡季节室内负荷理论计算数据,建立了过渡季节室内负荷计算模型;并以非人工冷热源的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图示法评价标准与重庆市典型气象年数据为基础,拟合得到了过渡季节室内设计温度上限值与室外温度的关系式。(2)采用Fluent软件对实测日1的图书馆室内空气状态进行了数值模拟,将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确定各测点的温度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平均值为1.0%,图书馆各楼层平均温度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68%,计算模型的准确性较高,证明了采用数值模拟研究的可靠性。(3)结合图书馆过渡季节室内负荷计算模型与热平衡原理计算得到图书馆通风上切换温度、自然通风切换温度和通风下切换温度分别为25.2℃、18.8℃和9.1℃;图书馆最小通风量和寒冷季节渗透风量分别为18944m3/h和28715m3/h。根据图书馆室内温度分布特征,结合其区域内风机设置情况,提出了采用部分机械通风的4种工况,并利用Fluent软件对各工况条件下的室内热环境进行模拟分析,验证了各工况下的温度和APMV值均满足非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Ⅱ级评价标准,对应上述4种工况的切换温度分别为23.9℃、22.6℃、21.2℃、19.5℃。(4)根据人员长期逗留区域Ⅱ级热舒适度标准与通风切换温度,将重庆市典型气象年的气象包络图划分为5个气象分区,提出了基于该气象包络图的图书馆全年通风空调系统运行方案;并分析得到该运行方案的节能率约为15.7%。

何思源[7](2021)在《温湿度独立控制条件下的地面辐射两联供性能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建筑能耗的不断增加,节能减排与绿色发展显得尤其重要。而空调系统能耗在建筑能耗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如何对其进行系统优化以及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与低品位能源降低其能耗对于缓解我国能源问题意义重大。辐射供冷末端是一种利用建筑表面作为冷源,通过辐射换热和对流换热的方式与室内壁面、人员表面等进行换热的空调系统形式,是当前空调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目前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辐射供冷相较于辐射供暖还不是很完善,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包括:如何在保证不结露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辐射供冷量以满足房间负荷要求;各辐射供冷量计算方法适用条件存在差异,如何对辐射供冷量进行准确计算;以及在节能前提下如何保证辐射供冷房间的舒适性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搭建了地面辐射供冷末端与热泵式溶液除湿新风联合系统,并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首先对2019~2020年夏季实验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在模拟结露工况的实验基础上,从系统设计和调控方法两方面得出了防止地面结露的措施;将Origin软件作为辅助工具,获得了间断性和连续性工况下地面辐射供冷末端的运行规律;最后利用数理统计学软件SPSS建立回归模型,得到了地面辐射供冷量影响因素对其影响程度的大小和地面辐射综合供冷量的回归方程式,为地面辐射供冷末端的推广发展提供了有效依据。随后对溶液除湿子系统进行了性能研究。重点分析新送风参数、室内外空气参数、系统能耗等方面对溶液除湿机组除湿能力、制冷能力和能效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额定工况下,其制冷量和能效比随着新风温湿度的增大而增大,另外其送风为室内提供的平均小时制冷量中包含30%的显热负荷,说明溶液除湿机组在有效处理室内潜热负荷的基础上,还能够提供一部分冷量,帮助地面辐射供冷系统实现供冷能力最大化。最后对联合系统的室内舒适性、节能性、控制调节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该部分通过对室内PMV-PPD指标的计算,得到PMV值在-0.16~-0.21之间,PPD值固定为6%,为室内热舒适性提供了评价依据;将联合系统与传统全空气系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冷冻除湿方式,溶液除湿方式平均节能率为54.8%。地面辐射供冷末端与溶液除湿新风联合系统,既克服了地面因潮湿易结露的缺点,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面辐射供冷量不足的问题,并且因为其合理有效的利用了可再生能源与低品位能源,打破了地面辐射供冷系统的局限性,使其能够应用于不同的建筑类型和地域气候中。

秦怡[8](2021)在《典型湿源作用下室内湿度分布规律研究》文中提出室内湿度分布对于营造健康适宜的室内环境至关重要,已在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学校、办公楼等诸多场所得到广泛关注。一般来说,室内空间湿扩散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然而一些特定湿源的散湿在室内的扩散、混合都具有相对简单的形态。对典型湿源作用下的室内湿度分布的了解,即湿源湿扩散模式的了解,不仅可认知室内最典型的湿度分布特征,也有助于从典型模式分析入手,由此及彼地对实际组合湿源条件下的室内散湿及其有效控制很有帮助。本文针对饱和平面湿源和块状体湿源在密闭以及通风房间中的湿传递过程,基于湿扩散理论、组分扩散方程以及对流传质方程,通过数值仿真模拟的方法,对达到稳态时室内的湿度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了密闭房间中平面湿源的温度、位置、宽长比、面积大小以及房间初始相对湿度和面积大小等因素对室内湿度分布的规律的影响。