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林生态系统经济阈值与研究框架

毛竹林生态系统经济阈值与研究框架

一、毛竹林生态系统经济阈值及研究框架(论文文献综述)

范小杉,何萍,侯利萍,孟晓杰[1](2020)在《国外生态阈值研究进展及启示》文中认为生态阈值是促使生态系统属性发生突变的环境变量的值,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国外生态学界掀起研究热潮.通过详细总结国外生态阈值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成果实践应用状况,反映出生态阈值研究对于理解生态系统转变过程、制定生态标准以及实施环境管理决策具有重要支撑意义;强调生态阈值研究应以正确把握时间和空间尺度、理解系统要素相互作用机制及阈值检测数学模型的生态学意义为前提;由于背景干扰和人为压力增加了物种及其生态系统的敏感性,迄今只有少量的带有阈值的标准和制度尝试性应用于国外资源环境管理实践领域.结合当前国内生态环境管理标准制定的科技支撑需求,建议谨慎将国内外阈值研究成果应用于国内管理实践,同时针对国内重点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开展生态阈值研究,以夯实"三线一单"资源环境管理制度科学基石,提升生态学研究实践应用价值.

程金良[2](2018)在《闽北毛竹林生态经营浅析》文中提出指出了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Carr.) Mitford cv. Pubescens)是闽北森林资源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保持生态环境、带动生态旅游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传统的经营模式占主导,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毛竹林的生态稳定和林地的养护,使得竹林质量下降。调查分析了毛竹林分布情况及其特点、推广毛竹林分类经营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的生态培育措施,以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提高生态与经济效益,为毛竹林的科学经营提供指导。

程金良[3](2018)在《南平市建阳区毛竹林生态经营初探》文中指出该文针对南平市建阳区毛竹林生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调查分析毛竹林分布情况及其特点,提出一系列的生态培育措施,为毛竹科学经营提供参考借鉴。

覃雯霞[4](2014)在《基于森林认证的三门江林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森林作为生态系统的主体,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一部分,它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更是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对森林进行可持续经营是非常必要的。然而森林认证是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一种有力的市场机制,它对世界森林起到的积极作用已经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表现出来,在提升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方面成绩斐然,国际上也越来越重视经过认证的森林产品。论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三门江林场为例。对其森林认证前后的森林资源进行了资产评估,并通过对比评估结果,分析森林认证对林木价值的影响,并依此为依据,分析了森林认证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具有研究结果如下:(1)FSC森林认证对林木培育阶段的成本影响不显着,但是提高了营林采运阶段木材经营成本,FSC引起的营林成本的变化幅度在2.2%左右。(2)木材价值等于林木价值加上木材采运阶段的投入。经FSC森林认证的不同树种的木材价值均有增加,其中杉木增加5.56%,桉木增加8.70%,松木增加6.72%,阔叶树增加8.47%。(3)森林认证引起的木材价值的增加幅度均高于营林成本的增加幅度,因此,FSC森林认证不仅不会降低林木经营的利润,相反,可能还将提高企业的经营利润率。(4)在分析了森林认证对林木资产影响的基础上,文章结合了三门江林场的具体实践经验,分析了森林认证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①在环境影响方面,保护了林场的生态环境,有效保护了珍稀动物的栖息地环境和数量,并改善了珍稀树木消失的现象;②在社会影响方面,协调好了林场职工与林场周边居民的关系,并提高了林场的知名度;③在经济影响方面,提高了三门江林场林木的资产评估值,提高了林场职工的造林积极性。