对通风房间,提出了通风除湿效率指标,探究了面湿源温度,体湿源散湿强度、湿源位置以及送风方式、换气次数、送风状态参数等因素对室内速度、湿度分布以及通风除湿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密闭房间中,面湿源表面与室内空气温差对室内湿度分布规律影响较大,而相同温差下室内初始空气温度对湿度分布影响较小。此外,室内初始相对湿度越高,湿源对室内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越小,当初始相对湿度达到90%时,室内相对湿度变化量小于0.5%。在湿源与房间的形体因素方面,湿源高度对室内湿度分布的影响与湿源表面温度相关。当湿源为近似正方形或近似为线形时,室内相对湿度沿高度方向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房间面积越小或湿源面积越大,湿空气上升至房间顶面后向下扩散的范围越大,室内各高度的水平面平均相对湿度越大,房间顶面受湿源的影响越大,当湿源面积为室内面积的0.5倍时,室内相对湿度最大变化量约为8.5%。在送风房间中,当湿源温度低于空气温度时,采用上送下回时通风除湿效率较高;当湿源温度不低于室内空气温度时,采用下送上回送风时通风除湿效率较高。换气次数越大,相对湿度沿高度方向变化越小,湿度分布越均匀。当湿源温度不同时,所得最大通风除湿效率所对应的送风换气次数和送风参数也有所不同。对于体湿源散湿在送风房间形成的湿度分布,随着体湿源强度和距底面高度的增加,室内通风除湿效率逐渐增大。随着换气次数增加,室内风速逐渐增大,送风气流对室内湿扩散的影响逐渐增大,室内相对湿度分布逐渐均匀。当换气次数为2h-1时室内通风除湿效率最高。

李珍妮[9](2021)在《济源市农村住宅的室内热环境与节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世界各国面临着能源和环境的共同压力,各行各业都开始探索绿色节能的发展道路。有研究表明,我国建筑行业的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十三五规划将建筑节能上升到国家高度。北方农村住宅由于量大面广,受地区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建筑节能工程推进较为缓慢,因能耗高、节能潜力巨大而成为全面实现建筑节能的突出短板。论文以河南省济源市农村住宅为研究对象,经过对当地农村住宅的深入调研,采用主观调查问卷、居民访谈和客观测试等方法,综合评价农村住宅室内热环境和能耗现状。调研发现该地区大多数农村住宅缺少保温隔热构造,冬季主要房间的平均温度低至4℃,夏季主要房间的平均温度高达29℃,确实存在夏热冬冷,室内热环境差,采暖制冷能耗高的问题。论文从问题出发,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结合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经济水平和主观感受等因素,主要从优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和改善夏季自然通风两方面对既有农宅提出节能改造措施,进而探索该地区新农宅的节能设计方案。论文最后利用斯维尔绿色节能系列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对比分析新旧民居的室内自然通风、暖通负荷和热舒适比例,验证农宅改造和新民居设计方案的节能效果。

方志强[10](2021)在《直膨式空调气候适应性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幅员辽阔,不同气候区的气候特征差异非常大。因此,要想满足不同用户在不同气候区下室内热舒适性的需求,就对空调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直膨式空调的蒸发器表面,降温和除湿过程是耦合的,所以输出的显热冷量和潜热冷量相互制约。并且不同气候区的建筑热湿负荷可能存在差异,分布规律也不尽相同。目前,大多数直膨式空调的设计和选型是按照固定工况进行的,并且只考虑总制冷量,而不区分显热冷量和潜热冷量。相应地,直膨式空调也仅以室内温度作为控制目标,室内湿度是随机波动的,从而导致其无法保证在不同气候区使用时均能满足热舒适性需求。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对直膨式空调气候适应性展开理论和实验研究。为了全面比较空调输出能力和建筑热湿负荷之间的匹配性,本文首先研究了气候对建筑热湿负荷的影响,针对广州地区典型建筑模型,利用能耗模拟软件得到该建筑的逐时热负荷和湿负荷,从而建立建筑热湿负荷的二维平面图,并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对负荷平面图的影响。然后,选取直膨式空调样机进行输出能力的测试,将空调的输出冷量分为显热冷量和潜热冷量进行分别分析,从而得到空调冷量输出能力平面图,并研究了不同工况对于空调输出能力平面图的影响。之后,将建筑负荷平面和空调冷量输出能力平面图放在同一坐标下分析,以建筑负荷点落在空调冷量输出能力平面的百分比作为空调气候适应性程度的判据,探究直膨式空调对于不同特征负荷的应用适应性。最后,针对现有直膨式空调气候适应性的应用局限,开展传统算法和气候适应性算法的空调运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建筑负荷平面I区,气候适应性算法在控制策略和室内热舒适性方面都明显优于传统算法,并且能以可变控制路径逼近任意的可控负荷,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气候适应性能力,能满足不同负荷特性的需求。同时,本研究提出气候适应性算法拓展了在负荷平面上的寻优范围,提供了在更广范围内寻优的可能,也为进一步开发面向气候适应性和能耗同时优化的空调系统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方向。

二、也谈如何选择合适的室内设计相对湿度——读《空调室内空气计算参数与建筑能耗》有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也谈如何选择合适的室内设计相对湿度——读《空调室内空气计算参数与建筑能耗》有感(论文提纲范文)

(1)人体热舒适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及数据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热舒适现场调查方法的研究现状
        1.2.2 热舒适数据库的研究现状
        1.2.3 异常值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1.2.4 数据特征影响分析的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方案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热舒适现场调查内容及方法
    2.1 热舒适现场调查方法
        2.1.1 建筑节能数据分级
        2.1.2 客观测试
        2.1.3 问卷调查
    2.2 热舒适现场调查数据预处理
        2.2.1 新陈代谢率
        2.2.2 服装热阻
    2.3 寒冷地区热舒适现场调查
    2.4 本章小结
3 热舒适现场调查数据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3.1 热舒适现场调查数据缺失值识别方法
    3.2 热舒适现场调查数据一致性检查方法
    3.3 热舒适现场调查TSV异常值检测方法
        3.3.1 常用异常值检测方法
        3.3.2 标准有效温度SET
        3.3.3 基于SET距离的两步架构异常值检测方法
    3.4 热舒适现场调查TCV与 TAV异常值检测方法
    3.5 热舒适现场调查数据处理系统开发
    3.6 本章小结
4 热舒适数据库建立
    4.1 热舒适现场调查数据缺失值检测
    4.2 热舒适现场调查客观数据一致性检查
    4.3 热舒适现场调查主观数据异常值检测
        4.3.1 TSV异常值检测
        4.3.2 热舒适数据库概况
        4.3.3 TCV与 TAV异常值检测
    4.4 热舒适数据库介绍
        4.4.2 热舒适数据库代表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数据特征对数据集质量的影响分析
    5.1 常用热感觉模型建立方法
        5.1.1 回归分析法建立热感觉模型
        5.1.2 机器学习法建立热感觉模型
    5.2 样本量对数据集质量的影响分析
    5.3 数据分布对数据集质量的影响分析
    5.4 数据范围对数据集质量的影响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室内环境参数记录表格
附录 B-1 调查问卷(除服装热阻部分)
附录 B-2 调查问卷(冬季居住建筑服装部分)
附录 B-3 调查问卷(夏季居住建筑服装部分)
附录 B-4 调查问卷(冬季办公建筑服装部分)
附录 B-5 调查问卷(夏季办公建筑服装部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呼和浩特地区农村互助养老建筑冬季气候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1.1.2 我国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正在兴起
        1.1.3 农村互助养老建筑气候适应性价值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互助养老的相关研究
        1.2.2 建筑气候适应性的相关研究
        1.2.3 人体气候适应性的相关研究
        1.2.4 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地区界定
        1.3.2 研究对象界定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2.1 建筑气候适应性基础理论
        2.1.1 建筑气候适应性价值
        2.1.2 建筑气候适应性特征
        2.1.3 建筑气候适应性策略
    2.2 人体气候适应性基础理论
        2.2.1 人体气候适应性价值
        2.2.2 人体热舒适理论分析
    2.3 呼和浩特地区气候适应性基础理论
        2.3.1 呼和浩特气候分析
        2.3.2 呼和浩特气候适应性研究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呼和浩特地区农村互助养老建筑现状调研
    3.1 呼和浩特地区基本特征
        3.1.1 人口特征
        3.1.2 村落特征
    3.2 呼和浩特互助养老建筑现状调查
        3.2.1 调查范围
        3.2.2 调查内容与方法
        3.2.3 农村养老设施基本类型与特征
    3.3 调查样本分析
        3.3.1 选址特征
        3.3.2 院落布局特征
        3.3.3 建筑形态与布局特征
        3.3.4 围护结构特征
        3.3.5 采暖方式与能源应用特征
    3.4 互助养老建筑主观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呼和浩特地区农村互助养老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测试与分析
    4.1 室内热环境测试方法
        4.1.1 测试时间
        4.1.2 测试仪器
        4.1.3 测试内容
    4.2 测试对象及测点布置
        4.2.1 大豆铺村互助养老建筑
        4.2.2 东老藏营村互助养老建筑
        4.2.3 窑沟村互助养老建筑
    4.3 室内热环境分析
        4.3.1 大豆铺村互助养老建筑热环境分析