吕大勇[5](2011)在《不同类型篌竹林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篌竹的主要分布区—重庆梁平县为试验区,研究了篌竹出笋—幼竹高生长规律、篌竹生物量结构及竹阔斑块混交经营模式下不同类型篌竹林的土壤质量综合评价。为探索篌竹的科学、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篌竹出笋时间始于5月上旬,至5月下旬发笋期结束,历时近一个月。整个出笋过程可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三个阶段,呈偏正态分布。出笋盛期在5月5日~5月13日,这一时段出笋数量占全期出笋量的78.26%,而初期和末期则分别占4.95%和17.18%。篌竹的高生长遵循慢—快—慢规律。篌竹退笋率为71.5%,虫害为退笋最主要原因,占总退笋的61.07%。引起篌竹退笋的主要害虫有竹笋泉蝇和金针虫。2)篌竹各构件单位的生物量大小顺序为:秆(53.53%)>鞭(17.67%)>枝(8.6%)>根(7.98%)>叶(7.77%)>篼(4.44%)。平均含水率大小排列顺序为:叶(54.89%)>枝(44.23%)>秆(43.31%)>篼(37.57%)>竹鞭(36.95)>根(22.21%)。其中地上部分生物量占69.91%,地下部分占30.09%。秆生物量与胸径和全高关系密切,各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方程为:地上部分生物量,W1=0.412+0.01D2H+5.813E-5×(D2H)2;秆生物量,W2=0.384+0.004D2H+7.253E-5×(D2H)2;枝生物量:W3=0.072D0.501h0.555;叶生物量:W4=-0.521+0.117D+0.060H-0.025h。3)对两种林分(林分类型Ⅰ:山顶有阔叶林的篌竹林;林分类型Ⅱ:篌竹纯林)的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变化的研究表明,林分类型Ⅰ相比林分类型Ⅰ,其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总体上比林分类型Ⅱ略大,土壤养分状况包括有机质、全磷、全钾、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高于林分类型Ⅱ,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也都大于林分类型Ⅱ。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类型篌竹林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土壤肥力指标综合评价得分值(IFI)的大小排序为:类型Ⅰ上坡(4.75)>类型Ⅰ下坡(1.25)>类型Ⅱ上坡(0.65)>类型Ⅰ中坡(0.58)>类型Ⅱ中坡(-1.73)>类型Ⅱ下坡(-5.50)。

辛晓辉[6](2009)在《黄土高原林地鼢鼠发生规律研究》文中认为鼢鼠是典型的地下害鼠,对林木危害很大。本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试验基地历史资料的系统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在林下草本植被中,影响鼢鼠繁殖强度变化的关键因子是二裂萎陵菜、萎陵菜和苦荬菜,次要因子是糙隐子草和白羊草。2.林下草本植被主要通过影响亚成年组数量而导致鼢鼠种群结构的变化。二裂萎陵菜和萎陵菜是影响亚成体组的关键因子,苦荬菜、糙隐子草和白羊草是次要因子。影响成亚比的关键因素是二裂萎陵菜、萎陵菜和苦荬菜,次要因子是白羊草和糙隐子草。3.采用定植3a林木的被害率和被害存活率指标,将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分为高抗、中抗、低抗和易害树种。油松、侧柏、山杏、刺槐和沙棘个体死亡时根系的被害程度依次为13. 58 %、19. 81 %、33. 50 %、39. 62 %、42. 16 % ,被害林木死亡率为100 %时的根系被害程度依次为72. 52 %、78. 03 %、81. 25 %、89. 12 %、90. 14 %。林木抗鼠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林木的生长特性和鼢鼠对其喜食的程度与取食量。林木根系生长愈快、萌生能力愈强,被害程度愈低,耐鼠性愈强。

闫峻[7](2008)在《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危害严重的国家,林业生物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是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大敌。林业生物灾害的严重发生制约了生态建设步伐,威胁着国土生态安全,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本论文针对当前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经济学、生态学和管理学等理论知识,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融合的方法,在文献回顾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界定了林业生物灾害的定义,归纳提炼了林业生物灾害的特点,分析了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经济学特征,研究设计了快速估算灾害经济损失的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2005-2007年全国林业生物灾害年均发生面积达1120万hm2,直接经济损失达210亿元,包括生态服务价值损失的总损失超过1480亿元。本文在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管理应以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专业为主体、社会参与为支撑的林业有害生物综合管理体系,推进由部门——救灾——危机管理为主向综合——防灾——风险管理为主的转变,实行“谁受益,谁防治”的责任制度和与此相适应的“谁受益,谁投入”的投入政策,强化健康抗灾、检疫御灾、监测预警和防治救灾四大体系建设,在管理技术措施上,应以森林健康为目标,以防控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为重点,把森林健康作为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基础,从培育种苗抓起,采取生态调控措施,提高森林抵抗有害生物的能力;把检疫御灾作为第一道防线,在加强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严格检疫封锁,阻止危险性有害生物的入侵;把监测预警作为第二道防线,构建基于网格化管理的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在全面覆盖监测的基础上,加强对重大疫情的监测,做到早发现、早预报,为及时除治提供科学依据;把防治救灾作为第三道防线,通过建设防治作业系统、物资保障系统、应急防控系统和防治评估系统,提高防治应急能力和减灾成效,实现可持续控灾,促进森林健康。

赵文霞[8](2008)在《森林生物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森林生物灾害发生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从可持续经营的角度考虑,森林生物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是政府、林业生产单位、林农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因为,生产上所采取的一切减轻森林生物灾害的措施必须要考虑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此外,目前世界上以国家或地区为单位研究森林生物灾害经济损失的例子尚不多见。本文研究了森林生物灾害的定义、分类、分级、评估理论与方法。森林生物灾害由森林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引起,根据我国森林生物灾害致灾因子、灾害的表征、灾害引起的结果等特点,将其分为4种类型,即,生长量和生物量损失型、木材及林产品质量降低型、非木质林产品产量减少型、树木死亡型。将现有文献资料与森林生物灾害统计指标相结合,得出了不同种类有害生物的损失估算模型,将这些模型与各省2002—2006年的统计数据与森林生长特点和现状相结合,修正损失估算模型,并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元,估算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全国每年的生物灾害损失量。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将中国的森林生物灾害定义为以生态灾害为主、生态灾害和自然灾害并存的生物灾害;首次提出了不可避免性、周期性、渐变性、累积性、可预测性、可控性等森林生物灾害原理。2、推导出适合不同有害生物种类、不同森林类型的森林生物灾害实物量损失和价值量损失的计算公式,为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森林生物灾害评估提供了基本的工具。3、森林生物灾害分为4种类型(1)生长(物)量损失型:由于致灾因子破坏或阻碍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树木生长量降低。主要致灾因子有食叶害虫、部分刺吸式及危害枝梢的害虫、叶部和嫩梢病害等。(2)质量降低型:由于致灾因子破坏树木的木质部,使木材的材积减少、质量下降。或由于致灾因子的危害,导致林产品质量下降。主要致灾因子有蛀干害虫,部分刺吸式及危害枝梢的害虫、种实害虫、种实病害、根部害虫、枝干病害、根部病害等。(3)产量减少型:由于致灾因子的直接或间接危害,导致人类需要的非木质林产品减少。主要致灾因子有种实害虫、种实病害、食叶害虫、枝干病虫害等。(4)树木死亡型:导致整株或成片树木死亡,是最严重的灾害类型。主要致灾因子有危害韧皮部和树皮的害虫、维管束病害,部分根部害虫、蛀干害虫、枝梢害虫、枝干病害、啮齿动物等。4、灾害的分级将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灾害影响范围、直接经济损失值4个指标作为森林生物灾害损失定量评估的绝对指标,以成灾面积占森林总面积的比值、直接经济损失占(当地)GDP的比值作为森林生物灾害损失定量评估的相对指标。根据全国森林生物灾害实际发生的历史数据和简便性原则,将灾害等级分为4级:巨灾、大灾、中灾、微灾。巨灾的标准为年受灾和成灾面积10万hm2以上,直接经济损失亿元人民币以上,全国范围危害;年受灾和成灾面积1~10万hm2,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影响区域或流域的属于大灾;年受灾和成灾面积0.1~1 hm2,直接经济损失100~1 000万元,在各省范围内危害的,属于中灾;微灾指年受灾和成灾面积小于1 000 hm2,直接经济损失小于100万元,局部危害的灾害。5、全国森林生物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评估结果(1)2002—2006年我国森林生物灾害(不包括西藏自治区、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数据)年受灾面积平均为950万hm2,占全国林业用地面积的3%,年成灾面积平均为400万hm2,成灾率42.57%;年材积损失量平均为2 200万m3,占全国活立木蓄积量的0.1%;非木质林产品平均年产量损失为89万t;木材、竹材、非木质林产品年价值损失量达329亿元人民币。(2)松毛虫年平均年受灾面积为130万hm2,占森林生物灾害总受灾面积的13.2%,年成灾面积平均为490万hm2,占森林生物灾害总成灾面积的12.2%,年材积损失量平均为207万m3,占森林生物灾害总损失量的9%左右,年松脂产量损失平均为73t,其材积和松脂总价值损失量占森林生物灾害价值损失量的3 %左右。杨树蛀干害虫和食叶害虫的年受灾面积占森林生物灾害总面积的8%~12%,价值损失量占森林生物灾害总损失量的1%左右。