        4.3.2 东老藏营村互助养老建筑热环境分析
        4.3.3 窑沟村互助养老建筑室内热环境分析
    4.4 冬季室内热舒适研究
        4.4.1 调研方法
        4.4.2 调研过程
    4.5 冬季室内热舒适分析
        4.5.1 室内热环境
        4.5.2 服装热阻和新陈代谢率
        4.5.3 PMV模型与MTS模型
        4.5.4 热接受率与热舒适区间
        4.5.5 热期望温度
        4.5.6 热舒适度
        4.5.7 室内湿感觉、吹风感投票统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呼和浩特地区农村互助养老建筑气候适应性优化策略
    5.1 基础模型建立
        5.1.1 模拟软件介绍
        5.1.2 基础模型建立
        5.1.3 边界条件设定
        5.1.4 模拟结果分析
    5.2 院落布局优化
        5.2.1 院落布局优化分析
        5.2.2 模拟结果分析
    5.3 建筑朝向与形态优化
        5.3.1 建筑朝向优化
        5.3.2 建筑体形优化
        5.3.3 平面布局优化
    5.4 围护结构优化
        5.4.1 外墙优化
        5.4.2 屋顶优化
        5.4.3 外窗优化
        5.4.4 围护结构组合优化
    5.5 优化前后室内热环境对比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图录
附录B 表录
附录C 呼和浩特农村养老建筑调研表
附录D 呼和浩特农村老年人调查问卷
附录E 呼和浩特地区农村老人人体舒适度调查问卷表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附件

(3)呼吸式玻璃幕墙建筑室内光热环境调控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我国建筑能耗现状
        1.1.2 玻璃幕墙研究现状
    1.2 呼吸式玻璃幕墙及其控制研究现状
        1.2.1 呼吸式玻璃幕墙的工作原理
        1.2.2 呼吸式玻璃幕墙的传热、通风性能的研究
        1.2.3 呼吸式玻璃幕墙的节能性研究
        1.2.4 呼吸式玻璃幕墙室内环境的调控研究现状
    1.3 自抗扰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1.3.1 参数整定与优化研究
        1.3.2 自抗扰控制对系统的性能研究
    1.4 现有研究的不足
    1.5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2 呼吸式玻璃幕墙的地域适应性研究
    2.1 呼吸式玻璃幕墙传热机理
    2.2 呼吸式玻璃幕墙建筑的地域适应性研究
        2.2.1 寒冷气候区气象条件(以西安为例)
        2.2.2 建筑概况
        2.2.3 被动适应性研究
    2.3 通风口大小对室内热环境影响研究
        2.3.1 晴朗天气
        2.3.2 阴天
    2.4 百叶窗角度对工作面照度的影响
        2.4.1 晴朗天气
        2.4.2 阴天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室内光热环境控制
    3.1 PID控制器优缺点
    3.2 自抗扰控制器
    3.3 控制系统描述
        3.3.1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3.3.2 伺服电机选型
    3.4 仿真过程与结果分析
        3.4.1 建立仿真模型
        3.4.2 仿真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差分进化的自抗扰控制
    4.1 常用优化算法优缺点
    4.2 差分进化的基本原理
        4.2.1 标准差分进化算法
        4.2.2 差分进化算法的基本流程
        4.2.3 差分进化算法的参数设置
    4.3 基于差分进化的自抗扰控制
        4.3.1 基本原理
        4.3.2 基于差分进化的自抗扰控制参数整定
        4.3.3 整定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动态舒适的多目标优化
    5.1 室内光热环境控制的关键问题
    5.2 室内热环境动态控制方法
    5.3 动态舒适度多目标优化
        5.3.1 多目标遗传算法简介
        5.3.2 遗传算法操作步骤
        5.3.3 目标函数建立与求解
        5.3.4 优化结果分析
    5.4 系统鲁棒性分析
        5.4.1 蒙特卡罗法
        5.4.2 伺服电机的蒙特卡罗概率模型求解
        5.4.3 不确定因素分析
        5.4.4 蒙特卡罗系统鲁棒性仿真
    5.5 本章小结
6 室内光热环境控制系统联合仿真
    6.1 仿真软件的选择
        6.1.1 TRNSYS软件的优点
        6.1.2 TRNSYS主要模块介绍
    6.2 建立仿真模型
    6.3 建筑空调负荷模拟
        6.3.1 模拟参数设定
        6.3.2 建立联合仿真模型
    6.4 能耗仿真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基于不同活动水平空间分区的大学生活动中心空调节能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大学生活动中心舒适节能的发展需求
        1.1.2 不同活动空间室内热环境需求的差异化
        1.1.3 现状大学生活动中心的热调节模式分析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大学生活动中心的常设功能空间及其热调节现状