王殿轩,邱丽华[9](2006)在《关于储粮害虫防治经济阈值的研究与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储粮经济阈值的研究概况,分析了储粮害虫防治经济阈值的相关因素,包括环境物理因素与害虫生存、发育及繁殖的关系;害虫的种类发生状况及其危害水平;适当的防治时机、防治措施、防治成本等。

韩艳,张颖心,何潮洪[10](2006)在《基于循环经济角度考虑的毛竹综合利用》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毛竹资源丰富,根据循环经济思路合理利用毛竹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竹笋和竹材的利用已比较广泛,但竹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竹叶基本上仍作为废料,未能深加工利用。本文提出了一种竹叶利用的新工艺:先用乙醇溶液浸取竹叶粉获得竹叶黄酮粗提物,然后用正丁醇萃取得到纯度较高的竹叶黄酮,剩余的萃余液用环己烷进一步后处理,竹叶残渣则作为竹林的肥料或用于配合饲料的生产。该工艺不但获得了价值较高的竹叶黄酮,而且基本实现了闭路循环,对环境影响很小。这种竹叶利用方法充分考虑了资源的循环利用,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能有效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二、毛竹林生态系统经济阈值及研究框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毛竹林生态系统经济阈值及研究框架(论文提纲范文)

(1)国外生态阈值研究进展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历程
2 研究内容
    2.1 对生态阈值概念与内涵的理解和认知
        2.1.1 生态阈值概念与内涵
        2.1.2 生态阈值类型
    2.2 生态阈值现象
    2.3 生态阈值研究方法
        2.3.1 基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开展阈值研究
        2.3.2 以掌握生态系统转变机制为前提选择适当模型检测阈值
    2.4 应用生态阈值实施管理
        2.4.1 生态阈值实践应用领域
        2.4.2 生态阈值研究成果应用于管理实践的局限性
3 对国内生态阈值研究的启示
4 结论与展望

(2)闽北毛竹林生态经营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闽北竹类资源概况
3 毛竹林经营状况
    3.1 经营现状
    3.2 存在的问题
4 毛竹林生态经营
    4.1 生态经营概念
    4.2 生长要素
    4.3 经营类型的划分
    4.4 生态经营措施
    4.5 生态培育技术
        4.5.1 笋用林培育
        4.5.2 笋竹两用林培育
        4.5.3 材用林培育
        4.5.4 生态公益性竹林。
    4.6 开发林下经济
    4.7 科技兴竹
    4.8 发展竹林生态旅游
5 结语

(3)南平市建阳区毛竹林生态经营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闽北地理与竹类分布
    1.1 自然地理
    1.2 竹类分布
2 毛竹林经营概况
    2.1 经营情况
    2.2 存在的不足与困难
3 毛竹生态经营理论及措施
    3.1 生长要素
    3.2 经营类型
    3.3 经营措施
        3.3.1 调查经营密度和年龄结构
        3.3.2 发展竹木混交林, 降低毛竹纯林占比
        3.3.3 合理施肥
        3.3.4 水分管理
        3.3.5 病虫害防治
        3.3.6 完善竹林基础设施建设
    3.4 培育技术
        3.4.1 笋用林培育
        3.4.2 笋竹两用林培育
        3.4.3 材用林培育
        3.4.4 生态公益性竹林
    3.5 发展林下经济
    3.6 提高科技含量
    3.7 开发竹林生态旅游
4 结语