    2.1 大学生活动中心定义
    2.2 常设的功能类型及其使用特征
        2.2.1 常设的活动内容及相应功能空间
        2.2.2 常设的功能空间室内活动特征分析
    2.3 案例各类空间热调节现状
        2.3.1 案例概况
        2.3.2 案例现状热调节模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活动水平分类的空间热调节分区
    3.1 人体热舒适理论
        3.1.1 热感觉与热舒适理论
        3.1.2 不同活动空间室内热环境需求的影响因素
    3.2 基于使用者活动水平分类下的空间热调节分区
    3.3 不同活动水平空间的节能型热调节模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各类活动水平空间在湿热夏季的节能型热调节参数推荐
    4.1 相关人群热适应性理论
    4.2 湿热气候特征与人群热适应性
    4.3 各类活动水平空间在湿热夏季的节能型热调节参数推荐
        4.3.1 静坐型空间在湿热夏季的节能型热调节参数推荐
        4.3.2 轻微活动型空间在湿热夏季的节能型热调节参数推荐
        4.3.3 中等运动型空间在湿热夏季的节能型热调节参数推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各类活动水平空间在湿热夏季的空调节能设计与验证
    5.1 各类活动水平空间的节能设计策略
        5.1.1 静坐型空间节能设计策略
        5.1.2 轻微活动型空间节能设计策略
        5.1.3 中等运动型空间节能设计策略
    5.2 大学生活动中心案例各类典型空间的节能设计
        5.2.1 案例典型静坐型空间节能设计
        5.2.2 案例典型轻微活动型空间节能设计
        5.2.3 案例典型中等运动型空间节能设计
    5.3 基于活动水平空间分区热调节的节能性分析
        5.3.1 空调能耗算例设计
        5.3.2 静坐型空间的节能率
        5.3.3 轻微活动型空间的节能率
        5.3.4 中等运动型空间的节能率
        5.3.5 案例整体的节能率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6.3 课题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A 案例现状热环境实测方案及实测数据
附录B 案例现状热环境模拟方案
附录C 南宁市夏季各月标准日气象数据
附录D 夏季时段大学生在各类活动状态下的热评价实测方案及数据结果
附录E PHOENICS介绍及相关模拟参数设定
附录F 案例空调能耗模拟方案
附录G 图表索引
附录H 文中公式符号含义及单位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夏热冬冷区的平壤铁路客运站节能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2.3 总结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2 铁路客运站的实地调研
    2.1 朝鲜建筑气候特点
        2.1.1 朝鲜气候的一般特征
        2.1.2 建筑气候区划
        2.1.3 平壤气候特点
    2.2 影响人体热感受的因素
        2.2.1 环境因素
        2.2.2 个体因素
        2.2.3 人体热能量平衡
    2.3 研究对象的选取
        2.3.1 平壤铁路客运站的概况
    2.4 调研方法与方案
        2.4.1 调研方法
        2.4.2 测试方案
    2.5 测试数据整理与分析
        2.5.1 数据收集简介
        2.5.2 室外环境参数测试
        2.5.3 室内热环境测试
        2.5.4 功能空间布置以及流线分析
        2.5.5 问卷调查分析
        2.5.6 综合评述
    2.6 本章小结
3 铁路客运站站房的节能改造
    3.1 改造的意义
    3.2 对现有平壤站站房的物理模型建立
        3.2.1 计算模型的简化
        3.2.2 室内热源设定
        3.2.3 围护结构
        3.2.4 通风
    3.3 对物理模型的模拟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逐月能耗量分析
        3.3.2 各系统能耗量分析
    3.4 计算模型的改造研究
        3.4.1 节能改造要素
        3.4.2 节能改造要素的选择
    3.5 各节能要素的能耗量分析
        3.5.1 保温与隔热
        3.5.2 窗户优化
        3.5.3 遮阳
    3.6 本章小结
4 平壤铁路客运站改造模型的提出与节能设计
    4.1 对平壤站功能空间布局的分析
        4.1.1 分析方法
        4.1.2 平壤铁路客运站现状分析
        4.1.3 分析结果
    4.2 平壤火车站功能空间布局改造以及优化
        4.2.1 火车站站房功能要素
        4.2.2 平面模型的选定
        4.2.3 平壤站功能空间布局的改造以及优化
    4.3 基于节能技术的改造方案的确立及其能耗量分析
        4.3.1 根据候车室旅客行为及建筑平面布局的改造方案
        4.3.2 能耗量分析
        4.3.3 根据运营模式下空间利用方式的改造方案
        4.3.4 能耗量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1.1 火车站现状与存在问题
        5.1.2 节能要素的选择与能耗分析
        5.1.3 火车站改造方法与能耗分析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问卷调查