(4)基于森林认证的三门江林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森林认证和资产评估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材料与方法
        1.5.1 材料来源
        1.5.2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
    1.7. 森林认证概述
        1.7.1 森林认证的概念
        1.7.2 森林认证的原则和内容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林场面积
    2.3 植物资源
    2.4 林场文化
    2.5 林场改革
3. 三门江林场林木资产评估
    3.1 森林认证对林木资产影响的理论分析
        3.1.1 认证对营林支出的影响
        3.1.2 认证对经营效益的影响
        3.1.3 认证对企业经营利润的影响
        3.1.4 认证对林分质量调整系数的影响
        3.1.5 认证对投资收益率的影响
    3.2 林木资产评估定价的理论依据
        3.2.1 劳动价值论
        3.2.2 森林资源资产稀缺理论
        3.2.3 森林资源市场价值理论
    3.3 三门江林场林木资产评估
        3.3.1 用材林资产评估
        3.3.2 经济林资产评估
        3.3.3 生态公益林评估
        3.3.4 竹林资产评估
    3.4 森林认证对可持续经营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不同类型篌竹林土壤质量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篌竹概况
        1.3.2 竹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1.3.3 竹子纯林及竹阔混交林土壤肥力研究
        1.3.4 土壤质量评价的研究
2 研究地概况
3 篌竹出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
    3.1 研究方法
        3.1.1 样地设置
        3.1.2 笋期调查
        3.1.3 竹笋—幼竹高生长调查
        3.1.4 竹笋—幼竹昼夜高生长调查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出笋规律
        3.2.2 竹笋—幼竹的高生长规律
        3.2.3 退笋规律
        3.2.4 成竹规律
    3.3 小结
4 篌竹各营养器官生物量及其相关性分析
    4.1 研究方法
        4.1.1 标准竹的选择与测定
        4.1.2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篌竹生物量结构
        4.2.2 篌竹各器官生物量与有关因子相关数学模型
    4.3 小结
5 不同类型篌竹林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影响
    5.1 研究方法
        5.1.1 样地设置
        5.1.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5.1.3 样品分析
        5.1.4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类型林分土壤的物理性质的变化特征
        5.2.2 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的养分含量变化
        5.2.3 不同林分类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
6 土壤质量评价
    6.1 评价指标主成分分析
    6.2 小结
7 结论与讨论
    7.1 篌竹生物学特性
    7.2 不同类型篌竹林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影响及土壤质量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详细摘要
Abstract