附录B 平壤站室外天气状况(2020年8月7日~8月10日)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高校图书馆过渡季节通风数值模拟与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高校图书馆能耗研究综述
        1.2.2 过渡季节通风空调系统控制策略研究综述
        1.2.3 CFD应用于室内热环境模拟研究综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1.3.1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2 研究意义
第2章 图书馆过渡季节热环境实测研究
    2.1 项目概况
    2.2 实测方案
        2.2.1 实测日与测试内容
        2.2.2 测试仪器
        2.2.3 测点布置与测试方法
    2.3 实测结果与分析
        2.3.1 测点实测结果与分析
        2.3.2 模拟计算边界条件实测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图书馆过渡季节室内负荷研究与热环境评价标准
    3.1 基于DeST的图书馆室内负荷分析
        3.1.1 模型建立与参数设置
        3.1.2 负荷计算与结果分析
    3.2 基于理论计算的图书馆过渡季节室内负荷分析
        3.2.1 冷负荷计算方法
        3.2.2 热负荷计算方法
    3.3 过渡季节室内负荷计算模型
    3.4 室内热环境评价标准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图书馆过渡季节通风数值模拟与实测对比研究
    4.1 数学模型
        4.1.1 湍流模型
        4.1.2 控制方程
    4.2 数值解法
        4.2.1 离散方法与离散格式
        4.2.2 求解方法
        4.2.3 收敛条件
    4.3 物理模型与边界条件
        4.3.1 模型简化
        4.3.2 模型建立
        4.3.3 网格划分
        4.3.4 边界条件
    4.4 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图书馆过渡季节通风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5.1 过渡季节需求通风量
    5.2 过渡季节通风切换温度分析及模拟验证
        5.2.1 通风上切换温度
        5.2.2 图书馆最小通风量
        5.2.3 图书馆渗透风量
        5.2.4 通风下切换温度
        5.2.5 图书馆自然通风切换温度
    5.3 过渡季节机械通风控制策略及模拟验证
        5.3.1 过渡季节机械通风控制策略
        5.3.2 部分机械通风各工况模拟验证
    5.4 图书馆全年通风空调系统运行方案及节能效果分析
        5.4.1 基于气象包络图的高校图书馆全年通风空调系统运行方案
        5.4.2 图书馆通风空调系统节能效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7)温湿度独立控制条件下的地面辐射两联供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传统空调系统存在的问题
    1.3 国内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1.3.1 辐射供冷系统研究历史及现状
        1.3.2 溶液除湿系统研究历史及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2 地面辐射供冷概述及实验介绍
    2.1 地面辐射供冷的基本原理
    2.2 地面辐射供冷系统可行性分析
    2.3 地面辐射供冷系统的传热机理分析
        2.3.1 冷媒与管壁之间的换热过程
        2.3.2 管外壁与辐射板表面之间的换热过程
        2.3.3 辐射板表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换热过程
    2.4 地面辐射供冷系统的实验介绍
        2.4.1 实验原理
        2.4.2 实验系统及主要装置
        2.4.3 测试设备及安装
        2.4.4 实验测试流程及方法
    2.5 本章小结
3 地面辐射供冷系统的实验研究
    3.1 冷辐射地面结露特性与防结露分析
        3.1.1 冷辐射地面结露原因
        3.1.2 冷辐射地面结露实验及现象
        3.1.3 冷辐射地面在建筑应用中防结露分析
    3.2 实验测试数据的处理及分析
        3.2.1 夏季典型工况下实验系统间断性运行时相关参数变化规律
        3.2.2 夏季典型工况下实验系统连续性运行时相关参数变化规律
    3.3 地面辐射综合供冷量计算与分析
        3.3.1 地面辐射综合供冷量常用计算方法
        3.3.2 实验得地面辐射综合供冷量方程式
        3.3.3 回归方程与其他算法存在的差异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溶液除湿新风系统的性能研究
    4.1 溶液除湿的原理及设备
        4.1.1 溶液除湿的基本原理
        4.1.2 热泵式溶液除湿新风机组及其特点
        4.1.3 热泵式溶液除湿新风机组运行调节方式
    4.2 热泵式溶液除湿新风系统性能测试
        4.2.1 实验原理
        4.2.2 实验内容及测点布置
        4.2.3 数据计算
    4.3 测试结果处理及分析
        4.3.1 室内外空气温湿度变化规律
        4.3.2 新风参数、送风参数、室内空气参数的变化规律
        4.3.3 新风参数对除湿量的影响
        4.3.4 新风参数对能效比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联合系统运行分析
    5.1 室内热舒适性研究
        5.1.1 PMV-PPD指标的计算公式及推荐值
        5.1.2 PMV-PPD指标的适用范围
        5.1.3 实验测试所得的室内PMV-PPD值
    5.2 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节能性分析
    5.3 实验系统控制调节策略及溶液除湿机组设计改进建议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8)典型湿源作用下室内湿度分布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室内散湿现象的研究现状
        1.2.2 关于不同类型建筑湿环境的研究现状
        1.2.3 关于被动调节室内湿环境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2 数值模拟过程及模型验证
    2.1 物理问题
    2.2 室内湿传递理论基础
        2.2.1 扩散传质理论
        2.2.2 对流传质理论
        2.2.3 敞开水表面散湿量计算
    2.3 控制方程
        2.3.1 三大守恒方程
        2.3.2 组分运输模型
        2.3.3 湍流模型
    2.4 边界条件的设置
    2.5 网格划分及网格独立性检验
    2.6 数值模型仿真结果的验证
        2.6.1 密闭工况
        2.6.2 通风工况
    2.7 本章小结
3 密闭空间中面湿源作用下的室内湿度分布规律研究
    3.1 对象描述
    3.2 湿度贡献率
    3.3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3.3.1 湿源与室内初始温差对室内湿度分布的影响
        3.3.2 室内初始相对湿度对室内湿度分布的影响
        3.3.3 湿源高度对室内湿度分布的影响
        3.3.4 湿源宽长比对室内湿度分布的影响
        3.3.5 房间面积对室内湿度分布的影响
        3.3.6 湿源面积对室内湿度分布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通风房间中面湿源作用下的室内湿度分布规律研究
    4.1 对象描述
    4.2 通风除湿效率
    4.3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4.3.1 送风方式对室内湿度分布的影响
        4.3.2 换气次数对室内湿度分布的影响
        4.3.3 送风参数对室内湿度分布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通风房间中体湿源作用下的室内湿度分布规律研究
    5.1 对象描述
    5.2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5.2.1 湿源强度对室内湿度分布的影响
        5.2.2 湿源中心距地高度对室内湿度分布的影响
        5.2.3 换气次数对室内湿度分布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9)济源市农村住宅的室内热环境与节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及内容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问题及方法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研究述评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济源市农村住宅建设与能源利用现状
    2.1 济源市基本概况
    2.2 济源市既有农村住宅建造体系
    2.3 济源市既有农宅改造现状
    2.4 案例地选择
    2.5 农村地区能源利用现状
    2.6 济源市农村住宅室内光热环境与能耗现状主观问卷调查
        2.6.1 调研内容
        2.6.2 调研过程
        2.6.3 问卷数据统计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济源市农村住宅的室内热环境现状测试
    3.1 济源市农村住宅夏季室内热环境测试
        3.1.1 测试方案
        3.1.2 农村住宅夏季室内热环境测试现状
        3.1.3 不同民居同一空间的室内热环境对比
        3.1.4 夏季室内热环境现状评价
    3.2 济源市农村住宅冬季室内热环境测试
        3.2.1 冬季测试调研方案
        3.2.2 不同围护结构农村住宅冬季室内热环境测试现状
        3.2.3 不同改造类型农村住宅冬季室内热环境测试现状
        3.2.4 冬季室内热环境现状评价
    3.3 分析原因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济源市既有农村住宅的节能改造设计
    4.1 济源市既有农村住宅的节能检查
    4.2 济源市既有农村住宅的节能改造原则
    4.3 济源市既有农村住宅的节能改造设计
        4.3.1 济源市既有农村住宅外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设计
        4.3.2 济源市既有农村住宅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
    4.4 改造成本
    4.5 节能改造前后传统民居的暖通负荷对比
        4.5.1 传统民居的暖通负荷
        4.5.2 传统民居节能改造后的暖通负荷
        4.5.3 传统阳光间民居节能改造后的暖通负荷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济源市新建农村住宅设计方案及软件模拟