(6)黄土高原林地鼢鼠发生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鼠类与危害
    1.2 鼢鼠与植被
    1.3 鼢鼠与整地
    1.4 生态阈值
    1.5 鼠类与景观
    1.6 洞道与扩散
    1.7 鼠害修复
        1.7.1 生态调控
        1.7.2 鼠类危害环境修复的生态学基础
        1.7.3 害鼠危害环境修复的生态学问题
        1.7.4 害鼠生态调控修复的原理与方法
    1.8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研究基地概况与调查方法
    2.1 研究基地概况
    2.2 调查方法
        2.2.1 次改林地林下植被与鼢鼠繁殖的关系
        2.2.2 次改林地林下植被与鼢鼠种群结构的关系
        2.2.3 主要造林树种对鼢鼠危害的抗性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次改林地林下植被与鼢鼠繁殖的关系
        3.1.1 鼢鼠繁殖特性与草本植物群落演替的关系
        3.1.2 鼢鼠种群繁殖特性与草本植物关系的分析
        3.1.3 鼢鼠种群繁殖特性与草本植物特征参数的关系
    3.2 次改林地林下植被与鼢鼠种群结构的关系
        3.2.1 鼢鼠种群结构与草本植物群落演替的关系
        3.2.2 鼢鼠种群结构与草本植物关系的分析
        3.2.3 鼢鼠种群结构与草本植物特征参数的关系
    3.3 主要造林树种对鼢鼠危害的抗性
        3.3.1 主要树种抗鼠性
        3.3.2 主要树种耐鼠性
        3.3.3 树种抗鼠性和耐鼠性变化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4.1 林下植被与鼢鼠繁殖
    4.2 林下植被与鼢鼠种群结构
    4.3 树种的抗性
        4.3.1 主要造林树种抗鼠性
        4.3.2 主要造林树种耐鼠性
        4.3.3 抗鼠性和耐鼠性变化
第五章 结论
    5.1 林下植被对鼢鼠胎仔数的影响是决定其繁殖强度的主要因素
    5.2 林下植被的种类和分布影响林地鼢鼠的种群结构
    5.3 树种根系生长特性决定树种对鼢鼠的抗性和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思路、框架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已有的相关研究
        1.5.1 灾害经济学研究进展
        1.5.2 林业生物灾害经济研究进展
    1.6 论文的创新
2 相关概念和主要理论基础
    2.1 几个相关概念
        2.1.1 灾害的概念与分类
        2.1.2 自然灾害的特征
        2.1.3 林业生物灾害与林业生物灾害管理
        2.1.4 林业生物灾害的特点分析
        2.1.5 林业生物灾害的管理内容
    2.2 灾害管理理论
        2.2.1 灾害系统理论
        2.2.2 灾害管理周期
        2.2.3 灾害管理的任务和原则
        2.2.4 灾害管理体系
        2.2.5 灾害的风险管理
        2.2.6 灾害的危机管理
        2.2.7 灾害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和危机管理
    2.3 森林灾害经济理论
        2.3.1 森林灾害经济
        2.3.2 森林灾害经济的研究重点
        2.3.3 森林灾害经济的基本原理
        2.3.4 森林受害程度的分析方法
        2.3.5 林业生物灾害损失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
        2.3.6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处置分级标准
        2.3.7 林业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理论和方法
    2.4 新古典福利经济学
    2.5 生态系统理论
        2.5.1 生态平衡与生态稳态
        2.5.2 生态系统平衡的调节机制
        2.5.3 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理论
    2.6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2.6.1 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
        2.6.2 可持续发展评价及其原理
3 国内外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概述
    3.1 我国古代农林生物灾害管理的历史和对当代的启示
        3.1.1 古代的农林生物灾害防治回顾
        3.1.2 古代的农林生物灾害防治思想
        3.1.3 古代的农林生物灾害防治思想对当代的启示
    3.2 我国现代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
        3.2.1 “彻底消灭”理论占主导时期
        3.2.2 综合防治和综合治理理论占主导时期
        3.2.3 森林健康和可持续控治理论为指导时期
    3.3 国外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理论概述
        3.3.1 世界林业生物灾害发生情况
        3.3.2 国外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理论
        3.3.3 我国与国外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理念的比较
    3.4 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管理工作的问题分析
    3.5 小结
4 我国林业生物灾害发生现状与趋势分析
    4.1 我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种类
        4.1.1 外来林业有害生物
        4.1.2 本土主要林业有害生物
    4.2 我国林业生物灾害发生特点及成因
        4.2.1 林业生物灾害发生与危害特点
        4.2.2 林业生物灾害成因分析
    4.3 林业生物灾害发展趋势分析
        4.3.1 影响林业生物灾害发展的因素
        4.3.2 林业生物灾害发展趋势分析
    4.4 小结
5 林业生物灾害的经济损失估算
    5.1 问题的提出
    5.2 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
        5.2.1 指标体系
        5.2.2 分析方法
    5.3 全国主要林业生物灾害损失估算
        5.3.1 数据来源
        5.3.2 主要林业生物灾害的损失估算
        5.3.3 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5.4 小结
6 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经济学分析
    6.1 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外部经济效应
        6.1.1 公共物品的内涵
        6.1.2 公共物品的特性
        6.1.3 外部效应的特性
        6.1.4 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外部效应
    6.2 林业生物灾害管理成本分析
        6.2.1 灾害成本概念
        6.2.2 林业生物灾害及其管理成本的界定
        6.2.3 林业生物灾害成本效益分析
        6.2.4 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管理成本效益问题
    6.3 小结
7 林业生物灾害的分类与分级管理
    7.1 林业有害生物的分类管理
        7.1.1 林业有害生物的危险性分类
        7.1.2 林业有害生物的分类管理策略
    7.2 林业生物灾害事件的分级管理
        7.2.1 林业生物灾害事件的分级标准
        7.2.2 林业生物灾害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
    7.3 小结
8 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管理对策研究
    8.1 林业生物灾害管理机制研究
        8.1.1 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要素分析
        8.1.2 转变管理方式
        8.1.3 改进管理方法
        8.1.4 完善管理制度
    8.2 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8.2.1 完善法律法律法规体系
        8.2.2 强化执法能力
        8.2.3 加强执法监督
        8.2.4 增强法律意识
    8.3 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投入政策
        8.3.1 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投入政策体系
        8.3.2 建立多渠道投入为辅的社会投入体系
        8.3.3 设立林业生物灾害管理应急储备资金
        8.3.4 加强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资金管理
    8.4 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技术支撑措施
        8.4.1 森林健康措施
        8.4.2 检疫御灾措施
        8.4.3 监测预警措施
        8.4.4 防治救灾措施
    8.5 小结
9 结论和讨论
    9.1 研究结论
    9.2 讨论和体会
参考文献
附件1 我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名录
附件2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补助费系数表
附件3 2007年网上调查各地提出意见和建议汇总表
附件4 1998-2007年全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统计表
附件5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学习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8)森林生物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3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森林生物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的基本理论
    2.1 森林生物灾害的定义、原理及分类
        2.1.1 森林生物灾害定义的内涵与外延
        2.1.2 森林生物灾害原理
        2.1.3 森林生物灾害的分类
    2.2 森林生物灾害的分级
    2.3 森林生物灾害损失评估的理论基础
        2.3.1 森林生物灾害损失评估中使用的几个概念
        2.3.2 森林生物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的主要理论依据
        2.3.3 森林生物灾害经济损失的指标体系
        2.3.4 森林生物灾害的评估原则
第三章 森林生物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方法研究
    3.1 实物量估算公式的推导
        3.1.1 生长量损失
        3.1.2 质量损失
        3.1.3 产量损失
        3.1.4 树木死亡
    3.2 各类树种林价的确定
第四章 典型案例分析
    4.1 灾害损失计算过程
        4.1.1 灌木林
        4.1.2 杨树
        4.1.3 落叶松和樟子松等用材林
        4.1.4 经济林
        4.1.5 沙枣
        4.1.6 榆树
        4.1.7 油松
        4.1.8 云杉
        4.1.9 白桦
        4.1.10 侧柏
        4.1.11 柳树
        4.1.12 刺槐
        4.1.13 栎属植物
        4.1.14 现有林
    4.2 结果分析及建议
    4.3 其他省的计算
第五章 评估结果与分析
    5.1 全国森林生物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评估结果与分析
    5.2 全国杨树食叶害虫直接经济损失评估结果与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1.1 我国森林生物灾害的性质
        6.1.2 森林生物灾害的分级
        6.1.3 形成了系统的森林生物灾害实物量损失评估方法
        6.1.4 灾害损失评估结论
    6.2 讨论
        6.2.1 关于灾害损失的定义及评估范围
        6.2.2 评估理论与方法
        6.2.3 本文评估方法的缺陷
    6.3 本文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9)关于储粮害虫防治经济阈值的研究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经济阈值的概念及其研究现状
3 储粮生态特点及储粮经济阈值研究
4 储粮害虫防治经济阈值研究应该考虑的因素
    4.1 储粮环境与害虫的发生
    4.2 储粮害虫的危害程度
    4.3 储粮害虫防治的措施
5 储粮害虫防治经济阈值与经济阈期
6 结语

四、毛竹林生态系统经济阈值及研究框架(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外生态阈值研究进展及启示[J]. 范小杉,何萍,侯利萍,孟晓杰. 环境科学研究, 2020(03)
  • [2]闽北毛竹林生态经营浅析[J]. 程金良. 绿色科技, 2018(09)
  • [3]南平市建阳区毛竹林生态经营初探[J]. 程金良. 安徽农学通报, 2018(07)
  • [4]基于森林认证的三门江林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D]. 覃雯霞.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4(02)
  • [5]不同类型篌竹林土壤质量综合评价[D]. 吕大勇. 南京林业大学, 2011(05)
  • [6]黄土高原林地鼢鼠发生规律研究[D]. 辛晓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S1)
  • [7]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研究[D]. 闫峻. 北京林业大学, 2008(07)
  • [8]森林生物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评估[D]. 赵文霞.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8(04)
  • [9]关于储粮害虫防治经济阈值的研究与思考[J]. 王殿轩,邱丽华. 粮食储藏, 2006(06)
  • [10]基于循环经济角度考虑的毛竹综合利用[A]. 韩艳,张颖心,何潮洪. 生态工业工程与循环经济——第一届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6

标签:;  ;  ;  ;  ;  

毛竹林生态系统经济阈值与研究框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