    5.1 建筑节能技术在农村的认知现状
        5.1.1 农村住宅未采用节能建筑设计标准的原因
        5.1.2 拓宽农村地区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渠道
    5.2 济源市新建农村住宅设计方案及节能检查
        5.2.1 济源市新建农村住宅建筑设计要求
        5.2.2 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
        5.2.3 提高农村住宅的能源利用率
        5.2.4 济源市新建农村住宅设计方案节能检查
    5.3 新旧农村住宅暖通负荷对比
        5.3.1 新建民居热负荷
        5.3.2 新建民居冷负荷
        5.3.3 各类农村住宅暖通负荷对比
    5.4 新旧农村住宅室内热舒适对比分析
        5.4.1 传统民居的室内热舒适计算
        5.4.2 新建农村住宅的室内热舒适计算
        5.4.3 新旧民居的室内热舒适对比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竞赛
附录 B:图片索引
附录 C:调查问卷
附录 D:内扰设置

(10)直膨式空调气候适应性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直膨式空调气候适应性的研究现状
        1.2.1 建筑负荷研究现状
        1.2.2 针对不同气候区域的空调系统设计研究
        1.2.3 直膨式空调的设计方法和应用局限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 本章小结
2 特征城市的建筑热湿负荷模拟
    2.1 建筑模型构建
        2.1.1 建筑建模
        2.1.2 模型参数设置
    2.2 建筑热湿负荷模拟和结果分析
        2.2.1 室外气象参数
        2.2.2 能耗模拟软件Energy Plus
        2.2.3 基准温湿度设定点的热湿负荷分析
    2.3 建筑负荷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 温湿度设定点的影响分析
        2.3.2 新风量的影响分析
        2.3.3 建筑房间面积的影响分析
        2.3.4 不同气候的影响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空调输出能力测试与气候适应性分析
    3.1 房间空气焓差法介绍
    3.2 输出能力测试与影响因素分析
        3.2.1 基准输出能力测试与分析
        3.2.2 室外工况对输出能力的影响
        3.2.3 室内温度对输出能力的影响
        3.2.4 室内湿度对输出能力的影响
    3.3 基准工况下的气候适应性分析
    3.4 工况设定点对气候适应性的影响分析
        3.4.1 改变室外温湿度
        3.4.2 改变室内温度
        3.4.3 改变室内湿度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控制算法改进的直膨式空调气候适应性研究
    4.1 实验台搭建和实验方案设计
        4.1.1 实验台搭建
        4.1.2 数据采集与控制程序
        4.1.3 实验方案设计
    4.2 传统算法与气候适应性算法的实验研究
        4.2.1 传统算法与气候适应性算法的介绍
        4.2.2 负荷平面I区的控制效果对比
        4.2.3 负荷平面II区、III区和边界区的控制效果对比
        4.2.4 试验样机能耗对比效果分析
    4.3 改进算法对于气候适应性的提升效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四、也谈如何选择合适的室内设计相对湿度——读《空调室内空气计算参数与建筑能耗》有感(论文参考文献)

  • [1]人体热舒适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及数据特征分析[D]. 孙冰.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2]呼和浩特地区农村互助养老建筑冬季气候适应性研究[D]. 李浩坤.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21(02)
  • [3]呼吸式玻璃幕墙建筑室内光热环境调控方法研究[D]. 白甲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4]基于不同活动水平空间分区的大学生活动中心空调节能设计研究[D]. 蒙泳君. 广西大学, 2021(12)
  • [5]夏热冬冷区的平壤铁路客运站节能改造研究[D]. PAK CHOL.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6]高校图书馆过渡季节通风数值模拟与控制策略研究[D]. 钟思宇. 西南大学, 2021(01)
  • [7]温湿度独立控制条件下的地面辐射两联供性能研究[D]. 何思源.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8]典型湿源作用下室内湿度分布规律研究[D]. 秦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9]济源市农村住宅的室内热环境与节能研究[D]. 李珍妮.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2)
  • [10]直膨式空调气候适应性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D]. 方志强. 浙江大学, 2021(07)

标签:;  ;  ;  ;  ;  

也说说室内设计如何选择合适的相对湿度——看了《空调与建筑能耗的室内空气计算参数》有一个感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